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72662A - 使用时分双工在同轴链路上进行全双工以太网通信 - Google Patents

使用时分双工在同轴链路上进行全双工以太网通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72662A
CN104272662A CN201280073061.XA CN201280073061A CN104272662A CN 104272662 A CN104272662 A CN 104272662A CN 201280073061 A CN201280073061 A CN 201280073061A CN 104272662 A CN104272662 A CN 104272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ontrol signal
data
network unit
frequency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306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谢尔哈默
J·蒙托霍
A·加拉瓦利亚
C·皮奇
N·瓦拉内塞
H·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272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26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1Broadband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38Wavelength allocation for communications one-to-many, e.g. multicasting wavelengths
    • H04J14/0239Wavelength allocation for communications one-to-many, e.g. multicasting wavelengths in WDM-PON sharing multiple downstream wavelengths for groups of optical network units [ONU], e.g. multicasting wavelengt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78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 H04L12/2892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characterised by the access multiplexer archite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7Provisions for optical acces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e.g. 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GE-PON), ATM-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ON), PON-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过同轴设施耦合到多个同轴网络单元的同轴线路终端,使用时分双工来与这些同轴网络单元进行通信。在该同轴线路终端中,对控制信号进行重复地置为有效和解除有效。当控制信号被解除有效时,在指定的频带上从该同轴线路终端向所述多个同轴网络单元发送数据。当控制信号被置为有效时,停止数据的传输,并且在指定的频带上从各个同轴网络单元接收数据。

Description

使用时分双工在同轴链路上进行全双工以太网通信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通信系统,具体地说,涉及通过同轴电缆设施(plant)的通信。
背景技术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协议可以扩展到电缆设施中的同轴(coax)链路上。在同轴链路上实现的EPON协议称为EPOC。通过同轴电缆设施实现EPOC网络或者类似的网络提出了重大挑战。例如,电缆运营商传统上使用频分双工(FDD),其中,不同的频带用于上行流传输和下行流传输。但是,FDD实现受困于缺少可用频谱的问题,并且可能难以提供足够的上行流带宽。
此外,IEEE 802.3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MAC)层是全双工MAC。期望的是,EPOC PHY与全双工以太网MAC相兼容。
因此,存在对用于在EPOC网络或类似的同轴网络中实现全双工通信的高效方案的需求。
附图说明
通过举例的方式来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其不旨在受限于附图中的图。
图1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同轴网络的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在同轴线路终端处所测量的上行流和下行流传输的时序。
图3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耦合到同轴网络单元的同轴线路终端的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控制同轴线路终端中的时分双工的信号的时序。
图5示出了如在IEEE标准802.3av-2009的第77条中所规定的MAC子层的例子。
图6是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操作同轴线路终端的方法的流程图。
贯穿附图和说明书,相同附图标记指代相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众多具体的细节,例如特定的组件、电路和过程的例子,以便提供对本公开内容的透彻理解。此外,在以下的描述中并且出于说明的目的,阐述了特定的术语,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显而易见的是,可以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来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其它实例中,以框图形式示出了公知的电路和设备,以避免模糊本公开内容。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耦合”表示直接连接,或者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组件或电路进行连接。本文所描述的在各种总线上提供的信号中的任何一种可以与在一个或多个通用总线上提供的其它信号进行时分复用。另外,电路元件或软件模块之间的互连可以示出为总线或者单个信号线。这些总线中的每一个总线可以替代地是单个信号线,这些单个信号线中的每一个可以替代地是总线,单个信号线或总线可以表示:用于组件之间的通信的大量物理或逻辑机制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受限于本文所描述的特定例子,而是应将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所有实施例包括在其范围之内。
图1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同轴网络100(例如,EPON网络)的框图。网络100包括通过同轴链路耦合到多个同轴网络单元(CNU)120-1、120-2和120-3的同轴线路终端(CLT)110。相应的同轴链路可以是无源同轴电缆,或者替代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放大器和/或均衡器。这些同轴链路组成电缆设施130。在一些实施例中,CLT 110位于电缆设施运营商的驻地处,并且CNU 120位于各个用户的驻地处。这些同轴链路在CLT 110与每一个CNU 120之间引入传播延迟。
在一些实施例中,CLT 110是光同轴单元(OCU)的一部分,该OCU还耦合到光线路终端(OLT)。OCU充当为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反之亦然)的同轴介质转换器(CMC),并且可以执行诸如在光链路与同轴链路之间的联合资源分配之类的其它功能。
CLT 110向CNU 120-1、120-2和120-3发送下行流信号,并且从CNU120-1、120-2和120-3接收上行流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CNU 120接收由CLT 110发送的每一个分组,并且丢弃不是寻址到自己的分组。CNU120-1、120-2和120-3以CLT 110所指定的调度时间,来发送上行流信号。例如,CLT 110向CNU 120-1、120-2和120-3发送控制消息(例如,门控(GATE)消息),该控制消息指定各个CNU 120可以发送上行流信号的各自的未来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100使用时分双工(TDD):相同的频带用于从CNU 120到CLT 110的上行流传输和从CLT 110到CNU 120的下行流传输两者,并且上行流传输和下行流传输在时间上进行双工。第一时间单元被分配用于上行流传输,并且第二时间单元被分配用于下行流传输。这些时间单元还称为时间段或时间窗口。例如,交替的时间段被分别分配用于上行流传输和下行流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100可以以至少两种模式进行操作;在第一模式下,其使用TDD,并且在第二模式下,其使用FDD。因此,CLT 110和CNU 120可以被配置为以TDD模式或者FDD模式来进行操作。
图2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在TDD模式下,如在CLT 110处所测量的上行流和下行流时间窗口的时序。如图2中所示出的,交替的时间段被分配用于上行流传输和下行流传输。在第一时间单元202期间,CLT 110(图1)向CNU 120-1、120-2和120-3发送信号下行流。在第一时间单元202后面跟着保护间隔204,其后,在第二时间单元206期间,CLT 110从CNU120中的一个或多个接收上行流信号。保护间隔204考虑了同轴链路上的传播时间,以及考虑了CLT 110中用于从发送配置切换到接收配置时的切换时间。因此,保护间隔204确保在CNU 120处单独的上行流和下行流时间窗口。第二时间单元206后面紧跟着用于下行流传输的第三时间单元208、另一个保护间隔210以及用于上行流传输的第四时间单元212。交替的下行流和上行流时间窗口以这种方式继续下去,其中连续的下行流和上行流时间窗口通过保护间隔来分隔开,并且下行流时间窗口紧跟着上行流时间窗口,如图2中所示出的。在时间窗口202、206、208和212期间的上行流和下行流传输使用相同的频带。被分配用于上行流时间窗口(例如,时间单元206和212)的时间,可以与被分配用于下行流时间窗口(例如,时间单元202和208)的时间是不同的。图2示出了其中与分配给上行流时间窗口206和212的时间相比,向下行流时间窗口202和208分配更多的时间(因此更多的带宽)的例子。
图3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其中同轴线路终端302通过同轴链路316来耦合到CNU 318的系统300的框图。CLT 302是CLT 110(图1)的例子,并且CNU 318是CNU 120(图1)的例子。CLT 302和CNU 318可以使用TDD来通过同轴链路316进行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CLT 302和CNU 318在第一模式下使用TDD来进行通信,并且在第二模式下使用FDD来进行通信。
CLT 302包括发送信号到同轴链路316上和从同轴链路316接收信号的同轴物理层(PHY)308的实例(即,实现)。同样,CNU 318包括发送信号到同轴链路316上和从同轴链路316接收信号的同轴物理层(PHY)320的实例(即,实现)。(为了简单起见,没有示出CNU 318中的其它网络处理层的实例)。在一些实施例中,PHY 308和320是使用TDD(例如,如图2中所示出的)来发送和接收OFDM符号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PHY。在一些实施例中,PHY 308被配置为:在第一模式下使用TDD,并且在第二模式下使用FDD。例如,CLT 302中的PHY 308包括配置寄存器310,配置寄存器310存储用于指示以TDD模式还是FDD模式对该PHY 308进行配置的值。CNU 318中的PHY 320包括类似的配置寄存器322。
在CLT 302中,同轴电缆PHY 308耦合到全双工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306的实例(即,实现)。MAC子层306的实例可以称为介质访问控制器。(例如,MAC子层306是OSI网络模型的层2的子层。)PHY 308包括物理层信令组件314,物理层信令组件314提供针对MAC子层306的接口。PHY信令组件314向MAC子层306提供控制信号,以使得MAC子层306能够执行其发送和接收功能。例如,PHY信令组件314向MAC子层306提供载波侦听信号(例如,如IEEE 802.3以太网标准的附录4A中所规定的“载波侦听”信号),以指示PHY 308是否可用于传输。PHY信令组件314还可以提供接收信号(例如,如IEEE 802.3以太网标准的附录4A中所规定的“接收数据有效”信号),以指示存在输入数据。
传统上,载波侦听信号(例如,载波侦听)是在载波侦听多址接入(CSMA)通信协议中进行使用的,其中在该协议中,多个设备可能同时尝试接入通信介质。在CSMA中,发射机检查在PHY中其相应接收机是否正在接收数据;如果接收机正在接收数据(因此PHY是拥塞的),则发射机不会尝试进行发送。当载波侦听信号被置为有效(assert)时,其指示PHY为忙,并且相关联的MAC子层应当不发起传输。系统300(图3)和系统100(图1)不具有在给定的时间进行多址接入的风险。因此,CLT 302可以出于不同的目的而使用载波侦听信号:为了指定上行流和下行流传输窗口(例如,上行流窗口206和212以及下行流窗口202和208(图2))。PHY308中的定时器312生成该载波侦听信号,通过PHY信令组件314将该载波侦听信号提供给MAC子层306。该载波侦听信号向MAC子层306指示关于何时允许其进行发送。
图4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了控制信号402的时序,控制信号402是由定时器312(图3)生成的载波侦听信号的例子。控制信号402控制CLT302中的时分双工。当该控制信号处于逻辑低电平并且因此被解除有效(de-assert)时,允许MAC子层306发送数据(例如,向PHY 308提供成帧的数据,以便传输在同轴链路316上)。当控制信号402从逻辑高电平跳变至逻辑低电平时,下行流窗口202和208(图2)因此开始。控制信号402从逻辑低电平向逻辑高电平的后续跳变以信号形式通知MAC子层306停止传输。因此,下行流窗口202和208在控制信号402的置为有效稍微之后结束,从而允许完成当前符号的传输。随后,在保护间隔204和210到期之后,上行流窗口206和212开始。在控制信号402的后续解除有效时,上行流窗口206和212结束。虽然将控制信号402描述为:在处于逻辑低电平时被解除有效,在处于逻辑高电平时被置为有效,但这些极性也可以进行反转。
已将控制信号402描述为载波侦听信号的例子。但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信号402是与载波侦听信号不同的单独信号。
在PHY 308可被配置为以TDD或FDD模式进行操作的实施例中,定时器312耦合到配置寄存器310。当配置寄存器310中的值指示已选择TDD模式时,启用定时器312,并且定时器312生成具有图4中所示出的波形的控制信号402。当配置寄存器310中的值指示已选择FDD模式时,禁用定时器312,并且将控制信号402保持不变使得其被解除有效(例如,处于逻辑低电平),从而允许MAC子层306发送帧,而不管PHY 308是否接收数据。
为了在TDD模式下发送帧,MAC子层306(图3)从其客户端(例如,下一个较高网络处理层或子层的实例,为了简单起见,在图3中没有示出)接收数据,并建立用于该数据的帧(例如,以太网帧)。MAC子层306为数据预先附加(prepend)前导码和起始帧分隔符,根据需要填充数据载荷以确保最小持续时间,预先附加源地址(SA)和目的地址(DA),添加类型/长度字段,以及添加用于错误检测的帧校验序列(FCS)。随后,一旦控制信号402(例如,载波侦听)被解除有效(例如,如图4中所示出的),并在帧间延迟之后,MAC子层306就开始帧传输。由于定时器312(图3)生成控制信号402,因此定时器312可以通过指定MAC子层306何时可以执行帧传输,来指定何时可以发生下行流传输。
当PHY 308检测到已从CNU 318接收到帧时(例如,在上行流窗口206或212期间(图2)),在已执行了PHY同步之后,PHY 308(例如,PHY信令组件314)将接收信号置为有效(例如,接收数据有效)。PHY 308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解码,并且向MAC子层306提供经解码的数据。MAC子层306丢弃前导码和起始帧分隔符,对数据进行解封装,并且检查目的地址以确定该数据是否是旨在针对CLT 302的。随后,MAC子层306检查该帧校验序列,并向其客户端(同样,为了简单起见,在图3中没有示出)提供该帧(去掉前导码和起始帧分隔符)。
对于CNU 318处的信号的下行流接收来说,CLT 302向CNU 318提供TDD时序信息(例如,基于控制信号402(图4),如定时器312所生成的)。CLT 302可以使用物理层信令或者上层信令来向CNU 318提供TDD时序信息。CNU 318中的PHY 320使用该TDD时序信息来从CLT 302接收非连续的下行流信号。
CLT 302包括耦合到MAC子层306的动态带宽分配(DBA)系统304。DBA系统304(其还称为调度器)向下行流CNU(例如,CNU 318)发送控制消息(例如,门控消息),该控制消息指定这些下行流CNU何时可以向上行流发送数据。例如,各个门控消息指定针对来自CNU 318的上行流传输的起始时间(“startTime”)和长度。选择该起始时间和长度,使得上行流传输全部落入在一个上行流时间窗口(例如,上行流时间窗口206或212(图2))之内。在下行流时间窗口(例如,下行流时间窗口202和208(图2))期间,从CLT 302向下行流CNU发送控制消息(例如,门控消息)。因此,控制信号402可用于DBA系统304,以允许DBA系统304在下行流时间窗口期间发送控制消息(例如,门控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CLT 302包括耦合到定时器312的管理实体315,管理实体315可以动态地调整定时器312,并且从而可以调整如控制信号402(图4)所指定的上行流和下行流时间窗口的持续时间。可以对上行流和下行流时间窗口进行调整,以便调整传输时延和调整由保护间隔204所造成的开销的量,以及调整带宽在上行流传输和下行流传输之间的划分。
图5示出了如IEEE标准802.3av-2009的第77节所规定的MAC子层306的例子。在该例子中,MAC子层306耦合到MAC客户端502和MAC控制客户端504,以及耦合到PHY 308。MAC子层306包括多个多点MAC控制实例506-1到506-n,其中每一个与耦合到CLT 302的相应CNU(例如,CNU 318)相对应(图3)。PHY 308向MAC子层306(例如,在各个控制实例506-1到506-n中向控制解析器508)提供控制信号402(图4)。当控制信号402被置为有效时,其禁止由控制实例506-1到506-n进行的传输,因此确保了仅在下行流时间窗口期间发送数据。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用单个集成电路或者用不同的集成电路来实现如图3和图5中所示出的CLT 302的不同组件。
图6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对同轴线路终端(例如,CLT 110(图1)和/或CLT 302(图3))进行操作的方法600的流程图。方法600的CLT通过电缆设施(例如,电缆设施130(图1))耦合到多个CNU(例如,CNU120-1到120-3(图1),其包括例如CNU 318(图3))。
在方法600中,对控制信号(例如,控制信号402(图4),如定时器312(图3)所生成的)进行重复地置为有效和解除有效(60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控制信号是载波侦听信号(例如,载波侦听)。当该控制信号被解除有效时(604-否),在指定的频带上从CLT向CNU发送数据(例如,OFDM符号)(606)。在一些实施例中,从CLT向各个CNU发送控制消息(例如,门控消息),该控制消息指定其中各个CNU可以向CLT发送上行流数据的传输窗口(608)。
当控制信号被置为有效时(604-是),则停止OFDM符号的传输(610)。例如,完成当前符号的传输,其后传输停止。在等待与保护间隔(例如,保护间隔204(图2))相对应的一段时间之后,从各个CNU接收数据(例如,OFDM符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与操作608的控制消息中所指定的传输窗口相对应的时间,从CNU接收符号(因此的数据)(612)。
因此,方法600允许在EPOC网络或者类似的同轴网络中,使用TDD在CLT与CNU之间进行通信。虽然方法600包括看上去是以特定的顺序发生的多个操作,但应显而易见的是,方法600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这些操作可以被串行地或者并行地执行。可以改变两个或更多个操作的顺序,以及可以将两个或更多个操作组合到单个操作中。
在前述的说明书中,已参照其特定的示例性实施例来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将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阐述的本公开内容的更广泛精神和范围的情况,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改变。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视作为示例性意义的而非限制性意义的。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对通过同轴设施耦合到多个同轴网络单元的同轴线路终端进行操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同轴线路终端的物理层(PHY)实例中生成控制信号;
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重复地置为有效和解除有效;
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被解除有效,向所述多个同轴网络单元发送数据,其中,所述数据是在指定的频带上进行发送的;以及
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被置为有效,停止向所述多个同轴网络单元进行数据的传输,并且从所述多个同轴网络单元中的各个同轴网络单元接收数据,其中,所述数据是在所述指定的频带上进行接收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被解除有效,发送寻址到所述多个同轴网络单元中的相应的同轴网络单元的消息,其中所述消息指定用于所述相应的同轴网络单元发送数据上行流的后续传输窗口,并且所述消息是使用所述指定的频带来进行发送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与所述后续传输窗口相对应的时间,在所述同轴线路终端处从所述相应的同轴网络单元接收所述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号是载波侦听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重复地置为有效和解除有效包括:在所述同轴线路终端的所述PHY实例中使用定时器来生成所述控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动态地调整所述控制信号的时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被置为有效而停止向所述多个同轴网络单元进行数据的所述传输之后,在从相应的同轴网络单元接收数据之前,等待与保护间隔相对应的时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向所述多个同轴网络单元发送数据包括:向所述多个同轴网络单元发送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以及
从各个同轴网络单元接收数据包括:从各个同轴网络单元接收OFDM符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被置为有效而停止数据的传输包括:完成符号的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同轴线路终端包括所述PHY实例和耦合到所述PHY实例的全双工介质访问控制器;以及
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PHY实例向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器提供所述控制信号,以控制从所述同轴线路终端到所述同轴网络单元的数据的传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HY实例包括定时器,所述定时器生成所述控制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器包括与各个同轴网络单元相对应的多个多点MAC控制实例;以及
当所述控制信号被置为有效时,所述控制信号防止所述多个多点MAC控制实例发起数据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号是在第一操作模式下被重复地置为有效和解除有效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操作模式下,保持所述控制信号被解除有效;以及
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下,在发送频带上向所述多个同轴网络单元发送数据,并且在与所述发送频带不同的接收频带上从各个同轴网络单元接收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同轴线路终端包括配置寄存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配置寄存器中存储第一值,以便在所述第一模式下启用对所述控制信号的置为有效;以及
在所述配置寄存器中存储第二值,以便在所述第二模式下禁用对所述控制信号的置为有效。
15.一种同轴线路终端,包括:
全双工介质访问控制器;以及
同轴PHY实例,其用于在指定的频带上发送和接收数据,所述同轴PHY实例包括定时器,所述定时器用于生成控制信号,以便以交替的方式在所述指定的频带上启用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同轴线路终端,其中,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器是与以太网兼容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同轴线路终端,其中:
所述同轴PHY实例是用于在所述指定的频带上发送和接收OFDM符号;以及
所述控制信号是用于在所述指定的频带上启用所述OFDM符号的发送和接收。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同轴线路终端,其中,所述同轴PHY实例包括:信令组件,其用于向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器提供所述控制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同轴线路终端,其中,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器用于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的解除有效而发起数据传输,以及用于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的置为有效而停止数据传输。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同轴线路终端,其中:
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器包括:与要耦合到所述同轴线路终端的各个同轴网络单元相对应的多个多点MAC控制实例;以及
当所述控制信号被置为有效时,将禁用由所述多点MAC控制实例进行的数据传输。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同轴线路终端,还包括:调度器,其用于发起向要耦合到所述同轴线路终端的同轴网络单元进行控制消息的传输,其中,所述控制消息是在所述指定的频带上进行发送的,并且相应的控制消息指定用于相应的同轴网络单元的上行流传输窗口。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同轴线路终端,其中:
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被解除有效,所述调度器将发起所述控制消息的传输;以及
用于所述相应的同轴网络单元的所述上行流传输窗口与当所述控制信号被置为有效时的时间段相对应。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同轴线路终端,还包括:与所述同轴PHY实例相关联的配置寄存器,其用于存储对模式进行指定的值,其中:
当所述配置寄存器存储与第一模式相对应的第一值时,所述同轴PHY将在所述指定的频带上发送和接收数据;以及
当所述配置寄存器存储与第二模式相对应的第二值时,所述同轴PHY将在发送频带上发送数据,并且在与所述发送频带不同的接收频带上接收数据。
24.一种同轴线路终端,包括:
用于在指定的频带上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单元;以及
用于在物理层实例中生成控制信号,以便在所述指定的频带上交替地进行所述发送和所述接收的单元。

Claims (24)

1.一种对通过同轴设施耦合到多个同轴网络单元的同轴线路终端进行操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控制信号进行重复地置为有效和解除有效;
当所述控制信号被解除有效时,向所述多个同轴网络单元发送数据,其中,所述数据是在指定的频带上进行发送的;以及
当所述控制信号被置为有效时,停止向所述多个同轴网络单元进行数据的传输,并且从所述多个同轴网络单元中的各个同轴网络单元接收数据,其中,所述数据是在所述指定的频带上进行接收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控制信号被解除有效时,发送寻址到所述多个同轴网络单元中的相应的同轴网络单元的消息,其中所述消息指定用于所述相应的同轴网络单元发送数据上行流的后续传输窗口,并且所述消息是使用所述指定的频带来进行发送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与所述后续传输窗口相对应的时间,在所述同轴线路终端处从所述相应的同轴网络单元接收所述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号是载波侦听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重复地置为有效和解除有效包括:使用定时器来生成所述控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动态地调整所述控制信号的时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被置为有效而停止向所述多个同轴网络单元进行数据的所述传输之后,在从相应的同轴网络单元接收数据之前,等待与保护间隔相对应的时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向所述多个同轴网络单元发送数据包括:向所述多个同轴网络单元发送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以及
从各个同轴网络单元接收数据包括:从各个同轴网络单元接收OFDM符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控制信号被置为有效时停止数据的传输包括:完成符号的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同轴线路终端包括:同轴物理层(PHY)实例和耦合到所述PHY实例的全双工介质访问控制器;以及
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PHY实例向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器提供所述控制信号,以控制从所述同轴线路终端到所述同轴网络单元的数据的传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HY实例包括定时器,所述定时器生成所述控制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器包括与各个同轴网络单元相对应的多个多点MAC控制实例;以及
当所述控制信号被置为有效时,所述控制信号防止所述多个多点MAC控制实例发起数据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号是在第一操作模式下被重复地置为有效和解除有效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操作模式下,保持所述控制信号被解除有效;以及
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下,在发送频带上向所述多个同轴网络单元发送数据,并且在与所述发送频带不同的接收频带上从各个同轴网络单元接收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同轴线路终端包括配置寄存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配置寄存器中存储第一值,以便在所述第一模式下启用对所述控制信号的置为有效;以及
在所述配置寄存器中存储第二值,以便在所述第二模式下禁用对所述控制信号的置为有效。
15.一种同轴线路终端,包括:
全双工介质访问控制器;
同轴PHY实例,其用于在指定的频带上发送和接收数据;
定时器,其与所述同轴PHY实例相关联,用于生成控制信号,以便以交替的方式在所述指定的频带上启用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同轴线路终端,其中,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器是与以太网兼容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同轴线路终端,其中:
所述同轴PHY实例是用于在所述指定的频带上发送和接收OFDM符号;以及
所述控制信号是用于在所述指定的频带上启用所述OFDM符号的发送和接收。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同轴线路终端,其中,所述同轴PHY实例包括:信令组件,其用于向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器提供所述控制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同轴线路终端,其中,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器用于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的解除有效而发起数据传输,以及用于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的置为有效而停止数据传输。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同轴线路终端,其中:
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器包括:与要耦合到所述同轴线路终端的各个同轴网络单元相对应的多个多点MAC控制实例;以及
当所述控制信号被置为有效时,将禁用由所述多点MAC控制实例进行的数据传输。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同轴线路终端,还包括:调度器,其用于发起向要耦合到所述同轴线路终端的同轴网络单元进行控制消息的传输,其中,所述控制消息是在所述指定的频带上进行发送的,并且相应的控制消息指定用于相应的同轴网络单元的上行流传输窗口。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同轴线路终端,其中:
当所述控制信号被解除有效时,所述调度器将发起所述控制消息的传输;以及
用于所述相应的同轴网络单元的所述上行流传输窗口与当所述控制信号被置为有效时的时间段相对应。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同轴线路终端,还包括:与所述同轴PHY实例相关联的配置寄存器,其用于存储对模式进行指定的值,其中:
当所述配置寄存器存储与第一模式相对应的第一值时,所述同轴PHY将在所述指定的频带上发送和接收数据;以及
当所述配置寄存器存储与第二模式相对应的第二值时,所述同轴PHY将在发送频带上发送数据,并且在与所述发送频带不同的接收频带上接收数据。
24.一种同轴线路终端,包括:
用于在指定的频带上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单元;以及
用于生成控制信号,以便在所述指定的频带上交替地进行所述发送和所述接收的单元。
CN201280073061.XA 2012-05-09 2012-05-09 使用时分双工在同轴链路上进行全双工以太网通信 Pending CN1042726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2/075255 WO2013166673A1 (en) 2012-05-09 2012-05-09 Full-duplex ethernet communications over coaxial links using time-division duplexi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72662A true CN104272662A (zh) 2015-01-07

Family

ID=49550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3061.XA Pending CN104272662A (zh) 2012-05-09 2012-05-09 使用时分双工在同轴链路上进行全双工以太网通信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29432A1 (zh)
EP (1) EP2847938A4 (zh)
CN (1) CN104272662A (zh)
WO (1) WO201316667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7163A (zh) * 2015-10-16 2016-02-24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实现下一代同轴以太网技术的系统物理层及其实现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73328B2 (en) * 2013-04-26 2016-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deband signal generation for channel estimation in time-division-du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22206174A1 (zh) * 2021-04-02 2022-10-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光线路终端、光网络单元及通信系统
US11750407B2 (en) * 2021-07-09 2023-09-05 ReadyLinks Inc. Bidirectional power feed digital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23283633A1 (en) 2021-07-09 2023-01-12 Synstelien Justin L Facilitating and provisioning customer broadband transport servi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92967A1 (en) * 2004-11-04 2006-05-04 Jacobi Systems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f digital signals over a coaxial cable
CN101282315A (zh) * 2007-04-06 2008-10-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共享传输介质分配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1453408A (zh) * 2007-12-04 2009-06-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无源同轴网络系统中实现中继的方法和设备
CN101494577A (zh) * 2008-01-21 2009-07-2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同轴线路终端、同轴网络单元及其接收窗口的控制方法
CN102195838A (zh) * 2011-04-25 2011-09-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同轴分配网的宽带接入的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67949A1 (en) * 1998-02-26 2002-11-14 Gordon Brem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TM) adaptive time domain duplex (ATDD) communication
EP1342106A4 (en) * 2000-11-17 2004-12-08 Alloptic Inc PASSIVE OPTICAL POINT-TO-MULTI-POINT NETWORK USING VARIABLE LENGTH PACKAGES AND VARIABLE LENGTH UP SLOTS
JP4416361B2 (ja) * 2001-09-14 2010-02-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マルチフォーマットトランスポートストリームデコーダ
US20080144493A1 (en) * 2004-06-30 2008-06-19 Chi-Hsiang Yeh Method of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interference/collision prevention/avoidance and spatial reuse enhancement
KR100465307B1 (ko) * 2004-09-02 2005-01-13 이승한 유선케이블망을 위한 디지털 케이블 모뎀 장치
JP4723290B2 (ja) * 2005-06-06 2011-07-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ィスクアレイ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311392B2 (ja) * 2005-10-05 2009-08-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磁駆動式動弁機構の制御装置
US20070259644A1 (en) * 2006-03-21 2007-11-08 Asoka Us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werline local area networks over coaxial cable
US8089984B2 (en) * 2009-06-23 2012-01-03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network communications via a configurable multi-use ethernet PHY
US7782850B2 (en) * 2006-11-20 2010-08-24 Broadcom Corporation MAC to PHY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ssion of packets through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1282189B (zh) * 2007-04-06 2011-03-2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时钟同步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1242434A (zh) * 2007-02-07 2008-08-1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网络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传输装置
CN101282140B (zh) * 2007-04-06 2011-12-2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终端
CN101282273B (zh) * 2008-05-27 2010-11-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带epcn系统中的时隙分配方法和设备
WO2012050838A1 (en) * 2010-09-28 2012-04-19 Neocific,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lexible use of frequency bands
US9001714B2 (en) * 2011-09-06 2015-04-07 Broadcom Corporation Ethernet physical layer device using time division duplex
US9363016B2 (en) * 2011-12-02 2016-06-0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raffic on a unified optical and coaxial network
US20130202304A1 (en) * 2012-02-03 2013-08-08 Broadcom Corporatio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Over Coaxial (EPOC) Physical Layer (PHY) Link Up and Tuning
US8997165B2 (en) * 2012-03-06 2015-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network with optical and coaxial components
US8873565B2 (en) * 2012-04-16 2014-10-2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elivering upstream data i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over coaxial network
CN104541518B (zh) * 2012-06-05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构建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的同轴汇聚层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92967A1 (en) * 2004-11-04 2006-05-04 Jacobi Systems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f digital signals over a coaxial cable
CN101282315A (zh) * 2007-04-06 2008-10-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共享传输介质分配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1453408A (zh) * 2007-12-04 2009-06-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无源同轴网络系统中实现中继的方法和设备
CN101494577A (zh) * 2008-01-21 2009-07-2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同轴线路终端、同轴网络单元及其接收窗口的控制方法
CN102195838A (zh) * 2011-04-25 2011-09-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同轴分配网的宽带接入的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7163A (zh) * 2015-10-16 2016-02-24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实现下一代同轴以太网技术的系统物理层及其实现方法
CN105357163B (zh) * 2015-10-16 2018-08-24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实现下一代同轴以太网技术的系统物理层及其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66673A1 (en) 2013-11-14
US20150229432A1 (en) 2015-08-13
EP2847938A4 (en) 2016-01-13
EP2847938A1 (en) 2015-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5501B (zh) 用以延伸乙太網路被動光學網路(epon)中之媒體存取控制(mac)控制訊息的設備
EP2290999B1 (e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090196606A1 (en) Optical access network and optical switching systems
CN104272662A (zh) 使用时分双工在同轴链路上进行全双工以太网通信
JP5040695B2 (ja) Pon局側装置、pon上り回線通信方法、pon上り回線通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EP2582152B1 (en) Remote node and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a fiber-optic network, especially for low bit-rate data transmission
JP5541327B2 (ja) 中継装置、局側装置並びにその中継装置を用いた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CN101582723B (zh) 一种基于1×n无源光分路器的can总线物理层系统
WO2014103804A1 (ja) 光無線アクセスシステム
WO2011077576A1 (ja) 通信装置、加入者側通信装置、ポイントトゥマルチポイント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帯域制御方法
CN104967600A (zh) 通过减少通道的介质进行多通道自动协商的系统和方法
JP2003283522A (ja) ギガビットイーサネット(登録商標)−受動光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アイドルパターン出力制御回路
JP4690141B2 (ja) 光加入者線端局装置および下り帯域制御方法
CN109936781B (zh) 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163038B (zh) 一种以太网设备链路保护的方法
WO2015074275A1 (zh) 光线路终端、分配点单元、系统及数据流调度方法
WO2017156682A1 (zh) 一种基于通道绑定的数据传输方法
JP5882886B2 (ja) ユーザ側光回線終端装置およびユーザ側光回線終端装置の消費電力制御方法
US9148224B2 (e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over coaxial (EPoC) system rate mechanism
JP2014033269A (ja) 利用者側光終端装置、局側光終端装置、制御装置、通信装置、光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省電力制御方法
US929437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ed latency reporting in a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EPON)
JP2009135681A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メディアコンバータ
EP3041212B1 (en) Lin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08292954A (zh) 一种ONT及ONT的Wi-Fi传输速率的调整方法
CN105429892A (zh) 一种轨道交通网络防止环路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