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79244A - 用于混合动力和其他变速器的电致动旋转带扭矩传递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混合动力和其他变速器的电致动旋转带扭矩传递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79244A
CN104279244A CN201410332053.3A CN201410332053A CN104279244A CN 104279244 A CN104279244 A CN 104279244A CN 201410332053 A CN201410332053 A CN 201410332053A CN 104279244 A CN104279244 A CN 1042792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um
rotor
band
longitudinal axis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20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79244B (zh
Inventor
A.G.霍姆斯
A.L.史密斯
S.H.威特科普
A.J.科塞蒂
S.W.海特泽恩拉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4279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9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79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92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0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 helical band or equivalent member, which may be built up from linked parts, with more than one turn embracing a drum or the like, with or without an additional clutch actuating the end of the ba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1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n expansible band or coil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8/00Electrically-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9/00Brakes with a braking member co-operating with the periphery of a drum, wheel-rim, or the like
    • F16D49/02Brakes with a braking member co-operating with the periphery of a drum, wheel-rim, or the like shaped as a helical band or coil with more than one turn, with or without intensification of the braking force by the tension of the band or contracting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02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electromagnets incorporated in the clutch, i.e. with collecting 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riction Gea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矩传递机构,包括附接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一的鼓和附接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另一个的壳体。鼓和壳体围绕纵向轴线同中心地布置,其中壳体围绕鼓同中心地布置。电动机包括定子,和可围绕纵向轴线相对于定子旋转的转子。带联接到壳体,围绕鼓在四和十二完整圈之间缠绕,并且包括附接到第一转子的第一端,以随第一转子旋转。带包括附接到反作用构件的第二端。第一转子的旋转紧靠鼓收紧带,以将鼓紧靠壳体偏压,从而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传递扭矩。

Description

用于混合动力和其他变速器的电致动旋转带扭矩传递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变速器的旋转带扭矩变速机构。。
背景技术
车辆变速器通常包括几个扭矩传递装置,例如离合器和制动器,以实现和/或禁用变速器的不同的构件和/或部件之间的扭矩传送。扭矩传递装置通常包括电动螺线管致动系统,或更通常地,将液压流体循环到各种扭矩传递装置的液压系统。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变速器。变速器包括外壳。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由外壳支撑,并且彼此沿纵向轴线对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围绕纵向轴线相对于外壳旋转。扭矩传递机构可选择地相互连接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以在其之间进行扭矩传递。扭矩传递机构包括鼓,该鼓附接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一。鼓围绕纵向轴线同中心地布置。壳体附接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另一个。壳体围绕纵向轴线和鼓同中心地布置。壳体与鼓相对于纵向轴线径向间隔开。扭矩传递机构包括电动机,该电动机具有定子,其相对于外壳固定在位,和转子,其可围绕纵向轴线相对于定子旋转。带包括第一端,该第一端联接到壳体和转子、或联接到鼓和转子。带包括第二端,该第二端联接到壳体和转子、或联接到鼓和转子。带缠绕以限定完全环绕鼓的至少一匝。转子响应于施加到定子的电流而进行的旋转将带的至少一匝运动为与鼓或壳体中的一个摩擦接合,以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传递扭矩。
还提供一种扭矩传递机构,用于选择地相互连接变速器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以在其之间进行扭矩传递。扭矩传递机构包括鼓,该鼓附接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一。鼓围绕纵向轴线同中心地布置。壳体附接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另一个。壳体围绕纵向轴线和鼓同中心地布置。壳体与鼓相对于纵向轴线径向间隔开。电动机包括定子,和可围绕纵向轴线相对于定子旋转的转子。转子连接器附接到转子并且可随转子绕纵向轴线旋转。带包括第一端,该第一端联接到壳体和转子二者,和第二端,该第二端联接到壳体和转子二者。带围绕鼓缠绕,以限定4至12个完整匝。转子响应于施加到定子的电流而进行的旋转将带运动为与鼓或壳体中的一个摩擦接合,以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传递扭矩。
因此,多匝带由电动机致动并且直接由电动机控制。当电流被施加到电动机时,转子围绕纵向轴线旋转,该旋转将多匝带围绕鼓卷绕,或将多匝带松开以接合壳体,由此将第一构件联接到第二构件。扭矩传递机构可配置为卷绕多匝带,以实现与鼓的摩擦接合,或松开多匝带以实现与壳体的摩擦接合。如果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一为非旋转构件,则扭矩传递机构作为制动器操作。反之,如果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二者都为旋转构件,则扭矩传递机构作为离合器操作。扭矩传递机构需要较小的电能来致动电动机,并且以在其之间有扭矩传递地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联接在一起。
在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二者都可围绕纵向轴线相对于外壳旋转。
在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的优选实施例中,带包括金属,并且由金属制造。
在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的优选实施例中,壳体限定围绕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一壳体槽,其中带的第一端延伸穿过第一壳体槽,以将带的第一端和壳体联接在一起,并且其中,壳体限定围绕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二壳体槽,其中带的第二端延伸穿过第二壳体槽,以将带的第二端和壳体联接在一起。
在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的优选实施例中,转子连接器限定围绕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一转子槽,其中带的第一端延伸穿过第一转子槽,以将带的第一端和转子连接器联接在一起,并且其中,转子连接器限定围绕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二转子槽,其中带的第二端延伸穿过第二转子槽,以将带的第二端和转子联接在一起。
在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壳体槽和第一转子槽至少部分地重叠,并且其中,第二壳体槽和第二转子槽至少部分地重叠。
在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鼓槽和第一转子槽至少部分地重叠,并且其中,第二鼓槽和第二转子槽至少部分地重叠。
另外,本发明的扭矩传递机构可用于选择地相互连接变速器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用于其之间的扭矩传递,扭矩传递机构包括:鼓,附接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一,并且围绕纵向轴线同中心地布置;壳体,附接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另一个,并且围绕纵向轴线和鼓同中心地布置,其中,壳体与鼓相对于纵向轴线径向地间隔开;电动机,包括定子,和可围绕纵向轴线相对于定子旋转的转子;转子连接器,附接到转子并且可随转子绕纵向轴线旋转;和带,具有联接到壳体和转子连接器二者的第一端,和联接到壳体和转子连接器二者的第二端,其中,带缠绕以限定4至12个完整匝;其中,转子响应于施加到定子的电流而进行的旋转将带运动为与鼓和壳体中的一个摩擦接合,以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传递扭矩。
在根据本发明的扭矩传递机构的优选实施例中,转子连接器围绕纵向轴线和壳体同中心地布置,并且其中,转子连接器相对于纵向轴线从壳体径向向外间隔开;壳体限定围绕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一壳体槽,其中带的第一端延伸穿过第一壳体槽,以将带的第一端和壳体联接在一起;壳体限定围绕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二壳体槽,其中带的第二端延伸穿过第二壳体槽,以将带的第二端和壳体联接在一起;转子连接器限定围绕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一转子槽,其中带的第一端延伸穿过第一转子槽,以将带的第一端和转子连接器联接在一起;转子连接器限定围绕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二转子槽,其中带的第二端延伸穿过第二转子槽,以将带的第二端和转子联接在一起;且转子响应于电流的旋转将带的所述至少一匝卷绕为紧密地围绕鼓并且与鼓摩擦接合。
在根据本发明的扭矩传递机构的优选实施例中,转子连接器围绕纵向轴线和鼓同中心地布置,并且其中,转子连接器相对于纵向轴线从鼓径向向外间隔开,并且相对于纵向轴线从壳体径向向内间隔开;鼓限定围绕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一鼓槽,其中带的第一端延伸穿过第一鼓槽,以将带的第一端和鼓联接在一起;鼓限定围绕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二鼓槽,其中带的第二端延伸穿过第二鼓槽,以将带的第二端和鼓联接在一起;转子连接器限定围绕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一转子槽,其中带的第一端延伸穿过第一转子槽,以将带的第一端和转子连接器联接在一起;转子连接器限定围绕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二转子槽,其中带的第二端延伸穿过第二转子槽,以将带的第二端和转子联接在一起;且转子响应于电流的旋转将带的所述至少一匝松开,以将带径向向外扩张为紧靠壳体并且与壳体摩擦接合。
在结合附图理解时,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从下面实现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一些最佳模式和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非常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沿变速器的纵向轴线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其显示了扭矩传递机构;
图2是显示了处于分离状态的扭矩传递机构的垂直于纵向轴线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显示了处于接合状态的扭矩传递机构的垂直于纵向轴线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扭矩传递机构的第一替代实施例的沿纵向轴线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显示了处于分离状态的扭矩传递机构的第一替代实施例的垂直于纵向轴线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是显示了处于接合状态的扭矩传递机构的第一替代实施例的垂直于纵向轴线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例如“上方”、“下方”、“向上”、“向下”、“顶部”、“底部”等术语用于关于附图描述性地使用,不表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而且,本发明可在本文中依据功能和/或逻辑框图组成和/或各个处理步骤描述。应意识到,这样的框图组成可由配置为执行特定功能的任何数量的硬件、软件和/或固件部件实现。
参照附图,其中,整个几幅视图中,相似的数字标示相似的部件,变速器大体显示在图1中的20处。变速器20可被配置为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自动变速器,其由动力源的组合驱动,例如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电动机和内燃发动机,或可以配置为仅由内燃发动机驱动的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
参照图1,变速器20包括外壳22,外壳22支撑变速器20的多个部件。外壳22可成形为能够符合车辆的设计和封装限制的任何适当尺寸和/或配置。变速器20包括至少第一构件24和第二构件26。第一构件24和第二构件26每一个由外壳22支撑,并且彼此沿纵向轴线28对准。第一构件24和第二构件26中的至少一个可围绕纵向轴线28相对于外壳22旋转。第一构件24和第二构件26在图1中显示为沿纵向轴线28延伸的轴。但是,第一构件24和第二构件26可每一个被限定为变速器20的某一其他部件,并且不应限于图1中所示的轴。
变速器20包括扭矩传递机构80,扭矩传递机构80选择地连接第一构件24和第二构件26,以在其之间进行扭矩传递。如果第一构件24和第二构件26二者都可围绕纵向轴线28旋转,则扭矩传递机构80可作为离合器操作,以选择地联接可旋转的第一构件24与可旋转的第二构件26。但是,如果第一构件24和第二构件26中的仅一个可围绕纵向轴线28旋转,则扭矩传递机构80可作为制动器操作,以选择地联接可旋转构件与不可旋转构件。
扭矩传递构件包括鼓32和壳体34,该鼓32附接到第一构件24和第二构件26中的一个,该壳体34附接到第一构件24和第二构件26中的另一个。如图1中所示,鼓32被附接到第一构件24,并且壳体34被附接到第二构件26。但是,应意识到,鼓32和壳体34的相对位置可颠倒,其中鼓32被附接到第二构件26,并且壳体34被附接到第一构件24。鼓32围绕纵向轴线28同中心地布置。壳体34围绕纵向轴线28和鼓32同中心地布置。壳体34相对于纵向轴线28与鼓32径向间隔开。因此,壳体34比鼓32从纵向轴线28间隔开更远。壳体34与鼓32间隔开,以在壳体34和鼓32之间限定间隙。
电动机36由外壳22支撑,并且可操作以接合或脱离扭矩传递机构80。电动机36包括定子38和转子40,定子38相对于外壳22固定在位,转子40可围绕纵向轴线28相对于定子38旋转。转子40响应于施加到电动机36的定子38的电流而围绕纵向轴线28旋转。转子40和定子38可包括任何式样和/或配置,并且可由适于用在变速器20中的任何材料制造。
转子连接器42附接到转子40并且可随定子40绕纵向轴线28旋转。转子连接器42可以任何适当方式配置,并且可由任何适当材料制造。例如,并且如图中所示,转子连接器42显示为具有端壁的圆柱体,并且由钢制造。转子连接器42围绕纵向轴线28和壳体34同中心地布置。转子连接器42与壳体34相对于纵向轴线28径向间隔开。因此,转子连接器42比壳体34从纵向轴线28间隔开更远。转子连接器42与壳体34间隔开,以在转子连接器42和壳体34之间限定间隙。
至少一个带被联接到壳体34和转子40二者。如图1到3所示,扭矩传递机构80包括第一带82和第二带84。但是,应意识到,扭矩传递机构80可仅包括一个带,或多于本文中所示和所述的两个示例性带。第一带82和第二带84基本上相同,并且以双螺旋布置扭绞,其方式配置为使扭矩传递机构80中的侧面和扭绞力均衡。例如,参照显示在图1的页面左侧处的扭矩传递机构80的第一轴向端58,来自第一带82的力指向为进入图1的页面中,而来自第二带84的力指向为从图1的纸面出来。第一带82和第二带84每一个包括金属,并且由金属制造,例如但不限于弹簧钢。第一带82和第二带84可包括分别布置在第一带82和第二带84的内表面中的摩擦材料,用于以摩擦接合方式来接合鼓32,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
第一带82包括第一端102和第二端104,并且第二带84包括第一端106和第二端108。第一带82的第一端102和第二带84的第一端106每一个联接到壳体34和转子40二者。类似地,第一带82的第二端104和第二带84的第二端108每一个联接到壳体34和转子40二者。
壳体34限定第一壳体槽86、第二壳体槽88、第三壳体槽90和第四壳体槽92。第一壳体槽86、第二壳体槽88、第三壳体槽90和第四壳体槽92中的每一个围绕纵向轴线成角度地延伸,并且布置在壳体34的径向外壁中。转子连接器42限定第一转子槽94、第二转子槽96、第三转子槽98和第四转子槽100。第一转子槽94、第二转子槽96、第三转子槽98和第四转子槽100中的每一个围绕纵向轴线成角度地延伸,并且布置在转子连接器42的径向外壁中。
第一带82的第一端102延伸穿过第一壳体槽86和第一转子槽94,以将第一带82的第一端102联接到壳体34和转子40。第一带82的第二端104延伸穿过第二壳体槽88和第二转子槽96,以将第一带82的第二端104联接到壳体34和转子40。第二带84的第一端106延伸穿过第三壳体槽90和第三转子槽98,以将第二带84的第一端106联接到壳体34和转子40。第二带84的第二端108延伸穿过第四壳体槽92和第四转子槽100,以将第二带84的第二端108联接到壳体34和转子40。第一带82和第二带84的第一端102,106和第二端104,108弯曲以形成约一百八十度弯折部,基本上限定钩状端,以防止第一带82和/或第二带84从壳体槽86,88,90,92和转子槽94,96,98,100缩回。
第一壳体槽86和第一转子槽94至少部分地重叠。第二壳体槽88和第二转子槽96至少部分地重叠。第三壳体槽90和第三转子槽98至少部分地重叠。类似地,第四壳体槽92和第四转子槽100至少部分地重叠。第一壳体槽86和第一转子槽94沿纵向轴线28邻近扭矩传递机构80的第一轴向端58布置,并且第二壳体槽88和第二转子槽96沿纵向轴线28邻近扭矩传递机构80的第二轴向端60布置。第三壳体槽90和第三转子槽98邻近扭矩传递机构80的第一轴向端58布置,并且第四壳体槽92和第四转子槽100邻近扭矩传递机构80的第二轴向端60布置。
第一带82和第二带84围绕鼓32缠绕,以每一个限定至少一个完全环绕鼓32的完整的匝。优选地,第一带82和第二带84每一个围绕鼓32缠绕4至12个完整圈,以限定4至12个完全环绕鼓32的完整匝。第一带82和第二带84每一个同时在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运动,所述接合状态中第一带82和第二带84紧靠鼓32收紧从而以摩擦接合来接合鼓32,在所述分离状态中第一带82和第二带84松驰地围绕鼓32缠绕并且鼓32分别相对于第一带82和第二带84自由旋转。
第一带82包括在第一带82的第一端102和第一带82的第二端104之间测量的长度。当第一带82处于其中第一带82不紧靠鼓32偏压或收紧的分离状态中时,第一带82的长度在第一带82的每一匝和鼓32之间提供至少两毫米(2mm)的间隙。由此,当第一带82以分离状态布置时,第一带82的每一匝限定比鼓32的直径70大至少2mm的直径68。类似地,第二带84包括在第二带84的第一端106和第二带84的第二端108之间测量的长度。当第二带84处于其中第二带84不紧靠鼓32偏压或收紧的分离状态中时,第二带84的长度在第二带84的每一匝和鼓32之间提供至少两毫米(2mm)的间隙。由此,当第二带84以分离状态布置时,第二带84的每一匝限定比鼓32的直径70大至少2mm的直径68。
当第一带82和第二带84以其中第一带82和第二带84不紧靠鼓32偏压的分离状态布置时,第一带82和第二带84随壳体34以及第一构件24或第二构件26之一旋转。由于壳体34显示为附接到图1中的第二构件26,因此当第一带82和第二带84以分离状态布置时,第一带82和第二带84随第二构件26和壳体34旋转。
参照图1和2,带82,84以分离状态显示。参照图3,响应于施加到定子38的电流,转子40和转子连接器42围绕纵向轴线28旋转。转子连接器42相对于带82,84的第一端102,106和第二端104,108旋转,直到第一端102,106和第二端104,108之一接触和接合转子槽94,96,98,100之一的端部,此时第一端102,106或第二端104,108随转子连接器42旋转。
如图3中所示,第一带82的第一端102接触和接合第一转子槽94,并且第二带84的第一端106接触和接合第三转子槽98。第一带82和第二带84的第一端102,106和/或第二端104,108随转子连接器42旋转,直到它们接触和接合壳体槽86,88,90,92的端部,此时壳体34随转子连接器42旋转。如图3中所示,第一带82的第二端104接触和接合第四壳体槽92,并且第二带84的第二端108接触和接合第三壳体槽90。当转子连接器42继续旋转时,第一带82和第二带84紧靠鼓32紧密卷绕,以通过第一带82和第二带84形成鼓32和壳体34之间的扭矩传递接合。电动机36必须施加较小的力到第一带82和/或第二带84,以保持带82,84和鼓32之间的摩擦接合,由此需要较小的能量来保持第一构件24和第二构件26之间的扭矩传递连接。
当扭矩传递机构80如上面所述地操作以响应于电流而围绕鼓收紧第一带82和第二带84时,即电动机36紧靠鼓紧密地卷绕带82,84时,应意识到,扭矩传递机构80可配置为使得电动机36响应于电流松开带82,84而脱开与鼓32的摩擦接合。由此,带82,84将自然地布置在接合状态中,并且将响应于被施加到电动机36的电流而运动到分离状态中。
参照图4-6,扭矩传递机构的替代实施例大体显示在200处。与上面所述的扭矩传递机构30的结构相似或类似的扭矩传递机构200的结构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
扭矩传递机构包括鼓202和壳体204,该鼓202附接到第一构件24和第二构件26中的一个,该壳体204附接到第一构件24和第二构件26中的另一个。如图4中最佳所示,鼓202被附接到第二构件26,并且壳体204被附接到第一构件24。但是,应意识到,鼓202和壳体204的相对位置可颠倒,其中鼓202被附接到第一构件24,并且壳体204被附接到第二构件26。鼓202围绕纵向轴线28同中心地布置。壳体204围绕纵向轴线28和鼓202同中心地布置。壳体204相对于纵向轴线28径向远离鼓202并且从鼓202向外间隔开。因此,壳体204比鼓202从纵向轴线28间隔开更远。壳体204与鼓202间隔开,以在壳体204和鼓202之间限定间隙。
电动机36由外壳22支撑,并且可操作以接合或脱离扭矩传递机构200。电动机36包括定子38和转子40,定子相对于外壳22固定在位,转子可围绕纵向轴线28相对于定子38旋转。转子40响应于施加到电动机36的定子38的电流而围绕纵向轴线28旋转。转子40和定子38可包括任何式样和/或配置,并且可由适于用在变速器20中的任何材料制造。
转子连接器206附接到转子40并且可随定子40绕纵向轴线28旋转。转子连接器206可以任何适当方式配置,并且可由任何适当材料制造。例如,并且如图中所示,转子连接器206显示为具有端壁的圆柱体,并且由钢制造。转子连接器206围绕纵向轴线28同中心地布置,并且布置在鼓202和壳体204之间。转子连接器206相对于纵向轴线28从鼓202径向向外间隔开,并且从壳体204相对于纵向轴线28径向向内间隔开。因此,转子连接器206比鼓202从纵向轴线28间隔开更远,但是比壳体204更靠近纵向轴线28。转子连接器206与壳体204间隔开,以在转子连接器206和壳体204之间限定间隙。
带208联接到鼓202和转子40。带208包括金属,并且由金属制造,例如但不限于弹簧钢。带208可包括布置在带208的外表面上的摩擦材料,从而以摩擦接合来接合壳体204,如下面更详细所述的。带208包括第一端210和第二端212。带208的第一端210联接到鼓202和转子40二者。类似地,带208的第二端212也联接到鼓202和转子40二者。
鼓202限定第一鼓槽214,其围绕纵向轴线28成角度地延伸。第一鼓槽214布置在鼓202的径向外壁上。带208的第一端210延伸穿过第一鼓槽214,以将带208的第一端210和鼓202联接在一起。转子连接器206限定第一转子槽216,其围绕纵向轴线28延伸。第一转子槽216布置在转子连接器206的径向外壁上。带208的第一端210延伸穿过第一转子槽216,以将带208的第一端210和转子40联接在一起。
鼓202限定第二鼓槽218,其围绕纵向轴线28延伸。第二鼓槽218布置在鼓202的径向外壁上。带208的第二端212延伸穿过第二鼓槽218,以将带208的第二端212和鼓202联接在一起。转子连接器206限定第二转子槽220,其围绕纵向轴线28延伸。第二转子槽220布置在转子连接器206的径向外壁上。带208的第二端212延伸穿过第二转子槽220,以将带208的第二端212和转子40联接在一起。第一鼓槽214和第一转子槽216至少部分地重叠。类似地,第二鼓槽218和第二转子槽220至少部分地重叠。而且,第一鼓槽214和第一转子槽216沿纵向轴线28邻近扭矩传递机构200的第一轴向端222布置,并且第二鼓槽218和第二转子槽220沿纵向轴线28邻近扭矩传递机构200的第二轴向端224布置。
如图5和6中最佳所示,带208的第一端210和第二端212弯曲以形成约一百八十度的弯折部,其基本上限定钩状端部,以防止带208从第一鼓槽214、第二鼓槽218、第一转子槽216和/或第二转子槽220缩回。
带208围绕转子连接器206和鼓202缠绕,以限定至少一个完全环绕转子连接器206和鼓202的完整匝226。优选地,带208围绕转子连接器206和鼓202缠绕4至12个完整圈,以限定4至12个完全环绕转子连接器206和鼓202的匝226。带208在分离状态和接合状态之间运动。当处于分离状态中时,带208松弛地围绕转子连接器206和鼓202卷绕,但是不摩擦接合转子连接器206或壳体204,从而不在鼓202和壳体204之间传递扭矩。当带208布置在分离状态中时,带208随鼓202和第二构件26旋转,在分离状态中,带208不偏压紧靠壳体204。当处于接合状态中时,带208松开以将带208径向扩张为与壳体204的内表面摩擦接合,由此联接鼓202和壳体204。
参照图4和5,带208以分离状态显示。参照图6,响应于施加到定子38的电流,转子40和转子连接器206围绕纵向轴线28旋转。转子连接器206相对于带208的第一端210和第二端212旋转,直到第一端210和第二端212之一分别接触和接合第一转子槽216和第二转子槽220之一的端部,此时第一端210或第二端212随转子连接器206旋转。参照图6,第一端210显示为接触和接合第一转子槽216。当第一端210或第二端212中的与转子连接器206接合的一个随转子连接器206旋转时,第一端210和第二端212将分别在第一鼓槽214和第二鼓槽218中运动,直到第一端210和第二端212之一分别接触和接合第一鼓槽214或第二鼓槽218的端部,此时鼓202随转子连接器206旋转。如图6中所示,第二端212接触和接合第二转子槽218。当转子连接器206继续旋转时,带208松开并且径向向外扩张以与壳体204的内表面紧密摩擦接合,从而将壳体204和鼓202以扭矩传递的连通方式联接在一起。
详细的描述和图或附图是对本发明的支持和描述,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限定。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实现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最佳模式和其他实施例,但是存在多种可替代设计和实施例来实践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
外壳;
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其中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每一个由外壳支撑,并且彼此沿纵向轴线对准,其中,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围绕纵向轴线相对于外壳旋转;和
扭矩传递机构,选择地相互连接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用于其之间的扭矩传递,所述扭矩传递机构包括:
鼓,附接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一,并且围绕纵向轴线同中心地布置;
壳体,附接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另一个,并且围绕纵向轴线和鼓同中心地布置,其中,壳体与鼓相对于纵向轴线径向地间隔开;
电动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相对于外壳固定在位,所述转子可围绕纵向轴线相对于定子旋转;和
带,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联接到壳体和转子或联接到鼓和转子,其中,第二端联接到壳体和转子或联接到鼓和转子,并且其中,带被缠绕以限定完全环绕鼓的至少一匝;
其中,转子响应于施加到定子的电流而进行的旋转使带的所述至少一匝运动而与鼓或壳体中的一个摩擦接合,以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传递扭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中,带围绕鼓缠绕,以限定完全环绕鼓的4至12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进一步包括转子连接器,所述转子连接器附接到转子,并且可围绕纵向轴线随转子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其中,转子响应于电流的旋转将带的所述至少一匝卷绕为紧密地围绕鼓并且与鼓摩擦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器,其中,带包括在带的第一端和带的第二端之间测量的长度,其中,当带处于带不紧靠鼓收紧的分离状态中时,带的长度在带的每一匝和鼓之间提供至少两毫米(2mm)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器,其中,转子连接器围绕纵向轴线和壳体同中心地布置,并且其中,转子连接器相对于纵向轴线与壳体径向向外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其中,转子响应于电流的旋转将带的所述至少一匝松开,以使带径向向外扩张为紧靠壳体并且与壳体摩擦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器,其中,转子连接器围绕纵向轴线和鼓同中心地布置,并且其中,转子连接器相对于纵向轴线与鼓径向向外间隔开,并且相对于纵向轴线与壳体径向向内间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速器,其中,鼓限定围绕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一鼓槽,其中带的第一端延伸穿过第一鼓槽,以将带的第一端和鼓联接在一起,并且其中,鼓限定围绕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二鼓槽,其中带的第二端延伸穿过第二鼓槽,以将带的第二端和鼓联接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速器,其中,转子连接器限定围绕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一转子槽,其中带的第一端延伸穿过第一转子槽,以将带的第一端和转子连接器联接在一起,并且其中,转子连接器限定围绕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二转子槽,带的第二端延伸穿过第二转子槽以将带的第二端和转子联接在一起。
CN201410332053.3A 2013-07-11 2014-07-11 用于混合动力和其他变速器的电致动旋转带扭矩传递机构 Active CN1042792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939,269 US9062719B2 (en) 2013-07-11 2013-07-11 Electrically actuated rotating band torque transmitting mechanism for hybrid and other transmissions
US13/939,269 2013-07-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79244A true CN104279244A (zh) 2015-01-14
CN104279244B CN104279244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107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2053.3A Active CN104279244B (zh) 2013-07-11 2014-07-11 用于混合动力和其他变速器的电致动旋转带扭矩传递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62719B2 (zh)
CN (1) CN104279244B (zh)
DE (1) DE102014109308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76411B2 (en) * 2017-04-20 2019-11-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continuously-variable 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86A (zh) * 1991-12-05 1993-08-04 三田工业株式会社 弹簧离合器装置
JP2004150529A (ja) * 2002-10-30 2004-05-27 Aisin Seiki Co Ltd クラッチ機構
CN101395398A (zh) * 2006-03-08 2009-03-25 伯纳德公司 弹簧式防倒转装置
CN101424305A (zh) * 2007-11-02 2009-05-06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盘簧滑动离合器
CN102022458A (zh) * 2009-09-17 2011-04-20 向永川 钢质缠绕式制动器
CN102057178A (zh) * 2008-05-05 2011-05-11 美国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永磁体绕簧离合器
CN102939474A (zh) * 2010-06-16 2013-02-20 利滕斯汽车合伙公司 用于选择性地驱动配件的离合器
WO2013055610A1 (en) * 2011-10-14 2013-04-18 The Gates Corporation Alternator isolating decoupl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7502A (en) * 1991-09-30 1992-07-07 Xerox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spring clutch with balanced axial forces
JP3209409B2 (ja) * 1997-07-31 2001-09-17 小倉クラッチ株式会社 電磁スプリングクラッチ
DE59805187D1 (de) * 1998-05-26 2002-09-19 Siemens Building Tech Ag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Stellglied
US6974010B2 (en) 2002-10-30 2005-12-13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Clutch mechanism
JP5057997B2 (ja) * 2005-02-03 2012-10-24 ライテンズ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パートナーシップ デカップラアセンブリ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86A (zh) * 1991-12-05 1993-08-04 三田工业株式会社 弹簧离合器装置
JP2004150529A (ja) * 2002-10-30 2004-05-27 Aisin Seiki Co Ltd クラッチ機構
CN101395398A (zh) * 2006-03-08 2009-03-25 伯纳德公司 弹簧式防倒转装置
CN101424305A (zh) * 2007-11-02 2009-05-06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盘簧滑动离合器
CN102057178A (zh) * 2008-05-05 2011-05-11 美国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永磁体绕簧离合器
CN102022458A (zh) * 2009-09-17 2011-04-20 向永川 钢质缠绕式制动器
CN102939474A (zh) * 2010-06-16 2013-02-20 利滕斯汽车合伙公司 用于选择性地驱动配件的离合器
WO2013055610A1 (en) * 2011-10-14 2013-04-18 The Gates Corporation Alternator isolating decoupl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109308A1 (de) 2015-01-15
DE102014109308B4 (de) 2022-12-22
US20150014115A1 (en) 2015-01-15
CN104279244B (zh) 2017-04-12
US9062719B2 (en) 2015-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41172B1 (en) Gearboxes with compound planet gear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reof
US7806386B2 (en) Winch and braking device thereof
US20170210244A1 (en) Motor drive unit
US9885395B2 (en) Selectable one-way clutch
WO2016093064A1 (ja) 変速機構
CN105452038A (zh)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WO2020183816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KR20190099257A (ko) 듀얼 습식 클러치 메카니즘용 입력 디스크 캐리어, 듀얼 습식 클러치 메카니즘, 듀얼 습식 클러치 시스템, 및 하이브리드 파워트레인
KR20200050974A (ko) 구동 트레인용 토크 리미터
CN108631471A (zh) 具有组合式转子载架以及离合器壳体的紧凑电机
US2756855A (en) Helical spring friction clutch
CN104813078B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104279244A (zh) 用于混合动力和其他变速器的电致动旋转带扭矩传递机构
US20100219036A1 (en) Driving force transmitting device
WO2016093204A1 (ja) 変速機構
US10274022B2 (en) Clutch structure
WO2017170396A1 (ja) 車両用駆動伝達装置
WO2020161996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5853397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駆動装置
JP5794164B2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6592347B2 (ja) 変速機構
JP7226059B2 (ja) 連結装置
KR101444422B1 (ko) 클러치 구조체
JP7400154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6129675B2 (ja) 動力伝達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