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5548A - 间距调节装置和使用该间距调节装置的运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间距调节装置和使用该间距调节装置的运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5548A
CN104245548A CN201380020205.XA CN201380020205A CN104245548A CN 104245548 A CN104245548 A CN 104245548A CN 201380020205 A CN201380020205 A CN 201380020205A CN 104245548 A CN104245548 A CN 104245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air
guide rail
bolt
sta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02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5548B (zh
Inventor
小泽秀夫
角田耕一
安田贵裕
池田俊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iles Corp
Oiles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ile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iles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iles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45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5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5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55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1/00Conveying articles through pipes or tubes by fluid flow or pressure; Conveying articles over a flat surface, e.g. the base of a trough, by jets located in the surface
    • B65G51/02Directly conveying the articles, e.g. slips, sheets, stockings, containers or workpieces, by flowing gases
    • B65G51/03Directly conveying the articles, e.g. slips, sheets, stockings, containers or workpieces, by flowing gases over a flat surface or in trough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为提高两个部件之间间距调节的操作性,调平装置(3)将气浮导轨(2)支撑在基架(1)上,相对于基架(1)调节气浮导轨(2)的高度。调平装置(3)包括:盘簧组(31),其在气浮导轨(2)相对于基架(1)的高度方向上伸展和收缩;管状压动器(32),在其中从一个端面(321)朝另一端面(323)形成有用于插入螺栓(4)的阶梯式通孔(324),在所述一个端面(321)所在侧朝外形成有第一边缘部分(322);柱状弹簧引导件(33),用于螺栓(4)插入的通孔(334)从一个端面(331)朝另一端面(333)形成在柱状弹簧引导件中,凸缘部分(332)朝外形成在所述一个端面(331)所在侧;管状壳体(34),在其一个开口(341)处朝内形成有第二边缘部分(342)。

Description

间距调节装置和使用该间距调节装置的运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距调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于浮运设备的调平装置的结构,该浮运设备用于使物品在漂浮状态下运输物品。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基板运输设备是公知的,该基板运输设备作为一种浮运设备,运输用于平板显示器(FPD)的基板等物品,运输中这些物品处于在运输表面上方漂浮的状态。
这种浮运设备在运输方向上运输基板,同时,从布置的浮动滑车设备的运输表面吹入压缩空气,使作为运输物品的基板漂浮。为了调节各浮动滑车相应的高度和平直度,可通过螺栓将浮动滑车固定在各相应的可移动板上,以便在三个位置处调节各可移动板和固定板之间的间距。
详细而言,从每个浮动滑车底部两侧伸出的可移动板总共在三个位置处具有阴螺纹。固定板在与每个可移动板的阴螺纹相对的位置处具有阴螺纹,固定板的阴螺纹之间的螺距与可移动板的阴螺纹之间的螺距不同。另外,调整螺钉具有可旋紧到可移动板和固定板的阴螺纹中的阳螺纹部分,在调整螺钉被插入可移动板和固定板之间的弹簧中的状态下,调整螺钉被旋紧到每对相对的阴螺纹中。工作者通过将工具插入相邻的浮动滑车之间,转动调节螺栓,以此根据固定板和可动板的阴螺纹的螺距之间的差值来增加或减小两个板的间距,从而使工作者能够调节可动板和固定板之间的间距。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未审查的日本申请公开No.2009-229258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所述的基板运输装置中,为了将可移动板固定至固定板,工作者必须将弹簧布置在被插入可移动板的阴螺纹中的调整螺钉周围,并且必须将调整螺钉的顶端定位在固定板的相应阴螺纹处,同时固定住弹簧以防止它们掉落。因此,可操作性差。
另外,需要保证浮动滑车两侧上的空间以便工作者紧固或松开调节螺钉,因此,不能让相邻浮动滑车之间的间隙太窄,更不能让相邻浮动滑车相互紧密接触。因此,在相邻浮动滑车之间的间隙处,无法以良好的状态将压缩空气吹到运输物品上,从而导致运输物品的漂浮状态不稳定。
由于考虑到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其能提高两个部件之间的间距调节的可操作性。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调节两部件之间的间距的间距调节装置,在该装置中,包括弹性体或类似件的多个组件具有易组装的单元结构,该单元结构可通过使用一个螺栓,将一个部件固定到另一部件并调节两部件之间的间距。
例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间距调节装置,其被放置在两个部件之间而用于调节这两部件之间的间距,该装置包括:
弹性体,其在间距的方向上伸展和收缩;
管状压动器,其包括:阶梯式通孔,该阶梯式通孔从一个端面朝另一端面形成,该阶梯式通孔具有位于所述一个端面所在侧的大直径部分和位于所述另一端面所在侧的小直径部分;以及第一边缘部分,该第一边缘部分在所述一个端面所在侧上朝外形成;
管状引导件,其包括:柱状部分,该柱状部分具有通孔,该通孔形成为从一个端面延伸至另一端面,该柱状部分的所述另一端面所在侧被插入阶梯式通孔的大直径部分中;以及,凸缘部分,该凸缘部分在柱状部分的所述一个端面处朝外形成;以及;
管状壳体,在该管状壳体中,第二边缘部分在一个开口部分处朝内形成,以及其中,
该管状壳体布置在上述两个部件之间,使得与所述一个开口部分相对侧的另一开口部分面向这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
管状压动器容纳在所述管状壳体中,使得第一边缘部分接触第二边缘部分,并且管状压动器的所述另一端面从所述管状壳体的所述一个开口部分伸出,以抵接所述两个部件中的另一部件;
管状引导件的柱状部分的所述另一端面所在侧被插入已容纳在管状壳体中的管状压动器的阶梯式通孔的大直径部分中,以便所述柱状部分的通孔的轴线与阶梯式通孔的轴线重合,并且使所述壳体内表面、引导件的侧面、第一边缘部分和凸缘部分形成管状空心部分;以及
弹性体布置在所述空心部分中,以便沿将引导件从壳体的所述另一开口部分推出的方向上偏压该引导件,从而使引导件受压而抵接所述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提高两部件之间的间距调节的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浮运设备的运输平台100的总体结构的外部视图;
图2(A)是基架1的外部视图,图2(B)是图2(A)中所示的基架1沿A-A面的截面图;
图3(A)是气浮导轨2的外部视图,图3(B)是,图3(A)中所示的气浮导轨2沿B-B面的放大截面图;
图4(A)是调平装置3的外部视图,图4(B)是图4(A)中所示的调平装置3沿C-C面的截面视图;
图5(A)是内六角头螺栓4的外部视图,图5(B)是T形螺母5的截面视图;
图6(A)是用于解释调平装置3的组装操作的截面视图,图6(B)是用于解释将调平装置3固定到气浮导轨2上的操作的截面视图;以及
图7是用于解释将气浮导轨2固定到基架1上的操作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浮运设备的运输平台100的总体结构的外部视图。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浮运设备包括运输平台100,该运输平台用于使物品如用于平板显示器的玻璃基板、太阳能电池板或类似物品在漂浮状态下从运输表面21运输。运输平台100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矩形柱体基架1(例如,铝架),它们之间保持预定间距;板状气浮导轨2,其被布置成在两个基架上方延伸;以及,用于每个基架1的两个调平装置3(其局部部分未示出)(即,共有四个调平装置3)。本实施例示出了一个例子,其中,一个气浮导轨2布置在两个基架1上方。但是,在实践中,多个气浮导轨2布置在两个机架1上方,例如,每个气浮导轨的长度为运输距离,所述多个气浮导轨沿机架1的纵向方向(图1中的Y方向)并排布置。另外,尽管在该实施例中一个气浮导轨2由四个调平装置3支撑,但是,调平装置3的使用数量能满足足以稳定支撑气浮导轨2即可。
尽管未在图1中显示,但运输平台100还包括:螺栓6,其用于将调平装置3固定到气浮导轨2上;内六角头螺栓4和T形螺母5,它们用于通过调平装置3将气浮导轨2固定到基架1上(参见图7)。对于螺栓6而言,两个螺栓6用于一个调平装置3。另外,内六角头螺栓4和T形螺母5成对使用而用于每个调平装置3(即,一个气浮导轨上总共使用四对内六角头螺栓和T形螺母)。
图2(A)是基架1的外部视图,图2(B)是图2(A)中所示的基架1沿A-A面的截面视图。
如图所示,T形凹槽11形成在基架1的四个外表面(上表面12A,左侧表面12B,下表面12C和右侧表面12D)的每个外表面上,所述T形凹槽用于将T形螺母5布置在沿基架1的纵向方向的合适位置上。T形凹槽11的T形截面包括位于凹槽边缘112和凹槽底部111之间的台阶部113,在该台阶部处凹槽宽度由s1变为s2(s2>s1)。T形凹槽11从基架1的一个端面13(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面)延伸到另一端面14。通过该T形凹槽11,在基架1的两个端面13、14上形成T形开口。从而,在四个外表面12A-12D上均形成有凹槽宽度为s1的开口,该开口从所述一个端面13延伸至所述另一端面14。
对于基架1而言,本实施例使用了一种四凹槽表面类型的基架,该基架具有四个外表面12A-12D,每个外表面上形成有T形凹槽11。但是,对于基架1而言,可使用这样一种基架:T形凹槽11至少形成在该基架1的面向气浮导轨2的上表面12A上。
图3(A)是气浮导轨2的外部视图;图3(B)是图3(A)中的气浮导轨2沿B-B面的放大的截面视图。
气浮导轨2通过该气浮导轨2内的空气供给通道(未示出)将压缩空气从运输表面21的多个吹气孔(未示出)吹出。在此,压缩空气从气浮导轨2的外侧被供给到气浮导轨2的空气供给孔(未示出)中。
如图所示,在气浮导轨2的安装到基架1上的安装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有四个安装位置)处,分别形成有高度调节螺栓孔23,其用于从运输表面21朝背面(即,与运输表面21相对一侧的表面)24插入内六角头螺栓4。在每个高度调节螺栓孔23中,形成有与内六角头螺栓4的底座面412(参见图5)接触的台阶部25,该内六角头螺栓从运输表面21所在侧被插入该高度调节螺栓孔23中。从运输表面21至台阶部25的区域(大直径部分)28的直径r1大于从台阶部25至背面24的区域27(小直径部分)的直径r2。
另外,在气浮导轨2的背面24上,螺纹孔26形成在每个高度调节螺栓孔23的两侧上,螺栓6分别被拧紧到这些螺纹孔26中。
在本实施例中,高度调节螺栓孔23形成在气浮导轨2安装到基架1上的安装位置处。但是,为使气浮导轨2安装到基架1上的安装位置可调节,任意长度的阶梯式细长孔例如可以形成在气浮导轨2的纵向方向上,该细长孔的截面形状类似于高度调节螺栓孔23的截面形状。
图4(A)是调平装置3的外部视图,图4(B)是图4(A)中所示的调平装置沿C-C面的截面视图。
每个调平装置3将气浮导轨2支撑在基架1上,并调节气浮导轨2相对于基架1的高度。
如图所示,每个调平装置3包括:盘簧组31,其在气浮导轨2相对于基架1的高度方向(图1中的Z方向)上伸展和收缩;具有边缘部分的管状压动器32,盘簧组31偏压该压动器,以使压动器32受压抵接基架1的上表面12A;具有凸缘部分的管状弹簧导引件33,盘簧组31偏压该管状弹簧导引件的凸缘部分,从而使该凸缘部分受压而抵接气浮导轨2的背面24;以及,具有凸缘部分和边缘部分的管状壳体34,其容纳这些部件31-33。
壳体34包括:管状部分343;第二边缘部分342,其沿管状部分343的一个端面(壳体34的底表面348)所在侧上的开口部分341的内周形成,以便所述第二边缘部分朝管状部分343内侧突伸;以及,凸缘部分349,其形成在管状部分343的另一端面(壳体34的上表面346)所在侧上,以便所述凸缘部分从管状部分343的外周朝外伸出。
壳体34布置在基架1和气浮导轨2之间,使得在上表面346所在侧的开口部分344面向气浮导轨2的高度调节螺栓孔23的状态下,上表面346接触气浮导轨2的背面24。另外,在凸缘部分349中与气浮导轨2的背面24上的螺纹孔26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通孔347,螺栓6分别插入通孔347中。
压动器32包括:圆筒形部分325,其从壳体34的底表面348所在侧的开口部分341朝基架1所在侧伸出;以及,第一边缘部分322,其形成在圆筒形部分325的一个端面(压动器32的上表面321)的一侧上,以便所述第一边缘部分从圆筒形部分325的外周朝外伸出。在圆筒形部分325中,阶梯式通孔324从一个端面(压动器32的上表面321)朝另一端面(底表面323)形成。该阶梯式通孔324与圆筒形部分325同轴。该阶梯式通孔324具有位于一个端面321所在侧的大直径部分327和位于另一端面323所在侧的小直径部分328。弹簧导引件33的下文所述圆筒形部分335插入阶梯式通孔324的大直径部分327内侧中。大直径部分327沿盘簧组31的伸展和收缩方向(图1中的Z方向)引导该圆筒形部分335。另外,内六角头螺栓4插入小直径部分328中(参见图7)。
在如下状态下:即,在第一边缘部分322的下表面326接触壳体34的第二边缘部分342的上表面350,并且底表面323从壳体34的底表面348所在侧上的开口部分341朝基架1伸出的状态下,压动器32容纳在壳体34中。
弹簧导引件33包括:圆筒形部分335,其插入壳体34中的盘簧组31和压动器32的阶梯状通孔324的大直径部分327中;以及,凸缘部分332,其形成在圆筒形部分335的一个端面(弹簧导引件33的上表面331)所在侧上,以便所述凸缘部分从圆筒形部分335的外周朝外伸出。并且,在壳体34中,凸缘部分332在凸缘部分332和压动器32的上表面321之间推压盘簧组31。凸缘部分332形成为与圆筒形部分335同心的圆盘状结构,其外径r8(参见图6)小于壳体34的管状部分343的内径r7,以在管状部分343内沿盘簧组31的伸展和收缩方向平顺地引导凸缘部分332。通孔334形成在在圆筒形部分335中,通过该通孔可从弹簧引导件33的上表面331朝底表面333将插入内六角头螺栓4,使内六角头螺栓4与圆筒形部分335同心。圆筒形部分335的外径r9被设定成小于压动器32的阶梯式通孔324的大直径部分327的内径r5(参见图6),以致在大直径部分327内侧沿盘簧组31的伸展和收缩方向平顺地引导圆筒形部分335。另外,圆筒形部分335的通孔334的内径r4被设定成大于压动器32的阶梯式通孔324的小直径部分328的内径r6。在本实施例中,通孔334的内径r4被设定成几乎等于阶梯式通孔324的小直径部分328的内径r6。
当将弹簧引导件33的圆筒形部分335插入容纳在壳体34中的压动器32的阶梯式通孔324的大直径部分327中时,圆筒形部分335的外周面339、凸缘部分332的下表面336、壳体34的内表面345以及压动器32的上表面321形成管状空心部分337。仅通过将弹簧引导件33的凸缘部分332插入壳体34的管状部分343的内侧中,弹簧导引件33的圆筒形部分335就可相对于压动器32的阶梯式通孔324的大直径部分327定位,下面将对这些细节进行详细描述。由此,圆筒形部分335可平顺地插入大直径部分327中,并且使得圆筒形部分335的通孔334的轴线几乎与压动器32的阶梯式通孔324的轴线重合。因此,在气浮导轨2固定到基架1上时,用于内六角头螺栓4的插孔(弹簧导引件33的通孔334和压动器32的阶梯式通孔324的小直径部分328)的中心对准操作可以省掉。
在此,弹簧导引件33的圆筒形部分335的底表面333与凸缘部分332的下表面336之间的距离k1被设定成某值:当弹簧导引件33的上表面331与壳体34的上表面346对齐时,该值允许在弹簧引导件33的底表面333和阶梯式表面329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大于气浮导轨2的高度调节裕量(allowance)。阶梯式表面329位于压动器32的阶梯式通孔324的大直径部分327和小直径部分328之间。
盘簧组31包括多个盘簧311,它们沿气浮导轨2相对于基架1的高度方向分层布置在管状空心部分337中。被分层布置的盘簧311的层数为:使盘簧组31的自由高度大于在弹簧引导件33的上表面331与壳体的上表面346对齐时处于凸缘部分332的下表面336和压动器32的上表面321之间的距离。即,被分层布置的盘簧311的层数为:在盘簧组31处于未被加载的状态下,使弹簧引导件33的上表面331从壳体34的上表面346所在侧的开口部分334伸出。在本实施例中,分层布置盘簧311,使得相邻的盘簧朝向相对的方向(所谓的串行组合系统)。不过,可替换地,可分层布置多个盘簧311,使得相邻盘簧311朝向相同的方向(所谓的并行组合系统),或者可以组合使用串行系统和并行系统。另外,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分层布置六个盘簧311,但是,可适当改变所使用的盘簧数量,只要当弹簧引导件33被压动,直到弹簧引导件33的上表面331与壳体34的上表面346对齐时,盘簧组31被压缩在凸缘部分332的下表面336和压动器32的上表面321之间即可。
盘簧组31沿将压动器32从壳体34的底表面348所在侧上的开口部分341中推出的方向偏压压动器32,以便按压压动器而使其抵靠基架1的上表面12A。同时,盘簧组31沿将弹簧引导件33从壳体34的上表面346所在侧上的开口部分344中推出的方向偏压弹簧引导件33,以便按压弹簧引导件33而使其抵靠气浮导轨2的所述背面24。另外,盘簧组31的容许荷载和弹簧常数足以稳定地支撑在运输物品期间要承受的某一负荷(如,被运输物品、气浮导轨2、以及每个调平装置3上的类似部件的负荷)。可以不使用盘簧组31,而使用另一种弹性体(如,螺旋弹簧、管状橡胶件或类似构件),只要弹性体具有这种弹性即可。
本实施例使用具有凸缘部分的管状弹簧引导件33、具有边缘部分的管状压动器32、以及具有凸缘部分和边缘部分的管状壳体34。但是,可使用其他三维形状的防止盘簧组31轴线位移的弹簧引导件33、压动器32和壳体34。
图5(A)是内六角头螺栓4的外部视图。
如图所示,用于六角扳手的六角承窝43形成在内六角头螺栓4的头部部分41的上表面411上。内六角头螺栓4的头部部分41的直径r3小于气浮导轨2的高度调节螺栓孔23的大直径部分28的直径r1,大于小直径部分27的直径r2。另外,内六角头螺栓4的头部部分41的厚度k2小于气浮导轨2的高度调节螺栓孔23的大直径部分28的长度k3(参见图3(B))。因此,当将内六角头螺栓4从气浮导轨2的运输表面21所在侧插入高度调节螺栓孔23中时,头部部分41的底座表面412在头部部分41位于运输表面21下方的状态下接触高度调节螺栓孔23的台阶部25。从而,头部部分41完全容纳在高度调节螺栓孔23的大直径部分28中。
另外,从内六角头螺栓4的底座表面412到内六角头螺栓4的螺纹部分42的距离k4小于气浮导轨2的高度调节螺栓孔23的小直径部分27的长度k5(见图3(B))与调平装置3的壳体34的高度(从开口部分341至开口部分344的距离)k6(见图4(B))之和。另外,如图4(B)所示,在压动器32的第一边缘部分322接触壳体34的第二边缘部分342、压动器32的底表面323从壳体34的开口341伸出的状态下,从内六角头螺栓4的底座表面412到螺纹部分42的顶端421的长度k7大于从压动器32的底表面323至壳体34的上表面346的长度k8、气浮导轨2的高度调节螺栓孔23的小直径部分27的长度k5、以及从基架1的T形凹槽11的凹槽边缘112至台阶部113的深度k10(参见图2(B))之和;并且,长度k7小于上述长度k8、k5、以及从基架1的T形凹槽11的凹槽边缘112至凹槽底部111之间的深度k11(参见图2(B))之和。
图5(B)是T形螺母5的截面视图。
如图所示,T形螺母5具有T形截面,其包括位于一个端面(上表面51)与另一端面(底表面53)之间的台阶部52,在台阶部52处宽度由s3变为s4(s4>s3)。另外,在T形螺母5中形成有从上表面51延伸到底表面53的螺纹孔54,内六角头螺栓4的螺纹部分42旋紧到该螺纹孔中。从上表面51到台阶部52的区域中的宽度s3小于基架1的T形凹槽11在从T形凹槽11的凹槽边缘112至台阶部113的区域中的宽度s1(参见图2(B))。从台阶部52至底表面43的区域中的宽度s4大于基架1的T形凹槽11在从T形凹槽11的凹槽边缘112至台阶部113的区域中的凹槽宽度s1,并且小于从T形凹槽11的台阶部113至凹槽底部111的区域中的凹槽宽度s2(参见图2(B))。另外,从台阶部52至上表面51的高度k9不大于从基架1的T形凹槽的凹槽边缘112至台阶部113的深度k10(参见图2(B))。从而,T形螺母5可布置在基架1的T形凹槽11中的合适位置上。另外,当内六角头螺栓4的螺纹部分42被旋紧到螺纹孔54中以沿从T形凹槽11的凹槽底部111至凹槽边缘112的方向施加作用力时,台阶部52接触T形凹槽11的台阶部113,并且被固定到基架1上。
接下来将描述将气浮导轨2固定到基架1上的操作。
图6(A)是截面图,用于解释调平装置3的组装操作;图6(B)是截面图,用于解释将调平装置3固定到气浮导轨2上的操作。另外,图7是截面图,用于解释将气浮导轨2固定到基架1上的操作。
(1)调平装置3的组装
事先组装了用于将气浮导轨2固定到基架1上的所需数量的调平装置3(本实施例中为4个)。下面将描述细节部分。
如图6(A)所示,从底表面323所在侧将压动器32插入壳体34的管状部分343中,使得压动器32的第一边缘部分322抵接壳体34的第二边缘部分342。压动器32的圆筒形部分325和阶梯式通孔324形成为是相互同心的。因而,当压动器32被简单地插入壳体34的管状部分343中时,壳体34的第二边缘部分342的内周表面就接触压动器32的圆筒形部分325的外周表面。由此,压动器32的圆筒形部分325的阶梯式通孔324与壳体34的管状部分343轴向对准。接下来,将多个盘簧311分层布置在已容纳在壳体34中的压动器32上,使得相邻盘簧311朝相对的方向。然后,从底面333所在侧将弹簧引导件33插入壳体34中,使得弹簧引导件33的圆筒形部分335插入盘簧组31和压动器32的阶梯式通孔324的大直径部分327中。在此,将弹簧引导件33的圆筒形部分335和凸缘部分332形成为同心的。因而,当弹簧引导件33被简单地插入壳体34的管状部分343中,直到弹簧引导件33的凸缘部分332进入管状部分343中时,弹簧引导件33的圆筒形部分335就相对于压动器32的阶梯式通孔324的大直径部分327定位。从而,弹簧引导件33的圆筒形部分335能平顺地插入该大直径部分327中。在此,将弹簧引导件33的圆筒形部分335和通孔334形成为同心的。因而,当弹簧引导件33的圆筒形部分335插入压动器32的阶梯式通孔324的大直径部分327中时,在弹簧引导件33的通孔334与压动器32的阶梯式通孔324几乎轴向对准的状态下,压动器32、盘簧组31和弹簧引导件33按照此次序容纳在壳体34中。从而,图4(A)和4(B)中所示的调平装置3的组装完成。
(2)将调平装置3固定到气浮导轨2上的操作
如图6(B)所示,对于每个调平装置3而言,通过壳体34的通孔347将两个螺栓6旋紧到气浮导轨2的背面24的螺纹孔26中。因此,在弹簧引导件33的通孔334和压动器32的阶梯式通孔324的轴线与气浮导轨2的高度调节螺栓孔23的轴线几乎对准的状态下,壳体34的上表面346抵接气浮导轨2的所述背面24。从而,调平装置3被固定到气浮导轨2的背面24所在侧上。
因此,弹簧引导件33被推入壳体34中,使得弹簧引导件33的上表面331到达与壳体34的上表面346相同高度的位置上,并且预载荷施被加在盘簧组31上。这种状态下,压动器32超出壳体34的底表面348之外的伸出部分的长度称之为c1,以及,从弹簧引导件33的底表面333到阶梯式表面329(其位于压动器32的大直径部分327与小直径部分328之间)的距离称之为c2。
(3)将气浮导轨2固定到基架1上的操作以及高度调节
布置气浮导轨2使其横跨在两个基架1之间。将两个T形螺母5插入每个基架1的上表面12A所在侧的T形凹槽11中,并且使它们位于与气浮导轨2的高度调节螺栓孔23对应的位置上。接下来,如图7所示,对于气浮导轨2的每个高度调节螺栓孔23而言,从气浮导轨2的运输表面21所在侧将内六角头螺栓4插入高度调节螺栓孔23、弹簧引导件33的通孔334和压动器32的阶梯式通孔324的小直径部分328中。然后,通过使用六角扳手7将内六角头螺栓4的螺纹部分42拧紧到T形螺母5的螺纹孔54中。从而,对于每个调平装置3而言,在压动器32的底表面323(其从壳体34的底表面348所在侧的开口部分341朝基架1伸出)抵接到基架1的上表面12A的状态下,气浮导轨2通过调平装置3固定到基架1上。
如上所述,从内六角头螺栓4的头部部分41的底座表面412到螺纹部分42的长度k4(参见图5(A))小于气浮导轨2的高度调节螺栓孔23的小直径部分27的长度k5(参见图3(B))与调平装置3的壳体34的高度k6(参见图4(B))之和。在此,高度k6是从开口部分341至开口部分344的距离。另外,在压动器32的第一边缘部分322接触壳体34的第二边缘部分342且压动器32的底表面323从壳体34的开口341伸出的状态下,从内六角头螺栓4的底座表面412到螺纹部分42的顶端421的长度k7(参见图5(A))大于从压动器32的底表面323到壳体34的上表面346的长度k8(参见图4(B))、气浮导轨2的高度调节螺栓孔23的小直径部分27的长度k5(参见图3(B))、以及从基架1的T形凹槽11的凹槽边缘112到台阶部113的深度k10(参见图2(B))之和。并且,长度k7小于上述值k8、k5以及从基架1的T形凹槽11的凹槽边缘112至凹槽底部111的深度k11(参见图2(B))之和。
因此,通过调节内六角头螺栓4旋紧到T形螺母5中的程度,可以在高度调节裕量范围(图6(B)中所示的c1、c2以及盘簧组31的最大收缩量中的最小值)内相对于基架1调节气浮导轨2的高度。通过对用于将气浮导轨2固定到基架1上的每个调平装置3(共四个)进行这种高度调节操作,能对气浮导轨2的运输表面21进行调平。
在上文中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调平装置3而言,盘簧组31、压动器32和弹簧引导件33容纳在壳体34中,从而实现多个部件(包括盘簧组31、压动器32、弹簧引导件33和壳体34)组合成一体。因此,可以在将气浮导轨2固定到基架1上之前组装所需数量的调平装置3。从而,工作者能容易地将调平装置3固定到气浮导轨2上,而不需担心一些部件掉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在组装调平装置3的过程中,借助于盘簧组31而可简单地将弹簧引导件33的圆筒形部分335插入压动器32的阶梯式通孔324的大直径部分327中,使得弹簧引导件33的通孔334与压动器32的阶梯式通孔324轴向对准。因此,不需要对用于内六角头螺栓4的插孔(弹簧引导件33的通孔334、压动器32的阶梯式通孔324的小直径部分328)进行对准操作。从而能够简单地组装所述部件,并且提高组装效率。
另外,通过将调平装置3固定到气浮导轨2上,预载荷被施加在调平装置3的盘簧组31上。因此,与盘簧组31未被预加载的情况相比,仅通过以更少的旋紧次数将内六角头螺栓4旋入T形螺母中,就能将气浮导轨2连接到基架1上。
另外,通过将调平装置3固定到气浮导轨2上,弹簧引导件33的上表面331被推到与壳体34的上表面346相同高度的位置上,并且预载荷被施加在盘簧组31上。因此,可以将相等的预载荷施加在用于将气浮导轨2固定到基架1上的四个调平装置3上,而不需要进行费力的预载荷调节。
另外,通过从气浮导轨2的运输表面21所在侧将内六角头螺栓4插入高度调节螺栓孔23中,并将内六角头螺栓4分别拧紧到T形螺母5中,气浮导轨2被固定到基架1上。通过调节每个内六角头螺栓4的旋紧程度则相对于基架1调节气浮导轨2的高度。因此,与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基板运输设备不同的是,本发明的设备不需要保证在气浮导轨2沿纵向方向(图1中的X方向)的两侧存在用于高度调节的间隙。因此,如果布置有多个气浮导轨2时,在考虑到运输物品的浮稳性以及类似性质的前提下,可灵活设定气浮导轨2之间的间距。例如,相邻气浮导轨2能相互接触地布置。因此,可以在更稳定的浮动状态下运输物品。
另外,通过形成在调平装置3的壳体34上的通孔347,将螺栓6拧紧到形成在气浮导轨2的背面24上的螺纹孔26中,从而,在盘簧组31被预加载的情况下调平装置3被固定到气浮导轨2上。因而,在将气浮导轨2固定到基架1上之前,可以将调平装置3固定到所需数量的气浮导轨2上,并进行预加载。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尽管使用内六角头螺栓4和T形螺母5以通过调平装置3将气浮导轨2固定到基架1上,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基架1的上表面12A上对应于气浮导轨2的高度调节螺栓孔23的位置处可形成有螺纹孔,内六角头螺栓4的螺纹部分42可拧紧到该螺纹孔中,从而,不使用T形螺母5就将气浮导轨2固定到基架1上。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内六角头螺栓4,从而,从气浮导轨2的运输表面21所在侧使用六角扳手7将气浮导轨2固定到基架1上并调平运输表面21。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使用适于所用工具的螺栓。例如,可以使用其头部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槽口或十字槽口的螺栓。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气浮导轨2固定到基架1上,以便气浮导轨横跨在以预定间距并排布置的两个矩形柱状基架1之间。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气浮导轨2可被布置并被固定到板状基架1的薄板上。
已经通过将一个应用实例应用到具有运输平台100的浮运设备上来描述了本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应用到其他设备上,这种设备配置有具有调平目标表面的工作台,该工作台被固定到基座部件上。
另外,本实施例已经描述了调平装置3,该调平装置将气浮导轨2支撑在基架1上,并相对于基架1调节气浮导轨2的高度。但是,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到用于调节两部件之间的间距的间距调节装置上。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也可应用到要求两部件之间的间距调节(例如,对某种设备调平,该设备中,具有调平目标表面的部件固定到另一部件上)可操作性强的领域中。例如,可应用到一种运输设备中,该运输设备中,具有调平目标表面的导轨固定到基底部件上;还可应用到一种设备中,该设备中,具有调平目标表面的工作台固定到基座部件上。
附图标记列表
1:基架;2:气浮导轨;3:调平装置;4:内六角头螺栓;5:T形螺母;6:螺栓;7:六角扳手;11:T形凹槽;12A-12D:基架1的外表面;13,14:基架1的端面;21:运输表面;23:高度调节螺栓孔;24:气浮导轨2的背面;25:台阶部;26:螺纹孔;27:高度调节螺栓孔23的小直径部分;28:高度调节螺栓孔23的大直径部分;31:盘簧组;32:压动器;33:弹簧引导件;34:壳体;41:头部部分;42:螺纹部分;43:六角承窝;51,53:T形螺母5的端面;52:台阶部;54:螺纹孔;100:运输平台;111:T形凹槽11的凹槽底部;112:T形凹槽的凹槽边缘;113:台阶部;311:盘簧;321:压动器32的上表面;322:第一边缘部分;323:压动器32的底表面;324:阶梯式通孔;325:圆筒形部分;326:第一边缘部分的下表面;327:阶梯式通孔324的大直径部分;328:阶梯式通孔324的小直径部分;329:阶梯式通孔324的大直径部分327和小直径部分328之间的阶梯式表面;331:弹簧引导件33的上表面;332:弹簧引导件33的凸缘部分;333:弹簧引导件33的底表面333;334:通孔;335:弹簧引导件33的圆筒形部分;336:凸缘部分332的下表面;337:管状空心部分;339:圆筒形部分335的外周表面;341,344:壳体34的开口部分;342:壳体34的第二边缘部分;343:壳体34的管状部分;345:壳体34的内表面;346:壳体34的上表面;347:通孔;348:壳体34的底表面;349:壳体34的凸缘部分;350:第二边缘部分的上表面;411:内六角头螺栓4的头部部分41的上表面;412:内六角头螺栓4的底座表面;421:螺纹部分42的顶端。

Claims (6)

1.一种间距调节装置,其被放置在两个部件之间以调节这两部件之间的间距,所述间距调节装置包括:
弹性体,该弹性体沿间距的方向伸展和收缩;
管状压动器,该管状压动器包括:阶梯式通孔,该阶梯式通孔从一个端面朝另一端面形成,所述阶梯式通孔具有位于所述一个端面所在侧的大直径部分和位于所述另一端面所在侧的小直径部分;以及第一边缘部分,该第一边缘部分在所述一个端面所在侧上朝外形成;
管状引导件,该管状引导件包括:柱状部分,所述柱状部分具有形成为从一个端面延伸至另一端面的通孔,该柱状部分的所述另一端面所在侧插入所述管状压动器的阶梯式通孔的大直径部分中;以及,凸缘部分,所述凸缘部分在柱状部分的所述一个端面处朝外形成;以及
管状壳体,在该管状壳体中,第二边缘部分在一个开口部分处朝内形成;以及其中:
所述管状壳体布置在所述两个部件之间,使与所述一个开口部分相对的一侧上的另一开口部分面向所述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
压动器容纳在所述管状壳体中,使所述第一边缘部分接触所述第二边缘部分,并且所述压动器的所述另一端面从所述管状壳体的所述一个开口部分伸出,以抵接所述两个部件中的另一部件;
所述管状引导件的柱状部分的所述另一端面所在侧被插入已容纳在所述管状壳体中的所述管状压动器的阶梯式通孔的大直径部分中,使所述管状引导件的柱状部分的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管状压动器的阶梯式通孔的轴线重合,并且使所述管状壳体的内表面、所述管状引导件的侧面、所述第一边缘部分和所述凸缘部分形成管状空心部分;以及
所述弹性体布置在所述管状空心部分中,使得所述管状引导件沿从管状壳体的所述另一开口部分被推出的方向受偏压,以便使所述管状引导件受压而抵接所述两个部件中的所述一个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距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是支撑件;
所述两个部件中的另一部件是基底;
所述间距调节装置是调平装置,其用于将支撑件支撑在基底上并调节支撑件相对于基底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距调节装置,其中,
在所述支撑件上形成有间距调节螺栓孔;
所述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螺栓,该螺栓从所述支撑件的运输表面所在侧被插入所述间距调节螺栓孔、所述管状引导件的柱状部分的通孔和所述管状压动器的阶梯式通孔的小直径部分中,然后所述螺栓被拧紧到所述基底中,以便固定所述支撑件并调节所述间距;该运输表面位于与所述间距调节装置所在侧相对的一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距调节装置,其中,
在所述管状壳体上形成有螺栓插入通孔,以将所述间距调节装置固定到所述支撑件的背面上,所述背面与所述支撑件的运输表面处于相反两侧;
当所述间距调节装置被拧紧到所述支撑件的所述背面上时,所述管状引导件被推入所述管状壳体中,并且预载荷被施加到所述弹性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距调节装置,其中,通过所述螺栓来调节所述间距的裕量在下述长度中的最小长度范围内:在所述预载荷施加在弹性体的状态下,从所述管状壳体的所述一个开口部分到所述管状压动器的所述另一端面之间的距离;在上述状态下,从管状引导件的所述另一端面到所述管状压动器的阶梯式通孔的大直径部分和小直径部分之间的阶梯式表面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弹性体的最大收缩距离。
6.一种浮运设备,其使得运输物品远离运输表面漂浮,所述浮运设备包括:
基底;
气浮导轨,该气浮导轨具有运输表面和通孔,所述通孔形成为用于从所述运输表面朝与所述运输表面相对的表面插入螺栓,以及用于将所述螺栓头部固定到所述运输表面和与所述运输表面相对的所述表面之间的位置上;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2-5中的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间距调节装置,该间距调节装置将作为所述支撑件的气浮导轨支撑在所述基底上。
CN201380020205.XA 2012-04-16 2013-03-27 间距调节装置和使用该间距调节装置的运输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455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2788A JP5865164B2 (ja) 2012-04-16 2012-04-16 離間距離調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搬送装置
JP2012-092788 2012-04-16
PCT/JP2013/059019 WO2013157369A1 (ja) 2012-04-16 2013-03-27 離間距離調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搬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5548A true CN104245548A (zh) 2014-12-24
CN104245548B CN104245548B (zh) 2016-08-31

Family

ID=49383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020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45548B (zh) 2012-04-16 2013-03-27 间距调节装置和使用该间距调节装置的运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227796B2 (zh)
JP (1) JP5865164B2 (zh)
KR (1) KR20150006434A (zh)
CN (1) CN104245548B (zh)
HK (1) HK1200027A1 (zh)
TW (1) TWI586600B (zh)
WO (1) WO201315736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8695A (zh) * 2017-06-01 2017-09-05 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调节工具、气浮平台和气浮平台的调节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9975A (zh) * 2017-09-20 2017-11-24 水利部水文仪器及岩土工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一种用于河流流速及流向监测的装置
KR102344490B1 (ko) * 2020-08-31 2021-1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249037A (zh) * 2020-11-19 2021-01-22 方大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站台门可调节式防踏空板
CN116198960B (zh) * 2023-04-24 2023-09-29 中科摩通(常州)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人工复检用翻转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24411A (ja) * 1984-11-21 1986-06-1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搬送装置における高さ調整機構
CN101500918A (zh) * 2006-06-16 2009-08-05 萨克米伊莫拉机械合作社合作公司 气流输送机
JP2010118478A (ja) * 2008-11-12 2010-05-27 Olympus Corp 基板浮上装置、及び、基板検査装置
CN101905808A (zh) * 2009-06-02 2010-12-08 株式会社Ihi 悬浮输送装置以及悬浮单元
CN102205297A (zh) * 2010-03-31 2011-10-05 东丽工程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及涂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2248A (en) * 1974-03-26 1975-10-14 Us Navy Slam/shock isolation pedestal
GB1558101A (en) * 1976-04-26 1979-12-19 Vibro Dynamics Corp Load sensing support system
US4223762A (en) * 1978-08-01 1980-09-23 Maurice Gertal Omnidirectional vibration isolating
JPS56126095A (en) * 1980-03-05 1981-10-02 Kobe Steel Ltd Covered electrode
US4706793A (en) * 1985-07-15 1987-11-17 Camillo Masciarelli Conveyor system with rollers and plungers
US4766708A (en) * 1985-12-27 1988-08-30 Peter Sing Shock and vibration resistant structures
US4726161A (en) * 1987-02-26 1988-02-23 Yaghoubian Nejde F Earthquake isolating support
JPH02218530A (ja) * 1989-02-21 1990-08-3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工作機械等の支持方法
US5070987A (en) * 1991-01-30 1991-12-10 Deere & Company Conveyor blade stop device
US5409192A (en) * 1993-08-12 1995-04-25 Oliver; James Load equalizer pier head
US5765802A (en) * 1996-08-02 1998-06-16 H.O. Bostrom Company, Inc. Low profile seat suspension
US6019154A (en) * 1996-09-20 2000-02-01 Motorola, Inc. Self leveling operation stage for ultrasonic welding
DE29802927U1 (de) * 1998-02-19 1999-09-02 Joh. Winklhofer & Söhne GmbH und Co KG, 81369 München Abstützvorrichtung
ES1053648Y (es) * 2002-11-18 2003-08-16 Mercade Alex Marti Unidad de transferencia ajustable para transferir articulos puestos de pie y alineados desde un primer a un segundo transportador.
JP4073802B2 (ja) * 2003-02-12 2008-04-09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US7229057B2 (en) * 2004-12-08 2007-06-12 Cavell Christopher N Multi-purpose anti-sway rotating stem mount
JP5176631B2 (ja) 2008-03-24 2013-04-0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基板搬送装置及び基板検査装置
JP4953213B2 (ja) * 2008-08-26 2012-06-13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テーブル高さ調整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高さ調整テーブル
JP2010265095A (ja) * 2009-05-15 2010-11-25 Iguchi Kiko Seisakusho:Kk ベアリングユニット、フリーボールベアリング、支持テーブル、搬送設備、ターンテーブル
US8850753B2 (en) * 2010-03-26 2014-10-07 Ramin Tabibnia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 paver surface over a subsurface
FR2963321B1 (fr) * 2010-07-28 2012-08-17 Sidel Participations Installation de conditionnement de lots de produits
WO2012127530A1 (ja) * 2011-03-23 2012-09-27 平田機工株式会社 停止装置及び停止解除方法
DE202011004513U1 (de) * 2011-03-30 2012-07-10 Interroll-Holding Ag Rollenfördermodul mit Separationsvor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24411A (ja) * 1984-11-21 1986-06-1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搬送装置における高さ調整機構
CN101500918A (zh) * 2006-06-16 2009-08-05 萨克米伊莫拉机械合作社合作公司 气流输送机
JP2010118478A (ja) * 2008-11-12 2010-05-27 Olympus Corp 基板浮上装置、及び、基板検査装置
CN101905808A (zh) * 2009-06-02 2010-12-08 株式会社Ihi 悬浮输送装置以及悬浮单元
CN102205297A (zh) * 2010-03-31 2011-10-05 东丽工程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及涂布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8695A (zh) * 2017-06-01 2017-09-05 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调节工具、气浮平台和气浮平台的调节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65164B2 (ja) 2016-02-17
US20150117966A1 (en) 2015-04-30
KR20150006434A (ko) 2015-01-16
TWI586600B (zh) 2017-06-11
WO2013157369A1 (ja) 2013-10-24
HK1200027A1 (zh) 2015-07-31
TW201412622A (zh) 2014-04-01
US9227796B2 (en) 2016-01-05
CN104245548B (zh) 2016-08-31
JP2013220874A (ja) 2013-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5548A (zh) 间距调节装置和使用该间距调节装置的运输装置
KR100293298B1 (ko) 작업물을가공장치의작업대에소정위치에서고정하는장치
CN103313922B (zh) 间距调整装置和使用该间距调整装置的输送设备
TWI719197B (zh) 夾緊裝置、夾緊系統及夾緊設置
US9523565B2 (en) Measuring device
US9561567B2 (en) Workpiece holding device
CN104297883A (zh) 四自由度微调支架
US10432136B2 (en) Installation assembly for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102342197A (zh) 元件安装装置
CN2839170Y (zh) 基板载具
CN106092554A (zh) 一种轨道交通产品机箱通用综合试验夹具
KR20140100531A (ko) 에어 슬라이드 장치
KR102137627B1 (ko) 디스플레이패널 검사용 콘택터 위치결정장치
CN104053917A (zh) 空气滑动设备
JP2014236016A (ja) 搬送装置
JP5634288B2 (ja) 離間距離調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搬送装置
US11924973B2 (en) Clamping mechanism and transferring apparatus
CN107775398B (zh) 一种在卧式加工中心上加工行星架主体的夹具
JPWO2019012615A1 (ja) 調整用治具および位置合わせ方法
CN209831572U (zh) 一种可调节治具
CN220252579U (zh) 扫码检查装置
JP7195741B2 (ja) 自立装置
CN116730013B (zh) 一种气浮板高度微调装置
US20230217623A1 (en) Stabilizing fixture for server cabinet
KR20070102277A (ko) 높이 조절 기능을 갖는 실린더 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000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000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