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68317B - 机械零件圆角结构形状优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机械零件圆角结构形状优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68317B
CN104268317B CN201410465071.9A CN201410465071A CN104268317B CN 104268317 B CN104268317 B CN 104268317B CN 201410465071 A CN201410465071 A CN 201410465071A CN 104268317 B CN104268317 B CN 1042683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rdinate system
bicircular arcs
rectangular coordinate
arcs
circular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650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68317A (zh
Inventor
牛草
张卫红
蔡守宇
刘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46507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683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68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8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68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8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mage Gene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零件圆角结构形状优化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机械零件圆角结构形状优化方法实用性差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首先根据机械零件整体结构尺寸建立全局直角坐标系,利用全局直角坐标系下双圆弧起点、终点以及求得的连接点、圆心的坐标和各段圆弧的半径信息绘制多圆弧曲线,采用绘制的双圆弧曲线作为圆角曲线,选取双圆弧起点、终点坐标的坐标分量和由双圆弧的弦向量逆时针旋转到与双圆弧的公切线重合所转过的角度作为优化设计变量。之后,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和灵敏度求解,得到优化后的双圆弧曲线形式的圆角结构。该方法能够对机械零件的圆角结构进行有效的形状优化,在改善机械零件结构性能的同时,便于数控加工,工程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机械零件圆角结构形状优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零件形状优化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零件圆角结构形状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制造领域中,由于安装、定位、承载、减重甚至美观上的需要,很多机械零件上设计有圆角结构,而圆角结构会引起应力集中,降低零件的使用寿命。传统设计方法中,考虑到切削加工的可行性,圆角结构的形状通常采用单段四分之一圆弧曲线的设计,这种设计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应力集中程度,但是盲目性大,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文献1“Shi X,Mukherjee S.Shape optimization in three-dimensionallinear elasticity by the boundary contour method[J].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Boundary Elements,1999,23(8):627-637.”公开了一种轴肩圆角结构的形状优化设计方法,其主要思想是使用三次样条曲线描述轴肩圆角结构,通过调整轴肩圆角结构曲线上的3个沿轴向均匀分布的控制点的径向坐标,实现了在最大等效应力不超过许用应力的约束下,以减轻轴的结构重量为目标的轴肩圆角结构的形状优化设计。
文献2“Van Miegroet L,Duysinx P,Stress concentration minimization of2D filets using X-FEM and level set function[J].Structural and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2007,33(4-5):425-438.”公开了一种使用广义超椭圆曲线对带圆角平板的圆角结构进行面积约束下以降低应力集中为目标的形状优化设计方法。广义超椭圆曲线的方程为:
式中,a、b、m、n均为正数,a和b中数值较大的为超椭圆长半轴,数值较小的为超椭圆的短半轴,m和n为超椭圆的指数。其主要思想是用广义超椭圆曲线的四分之一来描述带圆角平板的圆角结构,通过调整超椭圆的长半轴a、短半轴b和两个指数m与n来对带圆角平板的圆角结构进行优化,最终获得满足材料用量约束的具有最小应力集中的圆角结构。
文献3“苏步青,刘鼎元.计算几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95-204.”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船体生产数控系统的双圆弧曲线,其主要思想是根据已知的双圆弧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以及双圆弧在起点处和终点处的切线方向,取双圆弧连接点处公切线与双圆弧弦的夹角为0,求得双圆弧每段圆弧的半径、圆心坐标和双圆弧连接点的坐标,从而得到绘制双圆弧曲线的所有必要信息。
文献1和文献2公开的方法虽然能够实现满足结构性能指标的圆角结构的形状优化设计,但是由于文献1中使用的三次样条曲线与文献2中使用的广义超椭圆曲线在加工制造时数控代码量大,加工效率低,加工成本高,实用性较差。文献3公开的方法得到的双圆弧曲线的数控代码量较小,更适合于数控加工制造,实用性强。但是由于文献3公开的方法取双圆弧连接点处公切线与双圆弧弦的夹角为0,这是从提高双圆弧曲线光顺性的角度来考虑的,并未考虑结构的重量以及在特定载荷下的应力集中等结构性能。用文献3公开的方法求得的双圆弧曲线不能保证所设计出的圆角结构满足结构重量不超重,应力集中程度最小等设计要求,不适合直接用于机械零件圆角结构的设计制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机械零件圆角结构形状优化方法实用性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械零件圆角结构形状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机械零件的整体结构尺寸建立全局直角坐标系,确定双圆弧的起点、终点坐标和双圆弧在起点、终点的切线向量信息,将双圆弧经过平移、旋转从全局直角坐标系中变换到以双圆弧的弦为横轴、以垂直于弦的方向为纵轴的局部直角坐标系中,在局部直角坐标系中求出双圆弧的连接点坐标、双圆弧各段圆弧的半径以及各段圆弧的圆心坐标,最后通过旋转、平移将双圆弧的连接点和各段圆弧的圆心从局部直角坐标系变换到全局直角坐标系中,利用全局直角坐标系下双圆弧的起点、终点以及求得的连接点、圆心的坐标和各段圆弧的半径信息绘制多圆弧曲线,采用绘制的双圆弧曲线作为圆角曲线,选取双圆弧起点、终点坐标的全部或部分坐标分量和由双圆弧的弦向量逆时针旋转到与双圆弧的公切线重合所转过的角度作为优化设计变量。之后,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和灵敏度求解,由求得的灵敏度信息进行优化迭代,得到优化后的双圆弧曲线形式的圆角结构。这种方法能够对机械零件的圆角结构进行有效的形状优化设计,得到的双圆弧曲线形式的圆角结构,在改善机械零件的结构性能的同时,便于数控加工,工程实用性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械零件圆角结构形状优化方法,其特点是采用以下步骤:
(a)根据机械零件的整体结构尺寸,建立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选定双圆弧的起点P1 0和终点P2 0,P1 0和P2 0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的坐标分别为双圆弧在起点P1 0和终点P2 0处的切线向量V1 0和V2 0在全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为建立以双圆弧的弦P1 0P2 0为横轴、以垂直于弦的方向为纵轴、以双圆弧的起点P1 0为原点的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将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双圆弧的起点和终点分别记为P1和P2,将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双圆弧的起点和终点处的切线向量分别记为V1和V2
(b)双圆弧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的弦向量弦向量的长度为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横轴的单位向量为e1=(1,0),计算从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的横轴顺时针旋转到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的横轴转过的角度α:
从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变换到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的平移向量T和旋转矩阵R分别为:
其中,Δx和Δy分别是平移向量T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的横轴和纵轴分量。
(c)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双圆弧在起点和终点处的切线向量V1 0和V2 0与弦向量的夹角θ1和θ2为:
(d)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弦向量逆时针旋转到和双圆弧起点与双圆弧连接点的连线P1P重合所转过的角度弦向量顺时针旋转到和双圆弧终点与双圆弧连接点的连线P2P重合所转过的角度其中,δ是由双圆弧的弦向量逆时针旋转到与双圆弧的公切线AA1A2重合所转过的角度。为了保证双圆弧曲线不出现反弯的连接方式,δ的取值范围为|δ|<δmin=min{|θ1|,θ2|},δmin是δ绝对值的上限。
(e)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ΔP1PP2中,由正弦定理求得向量的长度:
(f)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ΔP1O1D1中,计算双圆弧的第一段圆弧c1的半径R1
R1<0表明第一段圆弧的走向是从P1到P取顺时针方向。其中,P1是双圆弧的起点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表示,O1是双圆弧的第一段圆弧c1的圆心,P是双圆弧的连接点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表示,是从双圆弧的起点至双圆弧的连接点的向量,D1的中点。
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ΔP2O2D2中,计算双圆弧的第二段圆弧c2的半径R2
R2<0表明第二段圆弧的走向是从P到P2取顺时针方向。其中,P2是双圆弧的起点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表示,O2是双圆弧的第二段圆弧c2的圆心,是从双圆弧的终点至双圆弧的连接点的向量,D2的中点。
(g)计算双圆弧的连接点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坐标P(x0,y0):
其中,E是自双圆弧的连接点P向弦向量作垂线的垂足。
(h)计算第一段圆弧c1和第二段圆弧c2的圆心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坐标O1(xO1,yO1)和O2(xO2,yO2):
其中,F是自第一段圆弧的圆心O1向弦向量作垂线的垂足,G是自第二段圆弧的圆心O2向弦向量作垂线的垂足。
(i)计算双圆弧的连接点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的坐标以及第一段圆弧c1和第二段圆弧c2的圆心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的坐标
(j)在有限元软件中利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双圆弧的起点坐标终点坐标和求得的连接点坐标两段圆弧的半径R1、R2以及圆心坐标绘制双圆弧曲线,作为机械零件的圆角结构的几何模型轮廓曲线。
(k)在有限元软件中创建机械零件的除圆角结构以外其他部分的几何模型,生成机械零件的全部几何模型。设定材料属性、单元类型和网格边长,对机械零件的几何模型划分有限元网格,施加位移边界条件和载荷,建立机械零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l)选取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双圆弧的起点坐标与终点坐标中的全部或部分坐标分量以及由弦向量逆时针旋转到和公切线重合所转过的角度δ为设计变量。设定设计变量的初始值与变化范围,选取优化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建立机械零件圆角结构的形状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其中,S为设计变量序列,k为设计变量个数;f(S)为优化目标函数;gj(S)为第j个约束函数,为第j个约束函数的上限,m为约束函数个数;si为第i个设计变量,s i 为第i个设计变量的下限,为第i个设计变量的上限。
(m)将模型进行一次有限元分析,通过灵敏度分析,求得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关于设计变量的灵敏度,选取梯度优化算法GCMMA对机械零件原有的圆角结构进行优化迭代,经过优化后,得到优化后的圆角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首先根据机械零件的整体结构尺寸建立全局直角坐标系,确定双圆弧的起点、终点坐标和双圆弧在起点、终点的切线向量信息,将双圆弧经过平移、旋转从全局直角坐标系中变换到以双圆弧的弦为横轴、以垂直于弦的方向为纵轴的局部直角坐标系中,在局部直角坐标系中求出双圆弧的连接点坐标、双圆弧各段圆弧的半径以及各段圆弧的圆心坐标,最后通过旋转、平移将双圆弧的连接点和各段圆弧的圆心从局部直角坐标系变换到全局直角坐标系中,利用全局直角坐标系下双圆弧的起点、终点以及求得的连接点、圆心的坐标和各段圆弧的半径信息绘制多圆弧曲线,采用绘制的双圆弧曲线作为圆角曲线,选取双圆弧起点、终点坐标的全部或部分坐标分量和由双圆弧的弦向量逆时针旋转到与双圆弧的公切线重合所转过的角度作为优化设计变量。之后,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和灵敏度求解,由求得的灵敏度信息进行优化迭代,得到优化后的双圆弧曲线形式的圆角结构。这种方法能够对机械零件的圆角结构进行有效的形状优化设计,得到的双圆弧曲线形式的圆角结构,在改善机械零件的结构性能的同时,便于数控加工,工程实用性强。
实施例1中应用本发明方法对轴肩圆角结构进行应力约束下以减重为目标的形状优化设计。实施例1轴肩圆角结构的双圆弧优化设计结果在满足应力约束的前提下,轴的体积为3047.93mm3,相比于文献1中轴肩圆角结构初始设计时的3541.36mm3降幅为13.93%,比文献1中三次样条曲线优化设计结果的3140.4mm3还要再低2.94%。实施例1优化设计结果的双圆弧曲线与文献1中的三次样条曲线相比,数控代码量较小,加工效率高,加工成本低,更适合于数控加工制造工艺,具有更好的工程实用性。
实施例2中应用本发明方法对带圆角平板的圆角结构进行面积约束下以降低应力集中为目标的形状优化设计。实施例2中初始设计的最大横向应力为1.565Pa,优化设计结果的最大横向应力为1.133Pa,与实施例2的初始设计相比,降幅为27.6%。文献2中初始设计的最大横向应力为1.563Pa,优化后的最大横向应力为1.11809Pa,与文献2的初始设计相比,降幅为28.47%。实施例2中优化设计的最大横向应力降幅与文献2中的最大横向应力降幅很接近。实施例2中带圆角平板的圆角结构双圆弧曲线的优化设计结果与文献2中的广义超椭圆曲线的优化设计结果相比,数控代码量小,加工效率高,加工成本低,工程实用性更强。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双圆弧曲线从全局直角坐标系向局部直角坐标系变换的示意图。
图2是双圆弧曲线在局部直角坐标系中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应用本发明方法的轴肩圆角结构初始设计时轴子午面的几何尺寸与边界条件和载荷以及全局直角坐标系和局部直角坐标系建立情况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应用本发明方法的轴肩圆角结构优化设计结果的轴子午面的双圆弧曲线形式的轴肩圆角结构的形状以及全局直角坐标系与局部直角坐标系建立情况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应用本发明方法的带圆角平板初始设计时的几何尺寸与载荷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应用本发明方法的带圆角平板初始设计时四分之一简化模型的边界条件和载荷以及全局直角坐标系与局部直角坐标系建立情况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应用本发明方法的带圆角平板优化设计结果的四分之一简化模型的双圆弧曲线形式的圆角结构的形状以及全局直角坐标系与局部直角坐标系建立情况示意图。
图8是文献1中轴肩圆角结构初始设计时轴的结构形状轴测示意图。
图9是文献1中轴肩圆角结构初始设计时轴的子午面形状示意图。
图10是文献1中轴肩圆角结构优化设计结果的轴的子午面形状示意图。
图11是文献2中带圆角平板优化设计结果的四分之一简化模型的超椭圆曲线形式的圆角结构的形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参照图1-7。
实施例1:针对文献1中轴肩圆角结构的形状进行优化。轴是回转体结构,可仅考虑轴的子午面,为简化计算,使用轴对称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本实施例使用双圆弧曲线对轴肩圆角结构的形状进行优化设计。如无特殊标明,本实施例中的长度单位均为mm,角度单位均为rad,为了简洁起见,文中不再一一标出。
(a)根据轴的整体结构尺寸,为了便于使用轴对称分析方法,须让轴的对称轴与全局直角坐标系的y轴相一致,据此建立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选定双圆弧的起点P1 0和终点P2 0,P1 0和P2 0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的坐标分别为双圆弧在起点P1 0和终点P2 0处的切线向量V1 0和V2 0在全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为建立以双圆弧的弦P1 0P2 0为横轴、以垂直于弦的方向为纵轴、以双圆弧的起点P1 0为原点的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将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双圆弧的起点和终点分别记为P1和P2,将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双圆弧的起点和终点处的切线向量分别记为V1和V2
(b)双圆弧在全局直角坐标系中的弦向量弦向量的长度为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横轴的单位向量为e1=(1,0),因从全局直角坐标系的横轴顺时针旋转到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的横轴转过的角度
从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变换到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的平移向量T和旋转矩阵R分别为:
其中,Δx和Δy分别是平移向量T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的横轴和纵轴分量。
(c)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双圆弧在起点和终点处的切线向量V1 0和V2 0与弦向量的夹角θ1和θ2为:
(d)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弦向量逆时针旋转到和双圆弧起点与双圆弧连接点的连线P1P重合所转过的角度弦向量顺时针旋转到和双圆弧终点与双圆弧连接点的连线P2P重合所转过的角度其中,δ是由弦向量逆时针旋转到和公切线AA1A2重合所转过的角度,初始设计中取为0.1745rad,即10°。为了保证双圆弧曲线不出现反弯的连接方式,δ的取值范围为|δ|<δmin=min{|θ1|,θ2|},δmin是δ绝对值的上限。本实施例中轴肩圆角结构初始设计时δmin=0.6055rad=34.7102°。
(e)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ΔP1PP2中,由正弦定理求得向量的长度:
(f)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ΔP1O1D1中,计算双圆弧的第一段圆弧c1的半径R1
R1<0表明第一段圆弧的走向是从P1到P取顺时针方向。其中,P1是双圆弧的起点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表示,O1是双圆弧的第一段圆弧c1的圆心,P是双圆弧的连接点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表示,是从双圆弧的起点至双圆弧的连接点的向量,D1的中点。
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ΔP2O2D2中,计算双圆弧的第二段圆弧c2的半径R2
R2<0表明第二段圆弧的走向是从P到P2取顺时针方向。其中,P2是双圆弧的起点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表示,O2是双圆弧的第二段圆弧c2的圆心,是从双圆弧的终点至双圆弧的连接点的向量,D2的中点。
(g)计算双圆弧的连接点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坐标P(x0,y0):
其中,E是自双圆弧的连接点P向弦向量作垂线的垂足。
(h)计算第一段圆弧c1和第二段圆弧c2的圆心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坐标O1(xO1,yO1)和O2(xO2,yO2):
其中,F是自第一段圆弧的圆心O1向弦向量作垂线的垂足,G是自第二段圆弧的圆心O2向弦向量作垂线的垂足。
(i)计算双圆弧的连接点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的坐标以及第一段圆弧c1和第二段圆弧c2的圆心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的坐标
(j)在商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利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双圆弧的起点坐标终点坐标和求得的连接点坐标两段圆弧的半径R1、R2以及圆心坐标绘制双圆弧曲线,作为轴的轴对称模型中轴肩圆角结构的几何轮廓曲线。
(k)在商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创建轴子午面的除双圆弧轴肩圆角结构以外其他部分的几何模型,生成轴子午面的全部几何模型;设定材料的杨氏模量为107Pa,泊松比为0.3,单元类型为轴对称的平面实体单元PLANE82,网格边长为0.3mm,对轴的子午面划分有限元网格;施加位移边界条件:约束横坐标为零的节点的横向位移为0,约束纵坐标为零的节点的纵向位移为0;施加载荷:在轴的小端施加T1=100Pa的沿纵轴正向的均布拉伸载荷,建立轴的轴对称有限元分析模型。
(l)选取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双圆弧的起点坐标的横坐标以及由弦向量逆时针旋转到和公切线AA1A2重合所转过的角度δ为设计变量。设定设计变量的初始值为9,的上限为9,下限为5;由于设计变量δ的上下限会随着优化迭代过程而变化,因此将δ归一化,有设定的初始值为0.6440,对应的δ=10°,取δnorm的上限为0.999,下限为0.001。选取轴的体积为目标函数,节点最大von Mises等效应力不超过许用应力为约束函数,建立轴肩圆角结构形状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其中,S为设计变量序列,包含与δnorm两个设计变量;f(S)为优化目标函数,Volume为轴的体积;σmax为节点最大von Mises等效应力,σi为第i个节点的von Mises等效应力,n为节点的个数,为许用应力,为120MPa;为设计变量的下限,为5,为设计变量的上限,为9;δ norm 为设计变量δnorm的下限,为0.001,为设计变量δnorm的上限,为0.999。
(m)使用商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轴的轴对称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一次计算,通过参数化结构优化设计平台BOSS Quattro进行灵敏度分析,求得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关于设计变量的灵敏度,选取梯度优化算法GCMMA(G1oba11y Convergent Method of MovingAsymptotes)对轴肩圆角结构进行优化迭代,经过优化后,得到优化后的双圆弧曲线形式的轴肩圆角结构。
实施例1轴肩圆角结构的双圆弧优化设计结果的设计变量的取值为6.3306,δnorm的取值为0.3689,对应的δmin=15.7289°,由弦向量逆时针旋转到和公切线AA1A2重合所转过的角度δ=2δminδnormmin=-4.1246°。轴肩圆角结构的优化设计结果由一段直线段和一组双圆弧组成。在轴子午面模型的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双圆弧的起点坐标为终点坐标为双圆弧的连接点坐标为第一段圆弧的圆心坐标为半径为R1=1.3025;第二段圆弧的圆心坐标为半径为R2=27.1415。实施例1的优化结果在满足最大等效应力约束的前提下,轴的体积为3047.93mm3,相比文献1中初始设计时的3541.36mm3降幅为13.93%,比文献1中优化设计结果的3140.4mm3还要低2.94%。对比本实施例和文献1中轴肩圆角结构优化前和优化后的形状,实施例1优化设计结果的双圆弧曲线比文献1中优化设计结果的三次样条曲线更加适合于数控加工制造工艺,数控代码量小,加工效率高,加工成本低,具有更好的工程实用性。
实施例2:针对文献2中带圆角平板的圆角结构形状进行优化。由于带圆角平板结构的对称性,为了简化计算,取结构的四分之一进行分析,使用双圆弧曲线对圆角结构进行形状优化设计。如无特殊标明,本实施例中的长度单位均为mm,角度单位均为rad,为了简洁起见,文中不再一一标出。
(a)根据带圆角平板的整体结构尺寸,取结构左下角的四分之一模型进行分析,建立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选定双圆弧的起点P1 0和终点P2 0,P1 0和P2 0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的坐标分别为双圆弧在起点P1 0和终点P2 0处的切线向量V1 0和V2 0在全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为建立以双圆弧的弦P1 0P2 0为横轴、以垂直于弦的方向为纵轴的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将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双圆弧的起点和终点分别记为P1和P2,将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双圆弧的起点和终点处的切线向量分别记为V1和V2
(b)双圆弧在全局直角坐标系中的弦向量弦向量的长度为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横轴的单位向量e1=(1,0),因从全局直角坐标系的横轴顺时针旋转到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的横轴转过的角度
从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变换到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的平移向量T和旋转矩阵R分别为:
其中,Δx和Δy分别是平移向量T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的横轴和纵轴分量。
(c)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双圆弧在起点和终点处的切线向量V1 0和V2 0与弦向量的夹角θ1和θ2为:
(d)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弦向量逆时针旋转到和双圆弧起点与双圆弧连接点的连线P1P重合所转过的角度弦向量顺时针旋转到和双圆弧终点与双圆弧连接点的连线P2P重合所转过的角度其中,δ是由弦向量逆时针旋转到和公切线AA1A2重合所转过的角度,初始设计中取为0.1745rad,即10°。为了保证双圆弧曲线不出现反弯的连接方式,δ的取值范围为|δ|<δmin=min{|θ1|,|θ2|},δmin是δ绝对值的上限。本实施例带圆角平板的圆角结构初始设计时δmin=0.7854rad=45°。
(e)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ΔP1PP2中,由正弦定理求得向量的长度:
(f)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ΔP1O1D1中,计算双圆弧的第一段圆弧c1的半径R1
R1<0表明第一段圆弧的走向是从P1到P取顺时针方向。其中,P1是双圆弧的起点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表示,O1是双圆弧的第一段圆弧c1的圆心,P是双圆弧的连接点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表示,是从双圆弧的起点至双圆弧的连接点的向量,D1的中点。
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ΔP2O2D2中,计算双圆弧的第二段圆弧c2的半径R2
R2<0表明第二段圆弧的走向是从P到P2取顺时针方向。其中,P2是双圆弧的起点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表示,O2是双圆弧的第二段圆弧c2的圆心,是从双圆弧的终点至双圆弧的连接点的向量,D2的中点。
(g)计算双圆弧的连接点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坐标P(x0,y0):
其中,E是自双圆弧的连接点P向弦向量作垂线的垂足。
(h)计算第一段圆弧c1和第二段圆弧c2的圆心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坐标O1(xO1,yO1)和O2(xO2,yO2):
其中,F是自第一段圆弧的圆心O1向弦向量作垂线的垂足,G是自第二段圆弧的圆心O2向弦向量作垂线的垂足。
(i)计算双圆弧的连接点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的坐标以及第一段圆弧c1和第二段圆弧c2的圆心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的坐标
(j)在商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利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双圆弧的起点坐标终点坐标和求得的连接点坐标两段圆弧的半径R1、R2以及圆心坐标绘制双圆弧曲线,作为带圆角平板的圆角结构几何模型的轮廓曲线。
(k)在商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创建四分之一带圆角平板的除圆角结构以外其他部分的几何模型,生成带圆角平板的四分之一几何模型;设定材料的杨氏模量为1Pa,泊松比为0.3,单元类型为PLANE82,网格边长为0.4mm,对四分之一带圆角平板划分有限元网格;施加位移边界条件:约束横坐标为零的节点的横向位移为0,约束纵坐标为零的节点的纵向位移为0;施加载荷:对横坐标为-150mm的节点施加Tx=1Pa的沿横轴负向的均布拉伸载荷,建立四分之一带圆角平板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l)选取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双圆弧的起点坐标的横坐标终点坐标的纵坐标以及由弦向量逆时针旋转到和公切线重合所转过的角度δ为设计变量。设定设计变量的初始值为-90,上限为-80,下限为-149;设定设计变量的初始值为-60,上限为-30,下限为-58;由于设计变量δ的上下限会随着优化迭代过程而变化,因此将δ归一化,有设定的初始值为0.6111,对应的δ=10°,取δnorm的上限为0.999,下限为0.001,选取最大节点横向应力为目标函数,平板四分之一模型的面积不超过面积上限为约束函数,建立带圆角平板的圆角结构的形状优化问题数学模型为:
其中,S为设计变量序列,包含与δnorm三个设计变量;f(S)为优化目标函数,为节点最大横向应力,为第i个节点的横向应力,n为节点的个数;Area为平板四分之一模型的面积,A0为初始设计带圆角平板四分之一模型的面积,为6493.14mm2为设计变量的下限,为-149,为设计变量的上限,为-80;为设计变量的下限,为-58,为设计变量的上限,为-30;δ norm 为设计变量δnorm的下限,为0.001,为设计变量δnorm的上限,为0.999。
(m)使用商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四分之一带圆角平板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一次计算,通过参数化结构优化设计平台BOSS Quattro进行灵敏度分析,求得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关于设计变量的灵敏度,选取梯度优化算法GCMMA(G1oba11y Convergent Methodof Moving Asymptotes)对四分之一带圆角平板的圆角结构进行优化迭代,经过优化后,得到优化后的双圆弧曲线形式的圆角结构。
实施例2带圆角平板的圆角结构双圆弧优化设计结果的设计变量的取值为-113.5536,的取值为-44.5767,δnorm的取值为0.7054,对应的δmin=15.2264°,由弦向量逆时针旋转到和公切线AA1A2重合所转过的角度δ=2δminδnormmin=6.2550°。带圆角平板的圆角结构的优化设计结果由一段直线段和一组双圆弧组成。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双圆弧的起点坐标为终点坐标为连接点坐标为第一段圆弧的圆心坐标为半径为R1=-461.0626;第二段圆弧的圆心坐标为半径为R2=-12.7127。实施例2中初始设计的最大横向应力为1.565Pa,优化设计结果的最大横向应力为1.133Pa,与本实施例的初始设计相比,降幅为27.6%;文献2中初始设计的最大横向应力为1.563Pa,优化后的最大横向应力为1.11809Pa,与文献2的初始设计相比,降幅为28.47%。实施例2的优化设计结果的最大横向应力降幅与文献2中优化设计结果的最大横向应力降幅很接近。对比实施例2和文献2中带圆角平板的圆角结构优化前和优化后的形状,实施例2优化设计结果的双圆弧曲线比文献2中优化设计结果的广义超椭圆曲线数控代码量小,加工效率高,加工成本低,更适合于数控加工制造工艺,工程实用性更强。

Claims (1)

1.一种机械零件圆角结构形状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机械零件的整体结构尺寸,建立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选定双圆弧的起点P1 0和终点P1 0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的坐标分别为双圆弧在起点P1 0和终点处的切线向量V1 0在全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为建立以双圆弧的弦P1 0 为横轴、以垂直于弦的方向为纵轴、以双圆弧的起点P1 0为原点的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将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双圆弧的起点和终点分别记为P1和P2,将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双圆弧的起点和终点处的切线向量分别记为V1和V2
(b)双圆弧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的弦向量弦向量的长度为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横轴的单位向量为e1=(1,0),计算从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的横轴顺时针旋转到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的横轴转过的角度α:
从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变换到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的平移向量T和旋转矩阵R分别为:
T = ( Δ x , Δ y ) = ( - x 1 0 , - y 1 0 )
R = c o s α - s i n α s i n α cos α
其中,Δx和Δy分别是平移向量T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的横轴和纵轴分量;
(c)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双圆弧在起点和终点处的切线向量V1 0与弦向量的夹角θ1和θ2为:
(d)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弦向量逆时针旋转到和双圆弧起点与双圆弧连接点的连线P1P重合所转过的角度弦向量顺时针旋转到和双圆弧终点与双圆弧连接点的连线P2P重合所转过的角度其中,δ是由双圆弧的弦向量逆时针旋转到与双圆弧的公切线AA1A2重合所转过的角度;为了保证双圆弧曲线不出现反弯的连接方式,δ的取值范围为|δ|<δmin=min{|θ1|,|θ2|},δmin是δ绝对值的上限;
(e)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ΔP1PP2中,由正弦定理求得向量的长度:
(f)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ΔP1O1D1中,计算双圆弧的第一段圆弧c1的半径R1
R1<0表明第一段圆弧的走向是从P1到P取顺时针方向;其中,P1是双圆弧的起点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表示,O1是双圆弧的第一段圆弧c1的圆心,P是双圆弧的连接点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表示,是从双圆弧的起点至双圆弧的连接点的向量,D1的中点;
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ΔP2O2D2中,计算双圆弧的第二段圆弧c2的半径R2
R2<0表明第二段圆弧的走向是从P到P2取顺时针方向;其中,P2是双圆弧的起点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表示,O2是双圆弧的第二段圆弧c2的圆心,是从双圆弧的终点至双圆弧的连接点的向量,D2的中点;
(g)计算双圆弧的连接点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坐标P(x0,y0):
其中,E是自双圆弧的连接点P向弦向量作垂线的垂足;
(h)计算第一段圆弧c1和第二段圆弧c2的圆心在局部直角坐标系xP1y中的坐标O1(xO1,yO1)和O2(xO2,yO2):
x O 1 = P 1 F &OverBar; = | R 1 | s i n &theta; 1 y O 2 = - O 1 F &OverBar; = - | R 1 | cos&theta; 1
x O 2 = P 1 G &OverBar; = L - | R 2 | s i n | &theta; 2 | y O 2 = - O 2 G &OverBar; = - | R 2 | c o s | &theta; 2 |
其中,F是自第一段圆弧的圆心O1向弦向量作垂线的垂足,G是自第二段圆弧的圆心O2向弦向量作垂线的垂足;
(i)计算双圆弧的连接点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的坐标以及第一段圆弧c1和第二段圆弧c2的圆心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的坐标
P 0 ( x 0 0 , x 0 0 ) = ( x 0 , y 0 ) R T - T = ( x 0 , y 0 ) c o s &alpha; s i n &alpha; - s i n &alpha; cos &alpha; + ( x 1 0 , y 1 0 )
O 1 0 ( x O 1 0 , y O 1 0 ) = ( x O 1 , y O 1 ) R T - T = ( x O 1 , y O 1 ) c o s &alpha; sin &alpha; - s i n &alpha; cos &alpha; + ( x 1 0 , y 1 0 )
O 2 0 ( x O 2 0 , y O 2 0 ) = ( x O 2 , y O 2 ) R T - T = ( x O 2 , y O 2 ) c o s &alpha; s i n &alpha; - s i n &alpha; c o s &alpha; + ( x 1 0 , y 1 0 )
(j)在有限元软件中利用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双圆弧的起点坐标终点坐标和求得的连接点坐标两段圆弧的半径R1、R2以及圆心坐标绘制双圆弧曲线,作为机械零件的圆角结构的几何模型轮廓曲线;
(k)在有限元软件中创建机械零件的除圆角结构以外其他部分的几何模型,生成机械零件的全部几何模型;设定材料属性、单元类型和网格边长,对机械零件的几何模型划分有限元网格,施加位移边界条件和载荷,建立机械零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l)选取全局直角坐标系x0Oy0中双圆弧的起点坐标与终点坐标中的全部或部分坐标分量以及由弦向量逆时针旋转到和公切线重合所转过的角度δ为设计变量;设定设计变量的初始值与变化范围,选取轴的体积或最大节点横向应力为目标函数,选取节点最大von Mises等效应力不超过许用应力或平板四分之一模型的面积且不超过面积上限为约束函数,建立机械零件圆角结构的形状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f i n d S = &lsqb; s 1 , s 2 , ... , s k &rsqb; min i m i z e f ( S ) s u b j e c t t o g j ( S ) &le; g j &OverBar; , j = 1 , 2 , ... , m s i &OverBar; &le; s i &le; s i &OverBar; , i = 1 , 2 , ... , k
其中,S为设计变量序列,k为设计变量个数;f(S)为优化目标函数;gj(S)为第j个约束函数,为第j个约束函数的上限,m为约束函数个数;si为第i个设计变量,s i 为第i个设计变量的下限,为第i个设计变量的上限;
(m)将模型进行一次有限元分析,通过灵敏度分析,求得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关于设计变量的灵敏度,选取梯度优化算法GCMMA对机械零件原有的圆角结构进行优化迭代,经过优化后,得到优化后的圆角结构。
CN201410465071.9A 2014-09-12 2014-09-12 机械零件圆角结构形状优化方法 Active CN1042683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65071.9A CN104268317B (zh) 2014-09-12 2014-09-12 机械零件圆角结构形状优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65071.9A CN104268317B (zh) 2014-09-12 2014-09-12 机械零件圆角结构形状优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8317A CN104268317A (zh) 2015-01-07
CN104268317B true CN104268317B (zh) 2017-04-19

Family

ID=52159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65071.9A Active CN104268317B (zh) 2014-09-12 2014-09-12 机械零件圆角结构形状优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683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2963A (zh) * 2015-11-26 2017-06-06 北京华大九天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绘制固定的任意角度图形的方法
CN107220413A (zh) * 2017-05-04 2017-09-29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梯度微结构的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
CN107451360B (zh) * 2017-07-28 2021-03-0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复合材料直角转弯连续铺层的数值模拟方法
CN108153938B (zh) * 2017-12-05 2020-05-01 西北工业大学 结构密封设计的形状优化方法
TWI680360B (zh) * 2018-10-09 2019-12-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圓弧加工裝置及應用其之圓弧加工方法
CN110442906B (zh) * 2019-07-01 2022-01-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心滩砂体平面形态参数定量表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64175A1 (en) * 2007-12-21 2009-06-25 Airbus Espana, S.L.. Method and system to optimize surface design
CN102004818B (zh) * 2010-11-04 2012-08-29 西北工业大学 自由曲线外形零件圆周铣削过程中瞬时铣削力建模方法
CN102368282B (zh) * 2011-11-17 2013-02-06 西北工业大学 带孔薄壁曲面结构的孔洞隐式表达优化设计方法
CN103310046B (zh) * 2013-05-30 2016-01-20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超椭圆曲线的带辐板涡轮盘内腔形状优化设计方法
CN103294861B (zh) * 2013-05-30 2015-10-07 西北工业大学 多弧段曲线形状优化设计方法
CN103425831B (zh) * 2013-08-06 2016-06-08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多弧段曲线的压力载荷下的结构拓扑-形状联合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8317A (zh)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68317B (zh) 机械零件圆角结构形状优化方法
CN103412978B (zh) 一种基于工件三维扫描的拉弯工艺模型修正方法
CN105528503B (zh) 一种基于结构分解的大型构件动态优化设计方法
CN101609564B (zh) 一种草图式输入的三维网格模型制作方法
CN103425831B (zh) 基于多弧段曲线的压力载荷下的结构拓扑-形状联合优化方法
CN104036095B (zh) 基于区域分解的耦合高精度复杂外形流场快速算法
CN104570928A (zh) 基于共形参数化的网格曲面上数控加工轨迹规划方法
CN103994195A (zh) 基于儒科夫斯基型线的液力变矩器叶片造型方法
CN113505443A (zh) 一种任意外形的三维绕流问题自适应笛卡尔网格生成方法
CN102682172A (zh) 基于参数分类的超临界机翼极多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Cao et al. Computation of medial axis and offset curves of curved boundaries in planar domain
CN102357666A (zh) 自由曲面叶片平底刀三坐标端铣加工方法
CN105772689A (zh)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铸造高铬合金的建模方法
CN102129517A (zh) 一种高精度的两相流体界面捕获方法
CN111079326B (zh) 二维各向异性网格单元度量张量场光滑化方法
Zeng et al. Least squares quasi-developable mesh approximation
CN102790483A (zh) 汽轮发电机定子线棒三维参数化建模与实体成型制造方法
CN103473422B (zh) 基于奇点分布法的轴流叶轮翼型设计方法
CN114595644A (zh) 一种针对树网格格子玻尔兹曼方法中虚拟分层边界的高精度处理方法
Costenoble et al. Automated mesh generation and solution analysis of arbitrary airfoil geometries
CN107577894B (zh) 一种四边形单元实时二分式加密-减密方法
CN102841964A (zh) 一种用于等离子体刻蚀剖面演化的三维计算方法
CN106651979A (zh) 基于投影的空间曲面四边形网格剖分方法
Berrini et al. Geometric model for automate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foils
Rajani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past a Circular Cylinder with Varying Tunnel Height to Cylinder Diameter at Re 40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