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5063A - 红药巴布膏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红药巴布膏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5063A
CN104225063A CN201310244124.XA CN201310244124A CN104225063A CN 104225063 A CN104225063 A CN 104225063A CN 201310244124 A CN201310244124 A CN 201310244124A CN 104225063 A CN104225063 A CN 1042250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plaster
hongyao
babu
radix angelica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441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5063B (zh
Inventor
赵喆
王�琦
潘浬
张春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HONGYAO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HONGYAO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HONGYAO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HONGYAO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4412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250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25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50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5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50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活血止痛、去瘀生新、筋骨肿痛的红药巴布膏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一种红药巴布膏它是由下述原料按制备而成:三七、白芷、土鳖虫、川芎、当归、红花、冰片、樟脑、水杨酸甲酯、薄荷脑、颠茄流浸膏、硫酸软骨素、盐酸苯海拉明、二甲基亚砜、纯化水、明胶、聚丙烯酸钠、甘油、山梨醇、白陶土、液体石蜡、聚山梨酸酯60、柠檬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它对皮肤无刺激和过敏反应,安全性高,有很好的保水性,易使皮肤角质层软化,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其透气性、对皮肤粘着性、保温性、均优于传统红药贴膏,本发明红药巴布膏起效快、疗程短、止痛效果好,明显优于传统红药贴膏。

Description

红药巴布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局部淤血肿胀并具有止痛、活血、生新功效的红药巴布膏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跌打损伤引起的筋骨瘀痛、软组织损伤是临床常见病症,多因外伤导致局部经络气血受损、循环功能障碍,在治疗以后,仍会有严重肿胀、刺痛、难以行动的症状出现。现有的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但这些药物对治疗跌打损伤的疗效不佳,不仅疗程长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还存在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消炎和止痛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目前治疗跌打损伤药物中商品名为“红药贴膏” 的外用中药对瘀血、肿胀、风湿麻木等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价格低廉,已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目前的“红药贴膏”还存在以下不足处:红药贴膏的透气性能较差,易于致敏,并且使用起来不方便,起效慢,疗程长,“红药贴膏”在止痛效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红药巴布膏及其制备方法,它对皮肤无刺激和过敏反应,安全性高,有很好的保水性,易使皮肤角质层软化,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其透气性、对皮肤粘着性、保温性、均优于传统红药贴膏,本发明红药巴布膏具有使用舒适、可以反复揭扯和贴敷、不污染衣物、无残留、使用后揭扯无痛感的优点,其起效快、疗程短、止痛效果好,优于传统红药贴膏。
本发明各原料的重量比值范围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的摸索和实验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的重量比在下述重量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本发明采用下述十一种原料进行组合,将这些原料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的治疗跌打损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红药巴布膏,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份数制备而成:三七750份、白芷 175份、 土鳖虫175份、川芎 175份、当归 175份、红花 175份、冰片35份、樟脑35份、水杨酸甲酯 49-53份、薄荷脑78-82份、颠茄流浸膏78-82份、硫酸软骨素8-12份、 盐酸苯海拉明10-14份、二甲基亚砜78-82份、纯化水 3500-3700份、明胶310-330份、聚丙烯酸钠1200-1250份、甘油400-420份、山梨醇 3900-4200份、白陶土 900-1000份、液体石蜡400-420份、聚山梨酸酯60为110-130份、柠檬酸185-19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20-130份。
上述红药巴布膏,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份数制备而成:三七750份、白芷 175份、 土鳖虫175份、川芎 175份、当归 175份、红花 175份、冰片35份、樟脑35份、水杨酸甲酯 51份、薄荷脑80份、颠茄流浸膏80份、硫酸软骨素10份、 盐酸苯海拉明12份、二甲基亚砜80份、纯化水 3643份、明胶318份、聚丙烯酸钠1226份、甘油409份、山梨醇 4075份、白陶土 953份、液体石蜡409份、聚山梨酸酯60为120份、柠檬酸193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25份。
一种所述红药巴布膏的制备方法,取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三七、白芷、土鳖虫、川芎、当归及红花六味原料药混合,用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六味原料药总量四倍重量的乙醇,提取2小时,第二、三次各加六味原料药总量三倍重量的乙醇,各提取1小时,静置,滤过,合并三次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40℃时1.30~1.40的浸膏备用;取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纯化水、明胶、聚丙烯酸钠、甘油、山梨醇、白陶土、液体石蜡、聚山梨酸酯60、柠檬酸及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制成基质,在基质中加入所述浸膏及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冰片、樟脑、水杨酸甲酯、薄荷脑、颠茄流浸膏、硫酸软膏素、盐酸苯海拉明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二甲基亚砜及适量香精、适量胭脂红,搅匀,制成巴布膏涂料,静置一小时,将制成的巴布膏涂料置于经加热58-62℃处理的涂布缝隙调整处理的涂膏机上,均匀涂布在无纺布上,用聚酯膜敷盖涂膏即得。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本发明基质载药量大,与主药产生协同作用,使得药物对皮肤无刺激和过敏反应,安全性高,有很好的保水性,易使皮肤角质层软化,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其的透气性、对皮肤粘着性、保温性、均优于传统贴膏剂,因而具有使用舒适,可以反复揭扯和贴敷、不污染衣物、无残留、使用后揭扯无痛感的优点。由于原料药与辅料的协同作用,使得本发明药物起效更快,药效持续时间更长、止痛效果好。
通过临床试验证实本发明红药巴布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确切,对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的疗效尤为突出。本剂止痛效果比较明显,用药后短时间内即可产生止痛效果;因采用巴布膏,克服了红药贴膏透气性能差,易于致敏等副作用;并且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本发明红药巴布膏与之前专利红药贴膏相比不含对皮肤产生刺激的成分,不在皮肤上残留,实用方法简单,顾客可感觉清凉宜人,没有不舒适感,安全有效,药物起效更快,药效持续时间更长、止痛效果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百分含量如无特别说明,均为质量百分含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及试验数据,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红药巴布膏,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制备而成:三七750g、白芷 175g、 土鳖虫175g、川芎 175g、当归 175g、红花 175g、冰片35g、樟脑35g、水杨酸甲酯 51g、薄荷脑80g、颠茄流浸膏80g、硫酸软骨素10g、 盐酸苯海拉明12g、二甲基亚砜80g、纯化水 3643g、明胶318g、聚丙烯酸钠1226g、甘油409g、山梨醇 4075g、白陶土 953g、液体石蜡409g、聚山梨酸酯60为120g、柠檬酸193g、羧甲基纤维素钠125g。
红药巴布膏的制备方法,取符合所述重量的三七、白芷、土鳖虫、川芎、当归及红花六味原料药混合,用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六味原料药总量四倍重量的乙醇,提取2小时,第二、三次各加六味原料药总量三倍重量的乙醇,各提取1小时,静置,滤过,合并三次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40℃时1.30~1.40的浸膏备用;取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纯化水、明胶、聚丙烯酸钠、甘油、山梨醇、白陶土、液体石蜡、聚山梨酸酯60、柠檬酸及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制成基质,在基质中加入所述浸膏及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冰片、樟脑、水杨酸甲酯、薄荷脑、颠茄流浸膏、硫酸软膏素、盐酸苯海拉明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二甲基亚砜及适量香精、适量胭脂红,香精可以为25g、胭脂红为8g,搅匀,制成巴布膏涂料,静置一小时,将制成的巴布膏涂料置于经加热60℃处理的涂布缝隙调整处理的涂膏机上,均匀涂布在无纺布上,用聚酯膜敷盖涂膏即得。
实施例2
红药巴布膏,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制备而成:三七750g、白芷 175g、 土鳖虫175g、川芎 175g、当归 175g、红花 175g、冰片35g、樟脑35g、水杨酸甲酯 49g、薄荷脑78g、颠茄流浸膏78g、硫酸软骨素8g、 盐酸苯海拉明10g、二甲基亚砜78g、纯化水 3500g、明胶310g、聚丙烯酸钠1200g、甘油400g、山梨醇 3900g、白陶土 900g、液体石蜡400g、聚山梨酸酯60为110g、柠檬酸185g、羧甲基纤维素钠120g。
红药巴布膏的制备方法,取符合所述重量的三七、白芷、土鳖虫、川芎、当归及红花六味原料药混合,用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六味原料药总量四倍重量的乙醇,提取2小时,第二、三次各加六味原料药总量三倍重量的乙醇,各提取1小时,静置,滤过,合并三次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40℃时1.30~1.40的浸膏备用;取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纯化水、明胶、聚丙烯酸钠、甘油、山梨醇、白陶土、液体石蜡、聚山梨酸酯60、柠檬酸及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制成基质,在基质中加入所述浸膏及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冰片、樟脑、水杨酸甲酯、薄荷脑、颠茄流浸膏、硫酸软膏素、盐酸苯海拉明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二甲基亚砜及适量香精、适量胭脂红,搅匀,制成巴布膏涂料,静置一小时,将制成的巴布膏涂料置于经加热58℃处理的涂布缝隙调整处理的涂膏机上,均匀涂布在无纺布上,用聚酯膜敷盖涂膏即得。本实施例中所述香精是用于调味,胭脂红用于调色,其用量为本领域常规技术,不再详细描述。
实施例3
红药巴布膏,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制备而成:三七750g、白芷 175g、 土鳖虫175g、川芎 175g、当归 175g、红花 175g、冰片35g、樟脑35g、水杨酸甲酯 53g、薄荷脑82g、颠茄流浸膏82g、硫酸软骨素12g、 盐酸苯海拉明14g、二甲基亚砜82g、纯化水 3700g、明胶330g、聚丙烯酸钠1250g、甘油420g、山梨醇 4200g、白陶土 1000g、液体石蜡420g、聚山梨酸酯60为130g、柠檬酸195g、羧甲基纤维素钠130g。
红药巴布膏的制备方法,取符合所述重量的三七、白芷、土鳖虫、川芎、当归及红花六味原料药混合,用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六味原料药总量四倍重量的乙醇,提取2小时,第二、三次各加六味原料药总量三倍重量的乙醇,各提取1小时,静置,滤过,合并三次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40℃时1.30~1.40的浸膏备用;取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纯化水、明胶、聚丙烯酸钠、甘油、山梨醇、白陶土、液体石蜡、聚山梨酸酯60、柠檬酸及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制成基质,在基质中加入所述浸膏及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冰片、樟脑、水杨酸甲酯、薄荷脑、颠茄流浸膏、硫酸软膏素、盐酸苯海拉明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二甲基亚砜及适量香精、适量胭脂红,搅匀,制成巴布膏涂料,静置一小时,将制成的巴布膏涂料置于经加热62℃处理的涂布缝隙调整处理的涂膏机上,均匀涂布在无纺布上,用聚酯膜敷盖涂膏即得。本实施例中所述香精是用于调味,胭脂红用于调色,其用量为本领域常规技术,不再详细描述。
实施例4
红药巴布膏,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制备而成:三七750g、白芷 175g、 土鳖虫175g、川芎 175g、当归 175g、红花 175g、冰片35g、樟脑35g、水杨酸甲酯 52g、薄荷脑81g、颠茄流浸膏78g、硫酸软骨素9g、 盐酸苯海拉明13g、二甲基亚砜79g、纯化水 3520g、明胶318g、聚丙烯酸钠1230g、甘油413g、山梨醇 4100g、白陶土 980g、液体石蜡412g、聚山梨酸酯60为126g、柠檬酸193g、羧甲基纤维素钠122g。
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红药巴布膏,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制备而成:三七750g、白芷 175g、 土鳖虫175g、川芎 175g、当归 175g、红花 175g、冰片35g、樟脑35g、水杨酸甲酯 50g、薄荷脑79g、颠茄流浸膏81g、硫酸软骨素11g、 盐酸苯海拉明11g、二甲基亚砜81g、纯化水 3630g、明胶324g、聚丙烯酸钠1210g、甘油408g、山梨醇 4000g、白陶土930g、液体石蜡406g、聚山梨酸酯60为115g、柠檬酸188g、羧甲基纤维素钠126g。
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红药巴布膏,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制备而成:三七750g、白芷 175g、 土鳖虫175g、川芎 175g、当归 175g、红花 175g、冰片35g、樟脑35g、水杨酸甲酯 53g、薄荷脑82g、颠茄流浸膏82g、硫酸软骨素12g、 盐酸苯海拉明14g、二甲基亚砜82g、纯化水 3500g、明胶310g、聚丙烯酸钠1200g、甘油400g、山梨醇 3900g、白陶土 900g、液体石蜡400g、聚山梨酸酯60为110g、柠檬酸185g、羧甲基纤维素钠120g。
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
红药巴布膏,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制备而成:三七750g、白芷 175g、 土鳖虫175g、川芎 175g、当归 175g、红花 175g、冰片35g、樟脑35g、水杨酸甲酯 49g、薄荷脑78g、颠茄流浸膏78g、硫酸软骨素8g、 盐酸苯海拉明10g、二甲基亚砜78g、纯化水 3700g、明胶330g、聚丙烯酸钠1250g、甘油420g、山梨醇 4200g、白陶土 1000g、液体石蜡420g、聚山梨酸酯60为130g、柠檬酸195g、羧甲基纤维素钠130g。
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按上述实施例1-7的方法制备的本发明药物红药巴布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试验总结结果如下:
试验目的
本发明药物由三七、白芷、 土鳖虫、川芎、当归、红花、冰片、樟脑、水杨酸甲酯、薄荷脑、颠茄流浸膏、硫酸软骨素、 盐酸苯海拉明、二甲基亚砜、纯化水、明胶、聚丙烯酸钠、甘油、山梨醇、白陶土、液体石蜡、聚山梨酸酯60、柠檬酸、羧甲基纤维素钠等原料制成,具有活血逐瘀,消肿止痛功能。用于跌打损伤,局部瘀血肿胀,筋骨疼痛。为进一步确认其疗效性和使用安全性,对本发明药物巴布膏作临床试验。对气滞血瘀证急性软组织损伤100例进行了对照观察,对照药为现有市售红药贴膏,取得了确切的疗效,现将临床试验结果统计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采用病例为符合诊断和纳入病例标准的住院和门诊患者。试验组(按本发明实施例1、2或3的方法制得的红药巴布膏)10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最大65例,最小18岁。平均年龄43.03±13.08岁。年龄≤30岁21例,30~45岁32例,46~≤65岁47例。病程最长3天,最短1天,平均病程2.02±0.81天。病情轻度者15例,中度者66例,重度者19例。证候累计分值最高13分,最低4分,平均分值8.56±2.11分。对照组(红药贴膏)3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43.38±11.41岁。年龄≤30岁3例,30~45岁11例,46~≤65岁16例。病程最长3天,最短1天,平均病程1.93±0.83天。病情轻度者7例,中度20例,重度者3例。证候累计分值最高12分,最低4分,平均分值7.57±2.25分。经X2检验,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提示两组病例在上述各方面是均衡性的,具有可比性。但经t 检验,两组症状累计分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
二、病例选择标准
(一)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1)软组织挫伤
①有明显的外伤史,疼痛剧烈,局部迅速肿胀,肢体活动障碍。
     ②受伤部位压痛明显,可以出现皮肤青紫瘀斑,严重可出现皮下血肿,波
动征阳性。
     ③损伤2周后,瘀肿大部分消退,瘀斑为黄褐色,疼痛逐渐消失,功能轻度障碍。
     ④少数患者恢复期长,局部仍有肿胀,或硬结,隐约疼痛,肢体活动受限,
迁延不愈,最后可成为慢性损伤。
⑤X线检查:受伤局部无骨折、脱位及骨病,有时对肌腱、韧带及软骨损伤有一定参考价值。
(2)关节扭伤
    ①早期:有明显关节扭伤史,伤后疼痛剧烈,局部迅速出现肿胀、瘀斑。
关节活动障碍。
    ②中期:受伤3~4天后,肿胀开始消退,瘀斑转为青紫色,皮肤温度高,
疼痛减轻,关节活动功能受限。
    ③后期:关节扭伤2周后,瘀肿大部分消退,瘀斑转为黄褐色,疼痛逐渐消除,功能部分恢复。少数患者恢复期长,局部仍有肿胀,或有硬结,隐隐作痛,关节活动受限,迁延不愈。
    ④X线检查:无骨折、脱位及骨病。
    2.气滞血瘀证中医诊断标准
    局部肿胀、刺痛、痛有定处,青紫瘀斑或血肿,关节活动受限,舌质紫暗或瘀斑,脉沉涩。
    3.肢体功能分级
    1级:可做各种活动。
    11级:活动不灵活,活动有痛感,可从事正常活动。
 Ill级:活动明显受限,活动疼痛明显,生活尚可自理。
IV级:不敢活动,动则痛剧,生活不能自理。
  4.中医症状体征计分方法(见表1)
表1   急性软组织损伤主要症状体征赋分表
                                                 
5.病情轻重分级方法
凡症状、体征积分≤5分为轻度;≤10分为中度;>10分为重度。
(二)试验病例标准
1.纳入病例标准
凡符合急性软组织损伤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病程不超过3天,年龄在18~65岁之间者,可纳入试验病例。
四、临床试验方法
1. 分组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0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中实施例7制备的红药巴布膏为10例,实施例1-6制备的红药巴布膏分别为15例,并参与统计。
2. 治疗方法:采用随机对照非盲法观察。
(1)治疗组药物:本发明药物巴布膏,每日6次,贴于患处。
(2)对照组药物:红药贴膏,外敷,2日更换一次。
3. 疗程:2周为1个疗程,均观察1个疗程。
五、观察指标
1. 安全性观测
(1)一般体检项目: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血、尿、便常规化验。
(3)心、肝、肾功能检查。
(4)皮肤过敏反应等。
2. 疗效性观测
(1)相应的症状及体征。
(2)舌象与脉象变化。
六、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痊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积分为0。
2、显效:主要症状缓解或消失,功能活动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积分较治疗前下降≥2/3。
3、有效:主要症状部分缓解或消失功能活动有改善,可参加轻工作,积分较治疗前下降≥1/3。
4、无效:与疗前比较,各方面无明显改善,积分较治疗前下降<1/3。
七、临床试验结果: 
1. 试验组与对照组总疗效情况
表 2 为组间总疗效比较结果,试验组临床痊愈率为89%,显效率为10%。对照组分别为10%和30%。组间差异明显。试验组疗效比对照组治疗效果好。
表2试验组与对照组总疗效比较
 2. 试验组治疗前后具体症状体征变化情况
对急性软组织损伤主要症状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其结果如表3-1、3-2所示。提示本剂对软组织损伤所见主要症状疼痛压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有确切的治疗作用。由实验结果可见试验组的止痛效果更好。
表3-1试验组治疗前后具体症状体征疗效比较
表3-2对照组治疗前后具体症状体征疗效比较
3.试验组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见表4-1和4-2。
表4-1试验组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比较
表4-2对照组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比较
 表4-1和4-2是对观察1、3、5、7、10、14天疗效统计情况。提示试验组疗效随治疗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强,呈现明确时效关系。对照组没有试验组明显。有实验结果可见,试验组的起效时间短,疗程短,疗效随治疗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强。 
4.试验组安全性检测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对试验组中先期确定的50例进行了血、尿、大便常规、心电图、肝功和肾功治疗前后的检测,其结果,除1例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均有心肌缺血改变外,其他患者的上述检测指标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说明本剂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表5试验组安全性检测指标考察表
八、讨论与结论
1.辽宁省中医研究院和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对100例气滞血瘀证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试验,证实本发明药物巴布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其临床痊愈率为89,显效率为10%。
2.本发明药物巴布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局部疼痛压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均有明显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4.本发明药物巴布膏在疗程内应用,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各项安全性检测指标均未出现异常改变。
综上所述,本发明药物巴布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确切,对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的疗效尤为突出。实验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用药后短时间内即可产生止痛效果;红药巴布膏起效时间更短,疗程更短,明显优于对照组。因采用巴布膏给药的方法,克服了红药贴膏透气性能差,易于致敏等副作用;并且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成型工艺条件筛选实验
1. 巴布膏剂基质设计
巴布膏剂对皮肤粘着性好,对皮肤生物兼容性、亲和性、透气性、耐汗性好,从皮肤揭下时干净利落无残留留物、无疼痛感,特别适用于各类中药外用贴剂。对影响巴布膏剂质量的4个重要指标:1.感观,2.粘着力试验,3.剥离强度,4.持粘力等做为基质优选的判定指标,选择药用高分子材料及药用辅料为因素,用量为水平,采用均匀设计法设计试验,按设计进行试验,搅拌条件拟定为:1.搅拌温度:70℃,2.搅拌速度:120转/分,3.搅拌时间2.0小时,经静置1小时,涂布,敷盖聚酯膜,剪切,袋包装,即得。室温(25℃)静置24小时后,检查感观、测粘着力、剥离强度及持粘力,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每项评分为25分,总评分为100分。试验结果输入计算机,利用SAS软件对积分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基质最佳处方组成。
(1)方法
试验设计:采用均匀设计法。以水、明胶、山梨醇等原料为因素,用量为水平,作 9 因素 4 水平均匀设计,选用U16 (169 )均匀设计表(表12-12)进行试验。按处方量称取水、明胶、山梨醇、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柠檬酸等辅料并加投料总量的1 %聚山梨酸酯60,按工艺流程、设定的搅拌条件进行搅拌,即得巴布膏剂基质,将基质均匀涂布在无纺布上,盖上聚酯膜,剪切,装袋,室温下放置24小时,备用。
感观指标:取每试验号项下供试品3贴,以巴布膏剂的外观和贴在皮肤上的舒适感,粘敷性为感观指标,以100分为满分,通过感观对样品以100分为满分进行评分,评分值再按25分为满分计算分值。
粘着力试验:取每试验号项下供试品3贴,在室温下,除去盖衬,置于长30cm、与水平面成15o的斜面滚球装置中央,膏面向上,斜面上部10cm及下部15cm用0.025mm厚的涤纶薄膜覆盖,中间留出5cm膏面,将用3号以上规格钢球,自斜面顶端自由滚下。取3贴样品在150下分别测定能粘住的钢球号,分别记录,将150下的粘住的钢球号为分值,粘不住3号为0分相加粘住钢球号 ,以18分为满分,对结果进行评分,再按25分为满分计算分值。
剥离强度测定:采用电子剥离试验机,采用1800剥离强度试验测定,试验板为厚1.5~2.0mm,宽50mm±1mm,长125mm±1mm的不锈钢板,用2Kg重的滚单向滚压4次,在室温下放置20min,设试验速度50mm/min,按仪器说明进行测试,自动记录仪绘出剥离曲线,在曲线图上以X轴012S、016S、020S、024S点读取Y轴N值,取Y的平均值做为指标,取3贴样品的N值平均值以剥离强度N值2.2分为满分,对结果进行评分,再按25分为满分计算分数。
持粘性试验:取每试验号项下供试品3贴,采用持粘性测试仪,试验板为厚1.5~2.0mm、宽50mm、长50mm的不锈钢板,加载板材质,尺寸及表面同试验板,加载板加上挂的砝码的重量为1000g,将5cm×10cm巴布膏剂粉贴在紧挨着的试验板和加载板,用2000g金属滚单向滚压4次,放置30min,然后将砝码挂上,记录落下的时间,作为持粘性指标,取3贴供试品取落下时间的平均值,以100分为满分对结果进行评分,再按25分为满分计算分数。
(2)均匀设计与试验结果及统计分析
均匀设计与结果
a. 确定考察的因素及范围见表12-8。
表12-8因素及范围
b.因素水平表见12-9.
表12-9因素水平表
c.将各因素的考察范围平均合成4个水平,各循环4次拟合成16个水平,列入表12-10内。
表12-10因素水平
 d.选择U17(1716)表,根据U17(1716)使用表的规定,选取其中的1.4.5.6.9.10.14.15.16列,同时去掉最后一行,组成U16(169)表。把X1,X2,X3,X4,X5,X6,X7,X8,X9等9因素分别放在U16(169)表的9列上面,将对应的各因素的各水平填入表内,进行试验方案设计,投料量为40贴处方量 ,按试验方案进行投料,聚山梨酸酯60投入处方量的1%,进行试验,得巴布膏剂,室温静置24小时,测得粘着力、剥离强度及持粘力,对感观、粘着力、剥离强度、持粘力进行评分设计表及试验结果见表12-11、12-12、12-13、12-14、12-15、12-16、12-17、12-18。
表12-11  U17(1716)
 
表12-12 U16 (169 )均匀设计表 试验设计及质量评价试验结果
 
表12-13感观评分结果
 
       ※感观评分以100分为满分。
表12-14倾斜角150时粘着力试验
 
※钢球号合计18分为满分。
表12-15剥离强度试验结果
 
※剥离强度N值的平均值以2.20为满分。
表12-16持粘力试验结果
 
统计分析:
 将实验设计及质量评价试验结果(见表12-12)输入计算机,用SA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计算,计算结果见表12-17。
表12-17多元回归计算结果
 
从得到的回归方程进行分析,质量评价总分Y值相关的因素有X1、X3、X6、X7。X1参数为-0.00703,是负值故X1值越小Y值越大,因素水平中X1最小为25,选择25;X3的参数为+0.04923,是正值,故X3值越大Y值越大,因素水平中X3的最大值为30,选择30为值;X6的参数为+3.55498 X6-0.23438 X62,是二次方程的正态分布曲线,X6在7.58时Y值最大,故取7.6;X7的参数+4.66107,是正数,故X7值越大Y值越大,因素水平中X7最大为9,选择9为佳。取上述最佳的因素水平值代入方程,计算Y值:
Y=-0.00703×252+0.04923×302+3.55498×7.6-0.23438×7.62+4.66107×9-13.63469=82
得到的Y值82分与均匀设计的试验6号得到的81分相近,故按百分比计算巴布膏基质的最佳配比为:水:明胶:山梨醇:液体石蜡:甘油:白陶土: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柠檬酸=32.1:2.8:35.9:3.6:3.6:8.4:10.8:1.1:1.7。
 (3)讨论
 ①、均匀设计法是运用于多因素、多水平试验的设计方法,可用较少的 试验
次数,优选出相对的最佳工艺条件,大大节省了科研工作的人力、物力、     
财力及时间,为确定巴布膏基质的相对最佳辅料配比,提供了依据。
 ②、按上述处方制备的巴布膏剂粘性较好,弹性良好,保水量一般,有待于
     继续优化研究,提高巴布膏剂的质量。
2.巴布膏基质搅拌工艺条件筛选
 (1).优化搅拌工艺试验设计及试验结果:通过上述巴布膏基质工艺条件的筛选,选定的处方配比为水:明胶:山梨醇:液体石蜡:甘油:白陶土: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柠檬酸=32.1:2.8:35.9:3.6:3.6:8.4:10.8:1.1:1.7。
  选择上述处方配比,按40贴处方量投料,对搅拌工艺条件中搅拌温度(A),
搅拌速度(B),搅拌时间(C),影响搅拌效果的主要因素,按三个因素,每因素3水平,用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设计,攪拌條件按设计进行试验,製備巴布膏,以持粘力为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经分析结果,一是明确各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二是优化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具体试验与结果见表12-18,表12-19,表12-20。
表12-18  L9(34)因素水平表
 
 表12-19正交试验设计及试验结果
 
 
表12—20方差分析(F 0.05 (2.2)=19.00)
 
(2).结果分析
 1、直观分析:RC > RA > RB(14>12>11)
对持粘力来讲,它表明C即搅拌时间是重要因素,而因素A即搅拌温度是次要因素,第三位B是即搅拌速度。
 2、方差分析:从正交试验的观点来看,只须对有显著意义的因素进行水平选择,不显著的因素,原则上可以在试验范围内选任一水平,或由生产实际出发去确定。本实验中A、B、C因素均不显著,结合生产实际最终选择搅拌温度(A):70℃,搅拌速度(B):120转/分,搅拌时间(C):2.5小时。
(3).讨论:
 ①、评价指标只选择了持粘力一项指标,从处方优化均匀设计试验中可以看出,感观评价、粘着力、剥离强度、持粘力的质量评价成正比关系,故在正交试验中只选择了持粘力为评价指标。
 ②、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不断总结出更加优化、合理的搅拌条件。
3、红药巴布膏基质设计
  通过对巴布膏基质的优化筛选,优选出的基质最佳配比为配比(按百分比)为水:明胶:山梨醇:液体石蜡:甘油:白陶土: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柠檬酸=32.1:2.8:35.9:3.6:3.6:8.4:10.8:1.1:1.7。
  经正交试验对搅拌条件进行了优选,其条件为:1.搅拌温度:70℃,2.搅拌速度:120转/分,3.搅拌时间:2.5小时。
巴布膏基质中按处方量加入中药提取浸膏、冰片、樟脑、水杨酸甲酯、薄荷脑、颠茄流浸膏、硫酸软骨素、盐酸苯海拉明、二甲基亚砜,对巴布膏基质的粘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故对加入上述成份后对基质进行进一步研究。
投料量为40贴(480g),按优选出的基质最佳配比为配比(按百分比)、优选的搅拌条件,制备巴布膏基质,搅拌至90分钟时将中药提取浸膏、冰片、樟脑、水杨酸甲酯、薄荷脑、颠茄流浸膏、硫酸软骨素、盐酸苯海拉明、二甲基亚砜按处方量称取,用少量乙醇溶解后加入到基质中,搅拌均匀,制成红药巴布膏基质,经静置1小时,涂布,敷盖,剪切,袋包装,即得。室温(25℃)静置24小时后,检查感观,测粘着力、剥离强度及持粘力,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按上述方法制备三批样品(L-GY1、L-GY2、L-GY3),通过检查感观,测粘着力、剥离强度及持粘力,研究基质中加入中药提取浸膏、冰片、樟脑、水杨酸甲酯、薄荷脑、颠茄流浸膏、硫酸软骨素、盐酸苯海拉明、二甲基亚砜,对巴布膏基质的粘敷性产生的影响。
表12- 21 感观评分结果
※感观评分以100分为满分。
表12-22 倾斜角15 0 时粘着力试验结果
 
※钢球号合计18分为满分。
表12-23 剥离强度试验结果
 
表12- 24持粘力试验结果
 
表12-25 质量评分试验结果
 
讨论:
1.基质中加入中药提取浸膏、冰片、樟脑、水杨酸甲酯、薄荷脑、颠茄流浸膏、硫酸软骨素、盐酸苯海拉明、二甲基亚砜后,感观与粘着力均符合巴布膏剂项下要求(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Ⅱ)。
六、制法
1.按处方量将三七、白芷、土鳖虫、川芎、当归、红花净选,粉碎,用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乙醇4倍量,提取2小时,第二、三次加乙醇3倍量,各提取1小时,净置,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40(40℃)的浸膏。
2.将纯化水、明胶、山梨醇、液体石蜡、甘油、白陶土、柠檬酸、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山梨酸酯60等制成巴布膏基质,加入上述浸膏及冰片、樟脑、水杨酸甲酯、薄荷脑、颠茄流浸膏、硫酸软骨素、盐酸苯海拉明,另加二甲基亚砜、香精适量、胭脂红适量、搅拌均匀,制成了巴布膏涂料。
3.将制成的巴布膏涂料置于经加热(60℃)处理,涂布缝隙调整处理的涂膏机上,恒速、均匀涂布在无纺布上,用聚酯膜敷盖,按10cm×14cm规格进行切割、包装、即得。

Claims (3)

1.红药巴布膏,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份数制备而成:三七750份、白芷 175份、 土鳖虫175份、川芎 175份、当归 175份、红花 175份、冰片35份、樟脑35份、水杨酸甲酯 49-53份、薄荷脑78-82份、颠茄流浸膏78-82份、硫酸软骨素8-12份、 盐酸苯海拉明10-14份、二甲基亚砜78-82份、纯化水 3500-3700份、明胶310-330份、聚丙烯酸钠1200-1250份、甘油400-420份、山梨醇 3900-4200份、白陶土 900-1000份、液体石蜡400-420份、聚山梨酸酯60为110-130份、柠檬酸185-19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20-1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药巴布膏,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按所述重量份数制备而成:三七750份、白芷 175份、 土鳖虫175份、川芎 175份、当归 175份、红花 175份、冰片35份、樟脑35份、水杨酸甲酯 51份、薄荷脑80份、颠茄流浸膏80份、硫酸软骨素10份、 盐酸苯海拉明12份、二甲基亚砜80份、纯化水 3643份、明胶318份、聚丙烯酸钠1226份、甘油409份、山梨醇 4075份、白陶土 953份、液体石蜡409份、聚山梨酸酯60为120份、柠檬酸193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25份。
3.权利要求1所述红药巴布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三七、白芷、土鳖虫、川芎、当归及红花六味原料药混合,用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六味原料药总量四倍重量的乙醇,提取2小时,第二、三次各加六味原料药总量三倍重量的乙醇,各提取1小时,静置,滤过,合并三次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40℃时1.30~1.40的浸膏备用;取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纯化水、明胶、聚丙烯酸钠、甘油、山梨醇、白陶土、液体石蜡、聚山梨酸酯60、柠檬酸及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制成基质,在基质中加入所述浸膏及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冰片、樟脑、水杨酸甲酯、薄荷脑、颠茄流浸膏、硫酸软膏素、盐酸苯海拉明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二甲基亚砜及适量香精、适量胭脂红,搅匀,制成巴布膏涂料,静置一小时,将制成的巴布膏涂料置于经加热58-62℃处理的涂布缝隙调整处理的涂膏机上,均匀涂布在无纺布上,用聚酯膜敷盖涂膏即得。
CN201310244124.XA 2013-06-19 2013-06-19 红药巴布膏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2250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44124.XA CN104225063B (zh) 2013-06-19 2013-06-19 红药巴布膏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44124.XA CN104225063B (zh) 2013-06-19 2013-06-19 红药巴布膏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5063A true CN104225063A (zh) 2014-12-24
CN104225063B CN104225063B (zh) 2017-11-14

Family

ID=52214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44124.XA Active CN104225063B (zh) 2013-06-19 2013-06-19 红药巴布膏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2506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2235A (zh) * 2019-12-30 2020-03-17 沈阳红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乳癖消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57962A (zh) * 2020-06-08 2020-08-21 沈阳红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红药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48521A (zh) * 2022-04-07 2022-07-15 沈阳药科大学 一种压敏胶分散型红药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87A (zh) * 1991-11-29 1992-05-06 沈阳市中药厂 红药贴膏的制取工艺
CN1742876A (zh) * 2005-09-29 2006-03-08 沈阳中药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中药及其贴膏的制备工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87A (zh) * 1991-11-29 1992-05-06 沈阳市中药厂 红药贴膏的制取工艺
CN1742876A (zh) * 2005-09-29 2006-03-08 沈阳中药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中药及其贴膏的制备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陆彬主编: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31 July 2005,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龙晓英等主编: "《药剂学》", 30 September 2009, 科学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2235A (zh) * 2019-12-30 2020-03-17 沈阳红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乳癖消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57962A (zh) * 2020-06-08 2020-08-21 沈阳红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红药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48521A (zh) * 2022-04-07 2022-07-15 沈阳药科大学 一种压敏胶分散型红药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5063B (zh) 2017-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61415B (zh) 天灸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332686C (zh) 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中药及其贴膏的制备工艺
CN102872238A (zh) 一种治疗骨关节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85222B (zh) 一种止痛膏
CN104225063A (zh) 红药巴布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85940B (zh) 一种降低痉挛型脑瘫下肢肌张力的中药渗漉液
CN103142707B (zh) 一种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53314A (zh) 一种用于妇科术后康复熏蒸的中药组合物
CN108404102A (zh) 一种石墨烯肩颈疼痛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25944A (zh) 一种生姜艾叶颈椎暖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42811B (zh) 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外贴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620293A (zh)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阻络、瘀血阻滞型颈椎病的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0671B (zh) 珍龙醒脑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中的应用
CN101773620B (zh) 一种清热通淋药物
CN104800292A (zh) 一种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按摩膏
CN115177690B (zh) 一种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2606B (zh)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口服药组合物
CN101703649A (zh) 一种治疗骨外伤的中成药及其制备工艺
CN100406035C (zh)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制剂
CN116077574A (zh)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骨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6214770A (zh) 活络消痛胶囊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的应用
CN102139007B (zh) 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纯中药配方及其免煎颗粒剂
CN116509955A (zh) 一种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外用贴和方法
CN107693639A (zh) 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配方及制备方法
CN104940393B (zh) 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药物中的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