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9856A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9856A
CN104339856A CN201410381291.3A CN201410381291A CN104339856A CN 104339856 A CN104339856 A CN 104339856A CN 201410381291 A CN201410381291 A CN 201410381291A CN 104339856 A CN104339856 A CN 1043398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opening portion
medium
steam
medium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812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39856B (zh
Inventor
佐佐木恒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39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98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398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98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6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infrared [IR] radiation or microwa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ve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fan for blowing or sucking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6Flat page-size platens or smaller flat platens having a greater size than line-size plate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具备:头,其能够向介质喷出液体;加热器,其使被喷出在介质上的液体干燥;介质支承部,其上设置有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供从被喷出在介质上的液体中蒸发出的蒸气穿过;第一部件,其上设置有供穿过了第一开口部的蒸气穿过的第二开口部,并且使蒸气的至少一部分结露;第二部件,其使穿过了第二开口部的蒸气结露。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备使被喷出在介质上的液体干燥的加热器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具备使被记录在介质上的液体干燥的加热器的记录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能够通过加热器而使被记录在介质上的油墨干燥的喷墨式打印机。
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这种能够通过加热器而使被记录在介质上的油墨干燥的喷墨打印机中,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因加热器而从油墨中蒸发出的蒸气向介质支承部侧流入,并在介质支承部上结露。当在介质支承部上蒸气发生了结露时,所结露的成分会附着于通过介质支承部而被支承的介质上,从而引起被记录的图像的品质的劣化或介质本身的品质的劣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798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并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头,其能够向介质喷出液体;加热器,其使被喷出在所述媒体上的所述液体干燥;介质支承部,其上设置有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供从被喷出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液体中蒸发出的蒸气穿过;第一部件,其上设置有供穿过了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蒸气穿过的第二开口部,并且使所述蒸气的至少一部分结露;第二部件,其使穿过了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所述蒸气结露。
根据本应用例,在由头喷出在介质上的液体通过加热器而被干燥时,从被喷出在介质上的液体中蒸发出的蒸气穿过被设置于介质支承部上的第一开口部而流向第一部件,蒸气的一部分在第一部件上结露,未在第一部件上结露而残留的蒸气穿过被设置在第一部件上的第二开口部而流至第二部件,残留的蒸气在第二部件上结露。因此,在蒸气于介质支承部上结露之前,蒸气流动至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从而使蒸气在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上结露。即,在具备使被喷出在介质上的液体干燥的加热器的记录装置中,能够抑制因加热器而从液体中蒸发出的蒸气在介质支承部上结露的情况。
具备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等多个部件以作为用于使蒸气结露的部件的结构对于蒸气的量较多的情况、蒸气的浓度较高的情况是特别有效的。其原因在于,即使在第一部件中未能使所有的蒸气结露,也能够在第二部件中使残留的蒸气结露。即,通过具备多个部件以作为用于使蒸气结露的部件,从而即使在蒸气的量较多的情况、蒸气的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蒸气在介质支承部上结露的情况。
应用例2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总计面积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面积的比率在10%以上且60%以下。
根据本应用例,成为在第一部件中,恰当地保持了使一部分蒸气结露的情况与使一部分蒸气穿过的情况之间的平衡的结构,从而取得由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组合而获得的增强效果,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蒸气在介质支承部上结露的情况。
应用例3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第一部件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开口部。
根据本应用例,在第一部件中,能够使第二开口部分散于多个位置处。因此,能够减少针对介质支承部的结露抑制效果的不均匀,从而有效地抑制蒸气在介质支承部上结露的情况。
应用例4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中,优选为,当将对所述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形心彼此间的间隔设为y,并将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形心彼此间的间隔设为x的情况下,以满足2×(一个所述第二开口部的面积)≤x×y≤5×(一个所述第二开口部的面积)的方式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开口部。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成为在第一部件中,恰当地保持了使蒸气的一部分发生结露的情况与使蒸气的一部分穿过的情况之间的平衡,并且使多个第二开口部的配置位置分散。因此,能够取得由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组合而获得的增强效果,并且减少针对介质支承部的结露抑制效果的不均匀,从而有效地抑制蒸气在介质支承部上结露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侧视图。
图2为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中的介质支承部、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的概要立体图。
图3为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中的介质支承部、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的概要剖视图。
图4为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中的第一部件的概要俯视图。
图5为表示改变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中的第一部件的概要俯视图,(A)为表示改变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中的第一部件的概要俯视图,(B)为表示改变例2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中的第一部件的概要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将各部件等设为能够辨别的程度的大小,而以使各部件等的尺寸与实际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图示。
实施方式1
首先,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进行说明。该记录装置为通过向介质喷出液体从而能够在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装置。图1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的概要侧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具备介质P的安置部2,所述介质P的安置部2能够将介质P的卷筒R1送出。此处,介质P为被实施由记录装置1进行的记录的被记录介质。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情况作为主要示例而进行说明,即,介质P具有透气性,附着于介质P的表面上的液体会蒸发,并且所蒸发的蒸气会透至背面的情况。然而,也可以为如下的情况,即,介质P不具有透气性,但所蒸发的蒸气会绕至介质P的背面侧的情况。在输送方向A上对介质P进行输送时,安置部2向旋转方向C旋转。旋转方向C为图1中的逆时针的方向。另外,虽然使用了卷筒式的介质以作为介质P,但也可以使用单页式的介质。
此外,记录装置1具备输送机构15,所述输送机构15具备用于在输送方向A上对介质P进行输送的未图示的多个输送辊。
此外,记录装置1具备头4,所述头4能够在与介质P的输送方向A交叉的交叉方向B上进行移动,并且能够向介质P喷出液体。此外,在与头4对置的位置处具备压印板3。通过头4在交叉方向B上进行移动的同时喷出液体,从而图像被形成(记录)在输送至压印板3上的介质P上。作为能够由头4喷出的液体,例如,可列举出含有颜色材料等功能性材料与溶剂的油墨。作为颜色材料,可列举出染料、颜料等。
此外,在记录装置1中,在相对于头4而靠介质P的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的位置处设置有辅助加热器5。辅助加热器5能够对从头4被喷出到介质P上的液体进行辅助性干燥。此处,对从头4被喷出到介质P上的液体进行辅助性干燥是指,使液体干燥至被形成在介质P上的图像不发生变形的程度。通过使用辅助加热器5、加热器7这两个加热器,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使液体干燥。此时,也可以不利用由辅助加热器5实施的加热而使液体完全干燥。因此,可以使辅助加热器5的输出弱于加热器7的输出。如果使辅助加热器5的输出弱于加热器7的输出,则能够取得减少对头4造成的热损伤和能量节省化等效果。作为辅助加热器5,例如,可以使用被设置于与压印板3对置的位置处的红外线加热器。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对于头4而靠介质P的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的位置处设置了辅助加热器5,但并不限定于此种加热器,也可以使用能够从压印板3侧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另外,除了加热器7以外,还设置有辅助加热器5时,可以将辅助加热器5区分为第一加热器,并将加热器7区分为第二加热器。
在与头4相比靠输送方向A上的下游侧的位置处具备加热器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辅助加热器5相比靠下流侧的位置处配置有加热器7。而且,在与加热器7对置的位置处具备对介质进行支承的介质支承部6。而且,设置有第一部件20和第二部件24,当将从加热器7朝向介质支承部6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时,所述第一部件20位于与介质支承部6相比靠第一方向侧的位置处,所述第二部件24位于与第一部件20相比靠向第一方向侧的位置处。换言之,在与头4相比靠输送方向A上的下游侧的位置处具备介质支承部6,在介质支承部6的下部具备第一部件20,在第一部件20的下部具备第二部件24。
加热器7能够使对象物干燥。对象物例如为,介质P或被喷出到介质P上的液体。此时,加热器7能够使被喷出到介质P上的液体干燥。此外,加热器7能够从介质P上的被喷有液体的一侧使被喷出到介质P上的液体干燥。作为加热器7,例如,能够使用照射红外线的加热器。然而,对于加热器7的种类、形状及设置位置等不进行特别限定。例如,作为加热器7,也可以使用照射紫外线的加热器或吹送热风的风扇加热器。
此外,在介质P的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具备张力调节部13,所述张力调节部13具有调节对介质P进行收卷时的该介质P的张力的作用。而且,在张力调节部13的于介质P的输送方向A上的下游侧具有收卷部14,所述收卷部14能够对介质P进行收卷。在对介质P进行收卷时,收卷部14向旋转方向C旋转。当介质P通过收卷部14而被收卷时,将形成介质P的卷筒R2。
接下来,对介质支承部6、第一部件20、第二部件24进行详细说明。图2为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中的介质支承部6及第一部件20的概要立体图。
介质支承部6作为在与加热器对置的位置处对介质进行支承的介质支承部而发挥功能。加热器7隔着介质P而处于与介质支承部6相反的一侧,并且对介质P的与被支承的面相反的面侧进行加热。因此,热量不易传递到介质支承部6上,从而温度低于介质P的与被支承的面相反的面侧的情况较多。所以,如果介质支承部6的周围处于湿润的状态,则容易发生结露。因此,在介质支承部6上设置有第一开口部19。第一开口部19作为供因加热器7而从液体中蒸发出的蒸气穿过的开口部而发挥功能。另外,只要设置有此种第一开口部19,则介质支承部6的形状等不被特别地限定。换言之,介质支承部6为,设置有供从被喷出到介质上的液体中蒸发出的蒸气穿过的第一开口部的介质支承部。
此时,优选为,介质支承部6的至少一部分由线状部件构成。更加优选为,通过线状部件而被构成为筛孔状(网状)。其原因在于,适合作为对介质进行支承,并且用于使蒸气穿过的结构。作为线状部件,例如可列举出如金属线这种将金属加工为细线状的部件。此外,也可以采用金属以外的材料。此时,介质支承部6上的网眼部分相当于第一开口部19。
此时,优选为,介质支承部6的至少一部分由直径0.3mm以下的线状部件构成。其原因在于,能够高精度地对蒸气在介质支承部6中的与介质P接触的部分上结露的情况进行抑制。
表1为,对在改变了线状部件的直径的情况下,从被记录在介质P上的油墨中蒸发出的蒸气是否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进行评价的评价结果。在目视下,在介质支承部6上未发生结露的情况为良好(OK),而在介质支承部6上发生了结露的情况为不良(NG)。
【表1】
线状部件的直径(mm) 评价结果
0.1 OK
0.2 OK
0.3 OK
0.4 NG
0.5 NG
0.6 NG
0.7 NG
0.8 NG
0.9 NG
1.0 NG
如表1所示,在线状部件的直径在0.3mm以下的情况下,结果为良好。
此外,优选为,介质支承部6的至少一部分由直径0.05mm以上的线状部件构成。如表1所示,虽然线状部件的直径的较细时,能够高精度地对蒸气在介质支承部6中的与介质P接触的部分上结露的情况进行抑制,但是如果过细则其强度会降低,从而线状部件断开的可能性变高。特别是,当使用了具有厚度的介质或重量较重的介质的情况下,对线状部件的负荷将变大,从而线状部件容易断开。如果使用直径0.05mm以上的线状部件,即使在对具有厚度的介质或重量较重的介质进行支承的情况下,介质支承部6也成为具有足够强度的结构。
表2为,对在改变了线状部件的直径的情况下,对介质进行支承时,线状部件是否发生断裂进行评价的评价结果。线状部件没断裂的情况为良好(OK),线状部件断裂的情况为不良(NG)。
【表2】
线状部件的直径(mm) 评价结果
0.02 NG
0.03 NG
0.04 NG
0.05 OK
0.06 OK
0.07 OK
如表2所示,在线状部件的直径在0.05mm以上的情况下,结果为良好。
如考虑到表1、表2所示的评价结果,则使用于介质支承部6的线状部件的直径优选在0.05mm以上且0.3mm以下。如果使用此种线状部件,则能够在对介质支承部6上的结露进行抑制的同时,对具有厚度的介质或重量较重的介质进行支承。
此外,介质支承部6上的开口率优选在40%以上。此处,介质支承部6上的开口率是指,表示介质支承部6以何种程度具有开口部。即,介质支承部6上的开口率是指,第一开口部19的总计面积相对于介质支承部6的面积的比率。若介质支承部6上的开口率在40%以上,则介质支承部6成为具有较高的透气性的结构,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对蒸气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的情况进行抑制。
表3为,对在改变了第一开口部19相对于介质支承部6的开口率的情况下,从被记录在介质P上的油墨中蒸发出的蒸气是否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的情况进行评价的评价结果。在目视下,在介质支承部6上未发生结露的情况为良好(OK),在介质支承部6上发生了结露的情况为不良(NG)。
【表3】
开口率(%) 评价结果
10 NG
20 NG
30 NG
40 OK
50 OK
60 OK
70 OK
80 OK
90 OK
如表3所示,在开口率在40%以上的情况下,结果为良好。
并且,优选为,介质支承部6的至少一部分为不锈钢制。其原因在于,由于不锈钢低价且坚固,而且温度传导率及热传导率较低,并且与所述蒸气结露而产成的液滴之间的接触角较大从而不易濡湿,所以能够高精度地对蒸气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的情况进行抑制。另外,温度传导率也被称为热扩散率或温度扩散率等,是指用密度与比热容的乘积除热传导率而得到的值。
此外,介质支承部6也可以使用如下的部件,即,对不锈钢以外的金属(例如钢或铁)实施了镀镍或镀铬的部件。由于此种部件的温度传导率及热传导率也较低,并且与所述蒸气结露而产成的液滴之间的接触角也较大从而不易濡湿,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对蒸气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的情况进行抑制。
第一部件20为,当将从加热器7朝向介质支承部6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时,位于与介质支承部6相比靠近第一方向侧的位置处的部件。此外,第一部件20在介质支承部6中的与对介质进行支承的一侧的相反侧,与介质支承部6对置。第一部件20作为用于使穿过了第一开口部19的蒸气结露的部件而发挥功能。此外,在第一部件20上设置有第二开口部22。第二开口部22作为供穿过了第一开口部19的蒸气穿过的开口部而发挥功能。即,第一部件20为如下的结构,即,能够使穿过了第一开口部19的蒸气的一部分结露,并且使穿过了第一开口部19的蒸气的一部分穿过。换言之,第一部件20为,设置有供穿过了第一开口部的蒸气穿过的第二开口部,并且使蒸气的至少一部分结露的第一部件。另外,第一部件20以相对于介质支承部6而隔开间隔的方式被配置,将该间隔设为L1。
第二部件24为,位于与第一部件20相比靠向第一方向侧的位置处的部件。此外,第二部件24在第一部件20中的与介质支承部6对置的一侧的相反侧,与第一部件20对置。第二部件24作为用于使穿过了第二开口部22的蒸气结露的部件而发挥功能。换言之,第二部件24为使穿过了第二开口部的蒸气结露的第二部件。在第二部件24上,于下部设置有接收蒸气结露而产生的液滴的液滴接收部9。此外,在液滴接收部9的下部具备废液瓶11,所述废液瓶11用于将积存在液滴接收部9中的液滴经由软管10而进行回收。如图2所示,第二部件24被构成为,在输送方向A上的一侧末端与第一部件20相连。但是,只要介质支承部6、第一部件20以及第二部件24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被配置,则也可以不为这种结构。
图3为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中的介质支承部6、第一部件20、第二部件24的概要剖视图。根据该结构,在由记录头4喷出在介质P上的液体通过加热器7而被进行干燥时,从被喷出在介质P上的液体蒸发出的蒸气将穿过被设置于介质支承部6上的第一开口部19而流向第一部件20,蒸气的一部分在第一部件20上结露,未在第一部件20上结露而残留的蒸气穿过被设置于第一部件20上的第二开口部22而流至第二部件24,残留的蒸气在第二部件24上结露。因此,由于在蒸气于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之前,蒸气流动至第一部件20及第二部件24,从而能够使蒸气在第一部件20及第二部件24上结露。即,在向介质喷出液体并具备使被记录在介质上的液体干燥的加热器的记录装置中,能够对因加热器而从液体中蒸发出的蒸气在介质支承部上结露的情况进行抑制。
具备第一部件20及第二部件24等多个部件以作为用于使蒸气结露的部件的结构对于蒸气的量较多的情况、蒸气的浓度较高的情况是特别有效的。其原因在于,即使在第一部件20上未使全部的蒸气结露,也能够使残留的蒸气在第二部件24上结露。即,通过具备多个部件以作为用于使蒸气结露的部件,从而即使在蒸气的量较多的情况、蒸气的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也能够对蒸气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的情况进行抑制。
此外,第一部件20上的开口率优选在10%以上且60%以下。此处,第一部件20上的开口率是指,表示第一部件20以何种程度具有开口部。即,第一部件20上的开口率是指,第二开口部22的总计面积相对于第一部件20的面积的比率。
第一部件20上的开口率较低时,蒸气向第一部件20流动的效果增高。另一方面,第一部件20上的开口率较高时,蒸气向第二部件24流动的效果增高。在采用具备第一部件20及第二部件24的结构的情况下,有效地抑制介质支承部6的结露的结构为,将第一部件20上的开口率设为10%以上且60%以下的结构。当开口率小于10%时,流向第二部件24的蒸气变得过少,从而无法充分地发挥第二部件24的效果。即,成为接近于用于使蒸气结露的部件仅为第一部件的情况的状态。此外,当开口率大于60%时,第一部件20的非开口部的面积变得过小,从而无法充分发挥第一部件20的效果。即,成为接近于用于使蒸气结露的部件仅为第二部件的情况的状态。与此相对,如果第一部件20上的开口率在10%以上且60%以下,则成为在第一部件20中,恰当地保持了使蒸气的一部分结露的情况与使蒸气的一部分穿过的情况之间的平衡的结构,从而取得由第一部件20及第二部件24的组合获得的增强效果,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蒸气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的情况。
表4为,对在改变了第一部件20的开口率的情况下,从被记录在介质P上的油墨中蒸发出的蒸气是否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进行评价的评价结果。在目视下,未在介质支承部6上发生结露的情况为良好(OK),在介质支承部6中发生了结露的情况为不良(NG)。
【表4】
开口率(%) 评价结果
0 NG
10 OK
20 OK
30 OK
40 OK
50 OK
60 OK
70 NG
80 NG
90 NG
如表4所示,在开口率在10%以上且60%以下的情况下,结果为良好。
此外,在第一部件20中,优选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部22。图4为,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中的第一部件20的概要俯视图。在第一部件2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部22。此处,作为第二开口部22,设置有圆形的开口。通过采用设置多个第二开口部22的结构,从而能够在第一部件20中,使第二开口部22分散于多个位置。因此,能够减少针对介质支承部6的结露抑制效果的不均匀,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蒸气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的情况。
如此,在第二开口部22被设置多个的情况下,第一部件20上的开口率成为多个第二开口部22的总计面积相对于第一部件20的面积的比率。即使在此种情况下,如果以使第一部件20上的开口率成为10%以上且60%以下的方式设置多个第二开口部22,也能够有效地抑制蒸气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的情况。
此外,在第一部件20上设置多个第二开口部22时,优选为,以在将输送方向A上的第二开口部22的形心彼此间的间隔设为y,并将交叉方向B上的第二开口部22的形心彼此间的间隔设为x时,满足2×(一个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x×y≤5×(一个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的方式进行设置。此处,x×y相当于通过四个第二开口部22的形心而形成的区域的面积。此外,一个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是指,在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部22的情况下的、任意一个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
在图4中,图示了输送方向A上的第二开口部22的形心彼此间的间隔y、交叉方向B上的第二开口部22的形心彼此间的间隔x。此处,第二开口部22的形心是指,在俯视观察第二开口部22时的平面图形的中心。当x×y小于2×(一个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时,成为第二开口部22彼此间的间隔较狭窄的结构。此时,第一部件20的非开口部的面积变得过小,从而无法充分发挥第一部件20的效果。即,成为接近于用于使蒸气结露的部件仅为第二部件的情况的状态。此外,当x×y大于5×(一个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时,成为第二开口部22彼此间的间隔较宽的结构。此时,流向第二部件24的蒸气变得过少,从而无法充分发挥第二部件24的效果。即,成为接近于用于使蒸气结露的部件仅为第一部件的情况的状态。与此相对,如果为2×(一个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x×y≤5×(一个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的结构,则成为在第一部件20中,恰当地保持了使蒸气的一部分发生结露的情况与使蒸气的一部分穿过的情况之间的平衡的结构,并且能够使多个第二开口部22的配置位置分散。因此,能够取得由第一部件20及第二部件24的组合获得的增强效果,并且减少针对介质支承部6的结露抑制效果的不均匀,从而有效地抑制蒸气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的情况。
表5为,对在通过将y的值设为固定并改变x的值从而改变了x×y的值的情况下,从被记录在介质P上的油墨中蒸发出的蒸气是否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的情况进行评价的评价结果。在目视下,未在介质支承部6上发生结露的情况为良好(OK),在介质支承部6上发生了结露的情况为不良(NG)。另外,在表5中,开口部的面积是指任意一个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如表5所示,在2×(一个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x×y≤5×(一个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的范围内,为良好的评价结果。
【表5】
如表5所示,在x的值为满足2×(一个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x×y≤5×(一个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的关系的值时,成为良好的结果。
表6为,对在通过将x的值设为固定并改变y的值从而改变了x×y的值的情况下,从被记录在介质P上的油墨中蒸发出的蒸气是否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的情况进行评价的评价结果。在目视下,未在介质支承部6上发生结露的情况为良好(OK),在介质支承部6上发生了结露的情况为不良(NG)。另外,在表6中,开口部的面积是指,任意一个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如表6所示,在2×(一个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x×y≤5×(一个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的范围内,为良好的评价结果。
【表6】
如表6所示,当y的值为满足2×(一个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x×y≤5×(一个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的关系的值时,为良好的结果。
另外,虽然在表5、表6的评价时,将x、y中的一方的值设为固定,并使另一方的值发生变动,但也可以使x与y的值同时发生变动,或者使开口部的面积发生变动。只要以满足2×(一个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x×y≤5×(一个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的关系的方式来决定x、y、一个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则可取得同样的效果。
此外,优选为,第一部件20以与介质支承部6间的间隔L1成为2mm以上且20mm以下的方式被配置。此处,当与介质支承部6间的间隔L1为不固定的情况下,优选为,以在任意部分中间隔L1均成为2mm以上且20mm以下的方式被配置。通过使第一部件20与介质支承部6间的间隔L1在2mm以上,从而能够抑制在第一部件20上结露而产生的液滴附着于介质支承部6上的情况,并且通过使第一部件20与介质支承部6间的间隔L1在20mm以下,从而能够高精度地抑制蒸气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的情况。
表7为,对在改变了第一部件20与介质支承部6间的间隔L1的情况下,从被记录在介质P上的油墨中蒸发出的蒸气是否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进行评价的评价结果。在目视下,未在介质支承部6上发生结露的情况为良好(OK),在介质支承部6上发生了结露的情况为不良(NG)。另外,当第一部件20与介质支承部6之间的间隔L1小于2mm时,在第一部件20上结露而产生的液滴附着于介质支承部6上。
【表7】
间隔L1(mm) 评价结果
2 OK
4 OK
6 OK
8 OK
10 OK
12 OK
14 OK
16 OK
18 OK
20 OK
22 NG
24 NG
26 NG
28 NG
30 NG
如表7所示,在第一部件20与介质支承部6之间的间隔L1在2mm以上且20mm以下的情况下,结果为良好。
虽然对第一部件20、第二部件24的形状等不进行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第一部件20、第二部件24中的温度传导率高于介质支承部6中的温度传导率。其原因在于,能够高精度地抑制蒸气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的情况。此外,优选为,第一部件20、第二部件24中的热传导率高于介质支承部6中的热传导率。其原因在于,易于制造作为目标的结露诱导结构。
此外,优选为,与介质支承部6相比,第一部件20、第二部件24与所述蒸气结露而产生的液滴的接触角较小。其原因在于,能够高精度地抑制蒸气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的情况。
并且,优选为,第一部件20、第二部件24的至少一部分为铝制。铝价格低且重量轻因而能够形成坚固的结构,并且,温度传导率及热传导率较高,且与所述蒸气结露而产生的液滴的接触角较小从而容易濡湿。因此,在蒸气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之前,蒸气流动至第一部件20、第二部件24,从而能够使蒸气在第一部件20、第二部件24上结露,由此能够高精度地抑制蒸气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的情况。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在向介质喷出液体,并具备使被记录在介质上的液体干燥的加热器的记录装置中,能够抑制因加热器而从液体中蒸发出的蒸气在介质支承部上结露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对上述的实施方式加以各种变更或改良。以下,对改变例进行叙述。
改变例1
图5(A)为,表示改变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中的第一部件20的概要俯视图。除第一部件20以外,为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在第一部件20上,多个第二开口部22被配置为交错格子状。换言之,在输送方向A的方向上排列的第二开口部22的列,在交叉方向B的方向上配置有多列,第N列(N为1以上的整数)的第二开口部22的列与第N+1列的第二开口部22的列被配置为,第二开口部22的于输送方向A上的位置不同。即使以此方式配置多个第二开口部22,也能够使第二开口部22分散于多个位置处。因此,能够减少针对介质支承部6的结露抑制效果的不均匀,从而有效地抑制蒸气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的情况。
如此,在第二开口部22被设置多个的情况下,第一部件20上的开口率为,多个第二开口部22的总计面积相对于第一部件20的面积的比率。即使在此种情况下,如果以第一部件20上的开口率成为10%以上且60%以下的方式设置多个第二开口部22,也能够有效地抑制蒸气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的情况。
改变例2
图5(B)为,表示改变例2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中的第一部件20的概要俯视图。除第一部件20以外,为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在第一部件20上,设置有一个第二开口部22。如此,第二开口部22也可以为单个。此时,第一部件20上的开口率优选在10%以上且60%以下。即,如果以使第二开口部22的面积相对于第一部件20的面积的比率在10%以上且60%以下的方式设置一个第二开口部22,则能够有效地抑制蒸气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的情况。在第二开口部22为单个的情况下,能够划分出对介质支承部6的结露抑制效果较高的区域和较低的区域。此外,与设置多个第二开口部22的情况相比成为简单的结构,从而能够抑制加工的费用及时间和劳力。
其他改变例
虽然记录头4采用了通过在交叉方向B上进行移动的同时喷出液体,从而在介质P上形成(记录)图像的串行记录头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通过在不于交叉方向B上移动的条件下喷出液体,从而在介质P上形成(记录)图像的行式头的结构。在作为行式头的记录头4上,优选为在交叉方向B上设置有多个喷嘴。此时,既可以对多个记录头进行连结而构成行式头,也可以通过一个较长的记录头来构成行式头。将记录头4设为行式记录头的结构的情况与将记录头4设为串行记录头的结构的情况相比,一次所喷出的液体的量变多。因此,由于产生的蒸气的量也变多,因此具备多个用于使蒸气结露的部件的结构是特别有效的。
此外,虽然作为能够由记录头4喷出的液体而列举了油墨为例,但也可以为预处理剂或后处理剂等其他的液体。即使在使用了其他液体的情况下,也能够取得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虽然采用了具备第一部件20及第二部件24这两个部件以作为使蒸气结露的部件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用于使蒸气结露的部件。此情况下,优选为,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在介质支承部6与第二部件24之间,具备多个设置有第二开口部22的第一部件。如果增加用于使蒸气结露的部件的数量,则可提高对蒸气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的情况进行抑制的效果。
此外,虽然采用了设置圆形开口以作为第二开口部22的结构,但也可以设置其他形状的开口以作为第二开口部22。例如,也可以设置多边形的开口或椭圆形的开口。此外,在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部22的情况下,第二开口部22可以不都为相同的形状,例如,可以并存有圆形的开口与多边形的开口。此外,第二开口部22可以不都为相同的大小,可以使不同大小的第二开口部22并存。
此外,也可以采用在记录装置1中未设置有辅助加热器5的结构。在通过由加热器7进行的加热,液体的干燥较为充分的情况下,可以不设置辅助加热器5。如果不设置辅助加热器5,则能够将记录装置1形成为更加简单的结构,从而抑制制造的时间、劳力和成本。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将上述的实施方式及改变例适当组合而成的结构。
上述实施方式及改变例中所叙述的本发明的结构,在能够使用含有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水性油墨而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中特别有效。其原因在于,在使用了这样的油墨的记录装置中,作为所述蒸气其含有水溶性有机溶剂,当该蒸气在介质支承部6上结露时,因该水溶性有机溶剂不易挥发从而存在介质被该水溶性有机溶剂濡湿的情况。但是,应用本发明的结构的记录装置并不限定于此种记录装置。
符号说明
1:记录装置;3:压印板;4:记录头;6:介质支承部;7:加热器;19:第一开口部;20:第一部件;22:第二开口部;24:第二部件;P:介质。

Claims (4)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头,其能够向介质喷出液体;
加热器,其使被喷出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液体干燥;
介质支承部,其上设置有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供从被喷出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液体中蒸发出的蒸气穿过;
第一部件,其上设置有供穿过了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蒸气穿过的第二开口部,并且使所述蒸气的至少一部分结露;
第二部件,其使穿过了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所述蒸气结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总计面积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面积的比率在10%以上且60%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部件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开口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对所述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形心彼此间的间隔设为y,并将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形心彼此间的间隔设为x的情况下,
以满足2×(一个所述第二开口部的面积)≤x×y≤5×(一个所述第二开口部的面积)的方式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开口部。
CN201410381291.3A 2013-08-05 2014-08-05 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398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2063A JP6277624B2 (ja) 2013-08-05 2013-08-05 記録装置
JP2013-162063 2013-08-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9856A true CN104339856A (zh) 2015-02-11
CN104339856B CN104339856B (zh) 2018-01-30

Family

ID=52427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129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39856B (zh) 2013-08-05 2014-08-05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02504B2 (zh)
JP (1) JP6277624B2 (zh)
CN (1) CN10433985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9451A (zh) * 2016-12-09 2017-05-31 深圳弘美数码纺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喷绘打印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9149B2 (ja) 2015-02-19 2016-11-02 株式会社アマダ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ベンディングロボット及びワーク検出方法
US20170118962A1 (en) * 2015-10-29 2017-05-04 Zoetis Services Llc Fluid agitation system of an in ovo injec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20190084304A1 (en) * 2016-03-11 2019-03-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devi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5773A (ja) * 1998-08-26 2000-03-1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44128A (ja) * 2006-08-11 2008-02-28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CN101553365A (zh) * 2006-12-06 2009-10-07 太阳化学公司 喷墨印刷机和喷墨印刷方法
JP2010143007A (ja) * 2008-12-17 2010-07-01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2011016301A (ja) * 2009-07-09 2011-01-2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10950B2 (ja) 1988-05-17 1998-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717446A (en) * 1994-12-12 1998-02-10 Xerox Corporation Liquid ink printer including a vacuum transport system and method of purging ink in the printer
US6270074B1 (en) * 1999-04-14 2001-08-0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 media vacuum holddown
JP4802719B2 (ja) * 2006-01-12 2011-10-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31143A (ja) * 2006-06-13 2007-12-27 Seiko Epson Corp 画像の記録方法、画像記録装置
JP5152980B2 (ja) 2008-05-27 2013-02-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JP5791012B2 (ja) 2011-03-01 2015-10-07 株式会社セイコーアイ・インフォテック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US20140049590A1 (en) * 2011-04-27 2014-02-20 Konica Minolta, Inc.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5773A (ja) * 1998-08-26 2000-03-1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44128A (ja) * 2006-08-11 2008-02-28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CN101553365A (zh) * 2006-12-06 2009-10-07 太阳化学公司 喷墨印刷机和喷墨印刷方法
JP2010143007A (ja) * 2008-12-17 2010-07-01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2011016301A (ja) * 2009-07-09 2011-01-2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9451A (zh) * 2016-12-09 2017-05-31 深圳弘美数码纺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喷绘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02504B2 (en) 2016-04-05
CN104339856B (zh) 2018-01-30
JP2015030214A (ja) 2015-02-16
US20150035920A1 (en) 2015-02-05
JP6277624B2 (ja) 2018-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9856A (zh) 记录装置
CN102602141B (zh) 记录装置
JP64095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571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056496B2 (en) Recording substrate treatment apparatus, prin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drying
JP20160784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乾燥装置
JPS6132758A (ja) インクジエツトプリンタ
JP2010158861A (ja) 記録装置
JP5842425B2 (ja) 記録装置
US8960849B2 (en) Method for analyzing positional deviation of head modules,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inkjet head
CN104057701B (zh) 记录装置
CN110248713A (zh) 传热管和制造传热管的方法
JP6428092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103538377B (zh) 涂布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CN104339848A (zh) 记录装置以及干燥方法
KR20210118730A (ko) 건조 장치, 인쇄 시스템 및 건조 방법
US11207895B2 (en) Method for printing on a surface of a non-absorbent substrate with an ink to be applied by an inkjet printing device, and digital printing press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CN104875492A (zh) 介质支承装置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04816543A (zh) 液体喷出装置
JP2006263536A (ja) 塗布装置
JP2011230046A5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US10675890B2 (en) Drying unit and ejection device
JP7103808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6369702B2 (ja) 乾燥方法
JP67950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