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4542B - 复方维生素口服液生产制备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复方维生素口服液生产制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4542B
CN104224542B CN201410473679.6A CN201410473679A CN104224542B CN 104224542 B CN104224542 B CN 104224542B CN 201410473679 A CN201410473679 A CN 201410473679A CN 104224542 B CN104224542 B CN 1042245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batch mixing
discharging opening
charging apertur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736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4542A (zh
Inventor
张光辉
陈鹏举
李伟
邢树昌
牛瑜
魏新强
解金辉
陈占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arn Animal Health Products Shangqi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47367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245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24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4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4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4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复方维生素口服液生产制备系统,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下料装置、混合装置、搅拌装置和包装装置,所述下料装置的出料口与混合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混合装置的出料口与搅拌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搅拌装置的出料口与包装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生产效率高,节省人工成本,而且螺旋输送机构的水平推搅,加之U型搅拌杆和S型搅拌杆的高剪切效应搅拌,提高了液体产品的乳化效果,提高了复方维生素口服液的稳定性。本发明也可以用于维生素膏剂及其他口服液的生产。

Description

复方维生素口服液生产制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生产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方维生素口服液生产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如果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会引起生理机能障碍而发生某种疾病。然而,机体自身并不能合成维生素或合成量较少,需要从食物中获取或服用维生素补充剂。
公开号为CN10179727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复方维生素纳米乳,该产品为口服液,属于动物药物添加剂,其主要成分(1000ml):维生素A1800万IU、维生素D3480万IU、万维生素E7.0g 、维生素K31.5g、二氢吡啶5.0g、维生素C8g、维生素B13g维生素B20.6g维生素B63.0g维生素B123.6mg、泛酸钙10.0g、叶酸75mg、酷胺3.75mg、活性成分及多种氨基酸。主要用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预防和治疗动物维生素缺乏症,并提高饲料报酬,缩短饲养周期,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改善畜禽产品质量,降低畜禽发病率,更为重要的是可大幅度降低畜禽体内药物残留,为控制畜禽养殖场生物污染和生产安 全、绿色、无公害畜产品提供技术依据和保障。
目前,市场上的用于畜禽食用的维生素产品多为固体或者凝膏状的膏剂,维生素膏剂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将脂溶性原辅料与表面活性剂混合然后加水稀释制备为脂溶性乳状基质,即脂溶性原料;另取水溶性维生素配制成水溶液,即水溶液原料;然后再将脂溶性原料与水溶性原料通过简单搅拌,即得复方维生素膏剂。该类膏剂制备过程复杂,自动化程度低,而且由于搅拌程序的简单粗犷,产品稳定性差,有效期一般为12月,且见光颜色易变深、出现浑浊现象。由于其生产工艺与现有技术中的维生素乳液制备工艺不同,所以在本领域内的生产设备无法用于所述复方维生素纳米乳的制备。因此,亟需研制一种专门的制备系统将所述复方维生素纳米乳这一发明专利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操控、高效快捷、保证产品质量的复方维生素口服液生产制备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复方维生素口服液生产制备系统,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下料装置、混合装置、搅拌装置和包装装置,所述下料装置的出料口与混合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混合装置的出料口与搅拌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搅拌装置的出料口与包装装置的进料口连接。
所述下料装置包括脂溶性原料罐和水溶液原料罐,脂溶性原料罐的下端出口连接有第一配料管道,第一配料管道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一流量计和第二电磁阀,水溶液原料罐的下端出口连接有第二配料管道,第二配料管道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三电磁阀、第二流量计和第四电磁阀,第一配料管道的下端出口和第二配料管道的下端出口分别与混合装置的进料口连接。
所述混合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水平设置的混料管道,混料管道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轴承座和右轴承座,第一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左轴承座上并沿混料管道轴向方向伸入到混料管道内,第一转轴上设有位于混料管道内的第一螺旋输送叶片,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右轴承座上并沿混料管道轴向方向伸入到混料管道内,第二转轴上设有位于混料管道内的第二螺旋输送叶片,第一配料管道下端出口与混料管道左端上部的一个进料口连接,第二配料管道下端出口与混料管道右端上部的一个进料口连接,混料管道的出料口设在混料管道中间下部,第一转轴的右端和第二转轴的左端分别均悬空在混料管道的出料口上方,混料管道的出料口连接有上小下大的变径管,变径管下端与搅拌装置的进料口连接。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垂直设置的搅拌罐、水平设置的第三驱动电机和垂直设置的第四驱动电机,搅拌罐上端的进料口与变径管下端连接,第三驱动电机自上而下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三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同轴连接有伸入到搅拌罐内的水平转筒,水平转筒外圆周均匀设有U型搅拌杆,第四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同轴向连接有由搅拌罐底部向上伸入到搅拌罐内的垂直转筒,垂直转筒外圆周均匀设有S型搅拌杆,搅拌罐的出料口设在搅拌罐底部一侧。
所述包装装置包括下料管道和传送机构,下料管道上端与搅拌罐的出料口连接,传送机构为皮带输送机,皮带输送机包括水平设置的输送皮带,输送皮带上设有顶部敞口的药瓶,药瓶上端开口的口径大于下料管道管径,下料管道下端的出口垂直朝下指向输送皮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工作前,先向脂溶性原料罐和水溶液原料罐中分别加入配制好的脂溶性乳状基质和含有水溶性维生素的水溶液,然后根据两者的体积配比,第一配料管道上的第一电磁阀开启、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一流量计监控脂溶性原料罐通入第一配料管道内的原料流量,当第一流量计检测到累计流量到达预定目标值时,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开启,一定量的脂溶性乳状基质进入到混料管道左端内部;于此同时,第二配料管道上的第三电磁阀开启、第四电磁阀关闭,第二流量计监控水溶液原料罐通入第二配料管道内的原料流量,当第二流量计检测到累计流量到达预定目标值时,控制第三电磁阀关闭,第四电磁阀开启,一定量的含有水溶性维生素的水溶液进入到混料管道右端内部。接着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螺旋输送叶片就将脂溶性乳状基质由左向右输送,同时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上的第二螺旋输送叶片就将含有水溶性维生素的水溶液由右向左输送,脂溶性乳状基质和含有水溶性维生素的水溶液被输送到混料管道中部由变径管进入到搅拌罐内,上面的一个第三驱动电机带动水平转筒,水平转筒上的U型搅拌杆高速旋转将脂溶性乳状基质和含有水溶性维生素的水溶液进行混合,上面的一个第三驱动电机再进一步进行混合作业,第四驱动电机带动垂直转筒转动,垂直转筒上的S型搅拌杆高速旋转再对混合液体进行混合,经过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混合,脂溶性乳状基质和含有水溶性维生素的水溶液混合得非常均匀,混合均匀的混合液体从搅拌罐底部连接的下料管道流出,进入皮带输送机上运送的每个药瓶内,即得瓶装的复方维生素口服液。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生产效率高,节省人工成本,而且螺旋输送机构的水平推搅,加之U型搅拌杆和S型搅拌杆的高剪切效应搅拌,提高了液体产品的乳化效果,提高了复方维生素口服液的稳定性。本发明也可以用于维生素膏剂及其他口服液的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复方维生素口服液生产制备系统,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下料装置、混合装置、搅拌装置和包装装置,所述下料装置的出料口与混合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混合装置的出料口与搅拌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搅拌装置的出料口与包装装置的进料口连接。
下料装置包括脂溶性原料罐10和水溶液原料罐11,脂溶性原料罐10的下端出口连接有第一配料管道12,第一配料管道12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电磁阀13、第一流量计14和第二电磁阀15,水溶液原料罐11的下端出口连接有第二配料管道16,第二配料管道16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三电磁阀17、第二流量计18和第四电磁阀19,第一配料管道12的下端出口和第二配料管道16的下端出口分别与混合装置的进料口连接。
混合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0、第二驱动电机21和水平设置的混料管道23,混料管道23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轴承座24和右轴承座25,第一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一转轴26,第一转轴26转动连接在左轴承座24上并沿混料管道23轴向方向伸入到混料管道23内,第一转轴26上设有位于混料管道23内的第一螺旋输送叶片27,第二驱动电机2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二转轴28,第二转轴28转动连接在右轴承座25上并沿混料管道23轴向方向伸入到混料管道23内,第二转轴28上设有位于混料管道23内的第二螺旋输送叶片29,第一配料管道12下端出口与混料管道23左端上部的一个进料口连接,第二配料管道16下端出口与混料管道23右端上部的一个进料口连接,混料管道23的出料口设在混料管道23中间下部,第一转轴26的右端和第二转轴28的左端分别均悬空在混料管道23的出料口上方,混料管道23的出料口连接有上小下大的变径管30,变径管30下端与搅拌装置的进料口连接。
搅拌装置包括垂直设置的搅拌罐31、水平设置的第三驱动电机32和垂直设置的第四驱动电机33,搅拌罐31上端的进料口与变径管30下端连接,第三驱动电机32自上而下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三驱动电机32的动力输出轴同轴连接有伸入到搅拌罐31内的水平转筒34,水平转筒34外圆周均匀设有U型搅拌杆35,第四驱动电机33的动力输出轴同轴向连接有由搅拌罐31底部向上伸入到搅拌罐31内的垂直转筒36,垂直转筒36外圆周均匀设有S型搅拌杆37,搅拌罐31的出料口设在搅拌罐31底部一侧。
包装装置包括下料管道40和传送机构,下料管道40上端与搅拌罐31的出料口连接,传送机构为皮带输送机41,皮带输送机41包括水平设置的输送皮带42,输送皮带42上设有顶部敞口的药瓶43,药瓶43上端开口的口径大于下料管道40管径,下料管道40下端的出口垂直朝下指向输送皮带42。
本发明工作前,先向脂溶性原料罐10和水溶液原料罐11中分别加入配制好的脂溶性乳状基质和含有水溶性维生素的水溶液,然后根据两者的体积配比,第一配料管道12上的第一电磁阀13开启、第二电磁阀15关闭,第一流量计14监控脂溶性原料罐10通入第一配料管道12内的原料流量,当第一流量计14检测到累计流量到达预定目标值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3关闭,第二电磁阀15开启,一定量的脂溶性乳状基质进入到混料管道23左端内部;于此同时,第二配料管道16上的第三电磁阀17开启、第四电磁阀19关闭,第二流量计18监控水溶液原料罐11通入第二配料管道16内的原料流量,当第二流量计18检测到累计流量到达预定目标值时,控制第三电磁阀17关闭,第四电磁阀19开启,一定量的含有水溶性维生素的水溶液进入到混料管道23右端内部。接着第一驱动电机20驱动第一转轴26转动,第一转轴26上的第一螺旋输送叶片27就将脂溶性乳状基质由左向右输送,同时第二驱动电机21驱动第二转轴28转动,第二转轴28上的第二螺旋输送叶片29就将含有水溶性维生素的水溶液由右向左输送,脂溶性乳状基质和含有水溶性维生素的水溶液被输送到混料管道23中部由变径管30进入到搅拌罐31内,上面的一个第三驱动电机32带动水平转筒34,水平转筒34上的U型搅拌杆35高速旋转将脂溶性乳状基质和含有水溶性维生素的水溶液进行混合,上面的一个第三驱动电机32再进一步进行混合作业,第四驱动电机33带动垂直转筒36转动,垂直转筒36上的S型搅拌杆37高速旋转再对混合液体进行混合,经过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混合,脂溶性乳状基质和含有水溶性维生素的水溶液混合得非常均匀,混合均匀的混合液体从搅拌罐31底部连接的下料管道40流出,进入皮带输送机41上运送的每个药瓶43内,即得瓶装的复方维生素口服液。
复方维生素口服液是由药物、油相溶剂、水、纳米乳化剂、助乳化剂制成的溶液。它的液滴粒径在100纳米以下,是肉眼看不见的,故复方维生素口服液是一种均一、澄清透明的纳米乳液。自乳化纳米乳在体温条件(37℃)下遇体液后,可自发形成水包油型纳米乳剂,具有很大的表面积,提高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度,从而具有速效和高效的作用与特点。复方维生素口服液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药剂技术“载体凝固缓释技术”,即到达动物体后,水包油纳米乳滴中的油相析出并凝固形成多个胶体粒,该包裹药物的胶体粒不断缓慢释放药物到机体中起作用,因而具有长效控释的功效。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3)

1.复方维生素口服液生产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下料装置、混合装置、搅拌装置和包装装置,所述下料装置的出料口与混合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混合装置的出料口与搅拌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搅拌装置的出料口与包装装置的进料口连接;
所述下料装置包括脂溶性原料罐和水溶液原料罐,脂溶性原料罐的下端出口连接有第一配料管道,第一配料管道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一流量计和第二电磁阀,水溶液原料罐的下端出口连接有第二配料管道,第二配料管道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三电磁阀、第二流量计和第四电磁阀,第一配料管道的下端出口和第二配料管道的下端出口分别与混合装置的进料口连接;
所述混合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水平设置的混料管道,混料管道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轴承座和右轴承座,第一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左轴承座上并沿混料管道轴向方向伸入到混料管道内,第一转轴上设有位于混料管道内的第一螺旋输送叶片,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右轴承座上并沿混料管道轴向方向伸入到混料管道内,第二转轴上设有位于混料管道内的第二螺旋输送叶片,第一配料管道下端出口与混料管道左端上部的一个进料口连接,第二配料管道下端出口与混料管道右端上部的一个进料口连接,混料管道的出料口设在混料管道中间下部,第一转轴的右端和第二转轴的左端分别均悬空在混料管道的出料口上方,混料管道的出料口连接有上小下大的变径管,变径管下端与搅拌装置的进料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维生素口服液生产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垂直设置的搅拌罐、水平设置的第三驱动电机和垂直设置的第四驱动电机,搅拌罐上端的进料口与变径管下端连接,第三驱动电机自上而下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三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同轴连接有伸入到搅拌罐内的水平转筒,水平转筒外圆周均匀设有U型搅拌杆,第四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同轴向连接有由搅拌罐底部向上伸入到搅拌罐内的垂直转筒,垂直转筒外圆周均匀设有S型搅拌杆,搅拌罐的出料口设在搅拌罐底部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方维生素口服液生产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装置包括下料管道和传送机构,下料管道上端与搅拌罐的出料口连接,传送机构为皮带输送机,皮带输送机包括水平设置的输送皮带,输送皮带上设有顶部敞口的药瓶,药瓶上端开口的口径大于下料管道管径,下料管道下端的出口垂直朝下指向输送皮带。
CN201410473679.6A 2014-09-17 2014-09-17 复方维生素口服液生产制备系统 Active CN1042245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73679.6A CN104224542B (zh) 2014-09-17 2014-09-17 复方维生素口服液生产制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73679.6A CN104224542B (zh) 2014-09-17 2014-09-17 复方维生素口服液生产制备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4542A CN104224542A (zh) 2014-12-24
CN104224542B true CN104224542B (zh) 2017-03-01

Family

ID=52214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73679.6A Active CN104224542B (zh) 2014-09-17 2014-09-17 复方维生素口服液生产制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245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83448A (zh) * 2022-12-15 2023-06-23 安顺久联民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乳化炸药不合格品处理的装置以及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6633A (en) * 1982-11-08 1985-07-02 Ireco Incorporated Formulating and delivery system for emulsion blasting
EP0618001B1 (fr) * 1993-03-31 1997-08-13 Rhone-Poulenc Nutrition Animale Procédé de préparation de sphérules de principes actifs
CN201135610Y (zh) * 2007-08-15 2008-10-22 朱红旗 封闭配制口服液及制剂的装置
DE102007057090A1 (de) * 2007-11-26 2009-05-28 Beiersdorf Ag Verfahren zur Kaltemulgierung langzeitstabiler Emulsionen
CN202356041U (zh) * 2011-11-24 2012-08-01 苏州纳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加工纳米乳液的系统
CN102961987A (zh) * 2012-12-18 2013-03-13 江南大学 具有预混合的连续化高粘硅油乳化工艺及其设备
CN204072777U (zh) * 2014-09-17 2015-01-07 河南农业大学 复方维生素口服液制备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6633A (en) * 1982-11-08 1985-07-02 Ireco Incorporated Formulating and delivery system for emulsion blasting
EP0618001B1 (fr) * 1993-03-31 1997-08-13 Rhone-Poulenc Nutrition Animale Procédé de préparation de sphérules de principes actifs
CN201135610Y (zh) * 2007-08-15 2008-10-22 朱红旗 封闭配制口服液及制剂的装置
DE102007057090A1 (de) * 2007-11-26 2009-05-28 Beiersdorf Ag Verfahren zur Kaltemulgierung langzeitstabiler Emulsionen
CN202356041U (zh) * 2011-11-24 2012-08-01 苏州纳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加工纳米乳液的系统
CN102961987A (zh) * 2012-12-18 2013-03-13 江南大学 具有预混合的连续化高粘硅油乳化工艺及其设备
CN204072777U (zh) * 2014-09-17 2015-01-07 河南农业大学 复方维生素口服液制备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4542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cClements et al. Food-grade nanoemulsions: formulation, fabrication, properties, performance, biological fate, and potential toxicity
CN105533691B (zh) 一种微纳米级鱼油/藻油微胶囊及其制备工艺
CN207219465U (zh) 一种畜牧养殖用饲料高效破碎混合装置
CN112591697B (zh) 一种营养液的自动配制与灌装装置
CN101252947A (zh) 营养组合物
CN107362732A (zh) 一种饲料生产用雾化喷油混合装置
CN204072777U (zh) 复方维生素口服液制备设备
Panagiotou et al. Producing micron-and nano-size formulations for functional foods applications
CN106035739A (zh) 一种层层自组装固化亚麻籽油及其复配油脂的方法
CN104906974A (zh) 一种饲料搅拌机
CN107840296A (zh) 调和油灌装机器人
CN110547455A (zh) 一种含有唾液酸与类胡萝卜素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62616A (zh) 一种动物营养剂及其制备方法
JP4754139B2 (ja) 標的動物に対する水分布システムを通す水−不溶性薬品の投与のための獣医学的調合物
CN104224542B (zh) 复方维生素口服液生产制备系统
CN209752867U (zh) 制备脂微球的设备
CN1561967A (zh) 纳米级维生素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4543B (zh) 一种复方维生素口服液生产制备系统
CN204072778U (zh) 一种复方维生素口服液制备设备
CA2758051C (en) Method of enhancing palatability of a dietary supplement to animal food
CN209221937U (zh) 一种外循环乳化分散改良装置
CN108684955A (zh) 一种仔猪专用营养液的制备方法
CN206778341U (zh) 一种饲料添加剂搅拌斗
CN206463817U (zh) 一种饲料添加剂搅拌装置
CN107684555A (zh) 一种兽用复合维生素、低聚糖纳米乳剂的原料配方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Guanghui

Inventor after: Chen Pengju

Inventor after: Li Wei

Inventor after: Xing Shuchang

Inventor after: Niu Yu

Inventor after: Wei Xinqiang

Inventor after: Xie Jinhui

Inventor after: Chen Zhanshe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Guanghui

Inventor before: Chen Pengju

Inventor before: Chen Zhansheng

Inventor before: Xie Jinhui

Inventor before: Li We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06

Address after: 450001 Room 708, Block b, No. 7, Dongqing Street,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ngzhou, Henan

Patentee after: Henan Institute of Modern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Address before: 450002 No. 95, Wenhua Road, Jinshui District, Henan, Zhengzhou

Patentee befor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9

Address after: 476000 No.16, HeXie Road, pharmaceutical industrial park, Liangyuan industrial cluster, Shangqi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karn animal health products (Shangqiu)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01 Room 708, Block b, No. 7, Dongqing Street,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ngzhou, Henan

Patentee before: Henan Institute of Modern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