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41228A - 一种苎麻纤维整理液及其耐久压烫整理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苎麻纤维整理液及其耐久压烫整理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41228A
CN104141228A CN201410222889.8A CN201410222889A CN104141228A CN 104141228 A CN104141228 A CN 104141228A CN 201410222889 A CN201410222889 A CN 201410222889A CN 104141228 A CN104141228 A CN 1041412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finishing
polymer
fumaric acid
ram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228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志翟
王玉寒
章来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A & T TEXTILE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A & T TEXTILE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A & T TEXTILE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A & T TEXTILE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228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412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141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12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苎麻纤维整理液及其耐久压烫整理工艺,包括聚合物溶液、有机硅柔软剂、织物保护剂、PEG400、渗透剂JFC;耐久压烫整工艺包括:①将织物在整理液中两浸两扎;②烘干;③焙烘;④冷却放置;⑤测试织物的性能。通过本发明合成的富马酸聚合物通过一定的织物整理工艺对纯苎麻织物、成衣进行整理后,免熨烫效果显著,强力损失也得到的控制,同时不含甲醛的特性也将推进并提高了其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苎麻纤维整理液及其耐久压烫整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的印染工艺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苎麻纤维整理液及其耐久压烫整理工艺。 
背景技术
纤维素纤维织物抗邹整理的开发,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70年代美国出现了第一个有关纤维素纤维织物面汤理的专利,到1978年已有相关专利300多项。从整理效果看,抗皱整理经历了防缩防皱、洗可穿和耐久压烫整理三个阶段,期间获得商业应用的耐久压烫(DurablePress)整理剂主要是N-羟甲基酰胺类类化合物,其中以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2D)应用最广。这类整理剂整理织物,可使棉织物达到洗可穿水平(折皱回复角接近260度),但是苎麻纤维虽然也足一种天然纤维素纤维,但其纤维素含量较棉纤维为低,在免烫整理中,无法提供足够多的纤维素分子与整理剂进行交联反应;另一方面,苎麻纤维的分子链排列紧密,结晶度和取向度高,可供整理剂分子进入并与纤维素分子发尘交联反应的空隙数量少,再者,苎麻纤维中暴露于晶区外部的反应性基团所占的比例较少,且分布不均匀,因此免烫整理时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免烫效果,同时由于纤维分子与整理剂分子反应后形成的交联键在纤维内各个部分分布不均匀,受外力作用后应力集中现象加剧,经整理后,植物的强力损伤严重。因此,一般的整理工艺难以使苎麻纤维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还有2D类整理剂在应用加工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甲醛,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整理后的织物在储存和穿着过程中,还会释放甲醛,剌激人类肌肤和呼吸道粘膜,并且还可能诱发皮肤癌。 
为彻底解决DP整理织物上的甲醛问题,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开发无甲醛类DP整理剂以取代含甲醛类整理剂成为染整工作者的工作热点之一;无甲醛整理剂主要有有机硅系列、水溶性聚氨酯系列、多羧酸系列和环氧化物系列,如今,国内外的研究主要围绕BTCA(ButanTetracarboxylicAcicl)的合成、柠檬酸及改性柠檬酸在纤维素纤维织物DP整理中的应用、马来酸与衣康酸等不饱和酸的聚合物在纤维素纤维织物DP整理中应用、多元羧酸与纤维素纤维酯交联机理的研究和新催化剂的选择等5个方面展开。 
基于以上现状,本发明采用多远羧酸类化合物对麻织物进行免烫整理。鉴于BTCA整理剂价格昂贵、合成步骤冗长,柠檬酸类整理剂免熨烫效果不甚理想,且处理后织物泛黄现象严重,因此本发明立足于合成源丰富、价格相对便宜、合成工艺简易的马来酸类聚合物整理剂,克服传统的马来酸类不饱和酸聚合方法高温、聚合物分子量不易控制且色泽泛黄等弊病,通过选择不饱和酸单体,选择适当的合成方法及对整理工艺进行细致的调整,得到了性能优异的用于纤维素纤维织物整理的无甲醛整理剂,用该产品整理的麻织物其干折皱回复角可达到240度甚至更高水平,强力保留率大于50%,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经济效益,都常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合成来源丰富、制作工艺简单的苎麻纤维整理液及其对应调整后的耐久压烫整理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苎麻纤维整理液,包括聚合物溶液、有机硅柔软剂、织物保护剂、PEG400、渗透剂JFC。 
优选的,所述聚合物含固量45%,所述有机硅柔软剂含固量10%,所述织物保护剂含固量20%,所述渗透剂为10g/l。 
优选的,所述聚合物溶液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不饱和多元酸、脱盐水和催化剂A混合注入带水浴的玻璃容器、搅拌,升温;
(2)反应温度达到预定的中温区(60-70℃)时,边搅拌边逐步滴加过氧化物水溶液;
(3)调整搅拌速度,保温聚合1-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
(4)用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值。
本发明还对应提供了一种经过调整后的利用上述整理液的耐久压烫整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织物在整理液中两浸两扎;
(2)烘干;
(3)焙烘;
(4)冷却放置;
(5)测试织物的性能。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整理液包括。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浸轧整理液的轧液率为70-75%。 
优选的,所述步骤(2)烘干温度为85℃,时间为3分钟。 
优选的,所述步骤(3)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8-10分钟。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冷却放置时间为24小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测试性能包括织物褶皱回复角和拉伸断裂强力。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合成的富马酸聚合物通过一定的织物整理工艺对纯棉织物、成衣进行整理后,免熨烫效果显著,强力损失也得到的控制,同时不含甲醛的特性也将推进并提高了其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富马酸聚合物ESI质谱图(催化剂A/富马酸=1/2); 
图2为马来酸及其聚合物红外谱图;
图3为富马酸及其聚合物红外谱图;
图4为不同催化剂A/富马酸比例的聚合物红外谱图;
图5为富马酸聚合物ESI质谱图(催化剂A/富马酸=1/5);
图6为富马酸聚合物ESI质谱图(催化剂A/富马酸=3/10);
图7为富马酸聚合物ESI质谱图(催化剂A/富马酸=1/2);
图8为不同温度范围内聚合所得富马酸聚合物红外谱图;
图9为90~100℃条件下聚合所得富马酸聚合物ESI质谱图;
图10为聚合物用量对整理效果影响趋势图;
图11为160℃时焙烘时间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
图12为170℃时焙烘时间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一、试验部分: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聚合物的合成、结构的研究和织物应用整理工艺及织物性能测试等四个部分,涉及仪器设备及材料包括:
1,主要仪器与设备
①恒温槽;
②磁力搅拌器或者电动搅拌器;
③电动轧车;
④焙烘机;
⑤万能强力机;
⑥褶皱回复角测定仪;
⑦撕破强力机;
⑧PH计;
⑨LCT色质联用仪(Micromass公司);
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PE公司)。
2,主要材料 
①顺丁烯二酸(马来酸);
②反丁烯二酸(富马酸);
③过氧化物;
④脱盐水(导电度≤10微西门子/cm,pH=5.0-8.5,SiO2≤0.2mgSiO2/L);
⑤有机硅柔软剂;
⑥渗透剂JFC。
聚合物的合成:①根据配方,称取一定量的不饱和多元酸(马来酸、富马酸)、催化剂A、脱盐水,混合注入带水浴的玻璃容器,搅拌,升温;②当反应浴温度达预定的中温区(60-70℃)时,边搅拌边逐步滴加己计量的过氧化物水溶液,控制滴加速度,控制聚合放热温度;③过氧化物水溶液滴加完毕,调整搅拌速度,保温聚合1-2hr;④冷却至室温;⑤用NaOH,调pH到适当值,装瓶保存。 
4,织物整理应用试验 
配方:上述聚合物(含固量45%)、织物强力保护剂(含固量20%)、PEG40(5g/l)、渗透剂JFC(5g/l)[S4];
织物整理工艺:将织物在整理液中两浸两扎,扎余率70-75%;85℃烘干3分钟;焙烘170℃,时间为8-10分钟;整理后的织物在标准条件下冷却放置24小时;测试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拉伸断裂强力等性能。
性能测试方法:①外观:目测; 
②PH值的测定:参照GB/T9734-1998;
③折皱回复角的测定:GB/T3819-1997;
④断裂强力的测定:GB/T3923.1-1997;
⑤撕破强力的测定:GB/T3917.3-1999;
⑥甲醛含量的测定:GB/T2912.1-1998。
二、试验结果与讨论 
1,聚合物分子量及结构的研究
试验运用Micromass公司的LCT色质联用仪对聚合物作结构分析,确定电离方式为电喷雾电离(ElectrosprayIonization,ESI)。由于ESI其实是一种极为温和的软电离方式,通常没有碎片离子峰,只有准分子离子峰,因此,聚合物即使是混合物亦可直接测定,不仅可得到相关的结构信息,还可提供相对精确的分子量信息。图1是以富马酸为单体合成的聚合物MS质谱图,据谱图显示,并结合实际聚合状况,构建出可能的分子结构:构建出的分子结构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催化剂A在聚合中并不只是“旁观者”,而是参与了一定的反应。
2,不饱和多元酸原料单体的选择 
上述试验证明,衣康酸聚合物用作棉织物的DP整理剂,不能满足要求。在本试验中,对于不饱和多元酸单体,只选择了马来酸和富马酸,进行探讨。由于富马酸不溶于水中,有关富马酸的聚合研究未见有关文献报道。对于这两种不饱和单体,所采用的聚合方法完全一致。
①傅里叶红外对聚合物的表征 
将马来酸、富马酸及两者的聚合物以KBr压片进行红外光谱表征,谱图如图2和图3所示。分析红外谱图可知,尽管马来酸和富马酸因顺式、反式结构而具有明显的官能团差别(图2、图3的上半部分),但是聚合后结构却完全相同,即可认为运用富马酸聚合而得的产物与马来酸聚合物基本一致。
②马来酸和富马酸聚合物整理性能比较 
用马来酸和富马酸聚合物以相同应用试验配方和整理工艺整理织物,织物的性能如表1所示:
表1马来酸、富马酸聚合物整理织物的效果
  折皱回复角(经+维)(度) 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
空白织物 136 100.0
马来酸聚合物整理织物 261 64.7
富马酸聚合物整理织物 264 64.5
将整理后的织物,采用ASTM标准方法水洗,探讨整理效果的耐久性。分别测试水洗1次、5次、10次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马来酸聚合物、富马酸聚合物整理织物的耐久性
由表2可以看出,以富马酸为原料所合成的聚合物整理织物,效果与马来酸聚合物的相近,并且两者的耐水洗性也相近,考虑富马酸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生理毒性要远远低于马来酸,并且从聚合过程考虑,以富马酸为原料,聚合更容易控制,因此本实施例选择富马酸作为不饱和酸原料单体。
3,聚合条件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分析整个聚合过程,影响聚合过程有两个主要因素:(1)催化剂A的用量和(2)聚合温度,下面就上述两个因素分别详细讨论。
①催化剂A用量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试验表明,催化剂用量对聚合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当催化剂A用量与富马酸用量之比小于1/5时,聚合过程不能完成,只有当催化剂A用量与富马酸用量之比大于1/5时,聚合过程才能进行得比较顺畅。同时随着催化剂A用量的增加,反应速度明显加快,且所消耗的过氧化物成倍数递减。为了讨论催化剂用量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选择三个催化剂A/富马酸比例:1/5、3/10、1/2。
图5是不同催化剂A/富马酸比例所得聚合物的红外谱图,谱线自上而下比例分别为1/5、3/10、1/2,可以发现它们几乎完全一致,证明三种聚合物具有相同的基本官能团。但质谱检测却得到另一信息:与图6相比,由图4、图5发现,催化剂A/富马酸比例为1/5或3/10时,其聚合物的链节较短,虽然也存在图6所示的基本基团,但链节规律性较差,这说明催化剂A用量较少时的富马酸聚合物分子量较小,断链、支链较多,聚合成效较差。 
用所合成的聚合物整理织物,整理后织物的性能如表3所示 
表3催化剂A用量对聚合物整理效果的影响
催化剂A/富马酸比例 折皱回复角(经+纬)(度) 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
1/5 225 59
3/10 229 55
1/2 257 64
从表中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当催化剂A用量较少时,所合成聚合物的整理织物的效果较差,不单折皱回复角较低,而且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也较低。只有当催化剂A/富马酸比例达到1/2时,所合成的聚合物整理织物效果才比较理想。
再增加催化剂A的用量,聚合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与催化剂A/富马酸比例达到1/2时接近,合成的聚合物整理织物所获得的结果也接近,但增加催化剂用量成本增加,因此在以后的实验中,催化剂的用量选催化剂A/富马酸比例达到1/2。 
②聚合温度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由于聚合反应是放热反应,若聚合过程控制不好,体系温度会有较大上升,为了了解聚合体系温度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选择了两个聚合温度范围60~70℃和90~100℃,其它反应条件完全一致。从聚合过程观察,升高聚合反应的温度,放热迅速,可以加快反应的进程,但是温度升高,所得到的聚合物颜色有变深的趋势。
分别对在两个聚合温度范围内合成的聚合物作了红外及质谱结构分析,意在研究温度对聚合物本身结构的影响,图8、图9别为在90~100℃条件下聚合所得的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和ESI质谱图。 
同样,我们做了相应的应用实验,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聚合温度对聚合物整理效果的影响
  聚合物A* 聚合物B*
折皱回复角(经+纬)(度) 257 258
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 62 64
*聚合物A是在60~70℃温度范围内聚合所得聚合物;
*聚合物B是在90~100℃温度范围内聚合所得聚合物。
从表中可以看出,聚合反应温度不同,对聚合物的整理效果没有影响,但是以聚合物外观测试为据,聚合温度升高,产物轻微变黄,同时,高温将促使聚合过程剧烈放热,过程不易控制,并且高温下反应能耗较高。综合考虑,我们认为,富马酸/催化剂A应选用2/1;聚合温度宜选择60~70℃。 
4,最优化整理工艺的选择 
众所周知,性能好的织物整理剂必须有相应好的整理工艺才能发挥优异的整理效果,助剂与工艺的密切配合在织物整理中极其重要。考虑到整个整理过程,影响聚合物整理麻织物性能的因素主要有聚合物用量、整理液pH值、焙烘温度、焙烘时间、柔软剂的种类和用量、添加剂等。下面就上述各种因素分别作详细讨论。
①聚合物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用BTCA(ButaneTetracarboxylicAcid)整理织物,其用量一般为60g/l。由于就分子结构而言,富马酸聚合物与BTCA相似,因此我们将聚合物的用量(按100%计)选择为40g/l、60g/l、80g/l和100g/l,整理浴pH调整为3.2,焙烘时间为10min.,焙烘温度为170℃。整理效果如表5:
表5聚合物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聚合物用量(g/l) 对比样 40 60 80 100
折皱回复角(经+纬)(度) 142 218 231 236 239
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 100 77 71 67 61
*未加柔软剂、强力保护剂等,仅为单因素考核。
如图10所示,显然,随着聚合物用量的增加,织物的折皱回复角逐渐增加,但并不随聚合物用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聚合物用量从40g/l增加到60g/l,折皱回复角有较大程度的增加,但当再增加聚合物用量时,织物折皱回复角的增加趋势则趋缓,并且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随聚合物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考虑整理的成本、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等各方面的因素,我们认为聚合物的用量选择60g/l为宜。 
②不同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对聚合物整理效果的影响 
在织物整理工艺中,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是相当重要的一环。为了了解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对聚合物整理纯棉织物的影响规律,我们选用聚合物的用量(按100%计)为60g/l,处理液的pH值为3.2。同时,根据成衣整理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160℃和170℃两种焙烘温度对织物进行焙烘,焙烘时间分别如表6所示。
表6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对织物免烫整理效果的影响* 
*未加柔软剂、强力保护剂等,仅为单因素考核。
由表6中数据及图11、图12示意图,可以看出当焙烘温度为160℃时,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随焙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下降趋势基本随焙烘时间的延长而线性减小。织物的折皱回复角随焙烘温度的延长而增加,当焙烘时间达到25分钟时,织物的缓弹达到229.2度,焙烘时间为30分钟时,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即达到235度的最大值。 
焙烘温度为170℃时,折皱回复角也是随焙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却基本不变,并且,用170℃焙烘时,在相同折皱回复角的前提下,织物的强力保留率较用160℃焙烘的高,这两点出乎我们的预料,值得进一步研究。因为有文献认为,当用BTCA处理棉织物时,在焙烘温度低于160℃时,织物强力的降低只是有交联所引起,当温度高于160℃时,织物强力的降低则有交联和纤维降解两个原因。如果上述说法成立,则选用较低温度对织物拉伸断裂强力的保留有利,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试验中,在保持相同折皱回复角时,用160℃焙烘的织物与170℃焙烘的织物相比,应有更高的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但本试验结果正好相反,因此不宜采用。 
③整理浴pH值对整理纯棉织物效果的影响 
对于多元羧酸类整理剂,影响纯棉织物整理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整理浴pH值。当整理浴pH值较低时,交联的速率将加快。为了减短焙烘时间,我们调整整理浴的pH值为2.8,聚合物的用量仍然为60g/l,焙烘温度选择160℃,对织物进行整理,焙烘时间及试验结果见表7。
表7整理浴pH值的改变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未加柔软剂、强力保护剂等,仅为单因素考核。
从表7中可知,降低整理浴的pH值,较短的焙烘时间可以获得较大的折皱回复角,但与表6中数据相比,我们还可以发现,都采用160℃焙烘,在保持相同的折皱回复角、整理浴pH值为2.8时,其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较pH值为3.2时的低。与整理浴pH值为3.2、焙烘温度为170℃整理的织物相比,折皱回复角相同时,pH值为3.2的整理液整理织物,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较高。 
综上所述,对于成衣整理,确定整理剂用量60g/l(按100%计),整理浴pH值为3.2,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8~10分钟。对于织物连续整理,确定整理剂用量60g/l(按100%计),整理浴pH值为2.8,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2.5~3分钟,以下的试验即以此为基本整理工艺条件。 
④不同添加剂对织物免烫整理的效果 
麻织物经耐久压烫整理后,折皱回复角提高,但一个最大的缺点是强力的急剧下降,据资料介绍,在整理浴中添加诸如三乙醇胺、PEG400和壳聚糖等添加剂,可以提高DP整理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为了提高我们所用的整理体系整理织物的效果,下面我们探讨了三乙醇胺、PEG400和壳聚糖对我们整理体系的影响。
a,添加剂三乙醇胺(TEA) 
将不同量的三乙醇胺加入整理体系,用NaOH或HCI调整理浴pH值为3.2,选用170℃焙烘10分钟,试验结果如表8所示。
表8三乙醇胺对织物免烫整理效果的影响* 
*未加柔软剂、强力保护剂等,仅为单因素考核。
加入三乙醇胺,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稍有降低,但折皱回复角基本不随三乙醇胺用量的变化而变化,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随三乙醇胺用量稍有增加,但增加幅度不明显,可以认为三乙醇胺的加入对本整理体系影响不大。 
b,添加剂PEG400 
在PEG系列产品中,大量文献认为PEG400效果最佳,我们也选用PEG400,焙烘温度是170℃,焙烘时间选用8分钟。实验结果如表9所示:
表9PEG400对织物免烫整理效果的影响*
*未加柔软剂、强力保护剂等,仅为单因素考核。
表9显示,加入PEG400可以提高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在0.5~3%的用量范围内,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可以提高10度以上,并且其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基本保持不变。但当用量为4%时,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不但不增加,反而有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PEG400用量增多后,影响了PPMA与麻纤维的交联。 
因此我们认为PEG400对我们的体系有较大的影响,但用量不易过大,以0.5~2%为宜。添加剂壳聚糖(Chitosan) 
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在纺织工业的应用越来越多,有文献报道壳聚糖用于DP整理中将影响DP整理效果,我们以前的相关试验也证明:加入适量壳聚糖可以提高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因此在下面的实验中,我们探讨了壳聚糖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壳聚糖用量对织物免烫效果的影响* 
*未加柔软剂、强力保护剂等,仅为单因素考核。
结果表明,加入壳聚糖可一定程度地提高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并且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也有提高的趋势,但变化不是特别显著,并且不容忽视的是,加入壳聚糖后,焙烘后织物变黄明显,因此壳聚糖也不适合用于本体系。 
⑤柔软剂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 
a,不同有机硅柔软剂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在DP整理中,为了提高整理效果,改善整理后织物的手感,一般需要在整理浴中加入配套的柔软剂,为了选择一种适合本整理体系的柔软剂,参考相关资料,我们选择了1446和8797两种有机硅柔软剂进行比较,柔软剂的用量为40g/l,结果见表11。
表11不同柔软剂对DP整理效果的影响 
与表6中的数据比较,柔软剂的加入可以提高织物的折皱回复角;1446与8797相比,无论从提高织物的折皱回复角还是整理后织物的强力保留率来看,在柔软剂方面,用8797都比1446要好,据资料介绍,1446是单纯氨基硅类柔软剂,而8797是氨基硅类柔软剂与聚氨酯的复配物,可能是由于聚氨酯的存在,使得织物的弹性较好,因而织物的折皱回复角较高。因此,在确定具体整理工艺配方时,我们选择8797有机硅柔软剂。
有机硅柔软剂8797(10%)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为了确定有机硅柔软剂8797(10%)的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我们选择在整理浴中分别加入20g/l、40g/l、60g/l、80g/l柔软剂8797(10%),其它整理条件与前述整理条件完全相同,整理效果如表12所示。
表12柔软剂8797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柔软剂8797用量(g/l) 20 40 60 80
折皱回复角(经+纬)(度) 248 261 265 269
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 71 66 63 59
由表中数据得出,柔软剂8797的用量以40~60g/l为宜。
最佳整理工艺 
①最优整理工艺描述
综合上述试验结果,本富马酸聚合物整理纯棉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
配方:聚合物A(按100%计):60g/l
有机硅柔软剂8797(10%):40~60g/l
强力保护剂PEN:适量
PEG400:适量
整理液pH:3.2
处理工艺:
织物二浸二轧→轧余率70~75%→85℃烘干3分钟→170℃焙烘10分钟。
②最优整理工艺评价 
①中描述的“最优整理工艺”,实施纯棉织物免熨烫整理,经上海市纺织工业南方科技测试技术中心综合测试,结果如表13所示:
表13纯棉织物整理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表明,以本发明合成的富马酸聚合物通过一定的织物整理工艺对纯棉织物、成衣进行整理后,免熨烫效果显著,强力损失也得到的控制,同时不含甲醛的特性也将推进并提高了其应用前景。
整理成本比较:一项新产品的诞生、推广与发展除了依靠优良独到的性能、稳定的质量,不容忽视的是产品本身及应用过程的成本消耗,因此,我们对富马酸聚合物合成过程及应用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成本核算。 
表14富马酸聚合物聚合及整理成本核算比较 
显而易见,应用无甲醛富马酸聚合物整理剂与目前市面上超低甲醛整理剂单纯在价格上基本接近,同时整理过程中,富马酸聚合物整理织物的成本较超低甲醛类整理剂高约15%左右,但由于消除了甲醛问题,成本增加15%左右还是可以接受的。
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苎麻纤维整理液,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合物溶液、有机硅柔软剂、织物保护剂、PEG400、渗透剂JFC。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苎麻纤维整理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含固量45%,所述有机硅柔软剂含固量10%,所述织物保护剂含固量20%,所述渗透剂为10g/l。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苎麻纤维整理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溶液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不饱和多元酸、脱盐水和催化剂A混合注入带水浴的玻璃容器、搅拌,升温;
(2)反应温度达到预定的中温区(60-70℃)时,边搅拌边逐步滴加过氧化物水溶液;
(3)调整搅拌速度,保温聚合1-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
(4)用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值。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苎麻纤维整理液的耐久压烫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①将织物在整理液中两浸两扎;
②烘干;
③焙烘;
④冷却放置;
⑤测试织物的性能。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苎麻纤维耐久压烫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整理液包括。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涤棉面料吸湿快干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浸轧整理液的轧液率为70-75%。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涤棉面料吸湿快干整理工艺,所述步骤(2)烘干温度为85℃,时间为3分钟。
8.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涤棉面料吸湿快干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8-10分钟。
9.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涤棉面料吸湿快干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冷却放置时间为24小时。
10.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涤棉面料吸湿快干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测试性能包括织物褶皱回复角和拉伸断裂强力。
CN201410222889.8A 2014-05-23 2014-05-23 一种苎麻纤维整理液及其耐久压烫整理工艺 Pending CN1041412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22889.8A CN104141228A (zh) 2014-05-23 2014-05-23 一种苎麻纤维整理液及其耐久压烫整理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22889.8A CN104141228A (zh) 2014-05-23 2014-05-23 一种苎麻纤维整理液及其耐久压烫整理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1228A true CN104141228A (zh) 2014-11-12

Family

ID=51850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22889.8A Pending CN104141228A (zh) 2014-05-23 2014-05-23 一种苎麻纤维整理液及其耐久压烫整理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4122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23386A (zh) * 2016-12-29 2017-05-31 云南浩祥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苎麻免烫衬衫的制作方法
CN112796105A (zh) * 2020-12-31 2021-05-14 砾维(新乡)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纯棉cp阻燃面料生产工艺
CN117170223A (zh) * 2023-09-01 2023-12-05 江苏虎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织物整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8181A (zh) * 2007-06-29 2007-11-28 上海白玉兰染整有限公司 一种防皱免烫整理剂
CN101280517A (zh) * 2007-08-22 2008-10-08 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 免烫防皱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50646A (zh) * 2009-05-14 2009-10-07 浙江华泰丝绸有限公司 麻织物免烫抗皱整理工艺
CN101824749A (zh) * 2010-04-06 2010-09-08 东华大学 一种采用棉及含棉面料免烫整理剂的整理方法
CN103643526A (zh) * 2013-12-12 2014-03-19 东华大学 一种采用硅溶胶制备抗皱棉织物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8181A (zh) * 2007-06-29 2007-11-28 上海白玉兰染整有限公司 一种防皱免烫整理剂
CN101280517A (zh) * 2007-08-22 2008-10-08 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 免烫防皱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50646A (zh) * 2009-05-14 2009-10-07 浙江华泰丝绸有限公司 麻织物免烫抗皱整理工艺
CN101824749A (zh) * 2010-04-06 2010-09-08 东华大学 一种采用棉及含棉面料免烫整理剂的整理方法
CN103643526A (zh) * 2013-12-12 2014-03-19 东华大学 一种采用硅溶胶制备抗皱棉织物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23386A (zh) * 2016-12-29 2017-05-31 云南浩祥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苎麻免烫衬衫的制作方法
CN106723386B (zh) * 2016-12-29 2018-03-27 云南浩祥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苎麻免烫衬衫的制作方法
CN112796105A (zh) * 2020-12-31 2021-05-14 砾维(新乡)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纯棉cp阻燃面料生产工艺
CN117170223A (zh) * 2023-09-01 2023-12-05 江苏虎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织物整理方法及系统
CN117170223B (zh) * 2023-09-01 2024-04-02 江苏虎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织物整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6322B (zh) 一种无甲醛织物免烫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498754B (zh) 一种用于锦纶织物的柔软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147326B (zh) 一种仿真丝弹力雪纺面料的制造方法
CN105401295B (zh) 一种具有抗菌保健效果的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02605619B (zh) 一种棉织物的丝胶后整理方法
CN103469577B (zh) 一种用于牛仔服饰压皱整理的硬挺剂
CN104358014B (zh) 一种含有易定型莱卡的针织弹性面料的生产方法
CN109554911A (zh) 一种基于生物基材料的记忆t400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
CN103614926B (zh) 一种羊毛织物抗起球的整理方法
CN105155280A (zh) 一种冰感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69481A (zh) 织物护理组合物
CN104141228A (zh) 一种苎麻纤维整理液及其耐久压烫整理工艺
CN107841894A (zh) 一种超细纤维pu合成革染色用水性匀染剂
CN111139652A (zh) 一种纺织用新型亲水整理剂
CN109930403B (zh) 用于纺织品的印花糊料组合物
CN106049102A (zh) 一种服装用织物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24561A (zh) 一种亲水改性氨基硅油的制备方法
CN106633049A (zh) 一种还原染料耐臭氧牢度提升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760960A (zh) 一种天然彩棉织物免烫整理工艺
CN108193502A (zh) 一种真丝织物无甲醛免烫抗皱整理工艺
CN104060485A (zh) 反应型阳离子固色剂在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上的固色工艺
CN105484027A (zh) 一种新型无甲醛防皱整理剂及其整理工艺
CN103938441A (zh) 人发假发滑爽剂及其制备工艺以及对假发整理的方法
CN106192396B (zh) 免烘焙的成衣免烫加工方法
CN112680968A (zh) 一种抗皱服饰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