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3770A -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3770A
CN104183770A CN201310194851.XA CN201310194851A CN104183770A CN 104183770 A CN104183770 A CN 104183770A CN 201310194851 A CN201310194851 A CN 201310194851A CN 104183770 A CN104183770 A CN 1041837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oard
negative electrode
cover plate
flexibl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948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明杰
冯小明
陈吉星
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9485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8377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183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37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10K50/13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with spacer layers between the electroluminescent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柔性基板上自第二端面向第一端面方向设置依次层叠的第一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第一阴极和第一柔性盖板,所述第一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柔性基板上自第一端面向第二端面方向设置依次层叠的第二阳极、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第二阴极和第二柔性盖板,所述第二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半导体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 Light Emission Diode,以下简称OLED),具有亮度高、材料选择范围宽、驱动电压低、全固化主动发光等特性,同时拥有高清晰、广视角,以及响应速度快等优势,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显示技术和光源,符合信息时代移动通信和信息显示的发展趋势,以及绿色照明技术的要求,是目前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重点。
现有技术的OLED大部分只能将光从阳极或者阴极的一侧取出,制得底发射或顶发射OLED装置。一些研究者发明的双面发光显示的OLED装置,同时采用两个OLED发光单元,通过粘合剂背靠背贴合在一起,这样的结构变得比较复杂,整套装置的制程也比较多,同时使OLED装置的重量变重。采用柔性OLED发光装置的优点在于,其具有挠曲性和轻便性,但是OLED发光装置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导电阳极通常是ITO一类的氧化物薄膜,但是这些材料需要采用溅射工艺制备,其工艺过程对柔性基板如聚合物薄膜基板容易产生破坏,从而使基板表面变得不平整。此外,对于实现白光发射的OLED发光装置而言,这种双面发光的OLED意味着需要同时将多色发光层,如红,蓝,绿等发光材料进行合理配置,容易存在各个发光层之间能量转移,使发光颜色不稳定,难以控制均一度。
此外,对于双面发光的OLED器件,如果能进一步优化成穿透式的白光,不仅能实现照明和显示,还能在装置未通电使用时,作为一种透明件来使用,这样极大的拓宽了该新型装置的使用领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柔性基板上自第二端面向第一端面方向设置依次层叠的第一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第一阴极和第一柔性盖板,所述第一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柔性基板上自第一端面向第二端面方向设置依次层叠的第二阳极、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第二阴极和第二柔性盖板,所述第二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半导体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效率高;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简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
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柔性基板上自第二端面向第一端面方向设置依次层叠的第一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第一阴极和第一柔性盖板,所述第一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所述第一封装盖板和柔性基板形成第一封闭空间,所述第一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一阴极容置在所述第一封闭空间内;
柔性基板上自第一端面向第二端面方向设置依次层叠的第二阳极、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第二阴极和第二柔性盖板,所述第二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半导体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所述第二封装盖板和柔性基板形成第二封闭空间,所述第二阳极、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和第二阴极容置在所述第二封闭空间内;
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二半导体层材质均选自硫化锌(ZnS)和硒化锌(ZnSe)中的一种,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材质均选自银(Ag)、金(Au)、铝(Al)和镁(Mg)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材质均选自三氧化钨(WO3)、三氧化钼(MoO3)、五氧化二钒(V2O5)和三氧化铼(ReO3)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蓝光发光层的材质为荧光发光材料或掺杂有磷光材料的蓝光主体材料,所述荧光发光材料为4,4′-二(2,2-二苯乙烯基)-1,1′-联苯(DPVBi)或4,4′-双[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联苯(DPAVBi),所述磷光材料为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或双(4,6-二氟苯基吡啶)-四(1-吡唑基)硼酸合铱(FIr6);所述蓝光主体材料为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或4,4′-二(9-咔唑)联苯(CBP);所述磷光材料在蓝光主体材料中的掺杂质量分数为2%~20%。
优选地,所述红光发光层的材质为掺杂有客体材料的红光主体材料,所述客体材料为4-(二腈甲基)-2-丁基-6-(1,1,7,7-四甲基久洛呢啶-9-乙烯基)-4H-吡喃(DCJTB)、(乙酰丙酮)合铱(Ir(MDQ)2(acac))、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Ir(piq)3)或双(2-(苯并[b]噻吩-2-基)吡啶)(乙酰丙酮)合铱Ir(btp)2(acac),所述红光主体材料为8-羟基喹啉铝(Alq3)、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或4,4′-二(9-咔唑)联苯(CBP),所述客体材料在红光主体材料中的掺杂质量分数为1%~10%。
优选地,所述蓝光发光层和红光发光层的厚度均为5nm~20nm。
优选地,所述第一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通过光固化粘合剂连接形成第一封闭空间,自所述光固化粘合剂向第一封闭空间设置有第一干燥剂层;所述第二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通过光固化粘合剂连接形成第二封闭空间,自所述光固化粘合剂向第二封闭空间设置有第二干燥剂层。
更优选地,所述光固化粘合剂为光固化聚丙烯酸树脂或光固化环氧树脂。
更优选地,所述柔性盖板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醚砜(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或聚碳酸酯(PC),所述柔性盖板的厚度为0.1mm~0.5mm。
所选柔性盖板选用的材料在可见光的透过率>80%,柔性盖板的存在不会影响器件的出光。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干燥层和第二干燥层材质均选自金属钙或钡的氧化物、沸石、具有长链碳化氢的金属醇化物、硫酸盐、卤化物和高氯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特别优选地,所述第一干燥层和第二干燥层的材质为氧化钙和氧化钡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第一阴极上覆盖第一柔性盖板,在第二阴极上覆盖第二柔性盖板,可以防止水、氧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腐蚀,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第一干燥层和第二干燥层的存在可以防止水氧从器件的边缘渗透进入器件内部,且第一干燥层和第二干燥层设在器件蓝光发光层和红光发光层出光方向的水平方向,不会影响两面发光或顶发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
优选地,所述柔性基板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醚砜(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或聚碳酸酯(PC),所述柔性基板的厚度为0.1~0.5mm。
所选柔性基板选用的材料在可见光的透过率>80%,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间的柔性基板为透明柔性材质,使红光发光层和蓝光发光层的发射光都能穿透中间基板,然后混合,形成白光发射,发光效率高。
优选地,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二半导体层的厚度均为40nm~80nm,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均为8nm~20nm,所述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的厚度均为3nm~7nm。
优选地,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和第二空穴传输层的材质均选自4,4′,4″-三(2-萘基苯基氨基)三苯基胺(2-TNATA)、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4,4′,4″-三(N-3-甲基苯基-N-苯基氨基)三苯胺(m-MTDATA)、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和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中的一种,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和第二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10nm~60nm。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的材质均选自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PBD)、4,7-二苯基-邻菲咯啉(Bphen)、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2,9-二甲基-4,7-联苯-1,10-邻二氮杂菲(BCP)和3-(联苯-4-基)-5-(4-叔丁基苯基)-4-苯基-4H-1,2,4-三唑(TAZ)中的一种,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均为20nm~60nm。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的材质均选自氟化锂(LiF)和氟化铯(CsF)中的一种,所述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的厚度均为0.5nm~1nm。
优选地,所述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的材质均选自银(Ag)、铝(Al)、钐(Sm)和金(Au)中的一种,厚度为18nm~30nm。
本发明所述第一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所述第二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半导体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二半导体层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较高的透过率,且其折射率较高,在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二半导体层的上下界面,可以产生界面的光线干涉相消作用,从而提高光线在半导体层中的透过率;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材质为金属单质及其合金,主要起导电作用;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材质为功函较高的金属氧化物,可以提高空穴的注入能力。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间的柔性基板为透明柔性材质,使蓝光发光层和红光发光层的发射光都能穿透中间基板,然后混合,形成白光发射,不存在多个发光层之间能量转移的问题,发光颜色稳定,发光效率高。同时,本发明每层的材质都属于透明材料,因此在不通电的时候,其呈现透明的状态,还可以作为透明件来使用。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提供清洗干净的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2)在柔性基板上自第二端面向第一端面方向真空蒸镀第一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一阴极,所述第一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然后在第一阴极上覆盖第一柔性盖板,所述第一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第一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形成第一封闭空间,所述第一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一阴极容置在所述第一封闭空间内;
在柔性基板上自第一端面向第二端面方向真空蒸镀第二阳极、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和第二阴极,所述第二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半导体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然后在第二阴极上覆盖第二柔性盖板,所述第二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第二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形成第二封闭空间内;所述第二阳极、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和第二阴极容置在所述第二封闭空间内;
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二半导体层材质均选自硫化锌(ZnS)和硒化锌(ZnSe)中的一种,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材质均选自银(Ag)、金(Au)、铝(Al)和镁(Mg)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材质均选自三氧化钨(WO3)、三氧化钼(MoO3)、五氧化二钒(V2O5)和三氧化铼(ReO3)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真空蒸镀均在真空度为1×10-5Pa~1×10-3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进行;
所述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的蒸镀速率均为0.2nm/s~2nm/s;
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的蒸镀速率为0.01nm/s~1nm/s;
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的蒸镀速率为0.1nm/s~1nm/s。
优选地,所述蓝光发光层的材质为荧光发光材料或掺杂有磷光材料的蓝光主体材料,所述荧光发光材料为4,4′-二(2,2-二苯乙烯基)-1,1′-联苯(DPVBi)或4,4′-双[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联苯(DPAVBi),所述磷光材料为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或双(4,6-二氟苯基吡啶)-四(1-吡唑基)硼酸合铱(FIr6);所述蓝光主体材料为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或4,4′-二(9-咔唑)联苯(CBP);所述磷光材料在蓝光主体材料中的掺杂质量分数为2%~20%。
优选地,所述红光发光层的材质为掺杂有客体材料的红光主体材料,所述客体材料为4-(二腈甲基)-2-丁基-6-(1,1,7,7-四甲基久洛呢啶-9-乙烯基)-4H-吡喃(DCJTB)、(乙酰丙酮)合铱(Ir(MDQ)2(acac))、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Ir(piq)3)或双(2-(苯并[b]噻吩-2-基)吡啶)(乙酰丙酮)合铱Ir(btp)2(acac),所述红光主体材料为8-羟基喹啉铝(Alq3)、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或4,4′-二(9-咔唑)联苯(CBP),所述客体材料在红光主体材料中的掺杂质量分数为1%~10%。
本发明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在柔性基板自第二端面向第一端面方向依次真空蒸镀第一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一阴极,然后在柔性基板自第一端面向第二端面方向依次真空蒸镀第二阳极、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和第二阴极;可以在制备第一空穴传输层以后,调转基板180度,制备第二空穴传输层,依此类推,通过多次调转基板方向,同时制备同一类型材料的层状结构,也可以自由选择调转基板方向的时间,制备过程自由度高。
优选地,步骤(2)为:
在柔性基板上自第二端面向第一端面方向真空蒸镀第一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一阴极,然后在第一阴极上覆盖第一柔性盖板,所述第一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第一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形成第一封闭空间;调转柔性基板平面180度,然后在柔性基板上自第一端面向第二端面方向真空蒸镀第二阳极、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和第二阴极,然后在第二阴极上覆盖第二柔性盖板,所述第二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第二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形成第二封闭空间,得到所述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优选地,步骤(2)为:
在柔性基板上自第二端面向第一端面方向真空蒸镀第一阳极,在柔性基板上自第一端面向第二端面方向真空蒸镀第二阳极,在第一阳极上真空蒸镀第一空穴传输层,调转基板平面180度,在第二阳极上真空蒸镀第二空穴传输层;在的第二空穴传输层上真空蒸镀蓝光发光层,然后调转基板平面180度,在第一空穴传输层上真空蒸镀红光发光层,在红光发光层上真空蒸镀第一电子传输层,然后调转基板平面180度,在蓝光发光层真空蒸镀第二电子传输层,在第二电子传输层上真空蒸镀第二电子注入层,在第二电子注入层上真空蒸镀第二阴极,然后调转基板平面180度,在第一电子传输层上真空蒸镀第一电子注入层,在第一电子注入层上真空蒸镀第一阴极;在第二阴极上覆盖第二柔性盖板,所述第二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第二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形成第二封闭空间,在第一阴极上覆盖第一柔性基板,所述第一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第一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形成第一封闭空间,得到所述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优选地,所述蓝光发光层和红光发光层的厚度均为5nm~20nm。
优选地,所述第一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通过光固化粘合剂连接形成第一封闭空间,自所述光固化粘合剂向第一封闭空间设置有第一干燥剂层;所述第二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通过光固化粘合剂连接形成第二封闭空间,自所述光固化粘合剂向第二封闭空间设置有第二干燥剂层。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柔性盖板和第二柔性盖板均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醚砜(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和聚碳酸酯(PC)中的一种,所述柔性盖板的厚度为0.1mm~0.5mm。
所选柔性盖板选用的材料在可见光的透过率>80%,柔性盖板的存在不会影响器件的出光。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干燥层和第二干燥层材质均选自金属钙或钡的氧化物、沸石、具有长链碳化氢的金属醇化物、硫酸盐、卤化物和高氯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特别优选地,所述第一干燥层和第二干燥层的材质为氧化钙和氧化钡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第一阴极上覆盖第一柔性盖板,在第二阴极上覆盖第二柔性盖板,可以防止水氧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腐蚀,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第一干燥层和第二干燥层的存在可以防止水氧从器件的边缘渗透进入器件内部,且第一干燥层和第二干燥层设在器件器件蓝光发光层和红光发光层出光方向的水平方向,不会影响两面发光或顶发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
优选地,所述柔性基板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醚砜(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或聚碳酸酯(PC),柔性盖板的厚度为0.1mm~0.5mm。
优选地,所述清洗干净是将柔性基板放在含有洗涤剂的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干净后依次用异丙醇,丙酮在超声波中处理20分钟,然后再用氮气吹干。
所选柔性基板选用的材料在可见光的透过率>80%,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间的柔性基板为透明柔性材质,使红光发光层和蓝光发光层的发射光都能穿透中间基板,然后混合,形成白光发射,发光效率高。
优选地,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二半导体层的厚度均为40nm~80nm,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均为8nm~20nm,所述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的厚度均为3nm~7nm。
优选地,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和第二空穴传输层的材质均选自4,4′,4″-三(2-萘基苯基氨基)三苯基胺(2-TNATA)、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4,4′,4″-三(N-3-甲基苯基-N-苯基氨基)三苯胺(m-MTDATA)、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和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中的一种,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和第二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10~60nm。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的材质均选自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PBD)、4,7-二苯基-邻菲咯啉(Bphen)、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2,9-二甲基-4,7-联苯-1,10-邻二氮杂菲(BCP)和3-(联苯-4-基)-5-(4-叔丁基苯基)-4-苯基-4H-1,2,4-三唑(TAZ)中的一种,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均为20nm~60nm。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的材质均选自氟化锂(LiF)和氟化铯(CsF)中的一种,所述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的厚度均为0.5nm~1nm。
优选地,所述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的材质均选自银(Ag)、铝(Al)、钐(Sm)和金(Au)中的一种,厚度为18nm~30nm。
本发明所述第一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所述第二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半导体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二半导体层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较高的透过率,且其折射率较高,在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二半导体层的上下界面,可以产生界面的光线干涉相消作用,从而提高光线在半导体层中的透过率;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材质为金属单质及其合金,主要起导电作用;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材质为功函较高的金属氧化物,可以提高空穴的注入能力。
同时,本发明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采用真空蒸镀的方法制备,与溅射制备的ITO薄膜相比,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时对基板破坏小,非常适合制备在柔性基板上。此外,现有技术中ITO薄膜的热膨胀系数与基板相差较大,与基板结合不够牢固。本发明阳极与柔性基板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小,可以和基板牢固结合。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间的柔性基板为透明柔性材质,使蓝发光层和红光发光层的发射光都能穿透中间基板,然后混合,形成白光发射,不存在多个发光层之间能量转移的问题,发光颜色稳定,发光效率高。同时,本发明每层的材质都属于透明材料,因此在不通电的时候,其呈现透明的状态,还可以作为透明件来使用。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采用真空蒸镀的方法制备,方法简单且制备时对基板破坏小;
(2)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颜色稳定,不存在多个发光层之间能量转移的问题,均一度好;
(3)器件在不通电的时候,呈现透明的状态,可以作为透明件来使用,极大地拓宽了该器件的使用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一阳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二阳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4制备器件的挠曲性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提供厚度为0.1mm的PET基板,将柔性基板放在含有洗涤剂的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干净后依次用异丙醇,丙酮在超声波中处理20分钟,然后再用氮气吹干;柔性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2)在真空度为5×10-4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柔性基板上自第二端面向第一端面方向真空蒸镀第一阳极,第一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柔性基板上自第一端面向第二端面方向真空蒸镀第二阳极;第二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半导体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二半导体层的材质均为ZnS,厚度为60nm,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材质均为Ag,厚度为10nm,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的材质均为ReO3,厚度为3nm;
在第一阳极上真空蒸镀第一空穴传输层,调转基板平面180度,在第二空穴注入层上真空蒸镀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一空穴传输层和第二空穴传输层的材质均为NPB,厚度为30nm;在第二空穴传输层上真空蒸镀蓝光发光层,蓝光发光层的材质为掺杂有FIrpic的TPBi,FIrpic在TPBi中的掺杂质量分数为10%,蓝光发光层厚度为20nm;然后调转基板平面180度,在第一空穴传输层上真空蒸镀红光发光层,红光发光层的材质为掺杂有DCJTB的Alq3,DCJTB在Alq3中的掺杂质量分数为1%,红光发光层厚度为10nm;在红光发光层上真空蒸镀第一电子传输层,然后调转基板平面180度,在蓝光发光层真空蒸镀第二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的材质为Bphen,厚度为30nm,在第二电子传输层上依次真空蒸镀第二电子注入层和第二阴极,然后调转基板平面180度,在第一电子传输层上依次真空蒸镀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一阴极;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的材质均为LiF,厚度均为0.5nm,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的材质均为Ag,厚度均为30nm;
其中,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的蒸镀速率均为0.2nm/s;
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的蒸镀蒸镀速率均为0.01nm/s;
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的蒸镀速率为0.1nm/s;
然后在第一阴极上覆盖第一柔性盖板,第一柔性盖板材质为PET,第一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第一端面通过光固化聚丙烯酸树脂连接形成第一封闭空间,第一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一阴极容置在所述第一封闭空间内;自光固化聚丙烯酸树脂向第一封闭空间设置有第一干燥剂层;第一干燥剂层材质为氧化钡;
在第二阴极上覆盖第二柔性盖板,第二柔性盖板材质为PET,第二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第二端面通过光固化聚丙烯酸树脂连接形成第二封闭空间,第二阳极、第二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和第二阴极容置在第二封闭空间内;自光固化聚丙烯酸树脂向第二封闭空间设置有第二干燥剂层;第二干燥剂层材质为氧化钙。
图1为本实施例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柔性基板1,柔性基板1上自第二端面向第一端面方向设置依次层叠的第一阳极2、第一空穴传输层3、红光发光层4、第一电子传输层5和第一电子注入层6、第一阴极7和第一柔性盖板8,第一柔性盖板8和柔性基板1第一端面通过粘合剂9连接形成第一封闭空间,第一阳极2、第一空穴传输层3、红光发光层4、第一电子传输层5和第一电子注入层6和第一阴极7容置在第一封闭空间内;自粘合剂9向第一封闭空间设置有第一干燥剂层10;
柔性基板上自第一端面向第二端面方向设置依次层叠的第二阳极11、第二空穴传输层12、蓝光发光层13、第二电子传输层14和第二电子注入层15、第二阴极16和第二柔性盖板17,第二柔性盖板17和柔性基板1第二端面通过粘合剂9连接形成第二封闭空间,第二阳极11、第二空穴传输层12、蓝光发光层13、第二电子传输层14、第二电子注入层15和第二阴极16容置在第二封闭空间内;自粘合剂9向第二封闭空间设置有第二干燥剂层18。
图2为本实施例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第一阳极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阳极2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半导体层21、第一金属层22和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23。
图3为本实施例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第二阳极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阳极11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半导体层111、第二金属层112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113。
本实施例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为:第二柔性盖板/第二阴极/第二电子注入层/第二电子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阳极/柔性基板/第一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注入层/第二阴极/第二柔性盖板,表示为:
PET/Ag(30nm)/LiF(0.5nm)/Bphen(30nm)/FIrpic:TPBi(20nm)/NPB(30nm)/ReO3(3nm)/Ag(10nm)/ZnS(60nm)/PET/ZnS(60nm)/Ag(10nm)/ReO3(3nm)/NPB(30nm)/DCJTB:Alq3(10nm)/Bphen(30nm)//LiF(0.5nm)/Ag(30nm)/PET;其中,斜杠“/”表示层状结构,FIrpic:TPBi和DCJTB:Alq3中的冒号“:”表示混合,下同。
实施例2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提供厚度为0.5mm的PES基板,将柔性基板放在含有洗涤剂的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干净后依次用异丙醇,丙酮在超声波中处理20分钟,然后再用氮气吹干;柔性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2)在真空度为1×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在柔性基板上自第二端面向第一端面方向真空蒸镀第一阳极,第一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在柔性基板上自第一端面向第二端面方向真空蒸镀第二阳极;第二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半导体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二半导体层的材质均为ZnSe,厚度为40nm,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材质为Al,厚度为8nm,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的材质均为WO3,厚度为7nm;
在第一阳极上依次真空蒸镀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然后调转基板平面180度,在第二阳极上依次真空蒸镀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的材质为NPB,厚度为60nm;红光发光层的材质为掺杂有Ir(piq)3的CBP,Ir(piq)3在CBP中的质量分数为8%,红光发光层厚度为12nm;第一电子传输层的材质为TPBi,厚度为60nm;第一电子注入层为的材质为CsF,厚度为1nm;第一阴极的材质为Al,厚度为20nm;第二空穴传输层材质为2-TNATA,厚度为60nm,蓝光发光层材质为DPVBi,蓝光发光层厚度为10nm,第二电子传输层材质为BCP,厚度为60nm,第二电子注入层材质为LiF,厚度为0.5nm,第二阴极材质为Al,厚度为20nm。
其中,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的蒸镀速率均为2nm/s;
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的蒸镀蒸镀速率均为1nm/s;
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的蒸镀速率均为1nm/s;
然后在第一阴极上覆盖第一柔性盖板,第一柔性盖板材质为PES,第一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第一端面通过光固化聚丙烯酸树脂连接形成第一封闭空间,第一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一阴极容置在所述第一封闭空间内;自光固化聚丙烯酸树脂向第一封闭空间设置有第一干燥剂层;第一干燥剂层材质为氧化钡;
在第二阴极上覆盖第二柔性盖板,第二柔性盖板材质为PES,第二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第二端面通过光固化聚丙烯酸树脂连接形成第二封闭空间,第二阳极、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和第二阴极容置在第二封闭空间内;自光固化聚丙烯酸树脂向第二封闭空间设置有第二干燥剂层;第二干燥剂层材质为氧化钙。
本实施例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为:第二柔性盖板/第二阴极/第二电子注入层/第二电子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阳极/柔性基板/第一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注入层/第二阴极/第二柔性盖板,表示为:
PES/Al(20nm)/CsF(1nm)/TPBi(60nm)/Ir(piq)3:CBP(12nm)/NPB(60nm)/WO3(7nm)/Al(8nm)/ZnSe(40nm)/PES/ZnSe(40nm)/Al(8nm)/WO3(7nm)/2-TNATA(60nm)/DPVBi(10nm)/BCP(60nm)/LiF(0.5nm)/Al(20nm)/PES。
实施例3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提供厚度为0.2mm的PC基板,将柔性基板放在含有洗涤剂的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干净后依次用异丙醇,丙酮在超声波中处理20分钟,然后再用氮气吹干;柔性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2)在真空度为1×10-3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在柔性基板上自第二端面向第一端面方向真空蒸镀第一阳极,第一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在柔性基板上自第一端面向第二端面方向真空蒸镀第二阳极;第二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半导体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二半导体层的材质均为ZnSe,厚度为80nm,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材质为Al,厚度为20nm,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的材质均为MoO3,厚度为5nm;
在第一阳极依次真空蒸镀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然后调转基板平面180度,在第二阳极上依次真空蒸镀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的材质为m-MTDATA,厚度为30nm;红光发光层的材质为掺杂有Ir(btp)2(acac)的CBP,Ir(btp)2(acac)在CBP中的质量分数为10%,红光发光层厚度为5nm;第一电子传输层的材质为Bphen,厚度为30nm;第一电子注入层为的材质为LiF,厚度为1nm;第一阴极的材质为Au,厚度为25nm;第二空穴传输层材质为m-MTDATA,厚度为30nm,蓝光发光层材质为FIr6掺杂在CBP形成的混合材料,FIr6在CBP中的质量分数为2%,蓝光发光层厚度为5nm,第二电子传输层材质为TAZ,厚度为30nm,第二电子注入层材质为LiF,厚度为0.5nm,第二阴极材质为Au,厚度为25nm;
其中,第一金属层的蒸镀速率为1nm/s,第二金属层的蒸镀速率为1.5nm/s,第一阴极的蒸镀速率为1nm/s;第二阴极的蒸镀速率为1.5nm/s;
第一空穴传输层的蒸镀速率为0.2nm/s,第二空穴传输层的蒸镀速率为0.1nm/s,蓝光发光层的蒸镀速率为0.3nm/s,红光发光层的蒸镀速率为0.2nm/s,第一电子传输层的蒸镀速率为0.5nm/s,第二电子传输层的蒸镀速率为0.4nm/s;
第一半导体层的蒸镀速率为0.2nm/s,第二半导体层的蒸镀速率为0.5nm/s,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的蒸镀速率为0.3nm/s,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的蒸镀速率为0.4nm/s,第一电子注入层的蒸镀速率为0.3nm/s,第二电子注入层的蒸镀速率为0.7nm/s;
然后在第一阴极上覆盖第一柔性盖板,第一柔性盖板材质为PC,第一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第一端面通过光固化环氧树脂连接形成第一封闭空间,第一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一阴极容置在所述第一封闭空间内;自光固化环氧树脂向第一封闭空间设置有第一干燥剂层;第一干燥剂层材质为氧化钙;
在第二阴极上覆盖第二柔性盖板,第二柔性盖板材质为PC,第二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第二端面通过光固化环氧树脂连接形成第二封闭空间,第二阳极、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和第二阴极容置在第二封闭空间内;自光固化环氧树脂向第二封闭空间设置有第二干燥剂层;第二干燥剂层材质为氧化钡。
本实施例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为:第二柔性盖板/第二阴极/第二电子注入层/第二电子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阳极/柔性基板/第一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注入层/第二阴极/第二柔性盖板,表示为:
PC/Au(25nm)/LiF(1nm)/BPhen(30nm)/Ir(btp)2(acac):CBP(5nm)/m-MTDATA(30nm)/MoO3(5nm)/Au(20nm)/ZnSe(80nm)/PC/ZnSe(80nm)/Cu(20nm)/MoO3(5nm)/m-MTDATA(30nm)/FIr6:CBP(5nm)/TAZ(30nm)/LiF(1nm)/Au(25nm)/PC。
实施例4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提供厚度为0.2mm的PEN基板,将柔性基板放在含有洗涤剂的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干净后依次用异丙醇,丙酮在超声波中处理20分钟,然后再用氮气吹干;柔性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2)在真空度为1×10-4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在柔性基板上自第二端面向第一端面方向真空蒸镀第一阳极,第一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在柔性基板上自第一端面向第二端面方向真空蒸镀第二阳极;第二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半导体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二半导体层的材质均为ZnS,厚度为80nm,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材质为Mg,厚度为12nm,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的材质均为V2O5,厚度为5nm;
在第二阳极上依次真空蒸镀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然后调转基板平面180度,在第一阳极依次真空蒸镀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的材质为TPD,厚度为40nm;蓝光发光层的材质为DPAVBi,蓝光发光层厚度为15nm;第二电子传输层的材质为PBD,厚度为40nm;第二电子注入层为的材质为LiF,厚度为1nm;第二阴极的材质为Sm,厚度为30nm;第一空穴传输层材质为TCTA,厚度为40nm,红光发光层材质为Ir(MDQ)2(acac)掺杂到NPB形成的混合材料,Ir(MDQ)2(acac)在NPB中的质量分数为8%,红光发光层厚度为20nm,第一电子传输层材质为Alq3,厚度为40nm,第一电子注入层材质为LiF,厚度为1nm,第一阴极材质为Sm,厚度为30nm。
其中,第一金属层的蒸镀速率为1nm/s,第二金属层的蒸镀速率为1.5nm/s,第一阴极的蒸镀速率为1nm/s;第二阴极的蒸镀速率为2nm/s;
第一空穴传输层的蒸镀速率为0.2nm/s,第二空穴传输层的蒸镀速率为0.1nm/s,蓝光发光层的蒸镀速率为0.3nm/s,红光发光层的蒸镀速率为0.2nm/s,第一电子传输层的蒸镀速率为0.5nm/s,第二电子传输层的蒸镀速率为0.4nm/s;
第一半导体层的蒸镀速率为0.2nm/s,第二半导体层的蒸镀速率为0.5nm/s,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的蒸镀速率为0.3nm/s,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的蒸镀速率为0.4nm/s,第一电子注入层的蒸镀速率为0.5nm/s,第二电子注入层的蒸镀速率为0.5nm/s;
然后在第一阴极上覆盖第一柔性盖板,第一柔性盖板材质为PEN,第一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第一端面通过光固化环氧树脂连接形成第一封闭空间,第一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一阴极容置在所述第一封闭空间内;自光固化环氧树脂向第一封闭空间设置有第一干燥剂层;第一干燥剂层材质为氧化钡;
在第二阴极上覆盖第二柔性盖板,第二柔性盖板材质为PEN,第二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第二端面通过光固化环氧树脂连接形成第二封闭空间,第二阳极、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和第二阴极容置在第二封闭空间内;自光固化环氧树脂向第二封闭空间设置有第二干燥剂层;第二干燥剂层材质为氧化钙。
本实施例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为:第二柔性盖板/第二阴极/第二电子注入层/第二电子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阳极/柔性基板/第一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注入层/第二阴极/第二柔性盖板,表示为:
PEN/Sm(30nm)/LiF(1nm)/PBD(40nm)/DPAVBi(15nm)/TPD(40nm)/V2O5(5nm)/Mg(12nm)/ZnS(60nm)/PEN/ZnS(60nm)/Mg(12nm)/V2O5(5nm)/TCTA(40nm)/Ir(MDQ)2(acac):NPB(20nm)/Alq3(40nm)/LiF(1nm)/Sm(30nm)/PEN。
效果实施例
采用光纤光谱仪(美国海洋光学Ocean Optics公司,型号:USB4000),电流-电压测试仪(美国Keithly公司,型号:2400)、色度计(日本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型号:CS-100A)测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数据。
表1为实施例1~4的发光效率和CIE1931色坐标数据。
表1 实施例1~4的发光效率和CIE1931色坐标数据
发光效率(lm/W) CIE1931色坐标
实施例1 12.6 (0.35,0.38)
实施例2 15.3 (0.35,0.40)
实施例3 11.4 (0.40,0.36)
实施例4 16.5 (0.41,0.38)
从表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由于本发明将红光发光层和蓝光发光层两个发光层分开排布,使红,蓝发光层各自发光不受到能量转移和载流子传输不平衡的影响,因此发光效率也能得到提高。并且其色坐标值均在白光发光区内,得到的都是白光发射。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4制备器件的挠曲性能图,测试时将实施例1~4制备器件弯曲数次,每次弯曲时,OLED器件曲面直线距离长度Lb为初始长度La的二分之一。表2为图4的具体数值。
表2 实施例1~4制备器件的挠曲性能数据
从表2可以看出,纵坐标为发光亮度L与起始亮度L0的比值,其中起始亮度L0为1000cd/m2,横坐标为弯曲次数,在经过1000次弯曲后,实施例1,2,3,4其发光亮度分别为初始亮度的79%,80%,83%,81%,说明本发明获得的柔性器件具有非常好的挠曲性。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柔性基板上自第二端面向第一端面方向设置依次层叠的第一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第一阴极和第一柔性盖板,所述第一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所述第一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形成第一封闭空间,所述第一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一阴极容置在所述第一封闭空间内;
柔性基板上自第一端面向第二端面方向设置依次层叠的第二阳极、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第二阴极和第二柔性盖板,所述第二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半导体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所述第二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形成第二封闭空间,所述第二阳极、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和第二阴极容置在所述第二封闭空间内;
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二半导体层的材质均选自硫化锌和硒化锌中的一种,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材质均选自银、金、铝和镁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的材质均选自三氧化钨、三氧化钼、五氧化二钒和三氧化铼中的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发光层的材质为荧光发光材料或掺杂有磷光材料的蓝光主体材料,所述荧光发光材料为4,4′-二(2,2-二苯乙烯基)-1,1′-联苯或4,4′-双[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联苯,所述磷光材料为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或双(4,6-二氟苯基吡啶)-四(1-吡唑基)硼酸合铱;所述蓝光主体材料为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或4,4′-二(9-咔唑)联苯;所述磷光材料在蓝光主体材料中的掺杂质量分数为2%~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发光层的材质为掺杂有客体材料的红光主体材料,所述客体材料为4-(二腈甲基)-2-丁基-6-(1,1,7,7-四甲基久洛呢啶-9-乙烯基)-4H-吡喃、(乙酰丙酮)合铱、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或双(2-(苯并[b]噻吩-2-基)吡啶)(乙酰丙酮)合铱,所述红光主体材料为8-羟基喹啉铝、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或4,4′-二(9-咔唑)联苯,所述客体材料在红光主体材料中的掺杂质量分数为1%~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通过光固化粘合剂连接形成第一封闭空间,自所述光固化粘合剂向第一封闭空间设置有第一干燥剂层;所述第二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通过光固化粘合剂连接形成第二封闭空间,自所述光固化粘合剂向第二封闭空间设置有第二干燥剂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发光层和红光发光层的厚度均为5nm~20nm。
6.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提供清洗干净的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2)在柔性基板上自第二端面向第一端面方向真空蒸镀依次层叠的第一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一阴极,所述第一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然后在第一阴极上覆盖第一柔性盖板,所述第一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第一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形成第一封闭空间,所述第一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一阴极容置在所述第一封闭空间内;
在柔性基板上自第一端面向第二端面方向真空蒸镀依次层叠的第二阳极、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和第二阴极,所述第二阳极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半导体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然后在第二阴极上覆盖第二柔性盖板,所述第二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第二端面通过粘合剂连接形成第二封闭空间;所述第二阳极、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和第二阴极容置在所述第二封闭空间内;
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二半导体层的材质均选自硫化锌和硒化锌中的一种,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材质均选自银、金、铝和镁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的材质均选自三氧化钨、三氧化钼、五氧化二钒和三氧化铼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真空蒸镀均在真空度为1×10-5Pa~1×10-3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进行;
所述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的蒸镀速率均为0.2nm/s~2nm/s;
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传输层、蓝光发光层、红光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的蒸镀速率为0.01nm/s~1nm/s;
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第一空穴注入缓冲层和第二空穴注入缓冲层、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的蒸镀速率为0.1nm/s~1nm/s。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发光层的材质为荧光发光材料或掺杂有磷光材料的蓝光主体材料,所述荧光发光材料为4,4′-二(2,2-二苯乙烯基)-1,1′-联苯或4,4′-双[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联苯,所述磷光材料为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或双(4,6-二氟苯基吡啶)-四(1-吡唑基)硼酸合铱;所述蓝光主体材料为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或4,4′-二(9-咔唑)联苯;所述磷光材料在蓝光主体材料中的掺杂质量分数为2%~20%。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发光层的材质为掺杂有客体材料的红光主体材料,所述客体材料为4-(二腈甲基)-2-丁基-6-(1,1,7,7-四甲基久洛呢啶-9-乙烯基)-4H-吡喃、(乙酰丙酮)合铱、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或双(2-(苯并[b]噻吩-2-基)吡啶)(乙酰丙酮)合铱,所述红光主体材料为8-羟基喹啉铝、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或4,4′-二(9-咔唑)联苯,所述客体材料在红光主体材料中的掺杂质量分数为1%~10%。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发光层和红光发光层的厚度均为5nm~20nm。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通过光固化粘合剂连接形成第一封闭空间,自所述光固化粘合剂向第一封闭空间设置有第一干燥剂层;所述第二柔性盖板和柔性基板通过光固化粘合剂连接形成第二封闭空间,自所述光固化粘合剂向第二封闭空间设置有第二干燥剂层。
CN201310194851.XA 2013-05-21 2013-05-21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1837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4851.XA CN104183770A (zh) 2013-05-21 2013-05-21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4851.XA CN104183770A (zh) 2013-05-21 2013-05-21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3770A true CN104183770A (zh) 2014-12-03

Family

ID=51964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94851.XA Pending CN104183770A (zh) 2013-05-21 2013-05-21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8377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8156A (zh) * 2018-01-19 2018-07-0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白光oled器件的制作方法
US10424621B2 (en) 2018-01-19 2019-09-24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white OLED device
CN111816780A (zh) * 2020-06-19 2020-10-23 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84642A (ja) * 2003-09-11 2005-03-31 Tohoku Pioneer Corp 両面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670981A (zh) * 2004-04-21 2005-09-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包含其的显示面板与通讯装置
CN1815748A (zh) * 2005-12-22 2006-08-0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装置
KR100624131B1 (ko) * 2005-11-30 2006-09-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CN101379617A (zh) * 2006-02-10 2009-03-0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
CN102769104A (zh) * 2011-05-06 2012-11-07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84642A (ja) * 2003-09-11 2005-03-31 Tohoku Pioneer Corp 両面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670981A (zh) * 2004-04-21 2005-09-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包含其的显示面板与通讯装置
KR100624131B1 (ko) * 2005-11-30 2006-09-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CN1815748A (zh) * 2005-12-22 2006-08-0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装置
CN101379617A (zh) * 2006-02-10 2009-03-0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
CN102769104A (zh) * 2011-05-06 2012-11-07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8156A (zh) * 2018-01-19 2018-07-0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白光oled器件的制作方法
WO2019140754A1 (zh) * 2018-01-19 2019-07-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白光oled器件的制作方法
US10424621B2 (en) 2018-01-19 2019-09-24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white OLED device
CN111816780A (zh) * 2020-06-19 2020-10-23 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
CN111816780B (zh) * 2020-06-19 2023-09-01 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18117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746A (zh)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770A (zh)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9491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721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25720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722A (zh)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579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754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589A (zh)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78622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78604A (zh)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78611A (zh)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723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717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18155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24389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18116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78572A (zh)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78617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24384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78616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78576A (zh)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18171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TWI670358B (zh) 發光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