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7209A - 操作指令发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操作指令发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37209A
CN104137209A CN201380011321.5A CN201380011321A CN104137209A CN 104137209 A CN104137209 A CN 104137209A CN 201380011321 A CN201380011321 A CN 201380011321A CN 104137209 A CN104137209 A CN 1041372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lose member
switch
shell
switch op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13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37209B (zh
Inventor
翁长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137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7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37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72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6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along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61B18/1445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at the distal end of a shaft, e.g. forceps or scissors at the end of a rigid r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367Details of actuation of instruments, e.g. relations between pushing buttons, or the like, and activation of the tool, working tip,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91Handpieces of the surgical instrument or device
    • A61B2018/00916Handpieces of the surgical instrument or device with means for switching or controlling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instrument or device
    • A61B2018/0094Types of switches or controllers
    • A61B2018/00952Types of switches or controllers rotatable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Toy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包括:轴线限定部,其限定与发送单元的基板平行、并且在棒状部中与开关开闭构件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支点轴线;以及支承部,其以使上述开关开闭构件能够自中立状态以上述支点轴线为中心向与上述中心轴线垂直、并且与上述支点轴线垂直的倾斜移动方向倾斜移动的方式支承该开关开闭构件。上述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包括连结部,该连结部在上述开关开闭构件能够相对于上述轴线限定部沿着上述中心轴线进行移动的状态下,将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上述棒状部连结于上述轴线限定部。

Description

操作指令发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对开关开闭构件的受压部作用按压力来使开关触点部成为闭合状态、并发送表示操作指令的信号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发送单元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该发送单元通过使开关触点部成为闭合状态来发送表示操作指令的信号。在该操作指令发送装置中设有开关开闭构件,该开关开闭构件包括以能够按压的方式设于外壳的外部的受压部和自受压部沿着中心轴线朝向开关触点部延伸设置的棒状部。通过对受压部作用按压力,从而棒状部的开关按压部按压开关触点部,使开关触点部成为闭合状态。开关开闭构件被外壳的支承部支承为能够自中心轴线相对于发送单元的基板垂直的中立状态向与中心轴线垂直的倾斜移动方向倾斜移动。在支承部中,在倾斜移动方向上从两侧夹持着棒状部。另外,棒状部在与支承部之间具有间隙,通过设有间隙,从而开关开闭构件能够自中立状态向倾斜移动方向倾斜移动。在开关开闭构件设有自棒状部朝向倾斜移动方向突出的突起部。另外,在外壳上设有抵接部,该抵接部在与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位于比突起部靠受压部侧的位置,并在中立状态下供上述突起部抵接。
当在受压部中使按压力作用于自中心轴线向倾斜移动方向离开的位置时,开关开闭构件向倾斜移动方向倾斜移动。此时,开关开闭构件以开关开闭构件的突起部与外壳的抵接部之间的抵接位置为支点(中心)进行倾斜移动。通过开关开闭构件进行倾斜移动,从而棒状部的开关按压部按压开关触点部,使开关触点部成为闭合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7630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中,开关开闭构件的突起部与外壳的抵接部之间的抵接位置自开关开闭构件的中心轴线向倾斜移动方向离开。即,开关开闭构件以自中心轴线向倾斜移动方向离开的抵接位置为支点(中心)进行倾斜移动。通过使倾斜移动的支点位于自中心轴线向倾斜移动方向离开的位置,从而开关按压部因倾斜移动而自中立状态向倾斜移动方向较大地移动。一般来说,开关触点部在中立状态下配置在中心轴线所通过的位置。因而,存在开关按压部因倾斜移动而向倾斜移动方向较大地移动、从而开关按压部未按压开关触点部的可能性。在开关按压部未按压开关触点部的情况下,开关触点部不会成为闭合状态,不会从发送单元发送表示操作指令的信号。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开关开闭构件自中立状态倾斜移动的情况下、也可靠地使开关触点部成为闭合状态、并可靠地发送表示操作指令的信号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某一技术方案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包括:能够把持的外壳;发送单元,其包括以相对于上述外壳固定的状态设于上述外壳的内部的基板和设于上述基板上的开关触点部,通过使上述开关触点部成为闭合状态,从而发送表示操作指令的信号;开关开闭构件,其包括以能够按压的方式设于上述外壳的外部的受压部和自上述受压部沿着中心轴线朝向上述开关触点部延伸设置的棒状部,上述棒状部具有开关按压部,该开关按压部通过对上述受压部作用按压力来按压上述开关触点部,使上述开关触点部成为上述闭合状态;轴线限定部,其与上述外壳一体地或以相对于上述外壳固定的状态设于上述外壳的内部,并限定与上述基板平行、并且在上述棒状部中与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上述中心轴线正交的支点轴线;支承部,其与上述外壳一体地或以相对于上述外壳固定的状态设于上述外壳的内部,并以使上述开关开闭构件能够自上述中心轴线相对于上述基板垂直的中立状态以上述支点轴线为中心向与上述中心轴线垂直、并且与上述支点轴线垂直的倾斜移动方向倾斜移动的方式支承该开关开闭构件;连结部,其在上述开关开闭构件能够相对于上述轴线限定部沿着上述中心轴线进行移动的状态下,将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上述棒状部连结于上述轴线限定部;突起部,其与上述开关开闭构件一体地或以固定于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状态设置,并自上述棒状部朝向上述倾斜移动方向突出;以及限制部,其与上述外壳一体地或以相对于上述外壳固定的状态设于上述外壳的内部,通过使上述开关开闭构件自上述中立状态进行倾斜移动,从而与上述突起部抵接,限制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自上述中立状态的倾斜移动量,该限制部在与上述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位于比上述突起部靠受压部侧的位置,通过与上述突起部抵接,从而利用来自上述突起部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使上述开关开闭构件沿着上述中心轴线朝向上述开关触点部移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在开关开闭构件自中立状态倾斜移动的情况下、也可靠地使开关触点部成为闭合状态、并可靠地发送表示操作指令的信号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手柄单元的内部和振子单元的内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发送单元与电源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状态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发送单元与电源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状态的电路图。
图5是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某一个发送单元和与该发送单元对应的开关开闭构件的中立状态下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用与支点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某一个发送单元和与该发送单元对应的开关开闭构件的中立状态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用与支点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某一个发送单元和与该发送单元对应的开关开闭构件的垂直按压状态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用与支点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某一个发送单元和与该发送单元对应的开关开闭构件的第1倾斜按压状态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用与支点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某一个发送单元和与该发送单元对应的开关开闭构件的第2倾斜按压状态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手柄单元被把持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用与支点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表示第1变形例的某一个发送单元和与该发送单元对应的开关开闭构件的中立状态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用与支点轴线平行的截面概略表示第2变形例的某一个发送单元和与该发送单元对应的开关开闭构件的中立状态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第3变形例的手柄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5是概略表示第4变形例的手柄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第5变形例的保持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7是以可动手柄打开至极限的状态表示第1参照例的手柄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8是以可动手柄闭合至极限的状态表示第1参照例的手柄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9是以可动手柄打开至极限的状态表示第2参照例的手柄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0是以可动构件抵接于止挡件的状态表示第2参照例的手柄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1是以可动手柄闭合至极限的状态表示第2参照例的手柄单元的结构概略图。
图22是表示第3参照例的手柄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1的图。如图1所示,超声波处理装置1具有长度轴线L。在此,将与长度轴线L平行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作为顶端方向(图1的箭头L1的方向),将与顶端方向相反的方向作为基端方向(图1的箭头L2的方向)。
超声波处理装置1包括振子单元2、探头3、作为操作指令发送装置的手柄单元4以及护套5。振子单元2具有振子壳体11。在振子壳体11的基端部连接有线缆6的一端。线缆6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源单元7。
图2是表示手柄单元4的内部和振子单元2的内部的结构的图。如图2所示,在振子壳体11的内部设有超声波振子12,该超声波振子12具有用于将电流转换为超声波振动的压电元件。超声波振子12通过被从电源单元7经由设于线缆6的内部的电信号线(未图示)供给电流,从而产生超声波振动。在超声波振子12的顶端方向侧连接有用于对超声波振动的振幅进行放大的柱状的变幅杆13。变幅杆13由振子壳体11支承。
如图1所示,作为操作指令发送装置的手柄单元4具有能够由手术操作者把持的外壳15。外壳15包括沿着长度轴线L延伸设置的筒状壳体17和自筒状壳体17相对于长度轴线L大致垂直地延伸设置的固定手柄18。另外,外壳15具有以能够相对于筒状壳体17转动的方式安装的可动手柄16。通过可动手柄16相对于筒状壳体17进行转动,从而可动手柄16相对于固定手柄18进行开闭动作。即,可动手柄16设为能够相对于固定手柄18进行开闭。可动手柄16位于比固定手柄18靠基端方向侧的位置。另外,可动手柄16的开闭方向相对于长度轴线L大致平行。
如图2所示,在筒状壳体17中,自基端方向侧连结有振子单元2,自顶端方向侧连结有护套5。另外,在筒状壳体17的内部,自顶端方向侧插入有探头3,在护套5内贯穿有探头3。在筒状壳体17的内部,探头3的基端连接于变幅杆13的顶端。另外,在筒状壳体17的内部,护套5连结于振子壳体11。
如图1所示,在探头3的顶端部设有探头处理部21。另外,在护套5的顶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有钳构件22。钳构件22能够相对于探头3的探头处理部21进行开闭。钳构件22的相对于探头处理部21的开闭操作由可动手柄16来进行。如图2所示,可动手柄16安装于护套5的滑动部23。另外,滑动部23设于可动筒状构件25的外周部。通过使可动手柄16相对于固定手柄18进行开闭动作,从而滑动部23和可动筒状构件25沿着长度轴线L进行移动。通过可动筒状构件25进行移动,从而护套5的可动管(未图示)沿着长度轴线L进行移动,钳构件22进行开闭动作。
如图1所示,手柄单元4具有连结于筒状壳体17的顶端方向侧的旋转操作旋钮26。旋转操作旋钮26连结为能够相对于筒状壳体17向绕长度轴线方向旋转。如图2所示,在护套5的可动筒状构件25的内周方向侧设有连接筒状构件27。连接筒状构件27的基端部连结于振子壳体11。另外,旋转操作旋钮26连结于连接筒状构件27和护套5的可动筒状构件25。因而,能够将来自旋转操作旋钮26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连接筒状构件27和护套5的可动筒状构件25。
另外,在探头3的外周部与连接筒状构件27之间固定有弹性构件29。弹性构件29被连接筒状构件27的内周部向内周方向按压并收缩。通过套管弹性构件29进行收缩,从而探头3固定于连接筒状构件27,探头3与护套5之间利用连接筒状构件27和弹性构件29相连结。因而,能够将来自旋转操作旋钮26的旋转驱动力经由连接筒状构件27和弹性构件29传递到探头3。通过设为如上所述结构,从而探头3、护套5、钳构件22以及振子单元2能够与旋转操作旋钮26一体地相对于筒状壳体17进行旋转。
在外壳15的固定手柄18的内部设有发送单元31(31A、31B)。各个发送单元31A、31B包括基板32(32A、32B)和设于对应的基板32A、32B上的开关触点部33(33A、33B)。另外,在固定手柄18的内部设有基板固定部35(35A、35B)。在各个基板固定部35A、35B上固定有对应的基板32A、32B。基板32A、32B之间借助挠性基板36相连接。
另外,在外壳15的筒状壳体17的内部,以相对于外壳15固定的状态设有电连接环37。在振子壳体11连结于护套5(可动筒状构件25)的状态下,振子壳体11的顶端部的外周部与电连接环37接触。另外,振子壳体11和护套5能够相对于电连接环37向绕长度轴线方向一体地进行旋转。在电连接环37上固定有基板38。基板32与基板38之间借助挠性基板39相连接。
图3和图4是表示发送单元31A、31B与电源单元7之间的电连接状态的图。如图3和图4所示,发送单元31A的开关触点部33A包括第1电触点41A和第2电触点42A。同样,发送单元31B的开关触点部33B包括第1电触点41B和第2电触点42B。在挠性基板39上设有三条电信号线43A~电信号线43C。电信号线43A经由基板32A上的电路电连接于开关触点部33A的第1电触点41A。电信号线43B经由基板32A上的电路、挠性基板36上的电路、基板32B上的电路电连接于开关触点部33B的第1电触点41B。电信号线43C经由基板32A上的电路、挠性基板36上的电路、基板32B上的电路电连接于开关触点部33A的第2电触点42A和开关触点部33B的第2电触点42B。电信号线43C是作为开关触点部33A、33B的接地线共用的公共线。
如图3所示,电连接环37包括电连接部45A、电连接部45B以及电连接部45C。电连接部45A~电连接部45C彼此电绝缘。电信号线43A经由基板38上的电路连接于电连接部45A。电信号线43B经由基板38上的电路连接于电连接部45B。电信号线43C经由基板38上的电路连接于电连接部45C。
另外,振子壳体11包括导电部47A、导电部47B以及导电部47C。导电部47A~导电部47C沿着长度轴线L延伸设置,彼此电绝缘。在振子壳体11连结于可动筒状构件25(护套5)的状态下,在电连接环37的电连接部45A仅电接触有导电部47A的顶端部。同样,在电连接环37的电连接部45B仅电接触有导电部47B的顶端部。而且,在电连接环37的电连接部45C仅电接触有导电部47C的顶端部。
在导电部47A的基端部连接有电信号线49A的一端。在导电部47B的基端部连接有电信号线49B的一端。在导电部47C的基端部连接有电信号线49C的一端。电信号线49A~电信号线49C通过线缆6的内部而将另一端连接于电源单元7。
像以上那样,从开关触点部33A的第1电触点41A通过电信号线43A、电连接部45A、导电部47A、电信号线49A直到电源单元7形成了第1电信号路径P1。另外,从开关触点部33B的第1电触点41B通过电信号线43B、电连接部45B、导电部47B、电信号线49B直到电源单元7形成了第2电信号路径P2。另外,从开关触点部33A的第2电触点42A和开关触点部33B的第2电触点42B通过电信号线43C、电连接部45C、导电部47C、电信号线49C直到电源单元7形成了接地路径G。
如图4所示,在开关触点部33A中,通过第1电触点41A与第2电触点42A相接触,从而开关触点部33A成为闭合状态。由此,利用开关触点部33A使第1电信号路径P1与接地路径G之间电连接。然后,从发送单元31A向电源单元7发送表示操作指令的信号。信号从发送单元31A输入到电源单元7,从而例如从电源单元7向超声波振子12输出超声波产生电流。由此,由超声波振子12产生的超声波振动经由变幅杆13和探头3传递到探头处理部21。
另外,在开关触点部33B中,通过第1电触点41B与第2电触点42B相接触,从而开关触点部33B成为闭合状态。由此,利用开关触点部33B电连接第2电信号路径P2与接地路径G之间。然后,从发送单元31B向电源单元7发送表示操作指令的信号。信号从发送单元31B输入到电源单元7,从而例如从电源单元7经由线缆6的内部的电布线(未图示)、超声波振子12、变幅杆13以及探头3向探头处理部21传递高频电流。另外,从电源单元经由线缆6的内部的电布线(未图示)、与导电部47A~导电部47C不同的振子壳体11的导电部(未图示)、护套5的导电部(未图示)向钳构件22传递高频电流。
如图1所示,在固定手柄18的顶端方向侧的面上安装有能够切换开关触点部33A的开闭状态的开关开闭构件51A和能够切换开关触点部33B的开关状态的开关开闭构件51B。另外,外壳15包括第1外壳结构体52A和连结于第1外壳结构体52A的第2外壳结构体52B。第2外壳结构体52B能够在分离面S处自第1外壳结构体52A分离。分离面S穿过发送单元31A的基板32A和发送单元31B的基板32B,并相对于外壳15的宽度方向(图1的箭头W的方向)垂直。第2外壳结构体52B能够在分离面S处平行于宽度方向地自第1外壳结构体52A分离。
图5~图7是表示发送单元31A和开关开闭构件51A的结构的图。此外,以下,说明发送单元31A和开关开闭构件51A的结构和作用,但是由于发送单元31B和开关开闭构件51B的结构及作用与发送单元31A和开关开闭构件51A的结构及作用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图5~图7所示,发送单元31A安装于基板固定部35A。基板固定部35A与外壳15的第1外壳结构体52A一体地或以相对于第1外壳结构体52A固定的状态设置。在基板固定部35A固定有发送单元31A的基板32A。因而,基板32A能够以相对于外壳15的第1外壳结构体52A固定的状态设置。
在基板32A上,以固定于基板32A的状态设有开关触点部33A的第1电触点41A。另外,在基板32A上安装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圆顶构件55。圆顶构件55具有弹性,并被施力成不接触第1电触点41A的状态。在圆顶构件55上设有开关触点部33A的第2电触点42A。因而,第2电触点42A被施力成不接触第1电触点41A的状态。
开关开闭构件51A具有中心轴线C。中心轴线C穿过发送单元31A。开关开闭构件51A包括设于外壳15的外部的受压部57和自受压部57沿着中心轴线C朝向开关触点部33A延伸设置的棒状部58。受压部57能够由手术操作者进行按压。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在棒状部58的开关触点部33A侧的端部设有开关按压部59。
通过手术操作者使按压力作用于受压部57,从而开关按压部59按压圆顶构件55(开关触点部33A)。由此,圆顶构件55克服作用力而朝向基板32A上的第1电触点41A移动,圆顶构件55的第2电触点42A接触第1电触点41A。然后,开关触点部33A成为闭合状态。
在外壳15的内部设有支承部61、62。支承部61、62与外壳15的第1外壳结构体52A一体地或以相对于第1外壳结构体52A固定的状态设置。支承部61、62在按压力未作用于受压部57的中立状态下、且在开关按压部59未按压开关触点部33A(圆顶构件55)的状态下支承开关开闭构件51A。在中立状态下,开关开闭构件51A的中心轴线C相对于发送单元31A的基板32A垂直。
另外,开关开闭构件51A被支承部61、62支承为能够自中立状态向与中心轴线C垂直的第1倾斜移动方向(图5和图6的箭头I1的方向)和作为与第1倾斜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2倾斜移动方向(图5和图6的箭头I2的方向)倾斜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与外壳15的宽度方向一致。因而,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与可动手柄16的开闭方向垂直。另外,第2外壳结构体52B的自第1外壳结构体52A分离的分离面S相对于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垂直。而且,第2外壳结构体52B能够在分离面S处平行于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地自第1外壳结构体52A分离。另外,图5~图7表示开关开闭构件51A的中立状态。
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支承部62位于比支承部61靠开关触点部33A侧的位置。另外,基板固定部35A和支承部61、62与第1外壳结构体52A一体地或以相对于第1外壳结构体52A固定的状态设置。而且,基板固定部35A和支承部61、62自第1外壳结构体52A的内周部朝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延伸设置。因而,在于分离面S处使第1外壳结构体52A与第2外壳结构体52B分离的状态下,发送单元31A、基板固定部35A、开关开闭构件51A以及支承部61、62与第1外壳结构体52A一体地自第2外壳结构体52B分离。
在支承部62和开关开闭构件51A的棒状部58内贯穿有销63。销63被止销65固定于支承部62。由此,销63成为相对于外壳15的第1外壳结构体52A固定的状态。另外,支点轴线B被销63的销轴限定。即,销63的销轴与支点轴线B同轴。支点轴线B与基板32A平行。另外,支点轴线B在棒状部58中与中心轴线C正交,相对于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垂直。即,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与中心轴线C垂直,并且与支点轴线B垂直。像以上那样,销63成为限定支点轴线B的轴线限定部。开关开闭构件51A能够以支点轴线B为中心自中立状态倾斜移动。
另外,在支承部61上设有夹持部67A、67B,该夹持部67A、67B在与支点轴线B平行的方向上从两侧夹持棒状部58。同样地在支承部62上设有夹持部68A、68B,该夹持部68A、68B在与支点轴线B平行的方向上从两侧夹持棒状部58。由于在与支点轴线B平行的方向上从两侧夹持棒状部58,因此开关开闭构件51A的自中立状态向与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倾斜移动受到限制。即,支承部61、62仅在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上成为限制开关开闭构件51A的自中立状态的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方向限制部。
另外,在外壳15的内部设有自开关开闭构件51A的棒状部58朝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突出的第1突起部71A和自开关开闭构件51A的棒状部58朝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突出的第2突起部71B。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与开关开闭构件51A一体地或以相对于开关开闭构件51A固定的状态设置。
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位于比支承部61靠开关触点部33A侧的位置,且位于比支承部62靠受压部57侧的位置。此外,期望的是,与支点轴线B平行的方向上的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的尺寸D1大于与支点轴线B平行的方向上的棒状部58的尺寸D2。而且,在支承部61上设有能够供第1突起部71A抵接的第1突起抵接部72A和能够供第2突起部71B抵接的第2突起抵接部72B。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第1突起抵接部72A和第2突起抵接部72B位于比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靠受压部57侧的位置。
在棒状部58上形成有在与支点轴线B平行的方向上贯穿棒状部58的孔状部73。孔状部73沿着中心轴线C被孔限定部75限定为长孔状。通过销63贯穿孔状部73,从而开关开闭构件51A的棒状部58连结于销63。由于孔状部73为长孔状,因此孔限定部75能够相对于销63沿着中心轴线C进行移动,开关开闭构件51A能够相对于销63沿着中心轴线C进行移动。即,在开关开闭构件51A能够相对于作为轴线限定部的销63沿着中心轴线C进行移动的状态下,孔限定部75成为将开关开闭构件51A的棒状部58连结于销63的连结部。另外,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棒状部58在比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靠开关触点部33A侧的位置连结于销63。
接着,说明作为操作指令发送装置的手柄单元4的作用。图8是表示开关开闭构件51A的垂直按压状态的图。在中立状态(参照图6)的开关开闭构件51A的受压部57中,在使按压力作用于中心轴线C附近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在按压力的作用下,孔限定部75相对于销63沿着中心轴线C朝向开关触点部33A移动。即,开关开闭构件51A沿着中心轴线C朝向开关触点部33A移动而成为垂直按压状态。在垂直按压状态下,中心轴线C相对于发送单元31A的基板32A垂直。另外,利用开关按压部59按压开关触点部33A,开关触点部33A成为闭合状态。
此时,由于开关按压部59自中立状态相对于基板32A垂直地朝向开关触点部33A移动,因此开关按压部59不会自中立状态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图8的箭头I1的方向)或第2倾斜移动方向(图8的箭头I2的方向)较大地移动。开关触点部33A在中立状态下配置在中心轴线C穿过的位置。因而,由于开关按压部59未自中立状态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或第2倾斜移动方向较大地移动,因此在垂直按压状态下利用开关按压部59可靠地按压开关触点部33A。由此,在垂直按压状态下,开关触点部33A可靠地成为闭合状态。
图9是表示开关开闭构件51A的第1倾斜按压状态的图,图10是表示开关开闭构件51A的第2倾斜按压状态的图。在中立状态(参照图6)的开关开闭构件51A的受压部57中,在使按压力作用于自中心轴线C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图9和图10的箭头I1的方向)或第2倾斜移动方向(图9和图10的箭头I2的方向)离开的位置的情况下,在按压力的作用下,开关开闭构件51A自中立状态进行倾斜移动。开关开闭构件51A以在棒状部58中与中心轴线C正交的支点轴线B为中心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或第2倾斜移动方向倾斜移动。此时,开关开闭构件51A的自中立状态向与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倾斜移动被支承部61的夹持部67A、67B和支承部62的夹持部68A、68B限制。因此,开关开闭构件51A不会向与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倾斜移动,开关开闭构件51A自中立状态适当地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或第2倾斜移动方向倾斜移动。
通过开关开闭构件51A自中立状态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倾斜移动,从而如图9所示,开关开闭构件51A成为第1倾斜按压状态。在第1倾斜按压状态下,中心轴线C相对于基板32A朝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倾斜。另外,利用开关按压部59按压开关触点部33A,开关触点部33A成为闭合状态。此时,第2突起部71B抵接于支承部61的第2突起抵接部72B。通过第2突起部71B抵接于支承部61的第2突起抵接部72B,从而开关开闭构件51A的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受到限制。即,第2突起抵接部72B(支承部61)通过与第2突起部71B抵接而成为限制开关开闭构件51A的自中立状态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量的限制部(倾斜移动量限制部)。
另外,在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中,在棒状部58中与中心轴线C正交的支点轴线B成为中心。因此,开关按压部59未自中立状态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较大地移动。因而,由于开关按压部59未自中立状态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较大地移动,因此在第1倾斜按压状态下利用开关按压部59可靠地按压开关触点部33A。由此,在第1倾斜按压状态下,开关触点部33A可靠地成为闭合状态。
另外,通过使第2突起部71B抵接于第2突起抵接部72B,从而相对于来自第2突起部71B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开关开闭构件51A。在此,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第2突起抵接部72B位于比第2突起部71B靠受压部57侧的位置。因此,沿着中心轴线C朝向开关触点部33A的反作用力自第2突起抵接部72B作用于开关开闭构件51A。由此,孔限定部75相对于销63朝向开关触点部33A移动。即,开关开闭构件51A朝向开关触点部33A移动。因而,利用开关按压部59进一步可靠地按压开关触点部33A,开关触点部33A进一步可靠地成为闭合状态。
另外,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棒状部58在比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靠开关触点部33A侧的位置连结于销63。因此,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成为自中立状态倾斜移动的中心的支点轴线B的位置靠近开关触点部33A。通过使支点轴线B的位置靠近开关触点部33A,从而在开关开闭构件51A的自中立状态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中,开关按压部59的自中立状态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的移动量进一步减小。因而,在第1倾斜按压状态下,利用开关按压部59进一步可靠地按压开关触点部33A,开关触点部33A进一步可靠地成为闭合状态。
另一方面,通过开关开闭构件51A自中立状态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倾斜移动,从而如图10所示,开关开闭构件51A成为第2倾斜按压状态。在第2倾斜按压状态下,中心轴线C相对于基板32A朝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倾斜。另外,利用开关按压部59按压开关触点部33A,开关触点部33A成为闭合状态。此时,第1突起部71A抵接于支承部61的第1突起抵接部72A。通过使第1突起部71A抵接于支承部61的第1突起抵接部72A,从而开关开闭构件51A的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受到限制。即,第1突起抵接部72A(支承部61)通过与第1突起部71A抵接而成为限制开关开闭构件51A的自中立状态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量的限制部(倾斜移动量限制部)。
另外,在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中,在棒状部58中与中心轴线C正交的支点轴线B成为中心。因此,开关按压部59不会自中立状态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较大地移动。因而,由于开关按压部59不会自中立状态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较大地移动,因此在第2倾斜按压状态下利用开关按压部59可靠地按压开关触点部33A。由此,在第2倾斜按压状态下,开关触点部33A可靠地成为闭合状态。
另外,通过使第1突起部71A抵接于第1突起抵接部72A,从而相对于来自第1突起部71A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开关开闭构件51A。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第1突起抵接部72A位于比第1突起部71A靠受压部57侧的位置。因此,沿着中心轴线C朝向开关触点部33A的反作用力自第1突起抵接部72A作用于开关开闭构件51A。由此,孔限定部75相对于销63朝向开关触点部33A移动,开关开闭构件51A相对于销63使孔限定部75朝向开关触点部33A移动。因而,利用开关按压部59进一步可靠地按压开关触点部33A,开关触点部33A进一步可靠地成为闭合状态。
另外,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棒状部58在比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靠开关触点部33A侧的位置连结于销63。因此,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成为自中立状态倾斜移动的中心的支点轴线B的位置靠近开关触点部33A。通过使支点轴线B的位置靠近开关触点部33A,从而在开关开闭构件51A的自中立状态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中,开关按压部59的自中立状态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的移动量进一步减小。因而,在第2倾斜按压状态下,利用开关按压部59进一步可靠地按压开关触点部33A,开关触点部33A进一步可靠地成为闭合状态。
图11是表示手柄单元4被把持的状态的图。如图11所示,在把持着手柄单元4的状态下,手术操作者的中指F3、无名指F4、小拇指F5勾挂于固定手柄18,大拇指F1勾挂于可动手柄16。然后,利用食指F2按压开关开闭构件51A或开关开闭构件51B的受压部97,对应的开关触点部33A、33B成为闭合状态。此时,食指F2的可动方向与可动手柄16的开闭方向大致垂直,与外壳15的宽度方向(图11的箭头W的方向)大致平行。因而,在开关开闭构件51A、51B中,通过使自中立状态的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与外壳15的宽度方向一致,从而自中立状态的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与把持着手柄单元4的状态下的食指F2的可动方向一致。由此,手术操作者易于在把持着手柄单元4的状态下按压开关开闭构件51A、51B的受压部57。
另外,作为操作指令发送装置的手柄单元4通过以能够彼此分离的方式连结第1外壳结构体52A与第2外壳结构体52B而形成。与开关开闭构件51A对应的基板固定部35A、与开关开闭构件51B对应的基板固定部35B、支承部61、62与第1外壳结构体52A一体地或以相对于第1外壳结构体52A固定的状态设置。另外,发送单元31A的基板32A、发送单元31B的基板32B以固定于第1外壳结构体52A的状态设置。因而,在形成第2外壳结构体52B时,与开关开闭构件51A对应的基板固定部35A、与开关开闭构件51B对应的基板固定部35B、支承部61、62的任意部分均不必与第2外壳结构体52B一体形成,也不必固定于第2外壳结构体52B。另外,也不必将基板32A、32B固定于第2外壳结构体52B。因而,可容易地制造手柄单元4。
另外,第2外壳结构体52B穿过发送单元31A的基板32A、发送单元31B的基板32B,并且能够在与开关开闭构件51A、51B的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垂直的分离面S处自第1外壳结构体52A分离。而且,第2外壳结构体52B能够在分离面S处平行于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地自第1外壳结构体52A分离。因而,易于进行与开关开闭构件51A对应的基板固定部35A、与开关开闭构件51B对应的基板固定部35B、支承部61、62的、向第1外壳结构体52A的一体形成以及相对于第1外壳结构体52A的固定。
因此,在作为上述结构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的手柄单元4中起到以下效果。即,在手柄单元4中,在开关开闭构件51A、51B的自中立状态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中,在棒状部58中与中心轴线C正交的支点轴线B成为中心。另外,通过使设于棒状部58的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中的一者与支承部61(第1突起抵接部72A、第2突起抵接部72B)相抵接,从而限制棒状部58(开关开闭构件51A、51B)的倾斜移动量。因此,在开关开闭构件51A、51B的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中,开关按压部59未自中立状态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较大地移动。同样,在开关开闭构件51A、51B的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中,开关按压部59未自中立状态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较大地移动。而且,通过使第1突起部71A或第2突起部71B抵接于支承部61,从而相对于来自第1突起部71A或第2突起部71B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开关开闭构件51A。因此,孔限定部75相对于销63朝向开关触点部33A移动。即,开关开闭构件51A朝向开关触点部33A移动。因而,在第1倾斜按压状态和第2倾斜按压状态下,利用各个开关开闭构件51A、51B的开关按压部59能够可靠地按压对应的开关触点部33A、33B。由此,在第1倾斜按压状态和第2倾斜按压状态下,能够将各个开关触点部33A、33B可靠地设为闭合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61具有通过夹持棒状部58来限制开关开闭构件51的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方向限制部的功能、以及通过与第1突起部71A或第2突起部71B相抵接来限制开关开闭构件51的倾斜移动量的倾斜移动量限制部的功能这两个功能。但是,并不限于此,支承部61也可以仅发挥与第1突起部71A或第2突起部71B相抵接、并限制开关开闭构件51的倾斜移动量的倾斜移动量限制部的功能。
(变形例)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各个开关开闭构件51A、51B在比棒状部58的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靠开关触点部33A侧的位置连结于作为轴线限定部的销63,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第1变形例如图12所示,也可以是,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开关开闭构件51A在棒状部58的比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靠受压部57侧的位置连结于作为轴线限定部的销63。在本变形例中,在支承部61和棒状部58中贯穿有销63。即,孔限定部75在棒状部58的比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靠受压部57侧的位置将开关开闭构件51A连结于销63。即使这样,在第1倾斜按压状态和第2倾斜按压状态下,也能够利用各个开关开闭构件51A、51B的开关按压部59可靠地按压对应的开关触点部33A、33B。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各个开关开闭构件51A、51B中,利用固定于支承部62的销63限定了支点轴线B,但是并不限于此。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各个开关开闭构件51A、51B中,通过销63贯穿棒状部58的孔状部73,从而在能够沿着中心轴线C进行移动的状态下将棒状部58连结于作为轴线限定部的销63,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第2变形例如图13所示,在开关开闭构件51A中,也可以是,取代销63而与夹持部68A一体地形成有卡合突起81A,与夹持部68B一体地形成有卡合突起81B。在本变形例中,利用卡合突起81A、81B限定在棒状部58中与中心轴线C正交的支点轴线B。卡合突起81A、81B在与支点轴线B平行的方向上朝向棒状部58突出。即,卡合突起81A、81B成为限定支点轴线B的轴线限定部。
另外,在棒状部58设有供卡合突起81A卡合的卡合槽82A和供卡合突起81B卡合的卡合槽82B。卡合槽82A、82B沿着中心轴线C形成为长槽状。卡合槽82A能够相对于卡合突起81A沿着中心轴线C进行移动,卡合槽82B能够相对于卡合突起81B沿着中心轴线C进行移动。因而,在开关开闭构件51A能够相对于卡合突起81A、81B沿着中心轴线C进行移动的状态下,开关开闭构件51A的棒状部58连结于卡合突起81A、81B。即,在开关开闭构件51A能够相对于卡合突起81A、81B沿着中心轴线C进行移动的状态下,卡合槽82A、82B成为将开关开闭构件51A的棒状部58连结于作为轴线限定部的卡合突起81A、81B的连结部。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可动手柄16位于比固定手柄18靠基端方向侧的位置,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第3变形例如图14所示,也可以是,可动手柄16位于比固定手柄18靠顶端方向侧的手枪型的手柄单元4成为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在本变形例中,在筒状壳体17与固定手柄18之间具有在内部设有发送单元31A、31B的开关收容部83。开关收容部83成为外壳15的一部分,并固定于筒状壳体17和固定手柄18。开关开闭构件51A、51B安装于开关收容部83的顶端方向侧的面。各个开关开闭构件51A、51B的受压部57位于比可动手柄16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
即使在本变形例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使可动手柄16的开闭方向相对于长度轴线L大致平行。另外,把持着手柄单元4的状态是利用食指F2按压开关开闭构件51A或开关开闭构件51B的受压部97。例如,在按压开关开闭构件51A时,食指F2的可动方向与可动手柄16的开闭方向大致垂直,与外壳15的宽度方向(图14的纸面垂直方向)大致平行。因而,在开关开闭构件51A、51B中,通过使自中立状态的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与外壳15的宽度方向一致,从而自中立状态的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与把持着外壳15的状态下的食指F2的可动方向一致。
另外,作为第4变形例如图15所示,也可以是,可动手柄16的开闭方向相对于长度轴线L大致垂直。在本变形例中,以长度轴线L为中心,固定手柄18位于可动手柄16的相反侧。另外,可动手柄16的开闭方向相对于外壳15的宽度方向(图15的箭头W的方向)也大致垂直。
另外,作为第5变形例如图16所示,也可以是,未设有固定手柄18和可动手柄16的筒状的保持单元85作为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在本变形例中,仅由筒状壳体17构成了外壳15。在筒状壳体17的基端部连接有线缆6的一端。开关开闭构件51A、51B安装于筒状壳体17的外周部。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从发送单元31A发送操作指令来产生超声波振动,通过从发送单元31B发送操作指令来输出高频电流,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某一变形例,也可以是,通过从发送单元31A发送操作指令来进行送液,通过从发送单元31B发送操作指令来进行抽吸。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外壳15能够分离为第1外壳结构体52A与第2外壳结构体52B,但是并不限于此限。例如,作为某一变形例,也可以是,筒状壳体17和固定手柄18由单一的构件一体形成。
另外,发送单元31A、31B和开关开闭构件51A、51B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即,只要设有1个以上的发送单元(31A、31B)和与发送单元(31A、31B)相同数量的开关开闭构件(51A、51B)即可。
因而,根据上述变形例,在操作指令发送装置(4、85)中,只要在外壳15的内部与外壳15一体地或以相对于外壳15固定的状态设有轴线限定部(63、81A、81B)即可。而且,只要利用轴线限定部(63、81A、81B)限定与发送单元(31A、31B)的基板(32A、32B)平行、并且在棒状部58中与开关开闭构件(51A、51B)的中心轴线C正交的支点轴线B即可。
另外,在操作指令发送装置(4、85)中,只要在外壳15的内部与外壳15一体地或以相对于外壳15固定的状态设有支承部62即可。而且,只要支承部62能够以自中心轴线C相对于发送单元(31A、31B)的基板(32A、32B)垂直的中立状态以支点轴线B为中心向与中心轴线C垂直、并且与支点轴线B垂直的倾斜移动方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倾斜移动的方式支承开关开闭构件(51A、51B)即可。
另外,在操作指令发送装置(4、85)中,只要在轴线限定部(63、81A、81B)设有连结开关开闭构件(51A、51B)的棒状部58的连结部(75、82A、82B)即可。而且,只要在开关开闭构件(51A、51B)能够相对于轴线限定部(63、81A、81B)沿着中心轴线C进行移动的状态下利用连结部(75、82A、82B)将棒状部58连结于轴线限定部(63、81A、81B)即可。
另外,在操作指令发送装置(4、85)中,只要在与开关开闭构件(51A、51B)一体地或以固定于开关开闭构件(51A、51B)的状态设有突起部(第1突起部71A、第2突起部71B)即可。而且,只要突起部(71A、71B)从棒状部58朝向倾斜移动方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突出即可。另外,只要与突起部(71A、71B)相对应地在外壳15的内部与外壳15一体地或以相对于外壳15固定的状态设有支承部61即可。由此,在开关开闭构件(51A、51B)自中立状态进行倾斜移动的情况下,突起部(71A、71B)抵接于支承部61的限制部(72A、72B),开关开闭构件(51A、51B)的自中立状态的倾斜移动量受到限制。
(参照例)
另外,作为第1参照例,存在有如图17和图18所示的手枪型的手柄单元4。在本参照例中,可动手柄16位于比固定手柄18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可动手柄16的闭合方向与基端方向大致一致。在比可动手柄16靠顶端方向侧的位置,以连结于可动手柄16的状态设有可动构件91。而且,在可动构件91的顶端方向侧的面上安装有开关开闭构件51A。在可动构件91的内部设有包括开关触点部33A的发送单元31A。在本参照例中,作用于开关开闭构件51A的受压部57的按压力的作用方向与可动手柄16的闭合方向大致一致。
可动构件91与可动手柄16一体地相对于固定手柄18进行开闭动作。因此,如图18所示,通过可动手柄16相对于固定手柄18进行闭合动作,从而开关开闭构件51A也追随于可动手柄16进行移动。因此,在可动手柄16相对于固定手柄18闭合至极限的状态下,在与长度轴线L平行的方向上,可动手柄16与开关开闭构件51A之间的尺寸D3不会变大。因而,即使在以可动手柄16相对于固定手柄18闭合至极限的状态把持着手柄单元4的情况下,手术操作者的手指(F2)也易于够到开关开闭构件51A的受压部57,易于受压部57。
另外,作为第2参照例,存在有如图19~图21所示的手枪型的手柄单元4。在本参照例中,与第1参照例相同地设有与可动手柄16一体地相对于固定手柄18进行开闭动作的可动构件91。而且,在可动构件91的顶端方向侧的面上安装有开关开闭构件51A。在可动构件91的内部设有包括开关触点部33A的发送单元31A。另外,作用于开关开闭构件51A的受压部57的按压力的作用方向与可动手柄16的闭合方向大致一致。但是,在本参照例中,与第1参照例不同,设有用于限制可动构件91的向闭合方向的移动的止挡件92。
在使可动手柄16自可动手柄16相对于固定手柄18打开了的状态进行闭合动作的情况下,如图20所示,可动构件91与可动手柄16一体地进行闭合动作,直至可动构件91抵接于止挡件92。而且,通过使可动构件91抵接于止挡件92,从而可动构件91的向闭合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在止挡件92上,仅能够抵接有可动构件91,未抵接有可动手柄16。因而,在可动构件91抵接于止挡件92的状态下,如图21所示,通过使可动手柄16进行闭合动作,仅可动手柄16向闭合方向移动。
通过设为上述结构,从而在本参照例中,在可动构件91抵接于止挡件92的状态下,即使按压力作用于开关开闭构件51A的受压部57,可动构件91也不会在按压力的作用下进行移动。因而,有效地防止了由作用于受压部97的按压力引起的可动手柄16的向闭合方向的移动,可动手柄16的操作性提高。另外,通过使可动手柄16相对于固定手柄18进行闭合动作直至可动构件91抵接于止挡件92,从而开关开闭构件51A也追随于可动手柄16进行移动。在可动手柄16相对于固定手柄18闭合至极限的状态下,在与长度轴线L平行的方向上,可动手柄16与开关开闭构件51A之间的尺寸D4不会变大。因而,即使在以可动手柄16相对于固定手柄18闭合至极限的状态把持着手柄单元4的情况下,手术操作者的手指(F2)也易于够到开关开闭构件51A的受压部57,易于受压部57。
另外,作为第3参照例,存在有如图22所示的手枪型的手柄单元4。在本参照例中,在可动手柄16上设有开关开闭构件51A。而且,在可动手柄16的内部设有包括开关触点部33A的发送单元31A。但是,在本参照例中,在可动手柄16的侧面安装有开关开闭构件51A。因此,作用于开关开闭构件51A的受压部57的按压力的作用方向相对于可动手柄16的闭合方向大致垂直,与可动手柄16的闭合方向不同。
在本参照例中,作用于开关开闭构件51A的受压部57的按压力的作用方向与可动手柄16的闭合方向不同。因此,即使按压力作用于开关开闭构件51A的受压部57,可动手柄16也不会在按压力的作用下向闭合方向移动。因而,有效地防止了由作用于受压部97的按压力引起的可动手柄16的向闭合方向的移动,可动手柄16的操作性提高。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7)

1.一种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其中,该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包括:
能够把持的外壳;
发送单元,其包括以相对于上述外壳固定的状态设于上述外壳的内部的基板和设于上述基板上的开关触点部,通过使上述开关触点部成为闭合状态,从而发送表示操作指令的信号;
开关开闭构件,其包括以能够按压的方式设于上述外壳的外部的受压部和自上述受压部沿着中心轴线朝向上述开关触点部延伸设置的棒状部,上述棒状部具有开关按压部,该开关按压部通过对上述受压部作用按压力来按压上述开关触点部,使上述开关触点部成为上述闭合状态;
轴线限定部,其与上述外壳一体地或以相对于上述外壳固定的状态设于上述外壳的内部,并限定与上述基板平行、并且在上述棒状部中与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上述中心轴线正交的支点轴线;
支承部,其与上述外壳一体地或以相对于上述外壳固定的状态设于上述外壳的内部,并以使上述开关开闭构件能够自上述中心轴线相对于上述基板垂直的中立状态以上述支点轴线为中心向与上述中心轴线垂直、并且与上述支点轴线垂直的倾斜移动方向倾斜移动的方式支承该开关开闭构件;
连结部,其在上述开关开闭构件能够相对于上述轴线限定部沿着上述中心轴线进行移动的状态下,将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上述棒状部连结于上述轴线限定部;
突起部,其与上述开关开闭构件一体地或以固定于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状态设置,并自上述棒状部朝向上述倾斜移动方向突出;以及
限制部,其与上述外壳一体地或以相对于上述外壳固定的状态设于上述外壳的内部,通过使上述开关开闭构件自上述中立状态进行倾斜移动,从而与上述突起部抵接,限制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自上述中立状态的倾斜移动量,该限制部在与上述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位于比上述突起部靠受压部侧的位置,通过与上述突起部抵接,从而利用来自上述突起部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使上述开关开闭构件沿着上述中心轴线朝向上述开关触点部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其中,
上述连结部在与上述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且在比上述突起部靠开关触点部侧的位置将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上述棒状部连结于上述轴线限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其中,
上述轴线限定部具有销,该销以相对于外壳固定的状态设置,且销轴与上述支点轴线同轴,
上述连结部具有孔限定部,该孔限定部在与上述支点轴线平行的方向上贯穿上述棒状部,并且限定供上述销贯穿的孔状部,且能够相对于上述销沿着上述中心轴线进行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其中,
上述支承部具有夹持部,该夹持部在与上述支点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从两侧夹持上述棒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其中,
上述外壳包括第1外壳结构体和以能够自上述第1外壳结构体分离的方式连结于上述第1外壳结构体的第2外壳结构体,
上述轴线限定部、上述支承部以及上述限制部与上述第1外壳结构体一体地或以相对于上述第1外壳结构体固定的状态设置,
上述发送单元的上述基板以相对于上述第1外壳结构体固定的状态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其中,
上述第2外壳结构体通过上述发送单元的上述基板,并且在与上述倾斜移动方向垂直的分离面处,能够平行于上述倾斜移动方向地自上述第1外壳结构体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其中,
上述外壳包括固定手柄和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手柄进行开闭的可动手柄,
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上述倾斜移动方向同与上述可动手柄的开闭方向垂直的上述外壳的宽度方向一致。
CN201380011321.5A 2012-02-28 2013-01-29 操作指令发送装置 Active CN1041372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04191P 2012-02-28 2012-02-28
US61/604,191 2012-02-28
PCT/JP2013/051878 WO2013129008A1 (ja) 2012-02-28 2013-01-29 操作指令発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7209A true CN104137209A (zh) 2014-11-05
CN104137209B CN104137209B (zh) 2017-09-01

Family

ID=49082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1321.5A Active CN104137209B (zh) 2012-02-28 2013-01-29 操作指令发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14299B2 (zh)
EP (1) EP2822016B1 (zh)
JP (1) JP5519878B2 (zh)
CN (1) CN104137209B (zh)
WO (1) WO2013129008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14630A (en) * 1965-05-20 1968-05-22 Schaltbau Gmbh Quick action electric switch
US3772484A (en) * 1972-09-11 1973-11-13 J Roeser Dual acting push button toggle switch
CN1284689A (zh) * 1999-07-05 2001-02-21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多方向输入装置
US6344618B1 (en) * 1999-06-10 2002-02-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directional operating switch and multi-directional opera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00274160A1 (en) * 2009-04-22 2010-10-28 Chie Yachi Switching structure and surgical equip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3549A (en) * 1984-10-18 1986-01-07 Service Machine Company Reversing switch
ATE378152T1 (de) * 2004-09-22 2007-11-15 Black & Decker Inc Verriegelbare drucktaste für einen bohrhammer
US7199314B2 (en) * 2005-06-08 2007-04-03 Cts Corporation Joystick and switch
JP4547676B2 (ja) * 2006-01-26 2010-09-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操作装置
JP2008305604A (ja) * 2007-06-06 2008-12-18 Onkyo Corp 操作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14630A (en) * 1965-05-20 1968-05-22 Schaltbau Gmbh Quick action electric switch
US3772484A (en) * 1972-09-11 1973-11-13 J Roeser Dual acting push button toggle switch
US6344618B1 (en) * 1999-06-10 2002-02-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directional operating switch and multi-directional opera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284689A (zh) * 1999-07-05 2001-02-21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多方向输入装置
US20100274160A1 (en) * 2009-04-22 2010-10-28 Chie Yachi Switching structure and surgical equip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14299B2 (en) 2015-12-15
EP2822016A4 (en) 2015-08-19
US20140190806A1 (en) 2014-07-10
EP2822016B1 (en) 2020-04-22
WO2013129008A1 (ja) 2013-09-06
JP5519878B2 (ja) 2014-06-11
EP2822016A1 (en) 2015-01-07
JPWO2013129008A1 (ja) 2015-07-30
CN104137209B (zh) 2017-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0584A (zh) 把持处理装置
CN105246423A (zh) 把持处理装置和把持单元
JP4982706B2 (ja) 触覚フィードバック機能付きのタッチセンサ
CN105012012A (zh) 把持处理装置
KR20180126923A (ko) 스마트 컨트롤러
CN106133866B (zh) 电按键开关和具有电按键开关的操作元件
CN105682587A (zh) 超声波探头及超声波处理装置
CN104137209A (zh) 操作指令发送装置
CN101752133A (zh) 用于间接闭合或断开开关位置的开关装置
US20040135767A1 (en) Displayed viewing area switching device in a computer
CN103258682A (zh) 车载用杠杆开关装置
CA2437332C (en) Depression switch and multidirectional input device
JP2016081613A (ja) 入力装置
EP2755218A1 (en) Combined operation type switch device
CN211858483U (zh) 一种静音按键
CN103456545B (zh) 摇动操作型开关装置
CN106067395B (zh) 限位开关以及断路器
US11947376B2 (en) Input device
CN105632822A (zh) 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JP5940429B2 (ja) 揺動操作型スイッチ装置
CN111045478A (zh) 电子装置
CN102667998B (zh) 电开关
US20230347238A1 (en) Game machine controller
KR20230069508A (ko) 회전체 검출 장치
CN211654721U (zh) 电磁继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0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