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8214B - 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58214B
CN110758214B CN201911152457.3A CN201911152457A CN110758214B CN 110758214 B CN110758214 B CN 110758214B CN 201911152457 A CN201911152457 A CN 201911152457A CN 110758214 B CN110758214 B CN 1107582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carriage
falling
emergency rescue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524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58214A (zh
Inventor
张永战
赵天晓
孙忠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zhou Huiteng Jingfa Constructio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Pizhou Huiteng Jingf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zhou Huiteng Jingfa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zhou Huiteng Jingf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5245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582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58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8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58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82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0052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measuring forces due to impa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包括车体,车体的下端连接有移动装置,车体上连接有驾驶室与车厢,驾驶室设于车体的前侧,车厢设于车体的后侧;本发明中的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其具有定位识别坠落者落点的功能,通过识别装置的设置,其可以对坠落者的落点进行预测,对坠落者的下坠时的速度进行预估,从而可以计算出下坠时的冲击力度的大小进行预测,使得气囊可以保证坠落者落入到气囊时的缓冲效果明显;通过高功率压缩机的设置,使得充气时间短,充气速度快的特点;通过气体阀门以及分区域气囊的设置,可以监测坠落者落点的同时,分区域打开落点的气囊,使得气囊充气时间短,效率高,保证坠落者的生命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急救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应急车辆应运而生,包括路障应急救援车、高空应急救援车以及消防安全应急救援车等,应急救援车可以在发生应急事件时,应急人员能够快速及时的展开救援,最大程度上的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现有的高空坠楼救援过程中,主要的用到设备为安全气垫。安全气垫,又称救生气垫,是一种高空逃生的救生设备。它具有充气时间短,缓冲效果显著,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它同时采用了具有阻燃性能的高强纤维材料制成,具有阻燃,耐磨,耐老化,折叠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即便如此,救援气垫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存在问题,例如,人在坠落的过程中,由于由于坠落者姿态的不同,其落点不能固定,现有的安全气垫不能识别坠落者的落点,救援者需要时刻保持搬运救援气垫的准备,而且气垫搬运起来也并不方便,容易给坠落者造成安全危害;现有的安全气垫,其主要通过充气进行缓冲,缓冲效果相对较为单一,不能保证坠落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其具有定位识别坠落者落点的功能,通过识别装置的设置,其可以对坠落者的落点进行预测,对坠落者的下坠时的速度进行预估,从而可以计算出下坠时的冲击力度的大小进行预测,使得气囊可以保证坠落者落入到气囊时的缓冲效果明显;通过高功率压缩机的设置,使得充气时间短,充气速度快的特点;通过气体阀门以及分区域气囊的设置,可以监测坠落者落点的同时,分区域打开落点的气囊,使得气囊充气时间短,效率高,保证坠落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下端连接有移动装置,所述车体上连接有驾驶室与车厢,所述驾驶室设于车体的前侧,所述车厢设于车体的后侧,所述车厢上连接有救援装置,所述救援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气管,所述支气管之间填充有缓冲层,所述通气管上连接有与支气管相匹配的气囊,所述气囊远离通气管的一端上连接有海绵,且海绵与气囊相匹配,所述海绵内设有监测装置,所述车厢上开凿有活动槽,所述支撑板的下端中心处连接有与活动槽相匹配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车厢内设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上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远离压缩机的一端贯穿支撑柱与支撑板,且与通气管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厢上连接有工具箱,易于存放救援设备,所述工具箱设于车厢远离驾驶室的一个侧壁上,所述车厢上连接有箱门,易于打开车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气管上连接有气体控制阀,所述气体控制阀控制流速为20~40m/s,易于使压缩空气迅速填充气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的下端连接有一对辅助杆,且辅助杆关于支撑柱对称设置,易于对支撑板进行辅助支撑,增加支撑板的承重力,所述辅助杆远离支撑板的侧壁上连接有限位块,易于使辅助杆进行滑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厢上开凿有滑动槽,所述限位块滑动设于滑动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的内侧设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功率为4kW,易于驱动支撑柱进行移动,从而可以保证坠落者的落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的下侧连接有一对车轮,且电机与车轮之间连接有皮带,易于驱动支撑柱进行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体控制阀、监测装置、压缩机以及电机之间电连接,易于实现智能控制,方便救援人员进行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测距、红外识别系统以及成像技术系统,易于识别坠落者,预测坠落者的坠落位置,保证坠落者的人生安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最大承重量为500kg,使得支撑板不易被坠落者下坠时的冲击力冲击损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的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其具有定位识别坠落者落点的功能,通过识别装置的设置,其可以对坠落者的落点进行预测,对坠落者的下坠时的速度进行预估,从而可以计算出下坠时的冲击力度的大小进行预测,使得气囊可以保证坠落者落入到气囊时的缓冲效果明显;通过高功率压缩机的设置,使得充气时间短,充气速度快的特点;通过气体阀门以及分区域气囊的设置,可以监测坠落者落点的同时,分区域打开落点的气囊,使得气囊充气时间短,效率高,保证坠落者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的使用状态部分剖视图。
图中:1.车体、2.移动装置、3.驾驶室、4.车厢、401.工具箱、402.箱门、403.活动槽、404.滑动槽、5.救援装置、501.支撑板、502.通气管、503.支气管、504.气体控制阀、505.缓冲层、506.气囊、507.海绵、508.监测装置、509.进气管、510.支撑柱、511.弹簧、512.辅助杆、513.限位块、514.压缩机、6.移动装置、601.电机、602.车轮、603.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扩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发明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本文使用的例如“左”、“右”、“左侧”、“右侧”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右侧”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左侧”。因此,示例性术语“右侧”可以囊括左侧和右侧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包括车体1、设于车体1下侧的移动装置2、安装于车体1上的驾驶室3与车厢4、连接于车厢4上的救援装置5。
其中,车体1的下端连接有移动装置2,车体1上连接有驾驶室3与车厢4,驾驶室3设于车体1的前侧,车厢4设于车体1的后侧,车厢4上连接有救援装置5。
参图2~图3所示,救援装置5包括支撑板501,用于进行支撑作用,支撑板501内设有通气管502,通气管502上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气管503,用于给气囊506进行注气,支气管503之间填充有缓冲层505,一方面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保护通气管502、支气管503、气体控制阀504不易损坏,通气管502上连接有与支气管503相匹配的气囊506,分区域气囊506,可以根据坠落点选择打开气囊506,气囊506远离通气管502的一端上连接有海绵507,易于放置监测装置508,还可以保护气囊506不易损坏,且海绵507与气囊506相匹配,海绵507内设有监测装置508,易于监测坠落者的落点以及对气囊506选择进行充气,车厢4上开凿有活动槽403,易于支撑柱510进行滑动,支撑板501的下端中心处连接有与活动槽403相匹配的支撑柱510,支撑柱510的外侧套设有弹簧511,车厢4内设有压缩机514,易于给气囊506提高气源,压缩机514上连接有进气管509,进气管509远离压缩机514的一端贯穿支撑柱510与支撑板501,且与通气管502相连。
参图1所示,车厢4上连接有工具箱401,易于存放救援设备,工具箱401设于车厢4远离驾驶室3的一个侧壁上,车厢4上连接有箱门402,易于打开车厢4。
参图2所示,支气管503上连接有气体控制阀504,气体控制阀504控制流速为20~40m/s,易于使压缩空气迅速填充气囊506,支撑板501的下端连接有一对辅助杆512,且辅助杆512关于支撑柱510对称设置,易于对支撑板501进行辅助支撑,增加支撑板501的承重力,辅助杆512远离支撑板501的侧壁上连接有限位块513,易于使辅助杆512进行滑动,车厢4上开凿有滑动槽404,限位块513滑动设于滑动槽404内。
参图2~图3所示,支撑柱510的内侧设有移动装置6,移动装置6包括电机601,电机601的功率为4kW,易于驱动支撑柱510进行移动,从而可以保证坠落者的落点,支撑柱510的下侧连接有一对车轮602,且电机601与车轮602之间连接有皮带603,易于驱动支撑柱510进行移动。
具体地,气体控制阀504、监测装置508、压缩机514以及电机601之间电连接,易于实现智能控制,方便救援人员进行操作,监测装置508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测距、红外识别系统以及成像技术系统,易于识别坠落者,预测坠落者的坠落位置,保证坠落者的人生安全,支撑板501最大承重量为500kg,使得支撑板501不易被坠落者下坠时的冲击力冲击损坏。
工作原理:救援人员进行救援时,将车体1停置于相应的位置,打开救援装置5的开关,当监测装置508监测到有坠落者时,监测装置508可以将坠落者的预测坠落位置,坠落时的速度等相关数据发送到后台,后台可以针对数据迅速做出处理,包括压缩机514快速启动,将压缩空气通过进气管509传递给通气管502,通气管502再将气体通过支气管503传递给需要打开的气囊506内,不需要打开的气囊506则在气体控制阀504的控制下,没有气体注入,同时支撑柱510内的电机601开始工作,带动支撑柱510整体在活动槽403内进行移动,直到移动到相应的位置,辅助杆512上的限位块513在滑动槽404内进行滑动,辅助杆512可以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用于增加支撑板501的承重力,支撑板501内的缓冲层505一方面可以对坠落者进行缓冲,另一方面可以对装置进行保护,救援人员还可以从工具箱401内取出其他的救援设备,最大程度上保证坠落者的人生安全。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的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其具有定位识别坠落者落点的功能,通过识别装置的设置,其可以对坠落者的落点进行预测,对坠落者的下坠时的速度进行预估,从而可以计算出下坠时的冲击力度的大小进行预测,使得气囊可以保证坠落者落入到气囊时的缓冲效果明显;通过高功率压缩机的设置,使得充气时间短,充气速度快的特点;通过气体阀门以及分区域气囊的设置,可以监测坠落者落点的同时,分区域打开落点的气囊,使得气囊充气时间短,效率高,保证坠落者的生命安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的下端连接有移动装置(2),所述车体(1)上连接有驾驶室(3)与车厢(4),所述驾驶室(3)设于车体(1)的前侧,所述车厢(4)设于车体(1)的后侧,所述车厢(4)上连接有救援装置(5),所述救援装置(5)包括支撑板(501),所述支撑板(501)内设有通气管(502),所述通气管(502)上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气管(503),所述支气管(503)之间填充有缓冲层(505),所述通气管(502)上连接有与支气管(503)相匹配的气囊(506),所述气囊(506)远离通气管(502)的一端上连接有海绵(507),且海绵(507)与气囊(506)相匹配,所述海绵(507)内设有监测装置(508),所述车厢(4)上开凿有活动槽(403),所述支撑板(501)的下端中心处连接有与活动槽(403)相匹配的支撑柱(510),所述支撑柱(510)的外侧套设有弹簧(511),所述车厢(4)内设有压缩机(514),所述压缩机(514)上连接有进气管(509),所述进气管(509)远离压缩机(514)的一端贯穿支撑柱(510)与支撑板(501),且与通气管(50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4)上连接有工具箱(401),所述工具箱(401)设于车厢(4)远离驾驶室(3)的一个侧壁上,所述车厢(4)上连接有箱门(4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气管(503)上连接有气体控制阀(504),所述气体控制阀(504)控制流速为20~40m/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01)的下端连接有一对辅助杆(512),且辅助杆(512)关于支撑柱(510)对称设置,所述辅助杆(512)远离支撑板(501)的侧壁上连接有限位块(513),所述车厢(4)上开凿有滑动槽(404),所述限位块(513)滑动设于滑动槽(404)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510)的内侧设有移动装置(6),所述移动装置(6)包括电机(601),所述电机(601)的功率为4kW。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510)的下侧连接有一对车轮(602),且电机(601)与车轮(602)之间连接有皮带(60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508)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测距、红外识别系统以及成像技术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01)最大承重量为500kg。
CN201911152457.3A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 Active CN1107582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2457.3A CN110758214B (zh)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2457.3A CN110758214B (zh)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8214A CN110758214A (zh) 2020-02-07
CN110758214B true CN110758214B (zh) 2021-03-19

Family

ID=69339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52457.3A Active CN110758214B (zh)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5821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819070D0 (en) * 1998-09-02 1998-10-28 Cox Stephen W Building safety system
US6233761B1 (en) * 1999-07-29 2001-05-22 Samuel R. Neff Reactive floor tiling system to protect against falls
GB0411364D0 (en) * 2004-05-21 2004-06-23 Soft Landing System Ltd A fall arrest unit
CN1799938A (zh) * 2005-11-24 2006-07-12 段云平 独立气道式多用途自动充气垫
CN102872549A (zh) * 2012-10-26 2013-01-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可移动快速充气的救生气垫
CN103830854A (zh) * 2014-01-17 2014-06-04 邢二庆 高楼安全气囊
CN205268852U (zh) * 2015-10-17 2016-06-01 黄梓洋 一种智能救生装置
CN205440754U (zh) * 2016-03-07 2016-08-10 何雄浩 一种多气室皮筏
CN206167710U (zh) * 2016-08-29 2017-05-17 郑州市卧龙游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气柱充气式缓冲垫
CN107233674A (zh) * 2017-05-23 2017-10-10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监测的高空坠落安全防护系统
CN207745427U (zh) * 2017-09-11 2018-08-21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自充气式救生气垫
CN108853768B (zh) * 2018-05-28 2021-01-26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高空坠落智能救援系统
CN110314296A (zh) * 2019-06-28 2019-10-11 南宁学院 一种高空防坠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8214A (zh) 2020-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09232B2 (en) Deployable decelerator
CN107650845B (zh) 一种机动车辆安全避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336249U (zh) 一种汽车自动逃生装置
CN110354424B (zh) 一种消防装置
CN207101686U (zh) 一种移动式智能消防灭火机器人
CN106740636A (zh) 一种汽车自动逃生装置
CN111422124B (zh) 电动无人机警用指挥车
CN204623363U (zh) 一种车辆及其应急报警疏散系统
CN110758214B (zh) 一种气囊追踪承接式应急救援车
CN206155385U (zh) 一种新型轿车车用安全装置
CN101392658A (zh) 矿用移动式井下救援侦察基站
CN205022436U (zh) 多功能流动警务平台
CN212235669U (zh) 一种自主式安全逃生的汽车破窗器
CN107902514B (zh) 垂直升降电梯安全系统
CN207790897U (zh) 一种消防车用驾驶室装置
CN206926564U (zh) 一种快速反应救援车
CN109733302A (zh) 一种车载智能天线系统
CN101665071B (zh) 一种车窗用紧急逃生装置
CN211252560U (zh) 一种缆车逃生机器人
CN208440123U (zh) 一种提升机箕斗防脱钩装置
CN201284660Y (zh) 矿用移动式井下救援侦察基站
CN201580227U (zh) 一种车窗用紧急逃生装置
CN111017025A (zh) 电动客车
RU140507U1 (ru) Высокоманевренный пожарно-спасательный автомобиль для сбора, оказания первой помощи и эвакуации пострадавших при чрезвычайных ситуациях в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тоннелях
CN220886609U (zh) 一种防坠减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03

Address after: 221000 room c-11-917, software park, Quanshan District,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Pizhou Huiteng Jingfa Constru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22100 room 211, south 2nd floor, building 2, Xuzhou Software Park, No. 6, Software Park Road, Quanzhan District,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