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7334B - 有线电视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有线电视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7334B
CN102387334B CN201110328608A CN201110328608A CN102387334B CN 102387334 B CN102387334 B CN 102387334B CN 201110328608 A CN201110328608 A CN 201110328608A CN 201110328608 A CN201110328608 A CN 201110328608A CN 102387334 B CN102387334 B CN 1023873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hip
resistance
electric capacity
ano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28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7334A (zh
Inventor
饶思霆
高洋
王伟民
张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gaoshida informatio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GAOSHID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GAOSHID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GAOSHID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286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873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87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7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7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73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有线电视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控制电路,属于有线电视技术领域。包括电容 C1-C64 、电阻 R1-R65 、发光二极管 D1-D4 、二极管 D5-D7 、电感 L1-L12 、三极管 V1-V5 、信号耦合器 Z1 、晶振 Y1-Y2 、插座 J1 、网口 RJ1 、、芯片 U1-U5 U7-U8 Q1 、变压器 U6 ,其中 U1 INT6400 芯片, U2 IP101A 芯片, U3 W9825G6JH-6 芯片, U4 INT1400 芯片, U5 25Q16BWSIG 芯片, U6 H1601CG 变压器, U7 TD1401 芯片, U8 SY8009 芯片, Q1 LM1117F 芯片。优点:噪声汇聚小,提供的带宽高,符合 IP 化,户均改造成本较低,便于升级扩容,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有线电视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改造的NGB(Next Generation Broadcasting,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控制电路,属于有线电视技术领域,尤其是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EOC(Ethernet Over Cable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网络改造的一种基于有线电视双向传输的局端模块
背景技术
年12月4日,科技部和广电总局共同签署《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在《合作协议书》中首次提出了NGB的概念,标志着中国广电NGB时代的正式启航。2010年年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会议中提出了两步走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2012年,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因此申请人的三网融合局端控制器完全符合指南“基于新型网络体系架构的三网融合演进技术”要求。NGB局端控制器是广电NGB网络建设的网络中间产品, 把有线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融合在一起,实现在原有的HFC网络中传输有线电视和数据通信业务。通过有线电视来发展综合电信业务,即有线电视网络除了传送电视节目外,还具备上网、数据传送、视频点播、家庭信息化等功能。     1997年当DOCSIS1.0发布以后,国内外HFC(Hybrid Fiber Coax,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网络双向改造主要基于北美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产品标准(DOCSIS),是在HFC网络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设置CMTS、上变频器、操作维护系统服务器(Oss  Server)以及电缆调制解调器(CM,Cable  Modem)等设备来实现在HFC网络中传输CATV信号和数据通信业务。但是CMTS技术在HFC网络系统中只能进行数据通信业务,不能实现普通的电话业务等,在多业务实现上存在不足,改造成本太高,同时解决上行噪声汇聚需要的技术支撑在短期内也难妥善解决等原因,导致从全国的整体来看,DOCSIS技术的运用并不成功。同时该技术除在人口分布比较稀疏的北美DOCSIS标准接入方式占有比较高的份额外,在亚洲及其他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DOCSIS标准的用户数量相对很少,国内的广电运营商这几年的实施也预示着DOCSIS标准在中国很难成为主流的双向改造技术。其中:
CMTS:是HFC网络的数据接入局端设备,是数据在HFC网络中传输的连接设备,主要用于完成数据通信网中数据的转发、协议处理和射频调制解调功能;
上变频器:位于CMTS中,是HFC网络的频率变换设备,主要用于将CMTS输出的下行中频模拟信号变频到CATV的任一电视频道上;
Oss  Server:是整个系统和网络的管理设备,用于提供系统运行所需的各种服务支持,如为系统提供DHCP、TFTP、TOD、LOG服务功能等;
CM:与HFC网络和用户终端连接,主要用于完成HFC网络和用户终端之间的数据转发、协议处理以及调制解调功能等。
但是CMTS技术在HFC网络系统中只能进行数据通信业务,不能实现普通的电话业务等,在多业务实现上存在不足。同时,使用CMTS技术在HFC网络系统中进行数据通信业务,还存在以下几点技术问题:
1.噪声汇聚:对于大多数有线电视运营商而言,上行噪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低频带(<65MHz)。通常这种噪声由电子马达、雷电、HAM、短波广播甚至太阳黑子以及用户家中终端盒,埋入墙中的线缆质量,私接非标准件,家里各类接口处胶布连接线路等情况引起,它将破坏上行通道(反向回传通道)的数据传输,以致于降低用户的通信质量,尤其是在视频或IP话音等实时业务情形下,噪声干扰将引起数据传输延时和抖动,造成视频图象失真或话音不连续。这就要求HFC网络中的同轴电缆接头具有很高的电连接质量系数,并且维护和运行故障排除需要的技术支撑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短期内也难妥善解决。
.带宽低:采用CMTS进行双向改造,需对光接收机和放大器进行双向改造(增加反向发射模块,反向放大模块),还需添加反向光接收机和上变频器等设备。它的下行传输速率为160比特/秒,上行传输速率为120M比特/秒100户共享,每户只有下行1.6比特/秒和上行1.2M比特/秒。局限在于CMTS设备包转发能力弱,一般仅有上万pps,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宽带业务需求。另外,CMTS设备数据功能简单,仅仅有简单的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协议(MAC,Media Access Control)学习管理,桥接转发能力,需外接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路由设备完成业务平台的搭建。
.不符合IP化潮流:CMTS采用多值正交幅度调制(MQAM)调制方式,本质上是传输射频载波信号的模拟网络,和网络IP化和以太网化背道而驰。
.户均成本高:CMTS虽然覆盖成本低,但用户需要配备CM作宽带接入和上网,价格比较高。项目前期投资大,需要对现有HFC网络中的传输设备进行双向改造。用户规模发展后,CMTS多个用户共享38M带宽,不能满足大量用户的使用,户均成本依然偏高。
.不便于升级扩容:由于交互业务占用的频道不宜过多,一般下行只安排8个频道。由于CMTS与光发射机的对应关系,如果每个光节点服务100户,双向各占用2个频道(下行采用64QAM调制时50户共享38Mdps)的话,1台光发射机只能带4个光节点,这样只能选用6mW光发射机。如果1个分前端服务2万户,就需50台光发射机和50台8通道CMTS,2万个CM。这种方式前端设备数量巨大,维护管理复杂,对后端IP城域网的升级扩容造成极大的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有线电视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控制电路,它的噪声汇聚小,提供的带宽高,符合IP化,户均改造成本较低,便于升级扩容,可靠性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有线电视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控制电路,包括电容C1-C64、电阻R1-R65、发光二极管D1-D4、二极管D5-D7、电感L1-L12、三极管V1-V5、信号耦合器Z1、晶振Y1-Y2、插座J1、网口RJ1、、芯片U1-U5、U7-U8、Q1、变压器U6,其中U1为INT6400芯片,U2为IP101A芯片,U3为W9825G6JH-6芯片,U4为INT1400芯片,U5为25Q16BWSIG芯片,U6为H1601CG变压器,U7为TD1401芯片,U8为SY8009芯片,Q1为LM1117F芯片,芯片U1的46、47、49、61-65、67、75、82、84、88、89、98、103、116、117、124、131、138、144、146、148-151、165脚接直流电压1V,芯片U1的48、50、52、60、68、74、83、97、102、130、145、147、152、164脚接直流电压3.3V,芯片U1的76-81、90-95、104-109、118-123、132-137、167、168脚接地,芯片U1的6、7、9、11、19、20、23、24、25、27、34、51、71、72、87、113、114、139、140、153、154、158、166、174、178、186、188、190、193脚悬空,芯片U1的185、171、170、157、155、142、129、127、99、101、73、57、59、44、43、31、16、1、3、18、4、32、2、17、15、30、29、45、58、100、115、128、141、143、156、169、183、184脚分别接芯片U3的2、4、5、7、8、10、11、13、15-26、29-37、39、42、44、45、47、48、50、51、53脚,芯片U3的6、40脚悬空,芯片U3的1、3、9、14、27、43、49脚、电容C24-C28的一端接直流电压3.3V,电容C24-C28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3的12、28、41、46、52、54脚接地,芯片U1的85脚接电阻R9、R10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接芯片U3的85脚,电阻R10的另一端接芯片U1的86脚,芯片U1的42脚接电阻R11、R12的一端,电阻R11另一端接三极管V1发射极,三极管V1基极接地,三极管V1集电极接直流电压3.3V,电阻R12另一端接芯片U5的3脚,芯片U1的163脚接芯片U5的2脚,芯片U1的177脚接芯片U5的1脚,芯片U5的4脚接地,芯片U1的176脚接芯片U5的5脚,芯片U1的191脚接芯片U5的6脚,芯片U5的7、8脚、电容C29、C30的一端接直流电压3.3V,电容C29、C30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56脚接晶振Y2、电容C22的一端,芯片U1的70脚接晶振Y2的另一端、电容C23的一端,电容C22、C23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189脚接电阻R13的一端、发光二极管D4负极,发光二极管D4正极接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3、R14的另一端接直流电压3.3V,芯片U1的55、66、159、162、173、175、192脚分别接电阻R18-R24的一端,电阻R18-R24的另一端接直流电压3.3V,芯片U1的161脚接电阻R17、R56的一端,电阻R5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3正极,发光二极管D3负极接地,芯片U1的160脚接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1正极,芯片U1的187脚接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1、D2负极接地,芯片U1的28、53、54、69、96、110脚分别接电阻R48-R53的一端,电阻R48-R53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111脚接电阻R54、电容C14的一端,芯片U1的112脚接电阻R55、电容C12的一端,电阻R54、R55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2的另一端接电容C13的一端、芯片U4的2脚,电容C14的另一端接电容C13的另一端、芯片U4的3脚,芯片U4的1、4、7、16、19、23、24、31、33脚接地,芯片U4的25脚接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接芯片U4的26脚,芯片U4的8、32脚接直流电压3.3V,芯片U4的5脚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电阻R7、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接芯片U1的125脚,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阻R8、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接芯片U1的126脚,电阻R8的另一端接芯片U4的6脚,芯片U4的20脚接发光二极管D6正极、电阻R5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V5集电极、电容C11的一端,三极管V5发射极接直流电压10V,三极管V5基极接地,电容C11的另一端接信号耦合器Z1的3脚,信号耦合器Z1的2脚接地,二极管D6负极接芯片U4的22脚、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三极管V4集电极、电容C10的一端,三极管V4发射极接直流电压10V,三极管V4基极接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信号耦合器Z1的1脚,芯片U4的29脚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芯片U4的30脚,芯片U5的9、10、11、12、13、14、15脚分别接芯片U1的196、182、195、181、194、179、180脚,芯片U4的27脚接电容C18的一端,电容C18的另一端接芯片U4的28脚,芯片U4的21脚、三极管V2发射极接直流电压10V,芯片U4的17脚接三极管V2集电极、电容C1的一端,三极管V2基极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接电感L1、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电感L2、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感L3、电容C7的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接电感L4、电容C8的一端,电感L4的另一端接电容C9、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信号耦合器Z1的6脚,芯片U4的18脚接三极管V3集电极、电容C4的一端,三极管V3基极接地,三极管V3发射极接直流电压10V,电容C4的另一端接电感L1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接电感L2的另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接电感L5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感L5的另一端接电感L6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电感L6的另一端接电容C9的另一端、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信号耦合器Z1的4脚,信号耦合器Z1的5脚输出数据,芯片U2的1-7、16、18-26脚分别接芯片U1的33、5、35、36、21、22、8、10、38、12、26、40、39、37、41、13、14脚,芯片U1的172脚接电阻R40的一端,电阻R40的另一端接芯片U2的42脚,芯片U2的37-39、41、44脚分别接电阻R29-R25的一端,电阻R25-R29的另一端、电容C31-C34的一端、芯片U2的14、36、48脚接直流电压3.3V,电容C31-C34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2的11、17、27、28、29、35、45脚接地,芯片U2的32脚接电容C19、电感L7、电阻R30的一端,电阻R30的另一端接电容C38的一端、变压器U6的2脚,芯片U2的8脚接电容C19、电感L7的另一端、电阻R31的一端,电阻R31的另一端接电容C37的一端、变压器U6的7脚,芯片U2的34脚接电阻R32的一端、变压器U6的1脚,芯片U2的33脚接电阻R33的一端、变压器U6的3脚,电阻R32、R33的另一端接电容C35的一端,芯片U2的31脚接电阻R34的一端、变压器U6的6脚,芯片U2的30脚接电阻R35的一端、变压器U6的8脚,电阻R34、R35的另一端接电容C36的一端,电容C35-C38的另一端接地,变压器U6的4、5、9、12、13脚悬空,变压器U6的16、14、11脚分别接网口RJ1的1-3脚,变压器U6的10脚接电阻R36的一端,变压器U6的15脚接电阻R37的一端,网口RJ1的4、5脚接电阻R38的一端,网口RJ1的6脚悬空,网口RJ1的7、8脚接电阻R39的一端,电阻R36-R39的另一端接电容C39的一端,电容C39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2的12脚接电阻R41的一端,电阻R41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5正极,发光二极管D5负极接地,芯片U2的9、10、13、15、40、43脚分别接电阻R57-R62的一端,电阻R57-R62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2的46脚接晶振Y1、电容C20的一端,芯片U2的47脚接晶振Y1的另一端、电容C21的一端,电容C20、C21的另一端接地,插座J1的1脚接电感L12的一端,插座J1的2脚接电感L11的一端,电感L11的另一端接电容C64的一端并输出直流电压12V,电容C64、电感L12的另一端接地,直流电压12V接芯片U7的2脚、电容C40、电阻R42的一端,电容C4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2的另一端接芯片U7的7脚,芯片U7的1、5、6、8脚悬空,芯片U7的3脚接电感L8的一端、二极管D7负极,电感L8的另一端接电阻R43、电容C41-C47的一端并输出直流电压3.3V,电阻R43的另一端接电阻R63的一端,电阻R63、电容C41-C47的另一端、二极管D7正极、芯片U7的4脚接地,直流电压3.3V接电感L9的一端,电感L9的另一端接电容C48、C49、电阻R44的一端、芯片U8的4脚,电容C48、C4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4的另一端接芯片U8的1脚、电容C51的一端,芯片U8的3脚接电容C52、C53、电感L10、电阻R46的一端,电容C51、C52、C5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6的另一端接电阻R45的一端,电阻R45的另一端接电阻R64、电容C50的一端、芯片U8的5脚,电阻R64、电容C50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10的另一端接电容C54-C59的一端并输出直流电压1V,电容C54-C59的另一端接地,直流电压12V接芯片Q1的Vin脚,芯片Q1的Vss脚接电阻R47、R65的一端,电阻R47的另一端接芯片Q1的Vout脚、电容C60-C63一端并输出直流电压10V,电阻R65、电容C60-C63的另一端接地。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它的噪声汇聚小,提供的带宽高,符合IP化,户均改造成本较低,便于升级扩容,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有线电视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控制电路是上电后输出12V直流电压通过调压芯片Q1输出10V直流电压、降压稳压芯片U7输出3.3V直流电压、通过同步降压转换芯片U8输出1V直流电压,局端模块工作,主芯片U1电力线宽带通信芯片读取U5芯片里面的存储程序,并将程序映射到U3高速同步存储芯片中进行处理,实现对信号的调制解调功能,它将从EOC终端过来的上行信号解调并打成IP包上传给Internet因特网,将从Internet进入的下行信号进行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调制后发送给EOC终端,U4芯片将上行射频信号放大给U1芯片,将下行的射频信号放大后传输给EOC终端设备,为了保证射频信号的传输质量,在射频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一低通滤波器,把47MHz以上的杂波信号去除,允许3.5MHz至30MHz的信号通过,输出数据,U2单口高速以太网收发芯片和U3高速同步存储芯片进行数据的交换,把数据转换为网络信号,通过U6网络变压器转换,由RJ1网口连接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管理电路,完成局端业务板模块的控制功能。
供电电源线插入插座J1,由电感L11、L12、电容C64组成滤波电路,输出直流电压12V;直流电压12V输入由芯片Q1、电阻R47、R65、电容C60-C63组成的调压滤波电路输出直流电压10V;直流电压12V输入由芯片U7、电阻R42、R43、R63、电容C40-C47、电感L8、二极管D7组成的降压稳压滤波电路输出直流电压3.3V;直流电压3.3V输入由芯片U8、电感L9、L10、电阻R44-R46、R64、电容C48-C59组成的降压转换滤波电路输出直流电压1V;芯片U1、U3、U5、晶振Y2、发光二级管D1-D4、三极管V1、电容C22-C28、电阻R9-R24、R48-R55组成程序处理、数据转换和工作状态指示电路,一路输出到射频信号放大电路,另一路输出到数据转换网络信号电路;芯片U2、变压器U6、网口RJ1、发光二级管D5、晶振Y1、电感L7、电容C31-C39、电阻R25-R41、R57-R62组成数据转换网络信号电路到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管理电路;芯片U4、二极管D6、三极管V2-V5、电容C1-C17、电阻R1-R8、电感L1-L6、信号耦合器Z1组成射频信号放大电路通过低通滤波电路输出信号到EOC终端。其中C1-C9为谐振电容,C10-C19为高频隔直电容,C20-C23为震荡电容,C24-C64为高频滤波电容,R1-R47为限流电阻,R48-R65为压降电阻,D1-D5为发光二级管,D6、D7为保护二极管,L1-L6为谐振电感,L7-L12为高频滤波电感,Z1为信号耦合器,Y1、Y2为晶振,V1-V5为三极管,J1为1X2电源插座,RJ1为RJ45网口,Q1为LM1117F低压差调压芯片,U1为INT6400ATG电力线宽带通信芯片,U2为IP101A单口高速以太网收发芯片,U3为W9825G6JH-6高速同步存储芯片,U4为INT1400的AFE驱动芯片,U5为25Q16BWSIG串口FLASH芯片,U6为H1601CG网络变压器,U7为TD1410降压稳压芯片,U8为SY8009同步降压转换芯片。
化是信息网络发展的总趋势。新一代编解码技术的传输都是基于IP格式的,因此前端必须IP化,前端IP化必然带动传输网络的IP化。本发明是根据国家广电总局NGB广播电视网络要求最新研制开发的一个有线电视双向网设备,它内部集成了CATV传输的光接收机模块、数据传输的ONU模块、EOC,头端模块,是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以太无源光网络)网络技术双向网改造的1个产品,它有如下几点技术优势:
1.噪声汇聚:本发明采用了HomePlug (家庭插电联盟)AV技术标准,在此频段内,划分了2351个子载波,每个子载波占用约为24.414kHz,采用目前抗干扰较强的OFDM调制方式,在其工作频段使用的2351个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均可单独进行BPSK、QPSK、8QAM、16QAM、64QAM、256QAM、1024QAM和4096QAM调制,OFDM中各个子载波频谱有1/2重叠正交,这样提高了OFDM调制方式的频谱利用率,同时又采用了Turbo FEC错误校验,较好的提升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提供非常高的带宽:EPON的OLT设备在干线可传输10G带宽,最大支持32个ONU设备,可更好的支持未来网络建设和规划发展。NGB局端控制器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250-350M比特/秒,是CMTS的几十倍。
.符合IP化潮流:在下行方向,采用了时分复用技术(TDM),数据信号广播到各个终端设备,而终端会在物理层上自行做判断,接收给它自身的数据帧,摒弃那些给其它终端的数据帧。在上行方向,采用EoCMA方式,结合了传统无管理CSMA和TDMA的优点,EoCMA 利用了CSMA 的简单灵活性,同时可以提供TDMA方式的保证带宽,尤其在多终端网络中可以很好地避免冲突的发生,从而提高系统整体吞吐量。
.户均成本相对较低:可充分利用现有网络上的同轴电缆、分支分配器资源,不用入户施工,施工量大幅减少,改造速度快。可跨接用户放大器和干线放大器,因此不需要进行网络改造。可“定点”改造,可以以光节点甚至放大器为单位进行改造,灵活方便,从而实现滚动发展。在光纤接入层采用无源分路器实现组网,充分节省光纤干线资源。
.便于升级扩容:系统具有良好业务扩展和网络升级能力,网络可以按照用户量的增长进行扩展,带宽也可以平滑升级。EPON系统对局端资源占用很少,模块化程度高,系统初期投入低,扩展容易,投资回报率高。当初期用户较少时,采用1个EOC局端模块,随着三网融合广电NGB不同阶段的入户带宽和用户数不断增加的要求,在设备内增加EOC局端模块,最多可实现4个EOC局端模块,保证用户的带宽从5-10Mbps、20-30Mbps、最终100Mbps渐进。EPON系统是面向未来的技术,大多数EPON系统都是一个多业务平台,对于向全IP网络过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安全性、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对下行数据采用128-bit AES编码加密,保证每个用户完全隔离,为防止非法ONU连接到网络窃取数据,需要ONU的认证进行授权,确保合法的ONU注册。EPON系统是一个二层交换系统,为更好的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系统支持Private VLAN实现二层隔离,充分保护每个用户的信息安全。可以在定义特定的广播包过滤规则,避免来自网络的恶意攻击造成用户网络拥塞,广播包控制规则通过定义广播包的门限值过滤掉那些恶意的广播攻击,是系统和用户业务保持稳定。采用高品质器件,可适应室外高、低温应用环境。本发明内部的EOC头端对用户终端集中管理,提供很强的线路诊断功能。
.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保证:针对Internet网络访问业务、电视点播业务、VoIP语音业务等不同业务,新一代产品能通过VLAN标识或者IP ToS等自动区分不同业务的优先级,并能根据不同用户或者小区方案需求,保证高优先级的业务优先。   
8、上下行限速:针对付费用户等级的不同,可以针对不同等级用户设定不同的流量限制,带宽分配灵活,服务有保证。
其中:
EPON:是以太无源光网络,是广电网络数字化、光纤化、IP化的最佳承载体,它由光网络终端(OLT)、光网络单元(ONU)、无源光分路器(ODN)组成;
OLT:是光网络终端,负责EPON系统外部资源与终端用户的连接,汇聚外部业务,协调远端ONU,发送“门消息(Gates)”给ONU用来分配时隙;
ONU:是光网络单元,负责用户的接入,业务的覆盖,采用“报告消息(Reports)”向OLT获取时隙或者请求时隙;
EOC:是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头端,是以太网信号经过调制解调等复杂处理后通过同轴电缆分配网传输到以太网用户

Claims (1)

1.一种有线电视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C1-C64、电阻R1-R65、发光二极管D1-D4、二极管D5-D7、电感L1-L12、三极管V1-V5、信号耦合器Z1、晶振Y1-Y2、插座J1、网口RJ1、芯片U1-U5、U7-U8、Q1、变压器U6,其中U1为INT6400芯片,U2为IP101A芯片,U3为W9825G6JH-6芯片,U4为INT1400芯片,U5为25Q16BWSIG芯片,U6为H1601CG变压器,U7为TD1401芯片,U8为SY8009芯片,Q1为LM1117F芯片,芯片U1的46、47、49、61-65、67、75、82、84、88、89、98、103、116、117、124、131、138、144、146、148-151、165脚接直流电压1V,芯片U1的48、50、52、60、68、74、83、97、102、130、145、147、152、164脚接直流电压3.3V,芯片U1的76-81、90-95、104-109、118-123、132-137、167、168脚接地,芯片U1的6、7、9、11、19、20、23、24、25、27、34、51、71、72、87、113、114、139、140、153、154、158、166、174、178、186、188、190、193脚悬空,芯片U1的185、171、170、157、155、142、129、127、99、101、73、57、59、44、43、31、16、1、3、18、4、32、2、17、15、30、29、45、58、100、115、128、141、143、156、169、183、184脚分别接芯片U3的2、4、5、7、8、10、11、13、15-26、29-37、39、42、44、45、47、48、50、51、53脚,芯片U3的6、40脚悬空,芯片U3的1、3、9、14、27、43、49脚、电容C24-C28的一端接直流电压3.3V,电容C24-C28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3的12、28、41、46、52、54脚接地,芯片U1的85脚接电阻R9、R10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接芯片U3的85脚,电阻R10的另一端接芯片U1的86脚,芯片U1的42脚接电阻R11、R12的一端,电阻R11另一端接三极管V1发射极,三极管V1基极接地,三极管V1集电极接直流电压3.3V,电阻R12另一端接芯片U5的3脚,芯片U1的163脚接芯片U5的2脚,芯片U1的177脚接芯片U5的1脚,芯片U5的4脚接地,芯片U1的176脚接芯片U5的5脚,芯片U1的191脚接芯片U5的6脚,芯片U5的7、8脚、电容C29、C30的一端接直流电压3.3V,电容C29、C30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56脚接晶振Y2、电容C22的一端,芯片U1的70脚接晶振Y2的另一端、电容C23的一端,电容C22、C23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189脚接电阻R13的一端、发光二极管D4负极,发光二极管D4正极接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3、R14的另一端接直流电压3.3V,芯片U1的55、66、159、162、173、175、192脚分别接电阻R18-R24的一端,电阻R18-R24的另一端接直流电压3.3V,芯片U1的161脚接电阻R17、R56的一端,电阻R5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3正极,发光二极管D3负极接地,芯片U1的160脚接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1正极,芯片U1的187脚接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1、D2负极接地,芯片U1的28、53、54、69、96、110脚分别接电阻R48-R53的一端,电阻R48-R53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111脚接电阻R54、电容C14的一端,芯片U1的112脚接电阻R55、电容C12的一端,电阻R54、R55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2的另一端接电容C13的一端、芯片U4的2脚,电容C14的另一端接电容C13的另一端、芯片U4的3脚,芯片U4的1、4、7、16、19、23、24、31、33脚接地,芯片U4的25脚接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接芯片U4的26脚,芯片U4的8、32脚接直流电压3.3V,芯片U4的5脚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电阻R7、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接芯片U1的125脚,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阻R8、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接芯片U1的126脚,电阻R8的另一端接芯片U4的6脚,芯片U4的20脚接发光二极管D6正极、电阻R5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V5集电极、电容C11的一端,三极管V5发射极接直流电压10V,三极管V5基极接地,电容C11的另一端接信号耦合器Z1的3脚,信号耦合器Z1的2脚接地,二极管D6负极接芯片U4的22脚、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三极管V4集电极、电容C10的一端,三极管V4发射极接直流电压10V,三极管V4基极接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信号耦合器Z1的1脚,芯片U4的29脚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芯片U4的30脚,芯片U5的9、10、11、12、13、14、15脚分别接芯片U1的196、182、195、181、194、179、180脚,芯片U4的27脚接电容C18的一端,电容C18的另一端接芯片U4的28脚,芯片U4的21脚、三极管V2发射极接直流电压10V,芯片U4的17脚接三极管V2集电极、电容C1的一端,三极管V2基极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接电感L1、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电感L2、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感L3、电容C7的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接电感L4、电容C8的一端,电感L4的另一端接电容C9、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信号耦合器Z1的6脚,芯片U4的18脚接三极管V3集电极、电容C4的一端,三极管V3基极接地,三极管V3发射极接直流电压10V,电容C4的另一端接电感L1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接电感L2的另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接电感L5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感L5的另一端接电感L6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电感L6的另一端接电容C9的另一端、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信号耦合器Z1的4脚,信号耦合器Z1的5脚输出数据,芯片U2的1-7、16、18-26脚分别接芯片U1的33、5、35、36、21、22、8、10、38、12、26、40、39、37、41、13、14脚,芯片U1的172脚接电阻R40的一端,电阻R40的另一端接芯片U2的42脚,芯片U2的37-39、41、44脚分别接电阻R29-R25的一端,电阻R25-R29的另一端、电容C31-C34的一端、芯片U2的14、36、48脚接直流电压3.3V,电容C31-C34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2的11、17、27、28、29、35、45脚接地,芯片U2的32脚接电容C19、电感L7、电阻R30的一端,电阻R30的另一端接电容C38的一端、变压器U6的2脚,芯片U2的8脚接电容C19、电感L7的另一端、电阻R31的一端,电阻R31的另一端接电容C37的一端、变压器U6的7脚,芯片U2的34脚接电阻R32的一端、变压器U6的1脚,芯片U2的33脚接电阻R33的一端、变压器U6的3脚,电阻R32、R33的另一端接电容C35的一端,芯片U2的31脚接电阻R34的一端、变压器U6的6脚,芯片U2的30脚接电阻R35的一端、变压器U6的8脚,电阻R34、R35的另一端接电容C36的一端,电容C35-C38的另一端接地,变压器U6的4、5、9、12、13脚悬空,变压器U6的16、14、11脚分别接网口RJ1的1-3脚,变压器U6的10脚接电阻R36的一端,变压器U6的15脚接电阻R37的一端,网口RJ1的4、5脚接电阻R38的一端,网口RJ1的6脚悬空,网口RJ1的7、8脚接电阻R39的一端,电阻R36-R39的另一端接电容C39的一端,电容C39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2的12脚接电阻R41的一端,电阻R41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5正极,发光二极管D5负极接地,芯片U2的9、10、13、15、40、43脚分别接电阻R57-R62的一端,电阻R57-R62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2的46脚接晶振Y1、电容C20的一端,芯片U2的47脚接晶振Y1的另一端、电容C21的一端,电容C20、C21的另一端接地,插座J1的1脚接电感L12的一端,插座J1的2脚接电感L11的一端,电感L11的另一端接电容C64的一端并输出直流电压12V,电容C64、电感L12的另一端接地,直流电压12V接芯片U7的2脚、电容C40、电阻R42的一端,电容C4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2的另一端接芯片U7的7脚,芯片U7的1、5、6、8脚悬空,芯片U7的3脚接电感L8的一端、二极管D7负极,电感L8的另一端接电阻R43、电容C41-C47的一端并输出直流电压3.3V,电阻R43的另一端接电阻R63的一端,电阻R63、电容C41-C47的另一端、二极管D7正极、芯片U7的4脚接地,直流电压3.3V接电感L9的一端,电感L9的另一端接电容C48、C49、电阻R44的一端、芯片U8的4脚,电容C48、C4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4的另一端接芯片U8的1脚、电容C51的一端,芯片U8的3脚接电容C52、C53、电感L10、电阻R46的一端,电容C51、C52、C5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6的另一端接电阻R45的一端,电阻R45的另一端接电阻R64、电容C50的一端、芯片U8的5脚,电阻R64、电容C50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10的另一端接电容C54-C59的一端并输出直流电压1V,电容C54-C59的另一端接地,直流电压12V接芯片Q1的Vin脚,芯片Q1的Vss脚接电阻R47、R65的一端,电阻R47的另一端接芯片Q1的Vout脚、电容C60-C63一端并输出直流电压10V,电阻R65、电容C60-C63的另一端接地
CN201110328608A 2011-10-26 2011-10-26 有线电视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控制电路 Active CN1023873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28608A CN102387334B (zh) 2011-10-26 2011-10-26 有线电视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28608A CN102387334B (zh) 2011-10-26 2011-10-26 有线电视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7334A CN102387334A (zh) 2012-03-21
CN102387334B true CN102387334B (zh) 2012-10-10

Family

ID=45826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28608A Active CN102387334B (zh) 2011-10-26 2011-10-26 有线电视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873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76587A1 (en) * 2019-02-27 2020-09-03 Intel Corporation Copper backhaul for hybrid fiber coaxial network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5534A (en) * 1972-11-15 1976-01-27 Columbia Pictures Industries, Inc. Converter-tuner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2045551A (zh) * 2010-12-30 2011-05-04 常熟市高事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的射频光纤传输光工作站
CN202268963U (zh) * 2011-10-26 2012-06-06 常熟市高事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有线电视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控制电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5534A (en) * 1972-11-15 1976-01-27 Columbia Pictures Industries, Inc. Converter-tuner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2045551A (zh) * 2010-12-30 2011-05-04 常熟市高事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的射频光纤传输光工作站
CN202268963U (zh) * 2011-10-26 2012-06-06 常熟市高事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有线电视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控制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7334A (zh) 2012-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1913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ubscriber-powered network element
CN104541518B (zh) 一种构建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的同轴汇聚层的方法和装置
US1194300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ubscriber-powered network element
CN102859909B (zh) 用于用户供电的网元的系统和方法
CN104081788B (zh) 用于在统一光同轴网络上减少流量的装置和方法
CN102726005B (zh) 一种基于docsis协议的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882960B (zh) 一种点对多点的双向化光纤同轴混合全业务宽带接入系统
CN102195838A (zh) 一种基于同轴分配网的宽带接入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45309A (zh) 无源光网络结合电力线载波实现双向通讯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2045551A (zh) 用于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的射频光纤传输光工作站
CN201893798U (zh) 一种四以太端口的同轴接入网络单元设备
CN102437941B (zh) 融合EoC功能的EPON光网络单元
CN101808344A (zh) 以太网无源电网络
CN102790709A (zh) 一种具备无线wifi的同轴接入网络单元设备
CN202334775U (zh)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局端控制器
CN101312403A (zh) 高速同轴数字接入系统
CN101883297A (zh) 一种数字宽带融合叠加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2387334B (zh) 有线电视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控制电路
CN201928398U (zh) 一种广电网双向改造用的FEoC接入系统
CN100588248C (zh) 用于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的光通信站
CN202268963U (zh) 有线电视以太网同轴电缆传输局端模块控制电路
CN103067686A (zh) 一种上行放大的同轴以太网接入终端设备
CN202737897U (zh) 一种具备无线wifi的同轴接入网络单元设备
CN202737864U (zh) 一种适用于点到多点宽带同轴接入的中继设备
CN102510485B (zh) 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改造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局端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532 Jiangsu city of Suzhou province Changshou City ancient town Baimao Industrial Zone

Patentee after: Suzhou gaoshida informatio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Changshou City ancient town Baimao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of Suzhou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in 215532

Patentee before: Changshu Gaoshid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