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3744A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83744A CN104183744A CN201310189870.3A CN201310189870A CN104183744A CN 104183744 A CN104183744 A CN 104183744A CN 201310189870 A CN201310189870 A CN 201310189870A CN 104183744 A CN104183744 A CN 1041837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uminescence unit
- luminescence
- layer
- substrate
- receiving sp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组和第二发光单元组,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透明隔离层,第一发光单元组包括第一基板和并排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容置在由第一基板通过粘结剂与透明隔离层形成的第一封闭空间内,第二发光单元组包括第二基板和并排设置在第二基板上的第三发光单元和第四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和第四发光单元容置在由第二基板通过粘结剂与透明隔离层形成的第二封闭空间内。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两个有机电致发光单元组,由四个独立的分别发射橙、红、蓝和绿光的发光单元组成,最终可得到稳定的白光发射。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 Light Emission Diode,以下简称OLED),具有亮度高、材料选择范围宽、驱动电压低、全固化主动发光等特性,同时拥有高清晰、广视角,以及响应速度快等优势,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显示技术和光源,符合信息时代移动通信和信息显示的发展趋势,以及绿色照明技术的要求,是目前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重点。
现有技术的OLED大部分只能将光从阳极或者阴极的一侧取出,制得底发射或顶发射OLED装置。一些研究者发明的双面发光显示的OLED装置,同时采用两个OLED发光单元,通过粘合剂背靠背贴合在一起,这样的结构变得比较复杂,整套装置的制程也比较多,同时使OLED装置的重量变重。此外,对于实现白光发射的OLED发光装置而言,这种双面发光的OLED意味着需要同时将多色发光层,如红,蓝,绿等发光材料进行合理配置,容易存在各个发光层之间能量转移,使发光颜色不稳定,难以控制均一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两个发光单元组,由四个独立的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分别发射红光、橙光、绿光和蓝光;四个发光单元可分别通过各自的驱动装置控制发光光色,两两设置在同一基板上,两个发光单元组通过透明隔离层分隔,在未通电使用时,能呈现较高的透过率,在通电使用时能发射白光,且白光光色稳定,发光效率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组和第二发光单元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和第二发光单元组之间的透明隔离层,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包括第一基板和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基板通过粘结剂与所述透明隔离层形成第一封闭空间,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表面的第一隔离柱隔开设置,所述第一隔离柱将所述第一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分别容置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内;
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包括第二基板和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三发光单元和第四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基板通过粘结剂与所述透明隔离层形成第二封闭空间,所述第三发光单元与所述第四发光单元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表面的第二隔离柱隔开设置,所述第二隔离柱将所述第二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三收容空间和第四收容空间,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和第四发光单元分别容置在所述第三收容空间和第四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三发光单元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第四发光单元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和第四发光单元均选自橙光发光单元、绿光发光单元、红光发光单元和蓝光发光单元中的一种,所述四个发光单元通过四个独立的驱动装置进行控制,所述四个发光单元分别发射红,蓝,绿,橙四种颜色的光。
所述橙光发光单元包括橙光发光层。优选地,所述橙光发光层的材质为5,6,11,12-四苯基萘并萘(Rubrene)。
所述绿光发光单元包括绿光发光层。优选地,所述绿光发光层的材质为荧光发光材料或绿光主体材料掺杂磷光材料形成的混合材料,所述荧光发光材料为2,3,6,7-四氢-1,1,7,7-四甲基-1H,5H,11H-10-(2-苯并噻唑基)-喹嗪并[9,9A,1GH]香豆素(C545T),(8-羟基喹啉)-铝(Alq3)和二甲基喹吖啶酮(DMQA)中的一种,所述绿光主体材料为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或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所述磷光材料为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Ir(ppy)2(acac)),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或三[2-(对甲苯基)吡啶]合铱(III)(Ir(mppy)3),所述磷光材料的掺杂质量分数为5~20%。
所述红光发光单元包括红光发光层。优选地,所述红光发光层的材质为4-(二腈甲基)-2-丁基-6-(1,1,7,7-四甲基久洛呢啶-9-乙烯基)-4H-吡喃(DCJTB)掺杂在8-羟基喹啉铝(Alq3)中形成的混合材料,(乙酰丙酮)合铱(Ir(MDQ)2(acac))掺杂在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中形成的混合材料,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Ir(piq)3)掺杂在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中形成的混合材料,或双(2-(苯并[b]噻吩-2-基)吡啶)(乙酰丙酮)(Ir(btp)2(acac))合铱掺杂在4,4'-二(9-咔唑)联苯(CBP)中形成的混合材料,掺杂质量分数为1~20%。
所述蓝光发光单元包括蓝光发光层。优选地,所述蓝光发光层的材质为蓝光主体材料掺杂磷光材料形成的混合材料,所述蓝光主体材料为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或4,4'-二(9-咔唑)联苯(CBP);所述磷光材料为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或双(4,6-二氟苯基吡啶)-四(1-吡唑基)硼酸合铱(FIr6),所述磷光材料的掺杂质量分数为2~20%。
优选地,所述橙光发光层的厚度为0.2~1nm;所述绿光发光层的厚度为10~30nm;所述红光发光层的厚度为1~20nm;所述蓝光发光层的厚度为5~20nm。
所述第一隔离柱和第二隔离柱的材质均选自无机氧化物和氮化物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离柱和第二隔离柱的材质均选自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和氮化硅中的一种。
优选地,第一隔离柱的高度等于或低于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的厚度;第二隔离柱的高度等于或低于第三发光单元与第四发光单元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以及第四发光单元的面积之比为1:1:1:1。
优选地,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的总面积为0.1~1cm2。这样可以保障发光区域颜色的均匀性。
优选地,所述透明隔离层为普通透明玻璃,柔性透明材料层或透明绝缘涂层。透明隔离层的在可见光的透过率>80%。隔离层的作用主要是两个OLED结构进行隔离,以便于独立控制。
优选地,所述柔性透明材料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
优选地,所述透明绝缘涂层为光固化透明UV胶涂层。
优选地,所述透明隔离层的厚度为0.05~2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为普通透明玻璃基板,厚度为0.2~2mm。
所述的四个发光单元均包括阳极和阴极、发光层、以及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阳极的材质为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
优选地,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为铟锡氧化物薄膜(ITO)、铟锌氧化物(IZO)、铝锌氧化物(AZO)或镓锌氧化物(GZO)。优选地,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厚度为70~200nm。
优选地,空穴注入层的材质选自酞菁铜(CuPc),酞菁锌(ZnPc),酞菁氧钒(VOPc),酞菁氧钛(TiOPc)和酞菁铂(PtPc)中的一种。优选地,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为10~30nm。更优选地,空穴注入层的材质为酞菁铜(CuPc),厚度为20nm。
优选地,空穴传输层的材质选自4,4',4''-三(2-萘基苯基氨基)三苯基胺(2-TNATA)、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4,4',4''-三(N-3-甲基苯基-N-苯基氨基)三苯胺(m-MTDATA)、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和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中的一种。优选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10~60nm。
更优选地,空穴传输层的材质为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厚度为30nm。
优选地,电子传输层的材质选自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PBD)、4,7-二苯基-邻菲咯啉(Bphen)、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2,9-二甲基-4,7-联苯-1,10-邻二氮杂菲(BCP)和1,2,4-三唑衍生物(TAZ)中的一种。优选地,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20~60nm。
更优选地,电子传输层的材质为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厚度为30nm。
优选地,电子注入层的材质选自氟化锂(LiF)和氟化铯(CsF)中的一种。优选地,电子注入层的厚度为0.5~1nm。更优选地,电子注入层的材质为氟化锂(LiF),厚度为1nm。
优选地,阴极的材质均选自金属银(Ag)、铝(Al)、钐(Sm)和金(Au)中的一种。优选地,阴极的厚度为18~30nm。更优选地,阴极的材质为金属银(Ag),厚度为20nm。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两个发光单元组组合而成,共包括四个独立的有机发电致发光单元,分别发射橙光、绿光、蓝光和红光,两个有机电致发光单元组的发射光均通过透明隔离层,与相对的一个发光单元组的发射光谱进行混合,在两个基板外侧的出光面上,使发射光包含有红,绿,黄,蓝四种颜色的光在里面。每个发光单元均可通过各自独立的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可以通过调节不同的电流或者电压参数最终获得白光发射,还可自由调节白光的诸如色温等参数。由于是四种颜色光的组合,因此能够获得发光光谱较宽的一个白光发射,从而获得较高的显色指数。
在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中,采用了透明的隔离层以隔离两个发光单元组,并采用透明的阴极材料,使两个发光单元组的光色能够得到穿透,并且在静态,即不点亮的时候,该器件外观呈现透明状,还可以允许自然光的穿过,因此,可以作为透明件来使用,极大地拓宽了该器件的使用领域。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洁净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真空镀膜系统中,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制备第一隔离柱,再在所述第一隔离柱两侧的第一基板上并排制备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得到第一发光单元组,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制备第二隔离柱,再在所述第二隔离柱两侧的第二基板上并排制备第三发光单元和第四发光单元,得到第二发光单元组;
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和第二发光单元组之间设置透明隔离层,然后采用粘结剂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粘结,形成密封结构,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所述第一基板通过粘结剂与所述透明隔离层形成第一封闭空间,所述第一隔离柱将所述第一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分别容置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内;
所述第二基板通过粘结剂与所述透明隔离层形成第二封闭空间,所述第二隔离柱将所述第二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三收容空间和第四收容空间,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和第四发光单元分别容置在所述第三收容空间和第四收容空间内;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三发光单元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第四发光单元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和第四发光单元均选自橙光发光单元、绿光发光单元、红光发光单元和蓝光发光单元中的一种,所述四个发光单元通过四个独立的驱动装置进行控制,所述四个发光单元分别发射红,蓝,绿,橙四种颜色的光。
所述真空镀膜系统的真空度为1×10-5~1×10-3Pa,所述第一隔离柱和第二隔离柱,以及四个发光单元的阳极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制备,所述四个发光单元的其他各功能层均采用真空蒸镀的方式制备。
所述橙光发光单元包括橙光发光层。优选地,所述橙光发光层的材质为5,6,11,12-四苯基萘并萘(Rubrene)。优选地,橙光发光层的材料蒸镀速率为0.01~1nm/s。
所述绿光发光单元包括绿光发光层。优选地,所述绿光发光层的材质为荧光发光材料或绿光主体材料掺杂磷光材料形成的混合材料,所述荧光发光材料为2,3,6,7-四氢-1,1,7,7-四甲基-1H,5H,11H-10-(2-苯并噻唑基)-喹嗪并[9,9A,1GH]香豆素(C545T),(8-羟基喹啉)-铝(Alq3)和二甲基喹吖啶酮(DMQA)中的一种,所述绿光主体材料为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或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所述磷光材料为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Ir(ppy)2(acac)),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或三[2-(对甲苯基)吡啶]合铱(III)(Ir(mppy)3),所述磷光材料的掺杂质量分数为5~20%。优选地,绿光发光层的材料蒸镀速率为0.01~1nm/s。
所述红光发光单元包括红光发光层。优选地,所述红光发光层的材质为4-(二腈甲基)-2-丁基-6-(1,1,7,7-四甲基久洛呢啶-9-乙烯基)-4H-吡喃(DCJTB)掺杂在8-羟基喹啉铝(Alq3)中形成的混合材料,(乙酰丙酮)合铱(Ir(MDQ)2(acac))掺杂在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中形成的混合材料,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Ir(piq)3)掺杂在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中形成的混合材料,或双(2-(苯并[b]噻吩-2-基)吡啶)(乙酰丙酮)(Ir(btp)2(acac))合铱掺杂在4,4'-二(9-咔唑)联苯(CBP)中形成的混合材料,掺杂质量分数为1~20%。
优选地,红光发光层的材料蒸镀速率为0.01~1nm/s。
所述蓝光发光单元包括蓝光发光层。优选地,所述蓝光发光层的材质为蓝光主体材料掺杂磷光材料形成的混合材料,所述蓝光主体材料为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或4,4'-二(9-咔唑)联苯(CBP);所述磷光材料为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或双(4,6-二氟苯基吡啶)-四(1-吡唑基)硼酸合铱(FIr6),所述磷光材料的掺杂质量分数为2~20%。优选地,蓝光发光层的材料蒸镀速率为0.01~1nm/s。
优选地,所述橙光发光层的厚度为0.2~1nm;所述绿光发光层的厚度为10~30nm;所述红光发光层的厚度为1~20nm;所述蓝光发光层的厚度为5~20nm。
所述第一隔离柱和第二隔离柱的材质均选自无机氧化物和氮化物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离柱和第二隔离柱的材质均选自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TiO2)和氮化硅(Si3N4)中的一种。
优选地,第一隔离柱的高度等于或低于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的厚度;第二隔离柱的高度等于或低于第三发光单元与第四发光单元的厚度。
第一隔离柱和第二隔离柱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制备,溅射速率优选为0.2~2nm/s。
优选地,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以及第四发光单元的面积之比为1:1:1:1。
优选地,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的总面积为0.1~1cm2。
优选地,所述透明隔离层为普通透明玻璃,柔性透明材料层或透明绝缘涂层。透明隔离层的在可见光的透过率>80%。隔离层的作用主要是两个OLED结构进行隔离,以便于独立控制。
优选地,所述柔性透明材料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
优选地,所述透明绝缘涂层为光固化透明UV胶涂层。
优选地,所述透明隔离层的厚度为0.05~2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为普通透明玻璃基板,厚度为0.2~2mm。
普通透明玻璃基板可采用下述方式进行清洗:置于含有洗涤剂的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干净后依次用异丙醇,丙酮在超声波中处理20分钟,然后再用氮气吹干。
所述的四个发光单元均包括阳极和阴极、发光层、以及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种。
阳极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制备,阴极、发光层、以及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均采用真空蒸镀的方式制备。
优选地,阳极的材质为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
优选地,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为铟锡氧化物薄膜(ITO)、铟锌氧化物(IZO)、铝锌氧化物(AZO)或镓锌氧化物(GZO)。优选地,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厚度为70~200nm。阳极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制备,溅射速率优选为0.2~2nm/s。
优选地,空穴注入层的材质选自酞菁铜(CuPc),酞菁锌(ZnPc),酞菁氧钒(VOPc),酞菁氧钛(TiOPc)和酞菁铂(PtPc)中的一种。优选地,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为10~30nm。更优选地,空穴注入层的材质为酞菁铜(CuPc),厚度为20nm。优选地,空穴注入层的蒸镀速率为0.1~1nm/s。
优选地,空穴传输层的材质选自4,4',4''-三(2-萘基苯基氨基)三苯基胺(2-TNATA)、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4,4',4''-三(N-3-甲基苯基-N-苯基氨基)三苯胺(m-MTDATA)、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和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中的一种。优选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10~60nm。
更优选地,空穴传输层的材质为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厚度为30nm。
优选地,空穴传输层的蒸镀速率为0.1~1nm/s。
优选地,电子传输层的材质选自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PBD)、4,7-二苯基-邻菲咯啉(Bphen)、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2,9-二甲基-4,7-联苯-1,10-邻二氮杂菲(BCP)和1,2,4-三唑衍生物(TAZ)中的一种。优选地,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20~60nm。
更优选地,电子传输层的材质为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厚度为30nm。
优选地,电子传输层的蒸镀速率为0.1~1nm/s。
优选地,电子注入层的材质选自氟化锂(LiF)和氟化铯(CsF)中的一种。优选地,电子注入层的厚度为0.5~1nm。更优选地,电子注入层的材质为氟化锂(LiF),厚度为1nm。
优选地,电子注入层的蒸镀速率为0.1~1nm/s。
优选地,阴极的材质均选自金属银(Ag)、铝(Al)、钐(Sm)和金(Au)中的一种。优选地,阴极的厚度为18~30nm。更优选地,阴极的材质为金属银(Ag),厚度为20nm。优选地,阴极的蒸镀速率为0.2~2nm/s。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两个发光单元组组合而成,共包括四个独立的有机发电致发光单元,分别发射橙光、绿光、蓝光和红光,两个发光单元组的发射光谱进行合理混合,即可得到白光发射,且该白光光色稳定,发光效率高;
(2)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四个发光单元均可单独控制发光,可以通过调节不同的电流或者电压参数来获得白光发射,器件的可调节性高;器件未通电使用时,能呈现较高的透过率,可以作为透明件来使用,极大地拓宽了该器件的使用领域;
(3)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两个基板上的发光单元可以分开制备,提高了制作效率,工艺简单,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厚度为0.2mm的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置于含有洗涤剂的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清洗,再依次用异丙醇,丙酮在超声波中处理20分钟,然后再用氮气吹干;
(2)将清洁后的第一玻璃基板置于真空度为1×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在第一玻璃基板上制备第一隔离柱,并在第一隔离柱两侧并排制备所占面积之比为1:1的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得到第一发光单元组:先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在第一玻璃基板正中部制备第一隔离柱,材质为SiO2,厚度为100nm,溅射速率为0.2nm/s;再在第一隔离柱的一侧制备第一阳极,材料为ITO,厚度为100nm,然后在ITO表面依次蒸镀制备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绿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一阴极,得到第一发光单元;在第一隔离柱的另一侧制备第二阳极,材料为ITO,厚度为100nm,然后在ITO表面依次蒸镀制备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第二电子注入层和第二阴极,得到第二发光单元;
其中,绿光发光层的材质为TPBi掺杂Ir(ppy)3形成的混合材料,掺杂质量分数为5%,厚度为30nm,蒸镀速率为0.01nm/s;蓝光发光层的材质为CBP掺杂FIrpic形成的混合材料,掺杂质量分数为20%,厚度为10nm,蒸镀速率为0.01nm/s;
第一空穴注入层和第二空穴注入层的材质均为CuPc,厚度为20nm,蒸镀速率为0.1nm/s;第一空穴传输层和第二空穴传输层的材质均为NPB,厚度为30nm,蒸镀速率为0.1nm/s;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的材质均为TPBi,厚度为30nm,蒸镀速率为0.1nm/s;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的材质均为LiF,厚度为1nm,蒸镀速率为0.1nm/s;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的材质均为金属Ag,厚度为20nm。
第一发光单元的结构为:第一玻璃基板/ITO(100nm)/CuPc(20nm)/NPB(30nm)/TPBi:Ir(ppy)3(5%,30nm)/TPBi(30nm)/LiF(1nm)/Ag(20nm)。
第二发光单元的结构为:第一玻璃基板/ITO(100nm)/CuPc(20nm)/NPB(30nm)/CBP:FIrpic(20%,10nm)/TPBi(30nm)/LiF(1nm)/Ag(20nm)。
(3)将清洁后的第二玻璃基板置于真空度为1×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在第二玻璃基板上制备第二隔离柱,并在第二隔离柱两侧并排制备所占面积之比为1:1的第三发光单元和第四发光单元,得到第二发光单元组:先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在第二玻璃基板的正中部制备第二隔离柱,材质为SiO2,厚度为120nm,溅射速率为0.2nm/s;再在第二隔离柱的一侧制备第三阳极,材料为ITO,厚度为100nm,然后在ITO表面依次蒸镀制备第三空穴注入层、第三空穴传输层、橙光发光层、第三电子传输层、第三电子注入层和第三阴极;在第二隔离柱的另一侧制备第四阳极,材料为ITO,厚度为100nm,然后在ITO表面依次蒸镀制备第四空穴注入层、第四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四电子传输层、第四电子注入层和第四阴极;
其中,橙光发光层的材质为Rubrene,厚度为0.5nm,蒸镀速率为0.2nm/s;红光发光层的材质为Ir(btp)2(acac)掺杂在CBP中形成的混合材料,掺杂质量分数为20%,厚度为10nm,蒸镀速率为0.2nm/s;
第三空穴注入层和第四空穴注入层的材质均为CuPc,厚度为20nm,蒸镀速率为0.2nm/s;第三空穴传输层和第四空穴传输层的材质均为NPB,厚度为30nm,蒸镀速率为0.2nm/s;第三电子传输层和第四电子传输层的材质均为TPBi,厚度为30nm,蒸镀速率为0.2nm/s;第三电子注入层和第四电子注入层的材质均为LiF,厚度为1nm,蒸镀速率为0.2nm/s;第三阴极和第四阴极的材质均为金属Ag,厚度为20nm。
第三发光单元的结构为:第二玻璃基板/ITO(100nm)/CuPc(20nm)/NPB(30nm)/Rubrene(0.5nm)/TPBi(30nm)/LiF(1nm)/Ag(20nm)。
第四发光单元的结构为:第二玻璃基板/ITO(100nm)/CuPc(20nm)/NPB(30nm)/CBP:Ir(btp)2(acac)(20%,10nm)/TPBi(30nm)/LiF(1nm)/Ag(20nm)。
(4)以厚度为2mm的透明玻璃作为透明隔离层,置于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之间,采用粘合剂将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粘结在一起,形成密封结构,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第一玻璃基板通过粘结剂与透明隔离层形成第一封闭空间,第一隔离柱将第一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分别容置在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内,第二玻璃基板通过粘结剂与透明隔离层形成第二封闭空间,第二隔离柱将第二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三收容空间和第四收容空间,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和第四发光单元分别容置在第三收容空间和第四收容空间内。本实施例中,四个发光单元的面积之比为1:1:1:1。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的总面积为1cm2。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组10和第二发光单元组20、以及设置在第一发光单元组10和第二发光单元组20之间的透明隔离层30,其中,第一发光单元组10包括第一玻璃基板11和设置在第一玻璃基板11上的第一发光单元12和第二发光单元13,第一发光单元12为绿光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13为蓝光发光单元,第一玻璃基板11通过粘结剂与透明隔离层30形成第一封闭空间,第一隔离柱14将第一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第一发光单元12容置在第一收容空间内,第二发光单元13容置在第二收容空间内;第二发光单元组20包括第二玻璃基板21和设置在第二玻璃基板21上的第三发光单元22和第四发光单元23,第三发光单元22为橙光发光单元,第四发光单元23为红光发光单元,第二玻璃基板21通过粘结剂与透明隔离层30形成第二封闭空间,第二隔离柱24将第二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三收容空间和第四收容空间,第三发光单元22容置在第三收容空间内,第四发光单元23容置在第四收容空间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绿光发光单元与蓝光发光单元位置对换,即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为蓝光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为绿光发光单元。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单元12-a为蓝光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13-a为绿光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22-a为橙光发光单元,第四发光单元23-a为红光发光单元。
实施例3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厚度为2mm的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置于含有洗涤剂的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清洗,再依次用异丙醇,丙酮在超声波中处理20分钟,然后再用氮气吹干;
(2)将清洁后的第一玻璃基板置于真空度为1×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在第一玻璃基板上制备第一隔离柱,并在第一隔离柱两侧并排制备所占面积之比为1:1的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得到第一发光单元组:先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在第一玻璃基板正中部制备第一隔离柱,材质为TiO2,厚度为100nm,溅射速率为0.2nm/s;再在第一隔离柱的一侧制备第一阳极,材料为ITO,厚度为100nm,然后在ITO表面依次蒸镀制备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绿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一阴极,得到第一发光单元;在第一隔离柱的另一侧制备第二阳极,材料为ITO,厚度为100nm,然后在ITO表面依次蒸镀制备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传输层、橙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第二电子注入层和第二阴极,得到第二发光单元;
其中,绿光发光层的材质为Alq3掺杂C545T形成的混合材料,掺杂质量分数为20%,厚度为30nm,蒸镀速率为0.2nm/s;橙光发光层的材质为Rubrene,厚度为1nm,蒸镀速率为0.2nm/s;
第一空穴注入层和第二空穴注入层的材质均为ZnPc,厚度为20nm,蒸镀速率为1nm/s;第一空穴传输层和第二空穴传输层的材质均为TPD,厚度为30nm,蒸镀速率为1nm/s;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的材质均为TPBi,厚度为30nm,蒸镀速率为1nm/s;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的材质均为LiF,厚度为1nm,蒸镀速率为1nm/s;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的材质均为金属Ag,厚度为20nm。
第一发光单元的结构为:第一玻璃基板/ITO(100nm)/ZnPc(20nm)/TPD(30nm)/Alq3:C545T(20%,30nm)/TPBi(30nm)/LiF(1nm)/Ag(20nm)。
第二发光单元的结构为:第一玻璃基板/ITO(100nm)/ZnPc(20nm)/TPD(30nm)/Rubrene(1nm)/TPBi(30nm)/LiF(1nm)/Ag(20nm)。
(3)将清洁后的第二玻璃基板置于真空度为1×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在第二玻璃基板上制备第二隔离柱,并在第二隔离柱两侧并排制备所占面积之比为1:1的第三发光单元和第四发光单元,得到第二发光单元组:先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在第二玻璃基板的正中部制备第二隔离柱,材质为TiO2,厚度为100nm,溅射速率为0.2nm/s;再在第二隔离柱的一侧制备第三阳极,材料为ITO,厚度为100nm,然后在ITO表面依次蒸镀制备第三空穴注入层、第三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三电子传输层、第三电子注入层和第三阴极;在第二隔离柱的另一侧制备第四阳极,材料为ITO,厚度为100nm,然后在ITO表面依次蒸镀制备第四空穴注入层、第四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四电子传输层、第四电子注入层和第四阴极;
其中,蓝光发光层的材质为CBP掺杂FIrpic形成的混合材料,掺杂质量分数为12%,厚度为20nm,蒸镀速率为0.2nm/s;红光发光层的材质为DCJTB掺杂在Alq3中形成的混合材料,掺杂质量分数为1%,厚度为20nm,蒸镀速率为0.2nm/s;
第三空穴注入层和第四空穴注入层的材质均为CuPc,厚度为20nm,蒸镀速率为0.2nm/s;第三空穴传输层的材质为TPD,厚度为30nm,蒸镀速率为0.2nm/s;第四空穴传输层的材质为NPB,厚度为30nm,蒸镀速率为0.2nm/s;第三电子传输层的材质为Bphen,厚度为30nm,蒸镀速率为0.2nm/s;第四电子传输层的材质为TPBi,厚度为30nm,蒸镀速率为0.2nm/s;第三电子注入层和第四电子注入层的材质均为LiF,厚度为1nm,蒸镀速率为0.2nm/s;第三阴极和第四阴极的材质均为金属Ag,厚度为20nm。
第三发光单元的结构为:第二玻璃基板/ITO(100nm)/CuPc(20nm)/TPD(30nm)/CBP:FIrpic(12%,20nm)/Bphen(30nm)/LiF(1nm)/Ag(20nm)。
第四发光单元的结构为:第二玻璃基板/ITO(100nm)/CuPc(20nm)/NPB(30nm)/Alq3:DCJTB(1%,20nm)/TPBi(30nm)/LiF(1nm)/Ag(20nm)。
(4)以厚度为0.1mm的透明PET薄膜作为透明隔离层,置于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之间,采用粘合剂将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粘结在一起,形成密封结构,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第一玻璃基板通过粘结剂与透明隔离层形成第一封闭空间,第一隔离柱将第一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分别容置在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内,第二玻璃基板通过粘结剂与透明隔离层形成第二封闭空间,第二隔离柱将第二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三收容空间和第四收容空间,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和第四发光单元分别容置在第三收容空间和第四收容空间内。本实施例中,四个发光单元的面积之比为1:1:1:1。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的总面积为0.8cm2。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单元12-b为绿光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13-b为橙光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22-b为蓝光发光单元,第四发光单元23-b为红光发光单元。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橙光发光单元与绿光发光单元位置对换,即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为橙光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为绿光发光单元。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单元12-c为橙光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13-c为绿光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22-c为蓝光发光单元,第四发光单元23-c为红光发光单元。
实施例5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厚度为1mm的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置于含有洗涤剂的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清洗,再依次用异丙醇,丙酮在超声波中处理20分钟,然后再用氮气吹干;
(2)将清洁后的第一玻璃基板置于真空度为1×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在第一玻璃基板上制备第一隔离柱,并在第一隔离柱两侧并排制备所占面积之比为1:1的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得到第一发光单元组:先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在第一玻璃基板正中部制备第一隔离柱,材质为Si3N4,厚度为120nm,溅射速率为0.2nm/s;再在第一隔离柱的一侧制备第一阳极,材料为ITO,厚度为100nm,然后在ITO表面依次蒸镀制备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橙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一阴极,得到第一发光单元;在第一隔离柱的另一侧制备第二阳极,材料为ITO,厚度为100nm,然后在ITO表面依次蒸镀制备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第二电子注入层和第二阴极,得到第二发光单元;
其中,橙光发光层的材质为Rubrene,厚度为0.2nm,蒸镀速率为0.2nm/s;蓝光发光层的材质为CBP掺杂FIrpic形成的混合材料,掺杂质量分数为5%,厚度为5nm,蒸镀速率为0.2nm/s;
第一空穴注入层和第二空穴注入层的材质均为CuPc,厚度为20nm,蒸镀速率为0.2nm/s;第一空穴传输层和第二空穴传输层的材质均为NPB,厚度为30nm,蒸镀速率为0.2nm/s;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的材质均为TPBi,厚度为30nm,蒸镀速率为0.2nm/s;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的材质均为LiF,厚度为1nm,蒸镀速率为0.2nm/s;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的材质均为金属Ag,厚度为20nm。
第一发光单元的结构为:第一玻璃基板/ITO(100nm)/CuPc(20nm)/NPB(30nm)/Rubrene(0.2nm)/TPBi(30nm)/LiF(1nm)/Ag(20nm)。
第二发光单元的结构为:第一玻璃基板/ITO(100nm)/CuPc(20nm)/NPB(30nm)/CBP:FIrpic(5%,5nm)/TPBi(30nm)/LiF(1nm)/Ag(20nm)。
(3)将清洁后的第二玻璃基板置于真空度为1×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在第二玻璃基板上制备第二隔离柱,并在第二隔离柱两侧并排制备所占面积之比为1:1的第三发光单元和第四发光单元,得到第二发光单元组:先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在第二玻璃基板的正中部制备第二隔离柱,材质为Si3N4,厚度为120nm,溅射速率为0.2nm/s;再在第二隔离柱的一侧制备第三阳极,材料为ITO,厚度为100nm,然后在ITO表面依次蒸镀制备第三空穴注入层、第三空穴传输层、绿光发光层、第三电子传输层、第三电子注入层和第三阴极;在第二隔离柱的另一侧制备第四阳极,材料为ITO,厚度为100nm,然后在ITO表面依次蒸镀制备第四空穴注入层、第四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四电子传输层、第四电子注入层和第四阴极;
其中,绿光发光层的材质为TPBi掺杂Ir(btp)2(acac)形成的混合材料,掺杂质量分数为8%,厚度为10nm,蒸镀速率为0.2nm/s;红光发光层的材质为Ir(btp)2(acac)掺杂在CBP中形成的混合材料,掺杂质量分数为12%,厚度为1nm,蒸镀速率为0.2nm/s;
第三空穴注入层的材质为ZnPc,厚度为20nm,蒸镀速率为0.2nm/s;第四空穴注入层的材质为CuPc,厚度为20nm,蒸镀速率为0.2nm/s;第三空穴传输层和第四空穴传输层的材质均为TPD,厚度为30nm,蒸镀速率为0.2nm/s;第三电子传输层的材质为TPBi,厚度为30nm,蒸镀速率为0.2nm/s;第四电子传输层的材质为Bphen,厚度为30nm,蒸镀速率为0.2nm/s;第三电子注入层的材质为CsF,厚度为1nm,蒸镀速率为0.2nm/s;第四电子注入层的材质为LiF,厚度为1nm,蒸镀速率为0.2nm/s;第三阴极和第四阴极的材质均为金属Ag,厚度为20nm。
第三发光单元的结构为:第二玻璃基板/ITO(100nm)/ZnPc(20nm)/TPD(30nm)/TPBi:Ir(btp)2(acac)(8%,10nm)/TPBi(30nm)/CsF(1nm)/Ag(20nm)。
第四发光单元的结构为:第二玻璃基板/ITO(100nm)/CuPc(20nm)/NPB(30nm)/CBP:Ir(btp)2(acac)(12%,1nm)/Bphen(30nm)/LiF(1nm)/Ag(20nm)。
(4)以厚度为0.05mm的透明UV胶涂层为透明隔离层,置于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之间,采用粘合剂将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粘结在一起,形成密封结构,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第一玻璃基板通过粘结剂与透明隔离层形成第一封闭空间,第一隔离柱将第一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分别容置在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内,第二玻璃基板通过粘结剂与透明隔离层形成第二封闭空间,第二隔离柱将第二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三收容空间和第四收容空间,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和第四发光单元分别容置在第三收容空间和第四收容空间内。本实施例中,四个发光单元的面积之比为1:1:1:1。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的总面积为0.5cm2。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单元12-d为橙光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13-d为蓝光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22-d为绿光发光单元,第四发光单元23-d为红光发光单元。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仅在于,橙光发光单元与蓝光发光单元位置对换,即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为蓝光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为橙光发光单元。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单元12-e为蓝光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13-e为橙光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22-e为绿光发光单元,第四发光单元23-e为红光发光单元。
效果实施例
为体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分别对实施例1~6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行发光性能测试:
将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行发光性能测试,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当采用表1中的驱动电压和驱动电流时,可以使该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获得白光发射,其CIE1931色坐标的数据为(0.40,0.41),且该器件的透过率可以达到75%。当单个点亮每个发光单元时,测得的发光效率如表1所示。
表1
将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行发光性能测试,测试数据如表2所示。当采用表2中的驱动电压和驱动电流时,可以使该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获得白光发射,其CIE1931色坐标的数据为(0.39,0.41),且该器件的透过率可以达到75%。当单个点亮每个发光单元时,测得的发光效率如表2所示。
表2
将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行发光性能测试,测试数据如表3所示。当采用表3中的驱动电压和驱动电流时,可以使该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获得白光发射,其CIE1931色坐标的数据为(0.43,0.42),且该器件的透过率可以达到78%。当单个点亮每个发光单元时,测得的发光效率如表3所示。
表3
将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行发光性能测试,测试数据如表4所示。当采用表4中的驱动电压和驱动电流时,可以使该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获得白光发射,其CIE1931色坐标的数据为(0.39,0.41),且该器件的透过率可以达到76%。当单个点亮每个发光单元时,测得的发光效率如表4所示。
表4
将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行发光性能测试,测试数据如表5所示。当采用表5中的驱动电压和驱动电流时,可以使该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获得白光发射,其CIE1931色坐标的数据为(0.40,0.41),且该器件的透过率可以达到78%。当单个点亮每个发光单元时,测得的发光效率如表5所示。
表5
将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行发光性能测试,测试数据如表6所示。当采用表6中的驱动电压和驱动电流时,可以使该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获得白光发射,其CIE1931色坐标的数据为(0.41,0.41),且该器件的透过率可以达到76%。当单个点亮每个发光单元时,测得的发光效率如表6所示。
表6
应当指出的是,每个发光单元提供了驱动电压后,就会出现对应的驱动电流,只有当这两个驱动电压都同时满足时,才会出现白光。而实现白光发射可以有多种电压组合,这里只是列举出其中的一种情况。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组和第二发光单元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和第二发光单元组之间的透明隔离层,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包括第一基板和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基板通过粘结剂与所述透明隔离层形成第一封闭空间,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表面的第一隔离柱隔开设置,所述第一隔离柱将所述第一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分别容置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内;
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组包括第二基板和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三发光单元和第四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基板通过粘结剂与所述透明隔离层形成第二封闭空间,所述第三发光单元与所述第四发光单元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表面的第二隔离柱隔开设置,所述第二隔离柱将所述第二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三收容空间和第四收容空间,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和第四发光单元分别容置在所述第三收容空间和第四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三发光单元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第四发光单元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和第四发光单元均选自橙光发光单元、绿光发光单元、红光发光单元和蓝光发光单元中的一种,所述四个发光单元通过四个独立的驱动装置进行控制,所述四个发光单元分别发射红,蓝,绿,橙四种颜色的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橙光发光单元包括橙光发光层,所述橙光发光层的材质为5,6,11,12-四苯基萘并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光发光单元包括绿光发光层,所述绿光发光层的材质为荧光发光材料或绿光主体材料掺杂磷光材料形成的混合材料,所述荧光发光材料为2,3,6,7-四氢-1,1,7,7-四甲基-1H,5H,11H-10-(2-苯并噻唑基)-喹嗪并[9,9A,1GH]香豆素,(8-羟基喹啉)-铝和二甲基喹吖啶酮中的一种,所述绿光主体材料为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或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所述磷光材料为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三(2-苯基吡啶)合铱或三[2-(对甲苯基)吡啶]合铱(III),所述磷光材料的掺杂质量分数为5~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发光层的材质为4-(二腈甲基)-2-丁基-6-(1,1,7,7-四甲基久洛呢啶-9-乙烯基)-4H-吡喃掺杂在8-羟基喹啉铝中形成的混合材料,(乙酰丙酮)合铱掺杂在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中形成的混合材料,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掺杂在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中形成的混合材料,或双(2-(苯并[b]噻吩-2-基)吡啶)(乙酰丙酮)合铱掺杂在4,4'-二(9-咔唑)联苯中形成的混合材料,掺杂质量分数为1~2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发光单元包括蓝光发光层,所述蓝光发光层的材质为蓝光主体材料掺杂磷光材料形成的混合材料,所述蓝光主体材料为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或4,4'-二(9-咔唑)联苯;所述磷光材料为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或双(4,6-二氟苯基吡啶)-四(1-吡唑基)硼酸合铱,所述磷光材料的掺杂质量分数为2~2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柱和第二隔离柱的材质均选自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和氮化硅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橙光发光层的厚度为0.2~1nm;所述绿光发光层的厚度为10~30nm;所述红光发光层的厚度为1~20nm;所述蓝光发光层的厚度为5~20n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以及第四发光单元的面积之比为1:1:1: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隔离层为普通透明玻璃,柔性透明材料层或透明绝缘涂层。
10.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洁净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真空镀膜系统中,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制备第一隔离柱,再在所述第一隔离柱两侧的第一基板上并排制备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得到第一发光单元组,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制备第二隔离柱,再在所述第二隔离柱两侧的第二基板上并排制备第三发光单元和第四发光单元,得到第二发光单元组;
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和第二发光单元组之间设置透明隔离层,然后采用粘结剂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粘结,形成密封结构,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所述第一基板通过粘结剂与所述透明隔离层形成第一封闭空间,所述第一隔离柱将所述第一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分别容置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内;
所述第二基板通过粘结剂与所述透明隔离层形成第二封闭空间,所述第二隔离柱将所述第二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三收容空间和第四收容空间,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和第四发光单元分别容置在所述第三收容空间和第四收容空间内;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三发光单元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第四发光单元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和第四发光单元均选自橙光发光单元、绿光发光单元、红光发光单元和蓝光发光单元中的一种,所述四个发光单元通过四个独立的驱动装置进行控制,所述四个发光单元分别发射红,蓝,绿,橙四种颜色的光。
所述真空镀膜系统的真空度为1×10-5~1×10-3Pa,所述第一隔离柱和第二隔离柱,以及四个发光单元的阳极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制备,所述四个发光单元的其他各功能层均采用真空蒸镀的方式制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89870.3A CN104183744A (zh) | 2013-05-21 | 2013-05-21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89870.3A CN104183744A (zh) | 2013-05-21 | 2013-05-21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83744A true CN104183744A (zh) | 2014-12-03 |
Family
ID=51964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89870.3A Pending CN104183744A (zh) | 2013-05-21 | 2013-05-21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83744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0508583A (ja) * | 2017-02-24 | 2020-03-19 | サントル ナショナル ドゥ ラ ルシェルシュ シアンティフィック | 複数の光活性材料を含むマルチカラーオプトエレクトロニック素子を作製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このようにして作製されるオプトエレクトロニック素子 |
CN112992975A (zh) * | 2019-12-16 | 2021-06-18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电致发光元件和具有该电致发光元件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92517A (zh) * | 2003-08-28 | 2005-03-09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el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US20050057149A1 (en) * | 2003-09-03 | 2005-03-17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element |
JP2005084642A (ja) * | 2003-09-11 | 2005-03-31 | Tohoku Pioneer Corp | 両面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658711A (zh) * | 2004-02-17 | 2005-08-24 |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CN101163358A (zh) * | 2007-11-14 | 2008-04-16 | 清华大学 | 一种显示装置 |
TWI296895B (en) * | 2005-12-02 | 2008-05-11 | Au Optronics Corp | Encapsulation structure of dual emiss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
2013
- 2013-05-21 CN CN201310189870.3A patent/CN10418374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92517A (zh) * | 2003-08-28 | 2005-03-09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el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US20050057149A1 (en) * | 2003-09-03 | 2005-03-17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element |
JP2005084642A (ja) * | 2003-09-11 | 2005-03-31 | Tohoku Pioneer Corp | 両面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658711A (zh) * | 2004-02-17 | 2005-08-24 |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TWI296895B (en) * | 2005-12-02 | 2008-05-11 | Au Optronics Corp | Encapsulation structure of dual emiss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CN101163358A (zh) * | 2007-11-14 | 2008-04-16 | 清华大学 | 一种显示装置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0508583A (ja) * | 2017-02-24 | 2020-03-19 | サントル ナショナル ドゥ ラ ルシェルシュ シアンティフィック | 複数の光活性材料を含むマルチカラーオプトエレクトロニック素子を作製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このようにして作製されるオプトエレクトロニック素子 |
JP7345395B2 (ja) | 2017-02-24 | 2023-09-15 | サントル ナショナル ドゥ ラ ルシェルシュ シアンティフィック | 複数の光活性材料を含むマルチカラーオプトエレクトロニック素子を作製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このようにして作製されるオプトエレクトロニック素子 |
CN112992975A (zh) * | 2019-12-16 | 2021-06-18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电致发光元件和具有该电致发光元件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66927B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214800B (zh) | 一种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19471A (zh) | 基于半透明复合阴极的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40410A (zh) | 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和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3346164B (zh) | 一种颜色可调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518117A (zh)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38115A (zh)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633249A (zh)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78611A (zh) |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83746A (zh) |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83579A (zh)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83744A (zh)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165065B (zh) | 一种高效率/色品质/色稳定性叠层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 |
CN102214797B (zh) | 一种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425720A (zh)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80667A (zh) |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3633250A (zh)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83588A (zh)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425721A (zh)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83770A (zh) |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83722A (zh) |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218156A (zh)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78571A (zh) |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78622A (zh)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83589A (zh) |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