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02858A - 合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合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302858A CN104302858A CN201380023192.1A CN201380023192A CN104302858A CN 104302858 A CN104302858 A CN 104302858A CN 201380023192 A CN201380023192 A CN 201380023192A CN 104302858 A CN104302858 A CN 1043028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pivot
- connecting rod
- locating part
- engaging recess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3/00—Hinges with pins
- E05D3/06—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 E05D3/14—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with four parallel pins and two arms
- E05D3/142—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with four parallel pins and two arms with at least one of the hinge parts having a cup-shaped fixing part, e.g. for attachment to cabinets or furnitur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E05D11/06—Devices for limiting the opening movement of 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inge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合叶装置A,第1及第2连杆3、4各自的一端部分别介于第1及第2枢轴6、7被可旋转地联接于主体件1,各自的另一端部则分别介于第1及第2轴部8a、8b被可旋转联接于安装件2,其中,在第1及第2轴部8a、8b安装限位件13A。限位件13A,通过与第1连杆3抵靠来确定安装件2旋转范围中朝开方向旋转的极限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门窗扇的安装件旋转范围中一方的极限位置被限位件所确定的合叶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合叶装置具备被安装于框体的主体件、和被安装于门窗扇的安装件。在主体件,有第1及第2连杆的一端部介于相互平行的第1及第2枢轴被可旋转地联接。第1及第2连杆的另一端部介于同第1及第2枢轴平行的第3及第4枢轴被可旋转地联接于安装件。其结果,安装件介于第1及第2连杆被可旋转地联接于主体件,于是门窗扇介于合叶装置被可旋转地联接于框体。
在上述结构的合叶装置中,安装件的闭位置与开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被设定为给定角度(譬如105°)(以下称设定角度)。但有时候希望安装件旋转角度比设定角度小,如门窗扇从闭位置旋转设定角度之前门窗扇就与壁碰撞的时候等。此时就需要安装件旋转角度比设定角度小的合叶装置,但若按安装件旋转角度大小来设计制造合叶装置的话,则会出现合叶装置种类增多的问题。
为此,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合叶装置中采用了限位件。限位件配置在第1连杆与第2连杆之间,被设置于第1连杆的与第2连杆相面对的面。当安装件从闭位置旋转比原来的设定角度小的期望角度时,第2连杆介于限位件与第1连杆抵靠。据此,安装件旋转角度范围就被限制在比原来的设定角度小的期望角度。即,作为安装件旋转范围中一方的极限位置的开位置被限位件所确定。
已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136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采用了限位件的上述已有合叶装置中,存在着难以将限位件安装于第1连杆的问题。即,在把限位件安装于第1连杆的与第2连杆相面对的面时,要让限位件沿第1连杆的与第2连杆相面对的面从其另一端侧向一端侧移动。可是,在第1连杆的另一端侧前方有呈杯状的安装件的底部存在。因此在安装件的底部形成有供限位件穿过的贯通孔,把限位件往第1连杆安装时,限位件通过贯通孔插入在第1连杆与第2连杆之间,再让限位件沿第1连杆的与第2连杆相面对的面移动到给定位置。让限位件这样移动是非常困难的操作。而且,因贯通孔与第1连杆脱离着,不能用手指直接移动限位件,必须要用螺丝刀等细长部件按压着让限位件移动,安装操作变得更加困难。另外还存在着必须要在安装件形成贯通孔、操作费功夫的问题。
解决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一种合叶装置,具备主体件、第1及第2连杆、安装件和限位件,上述第1及第2连杆各自的一端部介于相互平行的第1及第2枢轴被可旋转地联接于上述主体件,上述第1及第2连杆各自的另一端部则介于与上述第1及第2枢轴平行的第3及第4枢轴被可旋转联接于上述安装件,据此,上述安装件被可旋转地联接于上述主体件,上述安装件旋转范围中一方的极限位置被限位件所确定,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安装件设置有与上述第1及第2枢轴平行的第1及第2支撑轴,上述第1支撑轴与上述第2支撑轴之间隔设定得比上述第1枢轴与上述第3枢轴之间隔以及上述第2枢轴与上述第4枢轴之间隔窄,上述限位件的两端部分别被上述第1及第2支撑轴所支撑,通过上述第1连杆与上述限位件抵靠,上述安装件的上述极限位置被确定。
此时优选:在上述第2连杆的与上述第1连杆相面对的上述另一端部形成朝上述第1连杆侧开放的収容部,上述限位件被收容于上述収容部且可相对上述第1连杆沿接近和离开方向移动,通过上述限位件从上述収容部的开放部突出而与上述第1连杆抵靠,上述安装件的上述极限位置被确定。
优选:上述安装件被形成为杯状,上述第3及第4枢轴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于上述安装件内部,上述第1及第2连杆各自的另一端部被从其开口部插入上述安装件内部,分别被上述第3及第4枢轴所支撑,上述第1及第2支撑轴被设置于上述安装件内部,上述限位件通过上述安装件的开口部而被卡脱自如地支撑于上述第1及第2支撑轴。
优选:上述限位件的一端部被上述第3枢轴所支撑,上述第3枢轴还兼用作上述第1支撑轴。
优选:上述限位件的另一端部被上述第4枢轴所支撑,上述第4枢轴还兼用作上述第2支撑轴。
更优选:上述限位件的两端部分别被上述第3及第4枢轴所支撑,上述第3及第4枢轴还分别兼用作上述第1及第2支撑轴。
上述第1及第2支撑轴也可与上述第3及第4枢轴非一体地形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具有上述特征结构的本发明,由于限位件被安装于第1及第2支撑轴,所以就没有必要让限位件在第1连杆与第2连杆之间从它们的另一端侧向一端侧移动了。故能容易地将限位件安装于第1及第2支撑轴。而且,无需在安装件形成贯通孔,相应地就能降低合叶装置制造费用。
根据本发明第2方案,由于限位件被收容于第2连杆的収容部,所以能防止第1连杆与第2连杆之间隔变窄或者限位件对其他部件造成干扰,相应地就能扩展合叶装置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第3方案,由于能通过呈杯状的安装件的开口部将限位件安装于第1及第2支撑轴,所以能更容易地将限位件安装于第1及第2支撑轴。
根据本发明第4方案,由于第3枢轴还兼用作第1支撑轴,所以能相应地减少零部件数量。
根据本发明第5方案,由于第4枢轴还兼用作第2支撑轴,所以能相应地减少零部件数量。
根据本发明第6方案,由于第3及第4枢轴还兼用作第1及第2支撑轴,所以能进一步减少零部件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以使其安装件处于闭位置的状态来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以使其安装件处于开位置的状态来表示该实施方式的部分省略的剖视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该实施方式所采用的限位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该限位件的侧视图。
图6是从图5中X箭头方向观察的视图。
图7是用来说明该限位件往第3及第4枢轴安装的方法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以使其安装件处于闭位置的状态来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9是以使其安装件处于开位置的状态来表示该实施方式的部分省略的剖视图。
图10是该实施方式所采用的限位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该限位件的侧视图。
图12是用来说明该限位件往第3及第4枢轴安装的方法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以使其安装件处于闭位置的状态来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4是以使其安装件处于开位置的状态来表示该实施方式的部分省略的侧视图。
图15是该实施方式所采用的限位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该限位件的侧视图。
图17是用来说明该限位件往第3及第4枢轴安装的方法的放大剖视图。
图18是以使其安装件处于闭位置的状态来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19是以与图18相同的状态来表示该实施方式的侧面剖视图。
图20是以使其安装件处于开位置的状态来表示该实施方式的部分省略的侧视图。
图21是以与图20相同的状态来表示该实施方式的部分省略的侧面剖视图。
图22是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3是以与图19一样但省略限位件的方式来表示该实施方式的侧面剖视图。
图24是以与图21一样但省略限位件的方式来表示该实施方式的部分省略的侧面剖视图。
图25是用来说明该实施方式中限位件往第4枢轴及支撑轴安装的方法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
A 合叶装置
B 合叶装置
C 合叶装置
D 合叶装置
1 主体件
2 安装件
3 第1连杆
4 第2连杆
4d 第1空间部(収容部)
6 第1枢轴
7 第2枢轴
8a 第1轴部(第3枢轴;第1支撑轴)
8b 第2轴部(第4枢轴;第2支撑轴)
8c 短轴部(第3枢轴)
8d 短轴部(第3枢轴)
8e 长轴部(第1支撑轴)
8f 长轴部(第4枢轴;第2支撑轴)
13A 限位件
13B 限位件
13C 限位件
13D 限位件
13a 第1卡合凹部
13b 第2卡合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
图1~图7给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合叶装置A具有主体件1、安装件2和一对第1及第2连杆3、4。
主体件1是由金属制板材构成的,由呈长方形平板状的主板部1a、和从该主板部1a的长边部大致成直角地相互间朝同一方向突出的一对侧板部1b、1c形成,截面大致为“コ”字形。主体件1被配置于带开口部的框体(省略图示)的内面开口部附近,长度方向朝框体进深方向(连接开口部和里部的方向)。为便于描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框体在其前面部具有开口部;还设主体件1是以如是状态安装于框体左侧壁内面:其长度方向朝前后方向,一对侧板部1b、1c朝上下方向,而且开放部(与主板部1a相反一侧的部分)朝框体左侧面。那么,对于合叶装置A的各结构就参照框体的前后左右及上下来进行描述。当然,合叶装置A并非局限于这样的方向。
主体件1有时也直接安装于框体左侧壁内面,但通常是如图1中假想线所示,介于基部5卡脱自如地安装于框体左侧壁内面。
即,在基部5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前方开放的第1卡合凹部5a,而在主体件1的前端部则设置有长度方向朝上下方向的第1卡合轴1d。通过该第1卡合轴1d进入第1卡合凹部5a而与之卡合,主体件1的前端部就被卡脱自如地安装在了基部5的前端部上。
在基部5的后端部设置有长度方向朝上下方向的第2卡合轴5b,而在主体件1的后端部则介于长度方向朝上下方向的支撑轴1f可旋转地设置有卡合件1e。卡合件1e被作为附加力机构的螺旋弹簧1g附加沿图1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力。在卡合件1e的与第2卡合轴5b相面对的部分形成有第2卡合凹部1h。通过第2卡合轴5b进入该第2卡合凹部1h而与之卡合,主体件1的后端部就被卡脱自如地安装在了基部5的后端部上。
在第2卡合轴5b与第2卡合凹部1h卡合的状态下,靠螺旋弹簧1g的附加力,第1卡合轴1d被推靠于第1卡合凹部5a的底面,同时,第2卡合轴5b被推靠于第2卡合凹部1h的底面。据此,第1及第2卡合轴1d、5b被维持与第1及第2卡合凹部5a、1h的卡合状态,进而主体件1被维持于安装于基部5的状态。
当要把主体件1从基部5取下时,让卡合件1e逆时针方向旋转,将第2卡合轴5b从第2卡合凹部1h脱出。其后,让主体件1朝前方移动,使第1卡合轴1d从第1卡合凹部5a朝前方脱出。据此就能将主体件1从基部5取下。主体件1对基部5的安装结构也可采用其它公知结构。
安装件2呈杯状,安装于门窗扇(省略图示)的背面。如后所述,安装件2被可旋转地联接于主体件1。其结果,门窗扇介于合叶装置A被可旋转地联接于框体。安装件2可在图1所示闭位置和图2所示开位置之间旋转。即,安装件2的旋转范围是在闭位置与开位置(一方的极限位置)之间,其间角度譬如设定为85°左右。
第1及第2枢轴6、7相互平行且长度方向朝上下方向地设置于主体件1的前端部,以第1枢轴6比第2枢轴7靠前方且处于右侧的方式配置。但第1及第2枢轴6、7的配置并非仅限于这种配置。
在安装件2设置有轴件8。轴件8大致呈“U”形,在其两端部形成有相互平行的第1轴部(第3枢轴;第1支撑轴)8a和第2轴部(第4枢轴;第2支撑轴)8b。第1及第2轴部8a、8b以其长度方向朝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故第1及第2轴部8a、8b与第1及第2枢轴6、7平行。第1轴部8a在前后方向上总是比第2轴部8b位置靠前方,但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第2轴部8b的位置则相应于安装件2的旋转位置而变化。即,安装件2处于闭位置与给定中间位置之间时,处在比第2轴部靠右侧的位置;安装件2处于中间位置时,在左右方向上同第2轴部8b处在同一位置;安装件2处于中间位置与开位置之间时,处在比第2轴部8b靠左侧的位置。第1与第2轴部8a、8b的间隔比第1枢轴6与第1轴部8a的间隔、第2枢轴7与第2轴部8b的间隔、和第1与第2枢轴6、7的间隔都窄。
第1连杆3由呈平板状的联接板部3a、和从该联接板部3a两侧部大致成直角地相互朝同一方向突出的侧板部3b、3c形成,截面大致为“コ”字形。第1连杆3按如是方式配置:联接板部3a处在比侧板部3b、3c靠前侧且侧板部3b、3c在上下方向相面对。
第1连杆3的侧板部3b、3c的一端部分别被第1枢轴6的两端部所支撑,介于第1枢轴6被可旋转地联接于主体件1。第1连杆3的侧板部3b、3c的另一端部则分别被第1轴部8a的两端部所支撑,介于第1轴部8a被可旋转地联接于安装件2。
第2连杆4由相面对地配置的一对侧板部4a、4b、和将该侧板部4a、4b各自一侧部相互间联接起来的联接板部4c所构成。第2连杆4按如是状态配置:联接板部4c处于比侧板部4a、4b靠前侧且同第1连杆3的联接板部3a相面对,还将侧板部4a、4b相面对方向朝上下方向。相对第1连杆3的侧板部3b、3c的相面对的内面间的距离,第2连杆4的侧板部4a、4b的外面(相互朝向相反方向的面)间的距离设定为与其相同或在其以下,第2连杆4被插入第1连杆3的第1及第2侧板部3b、3c之间且可在沿着它们的方向上位移。联接板部4c比侧板部4a、4b短许多,配置在侧板部4a、4b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其结果,在侧板部4a、4b的一端部之间和另一端部之间,分别形成第1和第2空间部4d、4e。第1及第2空间部4d、4e朝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开放。故第1及第2空间部4d、4e朝第1连杆3开放,同时还朝安装件2的开口部开放。
第2连杆4的侧板部4a、4b的一端部分别被第2枢轴7的两端部所支撑,介于第2枢轴7被可旋转地联接于主体件1。第2连杆4的侧板部4a、4b的另一端部分别被第2轴部8b的两端部所支撑,介于第2轴部8b被可旋转地联接于安装件2。
如上所述,第1连杆3被第1枢轴6及第1轴部8a所支撑,第2连杆4被第2枢轴7及第2轴部8b所支撑。另外,第1枢轴6被配置在比第2枢轴8a靠前方,第1轴部8a被配置在比第2轴部8b靠前方。故第1连杆3被配置在比第2连杆4靠前方,即,在框体的从里侧指向开口部侧的方向上被配置于前方。
另外,第1及第2连杆3、4各自的一端部分别介于第1及第2枢轴6、7被可旋转联接于主体件1,第1及第2连杆3、4各自的另一端部则介于第1及第2轴部8a、8b被可旋转地联接于安装件2,据此,安装件2就被可旋转地联接于主体件1。安装件2的旋转范围是在图1所示闭位置与图2所示开位置之间。
在此,图1所示的安装件2的闭位置虽然是因门窗扇与框体前面抵靠而被确定的,但是在合叶装置A单体上安装件2还可以从闭位置进一步朝闭方向旋转给定角度(譬如5°左右)。在合叶装置A单体上的安装件2的闭位置是因第1连杆3与安装件2抵靠而被确定的。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安装件2的开位置如后所述,因限位件13A与第1连杆3的联接板部3a抵靠而被确定。在此,假设没有设置限位件13A,那么此时安装件2的开位置(以下称延长开位置)则是因处于图2中右侧的安装件2端部与第2连杆4的侧板部4a、4b抵靠而被确定的。该延长开位置,是安装件2从闭位置朝开位置旋转后越过开位置而旋转了给定角度、譬如20°左右时的位置。
在主体件1前端部设置有轴件1i,其长度方向朝上下方向。在该轴件1i外套有作为附加旋转力机构的受扭螺旋弹簧9。受扭螺旋弹簧9的一端部9a与第1连杆3的一方的侧板部3b的处于主体件1侧的端部抵靠。受扭螺旋弹簧9的另一端部9b则与第2连杆4的侧板部4b的主体件1侧的端部抵靠。其结果,安装件2介于第1及第2连杆3、4被受扭螺旋弹簧9附加旋转力。当安装件2处于闭位置与延长开位置间的给定中间位置和闭位置之间时,被附加朝闭位置旋转的力,而当处于中间位置和延长开位置之间时,则被附加朝延长开位置旋转的力。
在第2枢轴7的处于第2空间部4e内的部分设置有旋转缓冲器12。旋转缓冲器12用于安装件2从开位置朝闭位置旋转时将其旋转速度抑制为低速。旋转缓冲器12也可以是用于安装件2从闭位置朝开位置旋转时将其旋转速度抑制为低速的物件,或者无论朝哪个旋转方向旋转时都将安装件2旋转速度抑制为低速的物件。须知出的是,因为旋转缓冲器12与本发明关联性小,所以省略描述其详细结构。
在第2连杆4的侧板部4a、4b间所形成的第1空间部(収容部)4d内配置有限位件13A。限位件13A系通过硬质树脂成形而作为块体形成,该块体侧面观察大致呈“く”字形。限位件13A也形成为正方体形状。限位件13A的与侧板部4a、4b相面对的上下侧面间的宽度设定为大致与侧板部4a、4b间距离相等。故限位件13A虽能相对第2连杆4在沿着侧板部4a、4b的方向即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移位,但却不能在上下方向移动。
限位件13A被第1及第2轴部8a、8b所支撑。即,在限位件13A的一端面形成有在上下方向贯穿限位件13A的第1卡合凹部13a,该第1卡合凹部13a底面则由中心线处于限位件13A一端面上的内圆柱面构成。故第1卡合凹部13a形成为截面为半圆形,第1卡合凹部13a的宽度在开放部最大,越朝里侧越变窄。
构成第1卡合凹部13a的内圆柱面的中心线也可配置在如是位置:从形成了第1卡合凹部13a的限位件13A的一端面朝限位件13A内侧偏离给定微小距离(譬如为构成第1卡合凹部13a的内圆柱面的直径的1/10~1/5左右)。此时第1卡合凹部13a的宽度,在从开放部到构成第1卡合凹部13a的底面的内圆柱面的中心线之间越朝里侧越变宽,而从中心线开始越朝里侧越变窄。即便这样配置时,通过限位件13A一端部当中的与第1卡合凹部13a邻接的部分弹性形变,也能使得第1卡合凹部13a开放部宽度大于等于构成第1卡合凹部13a的内圆柱面的直径。
构成第1卡合凹部13a的内圆柱面的直径设定为大致与第1轴部8a外径相同。故通过使其沿径向移动就能将第1轴部8a从第1卡合凹部13a的开放部插入第1卡合凹部13a,第1轴部8a被可旋转地插入第1卡合凹部13a。第1卡合凹部13a,只要能让第1轴部8a沿其径向移动而从第1卡合凹部13a的开放部插入、且能让第1轴部8a可旋转地插入,其截面也可不形成为圆形,而形成为其它形状,譬如多边形。
在限位件13A另一端部形成有第2卡合凹部13b。该第2卡合凹部13b被配置于弯曲成“く”字形的限位件13A内侧的面(图5中右侧的面)的弯曲部,在上下方向上贯穿限位件13A。第2卡合凹部13b的底面由内圆柱面构成。该内圆柱面的中心线配置在如是位置:从形成了第2卡合凹部13b的内侧的面朝限位件13A内部侧偏离给定微小距离(譬如为构成第2卡合凹部13b的内圆柱面的直径的1/10~1/5左右)。故第2卡合凹部13b的宽度,在从开放部到内圆柱面的中心线之间越朝里侧越变宽,而从中心线开始越朝里侧越变窄。通过限位件13A的与第2卡合凹部13b邻接的部分弹性形变,能使得第2卡合凹部13b开放部宽度大于等于构成第2卡合凹部13b的内圆柱面的直径。
构成第2卡合凹部13b的内圆柱面的直径设定为大致与第2轴部8b外径相同。故第2轴部8b能从第2卡合凹部13b的开放部插入第2卡合凹部13b,通过使第2轴部8b径向移动就能将其插入第2卡合凹部。在此,由于第2卡合凹部13b直径与第2轴部8b外径相同,所以第2卡合凹部13b开口部宽度就比第2轴部8b外径窄。故当把第2轴部8b往第2卡合凹部13b插入时,随着第2轴部8b往第2卡合凹部13b插入,限位件13A另一端部弹性形变,第2卡合凹部13b开放部宽度增大。第2卡合凹部13b,只要能让第2轴部8b沿其径向移动而从第2卡合凹部13b的开放部插入第2卡合凹部13b,其截面也可不形成为圆形,而形成为其它形状,譬如多边形。
第1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按如是方式配置:两者中心间距离(构成第1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的内圆柱面的中心间的距离)与第1及第2轴部8a、8b的中心间的距离相同。而且,第2卡合凹部13b的开放部按如是方式配置:当使限位件13A以第1轴部8a为中心旋转时,第2轴部8b能从其开放部进入第2卡合凹部13b。
当把限位件13A往第1及第2轴部8a、8b安装时,如图7所示,首先将安装件2置于闭位置,然后将限位件13A从其开口部插入安装件2内部,接着使第1卡合凹部13a的开放部同第1轴部8a的处于侧板部3b、3c之间的中间部的外周面相面对。其后,如图7所示,使限位件13A相对第1轴部8a朝箭头A方向作相对移动,使第1轴部8a相对限位件13A朝第1轴部8a径向作相对移动。据此,就能将第1轴部8a从其开放部插入第1卡合凹部13a。其后,让限位件13A以第1轴部8a为中心沿箭头B方向旋转。于是,第2轴部8b的处于侧板部4a、4b之间的中间部从其开放部进入第2卡合凹部13b。当第2轴部8b将近一半部分进入第2卡合凹部13b时,第2轴部8b以后就一边扩撑其开放部一边往第2卡合凹部13b内压进。于是,通过整个第2轴部8b进入第2卡合凹部13b,限位件13A就被第1及第2轴部8a、8b所支撑了。而且,在支撑状态下,因为第2卡合凹部13b开放部宽度比第2轴部8b外径窄,所以只要不用给定大小以上的力让限位件13A沿与箭头B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限位件13A就会被维持于被第1及第2轴部8a、8b所支撑的状态。
当要把限位件13A往第1及第2轴部8a、8b安装时,最好先将安装件2置于闭位置。在将安装件2置于闭位置的状态下,第1及第2轴部8a、8b相对主体件1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图1及图7中下方)远远地离开。而且,第1轴部8a介于第1空间部4d及安装件2的开口部朝后方(图1及图7中右方)露出,同时,第2轴部8b介于安装件2的开口部朝后方露出。其结果,将限位件13A往安装件2从其开口部插入后,如上所述,能容易地安装于第1及第2轴部8a、8b。当然,通过相反的步骤也能将限位件13A从轴部8a、8b取下。但安装限位件13A时不必一定要让安装件2处于闭位置,只要能安装限位件13A,也可将安装件2置于其它位置、譬如开位置。
弯曲成“く”字形的限位件13A的外侧的面即图5中朝左上方的面及朝上方的面当中,朝左上方的面(相对第1卡合凹部13a而言为左侧邻接的面)当作抵接面13c,由平面构成。该抵接面13c按如是方式配置:安装件2处于开位置及其附近时,从第2连杆4的侧板部4a、4b的另一端部及第1空间部4d朝右斜前方突出。当安装件2从闭位置侧旋转到开位置时,该抵接面13c以面接触状态与第1连杆3的联接板部3a抵靠。换言之,通过从第1空间部4d突出的抵接面13c与第1连杆3的联接板部3a抵靠,安装件2的开位置就被确定了。
在上述结构的合叶装置A中,能把限位件13A从安装件2的开口部插入而安装于第1及第2轴部8a、8b。故同把限位件往第1及第2连杆之间从它们的另一端侧插入的已有合叶装置相比,能容易地将限位件13A安装于第1及第2轴部8a、8b。而且,因为能从安装件2的开口部安装限位件13A,所以就完全没必要对安装件2进行底部形成贯通孔等的形状变更。故能将合叶装置A制造費抑制为低价。
另外,在合叶装置A中,安装件2开位置是因限位件13A与第1连杆3抵靠而被确定的,而第2连杆4则与安装件2开位置毫无关连。故安装件2达到开位置时,只第1连杆3发生弹性形变,而不会出现第2连杆4有形变。另一方面,虽然限位件13A也应形变,但是限位件13A两端部被第1及第2轴部8a、8b所支撑,第1及第2轴部8a、8b的间隔比第1枢轴6与第1轴部8a的间隔及第2枢轴7与第2轴部8b的间隔都窄,故当限位件13A与第1连杆3抵靠时限位件13A几乎不发生弹性形变。另外,由于限位件13A被安装于第1及第2轴部8a、8b,所以限位件13A是在第1轴部8a附近端部与第1连杆3抵靠。故,相对第1连杆中间部与第2连杆抵靠的已有合叶装置,能降低限位件13A与第1连杆3抵靠时第1连杆3的弹性变量。这样,当第1连杆3与限位件13A相互抵靠时它们的弹性变量小且第2连杆4没有弹性形变,故能降低安装件2越过开位置而旋转的量,能防止门窗扇与壁等碰撞这种事态发生于未然。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把限位件13A从第1及第2轴部8a、8b取下就能把合叶装置A当做开位置为延长开位置的合叶装置来使用。另外,通过使用其它限位件来取代限位件13A还能将安装件2开位置变更成所期望位置。
下面描述下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须知出的是,关于以下实施方式,仅描述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分,附同一标号而不再赘述。
图8~图12给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合叶装置B中,用限位件13B取代了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限位件13A。限位件13B也是在其一端部形成有第1卡合凹部13a而在另一端部形成有第2卡合凹部13b。
为便于描述,首先对第2卡合凹部13b作下说明。第2卡合凹部13b被形成在弯曲成“く”字形的限位件13B的内侧的面当中朝图11中下方的面,朝限位件13B的一端部侧开放。构成第2卡合凹部13b的内圆柱面的中心线被配置于该朝下方的面上。故第2卡合凹部13b的宽度在开口部最大,越朝里侧越变窄。构成第2卡合凹部13b的内圆柱面的中心线也可配置于限位件13B的内部,比朝下方的面靠上侧。此时,第2卡合凹部13b的宽度,在从开放部到中心线之间越朝里侧越变宽,而从中心线开始越朝里侧越变窄。第2轴部8b可从第2卡合凹部13b的开放部插入第2卡合凹部13b,在使第2卡合凹部13b的开放部与第2轴部8b相面对的状态下,通过让限位件13B相对第2轴部8b沿从限位件13B的另一端部指向一端部的方向(图12中箭头A方向)作相对移动,第2轴部8b就被从其开放部卡脱自如地插入到了第2卡合凹部13b。
另一方面,第1卡合凹部13a被形成在弯曲成“く”字形的限位件13B的内侧的面当中朝图11中右斜下方的面的一端部。如图12所示,第1卡合凹部13a的开放部按如是方式配置:当让限位件以被插入第2卡合凹部13b的第2轴部8b为中心沿箭头B方向旋转时,第1轴部8a能沿其径向作相对移动而从其开放部进入第1卡合凹部13a。
构成第1卡合凹部13a的内圆柱面的中心线配置在从该朝左下方的面朝限位件13B内部侧偏离给定微小距离的位置。故,第1卡合凹部13a的宽度,在从开放部到中心线之间越朝里侧越变宽,而从中心线开始越朝里侧越变窄。通过限位件13B的与该开放部接近的部分弹性形变,第1卡合凹部13a开放部宽度能扩宽到大于等于第1轴部8a外径。
把限位件13B往第1及第2轴部8a、8b安装时,首先将限位件13B从其开口部插入安装件2内部,接着使第2卡合凹部13b的开放部同第2轴部8b相面对。其后,使限位件13B沿从其另一端指向一端的方向(图12中箭头A方向)作相对移动。于是,如图12所示,第2轴部8b沿其径向作相对移动,从其开放部进入第2卡合凹部13b。这样,当把第2轴部8b插入第2卡合凹部13b后,让限位件13B以第2轴部8b为中心沿图12中箭头B方向旋转。于是,第1卡合凹部13a的开放部与第1轴部8a在旋转圆切线方向相面对。故,当让限位件13B进一步旋转时,第1轴部8a相对地沿其径向移动而从其开放部进入第1卡合凹部13a。当然,第1轴部8a是一边将第1卡合凹部13a宽度撑大一边进入第1卡合凹部13a内的。当第1轴部8a进入第1卡合凹部13a内时,第1卡合凹部13a开放部宽度变窄。据此,阻止了限位件13B以第2轴部8b为中心朝与箭头B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其结果,限位件13B被维持于安装于第1及第2轴部8a、8b的状态。
图13~图17给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合叶装置C中,用限位件13C取代了限位件13A。关于该限位件13C,同第1实施方式一样,在限位件13C的一端面形成了第1卡合凹部13a。第1卡合凹部13a朝图16中下方开放。
构成第1卡合凹部13a的内圆柱面的中心线被配置于限位件13C的比一端面靠图16中上侧、即限位件13C的内部。故,第1卡合凹部13a的宽度,在从开放部到中心线之间越朝里侧越变宽,而从中心线开始越朝里侧越变窄,开放部宽度比第1轴部8a外径窄。当然,通过限位件13C的与第1卡合凹部13a邻接的部分弹性形变,第1卡合凹部13a开放部宽度能扩宽到大于等于第1轴部8a外径。
另一方面,第2卡合凹部13b被形成于呈“く”字形的限位件13A的内侧的面当中朝图16中下方的面。第2卡合凹部13b朝下方开放。即,第2卡合凹部13b的开放部与第1卡合凹部13a的开放部朝同一方向。
构成第2卡合凹部13b的内圆柱面的中心线被配置于限位件13C内部,比形成了第2卡合凹部13b的面靠上侧。故,第2卡合凹部13b的宽度,在从开放部到中心线之间越朝里侧越变宽,而从中心线开始越朝里侧越变窄,开放部宽度比第2轴部8b外径窄。当然,通过限位件13C的与第2卡合凹部13b邻接的部分弹性形变,第2卡合凹部13b开放部宽度能扩宽到大于等于第2轴部8b外径。
把限位件13C往第1及第2轴部8a、8b安装时,如图17所示,使第1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各自的开放部同第1及第2轴部8a、8b各自的外周面相面对。其后,使限位件13C朝第1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的开放部的开放方向(图17中箭头A方向)移动,使第1及第2轴部8a、8b相对限位件13C沿第1及第2轴部8a、8b的径向相对地平行移动。于是,第1及第2轴部8a、8b一边扩撑其开放部一边进入第1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当第1及第2轴部8a、8b进入第1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时,第1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开放部宽度缩窄。据此,限位件13C就被安装于第1及第2轴部8a、8b。对于第1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两者中任意一方,也可将其开放部宽度作成同插入该一方的第1或第2轴部8a、8b的外径一样。
图18~图25给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合叶装置D中,用相互独立的两个轴件8A、8B取代了轴件8。一方的轴件8A被安装于安装件2的上侧(图22中左侧)的侧部,而另一方的轴件8B则被安装于安装件2的下侧(图22中左侧)的侧部。轴件8A、8B都呈“J”字形,具有长度小的短轴部(第3枢轴)8c、8d、和长度大的长轴部8e、8f。短轴部8c、8d和长轴部8e、8f相互平行地形成。
轴件8A、8B的短轴部(第3枢轴)8c、8d被配置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轴部8a同一轴线上。一方的短轴部8c的顶端部贯通安装件2的上侧的侧壁部而向安装件2内部突出,而另一方的短轴部8d的顶端部则贯通下侧的侧壁部而向安装件2内部突出。第1连杆3的侧板部3b、3c的另一端部(安装件2侧的端部)被设置在向安装件2内部突出的短轴部8c、8d的顶端部。其结果,第1连杆3另一端部介于短轴部8c、8d而被可旋转地联接于安装件2。
轴件8B的长轴部(第4枢轴;第2支撑轴)8f被配置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轴部8b同一轴线上,其顶端部从安装件2的下侧的侧壁部一直贯通到上侧的侧壁部。于是,第2连杆4的侧板部4a、4b的另一端部(安装件2侧的端部)被设置在长轴部8f的处于安装件2内的部分。其结果,第2连杆4的另一端部介于长轴部8f而被可旋转地联接于安装件2。
轴件8A的长轴部(第1支撑轴)8e按如是方式配置:从其轴线方向观察时,由短轴部8c、8d及长轴部8f构成三角形。更详细地说是按如是方式配置:安装件2处于闭位置时,相对短轴部8c、8d处于左侧(图23中下侧),相对长轴部8f处于前侧(安装件2的底部侧;图23中左侧)。
限位件13D如下述那样卡脱自如地安装于长轴部8e、8f。即,限位件13D从其开口部插入安装件2内部,于是,让第1卡合凹部13a与长轴部8e相面对,让限位件13D沿图25中箭头A方向移动。此时,由于限位件13D与长轴部8f相连,所以能把长轴部8f当做导向件。当使限位件13D移动到给定位置时,长轴部8e插入第1卡合凹部13a而直到与其底部抵靠。于是,第2卡合凹部13b与长轴部8f相面对。在此,当让限位件13D沿箭头B方向移动时,长轴部8f插入第2卡合凹部13b而直到与其底部抵靠。据此,限位件13D就被卡脱自如地安装于长轴部8e、8f上了。
须指出的是,第1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宽度在比其开口部稍微靠里侧的部分最宽。
轴件8A、8B、第1及第2连杆3、4和限位件13D之间的关系能进行各种变形。
譬如,将长轴部8e配置于长轴部8f的位置,将长轴部8f配置于长轴部8e的位置。于是也可这样:在长轴部8e设置第2连杆4,且让长轴部8e与限位件13D的第2卡合凹部13b卡合,而另一方面让长轴部8f与限位件13D的第1卡合凹部13a卡合。
另外,也可通过短轴部8c、8d来支撑第2连杆4的另一端部。此时,长轴部8e、8f当中某一方支撑第1连杆3的另一端部及限位件13D的一端部,而另一方则仅支撑限位件13D的另一端部。
须指出的是,本发明并非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其构思范围内采用各种变形例。
譬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在限位件13A、13B、13C、13D形成第1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但是也可形成无开放部的孔来取代第1及第2卡合凹部13a、13b。此时通过让第1及第2轴部8a、8b沿其轴线方向移动来使得第1及第2轴部8a、8b分别插入各孔。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通过限位件13A~13D来限制安装件2的开位置,但是也可以是限制安装件2的闭位置。
Claims (7)
1.一种合叶装置,具备主体件、第1及第2连杆、安装件和限位件,上述第1及第2连杆各自的一端部介于相互平行的第1及第2枢轴被可旋转地联接于上述主体件,上述第1及第2连杆各自的另一端部则介于与上述第1及第2枢轴平行的第3及第4枢轴被可旋转联接于上述安装件,据此,上述安装件被可旋转地联接于上述主体件,上述安装件旋转范围中一方的极限位置被限位件所确定,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安装件设置有与上述第1及第2枢轴平行的第1及第2支撑轴,上述第1支撑轴与上述第2支撑轴之间隔设定得比上述第1枢轴与上述第3枢轴之间隔以及上述第2枢轴与上述第4枢轴之间隔窄,
上述限位件的两端部分别被上述第1及第2支撑轴所支撑,通过上述第1连杆与上述限位件抵靠,上述安装件的上述极限位置被确定。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连杆的与上述第1连杆相面对的上述另一端部形成朝上述第1连杆侧开放的収容部,
上述限位件被收容于上述収容部且可相对上述第1连杆沿接近和离开方向移动,
通过上述限位件从上述収容部的开放部突出而与上述第1连杆抵靠,上述安装件的上述极限位置被确定。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装件被形成为杯状,
上述第3及第4枢轴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于上述安装件内部,
上述第1及第2连杆各自的另一端部被从其开口部插入上述安装件内部,分别被上述第3及第4枢轴所支撑,
上述第1及第2支撑轴被设置于上述安装件内部,
上述限位件通过上述安装件的开口部而被卡脱自如地支撑于上述第1及第2支撑轴。
4.按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合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限位件的一端部被上述第3枢轴所支撑,上述第3枢轴还兼用作上述第1支撑轴。
5.按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合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限位件的另一端部被上述第4枢轴所支撑,上述第4枢轴还兼用作上述第2支撑轴。
6.按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合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限位件的两端部分别被上述第3及第4枢轴所支撑,上述第3及第4枢轴还分别兼用作上述第1及第2支撑轴。
7.按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合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及第2支撑轴与上述第3及第4枢轴非一体地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26987 | 2012-06-04 | ||
JP2012126987 | 2012-06-04 | ||
PCT/JP2013/065178 WO2013183555A1 (ja) | 2012-06-04 | 2013-05-31 | ヒンジ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02858A true CN104302858A (zh) | 2015-01-21 |
CN104302858B CN104302858B (zh) | 2016-03-16 |
Family
ID=49711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2319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02858B (zh) | 2012-06-04 | 2013-05-31 | 合叶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643438B2 (zh) |
CN (1) | CN104302858B (zh) |
WO (1) | WO2013183555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35809A (zh) * | 2016-04-15 | 2016-07-06 | 刘文勋 | 铰链机构 |
CN107923432A (zh) * | 2015-08-19 | 2018-04-17 | 世嘉智尼工业株式会社 | 合叶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70088A (zh) * | 2013-12-17 | 2014-03-26 | 伍志勇 | 家具铰链的开启限位机构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266177A (zh) * | 1968-04-19 | 1972-03-08 | ||
DE2816635A1 (de) * | 1978-04-17 | 1979-10-18 | Salice Gmbh | Scharniertopf fuer ein moebeltuerscharnier |
JP3532184B2 (ja) * | 2001-12-28 | 2004-05-31 | 余合住金産業株式会社 | 蝶 番 |
JP2009013619A (ja) * | 2007-07-03 | 2009-01-22 | Yogo Jukin Sangyo Co Ltd | スライド蝶番、それを用いたキャビネット及びスライド蝶番における規制部材の装着方法 |
KR20090070961A (ko) * | 2007-12-27 | 2009-07-01 | 주식회사 퍼맥스 | 가구용 힌지의 완충장치 |
CN201649919U (zh) * | 2010-01-19 | 2010-11-24 | 佛山市顺德区奇力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改进型家具用阻尼铰链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55678U (ja) * | 1983-09-22 | 1985-04-18 | タカラスタンダ−ド株式会社 | 蝶番 |
JPS62103966U (zh) * | 1985-12-21 | 1987-07-02 |
-
2013
- 2013-05-31 JP JP2013541112A patent/JP564343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5-31 CN CN201380023192.1A patent/CN10430285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5-31 WO PCT/JP2013/065178 patent/WO201318355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266177A (zh) * | 1968-04-19 | 1972-03-08 | ||
DE2816635A1 (de) * | 1978-04-17 | 1979-10-18 | Salice Gmbh | Scharniertopf fuer ein moebeltuerscharnier |
JP3532184B2 (ja) * | 2001-12-28 | 2004-05-31 | 余合住金産業株式会社 | 蝶 番 |
JP2009013619A (ja) * | 2007-07-03 | 2009-01-22 | Yogo Jukin Sangyo Co Ltd | スライド蝶番、それを用いたキャビネット及びスライド蝶番における規制部材の装着方法 |
KR20090070961A (ko) * | 2007-12-27 | 2009-07-01 | 주식회사 퍼맥스 | 가구용 힌지의 완충장치 |
CN201649919U (zh) * | 2010-01-19 | 2010-11-24 | 佛山市顺德区奇力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改进型家具用阻尼铰链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23432A (zh) * | 2015-08-19 | 2018-04-17 | 世嘉智尼工业株式会社 | 合叶装置 |
CN107923432B (zh) * | 2015-08-19 | 2020-04-17 | 世嘉智尼工业株式会社 | 合叶装置 |
CN105735809A (zh) * | 2016-04-15 | 2016-07-06 | 刘文勋 | 铰链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643438B2 (ja) | 2014-12-17 |
CN104302858B (zh) | 2016-03-16 |
JPWO2013183555A1 (ja) | 2016-01-28 |
WO2013183555A1 (ja) | 2013-1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02858B (zh) | 合叶装置 | |
US8121658B2 (en) | Torsion spring, elastic device and sliding apparatus and portable appliance utilizing the device | |
US9427084B2 (en) | Rail | |
EP3733435A1 (en) | Locking mechanism for use in battery pack, lock assembly, quick-swap support frame assembly, and electric vehicle | |
JP6815018B2 (ja) | 摺動ドアのためのガイドデバイス | |
US8608423B2 (en) | Device for clamping and rotating the object | |
US20220316250A1 (en) | Hinge | |
CN103334661B (zh) | 铰接装置及收纳装置 | |
CN105697650A (zh) | 扭转振动降低装置 | |
US9366064B1 (en) | Hinge structure | |
KR101593042B1 (ko) |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장치용 힌지모듈 | |
CN204914946U (zh) | 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 |
EP3258753A1 (en) | Supporting device for rail member | |
CA2440611A1 (en) | Ruler | |
US10518835B2 (en) | Drop-out structure for wheel alignment | |
CN107850099A (zh) | 用于约束构件的装置 | |
CN1763343B (zh) | 铰链装置 | |
US8740018B2 (en) | Feeder with variable rhomboidal wall | |
CN105074108B (zh) | 车辆用把手装置 | |
CN215344650U (zh) | 铰链结构和电子设备 | |
CN211893621U (zh) | 一种机臂结构及无人机 | |
CN103935799B (zh) | 卷筒纸设置构造 | |
CN214171110U (zh) | 铰链 | |
EP2925103B1 (en) | Cable management device | |
EP2000618B1 (en) | Door check device for vehicl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8053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