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95360B - 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安装构造 - Google Patents

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安装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95360B
CN104295360B CN201410229780.7A CN201410229780A CN104295360B CN 104295360 B CN104295360 B CN 104295360B CN 201410229780 A CN201410229780 A CN 201410229780A CN 104295360 B CN104295360 B CN 1042953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
intake channel
air inlet
flow control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297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95360A (zh
Inventor
加藤淳平
野村卓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Subar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Subar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Subar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95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95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95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953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42Devices or means connected to or integrated into air intakes; Air intakes combined with other engine or vehicle parts
    • F02M35/10255Arrangements of valves; Multi-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06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elements of the air intake system in direction of the air intake flow, i.e. between ambient air inlet and supply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02M35/10078Connections of intake systems to the engine
    • F02M35/10085Connections of intake systems to the engine having a connecting piece, e.g. a flange, between the engine and the air intake being foreseen with a throttle valve, fuel injector, mixture duct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4Intake manifolds
    • F02M35/116Intake manifolds for engines with cylinders in V-arrangement or arranged oppositely relative to the main shaft
    • F02M35/1165Boxer or pancake engin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安装构造,可以确保优异的动作性,并且可以形成良好的燃烧室进气流。在形成于进气流控制阀装置(10)的壳体(11)的凸缘部(15)和缸盖(50)的安装面(51)之间,沿开设于凸缘部(15)的安装面(16)的第一进气通路(13)及第二进气通路(14)的开口外周插设第一衬垫(41)及第二衬垫(42),将凸缘部(15)螺栓结合于缸盖(50)。通过第一衬垫(41)及第二衬垫(41)的压缩反作用力,抑制因环境变化而发生的壳体(11)的变形,能够确保进气流控制阀装置(10)的优异的动作性。

Description

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安装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安装构造,特别是涉及将配置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中并控制形成于燃烧室内的进气流的进气流控制阀装置安装在缸盖上的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提案有一种进气流控制阀装置,其配置于树脂制的进气歧管中并控制形成于燃烧室内的进气流。
该进气流控制阀装置适用于四缸发动机,如图7分解立体图所示,具备树脂制的进气歧管101和阀单元104,进气歧管101的四个进气通路102由隔壁101a形成,在各进气通路102内分别配置有阀单元104。
阀单元104具有框状的壳体105、进气流控制阀106及阀轴109。板状的进气流控制阀106具有向两侧突出的凸台部,各凸台部经由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壳体105的支承孔。阀轴109贯通进气歧管101的隔壁贯通孔101b和形成于进气流控制阀106的凸台部的孔。由此,伴随阀轴109的转动,各进气流控制阀106同步转动,对各进气通路102进行开闭。
另外,配置于其它进气歧管中的进气流控制阀装置,如图8中主要部分截面所示,在具有进气通路113A、113B的壳体112的端部设置有凸缘部114。相邻的进气通路113A和113B通过具有轴孔116a的轴贯通部116连通。
在形成于该壳体112的端部的凸缘部114的安装面上,沿各进气通路113A、113B的开口外周设置有环状的衬垫115a、115b。
阀轴118贯通各进气通路113A、113B及轴孔116a内,并且前端经由衬套119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形成于壳体112的进气通路113B的外方侧端部的支承孔112a,基端与设于壳体112的进气通路113A的外侧的电动机等致动器120结合。在该阀轴118上设置配置于各进气通路113A、113B内的板状的进气流控制阀117A及117B。由此,伴随致动器120驱动的阀轴118的转动,各进气流控制阀117A、117B同步转动,对进气通路113A及113B进行开闭。
这样构成的进气流控制阀装置111的凸缘部114夹着衬垫115a、115b与开设有进气口152a及152b的气缸体150的安装面151螺栓结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03327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设于各进气流控制阀106的两侧的凸台部经由轴承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壳体105上。但是,树脂制的进气歧管及壳体105与现有的铝等金属制的进气歧管及壳体相比较,制造形状及尺寸精度存在偏差,并且刚性弱,担心因使用中的高温或低温等环境变化造成的变形。伴随该进气歧管及壳体105的变形,进气流控制阀106的凸台部和轴承的同芯性降低,可能阻碍顺畅的动作。
另一方面,在图8所示的进气流控制阀装置111中,树脂制的进气歧管及壳体112的制造形状及尺寸精度也存在偏差,并且,由于树脂制的壳体112和金属制的阀轴118的热膨胀率不同,且致动器120配置于壳体112上的一进气通路113A侧的外侧端部,且轴支承阀轴118的前端的衬套119配置于壳体112上的另一进气通路113B侧的外侧端部,因此,有时因高温或低温等环境变化引起壳体112的变形,例如壳体112如用假想线112b表示的那样,相对设置有致动器120的进气通路113A侧的端部配置有衬套119的进气通路113B侧的端部,向离开缸盖150的安装面151的方向弯曲状地变形。
该变形有可能使轴支承阀轴118的前端的衬套119离开缸盖150侧的位移量增大,轴贯通部116的轴孔116a的倾斜比阀轴118的倾斜大,阀轴118和轴孔116a的同轴芯性失衡,阀轴118与轴孔116a的内周面接触,使动作性变差。
若为了避免该阀轴118和轴贯通部116的轴孔116a的接触而将轴孔116a设为大直径,在轴孔116a的内周面和阀轴118之间就会形成大的间隙,经由该间隙,在进气通路113A内流通的进气和在进气通路113B内流通的进气连通,并且相互干扰,在进气通路113A及113B内产生紊流而不能顺畅地生成燃烧室进气流,进气特性变差,成为发动机的燃烧效率降低而导致输出降低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安装构造,能够在确保优异的动作性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燃烧室进气流。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实现所述目的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进气流控制阀安装构造,将控制燃烧室内形成的进气流的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经由衬垫与缸盖的安装面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流控制阀装置具备:树脂制的壳体,其具备筒状的壳体主体和凸缘部,所述筒状的壳体主体形成有与进气歧管相连的第一进气通路和第二进气通路及与该第一进气通路及第二进气通路的延伸方向交叉地连通第一进气通路和第二进气通路之间的轴孔,所述凸缘部一体形成于在安装面开设所述第一进气通路及第二进气通路的所述壳体主体的端部;阀轴,其可转动地贯通所述轴孔、第一进气通路及第二进气通路,前端可转动地保持于所述壳体主体的一端侧,且基端与配置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另一端侧的致动器连结;第一进气流控制阀及第二进气流控制阀,其分别配置于第一进气通路及第二进气通路内并设于所述阀轴上,在所述凸缘部和缸盖的安装面之间,沿开设于该凸缘部的安装面的第一进气通路的开口外周插设环状的第一衬垫,沿第二进气通路的开口外周插设环状的第二衬垫,将凸缘部与缸盖螺栓结合,并且通过所述第一衬垫及第二衬垫的压缩反作用力抑制壳体的变形。
据此,在形成于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壳体的凸缘部和缸盖的安装面之间,沿开设于凸缘部的安装面的第一进气通路及第二进气通路的开口外周插设第一衬垫及第二衬垫将凸缘部与缸盖螺栓结合,由此,通过第一衬垫及第二衬垫的压缩反作用力抑制了壳体的变形,可缩小轴孔和阀轴的间隙,第一进气通路的进气和第二进气通路内的进气的连通被抑制而互相不会干扰,能够确保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优异的动作性。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进气流控制阀的安装构造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缘部和缸盖的安装面之间,沿开设于该凸缘部的安装面的第一进气通路的开口外周插设环状的第一衬垫,沿第二进气通路的开口外周插设压缩反作用力比所述第一衬垫小的环状的第二衬垫,将凸缘部与缸盖螺栓结合。
据此,相对于被赋予支承阀轴的前端的壳体的一端部的第二衬垫的压缩反作用力,在形成有轴孔的壳体中央部,共同赋予第一衬垫的较大的压缩反作用力和第二衬垫的压缩反作用力,抑制环境变化可能引起的壳体的变形。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的进气流控制阀的安装构造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垫及第二衬垫为截面矩形且连续的环状,在无负荷状态下,第一衬垫的轴向的高度比第二衬垫的轴向的高度大。
据此,通过将第一衬垫的高度设定为比第二衬垫的高度大,第一衬垫的轴向的压缩变形量被设定为比第二衬垫的压缩变形量增大,第一衬垫的压缩反作用力被设定为比第二衬垫的压缩反作用力大。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二方面的进气流控制阀安装构造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垫为具有内周面及外周面的截面矩形且连续的环状,所述第二衬垫为具有内周面及外周面并且轴向的基端面及前端面棱线状突出的截面多边形且连续的环状。
据此,通过将第一衬垫的截面形状设为矩形,将第二衬垫设为基端面及前端面棱线状突出的截面多边形状,抑制压缩抗力,将第一衬垫的压缩反作用力设定为比第二衬垫的压缩反作用力大。
第五方面的发明在第二方面的进气流控制阀安装构造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垫和第二衬垫为同一形状,该第一衬垫的硬度比第二衬垫大。
据此,通过使第一衬垫的硬度比第二衬垫大,将第一衬垫的压缩反作用力设定为比第二衬垫的压缩反作用力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形成于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壳体的凸缘部和缸盖的安装面之间,沿开设于凸缘部的安装面的第一进气通路及第二进气通路的开口外周插设第一衬垫及第二衬垫并将凸缘部与缸盖螺栓结合,由此,通过第一衬垫及第二衬垫的压缩反作用力抑制了壳体的变形,能够确保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优异的动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种实施方式的具备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进气歧管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A线剖面图;
图3是图2中B-B线剖面图;
图4是图2中C部放大图;
图5是表示衬垫的其它示例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6是表示衬垫的其它示例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7是表示现有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概要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现有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概要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 进气歧管
3 前侧进气管
4 后侧进气管
10 进气流控制阀装置
11 壳体
12 壳体主体
13 第一进气通路
14 第二进气通路
15 凸缘部
16 安装面
17 第一衬垫安装槽
17a 内侧面
17b 外侧面
17d 开口部
18 第二衬垫安装槽
18a 内侧面
18b 外侧面
18c 底面
18d 开口部
19 安装螺栓孔
20 轴贯通部
21 轴孔
22 贯通孔
23 支承孔(轴支承部)
24 衬套
25 阀轴
27 第一进气流控制阀
28 第二进气流控制阀
30 致动器
41、43、45 第一衬垫
42、44、46 第二衬垫
50 汽缸体
51 安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具备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进气歧管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概要的图1中A-A线剖面图,图3是图2中B-B线剖面图。在说明该实施方式时,将图1中箭头W方向作为进气歧管的左右方向,将箭头F方向作为前方向。
该实施方式的具备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进气歧管被安装于水平对置四缸发动机上。如图1所示,进气歧管1由耐热性优异的合成树脂例如聚酰胺树脂形成,具备稳压箱2和分别连接于该稳压箱2的左右两侧的一对前侧进气管3及后侧进气管4。
在稳压箱2的前面形成有用于吸入进气的开口2a。在该开口2a连接用于送出由空气滤清器过滤的进气的空气导管。各前侧进气管3及后侧进气管4以与开设于水平对置发动机两侧的缸盖50的安装面51上的进气口53、54连通的方式向前后方向分支并左右对称地配置。
在左右的前侧进气管3及后侧进气管4的前端,设置有控制燃烧室内形成的进气流的进气流控制阀装置10。
如图2及图3所示,进气流控制阀装置10与进气歧管1的前侧进气管3及后侧进气管4一体形成,具有:筒状的壳体主体12,其与前侧进气管3及后侧进气管4连续,具有第一进气通路13及第二进气通路14;壳体11,其一体形成于壳体主体12的端部,并且形成有具有供第一进气通路13及第二进气通路14开口的平面状的安装面16的凸缘部15。
在凸缘部15的安装面16,沿第一进气通路13及第二进气通路14的开口外周形成有第一衬垫安装槽17及第二衬垫安装槽18。另外,在凸缘部15穿设有安装螺栓孔19。关于形成于该凸缘部15的第一衬垫安装槽17、第二衬垫安装槽18及安装于这两个第一衬垫安装槽17及第二衬垫安装槽18的第一衬垫41、第二衬垫42,后面详细叙述。
在壳体主体12上,在第一进气通路13和第二进气通路14之间形成向与第一进气通路13及第二进气通路14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具有将第一进气通路13和第二进气通路14连通的轴孔21的轴贯通部20。在壳体主体12的前部开设在与轴孔21同轴上隔着第一进气通路13与轴孔21对向的贯通孔22,在壳体主体12的后部形成在与轴孔21同轴上隔着第二进气通路14与轴孔21对向的支承孔23,在该支承孔23中保持金属制的衬套24。即,衬套24配置于成为壳体主体12的一端部的后部。
阀轴25为确保强度的金属制的直线轴状,贯通贯通孔22、第一进气通路13、轴贯通部20的轴孔21、第二进气通路14,其前端经由衬套24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支承孔23。阀轴25的基端与第一进气通路13侧的成为壳体主体12的另一端部的前部及设于凸缘部15的电动机等致动器30结合。在阀轴25上设置板状的第一进气流控制阀27及板状的第二进气流控制阀28,所述板状的第一进气流控制阀27配置于第一进气通路13内,对第一进气通路13进行开闭,所述板状的第二进气流控制阀28配置于第二进气通路14内,对第二进气通路14进行开闭。
就这样构成的进气流控制阀装置10而言,假设在凸缘部15的安装面16和气缸体50的安装面51之间介装通常的汽缸盖垫片并利用插入安装螺栓孔19的安装螺栓安装在缸盖50上,则树脂制进气歧管1及壳体11的制造形状及尺寸精度存在偏差,并且由于致动器30被偏置地配置于第一进气通路13的前部侧,且与树脂制的壳体11热膨胀率不同的金属制的阀轴25的前端经由衬套24配置于壳体11的第二进气通路14的后方,因此,存在因使用而重复的高温或低温等环境变化导致的变形、例如以设有致动器30且相对于前部侧配置有衬套24的第二进气通路14侧离开缸盖50的方式扭转或弯曲状变形的趋势。由于该变形,轴贯通部20的轴孔21的倾斜比阀轴25的倾斜大,阀轴25和轴孔21的同轴芯性失衡,阀轴25与轴孔21的内周面接触,可能使动作性变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形成于凸缘部15的安装面16的第一衬垫安装槽17,以与安装面16垂直的方向成为槽深度F的方式,利用沿第一进气通路13的开口外周与安装面51正交对向的环状的内侧面17a及外侧面17b和与气缸体50的安装面51对向的平面状的底面17c,凹设为在安装面16具有开口部17d的截面矩形且连续的环状。
第二衬垫安装槽18与第一衬垫安装槽17同样,以与安装面16垂直的方向成为槽深度F的方式,利用沿第二进气通路14的开口外周与安装面51正交对向的环状的内侧面18a及外侧面18b和平面状的底面18c,凹设为在安装面16具有开口部18d的截面矩形且连续的环状。
安装于第一衬垫安装槽17的第一衬垫41例如为橡胶材料等形成的成型体,形成为可嵌入第一衬垫安装槽17的环状。第一衬垫41形成为截面形状具有比第一衬垫安装槽17的深度F大的高度H且具有与第一衬垫安装槽17的内侧面17a及外侧面17b对向的内侧面41a及外侧面41b和基端面41c及前端面41d的截面矩形的环状。如图4所示,向第一衬垫安装槽17以与其底面17c抵接的方式嵌入基端面41c时,包含前端面41d的范围从第一衬垫安装槽17的开口部17d突出第一衬垫安装槽17的槽深度F和第一衬垫41的高度H的差值量。
安装于第二衬垫安装槽18的第二衬垫42是由与第一衬垫41相同的材质构成的成型体,形成为可嵌入第二衬垫安装槽18的环状。该第二衬垫42形成为截面形状具有比第二衬垫安装槽17的深度F大且比第一衬垫41的高度H小的高度h,且具有与第一衬垫41相同的宽度并具有与第二衬垫安装槽18的内侧面18a及外侧面18b对向的内侧面42a及外侧面42b和基端面42c及前端面42d的截面矩形的环状。如图4所示,向后侧衬垫安装槽18以与其底面18c抵接的方式嵌入基端面42c时,包含前端面42d的范围从后侧衬垫安装槽18的开口部18d突出后侧衬垫安装槽18的槽深度F和第二衬垫42的高度h的差值量。
在将第一衬垫41及第二衬垫42分别安装在该第一衬垫安装槽17及第二衬垫安装槽18的无负荷状态下,从安装面16突出的第一衬垫41的突出高度量设定为比第二衬垫42的突出高度量大。
这样,通过将第一衬垫41的高度H设定为比第二衬垫42的高度h大,在以第一衬垫41和第二衬垫42从安装面16突出的高度相同的方式在轴向赋予压缩时,第二衬垫42的压缩变形量被设定为比第一衬垫41的轴向的压缩变形量小,且第一衬垫41的压缩反作用力被设定为比第二衬垫42的压缩反作用力大。
在第一衬垫41及第二衬垫42分别被安装在该第一衬垫安装槽17及第二衬垫安装槽18的状态下,将进气流控制阀装置10的凸缘部15利用插入安装螺栓孔19的安装螺栓联接于气缸体50的安装面51上。通过该联接,第一衬垫41在第一衬垫安装槽17的底面17c和缸盖50的安装面16之间被压缩,第二衬垫41在第二衬垫安装槽18的底面18c和缸盖50的安装面16之间被压缩,第一衬垫41和第二衬垫42压缩变形为同一高度的状态。
伴随第一衬垫41及第二衬垫42的压缩变形,在凸缘部15,沿第一衬垫安装槽17被赋予第一衬垫41的较大的压缩反作用力,沿后侧衬垫槽18被赋予第二衬垫42的较小的压缩反作用力。
该第一衬垫41及第二衬垫42的压缩反作用力如图2所示,在配设有轴支承阀轴25的前端的衬套24的壳体11的后端部分,主要赋予第二衬垫42的较小的压缩反作用力p2。在形成有阀轴25的轴长中央部贯通的轴孔21的第一进气通路13和第二进气通路14之间,赋予第二衬垫42的较小的压缩反作用力p2和第一衬垫41的较大的压缩反作用力p1(压缩反作用力p2+压缩反作用力p1)。另外,在设置有致动器30的壳体11的前端部分,主要赋予第一衬垫41的压缩反作用力p1。
即,相对于赋予配置有支承阀轴25的前端的衬套24的壳体11的后端部分及前端部分的来自第二衬垫42的压缩反作用力p2及来自第一衬垫41的压缩反作用力p1,在形成有轴贯通部20的壳体11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共同赋予来自第一衬垫41的压缩反作用力p1和来自第二衬垫42的压缩反作用力p2。
由此,因环境变化而可能产生的壳体11的变形被抑制,轴贯通部20的轴孔21和阀轴25的位移发生被抑制,维持了轴孔21和阀轴25的同芯性,不会导致轴孔21的大径化,能够有效避免轴孔21的内周面和阀轴25的接触。
由此,可以防止轴贯通部20的轴孔21大径化,能够缩小轴孔21和阀轴25的间隙,在第一进气通路13内流通的进气和在第二进气通路14内流通的进气的连通被抑制,彼此不会发生干扰,抑制了第一进气通路13及第二进气通路14内的紊流的产生,能够进行顺畅的燃烧室进气流的控制,进气特性提高,实现了发动机的燃烧效率提高等,能够在确保优异的动作性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燃烧室进气流。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高度不同的第一衬垫41和第二衬垫42,由此,设定为第二衬垫42的压缩变形量比第一衬垫41的压缩变形量小,第一衬垫41的压缩反作用力比第二衬垫42的压缩反作用力大来进行,通过使第一衬垫和第二衬垫的截面形状不同,可以设定不同的压缩反作用力。
参照图5说明与该衬垫的截面形状不同时的一个例子。
图5是与图4相对应的剖面图,形成于凸缘部15的安装面16的第一衬垫安装槽17及第二衬垫安装槽18,与上述图4所示的第一衬垫安装槽17及第二衬垫安装槽18为相同形状,对相对应的部位附加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安装于第一衬垫安装槽17的第一衬垫43是由橡胶材料等形成的成型体,形成为可嵌入第一衬垫安装槽17的环状。该第一衬垫43形成为截面形状具有比前侧衬垫安装槽17的深度大的高度并具有与第一衬垫安装槽17的内侧面17a及外侧面17b对向的内侧面43a及外侧面43b和基端面43c及前端面43d的截面矩形的环状。
安装于第二衬垫安装槽18的第二衬垫44是由与第一衬垫43相同材质构成的成型体,是截面形状具有与第二衬垫安装槽18的内侧面18a及外侧面18b对向的内侧面44a及外侧面44b且具有宽度方向中央部棱线状突出的基端面44c及宽度方向中央部棱线状突出的前端面44d的截面六边形状,从基端面44c的顶端44ca至前端面44d的顶端44da的高度形成为与第一衬垫43的高度相同。
这样,第一衬垫43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与之相对的,第二衬垫44将其截面形状设为基端面44c及前端面44d的顶端44ca及44da棱线状突出的六边形状,由此,相对于第一衬垫43的压缩抗力,第二衬垫44的压缩抗力减小,第一衬垫43的压缩反作用力被设定为比第二衬垫43的压缩反作用力大。
在第一衬垫43及第二衬垫44分别被安装在该第一衬垫安装槽17及第二衬垫安装槽18的状态下,进气流控制阀装置10利用安装螺栓与缸盖50联接。通过该联接,第一衬垫43在第一衬垫安装槽17的底面17c和缸盖50之间被压缩,第二衬垫44在第二衬垫安装槽18的底面18c和缸盖50的安装面51之间被压缩。
该第一衬垫43及第二衬垫44的压缩反作用力如图5所示,在壳体11的后端部分主要赋予第二衬垫44的较小的压缩反作用力p4。另一方面,在形成有轴孔21的第一进气通路13和第二进气通路14之间,赋予第二衬垫44的较小的压缩反作用力p4,同时,赋予第一衬垫43的较大的压缩反作用力p3(压缩反作用力p4+压缩反作用力P3)。
另外,在壳体11的前端部分,主要赋予第一衬垫43的压缩反作用力p3。
由此,因环境变化而可能产生的壳体11的变形被抑制,轴贯通部20的轴孔21和阀轴25的位移发生被抑制,维持了轴孔21和阀轴25的同芯性,不会导致轴孔21的大径化,能够有效避免轴孔21的内周面和阀轴25的接触。
此外,该第二衬垫44不限于截面六边形,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具有内周面44a及外周面44b并且轴向的基端面及前端面突出成为多条棱线状的截面多变形。
另外,可以通过使第一衬垫和第二衬垫的硬度不同而设定压缩反作用力。参照图6说明该衬垫的硬度不同时的一个例子。
图6是与图4相对应的剖面图,形成于凸缘部15的安装面16的第一衬垫安装槽17及第二衬垫安装槽18,与上述图3所示的第一衬垫安装槽17及第二衬垫安装槽18为相同形状,对相对应的部位附加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安装于第一衬垫安装槽17的第一衬垫45例如是由橡胶材料等形成的成型体,形成为具有与第一衬垫安装槽17的内侧面17a及外侧面17b对向的内侧面45a及外侧面45b和基端面45c及前端面45d的截面矩形的环状。如图6所示,向第一衬垫安装槽17以与其底面17c抵接的方式嵌入基端面45c时,以包含前端面45d的规定范围从第一衬垫安装槽17的开口部17d突出的方式形成。
安装于第二衬垫安装槽18的第二衬垫46的截面形状与第一衬垫45为相同的形状,形成为具有与第二衬垫安装槽18的内侧面18a及外侧面18b对向的内侧面46a及外侧面46b和基端面46c及前端面46d的截面矩形的环状。
该第二衬垫46设定为材料的填充率比第一衬垫45低,硬度比第一衬垫45低。这样,通过将第二衬垫46的硬度设定为比第一衬垫45低,第一衬垫45的压缩反作用力被设定为比第二衬垫46的压缩反作用力大。
在该第一衬垫安装槽17及第二衬垫安装槽18分别安装有第一衬垫45及第二衬垫46的状态下,进气流控制阀装置10利用安装螺栓与气缸体50联接。通过该联接,第一衬垫45在第一衬垫安装槽17的底面17c和缸盖50之间被压缩,第二衬垫46在第二衬垫安装槽18的底面18c和缸盖50之间被压缩。
该第一衬垫45及第二衬垫46的压缩反作用力如图6所示,在壳体11的后端部分,主要赋予第二衬垫46的较小的压缩反作用力p6。另一方面,在形成有轴孔21的第一进气通路13和第二进气通路14之间,赋予第二衬垫46的较小的压缩反作用力p6,并且赋予第一衬垫45的较大的压缩反作用力p5。进而,在壳体11的前端部分,主要赋予第一衬垫45的压缩反作用力p5。
由此,因环境变化而可能产生的壳体11的变形被抑制,轴贯通部20的轴孔21和阀轴25的位移发生被抑制,维持了轴孔21和阀轴25的同芯性,不会导致轴孔21的大径化,能够有效避免轴孔21的内周面和阀轴25的接触。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可以根据所要求的压缩反作用力将第一衬垫和第二衬垫变更为中空形状等其它形状。

Claims (4)

1.一种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安装构造,将控制燃烧室内形成的进气流的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经由衬垫与缸盖的安装面结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流控制阀装置具备:
树脂制的壳体,其具备筒状的壳体主体和凸缘部,所述筒状的壳体主体形成有与进气歧管相连的第一进气通路和第二进气通路及与该第一进气通路及第二进气通路的延伸方向交叉地连通第一进气通路和第二进气通路之间的轴孔,所述凸缘部一体形成于在安装面开设所述第一进气通路及第二进气通路的所述壳体主体的端部;
阀轴,其可转动地贯通所述轴孔、第一进气通路及第二进气通路,前端可转动地保持于所述壳体主体的一端侧、且基端与配置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另一端侧的致动器连结;以及
第一进气流控制阀及第二进气流控制阀,其分别配置于第一进气通路及第二进气通路内并设于所述阀轴上,
在所述凸缘部和缸盖的安装面之间,沿开设于该凸缘部的安装面的第一进气通路的开口外周插设环状的第一衬垫,沿第二进气通路的开口外周插设压缩反作用力比所述第一衬垫小的环状的第二衬垫,将凸缘部与缸盖进行螺栓结合,并且通过所述第一衬垫及第二衬垫的压缩反作用力抑制壳体的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衬垫及第二衬垫为截面矩形且连续的环状,在无负荷状态下,第一衬垫的轴向的高度比第二衬垫的轴向的高度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衬垫为具有内周面及外周面的截面矩形且连续的环状,所述第二衬垫为具有内周面及外周面并且轴向的基端面及前端面棱线状突出的截面多边形且连续的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衬垫和第二衬垫为同一形状,该第一衬垫的硬度比第二衬垫大。
CN201410229780.7A 2013-05-29 2014-05-28 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安装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953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2589 2013-05-29
JP2013112589A JP6096055B2 (ja) 2013-05-29 2013-05-29 吸気流制御バルブ装置の取付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95360A CN104295360A (zh) 2015-01-21
CN104295360B true CN104295360B (zh) 2018-04-10

Family

ID=51983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2978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95360B (zh) 2013-05-29 2014-05-28 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安装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67471B2 (zh)
JP (1) JP6096055B2 (zh)
CN (1) CN1042953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83250B1 (fr) * 2011-11-28 2013-12-20 Valeo Sys Controle Moteur Sas Systeme d'admission de gaz pour un moteur de vehicul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5758A (en) * 1995-04-06 1999-03-0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Resin air intake system provided with intake control valve
CN201858060U (zh) * 2009-05-22 2011-06-08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内燃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77717A (ja) * 1995-04-06 1996-10-22 Du Pont Kk 吸気制御バルブを備えた樹脂吸気系
JP2000130259A (ja) * 1998-10-20 2000-05-09 Uchiyama Mfg Corp 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のシール構造
US7231898B2 (en) * 2005-07-20 2007-06-19 Siemens Canada Limited Intake manifold cross talk sealing
JP4556864B2 (ja) * 2005-12-26 2010-10-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吸気装置
US20070216109A1 (en) * 2006-03-16 2007-09-20 Elringklinger Ag Turbocharger gasket
JP2007303327A (ja) 2006-05-10 2007-11-22 Denso Corp 吸気流制御バルブ装置
JP2009052426A (ja) * 2007-08-24 2009-03-12 Denso Corp 内燃機関の吸気制御装置
JP4475304B2 (ja) * 2007-08-24 2010-06-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の吸気制御装置
JP2010001855A (ja) * 2008-06-23 2010-01-07 Aisin Seiki Co Ltd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5207093B2 (ja) * 2009-05-12 2013-06-1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吸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5758A (en) * 1995-04-06 1999-03-0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Resin air intake system provided with intake control valve
CN201858060U (zh) * 2009-05-22 2011-06-08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内燃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52644A1 (en) 2014-12-04
US9267471B2 (en) 2016-02-23
CN104295360A (zh) 2015-01-21
JP2014231772A (ja) 2014-12-11
JP6096055B2 (ja) 201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1633B (zh) 阀单元
CN105270131B (zh) 稳定杆支承装置
KR101360052B1 (ko) 가변 압축비 장치
CN104755721A (zh) 涡轮增压器的轴承结构
CN105358800A (zh) 用于干式带传动装置的中央阀系统
CN104696094A (zh) 具有复合材料汽缸体的发动机
CN104514718A (zh) 涡旋式流体机械
CN104295360B (zh) 进气流控制阀装置的安装构造
CN105518346A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03384943A (zh) 包括抵抗严苛环境的电连接件的电子电路
CN101297137B (zh) 变速器的换挡杆设置结构
CN101437715A (zh) 用于车辆的万向节装置
CN107407383A (zh) 线性的执行机构和用于装配执行机构的方法
CN104205384A (zh) 具有热交换器的热电发电机
US20140020660A1 (en)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apparatus
CN103857913B (zh) 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
CN102639834B (zh) 排气设备
CN102046972B (zh) 摆动板式可变容量压缩机
CN103291587B (zh) 压缩机和真空机
CN102691662A (zh) 泵安装结构
CN105041650A (zh)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
CN105201851A (zh) 一种空调压缩机的曲轴
CN101377042A (zh) 具有隐藏式马达的工业缝纫机
CN2797688Y (zh) 采用内部结构为双层焊接方式的压缩机
CN105756900A (zh) 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SUBARU Corp.

Applicant after: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plicant before: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