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0726A - 插秧机 - Google Patents

插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0726A
CN104220726A CN201380016706.0A CN201380016706A CN104220726A CN 104220726 A CN104220726 A CN 104220726A CN 201380016706 A CN201380016706 A CN 201380016706A CN 104220726 A CN104220726 A CN 1042207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engine
fan
gearbox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67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0726B (zh
Inventor
黑田智之
中村翔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20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0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0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07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3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aquatic plants; for planting underwater, e.g. r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3/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3/04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concerning exhau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6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ai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with the engine main axis, e.g. crankshaft axis, transversely to the longitudinal centre line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08Resilient supports
    • B60K5/1216Resilient suppo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supports relative to the motor or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20Off-Road Vehicles
    • B60Y2200/22Agricultural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B67/04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mechanically-driven auxiliary apparatu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提供一种插秧机(1),提高冷却效率的同时,将冷却系统零件和传动系统零件这样的周边零件效率好且紧凑地配置在发动机(5)周围。本申请发明的插秧机(1)具有:搭载在行驶机体(2)上的发动机(5);对发动机(5)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所述行驶机体(2)的行驶部(3、4)传递的变速箱(6);安装在所述行驶机体(2)上的插秧装置(23)。在所述发动机(5)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发动机空冷用的吸引风扇(71)。在所述发动机(5)中的与所述吸引风扇(71)的相反侧的另一侧面,在夹着从所述另一侧面突出的输出轴(70)的一方,使与所述发动机(5)的排气系统连通的排气管(87)延长,在另一方配置发电机(94)。

Description

插秧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发明涉及具有载秧台及多个种植爪的、连续地进行插秧作业的插秧机。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插秧机中公知如下技术,在搭载在行驶机体上的发动机中设置冷却风扇,通过该冷却风扇的旋转产生的冷却风来冷却发动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428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992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关于插秧机,减少向水田的沉入,或者缩短全长来减少畦头未耕地,从而以往要求轻量化·紧凑化,行驶机体中的发动机搭载空间存在制约(狭小)的情况较多。另外,在发动机中,不仅冷却风扇,还需要安装各种辅机类或至变速箱的传动系统这样的周边零件。因此,考虑冷却效率的同时,谋求在狭窄的发动机搭载空间内,与发动机一起有效率且紧凑地配置周边零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发明是鉴于上述现状而研发的,其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插秧机,能够提高冷却效率的同时,将冷却系统零件和传动系统零件这样的周边零件效率好且紧凑地配置在发动机周围。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插秧机,具有:搭载在行驶机体上的发动机;对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所述行驶机体的行驶部传递的变速箱;安装在所述行驶机体上的插秧装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发动机空冷用的吸引风扇,其中,在所述发动机中的与所述吸引风扇的相反侧的另一侧面,在夹着从所述另一侧面突出的输出轴的一方,使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系统连通的排气管延长,在另一方配置有发电机。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插秧机中,该插秧机还具有:传递皮带,被缠绕在被固定在所述输出轴的输出带轮、和被固定在所述变速箱的变速箱输入轴的变速箱输入带轮上;以及张力赋予部件,使所述传递皮带张紧,使所述张力赋予部件和所述发电机位于所述输出带轮与所述变速箱输入带轮之间。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插秧机中,在通过防振部件被安装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发动机座上搭载有所述发动机,所述张力赋予部件被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座上,所述发电机被安装在被紧固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另一侧面的固定托架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申请发明,插秧机具有:搭载在行驶机体上的发动机;对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所述行驶机体的行驶部传递的变速箱;安装在所述行驶机体上的插秧装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发动机空冷用的吸引风扇,其中,在所述发动机中的与所述吸引风扇的相反侧的另一侧面,在夹着从所述另一侧面突出的输出轴的一方,使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系统连通的排气管延长,在另一方配置有发电机,从而在夹着上述输出轴的两侧分为所述排气管和所述发电机,能够在抑制所述排气管的热对所述发电机的不良影响的同时,将所述排气管和所述发电机紧凑地一起配置到所述发动机的另一侧面侧。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插秧机还具有:传递皮带,被缠绕在被固定在所述输出轴的输出带轮、和被固定在所述变速箱的变速箱输入轴的变速箱输入带轮上;以及张力赋予部件,使所述传递皮带张紧,使所述张力赋予部件和所述发电机位于所述输出带轮与所述变速箱输入带轮之间,从而有效地利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变速箱之间的空间,可谋求带轮和皮带传动系统向所述变速箱的配置的紧凑化。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通过防振部件被安装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发动机座上搭载有所述发动机,所述张力赋予部件被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座上,所述发电机被安装在被紧固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另一侧面的固定托架上,从而所述张力赋予部件和所述发电机被包含于与所述发动机相同的振动系统。因此,能够降低施加于所述张力赋予部件和所述发电机自身的负荷,能够抑制所述张力赋予部件和所述发电机的变形、破损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乘用型插秧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乘用型插秧机的俯视图。
图3是行驶机体的左侧视图。
图4是行驶机体的俯视图。
图5是发动机及变速箱的放大右侧视图。
图6是发动机及变速箱的放大左侧视图。
图7是行驶机体前部的正面剖视图。
图8是从左斜前方观察发动机的搭载构造的分离立体图。
图9是从左斜后方观察发动机座上的发动机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屏蔽罩的构造的平面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各种输出带轮和排出风扇的关系的平面说明图。
图12是发动机及发动机座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适用于8条栽种式的乘用型插秧机1(以下简称为插秧机1)的情况的附图说明本申请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朝向行驶机体2的行进方向的左侧简称为左侧,同样地将朝向行进方向的右侧简称为右侧。
(1)插秧机的概要
首先,参照图1及图2,关于插秧机1的概要进行说明。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具有由作为行驶部的左右一对的前车轮3及同样的左右一对的后车轮4支承的行驶机体2。在行驶机体2的前部搭载有发动机5,将来自发动机5的动力传递到其后方的变速箱6,使前车轮3及后车轮4驱动,由此进行前进后退行驶。使前桥箱7向变速箱6的左右侧方突出,能够转向地将前车轮3安装在从前桥箱7朝向左右外侧延伸的前车轴。使筒状框架8向变速箱6的后方突出,将后桥箱9固定设置在筒状框架8的后端侧,将后车轮4安装在从后桥箱9朝向左右外侧延伸的后车轴上。
如图1及图2所示,在行驶机体2的前部及中央部的上表面侧,设置有操作员搭乘用的作业步梯(车身罩)10。在作业步梯10的前部的上方配置有前引擎盖11,在前引擎盖11的内部设置有发动机5。在作业步梯10的上表面中的前引擎盖11的后部侧方,配置有脚踏操作用的行驶变速踏板12。省略详细情况,但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通过与行驶变速踏板12的踏入量相应的变速电动机的驱动,调节从变速箱6的液压无级变速器输出的变速动力。
另外,在处于前引擎盖11的后部上表面侧的驾驶操作部13中,设置有操纵手柄14、行驶主变速杆15和作业杆16。在作业步梯10的上表面中的前引擎盖11的后方,通过座椅框架17配置有操纵坐席18。此外,在前引擎盖11的左右侧方,夹着作业步梯10地设置有左右的预备载秧台24。
在行驶机体2的后端部立设有连杆框架19。在连杆框架19上,通过由下连杆20及上连杆21构成的平行连杆机构22,能够升降地连结有8条栽种用的插秧装置23。操作员从处于作业步梯10的侧方的升降梯25搭乘到作业步梯10上,通过驾驶操作在农田内移动的同时,使插秧装置23驱动来执行将苗种植在农田中的插秧作业(插秧作业)。此外,在插秧作业中,操作员随时将预备载秧台24上的苗垫补给到插秧装置23。
如图3及图4所示,插秧装置23具有:种植输入箱26,被传递从发动机5经由了变速箱6的动力;与种植输入箱26连结的8条4组(2条1组)的种植传动箱27;设置在各种植传动箱27的后端侧的插秧机构28;8条栽种用的载秧台29;配置在各种植传动箱27的下表面侧的田面平整用的浮子32。在插秧机构28中,设置有具有1条2根的种植爪30的旋转外壳31。在种植传动箱27上配置有2条量的旋转外壳31。通过旋转外壳31旋转一周,2根种植爪30分别分离一株一株的苗并抓取,将其种植在被浮子32整平的田面。
虽然省略图示,但从发动机5经由了变速箱6的动力不仅传递到前车轮3及后车轮4,还传递到插秧装置23的种植输入箱26。该情况下,从变速箱6朝向插秧装置23的动力暂时被传递到设置在后桥箱9的右侧上部的株间变速箱(省略图示),且从株间变速箱将动力传递到种植输入箱26。利用该被传递的动力,驱动各插秧机构28和载秧台29。虽然省略详细说明,但在株间变速箱中内置有:株间变速机构,将所种植的苗的株间切换成例如疏植、标准植或密植等;PTO离合器,使向插秧装置23的动力传递接续和断开。
此外,在插秧装置23的左右外侧具有侧划线器(サイドマーカ)33。侧划线器33具有:拉线用的划线器(マーカ)轮体34;能够旋转地轴支承划线器轮体34的划线器臂35。各划线器臂35的基端侧能够左右转动地被轴支承在插秧装置23的左右外侧。侧划线器33基于处于驾驶操作部13的作业杆16的操作,能够转动成使下一工序中的成为基准的轨迹着陆并形成在田面上的作业姿势、和使划线器轮体34上升而从田面分离的非作业姿势。
(2)发动机的支承构造以及发动机周边构造
以下,参照图3~图12,关于发动机5相对于行驶机体2的支承构造以及发动机5周边构造进行说明。如图3及图4所示,行驶机体2具有前后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机架50。各机架50被分割成前部框架51和后部框架52。前部框架51的后端部和后部框架52的前端部被焊接固定在左右横长的中间连结框架53。左右一对的前部框架51的前端部被焊接固定在前框架54。左右一对的后部框架52的后端侧被焊接固定在后框架55。前框架54、左右两前部框架51及中间连结框架53构成为俯视呈四边框状。同样地,中间连结框架53、左右两后部框架52及后框架55也构成为俯视呈四边框状。
如图5~图7所示,左右两前部框架51的靠前部位通过前后两个基础框架56被连结。该各基础框架56以其中间部位于比左右两前部框架51低的位置的方式形成为弯折成U字形的形状。各基础框架56的左右端部分别被焊接在对应的前部框架51。隔着大致平板状的发动机座57及作为防振部件的多个防振橡胶58将发动机5搭载在前后两基础框架56上,被防振支承。前侧的基础框架56通过焊接固定在其上的前中继框架59被连结在前框架54。后侧的基础框架56通过后中继托架60被连结在变速箱6的前部。此外,实施方式的发动机5是4冲程V型2气缸的汽油发动机。
从图4可知,左右两前部框架51的靠后部位被连结在向变速箱6的左右两侧突出的前桥箱7。在中间连结框架53的中央侧,焊接固定有侧面观察呈向后斜下方延伸的U字形框架61的左右两端部。U字形框架61的中间部被连结在连接变速箱6和后桥箱9的筒状框架8的中途部(参照图3及图4)。在后框架55的中间部,焊接固定有左右两个纵框架62的上端侧。在左右两纵框架62的下端侧焊接固定在左右横长的后桥支承框架63的中间部。后桥支承箱63的左右两端部被连结在后桥箱9。此外,在向外突出设置在左侧的前部框架51上的步梯支承台64的下方,配置有使发动机5的排气音降低的消音器65。
如图4~图6所示,在配置在发动机5后方的变速箱6的前部,设置有动力转向装置66。在立设在动力转向装置66的上表面上的手柄支柱67的内部,能够转动地配置有手柄轴(省略图示)。在手柄轴的上端侧固定有操纵手柄14。在动力转向装置66的下表面侧,转向输出轴(省略图示)向下突出。在该转向输出轴上,分别连结有对左右的前车轮6进行转向的转向杆68(参照图4)。
实施方式的发动机5是将输出轴70(曲轴)朝向左右方向被配置在前后两基础框架56的中间部上。发动机5及发动机座57的左右宽度比左右两前部框架51之间的内部尺寸小,发动机5的下部侧及发动机座57是在配置在前后两基础框架56的中间部上的状态下,比左右两前部框架51更向下侧露出。该情况下,发动机5的输出轴70(轴线)侧面观察时处于与左右两前部框架51重合的位置。
发动机5的输出轴70从发动机5的左右两侧面向外突出。在输出轴70的一个突端部(在实施方式中是右突端部)设置有发动机空冷用的吸引风扇71(参照图5)。吸引风扇71与输出轴70一体旋转地构成。吸引风扇71被风扇罩72覆盖。在形成在风扇罩72的中央部上的冷却风取入口73设置有防尘网74。通过利用吸引风扇71的旋转从冷却风取入口73取入的冷却风,强制地冷却发动机5自身。
在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中,通过吸引风扇71的旋转,使冷却发动机5的冷却风(外气)从前引擎盖11(也称为发动机舱)内的左右一方朝向另一方(在实施方式中是从右侧向左侧)流通。即,在前引擎盖11的左右两侧面的下部侧,形成有使冷却风在前引擎盖11内外流通的流通口75。在实施方式中,在前引擎盖11的左右两侧面上,上下隔开适当间隔地并列地形成有多个狭缝状的通孔。这些通孔组构成为流通口75。
因此,吸引风扇71旋转时,前引擎盖11内的空气从右侧向左侧流动,前引擎盖11内的压力降低,前引擎盖11内外产生压力差。于是,从右侧的流通口75或右侧的前部框架51及作业步梯10的下方取入冷却风,通过该取入的冷却风对发动机5等进行空冷。在前引擎盖11内流通并被加热的冷却风(排风)从左侧的流通口75或左侧的前部框架51及作业步梯10的下方,排出到前引擎盖11外(参照图7)。
在发动机5的上表面上,上下隔开适当间隔地配置有收容空气滤清器(省略图示)的滤清器箱76。形成在滤清器箱76和发动机5之间的间隙向左右穿透,构成为利用吸引风扇71的旋转被取入的冷却风能够通过的上部通风路77(参照图7)。虽然省略图示,但在滤清器箱76的下表面侧的靠近吸引风扇71的位置,形成有使滤清器箱76的内外连通的连通孔。利用吸引风扇71的旋转通过上部通风路77的冷却风经由连通孔被导入滤清器箱76内。另外,滤清器箱76被连接在发动机5的进气系统。通过滤清器箱76内的空气滤清器被过滤的冷却风被送入发动机5的进气系统(化油器等)。通过将利用吸引风扇71的旋转被冷却的冷却风取入滤清器箱76内,能够抑制滤清器箱76内的温度上升,并将冷气供给到发动机5的进气系统(化油器等)。其结果,实现发动机5的驱动效率的提高。
在发动机5的后面侧,设置有发动机油冷却用的第一油冷却器78。另外,在风扇罩72的外侧,配置有与冷却风取入口73面对的发动机油冷却用的第二油冷却器79。第二油冷却器79与第一油冷却器78连通地连接,发挥补充第一油冷却器78的冷却能力的作用。利用吸引风扇71的旋转被取入前引擎盖11内的冷却风被吹到第一及第二油冷却器78、79,强制冷却第一及第二油冷却器78、79(内部的发动机油)。实施方式的第二油冷却器79位于右前部框架51和发动机5右侧面(风扇罩72侧)之间,侧面观察时与右侧的前部框架51重合地配置。换言之,第二油冷却器79与吸引风扇71面对地配置在比从上方覆盖发动机5的前引擎盖11更靠下侧。
如图5~图7所示,在前引擎盖11内,围绕发动机5的大致箱框状的引擎盖框架80被连结在前框架54和手柄支柱67上。在被焊接固定在引擎盖框架80的一侧部(在实施方式中是右侧部)上的支框架81上,跨越上下地设置有安装托架82。在该安装托架82的下部侧连结有第二油冷却器79,并面向风扇罩72的冷却风取入口73。由此,第二油冷却器79通过吸引风扇71的旋转,利用主要从右侧的前部框架51及作业步梯10的下方取入的冷却风,比发动机5先被冷却。因此,不使用第二油冷却器79专用的冷却风扇,也能够提高第二油冷却器79的冷却效率,有助于第二油冷却器79的小型化。
在安装托架82的上部侧,安装有与发动机5有关的控制器等的电装零件83。电装零件83从前引擎盖11的内侧面向右侧的流通口75。通过吸引风扇71的旋转从右侧的流通口75排出的冷却风被吹到电装零件83,从而电装零件83被冷却。利用来自右侧的流通口75的冷却风,能够抑制配置在发动机5周围的电装零件83的温度上升。能够避免因发动机5的热量对电装零件83带来的不良影响。此外,滤清器箱76和发动机5之间的上部通风路77的入口侧位于夹着电装零件83的右侧的流通口75的相反侧(参照图7)。
如图6及图7所示,在发动机5中的与吸引风扇71的相反侧的另一侧面(在实施方式中是左侧面)的上部侧,开设有上部通风路77的出口侧。而且,在发动机5左侧面的上部侧,以包围上部通风路77的出口侧的方式安装有侧面观察呈门形的通风管道84。通风管道84位于比左侧的前部框架51高的位置,从前引擎盖11的内侧面向左侧的流通口75。通过通风管道84形成了发动机5的上部排风路85。也就是说,通过上部通风路77并夺取发动机5的热量而被加热的排风通过通风管道84从左侧的流通口75被排出到前引擎盖11外。因通风管道84的存在,能够防止被加热的排风返回并停留在前引擎盖11内,并能够从左侧的流通口75顺畅地排出,能够提高排风的排出效率。
如图7所示,夺取发动机5的热量而被加热的排风不仅经由上部排风路85被排出到前引擎盖11外,还经由左侧的前部框架51及作业步梯10的下方被排出。即,左侧的前部框架51及作业步梯10的下方构成为发动机5的下部排风路86。
在发动机5中的与吸引风扇71的相反侧的另一侧面(在实施方式中是左侧面),配置有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连通的排气管87。排气管87形成为横截通风管道84和输出轴70的另一个突端部(在实施方式中是左突端部)之间之后在夹着输出轴70的一方(在实施方式中是前侧)纵向延长的L字形。实施方式的排气管87由以下部件构成:横截通风管道84和输出轴70之间地延伸的横管部87a;在比输出轴70更靠前侧向下延长的纵管部87b;从纵管部87b的下端侧向消音器65延伸的连结管部87c。横管部87a的基端侧被连接在发动机5的一个气缸。横管部87a中的从靠近纵管部87b的部位分支的部分被连接在发动机5的另一个气缸。因此,来自两气缸的废气在横管部87a中的纵管部87b的近前合流。连结管部87c的前端侧被连接在消音器65的排气入口侧。
在发动机5的左侧面,设置有包围排气管87的横管部87a及纵管部87b的屏蔽罩88。实施方式的屏蔽罩88具有:覆盖横管部87a的横盖体89;覆盖纵管部87b的纵盖体90。横盖体89是具有上面板、后面板及左侧面板的金属板制成的。另外,纵盖体90是具有上面板、下面板、左右侧面板及前面板的金属板制成的。即,横盖体89及纵盖体90形成为使设置在输出轴70的另一个突端部(在实施方式中是左突端部)的排出风扇91侧开口而成的大致箱状。横盖体89和纵盖体90在包围排气管87的横管部87a和纵管部87b的关系上,侧面观察呈大致L字形地并列。利用屏蔽罩88包围排气管87的横管部87a及纵管部87b,由此能够抑制从排气管87产生的热量在前引擎盖11内扩散。此外,实施方式的通风管道84及屏蔽罩88当然可以位于左前部框架51和发动机5左侧面之间,并收容在前引擎盖11内(参照图7)。
如图6及图9所示,在发动机5左侧面中的屏蔽罩88的内侧(被横盖体89和纵盖体90分隔的内侧),突出有输出轴70的另一个突端部(在实施方式中是左突端部)。在输出轴70的左突端部,与吸引风扇71独立地设置有排出风扇91。排出风扇91与吸引风扇71同样地与输出轴70一体旋转地构成。通过排出风扇91的旋转而取入周围的排风,主要从下部排风路86(左侧的前部框架51及作业步梯10的下方)被排出到前引擎盖11外。因此,利用发动机5右侧面侧的吸引风扇71的旋转将冷却风吹到发动机5,不仅强制冷却发动机5,还利用发动机5左侧面侧的排出风扇91的旋转,将夺取发动机5的热量而被加热的排风排出到前引擎盖11外,同时具有吸引风扇71的冷却风取入效果和排出风扇91的排风排出效果,尤其能够提高发动机5的冷却效率。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横盖体89及纵盖体90形成为使排出风扇91侧开口的大致箱状,所以从排气管87产生的热量不在前引擎盖11内扩散,利用排出风扇91的旋转经由下部排风路86积极地被排出到前引擎盖11外。因此,能够改善具有排气管87的发动机5左侧面侧的热环境进而前引擎盖11内的热环境。
如图6、图8、图9及图11所示,在输出轴70的左突端部,不仅设置排出风扇91,还设置多个(在实施方式中是2个)旋转力传递用的输出带轮92、93。输出带轮92、93通过输出轴70的旋转与排出风扇91一起旋转。各输出带轮92、93夹着排出风扇91地分开地配置在输出轴70的轴线方向前后。接近发动机5的一方的输出带轮92是后述的对于发电机94(详细情况在后面说明)的旋转力传递用的第一输出带轮92,距离发动机远的一方的输出带轮93是从变速箱6对于向左外侧突出的变速箱输入轴97(详细情况在后面说明)的旋转力传递用的第二输出带轮93。
这里,夹着输出轴70的左突端部地在排气管87的纵管部87b的相反侧(在实施方式中是后侧),配置有发电机94。发电机94被安装在发动机5左侧面中的比输出轴70的左突端部更靠左后方且在通过螺栓被紧固在横盖体89的下方的固定托架95上。虽然省略图示,但在发动机5左侧面和发电机94之间左右隔开适当的间隔。在发电机94中的与发动机5左侧面面对的一侧,设置有辅机输入带轮94a。传递皮带96被缠绕在输出轴70侧的第一输出带轮92和发电机94侧的辅机输入带轮94a。通过带轮92及皮带96的传动系统,从发动机5将旋转力传递到发电机94,使发电机94发电。发电机94通过固定托架95被安装在发动机5的左侧面,从而包含于与发动机5相同的振动系统。由此,能够减小施加于发电机94自身的负荷,并能够抑制发电机94的变形和损坏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在从变速箱6向左外侧突出的变速箱输入轴97上,设置有变速箱输入带轮98。将传递皮带99缠绕在输出轴70侧的第二输出带轮93和变速箱6侧的变速箱输入带轮98。通过带轮93、98及皮带99的传动系统,从发动机5将旋转力传递到变速箱6。在变速箱输出轴97中的比变速箱输入带轮98更靠左外侧,设置有变速箱6空冷用的变速箱冷却风扇100。变速箱冷却风扇100通过由带轮93、98及皮带99传动系统传递的旋转力,与变速箱输入带轮98一起旋转。
如图6及图9所示,在发动机5左侧面中的屏蔽罩88的内侧,配置有排出风扇91、第一及第二输出带轮92、93、发电机94及传递皮带96、99。由此,在发动机5左侧面中的屏蔽罩88的内侧,紧凑地配置有带轮92、93及皮带96、99传动系统和发电机94,并且能够利用排出风扇91的旋转,将发动机5左侧面周边的热量经由下部排风路86顺畅地排出。另外,由于将排风吹向带轮92、93及皮带96、99的传动系统和发电机94来冷却,所以能够抑制带轮92、93及皮带96、99的传动系统和发电机94的热劣化,能够实现它们的耐久性提高。
从图11可知,排出风扇91的外径比各输出带轮92、93大地构成。由此,利用排出风扇91的旋转将排风经由下部排风路86排出时,各输出带轮92、93的存在成为阻碍的可能性减少,能够良好地维持排出风扇91的旋转对排风的排出效率。另外,各输出带轮92、93越接近发动机5,直径越小。由此,利用排出风扇91的旋转来夺取发动机5左侧面侧的热量时,能够减小接近发动机5的一方的第一输出带轮92的存在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能够抑制带轮92、93及皮带96、99传动系统的热劣化的同时,能够将各输出带轮92、93和排出风扇91紧凑地配置在输出轴70的左突端部,能够抑制发动机5甚至覆盖其的前引擎盖11的左右宽度的扩大。
如图3、图6及图11所示,在输出轴70侧的第二输出带轮93和变速箱输出带轮98之间,配置有使传递皮带99张紧的张力赋予部件101。张力赋予部件101具有从下方与传递皮带99抵接的张紧轮102。张紧轮102被轴支承在能够上下转动地连结在发动机座57的左侧部上的张紧臂103的自由端侧。张紧臂103通过施力弹簧104被向上转动方向拉拽,始终将张紧轮102从下方推压抵接在传递皮带99。施力弹簧104被架设在立设在张紧臂103基端侧的凸起部105上的摆动臂106和突出设置在发动机座57的左侧部上的支承板107之间。
像这样,在搭载发动机5的发动机座57上设置张力赋予部件101时,张力赋予部件101包含于与发动机5相同的振动系统,从而能够减少施加于张力赋予部件101自身的负荷。其结果,能够抑制张力赋予部件101的变形和损坏的可能性。另外,张力赋予部件101的振动追随发动机5的振动,由此,还具有将传递皮带99容易地维持在施加了适当的张力的状态这样的优点。在实施方式中,在前后并列地设置发动机5和变速箱6的状态下,在第二输出带轮93和变速箱输出带轮98之间,不仅张力赋予部件101,发电机94也一起位于该位置,还能够实现发动机5和变速箱6之间的空间的有效利用。
而且,实施方式的发动机5通过螺栓被固定在借助多个防振橡胶58被支承在前后两基础框架56上的发动机座57。如图8、图9及图12所示,在发动机座57上,形成有面向发动机5的底面的上下贯穿状的排放孔108。使形成在发动机5的底面上的肋槽109面向发动机座57的排放孔108。该情况下,以使冷却风从排放孔108向发动机左侧面侧的排出风扇91流通的方式,发动机5从排放孔108(向右侧)偏移地被配置在发动机座57上。换言之,在发动机5的底面上不覆盖发动机座57的排放孔108整体地使排放孔108的一部分上下开口。从发动机座57的下侧观察排放孔108的情况下,在排放孔108的一部分中,能够观察到处于发动机5的左侧面侧的第一输出带轮92和传递皮带96。
像这样,面向发动机5的底面的上下贯穿状的排放孔108形成于发动机座57时,能够使利用吸引风扇71的旋转被取入的冷却风吹到发动机5的底面,从而能够积极地冷却发动机5内部的发动机油,并抑制发动机油温度的过度上升。与第一及第二油冷却器78、79的冷却效率相辅相成地有效果地进行发动机油的冷却,能够良好地保持发动机5的热平衡。另外,以冷却风从排放孔108向排出风扇91流通的方式,发动机5从排放孔108偏移地被配置在在发动机座57上,从而利用排出风扇91的旋转,从发动机5的底面侧向左侧面侧经由排放孔108送入冷却风。由此,使较低温的冷却风混合到发动机5左侧面周围的排风,能够降低排风自身的温度,并能够大幅度改善发动机5左侧面侧的热环境。
(3)总结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插秧机1具有:搭载在行驶机体2上的发动机5;对所述发动机5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所述行驶机体2的行驶部3、4传递的变速箱6;安装在所述行驶机体2上的插秧装置23,在所述发动机5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发动机空冷用的吸引风扇71,其中,在所述发动机5中的与所述吸引风扇71的相反侧的另一侧面上,在夹着从所述另一侧面突出的输出轴70的一方上,使与所述发动机5的排气系统连通的排气管87(87b)延长,在另一方上配置有发电机94,从而在夹着所述输出轴70的两侧分成所述排气管87(87b)和所述发电机94,能够抑制所述排气管87(87b)的热量对所述发电机94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同时,能够将所述排气管87(87b)和所述发电机94紧凑地一起配置在所述发动机5的另一侧面侧。
另外,还具有:传递皮带99,被缠绕在固定在所述输出轴70上的输出带轮93和固定在所述变速箱6的变速箱输入轴97上的变速箱输入带轮98;张力赋予部件101,使所述传递皮带99张紧,使所述张力赋予部件101及所述发电机94位于所述输出带轮93和所述变速箱输入带轮98之间,能够有效利用所述发动机5和所述变速箱6之间的空间,实现至所述变速箱6的带轮93、98及皮带99的传动系统的配置的紧凑化。
而且,在通过防振部件58被安装在所述行驶机体2上的发动机座57上搭载有所述发动机5,所述张力赋予部件101被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座57上,所述发电机94被安装在固定于所述发动机5的所述另一侧面上的固定托架95,从而所述张力赋予部件101及所述发电机94包含于与所述发动机5相同的振动系统。由此,能够减少施加于所述张力赋予部件101及所述发电机94自身的负荷,能够抑制所述张力赋予部件101及所述发电机94的变形和损坏的可能性。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插秧机1具有:搭载在行驶机体2上的发动机5;对所述发动机5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所述行驶机体2的行驶部3、4传递的变速箱6;安装在所述行驶机体2上的插秧装置23,在所述发动机5的一侧面设置有发动机空冷用的吸引风扇71,其中,在构成所述行驶机体2的左右一对的机架50之间,比所述两机架50更向下侧突出地配置有所述发动机5,在所述发动机5中的与所述吸引风扇71的相反侧的另一侧面,在比所述机架50更靠上方,配置有使来自所述吸引风扇71的冷却风通过的通风管道84,由所述通风管道84形成所述发动机5的上部排风路85,处于所述发动机5的所述他侧面侧的机架50的下方构成为所述发动机5的下部排风路86,从而因所述通风管道84的存在,能够抑制夺取所述发动机5的热量而被加热的排风在发动机舱内扩散。在此基础上,能够防止所述排风返回并停留在发动机舱内,能够从所述上部排风路85顺畅地排出,能够提高排风的排出效率。另外,将所述发动机5的排风路分成所述上部排风路85和所述下部排风路86这两部分,能够效率好地将所述排风排出到所述发动机舱外,能够将所述发动机5的冷却效率维持在良好的状态。
另外,在所述发动机5的上表面上,上下隔开适当的间隔地配置有收容空气滤清器的滤清器箱76,所述滤清器箱76和所述发动机5之间的上部通风路77与所述通风管道84连通,从而能够利用所述吸引风扇71的旋转将冷却风取入所述发动机5上表面周边,冷却所述发动机5上表面周边。而且,能够将夺取所述发动机5上表面周边的热量而被加热的排风经由所述通风管道84顺畅地排出。因此,有助于所述发动机5的冷却效率提高。
而且,从所述发动机5的所述另一侧面突出的输出轴70位于与处于所述发动机5的所述另一侧面侧的机架50在侧面观察时重合的位置,与所述发动机5的排气系统连通的排气管87横截所述通风管道84和所述输出轴70之间之后,在夹着所述输出轴70的一方形成为沿纵向延长的L字形,在所述发动机5的所述另一侧面上设置有包围所述排气管87的屏蔽罩88,从而因所述屏蔽罩88的存在,能够抑制从所述排气管87产生的热量在发动机舱内扩散。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插秧机1具有:搭载在行驶机体2上的发动机5;对所述发动机5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所述行驶机体2的行驶部3、4传递的变速箱6;安装在所述行驶机体2上的插秧装置23,在所述发动机5的一侧面设置有发动机空冷用的吸引风扇71,其中,在所述发动机5中的与所述吸引风扇71的相反侧的另一侧面上,与所述吸引风扇71独立地设置有排出风扇91,从而通过所述发动机5一侧面侧的所述吸引风扇71将冷却风吹到所述发动机5,不仅强制冷却所述发动机5,还能够利用所述发动机5另一侧面侧的所述排出风扇91的旋转,将夺取所述发动机5的热量而被加热的排风排出到发动机舱外。因此,所述吸引风扇71的冷却风取入效果和所述排出风扇91的排风排出效果相辅相成,尤其能够提高所述发动机5的冷却效率。
另外,在所述发动机5的输出轴70上与所述排出风扇91一起设置有旋转力传递用的输出带轮92、93,所述排出风扇91和所述输出带轮92、93利用所述输出轴70的旋转一起旋转地构成,从而利用所述排出风扇91的旋转将风吹到所述输出带轮92、93,能够冷却所述输出带轮92、93。由此,能够紧凑地配置所述排出风扇91及所述输出带轮92、93的同时,能够抑制所述输出带轮92、93的热劣化,并实现它们的耐久性提高。由于实现所述排出风扇91及所述输出带轮92、93的配置的紧凑化,所以能够抑制所述发动机5甚至发动机舱的左右宽度的扩大。
而且,所述排出风扇91的外径比所述输出带轮92、93大地构成,从而利用所述排出风扇91的旋转排出排风时,所述输出带轮92、93的存在成为障碍的可能性小,能够良好地维持所述排出风扇91的旋转对排风的排出效率。
而且,具有多个所述输出带轮92、93,所述多个输出带轮92、93越接近所述发动机5,直径越小,从而利用所述排出风扇91的旋转来夺取所述发动机5另一侧面侧的热量时,能够减少接近所述发动机5的一方的输出带轮92的存在带来的影响。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插秧机1具有:搭载在行驶机体2上的发动机5;对所述发动机5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所述行驶机体2的行驶部3、4传递的变速箱6;安装在所述行驶机体2上的插秧装置23,在所述发动机5的一侧面设置有发动机空冷用的吸引风扇71,其中,将所述发动机5搭载在通过防振部件58被安装在所述行驶机体2上的发动机座57,在所述发动机座57上形成有面向所述发动机5的底面的排放孔108,从而能够将利用所述吸引风扇71的旋转而取入的冷却风吹到所述发动机5的底面。因此,能够积极地冷却所述发动机5内部的发动机油,并能够抑制发动机油温度的过度上升,良好地保持所述发动机5的热平衡。
另外,在所述发动机5中的与所述吸引风扇71的相反侧的另一侧面,与所述吸引风扇独立地设置有排出风扇,以冷却风从所述排放孔向所述排出风扇流通的方式,将所述发动机从所述排放孔偏移地配置在在所述发动机座上,从而利用所述排出风扇91的旋转,从所述发动机5的底面侧向另一侧面侧经由所述排放孔108送入冷却风。由此,使较低温的冷却风混合到所述发动机5另一侧面周围的排风,能够降低排风自身的温度,并能够大幅改善所述发动机5另一侧面侧的热环境。
而且,所述发动机5及所述发动机座57比所述两机架50更向下侧地突出地被配置在构成所述行驶机体2的左右一对的机架50之间,从而从所述发动机5的底面侧顺畅地取入冷却风。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插秧机1具有:搭载在行驶机体2上的发动机5;对所述发动机5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所述行驶机体2的行驶部3、4传递的变速箱6;安装在所述行驶机体2上的插秧装置23,在所述发动机5的一侧面设置有发动机空冷用的吸引风扇71,其中,所述发动机5比所述两机架50更向下侧突出地被配置在构成所述行驶机体2的左右一对的机架50之间,在比从上方覆盖所述发动机5的前引擎盖11更靠下侧,与所述吸引风扇71面对地配置油冷却器79,从而所述油冷却器79通过利用所述吸引风扇71的旋转主要从所述机架50的下方取入的冷却风,比所述发动机5先被冷却。因此,不用使用所述油冷却器79专用的冷却风扇,就能够提高所述油冷却器79的冷却效率。还有助于所述油冷却器79的小型化。
另外,使配置在所述油冷却器79的上方的电装零件83面向形成在所述前引擎盖11的下部侧的流通口75,将所述油冷却器79及所述电装零件83支承在以包围所述发动机5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前引擎盖11内的引擎盖框架80上,从而利用所述吸引风扇71的旋转将通过所述流通口75排出的冷却风吹到所述电装零件83,所述电装零件83被冷却。通过来自所述流通口75的冷却风,能够抑制配置在所述发动机5的周围的所述电装零件83的温度上升。能够避免所述发动机5的热量对所述电装零件83的不良影响。能够利用所述引擎盖框架80简化所述油冷却器79和所述电装零件83的支承构造。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插秧机1具有:搭载在行驶机体2上的发动机5;对所述发动机5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所述行驶机体2的行驶部3、4传递的变速箱6;安装在所述行驶机体2上的插秧装置23,在所述发动机5的一侧面设置有发动机空冷用的吸引风扇71,其中,所述发动机5以输出轴70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被搭载在所述行驶机体2上,在所述发动机5中的与所述吸引风扇71的相反侧的另一侧面,与所述吸引风扇71独立地设置有排出风扇91,包围所述排出风扇91的屏蔽罩88被设置在所述发动机5的另一侧面,从而所述吸引风扇71的冷却风取入效果和所述排出风扇91的排风排出效果相辅相成,尤其能够提高所述发动机5的冷却效率,而且,因所述屏蔽罩88的存在,能够抑制所述发动机5左侧面周边的热量在发动机舱内扩散。
另外,在所述发动机5的输出轴70上与所述排出风扇91一起设置有旋转力传递用的输出带轮92、93,在所述发动机5的另一侧面中的所述屏蔽罩88的内侧,配置有所述排出风扇91、发电机94、带轮92、93及皮带96、99的传动系统,从而能够紧凑地配置所述带轮92、93及皮带96、99的传动系统和所述发电机94的同时,能够利用所述排出风扇91的旋转,将所述发动机5左侧面周边的热量顺畅地排出。另外,利用所述排出风扇91的旋转,将排风吹到所述带轮92、93及皮带96、99的传动系统和所述发电机94,从而能够抑制所述带轮92、93及皮带96、99的传动系统和所述发电机94的热劣化,实现它们的耐久性提高。
(4)其他
本申请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具体成各种方式。各部分的结构不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插秧机
2    行驶机体
5    发动机
6    变速箱
23   插秧装置
50   机架
57   发动机座
58   防振橡胶
70   输出轴
71   吸引风扇
75   流通口
76   滤清器箱
77       上部通风路
79       第二油冷却器
80       引擎盖框架
83       电装零件
84       通风管道
85       上部排风路
86       下部排风路
87       排气管
88       屏蔽罩
91       排出风扇
94       发电机
95       固定托架
96、99   传递皮带
98       变速箱输入带轮
101      张力赋予部件
108      排放孔

Claims (3)

1.一种插秧机,具有:搭载在行驶机体上的发动机;对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所述行驶机体的行驶部传递的变速箱;安装在所述行驶机体上的插秧装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发动机空冷用的吸引风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动机中的与所述吸引风扇的相反侧的另一侧面,在夹着从所述另一侧面突出的输出轴的一方,使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系统连通的排气管延长,在另一方配置有发电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该插秧机还具有:传递皮带,被缠绕在被固定在所述输出轴的输出带轮、和被固定在所述变速箱的变速箱输入轴的变速箱输入带轮上;以及张力赋予部件,使所述传递皮带张紧,
使所述张力赋予部件和所述发电机位于所述输出带轮与所述变速箱输入带轮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防振部件被安装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发动机座上搭载有所述发动机,所述张力赋予部件被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座上,所述发电机被安装在被紧固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另一侧面的固定托架上。
CN201380016706.0A 2012-03-27 2013-03-19 插秧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207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0641 2012-03-27
JP2012070641A JP5997469B2 (ja) 2012-03-27 2012-03-27 田植機
PCT/JP2013/057835 WO2013146473A1 (ja) 2012-03-27 2013-03-19 田植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0726A true CN104220726A (zh) 2014-12-17
CN104220726B CN104220726B (zh) 2017-09-19

Family

ID=49259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670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20726B (zh) 2012-03-27 2013-03-19 插秧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997469B2 (zh)
KR (1) KR20140138719A (zh)
CN (1) CN104220726B (zh)
IN (1) IN2014DN07463A (zh)
WO (1) WO20131464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87848B2 (ja) * 2016-05-20 2020-04-28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KR102053017B1 (ko) * 2018-02-05 2019-12-06 동양물산기업 주식회사 이식기 프레임
JP7224236B2 (ja) * 2019-04-26 2023-02-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水田作業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5894A (zh) * 1996-12-26 1998-07-01 株式会社久保田 乘式插秧机的机体构造
JPH1182048A (ja) * 1997-09-08 1999-03-26 Kubota Corp 作業機の原動部構造
JP2000006672A (ja) * 1998-06-25 2000-01-11 Kubota Corp 水田作業機の原動部構造
JP2000326738A (ja) * 1999-05-18 2000-11-28 Kubota Corp 水田作業機の原動部
JP2001199251A (ja) * 2000-01-19 2001-07-24 Kubota Corp 作業車の原動部冷却構造
JP3426387B2 (ja) * 1995-02-16 2003-07-14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田植機
CN201013513Y (zh) * 2007-02-28 2008-01-30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 带辅助冷却装置的风冷发动机
CN101538874A (zh) * 2008-03-18 2009-09-23 沃尔沃建造设备控股(瑞典)有限公司 用于施工设备的发动机室
CN201963385U (zh) * 2011-01-30 2011-09-07 钟群明 一种小型发电机组的风冷结构
CN102612458A (zh) * 2009-11-10 2012-07-25 洋马株式会社 乘用型农用作业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59622U (zh) * 1980-04-26 1981-11-28
JP3705209B2 (ja) * 2002-01-17 2005-10-1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の通気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26387B2 (ja) * 1995-02-16 2003-07-14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田植機
CN1185894A (zh) * 1996-12-26 1998-07-01 株式会社久保田 乘式插秧机的机体构造
JPH1182048A (ja) * 1997-09-08 1999-03-26 Kubota Corp 作業機の原動部構造
JP2000006672A (ja) * 1998-06-25 2000-01-11 Kubota Corp 水田作業機の原動部構造
JP2000326738A (ja) * 1999-05-18 2000-11-28 Kubota Corp 水田作業機の原動部
JP2001199251A (ja) * 2000-01-19 2001-07-24 Kubota Corp 作業車の原動部冷却構造
CN201013513Y (zh) * 2007-02-28 2008-01-30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 带辅助冷却装置的风冷发动机
CN101538874A (zh) * 2008-03-18 2009-09-23 沃尔沃建造设备控股(瑞典)有限公司 用于施工设备的发动机室
CN102612458A (zh) * 2009-11-10 2012-07-25 洋马株式会社 乘用型农用作业机
CN201963385U (zh) * 2011-01-30 2011-09-07 钟群明 一种小型发电机组的风冷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N2014DN07463A (zh) 2015-04-24
CN104220726B (zh) 2017-09-19
JP2013204423A (ja) 2013-10-07
JP5997469B2 (ja) 2016-09-28
WO2013146473A1 (ja) 2013-10-03
KR20140138719A (ko) 2014-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9691B (zh) 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
JP3862674B2 (ja) 乗用型移植機
CN105309093A (zh) 作业机
CN104220726A (zh) 插秧机
JP2022095395A (ja) 乗用型苗移植機
CN104219945A (zh) 插秧机
CN104219944A (zh) 插秧机
CN104202959A (zh) 插秧机
WO2018180905A1 (ja) 水田作業機
JP3377362B2 (ja) 乗用型移植機
JP3599479B2 (ja) 乗用型移植機
JP2017178246A (ja) 作業車両
JP2014128207A (ja) コンバイン
JP5829963B2 (ja) 田植機
JP5844191B2 (ja) 田植機
JP2004141098A (ja) 乗用田植機の機体フレーム構造
JP5964100B2 (ja) 田植機
JP2008087490A (ja) 作業車
JP5524661B2 (ja) 作業車両
JP5844192B2 (ja) 田植機
JP2005132142A (ja) 農作業機
JP3360188B2 (ja) 移動農機
JP4494761B2 (ja) 農作業機
JP2022096969A (ja) 乗用型苗移植機
JP2024068837A (ja) 農作業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Yangm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YANMAR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