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同轴分配网的宽带接入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宽带接入网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同轴分配网的宽带接入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主要目的就是以电视数字化为切入点,建设高速宽带的广电信息基础设施平台,扩大广播电视的服务领域,把普通电视接收终端变成家庭多媒体信息终端,在推进“三网融合”进程中充分发挥有线电视网作为国家基础信息网络的重要作用。因此NGB最根本的就是要在基础网络中实现宽带双向传输。
目前,基于有线电视网的双向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有两类:一是光纤到户(EPON+FTTH)技术,二是以太网数据通过同轴电缆传输(EPON+Ethernet overCoax,EPON+EoC)技术。对于光纤到户技术,由于光纤传输容量大,传输损耗低,且具有抗电磁干扰、无电磁泄漏、温度稳定性高等优点,使得“光进铜退”成为有线电视网络宽带化、双向化的发展趋势,光纤逐步向用户端推进,进而实现高可靠、高带宽、高承载力、可管理、可运营的宽带接入目标。目前,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建设基本可以实现光纤到楼,因此从楼边到用户家中这最后的100m是各种接入技术关注的焦点。其中最彻底的解决方案是EPON+FTTH,可实现用户的接入带宽为100Mbps~1000Mbps,实现包括广播电视和各种宽带数据业务的接入。EPON+FTTH方案中,光纤到户的入户网的敷设是FTTH的关键。对新建小区而言,光纤入户网易于实现,而针对中心市区域,人口密集的、现有的居民社区,大规模地敷设光纤入户网,则需耗费高昂的敷设成本,不易实现。因此接入分配网的双向化改造的重要内容是充分利用入户线路的同轴电缆资源,采用适合当地的宽带双向接入技术,使有线电视网络具备承载模拟和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高清晰度电视、广播、视频点播、宽带数据接入、语音服务等多种业务的能力。因此各种利用现有同轴入户网实现宽带接入的EPON+EoC技术应运而生。通常光纤到楼边采用EPON技术,而EPON通常是基于点对多点(P2MP)的树型或多级星型的拓扑结构,这些拓扑结构是多用户共享系统。但EoC方案则不尽相同。
EoC的技术方案可分为无源EoC和有源EoC。无源EoC是一种采用无源器件的基于同轴电缆的以太网传输技术,采用基带编码方式,只是将便于双绞线传输的双极性信号转换成便于同轴电缆传输的单极性信号。因此频谱利用率不高,不能支撑高速高清电视、IPTV等宽带数据业务。无源EoC技术通过在楼道头端放置接入网桥,隔离了用户端的噪声,避免了噪声的汇聚,因此无源EoC技术解决了有线电视网络存在的最普遍也最难解决的漏斗噪声问题。但无源EoC只适用于点对点的拓扑结构,而全国用户无源分配网络中,51%的网络结构为无源分支分配的树枝型串接构造,并且由于是无源设备,信号经过长距离传输后将会衰减到无法识别,因此基带无源EoC不适用于用户分布比较分散的有线电视网络。
有源EoC则又分为低频EoC和高频EoC。低频EoC的数据信号工作在0~65Mhz,相应的技术主要是Homeplug AV;高频EoC则工作在860Mhz以上的频段,主要的技术方案是MoCA、WiFi等。这几种技术都可实现100M以上的线路速率,MoCA高达270Mbps,HomePlug AV为200Mbps。
不过上述高速率的接入结果是在最理想的最大包长(1518Byte)时测得的。由于有源EoC的局端设备采用软件方式进行用户端数据的汇聚处理,在短包情况下,相同速率数据流的短包数量要远远多于长包情况,而系统内的CPU是根本无法实时处理如此大量的数据包,导致丢包率急剧上升,系统吞吐率大大下降。因此在最短包长(64Byte)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有源EoC方案的系统吞吐率均急剧下降至10Mbps以下,与最大速率的差距能够达到十倍甚至数十倍,而且不论是单用户还是多用户接入情况下都存在上述问题。对于各种双向业务来说,除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之外,业务数据并非均为长包数据。特别是大量的互动业务回传信号更是以短包数据为主,因此目前的有源EOC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将会遇到瓶颈。
进一步的,MoCA、Homeplug等早期的家庭联网技术中没有中心控制器的概念,每个设备的功能和作用几乎一样,由于家庭联网在QoS和网络可管理性等方面的并没有严格要求,因而这些方案在形成之初,均简单地采用了最基本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每个用户端设备(CustomerPremise Equipment,CPE)的带宽像多端口的转发器(HUB)一样自由竞争,这样带宽没有保证,不能适应网络的规模化经营。随着接入用户数量的增加,每个用户的CPE带宽会急剧下降,带宽差异很大,时有中断,系统不稳定,不能支持更多的用户,较难实现网络的电信级用户管理、运营和维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各种有源EoC方案典型的MAC层处理机制是:采用CSMA进行用户注册,同时用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机制为成功注册的用户分配通信带宽,从而保障注册成功用户的带宽和QoS。
但TDMA机制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同时,也丧失了带宽效率和对用户数量的支持能力。因为这些方案的TDMA机制并未包含共享介质中半双工通信所需要具备的一个重要手段:动态带宽分配(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DBA)。因此系统性能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会出现明显降低的现象。为保证注册成功用户的业务质量,只能将系统连接的用户数量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这样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同时增加了整个EoC系统部署的成本。
综上所述,虽然EPON+EoC是有线电视双向化改造的一种理想方案,但目前的EoC技术并不能成为最终解决方案,并且有线电视还存在着安全性问题,频带共用瓶颈问题,以及双向多频道通信的有线电视(CATV)调制解调器升级迟缓等问题,所以要想进一步扩大业务,有线电视业界必须尽快解决这些问题,研制出一种更理想的利用有线电视网络提供双向数据业务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同轴分配网的宽带接入的方法的系统,能够解决频带共用的问题,并且更好的利用有线电视网络提供双向数据业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同轴分配网的宽带接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同轴分配网中,光网络单元(ONU)接收到光线路终端(OLT)发送来的汇聚业务后,解调出以太网数据信号和广播电视信号,发送给同轴线路终端设备(CLT);
CLT将以太网数据信号封装成IEEE802.3ah以太网数据格式,再经过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后,与广播电视信号混合,发送给同轴网络终端设备(CNU)。
其中,所述CLT将以太网数据信号封装成IEEE802.3ah以太网数据格式,具体为:
CLT通过基于同轴电缆网的电信运营级宽带接入(ECAN)协议的介质访问控制层(MAC)模块封装成IEEE802.3ah以太网数据格式,产生多点控制协议(MPCP)控制协议帧,以及通过动态带宽分配(DBA)算法,对用户上行带宽的动态分配。
其中,所述汇聚业务包括:广播电视业务和宽带数据业务,其中包括: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业务、高清晰度电视(HDTV)业务、交互式电视点播(VOD)业务、以及宽带互联网(Internet)业务。
其中,所述以太网数据信号由GMII接口送入以太网数据通过同轴电缆传输(EoC)的线路端设备CLT;所述广播电视信号由同轴端口送入CLT。
其中,所述以太网数据信号的工作带宽为28.2Mhz,分布在10~65Mhz的频带上,根据实际链路状况和噪声源特性,设置上变频频率,完成工作频带的配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同轴分配网的宽带接入的系统,所述系统位于同轴分配网中,所述系统包括:ONU、CLT和CNU,其中,
所述ONU,用于接收到OLT发送来的汇聚业务后,解调出以太网数据信号和广播电视信号,发送给CLT;
所述CLT,用于将以太网数据信号封装成IEEE802.3ah以太网数据格式,再经过OFDM调制后,与广播电视信号混合,发送给CNU。
其中,所述CLT将以太网数据信号封装成IEEE802.3ah以太网数据格式,具体为:
CLT通过ECAN协议的MAC模块封装成IEEE802.3ah以太网数据格式,产生MPCP控制协议帧,以及通过DBA算法,对用户上行带宽的动态分配。
其中,所述汇聚业务包括:广播电视业务和宽带数据业务,其中包括:IPTV业务、HDTV业务、VOD业务、以及宽带Internet业务。
其中,所述以太网数据信号由GMII接口送入以太网数据通过EoC的线路端设备CLT;所述广播电视信号由同轴端口送入CLT。
其中,所述以太网数据信号的工作带宽为28.2Mhz,分布在10~65Mhz的频带上,根据实际链路状况和噪声源特性,设置上变频频率,完成工作频带的配置。
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同轴分配网的宽带接入的方法的系统,在同轴分配网中,光网络单元(ONU)接收到光线路终端(OLT)发送来的汇聚业务后,解调出以太网数据信号和广播电视信号,发送给同轴线路终端设备(CLT);CLT将以太网数据信号封装成IEEE802.3ah以太网数据格式,再经过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后,与广播电视信号混合,发送给同轴网络终端设备(CNU)。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系统支持规模化接入,能够实现1个CLT覆盖144个CNU,系统更加稳定可靠
(1)本发明的MAC层协议采用EPON技术的IEEE802.3ah的MAC协议,相比于现有的有源调制的EOC技术主要基于数字家庭网络技术,MAC层协议基本采用CSMA/CD载波侦听与碰撞检测协议,每个CPE(Slaver)的带宽需要象HUB一样去自由竞争,随着CPE数量的增加,带宽会逐渐下降,不能支持很多用户。
(2)MPCP协议和DBA算法实现STDM接入。本发明的系统采用DBA算法,可实现上行带宽的动态配置、流量控制、以及带宽限速功能,不仅使网络带宽得以充分利用,并且可以实现QoS保障。
(3)高速宽带。采用OFDM+QAM调制的传送技术,可在10-65MHz频带上实现单链路大于200Mbps的线路带宽,和大于1.2Gbps的总线路带宽。
(4)可同时支持P2MP和P2P的网络结构,适用范围广。在目前全国超过1.5亿有线电视用户中:51%的无源同轴电缆分配网为点对多点的树枝型(P2MP),主要分布在特大城市(直辖市)和广大农村网络中;而P2P(点对点)的无源同轴电缆分配网约占的49%,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大、中型城市网络。MPCP的MAC协议可同时支持两种拓扑结构的同轴网络的接入控制,并可在P2MP网络中实现STDM接入。本发明可同时支持这两种拓扑结构的同轴网络。
(5)可靠性高,成本低,系统造价小。本发明的双向数据工作于同轴线路的低频端,系统工作稳定性、可靠性高。本发明直接工作于现有的同轴入户网,无需重新敷设网络,在满足一般用户宽带需求包括广播电视、HDTV、宽带上网等需求的条件下,满足广电总局提出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业务的带宽需求,可大大节省布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同轴分配网的宽带接入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同轴分配网的宽带接入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与EPON技术结合实现HFC双向全业务接入网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CLT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CNU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物理层的数据封装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物理层工作频带分布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下行数据传送及带宽分配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OFDM符号的时序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前导符号构成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物理层模块的发射与接收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EPCN的协议分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同轴分配网的宽带接入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同轴分配网中,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接收到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发送来的汇聚业务后,解调出以太网数据信号和广播电视信号,发送给同轴线路终端设备(Coaxial LineTerminal,CLT);
具体的,所述汇聚业务包括:广播电视业务和宽带数据业务,其中,包括:交互式网络电视(Interactive Personality TV,IPTV)业务,高清晰度电视(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HDTV)业务,交互式电视点播(Video On Demand,VOD)业务,以及宽带互联网(Internet)业务等。所述以太网数据信号由GMII接口送入EoC的线路端设备CLT;所述广播电视信号由同轴端口送入CLT。
步骤102,CLT将以太网数据信号封装成IEEE802.3ah以太网数据格式,再经过OFDM调制后,与广播电视信号混合,发送给用户终端的同轴网络终端设备(Coaxial Network Unit,CNU)。
具体的,所述CLT将以太网数据信号封装成IEEE802.3ah以太网数据格式,具体为:CLT通过基于同轴电缆网的电信运营级宽带接入(Ethernet Over CoaxialAccess Network,ECAN)协议的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模块封装成IEEE802.3ah以太网数据格式,产生MPCP控制协议帧,以及通过DBA算法,实现对用户上行带宽的动态分配。其中,采用IEEE802.3ah的MPCP控制协议,该协议支持点对多点结构;支持一个EoC端口连接多达144个CNU;支持CNU自动发现,支持RTT(Round Trip Test)测量;采用相关算法实现上行用户的统计非对称动态带宽分配;支持远程管理CNU。
进一步的,以太网数据信号的工作带宽为28.2Mhz,可以在10~65Mhz的频带上,根据实际链路状况和噪声源特性,设置上变频频率,实现工作频带的配置。物理层信号的工作频带宽度为28.2Mhz,划分为1155个子载波,子载波间隔为24.414Khz。系统可以依据线路的噪声特性,在1155个子载波中选取917个有效子载波;系统在每个子载波上可依据实际线路状况,动态选取QPSK、16QAM,64QAM,256QAM,512QAM或1024QAM的映射方式。一个EoC输出链路的最大线路速率为224Mbps,1个CLT的总线路速率可达1.2Gbps。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同轴分配网的宽带接入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位于同轴分配网中,所述系统包括:ONU21、CLT22和CNU23,其中,
所述ONU21,用于接收到OLT发送来的汇聚业务后,解调出以太网数据信号和广播电视信号,发送给CLT22;
具体的,所述汇聚业务包括:广播电视业务和宽带数据业务,其中,包括:IPTV业务、HDTV业务、VOD业务、以及宽带互联网(Internet)业务等。所述以太网数据信号由GMII接口送入EoC的线路端设备CLT22;所述广播电视信号由同轴端口送入CLT22。
所述CLT22,用于将以太网数据信号封装成IEEE802.3ah以太网数据格式,再经过OFDM调制后,与广播电视信号混合,发送给CNU23。
具体的,所述CLT22将以太网数据信号封装成IEEE802.3ah以太网数据格式,具体为:CLT22通过ECAN协议的MAC模块封装成IEEE802.3ah以太网数据格式,产生MPCP控制协议帧,以及通过DBA算法,实现对用户上行带宽的动态分配。其中,采用IEEE802.3ah的MPCP控制协议,该协议支持点对多点结构;支持一个EoC端口连接多达144个CNU;支持CNU自动发现,支持RTT(Round Trip Test)测量;采用相关算法实现上行用户的统计非对称动态带宽分配;支持远程管理CNU23。
进一步的,以太网数据信号的工作带宽为28.2Mhz,可以在10~65Mhz的频带上,根据实际链路状况和噪声源特性,设置上变频频率,实现工作频带的配置。物理层信号的工作频带宽度为28.2Mhz,划分为1155个子载波,子载波间隔为24.414Khz。系统可以依据线路的噪声特性,在1155个子载波中选取917个有效子载波;系统在每个子载波上可依据实际线路状况,动态选取QPSK、16QAM,64QAM,256QAM,512QAM或1024QAM的映射方式。一个EoC输出链路的最大线路速率为224Mbps,1个CLT22的总线路速率可达1.2Gbps。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图3为本发明与EPON技术结合实现HFC双向全业务接入网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系统由前端的以太网无源光网EPON和靠近用户端的同轴网络系统EoC桥接而成。在前端,广播电视业务和宽带数据业务,包括:IPTV,HDTV,VOD,以及宽带Internet等业务汇聚,由OLT31发送,经EPON传送至社区楼边的ONU32。ONU32分别解调出标准的以太网数据信号和广播电视信号,以太网数据信号由GMII接口送入EoC的线路端设备CLT33,广播电视信号则由同轴端口送入CLT33。以太网数据信号在CLT33中通过ECAN协议的MAC模块封装成IEEE802.3ah以太网数据格式,然后经过PHY模块进行OFDM调制后,与广播电视信号经双工滤波器混合后,送入EoC,经由EoC到达各用户终端设备CNU。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CLT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CLT主要包括:CPU模块46、媒体接入控制(MAC)模块47、OFDM物理层模块48,即PHY模块;CLT的接口包括:1个广播电视输入同轴接口49、1个Gbit的上联数据接口45和6个电视数据混合输出口42,其中,
数据信号由上联数据接口45进入CLT,经过千兆以太网物理层模块,由GMII接口送入CPU模块46,该模块承担着VLAN交换功能以及CPU功能,其中的VLAN功能可以旁通;而CLT的管理功能是通过嵌入式的MIPS-4KEc微处理器内核来调度控制的,CPU模块46的程序存于Flash模块(闪存模块)44中,CLT启动后先从Flash模块44中读取程序,并置于片外存储器DDRSDRAM,DDR SDRAM容量达到128M,为嵌入的微处理器提供了充足的程序运行空间。CPU模块46通过总线与各个子模块进行通信,总线可采用SPI和I2C两种方式。
由CPU模块46输出的数据信号经由POS-PHY接口进入ECAN的MAC模块47,该模块负责将标准以太网数据封装成IEEE802.3ah格式的以太网数据,产生MPCP控制协议帧,以及通过DBA算法,实现对用户上行带宽的动态分配。
由MAC模块47输出的IEEE802.3ah数据经由MII接口送入分别送入6个OFDM物理层模块48。在OFDM物理层模块48中完成OFDM调制,送入双工滤波器41,与输入的电视信号复用,由电视数据混合输出口42输出送入同轴网络。其中,所述输入的电视信号由广播电视输入同轴接口49输入,经分路器40产生6路输出,分别送入6个双工滤波器41,与相应的数据信号混合。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CNU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CNU主要包括:OFDF物理层59、MAC控制芯片50和FE-PHY芯片51,其中,
由同轴网络到达的电视数据混合信号,由同轴接口57送入双工滤波器58,该双工滤波器58将电视信号与数据信号分离,电视信号经由同轴接口53送达用户的电视接收设备;数据信号则由MII接口经由OFDF物理层59进入MAC控制芯片50,在此完成数据帧的鉴别,以及MPCP协议帧,以及OAM帧的区读取。对属于本地的用户数据则透传,送入FE-PHY芯片51,由RJ-45接口52输出,送达用户数据接收设备,非本地数据则被丢弃。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物理层的数据封装示意图,如图6所示,物理(PHY)层接收到来自MAC层的IEEE802.3ah数据后,按数据流的方式来封装处理,首先将MAC数据汇聚成数据流,再将其分割成512字节的块,然后分别在前面加上4字节的报头,在后面加上4字节的效验码,生成520字节的PHY层数据块PHY-BLOCK(PB)。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物理层工作频带分布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采用OFDM调制技术,频谱宽度为28.2MHz,含1155个子载波,子载波间隔为24.414Khz。为避免实际系统中低频段的汇聚噪声的干扰,频谱设置可在10~65Mhz之间动态设置。而在有效频谱段,用于传输信息的有效子载波的数目为917个。其余的138个载波可根据实际的系统信道特性,通过预先的窗口配置,即有效频谱段配置,将线路性能差的频点设置为空闲子载波,不用于传输信息。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下行数据传送及带宽分配示意图,如图8所示,上下行信号传送工作在同一频带,上下行通信采用时分双工方式(TDD)。
上行方向上,CLT通过DBA算法,依据各CNU上报的上行数据的排队状态,为CNU分配上行带宽时隙,以及发送控制信号,实现上行信道的动态带宽STDM带宽分配。所述排队状态包括:高或低优先级别数据包的个数,以及队列长度。MPCP协议的功能主要是:提供CNU自动注册与管理,CLT与CNU之间的同步,实现自动恢复功能,动态地为CNU分配带宽时隙,上下行数据传送带宽分配及QOS保证。
下行方向上,半双工的下行信道,采用广播式传送方式。CNU根据LLID标识,取出本地数据,而将不属于本地LLID的数据丢弃。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示意图。本发明系统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长度可变,由一个前导符号和6~24个数据符号构成。前导符号主要用于OFDM信号的同步,由10个特殊的短OFDM符号构成,每个符号采用4096点的IFFT,对应时间长度为:5.12*10=51.2us。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OFDM符号的时序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对于数据载荷符号,来自映射模块的数据用4096点IFFT调制子载波符号,即进行4096点采样。之后插入循环前缀,构成扩展的OFDM符号,再进行加窗处理。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前导符号构成示意图,如图11所示,前导符号负责接收端信号的同步、AGC等功能。前导符号由10个特殊的短OFDM符号构成,每个符号长度5.12us,共51.2us。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物理层模块的发射与接收功能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来自MAC层的以太网数据,MPCP协议帧以及OAM帧经汇聚后,封装成520字节的物理层数据块PB后,经随机化加扰,再进行Turbo卷积码前向纠错信道编码处理,之后根据各个有效子载波信道的情况,自适应地选择不同速率的调制方案,可以在BPSK、QPSK、8QAM,16QAM,64QAM,256QAM,和1024QAM调制等多种星座映射方式中进行选择。因此可在充分考虑载波传输性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每个载波,达到最大的系统传输容量;之后采用IFFT方法完成OFDM调制后,在形成OFDM符号之前插入循环前缀,组成OFDM物理层帧,再经上变频变换,将频谱搬移到10-65MHz之间的合适频带,以有效避开线路质量恶劣的频段,最后通过射频单元发送入同轴电缆。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EPCN的协议分层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发明工作于MAC层1310和物理层1320。在MAC层1310协议分为上层应用层,包括:以太网用户数据1311和OAM管理数据1312;DBA算法子层1313,用于上下行带宽分配和上行用户的STDM带宽分配;MPCP协议子层1314,用于MPCP协议帧的生成和解析;汇聚子层1315(CS),用于MPCP、OAM以及用户数据的汇聚,其中包括优先等级的处理等。之后MAC数据通过MII接口送入物理层1320,物理层1320主要可分为两层,一是OFDM子层1321,用于数字编码以及OFDM调制,二是模拟前端子层1322,用于模数转换后模拟信号的处理,以及在同轴上传送的信号方式以及电平的转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