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2121B - 一种杀菌组合物与制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杀菌组合物与制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2121B
CN104222121B CN201410425860.XA CN201410425860A CN104222121B CN 104222121 B CN104222121 B CN 104222121B CN 201410425860 A CN201410425860 A CN 201410425860A CN 104222121 B CN104222121 B CN 1042221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yl
thiophanate
fluazinam
agent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258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2121A (zh
Inventor
张小军
郭勇飞
李彦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AGRI LEADING BIOSCIE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AGRI LEADING BIOSCIE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AGRI LEADING BIOSCIE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AGRI LEADING BIOSCIE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2586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221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22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2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2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21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由氟啶胺与甲基硫菌灵组成,且两者质量比为3: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所述杀菌组合物所制备的杀菌制剂及其在防治农作物晚疫病,尤其马铃薯晚疫病方面的应用,所述杀菌制剂其组成包括下述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所述杀菌组合物8%~48%、分散剂1%~3%、润湿剂1%~3%及余量的水,还可添加有益于氟啶胺与甲基硫菌灵在贮存和使用中稳定及发挥药效的其它助剂,如:消泡剂、防冻剂、增稠剂、防腐剂和稳定剂等。本发明所制备的制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无粉尘污染,对环境友好,无包装污染,贮存稳定性良好,可延缓病菌抗药性,对农作物晚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杀菌组合物与制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和制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危害巨大,特别是马铃薯晚疫病在马铃薯种植区域常有发生,是马铃薯主产区主要病害之一,尤其在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发生严重,发病率在70%以上,给马铃薯产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随着近年来气候变暖和马铃薯栽培种植区域化和规模化的发展,马铃薯晚疫病普遍发生,危害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品质和商品率,成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一大制约因素。目前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较为单一,而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性,无法有效地控制病害的蔓延。
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主要代谢物质为多菌灵,称为多菌灵类杀菌剂。这类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等特点,我国已有几十年的使用历史,广泛应用于作物病害防治。目前,含有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的单剂和混剂占到所有登记药剂的10%,大量的使用导致多种病原菌对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产生抗性,降低了其抑菌活性。而且甲基硫菌灵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具有很高的诱变功能、损害遗传基因、生殖毒性、扰乱内分泌系统和胎儿致畸作用等负作用,对环境尤其是水生环境和水生物的危害较大。
氟啶胺(Fluazinam)是由日本石原农药株式会社研制的一种吡啶胺类保护性杀菌剂,杀菌谱广、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内吸性低,不能渗透进入叶片或根部。2001年美国批准氟啶胺为低环境风险产品,该药剂是抑制病菌呼吸作用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尤其对于抗苯并咪唑类药剂和二甲酰亚胺类药剂的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因此,如何延缓病菌对杀菌剂的抗药性,提高杀菌剂的杀菌效果,同时又能降低杀菌剂对环境的危害,需要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且对环境友好的用于防止农作物晚疫病的杀菌组合物,该杀菌组合物的组分之间,能够起到相互增效的作用。
所述杀菌组合物由氟啶胺和甲基硫菌灵组成,其中,所述氟啶胺和甲基硫菌灵的质量比为3:5。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菌制剂。
所述杀菌制剂其组成包括下述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所述杀菌组合物8%~48%、分散剂1%~3%、润湿剂1%~3%及余量的水。
所述杀菌制剂的剂型为悬浮剂。
所述杀菌制剂具体可由下述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所述杀菌组合物8%~48%、分散剂1%~3%、润湿剂1%~3%、防冻剂3%~5%、防腐剂0.1%~0.3%、消泡剂0.1%~0.5%、稳定剂0.1%~0.3%、增稠剂0.1~0.3%及余量的水。
所述分散剂选自如下至少一种:磷酸酯类化合物、高分子羧酸类聚合物和磺酸盐类化合物。所述磷酸酯类化合物具体可为购自罗地亚集团的Soprophor FL、购自英国禾大集团的Cresplus 1209;所述高分子羧酸类聚合物具体可为购自美国亨斯曼公司的Tersperse 2500,所述磺酸盐类化合物具体可为购自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的Tamol DN。
所述润湿剂选自如下至少一种:聚氧乙烯醚和硫酸盐。所述聚氧乙烯醚具体可为购自英国禾大集团的Synpernoic 91/6、购自江苏海岸石化有限公司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所述硫酸盐具体可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钾等。
所述防冻剂选自如下至少一种: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和尿素。
所述防腐剂选自如下至少一种: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钠。
所述消泡剂选自如下至少一种:有机硅氧烷、磷酸三丁酯、硅酮和硬脂酸等。
所述稳定剂选自如下至少一种:乙酸、柠檬酸和酒石酸。
所述增稠剂选自如下至少一种:黄原胶、聚乙烯醇、聚丙烯醇、聚乙二醇、硅酸镁铝和羟甲基纤维素。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杀菌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上述杀菌组合物、分散剂、润湿剂、防冻剂、防腐剂、消泡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得到基料,并对基料进行砂磨处理;
(2)向步骤(1)所述经砂磨处理后的基料中添加稳定剂,以使其pH值维持在5.5~6.0之间,再向其中添加增稠剂,搅拌均匀后,即得所述杀菌制剂。
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砂磨处理后的基料中颗粒粒径≤3μm。
步骤(2)中,所述增稠剂是以溶液的形式添加,所述增稠剂溶液中增稠剂的质量分数为2%~4%。
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杀菌组合物和杀菌制剂在防治农作物晚疫病方面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上述应用中,所述农作物晚疫病优选为马铃薯晚疫病。
与单剂相比,通过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杀菌制剂,对马铃薯晚疫病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且也降低了氟啶胺和甲基硫菌灵的使用量,一方面节约了防治成本,另一方面对环境更加友好。同时,添加到杀菌制剂中的稳定剂,如乙酸、柠檬酸和酒石酸等,可使制剂保持均一的奶白色,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该杀菌制剂中的两种组分(氟啶胺和甲基硫菌灵)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进而延缓了病菌对氟啶胺抗药性的产生,提高了药效。总之,本发明所制备的杀菌制剂无粉尘和包装污染、对环境友好、环保经济和贮存稳定性良好,对农作物晚疫病,尤其是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生物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94.5%氟啶胺原药购自石原产业株式会社;97%甲基硫菌灵原药购自江苏蓝丰股份有限公司;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购自花王株式会社生产的EMAL 30N-S,润湿剂AEO-9购自江苏海岸石化有限公司,润湿剂Synpernoic 91/6购自英国禾大集团;分散剂Soprophor FL购自罗地亚集团;分散剂Cresplus 1209购自英国禾大集团,分散剂Tamol DN购自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分散剂Tersperse 2500购自美国亨斯曼公司。
实施例1 氟啶胺和甲基硫菌灵混配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
1、试验目的:本试验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2-2006的方法,测定氟啶胺和甲基硫菌灵单剂及其在不同混配比例下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联合毒力。
2、试验条件
2.1供试靶标菌:马铃薯晚疫病菌为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参考文献:杨韶勇、曹克强,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的流行和防治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24(2):108-111.
公众可从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该生物材料只为重复本发明的相关实验所用,不可作为其它用途使用。
2.2培养条件:培养基为黑麦培养基(黑麦50g琼脂18g水1000mL);温度:25℃;光照:黑暗培养。
2.3仪器设备:量筒,三角瓶,培养皿,移液枪,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直尺等。
3、试验设计
3.1供试药剂:购自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的94.5%氟啶胺原药,将该原药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制成1.0x104mg/L浓度的储备液,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购自江苏蓝丰股份有限公司的97%甲基硫菌灵原药,将该原药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制成1.0xl04mg/L浓度的储备液,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3.2试验处理设置: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配制分别含下列药剂浓度的黑麦培养基带药平板(以下氟啶胺与甲基硫菌灵的配比均为相应的原药中活性成分氟啶胺和甲基硫菌灵的质量比),并设不加药平板作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
表1 供试药剂浓度设置方案
4、试验方法
采用NY/T1156.2-2006规定的平皿菌丝生长抑制法。将马铃薯晚疫病菌接在黑麦培养基平板上、25℃下预培养10d,然后用直径为5mm的打孔器在靠近菌落边缘的同一圆周上打取菌饼(保证同一重复的供试病菌的菌龄相同),并用接种针在无菌条件下将菌饼接种到带药培养基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下,并设不加药平板作对照,置于黑暗下培养。每处理重复4次测定。
5、结果调查及统计分析
5.1调查方法:培养l0d后测量菌落直径,求出4次重复的平均值,即为平均菌落直径,最后得出各处理的平均菌落增长直径=平均菌落直径-5mm。
5.2数据统计分析:计算药剂对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然后将抑制率转化成机率值(y),浓度转化成对数值(x),求出各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毒力回归曲线方程y=a+bx,以及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和相关系数r。
混配制剂的联合毒力采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方法表示:
混配制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Σ(某药的毒力指数×在混剂中该药有效成分的百分率)
CTC>120时为增效作用;CTC<80时为拮抗作用;80<CTC<120时为加和作用。
6、结果与分析
6.1药剂评价:结果表明(如表2、3、4和5所示),在离体条件下,94.5%氟啶胺原药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有效抑制中浓度为0.2726mg/L;97%甲基硫菌灵原药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有效抑制中浓度为14.6269mg/L;氟啶胺原药和甲基硫菌灵原药按照10:1、5:1、5:3、1:1、3:5、1:5和1:10等不同比例混配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抑制中浓度分别为0.2916、0.4085、0.5164、0.5663、0.5669、1.2753和5.6504mg/L,表现出一定的离体抑菌效果,其中氟啶胺原药和甲基硫菌灵原药按照10:1的比例抑制作用最强。
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见表6),氟啶胺原药和甲基硫菌灵原药按照10:1、5:1、5:3、1:1、3:5、1:5和1:10这7个比例混配后,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03.65、79.78、83.53、94.52、124.39、117.34和41.27,其中氟啶胺原药和甲基硫菌灵原药按照10:1,5:3、1:1和1:9混配后共毒系数CTC小于120,大于80,表现为加和作用,按照3:5混配后CTC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而5:1、1:10混配后CTC小于80,表现为拮抗作用。下述各表右上角的“*”含义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
表2 94.5%氟啶胺原药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情况
药剂浓度(mg/L) 空白对照 0.05 0.1 0.5 1 5
菌落增长直径*(mm) 59.88 40.88 32.25 26.25 24.13 16.38
校正抑制率(%) —— 31.74 46.14 56.16 59.71 72.65
表3 97%甲基硫菌灵原药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情况
药剂浓度(mg/L) 空白对照 0.05 0.1 0.5 1 5
菌落增长直径*(mm) 59.88 40.88 32.25 26.25 24.13 16.38
校正抑制率(%) —— 31.74 46.14 56.16 59.71 72.65
表4 氟啶胺和甲基硫菌灵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情况
表5 氟啶胺和甲基硫菌灵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丝生长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表6 氟啶胺和甲基硫菌灵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丝生长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名称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 混剂共毒系数CTC
氟:甲=10:1 90.19 93.48 103.65
氟:甲=5:1 83.64 66.73 79.78
氟:甲=5:3 63.20 52.79 83.53
氟:甲=1:1 50.93 48.14 94.52
氟:甲=3:5 38.66 48.09 124.39
氟:甲=1:5 18.22 21.38 117.34
氟:甲=1:10 11.68 4.82 41.27
6.2结论与讨论:本试验采用平皿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氟啶胺和甲基硫菌灵单剂及其两者按照不同比例混配后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离体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单剂和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药剂浓度的提高而增强,呈正相关。氟啶胺原药和甲基硫菌灵原药按照10:1、5:3、1:1和1:5混配后表现为加和作用,按照3:5混配后表现为增效作用,而5:1、1:10混配后表现为拮抗作用。本着高效、经济的原则,采用氟啶胺原药和甲基硫菌灵原药按照3:5混配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实施例2 8%氟啶胺·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氟啶胺与甲基硫菌灵的质量比为3:5,含量为8%(折纯),润湿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EMAL 30N-S 1%,分散剂Soprophor FL用量1%,防冻剂乙二醇3%、增稠剂聚乙二醇0.3%、防腐剂苯甲酸为0.3%、消泡剂有机硅氧烷为0.1%、稳定剂酒石酸0.1%,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按以上配比分别称量各组分中除聚乙二醇和酒石酸以外的其他组分及适量去离子水,混合均匀,经砂磨机研磨得到粒径在3μm以下的基料,砂磨基料外观呈淡红色,经测定pH值为7.6,经添加酒石酸后测定pH为5.9,淡红色转变为奶白色。将pH值控制在5.5-6.0之间再加入预先配制好的聚乙二醇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悬浮剂。按照悬浮剂质量控制指标进行产品检测,技术指标包括有效成分含量、持久起泡性、pH范围、悬浮率及热贮稳定性等,其相应的检测方法如下:使用带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1220)检测其有效成分含量;按GB/T 28137-2011农药持久起泡性测定方法检测其持久起泡性;按GB/T 14825-2006中“方法3”检测其悬浮率;按GB/T 19136-2003农药热贮稳定性测定方法检测其热贮稳定性;按GB/T 19136-2003农药热贮稳定性测定方法检测其有效成分分解率。下面各个实施例中氟啶胺·甲基硫菌灵悬浮剂的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法均是按上述方法进行。
具体测定结果为:氟啶胺含量为3.06%,甲基硫菌灵含量为5.09%,持久起泡性合格(35ml),pH值5.6,氟啶胺悬浮率93.04%,甲基硫菌灵悬浮率为95.13%,热贮稳定性合格,有效成分分解率:氟啶胺1.6%、甲基硫菌灵2.1%。
实施例3 24%氟啶胺·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氟啶胺与甲基硫菌灵的质量比为3:5,含量为24%(折纯),润湿剂Synperonic 91/6为2%,分散剂Cresplus 1209用量2%,防冻剂丙二醇5%、增稠剂黄原胶0.2%、防腐剂苯甲酸钠为0.2%、消泡剂磷酸三丁酯为0.2%、稳定剂柠檬酸0.15%,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按以上配比分别称量各组分中除黄原胶和柠檬酸以外的其他组分及适量去离子水,混合均匀,经砂磨机研磨得到粒径在3μm以下的基料,通过调节加入柠檬酸的量,将pH值控制在5.5-6.0之间。再加入预先配制好的黄原胶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悬浮剂。按照悬浮剂质量控制指标进行产品检测,技术指标包括有效成分含量、持久起泡性、pH范围、悬浮率及热贮稳定性等。
具体测定结果为:氟啶胺含量为9.01%,甲基硫菌灵含量为15.08%,持久起泡性合格(45ml),PH值5.8,氟啶胺悬浮率93.24%,甲基硫菌灵悬浮率为95.63%,热贮稳定性合格,有效成分分解率氟啶胺1.8%、甲基硫菌灵2.3%。
实施例4 40%氟啶胺·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氟啶胺与甲基硫菌灵的质量比为3:5,含量为40%(折纯),润湿剂AEO-9为3%,分散剂Tamol DN用量3%,防冻剂甘油5%,增稠剂聚乙烯醇0.1%,防腐剂山梨酸为0.1%,消泡剂硅酮为0.5%,稳定剂乙酸0.3%,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按以上配比分别称量各组分中除聚乙烯醇和乙酸以外的其他组分及适量去离子水,混合均匀,经砂磨机研磨得到粒径在3μm以下的基料,通过调节加入乙酸的量,将pH值控制在5.5-6.0之间。再加入预先配制好的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悬浮剂。按照悬浮剂质量控制指标进行产品检测,技术指标包括有效成分含量、持久起泡性、pH范围、悬浮率及热贮稳定性等。
具体测定结果为:氟啶胺含量为15.05%,甲基硫菌灵含量为25.18%,持久起泡性合格(25ml),pH值5.5,氟啶胺悬浮率94.24%,甲基硫菌灵悬浮率为96.63%,热贮稳定性合格,有效成分分解率氟啶胺1.7%、甲基硫菌灵2.5%。
实施例5 48%氟啶胺·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氟啶胺与甲基硫菌灵的质量比为3:5,含量为48%(折纯),润湿剂AEO-9为3%,分散剂Tersperse 2500用量3%,防冻剂尿素5%,增稠剂羟甲基纤维素0.1%,防腐剂山梨酸钠为0.1%、消泡剂硬脂酸为0.5%、稳定剂柠檬酸0.3%,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按以上配比分别称量各组分中除羟甲基纤维素和柠檬酸以外的其他组分及适量去离子水,混合均匀,经砂磨机研磨得到粒径在3μm以下的基料,通过调节加入柠檬酸的量,将pH值控制在5.5-6.0之间。再加入预先配制好的羟甲基纤维素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悬浮剂。按照悬浮剂质量控制指标进行产品检测,技术指标包括有效成分含量、持久起泡性、pH范围、悬浮率及热贮稳定性等。
具体测定结果为:氟啶胺含量为18.08%,甲基硫菌灵含量为30.28%,持久起泡性合格(36ml),pH值6.0,氟啶胺悬浮率93.84%,甲基硫菌灵悬浮率为95.73%,热贮稳定性合格,有效成分分解率氟啶胺1.8%、甲基硫菌灵2.6%。
实施例6 马铃薯晚疫病的大田药效试验
1、试验材料和试验药剂:
A.实施例4中的40%氟啶胺·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因实施例中氟啶胺·甲基硫菌灵悬浮剂中的氟啶胺和甲基硫菌灵的比例均为3:5,而实施例4中氟啶胺·甲基硫菌灵悬浮剂的含量为40%,适于作为田间应用,因此选取实施例4制备品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B.25%嘧菌酯悬浮剂,对照组;
C.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对照组;
D.72.2%霜霉威水剂,对照组;
E.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照组;
CK(Control Check).仅喷洒清水,对照组。
2、田间试验:
试验时间:2012年3~9月,在山东省寿光市进行。供试药剂为实施例4中的40%氟啶胺·甲基硫菌灵悬浮剂的处理剂量为1200ml/ha,25%嘧菌酯悬浮剂的处理剂量为525g/ha,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的处理剂量为525g/ha,72.2%霜霉威水剂处理剂量为1500ml/ha,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处理剂量为1500g/ha,上述各个对照组所使用的供试药剂的处理剂量均是其在国家农业部进行登记时所推荐的使用剂量。以一处不施药的地块喷清水作为对照处理,分4个处理阶段,每7d喷雾施药1次,共施药3次。在第3次施药后的第3d、7d、和10d分别观察防治效果,依据病情指数采用新复极差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3、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如下表7所示,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为实施例4中的40%氟啶胺·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有明显优势,防治效果在90%以上,25%嘧菌酯悬浮剂的防治效果也较好,霜霉威水剂和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次之,甲霜灵可湿性粉剂的仅有70%左右的防治效果;经方差分析,试验所采用药剂为实施例4中的40%氟啶胺·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具有非常优异的效果,远远高于72.2%霜霉威水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的药效。
表7 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Claims (6)

1.一种杀菌组合物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中的应用,所述杀菌组合物由氟啶胺和甲基硫菌灵组成,其中,所述氟啶胺和甲基硫菌灵的质量比为3:5。
2.一种杀菌制剂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中的应用,所述杀菌制剂的组成包括下述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杀菌组合物8%~48%、分散剂1%~3%、润湿剂1%~3%、防冻剂3%~5%、防腐剂0.1%~0.3%、消泡剂0.1%~0.5%、稳定剂0.1%~0.3%、增稠剂0.1~0.3%及余量的水;
所述杀菌组合物由氟啶胺和甲基硫菌灵组成,其中,所述氟啶胺和甲基硫菌灵的质量比为3:5;
所述分散剂选自如下至少一种:磷酸酯类化合物、高分子羧酸类聚合物和磺酸盐类化合物;
所述润湿剂选自如下至少一种:聚氧乙烯醚和硫酸盐;
所述防冻剂选自如下至少一种: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和尿素;
所述防腐剂选自如下至少一种: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钠;
所述消泡剂选自如下至少一种:有机硅氧烷、磷酸三丁酯、硅酮和硬脂酸;
所述稳定剂选自如下至少一种:乙酸、柠檬酸和酒石酸;
所述增稠剂选自如下至少一种:黄原胶、聚乙烯醇、聚丙烯醇、聚乙二醇、硅酸铝钠和羟甲基纤维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制剂的剂型为悬浮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制剂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1)将所述杀菌组合物、分散剂、润湿剂、防冻剂、防腐剂、消泡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得到基料,并对基料进行砂磨处理;
(2)向步骤(1)所述经砂磨处理后的基料中添加所述稳定剂,以使其pH值维持在5.5~6.0之间,再向其中添加所述增稠剂,搅拌均匀后,即得所述杀菌制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砂磨处理后的基料中颗粒粒径≤3μm。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增稠剂是以溶液的形式添加,所述增稠剂溶液中增稠剂的质量分数为2%~4%。
CN201410425860.XA 2014-08-26 2014-08-26 一种杀菌组合物与制剂及其应用 Active CN1042221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5860.XA CN104222121B (zh) 2014-08-26 2014-08-26 一种杀菌组合物与制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5860.XA CN104222121B (zh) 2014-08-26 2014-08-26 一种杀菌组合物与制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2121A CN104222121A (zh) 2014-12-24
CN104222121B true CN104222121B (zh) 2016-08-24

Family

ID=52211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25860.XA Active CN104222121B (zh) 2014-08-26 2014-08-26 一种杀菌组合物与制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221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6273776B2 (en) * 2015-05-29 2020-09-24 Ishihara Sangyo Kaisha, Ltd. Fungicidal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lant diseases
CN106376573A (zh) * 2016-09-05 2017-02-08 广西大学 一种含有腈菌唑和邻氨基苯甲酰胺的农药组合物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8053A (zh) * 2003-04-22 2003-10-15 西安敬业生物药物科技有限公司 甲基托布津包络物农药制剂
CN101380016A (zh) * 2008-08-22 2009-03-11 张少武 一种含有氟啶胺和甲基硫菌灵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17678A (zh) * 2009-07-29 2010-01-06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药组合物
CN102119698A (zh) * 2010-01-08 2011-07-13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啶胺与甲基硫菌灵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8053A (zh) * 2003-04-22 2003-10-15 西安敬业生物药物科技有限公司 甲基托布津包络物农药制剂
CN101380016A (zh) * 2008-08-22 2009-03-11 张少武 一种含有氟啶胺和甲基硫菌灵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17678A (zh) * 2009-07-29 2010-01-06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药组合物
CN102119698A (zh) * 2010-01-08 2011-07-13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啶胺与甲基硫菌灵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2121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2240B (zh)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5230622B (zh) 一种含有大黄素甲醚和春雷霉素的农药组合物
CN101690480A (zh) 一种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642104A (zh) 一种含有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30679A (zh) 一种含肟醚菌胺的农药组合物
CN104222121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与制剂及其应用
CN102578108A (zh) 一种含烯丙苯噻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26090B (zh) 含噻呋酰胺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5104397A (zh) 一种吡唑醚菌酯和代森联复配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69474A (zh) 一种含苯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2972410B (zh) 一种含丙硫菌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4222092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与制剂及其应用
CN105230639B (zh) 一种含有苦参碱和春雷霉素的农药组合物
CN104982451A (zh) 含有吡菌苯威的杀菌组合物
CN105010388A (zh) 一种含毒氟磷和酰胺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及杀菌剂
CN102626089A (zh) 含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9832289A (zh) 一种含Picarbutrazox和精甲霜灵的农药组合物
CN106070276A (zh) 一种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36670B (zh) 含毒氟磷和烯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8041063A (zh) 一种含霜脲氰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617679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3947662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5340931A (zh) 一种防治葡萄白粉病的杀菌抑菌组合物及其制剂与应用
CN105994291A (zh) 一种含有苯并烯氟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4041523B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