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63748B - 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以及在插秧的同时使用该装置播洒液剂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以及在插秧的同时使用该装置播洒液剂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63748B
CN104363748B CN201380024783.0A CN201380024783A CN104363748B CN 104363748 B CN104363748 B CN 104363748B CN 201380024783 A CN201380024783 A CN 201380024783A CN 104363748 B CN104363748 B CN 1043637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or
pipeline
methyl
rice
ba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47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63748A (zh
Inventor
加持集三
A·大岛
Z·尤
B·孙
M·山田
M·根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yer CropScience AG
Yamato Nohji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yer CropScience AG
Yamato Nohj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yer CropScience AG, Yamato Nohji Ltd filed Critical Bayer CropScience AG
Priority to CN2013800247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637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63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3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63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37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3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aquatic plants; for planting underwater, e.g. ric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Fertilizing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分配和排放液剂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存储液剂的槽(10);从所述槽(10)中汲取液剂的泵(12);连接于所述泵(12)以输送由所述泵(12)汲取的液剂的管路;连接于所述管路(16)以分配和排放由所述管路(16)输送的液剂的分配单元(20);以及接收由管路(14)输送的液剂且捕获包含于所接收的液剂中的空气的机构。一种在插秧的同时使用所述用于分配和排放液剂的装置播洒液剂以防治害虫、真菌和/或杂草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分配单元(20)将液剂播洒至种植有秧苗的若干田垄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间隙中。

Description

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以及在插秧的同时使用该装置播 洒液剂的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且要求于2012年3月12日提交的题为“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的在先中国专利申请第CN201210064117.7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证的方式纳入本说明书。
发明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用于分配和排放液剂的装置。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以及在插秧的同时使用该装置播洒液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以除草等为目的,在插秧操作的同时播洒药剂的操作,即,所谓的害虫防治,涉及在插秧的同时进行农药施用,从而实现省力化;插秧机搭载型的药剂播洒装置是一种在利用插秧机栽插苗的同时,播洒颗粒剂、液剂如悬浊剂(流动剂或乳化剂)或水溶液等的机器。
插秧机搭载型药剂播洒装置包括设计用于颗粒剂的装置和设计用于液剂的装置,取决于待播洒的药剂的特性,所述装置不仅能够实现与插秧同时进行防治药剂的播洒操作(以往需要与插秧分开进行),而且使药剂的定量播洒和微量计量成为可能。插秧机搭载型颗粒剂播洒装置利用与插秧速度同步工作的调量装置对颗粒剂加以调量,然后使经调量的颗粒剂落在高速旋转的圆盘上,通过利用形成于圆盘的打板将颗粒剂弹飞,从而进行颗粒剂的均匀播洒,正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第11-308959和2008-048659号中所公开的,其全部内容通过引证的方式纳入本说明书。在插秧的同时所运转的液剂播洒装置利用了通过使用辊将连接槽与喷嘴的管挤压的方法,正如"Common Technologies for AgrochemicalApplication-Soil Application","Agrochemical Application Technology",(1998),"Agrochemical Application Technology"编委会编辑,the Japan Plant ProtectionAssociation出版,第122页中所公开的,其全部内容通过引证的方式纳入本说明书。
一种在插秧的同时使用的液剂播洒装置,其安装于插秧机的后部,目前以商品名“Tekika-man”(注册商标第2,419,217号)的被实用化,其全部内容通过引证的方式纳入本说明书。该“Tekika-man”播洒装置仅具有一个喷嘴,是一种一滴(one-drip)装置。这样通常会导致液剂的不均匀播洒,尤其对于低水溶性活性成分如除草剂丙炔恶草酮(oxadiargyl)。此类不均匀播洒导致杂草、害虫和/或真菌的不均匀防治和/或引起作物的损失。
为了保证栽插精度,插秧操作(手工和机械移植)通常在浅水状态(浸水深度为0~3cm)下进行。就以往的颗粒剂播洒装置而言,取决于颗粒剂分散的强度或者角度,一些颗粒剂被埋没在水田土壤中,这意味着未发挥药剂的效果,从而导致一些区域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除草效果。另一方面,接近插载秧苗的颗粒剂会对秧苗产生药害。颗粒剂播洒装置还容易受天气条件如降雨和刮风的影响。降雨是不利的,因为它会导致颗粒剂对机器的粘着。另外,由于颗粒剂的沉重重量和庞大体积,若在插秧途中无颗粒剂供给,则很难播洒几种颗粒剂的混合物。也不希望发生具有不同相对密度的颗粒剂的混合,因为这样不能实现颗粒剂的均匀播洒。另外,常规的液剂播洒装置通常搭载于6行至8行插秧机,但是由于仅在中央的垄间滴加液剂(即,滴加一个行内间隙(intra-row space dripping)),因此液剂不能在全部的6行至8行的垄中扩散,这意味着无法得到均匀的防治效果。尤其在插秧的田地为浅水状态的情况下,在无法达到统一的浸水深度的情况下,或在同时进行插秧和处理后无法立刻形成浸水状态的情况下,药剂的活性成分无法充分扩散,因此无法获得预期效果如除草、虫害防治或真菌病害防治的效果。另外,药剂的不均匀播洒还会促进对水稻的药害。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目的在于对至少部分的上述方面进行至少部分地改进,并且提供一种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其可在中等规模田地(每块田地的面积为1000至3000m2(0.1~0.3ha)的水田)、大规模田地(每块田地的面积大于3000m2(0.3ha)的水田)上播洒农药,以及在插秧的同时使用该装置播洒液剂的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能够使液剂均匀(与平均滴量相比,每个喷嘴的滴量误差小于50%、30%、20%或10%)滴入插秧机所通过的若干种植田垄之间。由于所播洒的液剂可以扩散至上述若干田垄的全部区域,因此可以达到统一的防治效果和优良的稻田水稻安全性(优良的选择性)。另外,与以往的液剂播洒方法相比,本发明实施方案的方法可以防治在液剂播洒期间液剂与稻田水稻的直接接触,并且因此可防止由于液剂与水稻叶子接触而产生的药害,并进一步有效促进水稻的生长(与未处理水稻相比,高于10%或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另一优点为液剂的均匀播洒,即使液剂具有非常低或中等的水溶性。具有非常低水溶性的活性药剂的实例为丙炔恶草酮(在pH 5.6和20℃下,水溶性为0.37mg/L),具有中等水溶性的活性药剂的实例为氟酮磺草胺(triafamone)(在pH 7下,水溶性为33mg/L;在pH 4下,水溶性为36mg/L;在pH 9下,水溶性为34mg/L;各数值均在20℃下测得)。液剂的均匀播洒,即使药剂的水溶性非常低的情况下,可以防止不均匀播洒所造成的结果,从而实现杂草、害虫和/或真菌的均匀防治,以及预防农作物损失。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分配和排放液剂的装置。该装置可包括:存储液剂的槽;从所述槽中汲取液剂的泵;连接于所述泵以输送由所述泵汲取的液剂的管路;连接于所述管路以分配和排放由所述管路输送的液剂的分配单元;以及接收由所述管路输送的液剂以捕获包含于所接收的液剂中的空气的机构。
所述机构可以包括一段附加管路,其连接于所述分配单元和槽之间以接收提供给分配单元的液剂并将所接收的液剂输送至槽。分配单元可以包括:基本上在水平方向延伸的中空元件;两个或多个连接于中空元件且向下延伸的管路,两个或多个管路排放由中空元件输送的液剂,两个或多个管路各自安装在与其相邻管路存在一定距离的位置。所述机构的附加管路连接于分配单元的中空元件。所述机构的附加管路连接于中空元件的两端。所述机构的附加管路连接于中空元件的顶面。两个或多个管路各自包括一个对流经管路的液剂实施阻力的阀门。
或者,所述机构包括一个基本上在垂直方向延伸且被纳入所述管路的室,其中所述管路包括:输送由所述泵汲取的液剂的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泵,第一管路的相反端连接于所述室;输送存储在所述室中的液剂的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室,第二管路的相反端连接于所述分配单元,其中第一管路的相反端安装在高于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的位置。排气单元连接于室中高于第一管路的相反端的位置以输出室中的空气。排液单元连接于室中低于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的位置以排出室中的液剂。
所述分配单元包括:基本上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中空元件;两个或多个与中空元件连通且向下延伸的管路,两个或多个管路排放由中空元件运输送的液剂,两个或多个管路各自安装在与其相邻管路存在一定距离的位置,其中第二管路的相反端连接于中空元件。
两个或多个管路各自包括一个对流经该管路的液剂实施阻力的阀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提供一种阀门。所述阀门可包括装配成管状且一端具有顶面而相反端具有开口的第一阀门元件,其中顶面包括一个狭缝;容纳第一阀门元件且具有面对阀门元件开口的入口和面对第一阀门元件顶面的出口的壳体。
所述阀门可包括装配成管状且一端具有顶面而相反端具有开口的第二阀门元件,其中顶面包括一个狭缝,在所述壳体中第二阀门元件和第一阀门元件啮合,其中第二阀门元件的顶面被安装在与第一阀门元件的顶面存在一定距离的位置。
第一和第二阀门元件各自可包括第一中空元件,其顶面具有第一内径和大于第一内径的第一外径;连接于第一中空元件的第二中空元件,第二中空元件具有大于第一内径和外径的第二内径,且具有大于第一外径的第二外径,其中第一和第二阀门元件被安装为彼此啮合,以使第二阀门元件的第一中空元件可被第一阀门元件的第二中空元件容纳和支持。
第一和第二阀门元件各自可进一步包括连接于第二中空元件的第三中空元件,第三中空元件具有大于第二内径和外径的第三内径,且具有大于第二外径的第三外径,其中第一和第二阀门元件被安装为彼此啮合,以使第二阀门元件的第二中空元件被第一阀门元件的第三中空元件容纳和支持。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包括所述装置的插秧机,所述装置在插秧机进行插秧操作的同时排出液剂。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在插秧的同时使用上述装置或插秧机播洒液剂以防除害虫、真菌和/或杂草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分配单元将液剂播洒至种植有秧苗的若干田垄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间隙中。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播洒液剂的方法,其中液剂被播洒至若干田垄之间的至少一半的间隙中。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使用所述装置或插秧机播洒液剂以促进水稻生长的方法,与未处理水稻相比,水稻的生长增加10%或30%以上。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其可搭载于插秧机上,且在插秧机进行插秧操作的同时播洒液剂。
所述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包括存储液剂的槽;输送存储在所述槽中的液剂的泵;一端连接于所述泵且输送通过驱动所述泵从所述槽中排出的液剂的第一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管路另一端的捕气室;一端连接于捕气室且用于输送从所述槽中排出的并流经第一管路和捕气室的液剂的第二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路另一端且用于分配和排放由所述槽提供的并流经第一管路、捕气室和第二管路的液剂的分配单元。
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捕气室中高于第二管路的一端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上述液剂播洒装置,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排气单元,用于排出捕气室内部的空气,其中,排气单元连接于捕气室中高于第一管路的另一端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上述液剂播洒装置,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排液单元,用于排出捕气室内部的残留液剂,其中排液单元连接于捕气室中低于第二管路的一端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涉及上述液剂播洒装置,其中分配单元包括连接于第二管路另一端的圆柱形分配室;一端连接于捕气室且用于排出从所述槽开始流经第一管路、捕气室和第二管路并被提供至分配室的液剂的若干第三管路,若干第三管路间隔性地连接于分配单元。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涉及上述液剂播洒装置,其中若干第三管路各自包括一个对流经该管路的液剂实施阻力的阀门。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涉及一种播洒液剂的方法,该方法涉及在插秧的同时使用安装在插秧机上的上述液剂播洒装置,其通过分配单元将液剂播洒至种植有秧苗的若干田垄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间隙中。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涉及上述播洒液剂的方法,其中液剂被播洒至若干田垄之间的至少一半的间隙中。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涉及上述播洒液剂的方法,其中液剂包括至少一种选自除草剂的物质。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涉及上述播洒液剂的方法,其中所述除草剂为适用于稻田的除草剂。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涉及上述播洒液剂的方法,其中所述液剂包括至少一种选自下述的化合物:嘧啶硫蕃(pyrimisulfan)、特呋三酮(tefuryltrione)、缩酮环磺草酮(ketospiradox)、甲基磺草酮(mesotrion)、苯并双环酮(benzobicyclon)、磺草酮(sulcotrione)、环磺酮(tembotrione)、溴丁酰草胺(bromobutide)、氟酮磺草胺(triafamone)、嗪咪唑嘧磺隆(propyrisulfuron)、苄嘧磺隆(bensulfuron-methyl)、吡嘧黄隆(pyrazosulfuron)、咪唑磺隆(imazosulfuron)、五氟磺草胺(penoxsulam)、双唑草腈(pyraclonil)、环戊恶草酮(pentoxazone)、恶草酮(oxadiazon)、丙炔恶草酮(oxadiargyl)、丁草胺(butachlor)、丙草胺(pretilachlor)、四唑草胺(fentrazamide)、苯噻草胺(mefenacet)、恶嗪草酮(oxaziclomefone)、艾分卡巴腙(ipencarbazone)和异恶苯砜(fenoxasulfone)。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涉及上述播洒液剂的方法,其中液剂包括至少一种选自下述的物质: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杀昆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微生物剂(microbials)、杀螺剂(molluscicides)、化肥、安全剂和植物强化(phytotonic)化合物,以及其结合物。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涉及上述播洒液剂的方法,其中液剂的水溶性低于100mg/L,优选低于50mg/L,最优选低于10mg/L。在本发明的意义内,水溶性的值是在pH 7和20℃下测定的。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能够使液剂均匀滴入插秧机所通过的若干种植田垄之间。由于所播洒的液剂可以扩散至上述若干田垄的全部区域,因此可以达到统一的防治效果和优良的稻田水稻安全性(优良的选择性)。另外,与常规的液剂播洒方法相比,本发明实施方案的方法可以防止在液剂播洒期间液剂与稻田水稻的直接接触,并且因此可防止由于液剂与水稻叶子接触而产生的药害,并进一步有效促进水稻的生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另一优点为液剂的均匀播洒,即使液剂具有非常低或中等的水溶性。具有非常低水溶性的活性药剂的实例为丙炔恶草酮(0.37mg/L),具有中等水溶性的活性药剂的实例为氟酮磺草胺(39mg/L)。液剂的均匀播洒——即使药剂的水溶性非常低——可以实现杂草、害虫和/或真菌的均匀防治,预防农作物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1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播洒单元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阀门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播洒装置在插秧机上的搭载状态示意图。
图5是根据另一实施方案的播洒单元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在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所有文件的全部内容通过引证的方式被纳入本说明书中。
应注意,附图所共有的元件在附图中被相同的标号标识。
如图1和图2所示,一个实施方案的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1包括播洒单元2;播洒操作控制装置3,其在插秧机进行插秧操作的同时控制播洒单元2中的液剂的播洒;作为每个单元的电源的电池4。电池4可以利用插秧机的现有电池。
所述播洒单元2包括槽10、泵12、第一管路14、第二管路16、捕气室18和分配单元20。
槽10存储液剂如悬浊剂(流动剂)。泵12将液剂从槽10中抽出并经第一和第二管路14、16输送至分配单元20。所谓的管泵被用来作为泵12。管泵具有一种结构,其中辊压在管子上,通过转动该辊可将包含在管中的液剂挤出管外。
第一管路14是一种由硅树脂等形成的软管,其中所述管子的一端14a插入槽10中,另一端14b连接于捕气室18(基本上在垂直方向延伸),并且泵12装配在两端之间。第二管路16为软质的树脂管,其中管子的一端16a连接于捕气室18,另一端16b连接于分配单元20。也就是说,捕气室18可被当作纳入包含第一和第二管路14、16的管路的室。捕气室18捕获包含在由槽10供应并经由第一管路14的液剂中的空气。也就是说,捕气室18可被当作一种用于接收由第一管路14输送的液剂和用于捕获包含于所接收液剂中的空气的机构。分配单元20用于分配和排放由槽10提供的并流经第一管路14、捕气室18和第二管路16的液剂。
第一管路14的另一端14b连接于捕气室18中高于第二管路16的一端16a的位置。在捕气室18的内部,在高于连接第一管路14的另一端的位置的上方存在充足的空间余地。在捕气室18中设有用于排出室内空气的排气单元22和用于排出室内残留液剂的排液单元25。
排气单元22包括一端23a连接于捕气室18且另一端23b开放的排气管23;位于排气管23中间且能够密封排气管的排气阀24。在该实施方案中,排气管23由软质的树脂管形成,管子的一端23a连接于捕气室18中在垂直方向上高于第一管路14的另一端14b的位置。
排液单元25包括一端26a连接于捕气室18且另一端26b开放的排液管26;位于排液管26中间且能够密封排液管的排液阀27。在该实施方案中,排液管26由软质的树脂管形成,管子的一端26a连接于捕气室18中在垂直方向上低于所有其他管路与捕气室18连接的位置。在利用播洒装置1进行的操作结束后,使用排液阀27将捕气室18内部的液剂抽出。
分配单元20包括由硬质的材料形成的圆柱形分配室30;一端32a连接于分配室30且另一端对大气开放的若干(两个或多个)第三管路32;分别设置于多个第三管路32上的阀门40。连接于分配室30的第二管路16的另一端16b位于高于第三管路32的一端32a连接于分配室30的位置。室30可以具有任何中空形状,只要其可以将液剂沿着室30的延伸方向进行输送即可。例如,室30可以具有任何横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环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和多边形等。
在低于捕气室18的位置安装分配室30(基本上在水平方向延伸),使其与插秧机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也就是说,第二管路16的一端16a位于高于第二管路16的另一端16b的位置。
第三管路32由软质的树脂管形成,其中每个管子的一端32a连接至分配室30中在垂直方向上低于第二管路16的另一端16b的位置。另外,每个第三管路32的一端32a位于高于该管路的另一端32b的位置。第三管路32在分配室30的纵向上以相等间隔进行配置。当插秧机为6行种植的规格时,第三管路32的数量设为5;当插秧机为8行种植的规格时,第三管路32的数量为7。也就是说,分配单元20的结构应根据插秧机的规格进行适当选择,以使第三管路32的另一端与各个种植田垄之间的间隙对应。
第三管路32的每个管路均可包括能够选择性地开或关的旋塞阀32c。当旋塞阀打开时,可允许液剂流经管路。同样地,当旋塞阀关闭时,可阻止液剂流经管路。由于旋塞阀32c的存在,分配单元2可防止液剂无意间流经各管路32。例如,当分配单元2不工作时,各旋塞阀32c处于关闭状态,以防止液剂流过其相应管路32。
阀门40对流经第三管路32内部的液剂施加阻力。如图3所示,阀门40包括一个二分割式壳体41;至少一个阀门元件,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配置于壳体41内部的二个橡胶制阀门元件42、43;以及橡胶制O-环48。
壳体41包括母壳体(female case)44和公壳体(male case)45,其各自通常为圆柱形,用于容纳阀门元件42、43。
母螺纹部44a形成于母壳体44的内周面,与母螺纹部44a嵌合的公螺纹部45a形成于公壳体45的外周面。因此,母螺纹部44a和公螺纹部45a可以使母壳体44与公壳体45螺合。另外,液剂的入口44b形成于母壳体44,液剂的出口45b形成于公壳体45。入口44b连接于第三管路32的上流部分,出口45b连接于第三管路32的下流部分。
阀门元件42、43可以为,例如,完全相同的形状,且以直径分级缩小的圆锥状形式形成。在阀门元件42(或43)的前端表面形成了贯串直径方向的狭缝46。狭缝46连通阀门元件42(或43)的内外,除非当作用于从入口44b流入的液剂上的压力大于规定值狭缝46处于关闭状态。当作用于液剂上的压力超过规定值时,狭缝处于打开状态,允许液剂从入口44b流向出口45b。
下文将详细描述阀门元件42、43的结构。
如图3所示,阀门元件42、43各自装配为管状。具体而言,每个阀门元件均可包括,例如,第一圆柱形元件42a(43a);连接于第一圆柱形元件42a(43a)的第二圆柱形元件42b(43b);连接于第二圆柱形元件42b(43b)的第三圆柱形元件42c(43c);以及连接于第三圆柱形元件42c(43c)的第四圆柱形元件42d(43d)。所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元件彼此连通。
第一圆柱形元件42a(43a)具有一个顶面(例如,顶平面),在其上形成狭缝46。顶面面对公壳体45的出口45b。第四圆柱形元件42d(43d)具有一个开口(图3未示出),其与第一、第二和第三元件连通。开口面向母壳体44的入口44b。
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圆柱形元件各自具有内径和外径。每个元件的外径大于元件的内径。第二元件42b(43b)的内径大于第一元件42a(43a)的内径和外径。第三元件42c(43c)的内径大于第二元件42b(43b)的内径和外径。第四元件42d(43d)的内径大于第三元件42c(43c)的内径和外径。
当阀门元件42与阀门元件43啮合后,阀门元件43的第一圆柱形元件43a可以进入到阀门元件42的第四、第三和第二圆柱形元件42d、42c、42b中。然而,第一元件43a不能插入到阀门元件42的第一圆柱形元件42a中,由于阀门元件43的第一元件43a的外径大于第一元件42a的内径。因此,当阀门元件43与阀门元件42啮合后,第一元件43a的顶面的位置与第一元件42a的顶面的位置之间存在一定距离。
根据阀门元件42、43的结构可以获得下述优势。具体而言,一方面,存在包含在液剂中的小物质如灰尘可会被捕获且被留在阀门元件43的狭缝46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该物质可能会导致狭缝46处于打开状态且无意间增加液剂的量。然而,还存在另一狭缝46,即,位于阀门元件43的狭缝46下方的阀门元件42的狭缝46。另外,还存在一个充满液剂的层,其处于阀门元件43的顶面和阀门元件42的顶面之间的区域。因此,由于阀门元件42的狭缝46和充满液剂的层的存在,流经阀门40的液剂的量可以被如期保持。
另一方面,存在包含在液剂中的小物质如灰尘可会被捕获且被留在阀门元件42的狭缝46中的另一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还存在另一狭缝,即,位于阀门元件42的狭缝46上方的阀门元件43的狭缝46。因此,由于阀门元件43的狭缝46的存在,流经阀门40的液剂的量可以被如期保持。
图3说明一个实例,其中阀门40被装配以容纳两个阀门元件。然而,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阀门40被装配用于容纳3个或多个阀门元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阀门40中的阀门元件(狭缝46)越多,则流经阀门40的液剂的量的差别越小。
图3说明一个实例,其中阀门元件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圆柱形元件。然而,阀门元件各自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任何中空形状的元件,只要一个或多个元件可以输送液剂即可。例如,一个或多个元件可具有任何横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环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和多边形等。
O-环8介于构成壳体41的母壳体44与公壳体45之间,密封两个啮合的壳体之间的间隙。
播洒操作控制装置3包括使插秧机的苗床台S的往复动作变换为旋转运动的变换机构、近接开关、控制单元等。播洒操作控制装置3的结构详细描述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第2008-48659号中,因此,在此省略其说明。
在播洒单元2中,槽10、泵12和捕气室18与播洒操作控制装置3的控制单元3a一起被纳于第一箱13a中,然而,除了控制单元,播洒操作控制装置3的其他部分被纳于第二箱13b中。
如图4所示,第一箱13a和分配室30被固定于在苗床台S后方的门形框F上。尤其分配室30被固定于门形框F上,以使得第三管路32的另一端32b对应于种植有秧苗的垄间间隙,即,使第三管路32的另一端32b配置于插秧机的耕种爪C之间(参照图1)。对第一箱13a的安装位置没有特别限制,但是至少第一箱13a应配置于分配室30上方。
第二箱13b固定于苗床台S的下侧。第二箱13b的固定方法也详细描述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第2008-48659号中,在此省略它的说明。
下文将描述使用按照上述方式安装的播洒装置1和1’(使用播洒单元2’而非播洒单元2)进行害虫防治。为了获得预期的防治效果,所播洒的药剂的实例包括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杀昆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微生物剂、杀螺剂、化肥、安全剂和植物强化化合物,以及其结合物,它们的各自实例将在下文显示。
首先,将搭载有秧苗苗束的插秧机开入田地,使播洒装置1和1’的主开关处于打开状态。当操纵插秧机开始秧苗的插栽操作时,与利用耕种爪C产生的秧苗的耕种动作同步,苗床台S开始进行往复动作。然后,与该苗床台S的往复动作同步,播洒操作控制装置3所含的近接开关发出信号。控制单元3a每次接收到由近接开关发出的信号,就间歇性地驱动泵12。泵12在每一次的间歇动作中,仅使辊旋转预先设定的旋转量,由此排出与该旋转量相应的量的液剂。辊的旋转量可以任意调节,根据所要播洒的液剂的种类,可以改变泵的每一次间歇动作的液剂排出量(即播洒量)。另外,如后所述,考虑到上述播洒装置1的预运行等,泵12的操作除了可与插秧机的栽插动作同步进行外,还可以连续方式单独进行。
每次驱动泵12,均从各个第三管路32的另一端32b排出液剂。第三管路的另一端32b分别配置于插秧机的耕种爪C之间的间隙中,因此,由第三管路32的另一端32b排出的液剂被滴加在种植有秧苗的田垄之间的所有间隙中。也就是说,若插秧机为6行种植规格,则插秧机行驶后,液剂被间歇性地滴加在所种植的6行秧苗之间的间隙中,即,垄之间的全部5个间隙中,其中间歇播洒之间的间隔对应于插秧机的行驶速度。另外,若插秧机为8行种植规格,则在插秧机行驶后,液剂被间歇性地滴加在所种植的8行秧苗之间的间隙中,即,垄之间的全部7个间隙中,其中间歇播洒之间的间隔对应于插秧机的行驶速度。由于滴加的液剂可以在全部的6行或8行垄中进行扩散,因此可获得均匀的防治效果。此外,即使插秧时田地中水的深度较浅,药剂的活性成分也能够充分地扩散。
在以上描述中,尽管通过插秧机可以将液剂滴加在若干种植的田垄之间的所有间隙中,但是根据液剂的特性,液剂仅须被滴加在若干田垄之间的一些间隙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单独制备的密封机构(如夹子)密封第三管路32的某些管路,或者可将分配单元更换成具有较少第三管路32的单元。
但是,在细长管路中输送液剂时最严重的问题是在管路中残留静气空间。这种静气空间阻碍液剂的顺畅流通。尤其是在具有多个液剂出口(32b)的上述播洒装置1中,静气空间的存在成为从各出口播洒基本等量液剂的主要障碍。
几乎所有的静气空间都是在液剂首次通过播洒装置1时的管路内发生的,也就是说,若在液剂首次通过管路时除去管路内的空气,则在后续的播洒操作中,不会产生静气空间。
因此,以下介绍了上述播洒装置1的预运行,即,从在空槽10中充满液剂到液剂流经整个装置。
首先,将制备好的液剂加入到槽10中。然后,关闭排气阀24和排液阀27的基础上,使泵12连续地旋转。由此,吸出存储在槽10中的液剂,且被吸出的液剂由泵12排出。
由泵12排出的液剂可以将残存于第一管路14内部的空气从第一管路14的另一端14b挤出,并流入捕气室18。由此,第一管路14中基本不会残留静气空间。
流入捕气室18的液剂积留在捕气室18的下部,然后流入第二管路16的一端16a。流入第二管路16的液剂流入分配室30,并随后流入若干第三管路32的一端32a。由于阀门40对流入第三管路32的液剂施加了流动阻力,使其不能被立即从第三管路32的另一端32b排出,由第一管路14、捕气室18、第二管路16、分配室30和第三管路32组成的一连串路径中的内压随着泵12的额外液剂供给而缓慢升高。在此期间,在从捕气室18至第三管路32的路径中,不存在液剂的流动。
另一方面,第三管路32的一端32a的安装位置高于第三管路32的另一端32b的安装位置,第二管路16的一端16a的安装位置高于第二管路16的另一端16b的安装位置。此外,连接于分配室30的第二管路16的另一端16b的安装位置高于连接于分配室30的第三管路32的一端32a的安装位置。因此,当在下流方向基本没有液剂流动时,残存在第三管路32内部的任何空气经由第三管路32流向分配室30,残存在分配室30内部的任何空气流入第二管路16中,残存在第二管路16内部的任何空气经由第二管路16流向捕气室18。
也就是说,残存在第一管路14内部的任何空气因泵12的加压作用而流入捕气室18,然而残存在第二管路16、分配室30和第三管路32内部的任何空气因固有的高度差而流向捕气室18。这样,残存于从槽10至第三管路32的路径中的空气基本上全部被捕气室18收集。
由第一管路14、捕气室18、第二管路16、分配室30和第三管路32组成的一连串路径中的内压随着泵12的额外液剂供给而缓慢升高,并且当其内压最终超过由阀门40所施加的流动阻力时,液剂会从第三管路32的另一端32b排出。
一旦确定第三管路32的另一端32b存在液剂排出,则排气阀24被打开,积留在捕气室18内部的空气被排出。由于上述一连串路径中的内压上升,造成捕气室18内部的空气压力增加,因此使其从对大气开放的排气管23的另一端23b快速排出。
一旦捕气室18的空气排出,则排气阀24被关闭,泵12被停止,由此完成预运行。
在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1中,在首次向装置中通液时,通过进行上述预运行可以将管路内部的空气基本上全部除去。因此,当进行后续的播洒操作时,在管路中不产生静气空间。结果是,液剂可以从全部的第三管路32的另一端32b均匀排出和滴加。在本说明书中,表述“均匀滴加”意指来自各个另一端32b的液剂滴加量可以偏离来自全部另一端32b的液剂滴加量的平均值最大50%,优选至多30%,最优选为20%以下。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1和2所示,播洒单元2可以装配一个任选的用于存储液剂的槽10’。槽10’通过管路11连接于槽10。管路11的一端连通槽10’,其另一端连通槽10。管路11包括用于吸取槽10’中的液剂且将液剂输送至槽10的泵12’。在槽10中配置有传感器13,其用于探测槽10中含有的液剂的顶面是否达到预定水平面,且根据所探测的结果向泵12’发出控制信号。槽10’和槽10等可被安装在箱13a中。
根据该构造,当传感器13探测到液剂的顶面达到预定水平面时,其会向泵12’发出控制信号,以停止泵12’。相反,当传感器13未探测到液剂的顶面未达到预定水平面时,其也会向泵12’发出控制信号,以开启泵12’。因此,液剂的顶面可被保持在预定水平面附近。
图5是根据另一实施方案的播洒单元2’的结构示意图。下文将详细描述另一实施方案的播洒单元的结构。应注意,下文将描述仅针对于另一实施方案的播洒单元的结构,对于上述图1至4所共有的结构,在此省略其说明。
图5显示了另一实施方案的播洒单元2’。泵12通过管路52连接于分配室30。管路52的一端连接于泵12,管路52的相反端连接于分配室30。管路52将泵12抽出的液剂输送至分配室30。
在分配室30和槽10之间装配有附加管路54。管路54的一端54a连接于槽10,管路54的相反端54b、54c连接于分配室30。具体而言,例如,两个相反端54b、54c可以连接于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分配室30的两端。管路54可以接收由泵12提供至分配室30的液剂,并将所接收的液剂输送至槽10。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分配室30中存在空气,由于存在由泵12提供的液剂的流动,空气也会被迫流向分配室30的任一端。因此,易于在液剂中流动的空气最终会到达相反端54b或相反端54c,然后沿着管路54向上流动。因此,沿着管路54,空气被输送至槽10。如上所述,管路54可以作为接收由管路52和分配室30输送的液剂,并且可捕获包含于所接收液剂中的空气。结果是,由于可到达管路32的空气的量可被最小化,因此流经管路32的液剂的量的差别可被最小化,且包含于液剂中的空气存在从一端54a至槽10的排放流动,对槽10中的液剂起到了搅拌作用,从而防止液剂的偏析。
图5说明了最佳实施方案,其中管路54的相反端54b、54c连接于分配室30的两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管路54的相反端54b、54c可以连接于远离分配室30的两端的任意位置,因为相反端54b、54c可以或多或少地捕获存在于分配室30中的空气。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管路52输送的空气可能到达分配室30的两端的附近,然后向下流至管路32,这样会无意间增加由管路32排出的液剂的量的差别。因此,相反端54b、54c可以有利地连接于分配室30的两端,如图5所示。
同样地,由于包含在液剂中的空气易于流动,因此,相比于分配室30的侧面和底面,管路54的相反端54b、54c可以有利地连接于分配室30的顶面。然而,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管路54的相反端可以连接于分配室30的侧面和底面,因为这些相反端也可以或多或少地捕获包含在分配室30中空气。
上述图5所描述的方法可以替代或按照上述图2所描述的方法进行实施。也就是说,图5所示的结构可以与图2所示的结构协同运作。
例如上文参考图2和5所描述的播洒单元可以有利地搭载于插秧机上。然而,播洒单元也可以搭载于任一需要该结构的装置上,其中液剂应从两个或多个管路(阀门)中排出,以使流经管路(阀门)的液剂的量的差别被最小化。
管路32各自包括一个能够选择性地开或关的旋塞阀32c,如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播洒单元2’停止工作时,旋塞阀32c各自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几小时之后,由于播洒单元2’被停止,空气可能充斥在播洒单元2’的任何地方(例如,分配室30、管路52、54等)。因此,在通过各个管路32排出液剂之前,当播洒单元2’开启后,泵12被激活,且各旋塞阀32c被关闭。使泵12工作1至3分钟,播洒单元2’中的空气被管路54捕获,且被输送至槽10。因此,包含在分配室30中的空气量被最小化。然后,旋塞阀32各自处于打开状态,以允许各管路32排放液剂。
此外,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管路54可包括一个与上述阀门40相同的阀门,其靠近管路54的一端54a,如图5所示。由于阀门40的存在,流经管路54的一端54a的液剂的压力可被调整至与流经各个管路32的一端32b的液剂的压力相等。尽管图5显示了阀门40被配置在槽10中,但是阀门40也可位于槽10外部。
类似于参考图2所描述的实施方案,在参考图5所描述的实施方案中,任选的槽10’和与槽10’有关的元件(包括管路11、泵12’和传感器13)可被用于将包含在槽10中的液剂的顶面保持在预定水平面附近。
在防治过程中使用的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实例包括,作为乙酰乳酸合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纤维素合成酶、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对羟苯丙酮酸二加氧酶、八氢番茄红素去饱和酶、光化学系I(photo system I)、光化学系II(photo system II)、原卟啉原氧化酶的抑制剂而发挥作用的已知的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的具体实例记载于,例如,Weed Research 26(1986)441至445;“The PesticideManual”,第15版;The British Corp Protection Council和the Royal Soc.ofChemisitry,2006;以及其中所引用的文献。
更为具体的除草剂实例包括以下所列的活性物质(其中,化合物按照国际标准化机构(ISO)命名的“通用名”或者按照化学名或编码号加以记载)。另外,所列活性物质包括酸、碱、酯的全部应用形式,以及变体如同分异构体、立体异构体和光学异构体。对于各实例至少公开一种应用形式和/或变体。
乙草胺、阿拉酸式苯、阿拉酸式苯-S-甲基、氟锁草醚、氟锁草醚钠、苯草醚、草不绿、草毒死、禾草灭、禾草灭钠、莠灭净、胺唑草酮、呋喃丹、酰嘧磺隆、灭害威、甲基灭害威、灭害威钾、氯氨基吡啶酸、杀草强、氨基磺酸铵、环丙嘧啶醇、莎稗磷、磺草灵、莠去津、唑啶草酮、四唑嘧磺隆、叠氮津、氟丁酰草胺、草除灵、乙基草除灵、酰苯草酮、氟草胺、呋草黄、地散磷、苄嘧磺隆、甲基苄嘧磺隆、灭草松、双苯嘧草酮、苯并双环酮、吡草酮、氟草黄、新燕灵、二环吡草酮、甲羧除草醚、双丙氨磷、双丙氨磷钠、双草醚、双草醚钠、除草定、溴丁酰草胺、溴酚肟、溴苯腈、溴苯腈丁酸酯(bromoxynil-butyrate)、溴苯腈钾盐(bromoxynil-potassium)、溴苯腈庚酸酯(bromoxynil-heptanoate)、溴苯腈辛酸酯(Bromoxynil-octanoate)、溴隆、特克草(buminafos)、羟草酮、丁草胺、氟丙嘧草酯、抑草磷、丁烯草胺、地乐胺、丁氧环酮、丁草敌、唑草胺、卡草胺、三唑酮草酯、乙基三唑酮草酯、甲氧除草醚、草灭畏、吡氯禾草灵、丁基吡氯禾草灵、氯溴隆、氯炔灵、伐草克、伐草克-钠、燕麦酯、氯芴素、甲基氯芴素、氯草敏、氯嘧磺隆、乙基氯嘧磺隆、矮壮素、草枯醚、N-氯代酞酰亚胺、二甲基氯酞酸、绿麦隆、绿黄隆、吲哚酮草酯、乙基吲哚酮草酯、西散净、醚磺隆、烯草酮、游离炔草酸、炔草酸、苯哒嗪钾、异恶草酮、氯甲酰草胺、坐果安、毕克草、氯酯磺草胺、甲基氯酯磺草胺、苄草隆、氰胺、草净津、环丙酸酰胺、草灭特、cyclopyrimorate、环胺磺隆、草噻喃、环莠隆、氰氟草酯、丁基氰氟草酯、牧草快、环丙津、三环赛草胺、2,4-D、2,4-D-丁基、2,4-D-二甲基铵、2,4-D-diolamin、2,4-D-乙基、2,4-D-2-乙基己基、2,4-D-异丁基、2,4-D-异辛基、2,4-D-异丙基铵、2,4-D-钾、2,4-D-三异丙醇铵、2,4-DB、2,4-DB-丁基、2,4-DB-二甲基铵、2,4-DB-异辛基、2,4-DB-钾、-2,4-DB钠、杀草隆、茅草枯、丁酰肼、棉隆、正癸醇、甜菜安、敌草净、丹诺仕-苄草唑(DTP)、燕麦敌、麦草畏、敌草腈、滴丙酸、滴丙酸-P、禾草灵、禾草灵-甲基、禾草灵-P-甲基、双氯磺草胺、甲草胺、乙酰甲草胺、枯莠隆、野燕枯、吡氟草胺、氟吡草腙、氟吡草腙钠、调呋酸钠、噁唑隆、哌草丹、二甲草胺、异戊乙净、二甲吩草胺、二甲吩草胺-P、落长灵、醚黄隆、敌乐胺、地乐酚、特乐酚、双苯酰草胺、异丙净、敌草快、敌草快二溴化物、氟氯草定、敌草隆、DNOC、甘草津-乙基、草多索、EPTC、禾草畏、丁氟消草、胺苯磺隆、胺苯磺隆-甲基、乙烯利、赛唑隆、乙嗪草酮、乙氧呋草黄、氟乳醚、氯氟草醚乙酯、乙氧嘧磺隆、乙氧苯草胺、F-5331(即N-[2-氯-4-氟-5-[4-(3-氟丙基)-4,5-二氢-5-氧代-1H-四唑-1-基]苯基]-乙烷磺酰胺)、F-7967(即3-[7-氯-5-氟-2-(三氟甲基)-1H-苯并咪唑-4-基]-1-甲基-6-(三氟甲基)嘧啶-2,4-(1H,3H)-二酮)、涕丙酸、噁唑禾草灵、噁唑禾草灵-P、噁唑禾草灵-乙基、噁唑禾草灵-P-乙基、异恶苯砜、四唑草胺、非草隆、麦燕灵、麦燕灵-M-异丙基、麦燕灵-M-甲基、啶嘧磺隆、双氟磺草胺、氟草灵、氟草灵-P、氟草灵-丁基、氟草灵-P-丁基、异丙吡草酯、氟酮磺隆、氟酮磺隆钠、氟吡磺隆、氟消草、氟噻草胺、氟哒嗪草酯、氟哒嗪草酯-乙酯、氟节胺、唑嘧磺草胺、氟烯草酸、氟烯草酸-戊基、丙炔氟草胺、炔草胺(flumipropyn)、伏草隆、三氟硝草醚、乙羧氟草醚、乙羧氟草醚-乙基、氟胺草唑、氟单丙嘧草酯、氟丙酸、氟啶嘧磺隆、氟啶嘧磺隆甲基钠、羧芴素、羧芴素-丁基、羧芴素-二甲基铵、羧芴素-甲基、氟啶酮、氟咯草酮、氯氟吡氧乙酸、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呋嘧醇、呋草酮、嗪草酸酯、嗪草酸甲酯、氟噻草胺、氟磺胺草醚、氟磺胺草醚-钠、甲酰胺磺隆、氯吡脲、安果磷、呋氧草醚、赤霉素、草铵膦、草铵膦-铵、草铵膦-P、草铵膦-P-铵、草铵膦-P-钠、草甘膦、草甘膦-异丙基铵、草甘膦-铵、草甘膦-二铵、草甘膦-二甲铵、草甘膦-钾、草甘膦-钠、草甘膦-三甲基硫盐、H-9201(即O-(2,4-二甲基-6-硝基苯基)-O-乙基-异丙基硫代磷酰胺)、halauxifen、halosafen、氯吡嘧磺隆、氯吡嘧磺隆-甲基、吡氟氯禾灵、吡氟氯禾灵-P、吡氟氯禾灵-乙氧基乙基、吡氟氯禾灵-P-乙氧基乙基、吡氟氯禾灵-甲基、吡氟氯禾灵-P-甲基、环嗪酮、HW-02(即1-(二甲氧基磷基)-乙基-(2,4-二氯苯氧基)乙酸酯)、咪草酸、咪草酸-甲基、甲氧咪草烟、甲氧咪草烟-铵、甲基咪草烟、灭草烟、灭草烟-异丙基铵、灭草喹、灭草喹-铵、咪草烟、咪草烟-铵、咪唑磺隆、抗倒胺、茚草酮、三嗪茚草胺、吲哚-3-基乙酸(IAA)、4-吲哚-3-基丁酸(IBA)、甲基碘磺隆、甲基碘磺隆-甲基-钠盐、噻吩砜、噻吩砜-钠、碘苯腈、碘苯腈-辛酸酯、碘苯腈-钾、碘苯腈-钠、艾分卡巴腙、丁脒酰胺、异东灵、异丙隆、异恶隆、异恶酰草胺、异恶氯草酮、异噁唑草酮、异恶草醚、卡灵草、KUH-043(即3-({5-(二氟甲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基]甲基}磺酰基)-5,5-二甲基-4,5-二氢-1,2-噁唑、卡灵草、Ketospiradox、乳氟禾草灵、环草定、利谷隆、顺丁烯二酰肼、MCPA、MCPA-丁氧基乙酯、MCPA-二甲铵、MCPA-2-乙基己基、MCPA-异丙基铵、MCPA-钾、MCPA-钠、MCPB、MCPB-甲基、MCPB-乙基、MCPB-钠、2-甲基-4-氯丙酸(mecoprop)、2-甲基-4-氯丙酸-钠、2-甲基-4-氯丙酸-丁氧基乙酯、2-甲基-4-氯丙酸-P-丁氧基乙酯、2-甲基-4-氯丙酸-P、2-甲基-4-氯丙酸-P-二甲基铵、2-甲基-4-氯丙酸-P-2-乙基己基、2-甲基-4-氯丙酸-P-钾、苯噻草胺、氟磺酰草胺、甲哌氯化物、甲磺胺磺隆、甲磺胺磺隆-甲基、甲基磺草酮、甲基苯噻隆、威百亩、噁唑酰草胺、苯嗪草酮、吡草胺、metazasulfuron、噻唑隆、灭草唑、甲硫嘧磺隆、异恶噻草醚、去草酮、甲基杀草隆、1-甲基环丙烷、异硫氰酸甲酯、甲氧苯草隆、溴谷隆、异丙甲草胺、S-异丙甲草胺、磺草唑胺、甲氧隆、嗪草酮、甲磺隆、甲磺隆-甲基、禾草敌、庚酰草胺、单脲、单脲二氢硫酸盐、单利谷隆、单嘧磺隆、单嘧磺隆酯、灭草隆、MT128(即6-氯-N-[(2E)-3-氯丙-2-烯-1-基]-5-甲基-N-苯基哒嗪-3-胺)、MT-5950(即N-[3-氯-4-(1-甲基乙基)-苯基]-2-甲基戊烷酰胺)、NGGC-011、萘丙胺、敌草胺、抑草生、NC310(即4-(2,4-二氯苯甲酰基)-1-甲基-5苄氧基吡唑)、草不隆、烟嘧磺隆、氟氯草胺、甲磺乐灵、除草醚、硝酚钠(异构体混合物)、三氟甲草醚、壬酸、达草呋、油酸(脂肪酸)、坪草丹、甲嘧苯胺磺隆、氨磺乐灵、丙炔恶草酮、恶草酮、环氧嘧磺隆、恶嗪草酮、乙氧氟草醚、多效唑、百草枯、百草枯二氯化物、克草敌、壬酸、二甲戊灵、pendralin、五氟磺草胺、蔬草灭、pentachlor-phenol、环戊恶草酮、黄草伏、烯草胺、石油、棉胺宁、甜菜宁、甜菜宁-乙酯、毒秀定、氟吡酰草胺、唑啉草酯、哌草磷、禾卑草畏(piributicarb)、Pirifenop、Pirifenop-butyl、丙草胺、甲基氟嘧磺隆、甲基氟嘧磺隆-甲基、烯丙苯噻唑、氟唑草胺、环丙腈津、氨氟乐灵、prifluraline、环苯草酮、调环酸、调环酸钙、茉莉酮、扑灭通、扑草净、毒草安、敌稗、喔草酯、扑灭津、苯胺灵、异丙草胺、丙苯磺隆、丙苯磺隆钠、嗪咪唑嘧磺隆、戊炔草胺、甲硫磺乐灵、苄草丹、氟磺隆、丙炔草胺、双唑草腈、乙基辛海克西、乙基辛海克西-乙基、磺酰草吡唑、吡唑特、吡嘧磺隆、吡嘧磺隆-乙基、苄草唑、丙酯草醚、丙酯草醚-异丙基、丙酯草醚丙基、嘧啶肟草醚、稗草丹、pyridafol、哒草特、环酯草醚、嘧草醚、嘧草醚-甲基、吡丙醚、嘧硫草醚、嘧硫草醚-钠、罗克杀草砜、甲氧磺草胺、稗草净、氯甲喹啉酸、灭藻醌、喹禾灵、喹禾灵-乙基、喹禾灵-P、喹禾灵-P-乙基、喹禾糠酯、砜嘧磺隆、苯嘧磺草胺、密草通、烯禾啶、环草隆、西玛津、西草净、SN-106279(即,甲基-(2R)-2-({7-[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2-萘基}氧基)丙酸酯)、磺草酮、草克死(CDEC)、甲磺草胺、甲嘧磺隆、甲嘧磺隆-甲基、草硫膦、磺酰磺隆、SW-065、SYN-523、SYP-249(即,5-[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2-硝基苯甲酸1-乙氧基-3-甲基-1-氧代丁-3-烯-2-基酯)、SYP-300(即,1-[7-氟-3-氧代-4-(丙-2-炔-1-基)-3,4-二氢-2H-1,4-苯并恶嗪-6-基]-3-丙基-2-硫酮咪唑烷-4,5-二酮)、2,3,6-TBA、牧草胺、丁噻隆、四氯硝基苯、丁噻隆、特呋三酮、环磺酮、吡喃草酮、特草定、特草灵、特丁草胺、特丁通、特丁津、去草净、甲氧噻草胺、氟噻草胺(thiafluamide)、噻氟隆、噻唑烟酸、噻二唑草胺、噻苯隆、thiencarbazone、噻酮磺隆(thiencarbazone-methyl)、噻吩磺隆、噻吩磺隆-甲基、禾草丹、仲草丹、苯吡唑草酮、肟草酮、氟酮磺草胺、野麦畏、醚苯磺隆、三嗪氟草胺、triazofenamide、苯磺隆、苯磺隆-甲基、三氯乙酸(TCA)、TCA-钠、绿草定、灭草环、草达津、三氟啶磺隆、三氟啶磺隆-钠、氟乐灵、氟胺磺隆、氟胺磺隆-甲基、三甲隆、抗倒酯、抗倒酯-乙基、三氟甲磺隆、tsitodef、烯效唑、烯效唑-P、硫酸脲、灭草敌、ZJ-0862(即,3,4-二氯-N-{2-[(4,6-二甲氧基嘧啶-2-基)氧基]苄基}苯胺),和以下化合物:
[化学式1]
以下按照各自的作用机制,列出能够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除草剂的实例。
(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
芳基氧基苯氧基丙酸系ACCase抑制剂:炔草酸、氰氟草酯、禾草灵、噁唑禾草灵、精吡氟禾草灵、吡氟氯禾灵-R-甲基、喔草酯、盖草灵和噁唑酰草胺。
环己烷二酮系ACCase抑制剂:禾草灭、丁氧环酮、烯草酮、草噻喃、环苯草酮、稀禾定、得杀草和三甲苯草酮。
二苯基吡唑啉系ACCase抑制剂:唑啉草酯。
(2)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
磺脲系ALS抑制剂:酰嘧磺隆、四唑嘧磺隆、甲基苄嘧磺隆、氯嘧黄隆-乙基、绿黄隆、醚磺隆、环磺隆、胺苯磺隆-甲基、乙氧嘧磺隆、啶嘧磺隆、氟啶嘧磺隆、氯吡嘧磺隆、氯吡嘧磺隆-甲基、咪唑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甲磺胺磺、甲磺隆、烟嘧磺隆、环氧嘧磺隆、甲基氟嘧磺隆、吡嘧磺隆-乙基、玉嘧磺隆、甲嘧磺隆、磺酰磺隆、噻吩磺隆-甲基、醚苯磺隆、苯磺隆-甲基、三氟啶磺隆、氟胺磺隆-甲基、三氟甲磺隆、嘧苯胺磺隆、TH547和NC620。
咪唑啉酮(ALS)抑制剂:甲基咪草烟、咪草酸-甲基、甲氧咪草烟、灭草烟、灭草喹和咪草烟。
三氮唑嘧啶系ALS抑制剂:氯酯磺草胺-甲基、双氯磺草胺、双氟磺草胺、唑嘧磺草胺、磺草唑胺和五氟磺草胺。
嘧啶水杨酸系ALS抑制剂:双草醚-钠、嘧啶肟草醚、环酯草醚、嘧草硫醚-钠、嘧草醚和吡丙醚。
三唑啉酮系ALS抑制剂:氟酮磺隆-钠、丙苯磺隆-钠和酮脲磺草吩。
(3)光合成抑制剂(光化学系II)
三嗪系抑制剂:莠灭净、莠去津、草净津、敌草净、异戊乙净、扑灭通、扑草净、扑灭津、西玛津、西散净、特丁通、特丁津、特丁净和草达津。
三嗪酮系抑制剂:环嗪酮、苯嗪草酮和嗪草酮。
三唑啉抑制剂:胺唑草酮。
尿嘧啶系抑制剂:除草定、环草定和特草定。
哒嗪酮系抑制剂:氯草敏。
苯基氨基甲酸酯系:甜菜安和苯敌草。
尿素系抑制剂:氯溴隆、绿麦隆、枯草隆、噁唑隆、敌草隆、赛唑隆、非草隆、伏草隆、异丙隆、异恶隆、利谷隆、甲基苯噻隆、溴谷隆、甲氧隆、单利谷隆、草不隆、环草隆和特丁噻草隆。
酰胺系抑制剂:敌稗和蔬草灭。
腈系抑制剂:溴酚肟、溴苯腈和碘苯腈。
苯并噻二嗪酮系抑制剂:灭草松。
苯基哒嗪系抑制剂:哒草特和达草止。
(4)光活化毒剂(光化学系II)
联吡啶系抑制剂:敌草快和百草枯。
(5)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抑制剂
联苯醚系抑制剂:氟锁草醚、甲羧除草醚、甲氧除草醚、乙羧氟草醚、氟磺胺草醚、Halosafen、乳氟禾草灵、乙氧氟草醚和甲氧除草醚。
苯基吡唑系抑制剂:异丙吡草酯和吡草醚-乙基。
N-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系抑制剂:吲哚酮草酯、丙炔氟草胺和氟烯草酸。
噻二唑系抑制剂:嗪草酸甲酯和丙炔恶草酮。
噁二唑系抑制剂:恶草酮和丙炔恶草酮。
三唑啉酮系抑制剂:唑啶草酮、氟酮唑草和甲基磺酰甲胺。
噁唑烷二酮系抑制剂:环戊恶草酮。
嘧啶二酮系抑制剂:双苯嘧草酮和氟丙嘧草酯。
其他:双唑草腈、氟唑草胺和氟哒嗪草酯。
(6)类胡萝卜素生合成抑制剂
(a)PDS抑制剂
哒嗪酮系抑制剂:达草呋。
吡啶甲酰胺系抑制剂:吡氟草胺和氟吡酰草胺。
其他:氟丁酰草胺、氟啶酮、氟咯草酮和呋草酮。
(b)4-HPPD抑制剂
三酮系抑制剂:甲基磺草酮、磺草酮、双环磺草酮和特呋三酮。
异噁唑系抑制剂:异恶氯草酮和异恶氟草。
吡唑系抑制剂:吡草酮、吡唑特和苄草唑。
其他:双环磺草酮
(c)靶向未知的抑制剂
三唑系抑制剂:杀草强。
异噁唑烷酮系抑制剂:异恶草酮。
联苯醚系抑制剂:苯草醚。
(7)EPSP合成酶抑制剂
甘氨酸系抑制剂:草甘膦和草甘膦三甲基硫盐。
(8)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剂
次膦酸系抑制剂:草铵膦和双丙氨膦。
(9)DHP合成酶抑制剂
氨基甲酸酯系抑制剂:黄草灵。
(10)微小管聚合抑制剂
二硝基苯胺系抑制剂:氟草胺、丁乐灵、敌乐胺、丁氟消草、氨磺乐灵、二甲戊灵和氟乐灵。
磷酰胺系抑制剂:甲基胺草磷和抑草磷。
吡啶系抑制剂:氟氯草定和噻草定。
苯酰胺系抑制剂:戊炔草胺、牧草胺和敌稗。
(11)有丝分裂-微小管形成抑制剂
氨基甲酸酯系抑制剂:氯苯胺灵、苯胺灵和卡草胺。
(12)超长链脂肪酸生物合成抑制剂
氯乙酰胺系抑制剂:乙草胺、草不绿、丁草胺、二甲草胺、二甲吩草胺、吡草胺、异丙甲草胺、烯草胺、丙草胺、毒草安、异丙草胺和甲氧噻草胺。
乙酰胺系抑制剂:双苯酰草胺、敌草胺和萘丙胺。
氧乙酰胺系抑制剂:氟噻草胺和苯噻草胺。
四唑啉酮系抑制剂:四唑草胺。
其他:莎稗磷、唑草胺和哌草磷。
(13)纤维素生物合成抑制剂
腈系抑制剂:敌草腈和赛草青。
苯酰胺系抑制剂:异恶酰草胺。
三唑甲酰胺系抑制剂:氟胺草唑。
喹啉羧酸系抑制剂:二氯喹啉酸。
(14)解偶联剂
二硝基苯酚系解偶联抑制剂:DNOC、地乐酚和特乐酚。
(15)脂肪酸伸长抑制剂(非ACCase抑制剂)
硫代氨基甲酸酯系抑制剂:丁草敌、草灭特、哌草丹、EPTC、禾草畏、禾草敌、坪草丹、克草丹、苄草丹、杀草丹、稗草畏、仲草丹、野麦畏和灭草猛。
二硫代磷酸酯系抑制剂:地散磷。
苯并呋喃系抑制剂:呋草黄和乙氧呋草黄。
氯甲酸系抑制剂:TCA、茅草枯和四氟丙酸钠。
(16)植物生长素类除草剂
苯氧羧酸系除草剂:氯甲酰草胺、2,4-D、2,4-DB、甲氯滴、MCPA、MCPB和MCPP。
苯甲酸系除草剂:草灭畏、麦草畏和2,3,6-TBA。
烟酸系除草剂:毕克草、氯氟吡氧乙酸、毒秀定、绿草定、二氯喹啉酸和氯甲喹啉酸。
其他:草除灵-乙基。
(17)植物生长素运输抑制剂
萘二甲酸酯系抑制剂:抑草生。
缩氨基脲系抑制剂:氟吡草腙钠盐。
(18)其他(作用机理不明)
芳基氨基丙酸系:麦草氟甲酯和麦草氟异丙酯。
野燕枯系:野燕枯。
有机砷系:DSMA和MSMA。
其他:溴丁酰草胺、氯芴素、苄草隆、棉隆、杀草隆、甲基杀草隆、乙氧苯草胺、安果磷、茚草酮、威百亩、去稗安、油酸、壬酸和稗草畏。
另外,优选磺脲系化合物、磺苯胺系化合物、苯甲酰环己烷二酮系化合物以及它们的盐作为除草剂。特别优选的除草剂实例包括磺苯胺系化合物如吡丙醚和氟酮磺草胺。另外,苯甲酰环己烷二酮系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特呋三酮、Ketospiradox、甲基磺草酮、磺草酮、环磺酮。
生长调节剂的实例为:
阿拉酸式苯、阿拉酸式苯-S-甲基、5-氨基乙酰丙酸、嘧啶醇、6-苄基氨基嘌呤、油菜素内酯、儿茶素、矮壮素、坐果安、环丙酰草胺、3-(环丙-1-烯基)丙酸、丁酰肼、棉隆、正癸醇、调呋酸、调呋酸-钠、草多索、草多索-二钾、草多索-二钠、草多索-单(N,N-二甲基烷基铵)、乙烯利、氟节胺、抑草丁、芴醇丁酯、呋嘧醇、氯吡脲、赤霉素、抗倒胺、吲哚-3-乙酸(IAA)、4-吲哚-3-基丁酸、稻瘟灵、噻菌灵、茉莉酸、抑芽丹、甲哌、1-甲基环丙烯、茉莉酮酸甲酯、2-(1-萘基)乙酰胺、1-萘乙酸、2-萘氧基乙酸、硝基苯酚盐-混合物(nitrophenolate-mixture)、多效唑、N-(2-苯基乙基)-β-丙氨酸、N-苯基邻氨基甲酰苯甲酸、调环酸、调环酸钙、茉莉酮、水杨酸、独角金内酯、四氯硝基苯、噻苯隆、三十烷醇、抗倒酯、抗倒酯-乙基、tsitodef、烯效唑、烯效唑-P。
在防治过程中以混合制剂或桶混制剂形式使用的杀菌剂(在此以“通用名”表述)的实例是已知的,且记载于例如农药手册,或可在网站(例如http://www.alanwood.net/pesticides)中搜寻获得。
1)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例如(1.1)4-十二烷基-2,6-二甲基吗啉(aldimorph)、(1.2)氧环唑、(1.3)联苯三唑醇、(1.4)糠菌唑、(1.5)环丙唑醇、(1.6)苄氯三唑醇、(1.7)苯醚甲环唑、(1.8)烯唑醇、(1.9)R-烯唑醇、(1.10)十二环吗啉、(1.11)吗菌灵、(1.12)氟环唑、(1.13)乙环唑、(1.14)氯苯嘧啶醇、(1.15)腈苯唑、(1.16)环酰菌胺、(1.17)苯锈啶、(1.18)丁苯吗啉、(1.19)氟喹唑、(1.20)呋嘧醇、(1.21)氟硅唑、(1.22)粉唑醇、(1.23)呋菌唑、(1.24)呋醚唑、(1.25)己唑醇、(1.26)抑霉唑、(1.27)烯菌灵、(1.28)亚胺唑、(1.29)种菌唑、(1.30)叶菌唑、(1.31)腈菌唑、(1.32)萘替芬、(1.33)氟苯嘧啶醇、(1.34)恶咪唑、(1.35)多效唑、(1.36)稻瘟酯、(1.37)戊菌唑、(1.38)病花灵、(1.39)咪鲜胺、(1.40)丙环唑、(1.41)丙硫菌唑、(1.42)稗草丹、(1.43)啶斑肟、(1.44)唑喹菌酮、(1.45)硅氟唑、(1.46)螺环菌胺、(1.47)戊唑醇、(1.48)特比萘芬、(1.49)四氟醚唑、(1.50)三唑酮、(1.51)三唑醇、(1.52)十三吗啉、(1.53)氟菌唑、(1.54)嗪胺灵、(1.55)灭菌唑、(1.56)烯效唑、(1.57)烯效唑、(1.58)烯霜苄唑、(1.59)伏立康唑、(1.60)1-(4-氯苯)-2-(1H-1,2,4-三氮唑-1-基)环庚醇、(1.61)1-(2,2-二甲基-2,3-二氢-1H-茚-1-基)-1H-咪唑-5-羧酸甲酯、(1.62)N'-{5-(二氟甲基)-2-甲基-4-[3-(三甲基甲硅烷基)丙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methylimidoformamide)、(1.63)N-乙基-N-甲基-N'-{2-甲基-5-(三氟甲基)-4-[3-(三甲基甲硅烷基)丙氧基]苯基}亚氨甲酰胺、(1.64)O-[1-(4-甲氧基苯氧基)-3,3-二甲基丁烷-2-基]1H-咪唑-1-硫代甲酸酯、(1.65)啶菌噁唑。
2)呼吸链复合体I或II的抑制剂,例如,(2.1)联苯吡菌胺、(2.2)啶酰菌胺、(2.3)萎锈灵、(2.4)氟嘧菌胺、(2.5)甲呋酰胺、(2.6)氟吡菌酰胺、(2.7)氟酰胺、(2.8)氟唑菌酰胺、(2.9)呋吡菌胺、(2.10)拌种胺、(2.11)萘吡菌胺(顺-差向异构外消旋体1RS、4SR、9RS和反-差向异构外消旋体1RS、4SR、9SR的混合物)、(2.12)萘吡菌胺(反-差向异构外消旋体1RS、4SR、9SR)、(2.13)萘吡菌胺(反-差向异构对映异构体1R、4S、9S)、(2.14)萘吡菌胺(反-差向异构对映异构体1S、4R、9R)、(2.15)萘吡菌胺(顺-差向异构外消旋体1RS、4SR、9RS)、(2.16)萘吡菌胺(顺-差向异构对映异构体1R、4S、9R)、(2.17)萘吡菌胺(顺-差向异构对映异构体1S、4R、9S)、(2.18)灭锈胺、(2.19)氧化萎锈灵、(2.20)戊苯吡菌胺、(2.21)吡噻菌胺、(2.22)氟唑环菌胺、(2.23)噻氟菌胺、(2.24)1-甲基-N-[2-(1,1,2,2-四氟乙氧基)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25)3-(二氟甲基)-1-甲基-N-[2-(1,1,2,2-四氟乙氧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2.26)3-(二氟甲基)-N-[4-氟-2-(1,1,2,3,3,3-六氟丙氧基)苯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27)N-[1-(2,4-二氯苯)-1-甲氧基丙烷-2-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28)5,8-二氟-N-[2-(2-氟-4-{[4-(三氟甲基)吡啶-2-基]氧基}苯基)乙基]喹唑啉-4-胺、(2.29)苯并烯氟菌唑、(2.30)N-[(1S,4R)-9-(二氯亚甲基)-1,2,3,4-四氢-1,4-亚甲基萘-5-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31)N-[(1R,4S)-9-(二氯亚甲基)-1,2,3,4-四氢-1,4-亚甲基萘-5-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32)3-(二氟甲基)-1-甲基-N-(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2.33)1,3,5-三甲基-N-(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2.34)1-甲基-3-(三氟甲基)-N-(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2.35)1-甲基-3-(三氟甲基)-N-[(3R)-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2.36)1-甲基-3-(三氟甲基)-N-[(3S)-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2.37)3-(二氟甲基)-1-甲基-N-[(3S)-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2.38)3-(二氟甲基)-1-甲基-N-[(3R)-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2.39)1,3,5-三甲基-N-[(3R)-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2.40)1,3,5-三甲基-N-[(3S)-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2.41)麦锈灵、(2.42)2-氯-N-(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吡啶-3-甲酰胺、(2.43)N-[1-(4-异丙氧基-2-甲基苯基)-2-甲基-1-氧代丙烷-2-基]-3-甲基噻吩-2-甲酰胺。
3)呼吸链复合体III的抑制剂,例如,(3.1)唑嘧菌胺、(3.2)安美速、(3.3)腈嘧菌酯、(3.4)氰霜唑、(3.5)甲香菌酯、(3.6)丁香菌酯、(3.7)醚菌胺、(3.8)烯肟菌酯、(3.9)噁唑菌酮、(3.10)咪唑菌酮、(3.11)氟菌螨酯、(3.12)氟嘧菌酯、(3.13)醚菌酯、(3.14)苯氧菌胺、(3.15)肟醚菌胺、(3.16)啶氧菌酯、(3.17)唑菌胺酯、(3.18)唑胺菌酯、(3.19)唑菌酯、(3.20)吡菌苯威、(3.21)氯啶菌酯、(3.22)肟菌酯、(3.23)(2E)-2-(2-{[6-(3-氯-2-甲基苯氧基)-5-氟嘧啶-4-基]氧基}苯基)-2-(甲氧基亚氨基)-N-甲基乙酰胺、(3.24)(2E)-2-(甲氧基亚氨基)-N-甲基-2-(2-{[({(1E)-1-[3-(三氟甲基)苯基]亚乙基}氨基)氧基]甲基}苯基)乙酰胺、(3.25)(2E)-2-(甲氧基亚氨基)-N-甲基-2-{2-[(E)-({1-[3-(三氟甲基)苯基]乙氧基}亚氨基)甲基]苯基}乙酰胺、(3.26)(2E)-2-{2-[({[(1E)-1-(3-{[(E)-1-氟-2-苯基乙烯基]氧基}苯基)亚乙基]氨基}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基亚氨基)-N-甲基乙酰胺、(3.27)烯月亏菌胺、(3.28)5-甲氧基-2-甲基-4-(2-{[({(1E)-1-[3-(三氟甲基)苯基]亚乙基}氨基)氧基]甲基}苯基)-2,4-二氢-3H-1,2,4-三氮唑-3-酮、(3.29)(2E)-2-{2-[({环丙基[(4-甲氧基苯基)亚氨基]甲基}磺酰基)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3.30)N-(3-乙基-3,5,5-三甲基环己基)-3-甲酰胺基-2-羟基苯甲酰胺、(3.31)2-{2-[(2,5-二甲基苯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基-N-甲基乙酰胺、(3.32)2-{2-[(2,5-二甲基苯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基-N-甲基乙酰胺。
4)有丝分裂和细胞分裂的抑制剂,例如,(4.1)苯菌灵、(4.2)多菌灵、(4.3)苯咪唑菌、(4.4)乙霉威、(4.5)韩乐宁、(4.6)氟吡菌胺、(4.7)麦穗宁、(4.8)戊菌隆、(4.9)涕必灵、(4.10)甲基托布津、(4.11)托布津、(4.12)苯酰菌胺、(4.13)5-氯-7-(4-甲基哌啶-1-基)-6-(2,4,6-三氟苯基)[1,2,4]三氮唑[1,5-a]嘧啶、(4.14)3-氯-5-(6-氯吡啶-3-基)-6-甲基-4-(2,4,6-三氟苯基)哒嗪。
5)能够多位点作用的化合物,例如
(5.1)波尔多液、(5.2)敌菌丹、(5.3)克菌丹、(5.4)百菌清、(5.5)氢氧化铜、(5.6)环烷酸铜、(5.7)氧化铜、(5.8)氯氧化铜、(5.9)硫酸铜(2+)、(5.10)抑菌灵、(5.11)二氰蒽醌、(5.12)多果定、(5.13)多果定游离碱、(5.14)福美铁、(5.15)氟灭菌丹、(5.16)灭菌丹、(5.17)双胍辛盐、(5.18)双胍辛胺乙酸盐、(5.19)双胍辛胺、(5.20)烷苯磺酸盐、(5.21)双胍辛胺乙酸盐、(5.22)代森锰铜、(5.23)代森锰锌、(5.24)代森锰、(5.25)代森联、(5.26)代森联锌、(5.27)喹啉铜、(5.28)丙烷脒、(5.29)丙森锌、(5.30)硫和硫制剂包括多硫化钙、(5.31)福美双、(5.32)对甲抑菌灵、(5.33)代森锌、(5.34)福美锌、(5.35)敌菌灵。
6)能够诱导宿主防御的化合物,例如(6.1)阿拉酸式苯-S-甲基、(6.2)异噻菌胺、(6.3)噻菌灵、(6.4)噻酰菌胺、(6.5)昆布素。
7)氨基酸和/或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剂,例如(7.1)胺扑灭、(7.2)灭瘟素、(7.3)嘧菌环胺、(7.4)春雷霉素、(7.5)春雷霉素水合盐酸盐、(7.6)嘧菌胺、(7.7)嘧霉胺、(7.8)3-(5-氟-3,3,4,4-四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7.9)土霉素、(7.10)链霉素。
8)ATP产生抑制剂,例如(8.1)三苯基乙酸锡、(8.2)三苯基氯化锡、(8.3)三苯基氢氧化锡、(8.4)硫硅菌胺。
9)细胞壁合成抑制剂,例如(9.1)苯噻菌胺、(9.2)烯酰吗啉、(9.3)氟吗啉、(9.4)缬霉威、(9.5)双炔酰菌胺、(9.6)多抗霉素、(9.7)多氧霉素、(9.8)有效霉素A、(9.9)缬氨菌酯(valifenalate)、(9.10)多抗霉素B。
10)脂类和膜合成抑制剂,例如、(10.1)联苯、(10.2)地茂散、(10.3)氯硝胺、(10.4)克瘟散、(10.5)氯唑灵、(10.6)3-碘代-2-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iodocarb)、(10.7)异稻瘟净、(10.8)稻瘟灵、(10.9)霜霉威、(10.10)霜霉威盐酸盐、(10.11)硫菌威、(10.12)定菌磷、(10.13)五氯硝基苯、(10.14)四氯硝基苯、(10.15)甲基立枯磷。
11)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例如(11.1)环丙酰菌胺、(11.2)双氯氰菌胺、(11.3)氰菌胺、(11.4)稻瘟酞、(11.5)咯喹酮、(11.6)三环唑、(11.7)2,2,2-三氟乙基{3-甲基-1-[(4-甲基苯甲酰基)氨基]丁烷-2-基}氨基甲酸酯。
12)核酸合成抑制剂,例如(12.1)苯霜灵、(12.2)精苯霜灵、(12.3)磺嘧菌灵、(12.4)柯罗泽尔昆(clozylacon)、(12.5)甲菌定、(12.6)乙菌定、(12.7)呋霜灵、(12.8)恶霉灵、(12.9)甲霜灵、(12.10)精甲霜灵、(12.11)甲呋酰胺、(12.12)恶霜灵、(12.13)恶喹酸、(12.14)辛噻酮。
13)信号转导抑制剂,例如(13.1)乙菌利、(13.2)拌种咯、(13.3)咯菌腈、(13.4)异菌脲、(13.5)腐霉利、(13.6)喹氧灵、(13.7)农利灵、(13.8)丙氧喹啉。
14)能够作为解偶联剂的化合物,例如(14.1)乐杀螨、(14.2)敌螨普、(14.3)嘧菌腙、(14.4)氟啶胺、(14.5)消螨多。
15)其他化合物,例如、(15.1)苯噻硫氰、(15.2)贝斯氧杂嗪、(15.3)卡巴西霉素、(15.4)香芹酮、(15.5)灭螨猛、(15.6)甲氧苯啶菌(pyriofenone,氯芬酮(chlazafenone))、(15.7)硫杂灵、(15.8)环氟菌胺、(15.9)霜脲氰、(15.10)啶酰菌胺、(15.11)棉隆、(15.12)咪菌威、(15.13)双氯酚、(15.14)哒菌酮、(15.15)野燕枯、(15.16)野燕枯甲硫酸盐、(15.17)二苯胺、(15.18)乙克霉特(ecomate)、(15.19)胺苯吡菌酮、(15.20)氟联苯菌、(15.21)唑呋草、(15.22)磺菌胺、(15.23)福多宁(flutianil)、(15.24)三乙膦酸铝、(15.25)三乙膦酸钙、(15.26)三乙膦酸钠、(15.27)六氯苯、(15.28)人间霉素、(15.29)磺菌威、(15.30)异硫氰酸甲酯、(15.31)苯菌酮、(15.32)米多霉素、(15.33)游霉素、(15.34)福美镍、(15.35)酞菌酯、(15.37)奥克斯莫卡宾、(15.38)氧代奋欣、(15.39)五氯苯酚和盐、(15.40)苯醚菊酯、(15.41)亚磷酸及其盐、(15.42)霜霉威乙膦酸盐、(15.43)丙醇菌素-钠、(15.44)吡吗啉、(15.45)(2E)-3-(4-叔丁基苯基)-3-(2-氯吡啶-4-基)-1-(吗啡啉-4-基)丙-2-烯-1-酮、(15.46)(2Z)-3-(4-叔丁基苯基)-3-(2-氯吡啶-4-基)-1-(吗啡啉-4-基)丙-2-烯-1-酮、(15.47)吡咯尼群、(15.48)特弗喹啉、(15.49)叶枯酞、(15.50)特尼芬德、(15.51)咪唑嗪、(15.52)水杨菌胺、(15.53)氰菌胺、(15.54)(3S,6S,7R,8R)-8-苄基-3-[({3-[(异丁酰氧基)甲氧基]-4-甲氧基吡啶-2-基}羰基)氨基]-6-甲基-4,9-二氧代-1,5-氧杂环辛烷-7-基2-甲基丙酸酯、(15.55)1-(4-{4-[(5R)-5-(2,6-二氟苯基)-4,5-二氢-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15.56)1-(4-{4-[(5S)-5-(2,6-二氟苯基)-4,5-二氢-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15.57)1-(4-{4-[5-(2,6-二氟苯基)-4,5-二氢-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15.58)1-(4-甲氧基苯氧基)-3,3-二甲基丁烷-2-基1H-咪唑-1-羧酸酯、(15.59)2,3,5,6-四氯-4-(甲磺酰基)吡啶、(15.60)2,3-二丁基-6-氯噻吩并[2,3-d]嘧啶-4(3H)-酮、(15.61)2,6-二甲基-1H,5H-[1,4]二噻烯[2,3-c:5,6-c’]联吡咯-1,3,5,7(2H,6H)-四酮、(15.62)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1-(4-{4-[(5R)-5-苯基-4,5-二氢-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乙酮、(15.63)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1-(4-{4-[(5S)-5-苯基-4,5-二氢-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乙酮、(15.64)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1-{4-[4-(5-苯基-4,5-二氢-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乙酮、(15.65)2-丁氧基-6-碘代-3-丙基-4H-苯并吡喃-4-酮、(15.66)2-氯-5-[2-氯-1-(2,6-二氟-4-甲氧基苯基)-4-甲基-1H-咪唑-5-基]吡啶、(15.67)2-苯基苯酚及其盐、(15.68)3-(4,4,5-三氟-3,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15.69)3,4,5-三氯吡啶-2,6-二氰基、(15.70)3-氯-5-(4-氯苯)-4-(2,6-二氟苯基)-6-甲基哒嗪、(15.71)4-(4-氯苯)-5-(2,6-二氟苯基)-3,6-二甲基哒嗪、(15.72)5-氨基-1,3,4-噻二唑-2-硫醇、(15.73)5-氯-N’-苯基-N’-(丙-2-炔-1-基)噻吩-2-磺酰肼、(15.74)5-氟-2-[(4-氟苄基)氧基]嘧啶-4-胺、(15.75)5-氟-2-[(4-甲基苄基)氧基]嘧啶-4-胺、(15.76)5-甲基-6-辛基[1,2,4]三氮唑[1,5-a]嘧啶-7-胺、(15.77)(2Z)-3-氨基-2-氰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15.78)N’-(4-{[3-(4-氯苄基)-1,2,4-噻二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5.79)N-(4-氯苄基)-3-[3-甲氧基-4-(丙-2-炔-1-基氧基)苯基]丙酰胺、(15.80)N-[(4-氯苯)(氰基)甲基]-3-[3-甲氧基-4-(丙-2-炔-1-基氧基)苯基]丙酰胺、(15.81)N-[(5-溴-3-氯吡啶-2-基)甲基]-2,4-二氯烟酰胺、(15.82)N-[1-(5-溴-3-氯吡啶-2-基)乙基]-2,4-二氯烟酰胺、(15.83)N-[1-(5-溴-3-氯吡啶-2-基)乙基]-2-氟-4-碘代烟酰胺、(15.84)N-{(E)-[(环丙基甲氧基)亚氨基][6-(二氟甲氧基)-2,3-二氟苯基]甲基}-2-苯基乙酰胺、(15.85)N-{(Z)-[(环丙基甲氧基)亚氨基][6-(二氟甲氧基)-2,3-二氟苯基]甲基}-2-苯基乙酰胺、(15.86)N’-{4-[(3-叔丁基-4-氰基-1,2-噻唑-5-基)氧基]-2-氯-5-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亚氨基甲酰胺、(15.87)N-甲基-2-(1-{[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酰基}哌啶-4-基)-N-(1,2,3,4-四氢萘-1-基)-1,3-噻唑-4-甲酰胺、(15.88)N-甲基-2-(1-{[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酰基}哌啶-4-基)-N-[(1R)-1,2,3,4-四氢萘-1-基]-1,3-噻唑-4-甲酰胺、(15.89)N-甲基-2-(1-{[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酰基}哌啶-4-基)-N-[(1S)-1,2,3,4-四氢萘-1-基]-1,3-噻唑-4-甲酰胺、(15.90){6-[({[(1-甲基-1H-四唑基-5-基)(苯基)亚甲基]氨基}氧基)甲基]吡啶-2-基}氨基甲酸戊酯、(15.91)吩嗪-1-羧酸、(15.92)喹啉-8-醇、(15.93)喹啉-8-醇硫酸盐(2:1)、(15.94){6-[({[(1-甲基-1H-四唑基-5-基)(苯基)亚甲基]氨基}氧基)甲基]吡啶-2-基}氨基甲酸叔丁酯、(15.95)1-甲基-3-(三氟甲基)-N-[2’-(三氟甲基)联苯基-2-基]-1H-吡唑-4-甲酰胺、(15.96)N-(4’-氯联苯基-2-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5.97)N-(2’,4’-二氯联苯基-2-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5.98)3-(二氟甲基)-1-甲基-N-[4’-(三氟甲基)联苯基-2-基]-1H-吡唑-4-甲酰胺、(15.99)N-(2’,5’-二氟联苯基-2-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5.100)3-(二氟甲基)-1-甲基-N-[4’-(丙-1-炔-1-基)联苯基-2-基]-1H-吡唑-4-甲酰胺、(15.101)5-氟-1,3-二甲基-N-[4’-(丙-1-炔-1-基)联苯基-2-基]-1H-吡唑-4-甲酰胺、(15.102)2-氯-N-[4’-(丙-1-炔-1-基)联苯基-2-基]烟酰胺、(15.103)3-(二氟甲基)-N-[4’-(3,3-二甲基丁-1-炔-1-基)联苯基-2-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5.104)N-[4’-(3,3-二甲基丁-1-炔-1-基)联苯基-2-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5.105)3-(二氟甲基)-N-(4’-乙炔基联苯基-2-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5.106)N-(4’-乙炔基联苯基-2-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5.107)2-氯-N-(4’-乙炔基联苯基-2-基)烟酰胺、(15.108)2-氯-N-[4’-(3,3-二甲基丁-1-炔-1-基)联苯基-2-基]烟酰胺、(15.109)4-(二氟甲基)-2-甲基-N-[4’-(三氟甲基)联苯基-2-基]-1,3-噻唑-5-甲酰胺、(15.110)5-氟-N-[4’-(3-羟基-3-甲基丁-1-炔-1-基)联苯基-2-基]-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5.111)2-氯-N-[4’-(3-羟基-3-甲基丁-1-炔-1-基)联苯基-2-基]烟酰胺、(15.112)3-(二氟甲基)-N-[4’-(3-甲氧基-3-甲基丁-1-炔-1-基)联苯基-2-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5.113)5-氟-N-[4’-(3-甲氧基-3-甲基丁-1-炔-1-基)联苯基-2-基]-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5.114)2-氯-N-[4’-(3-甲氧基-3-甲基丁-1-炔-1-基)联苯基-2-基]烟酰胺、(15.115)(5-溴-2-甲氧基-4-甲基吡啶-3-基)(2,3,4-tri甲氧基-6-甲基苯基)甲酮、(15.116)N-[2-(4-{[3-(4-氯苯)丙-2-炔-1-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N2-(甲磺酰基)缬氨酰胺、(15.117)4-氧代-4-[(2-苯基乙基)氨基]丁酸、(15.118){6-[({[(Z)-(1-甲基-1H-四唑基-5-基)(苯基)亚甲基]氨基}氧基)甲基]吡啶-2-基}氨基甲酸丁-3-炔-1-基酯、(15.119)4-氨基-5-氟嘧啶-2-醇(内消旋形式:4-氨基-5-氟嘧啶-2(1H)-酮)、(15.120)3,4,5-三羟基苯甲酸丙酯、(15.121)1,3-二甲基-N-(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15.122)1,3-二甲基-N-[(3R)-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15.123)1,3-二甲基-N-[(3S)-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15.124)[3-(4-氯-2-氟苯基)-5-(2,4-二氟苯基)-1,2-噁唑-4-基](吡啶-3-基)甲醇、(15.125)(S)-[3-(4-氯-2-氟苯基)-5-(2,4-二氟苯基)-1,2-噁唑-4-基](吡啶-3-基)甲醇、(15.126)(R)-[3-(4-氯-2-氟苯基)-5-(2,4-二氟苯基)-1,2-噁唑-4-基](吡啶-3-基)甲醇、(15.127)2-{[3-(2-氯苯)-2-(2,4-二氟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2,4-二氢-3H-1,2,4-三氮唑-3-硫酮、(15.128)1-{[3-(2-氯苯)-2-(2,4-二氟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氮唑-5-基硫氰酸酯、(15.129)5-(烯丙基磺酰基)-1-{[3-(2-氯苯)-2-(2,4-二氟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氮唑、(15.130)2-[1-(2,4-二氯苯)-5-羟基-2,6,6-三甲基庚烷-4-基]-2,4-二氢-3H-1,2,4-三氮唑-3-硫酮、(15.131)2-{[rel(2R,3S)-3-(2-氯苯)-2-(2,4-二氟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2,4-二氢-3H-1,2,4-三氮唑-3-硫酮、(15.132)2-{[rel(2R,3R)-3-(2-氯苯)-2-(2,4-二氟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2,4-二氢-3H-1,2,4-三氮唑-3-硫酮、(15.133)1-{[rel(2R,3S)-3-(2-氯苯)-2-(2,4-二氟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氮唑-5-基硫氰酸酯、(15.134)1-{[rel(2R,3R)-3-(2-氯苯)-2-(2,4-二氟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氮唑-5-基硫氰酸酯、(15.135)5-(烯丙基磺酰基)-1-{[rel(2R,3S)-3-(2-氯苯)-2-(2,4-二氟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氮唑、(15.136)5-(烯丙基磺酰基)-1-{[rel(2R,3R)-3-(2-氯苯)-2-(2,4-二氟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氮唑、(15.137)2-[(2S,4S,5S)-1-(2,4-二氯苯)-5-羟基-2,6,6-三甲基庚烷-4-基]-2,4-二氢-3H-1,2,4-三氮唑-3-硫酮、(15.138)2-[(2R,4S,5S)-1-(2,4-二氯苯)-5-羟基-2,6,6-三甲基庚烷-4-基]-2,4-二氢-3H-1,2,4-三氮唑-3-硫酮、(15.139)2-[(2R,4R,5R)-1-(2,4-二氯苯)-5-羟基-2,6,6-三甲基庚烷-4-基]-2,4-二氢-3H-1,2,4-三氮唑-3-硫酮、(15.140)2-[(2S,4R,5R)-1-(2,4-二氯苯)-5-羟基-2,6,6-三甲基庚烷-4-基]-2,4-二氢-3H-1,2,4-三氮唑-3-硫酮、(15.141)2-[(2S,4S,5R)-1-(2,4-二氯苯)-5-羟基-2,6,6-三甲基庚烷-4-基]-2,4-二氢-3H-1,2,4-三氮唑-3-硫酮、(15.142)2-[(2R,4S,5R)-1-(2,4-二氯苯)-5-羟基-2,6,6-三甲基庚烷-4-基]-2,4-二氢-3H-1,2,4-三氮唑-3-硫酮、(15.143)2-[(2R,4R,5S)-1-(2,4-二氯苯)-5-羟基-2,6,6-三甲基庚烷-4-基]-2,4-二氢-3H-1,2,4-三氮唑-3-硫酮、(15.144)2-[(2S,4R,5S)-1-(2,4-二氯苯)-5-羟基-2,6,6-三甲基庚烷-4-基]-2,4-二氢-3H-1,2,4-三氮唑-3-硫酮、(15.145)2-氟-6-(三氟甲基)-N-(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苯甲酰胺、(15.146)2-(6-苄基吡啶-2-基)喹唑啉、(15.147)2-[6-(3-氟-4-甲氧基苯基)-5-甲基吡啶-2-基]喹唑啉、(15.148)3-(4,4-二氟-3,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15.149)脱落酸。
所有命名的(1)至(15)类的混入物质可任选与适合的碱或酸形成盐,如果其功能基团能够如此的话。
在防治过程中以混合制剂或桶混制剂形式使用的杀昆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在此以它们的“通用名”表述)的实例是已知的,且记载于例如农药手册(“The PesticideManual”,14th Ed.,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 2006),或可在网站(例如http://www.alanwood.net/pesticides)中搜寻获得。
(1)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例如
氨基甲酸酯类,如棉铃威、涕灭威、恶虫威、丙硫克百威、丁酮威、丁酮砜威、甲萘威、克百威、丁硫克百威、乙硫苯威、仲丁威、伐虫脒、呋线威、异丙威、灭虫威、灭多威、速灭威、杀线威、抗蚜威、残杀威、硫双威、久效威、唑蚜威、混杀威、XMC、和灭杀威,或者
有机磷酸酯类,如
高灭磷、甲基吡啶磷、益棉磷、谷硫磷、硫线磷、氯氧磷、氯芬磷、氯甲磷、毒死蜱、甲基毒死蜱、蝇毒磷、杀螟腈、甲基内吸磷、二嗪农、敌敌畏/DDVP、百治磷、乐果、甲基毒虫畏、乙拌磷、EPN、乙硫磷、灭线磷、氨磺磷、克线磷、杀螟硫磷、倍硫磷、噻唑磷、庚烯磷、新烟磷(imicyafos)、、异柳磷、O-(甲氧基氨基硫代磷酰基)水杨酸异丙酯、噁唑磷、马拉硫磷、灭蚜磷、甲胺磷、杀扑磷、速灭磷、久效磷、二溴磷、氧化乐果、亚砜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稻丰散、甲拌磷、伏杀磷、亚胺硫磷、磷胺、辛硫磷、甲基嘧啶磷、丙溴磷、胺丙畏、丙硫磷、吡唑硫磷、哒嗪硫磷、喹硫磷、治螟磷、丁基嘧啶磷、双硫磷、特丁磷、杀虫畏、甲基乙拌磷、三唑磷、敌百虫和蚜灭多。
(2)GABA门控氯离子通道拮抗剂,例如
环戊二烯有机氯化合物,如氯丹和硫丹;或者
苯基吡唑类(氟虫氰类),如乙虫腈和氟虫腈。
(3)钠通道调节剂/电压依赖性钠通道阻滞剂,例如
拟除虫菊酯类,如氟酯菊酯、烯丙菊酯、d-顺-反烯丙菊酯、d-反烯丙菊酯、氟氯菊酯、反丙烯除虫菊、反丙烯除虫菊-S-环戊烯基异构体、除虫菊酯、乙氰菊酯、氟氯氰菊酯、β-氟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γ-氯氟氰菊酯、λ-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α-氯氰菊酯、β-氯氰菊酯、θ-氯氰菊酯、ξ-氯氰菊酯、苯醚氯菊酯[(1R)-反式异构体]、溴氰菊酯、烯炔菊酯[(EZ)-(1R)-异构体]、高氰戊菊酯、醚菊酯、甲氰菊酯、灭杀菊酯、氟菊酯、氟氯苯菊酯、τ-氟胺氰菊酯、卤醚菊酯、炔咪菊酯、噻嗯菊酯、生物氯菊酯、苯醚菊酯[(1R)-反式异构体]、炔酮菊酯、除虫菊素(除虫菊)、灭虫菊、氟硅菊酯、七氟菊酯、胺菊酯、胺菊酯[(1R)-异构体]、四溴菊酯和四氟菊酯(transfluthrin);或者
DDT;或甲氧氯。
(4)烟碱能乙酰胆碱受体(nAChR)激动剂,例如
新烟碱类,如吡虫清、噻虫胺、呋虫胺、吡虫啉、硝胺烯啶、噻虫啉、噻虫嗪;或者
烟碱;或者
氟啶虫胺腈。
(5)变构乙酰胆碱受体(nAChR)激动剂,例如
多杀菌素(spinosyns)类,如乙基多杀菌素和多杀霉素。
(6)氯通道激活剂,例如,
阿维菌素类/米尔倍霉素类,如齐墩螨素、埃玛菌素苯甲酸盐、杀螨菌素和密灭汀。
(7)保幼激素模拟物,例如
保幼激素类似物,如烯虫乙酯、烯虫炔酯、烯虫酯;或者
双氧威;或者蚊蝇醚。
(8)各种非特异性(多位点)抑制剂,例如
卤代烷类,如甲基溴或其他烷基卤化物;或者
三氯硝基甲烷;或磺酰氟;或硼砂;或吐酒石。
(9)选择性同翅目昆虫摄食阻滞剂,例如吡蚜酮;或氟啶虫酰胺。
(10)螨虫生长抑制剂,例如四螨嗪、噻螨酮和氟螨嗪;或者
乙螨唑。
(11)昆虫肠道膜微生物干扰剂类,例如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苏云金杆菌鲇泽亚种、苏云金杆菌库尔斯塔克亚种、苏云金杆菌粉虫亚种,以及B.t.植物蛋白质:Cry1Ab、Cry1Ac、Cry1Fa、Cry1A.105、Cry2Ab、Vip3A、mCry3A、Cry3Ab、Cry3Bb、Cry34Ab1/35Ab1;或者
球形芽孢杆菌。
(12)线粒体ATP合酶抑制剂,例如杀螨硫隆;或
有机锡杀螨剂类,例如唑环锡、三环锡、杀螨锡;或
克螨特;或三氯杀螨醇。
(13)通过阻断H质子梯度而起作用的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类,例如氟唑虫清、DNOC和氟虫胺。
(14)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通道阻滞剂,例如杀虫磺、巴丹盐酸盐、杀虫环和杀虫双。
(15)几丁质生物合成抑制剂,0类别,例如,双三氟虫脲、定虫隆、氟脲杀、氟螨脲、氟虫脲、氟铃脲、氟丙氧脲、双苯氟脲、多氟脲、伏虫磷和杀虫隆。
(16)几丁质生物合成抑制剂,类别1,例如噻嗪酮。
(17)蜕皮干扰剂,例如灭蝇胺。
(18)蜕皮激素受体激动剂,例如,环虫酰肼、特丁苯酰肼、甲氧苯酰肼和双苯酰肼。
(19)章鱼胺受体激动剂,例如虫螨脒。
20)线粒体复合物-III电子传递抑制剂,例如伏虫腙;或灭螨醌;或嘧螨酯。
(21)线粒体复合物-I电子传递抑制剂,例如
METI杀螨剂类,如喹螨醚、唑螨酯、嘧胺苯醚、哒螨酮、吡螨胺、唑虫酰胺;或
鱼藤酮。
(22)电压依赖性钠通道阻滞剂,例如茚虫威;或氰氟虫胺。
(23)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例如
特窗酸和特特拉姆酸衍生物,例如螺螨酯、螺甲螨酯和螺虫乙酯。
(24)线粒体复合物-IV电子传递抑制剂,例如
膦化物(phosphine)类,如磷化铝、磷化钙、磷化氢、磷化锌;或
氰化物。
(25)线粒体复合物-II电子传递抑制剂,β-酮腈衍生物,例如腈吡螨酯和丁氟螨酯。
(28)兰尼碱受体调节剂,例如
二酰胺类,如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和氟虫酰胺。
其它作用机理未知的活性化合物,例如磺胺螨酯、印楝素、苯氯噻、苯螨特、联苯肼酯、溴螨酯、灭螨猛、冰晶石、开乐散、氟螨嗪、氟噻虫砜、嘧虫胺、丁烯氟虫腈、氟吡菌酰胺、呋喃虫酰肼、氯噻啉、异菌脲、氯氟醚菊酯、啶虫丙醚、新喹唑啉、四氟醚菊酯和碘甲烷;此外,基于坚强芽孢杆菌(包括但不限于菌株CNCM I-1582,例如,VOTiVOTM、BioNem)或一种下述已知的活性化合物的产物:3-溴-N-{2-溴-4-氯-6-[(1-环丙基乙基)氨基甲酰基]苯基}-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酰胺(已知于WO2005/077934)、4-{[(6-溴吡啶-3-基)甲基](2-氟乙基)氨基}呋喃-2(5H)-酮(已知于WO2007/115644)、4-{[(6-氟吡啶-3-基)甲基](2,2-二氟乙基)氨基}呋喃-2(5H)-酮(已知于WO2007/115644)、4-{[(2-氯-1,3-噻唑-5-基)甲基](2-氟乙基)氨基}呋喃-2(5H)-酮(已知于WO2007/115644)、4-{[(6-氯吡啶-3-基)甲基](2-氟乙基)氨基}呋喃-2(5H)-酮(已知于WO2007/115644)、Flupyradifurone、4-{[(6-氯-5-氟吡啶-3-基)甲基](甲基)氨基}呋喃-2(5H)-酮(已知于WO2007/115643)、4-{[(5,6-二氯吡啶-3-基)甲基](2-氟乙基)氨基}呋喃-2(5H)-酮(已知于WO2007/115646)、4-{[(6-氯-5-氟吡啶-3-基)甲基](环丙基)氨基}呋喃-2(5H)-酮(已知于WO2007/115643)、4-{[(6-氯吡啶-3-基)甲基](环丙基)氨基}呋喃-2(5H)-酮(已知于EP-A-0 539 588)、4-{[(6-氯吡啶-3-基)甲基](甲基)氨基}呋喃-2(5H)-酮(已知于EP-A-0 539 588)、{[1-(6-氯吡啶-3-基)乙基](甲基)氧代-λ4-亚硫烷基氯}氨腈(已知于WO2007/149134)及其非对映体{[(1R)-1-(6-氯吡啶-3-基)乙基](甲基)氧代-λ4-亚硫烷基}氨腈(A)和{[(1S)-1-(6-氯吡啶-3-基)乙基](甲基)氧代-λ4-亚硫烷基氯}氨腈(B)(同样地已知于WO2007/149134)以及非对映体[(R)-甲基(氧代){(1R)-1-[6-(三氟甲基)吡啶-3-基]乙基}-λ4-亚硫烷基氯]氨腈(A1)和[(S)-甲基(氧代){(1S)-1-[6-(三氟甲基)吡啶-3-基]乙基}-λ4-亚硫烷基氯]氨腈(A2),参考非对映体A的基团(已知于WO2010/074747、WO2010/074751)、[(R)-甲基(氧代){(1S)-1-[6-(三氟甲基)吡啶-3-基]乙基}-λ4-亚硫烷基氯]氨腈(B1)和[(S)-甲基(氧代){(1R)-1-[6-(三氟甲基)吡啶-3-基]乙基}-λ4-亚硫烷基氯]氨腈(B2),参考非对映体B的基团(同样地已知于WO2010/074747、WO2010/074751)、和11-(4-氯-2,6-二甲基苯基)-12-羟基-1,4-二氧杂-9-氮杂二螺[4.2.4.2]-11-十四烯-10-酮(已知于WO2006/089633)、3-(4’-氟-2,4-二甲基联苯基-3-基)-4-羟基-8-氧杂-1-氮杂螺[4.5]-3-癸烯-2-酮(已知于WO2008/067911)、1-{2-氟-4-甲基-5-[(2,2,2-三氟乙基)亚硫酰基]苯基}-3-(三氟甲基)-1H-1,2,4-三氮唑-5-胺(已知于WO2006/043635)、Afidopyropen(已知于WO2008/066153)、2-氰基-3-(二氟甲氧基)-N,N-二甲基苯磺酰胺(已知于WO2006/056433)、2-氰基-3-(二氟甲氧基)-N-甲基苯磺酰胺(已知于WO2006/100288)、2-氰基-3-(二氟甲氧基)-N-乙基苯磺酰胺(已知于WO2005/035486)、4-(二氟甲氧基)-N-乙基-N-甲基-1,2-苯并噻唑-3-胺1,1-二氧化物(已知于WO2007/057407)、N-[1-(2,3-二甲基苯基)-2-(3,5-二甲基苯基)乙基]-4,5-二氢-1,3-噻唑-2-胺(已知于WO2008/104503)、{1’-[(2E)-3-(4-氯苯)丙-2-烯-1-基]-5-氟螺[吲哚-3,4’-哌啶]-1(2H)-基}(2-氯吡啶-4-基)甲酮(已知于WO2003/106457)、3-(2,5-二甲基苯基)-4-羟基-8-甲氧基-1,8-二氮杂螺[4.5]-3-癸烯-2-酮(已知于WO2009/049851)、3-(2,5-二甲基苯基)-8-甲氧基-2-氧代-1,8-二氮杂螺[4.5]-3-癸烯-4-基乙基碳酸酯(已知于WO2009/049851)、4-(2-丁炔-1-基氧基)-6-(3,5-二甲基哌啶-1-基)-5-氟嘧啶(已知于WO2004/099160)、(2,2,3,3,4,4,5,5-八氟戊基)(3,3,3-三氟丙基)丙二腈(已知于WO2005/063094)、(2,2,3,3,4,4,5,5-八氟戊基)(3,3,4,4,4-五氟丁基)丙二腈(已知于WO2005/063094)、8-[2-(环丙基甲氧基)-4-(三氟甲基)苯氧基]-3-[6-(三氟甲基)哒嗪-3-基]-3-氮杂二环[3.2.1]辛烷(已知于WO2007/040280)、Flometoquin、PF1364(CAS-登记号1204776-60-2)(已知于JP2010/018586)、5-[5-(3,5-二氯苯)-5-(三氟甲基)-4,5-二氢-1,2-噁唑-3-基]-2-(1H-1,2,4-三氮唑-1-基)苯甲腈(已知于WO2007/075459)、5-[5-(2-氯吡啶-4-基)-5-(三氟甲基)-4,5-二氢-1,2-噁唑-3-基]-2-(1H-1,2,4-三氮唑-1-基)苯甲腈(已知于WO2007/075459)、4-[5-(3,5-二氯苯)-5-(三氟甲基)-4,5-二氢-1,2-噁唑-3-基]-2-甲基-N-{2-氧代-2-[(2,2,2-三氟乙基)氨基]乙基}苯甲酰胺(已知于WO2005/085216)、4-{[(6-氯吡啶-3-基)甲基](环丙基)氨基}-1,3-噁唑-2(5H)-酮、4-{[(6-氯吡啶-3-基)甲基](2,2-二氟乙基)氨基}-1,3-噁唑-2(5H)-酮、4-{[(6-氯吡啶-3-基)甲基](乙基)氨基}-1,3-噁唑-2(5H)-酮、4-{[(6-氯吡啶-3-基)甲基](甲基)氨基}-1,3-噁唑-2(5H)-酮(均已知于WO2010/005692)、Pyflubumide(已知于WO2002/096882)、2-[2-({[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基]羰基}氨基)-5-氯-3-甲基苯甲酰基]-2-甲基肼羧酸甲基酯(已知于WO2005/085216)、2-[2-({[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基]羰基}氨基)-5-氰基-3-甲基苯甲酰基]-2-乙基肼羧酸甲基酯(已知于WO2005/085216)、2-[2-({[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基]羰基}氨基)-5-氰基-3-甲基苯甲酰基]-2-甲基肼羧酸甲基酯(已知于WO2005/085216)、2-[3,5-二溴-2-({[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基]羰基}氨基)苯甲酰基]-1,2-二乙基肼羧酸甲基酯(已知于WO2005/085216)、2-[3,5-二溴-2-({[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基]羰基}氨基)苯甲酰基]-2-乙基肼羧酸甲基酯(已知于WO2005/085216)、(5RS,7RS;5RS,7SR)-1-(6-氯-3-吡啶基甲基)-1,2,3,5,6,7-六氢-7-甲基-8-硝基-5-丙氧基咪唑并[1,2-a]吡啶(已知于WO2007/101369)、2-{6-[2-(5-氟吡啶-3-基)-1,3-噻唑-5-基]吡啶-2-基}嘧啶(已知于WO2010/006713)、2-{6-[2-(吡啶-3-基)-1,3-噻唑-5-基]吡啶-2-基}嘧啶(已知于WO2010/006713)、1-(3-氯吡啶-2-基)-N-[4-氰基-2-甲基-6-(甲基氨基甲酰基)苯基]-3-{[5-(三氟甲基)-1H-四唑基-1-基]甲基}-1H-吡唑-5-甲酰胺(已知于WO2010/069502)、1-(3-氯吡啶-2-基)-N-[4-氰基-2-甲基-6-(甲基氨基甲酰基)苯基]-3-{[5-(三氟甲基)-2H-四唑基-2-基]甲基}-1H-吡唑-5-甲酰胺(已知于WO2010/069502)、N-[2-(叔丁基氨基甲酰基)-4-氰基-6-甲基苯基]-1-(3-氯吡啶-2-基)-3-{[5-(三氟甲基)-1H-四唑基-1-基]甲基}-1H-吡唑-5-甲酰胺(已知于WO2010/069502)、N-[2-(叔丁基氨基甲酰基)-4-氰基-6-甲基苯基]-1-(3-氯吡啶-2-基)-3-{[5-(三氟甲基)-2H-四唑基-2-基]甲基}-1H-吡唑-5-甲酰胺(已知于WO2010/069502)、(1E)-N-[(6-氯吡啶-3-基)甲基]-N’-氰基-N-(2,2-二氟乙基)乙脒(已知于WO2008/009360)、N-[2-(5-氨基-1,3,4-噻二唑-2-基)-4-氯-6-甲基苯基]-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酰胺(已知于CN102057925)、2-[3,5-二溴-2-({[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唑-5-基]羰基}氨基)苯甲酰基]-2-乙基-1-甲基肼羧酸甲基酯(已知于WO2011/049233)、Heptafluthrin、嘧螨胺、氟菌螨酯和3-氯-N2-(2-氰丙基-2-基)-N1-[4-(1,1,1,2,3,3,3-七氟丙烷-2-基)-2-甲基苯基]邻苯二酰胺(已知于WO2012/034472)。
在防治过程中以混合制剂或桶混制剂形式使用的微生物制剂的实例。
本发明的微生物制剂具有良好的植物耐受性,对于恒温动物具有有利的毒性,且能够被环境很好地兼容,适用于保护植物和植物器官,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所收获材料的质量,以及防治在农业、园艺、畜牧业、森林、花园和娱乐场所、保护储存的产品和材料以及卫生场所中所遭受的动物害虫,尤其是昆虫类、蛛形类、蠕虫类、线虫类和软体动物类。本发明的微生物制剂优选用作植物保护剂。本发明的微生物制剂对于通常敏感的及耐受的物种以及对全部或某些发育阶段具有活性。上述微生物制剂包括:
来自细菌领域的微生物制剂、来自真菌领域的微生物制剂、来自原生动物领域的具有杀虫作用的微生物制剂、来自病毒领域的具有杀虫作用的微生物制剂、来自昆虫病原线虫的微生物制剂。
例如,下述类型的化合物可被用作安全剂:
S1)杂环羧酸衍生物类化合物:
S1a)二氯苯基吡唑啉-3-羧酸类化合物(S1a),优选化合物,例如1-(2,4-二氯苯基)-5-(乙氧羰基)-5-甲基-2-吡唑啉-3-羧酸、1-(2,4-二氯苯基)-5-(乙氧羰基)-5-甲基-2-吡唑啉-3-羧酸乙酯(S1-1)(“吡唑解草酯”),以及相关化合物,正如WO-A-91/07874所描述;
S1b)二氯苯基吡唑羧酸的衍生物(S1b),优选化合物,例如1-(2,4-二氯苯基)-5-甲基吡唑-3-羧酸乙酯(S1-2)、1-(2,4-二氯苯基)-5-异丙基吡唑-3-羧酸乙酯(S1-3)、1-(2,4-二氯苯基)-5-(1,1-二甲基乙基)吡唑-3-羧酸乙酯(S1-4),以及相关化合物,正如EP A333 131和EP A 269 806所描述;
S1c)1,5-二苯基吡唑-3-羧酸的衍生物(S1c),优选化合物,例如1-(2,4-二氯苯基)-5-苯基吡唑-3-羧酸乙酯(S1-5)、1-(2-氯苯基)-5-苯基吡唑-3-羧酸甲酯(S1-6),以及相关化合物,正如EP-A-268554所描述;
S1d)三唑羧酸类化合物(S1d),优选化合物,例如解草唑,即,1-(2,4-二氯苯基)-5-三氯甲基-(1H)-1,2,4-三唑-3-羧酸乙酯(S1-7),以及相关化合物,正如EP-A-174 562和EP-A-346 620所描述;
S1e)5-苄基-2-异噁唑啉-3-羧酸或5-苯基-2-异噁唑啉-3-羧酸或5,5-二苯基-2-异噁唑啉-3-羧酸(S1e)类化合物,优选化合物,例如5-(2,4-二氯苄基)-2-异噁唑啉-3-羧酸乙酯(S1-8)或5-苯基-2-异噁唑啉-3-羧酸乙酯(S1-9),以及相关化合物,正如WO-A-91/08202所描述;或5,5-二苯基-2-异噁唑啉羧酸(S1-10)或5,5-二苯基-2-异噁唑啉羧酸乙酯(S1-11)(“双苯噁唑酸”),或5,5-二苯基-2-异噁唑啉羧酸正丙基酯(S1-12),或5-(4-氟苯基)-5-苯基-2-异噁唑啉-3-羧酸乙酯(S1-13),正如专利申请WO-A-95/07897所描述。
S2)8-喹啉氧基衍生物类化合物(S2):
S2a)8-喹啉氧基乙酸类化合物(S2a),优选(5-氯-8-喹啉氧基)乙酸1-甲基己基酯(通用名“解草酯”(S2-1)、(5-氯-8-喹啉氧基)乙酸1,3-二甲基-1-丁基酯(S2-2)、(5-氯-8-喹啉氧基)乙酸4-烯丙氧基丁基(烯丙氧基丁基)酯(S2-3)、(5-氯-8-喹啉氧基)乙酸1-烯丙氧基-2-丙基酯(S2-4)、(5-氯-8-喹啉氧基)乙酸乙酯(S2-5)、(5-氯-8-喹啉氧基)乙酸甲酯(S2-6)、(5-氯-8-喹啉氧基)乙酸烯丙基酯(S2-7)、(5-氯-8-喹啉氧基)乙酸2-(2-亚丙基亚氨氧基)-1-乙基酯(S2-8)、(5-氯-8-喹啉氧基)乙酸2-氧代-1-丙基酯(S2-9),以及相关化合物,正如EP-A-86 750、EP-A-94 349和EP-A-191 736或EP-A-0 492 366所描述;以及(5-氯-8-喹啉氧基)乙酸(S2-10)、它的水合物和盐,例如它的锂盐、钠盐、钾盐、钙盐、镁盐、铝盐、铁盐、铵盐、季铵盐、锍盐或鏻盐,正如WO-A-2002/34048所描述;
S2b)(5-氯-8-喹啉氧基)丙二酸类化合物(S2b),优选化合物,例如(5-氯-8-喹啉氧基)丙二酸二乙酯、(5-氯-8-喹啉氧基)丙二酸二烯丙酯、(5-氯-8-喹啉氧基)丙二酸甲基乙基酯,以及相关化合物,正如EP-A-0 582198所描述。
S3)二氯乙酰胺类化合物(S3),其通常被用作出苗前安全剂(土壤作用安全剂(soil-acting safeners)),例如“二氯丙烯胺”(N,N-二烯丙基-2,2-二氯乙酰胺)(S3-1)、购自Stauffer的“R-29148”(3-二氯乙酰基-2,2,5-三甲基-1,3-噁唑烷)(S3-2)、购自Stauffer的“R-28725”(3-二氯乙酰基-2,2-二甲基-1,3-噁唑烷)(S3-3)、“解草嗪”(4-二氯乙酰基-3,4-二氢-3-甲基-2H-1,4-苯并恶嗪)(S3-4)、购自PPG Industries的“PPG-1292”(N-烯丙基-N-[(1,3-二氧戊环-2-基)甲基]二氯乙酰胺)(S3-5)、购自Sagro-Chem的“DKA-24”(N-烯丙基-N-[(烯丙基氨甲酰基)甲基]二氯乙酰胺)(S3-6)、购自Nitrokemia或Monsanto的“AD-67”或“MON 4660”(3-二氯乙酰基-1-氧杂-3-氮杂-螺[4,5]癸烷)(S3-7)、购自TRI-Chemical RT的“TI-35”(1-二氯乙酰基氮杂环庚烷(azepane))(S3-8)、“diclonon”(dicyclonon)或“BAS145138”或“LAB145138”(S3-9)购自BASF的((RS)-1-二氯乙酰基-3,3,8a-三甲基全氢化吡咯并[1,2-a]嘧啶-6-酮)、“解草噁唑”或“MON 13900”((RS)-3-二氯乙酰基-5-(2-呋喃基)-2,2-二甲基噁唑烷)(S3-10),以及它的(R)-异构体(S3-11)。
S4)酰基磺胺类化合物(S4):
S4a)式(S4a)的N-酰基磺胺及其盐,正如WO-A-97/45016所描述
其中
RA 1为(C1-C6)-烷基、(C3-C6)-环烷基,其中最后提及的两个基团被vA个选自卤素、(C1-C4)-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和(C1-C4)-烷硫基的基团取代,并且对于环状基团,可供选择的取代基还包括(C1-C4)-烷基和(C1-C4)-卤代烷基;
RA 2为卤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CF3
mA为1或2;
vD为0、1、2或3;
S4b)式(S4b)的4-(苯甲酰基磺酰胺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盐,正如WO-A-99/16744所描述,
其中
RB 1、RB 2彼此独立地为氢、(C1-C6)-烷基、(C3-C6)-环烷基、(C3-C6)-烯基、(C3-C6)-炔基,
RB 3为卤素、(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或(C1-C4)-烷氧基,
mB为1或2;
例如这些化合物,其中
RB 1=环丙基、RB 2=氢且(RB 3)=2-OMe(“环丙磺酰胺”、S4-1),
RB 1=环丙基、RB 2=氢且(RB 3)=5-Cl-2-OMe(S4-2),
RB 1=乙基、RB 2=氢且(RB 3)=2-OMe(S4-3),
RB 1=异丙基、RB 2=氢且(RB 3)=5-Cl-2-OMe(S4-4)以及
RB 1=异丙基、RB 2=氢且(RB 3)=2-OMe(S4-5);
S4c)式(S4c)的苯甲酰基磺酰胺基苯基脲类化合物,正如EP-A-365484所描述,
其中
RC 1、RC 2彼此独立地为氢、(C1-C8)-烷基、(C3-C8)-环烷基、(C3-C6)-烯基、(C3-C6)-炔基,
RC 3为卤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CF3
mC为1或2;
例如
1-[4-(N-2-甲氧基苯甲酰基磺酰胺基)苯基]-3-甲基脲、1-[4-(N-2-甲氧基苯甲酰基磺酰胺基)苯基]-3,3-二甲基脲、1-[4-(N-4,5-二甲基苯甲酰基磺酰胺基)苯基]-3-甲基脲;
S4d)式(S4d)的N-苯基磺酰基对苯二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盐,其可从,例如,CN101838227中得知,
其中
RD 4为卤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CF3
mD为1或2;
RD 5为氢、(C1-C6)-烷基、(C3-C6)-环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5-C6)-环烯基。
S5)羟基芳香族化合物和芳族-脂族羧酸衍生物类活性化合物(S5),例如3,4,5-三乙酰氧基苯甲酸乙酯、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5-二羟基苯甲酸、4-羟基水杨酸、4-氟水杨酸、2-羟基肉桂酸、2,4-二氯肉桂酸,正如WO-A-2004/084631、WO-A-2005/015994和WO-A-2005/016001所描述。
S6)1,2-二氢喹喔啉-2-酮类活性化合物(S6),例如
1-甲基-3-(2-噻吩基)-1,2-二氢喹喔啉-2-酮、1-甲基-3-(2-噻吩基)-1,2-二氢喹喔啉-2-硫酮、1-(2-氨基乙基)-3-(2-噻吩基)-1,2-二氢喹喔啉-2-酮盐酸盐、1-(2-甲基磺酰基氨基乙基)-3-(2-噻吩基)-1,2-二氢喹喔啉-2-酮,正如WO-A-2005/112630所描述。
S7)二苯基甲氧基乙酸衍生物类化合物(S7),例如
二苯基甲氧基乙酸甲酯(CAS-登记号41858-19-9)(S7-1)、二苯基甲氧基乙酸乙酯或二苯基甲氧基乙酸,正如WO-A-98/38856所描述。
S8)式(S8)的化合物,正如WO A 98/27049所描述,
其中,符号和下标具有以下含义:
RD 1为卤素、(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
RD 2为氢或(C1-C4)-烷基,
RD 3为氢、(C1-C8)-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或芳基,其中上述含碳基团各自为未取代的或各自被一个或多个,优选至多三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卤素和烷氧基的基团取代;或它们的盐,
nD为从0至2的整数。
S9)3-(5-四唑基羰基)-2-喹诺酮类活性化合物(S9),例如
1,2-二氢-4-羟基-1-乙基-3-(5-四唑基羰基)-2-喹诺酮(CAS登记号219479-18-2)、1,2-二氢-4-羟基-1-甲基-3-(5-四唑基羰基)-2-喹诺酮(CAS登记号95855-00-8),正如WO-A-1999/000020所描述。
S10)式(S10a)或(S10b)的化合物,正如WO-A-2007/023719和WO-A-2007/023764所描述
其中
RE 1为卤素、(C1-C4)-烷基、甲氧基、硝基、氰基、CF3、OCF3
YE、ZE彼此独立地为O或S,
nE为从0至4的整数,
RE 2为(C1-C16)-烷基、(C2-C6)-烯基、(C3-C6)-环烷基、芳基;苄基、卤代苄基,
RE 3为氢或(C1-C6)-烷基。
S11)氧亚氨基化合物类的活性化合物(S11),其已知可作为拌种剂,例如,“解草腈”((Z)-1,3-二氧戊环-2-基甲氧亚氨基(苯基)乙腈)(S11-1),已知其可作为谷子拌种安全剂以防止异丙甲草胺的损伤,
“肟草胺”(1-(4-氯苯基)-2,2,2-三氟-1-乙酮O-(1,3-二氧戊环-2-基甲基)肟)(S11-2),已知其可作为谷子拌种安全剂以防止异丙甲草胺的损伤,以及
“抑害腈”或“CGA-43089”((Z)-氰基甲氧亚氨基(苯基)乙腈)(S11-3),已知其可作为谷子拌种安全剂以防止异丙甲草胺的损伤。
S12)异二氢苯并噻喃酮(isothiochromanone)类活性化合物(S12),例如,[(3-氧代-1H-2-苯并噻喃-4(3H)-亚基)甲氧基]乙酸甲酯(CAS登记号205121-04-6)(S12-1),以及来自WO-A-1998/13361的相关化合物。
S13)一种或多种(S13)组的化合物:
“萘二甲酸酐(naphthalic anhydrid)”(1,8-萘二羧酸酐)(S13-1),已知其可作为玉米拌种安全剂以抵抗硫代氨基甲酸酯除草剂的损害,
“解草啶”(4,6-二氯-2-苯基嘧啶)(S13-2),已知其在播种水稻时丙草胺的安全剂,
“解草安”(2-氯-4-三氟甲基-1,3-噻唑-5-羧酸苄酯)(S13-3),已知其可作为谷子拌种安全剂以抵抗甲草胺和异丙甲草胺的损害,
购自American Cyanamid的“CL 304415”(CAS登记号31541-57-8)(4-羧基-3,4-二氢-2H-1-苯并吡喃-4-乙酸)(S13-4),已知其可作为玉米的安全剂以抵抗咪唑啉酮的损害,
购自Nitrokemia的“MG 191”(CAS登记号96420-72-3)(2-二氯甲基-2-甲基-1,3-二氧戊环)(S13-5),已知其可作为玉米的安全剂,
购自Nitrokemia的“MG-838”(CAS登记号133993-74-5)(1-氧杂-4-氮杂螺[4.5]癸烷-4-二硫代羧酸2-丙烯酯)(S13-6),
“乙拌磷”(二硫代磷酸O,O-二乙基-S-2-乙硫基乙基酯)(S13-7),
“增效磷”(O,O-二乙基-O-苯基硫代磷酸酯)(S13-8),
“mephenate”(4-氯苯基-甲基氨基甲酸酯)(S13-9)。
S14)除了对有害植物具有除草活性外还对作物如水稻表现出安全剂活性的化合物,例如,
“哌草丹”或“MY-93”(S-1-甲基-1-苯基乙基-哌啶-1-硫代羧酸酯),已知其可作为水稻安全剂以抵抗禾草敌的损害,
“杀草隆”或“SK 23”(1-(1-甲基-1-苯基乙基)-3-对甲苯基脲),已知其可作为水稻安全剂以抵抗唑吡嘧磺隆的损害,
“苄草隆”=“JC-940”(3-(2-氯苯基甲基)-1-(1-甲基-1-苯基乙基)脲,参见JP-A60-087254),已知其可作为水稻安全剂以抵抗一些除草剂的损害,
“苯甲酮”或“NK 049”(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已知其可作为水稻安全剂以抵抗一些除草剂的损害,
购自Kumiai的“CSB”(1-溴-4-(氯甲基磺酰基)苯)(CAS登记号54091-06-4),已知其可作为水稻安全剂以抵抗一些除草剂的损害。
S15)式(S15)的化合物或它的互变异构体,
正如WO-A-2008/131861和WO-A-2008/131860所描述,
其中
RH 1为(C1-C6)-卤代烷基,
RH 2为氢或卤素,
RH 3、RH 4彼此独立地为氢、(C1-C16)-烷基、(C2-C16)-烯基或(C2-C16)-炔基,
其中最后提及的3个基团各自是未取代的或被1个或多个选自卤素、羟基、氰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C1-C4)-烷氧基]-羰基、[(C1-C4)-卤代烷氧基]-羰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3-C6)-环烷基、未取代或取代的苯基,以及未取代或取代的杂环基的基团取代;
或(C3-C6)-环烷基;(C4-C6)-环烯基;(C3-C6)-环烷基,其中环上的一个位点缩合至饱和或不饱和的4元至6元碳环;或(C4-C6)-环烯基,其中环上的一个位点缩合至饱和或不饱和的4元至6元碳环,
其中最后提及的4个基团各自是未取代的或被1个或多个选自卤素、羟基、氰基、(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C1-C4)-烷氧基]-羰基、[(C1-C4)-卤代烷氧基]-羰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3-C6)-环烷基、未取代或取代的苯基,以及未取代或取代的杂环基;或者
RH 3为(C1-C4)-烷氧基、(C2-C4)-烯氧基、(C2-C6)-炔氧基或(C2-C4)-卤代烷氧基,以及
RH 4为氢或(C1-C4)-烷基,或者
RH 3和RH 4连同直接相连的N-原子组成了一个4元至8元杂环,除N-原子外,其可含有其他杂环原子,优选含有至多两个选自N、O和S的其他杂环原子,并且其可以是未取代的或被1个或多个选自卤素、氰基、硝基、(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和(C1-C4)-烷硫基的基团取代。
S16)主要用作除草剂而且对作物植物具有安全剂作用的活性化合物,例如
(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D)、(4-氯苯氧基)乙酸、(R,S)-2-(4-氯-邻甲苯氧基)丙酸(氯苯氧丙酸(Mecoprop))、4-(2,4-二氯苯氧基)丁酸(2,4-DB)、(4-氯-邻甲苯氧基)乙酸(MCPA)、4-(4-氯-邻甲苯氧基)丁酸、4-(4-氯苯氧基)丁酸、3,6-二氯-2-甲氧基苯甲酸(麦草畏)、3,6-二氯-2-甲氧基苯甲酸1-(乙氧羰基)乙基酯(lactidichlor-ethyl)。
优选的安全剂为:解草酯、环丙磺酰胺(Cyprosulfamid)、解草唑、双苯噁唑酸、吡唑解草酯、解草啶、苄草隆、S4-1和S4-5,特别优选:解草酯、环丙磺酰胺、双苯噁唑酸和吡唑解草酯。
以下是本发明使用的潜在药剂的简单列表。
除草剂:例如氟酮磺草胺、特呋三酮、丙炔恶草酮、乙氧嘧磺隆、莎扑隆
杀昆虫剂:例如吡虫啉
杀菌剂:例如异噻菌胺
化肥:例如ZnSO4
安全剂:例如双苯噁唑酸
杀螺剂:例如杀螺胺
生物制剂:例如微生物或信号分子;包括枯草杆菌(QST 713)短小杆菌(QST 2818)三种萜烯的掺合物
植物强化(phytotonic)化合物
以及它们的结合物。
在本发明的液剂中,可使用单一化合物(药剂)作为农药活性成分,或可使用若干化合物的结合物。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应用于本发明方法中的液剂包括至少两种不同化合物的结合物,所述化合物选自:除草剂、杀菌剂、杀昆虫剂、杀螺剂和化肥。
优选地,除草剂选自丙炔恶草酮、氟酮磺草胺、特呋三酮、四唑酰草胺、苯噻草胺、苄嘧黄隆和丙草胺;杀菌剂为异噻菌胺;杀昆虫剂为吡虫啉;杀螺剂为杀螺胺;以及化肥为锌类。
至少两种不同化合物的此类结合物的优选实例选自丙炔恶草酮和氟酮磺草胺;丙炔恶草酮和特呋三酮;丙炔恶草酮和特呋三酮和四唑酰草胺;氟酮磺草胺和特呋三酮;四唑酰草胺和特呋三酮;氟酮磺草胺和四唑酰草胺和特呋三酮;苯噻草胺和苄嘧黄隆;丙草胺和苄嘧黄隆;氟酮磺草胺和苯噻草胺和苄嘧黄隆;以及氟酮磺草胺和丙草胺和苄嘧黄隆。进一步优选三元结合物氟酮磺草胺、特呋三酮和丙炔恶草酮;以及氟酮磺草胺、丙炔恶草酮和苄嘧黄隆。
液剂的其他优选实例包含至少两种不同化合物的结合物,所述化合物选自:氟酮磺草胺和特呋三酮和异噻菌胺;氟酮磺草胺和特呋三酮和吡虫啉;氟酮磺草胺和特呋三酮和异噻菌胺和吡虫啉;氟酮磺草胺和特呋三酮和异噻菌胺和杀螺胺;氟酮磺草胺和特呋三酮和异噻菌胺和吡虫啉和杀螺胺;以及氟酮磺草胺和特呋三酮和异噻菌胺和吡虫啉和杀螺胺和锌。
特别优选地,液剂包含至少两种不同除草剂的结合物,所述结合物选自由丙炔恶草酮和氟酮磺草胺以及氟酮磺草胺和特呋三酮组成的二元结合物;以及由氟酮磺草胺、特呋三酮和丙炔恶草酮以及氟酮磺草胺、丙炔恶草酮和苄嘧黄隆组成的三元结合物。还特别优选地,液剂包含氟酮磺草胺和特呋三酮和异噻菌胺的结合物。还特别优选地,液剂包含氟酮磺草胺、特呋三酮、异噻菌胺、吡虫啉和杀螺胺的结合物。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液剂可存在多种剂型,具体实例包括液剂(水性悬浮剂(其中流动剂、乳剂或可水分散性粉末悬浮于水中)和水溶液)、AL型药剂和微胶囊型药剂。这些剂型可通过已知方法制备,例如通过将农药活性成分与助剂(developer)混合,即助剂为液体稀释剂或载体,在某些情况下为表面活性剂,即,乳化剂和/或分散剂。在水被用作助剂的情况下,有机溶剂可被用作助溶剂。在本发明中,从可使用性的角度,优选流动剂。流动剂优选水性悬浮剂组合物,所述组合物除农药活性成分外还包括水、表面活性剂、液体稀释剂(有机溶剂)和聚合物树脂,尤其丙烯酸树脂(包含作为结构单元的丙烯酸烷基酯和/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聚合物(共聚物)树脂)。如果需要,还可向水性悬浮剂组合物中添加合适量的消泡剂、防腐剂、增稠剂、分散剂和防冻剂等。流动剂中农药活性成分的量通常在1至50重量份,优选在5至40重量份。表面活性剂的量通常在0.01至10重量份,优选在0.1至5重量份。另外,稀释剂的量通常在1至50重量份,优选在5至30重量份。丙烯酸树脂的量通常在0.1至20重量份,优选在1至10重量份。对于其他添加成分例如消泡剂、防腐剂和增稠剂等而言,这些其他添加成分的总量通常在0至10重量份,优选在0至5重量份。水性悬浮剂组合物中的聚合物树脂优选为颗粒状聚合物树脂,更优选为经过研磨处理等的细粉状聚合物树脂。
适合于液剂的稀释剂或载体的实例包括烃类(例如二甲苯、甲苯和烷基萘)、氯代芳族烃或氯代脂族烃(例如氯苯、二氯乙烷和二氯甲烷)、脂族烃(例如环己烷类和正构烷烃(例如,矿物油馏分))、醇类(包括C2至C10醇类例如丁醇、二醇类(例如乙二醇和丙二醇),以及它们的醚和酯)、酮类(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和环己酮)、强极性溶剂(例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以及水。
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聚氧化乙烯脂肪酸酯、聚氧化乙烯脂肪酸醇醚(polyoxyethylene fatty acid alcohol ethers)(例如,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烷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芳基磺酸盐)、它们的三苯乙烯基苯酚和乙氧基化物),以及白蛋白水解产物。
分散剂可包括木质素亚硫酸盐蒸煮液或甲基纤维素等。
粘合剂也可用在制剂(粉末、颗粒剂或乳剂)中,粘合剂的实例包括羧甲基纤维素以及天然和合成的聚合物(例如阿拉伯树胶、聚乙烯醇和聚乙酸乙烯酯)。
还可使用着色剂,着色剂的实例包括无机颜料(例如氧化铁、氧化钛和普鲁士蓝)、有机染料(例如茜素染料、偶氮染料和金属酞菁染料)以及微量元素(例如金属(如铁、锰、硼、铜、钴、钼和锌)的盐)。
在本发明的方法和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中使用的液剂可通过利用稀释剂(如水)稀释上述流动性制剂、乳剂或可水分散性粉末直到获得所需浓度来制备。
使用本发明的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所播洒的药剂的量可进行适当的改变,但优选在3至100L/ha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至30L/ha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农药制剂可达到对稻田杂草的选择性除草效果。可防除的稻田杂草的实例包括下列杂草。
以下种属的双子叶植物:蓼属、蔊菜属、节节菜属、母草属、鬼针草属、虻眼属、鳢肠属、沟繁缕属、水八角属、母草属、丁香蓼属、水芹属、毛茛属和泽番椒属。
以下种属的单子叶植物:稗属、黍属、早熟禾属、莎草属、雨久花属、飘拂草属、慈姑属、荸荠属、藨草属、泽泻属、竹叶菜属(Aneilema)、水筛属、谷精草属、眼子菜属、臂形草属、千金子属、尖瓣花属和稻属。
更具体而言,本发明可被用于防治以下代表性稻田杂草:
双子叶植物(拉丁名称),例如四叶萍(Marisilea quadrifloia)、日照飘拂草(Fimbristylis miliacea)、尖瓣花(Sphenoclea zeylanica)、夕烧(Ammannia sp.)、节节菜(Rotala indica Koehne)、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 Philcox)、存疑母草(Lindernia dubia L.Penn.)、Lindernia dubia subsp.Dubia、鳢肠(Ecliptaprostrata)、狭叶母草(Lindernia angustifolia)、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Roxburgh)、蓼属植物(Polygonum sp.)、田菁(Sesbania Exaltata)、眼子菜(Potamogetondistinctus A.Benn)、具花柄沟繁(Elatine triandra Schk)、水芹(Oenanthe javanica)、田皂角(Aeschynomene indica)、圆叶假马齿苋(Bacopa rotundifolia)、大狼把草(Bidensfrondosa)、虻眼(Dopatrium junceum)和白花水八角(Gratiola japonica)。
单子叶植物(拉丁名称),例如水稗(Echinochloa oryzicola Vasing)、芒稗(Echinochloa colonum)、细叶旱稗(E.crus-galli)、水竹叶(Aneilema keisak)、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香附子(Cyperus iria,C.rotundus)、牦草(Eleocharisacicularis L.)、木贼状荸荠(Eleocharis kuroguwai Ohwi)、异型莎草(Cyperusdifformis L.)、水莎草(Cyperus serotinus Rottboel)、水毛花(Scirpus mucronatus)、扁杆藨草(S.planiculmis)、萤蔺(Scirpus juncoides Roxb)、猪毛草(Scirpus WallichiiNees)、线状藨草(Scirpus Lineolatus)、Scirpus etuberculatus、鸭舌草(Monochoriavaginalis Presl)、矮慈姑(Sagittaria pygmaea Miq)、窄叶泽泻(Alisma canaliculatumA.Br.et Bouche)、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var.Orientale Samuels)、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千金子(Leptochloachinensis)、拂草(Fimbristylis)、Agrostis spec.和沼生异蕊花。
本发明的农药制剂的使用不限于上述多种杂草,还可以相似方式应用于其他种类的杂草。
尽管对于本发明方法所针对的疾病没有特别限制,但是液剂可被用于防治,例如,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卵菌纲(Oomycetes)、接合菌纲(Zygomycetes)、子囊菌纲(Ascomycetes)、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和半知菌纲(Deuteromycetes)。尤其,衍生自以下植物病原体的疾病:例如稻恶苗病(藤仓赤霉、串珠镰刀菌)、稻瘟病、叶稻瘟病、穗瘟病和稻热病(稻瘟霉、稻瘟病菌)、稻曲病(稻曲病菌)、褐斑病(水稻胡麻斑病菌)、细菌性苗枯病(伯克霍尔德氏菌)、细菌性谷枯病(荚壳伯克霍尔德氏菌)、细菌性内颖褐变病(草生欧文氏菌)、细菌性叶疫病(Pseudomonas oryzae、白叶枯病菌)、细菌性褐条病(燕麦噬酸菌(Pseudomonas avenae)、P.alboprecipitans)、纹枯病(瓜亡革菌、立枯丝核菌)、坏死花叶病(necrosis mosaic)(水稻坏死花叶病毒)、草丛短缩病(水稻草矮病毒)、矮化病(waika)(水稻东格鲁球状病毒)、萎缩病(水稻矮缩病毒)、齿叶矮缩病(水稻齿叶矮缩病毒)、暂黄萎病(transitory yellow dwarf)(水稻暂黄病毒)、条纹叶枯病(水稻条纹病毒)、黑条矮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毒)、黄萎病(植原体)、苗枯病(镰刀菌、根霉、木霉菌、毛霉、茎点霉、腐霉菌)、细菌性基腐病(菊欧文氏菌玉米致病变种)、茎腐病(Magnaporthe salvinii)、茎腐病(歧曲长蠕孢)、褐斑病(白亚球腔菌)、尾孢菌叶斑病(Sphaerulina oryzina)、褐鞘病(褐鞘假单胞菌)、false blast(链格孢菌、黑附球菌、草本枝孢菌、Pseudocochilioboluslunatus)、褐色菌核病(Ceratobasidium setariae)、黑霉病(草本枝孢菌)、黑粒菌核病(reddish-brown sheath rot)(稻卷角霉)、谷枯病(颖苞茎点霉)、鞘腐病(稻帚枝霉、Pyrenochaeta sp.)、sheat net-blotch(柱枝双孢霉)、brown sheath blight(瓜亡革菌)等。尤其,可以有效防治衍生自丝状真菌和/或微生物(例如,稻瘟病、褐斑病和细菌性叶疫病)的疾病。
尽管对于本发明方法所针对的有害昆虫没有特别限制,但是液剂可被用于防治,例如,稻水象虫(稻根象)、水稻叶甲(水稻负泥虫)、直纹稻弄蝶(直纹稻苞虫)、水稻螟虫(水稻二化螟)、yellow stem borer(三化螟)、pink borer(大螟)、稻螟蛉(green ricecaterpillar(Naranga aenescens))、稻纵卷叶螟(rice leaffolder(Cnaphalocrocismedinalis))、小褐飞虱(灰飞虱)、白背稻飞虱(white-backed rice planthopper(Sogatella furcifera))、褐飞虱(brown rice planthopper(Nilaparvata lugens))、黑尾叶蝉(green rice leafhopper(Nephotettix cincticeps))、稻褐蝽(rice stink bug(Lagynotomus elongatus))、稻蓟马(rice thrips(Stenchaetothrips biformis))、盖罩大蜗牛(福寿螺)、稻秆蝇(rice leafminer)(日本稻潜蝇)、稻秆蝇(稻潜叶蝇)、菲岛稻毛眼水蝇(rice whorl maggot)(稻茎毛眼水蝇)、稻水象甲(稻刺角水蝇)、稻秆蝇(rice stemmaggot(chlorops oryzae))、稻大蚊(rice crane fly(Tipula aino))、种蝇(seed cornmaggot(Delia platura))、稻象(rice plant weevil(Echinocnemus squameus))、莲藕根金花虫(rice rootworm(Donacia provosti))、粘虫(armyworm(Mythimna separata))、稻小夜蛾(Protodeltote distinguenda)、稻显纹纵卷水螟(Japanese rice leaf roller)(Craphalocrocis exigua)、禾谷缢管蚜(oat bird-cherry aphid(Rhopalosiphumpadi))、rice root aphid(红腹缢管蚜)、电光叶蝉(zig-zag rice leafhopper(Reciliadorsalis))、日本稻黑蝽(Japanese black rice bug(Scotinophora lurida))、稻褐蝽(稻棘缘蝽)、稻蝽(rice bug)(中华稻缘蝽)、稻绿蝽(southern green stink bug(Nezaraviridula))、whitespotted spined bug(北二星蝽)、whitespotted bug(广二星蝽)、riceleaf bug(Trigonotylus caelestialium)、稻褐蝽(Stenodema sibiricum)、高粱盲蝽(赤条纤盲蝽)、northem rice katydid(Ruspolia jezoensis)、稻蝗(小翅稻蝗)、lesserpaddy grasshopper(短翅稻蝗(Oxya japonica))、稻根蚧(Geococcus oryzae)、蝼蛄(东方蝼蛄)、水稻干尖线虫(white-tip nematode(Aphelenchoides besseyi))、旱稻孢囊线虫(upland rice cyst nematode(Heterodera elachista))、水稻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 Oryzae)、clark crayfish(Precambarus clarkii)等。尤其,可有效防治白背飞虱和盖罩大蜗牛。
实施例
本发明的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搭载于6行插秧机上,并且在下表1所列条件下,通过下述过程进行播洒测试。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观察接受播洒测试的稻田获得何种效果。
[表1]
(测试1)
通过下述三个过程每公顷播洒72克的单一药剂丙炔恶草酮。
(A)每5个行内间隙滴加1个行内间隙
当使用6行插秧机沿着6个田垄插栽秧苗时,会形成5个行内间隙。液剂仅滴加至这5个行内间隙的中间行内间隙中(滴加1个行内间隙或1-滴加)。
(B)每5个行内间隙滴加3个行内间隙
在5个行内间隙中,液剂被滴至中心行内间隙和最外面的两个行内间隙,即从中心行内间隙向两个方向各跳过一个行内间隙(以便液滴被滴至共计3个行内间隙中)(滴加3个行内间隙或3-滴加)。
(C)每5个行内间隙滴加5个行内间隙
液剂被滴至所有5个行内间隙中(滴加5个行内间隙或全-滴加)。
观察在不同类型的杂草上液剂播洒的效果,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表现突出:+++,实际上可用:++,不可用:+
R:抗磺酰脲类杂草
(测试2)
通过上述三个过程(A)至(C)每公顷播洒36克的单一药剂丙炔恶草酮。观察在不同类型的杂草上液剂播洒的效果,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表现突出:+++,实际上可用:++,不可用:+
R:抗磺酰脲类杂草
(测试3)
将每公顷36克的丙炔恶草酮和每公顷36克的氟酮磺草胺混合在一起,并通过上述三个过程(A)至(C)播洒混合物。观察在不同类型的杂草上液剂播洒的效果,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
表现突出:+++,实际上可用:++,不可用:+
R:抗磺酰脲类杂草
(测试4)
将每公顷36克的丙炔恶草酮和每公顷72克的特呋三酮混合在一起,并通过上述三个过程(A)至(C)播洒混合物。观察在不同类型的杂草上液剂播洒的效果,结果如下表5所示。
[表5]
表现突出:+++,实际上可用:++,不可用:+
R:抗磺酰脲类杂草
(测试5)
将每公顷36克的丙炔恶草酮、每公顷72克的特呋三酮和每公顷100克的四唑草胺混合在一起,并通过上述三个过程(A)至(C)播洒混合物。观察在不同类型的杂草上液剂播洒的效果,结果如下表6所示。
[表6]
表现突出:+++,实际上可用:++,不可用:+
R:抗磺酰脲类杂草
(测试6)
将每公顷36克的氟酮磺草胺和每公顷72克的特呋三酮混合在一起,并通过上述三个过程(A)至(C)播洒混合物。观察在不同类型的杂草上液剂播洒的效果,结果如下表7所示。
[表7]
表现突出:+++,实际上可用:++,不可用:+
R:抗磺酰脲类杂草
(测试7)
将每公顷150克的四唑草胺和每公顷150克的特呋三酮混合在一起,并通过上述三个过程(A)至(C)播洒混合物。观察在不同类型的杂草上液剂播洒的效果,结果如下表8所示。
[表8]
表现突出:+++,实际上可用:++,不可用:+
R:抗磺酰脲类杂草
(测试8)
将每公顷36克的氟酮磺草胺、每公顷72克的四唑草胺和每公顷72克的特呋三酮混合在一起,并通过上述三个过程(A)至(C)播洒混合物。观察在不同类型的杂草上液剂播洒的效果,结果如下表9所示。
[表9]
表现突出:+++,实际上可用:++,不可用:+
R:抗磺酰脲类杂草
(测试9)
将每公顷450克的苯噻草胺和每公顷27克的苄嘧磺隆混合在一起,并通过上述三个过程(A)至(C)播洒混合物。观察在不同类型的杂草上液剂播洒的效果,结果如下表10所示。
[表10]
表现突出:+++,实际上可用:++,不可用:+
R:抗磺酰脲类杂草
(测试10)
将每公顷450克的丙草胺和每公顷31.5克的苄嘧磺隆混合在一起,并通过上述三个过程(A)至(C)播洒混合物。观察在不同类型的杂草上液剂播洒的效果,结果如下表11所示。
[表11]
表现突出:+++,实际上可用:++,不可用:+
R:抗磺酰脲类杂草
(测试11)
将每公顷36克的氟酮磺草胺、每公顷450克的苯噻草胺和每公顷27克的苄嘧磺隆混合在一起,并通过上述三个过程(A)至(C)播洒混合物。观察在不同类型的杂草上液剂播洒的效果,结果如下表12所示。
[表12]
表现突出:+++,实际上可用:++,不可用:+
R:抗磺酰脲类杂草
(测试12)
将每公顷36克的氟酮磺草胺、每公顷450克的丙草胺和每公顷31.5克的苄嘧磺隆混合在一起,并通过上述三个过程(A)至(C)播洒混合物。观察在不同类型的杂草上液剂播洒的效果,结果如下表13所示。
[表13]
表现突出:+++,实际上可用:++,不可用:+
R:抗磺酰脲类杂草
基于上述(测试1)至(测试12)的观察结果,明显可判断出:尽管根据播洒液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对全部5个行内间隙滴加液剂对全部的作为观察对象的杂草有效。
虽然上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但应理解,这些实施方案只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不应当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增加、删减、替换和其他修改。因此,本发明决不受前述描述限制,且仅受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
本发明的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搭载于6行插秧机上,并且在下表14和15所列条件下,通过下述过程进行播洒测试。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观察接受播洒测试的稻田获得何种效果。
[表14]
[表15]
按照表14和15中描述的过程所进行的测试13至22的结果列于下面。记录在表17至26中的测试结果是来自表14和15中所描述的过程的结果(不包括仅按照表14的过程而进行的ELOKU的测试结果和仅按照表15的过程而进行的POMACA的测试结果)的平均值。1-滴加、3-滴加和全-滴加具有与上述过程(A)、(B)和(C)相同的定义。
[表16]表16解释了表17至24中使用的缩写和术语
TRF 氟酮磺草胺(作为TRF&TEF 100&200SC(悬浮浓缩剂))
TEF 特呋三酮(作为TRF&TEF 100&200SC)
IST 异噻菌胺(200SC)
IMD 吡虫啉(Admire 70WG(水分散性粒剂))
NCS/杀螺剂 杀螺胺(Bayluscide WP70(可湿性粉剂))
Zn ZnSO4(23%)作为微量元素化肥
预制混合物 按配方制造的农药混合产品
槽-混合物 通过在槽中混合多种农药产品或药剂而制备的混合物
ORYSP 移栽水稻
(测试13)
按照1-滴加、3-滴加或全-滴加的播洒方式播洒TRF&TEF的混合物。观察在不同靶标上测试13的效果,结果显示于表17。
[表17]
R=抗磺酰脲类;&=预制混合物;+=槽-混合物
(测试14)
按照1-滴加、3-滴加或全-滴加的播洒方式播洒IST(异噻菌胺)。观察在不同靶标上测试14的效果,结果显示于表18。
[表18]
R=抗磺酰脲类;&=预制混合物;+=槽-混合物
(测试15)
按照1-滴加、3-滴加或全-滴加的播洒方式播洒IMD(吡虫啉)。观察在不同靶标上测试15的效果,结果显示于表19。
[表19]
R=抗磺酰脲类;&=预制混合物;+=槽-混合物
(测试16)
按照1-滴加、3-滴加或全-滴加的播洒方式播洒NCS(杀螺胺:贝螺杀)。观察在不同靶标上测试16的效果,结果显示于表20。
[表20]
R=抗磺酰脲类;&=预制混合物;+=槽-混合物
(测试17)
按照1-滴加、3-滴加或全-滴加的播洒方式播洒TRF&TEF+IST(异噻菌胺)的混合物。观察在不同靶标上测试17的效果,结果显示于表21。
[表21]
R=抗磺酰脲类;&=预制混合物;+=槽-混合物
(测试18)
按照1-滴加、3-滴加或全-滴加的播洒方式播洒TRF&TEF+IMD(吡虫啉)的混合物。观察在不同靶标上测试18的效果,结果显示于表22。
[表22]
R=抗磺酰脲类;&=预制混合物;+=槽-混合物
(测试19)
按照1-滴加、3-滴加或全-滴加的播洒方式播洒TRF&TEF+IST(异噻菌胺)+IMD(吡虫啉)的混合物。观察在不同靶标上测试19的效果,结果显示于表23。
[表23]
R=抗磺酰脲类;&=预制混合物;+=槽-混合物
(测试20)
按照1-滴加、3-滴加或全-滴加的播洒方式播洒TRF&TEF+IST(异噻菌胺)+NCS(杀螺胺:贝螺杀)的混合物。观察在不同靶标上测试20的效果,结果显示于表24。
[表24]
R=抗磺酰脲类;&=预制混合物;+=槽-混合物
(测试21)
按照1-滴加、3-滴加或全-滴加的播洒方式播洒NCS(杀螺胺:贝螺杀)。观察在不同靶标上测试21的效果,结果显示于表25。
[表25]
R=抗磺酰脲类;&=预制混合物;+=槽-混合物
(测试22)
按照1-滴加、3-滴加或全-滴加的播洒方式播洒TRF&TEF+IST(异噻菌胺)+IMD(吡虫啉)+NCS(杀螺胺:贝螺杀)的混合物。观察在不同靶标上测试22的效果,结果显示于表26。
[表26]
R=抗磺酰脲类;&=预制混合物;+=槽-混合物
借助图5说明的机构进行液剂均匀滴入的测试。
条件:通过使用搭载于插秧机上的液剂播洒装置可以计量来自各个喷嘴(在这种情况下喷嘴的总数为5)的由水和清洁剂组成的液剂的滴入量。对应于15L/ha的播洒速度,一次试验由来自播洒操作控制装置自动产生的40个信号组成。来自各个喷嘴的液剂滴入量以及它们的平均值、总滴入量、误差和RSD(误差和RSD的定义如下)列于表27的每一行。一组试验由3次试验组成,一组试验的各个数据的平均值列于表27的最后一行。
[表27]
误差=(最大滴入量-平均滴入量)/平均滴入量x 100
RSD:相对标准偏差(=标准偏差/平均值×100)
9组试验(意指共计27次试验)以相同方式重复进行。在各组试验中各个喷嘴的滴入量的平均误差(表28中的“滴入”)、在各组试验中各个喷嘴的RSD的平均误差(表28中的“RSD”)和在各组试验中各个实验的总滴入量的平均误差(表28中的“总量”)列于1至9行,并且它们的平均值列于最后一行。
[表28]
列于表27和28的测试结果显示:本发明的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可以均匀播洒药剂,并且滴入误差在10%以下。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其可搭载于插秧机上,且在插秧机进行插秧操作的同时播洒液剂。本发明为害虫防治操作节省劳力,并且能够实现中等规模稻田和大规模稻田的农药播洒。

Claims (26)

1.一种用于分配和排放液剂的装置,其包括:
存储液剂的槽;
从所述槽中汲取液剂的泵;
连接于所述泵以输送由所述泵汲取的液剂的管路;
连接于所述管路以分配和排放由所述管路输送的液剂的分配单元;
以及接收由所述管路输送的液剂且捕获包含于所接收的液剂中的空气的机构,
其中分配单元包括两个或多个管路,两个或多个管路各自包括一个对流经该管路的液剂实施阻力的阀门,
其中阀门包括:
装配成管状且一端具有顶面而相反端具有开口的第一阀门元件,其中所述顶面包括一个狭缝;和
容纳第一阀门元件且具有面对第一阀门元件开口的入口和面对第一阀门元件顶面的出口的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机构包括一段附加管路,其连接于所述分配单元和槽之间以接收提供给分配单元的液剂并将所接收的液剂输送至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分配单元包括:
基本上在水平方向延伸的中空元件,
其中两个或多个管路连接于中空元件且向下延伸,两个或多个管路排放由中空元件输送的液剂,两个或多个管路各自安装在与其相邻管路存在一定距离的位置,
其中所述机构的附加管路连接于分配单元的中空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机构的附加管路连接于中空元件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机构的附加管路连接于中空元件的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机构包括一个基本上在垂直方向延伸且被纳入所述连接于所述泵以输送由所述泵汲取的液剂的管路的室,
其中所述连接于所述泵以输送由所述泵汲取的液剂的管路包括:
输送由所述泵汲取的液剂的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泵,第一管路的相反端连接于所述室;和
输送存储在所述室中的液剂的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室,第二管路的相反端连接于所述分配单元,
其中第一管路的相反端安装在高于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排气管,其连接于室中高于第一管路的相反端的位置以输出室中的空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排液管,其连接于室中低于第二管路的一端的位置以排出室中的液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分配单元包括:
基本上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中空元件,
其中两个或多个管路与中空元件连通且向下延伸,两个或多个管路排放由中空元件输送的液剂,两个或多个管路各自安装在与其相邻管路存在一定距离的位置,
其中第二管路的相反端连接于中空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阀门进一步包括装配成管状且一端具有顶面而相反端具有开口的第二阀门元件,其中所述顶面包括一个狭缝,在所述壳体中第二阀门元件和第一阀门元件啮合,
其中第二阀门元件的顶面被安装在与第一阀门元件的顶面存在一定距离的位置。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阀门元件各自包括:
第一中空元件,其顶面具有第一内径和大于第一内径的第一外径;和
连接于第一中空元件的第二中空元件,第二中空元件具有大于第一内径和外径的第二内径,且具有大于第一外径的第二外径,
其中第一和第二阀门元件被安装为彼此啮合,以使第二阀门元件的第一中空元件被第一阀门元件的第二中空元件容纳和支持。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阀门元件各自进一步包括连接于第二中空元件的第三中空元件,第三中空元件具有大于第二内径和外径的第三内径,且具有大于第二外径的第三外径,
其中第一和第二阀门元件被安装为彼此啮合,以使第二阀门元件的第二中空元件被第一阀门元件的第三中空元件容纳和支持。
13.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的分配单元在所述插秧机进行插秧操作的同时排出液剂。
14.一种在插秧的同时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分配和排放液剂的装置或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播洒液剂以防治害虫、真菌和/或杂草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分配单元将液剂播洒至种植有秧苗的若干田垄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间隙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液剂被播洒至若干田垄之间的至少一半的间隙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液剂被播洒至若干田垄之间的所有间隙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液剂的水溶性低于100mg/L。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液剂包括至少一种选自下述的物质: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杀昆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微生物剂、杀螺剂、化肥、安全剂和植物强化化合物,以及它们的结合物。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液剂包括至少一种选自除草剂的物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除草剂是一种适合用于稻田的除草剂。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液剂包括至少一种选自下述的化合物:嘧啶硫蕃、特呋三酮、缩酮环磺草酮、甲基磺草酮、苯并双环酮、磺草酮、环磺酮、溴丁酰草胺、氟酮磺草胺、嗪咪唑嘧磺隆、苄嘧磺隆、吡嘧黄隆、咪唑磺隆、五氟磺草胺、双唑草腈、环戊恶草酮、恶草酮、丙炔恶草酮、丁草胺、丙草胺、四唑草胺、苯噻草胺、恶嗪草酮、艾分卡巴腙和异恶苯砜。
22.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液剂包括至少两种不同化合物的结合物,所述化合物选自:除草剂、杀菌剂、杀昆虫剂、杀螺剂和化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除草剂选自丙炔恶草酮、氟酮磺草胺、特呋三酮、四唑酰草胺、苯噻草胺、苄嘧黄隆和丙草胺;杀菌剂为异噻菌胺;杀昆虫剂为吡虫啉;杀螺剂为杀螺胺;以及化肥为锌类。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液剂包括至少两种不同除草剂的结合物,所述结合物选自由丙炔恶草酮和氟酮磺草胺以及氟酮磺草胺和特呋三酮组成的二元结合物;由氟酮磺草胺、特呋三酮和丙炔恶草酮以及氟酮磺草胺、丙炔恶草酮和苄嘧黄隆组成的三元结合物。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液剂包含氟酮磺草胺和特呋三酮和异噻菌胺的结合物。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液剂包含氟酮磺草胺、特呋三酮、异噻菌胺、吡虫啉和杀螺胺的结合物。
CN201380024783.0A 2012-03-12 2013-02-18 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以及在插秧的同时使用该装置播洒液剂的方法 Active CN1043637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80024783.0A CN104363748B (zh) 2012-03-12 2013-02-18 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以及在插秧的同时使用该装置播洒液剂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641177A CN103299974A (zh) 2012-03-12 2012-03-12 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同时进行插秧与液剂播洒的方法
CN2012100641177 2012-03-12
CN201210064117.7 2012-03-12
PCT/CN2013/071638 WO2013135126A1 (en) 2012-03-12 2013-02-18 Rice transplanter-mounted liquid reagent appl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applying liquid reagent during rice planting using same
CN201380024783.0A CN104363748B (zh) 2012-03-12 2013-02-18 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以及在插秧的同时使用该装置播洒液剂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3748A CN104363748A (zh) 2015-02-18
CN104363748B true CN104363748B (zh) 2018-05-01

Family

ID=491260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641177A Pending CN103299974A (zh) 2012-03-12 2012-03-12 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同时进行插秧与液剂播洒的方法
CN201380024783.0A Active CN104363748B (zh) 2012-03-12 2013-02-18 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以及在插秧的同时使用该装置播洒液剂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641177A Pending CN103299974A (zh) 2012-03-12 2012-03-12 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同时进行插秧与液剂播洒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2) JP6509563B2 (zh)
KR (1) KR102092106B1 (zh)
CN (2) CN103299974A (zh)
MY (1) MY184609A (zh)
PH (1) PH12014502025A1 (zh)
TW (1) TWI610615B (zh)
WO (1) WO20131351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1220B2 (ja) * 2014-02-10 2018-08-29 株式会社クボタ 液状農用資材の散布装置
DE102015209891A1 (de) * 2015-05-29 2016-12-01 Robert Bosch Gmbh Unkrautregulierungsvorrichtung
CN105052885B (zh) * 2015-07-27 2018-07-06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土壤施药输送分配系统和方法
WO2017063925A1 (de) * 2015-10-15 2017-04-20 Lehner Agrar Gmbh Anbau für eine landwirtschaftliche arbeitsmaschine sowie arbeitsmaschine
CN105766189B (zh) * 2016-04-11 2018-02-06 富锦市立兴植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液态肥施肥机
CN106551665A (zh) * 2016-11-02 2017-04-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洗碗机及洗碗机的保管方法
CN106719652A (zh) * 2016-12-14 2017-05-31 安徽扬子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大豆田间除草剂
CN107711008A (zh) * 2017-11-24 2018-02-23 武宣县新汇农作物种植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施肥功能的水稻种植设备
KR102302881B1 (ko) * 2019-06-17 2021-09-16 재단법인 전남바이오산업진흥원 미생물 자동 배양 및 분배 시스템
CN112153893A (zh) * 2019-09-27 2020-12-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泵组件、喷洒系统、移动装置及移动装置的喷洒方法
CN110476941B (zh) * 2019-09-30 2023-09-26 华南农业大学 自动对靶变量喷雾控制系统、喷雾机及控制方法
CN112913813A (zh) * 2021-01-18 2021-06-08 李汉 一种可快速更换药桶的农业喷雾式无人机
CN116806799B (zh) * 2023-08-25 2024-06-25 深圳市纬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农业田间除草方法以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29488Y2 (zh) * 1973-04-03 1980-07-14
JPH0399916U (zh) * 1990-01-26 1991-10-18
JPH08173002A (ja) * 1994-12-27 1996-07-09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移動型散布装置
JP3752753B2 (ja) * 1996-11-27 2006-03-08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液体散布機
CN2301044Y (zh) * 1997-08-07 1998-12-23 黑龙江省双城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施液态肥多用机
JP3718581B2 (ja) * 1997-08-12 2005-11-24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スリットバルブ
JP3940515B2 (ja) * 1998-02-24 2007-07-04 ヤマト農磁株式会社 田植機搭載型農薬散布装置
JP4444978B2 (ja) * 1998-02-24 2010-03-31 ヤマト農磁株式会社 田植機搭載型農薬散布装置
US6089260A (en) * 1999-09-10 2000-07-18 S. C. Johnson & Son, Inc. Nested duckbill check valves
JP2003023805A (ja) * 2001-07-17 2003-01-28 Kioritz Corp 薬液散布手段を備えた耕耘装置
JP3961331B2 (ja) * 2002-04-02 2007-08-22 株式会社共立 ブームスプレーヤ
JP2004016022A (ja) * 2002-06-12 2004-01-22 Yamato Noji Kk 田植機搭載型流体散布装置
AU2003234358A1 (en) * 2003-06-03 2005-01-21 Normunds Lazdins Toothbrush for comprehensive dental care
JP2005021028A (ja) * 2003-06-30 2005-01-27 Iseki & Co Ltd 流体物吐出機
JP2005225198A (ja) * 2004-02-16 2005-08-25 Sony Corp 液体吐出性能維持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CN2771024Y (zh) * 2004-04-22 2006-04-12 周红军 自吸自排多用车
JP2006001484A (ja) * 2004-06-21 2006-01-05 Yanmar Co Ltd 無人ヘリコプターの薬剤散布装置
JP2006266177A (ja) * 2005-03-24 2006-10-05 Kioritz Corp 薬液希釈混合装置
CN101040581A (zh) * 2006-03-23 2007-09-26 上海域之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远程智能灌溉及施肥系统
US8746593B2 (en) * 2006-06-16 2014-06-10 Robert E. Smith, III Chemical application apparatus for sprinkler systems
CN201054944Y (zh) * 2006-09-29 2008-05-07 广州市百得盛机电五金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轻型两用消毒除虫灭害喷雾车
JP5048349B2 (ja) * 2007-01-22 2012-10-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乗用型田植機
JP2008173086A (ja) * 2007-01-22 2008-07-31 Kubota Corp 水田作業機
JP5446073B2 (ja) * 2007-05-30 2014-03-19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除草散布作業車
JP2009142168A (ja) * 2007-12-12 2009-07-02 Asaba Manufacturing Inc 液体散布装置
JP2009231055A (ja) * 2008-03-24 2009-10-08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燃料カートリッジ用弁体
DE102008001323A1 (de) * 2008-04-22 2009-10-29 Bühler AG Giessmaschine und Giessmaschinen-Ventil
KR101159748B1 (ko) * 2009-06-26 2012-06-28 장지수 치약 배출구
KR101152770B1 (ko) * 2009-10-08 2012-06-11 정연창 이앙기 부착형 식물보호제 살포기
JP2011178048A (ja) * 2010-03-02 2011-09-1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WO2011145329A1 (ja) * 2010-05-18 2011-11-24 クミアイ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除草剤用薬害軽減剤、薬害が軽減された除草剤組成物及び作物の薬害軽減方法
EP2571364A1 (de) * 2010-05-21 2013-03-27 Bay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Herbizide mittel für tolerante oder resistente reiskulturen
FR2961716B3 (fr) * 2010-06-24 2012-06-29 Derxin Shanghai Cosmetics Co Ltd Ensemble tete de pulverisation pour liquides
AP3538A (en) * 2010-07-15 2016-01-13 Dow Agrosciences Llc Solid herbicide compositions with built-in adjuva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94454B2 (ja) 2020-05-13
MY184609A (en) 2021-04-07
JP2015511488A (ja) 2015-04-20
PH12014502025A1 (en) 2014-11-24
WO2013135126A1 (en) 2013-09-19
TWI610615B (zh) 2018-01-11
CN103299974A (zh) 2013-09-18
JP6509563B2 (ja) 2019-05-08
KR102092106B1 (ko) 2020-03-23
KR20140136981A (ko) 2014-12-01
JP2018102301A (ja) 2018-07-05
WO2013135126A8 (en) 2013-11-14
CN104363748A (zh) 2015-02-18
TW201400002A (zh) 2014-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63748B (zh) 插秧机搭载型液剂播洒装置以及在插秧的同时使用该装置播洒液剂的方法
US20210321610A1 (en) Controlled release formulations for agrochemicals
TW202304893A (zh) 作為殺真菌劑之3-(雜)芳基-5-氯二氟甲基-1,2,4-㗁二唑(一)
CN105592699A (zh) 含有n-(1,3,4-噁二唑-2-基)芳基羧酸酰胺的除草剂-安全剂组合物
CN111225565B (zh) 水性悬浮浓缩剂
CN109068631A (zh) 低熔点活性成分的无溶剂制剂
WO2022152728A1 (de) Herbizide zusammensetzungen
CN103987252B (zh) 农药制剂及其制造方法
US20110178299A1 (en) Optically active difluoromethanesulfonanilide derivative and herbicide
US20210307322A1 (en) Controlled release formulations with lignin for agrochemicals
TW201806483A (zh) 定時釋放型粒狀農化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AU2020344949A1 (en) Highly effective formulations on the basis of 2-((2,4-dichlorphenyl)-methyl)-4,4'-dimethyl-3-isoxazolidinones and preemergence herbicides
WO2017198451A1 (en) Method for increasing yield in small grain cereals such as wheat and r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