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50185A - 一种输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送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50185A CN104150185A CN201410421155.2A CN201410421155A CN104150185A CN 104150185 A CN104150185 A CN 104150185A CN 201410421155 A CN201410421155 A CN 201410421155A CN 104150185 A CN104150185 A CN 1041501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 conveying belt
- horizontal conveying
- drive roll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送设备,包括升降机构、转向机构以及水平输送机构;升降机构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升降输送组件、升降电机以及第一支撑件,升降输送带沿着竖直方向设置;转向机构包括双向输送组件和转向组件,转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件、设置于第二支撑件上的转轴、与转轴固定连接的承载件以及第一电机;双向输送组件包括固定在承载件上的第三支撑件、第二电机以及设置于第三支撑件上的双向输送带组件,第二电机能够驱动双向输送带循环转动;水平输送机构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具有水平输送带的水平输送带组件以及驱动水平输送带循环转动的第三电机。该输送设备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物品转运时较费时费力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品输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煤质分析实验在煤样的采取、制备、分析的过程中,煤样需要在各个实验室的转移运输。目前煤样的转运都是通过人工转运完成,即操作人员携带煤样至不同的实验室,如此进行煤样的转运存在监控不到位,人工干预、混样的问题。且操作人员进行煤样的转运较费时费力,人工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物品转运时较费时费力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设备,该输送设备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物品转运时较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送设备,包括升降机构、转向机构以及水平输送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具有升降输送带的升降输送组件、驱动所述升降输送带循环转动的升降电机以及固定在所述升降输送带上的第一支撑件,所述升降输送带沿着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双向输送组件和支撑所述双向输送组件的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转轴、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的承载件以及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且所述转轴的轴线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双向输送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承载件上的第三支撑件、与所述承载件相对固定的第二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上的具有双向输送带的双向输送带组件,所述第二电机能够驱动所述双向输送带循环转动;
所述水平输送机构包括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具有水平输送带的水平输送带组件以及驱动所述水平输送带循环转动的第三电机,所述水平输送带沿着水平直线延伸。
优选地,上述输送设备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固定有所述转向机构,所述水平输送带能够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双向输送带对接;
所述水平输送带的数量为多个,任意相邻的两个具有夹角的水平输送带之间设置有所述转向机构,且所述转向机构的双向输送带能够与水平输送带对接。
优选地,上述输送设备中,所述升降输送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辊、第一从动辊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辊和第一从动辊上的升降输送带,所述第一主动辊上和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上均设置有链轮,所述升降电机通过链轮和链条带动所述第一主动辊转动,所述第一主动辊转动带动升降输送带循环转动。
优选地,上述输送设备中,所述升降输送带具体为升降链条,所述升降链条的数量为两根。
优选地,上述输送设备中,所述双向输送带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上的第二主动辊、第二从动辊和双向输送带,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主动辊转动,所述第二主动辊转动带动所述双向输送带转动。
优选地,上述输送设备中,所述第二主动辊和第二从动辊的轴线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双向输送带的用于承载物品的承载面沿着水平面设置;所述承载件的承载面沿着水平面设置。
优选地,上述输送设备中,还包括沿着所述转轴的周向设置的且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多个感应光槽,所述承载件上固定有能够挡住所述感应光槽的光路的挡光片。
优选地,上述输送设备中,还包括分别固定在所述输送带的两侧的相对的两个光电感应器。
优选地,上述输送设备中,所述水平输送带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三主动辊、第三从动辊和水平输送带,所述第三电机驱动所述第三主动辊转动,所述第三主动辊转动带动所述水平输送带转动。
优选地,上述输送设备中,所述水平输送带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水平输送带下方的托辊和能够调整所述水平输送带张紧度的调整辊。
优选地,上述输送设备中,所述第三主动辊和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上均设置有链轮,所述第三电机通过链轮和链条带动所述第三主动辊转动,所述第三主动辊转动带动水平输送带循环转动。
优选地,上述输送设备中,还包括罩设在所述水平输送带组件外部的防护罩。
优选地,上述输送设备中,还包括与所述升降电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均通信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升降电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上述输送设备中,还包括沿着所述转轴的周向设置的且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多个感应光槽,所述承载件上固定有能够挡住所述感应光槽的光路的挡光片;
还包括分别固定在所述双向输送带的两侧的相对的两个光电感应器;
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感应光槽和光电感应器通信连接,所述挡光片挡住所述感应光槽的光路时所述感应光槽发送第一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第一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停止转动;所述光电感器的光路被挡住时其发送第二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第二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二电机停止转动。
本发明提供的输送设备包括升降机构、转向机构以及水平输送机构。升降机构包括机架、升降输送组件、升降电机以及第一支撑件,其中升降输送组件设置在机架上,升降组件包括升降输送带,升降电机能够驱动升降输送带循环转动,第一支撑件固定在升降输送带上,并且升降输送带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即升降输送带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升降输送带循环转动时带动第一支撑件上升或者下降。
转向机构包括双向输送组件和支撑双向输送组件的转向组件。转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件、转轴、承载件和第一电机,其中转轴设置在第二支撑件上,且转轴与第二支撑件转动连接,承载件与转轴固定连接,转轴的轴线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第一电机能够驱动转轴转动,且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二支撑件上。即第一电机驱动转轴沿着其轴线转动时,承载件跟随转轴一起沿着竖直轴线转动,第二支撑件用于支撑和安装转轴和第一电机。双向输送组件包括第三支撑件、第二电机和双向输送带组件。其中第三支撑件固定在承载件上,即第三支撑件由承载件支撑和固定,第二电机与承载件相对固定,双向输送带组件包括双向输送带,第二电机驱动双向输送带循环转动。由于双向输送组件整体由承载件支撑,转轴带动承载件一起沿着竖直轴线转动时,双向输送组件也沿着竖直轴线转动,即双向输送带也沿着竖直轴线转动,如此实现了双向输送带向任意方向转向。转轴的轴线可以位于双向输送带长度的中分面上即转轴的轴线通过双向输送带的承载面的中心,中分面两侧双向输送带的长度相等,双向输送带的承载面即为其用于放置物品的上端面。
水平输送机构包括支架、水平输送带组件和第三电机,其中水平输送带组件固定在支架上,水平输送带组件包括水平输送带,第三电机能够驱动水平输送带循环转动,且水平输送带沿着水平直线延伸,即水平输送带的支撑物品的承载面沿着水平面设置且直线沿着,即物品随着水平输送带沿着水平直线移动。
其中升降机构的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比如升降机构穿过楼层之间的屋顶,升降机构的高度可以贯穿多层楼,比如升降机构贯穿一楼至三楼等。水平输送机构可以贯穿同一楼层的多个实验室,水平输送机构可以穿过墙体以此实现连通多个实验室。为了防止水平输送机构影响人们正常行走,可以将水平输送机构的水平输送带组件设置在屋顶的下方。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输送设备时,当需要物品(煤样)上升或下降时,可以将物品固定在第一支撑件上然后启动升降电机,升降电机带动升降输送带循环转动,进而升降输送带带动第一支撑件即升降电机上升或下降,升降电机的正转反转实现升降输送带转动的方向,当物品下降或上升至设定距离时,停止升降电机的转动,如此实现物品(煤样)上升或下降,进而实现了物品在各个楼层之间的转运。可以在相邻的两个水平输送机构的水平输送带之间设置转向机构,如此当需要物品转向移动时,可以将物品放置在其中一个水平输送带上,并将转向机构的双向输送带设置在两个水平输送带之间,此时首先将双向输送带与一个水平输送带对接,物品沿着一个水平输送带移动至其端部时,最终移动至与其对接的双向输送带上,此时停止第二电机转动,使第一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至一定角度,此时双向输送带及物品也跟着转动一定角度,使得双向输送带与另一个水平输送带对接,然后开启第二电机使物品移动至另一个水平输送带上,以此实现物品以此通过一个水平输送带、双向输送带和另一个水平输送带,当两个水平输送带之间具有夹角时,实现物品的转向,如此实现了物品能够到达同楼层的各个实验室。使用该发明提供的输送设备既可以实现物品在不同楼层之间的转运又可以实现在同楼层的各个实验室之间的转运,更加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平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水平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组件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组件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输送组件的主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输送组件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机构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机构的侧视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A-升降机构、A1-机架、A2-升降输送组件、A21-第一主动辊、A22-升降输送带、A23-第一从动辊、A3-升降电机、A4-第一支撑件、B-水平输送机构、B1-水平输送带组件、B11-水平输送带、B12-第三从动辊、B13-托辊、B14-调整辊、B15-第三主动辊、B2-支架、B3-第三电机、B4-防护罩、C-转向机构、C1-承载件、C2-转轴、C3-挡光片、C4-感应光槽、C5-第一电机、C6-第二支撑件、C7-第二主动辊、C8-双向输送带、C9-第二从动辊、C10-第三支撑件、C11-第二电机、C12-光电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设备,该输送设备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物品转运时较费时费力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1,本发明提供的输送设备包括升降机构A、转向机构C以及水平输送机构B。升降机构A包括机架A1、升降输送组件A2、升降电机A3以及第一支撑件A4,其中升降输送组件A2设置在机架A1上,升降组件包括升降输送带A22,升降电机A3能够驱动升降输送带A22循环转动,第一支撑件A4固定在升降输送带A22上,并且升降输送带A22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即升降输送带A22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升降输送带A22循环转动时带动第一支撑件A4上升或者下降。
转向机构C包括双向输送组件和支撑双向输送组件的转向组件。转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件C6、转轴C2、承载件C1和第一电机C5,其中转轴C2设置在第二支撑件C6上,且转轴C2与第二支撑件C6转动连接,承载件C1与转轴C2固定连接,转轴C2的轴线沿着竖直方向设置,第一电机C5能够驱动转轴C2转动,且第一电机C5固定在第二支撑件C6上。即第一电机C5驱动转轴C2沿着其轴线转动时,承载件C1跟随转轴C2一起沿着竖直轴线转动,第二支撑件C6用于支撑和安装转轴C2和第一电机C5。双向输送组件包括第三支撑件C10、第二电机C11和双向输送带组件。其中第三支撑件C10固定在承载件C1上,即第三支撑件C10由承载件C1支撑和固定,第二电机C11与承载件C1相对固定,双向输送带组件包括双向输送带C8,第二电机C11驱动双向输送带C8循环转动。由于双向输送组件整体由承载件C1支撑,转轴C2带动承载件C1一起沿着竖直轴线转动时,双向输送组件也沿着竖直轴线转动,即双向输送带C8也沿着竖直轴线转动,如此实现了双向输送带C8向任意方向转向。转轴C2的轴线可以位于双向输送带C8长度的中分面上即转轴C2的轴线通过双向输送带C8的承载面的中心,中分面两侧双向输送带C8的长度相等,双向输送带C8的承载面即为其用于放置物品的上端面。
水平输送机构B包括支架B2、水平输送带组件B1和第三电机B3,其中水平输送带组件B1固定在支架B2上,水平输送带组件B1包括水平输送带B11,第三电机B3能够驱动水平输送带B11循环转动,且水平输送带B11沿着水平直线延伸,即水平输送带B11的支撑物品的承载面沿着水平面设置且直线沿着,即物品随着水平输送带B11沿着水平直线移动。
其中升降机构A的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比如升降机构A穿过楼层之间的屋顶,升降机构A的高度可以贯穿多层楼,比如升降机构A贯穿一楼至三楼等。水平输送机构B可以贯穿同一楼层的多个实验室,水平输送机构B可以穿过墙体以此实现连通多个实验室。为了防止水平输送机构B影响人们正常行走,可以将水平输送机构B的水平输送带组件B1设置在屋顶的下方。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输送设备时,当需要物品(煤样)上升或下降时,可以将物品固定在第一支撑件A4上然后启动升降电机A3,升降电机A3带动升降输送带A22循环转动,进而升降输送带A22带动第一支撑件A4即升降电机A3上升或下降,升降电机A3的正转反转实现升降输送带A22转动的方向,当物品下降或上升至设定距离时,停止升降电机A3的转动,如此实现物品(煤样)上升或下降,进而实现了物品在各个楼层之间的转运。物品需要在同楼层中转运时,可以设置多个水平输送带B11,当相邻的两个水平输送带B11具有夹角时,可以在相邻的具有夹角的两个水平输送带B11之间设置转向机构C,如此当需要物品转向移动时,可以将物品放置在其中一个水平输送带B11上,并将转向机构C的双向输送带C8设置在两个水平输送带B11之间,此时首先将双向输送带C8与一个水平输送带B11对接,物品沿着一个水平输送带B11移动至其端部时,最终移动至与其对接的双向输送带C8上,此时停止第二电机C11转动,使第一电机C5带动转轴C2转动至一定角度,此时双向输送带C8及物品也跟着转动一定角度,使得双向输送带C8与另一个水平输送带B11对接,然后开启第二电机C11使物品移动至另一个水平输送带B11上,以此实现物品以此通过一个水平输送带B11、双向输送带C8和另一个水平输送带B11,当两个水平输送带B11之间具有夹角时,实现物品的转向,如此实现了物品能够到达同楼层的各个实验室。使用该发明提供的输送设备既可以实现物品在不同楼层之间的转运又可以实现在同楼层的各个实验室之间的转运,更加省时省力。其中,双向输送带C8与水平输送带B11对接是指当双向输送带C8与水平输送带B11同向转动时,物品能够靠惯性从双向输送带C8的端部移动至水平输送带B11上,即双向输送带C8的端部与水平输送带B11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较小。
优选地,第一支撑件A4上可以固定有转向机构C,水平输送带B11与第一支撑件A4上的双向输送带C8对接。如此设置升降机构A带动第一支撑件A4及转向机构C共同上升或下降,上升或下降至一定高度后通过第一电机C5转动带动转轴C2、承载件C1和双向输送带C8转动,最终使得双向输送带C8与水平输送带B11对接,然后启动第二电机C11带动双向输送带C8转动,进而使得物品直接从升降机构A上的双向输送带C8移动至水平输送带B11上,避免了人工参与。其中转向机构C的第三支撑件C10可以直接与第一支撑件A4固定连接,具体的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三支撑件C10可以为固定在升降输送带A22上的连接块或者支撑板等。当然,也可以将物品直接固定在第一支撑件A4上,通过人工取放第一支撑件A4上的物品。
水平输送带B1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任意两个具有夹角的水平输送带B11之间设置有转向机构C,且转向机构C的双向输送带C8能够与水平输送带B11对接。如此首先将转向机构C的双向输送带C8转动至与其中一个水平输送带B11对接,物品从上述水平输送带B11移动至双向输送带C8上,然后驱动第一电机C5带动转轴C2、承载件C1转动至一定角度,进而双向输送带C8随着承载件C1转动至双向输送带C8与另一个水平输送带B11对接,此时停止第一电机C5转动,启动第二电机C11,使得物品从双向输送带C8上移动至另一个水平输送带B11,如此实现物品的转向。
其中,水平输送带B1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相邻的两个水平输送带B11之间的夹角可以任意设定。
升降输送组件A2包括第一主动辊A21、第一从动辊A23以及套设在第一主动辊A21和第一从动辊A23上的升降输送带A22,第一主动辊A21上和升降电机A3的输出端上均设置有链轮,升降电机A3通过链轮和链条带动第一主动辊A21转动,第一主动辊A21转动带动升降输送带A22循环转动。第一主动辊A21和第一从动辊A23均安装在机架A1上。可以在第一主动辊A21、第一从动辊A23上均设置齿轮,升降输送带A22上设置与齿轮啮合的齿带。
当然,升降电机A3的输出端与第一主动辊A21固定连接,或者升降电机A3的输出端与第一主动辊A21上均设置有齿轮,升降电机A3的输出端上的齿轮与第一主动辊A21上的齿轮相互啮合。或者在升降电机A3的输出端与第一主动辊A21上均设置有同步带轮,同步带套设在同步带轮上,升降电机A3的输出端转动通过同步带轮和同步带带动第一主动辊A21转动。
具体的,升降输送带A22具体为升降链条,升降链条的数量为两根。两根升降链条均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且相互平行。即在第一主动辊A21和第一从动辊A23上均设置链轮,升降链条与链轮配合。如此第一支撑件A4上下移动时更加平稳。
第一主动辊A21和第一从动辊A23沿着竖直方向上下分布,第一主动辊A21位于第一从动辊A23上方,升降电机A3设置在机架A1一侧的顶部。
其中,第二电机C11与承载件C1相对固定,即第二电机C11可以固定在第三支撑件C10上也可以直接固定在承载件C1上。第二电机C11的正转和反转实现输送方向的改变,进而可以实现双向输送和物料的往返。第一电机C5可以为步进电机,第二电机C11也可以为步进电机。
双向输送带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三支撑件C10上的第二主动辊C7、第二从动辊C9和双向输送带C8,第二电机C11驱动所述第二主动辊C7转动,第二主动辊C7转动带动所述双向输送带C8转动。
优选地,第二主动辊C7和第二从动辊C9的轴线可以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双向输送带C8的用于承载物品的承载面沿着水平面设置,承载件C1的承载面沿着水平面设置,如此设置使得双向输送带C8的转向更加平稳且其输送物品时更加平稳。进一步地,第二主动辊C7和第二电机C11的输出端上可以均设置有链轮,第二电机C11通过链轮和链条传动带动第二主动辊C7转动,即第二电机C11的输出端带动其上的链轮转动,第二电机C11的输出端上的链轮带动链条转动,进而链条带动第二主动辊C7上的链轮转动,以此实现第二电机C11驱动第二主动辊C7转动。当然,第二电机C11的输出端也可以直接与第二主动辊C7固定连接,或者同时在第二电机C11的输出端上和第二主动辊C7上设置齿轮且第二主动辊C7上的齿轮与第二电机C11的输出端上的齿轮啮合。
另外,第二主动辊C7和第二从动辊C9的轴线也可以与水平方向之间具有夹角,输送带的用于承载物品的承载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在此不作限定。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其中第一电机C5的输出端和转轴C2上均设置有同步带轮,第一电机C5通过同步带轮和同步带传动带动转轴C2转动。即同步带同时套在第一电机C5的输出端和转轴C2上的同步带轮上,第一电机C5的输出端转动带动同步带转动进而实现带动转轴C2转动。其中,第一电机C5的输出端上的同步带轮的直径可以小于转轴C2上的同步带轮的直径。当然,第一电机C5的输出端也可以直接与转轴C2固定连接,或者同时在第一电机C5的输出端上和转轴C2上设置齿轮且第一电机C5的输出端上的齿轮与转轴C2上的齿轮啮合。
另外,第二支撑件C6可以具体为第一罩壳,第一电机C5位于第一罩壳内部,转轴C2的底端与第一罩壳的上侧转动连接,承载件C1与转轴C2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罩壳可以防止灰尘进入。转轴C2与第一罩壳可以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另外还可以设置加固转轴C2的稳固件,比如稳固件可以固定在第一罩壳外部且与转轴C2转动连接。承载件C1可以为与转轴C2的顶端固定连接的旋转法兰,也可以为支撑板。当然,第二支撑件C6还可以为支架B2等,在此不作限定。
第三支撑件C10可以具体为第二罩壳,第二电机C11位于第二罩壳内部,第二主动辊C7、第二从动辊C9以及双向输送带C8均通过支架B2安装于第二罩壳的上侧,如此直接将第二罩壳固定在承载件C1上即可。
优选地,为了便于控制双向输送带C8转动的角度,该双向输送转向装置还包括沿着转轴C2的周向设置的且固定在第二支撑件C6上的多个感应光槽C4,承载件C1上固定有能够挡住感应光槽C4的光路的挡光片C3。如此多个感应光槽C4可以与转轴C2转过的角度对应,比如挡光片C3挡住第一个感应光槽C4的光路时转轴C2转过45°,挡光片C3挡住第二个感应光槽C4的光路时转轴C2转过90°,以此类推。如此只要确定挡光片C3挡住哪一个感应光槽C4的光路即可确定输送带转过的角度。多个感应光槽位于同一圆周上,且相邻的两个感应光槽之间对应的圆心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别固定在双向输送带C8的两侧的相对的两个光电感应器C12,如此双向输送带C8循环转动时,两个光电感应器C12位置不变,当物品经过两个光电感应器C12时挡住两个光电感应器C12的光路,以此确定物品到达设定位置。可以在双向输送带C8的端部设置相对的两个光电感应器C12,以此物品通过两个光电感应器C12之间时便说明物品离开该输送带,进而驱动第二电机C11停止转动即可。
水平输送带组件B1包括设置于支架B2上的第三主动辊B15、第三从动辊B12和水平输送带B11,第三电机B3驱动第三主动辊B15转动,第三主动辊B15转动带动水平输送带B11转动。即水平输送带B11套在第三主动辊B15和第三从动辊B12上。具体的可以在第三主动辊B15和第三从动辊B12设置同步带轮,水平输送带B11为同步带,第三主动辊B15转动时带动同步带轮转动,进而带动水平输送带B11转动。
第三主动辊B15和第三电机B3的输出端上可以均设置有链轮,第三电机B3通过链轮和链条带动第三主动辊B15转动,第三主动辊B15转动带动水平输送带B11循环转动。当然,第三电机B3的输出端可以直接与第三主动辊B15固定连接,或者通过变速箱连接。
进一步地,水平输送带组件B1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水平输送带B11下方的托辊B13。托辊B1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托辊B13沿着水平输送带B11的长度设置,托辊B13的滚轴固定在支架B2上,托辊B13与水平输送带B11接触并转动。
进一步,还可以包括能够调整水平输送带B11张紧度的调整辊B14。具体地,调整辊B14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B2上,支架B2上用于穿过螺栓的孔为条形孔,调整辊B14的位置可以沿着条形孔移动,进而调整水平输送带B11张紧度。调整辊B1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两个调整辊B14可以相对靠近或者远离实现调整水平输送带B11张紧度。
另外,为了防止灰尘落入水平输送带组件B1或者人们更换或者偷盗水平输送带组件B1上的物品,还可以包括罩设在水平输送带组件B1外部的防护罩B4,防护罩B4固定在支架B2上,如此物品一直在防护罩B4内部移动,避免了灰尘污染或者人为干预。
优选地,该输送设备还包括与升降电机A3、第一电机C5、第二电机C11和第三电机B3均通信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能够控制升降电机A3、第一电机C5、第二电机C11和第三电机B3的工作状态。即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电机C5、第二电机C11和第三电机B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当需要物品升降时,控制器发送第一启动信号至升降电机A3时,升降电机A3启动,直至物品上升或下降至设定距离时,控制器发送第一停止信号至升降电机A3时,升降电机A3关闭。升降电机A3可以为步进电机。第三电机B3也可以为步进电机。当需要物品转向时,控制器发送启动信号至第一电机C5时,第一电机C5启动,直至转轴C2转动至设定角度时,控制器发送停止信号至第一电机C5时,第一电机C5关闭。控制器发送启动信号至第二电机C11,第二电机C11转动实现双向输送带C8的循环转动。控制器向第三电机B3发送信号,能够控制第三电机B3的工作状态。如此通过控制器控制升降电机A3、第一电机C5、第二电机C11和第三电机B3,以此实现物品的转运,更加省时省力。
该输送设备还包括沿着转轴C2的周向设置的且固定在第二支撑件C6上的多个感应光槽C4,承载件C1上固定有能够挡住所述感应光槽C4的光路的挡光片C3;还包括分别固定在所述双向输送带C8的两侧的相对的两个光电感应器C12。控制器还与感应光槽C4和光电感应器C12通信连接,所述挡光片C3挡住所述感应光槽C4的光路时感应光槽C4发送第一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控制器接收第一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C5停止转动;所述光电感器的光路被挡住时其发送第二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第二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二电机C11停止转动。即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感应光槽C4和光电感应器C12的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电机C5和第二电机C11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电机C5和第二电机C11的工作状态,控制器向第一电机C5或第二电机C11发送停止信号后,第一电机C5或第二电机C11停止转动,控制器向第一电机C5或第二电机C11发送启动信号后,第一电机C5或第二电机C11开始转动。如此可以通过控制器自行控制第一电机C5和第二电机C11的工作状态,更加便捷。其中控制器可以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器也可以为单片机。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机构(A)、转向机构(C)以及水平输送机构(B);
所述升降机构(A)包括机架(A1)、设置于所述机架(A1)上的具有升降输送带(A22)的升降输送组件(A2)、驱动所述升降输送带(A22)循环转动的升降电机(A3)以及固定在所述升降输送带(A22)上的第一支撑件(A4),所述升降输送带(A22)沿着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转向机构(C)包括双向输送组件和支撑所述双向输送组件的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件(C6)、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C6)上的转轴(C2)、与所述转轴(C2)固定连接的承载件(C1)以及驱动所述转轴(C2)转动的第一电机(C5),所述第一电机(C5)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件(C6)上且所述转轴(C2)的轴线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双向输送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承载件(C1)上的第三支撑件(C10)、与所述承载件(C1)相对固定的第二电机(C1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件(C10)上的具有双向输送带(C8)的双向输送带组件,所述第二电机(C11)能够驱动所述双向输送带(C8)循环转动;
所述水平输送机构(B)包括支架(B2)、固定在所述支架(B2)上的具有水平输送带(B11)的水平输送带组件(B1)以及驱动所述水平输送带(B11)循环转动的第三电机(B3),所述水平输送带(B11)沿着水平直线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A4)上固定有所述转向机构(C),所述水平输送带(B11)能够与所述第一支撑件(A4)上的双向输送带(C8)对接;
所述水平输送带(B11)的数量为多个,任意相邻的两个具有夹角的水平输送带(B11)之间设置有所述转向机构(C),且所述转向机构(C)的双向输送带(C8)能够与水平输送带(B11)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输送组件(A2)包括第一主动辊(A21)、第一从动辊(A23)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辊(A21)和第一从动辊(A23)上的升降输送带(A22),所述第一主动辊(A21)上和升降电机(A3)的输出端上均设置有链轮,所述升降电机(A3)通过链轮和链条带动所述第一主动辊(A21)转动,所述第一主动辊(A21)转动带动升降输送带(A22)循环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输送带(A22)具体为升降链条,所述升降链条的数量为两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输送带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件(C10)上的第二主动辊(C7)、第二从动辊(C9)和双向输送带(C8),所述第二电机(C11)驱动所述第二主动辊(C7)转动,所述第二主动辊(C7)转动带动所述双向输送带(C8)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动辊(C7)和第二从动辊(C9)的轴线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双向输送带(C8)的用于承载物品的承载面沿着水平面设置;所述承载件(C1)的承载面沿着水平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着所述转轴(C2)的周向设置的且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件(C6)上的多个感应光槽(C4),所述承载件(C1)上固定有能够挡住所述感应光槽(C4)的光路的挡光片(C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固定在所述输送带的两侧的相对的两个光电感应器(C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输送带组件(B1)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B2)上的第三主动辊(B15)、第三从动辊(B12)和水平输送带(B11),所述第三电机(B3)驱动所述第三主动辊(B15)转动,所述第三主动辊(B15)转动带动所述水平输送带(B11)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输送带组件(B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水平输送带(B11)下方的托辊(B13)和能够调整所述水平输送带(B11)张紧度的调整辊(B14)。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主动辊(B15)和第三电机(B3)的输出端上均设置有链轮,所述第三电机(B3)通过链轮和链条带动所述第三主动辊(B15)转动,所述第三主动辊(B15)转动带动水平输送带(B11)循环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设在所述水平输送带组件(B1)外部的防护罩(B4)。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升降电机(A3)、第一电机(C5)、第二电机(C11)和第三电机(B3)均通信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升降电机(A3)、第一电机(C5)、第二电机(C11)和第三电机(B3)的工作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着所述转轴(C2)的周向设置的且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件(C6)上的多个感应光槽(C4),所述承载件(C1)上固定有能够挡住所述感应光槽(C4)的光路的挡光片(C3);
还包括分别固定在所述双向输送带(C8)的两侧的相对的两个光电感应器(C12);
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感应光槽(C4)和光电感应器(C12)通信连接,所述挡光片(C3)挡住所述感应光槽(C4)的光路时所述感应光槽(C4)发送第一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第一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C5)停止转动;所述光电感器的光路被挡住时其发送第二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第二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二电机(C11)停止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21155.2A CN104150185A (zh) | 2014-08-25 | 2014-08-25 | 一种输送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21155.2A CN104150185A (zh) | 2014-08-25 | 2014-08-25 | 一种输送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50185A true CN104150185A (zh) | 2014-11-19 |
Family
ID=51875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21155.2A Pending CN104150185A (zh) | 2014-08-25 | 2014-08-25 | 一种输送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50185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60585A (zh) * | 2016-01-04 | 2016-04-06 | 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丝饼喂入机 |
WO2017084329A1 (zh) * | 2015-11-18 | 2017-05-26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物品分拣装置及输送系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317009C1 (de) * | 1993-05-17 | 1995-02-09 | Mannesmann Ag | Vorrichtung zum Überführen von auf der Stützfläche in Förderrichtung durchgehende Längsnuten aufweisenden Stückgütern, insbesondere von Paletten |
EP0963925A2 (en) * | 1998-05-05 | 1999-12-15 | Rapiscan Security Products Limited | Sorting apparatus |
DE202007000405U1 (de) * | 2007-01-11 | 2007-03-08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Paletten-Zuführvorrichtung |
CN101331074A (zh) * | 2005-12-16 | 2008-12-24 | 日本亚仕帝科技株式会社 | 垂直搬运装置 |
CN102774642A (zh) * | 2012-08-21 | 2012-11-14 | 浙江日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挡板的自动旋转的冰箱装配流水线传送装置 |
CN203652734U (zh) * | 2013-12-31 | 2014-06-18 | 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阳极炭块90°转向装置 |
CN204110834U (zh) * | 2014-08-25 | 2015-01-21 | 长沙开元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输送设备 |
-
2014
- 2014-08-25 CN CN201410421155.2A patent/CN10415018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317009C1 (de) * | 1993-05-17 | 1995-02-09 | Mannesmann Ag | Vorrichtung zum Überführen von auf der Stützfläche in Förderrichtung durchgehende Längsnuten aufweisenden Stückgütern, insbesondere von Paletten |
EP0963925A2 (en) * | 1998-05-05 | 1999-12-15 | Rapiscan Security Products Limited | Sorting apparatus |
CN101331074A (zh) * | 2005-12-16 | 2008-12-24 | 日本亚仕帝科技株式会社 | 垂直搬运装置 |
DE202007000405U1 (de) * | 2007-01-11 | 2007-03-08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Paletten-Zuführvorrichtung |
CN102774642A (zh) * | 2012-08-21 | 2012-11-14 | 浙江日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挡板的自动旋转的冰箱装配流水线传送装置 |
CN203652734U (zh) * | 2013-12-31 | 2014-06-18 | 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阳极炭块90°转向装置 |
CN204110834U (zh) * | 2014-08-25 | 2015-01-21 | 长沙开元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输送设备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84329A1 (zh) * | 2015-11-18 | 2017-05-26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物品分拣装置及输送系统 |
CN105460585A (zh) * | 2016-01-04 | 2016-04-06 | 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丝饼喂入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185447U (ja) | コンベヤ装置 | |
CN104150207A (zh) | 输送设备及其输送转向装置 | |
CN205397179U (zh) | 一种智能货物输送装置 | |
KR101849161B1 (ko) | 버섯 병재배 자동화 시스템 | |
JP2016088649A (ja) | 搬送装置 | |
CN204110834U (zh) | 一种输送设备 | |
KR101307993B1 (ko) | 워크지지이송장치 | |
CN205366959U (zh) | 一种在线式不良品分离装箱机 | |
CN104150185A (zh) | 一种输送设备 | |
CN105217287A (zh) | 一种瓦片输送设备 | |
KR101802973B1 (ko) | 롤러 컨베이어용 적재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롤러 컨베이어 장치 | |
CN206172341U (zh) | 自动化板材存放库 | |
CN105398778B (zh) | 一种在线式不良品分离装箱机 | |
CN206551936U (zh) | 货物卸载机以及运输货车 | |
CN110040489A (zh) | 一种分料输送机 | |
CN206871959U (zh) | 一种智能输送装置 | |
CN211664004U (zh) | 一种卫浴陶瓷坯体输送机 | |
CN206156296U (zh) | 转向输送平台 | |
CN204110903U (zh) | 输送设备及其输送转向装置 | |
CN108163457A (zh) | 一种具备存储功能的皮带输送机构 | |
CN204938314U (zh) | 纸板高速转运输送线 | |
CN109835709A (zh) | 一种漆面检测设备 | |
CN205616257U (zh) | 电梯层门板自动输送线和电梯层门板自动码垛输送线 | |
WO2019114371A1 (zh) | 物料输送系统及物料输送方法 | |
CN104192372B (zh) | 一种全自动柱状物料计数及装箱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