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1087A - 光信息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光信息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1087A
CN104221087A CN201380018693.0A CN201380018693A CN104221087A CN 104221087 A CN104221087 A CN 104221087A CN 201380018693 A CN201380018693 A CN 201380018693A CN 104221087 A CN104221087 A CN 104221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layer
adhesive lin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86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见上龙雄
北原淑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21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10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18Laminated discs
    • G11B7/24024Adhesion or bonding, e.g. specific adhesiv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6Sputtering or spin-coat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47Substrates
    • G11B7/2405Substrates being also used as track layers of pre-formatted lay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07Of polycarbon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10),其由单位构造片(30)层叠而成,其中,该单位构造片(30)具有作为中间层的粘接层(13B)、和至少一层的记录层(12)。在单位构造片(30)中,记录层(12)以及粘接层(13B)通过向一定的涂敷方向涂敷材料而形成,1个光信息记录介质(10)中的单位构造片(30)能够分类为涂敷方向的朝向彼此相差180°的组。

Description

光信息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近些年,作为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大容量化的技术,对在1张记录介质中以多层记录信息的3维记录进行了研究。在用于进行3维记录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中,为了防止记录层间的串扰,通常在多个记录层之间设置适当厚度的中间层。
而且,在日本特开2005-209328号公报(对应美国专利申请以公开号US2005/0142318A1进行了公开)中公开有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在该方法中,为了简单地形成用于进行3维记录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多个记录层,将具有记录层的压敏粘合片(单位构造片)进行贴合。
发明内容
在制造如日本特开2005-209328号公报所示的单位构造片的情况下,优选以向一个方向涂敷记录层、粘接层等的材料的网状涂敷方式形成。但是,如果以网状涂敷方式进行涂敷,则在对与涂敷方向正交的截面进行观察时,会产生基于涂敷装置的特性所引起的层厚度的不均匀。而且,如果将多个单位构造片以使各层的涂敷方向一致的方式彼此贴合,则会存在该不均匀发生累积,厚度的均匀性恶化这样的问题。
因此,在使单位构造片层叠而构成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中,期望使厚度的均匀性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其是将单位构造片层叠而成的,其中,该单位构造片具有:作为中间层的粘接层和至少一层的记录层。在该单位构造片中,记录层以及粘接层通过向一定的涂敷方向涂敷材料而形成。而且,1个光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单位构造片能够分类为涂敷方向的朝向彼此相差180°的组。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即使在各单位构造片中,在利用网状涂敷方式进行涂敷时,出现了厚度的不均匀,由于具有涂敷方向的朝向相差180°的单位构造片的组,所以也能在成为该组的单位构造片之间彼此抵消厚度的不均匀。因此,即使单位构造片进行了多层层叠,也不会使该厚度的不均匀发生累积,作为光信息记录介质整体,也能提高厚度的均匀性。另外,向一定的涂敷方向涂敷材料是指向一个方向直线地涂敷材料。
另外,无需使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所有的中间层为粘接层,只要至少一部分的多个中间层以粘接层形成即可。即,也可以是在单位构造片中,作为中间层,包含与粘接层不同的第2中间层,该第2中间层通过与记录层以及粘接层相同地向一定的涂敷方向涂敷材料而形成。
在该情况下,由于在成为组的单位构造片之间彼此抵消厚度的不均匀,所以由网状涂敷方式的涂敷而导致的厚度的不均匀不会发生累积,厚度的均匀性变高。
在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中,优选包含于该光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所有的粘接层,其材料的涂敷方向以该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中心为基准,形成小于180°的等角度间隔的朝向,并且,在每个朝向上以相同的层数而分布在该光信息记录介质中。
粘接层在层内具有较小的要收缩的拉伸力,该粘接层要使光信息记录介质发生翘曲。但是,如该结构所示,如果在1个光信息记录介质中,粘接层的材料的涂敷方向以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中心为基准,形成等角度间隔的朝向,并且,在每个朝向上具有相同的层数,则各粘接层的要翘曲的力在该中心的周围变得均匀,所以能够减小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翘曲。
此外,具有在一侧的表面上附着通过向一定的涂敷方向涂敷材料而形成的保护层的覆盖层,有时也具有如上所述的要翘曲的力。在光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如上所述的覆盖层的情况下,优选包含于该光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所有的粘接层的材料的涂敷方向、以及附着在覆盖层上的保护层的材料的涂敷方向,以该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中心为基准,形成小于180°的等角度间隔的朝向,并且,在每个朝向上以相同的层数而分布在该光信息记录介质中。
由此,粘接层和覆盖层的要使光信息记录介质翘曲的力在中心的周围变得均匀,所以能够减小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翘曲。
在所述的各光信息记录介质中,所述单位构造片层叠在基板的两面。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在基板的两侧设置记录层,所以能够增大每张的记录容量。
前述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效果,以及其它的效果和进一步的特征,能够通过参照附图而对后述的本发明的例示且非制限性的实施方式的详细的说明而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剖视图。
图2是说明光信息记录介质中的粘接层的材料的涂敷方向的图(a)、(b)。
图3是说明作为一个例子的单位构造片的制造工序的图(a)~(e)。
图4是说明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图(a)~(c)。
图5是汇总实验结果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10具有:基板11、多个记录层12、作为中间层的粘接层13A、13B以及硬质中间层14、覆盖层15、反射层16。
基板11是用于支撑记录层12等的支撑体,作为一个例子由聚碳酸酯的圆板等构成。在基板11的表面利用凹凸形成有用于跟踪控制、聚焦控制的伺服信号层11A。此外,在伺服信号层11A的表面形成有反射层16。另外,有无伺服信号层11A以及反射层16是任意的。
记录层12是由光学地记录信息的感光材料构成的层,作为一个例子,具有:高分子粘结剂、以及分散在该高分子粘结剂中的色素。或者记录层12也可以取代高分子粘结剂以及分散在该高分子粘结剂中的色素,而使用结合了色素的高分子粘结剂。包含这些高分子粘结剂的情况下的记录层12,优选在记录前后的折射率不发生变化。在记录层12中,如果照射记录光,则利用色素吸收记录光而产生的热,高分子粘结剂发生变形,中间层和记录层12之间的界面发生变形,通过形成朝向中间层的凸形状,从而对记录光斑(利用凹陷记录的信息)进行记录。更详细而言,该记录光斑形成中央从记录层12朝向中间层的凸形状,在该凸形状的周围,形成从中间层朝向记录层12的环状的凹形状(以记录层12为基准观察)。
另外,在本申请中,记录层12的结构只要是可光学地记录的结构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在记录层12中采用由于光照射而引起折射率变化的记录材料、引起光吸收率变化的材料。
在由包含上述高分子粘结剂的记录材料构成记录层12的情况下,一层记录层12的厚度形成为50nm~5μm,优选形成为100nm~3μm,更优选形成为200nm~2μm。这是由于在厚度小于50nm的情况下,难以在记录层12和中间层的界面处形成凸形状。记录层12的厚度的上限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为了尽可能使记录层12的层数变多,优选记录层1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μm。作为一个例子,记录层12的厚度为1μm。
另外,在不利用记录层12和中间层的界面的变形,而利用折射率的变化、光吸收率的变化等进行记录的结构的情况下,优选记录层12的厚度比上述的情况薄。
记录层12设为例如2~100层左右。为了使光信息记录介质10的存储容量变大,优选记录层12较多,优选例如大于或等于10层。
记录层12优选使用向一个方向涂敷材料的网状涂敷方式而形成。此处,进行涂敷的材料能够使用使色素材料和高分子粘结剂溶解在溶剂中而得到的液体。作为此时的溶剂,能够使用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基乙基酮(MEK)、丙酮、甲基异丁基酮(MIBK)、甲苯、正己烷等。此外,本说明书中所述的网状涂敷方式包含:棒涂法、刮涂法、辊涂法、狭缝涂敷法、帘涂法、坡流涂敷法、刮刀涂敷法、凹版涂敷法等。
作为记录层12中使用的高分子粘结剂,能够使用聚醋酸乙烯酯(PVA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苄酯、聚甲基丙烯酸异丁酯、多环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乙烯醇(PVA)、聚苯甲酸乙烯酯、聚醋酸乙烯酯、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丁酯等。
作为在记录层12中使用的吸收记录光的色素,例如能够使用作为热模记录材料而当前使用的色素(单光子吸收色素)。能够使用例如:酞菁化合物、偶氮化合物、偶氮金属配位化合物、花青色素(花菁化合物、氧杂菁化合物、苯乙烯基色素、部花菁色素)。此外,在具有多层记录层12的光信息记录介质10中,为了使记录再现时对相邻的记录层12的影响降为最小限度,作为所述吸收记录光的色素,优选包含多光子吸收色素,多光子吸收色素优选例如在读出光的波长中不具有线性吸收带的双光子吸收化合物。优选这些色素在记录层12中包含1~80重量%。更优选为5~6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0~40质量%。
为了在多个记录层12之间不产生层间串扰,中间层设置为使记录层12之间空出规定量的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层由粘接层13A、13B、以及作为第2中间层的一个例子的硬质中间层14构成。中间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μm,优选大于或等于5μm,作为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μm。中间层只要不产生层间串扰,则越薄越好,例如优选小于或等于20μm。
中间层使用不会因记录时以及再现时的激光的照射而发生变化的材料。此外,中间层为了使记录再现光(记录光、读出光、再现光(包含利用读出光的照射而产生的再现信号在内的光))的损耗降为最小限度,优选由相对于记录光、读出光、再现光而言透明的树脂构成。此处的透明是指吸收率小于或等于1%。
粘接层13A、13B具有能够向其它面粘贴的粘接性,比记录层12以及硬质中间层14柔软。粘接层13A、13B利用向一个方向涂敷材料的网状涂敷方式而形成。
粘接层13A是用于将基板11和其它层粘接的层,粘接层13B是为了将后述的单位构造片30和其它层粘接而设置的层。作为粘接层13A,能够使用例如MRI-6(琳得科株式会社制),作为粘接层13B,能够使用例如PSA14(琳得科株式会社制)。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层13A和粘接层13B使用不同种类的粘接剂,但它们也可以使用相同的粘接剂。
作为粘接层13A、13B,除了上述之外,也可以是Panaclean(凡纳克株式会社制)、Hitalex(日立化成株式会社制)等。
另外,基板11和最下层的记录层12之间的粘接层13A,以及最上层的记录层12和覆盖层15之间的粘接层13B,不具有保持记录层12的间隔的功能,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中间层,但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该最上层以及最下层的粘接层13A、13B包含在中间层中而进行说明。
硬质中间层14是比粘接层13A、13B硬的中间层,作为一个例子,由光固化树脂构成。在利用中间层和记录层12的界面的变形而形成记录光斑的情况下,该变形在比较柔软的粘接层13A、13B和记录层12的界面处发生,而难以在硬质中间层14和记录层12之间的界面处发生。硬质中间层14利用向一个方向涂敷材料的网状涂敷方式形成。
硬质中间层14也可以是除了光固化树脂之外的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等。
硬质中间层14与粘接层13A、13B彼此之间夹着记录层12而交替配置。因此,在发生变形的界面处的记录层12和粘接层13A、13B的间距变为不恒定。例如,在中间层(粘接层13A、13B以及硬质中间层14)的厚度为10μm,且记录层12的厚度为1μm的情况下,形成记录光斑的界面的间距成为10μm、12μm、10μm、12μm,…。由此,在读取记录光斑时,不易受到在厚度方向上相邻的记录光斑的影响。
在利用记录层12和中间层的界面的变形而记录信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粘接层13A、13B具有与记录层12的折射率不同的折射率。由此,在记录层12和粘接层13A、13B的界面处,有可能由于折射率的突变而导致读出光反射。可以对粘接层13A、13B和记录层12的折射率的差适当地进行设计。具体而言,将记录层12的折射率设为n1,将粘接层13A、13B的折射率设为n2,优选满足下式。
0.001<((n2-n1)/(n2+n1))2<0.04
通过((n2-n1)/(n2+n1))2即反射率大于0.001,从而使界面处的反射光量增大,在信息的再现时,能够使S/N增大。此外,通过反射率小于0.04,从而将界面处的反射光量抑制为适当的大小,在记录以及再现时,能够使记录再现光不受到较大的衰减而达到较深的记录层12。由此,能够将记录层12设置为多层而实现高容量化。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记录层12和硬质中间层14之间不易发生界面的变形,由于不在该界面处记录信息,所以优选记录层12和硬质中间层14的折射率相同。由此,由于记录层12和硬质中间层14之间不发生光的反射,所以能够使记录光以及读出光到达较深的层。另外,此处的折射率相同是指实质上相同,是指具有下述程度等同的折射率,即:将记录层12的折射率设为n1,将硬质中间层14的折射率设为n3,满足下式的程度,
((n3-n1)/(n3+n1))2≤0.001
即,界面处的反射率小于或等于0.001(0.1%)。
为了调整记录层12以及中间层的折射率,也可以调整在记录层12以及中间层中使用的材料的配比。
具体而言,在记录层12的材料中,由于双光子吸收化合物等的色素混入高分子粘结剂中,所以能够通过适当地选择色素或者高分子粘结剂的折射率,并变更各自的配比比率,从而任意地调整折射率。此外,对于高分子粘结剂,即使具有相似的基本构造,如果聚合度不同,则折射率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也能够通过使用聚合度不同的高分子粘结剂,或者调整高分子粘结剂的聚合度,从而调整折射率。此外,也能够通过对多个高分子粘结剂进行配比,从而进行调整。此外,也能够通过添加折射率调整剂(无机微粒等)而调整折射率。
在调整硬质中间层14的折射率的情况下,能够任意地对可作为硬质中间层14使用的材料进行配比而调整折射率,或者添加折射率调整剂(无机微粒等)而进行调整。
覆盖层15是为了保护记录层12以及中间层而设置的层,由能够透过记录再现光的材料构成。覆盖层15设置为具有数十μm~数mm的适当的厚度。
由后述的制造方法的说明而更加明确可知,光信息记录介质10使单位构造片30层叠而构成,其中,该单位构造片30是将粘接层13B、记录层12、硬质中间层14以及记录层12这4层汇总成一体而成的。在各单位构造片30内的各层中,材料的涂敷方向相同。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信息记录介质10中的单位构造片30中,各层形成时涂敷材料的涂敷方向的朝向满足规定的条件。该条件为:所有的单位构造片30能够分类为涂敷方向的朝向彼此相差180°的组。
图2是说明涂敷该粘接层13A、13B的方向的图。此处,为了使说明简化,对粘接层13A、13B共计只具有4层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中,箭头P1~P4表示各粘接层13A、13B的涂敷粘接剂的方向,例如,表示出用刮片使粘接剂延展的方向。
如图2(a)所示,作为一个例子的光信息记录介质10是圆盘形状,将以箭头P1示出的从左向右的涂敷方向的朝向作为0°,而各粘接层13A、13B以0°、180°、60°、240°的各朝向分布。如果形成如上述的涂敷方向的朝向的分布,则能够将4个涂敷方向的朝向分类为0°和180°、60°和240°的彼此相差180°的2个组。这样,由于针对某个涂敷方向的粘接层13A、13B,均具有涂敷方向的朝向相差180°的粘接层13A、13B,因此即使在粘接层13A、13B的1个中,在与涂敷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发生了厚度的不均匀,该不均匀也能够利用以相差180°的朝向进行了涂敷的粘接层13A、13B的不均匀而抵消。因此,厚度的不均匀不会累积,作为光信息记录介质10整体的厚度的均匀性提高。
此外,如图2(b)所示,优选粘接层13A、13B的涂敷方向以光信息记录介质10的中心为基准,形成小于180°的等角度间隔的朝向,并且,在每个朝向上以相同的层数而分布于1个光信息记录介质10中。在图2(b)的例子中,涂敷方向的朝向为0°、180°、90°、270°这4个,它们不仅能分类为0°和180°、90°和270°的彼此相差180°的2个组,而且能以圆盘形状的光信息记录介质10的中心为基准,全部以90°的间隔进行了分布。此外,在该图2(b)的例子中,在每个朝向上逐层地分布有1层粘接层13A、13B。
粘接层13A、13B在层内具有拉伸应力,所以虽然要使光信息记录介质10翘曲的力起作用,但如该图2(b)所示,如果以使粘接层13A、13B的涂敷方向形成等角度间隔、且在每个朝向上具有相同的层数方式进行分布,则使该要翘曲的力被互相抵消,作为光信息记录介质10整体而翘曲变小。
此外,如图1所示,在具有覆盖层15的情况下,由于覆盖层15,有时要使光信息记录介质10翘曲的力会起作用。例如,为了在光信息记录介质10的制造阶段中保护覆盖层15的表面(图1的上侧的面),有时向一定的涂敷方向涂敷材料而在覆盖层15的表面形成聚乙烯等的保护层(未图示)。在该情况下,在从已完成的光信息记录介质10剥掉保护层之后,也会在覆盖层15上残留一些要翘曲的力。因此,除了粘接层13A、13B的材料的涂敷方向的朝向之外,还包含在覆盖层15上附着的保护层的材料的涂敷方向的朝向,优选使上述朝向以圆盘形状的光信息记录介质10的中心为基准,以等角度间隔、且具有相同的层数进行分布。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粘接层13A、13B和硬质中间层14构成了中间层,但也可以利用粘接层形成所有的中间层。在该情况下,通常,1个粘接层和1个记录层的组合形成为单位构造片(未图示)。
对在以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10中,记录·再现信息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记录信息时,向与记录层12和粘接层13A或者记录层12和粘接层13B之间的界面相邻的区域聚焦,并照射激光(记录光),该激光的输出与应记录的信息对应地进行了调制。在记录层12具有作为记录色素的多光子吸收化合物的情况下,该激光可以使用能够增大峰值功率的脉冲激光。
如果将记录光照射至光信息记录介质10,则形成照射有记录光的部位的中心从记录层12向粘接层13A、13B成为凸形状的记录光斑(凹陷)。
在从光信息记录介质10读取信息的情况下,使读出光向记录层12和粘接层13A、13B的界面处聚焦并进行照射。由此,在具有记录光斑的部位和不具有记录光斑的部位处,读出光的反射率发生变化,所以能够根据返回的再现光的强度变化而再现信息。
下面,对光信息记录介质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3,对制造光信息记录介质10的多层构造的单位构造片30的工序进行说明。如图3(a)所示,在剥离膜21上利用网状涂敷方式,例如棒涂法,涂敷光固化树脂,并照射紫外线而使其硬化,形成硬质中间层14。而且,如图3(b)所示,利用棒涂法在硬质中间层14上涂敷记录材料而形成记录层12,从而制造第1片31。
另一方面,如图3(c)所示,在另外准备的剥离膜22上利用棒涂法涂敷粘接层13B的材料而制造第2片32。
而且,如图3(d)所示,在第1片31的记录层12的表面上贴合第2片32的粘接层13B。而且,将剥离膜21剥下。然后,如图3(e)所示,在通过将剥离膜21剥下而露出的硬质中间层14的表面上,利用棒涂法涂敷记录材料,而形成记录层12。由此,在剥离膜22上完成依次层叠粘接层13B、记录层12、硬质中间层14以及记录层12而得到的单位构造片30(不包含剥离膜22在内的部分)。
下面,参照图4,对利用单位构造片30制造光信息记录介质10的工序进行说明。
如图4(a)所示,在剥离膜23上利用棒涂法涂敷材料而形成粘接层13A。另一方面,使用压模制造形成有伺服信号层11A的基板11。在伺服信号层11A上形成反射层16。而且,将粘接层13A贴合在伺服信号层11A上,将剥离膜23剥掉(参照图4(b))。
然后,如图4(c)所示,将单位构造片30贴合在粘接层13A上,以使得将记录层12贴合在基板11上的粘接层13A上。由此,形成2层记录层12和2层中间层(硬质中间层14以及粘接层13B)。在该贴合时,以单位构造片30的各层的涂敷方向与粘接层13A的涂敷方向的朝向相差90°的方式进行贴合。
而且,如果剥掉最上层的剥离膜22,则在最上层露出粘接层13B。然后,如果将记录层12与在最上层露出的粘接层13B贴合而贴合单位构造片30,则又形成2层记录层12以及2层中间层。此时,相对于将下面的单位构造片30贴合在粘接层13A时的朝向,以偏移了规定的角度例如180°的朝向贴合单位构造片30。
如果与光信息记录介质10的记录层12的层数对应地,反复进行剥掉该剥离膜22的工序、以及以规定的朝向贴合单位构造片30的工序,则能够形成多个记录层12以及中间层。在粘贴单位构造片30的情况下,以规定的朝向,例如以各层的涂敷方向的朝向相对于下面的单位构造片30偏移了90°或者180°的朝向进行贴合。
在制造图1的光信息记录介质10的情况下,通过重复进行10次单位构造片30的贴合,从而形成20层记录层和20层中间层。
而且,如果在剥掉剥离膜22之后,在露出的粘接层13B上贴合附着有保护层的覆盖层15,并剥掉保护层,则能够制造图1的光信息记录介质10。在贴合该覆盖层15时,以形成保护层时的材料的涂敷方向(与剥离膜22的长度方向相对应)相对于最上层的粘接层13B的材料的涂敷方向偏移了90°的朝向进行贴合。
在贴合各单位构造片30时,以形成如下朝向的方式进行粘贴,即,在已完成的光信息记录介质10中,所有的单位构造片30的各层的涂敷方向能够分类为彼此相差180°的组。例如,使10个单位构造片30以下述角度分布,即,相对于粘接层13A,形成90°、270°、180°、0°、90°、270°、180°、0°、90°、270°这样的不同的角度。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在单位构造片30中,存在3组90°和270°的组、2组0°和180°的组,能够将所有的粘接层13A、13B分类为0°和180°、或者90°和270°的组。
此外,各粘接层13A、13B的材料的涂敷方向和覆盖层15的保护层的材料的涂敷方向形成90°间隔,在每个朝向各存在3层粘接层13A、13B或者覆盖层15,所以也能够减小光信息记录介质10的翘曲。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信息记录介质10的制造方法,能够以简单、适用于批量生产的工序制造具有均匀厚度的光信息记录介质10,也能够减小光信息记录介质10的翘曲。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进行适当变形后实施。
例如,记录层以及中间层的数量不限于上述的例子,粘接层的朝向也不限于90°间隔,只要满足本发明的条件,能够形成任意的朝向。
此外,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形状不限于圆盘形状,也可以是四边形等其它形状。
此外,单位构造片30的层数不限于上述的4层、2层,也可以是6层、8层等其它层数。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在基板11的单侧的面上层叠有单位构造片30,但也可以在基板11的两面上层叠单位构造片30。在该情况下,通过如前述所述考虑涂敷方向而使单位构造片30的朝向进行分布,从而也能够抑制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厚度的不均匀以及翘曲,此外,由于能够在基板11的两侧设置记录层12,所以能够增大每一张的记录容量。如上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能够通过在对基板11的一侧的面进行上述的制造方法之后,将基板11翻转,而对相反侧的面也进行该制造方法而制造出。此外,信息的记录、再现也可以通过翻转光信息记录介质从而进行,也可以将记录·再现的单元配置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两侧,而从两面同时进行。
实施例
下面,对确认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效果的实验进行说明。
【单位构造片的制作】
单位构造片的制作方法按照参照图3所说明的前述实施方式进行实施。
在剥离膜上利用棒涂法涂敷紫外线固化树脂SD-6920(DIC株式会社制)作为中间层的材料,并照射紫外线使其硬化。所形成的中间层(硬质中间层)为约10μm。
作为记录层的材料,使用下述化学式所示的记录材料215mg、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93760(SIGMA-ALDRICH日本株式会社制),与2-丁酮(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混合,搅拌1小时使其溶解,而制作记录层溶液。
【化学式1】
在硬质中间层上利用棒涂法涂敷记录层溶液,以约1μm的厚度形成记录层而制作出层叠体。
另一方面,在剥离膜上利用网状涂敷方式涂敷粘接材料,而形成厚度约10μm的粘接层。而且,使用胶辊对层叠体和带剥离膜的粘接层进行贴合,以使得将该粘接层和上述的层叠体的记录层贴合。
剥掉与硬质中间层接触的剥离膜,在露出的硬质中间层上利用棒涂法涂敷记录层溶液,以约1μm的厚度形成记录层,而制作出单位构造片。
另外,形成上述的各层时的材料的涂敷方向全部一致成为相同方向。
【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作】
作为基板,准备厚度为1mm、直径为120mm的聚碳酸酯制的圆盘形状的基板。在基板上,利用溅射装置S-500(芝浦机电株式会社制),使用银合金靶材GD02(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制),通过DC溅射而形成厚度5nm的反射层。
通过利用网状涂敷方式涂敷粘接层的材料而准备由剥离膜夹着的厚度约10μm的粘接层,将其冲裁为与基板相同的形状。随后,剥掉单侧的剥离膜而使用贴合装置HAL320(三共株式会社制)在基板上进行贴合。然后,将与粘接层接触的另一侧的剥离膜剥掉。
另一方面,将单位构造片冲裁为与基板相同的形状,将单位构造片贴合在粘接层上,以使得将基板上的粘接层与单位构造片的记录层贴合。重复进行10次单位构造片的剥离膜的剥离和单位构造片的贴合,在一侧的面(成为外侧的面)上贴合通过网状涂敷方式利用聚乙烯层压膜(保护层)形成的、厚度为67μm的聚碳酸酯片D-67(帝人化成株式会社制)。最后,通过剥掉聚乙烯层压膜,制作与图1同样的、记录层为20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
各单位构造片以及聚碳酸酯片层(覆盖层)的朝向相对于在基板上贴合的粘接层的材料的涂敷方向的朝向的关系在图5中示出。
【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翘曲的测定】
使用光盘机械特性测定装置Argus(dr.schwab inspectiontechnology GmbH制),对在圆盘整个面的周向截面观察时的翘曲(Tangential Tilt)进行测定。在图5中,示出该翘曲的最大值。
【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厚度的测定】
使用干涉式膜厚计SI-TS10(株式会社Keyence制),在圆盘的半径23mm、40mm、58mm处,分别进行36点的厚度测定。此处的厚度为从聚碳酸酯片层的表面到反射层为止的距离。在图5中,表示出该厚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膜厚变动幅度)。
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1~3中,由于任意的单位构造片均具有涂敷方向相差180°的朝向的其它的单位构造片,所以在成为该组的单位构造片之间,抵消厚度的不均匀,从而膜厚变动幅度在4μm以内。
另一方面,在对比例1、2中,各粘接层的涂敷方向没有相差180°的涂敷方向朝向的组,粘接层的膜厚的不均匀没有被抵消,膜厚变动幅度大于4μm(目标值)。此外,在对比例3中,单位构造片9、10也没有用于互相抵消厚度的不均匀的其它的单位构造片,膜厚变动幅度大于4μm。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粘接层形成为非常高的精度,从而在与涂敷方向正交的截面观察时的厚度的不均匀较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膜厚变动幅度,无需考虑各粘接层的朝向。当然,在粘接层中,在与涂敷方向正交的截面观察时存在厚度的不均匀的情况下,对于膜厚变动幅度,也需要考虑粘接层的材料的涂敷方向的朝向。
此外,如果观察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翘曲,则在实施例3以及对比例3中,粘接层的材料的涂敷方向以及聚碳酸酯层上附着的保护层的材料的涂敷方向为90°间隔,在每个朝向上各具有3层,所以,粘接层以及聚碳酸酯层的翘曲力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中心的周围平衡性良好地分布,翘曲减小至0.3°以内。在对比例1中,贴合的角度为30°间隔,在每个朝向各具有2层,所以粘接层以及聚碳酸酯层的、要使光信息记录介质翘曲的力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中心的周围平衡性良好地分布,翘曲减小至0.3°以内。另外,要使光信息记录介质翘曲的力与涂敷方向存在关系,而与涂敷方向的朝向没有关系。例如,要翘曲的力在涂敷方向的朝向为90°的情况下和270°的情况下是相同的。例如,90°、90°这2层粘接层的要翘曲的力与90°、270°这2层的要翘曲的力相同。
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实施例2以及对比例2中,粘接层的材料的涂敷方向以及在聚碳酸酯层上附着的保护层的材料的涂敷方向没有以等角度间隔,所以要使粘接层以及聚碳酸酯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翘曲的力的分布集中,不能将翘曲减小至0.3°以内。

Claims (5)

1.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其是将单位构造片层叠而成的,其中,该单位构造片具有作为中间层的粘接层和至少一层的记录层,
该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特征在于,
所述单位构造片,通过将所述记录层以及所述粘接层向一定的涂敷方向涂敷材料而成,
1个光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所述单位构造片,能够分类为所述涂敷方向的朝向彼此相差180°的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位构造片,作为中间层而包含与所述粘接层不同的第2中间层,该第2中间层通过与所述记录层以及所述粘接层相同地向一定的涂敷方向涂敷材料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中包含的所有的粘接层,其材料的涂敷方向是以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中心为基准,小于180°的等角度间隔的朝向,并且,在每个朝向上以相同的层数而分布在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覆盖层,该覆盖层在一侧的表面上附着有通过向一定的涂敷方向涂敷材料而形成的保护层,
在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中包含的所有粘接层的材料的涂敷方向、以及附着在所述覆盖层上的保护层的材料的涂敷方向,是以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中心为基准,小于180°的等角度间隔的朝向,并且,在每个朝向上以相同的层数而分布在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位构造片层叠在基板的两面上。
CN201380018693.0A 2012-03-30 2013-03-14 光信息记录介质 Pending CN1042210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8487A JP5756779B2 (ja) 2012-03-30 2012-03-30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12-078487 2012-03-30
PCT/JP2013/057200 WO2013146298A1 (ja) 2012-03-30 2013-03-14 光情報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1087A true CN104221087A (zh) 2014-12-17

Family

ID=49259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8693.0A Pending CN104221087A (zh) 2012-03-30 2013-03-14 光信息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05283B2 (zh)
JP (1) JP5756779B2 (zh)
CN (1) CN104221087A (zh)
WO (1) WO20131462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5049B2 (ja) * 2011-07-13 2015-04-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多層構造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多層構造シートを用いた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5528416B2 (ja) * 2011-09-12 2014-06-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695A (ja) * 1996-06-14 1998-01-06 Sony Corp 多層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40050484A1 (en) * 2001-01-08 2004-03-18 Ulrich Speer Methods for producing a data carrier
TW201007725A (en) * 2008-06-17 2010-02-16 Lintec Corp Sheet for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TW201040956A (en) * 2009-03-12 2010-11-16 Fujifilm Corp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20110069603A1 (en) * 2009-03-13 2011-03-24 Yuuko Tomekawa Multilaye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manufacturing method, multilaye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ultilaye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US20110229679A1 (en) * 2009-10-06 2011-09-22 Masahiko Tsukud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541A (ja) * 1997-06-11 1999-01-06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092988A (ja) * 2000-09-14 2002-03-29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EP1324328A3 (en) * 2001-12-14 2007-04-04 FUJIFILM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US20050142318A1 (en) 2003-12-25 2005-06-30 Lintec Corporation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a multilayer structured article for photorecording media having the sheet and multilayer photorecording medium having the article
JP2005209328A (ja) * 2003-12-25 2005-08-04 Lintec Corp 感圧接着性シート、光記録媒体用多層構造体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多層光記録媒体
JP2012022735A (ja) * 2010-07-13 2012-02-02 Fujifilm Corp 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再生方法
JP5406134B2 (ja) * 2010-07-13 2014-02-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53723B2 (ja) * 2010-10-19 2014-07-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5708024B2 (ja) * 2011-02-24 2015-04-3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転積装置
JP5603276B2 (ja) * 2011-03-28 2014-10-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5705049B2 (ja) * 2011-07-13 2015-04-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多層構造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多層構造シートを用いた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2015118717A (ja) * 2012-03-30 2015-06-25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多層光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695A (ja) * 1996-06-14 1998-01-06 Sony Corp 多層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40050484A1 (en) * 2001-01-08 2004-03-18 Ulrich Speer Methods for producing a data carrier
TW201007725A (en) * 2008-06-17 2010-02-16 Lintec Corp Sheet for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TW201040956A (en) * 2009-03-12 2010-11-16 Fujifilm Corp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20110069603A1 (en) * 2009-03-13 2011-03-24 Yuuko Tomekawa Multilaye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manufacturing method, multilaye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ultilaye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US20110229679A1 (en) * 2009-10-06 2011-09-22 Masahiko Tsukud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42159A1 (en) 2014-11-20
US9105283B2 (en) 2015-08-11
WO2013146298A1 (ja) 2013-10-03
JP5756779B2 (ja) 2015-07-29
JP2013211062A (ja) 201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008529A1 (ja) 多層構造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多層構造シートを用いた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TW436781B (en) Optic disk
JP6063960B2 (ja) 多層光情報記録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KR20040018147A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용 표면 보호 필름
JP4642539B2 (ja) 光記録媒体
CN104221087A (zh) 光信息记录介质
WO2003079341A1 (fr)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optiqu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CZ20023193A3 (cs) Optické informační médium a způsob jeho výroby
US20140087114A1 (en) Sheet for producing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adhesive
JP2005209328A (ja) 感圧接着性シート、光記録媒体用多層構造体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多層光記録媒体
JP2014035775A (ja)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光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5044473B2 (ja) 積層構造体と多層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構造体と多層記録媒体
WO2013038772A1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
CN105009214B (zh)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JP2013062003A (ja) 多層構造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8108414A (ja) 光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H05151625A (ja) 光デイスクの製造方法
JP4038417B2 (ja) 光学記録媒体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光透過性保護膜の製造方法
EP1316952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a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WO2003012784A1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and protective film-forming resin
JP2012089194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EP1202262A1 (e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JP2007066379A (ja) 光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H11328755A (ja) 情報記録媒体の製法
JP2000298881A (ja) 光ディス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