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7362A - 一种极性可调的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性可调的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7362A
CN104177362A CN201310198560.8A CN201310198560A CN104177362A CN 104177362 A CN104177362 A CN 104177362A CN 201310198560 A CN201310198560 A CN 201310198560A CN 104177362 A CN104177362 A CN 104177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ty
ionic liquid
adjustable
organic compound
alk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985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77362B (zh
Inventor
刘植昌
胡鹏程
孟祥海
张睿
徐春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31019856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773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77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7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77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7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8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 C07D48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87/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79/00Derivatives of guanidine,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the group, the singly-bound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C07C279/04Derivatives of guanidine,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the group, the singly-bound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having nitrogen atoms of guanidine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 carbon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1/00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31/34Halogenated alcohols
    • C07C31/38Halogenated alcohols containing only fluorine as hal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7/00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7/10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extraction, i.e. purification or separa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s with the aid of liqu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1/00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 C07C2601/12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six-membered ring
    • C07C2601/14The ring being satur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1/00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 C07C2601/12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six-membered ring
    • C07C2601/16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six-membered ring the ring being unsaturat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性可调的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特别是该可调性离子液体对水分不敏感,能以CO2为分子开关来调控体系的极性,用于循环分离低极性的有机化合物。所述可调性离子液体是以有机碱和氟代醇为原料经质子转移反应而制得的,且在吸收CO2前后都是离子液体。本发明的可调性离子液体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吸收了CO2的可调性离子液体极性增大,能分离出溶解在可调性离子液体中低极性的有机化合物。之后通过小幅升温能够释放出CO2,恢复可调性离子液体的低极性,可调性离子液体能够从混合物和反应体系中反复溶解低极性的有机化合物,之后通过CO2将低极性的有机化合物分离且重复性能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极性可调的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极性可调的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有机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中经常涉及多步的反应和分离过程,且每一步骤需要的最佳溶剂又可能不同。传统的溶剂物理性质较为固定,在每一反应步骤结束后,溶剂需要被移除或者是替换,这既增加了经济成本又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超临界流体以及气体膨胀性液体能通过温度和压力来改变其物理性质,可用于萃取分离但所需压力较高,操作复杂。因而开发一种新型的溶剂来简化繁琐的化工分离步骤具有重要的意义。
离子液体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且在常温附近呈液态的盐类,被誉为绿色溶剂。离子液体作为反应溶剂展现出了溶解性能好、挥发性低的优点,但离子液体的循环使用以及溶质的分离问题在未来的工业应用中将是主要的挑战。极性可调溶剂与极性可调离子液体能通过气体分子开关改变体系的物理性质,从而实现溶质的分离;通过加热或惰性气体吹扫赶走气体分子开关,实现溶剂的循环使用。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者在极性可调溶剂与极性可调离子液体的开发上进行了探索。
Jessop等(Nature,2005,436,1102)首次报道了以1,8-Diazabicyclo[5.4.0]undec-7-ene(DBU)和脂肪醇等摩尔比的混合液可作为一种极性可调的CO2开关型双组份溶剂。在吸收CO2前,体系是分子形式的、低极性的;吸收CO2后,体系是离子形式的、高极性的,因而实现了以CO2来调控体系物性的改变,从而实现对低极性化合物的分离。Jessop等实验发现:当体系中加入低极性的癸烷后,癸烷溶于DBU/正己醇混合体系(低极性);当通入CO2后,癸烷与该体系分为两层,上层为癸烷下层为离子液体(高极性)。55℃加热并通入N2或Ar除去CO2后,体系重新互溶。但这类极性可调溶剂在分子形式时溶剂挥发性依然存在。
Jessop等在随后的专利US20080058549A1、US20117982069B2、US20120116076A1中报道了一类以CO2、SO2、CS2或COS为分子开关调节溶剂的极性来循环分离溶质的方法。这类双组份极性可调溶剂是脒或胍与含羟基化合物(如水、醇)的混合液,能通过吸收和加热移除CO2在分子和离子形式间可逆地进行转换。但是这类极性可调溶剂在用于分离低极性化合物时,如果有水的存在会生成不溶的碳酸盐悬浮在体系中降低分离效果,因此需要在严格干燥的条件下进行,因而原料需要极其苛刻的脱水过程,这不仅对实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限制了其应用。
Yamada等(Chemistry of Materials,2007,19(5):967-969)开发了一类以脒与胺的混合液构成的双组份极性可调溶剂。实验发现,这类极性可调溶剂能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以N’-辛基-N,N-二甲基乙基脒与正己胺的等摩尔比混合液为例,未通入CO2时体系是分子形式的,其极性与甲苯接近;通入CO2后得到离子液体其极性介于丙酮和二甲基亚砜之间,加热并通入N2排除CO2后,极性可调溶剂还原。文献报道这类极性可调溶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水的敏感性,但仍需要对原料进行脱水处理。
Phan等(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2007,73(1):127-132)报道了仲胺在通入CO2前后体系结构和极性发生了变化,因而也可作为单组份的极性可调溶剂来使用,但只针对本身及其产物胺基甲酸盐都是液体的仲胺才适用。与双组份的极性可调溶剂相比,单组份的仲胺价格便宜,即使存在少量水也不会影响溶剂极性可调的性能。但是胺本身具有挥发性,作为溶剂使用损失较大。
Heldebrant等(Green Chemistry,2010,12(4):713-721)将羟基基团和碱性基团结合在一个分子结构中,形成了单组份的羟基功能化的有机超强碱。极性表征实验证实羟基功能化的有机超强碱在与CO2反应前后体系的极性发生了改变,说明羟基功能化的有机超强碱也是一类单组份极性可调溶剂。但由于体系粘度高于双组份极性可调溶剂,CO2吸收受到传质阻力的影响较大,在应用上也未见文献报道。
王从敏等(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0,49(34):5978-5981)以7-甲基-1,5,7-三氮杂二环[4.4.0]癸-1-烯(MTBD)和咪唑,合成了质子型离子液体[MTBDH+][Im-],这类离子液不仅能用来捕集CO2,而且具有CO2分子触发极性和碱性可调的特性,说明[MTBDH+][Im-]是一种CO2开关型极性可调离子液体,这为极性可调离子液体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但MTBD的价格昂贵,且[MTBDH+][Im-]本身粘度较高。
可以看到,极性可调溶剂的研究已经向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延伸。已报道的双组份极性可调溶剂对水分敏感,需要严格干燥的预处理过程;单组份极性可调溶剂挥发性强或粘度高。极性可调离子液体不仅具有极性可调溶剂极性可调的特性,而且具有离子液体低挥发的特性,有效地避免了极性可调溶剂的缺点。极性可调溶剂与极性可调离子液体的区别在于极性可调溶剂吸收CO2是从分子形式向离子形式的转变,而极性可调的离子液体吸收CO2前后都是离子液体。
因此,开发耐水性强、CO2解吸温度低、粘度低的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对于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在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的工业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性可调的离子液体;该极性可调的离子液体起初是离子形式的,在与CO2反应后仍然是离子形式的,有别于传统的极性可调溶剂起初是分子形式的,在与CO2反应后才是离子形式的,其具有对水不敏感、溶剂损失低的优点;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极性可调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在分离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分离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出一种极性可调离子液体,所述离子液体是以有机碱和氟代醇为原料经质子转移反应而制得的。
一般来说所述有机碱碱和氟代醇摩尔比为1:0.5~1:1.5。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极性可调离子液体,所述有机碱为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1,5-二氮杂双环[4.3.0]壬-5-烯(DBN)、1,5-二氮杂双环[4.4.0]癸-5-烯(DBD)、四甲基胍(TMG)、2-甲基-1,1,3,3-四甲基胍(MeTMG)、2-丁基-1,1,3,3-四甲基胍(BuTMG)、2-苯基-1,1,3,3-四甲基胍(PhTMG)、7-甲基-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MTBD)、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TBD)、2,8,9-三异丁基-2,5,8,9-四氮-1-磷二环[3.3.3]十一烷、2,8,9-甲基-2,5,8,9-四氮-1-磷二环[3.3.3]十一烷;
其中更优选为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DBU)、四甲基胍(TMG)、2-苯基-1,1,3,3-四甲基胍(PhTMG)、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TBD)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极性可调离子液体,所述氟代醇的通式为RfOH,其中Rf是指碳数为2-10的含氟烷基;
其中更进一步优选所述氟代醇为2,2,2-三氟乙醇(TFE)、2,2,3,3-四氟丙醇(TFP)、3,3,3-三氟丙醇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其次,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极性可调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有机碱与氟代醇按摩尔比为1:0.5~1:1.5混合进行反应,反应结束除去多余的反应原料,即得极性可调的离子液体。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有机碱与氟代醇混合后发生质子转移反应,具体反应条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类似反应,而本发明优选的为:有机碱和氟代醇在0~30℃下反应0.5~10小时。
再次,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在分离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
其中优选所述有机化合物的介电常数在室温下介于0~3PF/m之间;
这里所述的分离有机化合物可以理解为将液态有机化合物从所述极性可调离子液体中分离出来;
更优选所述有机化合物为碳原子数在5~20的烷烃、烯烃、炔烃或芳烃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本发明优选是将吸附于固体中的有机化合物从固体中分离出来;
优选在分离时的状态下所述有机化合物为液态。
最后,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极性的可调离子液体分离有机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极性可调离子液体与目标有机化合物混合均匀,通入CO2,至有机化合物与极性可调的离子液体有明显清晰的相界面,移除有机化合物,加热极性可调的离子液体移除CO2,直至没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
离子液体和所需分离的有机化合物用量可以根据实际操作情况来确定,或者参照现有技术其他离子液体常规用量来确定,譬如本发明优选的离子液体与有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5~1:2。
所述方法优选用极性可调离子液体从固态混合物中分离出目标有机化合物。
所述的固态混合物应当理解为固体物质中吸附了能被分离出来的低极性目标化合物,构成的固态混合物。譬如为固体物质中吸附了能被分离出来的低极性有机溶剂;所述低极性有机溶剂譬如可以为碳原子数在5~20的烷烃、烯烃、炔烃或芳烃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在常态下,这种碳原子数在5~20的烷烃、烯烃、炔烃或芳烃通常为液态。
其中通入CO2时所述极性的可调离子液体的温度、压力并无特殊要求,温度可以为0~50℃。
本发明还可以更进一步优选移除CO2时加热至50~100℃。
其中所述可以理解为通常状态下对CO2的去除,一般而言将CO2去除至常态下该极性可调离子液体中的CO2饱和程度即可,而并非完全去除。
在移除CO2后,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复原,极性可调离子液体起初是离子液体,在与CO2气体分子开关作用后仍然是离子液体,这样可以将移除CO2后的极性可调离子液体重复循环使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性可调的离子液体、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具有如下优点:
(1)与现有的双组份极性可调溶剂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对水分不敏感,反应原料不需要苛刻的干燥过程。离子液体通过酸碱的质子转移反应制备,合成工艺过程简单;制备过程无副产物,属于原子经济反应,制备过程绿色化。
(2)本发明提供的极性可调离子液体与现有的单组份极性可调溶剂相比,具有挥发性低的优点。
(3)本发明的离子液体能以CO2为分子开关,通过调节体系的极性来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且重复性能良好,可循环利用,应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对实施例9~20的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流程简图。
图2为对实施例21、实施例22的极性可调离子液体从固体混合物中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流程简图。
图3为实施例9~20的以CO2为分子开关调控离子液体极性示意图;其中
(A):离子液体、低极性化合物和颜色指示剂的混合体系,均相;(B):向混合体系中通入CO2,两相;(C):加热从混合体系中赶走CO2后,均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过程和产生的有益效果,旨在帮助阅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和特点,不作为对本案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1、离子液体的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1
离子液体的合成装置为三口烧瓶,装有搅拌桨、滴液漏斗。称取一定量的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DBU),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并搅拌。按DBU与2,2,2-三氟乙醇(TFE)摩尔比为1:1的比例准确称取TFE加入到滴液漏斗中。控制反应温度为0℃,打开滴液漏斗,TFE缓慢滴加釜中。滴加完毕后继续在釜中搅拌0.5h。之后,溶液在30℃下减压旋转蒸发2h,除去多余的TFE,即得极性可调离子液体[DBUH+][TFE-]。实验原料不需要任何的干燥处理。
实施例2
离子液体的合成装置为三口烧瓶,装有搅拌桨、滴液漏斗。称取一定量的四甲基胍(TMG),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并搅拌。按TMG与2,2,2-三氟乙醇(TFE)摩尔比为1:0.5的比例准确称取TFE加入到滴液漏斗中。控制反应温度为5℃,打开滴液漏斗,TFE缓慢滴加釜中。滴加完毕后继续在釜中搅拌2h。之后,溶液在50℃下减压旋转蒸发3h,除去多余的TMG,即得极性可调离子液体[TMGH+][TFE-]。实验原料不需要任何的干燥处理。
对实施例1、实施例2的离子液体进行1H、13C核磁分析与DBU、TMG、TFE标准谱图进行对比,分析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施例3
离子液体的合成装置为三口烧瓶,装有搅拌桨、滴液漏斗。称取一定量的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DBU),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并搅拌。按DBU与2,2,3,3-四氟丙醇(TFP)摩尔比为1:1.1的比例准确称取TFP加入到滴液漏斗中。控制反应温度为10℃,打开滴液漏斗,TFP缓慢滴加釜中。滴加完毕后继续在釜中搅拌2.5h。之后,溶液在55℃下减压旋转蒸发4h,除去多余的TFP,即得极性可调离子液体[DBUH+][TFP-]。实验原料不需要任何的干燥处理。
实施例4
离子液体的合成装置为三口烧瓶,装有搅拌桨、滴液漏斗。称取一定量的四甲基胍(TMG),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并搅拌。按TMG与2,2,3,3-四氟丙醇(TFP)摩尔比为1:0.8的比例准确称取TFP加入到滴液漏斗中。控制反应温度为15℃,打开滴液漏斗,TFP缓慢滴加釜中。滴加完毕后继续在釜中搅拌3h。之后,溶液在60℃下减压旋转蒸发5h,除去多余的TMG,即得极性可调离子液体[TMGH+][TFP-]。实验原料不需要任何的干燥处理。
对实施例1~4的离子液体在25℃时进行吸收CO2前后电导率的测定与极性可调双组份溶剂进行对比,分析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施例5
离子液体的合成装置为三口烧瓶,装有搅拌桨、滴液漏斗。称取一定量的2-苯基-1,1,3,3-四甲基胍(PhTMG),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并搅拌。按PhTMG与三氟乙醇(TFE)摩尔比为1:1.2的比例准确称取TFE加入到滴液漏斗中。控制反应温度为20℃,打开滴液漏斗,TFE缓慢滴加釜中。滴加完毕后继续在釜中搅拌5h。之后,溶液在75℃下减压旋转蒸发8h,除去多余的TFE,即得极性可调离子液体[PhTMGH+][TFE-]。实验原料不需要任何的干燥处理。
实施例6
离子液体的合成装置为三口烧瓶,装有搅拌桨、滴液漏斗。称取一定量的2-苯基-1,1,3,3-四甲基胍(PhTMG),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并搅拌。按PhTMG与2,2,3,3-四氟丙醇(TFP)摩尔比为1:1.3的比例准确称取TFP加入到滴液漏斗中。控制反应温度为25℃,打开滴液漏斗,TFP缓慢滴加釜中。滴加完毕后继续在釜中搅拌6.5h。之后,溶液在70℃下减压旋转蒸发10h,除去多余的TFP,即得极性可调离子液体[PhTMGH+][TFP-]。实验原料不需要任何的干燥处理。
实施例7
离子液体的合成装置为三口烧瓶,装有搅拌桨、滴液漏斗。称取一定量的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TBD),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并搅拌。按TBD与三氟乙醇(TFE)摩尔比为1:1.4的比例准确称取TFE加入到滴液漏斗中。控制反应温度为27℃,打开滴液漏斗,TFE缓慢滴加釜中。滴加完毕后继续在釜中搅拌8h。之后,溶液在65℃下减压旋转蒸发2.5h,除去多余的TFE,即得极性可调离子液体[TBDH+][TFE-]。实验原料不需要任何的干燥处理。
实施例8
离子液体的合成装置为三口烧瓶,装有搅拌桨、滴液漏斗。称取一定量的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TBD),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并搅拌。按TBD与2,2,3,3-四氟丙醇(TFP)摩尔比为1:1.5的比例准确称取TFP加入到滴液漏斗中。控制反应温度为30℃,打开滴液漏斗,TFP缓慢滴入釜中。滴加完毕后继续在釜中搅拌10h。之后,溶液在70℃下减压旋转蒸发3h,除去多余的TFP,即得极性可调离子液体[TBDH+][TFP-]。实验原料不需要任何的干燥处理。
2、利用本发明的离子液体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的实施例
实施例9
如图1所示,极性的可调离子液体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的装置为带有温度显示以及电磁搅拌的不锈钢密封容器。10℃下,将准确称量的实施例1中合成的[DBUH+][TFE-]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和低极性模型化合物正癸烷按质量比为1:2加入到吸收装置中,正癸烷能溶解在[DBUH+][TFE-]中。置于恒温水浴中,以10ml/min的流速向吸收装置内通入CO2气体,至正癸烷与[DBUH+][TFE-]有明显清晰的相界面,如图3所示,移除正癸烷。将吸收了CO2的[DBUH+][TFE-]放入到50℃的油浴锅内加热,赶走CO2,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复原。复原的离子液体能通过吸收和加热移除CO2再次溶解和分离低极性化合物。
实施例10
如图1所示,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的装置为带有温度显示以及电磁搅拌的不锈钢密封容器。15℃下,将准确称量的实施例2中合成的[TMGH+][TFE-]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和低极性模型化合物2,2,4-三甲基戊烷按质量比为1:1.15加入到吸收装置中,2,2,3-三甲基戊烷能溶解在[TMGH+][TFE-]中。置于恒温水浴中,以20ml/min的流速向吸收装置内通入CO2气体,至2,2,4-三甲基戊烷与[TMGH+][TFE-]有明显清晰的相界面,如图3所示,移除2,2,3-三甲基戊烷。将吸收了CO2的[TMGH+][TFE-]放入到70℃的油浴锅内加热,赶走CO2,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复原。复原的离子液体能通过吸收和加热移除CO2再次溶解和分离低极性化合物。
实施例11
如图1所示,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的装置为带有温度显示以及电磁搅拌的不锈钢密封容器。20℃下,将准确称量的实施例3中合成的[DBUH+][TFP-]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和低极性模型化合物正十二烯烃按质量比为1:0.8加入到吸收装置中,正十二烯烃能溶解在[DBUH+][TFP-]中。置于恒温水浴中,以30ml/min的流速向吸收装置内通入CO2气体,至正十二烯烃与[DBUH+][TFP-]有明显清晰的相界面,如图3所示,移除正十二烯烃。将吸收了CO2的[DBUH+][TFP-]放入到80℃的油浴锅内加热,赶走CO2,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复原。复原的离子液体能通过吸收和加热移除CO2再次溶解和分离低极性化合物。
实施例12
如图1所示,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的装置为带有温度显示以及电磁搅拌的不锈钢密封容器。25℃下,将准确称量的实施例4中合成的[TMGH+][TFP-]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和低极性模型化合物正庚烷按质量比为1:0.5加入到吸收装置中,正庚烷能溶解在[TMGH+][TFP-]中。置于恒温水浴中,以40ml/min的流速向吸收装置内通入CO2气体,至正庚烷与[TMGH+][TFP-]有明显清晰的相界面,如图3所示,移除正庚烷。将吸收了CO2的[TMGH+][TFP-]放入到90℃的油浴锅内加热,赶走CO2,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复原。复原的离子液体能通过吸收和加热移除CO2再次溶解和分离低极性化合物。
实施例13
如图1所示,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的装置为带有温度显示以及电磁搅拌的不锈钢密封容器。30℃下,将准确称量的实施例5中合成的[PhTMGH+][TFE-]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和低极性模型化合物十二烷基苯按质量比为1:1加入到吸收装置中,十二烷基苯能溶解在[PhTMGH+][TFE-]中。置于恒温水浴中,以50ml/min的流速向吸收装置内通入CO2气体,至十二烷基苯与[PhTMGH+][TFE-]有明显清晰的相界面,如图3所示,移除十二烷基苯。将吸收了CO2的[PhTMGH+][TFE-]放入到100℃的油浴锅内加热,赶走CO2,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复原。复原的离子液体能通过吸收和加热移除CO2再次溶解和分离低极性化合物。
实施例14
如图1所示,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的装置为带有温度显示以及电磁搅拌的不锈钢密封容器。35℃下,将准确称量的实施例6中合成的[PhTMGH+][TFP-]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和低极性模型化合物2,2,4-三甲基戊烯按质量比为1:0.6加入到吸收装置中,2,2,4-三甲基戊烯能溶解在[PhTMGH+][TFP-]中。置于恒温水浴中,以60ml/min的流速向吸收装置内通入CO2气体,至2,2,4-三甲基戊烯与[PhTMGH+][TFP-]有明显清晰的相界面,如图3所示,移除2,2,4-三甲基戊烯。将吸收了CO2的[PhTMGH+][TFP-]放入到60℃的油浴锅内加热,赶走CO2,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复原。复原的离子液体能通过吸收和加热移除CO2再次溶解和分离低极性化合物。
实施例15
如图1所示,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的装置为带有温度显示以及电磁搅拌的不锈钢密封容器。12℃下,将准确称量的实施例7中合成的[TBDH+][TFE-]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和低极性模型化合物环己烷按质量比为1:1.8加入到吸收装置中,环己烷能溶解在[TBDH+][TFE-]中。置于恒温水浴中,以70ml/min的流速向吸收装置内通入CO2气体,至环己烷与[TBDH+][TFE-]有明显清晰的相界面,如图3所示,移除环己烷。将吸收了CO2的[TBDH+][TFE-]放入到70℃的油浴锅内加热,赶走CO2,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复原。复原的离子液体能通过吸收和加热移除CO2再次溶解和分离低极性化合物。
实施例16
如图1所示,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的装置为带有温度显示以及电磁搅拌的不锈钢密封容器。18℃下,将准确称量的实施例8中合成的[TBDH+][TFP-]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和低极性模型化合物环己烯按质量比为1:1.6加入到吸收装置中,环己烯能溶解在[TBDH+][TFP-]中。置于恒温水浴中,以80ml/min的流速向吸收装置内通入CO2气体,至环己烯与[TBDH+][TFP-]有明显清晰的相界面,如图3所示,移除环己烯。将吸收了CO2的[TBDH+][TFP-]放入到80℃的油浴锅内加热,赶走CO2,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复原。复原的离子液体能通过吸收和加热移除CO2再次溶解和分离低极性化合物。
实施例17
如图1所示,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的装置为带有温度显示以及电磁搅拌的不锈钢密封容器。22℃下,将准确称量的实施例1中合成的[DBUH+][TFE-]极性可调离子液体、正癸烷和2,2,4-三甲基戊烷的混合物按质量比为1:0.5:0.5加入到吸收装置中,正癸烷和2,2,4-三甲基戊烷的混合物能溶解在[DBUH+][TFE-]中。置于恒温水浴中,以90ml/min的流速向吸收装置内通入CO2气体,至正癸烷和2,2,4-三甲基戊烷的混合物与[DBUH+][TFE-]有明显清晰的相界面,如图3所示,移除正癸烷和2,2,4-三甲基戊烷的混合物。将吸收了CO2的[DBUH+][TFE-]放入到65℃的油浴锅内加热,赶走CO2,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复原。复原的离子液体能通过吸收和加热移除CO2再次溶解和分离低极性化合物。
实施例18
如图1所示,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的装置为带有温度显示以及电磁搅拌的不锈钢密封容器。28℃下,将准确称量的实施例2中合成的[TMGH+][TFE-]极性可调离子液体、正庚烷和十二烷基苯的混合物按质量比为1:0.5:1加入到吸收装置中,正庚烷和十二烷基苯的混合物能溶解在[TMGH+][TFE-]中。置于恒温水浴中,以100ml/min的流速向吸收装置内通入CO2气体,至正庚烷和十二烷基苯的混合物与[TMGH+][TFE-]有明显清晰的相界面,如图3所示,移除正庚烷和十二烷基苯的混合物。将吸收了CO2的[TMGH+][TFE-]放入到75℃的油浴锅内加热,赶走CO2,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复原。复原的离子液体能通过吸收和加热移除CO2再次溶解和分离低极性化合物。
实施例19
如图1所示,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的装置为带有温度显示以及电磁搅拌的不锈钢密封容器。32℃下,将准确称量的实施例3中合成的[DBUH+][TFP-]极性可调离子液体、正十二烯烃和十二烷基苯的混合物按质量比为1:0.3:0.5加入到吸收装置中,正十二烯烃和十二烷基苯的混合物能溶解在[DBUH+][TFP-]中。置于恒温水浴中,以50ml/min的流速向吸收装置内通入CO2气体,至正十二烯烃和十二烷基苯的混合物与[DBUH+][TFP-]有明显清晰的相界面,如图3所示,移除正十二烯烃和十二烷基苯的混合物。将吸收了CO2的[DBUH+][TFP-]放入到80℃的油浴锅内加热,赶走CO2,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复原。复原的离子液体能通过吸收和加热移除CO2再次溶解和分离低极性化合物。
实施例20
如图1所示,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的装置为带有温度显示以及电磁搅拌的不锈钢密封容器。14℃下,将准确称量的实施例4中合成的[TMGH+][TFP-]极性可调离子液体、环己烯和2,2,4-三甲基戊烯的混合物按质量比为1:0.6:0.3加入到吸收装置中,正庚烷能溶解在[TMGH+][TFP-]中。置于恒温水浴中,以70ml/min的流速向吸收装置内通入CO2气体,至环己烯和2,2,4-三甲基戊烯的混合物与[TMGH+][TFP-]有明显清晰的相界面,如图3所示,移除环己烯和2,2,4-三甲基戊烯的混合物。将吸收了CO2的[TMGH+][TFP-]放入到70℃的油浴锅内加热,赶走CO2,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复原。复原的离子液体能通过吸收和加热移除CO2再次溶解和分离低极性化合物。
实施例21
如图2所示,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的装置为带有温度显示以及电磁搅拌的不锈钢密封容器。16℃下,将准确称量的实施例1中合成的[DBUH+][TFE-]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和吸附有正癸烷的活性碳按质量比为1:10加入到吸收装置中,正癸烷能溶解在[DBUH+][TFE-]中。过滤,除去SiO2,将滤液置于恒温水浴中,以70ml/min的流速向吸收装置内通入CO2气体,至正癸烷与[DBUH+][TFE-]有明显清晰的相界面,移除正癸烷。将吸收了CO2的[DBUH+][TFE-]放入到70℃的油浴锅内加热,赶走CO2,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复原。复原的离子液体能通过吸收和加热移除CO2再次溶解和分离低极性化合物。
实施例22
如图2所示,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的装置为带有温度显示以及电磁搅拌的不锈钢密封容器。18℃下,将准确称量的实施例2中合成的[TMGH+][TFE-]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和吸附有2,2,4-三甲基戊烷的大孔分子筛按质量比为1:5加入到吸收装置中,2,2,4-三甲基戊烷能溶解在[TMGH+][TFE-]中。过滤,除去大孔分子筛,将滤液置于恒温水浴中,以60ml/min的流速向吸收装置内通入CO2气体,至2,2,4-三甲基戊烷与[TMGH+][TFE-]有明显清晰的相界面,移除2,2,4-三甲基戊烷。将吸收了CO2的[TMGH+][TFE-]放入到65℃的油浴锅内加热,赶走CO2,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复原。复原的离子液体能通过吸收和加热移除CO2再次溶解和分离低极性化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如下对比例以进一步对本发明的极性可调性离子液体在挥发性和耐水性上的优势进行说明: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比较了现有技术可调性溶剂和本发明的离子液体在20℃时的饱和蒸汽压:
表1现有技术可调性溶剂和本发明的可调性离子液体在20℃时的饱和蒸汽压
其中
产品1为等摩尔的DBU和正丙醇混合物;
产品2为等摩尔的DBU和正己醇混合物;
产品3为单组份溶剂二正丙胺;
产品4为单组份溶剂N-乙基正丁胺;
产品5为实施例1的[DBUH+][TFE-];
产品6为实施例2的[TMGH+][TFE-];
产品7为实施例3的[DBUH+][TFP-];
产品8为实施例4的[TMGH+][TFP-];
产品9为实施例5的[PhTMGH+][TFE-];
产品10为实施例6的[PhTMGH+][TFP-];
产品11为实施例7的[TBDH+][TFE-];
产品12为实施例8的[TBDH+][TFP-];
上表说明,现有技术的单组份的可调性溶剂自身的挥发性强,现有技术的双组份极性可调性溶剂由于两组份之间作用力弱,故也容易导致其挥发。而我们研究的可调性离子液体两种反应原料之间发生了质子转移反应,形成了阴阳离子,阴阳离子之间强的库仑作用力,使得可调性离子液体并不会导致像双组份溶剂或单组份溶剂那样易挥发。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比较了在能分离出低极性有机化合物时,现有技术双组份可调性溶剂和本发明的离子液体中的水含量:
表2现有技术可调性溶剂和本发明的离子液体中的水含量
其中
产品1为等摩尔的DBU和正丙醇混合物;
产品2为等摩尔的DBU和正己醇混合物;
产品5为实施例1的[DBUH+][TFE-];
产品6为实施例2的[TMGH+][TFE-];
产品7为实施例3的[DBUH+][TFP-];
产品8为实施例4的[TMGH+][TFP-];
上表说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双组份可调性溶剂,我们研究的可调性离子液体能在高含水的条件下分离出低极性的有机化合物,说明可调性离子液体的耐水性强,能避免了繁琐的原料干燥除水步骤。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比较了现有技术产品未经过脱水处理对低极性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效果:
产品1:
双组份可调性溶剂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的装置为带有温度显示以及电磁搅拌的不锈钢密封容器。10℃下,将未脱水处理的DBU和正丙醇按摩尔比为1:1的量在烧杯中搅拌均匀配制成双组份溶剂DBU/正丙醇(产品1)。再将准确称量的产品1与低极性模型化合物正癸烷按质量比为1:1.5加入到吸收装置中,正癸烷能溶解在产品1中。置于恒温水浴中,以10ml/min的流速向吸收装置内通入CO2气体,体系浑浊,没有液液相界面产生。正癸烷不能被分离出来。
产品2:
双组份可调性溶剂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的装置为带有温度显示以及电磁搅拌的不锈钢密封容器。10℃下,将未脱水处理的DBU和正己醇按摩尔比为1:1的量在烧杯中搅拌均匀配制成双组份溶剂DBU/正己醇(产品2)。再将准确称量的产品2与低极性模型化合物正庚烷按质量比为1:1.3加入到吸收装置中,正庚烷能溶解在产品2中。置于恒温水浴中,以20ml/min的流速向吸收装置内通入CO2气体,体系浑浊,没有液液相界面产生。正庚烷不能被分离出来。
产品13:
双组份可调性溶剂循环分离低极性化合物的装置为带有温度显示以及电磁搅拌的不锈钢密封容器。10℃下,将未脱水处理的DBU和正丁胺按摩尔比为1:1的量在烧杯中搅拌均匀配制成双组份溶剂DBU/正丁胺(产品13)。再将准确称量的产品13与低极性模型化合物2,2,4-三甲基戊烷按质量比为1:1.1加入到吸收装置中,2,2,4-三甲基戊烷能溶解在产品13中。置于恒温水浴中,以15ml/min的流速向吸收装置内通入CO2气体,体系浑浊,没有液液相界面产生。2,2,4-三甲基戊烷不能被分离出来。
对比例3说明,现有技术的可调性溶剂不进行干燥脱水处理是无法分离出溶解在其中的低极性化合物。与之相比的,本发明的离子液体能在不进行干燥脱水处理的前提下分离出溶解在其中的低极性化合物,耐水性增强。

Claims (9)

1.一种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液体是以有机碱和氟代醇为原料经质子转移反应而制得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碱选自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1,5-二氮杂双环[4.3.0]壬-5-烯、1,5-二氮杂双环[4.4.0]癸-5-烯、四甲基胍、2-甲基-1,1,3,3-四甲基胍、2-丁基-1,1,3,3-四甲基胍、2-苯基-1,1,3,3-四甲基胍、7-甲基-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2,8,9-三异丁基-2,5,8,9-四氮-1-磷二环[3.3.3]十一烷、2,8,9-甲基-2,5,8,9-四氮-1-磷二环[3.3.3]十一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优选的,所述有机碱为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四甲基胍、2-苯基-1,1,3,3-四甲基胍、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可调离子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氟代醇的通式为RfOH,其中Rf是指碳数为2-10的含氟烷基;优选的,所述氟代醇为2,2,2-三氟乙醇、2,2,3,3-四氟丙醇、3,3,3-三氟丙醇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4.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极性可调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有机碱与氟代醇按摩尔比为1:0.5~1:1.5混合进行反应,反应结束除去多余的反应原料,即得极性可调离子液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碱和氟代醇在0~30℃下反应0.5~10小时。
6.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极性可调的离子液体在分离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优选所述有机化合物的介电常数在室温下介于0~3PF/m之间;更优选所述有机化合物为碳原子数在5~20的烷烃、烯烃、炔烃或芳烃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化合物是吸附于固体中的液态有机化合物。
8.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极性可调的离子液体分离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用极性可调离子液体从固态混合物中分离出目标有机化合物,将极性可调离子液体与固态混合物搅拌混合,萃取出有机化合物,往极性可调离子液体中通入CO2,至有机化合物与极性可调的离子液体有清晰的相界面,移除有机化合物,加热极性可调离子液体移除CO2,直至没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优选所述加热温度为50~1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化合物为碳原子数在5~20的烷烃、烯烃、炔烃或芳烃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CN201310198560.8A 2013-05-24 2013-05-24 一种极性可调的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041773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8560.8A CN104177362B (zh) 2013-05-24 2013-05-24 一种极性可调的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8560.8A CN104177362B (zh) 2013-05-24 2013-05-24 一种极性可调的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7362A true CN104177362A (zh) 2014-12-03
CN104177362B CN104177362B (zh) 2019-03-08

Family

ID=51958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98560.8A Active CN104177362B (zh) 2013-05-24 2013-05-24 一种极性可调的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7736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6952A (zh) * 2014-04-09 2014-07-0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154124A (zh) * 2015-10-10 2015-12-16 山东大学 一种采用开关型溶剂处理含油钻屑的方法
CN113578018A (zh) * 2021-07-21 2021-11-02 盐城师范学院 一种采用基于超强碱的低共熔溶剂吸收一氧化氮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6968A (zh) * 2011-01-11 2011-07-20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碱性离子液体及其制备、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6968A (zh) * 2011-01-11 2011-07-20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碱性离子液体及其制备、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世昆,等: "离子液体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研究进展", 《现代化工》 *
魏文英: "离子液体作为CO2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化学工程师》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6952A (zh) * 2014-04-09 2014-07-0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896952B (zh) * 2014-04-09 2016-03-30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154124A (zh) * 2015-10-10 2015-12-16 山东大学 一种采用开关型溶剂处理含油钻屑的方法
CN105154124B (zh) * 2015-10-10 2016-10-26 山东大学 一种采用开关型溶剂处理含油钻屑的方法
CN113578018A (zh) * 2021-07-21 2021-11-02 盐城师范学院 一种采用基于超强碱的低共熔溶剂吸收一氧化氮的方法
CN113578018B (zh) * 2021-07-21 2023-08-11 盐城师范学院 一种采用基于超强碱的低共熔溶剂吸收一氧化氮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7362B (zh) 2019-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rzagli et al. Novel water-free biphasic absorbents for efficient CO2 capture
Li et al. Low-energy-consumption CO2 capture by liquid–solid phase change absorption using water-lean blends of amino acid salts and 2-alkoxyethanols
Jiang et al. Manufacturing acidities of hydrogen-bond donors in deep eutectic solvents for effective and reversible NH3 capture
Huang et al. Hybrid ionic liquid capsules for rapid CO2 capture
CN109569520B (zh) 一种改性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ng et al. Enhanced adsorption of rubidium ion by a phenol@ MIL-101 (Cr) composite material
CN103920534B (zh) 一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固载碱性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06091B (zh) 一种(甲基)丙烯酸生产废水制备钛酸盐吸附剂的方法
CN108993098B (zh) 一种高效捕集co2的低共熔溶剂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170095A (zh) 一种In基有机骨架-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177362A (zh) 一种极性可调的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García-Abuín et al. New processes for amine regeneration
Song et al. Synthesis of novel diol modified chitosan and their enhanced selective adsorption behavior for germanium (Ⅳ)
CN107446138B (zh) 一种利用无氟助剂碳酸钠制备MIL-100(Fe)的方法及应用
Olyaei et al. Low energy phase change CO2 absorption using water-lean mixtures of glycine amino acid: Effect of co-solvent
CN103396512B (zh) 混合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固相萃取柱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794082B (zh) 一种捕集二氧化碳的混合溶剂
CN108554141B (zh) 以负载于石墨烯的离子液体脱除生物氢烷气中co2的方法
CN108558765A (zh) 一种醚基功能性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10311A (zh) 一种薄水铝石低温催化葡萄糖制备5-羟甲基糠醛的方法
CN104383904A (zh) 一种介孔自组装磺化纳米氧化锆催化果糖制备5-羟甲基糠醛的方法
CN109589913A (zh) 一种快速去除亚甲基蓝的磁性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RU2636482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сорбентов на основе носителей и краун-эфиров и 1,1,7-тригидрододекафторгептанола-1 как разбавителя
CN105294741A (zh) 以深共融溶剂为溶剂合成Cu-BTC材料的方法
CN102993131B (zh) 一种邻氯环己醇环化制备环氧环己烷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