CN104400888B - 砌块模具及利用其压制成型砌块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砌块模具及利用其压制成型砌块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00888B CN104400888B CN201410571434.7A CN201410571434A CN104400888B CN 104400888 B CN104400888 B CN 104400888B CN 201410571434 A CN201410571434 A CN 201410571434A CN 104400888 B CN104400888 B CN 1044008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ressive plane
- vertical
- wall
- pressure head
- core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3/00—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28B3/02—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herein a ram exerts pressure on the material in a moulding space; Ram heads of special for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16—Moulds for making shaped articles with cavities or holes open to the surface, e.g. with blind holes
- B28B7/18—Moulds for making shaped articles with cavities or holes open to the surface, e.g. with blind holes the holes passing completely through the art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砌块模具,该砌块模具由至少一个模具单元水平排列组合而成,所述模具单元包括:托板;设置在托板上的模箱;设置在模箱里的模芯单元;及插设在模箱和模芯单元之间的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该砌块模具用于成型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抗震防裂砌块,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的外壁与模箱的内壁无缝贴合,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日”字形压头或者“田”字形压头。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砌块模具成型砌块的方法。上述砌块模具用于挤压成型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抗震防裂砌块,且成型后的砌块具有优良的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成型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抗震防裂砌块的砌块模具及利用其压制成型砌块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新型墙体材料主要分为砖、砌块、板材三类。砌块类主要有普通混凝土砌块、轻质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石膏砌块、粉煤灰砌块、烧结空心砌块等。砌块的力学性能主要有受压性能、受剪性能、受拉性能、受弯性能,砌块结构房屋一般情况下只需考虑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因此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对于提高砌体抗震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具有栓孔结构的砌块砌筑出的墙体具有优良的抗剪强度等好的力学性能,栓孔结构由砌块凸出的栓接部件与通孔组成,砌筑时墙体每一块砌块的栓接部件伸出通孔外部分插入上层相邻两砌块的通孔内,使砌块之间相互约束固定,使墙体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并且砌块结构坚固,便于建筑施工、制造,使用范围广。
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砌块具有优良的抗剪强度,但是传统的模具很难制备出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砌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提供一种模具用于成型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砌块成为重中之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模具很难制备出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砌块的问题,提供一种成型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砌块模具。
此外,还提供一种利用该砌块模具压制成型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砌块的方法。
一种砌块模具,用于挤压成型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抗震防裂砌块,所述砌块模具由至少一个模具单元水平排列组合而成,所述模具单元包括:
托板,所述托板的上表面为一个平面;
设置在所述托板上表面上的模箱;
设置在所述模箱里的模芯单元;及
插设在所述模箱和模芯单元之间的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的外壁与所述模箱的内壁无缝贴合,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日”字形压头或者“田”字形压头;
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日”字形压头时,所述模芯单元包括第一竖向模芯和第二竖向模芯;所述“日”字形压头具有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及连接所述前壁和后壁的纵肋,所述纵肋与前壁、后壁、左壁围合形成收容所述第一竖向模芯的第一孔,所述纵肋与前壁、后壁、右壁围合形成收容所述第二竖向模芯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内左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所述第二孔内右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挤压面;或者所述第一孔内右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所述第二孔内左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挤压面;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分别无缝附着在各自所在孔内的壁上并且朝下方,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分别与各自附着壁的竖向垂直截面呈阶梯形;所述“日”字形压头的下端底面为下层挤压面,所述下层挤压面为一平面,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分别与下层挤压面的垂直距离皆小于挤压成型砌块状态时下层挤压面与托板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在水平左右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分别小于各自所在孔的下端底面左右方向长度的1/2;所述第一竖向模芯的外壁、第二竖向模芯的外壁分别与所述“日”字形压头的内壁无缝贴合,且所述第一挤压面、“日”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一竖向模芯的外壁围合,所述第二挤压面、“日”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二竖向模芯的外壁围合,分别形成收容所述栓接部件的收容腔;
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田”字形压头时,所述模芯单元包括第一竖向模芯、第二竖向模芯、第三竖向模芯和第四竖向模芯,所述“田”字形压头具有前壁、后壁、左壁、右壁、连接所述前壁和后壁的纵肋、及连接所述左壁和右壁的横肋,所述纵肋、横肋、左壁、后壁围合形成收容所述第一竖向模芯的第一孔,即形成可以套在第一竖向模芯四周的第一孔,所述纵肋、横肋、后壁、右壁围合形成收容所述第二竖向模芯的第二孔,即形成可以套在第二竖向模芯四周的第二孔,所述纵肋、横肋、右壁、前壁围合形成收容所述第三竖向模芯的第三孔,所述纵肋、横肋、左壁、前壁围合形成收容所述第四竖向模芯的第四孔,所述第一孔内左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所述第二孔内右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挤压面,所述第三孔内右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三挤压面,所述第四孔内左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四挤压面;或者所述第一孔内右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所述第二孔内左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挤压面,所述第三孔内左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三挤压面,所述第四孔内右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四挤压面;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分别无缝附着在各自所在孔内的壁上并且朝下方,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分别与各自附着壁的竖向垂直截面呈阶梯形;所述“田”字形压头的下端底面为下层挤压面,所述下层挤压面为一个平面,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分别与所述下层挤压面的垂直距离皆小于挤压成型砌块状态时下层挤压面与托板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在水平左右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分别小于各自所在孔的下端底面左右方向长度的1/2;所述第一竖向模芯的外壁、第二竖向模芯的外壁、第三竖向模芯的外壁、第四竖向模芯的外壁分别与所述“田”字形压头的内壁无缝贴合,且所述第一挤压面、“田”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一竖向模芯的外壁围合,所述第二挤压面、“田”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二竖向模芯的外壁围合,所述第三挤压面、“田”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三竖向模芯的外壁围合,所述第四挤压面、“田”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四竖向模芯的外壁围合,分别形成收容所述栓接部件的收容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日”字形压头时,所述第一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一孔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所述第二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二孔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
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田”字形压头时,所述第一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一孔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所述第二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二孔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所述第三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三孔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所述第四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四孔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箱包括竖向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依次连接,围合形成长方体或立方体收容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箱的一侧内壁设有内凸缘,所述模箱相对所述内凸缘的一侧内壁设有内凹槽;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的外壁与所述内凸缘无缝贴合处设有外凹槽,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的外壁与所述内凹槽无缝贴合处设有外凸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日”字形压头时,所述第一竖向模芯的外壁、第二竖向模芯的外壁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竖向凸缘或竖向凹槽,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分别设置在各自所在孔内靠近所述竖向凸缘或竖向凹槽的内壁上;
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田”字形压头时,所述第一竖向模芯的外壁、第二竖向模芯的外壁、第三竖向模芯的外壁、第四竖向模芯的外壁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竖向凸缘或竖向凹槽,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分别设置在各自所在孔内靠近所述竖向凸缘或竖向凹槽的内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日”字形压头时,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关于纵肋对称设置;
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田”字形压头时,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关于纵肋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孔和第三孔关于横肋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孔和第四孔关于纵肋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孔和第四孔关于横肋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日”字形压头时,所述第一挤压面的形状为矩形、或“凹”字形、或“L”形、或三角形,所述第二挤压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挤压面的形状以纵肋为中心呈镜像对称;
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田”字形压头时,所述第一挤压面的形状为矩形、或“凹”字形、或“L”形、或三角形,所述第二挤压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挤压面的形状以纵肋为中心呈镜像对称,所述第三挤压面的形状与所述第四挤压面的形状以纵肋为中心呈镜像对称,所述第三挤压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挤压面的形状以横肋为中心呈镜像对称,所述第四挤压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挤压面的形状以横肋为中心呈镜像对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具单元组合成砌块模具时,模芯单元与模箱之间用钢板连接固定,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对应所述钢板的位置设有凹槽,挤压成型砌块时,所述钢板插入所述凹槽并与所述凹槽的内壁紧密贴合。当该钢板设置在模具中的成型砌块的栓接部件上方时,该钢板具有阶梯形状。
一种利用上述砌块模具成型砌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模芯单元内置于模箱中,压制砌块时所述模箱与模芯单元先下降落在托板上;
在所述模箱和模芯单元之间的空腔中填满砌块拌合料;
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向下压下,插进所述模箱和模芯单元之间的空腔中,挤压砌块拌合料,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向下压下至下层挤压面与托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等于挤压成型砌块状态时砌块的高度,停止下降,得到成型后的砌块;
所述模箱与模芯单元向上提升脱开所述成型后的砌块后,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上升,所述成型后的砌块留置在托板上,得到所述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抗震防裂砌块。
上述砌块模具使用方法及步骤简便,用于成型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抗震防裂砌块,该砌块的栓接部件向上伸出砌块通孔外,砌筑墙体时采用竖向灰缝错缝搭砌法,墙体每一块砌块左右两侧的栓接部件伸出通孔外部分分别插入上层相邻两砌块的通孔内,且相邻上下层砌块的壁与壁、肋与肋通过砂浆对接,砌块的栓接部件与通孔组成栓孔连接结构;栓孔连接结构通过栓接部件自身的截面强度在前后、左右方向限制约束每一块砌块,并通过砂浆粘结作用在上下方向约束砌块,墙体中上下左右相邻的砌块之间相互约束;墙体水平相邻的两块砌块的凸块与凹槽配合形成水平榫接结构;该墙体具有良好的整体性与抗震防裂性能。使用该砌块砌筑墙体时,砌块栓接部件与其插入的砌块通孔之间具有合理的间隙便于卡砌;且铺浆面与坐浆面为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灰浆厚度均匀,传力均匀;由于砌块的各组成部分朝下的端面共同组成的下表面为一平面,下表面没有局部向上凹陷,因此压制砌块的模具的下方托板上表面为平面,只需在传统的单向压头砌块成型机上更换专用模具即可。
使用上述砌块模具挤压成型的砌块砌筑后的墙体,具有独特的内部结构,从而具有优良的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能、抗震及防裂功能,成型的砌块同时平衡兼顾具有:便于制造、便于砌筑施工,空心率大、使用范围广、综合成本与造价低、易于推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砌块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的下端底面朝上倒置时的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方式的砌块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方式的砌块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方式的砌块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砌块模具的使用方法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砌块模具的使用方法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砌块模具的使用方法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砌块模具成型的抗震防裂砌块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由多个图1中砌块模具组合的整体模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所使用的方位性术语是用所附砌块模具结构示意图中的空间方位来说明本发明模具的结构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中的砌块模具可以采用金属加工而成,由至少一个模具单元水平排列组合而成的该砌块模具安装在砌块成型机上,采用现有成熟的振动挤压成型工艺,通过托板、模箱、模芯单元和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的组合使用,可以压制出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抗震防裂新型砌块。
优选的,本发明中的砌块模具用于成型专利申请号为201410271518.9中的砌块。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砌块模具,由一个模具单元组成,该模具单元包括托板10,设置在托板10上的模箱12,设置在模箱12里的模芯单元,及插设在模箱12和模芯单元之间的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16。
其中,托板10的上表面为一个平面,模箱12设置在托板10的上表面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板10的上表面为光滑平面。优选的,托板10的材质为金属、或木质、或竹质。
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16的外壁与模箱12的内壁无缝贴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16为“日”字形压头。模芯单元包括第一竖向模芯141和第二竖向模芯142。
其中,“日”字形压头具有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及连接前壁和后壁的纵肋。纵肋与前壁、后壁、左壁围合形成收容第一竖向模芯141的第一孔161,即形成可以套在第一竖向模芯141四周的第一孔161,纵肋与前壁、后壁、右壁围合形成收容第二竖向模芯142的第二孔162,即形成可以套在第二竖向模芯142四周的第二孔16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孔161内左半侧靠近托板10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1611,第二孔162内右半侧靠近托板10的一端设有第二挤压面1612。上述第一挤压面1611、第二挤压面1612用于成型凸出栓接部件的上表面。
第一挤压面1611、第二挤压面1612分别无缝附着在各自所在孔内的壁上并且朝下方,第一挤压面1611、第二挤压面1612分别与各自附着的壁的竖向垂直截面呈阶梯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挤压面1611、第二挤压面1612只可能附着在“日”字形压头的壁上,而不附着在纵肋上。
优选的,第一孔161和第二孔162关于纵肋对称设置,第一挤压面1611和第二挤压面1612关于纵肋对称设置。
“日”字形压头的下端底面为下层挤压面,下层挤压面为一平面,用于成型砌块的壁和肋的上表面。
第一挤压面1611、第二挤压面1612分别与下层挤压面的垂直距离皆小于挤压成型砌块状态时下层挤压面与托板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第一挤压面1611、第二挤压面1612在水平左右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分别小于各自所在孔的下端底面左右方向上长度的1/2。
第一竖向模芯141的外壁、第二竖向模芯142的外壁分别与“日”字形压头的内壁无缝贴合,且第一挤压面1611、“日”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一竖向模芯141的外壁围合,第二挤压面1612、“日”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二竖向模芯142的外壁围合,分别形成收容栓接部件的收容腔。
优选的,请参阅图2,为方便说明,图2为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16的下端底面朝上倒置的示意图,第一挤压面1611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1613向第一孔161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第二挤压面1612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1614向第二孔162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箱12包括竖向的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
其中,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依次连接,围合形成长方体或立方体收容腔。
优选的,模箱12的一侧内壁设有内凸缘126,模箱12相对内凸缘126的一侧内壁设有内凹槽128。因为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16的外壁与模箱12的内壁无缝贴合,因此,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16与内凸缘126无缝贴合处设有外凹槽166,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16与内凹槽128无缝贴合处设有外凸缘168。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竖向模芯141、第二竖向模芯142的外壁分别设有第一竖向凸缘1412和第二竖向凸缘1422,第一通孔161与第一竖向凸缘1412无缝贴合的内壁设有第一竖向凹槽,该第一竖向凹槽的底端设有第一挤压面1611,第二通孔162与第二竖向凸缘1422无缝贴合的内壁设有第二竖向凹槽,该第二竖向凹槽的底端设有第二挤压面161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挤压面1611为“凹”字形,第二挤压面1612的形状与该第一挤压面1611的形状以纵肋为中心呈镜像对称。
上述砌块模具,托板10、模箱12、模芯单元和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16组合使用,用于成型凸出栓接部件为“凹”字形的抗震防裂砌块。
具体的,请参阅图6~9,图1中砌块模具在使用时,模芯单元14内置于模箱12的中央。压制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抗震防裂砌块时,模芯单元14和模箱12先下降落在托板10上。然后,在模箱12和模芯单元14之间的空腔中填满砌块拌合料130。随后,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16向下压下,插进模箱12和模芯单元14之间的空腔中,挤压砌块拌合料,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16压下至标准高(即挤压成型砌块状态时砌块的高度)停止下降,使砌块成型,最后模箱12与模芯单元14向上提升脱开砌块制品后,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16上升,脱模后的砌块留置在托板10上。压制出的砌块具有向上凸出的栓接部件110。具有凸出栓接部件110的抗震防裂砌块成型后,可连同托板10一起运送到养护场地养护。
请参阅图3,另一实施方式的砌块模具,由一个模具单元组成,该模具单元包括托板20,设置在托板20上的模箱22,设置在模箱22里的模芯单元,及插设在模箱22和模芯单元之间的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26。
其中,托板20的上表面为一个平面,模箱22设置在托板20的上表面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板20的上表面为光滑平面。优选的,托板20的材质为金属、或木质、或者竹质。
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26的外壁与模箱22的内壁无缝贴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26为“日”字形压头。模芯单元包括第一竖向模芯241和第二竖向模芯242。
其中,“日”字形压头具有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及连接前壁和后壁的纵肋。纵肋与前壁、后壁、左壁围合形成收容第一竖向模芯241的第一孔261,纵肋与前壁、后壁、右壁围合形成收容第二竖向模芯242的第二孔26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孔261的右半侧靠近托板20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图未示),第二孔262的左半侧靠近托板20的一端设有第二挤压面(图未示)。上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用于成型凸出栓接部件的上表面。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孔261的左半侧靠近托板20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第二孔262的右半侧靠近托板20的一端设有第二挤压面。
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分别无缝附着在各自所在孔内的壁上并且朝下方,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分别与各自附着的壁的竖向垂直截面呈阶梯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只可能附着在“日”字形压头的壁上,而不附着在纵肋上。
优选的,第一孔261和第二孔262关于纵肋对称设置,第一挤压面和第二挤压面关于纵肋对称设置。
“日”字形压头的下端底面为下层挤压面,下层挤压面为一平面,用于成型砌块的壁和肋的上表面。
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分别与下层挤压面的垂直距离小于挤压成型砌块状态时下层挤压面与托板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在水平左右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分别小于各自所在孔的下端底面左右方向上长度的1/2。
第一竖向模芯241的外壁、第二竖向模芯242的外壁分别与“日”字形压头的内壁无缝贴合,且第一挤压面、“日”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一竖向模芯241的外壁围合,第二挤压面、“日”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二竖向模芯242的外壁围合,分别形成收容栓接部件的收容腔。
优选的,第一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一孔261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第二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二孔262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箱22包括竖向的第一侧板221、第二侧板222、第三侧板223和第四侧板224。
其中,第一侧板221、第二侧板222、第三侧板223和第四侧板224依次连接,围合形成长方体或立方体收容腔。
优选的,模箱22的一侧内壁设有内凸缘226,模箱22相对内凸缘226的一侧内壁设有内凹槽228。因为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26的外壁与模箱22的内壁无缝贴合,因此,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26与内凸缘226无缝贴合处设有外凹槽266,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26与内凹槽228无缝贴合处设有外凸缘268。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竖向模芯241的外壁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竖向凹槽2411,第二竖向模芯242的外壁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竖向凹槽2422,第一孔261与两个第一竖向凹槽2411无缝贴合处分别设有第一竖向凸缘2611,该第一竖向凸缘2611的下端底面为第一挤压面,第二孔262与两个竖向凹槽2422无缝贴合处分别设有第二竖向凸缘2622,该第二竖向凸缘2622的下端底面为第二挤压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挤压面为矩形,第二挤压面的形状与该第一挤压面的形状以纵肋为中心呈镜像对称。
上述砌块模具,托板20、模箱22、模芯单元和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26组合使用,用于成型凸出栓接部件为矩形的抗震防裂砌块。
请参阅图4,另一实施方式的砌块模具,由一个模具单元组成,该模具单元包括托板30,设置在托板30上的模箱32,设置在模箱32里的模芯单元,及插设在模箱32和模芯单元之间空腔的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36。
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板30的上表面为光滑平面。优选的,托板30的材质为金属、或木质、或者竹质。
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36的外壁与模箱32的内壁无缝贴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36为“田”字形压头。模芯单元包括第一竖向模芯341、第二竖向模芯342、第三竖向模芯343和第四竖向模芯344。
其中,“田”字形压头36具有前壁、后壁、左壁、右壁、连接前壁和后壁的纵肋、及连接左壁和右壁的横肋。
纵肋、横肋、左壁和后壁围合形成收容第一竖向模芯341的第一孔361,即形成可以套在第一竖向模芯341四周的第一孔361,纵肋、横肋、右壁和后壁围合形成收容第二竖向模芯342的第二孔362,即形成可以套在第二竖向模芯342四周的第二孔362,纵肋、横肋、右壁和前壁围合形成收容第三竖向模芯343的第三孔363,即形成可以套在第三竖向模芯343四周的第三孔363,纵肋、横肋、左壁和前壁围合形成收容第四竖向模芯344的第四孔364,即形成可以套在第四竖向模芯344四周的第四孔364。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孔361内左半侧靠近托板30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图未示),第二孔362内右半侧靠近托板30的一端设有第二挤压面(图未示),第三孔363内右半侧靠近托板30的一端设有第三挤压面(图未示),第四孔364内左半侧靠近托板30的一端设有第四挤压面(图未示)。上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和第四挤压面用于成型凸出栓接部件的上表面。
上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分别无缝附着在各自所在孔内的壁上并且朝下方,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分别与各自附着壁的竖向垂直截面呈阶梯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只可能附着在“田”字形压头的壁上,而不附着在纵肋和横肋上。
优选的,第一孔361和第二孔362关于纵肋对称设置,第二孔362和第三孔363关于横肋对称设置,第三孔363和第四孔364关于纵肋对称设置,第一孔361和第四孔364关于横肋对称设置。
“田”字形压头的下端底面为下层挤压面,下层挤压面为一平面,用于成型砌块的壁和肋的上表面。
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分别与下层挤压面的垂直距离小于挤压成型砌块状态时下层挤压面与托板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在水平左右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分别小于各自所在孔的下端底面左右方向长度的1/2。
第一竖向模芯341的外壁、第二竖向模芯342的外壁、第三竖向模芯343的外壁、第四竖向模芯344的外壁分别与“田”字形压头的内壁无缝贴合,且第一挤压面、“田”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一竖向模芯341的外壁围合,第二挤压面、“田”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二竖向模芯342的外壁围合,第三挤压面、“田”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三竖向模芯343的外壁围合,第四挤压面、“田”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四竖向模芯344的外壁围合,分别形成收容栓接部件的收容腔。
优选的,第一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一孔361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第二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二孔362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第三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三孔363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第四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四孔364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箱32包括竖向的第一侧板321、第二侧板322、第三侧板323和第四侧板324。
其中,第一侧板321、第二侧板322、第三侧板323和第四侧板324依次连接,围合形成长方体或立方体收容腔。
优选的,模箱32的一侧内壁设有内凸缘326,模箱32相对内凸缘326的一侧内壁设有内凹槽328。因为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36的外壁与模箱32的内壁无缝贴合,因此,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36与内凸缘326无缝贴合处设有外凹槽366,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36与内凹槽328无缝贴合处设有外凸缘368。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竖向模芯341的外壁设有两个相邻的第一竖向凹槽3411,第二竖向模芯342的外壁设有两个相邻的第二竖向凹槽3422,第三竖向模芯343的外壁设有两个相邻的第三竖向凹槽3433,第四竖向模芯344的外壁设有两个相邻的第四竖向凹槽3444。
第一孔361与两个相邻的第一竖向凹槽3411无缝贴合处设有两个相邻的第一竖向凸缘3611,该第一竖向凸缘3611的下端底面为第一挤压面;第二孔362与两个相邻的第二竖向凹槽3422无缝贴合处设有两个相邻的第二竖向凸缘3622,该第二竖向凸缘3622的下端底面为第二挤压面;第三孔363与两个相邻的第三竖向凹槽3433无缝贴合处设有两个相邻的第三竖向凸缘3633,该第三竖向凸缘3633的下端底面为第三挤压面;第四孔364与两个相邻的第四竖向凹槽3444无缝贴合处设有两个相邻的第四竖向凸缘3644,该第四竖向凸缘3644的下端底面为第四挤压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挤压面(图未示)为“L”形,第二挤压面的形状与第一挤压面的形状以纵肋为中心呈镜像对称,第三挤压面的形状与第四挤压面的形状以纵肋为中心呈镜像对称,第三挤压面的形状与第二挤压面的形状以横肋为中心呈镜像对称,第四挤压面的形状与第一挤压面的形状以横肋为中心呈镜像对称。
上述砌块模具,托板30、模箱32、模芯单元和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36组合使用,用于成型凸出栓接部件为“L”形的砌块。
请参阅图5,另一实施方式的砌块模具,由一个模具单元组成,该模具单元包括托板40,设置在托板40上的模箱42,设置在模箱42里的模芯单元,及插设在模箱42和模芯单元之间的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46。
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板40的上表面为光滑平面。优选的,托板40的材质为金属、或木质、或者竹质。
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46的外壁与模箱42的内壁无缝贴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46为“田”字形压头。模芯单元包括第一竖向模芯441、第二竖向模芯442、第三竖向模芯443和第四竖向模芯444。
其中,“田”字形压头46具有前壁、后壁、左壁、右壁、连接前壁和后壁的纵肋、及连接左壁和右壁的横肋。
纵肋、横肋、左壁和后壁围合形成收容第一竖向模芯441的第一孔461,纵肋、横肋、右壁和后壁围合形成收容第二竖向模芯442的第二孔462,纵肋、横肋、右壁和前壁围合形成收容第三竖向模芯443的第三孔463,纵肋、横肋、左壁和前壁围合形成收容第四竖向模芯444的第四孔464。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孔461内右半侧靠近托板40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第二孔462内左半侧靠近托板40的一端设有第二挤压面,第三孔463内左半侧靠近托板40的一端设有第三挤压面,第四孔464内右半侧靠近托板40的一端设有第四挤压面。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孔461内左半侧靠近托板40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第二孔462内右半侧靠近托板40的一端设有第二挤压面,第三孔463内右半侧靠近托板40的一端设有第三挤压面,第四孔内464内左半侧靠近托板40的一端设有第四挤压面。上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和第四挤压面用于成型凸出栓接部件的上表面。
上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分别无缝附着在各自所在孔内的壁上并且朝下方,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分别与各自附着壁的竖向垂直截面呈阶梯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只可能附着在“田”字形压头的壁上,而不附着在纵肋和横肋上。
优选的,第一孔461和第二孔462关于纵肋对称设置,第二孔462和第三孔463关于横肋对称设置,第三孔463和第四孔464关于纵肋对称设置,第一孔461和第四孔464关于横肋对称设置。
“田”字形压头的下端底面为下层挤压面,下层挤压面为一平面,用于成型砌块的壁和肋的上表面。
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分别与下层挤压面的垂直距离小于挤压成型砌块状态时下层挤压面与托板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在水平左右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分别小于各自所在孔的下端底面左右方向长度的1/2。
第一竖向模芯441的外壁、第二竖向模芯442的外壁、第三竖向模芯443的外壁、第四竖向模芯444的外壁分别与“田”字形压头的内壁无缝贴合,且第一挤压面、“田”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一竖向模芯441的外壁围合,第二挤压面、“田”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二竖向模芯442的外壁围合,第三挤压面、“田”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三竖向模芯443的外壁围合,第四挤压面、“田”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四竖向模芯444的外壁围合,分别形成收容栓接部件的收容腔。
优选的,第一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一孔461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第二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二孔462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第三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三孔463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第四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四孔464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箱42包括竖向的第一侧板421、第二侧板422、第三侧板423和第四侧板424。
其中,第一侧板421、第二侧板422、第三侧板423和第四侧板424依次连接,围合形成长方体或立方体收容腔。
优选的,模箱42的一侧内壁设有内凸缘426,模箱42相对内凸缘426的一侧内壁设有内凹槽428。因为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46的外壁与模箱42的内壁无缝贴合,因此,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46与内凸缘426无缝贴合处设有外凹槽466,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46与内凹槽428无缝贴合处设有外凸缘468。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竖向模芯441、第二竖向模芯442、第三竖向模芯443、第四竖向模芯444的外壁分别设有第一竖向凹槽4411、第二竖向凹槽4422、第三竖向凹槽4433和第四竖向凹槽4444。
第一孔461与第一竖向凹槽4411无缝贴合处设有第一竖向凸缘4611,该第一竖向凸缘4611的下端底面为第一挤压面;第二孔462与第二竖向凹槽4422无缝贴合处设有第二竖向凸缘4622,该第二竖向凸缘4622的下端底面为第二挤压面;第三孔463与第三竖向凹槽4433无缝贴合处设有第三竖向凸缘4633,该第一竖向凸缘4633的下端底面为第三挤压面;第四孔464与第四竖向凹槽4444无缝贴合处设有第四竖向凸缘4644,该第四竖向凸缘4644的下端底面为第四挤压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挤压面(图未示)为矩形,第二挤压面的形状与第一挤压面的形状以纵肋为中心呈镜像对称,第三挤压面的形状与第四挤压面的形状以纵肋为中心呈镜像对称,第三挤压面的形状与第二挤压面的形状以横肋为中心呈镜像对称,第四挤压面的形状与第一挤压面的形状以横肋为中心呈镜像对称。
上述砌块模具,托板40、模箱42、模芯单元和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46组合使用,用于成型凸出栓接部件为矩形的砌块。
请参阅图10,为由多个图1中砌块模具组合的整体模具,包括整体托板,整体模箱,整体模芯及整体压头。
其中,整体模箱由2×4的模箱12组成,整体模芯由2×4的模芯单元14组成,整体压头由2×4的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16组成,整体托板由与整体压头、整体模芯及整体模箱匹配的一整块平板组成。
具体的,为了使得整体模箱、整体模芯及整体压头能够组合使用,模芯单元14与模箱12之间用钢板1203焊接在一起,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16在与钢板1203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凹槽1205,挤压成型砌块时,钢板1203插入上述凹槽1205并与该凹槽1205的内壁紧密贴合。
上述整体模具,根据砌块成型机的参数和需要将若干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16、模芯单元14和模箱12分别进行组合加工,制成整体模具,可以增大一次砌块成型数量,提高生产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砌块模具可以单个使用,成型单个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抗震防裂砌块;也可以组合使用,成型多个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抗震防裂砌块,且上述砌块模具的使用方式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几种,最后可以得到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抗震防裂砌块即可。
本砌块模具技术方案形成了围合挤压成型砌块的空腔,该空腔的特定形状结构特征使得挤压成型的砌块形状具有相应的特定技术特征,从而使得本模具压制的砌块产品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
为便于说明和理解,本文把“日”字形压头的第一、第二挤压面,“田”字形压头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挤压面统称为上层挤压面,“日”字形压头或“田”字形压头的下端底面统称为下层挤压面。由于模具压头的上层挤压面附着设置在“日”字形压头或“田”字形压头的孔内的壁上,上层挤压面与附着壁的竖向垂直截面呈阶梯形,这些特征使得成型砌块的栓接部件附着在砌块通孔的内壁上并且伸出通孔外,使得错缝砌筑的墙体的每一砌块的栓接部件伸出通孔外部分插入上层相邻两砌块的通孔内,且相邻上下层砌块的壁与壁、肋与肋通过砂浆对接,通过栓接部件自身的截面强度在前后、左右方向限制约束每一块砌块,并通过砂浆粘结作用在上下方向约束砌块,墙体中上下左右相邻的砌块之间相互约束。
所述“日”字形压头的第一、第二挤压面(上层挤压面)没有设置在纵肋上,或“田”字形压头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挤压面(上层挤压面)没有设置在纵肋和横肋上,这个技术特征使得成型砌块的栓接部件不设置在砌块中肋上,使用该砌块砌筑墙体时,砌块栓接部件与其插入的砌块通孔之间具有合理的间隙便于卡砌,便于施工。
上层挤压面在水平左右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分别小于各自所在孔的下端底面左右方向长度的1/2,且上层挤压面设置在砌块左侧孔的左半侧、右侧孔的右半侧,或设置在左侧孔的右半侧、右侧孔的左半侧;压头的下层挤压面为一个平面,托板的上表面为一个平面;这些特征使得成型砌块的铺浆面与坐浆面为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砌筑后灰浆厚度均匀,传力均匀,使得砌块砌体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并且使得砌块的下表面为一平面并且没有局部向上凹陷,因此模具的托板的上表面为平面,只需在传统的单向压头砌块成型机上更换本发明模具即可,生产工艺步骤与普通砌块相同,便于制造。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砌块模具,其特征在于,用于挤压成型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抗震防裂砌块,所述砌块模具由至少一个模具单元水平排列组合而成,所述模具单元包括:
托板,所述托板的上表面为一个平面;
设置在所述托板上表面上的模箱;
设置在所述模箱里的模芯单元;及
插设在所述模箱和模芯单元之间的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的外壁与所述模箱的内壁无缝贴合,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日”字形压头或者“田”字形压头;
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日”字形压头时,所述模芯单元包括第一竖向模芯和第二竖向模芯;所述“日”字形压头具有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及连接所述前壁和后壁的纵肋,所述纵肋与前壁、后壁、左壁围合形成收容所述第一竖向模芯的第一孔,所述纵肋与前壁、后壁、右壁围合形成收容所述第二竖向模芯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的左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所述第二孔的右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挤压面;或者所述第一孔的右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所述第二孔的左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挤压面;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分别无缝附着在各自所在孔内的壁上并且朝下方,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分别与各自附着壁的竖向垂直截面呈阶梯形;所述“日”字形压头的下端底面为下层挤压面,所述下层挤压面为一平面,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分别与下层挤压面的垂直距离皆小于挤压成型砌块状态时下层挤压面与托板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在水平左右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分别小于各自所在孔的下端底面左右方向长度的1/2;所述第一竖向模芯的外壁、第二竖向模芯的外壁分别与所述“日”字形压头的内壁无缝贴合,且所述第一挤压面、“日”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一竖向模芯的外壁围合,所述第二挤压面、“日”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二竖向模芯的外壁围合,分别形成收容所述栓接部件的收容腔;
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田”字形压头时,所述模芯单元包括第一竖向模芯、第二竖向模芯、第三竖向模芯和第四竖向模芯,所述“田”字形压头具有前壁、后壁、左壁、右壁、连接所述前壁和后壁的纵肋、及连接所述左壁和右壁的横肋,所述纵肋、横肋、左壁、后壁围合形成收容所述第一竖向模芯的第一孔,所述纵肋、横肋、后壁、右壁围合形成收容所述第二竖向模芯的第二孔,所述纵肋、横肋、右壁、前壁围合形成收容所述第三竖向模芯的第三孔,所述纵肋、横肋、左壁、前壁围合形成收容所述第四竖向模芯的第四孔,所述第一孔的左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所述第二孔的右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挤压面,所述第三孔的右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三挤压面,所述第四孔的左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四挤压面;或者所述第一孔的右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所述第二孔的左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挤压面,所述第三孔的左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三挤压面,所述第四孔的右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四挤压面;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分别无缝附着在各自所在孔内的壁上并且朝下方,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分别与各自附着壁的竖向垂直截面呈阶梯形;所述“田”字形压头的下端底面为下层挤压面,所述下层挤压面为一个平面,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分别与所述下层挤压面的垂直距离皆小于挤压成型砌块状态时下层挤压面与托板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在水平左右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分别小于各自所在孔的下端底面左右方向长度的1/2;所述第一竖向模芯的外壁、第二竖向模芯的外壁、第三竖向模芯的外壁、第四竖向模芯的外壁分别与所述“田”字形压头的内壁无缝贴合,且所述第一挤压面、“田”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一竖向模芯的外壁围合,所述第二挤压面、“田”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二竖向模芯的外壁围合,所述第三挤压面、“田”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三竖向模芯的外壁围合,所述第四挤压面、“田”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四竖向模芯的外壁围合,分别形成收容所述栓接部件的收容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模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日”字形压头时,所述第一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一孔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所述第二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二孔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
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田”字形压头时,所述第一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一孔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所述第二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二孔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所述第三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三孔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所述第四挤压面与下层挤压面之间的壁的内立面向第四孔内方向延伸以增加壁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箱包括竖向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依次连接,围合形成长方体或立方体收容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箱的一侧内壁设有内凸缘,所述模箱相对所述内凸缘的一侧内壁设有内凹槽;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的外壁与所述内凸缘无缝贴合处设有外凹槽,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的外壁与所述内凹槽无缝贴合处设有外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模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日”字形压头时,所述第一竖向模芯的外壁、第二竖向模芯的外壁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竖向凸缘或竖向凹槽,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分别设置在各自所在孔内靠近所述竖向凸缘或竖向凹槽的内壁上;
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田”字形压头时,所述第一竖向模芯的外壁、第二竖向模芯的外壁、第三竖向模芯的外壁、第四竖向模芯的外壁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竖向凸缘或竖向凹槽,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分别设置在各自所在孔内靠近所述竖向凸缘或竖向凹槽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模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日”字形压头时,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关于纵肋对称设置;
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田”字形压头时,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关于纵肋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孔和第三孔关于横肋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孔和第四孔关于纵肋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孔和第四孔关于横肋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模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日”字形压头时,所述第一挤压面的形状为矩形、或“凹”字形、或“L”形或三角形,所述第二挤压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挤压面的形状以纵肋为中心呈镜像对称;
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田”字形压头时,所述第一挤压面的形状为矩形、或“凹”字形、或“L”形或三角形,所述第二挤压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挤压面的形状以纵肋为中心呈镜像对称,所述第三挤压面的形状与所述第四挤压面的形状以纵肋为中心呈镜像对称,所述第三挤压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挤压面的形状以横肋为中心呈镜像对称,所述第四挤压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挤压面的形状以横肋为中心呈镜像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砌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单元组合成砌块模具时,模芯单元与模箱之间用钢板连接固定,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对应所述钢板的位置设有凹槽,挤压成型砌块时,所述钢板插入所述凹槽并与所述凹槽的内壁紧密贴合。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模具压制成型砌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模芯单元内置于模箱中,压制砌块时所述模箱与模芯单元先下降落在托板上;
在所述模箱和模芯单元之间的空腔中填满砌块拌合料;
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向下压下,插进所述模箱和模芯单元之间的空腔中,挤压砌块拌合料,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向下压下至下层挤压面与托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等于挤压成型砌块状态时砌块的高度,停止下降,得到成型后的砌块;
所述模箱与模芯单元向上提升脱开所述成型后的砌块后,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上升,所述成型后的砌块留置在托板上,得到所述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抗震防裂砌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71434.7A CN104400888B (zh) | 2014-10-24 | 2014-10-24 | 砌块模具及利用其压制成型砌块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71434.7A CN104400888B (zh) | 2014-10-24 | 2014-10-24 | 砌块模具及利用其压制成型砌块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00888A CN104400888A (zh) | 2015-03-11 |
CN104400888B true CN104400888B (zh) | 2016-07-06 |
Family
ID=52638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71434.7A Active CN104400888B (zh) | 2014-10-24 | 2014-10-24 | 砌块模具及利用其压制成型砌块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40088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28771B (zh) * | 2015-10-23 | 2018-11-23 | 郑州大学 | 空心砌块的实验室制法及其专用模具 |
CN105799047B (zh) * | 2016-05-18 | 2019-02-15 | 金陵科技学院 | 一种自保温混凝土空心砌块模具及砌块制作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174034B (en) * | 1984-11-22 | 1988-11-16 | Bip Chemicals Ltd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anufacture of building blocks |
FR2729601A1 (fr) * | 1995-01-25 | 1996-07-26 | Ducrot Ceramiques Sa | Parpaing en terre cuite et procede d'obtention |
GB2361254B (en) * | 2000-04-12 | 2002-05-22 | Univ Putra Malaysia | Interlocking mortarless load bearing building block system |
CN101003148A (zh) * | 2006-01-18 | 2007-07-25 | 史世英 | 一种节能砌块模具 |
CN201626027U (zh) * | 2009-12-01 | 2010-11-10 | 刘伟华 | 一种用于成型承重型自保温夹心砌块的模具 |
CN204160609U (zh) * | 2014-10-24 | 2015-02-18 | 段炼山 | 砌块模具 |
-
2014
- 2014-10-24 CN CN201410571434.7A patent/CN10440088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174034B (en) * | 1984-11-22 | 1988-11-16 | Bip Chemicals Ltd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anufacture of building blocks |
FR2729601A1 (fr) * | 1995-01-25 | 1996-07-26 | Ducrot Ceramiques Sa | Parpaing en terre cuite et procede d'obtention |
GB2361254B (en) * | 2000-04-12 | 2002-05-22 | Univ Putra Malaysia | Interlocking mortarless load bearing building block system |
CN101003148A (zh) * | 2006-01-18 | 2007-07-25 | 史世英 | 一种节能砌块模具 |
CN201626027U (zh) * | 2009-12-01 | 2010-11-10 | 刘伟华 | 一种用于成型承重型自保温夹心砌块的模具 |
CN204160609U (zh) * | 2014-10-24 | 2015-02-18 | 段炼山 | 砌块模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00888A (zh) | 2015-03-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19797A (zh) | 一种保温隔热防水复合墙板建筑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 |
CN105604191A (zh) | 一种一体成型制备的房屋单元 | |
CN104400888B (zh) | 砌块模具及利用其压制成型砌块的方法 | |
CN104325546B (zh) | 砌块模具及利用其压制成型砌块的方法 | |
CN108331242A (zh) | 一种原竹-聚苯乙烯泡沫颗粒复合墙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625725B (zh) | 一种由内至外一体成型制备房屋单元的模具 | |
CN202152508U (zh) | 轻质复合墙板 | |
CN111805697B (zh) | 一种基于立模反打工艺的装饰高性能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1622252U (zh) | 一种装配式房屋的墙体 | |
CN204160609U (zh) | 砌块模具 | |
CN110407542B (zh) | 一种具有阻燃抗高温轻质墙板及制作方法 | |
CN204160608U (zh) | 砌块模具 | |
CN208235846U (zh) | 一种建筑艺术装饰墙 | |
CN105604346A (zh) | 由内至外一体成型制备房屋单元的方法及制得的房屋单元 | |
CN207711015U (zh) | 一种钢结构预制楼梯生产模具 | |
CN114103178A (zh) | 一种新型料浆复合蒸压加气混凝土用模具 | |
CN201794199U (zh) | 咬合型空心砌块 | |
CN208168124U (zh) | 一种原竹-聚苯乙烯泡沫颗粒墙体 | |
CN204382469U (zh) | 一种用于制作全阻断桥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的模具 | |
CN206987118U (zh) | 一种房屋内隔墙 | |
CN209224259U (zh) | 周转式混凝土预制块制作模具 | |
KR20150112211A (ko) | 중공형 마그네슘 판넬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중공형 마그네슘 판넬 및 블럭 | |
CN205444618U (zh) | 一种一体化空腹楼盖砖的成型模具 | |
CN205024943U (zh) | 一种用于房屋建筑施工的结构板 | |
CN101177023A (zh) | 轻质墙板平模成型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