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6481A - 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分析用终端及分析结果的提供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分析用终端及分析结果的提供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6481A
CN104246481A CN201280070624.XA CN201280070624A CN104246481A CN 104246481 A CN104246481 A CN 104246481A CN 201280070624 A CN201280070624 A CN 201280070624A CN 104246481 A CN104246481 A CN 1042464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analysis
target material
analytic target
plasma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06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6481B (zh
Inventor
池田裕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magineer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Imagineer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magineering Inc filed Critical Imagineering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246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6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6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64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6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electrically excited, e.g. electroluminescence
    • G01N21/68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electrically excited, e.g. electroluminescence using high frequency electric fiel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71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thermally excited
    • G01N21/718Laser microanalysis, i.e. with formation of sample plasma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1/00Features of devices classified in G01N21/00
    • G01N2201/02Mechanical
    • G01N2201/022Casings
    • G01N2201/0221Portable; cableless; compact; hand-hel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实现在利用使分析对象物质等离子体化而从等离子体区域发出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来对分析对象物质进行分析的情况下,不用移动分析对象物质便能获取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这样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本发明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具备:分析用终端,其使分析对象物质等离子体化来获取从等离子体区域发出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和主计算机,其具有经由通信线路来获取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主机侧通信部、和使用该主机侧通信部获取到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来分析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信息分析部,所述主机侧通信部针对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发送者来发送通过使用了该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所述信息分析部的分析而得到的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

Description

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分析用终端及分析结果的提供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供通过等离子体光(plasma light)的分析而得到的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分析用终端、以及分析结果的提供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利用使分析对象物质等离子体化时的等离子体光来对分析对象物质进行分析的分析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分析装置。
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利用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的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具备:等离子体生成装置,其以通过使用了激光的击穿而产生的电子作为契机,来进行使用了微波的能量的等离子体生成。在等离子体生成装置中,从天线辐射由微波振荡器振荡出的微波脉冲。由此,在通过激光而生成等离子体的等离子体生成区域中,等离子体吸收微波的能量,从而等离子体得以扩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05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以往的分析装置中,要使分析对象物质移动到分析装置被安放的实验室等的室内,然后在该室内再进行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但是,如果不用移动分析对象物质便能获取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的话,则较为便利。例如,如果不移动位于矿山的矿物便能检测矿物的含有成分,或者当场便能检测附着在人体皮肤上的成分的话,则较为便利。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在利用使分析对象物质等离子体化而从等离子体区域发出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来对分析对象物质进行分析的情况下,不用移动分析对象物质便能获取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这样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1发明为一种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具备:分析用终端,其使分析对象物质等离子体化来获取从等离子体区域发出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和主计算机,其具有经由通信线路来获取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主机侧通信部、和使用该主机侧通信部获取到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来分析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信息分析部,所述主机侧通信部对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发送者来发送通过使用了该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所述信息分析部的分析而得到的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
在第1发明中,使用分析用终端可以在分析对象物质存在的场所使分析对象物质等离子体化来获取从等离子体状态的分析对象物质发出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分析用终端获取到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经由通信线路而由主计算机的主机侧通信部来接收。在主计算机中,信息分析部使用在主机侧通信部中接收到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来对分析对象物质进行分析。然后,主机侧通信部针对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发送者来发送通过信息分析部的分析而得到的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这里,在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中需要:使分析对象物质等离子体化的第1部件、获取从等离子体区域发出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第2部件、和使用等离子体光的信息来对分析对象物质进行分析的第3部件。在第1发明中,第1部件和第2部件被设置在分析用终端,第3部件被设置在主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而在两者之间交互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和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由此可向分析用终端的使用者提供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
第2发明在第1发明中,所述分析用终端具备:终端侧通信部,其向所述主机侧通信部发送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并且接收来自该主机侧通信部的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
第3发明在第1或者第2发明中,具备获取分析对象物质的分类信息的分类信息获取部,所述信息分析部在使用了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中利用所述分类信息。
第4发明在第3发明中,所述信息分析部利用所述分类信息来选择用在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中的所述等离子体光的波段。
第5发明在第3或者第4发明中,所述信息分析部在使用了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中,利用所述分类信息来筛选分析对象物质的含有成分。
第6发明在第3发明中,根据分析对象物质的种类,准备多个针对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输入而输出分析对象物质的结果的分析用程序,所述信息分析部利用所述分类信息来选择与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种类相应的分析用程序。
第7发明在第1或者第2发明中,具备:分类信息获取部,其获取分析对象物质的分类信息;和光谱用信息生成部,其根据所述分类信息来生成与为了获取在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中使用的等离子体光的波段而所需的光谱仪相关的信息,向所述分析用终端的使用者通知与所述光谱仪相关的信息。
第8发明在第1至第7中任一项发明中,所述分析用终端通过在对所述等离子体光进行分光的光谱仪中将给定的波段的等离子体光变换为电信号,由此来获取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另一方面,所述分析用终端构成为能够变更在光谱仪中被变换为电信号的等离子体光的波段。
第9发明在第1至第8中任一项发明中,所述分析用终端利用GPS来获取已获取到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建立关联后向所述主计算机发送。
第10发明在第9发明中,所述主计算机根据从多个分析用终端获取到的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以及所述位置信息来创建特定的物质的分布图。
第11发明在第1或者第2发明中,所述分析用终端将工厂的制造物作为分析对象物质来获取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在所述主计算机中,所述信息分析部作为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而输出所述制造物中的有害物质的含有状态的信息。
第12发明在第11发明中,所述分析用终端以外的其他终端被作为有害物质的含有信息的通知目的地来登记,作为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当判明了在制造物中含有有害物质的情况下、或者当判明了在制造物中含有规定值以上的有害物质的情况下,经由通信线路而向所述其他终端通知有害物质的含有信息。
第13发明在第1或者第2发明中,所述分析用终端将货物内的物质作为分析对象物质来获取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在所述主计算机中,所述信息分析部作为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而输出表示在所述货物内是否存在危险物或者危险物的材料的信息。
第14发明为一种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具备:分析用终端,其能够使用如果输入在使分析对象物质等离子体化时得到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则输出分析对象物质的结果的分析用程序;分类信息获取部,其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分析用终端,获取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分类信息;和主计算机,其构成为能经由通信线路而与所述分析用终端进行通信,根据所述分类信息而从多个分析用程序之中选择分析用程序,向所述分析用终端发送用于使所述分析用终端下载所选择的分析用程序的信息。
第15发明为一种分析用终端,具备:分析信息获取部件,其使分析对象物质等离子体化来获取从等离子体区域发出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和通信部件,其经由通信线路来发送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
第16发明在第15发明中,所述分析信息获取部件从辐射天线向分析对象物质照射微波来维持等离子体,另一方面,用于覆盖分析对象物质的覆盖部形成在该分析用终端的表面,在该覆盖部设有所述辐射天线。
第17发明在第15或者第16发明中,具备用于拍摄照片的摄影装置,使所述摄影装置的受光元件进行所述等离子体光的受光来生成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
第18发明在第15至第17中任一项发明中,通过聚光光学系统使激光聚光在分析对象物质的表面,以使该分析对象物质等离子体化,另一方面,具备:焦点信息通知部,其在探测到所述聚光光学系统的焦点未与分析对象物质对准的情况下,向所述分析用终端的使用者通知与所述聚光光学系统的焦点相关的信息。
第19发明在第15至第18中任一项发明中,具备:手抖通知部,其在获取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之际探测到该分析用终端的使用者的手抖的情况下,向分析用终端的使用者通知与所述手抖相关的信息。
第20发明为一种分析结果的提供方法,具备:第1步骤,在经由通信线路而从使分析对象物质等离子体化来获取自等离子体区域发出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分析用终端接收到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时,使用该等离子体光的信息来对分析对象物质进行分析;和第2步骤,向所述分析用终端发送在所述第1步骤中得到的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将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所需要的部件分离为分析用终端和主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来交互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和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由此可向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发送者提供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由于分析用终端未搭载所有部件,因此可以实现小型化。通过搬运分析用终端,从而不用移动分析对象物质便能获取分析对象物质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因此,可以实现不用移动分析对象物质便能获取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的简要构成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分析用终端的简要构成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等离子体光的发光强度的时间序列变化的图表。
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等离子体光的光谱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分析用终端的简要构成图。
图6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的简要构成图。
图7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的简要构成图。
图8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的简要构成图。
图9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的简要构成图。
图10是实施方式2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的简要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本质上只是优选的例示,并不打算限制本发明、其适用物、或者其用途范围。
《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是利用使分析对象物质100等离子体化时的等离子体光来对分析对象物质100进行分析,并提供通过该分析而得到的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结果这样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如图1所示那样具备分析用终端11和主计算机12。分析用终端11和主计算机12构成为可以经由网络13进行通信。
-分析用终端的构成-
分析用终端11是在具有电话功能、网络通信功能和照相机功能的便携式电话中增加了用于获取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所必要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分析信息获取功能而得到的终端。分析用终端11作为发挥分析信息获取功能的分析信息获取部件,如图2所示那样具备等离子体生成单元14和光谱单元15。另外,在分析用终端11中,终端侧通信部18(通信部件)发挥网络通信功能。
<等离子体生成单元的构成>
等离子体生成单元14具备激光照射装置20、微波辐射装置30和控制装置16。等离子体生成单元14进行如下的等离子体生成动作,即:通过激光照射装置20而使分析对象物质100等离子体化,通过微波辐射装置30来维持由激光照射装置20生成的等离子体。
具体而言,激光照射装置20具备激光源21、和用于使从激光源21振荡出的激光进行聚光的聚光光学系统22(例如,凸透镜)。如果从控制装置16接受到激光振荡信号,则激光源21使用于生成等离子体的激光振荡。激光源21经由光纤(省略图示)而与被透镜座23保持的聚光光学系统22连接。聚光光学系统22的入射面与所述光纤的出射面相面对。聚光光学系统22的出射面与形成在分析用终端11的半球状的凹处24(覆盖部)面对。聚光光学系统22的焦点位于凹处24的稍外侧。
在激光照射装置20中,从激光源21振荡出的激光在通过聚光光学系统22之际发生折射,在聚光光学系统22的焦点被聚光。当在聚光光学系统22的焦点存在分析对象物质100的情况下,该焦点处的激光的能量密度将超过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击穿(breakdown)阈值,从而分析对象物质100发生等离子体化。
对于激光源21,例如可采用的是微芯片激光、使用了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的激光等的小型激光源。另外,在所使用的激光源的输出低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多个激光源21。在此情况下,针对各个激光源21来设置聚光光学系统22,并使所有的聚光光学系统22的焦点相一致。
微波辐射装置30具备微波振荡器31、和用于辐射从微波振荡器31振荡出的微波的辐射天线32。如果从控制装置16接受到微波驱动信号,则微波振荡器31在该微波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的整个时间段中连续地输出微波。微波驱动信号是电压值恒定的脉冲信号。微波振荡器31经由微波传输线路(省略图示)而与辐射天线32连接。
辐射天线32被设置成基于微波的强电场区域形成为包含聚光光学系统22的焦点。辐射天线32按照其前端朝向聚光光学系统22的焦点的方式从分析用终端11的凹处24突出。辐射天线32的前端靠近聚光光学系统22的焦点。
另外,微波振荡器31输出2.45GHz的微波。在微波振荡器31中,半导体振荡器生成微波。另外,也可以使用振荡其他频带的微波的半导体振荡器。
<光谱单元的构成>
如图2所示,光谱单元15具备光学探头40、和用于得到从光学探头40取入的光的发光光谱的光谱仪41。光谱单元15执行如下的信息获取动作,即:在等离子体生成单元14通过微波的能量来维持等离子体的等离子体维持期间中,获取从微波等离子体发出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
具体而言,光学探头40用于取入从凹处24内的微波等离子体发出的等离子体光。光学探头40是在圆筒状的壳体内插入了光纤而得到的。光学探头40的光纤的出射侧与光谱仪41的输入端子连接。
光学探头40被设置成能够向光纤取入从微波等离子体的整个区域发出的等离子体光。光学探头40按照光纤的入射面朝向聚光光学系统22的焦点的方式设置在凹处24。另外,光学探头40也可以不将等离子体光直接取入光纤,而构成为经由透镜而向光纤取入等离子体光。
光谱仪41具备:光色散部41a(例如,衍射光栅、棱镜),其按照波长而使从光学探头40取入的等离子体光向不同的朝向色散;受光部41b,其对被光色散部41a色散后的等离子体光进行受光来进行光电变换;和变换电路41c,其将受光部41b所输出的模拟电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受光部41b是多个受光元件(例如,电荷耦合元件)被配置为多列(或者一列)的矩形的传感器(例如,CCD图像传感器、多阳极光电倍增管)。
在光谱仪41中,从光学探头40的光纤出射的等离子体光在光色散部41a中按照波长而向不同的朝向发生色散。在光色散部41a中被色散后的等离子体光之中、给定的波段的等离子体光,由受光部41b来受光。由受光部41b所受光的波段成为分析对象的波段。受光部41b在从控制装置16接受到CCD驱动信号的状态下,输出在分析对象的整个波段中以给定的波长分辨率表示每个波长的发光强度的传感器的模拟电信号。该模拟信号在变换电路41c中被进行数字变换。在变换电路41c中被进行了数字变换后的信息,成为包含等离子体光的发光光谱在内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在受光部41b中,CCD驱动信号的上升沿至下降沿的期间成为曝光期间。光谱仪41向存储器42输出等离子体光的信息。
在此,在存储器42中,预先保存有将所述分析对象的波段和受光部41b的波长分辨率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光谱仪信息。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和光谱仪信息被结合起来作为分析用信息,从终端侧通信部18向主计算机12发送。
-主计算机的构成-
主计算机12是由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的管理者所管理的计算机。如图1所示,主计算机12具备主机侧通信部50、顾客数据创建部51、信息分析部52和信息蓄积部53。
主机侧通信部50是通过网络13而在与外部的因特网连接终端(分析用终端11、一般的个人计算机等)之间收发信息的部分。主机侧通信部50如果从分析用终端11的终端侧通信部18接收到分析用信息(等离子体光的信息以及光谱仪信息),则向顾客数据创建部51转发该分析用信息。此外,主机侧通信部50如果从顾客数据创建部51接受到后述的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结果,则向发送了与该分析结果对应的分析用信息的分析用终端11,发送该分析结果。
顾客数据创建部51针对利用了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的顾客来创建顾客数据,并按照顾客的利用来更新顾客数据。顾客数据是已登记在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中的分析用终端11的每个使用者的数据,各数据由使用者的个人信息以及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的使用历史记录来构成。个人信息例如由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使用费的转账账户等的信息构成。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的使用历史记录例如通过分析用信息、该分析用信息的接收日期时间、以及根据该分析用信息得到的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而构成。顾客数据创建部51所创建的顾客数据被蓄积在信息蓄积部53中。
在此,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在初次利用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之前,必须利用分析用终端11等来向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进行登记。具体而言,使用者必须访问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的管理者的Web网站,以输入个人信息(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使用费的转账账户)。被输入至Web网站的个人信息经由网络13而送给主机侧通信部50。主机侧通信部50在接收到个人信息时向该个人信息的电子邮件地址送出确认邮件,并且向顾客数据创建部51发送该个人信息。顾客数据创建部51使用被送来的个人信息来新创建顾客数据。该顾客数据被保存在信息蓄积部53中。通过以上,使用者的登记完成。另外,为了确保信息安全,也可以利用口令、电子认证。
此外,每当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利用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时,顾客数据创建部51便向信息蓄积部53转发与此利用相伴地生成的信息,并更新基于该使用者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的使用历史记录。
信息分析部52经由顾客数据创建部51而从主机侧通信部50受理分析用信息。然后,信息分析部52使用被安装的分析用程序,根据所受理的分析用信息来鉴定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含有成分。进而,信息分析部52根据峰值波长的发光强度,使用校正曲线还检测所鉴定出的成分的浓度。被鉴定出的成分的名称以及浓度成为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结果。另外,信息分析部52在鉴定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含有成分之际,访问信息蓄积部53,以利用信息蓄积部53的数据库。
在信息蓄积部53中,针对各种各样的物质而将在等离子体化时发出的等离子体光的峰值波长的值进行数据库化。对于数据库,例如是铜的等离子体光的峰值波长(324.8nm、327.4nm)、铅的等离子体光的峰值波长(368.3nm、364.0nm、374.0nm、405.8nm)、钼的等离子体光的峰值波长(379.4mm)、钙的等离子体光的峰值波长(422.7mm)、钴的等离子体光的峰值波长(345.2mm)、铬的等离子体光的峰值波长(357.6mm)等、物质的名称和峰值波长成对的信息的集合。此外,信息蓄积部53如上所述那样蓄积顾客数据。
-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的动作-
下面说明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的动作。
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在确定想要分析的分析对象物质100时,使分析用终端11接近于分析对象物质100以成为在凹处24覆盖分析对象物质100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状态,并按下输入部17的分析按钮。这样一来,在分析用终端11中,控制装置16输出激光振荡信号、微波驱动信号、以及CCD驱动信号。
等离子体生成单元14在接受到激光振荡信号以及微波驱动信号时进行等离子体生成动作,光谱单元15在接受到CCD驱动信号时进行信息获取动作。信息获取动作与等离子体生成动作联动地进行。
另外,微波驱动信号是在激光振荡信号的输出之后立即输出的脉冲信号。微波驱动信号被设定脉冲宽度以使微波的辐射期间变为例如几十ms。CCD驱动信号是在微波驱动信号的上升后上升、且在微波驱动信号的下降前下降的脉冲信号。光谱仪41的受光部41b根据CCD驱动信号而在微波辐射期间内被驱动。
在等离子体生成动作中,激光照射装置20进行振荡而仅发出一个脉冲状的激光,并使该激光在聚光光学系统22的焦点进行聚光。在分析对象物质100的表面,瞬间被赋予激光的能量。其结果,聚光光学系统22的焦点处的激光的能量密度将超过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击穿阈值,从而生成以分析对象物质100为原料的等离子体(初始等离子体)。
在略迟于激光的振荡、且激光所引发的初始等离子体消失之前,微波辐射装置30以连续波(CW)的形式从辐射天线32输出微波。在凹处24内,在辐射天线32的附近按照包含初始等离子体的方式形成强电场区域(在凹处24内是指电场强度相对地较强的区域)。其结果,初始等离子体吸收微波的能量而扩大,从而可生成较大的微波等离子体。微波等离子体形成为与分析对象物质100的表层部接触。微波等离子体包含等离子体状态的分析对象物质100。微波等离子体在微波的整个辐射期间中得以维持。
另外,微波辐射装置30也可以从辐射天线32以给定的占空比来反复输出微波脉冲。在此情况下,微波脉冲的休止时间被设定为在微波等离子体消失之前输出下一个微波脉冲。通过这样设定休止时间,从而能够以较低的能量的微波来维持微波等离子体。
在此,如果在从初始等离子体的生成至微波等离子体的消失为止的期间内,观察从等离子体发出的等离子体光的发光强度的时间序列变化,则如图3所示那样首先瞬间观察到初始等离子体的发光强度的峰值,然后发光强度下降到零附近的极小值。然后,在发光强度变为极小值之后,将观察到微波等离子体的发光强度进行增加的发光强度增加期间,继该发光强度增加期间之后将观察到微波等离子体的发光强度大致变为恒定值的发光强度恒定期间(发光强度的变动量为给定值以下的期间)。光谱仪41的受光部41b在例如微波辐射期间之中的发光强度恒定期间内被驱动。
在信息获取动作中,从凹处24内的微波等离子体发出的等离子体光经由光学探头40而向光谱仪41取入。光谱仪41针对取入的等离子体光之中被受光部41b受光的分析对象的波段来创建包含等离子体光的发光光谱在内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光谱仪41向存储器42输出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
如果以上的动作结束,则在分析用终端11的监视器中进行:通知“等离子体光的信息获取结束”的显示;和询问“是否向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的管理者发送所获取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并委托分析”的显示。在监视器中显示出伴随分析的委托而向使用者收取的费用。
如果接受该显示并由使用者按下输入部17的发送按钮,则控制装置16向终端侧通信部18输出发送指令,以向主计算机12发送保存在存储器42中的分析用信息(将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和光谱仪信息结合在一起的信息)。终端侧通信部18接受发送指令,经由网络13而向主计算机12发送分析用信息。
在主计算机12中,如果主机侧通信部50接收到分析用信息,则向顾客数据创建部51发送分析用信息、该分析用信息的发送者的信息(电子邮件地址)、以及接收到分析用信息的接收日期时间。顾客数据创建部51在根据分析用信息的发送者的信息而判断出存在该发送者的顾客数据的情况下,向信息分析部52发送分析用信息。
信息分析部52在接受到分析用信息时启动分析用程序。信息分析部52使用分析用程序,根据所受理的分析用信息来检测分析对象的波段中的峰值波长的值。
例如,信息分析部52创建表示分析对象的波段中的发光强度的变化的光谱信息。作为光谱信息,例如创建如图4所示那样的光谱图。信息分析部52检测在光谱信息中出现发光强度的峰值的波长(峰值波长)。峰值波长虽然也存在只有一个的情况,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将检测出多个。信息分析部52利用信息蓄积部53的数据库来鉴定与所检测的峰值波长对应的物质(原子或者分子)的名称,并且检测所鉴定的物质的浓度。信息分析部52作为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结果,而向顾客数据创建部51发送所确定的物质的名称以及该物质的浓度。
顾客数据创建部51将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结果与分析用信息以及该分析用信息的接收日期时间一起发送给信息蓄积部53,更新该使用者的顾客数据中的使用历史记录。此外,顾客数据创建部51向主机侧通信部50发送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结果。
主机侧通信部50在接受到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结果时,向与该分析结果对应的分析用信息的发送者的分析用终端11(电子邮件地址)发送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结果。在分析用终端11中,终端侧通信部18接收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结果。在分析用终端11中,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结果被显示于监视器。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通过观察监视器,便能获知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含有成分。
这样,在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中,主计算机12在获取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时,使用该等离子体光的信息来进行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并针对该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发送者来发送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结果。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在了解伴随分析的委托而要向使用者收取费用这一情形之后,按下发送按钮。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是以从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向分析结果的提供者支付等价报酬为条件,来向该使用者发送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结果的系统。
-实施方式1的效果-
在实施方式1中,将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所必要的部件分离为分析用终端11和主计算机12,通过网络13来交互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和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结果,由此可向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发送者提供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结果。由于分析用终端11未搭载所有部件,因此可以实现小型化。通过搬运分析用终端11,从而不用移动分析对象物质100便能获取分析对象物质100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因此,可以实现不用移动分析对象物质100便能获取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结果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
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分析用终端11利用发挥照相机功能的摄影装置60的受光元件来获取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如图5所示,摄影装置60具备:CCD图像传感器62,其对在快门打开时从照相机镜头61取入的光进行受光;和图像处理部63,其基于CCD图像传感器62的输出信息来创建图像信息。
分析用终端11是在便携式电话主体35的顶部安装了分析工具36的终端。分析工具36相对于便携式电话主体35可自如装卸地安装。在分析工具36中形成有便携式电话主体35的顶部所嵌入的凹部。在分析工具36的凹部的底面以及便携式电话主体35的顶面,分别设有用于向便携式电话主体35发送来自控制装置16的指令的连接端子37、38。
此外,分析工具36具备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等离子体生成单元14、光学探头40和衍射光栅43。光学探头40、衍射光栅43(光扩散部)和CCD图像传感器62(受光部)构成了光谱单元15。衍射光栅43使从光学探头40接受到的光扩散。扩散的光之中给定的波段的光,由CCD图像传感器62来受光。
在变形例1中,如果输入部17的分析按钮被按下,则进行等离子体生成动作和信息获取动作。另外,由于等离子体生成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信息获取动作中,从微波等离子体发出的等离子体光经由光学探头40而向衍射光栅43入射。在衍射光栅43中,所入射的等离子体光按照波长来色散。
在此,在微波辐射期间内,经由连接端子37、38而向摄影装置60输入摄影指令信号以及跳过指令信号。摄影装置60在接受到摄影指令信号时,将快门暂时性打开,并向CCD图像传感器62施加驱动电压。从衍射光栅43出射的等离子体光,在快门打开的期间内通过照相机镜头61而到达CCD图像传感器62。
CCD图像传感器62针对所受光到的分析对象的波段来创建等离子体光的信息。摄影装置60在接受到跳过指令信号时,跳过图像处理部63而向存储器42发送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在存储器42中预先保存有将分析对象的波段的信息和CCD图像传感器62的波长分辨率结合在一起的光谱仪信息。
接下来,如果输入部17的发送按钮被按下,则控制装置16针对终端侧通信部18输出发送指令,以发送保存在存储器42中的分析用信息(将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和光谱仪信息结合在一起的信息)。终端侧通信部18在接受到发送指令时,向主计算机12发送分析用信息。由于主计算机12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另外,分析工具36也可以在对等离子体光进行光电变换中不利用便携式电话主体35的摄影装置60,而是自身具备受光部41b。在此情况下,分析工具36具备实施方式1的等离子体生成单元14以及光谱单元15,并由光谱单元15的光谱仪41来生成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等离子体光的信息被保存在分析工具36和便携式电话主体35当中的任一者的存储器42中。在从控制装置16发出发送指令时,等离子体光的信息被从便携式电话主体35的终端侧通信部18向主机侧通信部50发送。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
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可获取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类信息,利用该分类信息而从多个分析用程序之中选定相对于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输入而输出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含有成分以及该含有成分的浓度的分析用程序。另外,作为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类信息,是分析对象物质100的相态的信息(固体、液体、气体)、材料的种类的信息(金属、木材、土壤等)、金属的种类的信息(铝、铜、铁等)等。
如图6所示,分析用终端11具备摄影装置60。摄影装置60通过拍摄分析对象物质100,由此来获取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图像信息。该图像信息与分析用信息一起,经由网络13等而向信息分析部52输入。另外,信息分析部52能够识别出图像信息与分析用信息所具有的对应关系,则也可以将图像信息和分析用信息单独地输入至信息分析部52。
信息分析部52执行:第1解析动作,对图像信息进行解析,来检测分析对象物质100的颜色、凹凸的有无、形状以及大小;和第2解析动作,通过模式识别来解析第1解析动作的结果,从而作为分类信息来检测分析对象物质100的材料的种类(例如,木材、金属)。在变形例2中,除了摄影装置60之外,还有信息分析部52的进行第1以及第2解析动作的部分构成了分类信息获取部110。
在此,在主计算机12中,按照分析对象物质100的材料的种类而准备了多个分析用程序。信息分析部52从多个分析用程序之中选择与在第2解析动作中检测出的材料的种类对应的分析用程序,使用所选择的分析用程序来鉴定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含有成分,并检测所鉴定的成分的浓度。
在各分析用程序中,按照材料的种类来设定进行峰值检测的波段。因此,无需针对等离子体光的信息中所包含的等离子体光的整个波段来进行峰值检测,能将进行峰值检测的波段限定在必要的频带。因而,能够减少峰值检测所需的信息处理量。
此外,在各分析用程序中,与峰值波长对应的物质被建立关联。在此,根据峰值波长的值,有时存在多个峰值波长相同或者相近的物质。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获知材料,则难以鉴定与峰值波长对应的物质。相对于此,在变形例2中,因为使用与材料的种类相应的分析用程序,所以能够筛选出与峰值波长对应的物质。因此,当存在多个峰值波长相同或者相近的物质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确定含有成分。
另外,分类信息获取部110也可以取代使用图像信息,而将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输入至输入部17的“分析对象物质100的材料的名称”直接作为分类信息来利用。如果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以文字的形式向输入部17输入分析对象物质100的材料的种类,则所输入的信息被数字化为分类信息。然后,分类信息从终端侧通信部18向主机侧通信部50发送,使用在分析用程序的选择中。
此外,也可以不利用分类信息来区分使用分析用程序,而是信息分析部52利用分类信息来选择进行峰值检测的波段(即,在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含有成分的鉴定中使用的等离子体光的波段)。此外,信息分析部52也可在使用了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中,利用分类信息来筛选与峰值波长对应的物质,确定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含有成分。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
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中,从主计算机12的管理者向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提供分析用程序。如图7所示,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例如能够从主计算机12的管理者所管理的Web网站115下载分析用程序。在此情况下,使用分析用程序而根据等离子体光的信息来确定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含有成分的信息分析部52被设置在分析用终端11中。在变形例3中,仅利用分析用终端11就能获取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结果。
在此情况下,与变形例2同样地,按照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类信息来选择分析用程序。分析用程序的选择由主计算机12进行。主计算机12向分析用终端11发送能下载所选择的分析用程序的URL的超链接(下载用的信息)。当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选择了URL的超链接时,在分析用终端11的监视器中与用于下载所选择的分析用程序的按钮一起显示出伴随下载而发生的费用。当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选择了下载按钮时,所选择的分析用程序被下载到分析用终端11中。在分析用终端11中,通过该分析用程序可以实现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
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中,如图8所示,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具备光谱用信息生成部111,其按照分类信息来生成与为了获取在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含有物质的鉴定)中使用的等离子体光的波段而所需的光谱仪41相关的信息(光谱用信息)。另外,在图8中,虽然将光谱用信息生成部111设置在主计算机12中,但是也可以将光谱用信息生成部111设置在分析用终端11中。
光谱用信息是“被光谱仪41的受光部41b受光的等离子体光的波段”。例如,在分析对象物质为铜的情况下,光谱用信息生成部生成“在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中使用的波段为300~350nm”这一光谱用信息。该光谱用信息被显示于分析用终端11的监视器112。
在此,光谱用终端11可自如装卸光谱仪41。可按照被光谱仪41的受光部41b受光的波段来更换光谱仪41。也就是说,可更换成所受光的波段不同的光谱仪41。光谱用终端11的使用者通过观察显示于监视器的光谱用信息,从而能够将受光部41b接受300~350nm光的光谱仪41安装于分析用终端11。
另外,主计算机12也可以向分析用终端11发送可购买生成用信息所涉及的光谱仪的URL的超链接。
此外,光谱用信息也可以是光谱仪的型号。此外,也可以自如装卸光谱仪41的部件(例如,棱镜),并将该部件的信息(例如,型号)作为光谱用信息。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
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中,分析用终端11构成为可变更在光谱仪41中被变换为电信号的等离子体光的波段。分析用终端11为了变更被受光部41b受光的波段,而具备使受光部41b移动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是通过例如电机输出的动力而使受光部41b滑动的机构。
移动机构例如基于光谱用信息来控制。当生成了“在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中使用的波段为300~350nm”这一光谱用信息的情况下,移动机构基于光谱用信息而使受光部41b移动,以便受光部41b能受光等离子体光之中的300~350nm的光。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
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中,分析用终端11在获取等离子体光的信息之际,利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来获取表示已获取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位置的位置信息。在变形例6中,对应于获取了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位置来获取分析结果。
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在分析用终端11或者主计算机12中创建针对特定的物质的分布图,并使之显示于分析用终端11的监视器。例如,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在矿山的许多地点获取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情况下,能够基于多个分析地点处的分析结果和位置信息来创建特定的矿物的分布图。在变形例6中,可基于根据在许多地点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而获得的分析结果、和与各分析结果对应的位置信息,来创建特定的物质的分布图。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
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中,与变形例6同样地,在分析用终端11获取等离子体光的信息之际,利用GPS来获取表示已获取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位置的位置信息。如图9所示,主计算机12从多个分析用终端11之中获取等离子体光的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基于根据所接收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而得到的分析结果、和与各分析结果对应的位置信息,来创建特定物质的分布图(例如,跨越一个或多个都道府县的宽范围的分布图)。分布图由分布图创建部116来创建。
作为分布图,可创建特定的辐射性物质(例如,铯)的浓度分布图、或废气中的特定成分(例如,NOX)的浓度分布图。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的管理者在Web网站中以等价报酬的支付为条件来提供所创建的分布图。不仅是分析用终端11,也可从一般用户的因特网终端120来获得分布图。
另外,为了在所述宽范围中于许多地点获取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的管理者既可以在多个地点安装分析用终端11,也可以将分析用终端11安装于移动体(例如,汽车)上,在获取等离子体光的信息以及位置信息的同时使移动体发生移动。此外,当存在许多已登记在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中的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从各使用者收集到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以及位置信息来创建分布图。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是利用了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的质量检查系统130。如图10所示,质量检查系统130例如将流经工厂125的生产线131的制造物(例如,食品)作为分析对象物质100,来检查在该制造物100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
分析用终端11配置为能使流经工厂125的生产线131的制造物100等离子体化来获取该制造物100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在该质量检查系统130中,当根据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结果而确定出存在社会上成为问题的有害物质(例如,汞)的情况下,主计算机12除了分析用终端11之外还向在分析用终端11的设置设施以外的建筑物134上设置的因特网终端135(另一终端),作为有害物质的含有信息而发送表示发现了有害物质的主旨的信息。例如,所述含有信息被发送至拥有工厂125的公司经营团队的因特网终端135。该因特网终端135作为通知发现有害物质的终端而被登记在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中。根据实施方式2,公司经营团队能够立即掌握有害物质的存在。
另外,也可以在分析用终端11中设置信息分析部52。在分析用终端11中,根据等离子体光的信息来确定制造物100的含有成分。在此情况下,当根据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分析结果而确定出存在社会上成为问题的有害物质(例如,汞)的情况下,有害物质的含有信息被从分析用终端11向所述公司经营团队的因特网终端135发送。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是利用了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的安全系统。安全系统是当将货物内的物质作为分析对象物质100而判明了货物内的物质100为危险物的情况下通知危险物的存在的系统。
在分析用终端11中,例如设有贯穿货物包装的大径的针状构件。分析用终端11经由针状构件而向货物的内部照射激光以产生等离子体,且将在内部产生的等离子体光向光探头40导入。在此情况下,既可以只通过激光来生成等离子体,也可以与激光并用微波来生成等离子体。
在安全系统中,分析用终端11使货物内的物质100等离子体化,来获取分析对象物质100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分析用终端11在获取等离子体光的信息之际,利用GPS来获取表示已获取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位置的位置信息。分析用终端11与等离子体光的信息成对地向主计算机12发送位置信息。
在主计算机12中,由信息分析部52根据所接收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来鉴定分析对象物质100的含有成分,并判定所鉴定出的成分是否为危险物。而且,当探测到危险物的存在的情况下,主机侧通信部50针对安全系统的利用者(例如,政府、地方自治区)发送危险物的名称以及位置信息。
另外,由信息分析部52根据相同的位置信息所记录的多个货物而检测到多个危险物的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向系统的利用者通知生成危险物的可能性。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那样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在云上设置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的主计算机12的功能。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等离子体光的信息与光谱仪信息结合在一起的分析用信息从分析用终端11向主计算机12发送,但是也可以在主计算机12预先持有光谱仪信息的情况下,从分析用终端11向主计算机12只发送等离子体光的信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可以不利用分析用终端11而利用例如台式或者笔记本式的个人计算机,与主计算机12进行通信。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在室外获取到分析用信息的情况下,在返回到研究设施等的建筑物之后,向所述个人计算机移动等离子体光的信息,以将该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发送给主计算机12。来自主计算机12的分析结果被发送给个人计算机。通过这样构成,从而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能够在较大的画面上确认分析结果。另外,针对于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10,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能够登记多个电子邮件地址。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分析用终端11中设置焦点信息通知部,该焦点信息通知部在探测到聚光光学系统22的焦点未与分析对象物质100对准的情况下,向分析用终端的使用者通知与聚光光学系统22的焦点相关的信息。分析用终端11利用超声波来判定在聚光光学系统22的焦点、或者该焦点的附近是否存在分析对象物质100,当判定为不存在的情况下,在分析用终端11的监视器中显示为“透镜(聚光光学系统)的焦点与分析对象物质不一致”。作为与聚光光学系统22的焦点相关的信息,也可以显示“请调节分析用终端11的位置”。这样,当基于从分析用终端11至分析对象物质100为止的距离的信息而探测到聚光光学系统22的焦点未与分析对象物质100对准的情况下,向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完成了上述通知,所以即便是使用者的分析经验少的情况,也能够容易地使用分析用终端11。另外,也可以由使用者解除进行上述通知的通知设定。使用者在进行气体分析的情况等、不需要通知的情况下,能解除通知设定。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分析用终端11中设置手抖通知部,该手抖通知部当在获取等离子体光的信息之际探测到该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的手抖的情况下,向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通知与手抖相关的信息。在监视器中,作为与手抖相关的信息,既可以显示因手抖有可能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的信息,也可以显示因存在手抖而需要再次分析的信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输入部17中设置对激光的输出进行调节的激光调节部。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能够使激光的输出增减。当通过激光而分析对象物质100不发生等离子体化的情况下,可以使激光的输出增加。此外,也可以在输入部17中设置对微波的输出进行调节的微波调节部。分析用终端11的使用者能够使微波的输出增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生成初始等离子体的部件也可以是生成火花放电的放电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所说明过的那样,本发明关于提供通过等离子体光的分析而得到的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分析用终端、以及分析结果的提供方法而言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0  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
11  分析用终端
12  主计算机
13  网络
50  主机侧通信部
51  顾客数据创建部
52  信息分析部

Claims (20)

1.一种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分析用终端,其使分析对象物质等离子体化来获取从等离子体区域发出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和
主计算机,其具有经由通信线路来获取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主机侧通信部、和使用该主机侧通信部获取到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来分析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信息分析部,所述主机侧通信部针对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发送者来发送通过利用了该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所述信息分析部的分析而得到的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用终端具备:终端侧通信部,其向所述主机侧通信部发送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并且接收来自该主机侧通信部的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具备:分类信息获取部,其获取分析对象物质的分类信息,
所述信息分析部在利用了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中利用所述分类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分析部利用所述分类信息来选择在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中使用的所述等离子体光的波段。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分析部在利用了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中,利用所述分类信息来筛选分析对象物质的含有成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其特征在于,
根据分析对象物质的种类,来准备多个针对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输入而输出分析对象物质的结果的分析用程序,
所述信息分析部利用所述分类信息来选择与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种类相应的分析用程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具备:
分类信息获取部,其获取分析对象物质的分类信息;和
光谱用信息生成部,其根据所述分类信息,来生成与为了获取在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中使用的等离子体光的波段而所需的光谱仪相关的信息,
向所述分析用终端的使用者通知与所述光谱仪相关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用终端通过在对所述等离子体光进行分光的光谱仪中将给定的波段的等离子体光变换为电信号,由此来获取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
另一方面,所述分析用终端构成为能够变更在光谱仪中被变换为电信号的等离子体光的波段。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用终端利用GPS来获取已获取到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建立关联而向所述主计算机发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计算机根据从多个分析用终端获取到的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以及所述位置信息,来创建特定的物质的分布图。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用终端将工厂的制造物作为分析对象物质来获取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
在所述主计算机中,所述信息分析部作为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而输出所述制造物中的有害物质的含有状态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用终端以外的其他终端作为有害物质的含有信息的通知目的地而被登记,
作为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当判明了在制造物中含有有害物质的情况下、或者当判明了在制造物中含有规定值以上的有害物质的情况下,经由通信线路而向所述其他终端通知有害物质的含有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用终端将货物内的物质作为分析对象物质来获取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
在所述主计算机中,所述信息分析部作为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而输出表示在所述货物内是否存在危险物或者危险物的材料的信息。
14.一种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分析用终端,其能够使用如果输入在使分析对象物质等离子体化时得到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则输出分析对象物质的结果的分析用程序;
分类信息获取部,其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分析用终端,以获取所述分析对象物质的分类信息;和
主计算机,其构成为能经由通信线路而与所述分析用终端进行通信,根据所述分类信息而从多个分析用程序之中选择分析用程序,向所述分析用终端发送所述分析用终端用于下载所选择的分析用程序的信息。
15.一种分析用终端,其特征在于,具备:
分析信息获取部件,其使分析对象物质等离子体化来获取从等离子体区域发出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和
通信部件,其经由通信线路来发送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析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信息获取部件从辐射天线向分析对象物质照射微波来维持等离子体,
另一方面,用于覆盖分析对象物质的覆盖部形成在该分析用终端的表面,在该覆盖部设有所述辐射天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分析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用终端具备用于拍摄照片的摄影装置,
使所述摄影装置的受光元件进行所述等离子体光的受光来生成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析用终端,其特征在于,
通过聚光光学系统而使激光聚光在分析对象物质的表面,以使该分析对象物质等离子体化,
另一方面,所述分析用终端具备:焦点信息通知部,其在探测到所述聚光光学系统的焦点未与分析对象物质对准的情况下,向所述分析用终端的使用者通知与所述聚光光学系统的焦点相关的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析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用终端具备:手抖通知部,其在获取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时探测到该分析用终端的使用者的手抖的情况下,向分析用终端的使用者通知与所述手抖相关的信息。
20.一种分析结果的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步骤,在经由通信线路而从使分析对象物质等离子体化来获取自等离子体区域发出的等离子体光的信息的分析用终端接收到所述等离子体光的信息时,利用该等离子体光的信息来对分析对象物质进行分析;和
第2步骤,向所述分析用终端发送在所述第1步骤中得到的分析对象物质的分析结果。
CN201280070624.XA 2011-12-28 2012-12-26 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及分析结果的提供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464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9620 2011-12-28
JP2011289620 2011-12-28
PCT/JP2012/083618 WO2013099928A1 (ja) 2011-12-28 2012-12-26 分析結果の提供システム、分析用端末、及び分析結果の提供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6481A true CN104246481A (zh) 2014-12-24
CN104246481B CN104246481B (zh) 2018-04-13

Family

ID=48697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062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46481B (zh) 2011-12-28 2012-12-26 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及分析结果的提供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03818B2 (zh)
EP (1) EP2799845A4 (zh)
JP (1) JP6347035B2 (zh)
CN (1) CN104246481B (zh)
WO (1) WO201309992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9805A (zh) * 2017-01-19 2017-05-17 深圳大学 一种便携式微型光谱仪
CN106768334A (zh) * 2017-01-19 2017-05-31 深圳大学 一种便携式二维成像微型光谱仪
CN108074300A (zh) * 2016-11-15 2018-05-25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一种利用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分析设备测量指甲成分的门禁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90927A (ja) 2018-04-23 2019-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解析システム、撮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034545A (ja) 2018-08-28 2020-03-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成分分析装置及び成分分析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51044A (ja) * 1988-08-12 1990-02-21 Omron Tateisi Electron Co 細胞分析装置
US5408307A (en) * 1988-07-11 1995-04-18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Cell analyzer
CN1156252A (zh) * 1995-03-27 1997-08-06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自动分析系统
CN1540323A (zh) * 2003-04-24 2004-10-27 ���������ƴ���ʽ���� 等离子体监测方法、等离子体监测装置和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CN1648640A (zh) * 2004-01-15 2005-08-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成分分析方法及成分分析装置
US20060263252A1 (en) * 2003-02-25 2006-11-23 Jorge Sanchez-Ole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gent sensing
WO2006127840A2 (en) * 2005-05-24 2006-11-30 Sean Xiaolu Wang Spectroscopic sensor on mobile phone
JP2008538002A (ja) * 2005-03-31 2008-10-02 ヴァリアン オーストラリア ピーティーワイ.エルティーディー. ガス供給源を備えたプラズマ分光システム
JP2009097976A (ja) * 2007-10-16 2009-05-07 Imagineering Kk 光計測装置及び計測システム
CN101617219A (zh) * 2007-02-23 2009-12-30 塞莫尼根分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手持的自容式光发射光谱(oes)分析仪
CN102171571A (zh) * 2008-09-30 2011-08-31 泰尔茂株式会社 血糖值测定装置及测定数据管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78164A (en) * 1987-09-19 1989-03-23 Nihon Parkerizing Automatic analysis apparatus for phosphate chemical conversion bath liquid
JP2002080885A (ja) * 2000-09-07 2002-03-22 Nisshin Oil Mills Ltd:The 食用油製造プラント及び食用油製造方法
CA2466953A1 (en) * 2001-11-14 2003-08-14 Blacklight Power, Inc. Hydrogen power, plasma, and reactor for lasing, and power conversion
US6873419B2 (en) * 2001-11-16 2005-03-29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ree-dimensional compositional mapping of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US6762836B2 (en) * 2002-05-22 2004-07-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rtable laser plasma spectroscop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 situ identification of deposits
JP2003344277A (ja) * 2002-05-31 2003-12-03 Jasco Corp 物質およびその状態の広域分布監視装置
WO2008115287A2 (en) * 2006-10-18 2008-09-25 Efthimion Enterprises, Inc. Laser assisted microwave plasma spectroscopy
JP2008164513A (ja) * 2006-12-28 2008-07-17 Horiba Ltd 測定時期判別方法、icp発光分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651843B2 (ja) 2007-09-10 2015-01-14 イマ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計測方法、及び計測装置
JP5352895B2 (ja) * 2008-07-23 2013-11-27 イマ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物質分析装置
JP2010266271A (ja) * 2009-05-13 2010-11-25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異常原因推定方法、分析システム、情報管理サーバ装置
US9274105B2 (en) * 2011-07-13 2016-03-01 Optrotrace (SuZhou) Technologies, Inc. Analyzing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substances using nano-structure based spectral sensing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8307A (en) * 1988-07-11 1995-04-18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Cell analyzer
JPH0251044A (ja) * 1988-08-12 1990-02-21 Omron Tateisi Electron Co 細胞分析装置
CN1156252A (zh) * 1995-03-27 1997-08-06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自动分析系统
US20060263252A1 (en) * 2003-02-25 2006-11-23 Jorge Sanchez-Ole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gent sensing
CN1540323A (zh) * 2003-04-24 2004-10-27 ���������ƴ���ʽ���� 等离子体监测方法、等离子体监测装置和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CN1648640A (zh) * 2004-01-15 2005-08-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成分分析方法及成分分析装置
JP2008538002A (ja) * 2005-03-31 2008-10-02 ヴァリアン オーストラリア ピーティーワイ.エルティーディー. ガス供給源を備えたプラズマ分光システム
US20060279732A1 (en) * 2005-05-24 2006-12-14 Wang Sean X Spectroscopic sensor on mobile phone
WO2006127840A3 (en) * 2005-05-24 2007-09-13 Sean Xiaolu Wang Spectroscopic sensor on mobile phone
WO2006127840A2 (en) * 2005-05-24 2006-11-30 Sean Xiaolu Wang Spectroscopic sensor on mobile phone
CN101617219A (zh) * 2007-02-23 2009-12-30 塞莫尼根分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手持的自容式光发射光谱(oes)分析仪
JP2009097976A (ja) * 2007-10-16 2009-05-07 Imagineering Kk 光計測装置及び計測システム
CN102171571A (zh) * 2008-09-30 2011-08-31 泰尔茂株式会社 血糖值测定装置及测定数据管理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4300A (zh) * 2016-11-15 2018-05-25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一种利用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分析设备测量指甲成分的门禁系统
CN106679805A (zh) * 2017-01-19 2017-05-17 深圳大学 一种便携式微型光谱仪
CN106768334A (zh) * 2017-01-19 2017-05-31 深圳大学 一种便携式二维成像微型光谱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47035B2 (ja) 2018-06-27
CN104246481B (zh) 2018-04-13
EP2799845A4 (en) 2015-08-19
JPWO2013099928A1 (ja) 2015-05-11
EP2799845A1 (en) 2014-11-05
US9903818B2 (en) 2018-02-27
US20140362375A1 (en) 2014-12-11
WO2013099928A1 (ja) 201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05074B2 (ja) 携帯型分光器
CN104246481A (zh) 分析结果的提供系统、分析用终端及分析结果的提供方法
CA2641229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ote unmanned raman spectroscopy
US20070222981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Rapid and Sensitive Standoff Detection of Surface Contaminants
EP2587237A1 (en) Method for calibrating raman spectroscopy detection system automatically and raman spectroscopy detection system
CN202661171U (zh) 手持式拉曼光谱仪
RU2348029C2 (ru) Способ анализа расплавлен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погружной датчик
Misra et al. A two components approach for long range remote Raman and laser-induced breakdown (LIBS) spectroscopy using low laser pulse energy
WO2020076921A1 (en) Device for calibrating a spectrometer
Wu et al. Optical generation of single-cycle 10 MW peak power 100 GHz waves
US20120084016A1 (en) Portabl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system with modularized reference data
CN111089854A (zh) 组合拉曼光谱分析系统
Breshike et al. A system for rapid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infrared signatures
Kotidis et al. Standoff detection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threats using miniature widely tunable QCLs
EP3690426A1 (en) Remote substance identification device and remote substance identification method
Waterbury et al. Recent development of a new handheld UV Raman sensor for standoff detection
Crocombe Handheld spectrometers in 2018 and beyond: MOEMS, photonics, and smartphones
Day et al. A full featured handheld LIBS analyzer with early results for defense and security
CN1898553B (zh) 熔融材料的分析方法与装置及浸没式传感器
CN111307848B (zh) 分析系统、分析装置、服务器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US10732117B2 (en) Device for analyzing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of an object via plasma spectrum analysis having a long pass filter
Carson et al. Towards a compact, portable, handheld device for contactless real-time standoff dete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Finton et al. Mobile cart-based detection of infrared backscatter from hazardous substances at proximal distances
US11385163B2 (en) Interferometric detection of an object on a surface using wavelength modulation and systems for same
Gagnon et al. Multiband sensor using thick holographic gratings for sulfur detection by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