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92089A - 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92089A
CN104192089A CN201410417556.0A CN201410417556A CN104192089A CN 104192089 A CN104192089 A CN 104192089A CN 201410417556 A CN201410417556 A CN 201410417556A CN 104192089 A CN104192089 A CN 1041920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ure member
vehicle body
vehicle
opening
clos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175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92089B (zh
Inventor
葛国明
王宝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4175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920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92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92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92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920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包括车身、封闭所述车身侧壁的封闭件,所述封闭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车身;该种车辆还具有能够使所述封闭件松驰于所述车身或保持封闭所述车身侧壁状态的控制组件。本发明利于在发生险时,及时启动逃生系统,利于在较短时间内疏散车内乘客。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杭州,广州相继发生公交车内人为纵火事件,国家财产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损失惨重,这两起事件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且大多数被严重烧伤,既给伤员本人后期治疗带来众多治疗上的麻烦,也给政府民政部门的救治带来不小的负担,同时也给伤员身体及心灵上留下长期不可治愈的伤痛和阴影,纵观此类公交车纵火事件生时,往往公交车内人员众多,不便于迅速逃离,从而最后发生严重烧伤及呼吸道灼伤。
城市公交是普通人民群众上下班必需乘坐的交通工具,尤其是上下班时间段,人员工作,车内非常的拥挤,公交车除了前后上下车门以外,几乎没有第三条生命逃生通道;除非通过破窗器砸开车窗;而设在公交车辆顶部的逃生窗,对于纵火时间的突然性,根本不起作用;而设置在车内的安全锤,在突发火灾时,车内场面混乱,浓烟滚滚,视线模糊不清,根本没有人可能顾及到安全锤放置的位置,脑海里一片混乱,也没有人能够有清醒的意识去使用安全锤。
以杭州的7路公交车纵火时间为例;当时纵火发生时,全靠就近的市民使用各种工具,包括重物、铁镐、U型锁、榔头等坚硬物,从车窗外破窗抢救伤员;当然7路公交车是火车站发往灵隐寺风景区的线路,沿途处于城市闹市区,所以抢救的市民比较多,如果行走的是市郊偏僻线路,如果发生火灾,现场没有这么多普通市民的施救,伤亡事故会更加的惨重。
人为纵火,一般犯罪份子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使用的是极易燃烧的液体,如香蕉水、汽油、油精等,司乘人员要在拥挤的公交车内逃生,实在是非常的困难。
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2673506A的发明申请所公开的一种安全逃生锤;使用者只需拨拉预先安装好的逃生锤,迅速松手,逃生锤便能在弹力的作用下准确、迅速的击破窗户四角,从而完成破窗工作,保证人员快速、安全的逃离险境;可见,现在在车辆上,特别是公交车辆上采用的逃生装置,多数是逃生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利于在发生险时,及时启动逃生系统,利于在较短时间内疏散车内乘客。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包括车身、封闭所述车身侧壁的封闭件,所述封闭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车身;该种车辆还具有能够使所述封闭件松驰于所述车身或保持封闭所述车身侧壁状态的控制组件。
松驰于所述车身是指,该状态下封闭件并不是处于封闭车身侧壁的状态或封闭件与车身之间的封闭状态并不稳固,可经由人为的推动封闭件以使封闭件按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产生转动动作;上述技术方案,可在发生险情时,通过控制组件,将封闭件向外转动,从而打开车身侧壁,进而便于尽快疏散乘客;作为优选,封闭件应尽可能地覆盖车身侧壁的较大面积,以利于尽快疏散乘客。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能够作用于所述封闭件和车身从而使所述封闭件保持封闭所述车身侧壁状态的开合件、至少能够控制所述开合件脱开所述封闭件的触发件。
触发件可以设置在车身的驾驶位,从而在发生险情时,利于驾驶员启动上述技术方案。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触发件为伸缩件,所述开合件为能够连接或脱开于所述封闭件的插销;所述封闭件上设有适于所述插销插接的插孔。
在车身上也开有适于插销通过的孔;事实上,开合件与封闭件的连接形式,可以多样化,请见下文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开合件的位移方向为纵向;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将所述触发件的伸缩动作转化为所述开合件的纵向位移的第一动作转化结构;所述第一动作转化结构包括沿所述开合件的位移方向设置的导向件、经所述导向件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开合件与所述触发件的拉索。
开合件与封闭件的连接位置可以封闭件顶上或封闭件的侧;通过触发件带动拉索的运动,以使开合件脱开封闭件;在封闭件需封闭车身侧壁时,也可以使封闭件保持封闭车身侧壁的趋势,再通过触发件的作用,使开合件自由落下至封闭件的插孔,也可以在开合件与车身之间设有弹性件,例如,弹簧,当开合件脱开封闭件时,弹性件当处于压缩状态,当需连接封闭件时,只要使触发件松驰于拉索或解除触发件对拉索的作用,插销自然会由于弹性件作用而插入插孔。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触发件为伸缩件;所述开合件为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车身且一端能够配合所述车身压紧于所述封闭件而另一端受所述触发件的伸缩动作带动而能够产生转动动作或趋势的转动件。
通过伸缩件始终保持对转动件一端的作用从而使转动件另一端始终压紧于封闭件,从而使封闭件保持封闭车身的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能够将所述触发件的伸缩动作转化为所述开合件的转动动作的第二动作转化结构;所述第二动作转化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触发件的第一斜面、设于所述开合件且能够抵触于所述第一斜面的第二斜面。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能够推动所述封闭件的推动件。
更有利于打开封闭件。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推动件能够联动于所述触发件。
应是,触发件触使封闭件松驰于车身的动作能够使推动件推动封闭件,从而使封闭件向车身外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触发件为第一气缸;所述推动件为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气压大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气压时,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产生能够使所述开合件脱开所述封闭件的动作;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三腔体及第四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内气压大于所述第四腔体内气压时,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产生能够使所述封闭件向所述车身外转动的动作;所述第二腔体相通于所述第三腔体。
通过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连接,巧妙实现触发件与推动件各自的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封闭件与所述车身之间设有能够在所述封闭件向所述车身向转动至极致时使所述封闭件倾斜于所述车身的连索。
上述设置,当封闭件展开后,可视为车身与地面之间的中间件,乘客可以自封闭件上移动到地面,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在发生险情时,通过启动本发明,有利于乘客尽快疏散,提高了安全性能;且本发明可重复利用,即封闭件在展开后,仍可回复至封闭车体侧壁的状态,以便应对下一次险情。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轴视图;
图3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5中限位柱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5中触发件与位于活塞杆前方的导向件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7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7中推动件与封闭件之间在俯视图下的位置关系图;
图12是实施例8中推动件位置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9中封闭件展开状态图;
图14是实施例11中开关件结构示意图。
各图中,相同标记的部件形状可能并不相同,但附图都是示意图,并不影响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的阐释。
图中,1、车身,11、T形滑件,2、封闭件,21、滑槽二,211、挡壁二,22、插孔,23、连板,31、开合件,311、滑槽一,3111、挡壁一,312、滑体,313、第二斜面,32、触发件,321、第一斜面, 322、第一腔体,323、第二腔体,33、导向件, 331、限位柱,34、拉索,35、推动件, 351、第三腔体,352、第四腔体,36、连索,5、开关件,51、开关一,52、开关二,53、开关三,54、按钮,541、金属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包括车身1,车身1上转动连接有封闭件2,封闭件2可以是车辆上的车窗,也可以是一个板状件,其主要作用是封闭车身1侧壁,并能够在发生险情,或其它需要时,能够向车身1外转动从而打开车身1侧壁;封闭件2的转动方向应是纵向转动,封闭件2的与车身1的转动连接处应位于封闭件2下部。
本实施例还具有能够使封闭件2松驰于车身1或保持封闭车身1侧壁状态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能够作用于封闭件2和车身1从而使封闭件2保持封闭车身1侧壁状态的开合件31、至少能够控制开合件31脱开封闭件2的触发件32。
本实施例中,开合件31为一个滑块,滑块上具有滑槽一311,车身1上具有滑动连接于滑槽一311的T形滑件11,滑槽一311还具有配合滑槽一311内壁限制T形滑件11与滑块在水平方面上的相对位移的挡壁一3111;在封闭件2上具有适于滑块滑动连接的滑槽二21,滑块具有滑动套接于滑槽二21的滑体312,滑槽二21具有配合滑槽二21内壁用于限制滑体312与滑槽二21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的挡壁二211。
触发件32可以是一端连接于开合件31,另一端延伸至车身1驾驶位附近的拉线,在开合件31的位移方向设置的导向件33,且至少一个导向件33位于开合件31上方,从而使拉线的张紧动作,能够使开合件31产生纵向位移;拉线另一端延伸至驾驶位附近,是有意将控制组件的启动权交给驾驶员,在发生险情时,车内往往比较混乱,很难找一个较为理智的人去启动控制组件,而驾驶员一般较大多数的乘客更能冷静面对险情;发生险情时,只要拉动拉线,使开合件31脱开封闭件2,即可使封闭件2松驰于车身1侧壁,或使封闭件2产生向车身1转动的动作,从而敞开车身1侧壁,便于疏散乘客。
本实施例特别适用于公交车。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开合件31为一个插销,在封闭件2上设有适于插销插入的插孔22;车身1上设有适于插销经过的孔。
实施例3:如图4所示,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包括车身1,车身1上转动连接有封闭件2,封闭件2可以是车辆上的车窗,也可以是一个板状件,其主要作用是封闭车身1侧壁,并能够在发生险情,或其它需要时,能够向车身1外转动从而打开车身1侧壁;封闭件2的转动方向应是纵向转动,封闭件2的与车身1的转动连接处应位于封闭件2下部。
本实施例还具有能够使封闭件2松驰于车身1或保持封闭车身1侧壁状态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能够作用于封闭件2和车身1从而使封闭件2保持封闭车身1侧壁状态的开合件31、至少能够控制开合件31脱开封闭件2的触发件32。
开合件31为中部转动连接于车身1且一端能够配合车身1压紧于封闭件2而另一端受触发件32的伸缩动作带动而能够产生转动动作或趋势的转动件;而转动件受触发件32的伸缩动作带动而能够产生转动动作或趋势,主要是指转动件压紧封闭件2的动作或趋势;本实施例中,为使开合件31能达到良好地紧固封闭件2的作用,触发件32应始终对开合件31具有一个稳定的作用力,或是在封闭件2受到使封闭件2产生松驰于车身1侧壁的作用力时,能够向开合件31施加抵抗该作用力的作用力。
本实施例的触发件32优选为气缸,控制组件还包括能够将触发件32的伸缩动作转化为开合件31的转动动作的第二动作转化结构;第二动作转化结构包括设于触发件32的第一斜面321、设于开合件31且能够抵触于第一斜面321的第二斜面313,即气缸的活塞杆与开合件31的一端采用斜面配合的形式;这种配合形式下,气缸通过活塞杆的伸缩实现对开合件31的作用,例如,在伸长活塞杆时,使活塞杆紧密抵触于开合件31,从而使开合件31压紧于封闭件2,在缩回活塞杆时,活塞杆松开开合件31,从而使封闭件2能够由于人为推力的作用而向车身1外转动展开。
或者也可以将气缸的活塞杆转动连接于开合件31,从而达到活塞杆直接带动开合件31转动的目的。
实施例4:如图5所示,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包括车身1,车身1上转动连接有封闭件2,封闭件2可以是车辆上的车窗,也可以是一个板状件,其主要作用是封闭车身1侧壁,并能够在发生险情,或其它需要时,能够向车身1外转动从而打开车身1侧壁;封闭件2的转动方向应是纵向转动,封闭件2的与车身1的转动连接处应位于封闭件2下部。
本实施例还具有能够使封闭件2松驰于车身1或保持封闭车身1侧壁状态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能够作用于封闭件2和车身1从而使封闭件2保持封闭车身1侧壁状态的开合件31、至少能够控制开合件31脱开封闭件2的触发件32。
开合件31为一个插销,在封闭件2上设有适于插销插入的插孔22;车身1上设有适于插销经过的孔。
触发件32为第一气缸,车身1上还设有第一动作转化结构,第一动作转化结构沿开合件31的位移方向设置的导向件33、经导向件33且两端分别连接于开合件31与触发件32的拉索34。
通过第一气缸活塞杆的伸缩动作带动拉索34,通过拉索34经导向件33纠正拉伸方向,从而能够使开合件31脱离插孔22,进而便于通过封闭件2打开车身1侧壁。
在便于开合件31插入插孔22,还可以在开合件31与车身1之间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可以是弹簧。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气缸活塞杆的伸缩方向应是垂直于车身1侧壁所在平面。
实施例5: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8所示,第一气缸活塞杆的伸缩方向是平行于车身1侧壁所在平面,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活塞杆的伸缩方向是水平的;因此,在导向件33上还设有用于限制拉索34偏移的限位柱331,导向件33的限位柱331应具有两个,拉索34位于两个限位柱331之间;但为更好地实现第一气缸对拉索34的控制,还可以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前方设置另一导向件33,如图8所示,该导向件33上可以不设有限位柱331,且该导向件3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设有限位柱331的导向件33的长度方向。
实施例6: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所示,控制组件还包括能够推动封闭件2的推动件35;推动件35能够联动于触发件32。
推动件35为第二气缸;第一气缸具有第一腔体322及第二腔体323,第一腔体322内气压大于第二腔体323内气压时,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产生能够使开合件31脱开封闭件2的动作;第二气缸具有第三腔体351及第四腔体352,第三腔体351内气压大于第四腔体352内气压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产生能够使封闭件2向车身1外转动的动作;第二腔体321相通于第三腔体351。
实施例7: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11所示,第一气缸活塞杆的伸缩方向是平行于车身1侧壁所在平面,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活塞杆的伸缩方向是水平的;第二气缸活塞杆的伸缩方向是平行于车身1侧壁所在平面,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活塞杆的伸缩方向是水平的。
第二气缸活塞杆与封闭件2之间的作用形式也可以采用,斜面配合的形式,如图11所示。
实施例8:与实施例6或7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2所示,封闭体2的下部固定设有连板23,推动件35位于封闭体2与车身1转动连接处的下方,用于推动连板23,从而便于封闭体2的展开。
实施例9:与实施例1-8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3所示,封闭件2与车身1之间设有能够在封闭件2向车身1向转动至极致时使封闭件2倾斜于车身1的连索36。
实施例10: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在于,车身1上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连索36的一端,输出轴沿一个方面转动起到收紧连索36的作用,但在展开封闭件2时,输出轴应沿另一方面转动而不影响连索36的展开。
实施例11:与实施例2-8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3-14所示,封闭件2与车身1之间设有能够在封闭件2向车身1向转动至极致时使封闭件2倾斜于车身1的连索36;车身1上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连索36的一端,输出轴沿一个方面转动起到收紧连索36的作用,但在展开封闭件2时,输出轴应沿另一方面转动而不影响连索36的展开;电机在图中未示出。
在车身上还设有用于控制第一气缸动作的气压泵,主要是用于增加第一腔体322气压,使开合件31产生脱开封闭件32的作用;当然气压泵也可以用来控制第一气缸的双向伸缩,但本实施例主要阐述气压泵在增加第一腔体322气压的作用。
在车身1驾驶位旁设有用于控制气压泵和电机的开关件5,如图13所示,开关件5包括从上至下分布的能够在电连接时启动电机收紧连索36的开关一51、电连接时能够启动气压泵的开关二52,电连接时启动电机松驰连索36的开关三53、能够通过纵向位移使对应开关电连接的按钮54,按钮54上设有两个纵向分布都能用于使对应开关电连接的金属件541;为避免误操作,在开关件5外还罩设有保护罩,保护罩在图中未示出。
当按钮54按下至底部时两个金属件541分别使开关二52、开关三53电连接,从而便于封闭件2展开;当按钮54向上移动,当较上面的金属件541使开关一51电连接时,电机收紧连索36,此时,余下两个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再使按钮54纵向移动,可使三个开关都处于断开状态;而在按钮54与安设三个开关的介质之间可通过凹凸配合的形式,以可以使按钮54保持于某一位置。

Claims (10)

1.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包括车身(1)、封闭所述车身(1)侧壁的封闭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件(2)转动连接于所述车身(1);该种车辆还具有能够使所述封闭件(2)松驰于所述车身(1)或保持封闭所述车身(1)侧壁状态的控制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能够作用于所述封闭件(2)和所述车身(1)从而使所述封闭件(2)保持封闭所述车身(1)侧壁状态的开合件(31)、至少能够控制所述开合件(31)脱开所述封闭件(2)的触发件(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32)为伸缩件,所述开合件(31)为能够连接或脱开于所述封闭件(2)的插销;所述封闭件(2)上设有适于所述插销插接的插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件(31)的位移方向为纵向;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将所述触发件(32)的伸缩动作转化为所述开合件(31)的纵向位移的第一动作转化结构;所述第一动作转化结构包括沿所述开合件(31)的位移方向设置的导向件(33)、经所述导向件(33)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开合件(31)与所述触发件(32)的拉索(3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32)为伸缩件;所述开合件(31)为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车身(1)且一端能够配合所述车身(1)压紧于所述封闭件(2)而另一端受所述触发件(32)的伸缩动作带动而能够产生转动动作或趋势的转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能够将所述触发件(32)的伸缩动作转化为所述开合件(31)的转动动作的第二动作转化结构;所述第二动作转化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触发件(32)的第一斜面(321)、设于所述开合件(31)且能够抵触于所述第一斜面(321)的第二斜面(313)。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能够推动所述封闭件(2)的推动件(3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35)能够联动于所述触发件(3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32)为第一气缸;所述推动件(35)为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腔体(322)及第二腔体(323),所述第一腔体(322)内气压大于所述第二腔体(323)内气压时,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产生能够使所述开合件(31)脱开所述封闭件(2)的动作;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三腔体(351)及第四腔体(352),所述第三腔体(351)内气压大于所述第四腔体(352)内气压时,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产生能够使所述封闭件(2)向所述车身(1)外转动的动作;所述第二腔体(321)相通于所述第三腔体(35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件(2)与所述车身(1)之间设有能够在所述封闭件(2)向所述车身(1)向转动至极致时使所述封闭件(2)倾斜于所述车身(1)的连索(36)。
CN201410417556.0A 2014-08-25 2014-08-25 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 Active CN1041920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17556.0A CN104192089B (zh) 2014-08-25 2014-08-25 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17556.0A CN104192089B (zh) 2014-08-25 2014-08-25 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92089A true CN104192089A (zh) 2014-12-10
CN104192089B CN104192089B (zh) 2017-07-14

Family

ID=52077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17556.0A Active CN104192089B (zh) 2014-08-25 2014-08-25 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9208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76728A (ja) * 1990-11-09 1992-06-24 Toyo Sangyo:Yugen フロントガラスの前倒開放式安全機構
EP1881915B1 (de) * 2005-05-19 2010-03-10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Vorrichtung zur erhöhung des insassenschutzes in einem fahrzeug bei einem seitenaufprall
DE202011002873U1 (de) * 2011-02-17 2012-06-12 Hans Sauermann Vorrichtung zum Festlegen eines Rückhaltesystems
CN202806664U (zh) * 2012-09-12 2013-03-20 李懿 车辆应急逃生窗
CN203727139U (zh) * 2013-12-04 2014-07-23 刘志仁 一种新型校车安全逃生窗
CN204055691U (zh) * 2014-08-25 2014-12-31 葛国明 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76728A (ja) * 1990-11-09 1992-06-24 Toyo Sangyo:Yugen フロントガラスの前倒開放式安全機構
EP1881915B1 (de) * 2005-05-19 2010-03-10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Vorrichtung zur erhöhung des insassenschutzes in einem fahrzeug bei einem seitenaufprall
DE202011002873U1 (de) * 2011-02-17 2012-06-12 Hans Sauermann Vorrichtung zum Festlegen eines Rückhaltesystems
CN202806664U (zh) * 2012-09-12 2013-03-20 李懿 车辆应急逃生窗
CN203727139U (zh) * 2013-12-04 2014-07-23 刘志仁 一种新型校车安全逃生窗
CN204055691U (zh) * 2014-08-25 2014-12-31 葛国明 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92089B (zh) 2017-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2756B (zh) 用爆炸打开车辆逃生的出口
CN107379932A (zh) 公交车逃生窗装置
CN102688567A (zh) 一种火灾应急逃生装置
IL184914A0 (en) Fire extinguishing and oil and gas well recoverey system
CN203111106U (zh) 一种汽车自动救生锤
CN204055691U (zh) 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
CN202526791U (zh) 一种火灾应急逃生装置
CN204586763U (zh) 一种车载式破玻装置
CN104192089A (zh) 一种具有逃生系统的车辆
CN204944313U (zh) 一种反恐防暴车
CN204077318U (zh) 具有安全逃生门的公共交通车辆
CN206781495U (zh) 一种汽车开启式逃生窗户
CN110510126A (zh) 一种飞机弹射的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
CN109849018A (zh) 一种矿用救灾蛇形机器人
CN101665071B (zh) 一种车窗用紧急逃生装置
CN209092559U (zh) 破窗装置
CN205502134U (zh) 防撞消防栓
CN203995591U (zh) 一种公交运送车
CN206765780U (zh) 长途客车安全门
CN201580227U (zh) 一种车窗用紧急逃生装置
CN205044409U (zh) 铰链式轮胎防护罩
CN106246218A (zh) 一种煤矿事故环境监测及救援系统
CN103253222A (zh) 一种智能化多功能公共汽车安全锤
CN207526187U (zh) 一种用于立体车库的载车托盘
CN110758214B (zh) 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