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6595B - 电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76595B CN104176595B CN201310193723.3A CN201310193723A CN104176595B CN 104176595 B CN104176595 B CN 104176595B CN 201310193723 A CN201310193723 A CN 201310193723A CN 104176595 B CN104176595 B CN 10417659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gulating wheel
- lift appliance
- trailing cable
- cable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电梯装置包括在井道(102)内升降的轿厢(104);垂吊在轿厢和井道的固定部(118)之间,连接轿厢和控制部(108)的随行电缆(110);以及搭载于随行电缆的下垂弯曲部的内侧,基于自重将随行电缆拉紧的张紧轮(112);搭载于张紧轮上的旋转机构(114),其包括旋转轴设于张紧轮的旋转轴线上的旋转体,以及驱动该旋转体的电动机;控制该电动机的旋转控制装置(120);以及用于由旋转控制装置向该电动机供电的供电部(116)。据此,由于在张紧轮上设有旋转机构,利用该旋转机构的陀螺效应可以有效地抑制随行电缆的摆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电梯装置包括在井道内升降的轿厢;垂吊在轿厢和井道的固定部之间的随行电缆;以及搭载于随行电缆的下垂弯曲部,基于自重将随行电缆拉紧的张紧轮。
背景技术
由于地震、强风等原因,电梯的随行电缆可能发生较大的摇摆,从而与井道内的其他装置相瓜葛,造成破损。
为了防止随行电缆的摇摆,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2-46957披露了利用张紧轮的电梯随行电缆装置。该专利公报中有如下记载:“将随行电缆吊挂在井道内使其形成下垂弯曲部,并以跨装在该下垂弯曲部的形式设置拉紧随行电缆的张紧轮。在井道内立设一个剖面为槽形的槽形条状体,其在槽内收容垂吊在固定部下方的随行电缆,并在槽形开口部有空隙地嵌合张紧轮。另外,以遮蔽槽形开口部的形式设置毛刷,还设有与槽形条状体相配合夹持张紧轮沿所定途径升降的导向装置”。
但是,这种电梯随行电缆装置结构复杂,并需要在狭窄的井道内设置槽形条状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电梯装置不需要在井道内设置大型的槽形条状体也能够稳定随行电缆。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在井道内升降的轿厢;垂吊在轿厢和井道的固定部之间,连接轿厢和控制部的随行电缆;搭载于随行电缆的下垂弯曲部的内侧,基于自重将随行电缆拉紧的张紧轮;搭载于张紧轮的旋转机构,其包括旋转轴设于张紧轮的旋转轴线上的旋转体,以及驱动旋转体的电动机;控制电动机的旋转控制装置;以及用于由旋转控制装置向所述电动机供电的供电部。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在张紧轮上设有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的电动机带动旋转体旋转,而这种旋转所产生的陀螺效应将产生使电动机和旋转体保持其旋转轴方向的效果,从而使该旋转体以及载有该旋转体的张紧轮保持原有姿势。因此,由于地震、强风等原因使随行电缆发生摇摆并带动张紧轮摇摆时,该陀螺效应将促使张紧轮恢复到原有姿势,从而抑制随行电缆的摇摆使其保持稳定。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包括:在井道内升降的轿厢;垂吊在所述轿厢和所述井道的固定部之间,连接所述轿厢和控制部的随行电缆;以及搭载于所述随行电缆的下垂弯曲部的内侧,基于自重将所述随行电缆拉紧的张紧轮,其特征在于:具有搭载于所述张紧轮的旋转机构,其包括旋转轴设于所述张紧轮的旋转轴线上的旋转体,以及驱动所述旋转体的电动机;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控制装置;用于由所述旋转控制装置向所述电动机供电的供电部;用于检测设有所述电梯装置的建筑物的摇动参数的摇动检测装置;以及基于所述摇动检测装置检测的所述摇动参数,计算该建筑物的摇动量,进而计算所述随行电缆的摆动量的计算装置,当所述摆动量低于指定值时,所述旋转控制装置停止所述电动机,当所述摆动量等于或大于该指定值时,所述旋转控制装置启动所述电动机,并基于所述摆动量的大小控制所述电动机的转速。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步骤,检测设有电梯装置的建筑物的摇动参数;计算步骤,基于所述检测步骤检测的所述摇动参数,计算该建筑物的摇动量,进而计算所述电梯装置的随行电缆的摆动量;旋转控制步骤,基于所述计算步骤计算的所述摆动量,控制旋转机构的电动机的转速,所述旋转机构搭载于将所述随行电缆拉紧的张紧轮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电梯装置100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梯装置的张紧轮部分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张紧轮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其中供电电缆还没有缠绕在张紧轮上。
图4是图2所示张紧轮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其中供电电缆已缠绕张紧轮一周。
图5是图4所示张紧轮沿C-C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中张紧轮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电梯装置中张紧轮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电梯装置中张紧轮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张紧轮沿D-D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说明第3实施例的一个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电梯装置400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
100-电梯装置、102-井道、104-轿厢、106-曳引绳、108-控制部、110-随行电缆、112-张紧轮、114-旋转机构、116-供电电缆、118-固定部、120-旋转控制装置、122-本体、123-轮缘、124-轮盖、126-螺钉、128-电动机、130-旋转轴、132-旋转体、133-接头、134-第二轮、202-电线、204-电力线、206-绝缘筒、208-电极、210-随行电缆、212-导线、302-供电装置、304-受电装置、310-随行电缆、400-电梯装置、402-摇动检测装置、404-计算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1实施例>
图1是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电梯装置100的示意图。
电梯装置100包括井道102、轿厢104、控制部108、随行电缆110、张紧轮112、旋转机构114、供电电缆116以及旋转控制装置120。
井道102为轿厢104提供升降移动的空间。轿厢104在曳引绳106的带动下升降于井道102内,在不同的楼层间运载乘客或者其他载荷。控制部108包含电梯装置100的各种配电装置和控制装置,对电梯装置100的各个部分提供电力和进行控制。
随行电缆110连接控制部108和轿厢104,其内部包含有控制部108和轿厢104之间输送电力和进行各种通讯用的电线。随行电缆110根据其固定方式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垂吊在轿厢104和井道102的固定部118之间,在轿厢104和固定部118之间形成一个下垂弯曲部,这一部分伴随轿厢104的升降而移动。另一部分固定在固定部118和控制部108之间,不发生移动。
张紧轮112搭载于随行电缆110的下垂弯曲部的内侧,基于自重将随行电缆110拉紧,从而减轻和防止随行电缆110的摆动。张紧轮112上搭载有旋转机构114。
图2是图1所示电梯装置100的张紧轮112部分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张紧轮112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2和图3所示,张紧轮112包括本体122、轮缘123和轮盖124。本体122具有一个中空的圆筒形。轮缘123相当于一个圆形板,其直径大于本体122的圆筒的直径。轮缘123以其圆心置于本体122的圆筒中心线上的形式封住了本体122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轮缘123与本体122为一体成形。
轮盖124是一个圆形板,具有与轮缘123相同的直径。当轮盖124以其圆心置于本体122的圆筒中心线上的形式封住本体122的另一端时,形成张紧轮112的另一侧的轮缘,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张紧轮112。这时,轮盖124用复数个螺钉126固定在本体122上。
张紧轮112搭载于随行电缆110的方式是将本体122放在随行电缆110的下垂弯曲部的内侧(上方),而使两个轮缘(轮缘123和轮盖124)跨在随行电缆110的两侧,以防张紧轮112从随行电缆110上滑脱。当随行电缆110伴随轿厢104移动时,张紧轮112将在随行电缆110的带动下一边自转一边随着随行电缆110移动。
旋转机构114设于张紧轮112的内部。旋转机构114包括电动机128和旋转体132。电动机128有一个旋转轴130。电动机128以其旋转轴心设于张紧轮112的旋转轴线上,即本体122的圆筒中心线上的形式固定在由本体122和轮缘123所围成的空间内。
旋转体132是一个圆形轮状体,在其旋转中心具有一个可以与电动机128的旋转轴130相配合的孔。旋转体132通过这个孔安装在电动机128的旋转轴130上。旋转体132的旋转轴也是处于张紧轮112的旋转轴线上。电动机128驱动旋转体132旋转。
旋转控制装置120是电动机128的控制装置。旋转控制装置120通过供电电缆116向电动机128供电并控制电动机128。旋转控制装置120可以设于控制部108的内部。
供电电缆116是旋转控制装置120向电动机128供电的供电部的一个例子。供电电缆116是与随行电缆110分离的电缆,其一端与旋转控制装置120相连接,另一端通过接头133固定在张紧轮112的本体122上,并通过张紧轮112上设置的电线与电动机128相连接。供电电缆116可以缠绕在张紧轮112上。
图4也是图2所示张紧轮112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与图3是同一个位置和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图3表示供电电缆116还没有缠绕在张紧轮112上的状态,而图4表示供电电缆116已缠绕张紧轮112一周的状态。
图5是图4所示张紧轮112沿C-C线的剖面示意图。图5与图2是同一个位置和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图2表示供电电缆116还没有缠绕在张紧轮112上的状态,而图5表示供电电缆116已缠绕张紧轮112一周的状态。
如图1-图5所示,在固定部118和张紧轮112之间,供电电缆116与随行电缆110并排设置。供电电缆116位于随行电缆110的下垂弯曲部的内侧。如上所述,当随行电缆110伴随轿厢104移动时,张紧轮112将在随行电缆110的带动下自转。这种自转把供电电缆116缠绕在张紧轮112的本体122上。
另外,图3中的G点表示搭载有旋转机构114的张紧轮112的重心。而图2中的P点则表示张紧轮112的重心G在垂直方向的投影。本发明优选使张紧轮112的重心G在垂直方向的投影P落入随行电缆110的下垂弯曲部的宽度W的范围内。这样可以使张紧轮112更稳定地搭载在随行电缆110上。
本实施例的电梯装置100在张紧轮112内设有旋转机构114,旋转机构114的电动机128带动旋转体132旋转。这种旋转所产生的陀螺效应产生使电动机128和旋转体132保持其旋转轴方向的效果,从而使旋转体132以及载有旋转体132的张紧轮112维持原有的姿势。因此,由于地震、强风等原因使随行电缆110发生摇摆并带动张紧轮112摇摆时,该陀螺效应将促使张紧轮112恢复到原有姿势,从而抑制随行电缆110的摇摆使其保持稳定。
物体自转的角动量越大,其产生的陀螺效应就越大。质量为m的质点做圆周运动时,其角动量可以用下面的计算式(1)来表示。
L=mr2ω (1)
式中,r表示该质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即该质点进行圆周运动的旋转半径。ω表示该质点的角速度。从计算式(1)可以看出,做旋转运动的物体的角动量与该物体的质量和角速度成正比,与旋转半径的2次方成正比。
<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
图6是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中张紧轮部分的剖面示意图。图6也相当于图1所示电梯装置的张紧轮部分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本变形例与第1实施例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以下,通过比较图6和图2来说明本变形例与第1实施例的区别。
如图2所示,在第1实施例中,旋转机构114的所有部分都设于张紧轮112的内部。但是这不是限定旋转机构114只能全部设于张紧轮112的内部。如图6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只有旋转机构114的电动机128设于张紧轮112的内部,而旋转体132设于张紧轮112的轮盖124的外侧,即图6中轮盖124的下方。
这是本变形例与第1实施例的第1个不同点。这样可以使旋转体132的直径不受张紧轮112的本体122的限制,旋转体132的直径可以作得较大。从计算式(1)可知,当旋转体132的质量和旋转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其半径越大角动量就越大,从而可以得到较大的陀螺效应。
本变形例与第1实施例的第2个不同点,在于本变形例的张紧轮具有双轮结构。如图6所示,在张紧轮112的轮缘123的外侧,即图6中轮缘123的上方,有一个第二轮134。第二轮134与张紧轮112在同一个中心线上并排设置。在本变形例中,第二轮134是与张紧轮112同时一体成形的。当然,第二轮134也可以与张紧轮112分别制作成形,然后用焊接、胶接、螺钉固定等各种连接方式将两者连接到一起。第二轮134用于缠绕供电电缆116。
在第1实施例中,供电电缆116缠绕在张紧轮112的本体122上。如图4和图5所示,利用这种方法,随着供电电缆116缠绕圈数的变化,随行电缆110的下垂弯曲部到张紧轮112的中心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本变形例利用第二轮134缠绕供电电缆116,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
图6中的P点表示搭载有旋转机构114并配有第二轮134的张紧轮112的重心在垂直方向的投影。本发明优选使该投影P落入随行电缆110的下垂弯曲部的宽度W的范围内。这样可以使张紧轮112更稳定地搭载在随行电缆110上。
另外,作为另一种变形例,还可以将旋转体132置于张紧轮112本体122的内部,而把电动机128设于本体122的外侧。例如,将电动机128设于张紧轮112的轮缘123的外侧,即图2或图6中轮缘123的上方。这时,可以在轮缘123的中央开一个通孔,将电动机128的旋转轴130从该通孔伸入到张紧轮的本体122内部,而在本体122的内部将旋转体132安装到旋转轴130上。
这种变形例由于受张紧轮112本体122的限制,虽然无法将旋转体132的直径加大,但是由于将电动机128置于本体122的外侧,在本体122的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本体122内可以容纳厚度较大的旋转体132。加大厚度可以增加旋转体132的质量。从计算式(1)可知,当旋转体132的半径和旋转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其质量越大角动量就越大,从而可以得到较大的陀螺效应。
<第2实施例>
图7是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电梯装置中张紧轮部分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梯装置是图1所示第1实施例的电梯装置100的一种变形例。图7相当于图1所示电梯装置中张紧轮部分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梯装置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例相比,作为旋 转控制装置120向电动机128供电的供电部,用设于随行电缆210的电力线204和电极208取代了第1实施例的供电电缆116。除了这些特点之外,其他部分与电梯装置100基本相同。即,本实施例的电梯装置也包括图1所示的井道102、轿厢104、控制部108、张紧轮112、旋转机构114以及旋转控制装置120,并且这些组成部分与图1中注有相同标记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同的功能,所以在此省略对这些组成部分的说明。
随行电缆210包含有电线202和3条剖面为矩形的电力线204。电线202表示一般随行电缆、如第1实施例的随行电缆110中包含的电线。电力线204是本实施例的供电部的一个组成部分。电力线204铺设于随行电缆210的、与张紧轮112相接触的一侧(以下,称之为“内侧”)。
本实施例,在随行电缆210的内侧,沿随行电缆210的纵向平行开设3条剖面为矩形的槽。在每条槽内各铺设1条剖面与该槽相对应的电力线204,共铺设3条。电力线204是由金属等导电材料构成的导线。电力线204的厚度略大于铺设该电力线204的矩形槽的深度,从而使铺设到槽内的电力线204能够略高出随行电缆210的内侧表面,保证与电极208形成稳定的电接触。
3条电力线204的一端连接旋转控制装置120,而另一端则延伸到接近轿厢104但不与轿厢104发生电连接的位置,从而保证电力线204总能够在随行电缆210的下垂弯曲部与电极208发生接触。
电极208是本实施例的供电部的另一个组成部分。电极208设于张紧轮112。由于本实施例不排除用金属材料制作张紧轮112,为了保证电极208与张紧轮112的电绝缘,本实施例在张紧轮112本体122的外围追加了绝缘筒206,而将电极208设于绝缘筒206。
绝缘筒206可以用有机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塑料、橡胶等。绝缘筒206也可以用无机绝缘材料制成,例如陶瓷、玻璃等。绝缘筒206可以具有与本体122的外径尺寸相接近的内径,采用嵌合方式套在本体122的外围。绝缘筒206也可以具有比本体122的外径尺寸稍大的内径,用胶接等方式固定在本体122的外围。固定在本体122上的绝缘筒206实际上构成张紧轮的一部分。
沿绝缘筒206的外周,平行设有3条剖面为矩形的环状槽。槽内设有剖面与该槽相对应的环状电极208。电极208由金属等导电材料构成。电极208的厚度优选与环形槽的深度相同的厚度,从而使置于环形槽内的电极208的表面能够与绝缘筒206的外围圆柱面相吻合。
如图7所示,当张紧轮112搭载于随行电缆210的下垂弯曲部时,电极208 通过与电力线204相接触,接收由电力线204传输来的电力,并通过张紧轮112内设置的导线212将电力传输给电动机128。电极208的宽度大于电力线204的宽度,因此当张紧轮112在随行电缆210的宽度方向上发生窜动时,电力线204与电极208也能保证有足够的面接触。
图7虽然只展示了具有3条电力线204和3个电极208的例子,但是电力线204和电极208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增减。如果张紧轮112是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就可以不追加绝缘筒206,而在本体122的外围直接开设环形槽,在槽内设置电极208。
另外,电力线204和电极208的剖面形状不要求一定是矩形,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电力线204和电极208相互接触的面是平滑的表面,两者的剖面可以是各种形状,比如是半圆形、三角形、梯形等。当然,为设置电力线204在随行电缆210上开设的槽的剖面应当与电力线204的剖面相对应,为设置电极208而在绝缘筒206或本体122上开设的槽的剖面也应当与电极208的剖面相对应。
本实施例采用电力线204和电极208作为供电部,可以去除第1实施例的供电电缆116,不需要考虑缠绕供电电缆116的结构,从而使张紧轮112周围的结构更为简洁利落,并增加张紧轮112在随行电缆210上的稳定性。
<第3实施例>
图8是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电梯装置中张紧轮部分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梯装置是图1所示第1实施例的电梯装置100的一种变形例。图8相当于图1所示电梯装置中张紧轮部分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张紧轮沿D-D线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梯装置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例相比,作为旋转控制装置120向电动机128供电的供电部,用设于随行电缆310的供电装置302和设于张紧轮112的受电装置304取代了第1实施例的供电电缆116。除了这些特点之外,其他部分与电梯装置100基本相同。即,本实施例的电梯装置也包括图1所示的井道102、轿厢104、控制部108、张紧轮112、旋转机构114以及旋转控制装置120,并且这些组成部分与图1中注有相同标记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同的功能,所以在此省略对这些组成部分的说明。
随行电缆310除包含有一般随行电缆、如第1实施例的随行电缆110中所包含的电线之外,还包含有复数个供电装置302。
供电装置302和受电装置304构成本实施例的供电部。供电装置302向受电装置304进行非接触式输电,受电装置304从供电装置302接收电力,再通过导线传输给电动机128。
受电装置304设于张紧轮轮缘123的中心部位。复数个供电装置302以保证至少有一个始终处于可以向受电装置304供电的距离范围内的形式分布于随行电缆310。例如,供电装置302以小于πR的间距,沿随行电缆310的长度方向排列在随行电缆310中。其中,R为随行电缆310的下垂弯曲部的平均半径。
在随行电缆310中,与张紧轮本体122相接触的下垂弯曲部是一个与本体122同心的半圆形的圆弧。而受电装置304设于轮缘123的中心,也就是本体122的中心线上。所以设于随行电缆310的供电装置302,当其处于下垂弯曲部时,到受电装置304的距离最近。供电装置302可以向受电装置304供电的距离应当大于从该下垂弯曲部到轮缘123的中心的距离。
随行电缆310的下垂弯曲部圆弧的长度为πR。将供电装置302以小于πR的间距排列在随行电缆310中,就可以保证随时有至少一个供电装置302处于该下垂弯曲部上。从而保证不间断地向受电装置304输送电力。
<第3实施例的变形例>
图10是说明第3实施例的一个变形例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本变形例将受电装置304设于张紧轮本体122,并设置了4个受电装置304。由于本体122更接近随行电缆310,这种设置可以减少供电装置302和受电装置304之间的距离,使非接触式输电的效率提高。
受电装置304的数量并不限于4个。受电装置304的数量及其间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另外,还可以通过改变供电装置302的数量及其在随行电缆310中的排列间隔,来进一步调节供电装置302和受电装置304之间的距离。
<第4实施例>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电梯装置400的示意图。
电梯装置400包括井道102、轿厢104、控制部108、随行电缆110、张紧轮112、旋转机构114、供电电缆116、旋转控制装置120、摇动检测装置402以及计算装置404。
本实施例的电梯装置400是图1所示第1实施例的电梯装置100的一种变形例,是在电梯装置100的基础上增设了摇动检测装置402和计算装置404。其他的组成部分与图1-图5中注有相同标记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同的功能,所以在此省略对这些组成部分的说明。
摇动检测装置402用于检测设有电梯装置400的建筑物的摇动参数。计算装置404基于摇动检测装置402检测的摇动参数,计算该建筑物的摇动量,进而计算随行电缆110的摆动量。
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摇动参数”是指建筑物发生摇动时,在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X、Y、Z)上产生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参数。
例如,摇动检测装置402可以随时检测建筑物在相互垂直的水平方向(X、Y)上的加速度,而计算装置404根据这个加速度值可以计算出建筑物上部的摇动量,并基于该摇动量可以计算出随行电缆110的摆动量。
当该摆动量低于预先设定的指定值时,旋转控制装置120停止旋转机构114的电动机128,从而节省用电。当该摆动量等于或大于该指定值时,旋转控制装置120启动旋转机构114的电动机128,并基于该摆动量的大小控制电动机128的转速。因此,当由于地震等原因建筑物发生较大摇动时,电梯装置400可以驱动旋转机构114,利用陀螺效应有效地抑制随行电缆110的摆动。
当然,当该摆动量低于预先设定的指定值时,旋转控制装置120也可以驱动旋转机构114的电动机128以较低的旋转速度旋转。而当该摆动量等于或大于该指定值时,旋转控制装置120加大电动机128的转速,并基于该摆动量的大小控制电动机128的转速。从而使旋转机构114,随时都能产生相应的陀螺效应有效地抑制随行电缆110的摆动。
另外,本发明控制电梯装置400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步骤、计算步骤和旋转控制步骤。在检测步骤,摇动检测装置402检测设有电梯装置400的建筑物的摇动参数。在计算步骤,计算装置404基于检测步骤检测的该摇动参数,计算该建筑物的摇动量,进而计算电梯装置400的随行电缆110的摆动量。在旋转控制步骤,旋转控制装置120基于计算步骤计算的摆动量,控制旋转机构114的电动机128的转速。
平时,电梯装置400可以用上述控制方法加以控制。其中包含的三个步骤可以连续循环执行。因此,能够及时检测出建筑物的摇动,算出随行电缆110的摆动量,通过控制旋转机构114,利用陀螺效应有效地抑制随行电缆110的摆动。
<第4实施例的变形例>
图6中所表示的以及<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中所记载的所有特征,特别是有关旋转机构114和张紧轮112的结构特征均可适用于第4实施例的变形,不再赘述。
图7中所表示的以及<第2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所有特征,特别是有关用 设于随行电缆210的电力线204和设于张紧轮的电极208取代供电电缆116的结构特征均可适用于第4实施例的变形,不再赘述。
图8-图10中所表示的以及<第3实施例>和<第3实施例的变形例>中所记载的所有特征,特别是有关用设于随行电缆310的供电装置302和设于张紧轮112的受电装置304取代供电电缆116的结构特征均可适用于第4实施例的变形,不再赘述。
另外,本发明所有实施例及其变形例均优选,搭载有旋转机构的张紧轮的重心在垂直方向的投影落入随行电缆的下垂弯曲部的宽度范围内。这样可以使张紧轮更稳定地搭载在随行电缆上。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其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对本发明做了详细的说明,但并不是将本发明限定于具有所有上述组成部分的实施例中。另外,可以将某实施例的部分技术特征置换为其他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还可以将某实施例的部分组成追加到其他的实施例中。另外,对每个实施例的组成的局部,可以用其他技术特征进行追加、置换或删除。
Claims (13)
1.一种电梯装置,包括:在井道内升降的轿厢;垂吊在所述轿厢和所述井道的固定部之间,连接所述轿厢和控制部的随行电缆;以及搭载于所述随行电缆的下垂弯曲部的内侧,基于自重将所述随行电缆拉紧的张紧轮,
其特征在于:具有
搭载于所述张紧轮的旋转机构,其包括旋转轴设于所述张紧轮的旋转轴线上的旋转体,以及驱动所述旋转体的电动机;
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控制装置;以及
用于由所述旋转控制装置向所述电动机供电的供电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部是可以缠绕在所述张紧轮上的供电电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部包括
电力线,其铺设于所述随行电缆的、与所述张紧轮相接触的一侧;以及
电极,其设于所述张紧轮,通过与所述电力线相接触,接收由所述电力线传输来的电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部包括
设于所述随行电缆,进行非接触式输电的复数个供电装置;以及
设于所述张紧轮,从所述供电装置接收电力再传输给所述电动机的受电装置,
所述复数个供电装置以保证至少有一个始终处于可以向所述受电装置供电的距离范围内的形式分布于所述随行电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搭载有所述旋转机构的所述张紧轮的重心在垂直方向的投影落入所述随行电缆的下垂弯曲部的宽度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机构设于所述张紧轮的内部。
7.一种电梯装置,包括:在井道内升降的轿厢;垂吊在所述轿厢和所述井道的固定部之间,连接所述轿厢和控制部的随行电缆;以及搭载于所述随行电缆的下垂弯曲部的内侧,基于自重将所述随行电缆拉紧的张紧轮,
其特征在于:具有
搭载于所述张紧轮的旋转机构,其包括旋转轴设于所述张紧轮的旋转轴线上的旋转体,以及驱动所述旋转体的电动机;
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旋转控制装置;
用于由所述旋转控制装置向所述电动机供电的供电部;
用于检测设有所述电梯装置的建筑物的摇动参数的摇动检测装置;以及
基于所述摇动检测装置检测的所述摇动参数,计算该建筑物的摇动量,进而计算所述随行电缆的摆动量的计算装置,
当所述摆动量低于指定值时,所述旋转控制装置停止所述电动机,当所述摆动量等于或大于该指定值时,所述旋转控制装置启动所述电动机,并基于所述摆动量的大小控制所述电动机的转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部是可以缠绕在所述张紧轮上的供电电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部包括
电力线,其铺设于所述随行电缆的、与所述张紧轮相接触的一侧;以及
电极,其设于所述张紧轮,通过与所述电力线相接触,接收由所述电力线传输来的电力。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部包括
设于所述随行电缆,进行非接触式输电的复数个供电装置;以及
设于所述张紧轮,从所述供电装置接收电力再传输给所述电动机的受电装置,
所述复数个供电装置以保证至少有一个始终处于可以向所述受电装置供电的距离范围内的形式分布于所述随行电缆。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搭载有所述旋转机构的所述张紧轮的重心在垂直方向的投影落入所述随行电缆的下垂弯曲部的宽度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机构设于所述张紧轮的内部。
13.一种控制权利要求7所述电梯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步骤,检测设有电梯装置的建筑物的摇动参数;
计算步骤,基于所述检测步骤检测的所述摇动参数,计算该建筑物的摇动量,进而计算所述电梯装置的随行电缆的摆动量;
旋转控制步骤,基于所述计算步骤计算的所述摆动量,控制旋转机构的电动机的转速,所述旋转机构搭载于将所述随行电缆拉紧的张紧轮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93723.3A CN104176595B (zh) | 2013-05-23 | 2013-05-23 | 电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93723.3A CN104176595B (zh) | 2013-05-23 | 2013-05-23 | 电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76595A CN104176595A (zh) | 2014-12-03 |
CN104176595B true CN104176595B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1957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93723.3A Active CN104176595B (zh) | 2013-05-23 | 2013-05-23 | 电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7659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632385B1 (ko) * | 2015-10-20 | 2016-06-21 | 주식회사 송산특수엘리베이터 | 케이블 방풍부재를 구비한 대형 선박 및 해양 플랜트 건조용 초대형 엘리베이터 |
TWM553317U (zh) * | 2017-08-22 | 2017-12-21 | T J Elevator Engineering Co Ltd | 船用電梯隨行電纜張力調整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U1219518A1 (ru) * | 1984-10-29 | 1986-03-23 |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проектно-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и проект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уголь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Укрниипроект"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стабилизации и контрол положени петли уравновешивающего каната |
CN101195457A (zh) * | 2006-12-06 | 2008-06-11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用调速器绳索摆动防止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07258B2 (ja) * | 1992-08-27 | 2001-09-10 | 株式会社東芝 | エレベータの制振装置 |
JPH08104477A (ja) * | 1994-10-05 | 1996-04-23 |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ケーブル動特性検査用器具及び検査装置 |
JP4488216B2 (ja) * | 2005-02-17 | 2010-06-2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
JP5361042B2 (ja) * | 2008-09-05 | 2013-12-04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ロープ振れ検出装置を備えるエレベータ |
-
2013
- 2013-05-23 CN CN201310193723.3A patent/CN10417659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U1219518A1 (ru) * | 1984-10-29 | 1986-03-23 |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проектно-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и проект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уголь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Укрниипроект"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стабилизации и контрол положени петли уравновешивающего каната |
CN101195457A (zh) * | 2006-12-06 | 2008-06-11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用调速器绳索摆动防止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76595A (zh) | 2014-1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76595B (zh) | 电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142049A (zh) | 带电作业机器人 | |
CN105756979A (zh) | 家用电器的摇头机构及家用电器 | |
CN201686340U (zh) | 双立柱龙门式收放线机 | |
CN204088507U (zh) | 电芯卷绕机及其电芯卷绕装置 | |
CN103174317B (zh) | 停车设备的升降传动系统及升降横移式停车设备 | |
CN106143676A (zh) | 带有支撑换向的可编程agv搬运车 | |
CN204186107U (zh) | 立体循环车库 | |
CN108408660A (zh) | 一种电工用摆动式电缆提升架 | |
CN103645437B (zh) | 一种直线电机往复运动恒负载测试装置 | |
JP2008280106A (ja) | エレベータの乗籠への給電装置 | |
CN110993206A (zh) | 一种电线电缆用绝缘层包覆装置 | |
JP4990895B2 (ja) | 差動推進機構 | |
CN112436433A (zh) | 一种悬挂式机器人 | |
CN107204649A (zh) | 一种无线充电器 | |
CN205241824U (zh) | 阳极氧化生产线上的氧化池搬运设备 | |
JP2010143682A (ja) | ケーブルリールの制御装置、ケーブルリールの制御方法、及び、タイヤ式クレーン | |
CN108071256B (zh) | 充电车库及用于充电车库的收放线装置 | |
CN215402282U (zh) | 一种工程施工用电缆收放装置 | |
KR101630730B1 (ko) | 발전장치 | |
CN107681867A (zh) | 一种直线电机 | |
JP6625689B2 (ja) | コイル部材、非接触型電力伝送装置、電磁波照射/受信装置、電力伝送/情報通信装置及び自律可動型ロボットシステム | |
CN106685135A (zh) | 一种电动牙刷及其电机装置 | |
CN202424016U (zh) | 电力线路维修用滑轮装置 | |
CN206628964U (zh) | 能有效改变磁路长度的马达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