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1465B - 用于管理呼叫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用于管理呼叫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1465B
CN104221465B CN201280072341.9A CN201280072341A CN104221465B CN 104221465 B CN104221465 B CN 104221465B CN 201280072341 A CN201280072341 A CN 201280072341A CN 104221465 B CN104221465 B CN 1042214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l
calling
information
state
applic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23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1465A (zh
Inventor
曹晟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21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1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1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1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3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to a telephone s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4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 H04W76/36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for reassigning the resources associated with the releas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呼叫管理方法、一种相关的移动终端以及一种使用呼叫状态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相关的设备。当针对第一呼叫的呼叫连接通过第一呼叫应用被请求时,创建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在通过第一呼叫应用预先建立的第一呼叫被连接的情况下,当针对新呼叫的第二呼叫连接通过第二呼叫应用被请求时,创建第二状态改变信息。在输出使用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和第二状态改变信息创建的指南信息之后,接收关于所述指南信息的选择信息的输入。第一呼叫应用和第二呼叫应用中的至少一个是执行用于分组交换(PS)呼叫的服务的呼叫应用。

Description

用于管理呼叫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呼叫管理方法和设备。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电路交换(CS)呼叫和分组交换(PS)呼叫进行综合管理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诸如智能电话)的最新版本不仅使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或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或长期演进(LTE))提供CS语音和PS数据发送/接收,而且基于WLAN(无线局域网)技术(诸如由IEEE802.11提出的Wi-Fi)提供IP(互联网协议)服务。因此,移动终端可使用安装在其上的IP语音(VoIP)呼叫应用提供基于IP的呼叫服务(诸如,3G PS或WLAN),还提供基于电路交换(CS)的呼叫服务。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用于连接呼叫的不同类型的呼叫应用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然而,当前生产的移动终端不具有能够共同管理各种呼叫应用的模块。因此,当通过不同的呼叫应用请求的分组交换(PS)呼叫之间出现冲突时,分组交换呼叫中的一个可能被意外地断开而不管用户的选择如何,或者不同的呼叫可能被同时进行处理。
同时,大部分最新的移动终端(诸如智能电话)可具有多种功能,其不仅提供移动电话的传统功能,而且提供MP3播放器、MP4(即,视频)播放器、录音机等的各种多媒体功能。此外,许多种外围单元可被用于控制各种功能。
然而,这些外围单元中的一些单元因为它们常常无法识别通过各种呼叫应用进行的呼叫连接而存在问题。
不幸的是,当移动终端在另一呼叫已被连接的同时接收到特定呼叫时,不存在允许对关于各种呼叫应用的信息进行综合管理的任何设备,可能导致无法对这样的呼叫进行用户控制,并且还使得外围单元执行与呼叫情境不一致的不期望的操作。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提供能够共享和管理关于通过各个呼叫应用连接的呼叫的信息的设备和方法的技术,以便通过各种类型的呼叫应用来实现令人满意的呼叫连接和控制。
技术方案
因此,本发明解决以上提到的至少一些问题和/或缺点,并至少提供下述优点。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在包括PS呼叫的移动终端激活的至少两个呼叫之间的冲突的情况的呼叫管理方法和相关的移动终端。
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呼叫管理方法和相关的移动终端,所述呼叫管理方法和所述移动终端将关于呼叫状态的改变的信息与由所述移动终端正在运行的不同呼叫应用共享。
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通过使用呼叫状态来控制移动终端以便根据呼叫状态的改变来控制移动终端或外围单元的方法和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一种用于管理呼叫的方法优选地包括:当呼叫连接通过第一呼叫应用被请求时,创建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在通过第一呼叫应用预先建立的呼叫被连接的情况下,当新呼叫连接通过第二呼叫应用被请求时,创建第二状态改变信息;输出使用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和第二状态改变信息创建的指南信息;接收关于所述指南信息的选择信息的输入;基于所述选择信息,对预先建立的呼叫的连接和新呼叫的连接进行控制,其中,第一呼叫应用和第二呼叫应用中的至少一个是执行用于分组交换(PS)呼叫的服务的呼叫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当呼叫连接通过第一呼叫应用被请求时创建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在通过第一呼叫应用预先建立的呼叫被连接的情况下,当新呼叫连接通过第二呼叫应用被请求时,创建第二状态改变信息;输出单元,被配置为输出使用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和第二状态改变信息创建的指南信息;输入单元,被配置为接收关于所述指南信息的选择信息的输入。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基于所述选择信息,对预先建立的呼叫的连接和新呼叫的连接进行控制,其中,第一呼叫应用和第二呼叫应用中的至少一个是执行用于分组交换(PS)呼叫的服务的呼叫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呼叫状态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所述方法优选地包括:接收用于控制移动终端或与所述移动终端相关联的外围单元的控制信号的输入;当呼叫状态被改变时,创建状态改变信息;执行包括以下操作的控制处理:通过使用状态改变信息将所述控制信号转换为呼叫模式信号,并通过使用所述控制信号或所述呼叫模式信号来控制所述移动终端或所述外围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呼叫状态的移动终端控制设备,所述设备优选地包括:输入单元,被配置为接收用于控制移动终端或与所述移动终端相关联的外围单元的控制信号的输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当呼叫状态被改变时创建状态改变信息,通过使用状态改变信息将所述控制信号转换为呼叫模式信号,并通过使用所述控制信号或所述呼叫模式信号来控制所述移动终端或所述外围单元。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以上示例性方面,在包括PS呼叫的至少两个呼叫冲突的情况下,可满足用户期望的情境,并且还可在不同的呼叫应用之间共享呼叫状态信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以上示例性方面,可根据呼叫状态的改变来控制移动终端或外围单元。
从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公开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示例性方面、优点和显著特点将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2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图1中显示的控制单元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呼叫管理方法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4和图5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呼叫管理方法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控制设备的框图;
图7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控制设备的控制单元的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管理呼叫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示例性、非限制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被实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阐述于此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提供公开的实施例仅用于示意性的目的,以使得本公开对于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以不同的和众多的方法来使用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
尽管这里使用的示例涉及移动终端,但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明白和理解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移动终端。其他装置的可能示例包括如便携式电话、智能电话、平板PC、手持式PC、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个人数字助理(PDA)、音乐播放器(例如,MP3播放器)、便携式游戏终端、数字广播播放器,仅列出一些非限制性可能。
此外,不会详细描述或示出公知或广泛使用的技术、元件、结构和处理,以避免用这样的公知或广泛使用的技术、元件、结构和处理的讨论来模糊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理解。尽管附图呈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附图不必按照比例绘制,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或省略以便更好的说明和解释本发明。
现在,将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图2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控制单元的框图。
现在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优选地包括控制单元130、输入单元150和输出单元170,并还可包括通信单元190。
控制单元130被配置为在呼叫连接通过第一呼叫应用被请求时,创建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其中,控制单元130包括处理器微处理器。另外,在通过第一呼叫应用预先建立的第一呼叫被连接的情况下,当新呼叫连接通过第二呼叫应用被请求时,控制单元130创建第二状态改变信息。输出单元170显示使用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和第二状态改变信息创建的指南信息。输入单元150接收针对指南信息的选择信息。控制单元130从输入单元150接收选择信息,并基于接收到的选择信息来控制预先建立的呼叫的连接和新呼叫的连接。这里,第一呼叫应用和第二呼叫应用中的至少一个是执行用于PS呼叫的服务的呼叫应用。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每个模块。
当呼叫连接通过第一呼叫应用被请求时,控制单元130创建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在通过第一呼叫应用预先建立的呼叫被连接的情况下,并且当新呼叫连接通过第二呼叫应用被请求时,控制单元130创建第二状态改变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呼叫连接被请求的情况包括从任何对方移动终端接收到呼叫请求的情况和将呼叫请求从本发明的移动终端100发送到任何对方移动终端的情况。
此外,状态改变信息优选地包括通过呼叫应用生成的所有种类的信息,诸如,向呼叫应用请求新呼叫的连接的情况或呼叫应用本身的状态被改变的情况。例如,状态改变信息可包括用于连接呼叫的关于呼叫应用的标识信息、关于呼叫应用的显示激活状态信息、呼叫类型信息、呼叫状态信息和关于对方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另外,状态改变信息还可包括用于选择信息的输入的指南信息。
具体地,状态改变信息的内容被描述如下。
关于呼叫应用的标识信息是指允许识别连接呼叫的呼叫应用的特定信息。该标识信息可以是呼叫应用的ID或名称。关于呼叫应用的显示激活状态信息是指这样的特定信息:指示呼叫应用是处于允许用户操作的显示激活状态还是不允许用户操作的显示禁用状态。
例如,如果特定呼叫应用正在后台状态(即,不显示在屏幕上)下运行,则该呼叫应用被视为正处于显示禁用状态。如果这样的呼叫应用正在前台状态(即,显示在屏幕上)下运行,则同样的特定呼叫应用允许用户在不对屏幕进行任何改变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并且被视为正处于显示激活状态。
呼叫类型信息是指指示被请求的呼叫的类型的特定信息。例如,呼叫类型信息可包括关于呼叫是语音呼叫还是视频呼叫的信息。呼叫状态信息是指关于呼叫的连接状态的特定信息。例如,通过任何呼叫应用连接的呼叫的状态可以是空闲状态、来电呼叫请求状态、去电呼叫请求状态、呼叫通信状态和呼叫保持状态。
关于对方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包括允许对对方移动终端进行识别的所有种类的信息。例如,关于对方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可包括对方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或其他特有的号码或者对方移动终端的用户的名称、照片或ID。控制单元130可通过使用预先存储在移动终端100的电话本中的任何信息或通过使用从对方移动终端接收到的任何信息,创建关于对方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现在参照图2,控制单元130可优选地包括第一应用131、第二应用133和呼叫管理器137。
为了管理通过至少一个呼叫应用131、133和135连接的呼叫,呼叫管理器137可将每个呼叫应用131、133和135注册在呼叫管理器中。当任何呼叫应用被安装在移动终端时,呼叫管理器137可识别并自动注册安装的呼叫应用。可选地,仅由用户选择的呼叫应用可被手动注册在呼叫管理器137中。本公开基于这样的假设,即包括第一呼叫应用和第二呼叫应用的所有呼叫应用已被注册在呼叫管理器137中。
当通过第一呼叫应用131请求呼叫连接时,第一呼叫应用131创建第一状态改变信息。为了在通过第一呼叫应用131请求呼叫连接之后按照用户的请求连接和保持呼叫,可执行下面的处理:显示指南信息,并输入选择信息。然而,该处理基于这样的条件,即已通过第一呼叫应用预先建立的呼叫被连接。因此,将省略关于建立请求的呼叫的连接并保持连接的处理的详细描述。
在通过第一呼叫应用131预先建立的呼叫被连接的条件下,当新呼叫的连接通过第二呼叫应用133被请求时,第二呼叫应用133可创建关于新呼叫的第二状态改变信息。
例如,当在通过第一呼叫应用131与呼叫者A进行语音呼叫期间,通过第二呼叫应用133从呼叫者B接收到对于语音呼叫的请求时,第二呼叫应用133创建第二状态改变信息以包括以下信息:呼叫状态从空闲状态被改变到来电呼叫请求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状态改变信息可还包括第二呼叫应用的名称或ID、指示来电呼叫请求状态的信息、指示视频呼叫被请求的信息、呼叫者B的信息、呼叫者B的电话号码或移动终端号码等。
呼叫管理器137可从第二呼叫应用133接收第二状态改变信息,并随后将第二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包括第一呼叫应用131的至少一个呼叫应用。此时,呼叫管理器137可将接收到的第二状态改变信息仅传送到特定呼叫应用,在这种情况下特定呼叫应用是呼叫管理所需的第一呼叫应用131,或者呼叫管理器137可将接收到的第二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所有注册的“第一到第N”呼叫应用。
此外,如果在呼叫管理器137传送第二状态改变信息时第一呼叫应用131的状态处于显示禁用状态,则呼叫管理器137可将第一呼叫应用131的状态切换/改变/激活到显示激活状态。
呼叫管理器137将第二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输出单元170以及注册的呼叫应用。
如图1中所示,输出单元170基于由控制单元130创建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和第二状态改变信息来显示指南信息。指南信息是指一般经由输出单元通知的便于用户选择期望的呼叫的关于请求或连接的呼叫的连接或相关应用的特定信息。具体地,使用包含在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和第二状态改变信息中的信息来创建指南信息,指南信息还可包括附加内容,其中,附加内容要求输入与该附加内容相关联的选择信息。
此外,指南信息可包括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和第二状态改变信息中的部分信息或全部信息,并且显示的内容可根据用户的设置或选择而改变。例如,如果在通过Skype进行呼叫期间存在来自于Viber的新呼叫,则指南信息可包含当前运行的呼叫应用和请求新呼叫的连接所通过的呼叫应用的标识信息(即,Skype、Viber),并还可包含对方移动终端的号码和关于呼叫是语音呼叫还是视频呼叫的呼叫类型信息。
此外,除了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和第二状态改变信息之外,输出单元170还可显示要求输入选择信息的特定信息,诸如“你接听呼叫吗?是/否”、“接听/拒绝”或“等待/接听/拒绝呼叫”。这样的信息可以是指南信息的要求输入选择信息的附加内容。如果控制单元130识别特定手势或语音作为选择信息,则相关的描述可被包含在指南信息中。
输出单元170可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产生器、发光二极管(LED)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并且可向用户输出特定信息的任何其他模块可被用作输出单元170。即,指南信息可以以文本或图形用户界面的形式被显示在屏幕上,通过扬声器以语音的方式被输出或通过振动产生器(诸如致动器)被输出。技术人员明白和理解输出单元和输入单元可包括单个触摸屏。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当输出单元170是扬声器时,与特定信息相应的信号音可由用户预定。输出单元170可在呼叫期间输出预定信号音,以便向用户通知另一呼叫的状态已改变。另外,输出单元170可将由文本构成的指南信息转换为语音,并随后输出这样的语音。
在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当输出单元170是振动产生器时,输出单元170可根据呼叫的状态或类型,改变振动的强度或周期。
在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当输出单元170包括LED时,输出单元170可根据指南信息来改变光的亮度或改变发光周期,以便显示信息。
通过输出单元170输出指南信息的方法不限于以上讨论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还可使用任何其他合适的方法或以上示例性实施例的结合。
继续参照图1,输入单元150接收用户参照由输出单元170输出的指南信息而输入的选择信息。选择信息指示在通过第一呼叫应用连接的呼叫和通过第二呼叫应用请求的呼叫中将连接哪个特定呼叫。
选择信息将可以是关于通过第二呼叫应用请求的呼叫(即,新呼叫)的接受或拒绝的信息。此外,选择信息还可具有关于以下内容的信息:预先建立的呼叫将被终止,还是被保持直到新呼叫完成为止。
输入单元150可包括按钮、虚拟按钮或触摸板的键盘,或除了触摸板的键盘之外还包括按钮或虚拟按钮。输入单元150可通过使用传感器(诸如,加速传感器或陀螺仪传感器)将用户的运动(即,动作或手势)识别为选择信息。可选地或另外地,输入单元150可包括麦克风。如果麦克风被用于接收选择的信息的输入,则还可包括这样的特定模块:该特定模块可包括被配置用于分析作为选择信息而输入的语音并随后将分析结果传送到控制单元130的处理器,或者这样的语音分析可在被配置用于这样的操作的控制单元中执行。
被配置用于输入单元150的模块不限于以上讨论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可通过以上示例性实施例的组合来实现选择信息的输入。
通过输入单元150接收的选择信息被传送到控制单元130。使用选择信息,控制单元130可控制通过第一呼叫应用131连接的呼叫(在下文中,被称为“预先建立的呼叫”)的连接以及通过第二呼叫应用133请求的呼叫(在下文中,被称为“新呼叫”或“随后的呼叫”)的连接。选择信息是指请求是接受还是拒绝新呼叫以及是终止还是保持预先建立的呼叫的信息。
控制单元130根据选择信息,控制预先建立的呼叫的连接和新呼叫的连接。如果选择信息是新呼叫的拒绝信息,则控制单元130可终止新呼叫并保持预先建立的呼叫的连接。如果选择信息是新呼叫的接受信息,则控制单元130可连接新呼叫,并“保持”或终止预先建立的呼叫。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30的呼叫管理器137可执行以上讨论的功能。也就是说,呼叫管理器137可通过使用选择信息来创建呼叫控制命令,并随后将呼叫控制命令传送到包括第一呼叫应用和第二呼叫应用的两个或更多个呼叫应用。呼叫控制命令是指例如通过控制呼叫应用的激活或通过控制呼叫连接状态的改变,来控制每个呼叫应用的操作的命令。也就是说,如果选择信息指示接受新呼叫并保持预先建立的呼叫,则呼叫管理器137可将使呼叫通信状态改变到呼叫保持状态的呼叫控制命令发送到第一呼叫应用,并还可将使来电呼叫请求状态改变到呼叫通信状态的控制命令发送到第二呼叫应用。如果选择信息指示拒绝新呼叫并保持预先建立的呼叫,则呼叫管理器137可将使来电呼叫请求状态改变到空闲状态的呼叫控制命令发送到第二呼叫应用。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30的第一呼叫应用131或第二呼叫应用133可控制预先建立的呼叫的连接和新呼叫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呼叫管理器137执行用于将由每个各自的呼叫应用创建的状态改变信息、呼叫控制所需的选择信息、指南信息等发送到每个模块的功能。呼叫控制(诸如,关闭(终止)呼叫、保持连接和保持呼叫(将呼叫置于保持))由第一呼叫应用和第二呼叫应用执行。
具体地,当输入单元150接收到选择信息时,第一呼叫应用131接收选择信息,并可基于选择信息来控制预先建立的呼叫的连接。另外,第一呼叫应用131通过反映控制结果来更新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并将更新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发送到呼叫管理器137。随后,呼叫管理器137可将更新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包括第二呼叫应用133的至少一个呼叫应用。随后,通过参考更新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第二呼叫应用133可对通过第二呼叫应用133连接的新呼叫进行控制。
例如,如果接收到的选择信息包括新呼叫的拒绝信息,则第一呼叫应用131根据接收到的选择信息,保持通过第一呼叫应用131预先建立的呼叫的连接。随后,第一呼叫应用131将通过反映控制结果而更新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呼叫管理器137。呼叫管理器137将更新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包括第二呼叫应用133的至少一个呼叫应用,并且第二呼叫应用133可通过参考更新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来终止新呼叫。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应该理解,第二呼叫可被传输到例如语音信箱使得呼叫者可留言,而不是被终止。
尽管在以上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呼叫应用将根据选择信息更新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呼叫管理器137,但通过控制第一呼叫来创建更新的状态改变信息的模块不仅仅限于预先建立的呼叫的呼叫应用。事实上任何辅助的或次要的应用的状态也可被更新。
可通过通信单元190来进行在以上讨论的呼叫连接时的数据发送和接收。尽管未在附图中示出,但以下内容在要求保护的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通信单元190可电路通信单元和分组通信单元,其中,电路通信单元以CS方式用通信网络连接通信信道,分组通信单元以PS方式用通信网络连接数据发送/接收信道。用于呼叫连接的通信网络可包括支持VoIP(通过互联网协议的语音)和MoIP(通过互联网协议的媒体)的3G/4G移动通信网络(诸如,Wibro、WCDMA、GSM、UMTS和LTE),并还可包括任何其他有线/无线网络,诸如,基于无线LAN(诸如Wi-Fi)的IP网络。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特定通信网络,并且其他格式在可用时都可被作为以上通信网络中的一个。
现在,将参照图3至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呼叫管理方法。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呼叫管理方法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
现在参照图3,在步骤310,当呼叫连接通过第一呼叫应用被请求时,控制单元130创建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并保持通过第一呼叫应用连接的呼叫(在下文中,被称为“预先建立的呼叫”)。在该步骤,对于呼叫连接的请求可以是来电呼叫或去电呼叫。在步骤320,如果在通过第一呼叫应用预先建立的呼叫被连接的情况下新呼叫通过第二呼叫应用被请求,则随后在步骤330,控制器130创建第二呼叫应用的第二状态改变信息。这里,对于新呼叫的连接的请求包括关于来电呼叫或去电呼叫的请求。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和第二状态改变信息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关于用于连接呼叫的呼叫应用的标识信息、关于呼叫应用的显示激活状态信息、呼叫类型信息、呼叫状态信息和关于对方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另外,第一呼叫应用和第二呼叫应用中的至少一个是执行用于分组交换(PS)呼叫的服务的呼叫应用。
接下来,在步骤340,输出单元170显示使用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和第二状态改变信息创建的指南信息,并且随后在步骤350,输入单元150接收关于状态改变信息的选择信息的输入。如果在步骤350不存在选择信息的输入,则状态改变信息可在不改变的情况下被显示。随后,在步骤360至步骤395,控制单元130通过使用选择信息,控制与移动终端的预先建立的呼叫的连接和新呼叫的连接。
更具体地,在步骤360,控制单元130确定选择信息是否是关于新呼叫的接受信息。如果存在新呼叫的接受,则随后在步骤370控制单元130连接新呼叫。
然而,如果在步骤360选择信息是关于新呼叫的拒绝信息,则在步骤365控制单元130终止新呼叫并返回先前的步骤310以保持预先建立的呼叫。当在步骤370新呼叫被连接时,控制单元130在步骤380确定选择信息是否包含保持预先建立的呼叫的指示。如果包含,则随后在步骤390控制单元130保持预先建立的呼叫。如果作为步骤380的确认结果,选择信息包含用于终止预先建立的呼叫的指示,则控制单元130终止预先建立的呼叫(步骤395)。
图4和图5是详细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呼叫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现在参照图4,在步骤410,当呼叫连接通过第一呼叫应用131被请求时,第一呼叫应用131创建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将第一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呼叫管理器137,并保持预先建立的呼叫的连接。尽管未在附图中示出,但只要预先建立的呼叫的状态被改变,第一呼叫应用131就可创建更新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并将其传送到呼叫管理器137,并且随后呼叫管理器137可将更新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注册的呼叫应用。在步骤415,如果在预先建立的呼叫仍然被连接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呼叫应用133进行呼叫发送或接收,则随后在步骤420第二呼叫应用133创建第二状态改变信息。接下来,在步骤430,呼叫管理器137从第二呼叫应用133接收第二状态改变信息,并且随后在步骤440将第二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第一呼叫应用131。尽管未示出,但如果两个或更多个呼叫应用被使用,则呼叫管理器137可将接收到的第二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任何其他注册的呼叫应用,例如,图1中显示的第“N”呼叫应用。
继续参照图4,接下来,在步骤445呼叫管理器137将使用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和第二状态改变信息创建的指南信息传送到输出单元170,并且在步骤450输出单元170输出指南信息。可通过显示屏、扬声器、振动产生器、LED等输出指南信息,而不是限于特定输出方式。基于指南信息,在步骤460输入单元150接收选择信息的输入。在该步骤中,可根据指南信息,使用软按钮、语音、动作或手势输入选择信息。输入的选择信息被传送到呼叫管理器137(步骤465),并且随后在步骤470呼叫管理器137基于选择信息来创建呼叫控制命令。另外,在步骤480呼叫管理器137将呼叫控制命令传送到第一呼叫应用和第二呼叫应用。可选地,为了通知呼叫管理状态,呼叫管理器137可将呼叫控制命令传送到包括第一呼叫应用和第二呼叫应用的两个或更多个任何其他呼叫应用。
尽管未示出,如果选择信息指示接受通过第二呼叫应用133接收或发送的呼叫,则呼叫管理器137将使来电呼叫请求状态改变到呼叫通信状态的呼叫控制命令传送到第二呼叫应用133。同时,呼叫管理器137将保持或关闭预先建立的呼叫的呼叫控制命令传送到第一呼叫应用131。如果选择信息指示拒绝通过第二呼叫应用133接收或发送的呼叫,则呼叫管理器137将保持预先建立的呼叫的呼叫控制命令传送到第一呼叫应用131。另外,呼叫管理器137可将使来电呼叫请求状态改变到空闲状态的呼叫控制命令传送到第二呼叫应用133。也可在预先建立的呼叫被保持的同时,将第二呼叫转发到语音信箱(或转发到预定的不同电话号码)并且输出单元可显示改变后的状态。
现在参照图5,在步骤510,当呼叫连接通过第一呼叫应用131被请求时,第一呼叫应用131创建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将第一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呼叫管理器137,并保持预先建立的呼叫的连接。尽管未在附图中示出,但只要预先建立的呼叫的状态被改变,第一呼叫应用131就可创建更新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并将其传送到呼叫管理器137,并且随后呼叫管理器137可将更新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注册的呼叫应用。在预先建立的呼叫通过第一呼叫应用131被连接时,并且当通过第二呼叫应用133进行呼叫发送或接收时,随后在步骤520第二呼叫应用133创建第二状态改变信息。在步骤530,呼叫管理器137从第二呼叫应用133接收第二状态改变信息,并随后在步骤540将第二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第一呼叫应用131。尽管未示出,如果两个或更多个呼叫应用被使用,则呼叫管理器137可将接收到的第二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任何其他注册的呼叫应用。
如果在步骤550,保持预先建立的呼叫的第一呼叫应用131在从呼叫管理器137接收到第二状态改变信息时处于显示禁用状态,则随后在步骤555第一呼叫应用131可从显示禁用状态被切换到显示激活状态。
第一呼叫应用131可被设置为当接收到状态改变信息时被切换到显示激活状态,或者可选地,呼叫管理器137可将用于切换第一呼叫应用131的状态的切换命令插入到将被传送的状态改变信息。被切换到显示激活状态的第一呼叫应用131使用在其本身中创建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和从呼叫管理器137接收到的第二状态改变信息两者来创建指南信息,并随后在步骤560将创建的指南信息传送到输出单元170。
继续参照图5,在步骤565,输出单元170输出指南信息。可通过显示屏、扬声器、振动产生器、LED等,以文本、图像、语音、振动、光等形式输出指南信息,而不限于特定输出方式。基于指南信息,在步骤570输入单元150接收选择信息的输入。在该步骤中,可使用软按钮、语音、动作或手势来输入选择信息,而不是限于特定输入方式。在步骤580,输入的选择信息被传送到第一呼叫应用131。随后第一呼叫应用131通过使用选择信息来控制呼叫(步骤585),并基于控制结果来更新第一状态改变信息。接下来,在步骤590第一呼叫应用131将更新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呼叫管理器137。例如,如果选择信息指示接受通过第二呼叫应用新请求的呼叫,并还指示终止通过第一呼叫应用保持的预先建立的呼叫,则第一呼叫应用可终止呼叫,通过反映呼叫的终止而来更新呼叫状态改变信息,并将更新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呼叫管理器137。在步骤595接收更新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的呼叫管理器137将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包括第二呼叫应用的至少一个呼叫应用。随后第二呼叫应用可根据更新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控制新呼叫的连接。如上所讨论的,更新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可具有选择信息的内容和第一呼叫应用的呼叫状态信息。因此,第二呼叫应用可通过参考与新呼叫相关的接受信息来连接新呼叫。
如上所讨论的,由于当呼叫应用的状态被改变时,每个应用创建状态改变信息并将其传送到呼叫管理器137,因此呼叫管理器137可共同管理和共享注册的呼叫应用。此外,由于呼叫管理器137将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每个呼叫应用,因此在通过不同呼叫应用连接的呼叫之间不存在冲突。
根据本发明,移动终端允许对接收的或发送的呼叫进行综合管理而不管呼叫应用的类型如何,并使根据用户期望的情境来控制呼叫变得可能。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控制设备的框图。
现在参照图6,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控制设备600可包括输入单元630和控制单元650。
输入单元630接收用于控制移动终端或外围单元的控制信号的输入。通过移动终端700输入用于控制移动终端的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移动终端700包括音量调节按钮、用于嵌入在移动终端中的多媒体重放模块的播放按钮、相机控制按钮、用于接收语音控制信号的输入的扬声器、用于感测与用户的距离的接近传感器等。通过外围单元800输入用于控制与移动终端相关联的外围单元的控制信号,其中,所述外围单元800包括但绝不限于蓝牙装置、耳机、与移动终端分离的独立的音量调节器等。
控制单元650响应于呼叫状态的改变创建状态改变信息,通过使用状态改变信息来将控制信号转换为呼叫模式信号,并通过使用控制信号或呼叫模式信号来控制移动终端或外围单元。状态改变信息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关于呼叫应用的标识信息、关于呼叫应用的显示激活状态信息、呼叫状态信息和关于对方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的状态从空闲状态被改变到以下状态中的至少一个时:来电呼叫请求状态、去电呼叫请求状态、呼叫通信状态和呼叫保持状态,控制单元650创建状态改变信息,并使用状态改变信息,将通过移动终端700或外围单元800输入的控制信号转换为呼叫模式信号。该呼叫模式信号指在呼叫期间使用的信号,例如,呼叫接受/终止信号或接收的呼叫声音音量增大/减小信号。
具体地,控制单元650接收通过移动终端700或外围单元800输入的控制信号(诸如,点击、双击、长按、播放、暂停或音量增大/降低),并随后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转换为呼叫模式信号,诸如,呼叫接受/终止信号或接收的呼叫声音音量增大/减小信号。
另外,控制单元650可将呼叫模式信号设置为不引起动作的空信号(例如,没有任何将被用作改变的数据的信号)。例如,如果与作为控制信号之一的播放信号相应的呼叫模式信号被设置为空信号,则即使用户在呼叫期间按下播放按钮,移动终端或外围单元也不会进行操作。在另一示例中,如果接近传感器确定用户非常接近于移动终端,并且也在进行呼叫时,控制单元650可对通过屏幕上的软按钮输入的所有信号进行设置以构成空信号。即,仅在屏幕上输入的信号不引起动作。如果移动终端的状态从来电呼叫请求状态、去电呼叫请求状态、呼叫通信状态和呼叫保持状态中的一个被改变到空闲状态,则控制单元650可将输入的控制信号按照原样传送到移动终端700和外围单元800。因此,在空闲状态下,移动终端和外围单元根据原始控制信号进行操作。
图7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控制设备的控制单元的框图。现在参照图7,控制单元650可包括至少一个呼叫应用653和655、呼叫管理器657和转换控制器659。
当呼叫状态被改变时,呼叫应用653和655可创建状态改变信息。状态改变信息的细节与先前在图1中讨论的相同。
呼叫管理器657对从呼叫应用接收的状态改变信息进行分析。呼叫管理器657可从在状态改变信息中包含的信息提取控制移动终端或外围单元所需的特定信息。例如,如果仅呼叫状态信息被用作对移动终端和外围单元进行控制,则呼叫管理器657可仅从状态改变信息提取呼叫状态信息。
如果作为通过呼叫管理器657的分析结果,移动终端处于呼叫活动状态,则转换控制器659将控制信号转换为呼叫模式信号,并随后基于呼叫模式信号,控制移动终端和外围单元。这里,呼叫活动状态包括来电呼叫请求状态、去电呼叫请求状态、呼叫保持状态以及呼叫通信状态。
如果作为通过呼叫管理器657的分析结果,移动终端处于空闲状态,则转换控制器659可通过使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移动终端和外围单元。
即,通过移动终端700或外围单元800输入的任何信号通过被控制单元650转换以用于控制移动终端或外围单元。
为方便描述,以上讨论的模块被彼此分离,并可在实际的实现中被部分或全部合并在一起。
参照图8,在步骤810控制单元650接收控制信号的输入。如果在步骤820呼叫状态被改变,则随后在步骤830控制单元650创建状态改变信息。随后,在步骤840控制单元650基于状态改变信息,分析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呼叫活动状态。如果尽管在步骤810输入了控制信号,但在步骤820不存在呼叫状态的改变,则控制单元650基于先前创建的状态改变信息来执行步骤840。
如果作为通过控制单元650分析状态改变信息的结果,移动终端处于呼叫活动状态(即,呼叫通信状态、来电呼叫请求状态、去电呼叫请求状态或呼叫保持状态),则随后在步骤850控制单元650将控制信号转换为呼叫模式信号。随后在步骤860控制单元650将呼叫模式信号传送到移动终端或外围单元。如果作为分析的结果,移动装置处于空闲状态,则在步骤870控制单元650将输入的控制信号按照原样(即,不进行转换)传送到移动终端或外围单元。
如上所讨论的,由于移动终端根据移动终端的呼叫连接状态,控制设备执行控制信号处理,因此移动终端可根据呼叫的状态合适地进行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可在硬件、固件中被实现,或者被实现为可在硬件(诸如处理器或微处理器)中下载并运行的软件或计算机代码、在记录介质(诸如CD ROM、RAM、ROM、软盘、DVD、硬盘、或磁光盘)中存储的机器可执行代码,或通过网络下载的计算机代码(其中,所述计算机代码最初存储在远程记录介质或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上并将被存储在本地非暂时性记录介质上),使得描述于此的所述方法可使用通用计算机或专用处理器在被存储在记录介质上的软件中被渲染,或者在可编程硬件或专用硬件(诸如ASIC或FPGA)中被渲染。如本领域中所理解:计算机、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器或可编程硬件包括存储器组件(例如RAM、ROM、闪存、拇指存储器等),其中,所述存储器组件可存储或接收软件或计算机代码,其中,所述软件或计算机代码在被计算机、处理器或硬件访问并执行时将执行描述于此的处理方法。此外,将认识到:当通用计算机访问用于执行这里示出的所述处理的代码时,所述代码的执行将通用计算机转变为用于执行这里示出的所述处理的专用计算机。
尽管已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具体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19)

1.一种用于管理呼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第一呼叫连接通过第一呼叫应用被请求时,第一呼叫应用创建第一呼叫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
在通过第一呼叫应用预先建立的第一呼叫被连接到移动终端的情况下,当针对新的第二呼叫的第二呼叫连接通过第二呼叫应用被请求时,第二呼叫应用创建第二状态改变信息;
通过输出单元输出使用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和第二状态改变信息创建的指南信息;
通过输入单元接收关于所述指南信息的选择信息的输入;
基于接收到的所述选择信息,通过移动终端的呼叫管理器控制第一呼叫的连接和第二呼叫的连接,
其中,第一呼叫应用不同于第二呼叫应用,并且第一呼叫应用和第二呼叫应用中的至少一个执行用于分组交换(PS)呼叫的服务,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呼叫管理器从第二呼叫应用接收第二状态改变信息,并随后将第二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包括第一呼叫应用的至少一个呼叫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和第二状态改变信息中的每一个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关于第一呼叫应用或第二呼叫应用的标识信息、关于各第一呼叫应用或第二呼叫应用的显示激活状态信息、呼叫类型信息、呼叫状态信息和关于对方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选择信息的输入的步骤包括:检测根据各个指南信息的对软按钮、语音、动作或手势中的至少一个的输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控制第一呼叫的连接和第二呼叫的连接的步骤包括:
通过使用所述选择信息来创建呼叫控制命令;
将呼叫控制命令传送到第一呼叫应用和第二呼叫应用两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多于两个的呼叫应用,其中,第二状态改变信息被传送到包括第一呼叫应用的至少一个呼叫应用,其中,呼叫控制命令被传送到至少两个呼叫应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控制第一呼叫的连接和第二呼叫的连接的步骤包括:
通过第一呼叫应用根据所述选择信息来控制第一呼叫的连接;
通过第一呼叫应用经由反映控制结果来更新第一状态改变信息;
将更新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包括第二呼叫应用的至少一个呼叫应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呼叫应用在第二状态改变信息被传送到时处于显示禁用状态时,将第一呼叫应用的状态切换到显示激活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第一呼叫的连接和第二呼叫的连接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选择信息指示拒绝新呼叫时,关闭第二呼叫并还保持第一呼叫的连接;
当所述选择信息指示接受新呼叫时,连接第二呼叫并还保持或关闭第一呼叫。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选择信息指示拒绝第二呼叫时,将第二呼叫转发到语音信箱或转发到预定电话号码。
10.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当第一呼叫的第一呼叫连接通过第一呼叫应用被请求时,创建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并在通过第一呼叫应用预先建立的第一呼叫被连接的情况下,当第二呼叫的第二呼叫连接通过第二呼叫应用被请求时,创建第二状态改变信息;
输出单元,被配置为输出使用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和第二状态改变信息创建的指南信息;
输入单元,被配置为接收关于所述指南信息的选择信息的输入,
其中,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基于所述选择信息来控制预先建立的呼叫的连接和第二呼叫的连接,
其中,第一呼叫应用不同于第二呼叫应用,第一呼叫应用和第二呼叫应用中的至少一个执行用于分组交换(PS)呼叫的服务,
其中,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呼叫应用,被配置为当针对第一呼叫的第一呼叫连接被请求时创建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并保持预先建立的呼叫的连接;
第二呼叫应用,被配置为当针对新呼叫的第二呼叫连接被请求时创建第二状态改变信息;
呼叫管理器,被配置为从第二呼叫应用接收第二状态改变信息,并将第二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包括第一呼叫应用的至少一个呼叫应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第一呼叫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和第二呼叫的第二状态改变信息中的每一个各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关于各第一呼叫应用或第二呼叫应用的标识信息、关于第一呼叫应用或第二呼叫应用的显示激活状态信息、呼叫类型信息、呼叫状态信息和关于对方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中,呼叫管理器还被配置为通过使用所述选择信息来创建呼叫控制命令,并将呼叫控制命令传送到第一呼叫应用和第二呼叫应用两者。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中,第一呼叫应用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选择信息控制预先建立的呼叫的连接,通过反映控制结果来更新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并将更新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呼叫管理器,
其中,呼叫管理器还被配置为接收更新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将更新的第一状态改变信息传送到包括第二呼叫应用的至少一个呼叫应用。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呼叫管理器还被配置为:当第一呼叫应用在第二状态改变信息被传送到时处于显示禁用状态时,将第一呼叫应用的状态切换到显示激活状态。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当所述选择信息指示拒绝新呼叫时,终止第二呼叫并还保持第一呼叫的连接,并且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当所述选择信息指示接受新呼叫时,连接第二呼叫并还保持或终止第一呼叫。
16.一种使用呼叫状态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于控制移动终端或与所述移动终端相关联的外围单元的控制信号的输入;
当第一呼叫状态被改变时,通过控制器创建状态改变信息;
执行包括以下操作的控制处理:通过使用状态改变信息将所述控制信号转换为呼叫模式信号,并通过使用所述控制信号或所述呼叫模式信号来控制所述移动终端或所述外围单元,
其中,所述控制处理包括:
通过控制器分析状态改变信息;
当所述移动终端的分析出的状态改变信息包括呼叫活动状态时,将所述控制信号转换为所述呼叫模式信号,并随后通过使用所述呼叫模式信号来控制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外围单元;
当所述移动终端的分析出的状态改变信息包括空闲状态时,通过使用所述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外围单元。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状态改变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关于呼叫应用的标识信息、关于呼叫应用的显示激活状态信息、呼叫类型信息、呼叫状态信息和关于对方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18.一种使用呼叫状态的移动终端控制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输入单元,被配置为接收用于控制移动终端或与所述移动终端相关联的外围单元的控制信号的输入;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当呼叫状态被改变时创建状态改变信息,通过使用状态改变信息将所述控制信号转换为呼叫模式信号,并通过使用所述控制信号或所述呼叫模式信号来控制所述移动终端或所述外围单元,
其中,控制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呼叫应用,被配置为当呼叫状态被改变时创建状态改变信息;
呼叫管理器,被配置为对从呼叫应用接收到的状态改变信息进行分析;
转换控制器,被配置为在作为分析结果,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呼叫活动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信号转换为所述呼叫模式信号,并随后通过使用所述呼叫模式信号来控制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外围单元,并还被配置为在作为分析结果,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所述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外围单元。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状态改变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关于呼叫应用的标识信息、关于呼叫应用的显示激活状态信息、呼叫类型信息、呼叫状态信息和关于对方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CN201280072341.9A 2012-04-12 2012-11-08 用于管理呼叫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移动终端 Active CN1042214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38083A KR101944318B1 (ko) 2012-04-12 2012-04-12 호 관리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단말 장치
KR10-2012-0038083 2012-04-12
PCT/KR2012/009366 WO2013154243A1 (en) 2012-04-12 2012-11-08 Method for managing calls and mobile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1465A CN104221465A (zh) 2014-12-17
CN104221465B true CN104221465B (zh) 2018-06-15

Family

ID=47998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2341.9A Active CN104221465B (zh) 2012-04-12 2012-11-08 用于管理呼叫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357587B2 (zh)
EP (1) EP2651176B1 (zh)
JP (1) JP2015517268A (zh)
KR (1) KR101944318B1 (zh)
CN (1) CN104221465B (zh)
AU (1) AU2012376879B2 (zh)
WO (1) WO20131542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6394A (zh) * 2014-08-29 2016-03-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991594A (zh) * 2015-02-15 2016-10-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处理方法和装置
US9380264B1 (en) * 2015-02-16 2016-06-28 Siva Prasad Vakalapudi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deo communication
EP3282721B1 (en) * 2015-04-07 2021-06-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pgw, and twag
CN105376398A (zh) * 2015-09-30 2016-03-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681551A (zh) * 2016-01-04 2016-06-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EP3343889B1 (en) * 2016-12-30 2019-11-13 Unify Patente GmbH & Co. KG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voip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pbx system and a first terminal devic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9327423B (zh) * 2017-08-01 2020-10-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实现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6577A (zh) * 2005-10-01 2007-05-02 Lg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显示通信状态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47742B1 (ko) * 1998-06-10 2006-04-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설교환시스템에서 통화중 착신호 처리방법
JP2001189967A (ja) * 1999-12-28 2001-07-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携帯情報装置
JP2002064613A (ja) * 2000-08-18 2002-02-28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携帯無線端末装置及び携帯無線端末装置の接続方法及び携帯無線端末装置の切断方法
JP2002218059A (ja) * 2001-01-12 2002-08-02 Kenwood Corp 携帯電話
US7787908B2 (en) * 2002-03-19 2010-08-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ll display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2005110067A (ja) * 2003-10-01 2005-04-21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携帯情報端末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着信制御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TWI241828B (en) * 2004-02-18 2005-10-11 Partner Tech Corp Handheld personal data assistant (PDA)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mobile in music-playing operation
KR100677186B1 (ko) * 2004-11-24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무선단말기에서 멀티미디어 작업중 착신 호를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JP4370271B2 (ja) * 2005-02-28 2009-11-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音声通話装置、音声通話方法および音声通話プログラム
US8107957B1 (en) * 2006-11-13 2012-01-3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eamless enterprise and consumer mobility with multiple numbers
KR101424595B1 (ko) * 2007-07-13 2014-08-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말의 서비스 성능 정보 교환 방법 및 장치
US20090040951A1 (en) * 2007-08-10 2009-02-1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fining Multi-Domain Wireless Device Behavior for Two or More Calls
JP2009124273A (ja) * 2007-11-12 2009-06-04 Sony Corp オーディオ装置およびこのオーディオ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外部アダプタ
KR101427268B1 (ko) * 2007-12-21 2014-08-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의 전화 연결 방법
KR101339849B1 (ko) * 2007-12-24 2013-1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에서 서비스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JP2009177360A (ja) * 2008-01-22 2009-08-06 Sii Ido Tsushin Kk 通信機器、及び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
CN101494916B (zh) 2009-03-09 201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voip、cs电话的系统和方法
KR101583084B1 (ko) * 2009-08-04 2016-01-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1107802B1 (ko) * 2010-05-20 2012-01-25 주식회사 엘지유플러스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이종 음성 통화에 대한 통화중 대기 서비스 처리 방법과 그 기능을 갖춘 이동통신 단말기
KR101702618B1 (ko) * 2010-07-09 2017-0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어플리케이션 관련 관리 객체를 제공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8712425B2 (en) * 2012-01-11 2014-04-29 Apple Inc. Managing a packet service call with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er equipment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6577A (zh) * 2005-10-01 2007-05-02 Lg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显示通信状态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57587B2 (en) 2016-05-31
US20130272178A1 (en) 2013-10-17
EP2651176A2 (en) 2013-10-16
JP2015517268A (ja) 2015-06-18
CN104221465A (zh) 2014-12-17
EP2651176A3 (en) 2016-11-16
AU2012376879A1 (en) 2014-09-18
AU2012376879B2 (en) 2016-09-15
KR101944318B1 (ko) 2019-04-17
EP2651176B1 (en) 2019-08-28
KR20130115622A (ko) 2013-10-22
WO2013154243A1 (en) 201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21465B (zh) 用于管理呼叫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移动终端
AU2008203864B2 (en) Voicemail systems and methods
EP252013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multiple forms of communications in one session
US8391844B2 (en) Voicemail systems and methods
US7512402B2 (en) Centralized display for mobile devices
US2015004509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incoming calls on a media device
CN107995105B (zh) 一种具有盲操作软件的智能终端
WO2014196790A1 (ko) 휴대단말기의 음성 이모티콘 제어방법
CN110881080A (zh) 主要依赖物理键与程序交互的电子设备
CN106791157A (zh) 一种语音转换方法以及装置
CN106657645A (zh) 呼叫请求处理方法与装置、呼叫方法与装置及相关终端
US1012934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multiple forms of communications in one session
WO2011116572A1 (zh) 语音业务的控制方法和语音业务系统
CN109165651A (zh) 一种识别码识别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89558A (zh) 一种免打扰方法和终端
US20080167007A1 (en) Voicemail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1049940A (zh) 通信资源的配置方法、用户界面的导航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2045462B (zh) 用于异构会话管理的统一接口的方法和装置
WO2008085834A2 (en) Voicemail systems and methods
EP2119210A2 (en) Voicemail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080167012A1 (en) Voicemail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24114233A1 (zh) 通话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131903B (zh) 一种通话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WO2008085836A2 (en) Voicemail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09260858A (ja) 通話先の携帯電話に情報を表示させる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その携帯電話、および該携帯電話で構成される携帯電話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