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5994A - 车辆落水时增大逃生空间的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落水时增大逃生空间的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5994A
CN104175994A CN201410431554.7A CN201410431554A CN104175994A CN 104175994 A CN104175994 A CN 104175994A CN 201410431554 A CN201410431554 A CN 201410431554A CN 104175994 A CN104175994 A CN 104175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unit
jack
windshiel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315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75994B (zh
Inventor
印庆明
汤小生
马芳武
吴成明
冯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3155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759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75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5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75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59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落水时增大逃生空间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车辆落水需要逃生空间时,剥落车辆挡风玻璃。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则包括挡风玻璃、用于固定该挡风玻璃的车框,还包括在车辆落水需要逃生空间时将所述挡风玻璃从所属车框上剥落的机构。所述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单元和顶起单元。车框中具有容纳顶起单元的缺口;顶起单元一端连接驱动单元,另一端连接或对准挡风玻璃,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朝着挡风玻璃的方向延伸,以顶起并剥落挡风玻璃。本发明能够在车辆落水时,为车内人员提供较大的逃生空间,大大提高了车辆落水时车内人员逃生的速度和成功率。

Description

车辆落水时增大逃生空间的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在车辆落水时便于车内人员逃生的技术。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研究对车辆的安全因素考虑得越来越多,不论在主动安全还是被动安全方面都运用了更多的高新尖科技,以最大程度地确保人员安全。
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突发事故落水时,由于驾乘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来不及打开车门逃脱,而在车辆浸入水中漫过车身后由于车辆周围水的压力非常大,加上车内人员极度的紧张和恐慌,而车内又可能没有打破车窗玻璃的安全锤,车外的救援无法在第一时间到达,最终极易导致车内人员因淹水窒息而死,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
针对这种危机情况,现有技术包含多种车窗下降装置等技术,以使得车内人员可以从打开的车窗逃生;但是,即使车窗打开,其所提供的逃生空间还是较小,而在这种危机的情形下,更大的逃生空间能够大大提升车内人员逃生的速度和成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落水时增大逃生空间的方法和装置,以扩大车内人员逃生通道的空间,从而大大提高车内人员逃生的速度和成功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车辆落水时增大逃生空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车辆落水需要逃生空间时,剥落车辆挡风玻璃。
进一步,所述方法在所述步骤之前还包括:检测车辆涉水程度,比较所述车辆涉水程度与阈值;当所述车辆涉水程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阈值时,判断出所述车辆落水需要逃生空间;其中,所述阈值为设定值。
所述步骤中剥落车辆挡风玻璃包括:向车辆挡风玻璃施加整块剥落所述车辆挡风玻璃所需的力;
优选地,所述力包括分别作用于车辆挡风玻璃的四个角的四个分力;或者,所述力包括分别作用于车辆挡风玻璃的四条边的至少四个分力。
一种实现上述车辆落水时增大逃生空间的方法的装置,包括挡风玻璃、用于固定所述挡风玻璃的车框,还包括在车辆落水需要逃生空间时将所述挡风玻璃从所属车框上剥落的机构。
所述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单元和顶起单元;
所述车框中具有容纳所述顶起单元的缺口,所述顶起单元安装于所述缺口中;
所述顶起单元一端连接驱动单元,另一端连接或者对准所述挡风玻璃,在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朝着所述挡风玻璃的方向延伸,以顶起并剥落所述挡风玻璃。
所述装置还包括判断车辆落水需要逃生空间的检测装置;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车辆涉水检测单元,以检测车辆是否涉水以及涉水程度;所述车辆涉水检测单元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以在检测到车辆涉水程度超过阈值后触发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顶起单元剥落车辆挡风玻璃;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车辆涉水检测单元通过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以由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车辆涉水检测单元接收车辆涉水程度信息,并根据所述车辆涉水程度信息判断是否触发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顶起单元剥落车辆挡风玻璃。
所述顶起单元设有四个;所述车框设有四个缺口,分别位于所述车窗与所述挡风玻璃的四个角的连接处,以容纳所述四个顶起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为气体发生单元,所述顶起单元为气囊;优选地,所述气体发生单元位于车辆A柱上。
所述驱动单元为电机;所述顶起单元为杠杆;所述杠杆的支点为所述杠杆两端点之间的点,所述支点固定在所述车框上;优选地,所述支点到所述杠杆一端的距离大于所述支点到所述杠杆另一端的距离;所述杠杆离所述支点的距离较大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另一端连接或者对准所述挡风玻璃。
所述驱动单元为涡轮,所述顶起单元为蜗杆。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车辆落水时增大逃生空间的方法和装置在车辆落水、车内人员需要逃生时,为车内人员的逃生提供了更大的逃生通道空间;同时,本发明能够自动检测到车辆涉水程度并判断车内人员是否需要逃生,在需要逃生时自动制造更大的逃生通道空间,避免了由于情况危急以及操作不便等原因造成车内人员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制造逃生空间,大大提高了车内人员逃生的速度和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车辆落水时增大逃生空间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挡风玻璃;2、车框;3、气囊;4、气体发生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落水时增大逃生空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检测车辆涉水程度,比较车辆涉水程度与阈值;当车辆涉水程度大于或者等于阈值时,判断出车辆落水需要逃生空间;其中,该阈值为设定值。
(2)在车辆落水需要逃生空间时,剥落车辆挡风玻璃,从而为车内人员的逃生提供更大的空间。该步骤中剥落车辆挡风玻璃通过向车辆挡风玻璃施加整块剥落车辆挡风玻璃所需的力实现。所述力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多个力的情况下,各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及作用时间有很多的不同方案,无论施加一个力或是多个力,无论采用哪种方案,只要能使车辆挡风玻璃从其固定物上整块剥落即可,这是显而易见的,此不赘述。
例如,所述力可以包括分别作用于车辆挡风玻璃的四个角的四个分力或者包括分别作用于车辆挡风玻璃的四条边的至少四个分力。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实现上述车辆落水时增大逃生空间的方法的具体装置,图1是其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挡风玻璃1、用于固定挡风玻璃1的车框2,相互连接的驱动单元和四个顶起单元。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为气体发生单元4,而顶起单元为气囊3,该结构中包括四个气囊3。
该装置还包括车辆涉水检测单元(未示出),以检测车辆是否涉水以及车辆涉水程度;该车辆涉水检测单元与驱动单元连接,以在车辆涉水程度超过阈值时控制出发驱动单元驱动顶起单元剥落车辆挡风玻璃。本实施例中,车辆涉水检测单元包括水位检测器,因此车辆涉水程度即由水位检测器检测的车辆涉水深度。车辆涉水检测及判断技术可参考现有技术,对车辆特定位置设置水位和/或者水压检测器等,分析水位、水压等参数及其变化,通过分析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车辆自动进行干预以辅助车内人员逃生。
此外,该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未示出),车辆涉水检测单元通过所述该控制单元连接驱动单元,以由控制单元从车辆涉水检测单元接收车辆涉水程度信息,并根据车辆涉水程度信息判断是否触发驱动单元驱动顶起单元剥落车辆挡风玻璃。
车框2中具有容纳四个气囊3的四个缺口,该四个缺口分别位于该车框2与挡风玻璃1的四个角的连接处,四个气囊3分别安装于这四个缺口中。气囊3的一端连接气体发生单元4,由该气体发生单元4为其提供用于膨胀的气体;另一端对准挡风玻璃1,在气体发生单元4的驱动下朝着挡风玻璃1的方向延伸,从而顶起并剥落该挡风玻璃1。
当挡风玻璃1为前挡风玻璃时,上述由挡风玻璃1、车框2、气体发生单元4和气囊3组成的结构构成该装置的前挡风玻璃部分。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扩大车辆落水时的逃生空间,该装置还包括后挡风玻璃部分,后挡风玻璃部分中的挡风玻璃为该车辆的后挡风玻璃,车框为用于安装后挡风玻璃的车框;后挡风玻璃部分与前挡风玻璃部分的结构相同。
上述前挡风玻璃部分的气体发生单元4位于车辆的A柱上,与该车辆安全气囊共用该气体发生单元4,以节省成本和占用车辆的空间。
因此,当车辆涉水时,在气体发生单元4的作用下,气囊3大大膨胀,向挡风玻璃1延伸,产生的推力足以将挡风玻璃1剥落。同时由于气囊3共有四个,分别布置在车框2与挡风玻璃1的四个角的连接处,因此该过程中气囊3对挡风玻璃1的推力力度足够大且较为均匀,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挡风玻璃1被顺利剥落。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本发明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有多种变化。例如,上述驱动单元为气体发生单元,而具体示例中可用电机代替;同时,上述顶起单元为气囊,具体实施例中可用杠杆代替等等。在由杠杆代替气囊时,杠杆的支点为杠杆中的点而非杠杆的端点,该支点固定在车框上。该支点到杠杆一端的距离大于其到另一端的距离;其中距离大的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连接或者对准挡风玻璃。此外,该驱动单元和顶起单元可分别为涡轮和蜗杆,蜗杆的运动方向与挡风玻璃相交,最好为垂直,从而在涡轮的转动下蜗杆向挡风玻璃运动,推动挡风玻璃从车框上剥落。
本发明车辆落水时增大逃生空间的方法和装置在车辆落水时,为车内人员的逃生提供了更大的逃生通道空间;同时,本发明能够自动检测车辆涉水程度并在必要时提供更大的逃生通道空间,避免了由于情况危急以及操作不便等原因造成车内人员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制造逃生空间,大大提高了车内人员逃生的速度和成功率。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落水时增大逃生空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车辆落水需要逃生空间时,剥落车辆挡风玻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落水时增大逃生空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所述步骤之前还包括:检测车辆涉水程度,比较所述车辆涉水程度与阈值;当所述车辆涉水程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阈值时,判断出所述车辆落水需要逃生空间;其中,所述阈值为设定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落水时增大逃生空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中剥落车辆挡风玻璃包括:向车辆挡风玻璃施加整块剥落所述车辆挡风玻璃所需的力;
优选地,所述力包括分别作用于车辆挡风玻璃的四个角的四个分力;或者,所述力包括分别作用于车辆挡风玻璃的四条边的至少四个分力。
4.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落水时增大逃生空间的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风玻璃、用于固定所述挡风玻璃的车框,还包括在车辆落水需要逃生空间时将所述挡风玻璃从所属车框上剥落的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单元和顶起单元;
所述车框中具有容纳所述顶起单元的缺口,所述顶起单元安装于所述缺口中;
所述顶起单元一端连接驱动单元,另一端连接或者对准所述挡风玻璃,在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朝着所述挡风玻璃的方向延伸,以顶起并剥落所述挡风玻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判断车辆落水需要逃生空间的检测装置;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车辆涉水检测单元,以检测车辆是否涉水以及涉水程度;所述车辆涉水检测单元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以在检测到车辆涉水程度超过阈值后触发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顶起单元剥落车辆挡风玻璃;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车辆涉水检测单元通过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以由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车辆涉水检测单元接收车辆涉水程度信息,并根据所述车辆涉水程度信息判断是否触发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顶起单元剥落车辆挡风玻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单元设有四个;所述车框设有四个缺口,分别位于所述车窗与所述挡风玻璃的四个角的连接处,以容纳所述四个顶起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为气体发生单元,所述顶起单元为气囊;优选地,所述气体发生单元位于车辆A柱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为电机;所述顶起单元为杠杆;所述杠杆的支点为所述杠杆两端点之间的点,所述支点固定在所述车框上;优选地,所述支点到所述杠杆一端的距离大于所述支点到所述杠杆另一端的距离;所述杠杆离所述支点的距离较大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另一端连接或者对准所述挡风玻璃。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为涡轮,所述顶起单元为蜗杆。
CN201410431554.7A 2014-08-28 2014-08-28 车辆落水时增大逃生空间的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Active CN1041759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31554.7A CN104175994B (zh) 2014-08-28 2014-08-28 车辆落水时增大逃生空间的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31554.7A CN104175994B (zh) 2014-08-28 2014-08-28 车辆落水时增大逃生空间的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5994A true CN104175994A (zh) 2014-12-03
CN104175994B CN104175994B (zh) 2016-10-05

Family

ID=51957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31554.7A Active CN104175994B (zh) 2014-08-28 2014-08-28 车辆落水时增大逃生空间的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7599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7870A (zh) * 2016-10-17 2017-02-22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安全气囊助力脱离装置
CN113119902A (zh) * 2021-05-06 2021-07-16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小型汽车落水逃生用车后窗紧急脱离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8063A (zh) * 2005-10-11 2007-04-18 汪家琳 全能全自动车辆保安器
CN102211559A (zh) * 2011-05-19 2011-10-12 刘雪刚 已充气气囊式被动安全车体
CN202557471U (zh) * 2012-03-23 2012-11-28 新昌县澄潭镇博纳机械厂 车辆溺水救生系统
CN203186278U (zh) * 2013-04-23 2013-09-11 杨绍明 一种汽车玻璃自动破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8063A (zh) * 2005-10-11 2007-04-18 汪家琳 全能全自动车辆保安器
CN102211559A (zh) * 2011-05-19 2011-10-12 刘雪刚 已充气气囊式被动安全车体
CN202557471U (zh) * 2012-03-23 2012-11-28 新昌县澄潭镇博纳机械厂 车辆溺水救生系统
CN203186278U (zh) * 2013-04-23 2013-09-11 杨绍明 一种汽车玻璃自动破碎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7870A (zh) * 2016-10-17 2017-02-22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安全气囊助力脱离装置
CN113119902A (zh) * 2021-05-06 2021-07-16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小型汽车落水逃生用车后窗紧急脱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5994B (zh) 2016-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1173B (zh) 一种车辆防水淹没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10641407B (zh) 车辆落水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
CN104943643A (zh) 汽车落水后的乘客安全逃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2847407B1 (en) Automatic water sensor window opening system
CN103158655B (zh) 一种汽车涉水安全辅助开门系统及方法
CN102991447A (zh) 一种用于落水车辆的逃生装置及车辆
CN105730262B (zh) 用于控制车辆的启动的方法和设备
CN104175994A (zh) 车辆落水时增大逃生空间的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CN203111092U (zh) 一种车辆安全系统及车辆
CN103625408A (zh) 一种汽车落水或涉深水时玻璃自动下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04120A (zh) 汽车落水自动开门装置
CN204623393U (zh) 汽车水中自动救助与报警系统
DE102014005018A1 (d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Fahrzeuges
CN103318168B (zh) 车辆安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660390B (zh) 一种安全窗
CN202557471U (zh) 车辆溺水救生系统
CN103223914A (zh) 一种牵引式车窗玻璃破碎装置及方法
CN105346493A (zh) 一种汽车进水逃生系统及方法
CN105301394A (zh) 电动汽车涉水工况模拟检测系统及应用其的模拟检测方法
CN101007609A (zh) 电梯的异常检测装置
CN107813687A (zh) 一种车上紧急逃生天窗
CN204586759U (zh) 水下液压应急开门装置
CN107139732B (zh) 一种同步电机能量回馈保护方法以及系统
CN104309449A (zh) 一种用于紧急逃生的车窗
CN106014070A (zh) 客车、公交车侧窗自动启闭或升降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