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60732B - 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60732B
CN104260732B CN201410544835.3A CN201410544835A CN104260732B CN 104260732 B CN104260732 B CN 104260732B CN 201410544835 A CN201410544835 A CN 201410544835A CN 104260732 B CN104260732 B CN 1042607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iston
pipe
double
he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448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60732A (zh
Inventor
万建兵
张石峰
胡斌
白洪民
魏乐乐
王龙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CRRC Brake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R Zhuzhou Electric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R Zhuzhou Electric Loc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R Zhuzhou Electric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4483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607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60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0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60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07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66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68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by electrically-controlled valves
    • B60T13/683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by electrically-controlled valves in pneumatic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2270/00Further aspects 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T2270/40Failsafe aspects 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 B60T2270/414Power supply fail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该方法在重联阀处于补机状态时,利用总风联管进入的压力空气控制平均管与作用管沟通,及控制总风联管与重联信号管沟通;重联信号管将通过的压力空气作用于遮断阀,控制遮断阀处于打开状态,遮断第一列车管与第二列车管之间的通路,以及遮断第一列车管和中继阀之间的通路;当均衡风缸排大气时,使第一列车管的压力空气不能经中继阀排出。本发明实现了在上述电力制动机补机状态失电的情况下,当所述均衡风缸排大气时,所述第一列车管的压力空气仍不能经所述中继阀排出,有效地避免制动机意外起紧急制动,进而提高机车运行的安全性的目的。

Description

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机车制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大幅度地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承载重量,通常采用通过重联阀使得机车制动机重联实现机车的双机或多机重联的方式,换句话说该方式,即,当列车为双机或多机重联状态时,通过控制重联阀乘务员只需操纵本务机车制动机就能保证重联机车与本务机车的制动、缓解作用协调一致。
其中,机车制动机通常包括:遮断阀,中继阀,重联阀及与其气路相连的平均管、总风管、作用管和闸缸;其中,重联阀由重联阀组成部件与转换阀组成部件构成,重联阀组成部件与平均管、总风管、作用管和闸缸气路相连;转换阀组成部件包含转换按钮,该转换按钮有本机位与补机位两个位置,当机车作为本务机车时,将转换按钮置于本机位;当机车作为重联机车时,将转换按钮置于补机位。
具体的,在电力机车制动机的实际使用中,通常使用电控制指令控制电力机车制动机中电空阀的开启或关闭来控制空气管路的连通或切断。然而,当该电力机车制动机处于补机状态时,一旦失电,则电空阀就无法得电,致使用来控制电空阀动作的电控制指令失效,中继阀和列车管之间的气路导通并且使得列车管的风从中继阀排出,此时,容易产生制动机紧急制动而降低机车运行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以达到在电力机车制动机补机状态失电的情况下,有效地避免制动机意外起紧急制动,进而提高机车运行的安全性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所述电力机车制动机包括:重联阀(1),与所述重联阀(1)通过气路相连的平均管(2)、制动缸管(3)、作用管(4)、总风联管(5)和重联信号管(11);一端设置于第一列车管(6)和第二列车管(7)连接处的遮断阀(8),所述遮断阀(8)的另一端与所述重联信号管(11)相连;与所述第二列车管(7)的另一端相连的中继阀(9);与所述中继阀(9)相连的均衡风缸(10),该方法包括:
当所述重联阀(1)处于补机状态时,由所述总风联管(5)进入的压力空气控制所述平均管(2)与所述作用管(4)沟通,以及控制所述总风联管(5)与所述重联信号管(11)沟通;
所述重联信号管(11)将通过的压力空气作用于所述遮断阀(8),控制所述遮断阀(8)处于打开状态,遮断所述第一列车管(6)与第二列车管(7)之间的通路,以及遮断所述第一列车管(6)和所述中继阀(9)之间的通路;
当所述均衡风缸(10)排大气时,使所述第一列车管(6)的压力空气不能经所述中继阀(9)排出。
优选的,当所述重联阀(1)处于本机状态时,包括:
由所述总风联管(5)进入的压力空气控制所述平均管(2)与所述制动缸管(3)沟通,以及控制所述总风联管(5)与所述重联信号管(11)不沟通;
所述遮断阀(8)无所述压力控制作用处于关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列车管(6)与第二列车管(7)之间的通路导通,以及,控制所述第一列车管(6)和所述中继阀(9)之间的通路导通;
当所述均衡风缸(10)排大气时,使所述第一列车管(6)的压力空气经所述中继阀(9)排出。
优选的,所述重联阀(1)包括:转换阀组成部件和重联阀组成部件;所述转换阀组成部件包括:转换按钮,二位阀柱塞及其设置于所述二位阀柱塞上的密封圈;所述重联阀组成部件包括:重联活塞,重联活塞弹簧,重联止回阀,遮断活塞,遮断阀弹簧及遮断止回阀;该方法包括:
当所述转换按钮置于本机位时,使所述重联阀(1)处于本机状态;
所述二位阀柱塞上的密封圈遮断由所述总风联管(5)进入的压力空气,使所述重联活塞的下侧通大气;
所述重联活塞弹簧推动所述重联活塞上移,所述重联止回阀关闭;
所述压力空气经所述遮断阀弹簧推动所述遮断活塞下移,所述遮断止回阀打开,使得所述平均管(2)与所述制动缸管(3)沟通。
优选的,所述重联阀(1)包括:转换阀组成部件和重联阀组成部件;所述转换阀组成部件包括:转换按钮,二位阀柱塞及其设置于所述二位阀柱塞上的密封圈;所述重联阀组成部件包括:重联活塞,重联活塞弹簧,重联止回阀,遮断活塞,遮断阀弹簧及遮断止回阀;该方法包括:
当所述转换按钮置于补机位时,所述重联阀(1)处于补机状态;
由所述总风联管(5)进入的压力空气经所述遮断阀弹簧推动所述遮断活塞下移,使所述遮断止回阀打开;
所述压力空气经所述二位阀柱塞连通所述重联活塞的下侧,推动所述重联活塞上移,使所述重联止回阀关闭,切断所述平均管(2)与所述制动缸管(3)的通路,使得所述作用管(4)经所述重联活塞上的凹槽与所述平均管(2)沟通。
优选的,所述重联阀(1)包括:转换阀组成部件和重联阀组成部件;所述转换阀组成部件包括:转换按钮,二位阀柱塞及其设置于所述二位阀柱塞上的密封圈;所述重联阀组成部件包括:重联活塞,重联活塞弹簧,重联止回阀,遮断活塞,遮断阀弹簧及遮断止回阀;该方法包括:
当所述转换按钮置于本机位,所述重联阀(1)处于本机状态;
在重联牵引机车之间断钩的情况下,由所述总风联管(5)进入的压力空气的压力下降,所述遮断阀弹簧推动所述遮断活塞上移,使所述遮断止回阀关闭,关断所述遮断止回阀及所述重联止回阀的下侧与所述制动缸管(3)的通路;
所述重联活塞弹簧推动所述重联活塞下移,所述重联止回阀打开,使得所述重联止回阀的下侧与所述平均管(2)沟通。
优选的,所述重联阀(1)包括:转换阀组成部件和重联阀组成部件;所述转换阀组成部件包括:转换按钮,二位阀柱塞及其设置于所述二位阀柱塞上的密封圈;所述重联阀组成部件包括:重联活塞,重联活塞弹簧,重联止回阀,遮断活塞,遮断阀弹簧及遮断止回阀;该方法包括:
当所述转换按钮处于补机位,所述重联阀(1)处于补机状态时;
在重联牵引机车之间断钩的情况下,由所述总风联管(5)进入的压力空气作用于所述遮断阀弹簧,所述遮断阀弹簧推动所述遮断活塞上移,使所述遮断止回阀关闭,遮断所述制动缸管(3)的通路;
所述压力空气作用于所述重联阀弹簧,所述重联阀弹簧推动所述重联活塞下移,使所述重联止回阀打开;
所述转换按钮转换至本机位,切断所述作用管(4)与所述平均管(2)之间的通路。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为O形密封圈。
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通过将与重联阀气路连接的重联信号管的另一端与遮断阀的一端相连,该遮断阀另一端设置于第一列车管和第二列车管的连接处;当所述重联阀处于补机状态时,从所述总风联管进来的压力空气使所述平均管与所述作用管沟通,所述总风联管与所述重联信号管沟通,使得所述遮断阀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列车管与第二列车管不沟通,遮断所述第一列车管和所述中继阀之间的通路,实现了在上述电力制动机补机状态失电的情况下,当所述均衡风缸排大气时,所述第一列车管的压力空气仍不能经所述中继阀排出,有效地避免制动机意外起紧急制动,进而提高机车运行的安全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机车制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换阀组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联阀组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联阀的外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联阀的另一外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机车制动机处于本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机车制动机处于补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7的重联牵引机车之间断钩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8的重联牵引机车之间断钩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以达到在电力机车制动机补机状态失电的情况下,有效地避免制动机意外起紧急制动,进而提高机车运行的安全性的目的。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机车制动机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力机车制动机包括:
重联阀1;
与所述重联阀1通过气路相连的平均管2、制动缸管3、作用管4、总风联管5和重联信号管11;
一端设置于第一列车管6和第二列车管7连接处的遮断阀8,所述遮断阀8的另一端与所述重联信号管11相连;
与所述第二列车管7的另一端相连的中继阀9;
与所述中继阀9相连的均衡风缸10;
当所述重联阀1处于补机状态时,该基于气控的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利用从所述总风联管5进来的压力空气使所述平均管2与所述作用管4沟通,以及,使所述总风联管5与所述重联信号管11沟通;
步骤S102,所述重联信号管11将压力空气作用于所述遮断阀8,控制所述遮断阀8处于打开状态,遮断所述第一列车管6与第二列车管7之间的通路,以及,遮断所述第一列车管6和所述中继阀9之间的通路;
在执行步骤S102的过程中,基于步骤S101中所述总风联管5与所述重联信号管11沟通,该沟通即为导通,由总风联管5进入的压力控制通过重联信号管11作用于与其相连的遮断阀8上,从而使得遮断阀8渐渐打开,最终处于打开状态。
步骤S103,当所述均衡风缸10排大气时,使所述第一列车管6的压力空气不能经所述中继阀9排出。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重联阀1处于本机状态(或补机状态),即为所述电力机车制动机处于本机状态(或补机状态);
所述遮断阀8处于关闭状态(或打开状态),即为所述第一列车管6与第二列车管7沟通(或不沟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机车制动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气路连接所述重联阀1与所述遮断阀8的重联信号管11,利用从所述总风联管5经重联信号管11进来的压力空气使得所述遮断阀8处于关闭/打开状态来控制所述第一列车管6的压力空气能否从所述中继阀排出,显然,本实施例采用了简单的机械方式替换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控制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列车管6的压力空气能否从所述中继阀排出,特别地,当所述电力机车制动机处于补机失电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列车管6的压力空气仍不能经所述中继阀排出,有效地避免制动机意外起紧急制动,进而提高机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外,基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力机车制动机,当所述重联阀1处于本机状态时,从所述总风联管5进来的压力空气使所述平均管2与所述制动缸管3沟通,使所述总风联管5与所述重联信号管11不沟通,所述重联信号管11中无压力空气作用于所述遮断阀8,使得所述遮断阀8处于关闭状态,导通所述第一列车管6与第二列车管7之间的通路,以及,导通所述第一列车管6和所述中继阀9之间的通路,当所述均衡风缸10排大气时,使所述第一列车管6的压力空气经所述中继阀9排出。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机车制动机,其工作原理因其所处的状态不同而不同,以下为该电力机车制动机处于不同状态下的具体工作过程。
优选的,基于上述各实施例所公开的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当所述重联阀1包括:转换阀组成部件和重联阀组成部件;
其中,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换阀组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联阀组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转换阀组成部件包括:转换按钮21,二位阀柱塞22及其设置于所述二位阀柱塞上的密封圈23;
所述重联阀组成部件包括:重联活塞24,重联活塞弹簧25,重联止回阀26,遮断活塞27,遮断阀弹簧28及遮断止回阀29;
请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机车制动机处于本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当所述转换按钮置于本机位时,所述重联阀1处于本机状态;所述二位阀柱塞上的密封圈遮断由所述总风联管5进来的压力空气,使所述重联活塞24的下侧通大气;所述重联活塞弹簧25在压力空气的作用下推动所述重联活塞24上移,所述重联止回阀26关闭;所述压力空气经所述遮断阀弹簧28推动所述遮断活塞27下移,所述遮断止回阀29打开,使得所述平均管2与所述制动缸管3沟通。
此时,若该电力机车制动机进行制动和缓解,通过所述重联阀1,本务机车制动缸管3的压力变化传入重联机车的平均管,从而控制重联机车的制动与缓解,换句话说,只需要操作本务机车的制动机就能保证重联机车与本务机车的制动、缓解作用协调一致。当然,本发明中所涉及到的本务机车是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机车制动机的本务机车,同样的,重联机车也是为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机车制动机的重联机车;其中,本务机车的电力机车制动机处于本机位状态,重联机车的电力机车制动机处于补机位状态。
其中,对于所述重联阀1的外形情况,请参考图5和图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联阀的外形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联阀的另一外形示意图,显然,所述转换按钮21有本机位与补机位两种位置,通过所述转换按钮21实现所述电力机车制动机本机状态与补机状态的切换。
优选的,基于上述各实施例所公开的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当所述重联阀1包括:转换阀组成部件和重联阀组成部件;
其中,所述转换阀组成部件包括:转换按钮21,二位阀柱塞22及其设置于所述二位阀柱塞上的密封圈23;
所述重联阀组成部件包括:重联活塞24,重联活塞弹簧25,重联止回阀26,遮断活塞27,遮断阀弹簧28及遮断止回阀29;
请参考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机车制动机处于补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当所述转换按钮21置于补机位时,所述重联阀1处于补机状态;
步骤S202,所述总风联管5进来的压力空气经所述遮断阀弹簧28推动所述遮断活塞27下移,使所述遮断止回阀29打开;
步骤S203,所述压力空气经所述二位阀柱塞22连通所述重联活塞24的下侧,推动所述重联活塞24上移,使所述重联止回阀26关闭,切断所述平均管2与所述制动缸管3的通路,使得所述作用管4经所述重联活塞24上的凹槽与所述平均管2沟通。
此时,由于所述作用管4与所述平均管2沟通,本务机车的制动缸管3的压力变化通过所述平均管2传入重联机车的作用管,其相应的分配阀均衡部将根据该作用管的压力变化控制制动缸管的压力变化,实现了保持重联机车与本务机车的制动缸管压力一致。
其中,当所述电力机车制动机处于补机失电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列车管6的压力空气不能经所述中继阀排出,有效地避免制动机意外起紧急制动,进而提高机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优选的,基于上述各实施例所公开的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当所述重联阀1包括:转换阀组成部件和重联阀组成部件;
其中,所述转换阀组成部件包括:转换按钮21,二位阀柱塞22及其设置于所述二位阀柱塞上的密封圈23;
所述重联阀组成部件包括:重联活塞24,重联活塞弹簧25,重联止回阀26,遮断活塞27,遮断阀弹簧28及遮断止回阀29;
参考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7的重联牵引机车之间断钩时的结构示意图,当所述转换按钮21置于本机位,所述重联阀1处于本机状态,重联牵引机车之间断钩时,从所述总风联管5进来的压力空气的压力下降,所述遮断阀弹簧28推动所述遮断活塞27上移,使所述遮断止回阀29关闭,关断所述遮断止回阀29及所述重联止回阀26的下侧与所述制动缸管3的通路;所述重联活塞弹簧25推动所述重联活塞24下移,所述重联止回阀26打开,使得所述重联止回阀26的下侧与所述平均管2沟通。
其中,由于重联牵引机车之间断钩,即机车分离,所述平均管2通大气,而此时所述重联止回阀26的下侧与所述制动缸管3的通路关断,因此本务机车的制动缸压力不会排大气,从而保证了本务机车运行的安全性。
优选的,基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当所述重联阀1包括:转换阀组成部件和重联阀组成部件;
其中,所述转换阀组成部件包括:转换按钮21,二位阀柱塞22及其设置于所述二位阀柱塞上的密封圈23;
所述重联阀组成部件包括:重联活塞24,重联活塞弹簧25,重联止回阀26,遮断活塞27,遮断阀弹簧28及遮断止回阀29;
参考图1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基于图8的重联牵引机车之间断钩时的结构示意图,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当所述转换按钮21置于补机位,所述重联阀1处于补机状态,重联牵引机车之间断钩时,从所述总风联管5进来的压力空气作用于所述遮断阀弹簧28,使所述遮断阀弹簧28推动所述遮断活塞27上移,使所述遮断止回阀29关闭,遮断所述制动缸管3的通路;
步骤S302,所述压力空气经所述重联阀弹簧25推动所述重联活塞24下移,使所述重联止回阀26打开;
步骤S303,所述转换按钮21转换至本机位,切断所述作用管4与所述平均管2之间的通路。
其中,由于切断所述作用管4与所述平均管2之间的通路,防止了作用管4的压力空气经断开后的平均管3排入大气,从而保证了重联机车本身的制动作用不受本务机车的支配,此时由于列车管压力被快速排入大气,重联机车分配阀也自动产生紧急制动,保证了重联机车的安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密封圈优选为0形密封圈。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力机车制动机以及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当所述重联阀处于补机状态时,从所述总风联管进来的压力空气使所述平均管与所述作用管沟通,所述总风联管与所述重联信号管沟通,使得所述遮断阀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列车管与第二列车管不沟通,遮断所述第一列车管和所述中继阀之间的通路,实现了在上述电力制动机补机状态失电的情况下,当所述均衡风缸排大气时,所述第一列车管的压力空气仍不能经所述中继阀排出,有效地避免制动机意外起紧急制动,进而提高机车运行的安全性的目的。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所述电力机车制动机包括:重联阀(1),与所述重联阀(1)通过气路相连的平均管(2)、制动缸管(3)、作用管(4)、总风联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机车制动机还包括重联信号管(11);一端设置于第一列车管(6)和第二列车管(7)连接处的遮断阀(8),所述遮断阀(8)的另一端与所述重联信号管(11)相连;与所述第二列车管(7)的另一端相连的中继阀(9);与所述中继阀(9)相连的均衡风缸(10),该方法包括:
当所述重联阀(1)处于补机状态时,由所述总风联管(5)进入的压力空气控制所述平均管(2)与所述作用管(4)沟通,以及控制所述总风联管(5)与所述重联信号管(11)沟通;
所述重联信号管(11)将通过的压力空气作用于所述遮断阀(8),控制所述遮断阀(8)处于打开状态,遮断所述第一列车管(6)与第二列车管(7)之间的通路,以及遮断所述第一列车管(6)和所述中继阀(9)之间的通路;
当所述均衡风缸(10)排大气时,使所述第一列车管(6)的压力空气不能经所述中继阀(9)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重联阀(1)处于本机状态时,包括:
由所述总风联管(5)进入的压力空气控制所述平均管(2)与所述制动缸管(3)沟通,以及控制所述总风联管(5)与所述重联信号管(11)不沟通;
所述遮断阀(8)无所述压力空气控制作用处于关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列车管(6)与第二列车管(7)之间的通路导通,以及,控制所述第一列车管(6)和所述中继阀(9)之间的通路导通;
当所述均衡风缸(10)排大气时,使所述第一列车管(6)的压力空气经所述中继阀(9)排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联阀(1)包括:转换阀组成部件和重联阀组成部件;所述转换阀组成部件包括:转换按钮,二位阀柱塞以及设置于所述二位阀柱塞上的密封圈;所述重联阀组成部件包括:重联活塞,重联活塞弹簧,重联止回阀,遮断活塞,遮断阀弹簧及遮断止回阀;该方法包括:
当所述转换按钮置于本机位时,使所述重联阀(1)处于本机状态;
所述二位阀柱塞上的密封圈遮断由所述总风联管(5)进入的压力空气,使所述重联活塞的下侧通大气;
所述重联活塞弹簧推动所述重联活塞上移,所述重联止回阀关闭;
所述压力空气经所述遮断阀弹簧推动所述遮断活塞下移,所述遮断止回阀打开,使得所述平均管(2)与所述制动缸管(3)沟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联阀(1)包括:转换阀组成部件和重联阀组成部件;所述转换阀组成部件包括:转换按钮,二位阀柱塞以及设置于所述二位阀柱塞上的密封圈;所述重联阀组成部件包括:重联活塞,重联活塞弹簧,重联止回阀,遮断活塞,遮断阀弹簧及遮断止回阀;该方法包括:
当所述转换按钮置于补机位时,所述重联阀(1)处于补机状态;
由所述总风联管(5)进入的压力空气经所述遮断阀弹簧推动所述遮断活塞下移,使所述遮断止回阀打开;
所述压力空气经所述二位阀柱塞连通所述重联活塞的下侧,推动所述重联活塞上移,使所述重联止回阀关闭,切断所述平均管(2)与所述制动缸管(3)的通路,使得所述作用管(4)经所述重联活塞上的凹槽与所述平均管(2)沟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联阀(1)包括:转换阀组成部件和重联阀组成部件;所述转换阀组成部件包括:转换按钮,二位阀柱塞以及设置于所述二位阀柱塞上的密封圈;所述重联阀组成部件包括:重联活塞,重联活塞弹簧,重联止回阀,遮断活塞,遮断阀弹簧及遮断止回阀;该方法包括:
当所述转换按钮置于本机位,所述重联阀(1)处于本机状态;
在重联牵引机车之间断钩的情况下,由所述总风联管(5)进入的压力空气的压力下降,所述遮断阀弹簧推动所述遮断活塞上移,使所述遮断止回阀关闭,关断所述遮断止回阀及所述重联止回阀的下侧与所述制动缸管(3)的通路;
所述重联活塞弹簧推动所述重联活塞下移,所述重联止回阀打开,使得所述重联止回阀的下侧与所述平均管(2)沟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联阀(1)包括:转换阀组成部件和重联阀组成部件;所述转换阀组成部件包括:转换按钮,二位阀柱塞以及设置于所述二位阀柱塞上的密封圈;所述重联阀组成部件包括:重联活塞,重联活塞弹簧,重联止回阀,遮断活塞,遮断阀弹簧及遮断止回阀;该方法包括:
当所述转换按钮处于补机位,所述重联阀(1)处于补机状态时;
在重联牵引机车之间断钩的情况下,由所述总风联管(5)进入的压力空气作用于所述遮断阀弹簧,所述遮断阀弹簧推动所述遮断活塞上移,使所述遮断止回阀关闭,遮断所述制动缸管(3)的通路;
所述压力空气作用于所述重联阀弹簧,所述重联阀弹簧推动所述重联活塞下移,使所述重联止回阀打开;
所述转换按钮转换至本机位,切断所述作用管(4)与所述平均管(2)之间的通路。
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任意一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O形密封圈。
CN201410544835.3A 2014-10-15 2014-10-15 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2607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44835.3A CN104260732B (zh) 2014-10-15 2014-10-15 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44835.3A CN104260732B (zh) 2014-10-15 2014-10-15 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0732A CN104260732A (zh) 2015-01-07
CN104260732B true CN104260732B (zh) 2016-06-29

Family

ID=52152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44835.3A Active CN104260732B (zh) 2014-10-15 2014-10-15 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607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3268B (zh) * 2016-06-30 2018-07-24 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转换功能的重联阀
CN113044075B (zh) * 2021-04-08 2022-07-15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机车制动重联控制系统、轨道交通车辆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53723A (en) * 1970-05-21 1972-04-04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 Brake apparatus
CN201009882Y (zh) * 2006-12-18 2008-01-23 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重联阀重联装置
CN102424058A (zh) * 2011-11-18 2012-04-25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于机车制动系统的列车管低压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CN102431543A (zh) * 2011-08-11 2012-05-02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重联阀主机位、补机位自动转换装置及转换方法
CN102490716A (zh) * 2011-12-14 2012-06-13 徐晖 机车紧急或失电状态下机车自动空气制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640594A (zh) * 2013-12-05 2014-03-19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机车及其列车管前、后遮断的控制方法和制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53723A (en) * 1970-05-21 1972-04-04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 Brake apparatus
CN201009882Y (zh) * 2006-12-18 2008-01-23 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重联阀重联装置
CN102431543A (zh) * 2011-08-11 2012-05-02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重联阀主机位、补机位自动转换装置及转换方法
CN102424058A (zh) * 2011-11-18 2012-04-25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于机车制动系统的列车管低压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CN102490716A (zh) * 2011-12-14 2012-06-13 徐晖 机车紧急或失电状态下机车自动空气制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640594A (zh) * 2013-12-05 2014-03-19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机车及其列车管前、后遮断的控制方法和制动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内燃机车重联阀试验台的研制;肖志海等;《内燃机车》;20060731(第7期);第47-48页 *
改变重联阀连接管路,提高安全性能;马瑞东;《铁道机车车辆增刊》;20121231;第97-9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0732A (zh)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49813B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缓解停放制动系统
CN103640594B (zh) 一种电力机车列车管前、后遮断的控制方法
CN201761483U (zh) 一种铁路机车制动系统
CN103434504B (zh) 空气备用制动系统及制动方法
CN102963344B (zh) 轨道车辆空气制动系统控制装置
CN105667537A (zh) 机车无火回送装置
CN107226077A (zh) 一种机车及其气控后备制动控制系统
CN101992763B (zh) 气压制动系统与气压制动方法及具有该制动系统的起重机
CN206086704U (zh) 一种基于机车制动系统多冗余列车管压力控制装置
CN107472291B (zh) 无火回送模块、机车空气制动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
CN104709268B (zh) 一种铁路机车车辆及其气路切除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4260732B (zh) 电力机车制动机的补机控制方法
WO2019119497A1 (zh) 一种列车备用制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691573A (zh) 一种机车静态保持制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4095829U (zh) 一种铺轨机空气制动系统
CN103615480B (zh) 双泵驱动安全制动液压控制系统
CN105216772B (zh) 驻车与装卸互锁系统
CN103223953B (zh) 一种列车断钩保护系统
EP3636511A1 (en) Train brake release system and train
CN105151080B (zh) 一种重联机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204355069U (zh) 防止列车管循环减压的装置
CN105197000B (zh) 一种机车及其后备制动的控制方法和制动装置
CN206478048U (zh) 盾构机上多系统液压泵源自动切换装置
CN102490716A (zh) 机车紧急或失电状态下机车自动空气制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756638B (zh) 具有跛行功能的离合器控制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客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12001 Tianxin garden in Shi Feng District, Zhuzhou, Hunan

Patentee after: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Ltd.

Address before: 412001 Tianxin garden in Shi Feng District, Zhuzhou, Hunan

Patentee before: CSR ZHUZHOU ELECTRIC LOCOMOTIV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9

Address after: 266000 south side of Xinye road and west side of Herong Road, Qingdao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RRC Brake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412001 Tianxin garden in Shi Feng District, Zhuzhou, Hunan

Patentee before: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