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5106B - 一种适用于人畜的无痕烫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人畜的无痕烫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5106B
CN104225106B CN201410484590.XA CN201410484590A CN104225106B CN 104225106 B CN104225106 B CN 104225106B CN 201410484590 A CN201410484590 A CN 201410484590A CN 104225106 B CN104225106 B CN 1042251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hinese
safflower
ointment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845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5106A (zh
Inventor
何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ANYANG CHUNPENG BREEDING STOCK BREE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NYANG CHUNPENG BREEDING STOCK BREE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NYANG CHUNPENG BREEDING STOCK BREE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NYANG CHUNPENG BREEDING STOCK BREE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8459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251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25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5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5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51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人畜的无痕烫伤膏及其制备方法,其药物组合包括:蚯蚓、地夫子、金钱草、红花、地丁草、地骨皮、花椒、藏红花、蜈蚣、红糖;再辅以凡士林、羊毛脂制备成膏剂。本发明中采用中药为原料,且其中药原料多数为价格低廉草药,在保证疗效确切的情况下,产品的费用得到控制;在药材的选择和协同作用上,选用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止血生肌、散瘀消肿、活血通络,祛风止痛、温中散寒、止痒祛腥、解郁安神败、败毒治疮的药物进行组合,对烫伤、刀伤、枪伤、创伤、风湿等有显著疗效。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人畜的无痕烫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膏剂,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人畜的无痕烫伤膏及其制备方法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西医通常对于烧伤、烫伤等外部创作的治疗方法采用的是外用物理治疗、内服药物和打点滴进行消炎,其物理治疗如红外线治疗、频谱治疗等,其弊端在于治疗期间容易使受损皮肤的水份快速流失,从而导致治疗后皮肤表面大面积结疤,且结疤位置不再有毛孔,汗毛无法重新长出;内服药的缺点是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较短,且很多病灶内服药不能直接进行作用;点滴作为液体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但容易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且其很多药物残留停留在体内不易排出,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中医对于烧伤、烫伤等外部创作的治疗方法常采用外用的中药膏剂,且其外用法组方不拘一格,品种宜多,药性宜猛,药味宜厚,多具有祛风镇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开窍通络,一膏治多病的功能。临床调查各类疾病患者,如有同等的治病疗效90%以上的人愿意接受外治的方法治疗疾病。更值得一提的是内服药所不及的病症,单独使用外用药都有非常奇特的效果。
兽药常见使用的是中药散剂和口服液,口服液是中草药经过水提或醇提后为保证澄明度用ZTC技术滤取而成,除去了蛋白、鞣质、淀粉等物质。现代中兽药理论指出,一味中药有多达300余种有效成份,通常的浸泡不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能靠加大剂量做一些弥补,致使利用中兽药治疗疾病成本过高;另外禽、畜类的生理特点,一般情况下药物在3-4个小时排出体外,使吸收不彻底,吸收度只有30%左右;而中药膏剂作为兽药上的一种新型特殊的剂型,其在这段时间内其药性几乎全部被吸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开发了一种适用于人畜的无痕烫伤膏。本发明中采用中药为原料,且其中药原料多数为价格低廉草药,在保证疗效确切的情况下,产品的费用得到控制;在药材的选择和协同作用上,选用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止血生肌、散瘀消肿、活血通络,祛风止痛、温中散寒、止痒祛腥、解郁安神败、败毒治疮的药物进行组合,且药物中的红糖能加速皮肤细胞的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加血容量的成分,刺激机体的造血功能,扩充血容量,提高局部皮肤的营养、氧气、水分供应;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表皮、真皮的纤维结构和锁水能力,强化皮肤组织结构和皮肤弹性,同时补充皮肤营养,促进细胞再生;红糖中含有的某些天然酸类和色素调节物质,可有效调节各种色素代谢过程,平衡皮肤内色素分泌数量和色素分布情况,减少局部色素的异常堆积,促进创口愈合,对于烫伤、刀伤、枪伤、创伤、风湿等有显著疗效。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用于人畜的无痕烫伤膏,其中药原料按照重量配比由以下成分组成:蚯蚓2-5份、地夫子2-5份、金钱草11-18份、鸭趾草或鸭拓草5-8份、红花5-8份、地丁草7-10份、地骨皮7-10份、花椒1-4份、藏红花2-5份、蜈蚣3-6份、红糖7-10份。
优选的是,其中药原料按照重量配比由以下成分组成:蚯蚓3份、地夫子3份、金钱草15份、鸭趾草或鸭拓草7份、红花7份、地丁草8份、地骨皮8份、花椒3份、藏红花4份、蜈蚣5份、红糖8份。
一种制备烫伤膏的方法,包括:
步骤一,煎煮,按照药物的重量配比将中药原料中的地夫子、金钱草、鸭趾草或鸭拓草、地丁草、地骨皮切片/切段,加入花椒合并,和6倍的水浸泡1-1.5小时,首次煎煮3小时,滤出,再将药渣加入3倍的水煎煮1.5小时,滤出后合并煎液,静置澄清3-5小时,吸取上清液,过滤得浸提液;
步骤二,浓缩,将所述浸提液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1.11-1.25,冷却至30-60度时,加入0.3-0.5份的苯酚,羊毛脂2份顺时针搅拌至均匀混合,得清膏;
步骤三,研粉,按照药物的重量配比将中药原料中的蚯蚓、红花、藏红花、蜈蚣文火焙干,研磨成细粉,过200-300目筛,得药粉,静置备用;
步骤四,炼糖,按照药物的重量配将中药原料中的红糖,加入红糖量一半的水,文火加热溶解,保持微沸,至糖液呈金黄色,转化率达40%~50%,得糖液;
步骤五,收膏,在清膏温度控制在36-50度时加入规定量的糖液,凡士林4份,顺时针搅拌至凡士林完全熔化,再加入药粉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继续搅拌至冷凝成膏状。
优选的是,所述收膏步骤里,糖液的量不超过清膏的2.5-3倍。
优选的是,所述浓缩步骤进行时期,随着药液稠度的增加,加热温度可由原来的80-90度,相应降低到60-70度。
本发明对药物组成的原料进行精心挑选,使其能够相互协同作用,共同起效,更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药理作用。
本发明的原料药性论述如下:
蚯蚓——俗称曲蟮,中药称地龙,性寒味咸;具有清热、平肝、止喘、通络的功效,用于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遂、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咽喉肿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等症,外用可用治热痹节肿赤痛、涂丹毒、漆疮等症通行经络;适当配伍益气行血药常用于气虚血瘀,经络不利,偏瘫失语者;地龙提供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
地夫子——性平味甘,微苦;具有壮腰补肾、清热利水、解毒的功效,用于肾虚腰痛、遗精、阳痿、白带、热淋、毒蛇咬伤、疮疖肿毒;地肤子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数种小芽胞癣菌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金钱草——性凉味甘、微苦;归肝、胆、肾、膀胱经;全草供药用,具有清热利尿、祛风止痛、止血生肌、消炎解毒、杀虫、散瘀消肿的功效,用于主治肝胆及泌尿系结石、热淋、肾炎水肿、湿热黄疸、疮毒痈肿、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同时可治急慢性肝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肾炎,泌尿系感染,扁桃腺炎,口腔炎及痈疔疗毒,毒蛇咬伤,乳痈,痢疾,疟疾,肺出血等;金钱草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金钱草作为脏器移植或自我免疫疾病的免疫抑制剂是有益的。
鸭趾草——性寒味甘、微苦;入肺,胃,膀胱经;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利尿的功效;用于外感发热、热病高热、咽喉肿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水肿有热、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等症。
鸭跖草——性寒味甘、微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尿、兴奋子宫、收缩血管,并能缩短凝血的时间功效;适用于麦粒肿、咽炎、扁桃腺炎、宫颈糜烂、腹蛇咬伤、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疟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带、咽喉肿痛、痈疽疔疮等症。
红花——性温味辛,微苦;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等症;同时红花有活血祛瘀功效,常用于血瘀所致的痛经、经闭、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净、腰腹疼痛、腹中包块疼痛、跌扑损伤肿痛、可单味煎服、也可与其他活血药配用以增强药力。
地丁草——性寒味苦,小毒;归心、脾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之功效,用于治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疗疮肿毒、淋巴结核、眼结膜炎、温病高热烦躁、传染性肝炎、肾炎、瘰疬、腮腺炎、疔疮及其它化脓性感染等症。
地骨皮——性寒味甘;归肺、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用于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
藏红花——俗称番红花;性平味甘;具有凉血解毒、解郁安神、活血、化瘀、生新、镇痛、健胃、散郁开结的功效;用于治疗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血滞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瘀血作痛,麻疹,跌打损伤等症;国外用作镇静、驱风剂;临床上番红花用于治疗人体多种慢性疾病,通过其活血化瘀、抗菌消炎的功效,增强机体耐力,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以此来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起到调整人体气机运行,平衡人体阴阳的作用。
蜈蚣——具有息风解痉,败毒抗癌、退炎治疮的功效,用于风症痉痛、炎肿疮疡、用于癌瘤积毒等症,同时蜈蚣泡酒能治跌打,对于跌打造成瘀血未破、肿痛,用蜈蚣酒擦之,能快速消肿、止痛,同时对毒疮和无名肿毒也有良好效果。
花椒——性温,味辛;具有温中散寒、坚齿发、明目、健胃除湿、止痛杀虫、解毒理气、止痒祛腥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逆,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积食、停饮、呃逆、呕吐、风寒湿邪所致的关节肌肉疼痛、脘腹冷痛、泄泻、痢疾、蛔虫、阴痒等病症。
红糖——性温味甘甜、无毒;归肝、脾经。具有润心肺,和中助脾,缓肝气,解酒毒,补血,破瘀的功效;用于心腹热胀,口干欲饮,咽喉肿疼,肺热咳嗽,心肺及大小肠热,酒毒等症;红糖通常是指带蜜的甘蔗成品糖,一般是指甘蔗经榨汁,通过简易处理,经浓缩形成的带蜜糖,其原材料中的甘蔗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柠檬酸等,这些氨基酸都是合成人体蛋白质、支援新陈代谢、参与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物质,对促进健康有绝对的正面效用。
红糖的种种特殊作用,主要得益于它的天然成分。据香港赛特皮肤研究中心的皮肤医学专家们20多年的潜心钻研,发现红糖中蕴含着大量的营养物质对肌肤的健康、营养有着独到的功效:红糖中所含有的葡萄糖、果糖等多种单糖和多糖类能量物质,可加速皮肤细胞的代谢,为细胞提供能量;红糖中含有的叶酸、微量物质等可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容量的成分,刺激机体的造血功能,扩充血容量,提高局部皮肤的营养、氧气、水分供应;红糖中含有的部分维他命和电解质成分,可通过调节组织间某些物质浓度的高低,平衡细胞内环境的水液代谢,排除细胞代谢产物,保持细胞内、外环境的清洁;红糖中含有的多种维他命和抗氧化物质,能抵抗自由基,重建和保护细胞基础结构,维护细胞的正常功能和新陈代谢;红糖中含有的氨基酸、纤维素等物质,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表皮、真皮的纤维结构和锁水能力,强化皮肤组织结构和皮肤弹性,同时补充皮肤营养,促进细胞再生;红糖中含有的某些天然酸类和色素调节物质,可有效调节各种色素代谢过程,平衡皮肤内色素分泌数量和色素分布情况,减少局部色素的异常堆积。
以上对本发明组成原料的药性论述均取自于百度百科。
本发明中采用中药为原料,且其中药原料多数为价格低廉的草药,在保证疗效确切的情况下,产品的费用得到控制。
本发明在药材的选择和协同作用上,选用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止血生肌、散瘀消肿、活血通络,祛风止痛、温中散寒、止痒祛腥、解郁安神败、败毒治疮的药物进行组合,使药物的药性相互作用,得到最优的效果。
本发明中的红糖能加速皮肤细胞的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加血容量的成分,刺激机体的造血功能,扩充血容量,提高局部皮肤的营养、氧气、水分供应;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表皮、真皮的纤维结构和锁水能力,强化皮肤组织结构和皮肤弹性,同时补充皮肤营养,促进细胞再生;红糖中含有的某些天然酸类和色素调节物质,可有效调节各种色素代谢过程,平衡皮肤内色素分泌数量和色素分布情况,减少局部色素的异常堆积,促进创口愈合。
本发明中制成的中药膏剂是中草药经过水提物加药粉浓缩而成,未除去中草药中蛋白、鞣质、淀粉等高效成分,而这些成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它的给药途径是从皮肤直接到达病灶,参与血液循环,往往比口服疗效快而直接;它的另一优点是不伤及胃肠道和内脏各器官,不影响口服药使用,不限疗程,可随时停药。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人畜的无痕烫伤膏的外用药,人畜皆可使用,对于烫伤、刀伤、枪伤、创伤、风湿等病症疗效快,效果好,不仅可单独使用作用于病灶,也可以结合现在“离子导入法”、“超声波导入法”、“激光法”、“电孔导入法”、“透皮促进法”、“化学修饰法”等物理与化学方法相贯通,提高治病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人畜的烫伤膏,其按照重量配比为,蚯蚓2份、地夫子2份、金钱草11份、鸭趾草或鸭拓草5份、红花5份、地丁草7份、地骨皮7份、花椒1份、藏红花2份、蜈蚣3份、红糖7份,并取所述重量配比称重待用。
步骤一,煎煮,将上述中药原料中的地夫子、金钱草、鸭趾草或鸭拓草、地丁草、地骨皮切片/切段,加入花椒合并,和6倍的水浸泡1-1.5小时,首次煎煮3小时,滤出,再将药渣加入3倍的水煎煮1.5小时,滤出后合并煎液,静置澄清3-5小时,吸取上清液,过滤得浸提液;
步骤二,浓缩,将所述浸提液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1.11-1.25,冷却至30-60度时,加入0.3-0.5份的苯酚,羊毛脂2份顺时针搅拌至均匀混合,得清膏;
步骤三,研粉,将上述中药原料中的蚯蚓、红花、藏红花、蜈蚣文火焙干,研磨成细粉,过200-300目筛,得药粉,静置备用;
步骤四,炼糖,将上述中药原料中的红糖,加入红糖量一半的水,文火加热溶解,保持微沸,至糖液呈金黄色,转化率达40%~50%,得糖液;
步骤五,收膏,在清膏温度控制在36-50度时加入规定量的糖液,凡士林4份,顺时针搅拌至凡士林完全熔化,再加入药粉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继续搅拌至冷凝成膏状。
本实施例对于外部创伤有显著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人畜的烫伤膏,其按照重量配比为,蚯蚓3份、地夫子3份、金钱草15份、鸭趾草或鸭拓草7份、红花7份、地丁草8份、地骨皮8份、花椒3份、藏红花4份、蜈蚣5份、红糖8份,并取所述重量配比称重待用。
步骤一,煎煮,将上述中药原料中的地夫子、金钱草、鸭趾草或鸭拓草、地丁草、地骨皮切片/切段,加入花椒合并,和6倍的水浸泡1-1.5小时,首次煎煮3小时,滤出,再将药渣加入3倍的水煎煮1.5小时,滤出后合并煎液,静置澄清3-5小时,吸取上清液,过滤得浸提液;
步骤二,浓缩,将所述浸提液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1.11-1.25,冷却至30-60度时,加入0.3-0.5份的苯酚,羊毛脂2份顺时针搅拌至均匀混合,得清膏;
步骤三,研粉,将上述中药原料中的蚯蚓、红花、藏红花、蜈蚣文火焙干,研磨成细粉,过200-300目筛,得药粉,静置备用;
步骤四,炼糖,将上述中药原料中的红糖,加入红糖量一半的水,文火加热溶解,保持微沸,至糖液呈金黄色,转化率达40%~50%,得糖液;
步骤五,收膏,在清膏温度控制在36-50度时加入规定量的糖液,凡士林4份,顺时针搅拌至凡士林完全熔化,再加入药粉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继续搅拌至冷凝成膏状。
本实施例对于烫伤、刀伤有显著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人畜的烫伤膏,其按照重量配比为,蚯蚓5份、地夫子5份、金钱草18份、鸭趾草或鸭拓草8份、红花8份、地丁草10份、地骨皮10份、花椒4份、藏红花5份、蜈蚣6份、红糖10份,并取所述重量配比称重待用。
步骤一,煎煮,将上述中药原料中的地夫子、金钱草、鸭趾草或鸭拓草、地丁草、地骨皮切片/切段,加入花椒合并,和6倍的水浸泡1-1.5小时,首次煎煮3小时,滤出,再将药渣加入3倍的水煎煮1.5小时,滤出后合并煎液,静置澄清3-5小时,吸取上清液,过滤得浸提液;
步骤二,浓缩,将所述浸提液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1.11-1.25,冷却至30-60度时,加入0.3-0.5份的苯酚,羊毛脂2份顺时针搅拌至均匀混合,得清膏;
步骤三,研粉,将上述中药原料中的蚯蚓、红花、藏红花、蜈蚣文火焙干,研磨成细粉,过200-300目筛,得药粉,静置备用;
步骤四,炼糖,将上述中药原料中的红糖,加入红糖量一半的水,文火加热溶解,保持微沸,至糖液呈金黄色,转化率达40%~50%,得糖液;
步骤五,收膏,在清膏温度控制在36-50度时加入规定量的糖液,凡士林4份,顺时针搅拌至凡士林完全熔化,再加入药粉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继续搅拌至冷凝成膏状。
本实施例对于烫伤、刀伤、枪伤、风湿有显著效果。
本发明以实施例2所给出的一种适用于人畜的无痕烫伤膏,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一般性资料:本烫伤、创伤膏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5~55岁。
诊断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
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日两次外涂于患处,五天为一疗程。
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烫伤、创伤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症状消失,体征正常;
(2)显效:症状减轻,体征有所好转;
(3)有效:症状有所减轻,体征无明显好转;
(4)无效:症状无改善,体征无好转。
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外涂患处3-5周,痊愈13例,显效32例,有效5例;治疗期间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产生。
典型病例1:
王先生,男,25岁,食品加工厂职工,其在生产过程中,手臂不小心与高潮蒸煮炉直接接触,大面积烫伤,后送入某二级甲等医院,经医生诊断,烫伤程度Ⅱ级,立即对齐采用口服、输液双管齐下消炎,外采用频谱治疗进行物理治疗,半月后,伤者症状减轻,但可明显看出治愈后患处将留有疤痕,咨询医生,其治愈后表面皮肤留有疤痕再所难免,对于未婚的患者来说,很难接受,于是多方打听后,在治疗之余采用本发明的烫伤膏,外涂于患处,直至伤好出院后,其外部未见明显疤痕,只是患处有色素沉积,这需要时间恢复,患者为追求完美继续外涂本产品,随后一年回访,其色素沉积已无明显特征,患处基本上看不出疤痕,痊愈。
典型病例2:
李女士,女,40岁,其搭乘其夫的摩托车赶集,不慎被排气管烫伤小腿,患处红肿,伴有大面积的水泡,自己回家外涂牙膏和清油导致表皮皮肤感染溃烂,就医时嫌医院费用过高,自己拿了点消炎药,出院回家养伤,经多方打听,采用本发明的药膏,外涂于患处,未做其它任何处理,一疗程以后,其表面皮肤溃烂得到明显好转,患处红肿不明显,继续外涂本发明的药膏两个疗程,皮肤表面愈合,未见明显疤痕,局部皮肤有色素沉积,叮嘱其继续采用本产品外涂,随后半年回访,其患处表面看不出任何疤痕,其色素沉积恢复正常,痊愈。
典型病例3:
王先生,男,21岁,其与人发生口角后有肢体冲突,其手在冲突过程中不小心在面积划伤,其家境不好,且因对方拒不支付医药费,先期自行做了包扎,后因伤口感染严重不得不就医,因就医不及时,其受伤表面多数皮肤无法与本体再生,只好大面积的清理创口,将坏死的皮肤去除,其治疗过程中发现长出的新肉导致皮肤表面不平,遂咨询其主治医生被告知,因其治疗不及时,导致受损皮肤坏死,去除后其新肉的生成以后表面不平整,伴有大量的疤痕组织,且其疤痕组织颜色略浅于肤色,其上恐怕不在有毛孔和毛发。其母亲多方打听后,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本产品的药膏,外涂于患处,其出院时,创处表面略有不平,但皮肤疤痕组织不明显,后出院仍继续外涂,随后1年回访,其患处表面平整看不出任何疤痕,色素沉积恢复正常,痊愈。
典型病倒4:
王先生,男,52岁,某生猪养殖厂厂长,其栏内饲养生猪常因天气闷热的原因,互相撕咬;或因其它原因在猪舍的墙壁上摩擦导致皮肤表面破损,因为天气炎热且其伤口无法做到保持洁净,继发感染,兽医通过注射消炎,内服药物未起到明显作用,反而导致生猪因伤口感染而发烧,不吃食,后采用本发明的创伤膏外敷创口,并通过纱布对伤口进行包扎,每天定时换药,一个疗程后,因伤口感染引起的的发烧,不吃食得到控制,且其伤口表面感染部分得到显著改善,继续使用两个疗程,其创口痊愈,表面无明显疤痕。
本发明中采用中药为原料,且其中药原料多数为价格低廉的草药,在保证疗效确切的情况下,产品的费用得到控制。
本发明在药材的选择和协同作用上,选用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止血生肌、散瘀消肿、活血通络,祛风止痛、温中散寒、止痒祛腥、解郁安神败、败毒治疮的药物进行组合,使药物的药性相互作用,得到最优的效果。
本发明中的红糖能加速皮肤细胞的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加血容量的成分,刺激机体的造血功能,扩充血容量,提高局部皮肤的营养、氧气、水分供应;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表皮、真皮的纤维结构和锁水能力,强化皮肤组织结构和皮肤弹性,同时补充皮肤营养,促进细胞再生;红糖中含有的某些天然酸类和色素调节物质,可有效调节各种色素代谢过程,平衡皮肤内色素分泌数量和色素分布情况,减少局部色素的异常堆积,促进创口愈合。
本发明中制成的中药膏剂是中草药经过水提物加药粉浓缩而成,未除去中草药中蛋白、鞣质、淀粉等高效成分,而这些成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它的给药途径是从皮肤直接到达病灶,参与血液循环,往往比口服疗效快而直接;它的另一优点是不伤及胃肠道和内脏各器官,不影响口服药使用,不限疗程,可随时停药。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人畜的无痕烫伤、创伤膏的外用药,人畜皆可使用,对于烫伤、刀伤、枪伤、创伤、风湿等病症疗效快,效果好,不仅可单独使用作用于病灶,也可以结合现在“离子导入法”、“超声波导入法”、“激光法”、“电孔导入法”、“透皮促进法”、“化学修饰法”等物理与化学方法相贯通,提高治病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Claims (4)

1.一种适用于人畜的无痕烫伤膏,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按照重量配比由以下成分组成:蚯蚓2-5份、地夫子2-5份、金钱草11-18份、鸭趾草或鸭拓草5-8份、红花5-8份、地丁草7-10份、地骨皮7-10份、花椒1-4份、藏红花2-5份、蜈蚣3-6份、红糖7-1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人畜的无痕烫伤膏,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按照重量配比由以下成分组成:蚯蚓3份、地夫子3份、金钱草15份、鸭趾草或鸭拓草7份、红花7份、地丁草8份、地骨皮8份、花椒3份、藏红花4份、蜈蚣5份、红糖8份。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烫伤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煎煮,按照药物的重量配比将中药原料中的地夫子、金钱草、鸭趾草或鸭拓草、地丁草、地骨皮切片/切段,加入花椒合并,和6倍的水浸泡1-1.5小时,首次煎煮3小时,滤出,再将药渣加入3倍的水煎煮1.5小时,滤出后合并煎液,静置澄清3-5小时,吸取上清液,经纱布过滤得浸提液;
步骤二,浓缩,将所述浸提液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1.11-1.25,冷却至30-60度时,加入0.3-0.5份的苯酚,羊毛脂2份顺时针搅拌至均匀混合,得清膏;
步骤三,研粉,按照药物的重量配比将中药原料中的蚯蚓、红花、藏红花、蜈蚣文火焙干,研磨成细粉,过200-300目筛,得药粉,静置备用;
步骤四,炼糖,按照药物的重量配将中药原料中的红糖,加入红糖量一半的水,文火加热溶解,保持微沸,至糖液呈金黄色,转化率达40%~50%,得糖液;
步骤五,收膏,在清膏温度控制在36-50度时加入规定量的糖液,凡士林4份,顺时针搅拌至凡士林完全熔化,再加入药粉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继续搅拌至冷凝成膏状;
其中,步骤五收膏的过程中,糖液的量不超过清膏的2.5-3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烫伤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步骤进行时期,随着药液稠度的增加,加热温度可由原来的80-90度,相应降低到60-70度。
CN201410484590.XA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适用于人畜的无痕烫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2251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84590.XA CN104225106B (zh)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适用于人畜的无痕烫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84590.XA CN104225106B (zh)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适用于人畜的无痕烫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5106A CN104225106A (zh) 2014-12-24
CN104225106B true CN104225106B (zh) 2018-01-02

Family

ID=52214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84590.XA Active CN104225106B (zh)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适用于人畜的无痕烫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251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4206A (zh) * 2015-09-22 2016-01-06 严中明 一种止肾虚鼻衄的柱塞
CN108079276A (zh) * 2017-12-07 2018-05-29 常州市天宁区鑫发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祛疤外敷药剂的制备方法
CN108653530A (zh) * 2018-08-22 2018-10-16 韩加会 一种治疗烧、烫、冻伤的中药琥珀膏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6201A (zh) * 2009-12-18 2010-06-02 杨魁枝 治疗烫伤的中成药物及其制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6201A (zh) * 2009-12-18 2010-06-02 杨魁枝 治疗烫伤的中成药物及其制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5106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10073717A (ko) 기능성 식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4225106B (zh) 一种适用于人畜的无痕烫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4148B (zh) 一种临床用中药伤口护理组合物
CN104524522B (zh) 一种治疗冻疮的复方软膏
CN103417782B (zh) 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
CN103566312B (zh) 一种治疗猪食欲不振的中药组合物
CN105031170A (zh) 一种保健足浴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0976B (zh) 一种治疗婴幼儿皮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04324237B (zh) 一种治疗经行浮肿的壮药组合物
CN103721028B (zh) 一种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7582791A (zh) 一种治疗闭经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53240A (zh) 一种可有效治疗骨病的外用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42642A (zh) 一种妇产科产后消炎去水肿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0115A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药膏
CN107158340A (zh) 一种用于妇女产后调理的泡脚液
CN104825883A (zh)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方剂
CN105663828A (zh) 一种用于治疗产后抑郁症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5362993A (zh) 治疗鹦鹉鱼白点病的酊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67815A (zh) 一种治疗小儿肺肾两虚型哮喘的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25801B (zh) 一种用于产妇刀口止痒的喷雾剂及制备方法
CN105123828A (zh) 一种用于增肥的面包的制备方法
CN103301336B (zh) 一种保湿防皴裂护肤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51873A (zh) 一种治疗外阴炎症的中药洗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10013513A (zh) 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外用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14937A (zh) 一种用于治疗皮脂缺乏症的中药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