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1791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1791A
CN104181791A CN201410222086.2A CN201410222086A CN104181791A CN 104181791 A CN104181791 A CN 104181791A CN 201410222086 A CN201410222086 A CN 201410222086A CN 104181791 A CN104181791 A CN 1041817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axial region
guiding rib
paper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220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81791B (zh
Inventor
大西雄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181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1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81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17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3Feeding path after the fixing point and up to the discharge tray or the finisher, e.g. special treatment of copy material to compensate for effects from the fi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55Apparatus in common for different handling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0Detecting malfunctions relating to paper handling, e.g. ja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611Detector details, e.g. optical detector
    • G03G2215/00616Optical detect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21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pos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输送导向构件和检测机构。输送导向构件引导记录介质。检测机构检测记录介质的有无。检测机构的传动部具有轴部以及通过抵接记录介质而相对于轴部转动的检测部。输送导向构件的第一导向肋上形成有被轴部贯穿的切口部。轴部上设置有从轴部的轴向观察时堵塞切口部的开口的第二导向肋。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上述的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具备引导记录介质的输送导向构件和检测记录介质的有无的检测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采用电子照相工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常的工艺是用显影装置使感光鼓等像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影可视化,并将所述可视像(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记录介质)上后,进行定影处理。
用辊沿输送导向构件等输送纸张。输送导向构件例如由多个板状的导向肋等形成,所述导向肋在纸张的宽度方向(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分开规定的间隔配置。
此外,送纸通道上设有用于检测纸张的有无的检测机构。检测机构例如包括:在纸张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通过抵接纸张而转动的传动部;以及检测传动部的转动的传感器部等。传动部包括:在纸张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部、通过抵接纸张而和轴部一体转动的检测部以及设置在轴部上并相对于轴部转动的转动部。
传动部需要设置在抵接纸张且不妨碍纸张的输送的位置上。因此,在导向肋上形成被传动部的轴部贯穿的切口部,并将传动部的大部分配置在输送导向构件内。
按照所述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纸张在送纸通道中输送,当纸张的前端抵接传动部的检测部时,传动部转动。此时,由于转动部转动,传感器部检测到传动部的转动,由检测机构判断存在纸张。而后,当纸张的后端通过传动部的检测部时,传动部向反向转动并返回原状态。此时,转动部也反向转动由此传感器部检测传动部的反向的转动,并由检测机构判断为没有纸张。
可是,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将传动部配置在输送导向构件内,所以导向肋上形成切口部。因此,沿输送导向构件输送纸张时,纸张可能会进入切口部内(切口部的内表面与传动部的轴部的外周面之间),从而发生卡纸。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能抑制在检测记录介质的有无的检测机构周边发生记录介质的卡纸。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记录介质所通过的输送通道、输送构件、输送导向构件和检测机构。输送构件设置在输送通道上并输送记录介质。输送导向构件构成输送通道并引导记录介质。检测机构设置在输送通道上并检测记录介质的有无。此外,检测机构包括:通过抵接记录介质而转动的传动部;以及检测传动部的转动的传感器部。传动部包括:在作为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部;以及检测部,从轴部朝径向外侧突出设置,通过抵接记录介质而相对于轴部向输送方向转动。输送导向构件具有基座部和多个第一导向肋,所述多个第一导向肋从基座部上直立设置,在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分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并引导记录介质。第一导向肋上形成有供传动部的轴部贯穿的切口部,在轴部的、与形成有切口部的至少一个第一导向肋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从轴部朝径向外侧突出的第二导向肋,从轴部的轴向观察时,第二导向肋以堵塞对应的切口部的开口的方式设置。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第一导向肋上形成有被传动部的轴部贯穿的切口部。这样,可以将传动部的轴部配置在输送导向构件内。即,能够容易地将传动部配置在抵接记录介质且不妨碍记录介质的输送的位置上。
此外,在传动部的轴部上,在与形成有切口部的至少一个第一导向肋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从轴部朝径向外侧突出的第二导向肋,从轴部的轴向观察时,第二导向肋以堵塞对应的切口部的开口的方式设置。这样,在沿输送导向构件输送记录介质时,由于能抑制记录介质进入切口部内(切口部的内周面与传动部的轴部的外周面之间),所以能够抑制发生记录介质的卡纸。
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以及由本发明得到的具体优点,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送导向构件周边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送导向构件和检测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送导向构件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送导向构件和检测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导向肋和第二导向肋的结构的放大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送导向构件和检测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导向肋和第二导向肋的结构的放大剖面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检测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8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这里为彩色打印机)为四联串列式的彩色打印机,将与不同的四色(黄、青、品红和黑)对应的四个感光鼓1a、1b、1c以及1d并列配置进行图像形成。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装置主体内,四个图像形成部Pa、Pb、Pc和Pd在图1中从左侧依次设置。这些图像形成部Pa~Pd与不同的四色(黄、青、品红和黑)的图像对应设置,分别经带电、曝光、显影和转印的各工序依次形成黄、青、品红和黑的图像。
这些图像形成部Pa~Pd上分别配置有承载各色的可视像(调色剂像)的感光鼓(像载体)1a~1d,并且在图1中围绕逆时针旋转的中间转印带8与各图像形成部Pa~Pd相邻设置。形成在这些感光鼓1a~1d上的调色剂像依次转印到边抵接各感光鼓1a~1d边移动的中间转印带8上后,在二次转印辊9上暂时转印到纸张P上,进而,在定影装置13中被定影到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的纸张P上后,由装置主体排出。边使感光鼓1a~1d在图1中围绕顺时针旋转,边针对各感光鼓1a~1d执行图像形成处理。
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张P收容在装置下部的纸盒16内,借助供纸辊12a和对准辊对12b向二次转印辊9输送。中间转印带8采用电介质树脂制的薄片体,主要采用没有接头的(无缝的)皮带。中间转印带8和二次转印辊9由皮带驱动电机(未图示)以与感光鼓1a~1d相同的线速度被旋转驱动。此外,二次转印辊9的下游侧配置有刮板状的带清洁器17,用以除去中间转印带8表面残存的调色剂等。
接着,说明图像形成部Pa~Pd。以旋转自如的方式配置的感光鼓1a~1d的周围和下方设置有:使感光鼓1a~1d带电的带电装置2a、2b、2c和2d,基于图像数据对各感光鼓1a~1d进行曝光的曝光单元5,用调色剂使感光鼓1a~1d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的显影单元3a、3b、3c和3d,回收、除去在感光鼓1a~1d上转印调色剂像后残留的显影剂(调色剂)的清洁装置7a、7b、7c和7d。
从计算机等上级装置输入图像数据时,首先,利用带电装置2a~2d使感光鼓1a~1d的表面均匀带电,接着由曝光单元5基于图像数据进行光照射,在各感光鼓1a~1d上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影。显影单元3a~3d具备与感光鼓1a~1d相对配置的显影辊,并分别填充有规定量的包含青、品红、黄和黑各色的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影剂。
另外,当由于后述的调色剂像的形成而使各显影单元3a~3d内填充的双组分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的比例低于规定值时,从调色剂容器4a~4d向各显影单元3a~3d补充调色剂。所述调色剂由显影单元3a~3d供给到感光鼓1a~1d上,通过静电性附着,形成与利用曝光单元5的曝光形成的静电潜影对应的调色剂像。
而后,由一次转印辊6a~6d向一次转印辊6a~6d和感光鼓1a~1d之间以规定的转印电压施加电场,感光鼓1a~1d上的黄、青、品红和黑的调色剂像被第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这些四色的图像形成为按照为形成规定的全彩色图像而预定的规定的位置关系。随后,为了以备进行新的静电潜影的形成,由清洁装置7a~7d除去感光鼓1a~1d的表面残留的调色剂。
中间转印带8横跨从动辊10和驱动辊11架设,伴随上述皮带驱动电机带来的驱动辊11的旋转,中间转印带8开始围绕逆时针旋转后,纸张P从对准辊对12b在规定的时机被朝向与中间转印带8相邻设置的二次转印辊9和中间转印带8的夹缝部(二次转印夹缝部)输送,在夹缝部中向纸张P上第二次转印彩色图像。向定影装置13输送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
输送到定影装置13的纸张P在通过由加热辊14a和加压辊14b构成的定影辊对14的定影夹缝部时被加热和加压,调色剂像被定影在纸张P的表面,形成规定的全彩色图像。形成了全彩色图像的纸张P经过输送辊对15并由送纸通道18的分路部上配置的分路构件21分配输送方向,原状(或被送至双面输送通道22进行双面复印后)借助排出辊对19向出纸盘20排出。
送纸通道18具体在输送辊对15的下游侧分路为左右两支,一个通道(图1中向左方向分路的通道)与出纸盘20连通。并且,另一个通道(图1中向右方向分路的通道)与双面输送通道22连通。在纸张P的双面形成图像时,会使通过定影装置13后的纸张P的一部分暂时从排出辊对19突出到装置外部。
随后,通过使排出辊对19逆旋转并且将分路构件21大体水平摆动,纸张P沿分路构件21的上表面被引向双面输送通道22,并在图像面被翻转的状态下再次向二次转印辊9输送。而后,中间转印带8上形成的下一图像由二次转印辊9转印到纸张P的未形成图像的面上,纸张P再被输送到定影装置13且调色剂像被定影后,向出纸盘20排出。
如图2所示,在定影装置13的上侧(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配置有用于引导纸张P的树脂制的输送导向构件30。输送导向构件30构成送纸通道18的一部分和双面输送通道22的一部分。通过打开盖构件23,露出双面输送通道22。进而,使输送导向构件30以上部的支轴为中心向上方转动,由此露出送纸通道18。
如图3所示,输送导向构件30包括:在纸张P的宽度方向(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方向)彼此分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并引导纸张P的多个板状的导向肋31;以及在纸张P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与多个导向肋31一体形成的导向曲面部32(也参照图4)等。导向肋31构成送纸通道18的一部分,导向曲面部32构成双面输送通道22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输送导向构件30包含基座部(导向曲面部32)以及从基座部直立设置的导向肋31,输送导向构件30中,设置有导向肋31的一个面将在图像形成部Pa~Pd中形成图像后的纸张P向排出辊对19(排出部)引导,并且其在基座部的背面形成的另一个面将从排出辊对19翻转输送来的纸张P向双面输送通道22引导。
此外如图2所示,在送纸通道18中定影辊对14的上侧(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附近,设置有用于检测纸张P的有无的检测机构40。检测机构40如图3所示,仅设置在从纸张通过区域的中央部的一侧(图3的左侧)。检测机构40包括:在纸张P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通过抵接纸张P而转动的传动部41;以及由检测传动部41的转动的PI传感器等组成的传感器部42等。设置有由传动部41的后述的转动部45的转动而驱动(摆动等)的连接件(未图示)等,传感器部42通过检测连接件的驱动来检测传动部41的转动。另外,传感器部42也可以构成为直接检测传动部41的后述的转动部45的转动。
传动部41需要配置在抵接纸张P且不妨碍纸张P的输送的位置上。因此,多个导向肋31中的、配置在左侧(距纸张通过区域的中央部的一侧)的第一导向肋33上,形成有被传动部41的后述轴部43贯穿的切口部33a。所述切口部33a形成在第一导向肋33的前侧部分(构成送纸通道18的部分)。并且,传动部41的大部分配置在输送导向构件30内。
传动部41包括:能转动地被轴支承在输送导向构件30上且在纸张P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部43;从轴部43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并通过抵接纸张P而相对于轴部43向输送方向转动的检测部44;以及设置在轴部43上并相对于轴部43向输送方向转动的转动部45。
轴部43形成为从纸张通过区域的中央部(输送导向构件30的中央部)向一侧(图3的左侧)延伸直至纸张通过区域的外侧。检测部44固定在轴部43的另一端(图3的右端部)并且配置在纸张通过区域的中央部,并形成为向送纸通道18内突出。转动部45配置在纸张通过区域的外侧,并且固定在轴部43的一端(图3的左端部)。
此外,如图5和图6所示,轴部43上设置有从轴部43的轴向观察时堵塞切口部33a的开口(与开口重合)的第二导向肋46。第二导向肋46以和形成有切口部33a的至少一个第一导向肋33对应的方式从轴部43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并堵塞对应的切口部33a的开口。第二导向肋46设置在轴部43中的纸张通过区域的靠外的位置上。具体而言,第二导向肋46配置在纸张通过区域的比端部靠内侧的位置上。即,第二导向肋46配置在纸张P的卷曲的前端边缘部(宽度方向端部)容易被挂住的位置。此外,第二导向肋46固定在轴部43上,与轴部43一体转动。
在图5和图6中,纸张P被从下侧向上侧输送。在纸张P抵接检测部44的下表面之前的状态(图5和图6的状态)下,从轴部43的轴向观察,第二导向肋46堵塞切口部33a中的比轴部43靠下侧(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的开口33b。此外,在纸张P抵接检测部44且使传动部41向图6的围绕顺时针方向转动的状态(图7和图8的状态)下,从轴部43的轴向观察,第二导向肋46堵塞切口部33a中的比轴部43靠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上侧)的部分的开口33c。此外,纸张P抵接检测部44并使传动部41转动的状态(图7和图8的状态)下,从轴部43的轴向观察,第一导向肋33的上侧(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与第二导向肋46所成的角θ为钝角。这样,由于从第二导向肋46向第一导向肋33平滑连接,所以能抑制纸张P被挂在第二导向肋46与第一导向肋33的交点部分。
另外,如图6所示,即使在纸张P抵接检测部44之前的状态下,从轴部43的轴向观察,第二导向肋46也可以堵塞切口部33a中的比轴部43靠上侧(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的开口33c。此时,优选即使在纸张P抵接检测部44之前的状态下,从轴部43的轴向观察,第一导向肋33的上侧的部分与第二导向肋46所成的角θ也是钝角。
第二导向肋46的纸张抵接部如图5所示,从轴部43的轴向观察,配置在比检测部44的纸张抵接部(最下部)更靠下侧(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这样,相对于输送来的纸张P,第二导向肋46比检测部44更早地与纸张P抵接。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纸张P在送纸通道18中输送时,纸张P的前端在抵接检测部44之前,与第二导向肋46抵接。此时,由于第二导向肋46堵塞切口部33a中的比轴部43靠下侧(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的开口33b,所以纸张P不会进入切口部33a内。
随后,纸张P的前端与传动部41的检测部44抵接时,使传动部41向图6的围绕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第二导向肋46边使纸张P远离切口部33a边将其引导向上侧(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而后,由于转动部45转动,传感器部42检测到传动部41的转动,并由检测机构40判断为存在纸张P。另外,在纸张P使传动部41转动的状态(图7和图8的状态)下,从轴部43的轴向观察,由于第二导向肋46堵塞切口部33a中的比轴部43更靠上侧的部分的开口33c,所以纸张P不会进入切口部33a内。
随后,纸张P的后端通过传动部41的检测部44后,因检测部44等的自重而相对于旋转轴作用有朝下的力矩,使传动部41反向(图8的围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并返回原状态(图5和图6的状态,待机状态)。此时,转动部45也反向(图8的围绕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传感器部42检测到传动部41的反向的转动,由检测机构40判断为没有纸张P。因此,当位于定影辊对14的下游侧的送纸通道(输送通道)18中残留有纸张P时,如果由传感器部42判断纸张P存在了规定时间以上,则检测为发生纸张P的卡纸。
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一导向肋33上形成有传动部41的轴部43所贯穿的切口部33a。这样,可以将传动部41的轴部43配置在输送导向构件30内。即,能容易地将传动部41配置在抵接纸张P且不妨碍纸张P的输送的位置上。
此外,传动部41的轴部43上设置有第二导向肋46,所述第二导向肋46从轴部43的轴向观察时堵塞第一导向肋33的切口部33a的开口。这样,纸张P沿输送导向构件30输送时,由于能抑制纸张P进入切口部33a内(切口部33a的内周面与传动部41的轴部43的外周面之间),所以能够抑制发生纸张P的卡纸。
具体如上所述,在纸张P抵接检测部44之前的状态下,从轴部43的轴向观察,第二导向肋46堵塞切口部33a中的比轴部43靠下侧(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的开口33b。这样,可以抑制纸张P进入切口部33a中的比轴部43靠下侧的部分的开口33b。
此外,在纸张P抵接检测部44并使传动部41转动的状态下,从轴部43的轴向观察,第二导向肋46堵塞切口部33a中的比轴部43靠上侧的部分的开口33c。这样,可以抑制纸张P进入切口部33a中的比轴部43靠上侧的部分的开口33c。
此外,如上所述,在纸张P抵接检测部44并使传动部41转动的状态下,从轴部43的轴向观察,第一导向肋33的比轴部43靠上侧的部分与第二导向肋46所成的角θ为钝角。这样,由于可以抑制纸张P的前端进入第一导向肋33的比轴部43靠上侧的部分与第二导向肋46的交点部分而难以拔出的情况,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发生纸张P的卡纸。
此外,如上所述,第二导向肋46相对于轴部43转动。这样,可以利用第二导向肋46的转动将纸张P引导向上侧(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发生纸张P的卡纸。
此外,如上所述,第二导向肋46先于检测部44(或与检测部44同时)抵接纸张P。这样,可以抑制在纸张P抵接第二导向肋46之前使传动部41转动。因此,可以抑制在切口部33a中的比轴部43靠下侧的部分开口33b被打开而使纸张P进入该部分。这样,能够抑制发生纸张P的卡纸。
此外,如上所述,第二导向肋46设置在轴部43中的比纸张通过区域靠外的位置(大尺寸的纸张的宽度方向端部所通过的位置的内侧附近)。由于纸张P尺寸加大时端部容易卷边,所以在纸张通过区域的靠外的位置上,纸张P的卷曲的前端边缘部容易进入切口部33a内。因此,在轴部43中的比纸张通过区域靠外的位置上设置第二导向肋46,特别有效。
此外,如上所述,输送导向构件30和检测机构40相对于定影装置13配置在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由于通过定影装置13后的纸张P因定影时的热和压力而容易卷边,所以在定影装置13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容易发生纸张P的卡纸。因此,将输送导向构件30和检测机构40相对定影装置13配置在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对抑制通过定影装置13后的纸张P发生卡纸特别有效。
另外,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有的特征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特征。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是由权利要求表示,而且包含与权利要求实质上相同的内容及其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例如,以在彩色打印机上应用本发明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当然,黑白打印机、彩色复印机、黑白复印机、数码复合机、传真机等,具备引导记录介质的输送导向构件和检测记录介质的有无的检测机构的各种图像形成装置都能应用本发明。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表示了在配置于定影装置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输送导向构件和检测机构上应用本发明的示例,但是在定影装置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以外的部分上配置的输送导向构件和检测机构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表示了将第二导向肋仅设置在轴部中的比纸张通过区域靠外的位置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图9所示的本发明的变形例,可以将第二导向肋46设置在轴部43中的比纸张通过区域的靠外的位置和靠内的位置双方上,即可以与宽度不同的多个纸张的宽度方向端部对应配置。按照所述结构,不仅是大尺寸的纸张P,即使是小尺寸的纸张P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卡纸的发生。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表示了使第二导向肋与轴部一体转动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第二导向肋不和轴部一体转动。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记录介质所通过的输送通道;
输送构件,设置在所述输送通道上并输送所述记录介质;
输送导向构件,构成所述输送通道并引导所述记录介质;以及
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输送通道上并检测所述记录介质的有无,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通过与所述记录介质抵接而转动的传动部;以及检测所述传动部的转动的传感器部,
所述传动部包括轴部及检测部,所述轴部在作为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检测部从所述轴部朝径向外侧突出设置,通过与所述记录介质抵接而相对于所述轴部向输送方向转动,
所述输送导向构件具有基座部和多个第一导向肋,多个所述第一导向肋从所述基座部上直立设置,且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分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并引导所述记录介质,
在多个所述第一导向肋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第一导向肋上形成有供所述传动部的轴部贯穿的切口部,
在所述轴部上,在与形成有所述切口部的所述第一导向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向肋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从所述轴部朝径向外侧突出的第二导向肋,
从所述轴部的轴向观察,所述第二导向肋设置成堵塞对应的所述切口部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记录介质抵接所述检测部之前的状态下,从所述轴部的轴向观察,所述第二导向肋堵塞所述切口部中比所述轴部更靠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记录介质抵接所述检测部而使所述传动部发生了转动的状态下,从所述轴部的轴向观察,所述第二导向肋堵塞所述切口部中比所述轴部更靠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记录介质抵接所述检测部而使所述传动部发生了转动的状态下,从所述轴部的轴向观察,在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所述第一导向肋与所述第二导向肋交叉所成的角为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轴部的轴向观察,所述第二导向肋的记录介质抵接部比所述检测部的记录介质抵接部配置在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向肋先于所述检测部与输送来的所述记录介质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向肋设置在所述轴部中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端部所通过的区域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导向肋,
所述多个第二导向肋分别与不同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端部对应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像定影的定影装置,
所述输送导向构件和所述检测机构相对于所述定影装置配置在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导向构件配置在图像形成部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所述输送导向构件中,设置有所述第一导向肋的一个面将在所述图像形成部中形成图像后的记录介质向排出部引导,并且所述输送导向构件中在所述基座部的背面形成的另一个面将从所述排出部翻转输送来的记录介质向双面输送通道引导。
CN201410222086.2A 2013-05-27 2014-05-23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1817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0694 2013-05-27
JP2013110694A JP5796910B2 (ja) 2013-05-27 2013-05-27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1791A true CN104181791A (zh) 2014-12-03
CN104181791B CN104181791B (zh) 2016-11-23

Family

ID=50732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22086.2A Active CN104181791B (zh) 2013-05-27 2014-05-23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28898B2 (zh)
EP (2) EP2808740B1 (zh)
JP (1) JP5796910B2 (zh)
CN (1) CN10418179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97141A (ja) * 2006-04-27 2007-11-1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31487A (zh) * 2007-01-26 2008-07-30 佳能株式会社 薄片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US20100247200A1 (en) * 2009-03-27 2010-09-30 Yukihiro Ichiki Recording medium transporting direction switching mechanism,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011828A (ja) * 2009-06-30 2011-01-2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700969A (zh) * 2011-03-28 2012-10-0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3761A (en) * 1988-08-31 1992-01-28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toring apparatus for sheets ejected from a copying machine
JP4323973B2 (ja) * 2004-02-04 2009-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EP2376438A2 (en) 2009-01-14 2011-10-19 Dow AgroSciences LLC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including hydrazone derivatives and copp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97141A (ja) * 2006-04-27 2007-11-1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31487A (zh) * 2007-01-26 2008-07-30 佳能株式会社 薄片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US20100247200A1 (en) * 2009-03-27 2010-09-30 Yukihiro Ichiki Recording medium transporting direction switching mechanism,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011828A (ja) * 2009-06-30 2011-01-2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700969A (zh) * 2011-03-28 2012-10-0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92716B1 (en) 2019-12-25
EP2808740B1 (en) 2018-06-20
JP2014227289A (ja) 2014-12-08
EP3392716A1 (en) 2018-10-24
US8928898B2 (en) 2015-01-06
JP5796910B2 (ja) 2015-10-21
EP2808740A1 (en) 2014-12-03
US20140347684A1 (en) 2014-11-27
CN104181791B (zh) 2016-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16927B2 (ja)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9306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8920A (ja)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
US2011026215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heet conveyance (sheet conveyance control with media sens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80349B2 (ja) 廃トナー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16031368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ation system
JP563322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761655B2 (en) Waste toner recovery unit
CN106371303A (zh) 清洁装置和具有该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411820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18179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6564035B2 (en) Carr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86430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6057372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9484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廃トナー回収容器
JP20082659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469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601050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62339B2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0009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110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468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54898B2 (ja) 現像装置
JP2011126649A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689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給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