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05103U - 一种传送带车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送带车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05103U
CN218805103U CN202223094298.6U CN202223094298U CN218805103U CN 218805103 U CN218805103 U CN 218805103U CN 202223094298 U CN202223094298 U CN 202223094298U CN 218805103 U CN218805103 U CN 2188051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llation space
assembly
air conditioner
evaporation
convey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9429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振杰
李晓文
刘贤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gyi Transportatio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ngyi Transportatio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ngyi Transportatio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ngyi Transportatio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9429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051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051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051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送带车空调,属于车载空调技术领域,包括机壳,其固定于传送带车的驾驶舱外,机壳构造出相互独立的第一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以及第三安装空间;压缩机;冷凝组件;蒸发组件;膨胀阀;以及连接管;其中:冷凝组件、蒸发组件、压缩机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第三安装空间内;通过一根或多根连接管将蒸发组件与压缩机相连;通过一根或多根连接管将压缩机与冷凝组件相连;通过一根或多根连接管将冷凝组件与膨胀阀相连后,再与蒸发组件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传送带车空调,针对传送带车设计,能够安装于传送带车的驾驶舱外,减少对传送带车内部空间的占用,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传送带车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送带车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传送带特种车辆的车载空调,没有成熟的开发和运用,由于特种车辆的空调对尺寸和外形具有严格要求,传统车辆(例如大巴、公交车)上的空调均无法满足这种特种车辆的运用需求。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与传送带车相匹配的车载空调。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送带车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载空调无法满足于在传送带车上的运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传送带车空调,运用于传送带车,包括:机壳,其固定于传送带车的驾驶舱外,机壳构造出相互独立的第一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以及第三安装空间;压缩机;冷凝组件;蒸发组件;膨胀阀;以及连接管;其中:冷凝组件、蒸发组件、压缩机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第三安装空间内;通过一根或多根连接管将蒸发组件与压缩机相连;通过一根或多根连接管将压缩机与冷凝组件相连;通过一根或多根连接管将冷凝组件与膨胀阀相连后,再与蒸发组件相连。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机壳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呈矩形,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固定且第二部分呈直角梯形,其中,第一部分与传送带车驾驶舱外壁固定,第二部分固定于第一部分背向传送带车驾驶舱外壁的一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内设有隔板,隔板将第一部分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二安装空间和第三安装空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冷凝组件包括冷凝器以及冷凝风机,冷凝组件的出口端还连接有一干燥瓶,干燥瓶通过连接管与膨胀阀相连。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蒸发组件包括蒸发器以及蒸发风机,第二安装空间设有进气口以及出气口,其中,进气口位于蒸发风机入口相连通,出气口与蒸发风机的出口相连通,且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传送带车驾驶舱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传送带车空调还包括PTC加热器,PTC加热器设置在蒸发风机出口处,以使蒸发风机出口排出的气体经PTC加热器排入传送带车驾驶舱的内部空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一根或多根连接管将蒸发组件与膨胀阀相连后,再与压缩机相连。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冷凝器采用平行流铝芯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蒸发器采用平行流铝芯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蒸发风机采用单涡轮风机。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提出一种传送带车空调,通过在机壳内构造出分别独立的第一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和第三安装空间,并将冷凝组件、蒸发组件、压缩机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第三安装空间内,再通过连接管将压缩机、冷凝组件、蒸发组件以及膨胀阀相连,从而构成一压缩机-冷凝组件-膨胀阀-蒸发组件组成的制冷系统,满足传送带车的制冷需求,且其结构紧凑,能够安装于传送带车的驾驶舱外,减少对传送带车内部空间的占用。
2)机壳还进一步设置为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呈矩形而第二部分则呈直角梯形地固定在第一部分的一侧,这样更加契合传送带车驾驶舱外的安装空间,使得传送带车的结构更为紧凑,以减少对传送带车空间的占用。
3)冷凝器冷凝后的液体经过干燥瓶的干燥后再进入蒸发组件,通过干燥瓶对制冷剂中可能析出的水分去除,减少进入蒸发组件中制冷剂液体中含有的水分,有利于延长蒸发组件的使用寿命,也即延长传送带车空调的使用寿命。
4)传送带车空调还包括PTC加热器,并将该PTC加热其设置再蒸发风机的出口处,使得从蒸发风机出口排出的气体经过PTC加热器后再进入驾驶舱的内部空间中,这样的结构设置,可防止流动热风对蒸发风机的塑料外壳造成损伤,有利于保护蒸发风机。
5)冷凝器、蒸发器均采用平行流铝芯体,采用平行流铝芯体比采用传统铜管翅片式的结构更轻便,有利于在保证传送带车空调的结构紧凑的同时,减轻其整体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传送带车空调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传送带车空调拆除盖板后的顶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传送带车空调拆除盖板和部分侧板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传送带车空调各主要组成部分的管路连接关系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传送带车空调各主要组成部分的管路连接关系示意图二。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机壳;101、第一安装空间;1011、进风口;102、第二安装空间;1021、进气口;1022、出气口;103、第三安装空间;104、底壳;105、侧板;106、盖板;107、第一部分;108、第二部分;1081、倾斜斜面;109、隔板;2、压缩机;3、冷凝组件;301、冷凝器;302、冷凝风机;4、蒸发组件;401、蒸发器;402、蒸发风机;5、膨胀阀;6、连接管;7、干燥瓶;8、PTC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送带车空调,运用于传送带车,包括:机壳1、压缩机2、冷凝组件3、蒸发组件4、膨胀阀5以及连接管6,其中:
机壳1固定于传送带车的驾驶舱外,由机壳1构造出相互独立的第一安装空间101、第二安装空间102以及第三安装空间103;
参阅图1,进一步地,可选地,机壳1采用铝合金,机壳1包括底壳104、侧板105以及盖板106,其中,底壳104通过焊接形成,当然也可以通过铆接等其他方式形成;
侧板105和盖板106通过拉铆螺母以及螺栓固定于底壳104上。
参阅图1至图3,由上述的底壳104、侧板105和盖板106构造形成相互独立的第一安装空间101、第二安装空间102以及第三安装空间103。
冷凝组件3、蒸发组件4、压缩机2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空间101、第二安装空间102、第三安装空间103内。
参阅图4以及图5,蒸发组件4通过一根或多根连接管6与压缩机2相连,具体地,可通过一根或多根连接管6将蒸发组件4的出口端于压缩机2的进口端相连。
压缩机2通过一根或多根连接管6与冷凝组件3相连,具体地,可通过一根或多根连接管6将压缩机2的出口与冷凝组件3的入口端相连。
冷凝组件3通过一根或多根连接管6与膨胀阀5相连后,再与蒸发组件4相连,具体地,可通过一根或多根连接管6将冷凝组件3的出口端与膨胀阀5相连后,再通过另一根或多跟连接管6将膨胀阀5与蒸发组件4的入口端相连。
由此,通过上述结构连接形成一由压缩机2-冷凝组件3-膨胀阀5-蒸发组件4组成的制冷系统,参阅图5,图中箭头示意流体的流动方向;在制冷时,制冷系统内的低压制冷剂气体被压缩机2吸入并压缩为高压后排至冷凝组件3;同时冷凝组件3工作,使得传送带车外部的空气流经冷凝组件3,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高压气体变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膨胀阀5节流降压流入蒸发组件4,并在相应的压力下蒸发,吸取周围热量,同时与抽入蒸发组件4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制冷的气体送向传送带车驾驶舱的内部空间中,如此使得传送带车驾驶舱内、外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制冷的目的。
参阅图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机壳1包括第一部分107以及第二部分108,第一部分107呈矩形,第二部分108与第一部分107固定且第二部分108呈直角梯形,其中,第一部分107与传送带车驾驶舱外壁固定,第二部分108固定于第一部分107背向传送带车驾驶舱外壁的一侧。
这样的机壳1结构设计,更加契合传送带车驾驶舱外的安装空间,使得传送带车的结构更为紧凑,以减少对传送带车空间的占用。
参阅图2以及图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107内设有隔板109,隔板109将第一部分107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二安装空间102和第三安装空间103。
这样便于结构成型,方便加工生产,且还可将电源和各控制器安装在隔板109上,使得各部件的布局更为紧凑。
参阅图3至图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冷凝组件3包括冷凝器301以及冷凝风机302,冷凝组件3的出口端还连接有一干燥瓶7,干燥瓶7通过连接管6与膨胀阀5相连。
通过干燥瓶7对制冷剂中可能析出的水分去除,减少进入蒸发组件4中制冷剂液体中含有的水分,有利于延长蒸发组件4的使用寿命,也即延长传送带车空调的使用寿命。
参阅图1,更进一步具体地,冷凝风机302设置在冷凝器301的上方并于冷凝器301相对设置,冷凝风机302位于机壳1第二部分108的倾斜斜面1081上,冷凝组件3的进风口1011位于机壳1第二部分108的两侧,冷凝风机302的出风口位于倾斜斜面1081并朝第二部分108的外部设置。
参阅图2以及图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蒸发组件4包括蒸发器401以及蒸发风机402,第二安装空间102设有进气口1021以及出气口1022,其中,进气口1021位于蒸发风机402的入口端相连通,出气口1022与蒸发风机402的出口端相连通,且进气口1021和出气口1022均与传送带车驾驶舱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从而,在制冷时,通过蒸发风机402吸取传送带车驾驶舱内部空间的空气,经过蒸发器401换热制冷后,再回送至传送带车驾驶舱中,从而实现驾驶舱内气体的流通和制冷的目的。
参阅图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传送带车空调还包括PTC加热器8,PTC加热器8设置在蒸发风机402的出口处,以使蒸发风机402的出口处排出的气体经PTC加热器8排入传送带车驾驶舱的内部空间。
PTC加热器8,又叫PTC发热体,采用PTC陶瓷发热元件与铝管组成。通过PTC加热器8佩皮和蒸发风机402的工作,通过蒸发风机402吸取传送带车驾驶舱内部空间的空气,经过PTC加热器8制热后,再回送至传送带车驾驶舱中,从而实现驾驶舱内气体的流通和制热的目的;此外,将PTC加热器8设置再蒸发风机402的出口处,以使得蒸发风机402出口端与驾驶舱的外壁保持一定间距,这样的结构设置,在传送带车空调在工作过程中,可防止流动热风对蒸发风机402的塑料外壳造成损伤,有利于保护蒸发风机402。
参阅图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一根或多根连接管6将蒸发组件4与膨胀阀5相连后,再与压缩机2相连。
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通过膨胀阀5对蒸发器401组件进入压缩机2的气体的流量进行节流控制,根据实际的制冷需求进行适应性调节。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冷凝器301采用平行流铝芯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蒸发器401采用平行流铝芯体。
冷凝器301、蒸发器401均采用平行流铝芯体,采用平行流铝芯体比采用传统铜管翅片式的结构更轻便,有利于在保证传送带车空调的结构紧凑的同时,减轻其整体重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蒸发风机402采用单涡轮风机。
采用单涡轮风机,结合机壳1的内部空间的特点,使得个部件在空间布置上更为合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传送带车空调,针对传送带车设计,能够安装于传送带车的驾驶舱外,减少对传送带车内部空间的占用,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传送带车空调,运用于传送带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固定于所述传送带车的驾驶舱外,所述机壳构造出相互独立的第一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以及第三安装空间;
压缩机;
冷凝组件;
蒸发组件;
膨胀阀;以及
连接管;
其中:所述冷凝组件、所述蒸发组件、所述压缩机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三安装空间内;
通过一根或多根所述连接管将所述蒸发组件与所述压缩机相连;
通过一根或多根所述连接管将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组件相连;
通过一根或多根所述连接管将所述冷凝组件与所述膨胀阀相连后,再与所述蒸发组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呈矩形,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固定且所述第二部分呈直角梯形,其中,第一部分与所述传送带车驾驶舱外壁固定,所述第二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部分背向所述传送带车驾驶舱外壁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带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部分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和所述第三安装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传送带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组件包括冷凝器以及冷凝风机,所述冷凝组件的出口端还连接有一干燥瓶,所述干燥瓶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膨胀阀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传送带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组件包括蒸发器以及蒸发风机,所述第二安装空间设有进气口以及出气口,其中,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蒸发风机入口相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蒸发风机的出口相连通,且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与所述传送带车驾驶舱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送带车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TC加热器,所述PTC加热器设置在所述蒸发风机出口处,以使所述蒸发风机出口排出的气体经所述PTC加热器排入所述传送带车驾驶舱的内部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车空调,其特征在于,通过一根或多根所述连接管将所述蒸发组件与所述膨胀阀相连后,再与所述压缩机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送带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采用平行流铝芯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送带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采用平行流铝芯体。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送带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风机采用单涡轮风机。
CN202223094298.6U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传送带车空调 Active CN2188051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4298.6U CN218805103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传送带车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4298.6U CN218805103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传送带车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05103U true CN218805103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53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94298.6U Active CN218805103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传送带车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051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09840B2 (en) Unitary heat pump air conditioner having a heat exchanger with an integral accumulator
US9239193B2 (en) Unitary heat pump air conditioner having a heat exchanger with an integral receiver and sub-cooler
US20130283838A1 (en) Unitary heat pump air conditioner
CN102272532B (zh) 空调
US20070144201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for vehicles
CN111688443A (zh)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010917B (zh) 车用空调装置
KR101125882B1 (ko) 후방 탑재용 버스 에어컨 시스템
CN218805103U (zh) 一种传送带车空调
JP2010001767A (ja) 冷却装置
CN108099546A (zh) 一种汽车冷气制冷辅助装置
CN216268586U (zh) 一种易于散热的汽车制冷机组
CN109624655A (zh) 一种纯电动置顶空调
JP2011189824A (ja) 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CN212921063U (zh)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
CN212499783U (zh) 一种改进架构的车载空气调节装置
JP4560987B2 (ja) 熱交換器の配置
JP3358303B2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2000038026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CN201715676U (zh) 汽车空调
CN217835298U (zh) 一种分体式车载空调
CN209987711U (zh) 一种高换热量汽车空调系统
CN218400118U (zh) 一种用于特种车辆的紧凑式置顶冷暖一体式空调
KR102654846B1 (ko) 차량용 쿨링모듈
KR20030039195A (ko) 분리형 경전철의 냉방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