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2540A - 一种基于电脑性能评级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电脑性能评级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52540A
CN104252540A CN201410493584.0A CN201410493584A CN104252540A CN 104252540 A CN104252540 A CN 104252540A CN 201410493584 A CN201410493584 A CN 201410493584A CN 104252540 A CN104252540 A CN 1042525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value
equal
video card
less
cpu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935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52540B (zh
Inventor
伍方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ICAF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ICAF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ICAF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ICAF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935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525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52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2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52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25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65Monitoring arrangements determined by the means or processing involved in reporting the monitored data
    • G06F11/3072Monitoring arrangements determined by the means or processing involved in reporting the monitored data where the reporting involves data filtering, e.g. pattern matching, time or event triggered, adaptive or policy-based repor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4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multimedia data, e.g. slideshows comprising image and additional audio data
    • G06F16/43Querying
    • G06F16/435Filtering based on additional data, e.g. user or group profiles
    • G06F16/437Administration of user profiles, e.g. generation, initialisa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脑性能评级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该方法利用比较规则的方式对电脑做出硬件评级,无复杂的计算过程,简单高效能在3秒内获得较准确的结果,不会受到干扰,同时具有容差功能以及容差规则,能降低长期不维护带来的风险,最大限度减少错误的发生;进而本发明利用评级的结果对游戏效果进行预先设置,并应用到相同评级结果的电脑,全自动化,无须最终用户参与电脑配置较多较复杂的网吧游戏效果能进行自动化分档预设,改善了初级用户以及网吧用户的游戏体验,让硬件配置好坏从游戏效果中得到体现,降低网吧维护成本和技术难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电脑性能评级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游戏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脑性能评级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计算机游戏软件众多,计算机的硬件也众多,计算机硬件搭配方式也千奇百怪,与游戏开发商开发、测试时用到的设备都不一致,而最终用户凭借自身计算机应用水平也未必对自己的硬件以及游戏有了解,甚至有可能硬件并不是自己购买(如玩家在网吧),所以最终用户游戏体验,也千差万别,最终用户运行游戏的结果分为三种情况:
1.计算机硬件配置比较好,且愿意每年都投入一定资金来购买新型配置,玩家自身计算机应用水平相对较高,则可获得良好游戏体验,也会在游戏中获得较好成果,自身情绪也因此得到很好的培养,相同时间内能给游戏相关厂商创造更多的价值。
2.计算机硬件配置属于主流型,玩家自身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则不能获得良好游戏体验,游戏运行会发生卡顿、迟滞感,或者画面与实际输出设备比例不一致而发生变形,画面粗糙,严重影响玩家游戏体验,玩家不可能在游戏中获得较好成果,从而可能会放弃这款游戏,或者要以加倍的时间去获得成果,长此以往会使得玩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也较容易产生疲劳和倦怠感,同时也间接影响着游戏内团队其他玩家。
3.计算机硬件配置属于主流以下,玩家自身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则有可能不能运行该游戏,或者运行该游戏出现严重问题,使得无法进行游戏中的基本操作,也就是说根本无法玩该游戏,无法给游戏相关厂商创造任何价值。
也就是说,要获得良好游戏体验,需要强大的硬件配置,以及玩家本身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我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多数情况下都难以同时达到这两个条件,也因此计算游戏产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该问题属于严重问题之一),计算机硬件销售也因此受到影响,因为玩家本身计算机应用水平决定了游戏体验的上限了,所以也在无法提高实际游戏体验下,也放弃了购买高等级配置的念头。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而游戏开发商对于这个问题,也没有作出改进措施,要么给全国用户默认一个设定值,要么让用户自行在启动游戏前选择,要求用户具有很强的计算机应用方面水准。
网吧业主也面临此问题,因为客户群体计算机水平偏低,网吧电脑配置更加错综复杂,用户游戏体验也直接影响到其粘性,粘性则影响到营业收入,营业收入也直接影响到业主本身更新电脑配置的速度,也就使得目前网吧游戏已经逐步恶化;如此恶行循环,加上智能手机平板、智能电视行业的竞争,网吧行业已经走向末路,间接也影响到计算机硬件销售行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脑性能评级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能大幅改善玩家的游戏体验,使游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带给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的玩家更好的感受,可应用于多种与计算机、计算机游戏相关的开发、销售、维护、运营领域。
一种基于电脑性能评级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置对应各性能等级的若干台测试计算机;
(2)对于任一款游戏,在这若干台测试计算机上运行该游戏应用;对于任一台测试计算机,通过在该测试计算机上调节游戏的效果设置属性,记录能够使游戏在该测试计算机上运行一段时间且游戏场景画面稳定保持在60fps水平条件下对应的最低效果设置属性,并提取出对应该测试计算机性能等级的游戏配置文件;
(3)对于玩家的个人计算机,首先,通过检测获取当前个人计算机的硬件规格信息以及操作系统版本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补全;然后,通过对补全后的信息进行分析对比,评估出该个人计算机的CPU、内存和显卡分别对应的索引值;最后,取CPU、内存和显卡对应三个索引值中的最小值为该个人计算机的等级评定值;
(4)对于任一款游戏,根据玩家个人计算机的等级评定值,向玩家推送对应等级的游戏配置文件,则玩家根据该游戏配置文件在个人计算机上运行该款游戏应用。
所述的步骤(1)中若配置性能等级为i的测试计算机,则该测试计算机CPU索引值与内存索引值的最小值以及显卡索引值均为i,i为自然数且1≤i≤12。
所述的硬件规格信息分为CPU、内存和显卡三部分;CPU部分的信息参数包括CPU品牌、主时钟频率、物理核心数以及逻辑核心数,内存部分的信息参数包括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以及是否为双条内存,显卡部分的信息参数包括显卡芯片品牌、VEN_ID(厂家标识符)、DEV_ID(设备标识符)、渲染管线数量或流处理器数量、流处理器架构、物理显存容量、物理显存位宽、流处理器时钟频率以及物理显存时钟频率。
所述的操作系统版本信息包括NT版本以及是否为64位操作系统。
所述的步骤(3)中对硬件规格信息以及操作系统版本信息进行补全的策略为:对于未获取到的信息参数,先利用硬件的厂商静态规格表将其补全;然后,对于仍未获全的信息参数,利用其它信息参数根据经验对其进行估算补全;最后,使每项信息参数与对应的理论最大值比较,若信息参数超出对应的理论最大值,则将其校正为对应的理论最大值。
所述的步骤(3)中根据以下标准计算CPU的索引值:
对于操作系统NT版本为NT5.X且采用AMD处理器的计算机,首先,通过以下判断给CPU索引值赋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2,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3;否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1;然后,通过以下判断对CPU索引值进行加分得到最终结果: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2550MHz,若是,则将CPU索引值加1进而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2850MHz,若是,再将CPU索引值加1进而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3150MHz,若是,再将CPU索引值加1;
对于操作系统NT版本为NT5.X且采用INTEL处理器的计算机,首先,通过以下判断给CPU索引值赋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2,主时钟频率小于等于1950MHz,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4;若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2,主时钟频率大于1950MHz且小于2500MHz,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5;若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2,主时钟频率大于等于2500MHz,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6;若物理核心数小于2,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2;然后,通过以下判断对CPU索引值进行加分得到最终结果:若逻辑核心数大于物理核心数,则将CPU索引值加1;若主时钟频率大于2850MHz,再将CPU索引值加1;
对于操作系统NT版本为NT6.X且采用AMD处理器的计算机,首先,通过以下判断给CPU索引值赋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4,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5;若物理核心数为2或3,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4;若物理核心数小于2,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2;然后,通过以下判断对CPU索引值进行加分得到最终结果: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2550MHz,若是,则将CPU索引值加1进而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2850MHz,若是,再将CPU索引值加1进而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3150MHz,若是,再将CPU索引值加1进而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3450MHz且物理核心数是否大于等于4,若两者均满足,再将CPU索引值加1;若操作系统为64位且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4,再将CPU索引值加1;
对于操作系统NT版本为NT6.X且采用INTEL处理器的计算机,首先,通过以下判断给CPU索引值赋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4,主时钟频率大于2500MHz,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9;若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4,主时钟频率小于等于2500MHz,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6;若物理核心数为2,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5;若物理核心数为1,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2;然后,通过以下判断对CPU索引值进行加分得到最终结果:若逻辑核心数大于物理核心数且CPU索引值小于9,则将CPU索引值加1;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2750MHz,若是,则将CPU索引值加1进而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3150MHz,若是,再将CPU索引值加1进而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3550MHz,若是,再将CPU索引值加1。
所述的步骤(3)中根据以下标准计算内存的索引值:
对于操作系统NT版本为NT5.X的计算机,首先,通过以下判断给内存索引值赋予初值: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3200MB,则初始给定内存索引值为8;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1800MB且小于3200MB,则初始给定内存索引值为5;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500MB且小于1800MB,则初始给定内存索引值为4;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小于500MB,则初始给定内存索引值为1;然后,通过以下判断对内存索引值进行加分得到最终结果:若为双条内存,则将内存索引值加1;
对于操作系统NT版本为NT6.X的计算机,通过以下判断直接对内存索引值进行赋值: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8200MB,则给定内存索引值为12;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4100MB且小于8200MB,则给定内存索引值为11;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3700MB且小于4100MB,对于64位操作系统,则给定内存索引值为7,对于32位操作系统,则给定内存索引值为8;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1800MB且小于3700MB,则给定内存索引值为6;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1000MB且小于1800MB,则给定内存索引值为4;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小于1000MB,则给定内存索引值为2。
所述的步骤(3)中根据以下标准计算显卡的索引值:
首先,通过显卡的VEN_ID和DEV_ID判断出显卡的厂商和出厂时期;对于采用INTEL显卡、2006年以前显卡或2006-2011年ATI显卡的计算机,则根据测试经验直接对显卡索引值进行赋值;
对于采用2006-2011年NVIDIA显卡的计算机,通过以下判断直接对显卡索引值进行赋值:若物理显存容量小于128MB,则给定显卡索引值为2;若物理显存容量大于等于128MB且小于256MB,则进一步判断渲染管线数量,渲染管线数量小于16的给定显卡索引值为3,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16的给定显卡索引值为4;若物理显存容量大于等于256MB,则按以下标准进一步判断渲染管线数量:若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384,物理显存容量大于1024MB的给定显卡索引值为9,物理显存容量小于等于1024MB的给定显卡索引值为8;若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192且小于384,物理显存容量大于512MB的给定显卡索引值为8,物理显存容量小于等于512MB的给定显卡索引值为7;若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128且小于192,则给定显卡索引值为7;若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96且小于128,则给定显卡索引值为6;若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64且小于96,则给定显卡索引值为5;若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32且小于64,则给定显卡索引值为4;若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16且小于32,则给定显卡索引值为3;若渲染管线数量小于16,则给定显卡索引值为2;
对于采用2011年之后NVIDIA显卡的计算机,首先,通过以下判断给显卡索引值赋予初值: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15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为10;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1200且小于15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9;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900且小于12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8;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500且小于9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7;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300且小于5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6;若流处理器数量小于3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5;然后,通过以下判断对显卡索引值进行限值得到最终结果:若物理显存容量小于512MB,则将显卡索引值限值为4;若物理显存容量大于等于512MB且小于1000MB,显卡索引值大于6的限值为6,显卡索引值小于等于6的保持不变;若物理显存容量大于等于1000MB且小于2000MB,显卡索引值大于8的限值为8,显卡索引值小于等于6的保持不变;若物理显存容量大于等于2000MB,显卡索引值保持不变;若操作系统NT版本为NT5.X的将显卡索引值减1;
对于采用2011年之后ATI显卡的计算机,首先,通过以下判断给显卡索引值赋予初值: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18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为11;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1500且小于18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10;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1200且小于15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9;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800且小于12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8;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600且小于8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7;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500且小于6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6;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300且小于5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5;若流处理器数量小于3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3;然后,通过以下判断对显卡索引值进行限值得到最终结果:若物理显存位宽等于128或物理显存容量小于等于1024MB,显卡索引值大于8的限值为8,显卡索引值小于等于8的保持不变;若物理显存位宽等于64或物理显存容量小于等于512MB,显卡索引值大于5的限值为5,显卡索引值小于等于5的保持不变。
所述的步骤(3)中,若计算机操作系统版本采用Windows8.1,则先使CPU索引值与内存索引值比较出一个最小值,然后使该最小值加1后再与显卡索引值比较出一个最小值作为计算机的等级评定值。
本发明利用比较规则的方式对电脑做出硬件评级,无复杂的计算过程,简单高效能在3秒内获得较准确的结果,不会受到干扰,同时具有容差功能以及容差规则,能降低长期不维护带来的风险,最大限度减少错误的发生;进而本发明利用评级的结果对游戏效果进行预先设置,并应用到相同评级结果的电脑,全自动化,无须最终用户参与电脑配置较多较复杂的网吧游戏效果能进行自动化分档预设,改善了初级用户以及网吧用户的游戏体验,让硬件配置好坏从游戏效果中得到体现,降低网吧维护成本和技术难点。
本发明能够实现高度自动化,能够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完成,也因此不需要玩家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即使是计算机新手也可以为其改善游戏体验;本发明对硬件支持性也比较广泛,只要相应的计算机游戏软件能在用户的计算机上正常启动,则本发明都可以改善其游戏体验,若计算机游戏软件画面部分使用了3D建模技术且预留了较多调整接口,则可以大幅改善其游戏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开发人员的测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客户端的运行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分析模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为具体地描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基于电脑性能评级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置对应各性能等级的若干台测试计算机。
本实施方式中,开发人员分别配置了10台对应性能等级为1~10的测试计算机:
测试计算机1,对应CPU、内存索引值(两者最小值)为1,显卡索引值为1;CPU:AMD闪龙1600+或INTEL赛扬31.1G;内存:256M;操作系统:WindowsXP;显卡:GeForce MX40064M;
测试计算机2,对应CPU、内存索引值为2,显卡索引值为2;CPU:AMD速龙2200+或INTEL赛扬D2.66G;内存:512M;操作系统:Windows XP;显卡:GeForce5700 128M或ATIR9550 128M;
测试计算机3,对应CPU、内存索引值为3,显卡索引值为3;CPU:AMD闪龙3000+或INTEL奔腾43.0C;内存:1G;操作系统:Windows XP;显卡:GeForce7600GS或ATI X1300XT;
测试计算机4,对应CPU、内存索引值为4,显卡索引值为4;CPU:AMD速龙3600+或INTEL酷睿E2140;内存:2G;操作系统:Windows XP;显卡:GeForce8600GT或ATI HD2600;
测试计算机5,对应CPU、内存索引值为5,显卡索引值为5;CPU:AMD速龙5000+或INTEL酷睿E2200;内存:2G;操作系统:Windows XP;显卡:GeForce9600GT或ATI HD3850;
测试计算机6,对应CPU、内存索引值为6,显卡索引值为6;CPU:AMDX2 250或INTEL奔腾E5400;内存:4G;操作系统:Windows XP;显卡:GeForceGTS250或ATI HD5670;
测试计算机7,对应CPU、内存索引值为7,显卡索引值为7;CPU:AMDX2 280或INTEL赛扬G1630;内存:4G;操作系统:Windows7 32位;显卡:GeForce GTS450/550Ti/650/750/750Ti或AMD HD6770/7750/7770/R7 250;
测试计算机8,对应CPU、内存索引值为8,显卡索引值为8;CPU:INTELI3 540/2100/3220/4130/4150或AMD X4 740/750K/760K/860K;内存:8G;操作系统:Windows7 32位;显卡:GeForce GTX670或GTX760或AMD HD7870或R9 270;
测试计算机9,对应CPU、内存索引值为9,显卡索引值为9;CPU:INTELI5 2550K/3350P/4460;内存:8G;操作系统:Windows7 64位;显卡:GeForceGTX780或AMD HD7970/R9 280X;
测试计算机10,对应CPU、内存索引值为10,显卡索引值为10;CPU:INTELE3-1230V3/I7 2600/3770/4770/4790;内存:8G×2;操作系统:Windows7 64位;显卡:GeForce780Ti或AMD HD290X;
对于性能为为11或12的计算机,理论上是可能出现的,但实际上述十款配置的计算机已经能完全满足目前所有游戏的要求了。
(2)如图1所示,对于任一款游戏,在这若干台测试计算机上运行该游戏应用;对于任一台测试计算机,通过在该测试计算机上调节游戏的效果设置属性,记录能够使游戏在该测试计算机上运行一段时间且游戏场景画面稳定保持在60fps水平条件下对应的最低效果设置属性,并提取出对应该测试计算机性能等级的游戏配置文件。
用上述十款配置的测试机来运行一款游戏,调整游戏内效果设置,尽量做到需要玩家参与并高强度互动的场景画面保持稳定的60fps,同时能够获得一定的光影效果;当某个级别的测试机已经将游戏效果设置到全部最低后依然不能保持稳定的60fps,则比其更低级别的测试机无需再测试运行该游戏(即肯定无法运行),反之某个级别测试机已经将游戏效果设置到全部最高,依然能保持稳定的60fps,则比其更高级别的测试机无需要再测试运行该游戏(即肯定能够运行)。
游戏运行一段时间后,符合要求后(尽量做到需要玩家参与并高强度互动的场景画面保持稳定的60fps,同时能够获得一定的光影效果),退出游戏提取出配置文件,并保存。
(3)对于玩家的个人计算机,如图2所示,首先,通过检测获取当前玩家个人计算机的硬件规格信息以及操作系统版本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补全。
初始化,自校验,读取容差规则表,读取分析模板,开始使用公共通用方式进行硬件配置规格获取,保存在内存中,此过程耗时约1秒;主要取得下列硬件规格如下:
CPU:主时钟频率(单位MHz,100%能取得)、品牌(AMD或INTEL,100%能取得)、物理核心数(100%能取得)、逻辑核心数(100%能取得);
内存: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100%能取得)、是否双条内存;
显卡:芯片品牌(NVIDIA/AMD/INTEL,100%能取得)、VEN_ID和DEV_ID(100%能取得)、渲染管线或流处理器数量(2011年之后型号100%能取得)、流处理器架构(2011年之后型号100%能取得)、物理显存容量(100%能取得)、物理显存位宽(2011年之后型号100%能取得)、流处理器时钟频率(2011年之后型号100%能取得)、物理显存时钟频率(2011年之后型号100%能取得);
操作系统:NT版本号(100%能取得)、是否为64位操作系统(100%能取得)。
将结果比对容差规则表中各项参数的最大值,如果超出最大值则定为规则表中最大值如果数据为0或者负数则判定为未能获取到该部分规格;若100%能取得的数值未能取得,则表明该计算机存在硬件、软件、驱动故障,这样的情况下它不能运行游戏,也不能运行任何其他评测程序,本程序也将根据未取得部分提示错误,引导用户修正后重新运行;其余若不能取得都将按照以下方法来估算补全:
内存是否为双条,判断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是否大于8G,若大于8G按照目前来说一定是双条,若小于等于8G则识别为单条
流处理器架构、物理显存位宽、流处理器时钟频率、物理显存时钟频率,可以根据显卡官方的VEN_ID和DEV_ID对应的静态规格表来对比;目前已经和NVIDIA和AMD达成了深度合作,可以确保他们的新硬件都能获取到规格,旧显卡的规格参数也将根据DEV_ID直接读取官方提供的硬件静态规格表,若用户硬件比静态规格表中的新,且也无法识别到这些参数,那么则判断山寨假冒显卡,给与最小索引值0并提示用户升级驱动程序。注:参数可能不会全部都使用到,但也要进行补齐。
然后,通过对补全后的信息进行分析对比,评估出玩家个人计算机的CPU、内存和显卡分别对应的索引值。
补齐所有规格参数后开始进行分析模式,如图3所示;首先根据操作系统NT版本以及是否为64位操作系统,决定使用的主分析模板,再根据处理器品牌型号,决定使用其分支下的处理器品牌对应的模板,再到内存规格,使用主分支模板的内存部分模板,再到显卡规格,根据品牌、流处理器架构使用不同的模板,最终将两者对比,最小的索引为最终索引。
分析CPU规格:
对于操作系统NT版本为NT5.X且采用AMD处理器的计算机,首先,通过以下判断给CPU索引值赋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2,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3;否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1;然后,通过以下判断对CPU索引值进行加分得到最终结果: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2550MHz,若是,则将CPU索引值加1进而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2850MHz,若是,再将CPU索引值加1进而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3150MHz,若是,再将CPU索引值加1;
对于操作系统NT版本为NT5.X且采用INTEL处理器的计算机,首先,通过以下判断给CPU索引值赋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2,主时钟频率小于等于1950MHz,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4;若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2,主时钟频率大于1950MHz且小于2500MHz,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5;若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2,主时钟频率大于等于2500MHz,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6;若物理核心数小于2,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2;然后,通过以下判断对CPU索引值进行加分得到最终结果:若逻辑核心数大于物理核心数,则将CPU索引值加1;若主时钟频率大于2850MHz,再将CPU索引值加1;
对于操作系统NT版本为NT6.X且采用AMD处理器的计算机,首先,通过以下判断给CPU索引值赋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4,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5;若物理核心数为2或3,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4;若物理核心数小于2,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2;然后,通过以下判断对CPU索引值进行加分得到最终结果: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2550MHz,若是,则将CPU索引值加1进而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2850MHz,若是,再将CPU索引值加1进而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3150MHz,若是,再将CPU索引值加1进而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3450MHz且物理核心数是否大于等于4,若两者均满足,再将CPU索引值加1;若操作系统为64位且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4,再将CPU索引值加1;
对于操作系统NT版本为NT6.X且采用INTEL处理器的计算机,首先,通过以下判断给CPU索引值赋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4,主时钟频率大于2500MHz,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9;若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4,主时钟频率小于等于2500MHz,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6;若物理核心数为2,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5;若物理核心数为1,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2;然后,通过以下判断对CPU索引值进行加分得到最终结果:若逻辑核心数大于物理核心数且CPU索引值小于9,则将CPU索引值加1;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2750MHz,若是,则将CPU索引值加1进而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3150MHz,若是,再将CPU索引值加1进而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3550MHz,若是,再将CPU索引值加1。
分析内存规格:
对于操作系统NT版本为NT5.X的计算机,首先,通过以下判断给内存索引值赋予初值: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3200MB,则初始给定内存索引值为8;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1800MB且小于3200MB,则初始给定内存索引值为5;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500MB且小于1800MB,则初始给定内存索引值为4;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小于500MB,则初始给定内存索引值为1;然后,通过以下判断对内存索引值进行加分得到最终结果:若为双条内存,则将内存索引值加1;
对于操作系统NT版本为NT6.X的计算机,通过以下判断直接对内存索引值进行赋值: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8200MB,则给定内存索引值为12;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4100MB且小于8200MB,则给定内存索引值为11;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3700MB且小于4100MB,对于64位操作系统,则给定内存索引值为7,对于32位操作系统,则给定内存索引值为8;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1800MB且小于3700MB,则给定内存索引值为6;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1000MB且小于1800MB,则给定内存索引值为4;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小于1000MB,则给定内存索引值为2。
分析显卡规格:
根据不同品牌的显卡使用不同的分析模板,再根据流处理器架构来使用不同的分析模板;根据VEN_ID判断出显卡芯片厂家,0x8086为INTEL,0x10de为英伟达,0x1002为ATI(后期被AMD收购改名),其他ID因早在2000年就已经不在零售市场销售,故不做识别,直接返回索引值0;
然后通过DEV_ID对比厂家驱动程序中提供00-11年间的全球范围所有销售显卡的ID,判断出是否为该年度区间的显卡,若为06年以前的显卡、06-11年的ATI显卡,INTEL显卡,直接读取已经制作好的静态规格表中的索引(该规格表为开发者经过长时间测试经验以及参考官方规格表制作而成)作为显卡索引。
对于采用2006-2011年NVIDIA显卡的计算机,通过以下判断直接对显卡索引值进行赋值:若物理显存容量小于128MB,则给定显卡索引值为2;若物理显存容量大于等于128MB且小于256MB,则进一步判断渲染管线数量,渲染管线数量小于16的给定显卡索引值为3,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16的给定显卡索引值为4;若物理显存容量大于等于256MB,则按以下标准进一步判断渲染管线数量:若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384,物理显存容量大于1024MB的给定显卡索引值为9,物理显存容量小于等于1024MB的给定显卡索引值为8;若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192且小于384,物理显存容量大于512MB的给定显卡索引值为8,物理显存容量小于等于512MB的给定显卡索引值为7;若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128且小于192,则给定显卡索引值为7;若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96且小于128,则给定显卡索引值为6;若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64且小于96,则给定显卡索引值为5;若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32且小于64,则给定显卡索引值为4;若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16且小于32,则给定显卡索引值为3;若渲染管线数量小于16,则给定显卡索引值为2;
对于采用2011年之后NVIDIA显卡的计算机,首先,通过以下判断给显卡索引值赋予初值: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15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为10;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1200且小于15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9;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900且小于12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8;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500且小于9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7;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300且小于5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6;若流处理器数量小于3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5;然后,通过以下判断对显卡索引值进行限值得到最终结果:若物理显存容量小于512MB,则将显卡索引值限值为4;若物理显存容量大于等于512MB且小于1000MB,显卡索引值大于6的限值为6,显卡索引值小于等于6的保持不变;若物理显存容量大于等于1000MB且小于2000MB,显卡索引值大于8的限值为8,显卡索引值小于等于6的保持不变;若物理显存容量大于等于2000MB,显卡索引值保持不变;若操作系统NT版本为NT5.X的将显卡索引值减1;
对于采用2011年之后ATI显卡的计算机,首先,通过以下判断给显卡索引值赋予初值: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18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为11;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1500且小于18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10;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1200且小于15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9;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800且小于12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8;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600且小于8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7;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500且小于6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6;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300且小于5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5;若流处理器数量小于3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3;然后,通过以下判断对显卡索引值进行限值得到最终结果:若物理显存位宽等于128或物理显存容量小于等于1024MB,显卡索引值大于8的限值为8,显卡索引值小于等于8的保持不变;若物理显存位宽等于64或物理显存容量小于等于512MB,显卡索引值大于5的限值为5,显卡索引值小于等于5的保持不变。
最后,取CPU、内存和显卡对应三个索引值中的最小值为玩家个人计算机的等级评定值;若计算机操作系统版本采用Windows8.1,则先使CPU索引值与内存索引值比较出一个最小值,然后使该最小值加1后再与显卡索引值比较出一个最小值作为计算机的等级评定值。
(4)对于任一款游戏,根据玩家个人计算机的等级评定值,向玩家推送对应等级的游戏配置文件,则玩家根据该游戏配置文件在个人计算机上运行该款游戏应用。
评级后选出由开发人员提取出的与用户当前计算机相同评级的开发测试机上运行游戏并做出调整后的配置文件,将该配置文件复制到游戏能识别的位置,游戏启动后就能直接使用开发人员预先设置好的游戏效果设置了。

Claims (9)

1.一种基于电脑性能评级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置对应各性能等级的若干台测试计算机;
(2)对于任一款游戏,在这若干台测试计算机上运行该游戏应用;对于任一台测试计算机,通过在该测试计算机上调节游戏的效果设置属性,记录能够使游戏在该测试计算机上运行一段时间且游戏场景画面稳定保持在60fps水平条件下对应的最低效果设置属性,并提取出对应该测试计算机性能等级的游戏配置文件;
(3)对于玩家的个人计算机,首先,通过检测获取当前个人计算机的硬件规格信息以及操作系统版本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补全;然后,通过对补全后的信息进行分析对比,评估出该个人计算机的CPU、内存和显卡分别对应的索引值;最后,取CPU、内存和显卡对应三个索引值中的最小值为该个人计算机的等级评定值;
(4)对于任一款游戏,根据玩家个人计算机的等级评定值,向玩家推送对应等级的游戏配置文件,则玩家根据该游戏配置文件在个人计算机上运行该款游戏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若配置性能等级为i的测试计算机,则该测试计算机CPU索引值与内存索引值的最小值以及显卡索引值均为i,i为自然数且1≤i≤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件规格信息分为CPU、内存和显卡三部分;CPU部分的信息参数包括CPU品牌、主时钟频率、物理核心数以及逻辑核心数,内存部分的信息参数包括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以及是否为双条内存,显卡部分的信息参数包括显卡芯片品牌、VEN_ID、DEV_ID、渲染管线数量或流处理器数量、流处理器架构、物理显存容量、物理显存位宽、流处理器时钟频率以及物理显存时钟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系统版本信息包括NT版本以及是否为64位操作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对硬件规格信息以及操作系统版本信息进行补全的策略为:对于未获取到的信息参数,先利用硬件的厂商静态规格表将其补全;然后,对于仍未获全的信息参数,利用其它信息参数根据经验对其进行估算补全;最后,使每项信息参数与对应的理论最大值比较,若信息参数超出对应的理论最大值,则将其校正为对应的理论最大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根据以下标准计算CPU的索引值:
对于操作系统NT版本为NT5.X且采用AMD处理器的计算机,首先,通过以下判断给CPU索引值赋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2,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3;否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1;然后,通过以下判断对CPU索引值进行加分得到最终结果: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2550MHz,若是,则将CPU索引值加1进而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2850MHz,若是,再将CPU索引值加1进而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3150MHz,若是,再将CPU索引值加1;
对于操作系统NT版本为NT5.X且采用INTEL处理器的计算机,首先,通过以下判断给CPU索引值赋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2,主时钟频率小于等于1950MHz,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4;若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2,主时钟频率大于1950MHz且小于2500MHz,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5;若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2,主时钟频率大于等于2500MHz,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6;若物理核心数小于2,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2;然后,通过以下判断对CPU索引值进行加分得到最终结果:若逻辑核心数大于物理核心数,则将CPU索引值加1;若主时钟频率大于2850MHz,再将CPU索引值加1;
对于操作系统NT版本为NT6.X且采用AMD处理器的计算机,首先,通过以下判断给CPU索引值赋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4,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5;若物理核心数为2或3,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4;若物理核心数小于2,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2;然后,通过以下判断对CPU索引值进行加分得到最终结果: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2550MHz,若是,则将CPU索引值加1进而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2850MHz,若是,再将CPU索引值加1进而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3150MHz,若是,再将CPU索引值加1进而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3450MHz且物理核心数是否大于等于4,若两者均满足,再将CPU索引值加1;若操作系统为64位且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4,再将CPU索引值加1;
对于操作系统NT版本为NT6.X且采用INTEL处理器的计算机,首先,通过以下判断给CPU索引值赋予初值:若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4,主时钟频率大于2500MHz,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9;若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4,主时钟频率小于等于2500MHz,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6;若物理核心数为2,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5;若物理核心数为1,则初始给定CPU索引值为2;然后,通过以下判断对CPU索引值进行加分得到最终结果:若逻辑核心数大于物理核心数且CPU索引值小于9,则将CPU索引值加1;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2750MHz,若是,则将CPU索引值加1进而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3150MHz,若是,再将CPU索引值加1进而判断主时钟频率是否大于3550MHz,若是,再将CPU索引值加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根据以下标准计算内存的索引值:
对于操作系统NT版本为NT5.X的计算机,首先,通过以下判断给内存索引值赋予初值: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3200MB,则初始给定内存索引值为8;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1800MB且小于3200MB,则初始给定内存索引值为5;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500MB且小于1800MB,则初始给定内存索引值为4;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小于500MB,则初始给定内存索引值为1;然后,通过以下判断对内存索引值进行加分得到最终结果:若为双条内存,则将内存索引值加1;
对于操作系统NT版本为NT6.X的计算机,通过以下判断直接对内存索引值进行赋值: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8200MB,则给定内存索引值为12;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4100MB且小于8200MB,则给定内存索引值为11;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3700MB且小于4100MB,对于64位操作系统,则给定内存索引值为7,对于32位操作系统,则给定内存索引值为8;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1800MB且小于3700MB,则给定内存索引值为6;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大于等于1000MB且小于1800MB,则给定内存索引值为4;若操作系统所管理的逻辑内存容量小于1000MB,则给定内存索引值为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根据以下标准计算显卡的索引值:
首先,通过显卡的VEN_ID和DEV_ID判断出显卡的厂商和出厂时期;对于采用INTEL显卡、2006年以前显卡或2006-2011年ATI显卡的计算机,则根据测试经验直接对显卡索引值进行赋值;
对于采用2006-2011年NVIDIA显卡的计算机,通过以下判断直接对显卡索引值进行赋值:若物理显存容量小于128MB,则给定显卡索引值为2;若物理显存容量大于等于128MB且小于256MB,则进一步判断渲染管线数量,渲染管线数量小于16的给定显卡索引值为3,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16的给定显卡索引值为4;若物理显存容量大于等于256MB,则按以下标准进一步判断渲染管线数量:若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384,物理显存容量大于1024MB的给定显卡索引值为9,物理显存容量小于等于1024MB的给定显卡索引值为8;若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192且小于384,物理显存容量大于512MB的给定显卡索引值为8,物理显存容量小于等于512MB的给定显卡索引值为7;若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128且小于192,则给定显卡索引值为7;若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96且小于128,则给定显卡索引值为6;若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64且小于96,则给定显卡索引值为5;若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32且小于64,则给定显卡索引值为4;若渲染管线数量大于等于16且小于32,则给定显卡索引值为3;若渲染管线数量小于16,则给定显卡索引值为2;
对于采用2011年之后NVIDIA显卡的计算机,首先,通过以下判断给显卡索引值赋予初值: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15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为10;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1200且小于15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9;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900且小于12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8;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500且小于9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7;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300且小于5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6;若流处理器数量小于3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5;然后,通过以下判断对显卡索引值进行限值得到最终结果:若物理显存容量小于512MB,则将显卡索引值限值为4;若物理显存容量大于等于512MB且小于1000MB,显卡索引值大于6的限值为6,显卡索引值小于等于6的保持不变;若物理显存容量大于等于1000MB且小于2000MB,显卡索引值大于8的限值为8,显卡索引值小于等于6的保持不变;若物理显存容量大于等于2000MB,显卡索引值保持不变;若操作系统NT版本为NT5.X的将显卡索引值减1;
对于采用2011年之后ATI显卡的计算机,首先,通过以下判断给显卡索引值赋予初值: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18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为11;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1500且小于18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10;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1200且小于15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9;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800且小于12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8;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600且小于8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7;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500且小于6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6;若流处理器数量大于等于300且小于5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5;若流处理器数量小于300,则初始给定显卡索引值3;然后,通过以下判断对显卡索引值进行限值得到最终结果:若物理显存位宽等于128或物理显存容量小于等于1024MB,显卡索引值大于8的限值为8,显卡索引值小于等于8的保持不变;若物理显存位宽等于64或物理显存容量小于等于512MB,显卡索引值大于5的限值为5,显卡索引值小于等于5的保持不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若计算机操作系统版本采用Windows8.1,则先使CPU索引值与内存索引值比较出一个最小值,然后使该最小值加1后再与显卡索引值比较出一个最小值作为计算机的等级评定值。
CN201410493584.0A 2014-09-24 2014-09-24 一种基于电脑性能评级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 Active CN1042525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3584.0A CN104252540B (zh) 2014-09-24 2014-09-24 一种基于电脑性能评级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3584.0A CN104252540B (zh) 2014-09-24 2014-09-24 一种基于电脑性能评级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2540A true CN104252540A (zh) 2014-12-31
CN104252540B CN104252540B (zh) 2017-08-08

Family

ID=52187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3584.0A Active CN104252540B (zh) 2014-09-24 2014-09-24 一种基于电脑性能评级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5254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5130A (zh) * 2016-12-26 2017-06-09 珠海金山网络游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硬件的游戏品质分级的方法和系统
CN109271312A (zh) * 2018-08-07 2019-01-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游戏测试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302523A (zh) * 2018-10-22 2019-02-01 竞技世界(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游戏分级方法
CN113672489A (zh) * 2021-10-25 2021-11-19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 超级计算机的资源性能等级确定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8669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Dave Kushal B Selecting representative reviews for display
CN101193346A (zh) * 2007-11-26 2008-06-04 北京中科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手机网络游戏平台系统与方法
CN102279783A (zh) * 2011-09-20 2011-12-14 北京卉峰创派广告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整机性能评测方法及系统
CN102779054A (zh) * 2012-06-15 2012-11-1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安装处理方法和装置、以及服务器
CN102841835A (zh) * 2012-06-07 2012-12-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硬件性能评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03577658A (zh) * 2012-07-18 2014-02-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硬件的评估方法及评估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8669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Dave Kushal B Selecting representative reviews for display
CN101193346A (zh) * 2007-11-26 2008-06-04 北京中科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手机网络游戏平台系统与方法
CN102279783A (zh) * 2011-09-20 2011-12-14 北京卉峰创派广告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整机性能评测方法及系统
CN102841835A (zh) * 2012-06-07 2012-12-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硬件性能评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02779054A (zh) * 2012-06-15 2012-11-1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安装处理方法和装置、以及服务器
CN103577658A (zh) * 2012-07-18 2014-02-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硬件的评估方法及评估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5130A (zh) * 2016-12-26 2017-06-09 珠海金山网络游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硬件的游戏品质分级的方法和系统
CN109271312A (zh) * 2018-08-07 2019-01-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游戏测试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302523A (zh) * 2018-10-22 2019-02-01 竞技世界(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游戏分级方法
CN113672489A (zh) * 2021-10-25 2021-11-19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 超级计算机的资源性能等级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13672489B (zh) * 2021-10-25 2022-01-25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 超级计算机的资源性能等级确定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2540B (zh) 2017-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5160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machine learning based personalized virtual store within a video game using a game engine
CN108721898B (zh) 帧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4252540A (zh) 一种基于电脑性能评级的游戏配置推送方法
CN204010024U (zh) 游戏系统
CN105521605B (zh) 一种网络游戏服务器合并的筛选方法及装置
CN105641930B (zh) 游戏数据的校验方法及装置
US2023013280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ssociation between virtual and real vehicles in blockchain network
CN110222920A (zh) 绩效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10174631A1 (en) Gaming tracking and recommendation system
CN112053198B (zh) 一种游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0427548A (zh) 信息推送方法、信息推送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99179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风险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502579A (zh) 用于批量和实时特征计算的系统和方法
CN109886769A (zh) 一种虚拟物品的展示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06445974A (zh) 数据推荐方法及装置
AU2022203306A1 (en) Computerized gam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reof
CN103577542B (zh) 应用程序的排名欺诈检测方法和排名欺诈检测系统
CN103577543B (zh) 应用程序的排名欺诈检测方法和排名欺诈检测系统
CN106104612A (zh) 以时间为单位的促销积分的流通方法及流通管理系统
CN104268069A (zh) 一种电脑性能的评估方法
CN103577541B (zh) 应用程序的排名欺诈检测方法和排名欺诈检测系统
US10360758B2 (en) Gaming tracking and recommendation system
Bog et al. Interactive performance monitoring of a composite oltp and olap workload
CN102571695B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和游戏服务器
KR101205646B1 (ko) 사용자 수에 따른 아이템 조합 방법 및 서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