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79790B - 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79790B
CN104279790B CN201410330532.1A CN201410330532A CN104279790B CN 104279790 B CN104279790 B CN 104279790B CN 201410330532 A CN201410330532 A CN 201410330532A CN 104279790 B CN104279790 B CN 1042797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ource
source side
provision store
refrigerating plant
storeho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05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79790A (zh
Inventor
大住正
大川良
大川良一
进藤秀司
小山智史
E·詹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Daikin M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Daikin M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Daikin M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79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9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79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97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9/00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 F25B29/003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1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9Pumping down refrigerant from one part of the cycle to another part of the cycle, e.g. when the cycle is changed from cooling to heating, or before a defrost cycle is star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8Optimization, e.g. high integration of refrigeration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Storage Of Harvested Produce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从粮食库内进行装卸的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以及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的安装方法。该对装载于船舶上的粮食库的库内空气进行冷却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包括热源侧机组和利用侧机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穿过形成在装载于船舶上的粮食库的侧壁上的开口在规定的设置位置处被安装在粮食库的侧壁。在所述制冷装置中,让热源侧壳体构成为能够穿过开口,同时将在热源侧壳体穿过开口的所述设置位置处被固定在粮食库的侧壁上的固定部设置在壳体上。

Description

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及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的安装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从库内侧进行的安装作业的构造及方法。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为保藏航海过程中船员们所需要的食粮而在船舶上设置有粮食库,在该粮食库内又设置有对库内进行冷却的制冷装置(例如参照以下专利文献1)。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其结构与在陆地上安装在预制制冷库等中的制冷装置一样,具有热源侧机组和利用侧机组,该热源侧机组包括具有压缩机和水冷式冷凝器的冷凝单元(condensing unit)和组装有膨胀机构的膨胀阀板,该热源侧机组设置在库外。该利用侧机组中的蒸发器和利用侧风扇安装在壳体内,该利用侧机组设置在库内。将压缩机、水冷式冷凝器、膨胀机构、蒸发器依次连接起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在该制冷剂回路中循环而进行制冷循环,由此而在蒸发器中将库内空气冷却。此外,热源侧机组中的水冷式冷凝器上连接有冷却水管道,将冷凝热释放给冷却水。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1-218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10-2059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现有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中,因为热源侧机组设置在离利用侧机组较远的位置处,所以制冷剂回路的跨过热源侧机组和利用侧机组而设置的连接用管道较长;而且,还需要对冷却水管道施工,施工工时增加,施工成本上升;以上都是存在的问题。还有,难以在较窄的船内为热源侧机组确保设置空间。
针对于此,能够想到设置使用空冷式冷凝器且使热源侧机组和利用侧机组形成为一体的制冷装置。设置在陆地上所使用的预制制冷库等中的也是一体型制冷装置,但是因为在陆地上能够在上方或周围确保较大的空间,所以一体型制冷装置是按照以下步骤从库外侧安装到顶棚面或侧壁面上的(例如参照所述专利文献2),即,在预制制冷库的顶棚面、侧壁面上形成开口,从库外让一体型制冷装置的利用侧机组穿过开口并让它位于库内,在该状态下将一体型制冷装置从库外侧安装到顶棚面或侧壁面上。
但是,因为要支撑波浪带来的摇摆等较大的负荷,所以船舶中设置有巨大的梁;粮食库中相当于进出入库内的进出口的门以外的顶棚面和侧壁几乎都被船体构造即铁板覆盖,因此,在船舶中无法像陆用预制制冷库那样,确保用于将一体型制冷装置设置在粮食库的顶棚面上那样的空间;因为粮食库被设置在船内有限的空间内,所以无法确保粮食库侧面的空间很宽,结果是即使能够在粮食库的侧壁确保一体型制冷装置的设置空间,也会因为粮食库侧面的空间很窄而难以进行从库外侧进行的粮食库的装卸作业、和从库外侧进行的粮食库的维修作业。于是所希望的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就是要能够从粮食库的库内侧进行装卸作业的、热源侧机组和利用侧机组形成为一体的制冷装置。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从粮食库内进行装卸的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以及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的安装方法。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的发明是一种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该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包括热源侧机组20和利用侧机组30,该热源侧机组20具有:具有压缩机21、冷凝器22、膨胀机构23的热源侧回路12、热源侧风扇24以及内装有所述热源侧回路12和所述热源侧风扇24的热源侧壳体41。该利用侧机组30具有:具有蒸发器31且与所述热源侧回路12连接的利用侧回路13、利用侧风扇32以及内装有所述利用侧回路13和所述利用侧风扇32的利用侧壳体42。其中该热源侧壳体41与该利用侧壳体42构成一体的壳体40。让该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穿过形成在装载于船舶上的粮食库1的侧壁5上的开口6,而在规定的设置位置处将该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安装在所述粮食库1的侧壁5上,该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对粮食库1的库内空气进行冷却。所述热源侧机组20构成为能够穿过所述开口6,在所述壳体40上设置有固定部50,该固定部50在所述热源侧机组20穿过所述开口6的所述设置位置处从库内侧固定在所述粮食库1的侧壁5内表面上。
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让热源侧机组20从粮食库1的库内侧穿过侧壁5上的开口6来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布置在设置位置处,从粮食库1的库内侧将设置在壳体40上的固定部50固定在粮食库1的侧壁5内表面上,由此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固定在粮食库1的侧壁5上。也就是说,通过在库内进行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布置作业和固定部50的固定作业就能够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固定在粮食库1的侧壁5上。而且,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拆卸作业通过在库内解除固定部50的固定状态、从开口6中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抽到库内而进行。也就是说,通过在库内进行解除固定部50的固定状态的解除作业和抽出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抽出作业,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从粮食库1的侧壁5上卸下来。通过这样从结构上保证能够在库内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安装到粮食库1的侧壁5上或者将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从粮食库1的侧壁5上卸下来,则需要进行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装卸作业的维修作业也就能够在库内进行。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固定部50具有板状体,该板状体在所述设置位置处沿着所述粮食库1的侧壁5内表面朝着所述开口6外延伸并被固定在所述侧壁5上。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通过将设置在壳体40上、在设置位置处沿着粮食库1的侧壁5内表面向开口6外延伸的固定部50的板状体固定在粮食库1的侧壁5上,由此来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固定在粮食库1的侧壁5内表面上。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在所述热源侧壳体41内设置有隔热部件25,以便抑制在所述设置位置处从所述热源侧机组20向所述库内的热传递。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隔热部件25是通过将隔热材料设置在所述热源侧壳体41内的库内侧端部而形成的。
如果在热源侧机组20已穿过粮食库1的侧壁5上的开口6的状态下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安装在粮食库1的侧壁5上,那么在热源侧机组20的冷凝器22中释放给空气的高压制冷剂的热就有可能传递给库内的空气而将库内空气加热。
相对于此,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在所述热源侧壳体41内设置有隔热部件25,以便抑制在所述设置位置处从所述热源侧机组20向所述库内的热传递。因此,库内被冷却的空气不会被热源侧机组20的热加热。而且,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仅仅将隔热材料设置在热源侧机组20内的库内侧端部就形成了隔热部件25。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到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热源侧壳体41具有框状部件和被组装成箱状的多个板部件44。该框状部件设置于在所述设置位置处位于所述开口6内的部分上,从内侧对所述多个板部件44进行支撑。
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借助在设置位置处位于开口6内且从内侧对热源侧壳体41的多个面板部件44进行支撑的框状部件,在热源侧壳体41的设置位置处位于开口6内之部分的刚性增大。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壳体40具有从库外侧端部延伸到库内侧端部且被固定在所述框状部件的角部的横梁部件。
在第六方面的发明中,因为有了被固定在框状部件的角部且从壳体40的库外侧端部延伸到库内侧端部的横梁部件,所以壳体40的刚性增大。
第七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到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发明中,在所述热源侧壳体41上且在让所述热源侧机组20穿过所述开口6的穿过方向上与所述固定部50之间的距离在120mm以上的位置处,形成有将与所述冷凝器22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吹出的吹出口27。
在第七方面的发明中,在热源侧壳体41上形成有将已与冷凝器22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吹出的吹出口27,该吹出口27设置在让热源侧机组20穿过开口6的穿过方向上与固定部50之间的距离在120mm以上的位置处。
构成粮食库1的侧壁5的隔热板的厚度每个粮食库1都不同,并非一种。而且,如上所述,因为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是通过从库内侧将热源侧机组20插入开口6并朝着库外侧推出去而被布置在设置位置处的,所以在布置作业中无法用眼睛确认库外侧热源侧机组20的吹出口27是否位于库外。
但是,在第七方面的发明中,鉴于通常情况下作为粮食库1的侧壁使用的隔热板的最大厚度值在100mm左右这一经验,将形成在热源侧壳体41上的吹出口27设置于在让热源侧机组20穿过开口6的穿过方向上与固定部50之间的距离在120mm以上的位置处。因此即使无法用眼睛识别位于库外侧之部分,热源侧机组20上的吹出口27也会总是位于库外。
第八方面的发明是一种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的安装方法,利用该安方法让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穿过形成在所述粮食库1的侧壁5上的开口6,而在规定的设置位置处将该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安装在所述粮食库1的侧壁5上,该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包括热源侧机组20和利用侧机组30,该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设置在装载于船舶上的粮食库1内,对库内空气进行冷却。该热源侧机组20具有:具有压缩机21、冷凝器22、膨胀机构23的热源侧回路12、热源侧风扇24以及内装有所述热源侧回路12和所述热源侧风扇24的热源侧壳体41。该利用侧机组30具有:具有蒸发器31且与所述热源侧回路12连接的利用侧回路13、利用侧风扇32以及内装有所述利用侧回路13和所述利用侧风扇32的利用侧壳体42,且该利用侧壳体42与所述热源侧壳体41构成一体的壳体40。该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布置步骤和安装步骤:在所述布置步骤中,让所述热源侧机组20从所述粮食库1的库内侧穿过所述开口6而将所述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布置在所述设置位置处。在所述安装步骤中,在所述设置位置处从所述粮食库1的库内侧将设置在壳体40上的固定部50固定在所述侧壁5内表面上,由此而将所述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固定在所述粮食库1的侧壁5上。
在第八方面的发明中,通过让热源侧机组20从库内侧穿过侧壁5上的开口6,而将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布置在设置位置,在该设置位置处从粮食库1的库内侧将设置在壳体40上的固定部50固定在侧壁5内表面上,由此而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安装在粮食库1的侧壁5上。也就是说,通过在库内进行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布置作业、和固定部50的固定作业,来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安装在粮食库1的侧壁5上。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拆卸作业是通过在库内解除固定部50的固定状态,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从开口6抽到库内侧而进行。也就是说,通过在库内进行解除固定部50的固定状态的解除作业和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抽出作业,来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从粮食库1的侧壁5上卸下来。这样一来,需要装卸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装卸作业的维修作业也能够在库内进行。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让热源侧机组20构成为能够穿过形成在装载于船舶上的粮食库1的侧壁5上的开口6。因此通过让热源侧机组20从库内侧穿过侧壁5上的开口6,就能够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布置规定的设置位置处。也就是说,能够在库内进行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布置在设置位置处的布置作业。而且,通过将在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设置位置处从粮食库1的库内侧固定在侧壁5内表面上的固定部50设置在壳体40上,就能够在库内进行用于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安装在粮食库1的侧壁5上的安装作业。因此能够在库内进行用于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安装在粮食库1的侧壁5上的安装作业,亦即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布置作业和固定部50的固定作业。而且,也能够在库内进行用于卸下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拆卸作业亦即解除固定部50的固定状态、从开口6中抽出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抽出作业。通过这样构成为能够在库内进行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安装到粮食库1的侧壁5上或者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从粮食库1的侧壁5上卸下来的装卸作业,需要装卸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装卸作业的维修作业也能够在库内进行。也就是说,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装卸作业和维修作业能够在库内进行。其结果是,与在装载于船舶上的粮食库1较窄的库外进行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装卸作业和维修作业的情况相比,能够显著地提高各种作业的作业效率。
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在固定部50设置了在设置位置处沿着粮食库1的侧壁5内表面向开口6外延伸并被固定在侧壁5上的板状体。因此,靠一简单的结构,就能够构成从粮食库1的库内侧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固定在侧壁5内表面上的固定部50。
根据第三和第四方面的发明,通过在热源侧机组20内设置隔热部件25,以便抑制在设置位置处从热源侧机组20向库内的热传递,而能够防止冷却效率下降。特别是,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仅仅将隔热材料设置在热源侧机组20内的库内侧端部很容易地就能够形成隔热部件25。
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通过在热源侧壳体41设置位于开口6内且从内侧对多个板部件44进行支撑的框状部件,就能够增大在热源侧壳体41的设置位置处承受负荷之部分的刚性。
根据第六方面的发明,通过设置被固定在框状部件的角部且从壳体40的库外侧端部延伸到库内侧端部的横梁部件,就能够增大壳体40的刚性。
根据第七方面的发明,鉴于通常情况下作为粮食库1的侧壁使用的隔热板的最大厚度值在100mm左右这一经验,将形成在热源侧壳体41上的吹出口27设置于在让热源侧机组20穿过开口6的穿过方向上与固定部件52之间的距离在120mm以上的位置处。因此,如上所述,通过从库内侧将热源侧机组20插入开口6中,则即使在无法用眼睛确认位于库外侧之部分的状态下布置在设置位置,也能够布置成热源侧机组20上的吹出口27总是位于库外。结果是,不管设置在什么样的粮食库1内,都能够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布置在不会妨碍热源侧风扇24将空气吹出的位置处。
根据第八方面的发明,因为让热源侧机组20从粮食库1的库内侧穿过侧壁5上的开口6来将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布置在设置位置处,所以能够在库内进行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布置在设置位置处的布置作业。通过从粮食库1的库内侧将在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设置位置处设置在壳体40上的固定部50固定在侧壁5内表面上,来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安装在粮食库1的侧壁5上。因此能够在库内进行用于在设置位置处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安装在粮食库1的侧壁5上的安装作业。因此,能够在库内进行由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布置作业和固定部50的固定作业构成的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安装到粮食库1的侧壁5上的安装作业。相反,也能够在库内进行由解除固定部50的固定状态的解除作业和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从开口6中抽出来的抽出作业构成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拆卸作业。而且,还能够在库内进行需要进行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装卸作业的维修作业。也就是说,根据第八方面的发明,能够在库内进行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装卸作业和维修作业。其结果是,与在已装载于船舶上的粮食库1较窄的库外进行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装卸作业和维修作业的情况相比,能够显著地提高各种作业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在粮食库内的设置位置的俯视图。
【图2】图2是示出粮食库用制冷装置的大致构造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3】图3是示出粮食库用制冷装置的大致构造的纵向剖视图。
【图4】图4是立体图,示出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的壳体中的一部分板部件卸下后的状态。
【图5】图5是沿图3中的V-V方向剖开的剖视图。
【图6】图6是沿图3中的VI-VI方向剖开的剖视图。
【图7】图7是部分放大图,放大示出将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安装到粮食库的侧壁上的安装部分。
-符号说明-
1 粮食库
5 侧壁
6 开口
10 制冷装置(粮食库用制冷装置)
11 制冷剂回路
12 热源侧回路
13 利用侧回路
20 热源侧机组
21 压缩机
22 冷凝器
23 膨胀阀(膨胀机构)
24 热源侧风扇
25 隔热部件
27 吹出口
30 利用侧机组
31 蒸发器
32 利用侧风扇
40 壳体
41 热源侧壳体
42 利用侧壳体
43 框架用部件
44 板部件
50 固定部
51 延长部
52 固定部件
53 加强金属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以下简称为制冷装置10)设置在被设置在船舶上的粮食库1内,对库内空气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方式中,粮食库1由内部设置有隔热材料的隔热板构成,在前侧壁2上形成有被门3封起来的出入口4,另一方面,制冷装置10安装在后侧壁5上。粮食库1设置在船舶内的角落部且与船体上的壁7之间的距离为500mm左右的位置处,船体上的梁8设置在船体的壁7和粮食库1的后侧壁5之间的上方。详情后述,制冷装置10以穿过形成在粮食库1的后侧壁5上的开口6内的状态安装在后侧壁5上。制冷装置10中还设置有对后述制冷剂回路11的构成部件等进行控制,对冷却运转进行控制的控制部,与该控制部电气连接的操作部9安装在粮食库1的前侧壁2上的出入口4附近。操作部9构成为:将由作业人员输入的、与冷却运转相关的指令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部。
如图2所示,制冷装置10包括热源侧机组20和利用侧机组30。热源侧机组20具有:热源侧回路12、热源侧风扇24以及热源侧壳体41。将压缩机21、由空气热交换器构成的冷凝器22以及膨胀机构即电动式或热敏式膨胀阀23连接起来而构成该热源侧回路12,制冷剂在该热源侧回路12中流动;该热源侧风扇24将库外空气引入冷凝器22内;该热源侧壳体41内安装有热源侧回路12和热源侧风扇24。另一方面,利用侧机组30包括:连接有由空气热交换器构成的蒸发器31且供制冷剂流动的利用侧回路13、将被蒸发器31冷却的冷却空气供向库内的利用侧风扇32、内装有利用侧回路13和利用侧风扇32的利用侧壳体42。热源侧回路12和利用侧回路13彼此通过管道连接,热源侧回路12和利用侧回路13构成制冷剂循环而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1。
如图3所示,热源侧机组20和利用侧机组30构成为一体。具体而言,通过由热源侧壳体41和利用侧壳体42构成一体的壳体40,热源侧机组20和利用侧机组30就构成为一体。
如图4所示,热源侧壳体41所具有的框架构造,其强度足以保证能够安装所述压缩机21、冷凝器22以及热源侧风扇24等。具体而言,热源侧壳体41具有十二根角钢(L型钢)即框架用部件43和六块板部件44,该热源侧壳体41形成为上下方向上长度较长的长方体状箱体。十二根框架用部件43中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四个框架用部件43成为柱子;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四个框架用部件43成为大梁;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四个框架用部件43成为横梁;柱子、大梁以及横梁相接合而构成在上下方向上长度较长的长方体框架。六块板部件44固定在所述框架上而形成热源侧壳体41的上表面、下表面、左侧面、右侧面、前表面以及后表面。由固定在各板部件44的四条边部的四个框架用部件43形成的框状部件从内侧对各板部件44进行支撑。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热源侧壳体41的前表面的板部件44成为在后述的设置位置处位于形成在粮食库1的后壁5上的开口6内之部分,且成为制冷装置10的负荷施加在其上的部分。借助由固定于形成前表面的板部件44的四条边部的四个框架用部件43形成的框状部件,在热源侧壳体41的设置位置处位于开口6的部分的刚性会增大。
另一方面,利用侧壳体42具有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四根角钢构成的框架用部件43、和形成上表面、下表面、左侧面、右侧面以及前表面的五块板部件44。利用侧壳体42形成为背面一侧开口的长方体状框状体。利用侧壳体42具有固定在形成下表面的板部件44的后端部外侧面上的加强用框架部件45,由该加强用框架部件45对利用侧壳体42进行加强。加强用框架部件45由角钢构成。加强用框架部件45的一侧顺着形成利用侧壳体42的下表面的板部件44的后端部外侧面沿左右方向延伸,固定在该板部件44上。另一方面,加强用框架部件45的另一侧顺着形成热源侧壳体41的前表面的板部件44沿左右方向延伸,固定在该板部件44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热源侧壳体41的左上角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框架用部件43和在利用侧壳体42的左上角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框架用部件43形成为一体,构成从壳体40的库外侧端部延伸到库内侧端部的横梁部件;在热源侧壳体41的右上角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框架用部件43和在利用侧壳体42的右上角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框架用部件43形成为一体,构成构成从壳体40的库外侧端部延伸到库内侧端部的横梁部件;形成热源侧壳体41的左侧面的板部件44和形成利用侧壳体42的左侧面的板部件44形成为一体;形成热源侧壳体41的右侧面的板部件44和形成利用侧壳体42的右侧面的板部件44形成为一体。
就这样,通过由热源侧壳体41和利用侧壳体42构成一体的壳体40,热源侧机组20和利用侧机组30就构成为一体。
〈热源侧机组〉
如图3、图5所示,热源侧壳体41的内部空间由两块隔板46、47隔成三个空间。具体而言,由沿铅直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46前后隔出来两个空间,后侧的空间又由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隔板47上下隔出来两个空间。也就是说,热源侧壳体41的内部空间由两块隔板46、47隔出来位于第一隔板46前侧的前侧空间S1、位于第一隔板46后侧且第二隔板47上侧的后上侧空间S2、以及位于第一隔板46后侧且第二隔板47下侧的后下侧空间S3。在热源侧壳体41的背面一侧的板部件44上与后上侧空间S2下部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将空气吸进后上侧空间S2内的吸入口26。另一方面,在热源侧壳体41的上表面一侧的板部件44上且与后上侧空间S2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将后上侧空间S2的空气吹向库外的吹出口27。
该吹出口27形成在离后述固定部50的距离在120mm以上的位置处,该固定部50设置在壳体40上,固定在粮食库1的后侧壁5上。
在前侧空间S1设置有隔热部件25。隔热部件25是通过将聚氨酯等起泡树脂填充到前侧空间S1内而形成的。详情后述,制冷装置10以其穿过粮食库1的后侧壁5上的开口6且热源侧机组20前侧的一部分露出到库内的状态安装在粮食库1的后侧壁5上。设置有隔热部件25的前侧空间S1的大小要能够保证在上述设置位置处切断库内传递热源侧机组20侧的热向库内的传递,例如高压制冷剂的在冷凝器22中释放给空气的热、库外空气的热等。
在后上侧空间S2内装有冷凝器22和热源侧风扇2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上侧空间S2的上部且上下方向上的吸入口26和吹出口27之间的位置从下方吸进空气并朝上方吹出这样的方式设置好热源侧风扇24。另一方面,冷凝器22设置在后上侧空间S2中热源侧风扇24的下方。冷凝器22被设置成在前后方向上以越靠近后侧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的状态,以保证从后方的吸入口26流入的空气顺利地流向上方的热源侧风扇24中。
在后下侧空间S3内装有压缩机21、图3中省略图示的膨胀阀23(参照图2)以及电气元器件箱28。压缩机21设置在后下侧空间S3的左侧,电气元器件箱28设置在后下侧空间S3的右侧。电气元器件箱28具有框状体和包括对安装在该框状体内的制冷剂回路11进行控制的控制部的各种电气元器件。
〈利用侧机组〉
如图3、图6所示,利用侧壳体42的内部空间S4构成为一个单一的空间。在利用侧壳体42下表面一侧的板部件44上且后侧部分形成有将空气吸进内部空间S4的吸入口34。另一方面,在利用侧壳体42的前表面的板部件44上形成有将内部空间S4的空气吹向库内的吹出口35。
内部空间S4内装有蒸发器31、利用侧风扇32和排水盘33。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侧风扇32被设置成在内部空间S4的后侧部分且近吸入口34上方靠前的位置处从后方吸进空气,再大致垂直于前方的吹出口35吹出空气这样的状态。另一方面,蒸发器31设置在内部空间S4内利用侧风扇32的前方。蒸发器31被设置成在蒸发器31中形成的空气通路沿着大致与吹出口35垂直的方向延伸,以保证从后方的利用侧风扇32吹出的空气顺利地流向前方的吹出口35。排水盘33设置在内部空间S4的前侧部分且蒸发器31的下方。在蒸发器31中被低压制冷剂冷却而结露的水分顺着蒸发器31流下来,由设置在蒸发器31下方的排水盘33回收起来。该排水盘33上连接有贯穿利用侧壳体42下表面一侧的板部件44的排水管36,由排水盘33回收起来的结露水吹向外部。
〈安装构造〉
如图3所示,为了将制冷装置10设置在形成在热源侧壳体41上的吸入口26和吹出口27位于库外且让形成在利用侧壳体42上的吸入口34和吹出口35位于库内的设置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处,在已将热源侧机组20插到粮食库1的后侧壁5上的开口6内的状态下将该制冷装置10安装在后侧壁5上。而且,制冷装置10构成为:在库内进行让热源侧机组20穿过开口6内而将该热源侧机组20布置在所述设置位置处的布置作业和将制冷装置10安装在粮食库1的后侧壁5上的安装作业。
具体而言,制冷装置10形成为热源侧机组20能够穿过开口6。而且,在壳体40上设置有固定部50,固定部50在热源侧机组20穿过开口6的所述设置位置处被从粮食库1的库内侧固定到后侧壁5内表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50由形成在形成热源侧壳体41的前表面的板部件44上且向壳体40外延伸的延长部51和被固定在形成壳体40的上表面的板部件44上的固定部件52构成。
延长部51在形成热源侧壳体41的前表面的板部件44上的左右端部和下端部向壳体40外延伸,而形成开口朝左的“U”字形。另一方面,固定部件52由角钢构成。固定部件52的一侧成为被固定在形成壳体40的上表面的板部件44的热源侧机组20和利用侧机组30之间的壳体侧固定部,固定部件52的另一侧成为在与形成热源侧壳体41的前表面的板部件44齐平的同一表面上向壳体40外延伸并被固定在粮食库1的后侧壁5内表面上的侧壁侧固定部。通过该结构,延长部51和固定部件52的侧壁侧固定部就形成在同一表面上,且在设置位置沿着粮食库1的后侧壁5内表面延伸的板状体。
在粮食库1的后侧壁5上设置有对开口6周壁部进行加强的加强金属件53。加强金属件53由槽形钢构成,在开口6周壁部的四条边上分别嵌入有一个槽形钢。借助该上述结构,粮食库1的后侧壁5上的开口6周壁部整个一周都被加强金属件53加强。
所述延长部51和固定部件52的侧壁侧固定部,用两端部为螺纹的螺栓54和两个螺母55固定在粮食库1的后侧壁5中由所述加强金属件53加强的开口6周壁部多个位置处。在延长部51和加强金属件53之间、以及固定部件52的侧壁侧固定部和加强金属件53之间设置有密封件56。延长部51和固定部件52的侧壁侧固定部通过在密封件56被夹在各自所对应的加强金属件53之间的状态下将库内侧螺母55上紧,而被安装在粮食库1的后侧壁5上。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延长部51、固定部件52的侧壁侧固定部、加强金属件53以及密封件56上都形成有所述螺栓54穿过的多个通孔。
两个O型环57前后并列着设置在壳体40和设置在开口6的周壁部的加强金属件53之间。O型环57被设置成内周侧端部嵌入热源侧壳体41的与加强金属件53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凹陷部内,在让热源侧机组20穿过开口6内之际,外周侧端部压接在加强金属件53上。通过将由硅形成的密封部件58设在延长部51、密封件56以及加强金属件53的外侧端部,各自之间就被密封好。同样,通过将由硅形成的密封部件58设在固定部件52的侧壁侧固定部、密封件56以及加强金属件53的上端部,各自之间就被密封好。
就这样,制冷装置10和开口6周壁部之间利用密封件56、O型环57以及密封部件58密封好,防止库外空气流入库内。
-安装工作-
先将制冷装置10布置在设置位置处,再将固定部50固定在粮食库1的后侧壁5上,由此将制冷装置10安装在该后侧壁5上。
具体而言,首先,将制冷装置10搬到库内,从库内侧将热源侧机组20插入开口6内并朝着库外侧推出去,将制冷装置10设置在设置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处,该设置位置是形成在热源侧壳体41上的吸入口26和吹出口27位于库外且形成在利用侧壳体42上的吸入口34和吹出口35位于库内的位置。然后,将构成布置在设置位置处的制冷装置10的固定部50的延长部51和固定部件52的侧壁侧固定部固定在粮食库1的后侧壁5内表面上。
这里,在将制冷装置10布置在设定位置以前,将加强金属件53嵌入开口6周壁部,让已安上了上库外侧螺母55的螺栓54穿过该加强金属件53和密封件56上的螺栓孔中。接着,在将加强金属件53布置在设置位置之际,让已穿过该加强金属件53和密封件56上的螺栓孔的螺栓54进一步穿过延长部51和固定部件52的侧壁侧固定部上的螺栓孔内,让库内侧螺母55与螺栓54配合好并拧紧。结果是,延长部51和固定部件52的侧壁侧固定部被固定在粮食库1的后侧壁5内表面上,制冷装置10在设置位置处安装在粮食库1的后侧壁5内表面上。
话说回来,构成粮食库1的侧壁5的隔热板的厚度并非一种。而且,如上所述,因为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是通过从库内侧将热源侧机组20插入开口6并朝着库外侧推出去而布置在设置位置处的,所以在布置作业中无法用眼睛确认库外侧热源侧机组20上的吹出口27是否位于库外。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鉴于通常情况下作为粮食库1的侧壁使用的隔热板的最大厚度值在100mm左右这一经验,让形成在热源侧壳体41的上表面上的吹出口27形成在与固定部件52之间的距离在120mm以上的位置处。因此即使换用厚度不同的隔热板,也能够在热源侧机组20上的吹出口27的一部分不位于开口6内,而是一直位于库外的状态下对制冷装置10进行设置。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让热源侧机组20构成为能够穿过形成在装载于船舶上的粮食库1的侧壁5上的开口6。因此通过让热源侧机组20从库内侧穿过侧壁5上的开口6,就能够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布置在规定的设置位置处。也就是说,能够在库内进行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布置在设置位置处的布置作业。而且,通过将在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设置位置处从粮食库1的库内侧固定在侧壁5内表面上的固定部50设置在壳体40上,就能够在库内进行用于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安装在粮食库1的侧壁5上的安装作业。因此能够在库内进行用于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安装在粮食库1的侧壁5上的安装作业,亦即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布置作业和固定部50的固定作业。而且,也能够在库内进行用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卸下来的拆卸作业,亦即解除固定部50的固定状态和从开口6中抽出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抽出作业。通过这样构成为能够在库内进行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安装到粮食库1的侧壁5上或者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从粮食库1的侧壁5上卸下来的装卸作业,需要装卸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装卸作业的维修作业也能够在库内进行。也就是说,根据该实施方式,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装卸作业和维修作业能够在库内进行。其结果是,与在装载于船舶上的粮食库1较窄的库外进行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的装卸作业和维修作业的情况相比,能够显著地提高各种作业的作业效率。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固定部50设置了构成沿着粮食库1的侧壁5内表面延伸的板状体的延伸部51和固定部件52的侧壁侧固定部。因此,靠一简单的结构,就能够构成从粮食库1的库内侧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固定在侧壁5内表面上的固定部50。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热源侧机组20内设置隔热部件25,以便抑制在设置位置处从热源侧机组20向库内的热传递,而能够防止冷却效率下降。特别是,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仅仅将聚氨酯(urethane)等隔热材料填充在设置在热源侧机组20内的库内侧端部即前侧空间S1内,很容易地就能够形成隔热部件25。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由四个框架用部件43形成的框状部件设置在热源侧壳体41上且在设置位置处位于开口6内的部分,而从内侧对多个板部件44进行支撑。这样就能够使在热源侧壳体41的设置位置处承受负荷之部分的刚性增大。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热源侧壳体41上设置了被固定在所述框状部件的角部且从壳体40的库外侧端部延伸到库内侧端部的横梁部件。因此能够增大壳体40的刚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鉴于通常情况下作为粮食库1的侧壁使用的隔热板的最大厚度值在100mm左右这一经验,将形成在热源侧壳体41上的吹出口27设置于在让热源侧机组20穿过开口6的穿过方向上与固定部件52之间的距离在120mm以上的位置处。因此,如上所述,通过从库内侧将热源侧机组20插入开口6中,则即使在无法用眼睛确认位于库外侧之部分的状态下布置在设置位置,也能够布置成热源侧机组20上的吹出口27总是位于库外。结果是,不管设置在什么样的粮食库1内,都能够将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布置在不会妨碍热源侧风扇24将空气吹出的位置处。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部50由延长部51和固定部件52构成,但只要是在设置位置处能够将制冷装置10固定在粮食库1的后侧壁5内表面上的结构即可,并不限于延长部51和固定部件52。例如,还可以代替延长部51,以壳体侧固定部比侧壁侧固定部更靠近库内侧且四个固定部件52的侧壁侧固定部位于同一个面上的方式,在形成热源侧壳体41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左右侧面的四个板部件44上分别安装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的固定部件5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50由螺栓54和螺母55固定,但是对固定部50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件并不限于螺栓54和螺母55,只要能够将固定部50固定在粮食库1的后侧壁5内表面上,什么固定部件都可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十二根角钢(L型钢)即框架用部件43形成了热源侧壳体41的框架。但是,作为强度部件的框架其结构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具有能够承受重量之强度的结构什么部件都可以。例如,框架可以用少于十二根的框架用部件43来构成,还可以用弯曲钢或者其它厚板钢作框架用部件来构成框架。而且,用板部件44来代替一部分框架用部件43以增大强度,这样的结构也可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聚氨酯等隔热材料填充在热源侧壳体41内的库内侧端部即前侧空间S1内而形成了设置在热源侧机组20内抑制在设置位置处从热源侧机组20向库内的热传递的隔热部件25。但是,隔热部件25的形成方法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通过将薄片状隔热材贴在在设置位置处面向库内的热源侧壳体41的板部件44的内表面上,来形成隔热部件25。即使是这样形成的隔热部件,也能够抑制在设置位置处从热源侧机组20向库内的热传递。
此外,以上实施方式仅为本质上优选的示例而已,并没有对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本发明的用途范围进行限制的意图。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以及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的安装方法很有用。

Claims (6)

1.一种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该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包括热源侧机组(20)和利用侧机组(30),该热源侧机组(20)具有:具有压缩机(21)、冷凝器(22)、膨胀机构(23)的热源侧回路(12)、热源侧风扇(24)以及内装有所述热源侧回路(12)和所述热源侧风扇(24)的热源侧壳体(41),该利用侧机组(30)具有:具有蒸发器(31)且与所述热源侧回路(12)连接的利用侧回路(13)、利用侧风扇(32)以及内装有所述利用侧回路(13)和所述利用侧风扇(32)的利用侧壳体(42),其中,所述热源侧壳体(41)与利用侧壳体(42)构成一体的壳体(40),让该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穿过形成在装载于船舶上的粮食库(1)的侧壁(5)上的开口(6),而在规定的设置位置处将该粮食库用制冷装置(10)安装在所述粮食库(1)的侧壁(5)上,对粮食库(1)的库内空气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侧机组(20)构成为能够穿过所述开口(6),
在所述壳体(40)上设置有固定部(50),该固定部(50)在所述热源侧机组(20)穿过所述开口(6)的所述设置位置处被从库内侧固定在所述粮食库(1)的侧壁(5)内表面上,
所述热源侧壳体(41)具有框状部件和被组装成箱状的多个板部件(44),该框状部件设置于在所述设置位置处位于所述开口(6)内的部分上,从内侧对所述多个板部件(44)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50)具有板状体,该板状体在所述设置位置处沿着所述粮食库(1)的侧壁(5)内表面向所述开口(6)外延伸并被固定在所述侧壁(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源侧壳体(41)内设置有隔热部件(25),以便抑制在所述设置位置处从所述热源侧机组(20)向所述库内的热传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部件(25)是通过将隔热材料设置在所述热源侧壳体(41)内的库内侧端部而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40)具有从库外侧端部延伸到库内侧端部且被固定在所述框状部件的角部的横梁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源侧壳体(41)上且在让所述热源侧机组(20)穿过所述开口(6)的穿过方向上与所述固定部(50)之间的距离在120mm以上的位置处,形成有将与所述冷凝器(22)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吹出的吹出口(27)。
CN201410330532.1A 2013-07-12 2014-07-11 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797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6950 2013-07-12
JP2013146950A JP5865875B2 (ja) 2013-07-12 2013-07-12 船舶の糧食庫用冷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79790A CN104279790A (zh) 2015-01-14
CN104279790B true CN104279790B (zh) 2017-01-04

Family

ID=52254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053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79790B (zh) 2013-07-12 2014-07-11 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65875B2 (zh)
CN (1) CN104279790B (zh)
TW (1) TWI5686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65874B2 (ja) * 2013-07-12 2016-02-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船舶の糧食庫用冷凍装置の取付器具及び船舶の糧食庫用冷凍装置の取付方法
US11959674B2 (en) 2017-10-25 2024-04-16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10139535A (zh) * 2019-03-26 2019-08-16 江苏南通申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相变冷却装置的机柜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1836A (ja) * 2000-03-02 2001-09-07 Ushio Reinetsu Kk 船舶用糧食冷凍冷蔵庫の作製方法および船舶用糧食冷凍冷蔵庫枠体
CN201093820Y (zh) * 2007-08-02 2008-07-30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模块式船用装配冷库
CN201935504U (zh) * 2011-03-01 2011-08-17 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船舶用一体式冷库
CN102556329A (zh) * 2012-02-06 2012-07-11 武昌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用空调的安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74973U (zh) * 1977-11-07 1979-05-28
JPS6146381Y2 (zh) * 1979-02-20 1986-12-26
JPS6221517Y2 (zh) * 1981-03-31 1987-06-01
JPS62196577A (ja) * 1986-02-25 1987-08-2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却ユニツト
JPH0612198B2 (ja) * 1986-06-19 1994-02-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JPH0518652A (ja) * 1991-07-09 1993-01-26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DE4414852C1 (de) * 1994-04-28 1995-07-27 Kaefer Isoliertechnik Laderaum eines Kühlschiffes
JP2004234444A (ja) * 2003-01-31 2004-08-19 Japan Radio Co Ltd 船の設備稼働状態監視システム
EP2124000A4 (en) * 2007-03-12 2011-03-09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COOLING BUILDING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1836A (ja) * 2000-03-02 2001-09-07 Ushio Reinetsu Kk 船舶用糧食冷凍冷蔵庫の作製方法および船舶用糧食冷凍冷蔵庫枠体
CN201093820Y (zh) * 2007-08-02 2008-07-30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模块式船用装配冷库
CN201935504U (zh) * 2011-03-01 2011-08-17 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船舶用一体式冷库
CN102556329A (zh) * 2012-02-06 2012-07-11 武昌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用空调的安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68639B (zh) 2017-02-01
CN104279790A (zh) 2015-01-14
TW201518172A (zh) 2015-05-16
JP5865875B2 (ja) 2016-02-17
JP2015016841A (ja) 2015-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79790B (zh) 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US20120000633A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welded plates
US20110120171A1 (en) Air cooling type chiller
US20210188046A1 (en) Isolated evaporator piping pod
EP3502592A1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EP2787291B1 (en) Outdoor unit of a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104279815B (zh) 船舶上的粮食库用制冷装置的安装器具及其安装方法
JP2016090083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6225373A (zh) 风冷式快递柜
CN101313185A (zh) 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电气设备箱
EP3438442B1 (en) Sub-engine type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unit
US20070010189A1 (en) Housing for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W201512605A (zh) 空氣調和機
JP6910633B2 (ja) 蒸発濃縮装置
JPH0694354A (ja) コンテナ用冷凍ユニット
CN218805103U (zh) 一种传送带车空调
CN210772906U (zh) 一体式制冷机组及冷藏车
WO2021177110A1 (ja) 輸送用冷凍装置、及び輸送用コンテナ
JPH10111043A (ja) 冷凍装置
JP4899197B2 (ja) 大容量圧縮空気の除湿用熱交換器
JP6742721B2 (ja) クーラユニット
CN108120080A (zh) 外壳内蒸发双间隔板冷水蒸发器
CN108106125A (zh) 外壳内蒸发铜管共用双间隔板冷水蒸发器
CN108106068A (zh) 外壳内蒸发双间隔板制冷蒸发器
CN108120056A (zh) 外壳内蒸发铜管共用双间隔板冷水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