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0226B - 一种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30226B
CN104130226B CN201410399742.6A CN201410399742A CN104130226B CN 104130226 B CN104130226 B CN 104130226B CN 201410399742 A CN201410399742 A CN 201410399742A CN 104130226 B CN104130226 B CN 1041302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lvianolic acid
salvia miltiorrhiza
content
acid
salv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997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30226A (zh
Inventor
王平
柳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3997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302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30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02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30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02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07/77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07/78Benzo [b] furans; Hydrogenated benzo [b] furans
    • C07D307/86Benzo [b] furans; Hydrogenated benzo [b] furans with an oxygen atom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7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的制备方法:包括丹参总酚酸的分离和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制备两步完成。本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选择性去掉而对水溶性成分没有影响,而剩余的水相酸化之后再萃取可以选择性去除极性较大的无机盐、鞣质、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成分,最终得到高含量的丹参总酚酸。在得到丹参总酚酸的基础上,通过将丹参总酚酸溶液的pH调至6.0~8.0,再经大孔树脂分离等步骤,便以约3%的最终得率得到含量超过95%的丹参丹酚酸B产品。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开发简单、有效、成本低且具有工业化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其根、茎入药,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和扩张血管等作用,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丹参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肝脏损伤、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肿瘤等作用。
物质基础研究表明,产生上述药理活性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丹参总酚酸类化合物。其中,丹参总酚酸因在心血管疾病上显示出疗效显著及副作用小的特点,从而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丹参总酚酸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提取、过滤和大孔树脂分离的方法得到,如中国专利CN 1247855 A公开了一种丹参多酚酸盐的制备方法,其丹参丹酚酸B镁的含量为60%左右,丹参总酚酸得率2.5%;又如中国专利CN 101721467 A公开了一种丹参总酚酸的提取分离方法,其丹参总酚酸得率提高至4%左右,但丹参丹酚酸B含量仅约50%。虽然上述方法都已实现产业化,但寻找更加简便、经济和高效的制备高含量丹参总酚酸的方法仍然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此外,丹参丹酚酸B又是丹参总酚酸中主要活性代表成分之一,且研究发现丹参丹酚酸B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丹酚酸类化合物活性,如迷迭香酸、紫草酸、丹参素等。因此,将丹参丹酚酸B开发成新的临床剂型(新药注册要求含量需要达到90%以上)也吸引着众多人的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丹参丹酚酸B的药材含量虽然较高(约占药材总量的4%),但到目前为止,已报道的具有工业化价值的技术方法制备的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的技术方法或多或少存在丹参丹酚酸B得率和含量不能兼顾,工艺操作繁杂,以及产业化成本较高等问题。例如,中国专利CN 1911272 A公开了一种高含量丹参多酚酸盐的制备方法,但其丹参丹酚酸B镁的含量为仅为50~95%;又如,中国专利CN 101759672 A公开了一种丹参水溶性提取物、其制剂及用途,虽经聚酰胺和大孔树脂连续分离,但得到的丹参丹酚酸B的含量仅为90%,且得率不超过2%;此外,中国专利CN 101638401 A公开了丹参水溶性提取物、其制剂及用途,通过微生物发酵去除迷迭香酸,再经反相树脂分离,得到丹参丹酚酸B,纯度>99%。明显的,上述技术方法均不易有效满足丹参丹酚酸B作为新型制剂(90%)的产业化开发应用。因此,开发简单、有效且成本低的具有工业化价值的制备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的技术方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分析,通过对丹参中主要成分性质的研究以及大量的劳动实验,我们最终发明了一种新的具有产业化应用价值的制备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的制备方法:
(1)丹参总酚酸的分离:
将粉碎后的丹参生药用醇水溶液提取,合并粗提液,并浓缩至无醇味,过滤;所得滤液经有机溶剂反萃取去掉脂溶性成分及部分游离丹参多酚酸,收集剩余水相部分;然后调节水相部分pH至1.0~6.0,有机溶剂萃取,合并含丹参多酚酸的有机相,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到丹参总酚酸,得率约4%(以生药计);其中丹参总酚酸含量为80~95%,主要成分丹参丹酚酸B含量为70~85%,紫草酸含量为5~10%,迷迭香酸含量低于2%;
(2)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制备:
将上述步骤(1)得到的丹参总酚酸溶解并调节其pH至6.0~8.0,经大孔树脂或聚酰胺树脂分离,经0~80%(V/V)的C1~C2醇水或醇酸水溶液梯度洗脱,高效液相或薄层色板检测,收集含丹酚酸B的溶液,并减压浓缩至干,得到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或将收集的含丹参丹酚酸B的溶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后,调pH至酸性,经有机溶剂萃取分离后,收集含有丹参丹酚酸B的萃取液并减压浓缩至干,得到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得率约3%(以生药计);其中丹参丹酚酸B的含量大于等于95%且小于100%,杂质含量大于0且小于等于5%,主要杂质包括1~4%紫草酸。
优选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经反萃取和酸化萃取分离所得到的丹参总酚酸中迷迭香酸含量低于2.0%,更优的,低于0.5%。
优选的,制备方法步骤中萃取时所用的有机溶剂选自甲酸甲酯、甲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甲基叔丁基醚、甲基仲丁基醚及正丁醇中的一种。
优选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丹参总酚酸溶液在柱层析分离时所调pH在6.0~8.0之间。
优选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调节pH值所用的碱或盐选自碳酸锂、碳酸氢锂、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氢钾、氨水、碳酸氢镁、碳酸铵、碳酸氢铵中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柱分离的大孔树脂选自HP-20、HPD-80、HPD-100、HPD-100B、HPD-200A、HPD-300、HPD-450、HPD-722、HPD-826、SP-850、ADS-5、ADS-8、ADS-21、D101、AB-8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所用的0~80%(V/V)的C1~C2醇水梯度洗脱树脂的方法为:5~20%(V/V)C1~C2醇水洗脱4~8个填料容积量的柱体积去掉紫草酸等杂质,25~50%(V/V)C1~C2醇水洗脱6~8个填料容积量的柱体积,得到丹参酚酸B;更优选的,5~20%(V/V)C1~C2醇水洗脱4~8个填料容积量的柱体积去掉紫草酸等杂质,20~25%(V/V)C1~C2醇酸水洗脱1~4个填料容积量的柱体积,50~80%(V/V)C1~C2醇水洗脱6~8个填料容积量的柱体积,得到丹参酚酸B。
优选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所用的醇酸水溶液中的酸水的比例为0.1~5%。
优选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所述的酸选自磷酸、盐酸、硫酸、醋酸、甲酸、乙酸、三氟乙酸中的一种,优选盐酸。
优选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所述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的干燥方法选自减压干燥、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及喷雾干燥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得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可制备成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片剂、颗粒剂、口服剂、微丸剂、滴丸剂、粉针剂、水针剂、输液剂、胶囊剂及其他药物及保健品制剂。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在于:
第一,通过理论及实验研究,我们首次报道脂溶性的丹参酮及游离丹参多酚酸类化合物可以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选择性去掉而对水溶性成分没有影响,而剩余的水相酸化之后再萃取可以选择性去除极性较大的无机盐、鞣质、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成分,最终得到高含量的丹参总酚酸。即我们首次报道了一种经反萃取、酸化萃取、过滤和浓缩至干得到丹参总酚酸的制备方法,所得丹参总酚酸的含量为80~95%,得率以生药计超过4%。其中,主要成分丹参丹酚酸B含量为70~85%,紫草酸含量为5~10%,迷迭香酸含量低于2%。该方法与传统大孔树脂制备丹参总酚酸的工艺CN 101721467 A及CN 101744878 A相比,不仅其有效成分丹参丹酚酸B含量亦达到80%左右,而且具有简便、有效和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具有创造性。
第二,本发明在得到丹参总酚酸的基础上,通过将丹参总酚酸溶液的pH调至6.0~8.0,再经大孔树脂分离等步骤,便以约3%的最终得率(以丹参生药计)得到含量超过95%的丹参丹酚酸B产品。明显的,与现有制备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技术专利CN 101759672 A(丹酚酸B含量90%左右)和CN 1911272 A(丹酚酸B含量55~95%)相比,本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丹参丹酚酸B的含量和得率都大大提高。此外,本工艺条件下所得到的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含量大于等于95%,主要杂质为1~4%紫草酸,杂质迷迭香酸含量低于2%,更优的低于0.5%,显著不同于现有专利的杂质含量要求,体现出显著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综上,我们通过将丹参提取浓缩液经反萃取和酸化萃取分离方法得到丹参总酚酸;在此基础上,将丹参总酚酸溶液pH调至6.0~8.0,再经树脂柱分离,醇水洗脱,得到高含量的丹参丹酚酸B(>95%),达到并超过丹参丹酚酸B新的临床剂型含量要求(>90%)。明显的,该技术方法不仅工艺步骤简便、有效,将其在工业生产中推广可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第一、丹参总酚酸的分离方法研究。通过对丹参醇水提取物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为水溶性的无机盐、鞣质、糖、蛋白质、丹参总酚酸以及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因此,为了选择性的得到丹参总酚酸类化合物,我们尝试采用反萃取和酸化萃取的方法分离。其中,反萃取可以将脂溶性的丹参酮类杂质化合物和部分游离的丹参总酚酸选择性去掉,而剩余水相酸化后萃取,可以选择性去除极性较大的无机盐、鞣质、糖、蛋白质。基于上述分析,设计并完成下列验证实验,具体实验方法如下:
对照1:取1公斤丹参药材,按照专利CN 101721467 A中所述制备方法得到丹参总酚酸固体(D101树脂,批号:110405,沧州宝恩树脂),称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丹参丹酚酸B含量,并计算其得率。实验结果见表1。
实验1~7:将粉碎后的7公斤丹参药材依次用49L、35L、21L的浓度为70%的乙醇水溶液在回流条件下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过滤。滤液均分成7份,然后经2倍滤液体积量的有机溶剂溶液萃取6次,将剩余含丹参丹酚酸B的水相溶液用浓度为5%稀盐酸调节pH至2,每份再用等体积量的有机溶剂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到丹参总酚酸的干膏,称重,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丹参丹酚酸B含量,并计算其得率。实验结果见表1。
实验8:将粉碎后的1公斤丹参药材依次用7L、5L和3L的浓度为70%的乙醇水溶液在回流条件下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并减压浓缩至无醇味,过滤;滤液浓缩至丹参丹酚酸B浓度40mg/mL,然后经95%乙醇溶液醇沉2次;过滤,所得滤液经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后,加水调节所得溶液中丹参丹酚酸B浓度至20mg/mL,然后经2倍丹参丹酚酸B溶液体积量的乙酸乙酯萃取6次,将剩余水相部分减压浓缩至干,得到丹参总酚酸干膏,称重,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丹参丹酚酸B含量,并计算其得率。实验结果见表1。
实验9:粉碎后的1公斤丹参药材依次用7L、5L、3L的浓度为70%的乙醇水溶液在回流条件下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过滤,将所得滤液用浓度为5%稀盐酸调节pH至2,然后经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并减压浓缩至干,得到丹参总酚酸的干膏,称重,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丹参丹酚酸B及迷迭香酸含量,并计算它们的得率。实验结果见表1。
其中,紫草酸,丹参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在HPLC色谱图中出峰时间,如在附图说明图1中的出峰时间依次分别为7.70min、8.94min和9.72min。
表1、丹参总酚酸的分离方法研究
a经反萃取和酸化萃取处理;b仅经反萃取处理;c仅经酸化萃取处理。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1)与现有专利CN 101721467 A的制备方法所得结果相比(对照1),在丹参总酚酸含量相近的情况下,经反萃取和酸化萃取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丹参总酚酸的得率进一步提高至4%(实验1~6);此外,与对照1丹酚酸B含量83.45%,迷迭香酸含量5.41%的结果相比,实验1~6所得丹参总酚酸中不但主要成分丹酚酸B含量(87.08~88.31%)略有提高,而且主要杂质迷迭香酸的含量大大降低(0.61~1.52%)。(2)比较实验9与实验2的结果发现,提取浓缩过滤液若直接酸化萃取,所得丹参总酚酸及丹参丹酚酸B含量都大大降低,且迷迭香酸的相对含量仍然较高,即反萃取可以有效去掉丹参酮类脂溶性成分以及游离的迷迭香酸。(3)比较实验8与实验2结果发现,提取浓缩过滤液不经酸化萃取,其丹参总酚酸及丹参丹酚酸B含量大大降低,即酸化萃取可以有效去除含量较高的水溶性杂质如糖类、鞣质和无机盐等。
第二、丹参总酚酸溶液pH值的变化对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分离影响研究。
(一)丹参总酚酸溶液pH值的确定
鉴于本发明制备方法中丹参总酚酸溶液pH值的变化对制备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影响也十分重要,我们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来研究不同pH值对丹参丹酚酸B含量和得率的影响,具体实验方法如下:
对照1:取1公斤丹参药材,按照专利CN 101759672 A中所述制备方法得到丹参丹酚酸B(D101树脂,批号:110405,沧州宝恩树脂)。实验结果见表2。
对照2:取1公斤丹参药材,按照专利CN 1911272 A中所述的最优选制备方法,得到丹参丹酚酸B(D101树脂,批号:110405,沧州宝恩树脂)。实验结果见表2。
实验1~5按照下述方案实施:将粉碎后的5公斤丹参药材依次用35L、25L、15L的浓度为70%的乙醇水溶液在回流条件下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过滤。将得到5L滤液经10L乙酸乙酯溶液萃取6次,然后用5%的稀盐酸调节剩余水相溶液pH至2,之后经5L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并浓缩至干,得到含丹参丹酚酸B的干膏,加水溶解后均分成5份;其中1份溶液pH不经碳酸钠调节,另外4份用0.1mol/L碳酸钠溶液分别将浓缩液pH调节至5.0、6.0、7.0和8.0,然后分别再经预处理好的3Kg大孔树脂层析(D101树脂,批号:110405,沧州宝恩树脂),依次用5%、10%乙醇水洗脱剂分别洗脱6和2个树脂柱体积(3L),然后用45%乙醇洗脱6个树脂柱体积(3L),收集含丹参丹酚酸B的45%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称重,测定丹参丹酚酸B含量,计算得率。实验结果见表2。
实验6:将粉碎后的1公斤丹参药材依次用7L、5L、3L的浓度为70%的乙醇水溶液在回流条件下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过滤。将得到的1L滤液用0.1mol/L分别碳酸钠溶液分别将浓缩液pH调节至6.0,然后经预处理好的3Kg大孔树脂层析(D101树脂,批号:110405,沧州宝恩树脂),依次用0、5%乙醇溶液各洗脱6个柱体积,20%乙醇洗脱2个柱体积,然后45%乙醇洗脱6个柱体积,收集含有丹参丹酚酸B的45%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称重,测定丹参丹酚酸B含量,并计算得率。实验结果见表2。
实验7:粉碎后的1公斤丹参药材依次用7L、5L、3L浓度为70%的乙醇水溶液在回流条件下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并减压浓缩至无醇味,过滤。将得到的1L滤液经2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然后将剩余水相减压浓缩至无乙酸乙酯味,用0.1mg/mL碳酸钠溶液分别将浓缩液pH调节至6.0,经预处理好的3Kg大孔树脂层析(D101树脂,批号:110405,沧州宝恩树脂),依次用0、5%乙醇水洗脱剂各洗脱6个柱体积,20%乙醇水洗脱2个柱体积,然后45%乙醇水洗脱6个柱体积,收集含有丹参丹酚酸B的45%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称重,测定丹参丹酚酸B含量,并计算得率。实验结果见表2。
表2、提取浓缩液pH值确定
a.丹参总酚酸溶液pH不需任何调整;b.经反萃取和酸化萃取得到的丹参总酚酸溶液;c.仅经反萃取处理得到的丹参总酚酸。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1)与现有专利CN 101759672 A和CN 1911272 A的制备方法所获取对照实验结果比较发现(丹参丹酚酸B得率约1.5%,含量约90%),实验2~5结果表明将经反萃取和酸化萃取所得丹参总酚酸溶液调pH值后直接经柱分离,得到的丹参丹酚酸B无论是得率(2.55~2.87%)还是含量(95.56~96.72%)都显著提高。(2)比较实验1与实验2~5结果发现,将得到丹参总酚酸溶液pH调至5.0~8.0后柱分离,所得丹参丹酚酸B的得率(2.55~2.87%)和含量(95.56~96.72%)都明显高于pH未经调节就进行柱分离的实验1结果(丹参酚酸B含量2.25%,得率91.13%);此外,不同pH下分离结果比较发现(实验2~5),pH在6.0左右的分离效果最好,再提高pH对丹参丹酚酸B的分离效果没有提升。(3)比较实验3、7与实验6结果表明,以反萃取和酸化萃取或者仅经反萃取方法得到的丹参总酚酸为原料(实验3和7),进行树脂柱层析分离,所得丹参丹酚酸B的得率显著高于未经萃取的丹参提取液实验6的得率,其中经反萃取和酸化萃取方法处理后的丹参丹酚酸B得率最高(实验3)。
(二)丹参总酚酸溶液中丹参丹酚酸B在不同pH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
对于丹参总酚酸溶液中的丹参丹酚酸B在不同pH条件下稳定性的研究,我们利用HPLC检测它们在不同时间内峰面积的变化来确定考察的化学稳定性。具体实验方法:将提取浓缩液浓缩至干后,于相同条件下加入分别配制成pH分别为5.0、6.0、7.0、8.0、9.0的缓冲溶液(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之后用HPLC分别检测它们0、2、4、6、8、12和24小时段的286波段的丹参丹酚酸B峰面积变化,每次进样10微L。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提取浓缩液不同pH条件下稳定性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升高,提取液中丹参丹酚酸B的稳定性逐渐降低。但当pH在5.0~8.0之间时,丹参丹酚酸B于24小时内的RSD值均小于2,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第三、树脂型号确认。取丹参总酚酸固体(丹参丹酚酸B含量82.7%)的固体63.0g,加水溶解后均分成13份,每份50mL,经预处理好的各型号大孔树脂中(干树脂重100g)层析,依次用5%、10%乙醇水洗脱剂各洗脱6和2个柱体积(100mL),然后用45%乙醇洗脱6个柱体积(100mL),收集含有丹参丹酚酸B的45%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用5%的稀盐酸溶液调节丹参酚酸B浓缩液pH至2,然后用等体积量的乙酸乙酯溶液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并减压浓缩至干,得到丹参丹酚酸B固体。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通过外标法对丹参丹酚酸B含量及得率进行测定计算,实验结果见表4。
表4、树脂型号确认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以上13种树脂对丹参丹酚酸B的吸附效果良好,约在30mg/g。
第四、检测分析方法研究。
(一)色谱分析检测:
仪器:Waters e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Empower2色谱工作站。
丹参丹酚酸B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含量测定用。
丹参丹酚酸B色谱条件:色谱柱:HYPERSIL C18色谱柱(250×4.6mm,5μm);
流动相及方法:0~10分钟时,甲醇的比例为44%;10~15分钟时,甲醇的比例由44%升至80%,0.5%甲酸水溶液的比例由56%降至20%;15~20分钟时,甲醇的比例由80%升至100%,0.5%甲酸水溶液的比例降至0%;20~25分钟时,甲醇比例为100%。
流速:1mL·min-1
柱温:30℃;
检测波长:286nm;
对照品溶液配制:取丹参丹酚酸B对照品22.97mg,置于25.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制得0.9188mg·mL-1,丹参丹酚酸B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按色谱条件分别进样2μL,4μL,6μL,8μL,10μL,对丹参丹酚酸B对照品溶液进行分析。
以质量浓度(μg)为横坐标,对应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峰面积-质量浓度标准曲线。得线性方程Y=650.02X-27.363,R2=0.9999,线性范围:1.824~9.188μg·μL-1
供试样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本工艺方法得到的丹参丹酚酸B供试样品,加入水溶解摇匀并稀释至刻度;
测定法: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精密吸取供试样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
供试样品含量计算:供试品百分含量=[(对照品峰面积/对照品进样量)×供试品进样量]/供试品峰面积。
(二)丹参丹酚酸B及所含主要杂质结构确证:
取本发明所得到的丹参丹酚酸B,柱分离后得到主要相关杂质,并经ESI-MS、1H,13C NMR进行结构确证,结果如下:
表5、丹参丹酚酸B及所含杂质的核磁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制备实施例1丹参乙醇水提取物的HPLC色谱图。
图2是制备实施例1所得丹参总酚酸的HPLC色谱图。
图3是制备实施例1所得最终产品丹参丹酚酸B的HPLC色谱图。
图4是对照品丹参丹酚酸B的HPLC色谱图。
实施例
下面给出实施例阐明本发明,以供进一步理解该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使用范围。
实施例1
将粉碎后的1公斤丹参药材依次用7L、6L、4L的浓度为70%的乙醇水溶液在回流条件下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过滤。将得到的1L滤液经2L乙酸乙酯萃取6次,然后用0.1mol/L盐酸调节剩余的水相pH至2,加入1L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并经20g硅胶过滤,所得滤液经减压浓缩至干,得到丹参总酚酸;将上述丹参总酚酸用水溶解后,用1mol/L碳酸氢钠溶液调节浓缩液pH至6,经2Kg大孔树脂HP-20层析(批号:081104,日本三菱化学公司),5%乙醇水洗脱剂洗脱6树脂柱体积(2L),10%乙醇洗脱2个树脂柱体积(2L),然后用30%的乙醇洗脱6个树脂柱体积(2L),收集含有丹参丹酚酸B的洗脱液30%的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无醇味;调节浓缩液pH至2,加入0.5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乙酸乙酯层并浓缩至干,得到丹参丹酚酸B含量为95.4%的固体31.1g,以生药计得率为2.97%。
实施例2
将粉碎后的1公斤丹参药材依次用7L、5L、3L的浓度为80%的乙醇水溶液在回流条件下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过滤。将得到1L滤液经2L乙酸丙酯萃取5次,然后用0.1mol/L硫酸调节水相pH至2,加入1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并经20g硅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到丹参总酚酸;将丹参总酚酸用水溶解后,用1mol/L碳酸钾溶液调节浓缩液pH至6,经3Kg大孔树脂AB-8(批号:110425,沧州宝恩树脂)层析,分别用0、5%乙醇水洗脱剂各洗脱6个树脂柱体积(3L),10%乙醇洗脱2个树脂柱体积(3L),然后用25%的乙醇洗脱8个树脂柱体积(3L),收集含有丹参丹酚酸B的洗脱液25%的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无醇味;调节浓缩液pH至2,加入0.5L的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乙酸乙酯层并浓缩至干,得到丹参丹酚酸B含量为97.2%的固体29.3g,以生药计得率为2.85%。
实施例3
将粉碎后的1公斤丹参药材依次用8L、6L和3L的浓度为60%的乙醇水溶液在回流条件下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得到浓缩液,过滤。将滤液中丹参丹酚酸B浓度浓缩至100mg/mL,然后经95%乙醇溶液醇沉2次;过滤,滤液浓缩后加水稀释至丹参丹酚酸B浓度40mg/mL,加入2L乙酸乙酯萃取6次,将剩余含丹参酚酸B水相减压浓缩至无乙酸乙酯味;然后经3kg大孔树脂HPD-100层析(批号:110425,沧州宝恩树脂),分别用0、10%、15%乙醇水洗脱剂各洗脱6个树脂柱体积(3L),然后用50%乙醇洗脱6个树脂柱体积(3L),收集含有丹参丹酚酸B的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得到丹参丹酚酸B含量为96.0%的固体26.3g,以生药计得率为2.52%。
实施例4
将粉碎后的1公斤丹参药材依次用7L、5L、4L的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在回流条件下提取3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过滤。将得到1L滤液经2L甲酸乙酯萃取6次,然后用0.1mol/L的磷酸水溶液调节剩余水相pH至2,加入1L甲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并减压浓缩至干得到丹参总酚酸;将丹参总酚酸用水溶解后,用碳酸钙调节丹参总酚酸溶液pH至6,经2.5Kg大孔树脂D101层析(批号:110405,沧州宝恩树脂),分别用0、10%乙醇水洗脱剂各洗脱6个树脂柱体积(2.5L),20%乙醇洗脱2个树脂柱体积(2.5L),然后用45%的乙醇洗脱8个树脂柱体积(2.5L),收集含有丹参丹酚酸B的洗脱液45%的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然后用5%的盐酸溶液调节浓缩液pH至2,加入0.5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乙酸乙酯层,并浓缩至干,得到丹参丹酚酸B含量为95.4%的固体31.4g,以生药计得率为3.00%。

Claims (2)

1.一种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粉碎后的1公斤丹参药材依次用8L、6L和3L的浓度为60%的乙醇水溶液在回流条件下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得到浓缩液,过滤;将滤液中丹参丹酚酸B浓度浓缩至100mg/mL,然后经95%乙醇溶液醇沉2次;过滤,滤液浓缩后加水稀释至丹参丹酚酸B浓度40mg/mL,加入2L乙酸乙酯萃取6次,将剩余含丹参酚酸B水相减压浓缩至无乙酸乙酯味;然后经3kg大孔树脂HPD-100层析,所述大孔树脂HPD-100由沧州宝恩树脂生产,批号为110425,分别用0、10%、15%乙醇水洗脱剂各洗脱6个树脂柱体积,洗脱剂的用量为3L,然后用50%乙醇洗脱6个树脂柱体积,洗脱剂用量为3L,收集含有丹参丹酚酸B的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得到丹参丹酚酸B含量为96.0%的固体26.3g,以生药计得率为2.52%。
2.一种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粉碎后的1公斤丹参药材依次用7L、5L、3L浓度为70%的乙醇水溶液在回流条件下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并减压浓缩至无醇味,过滤;将得到的1L滤液经2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然后将剩余水相减压浓缩至无乙酸乙酯味,用0.1mg/mL碳酸钠溶液分别将浓缩液pH调节至6.0,经预处理好的3Kg大孔树脂层析,所述大孔树脂为D101树脂,由沧州宝恩树脂生产批号为110405,依次用0、5%乙醇水洗脱剂各洗脱6个柱体积,20%乙醇水洗脱2个柱体积,然后45%乙醇水洗脱6个柱体积,收集含有丹参丹酚酸B的45%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称重,得到丹参丹酚酸B含量为95.76%的固体24.85g,以生药计得率为2.38%。
CN201410399742.6A 2014-04-01 2014-08-13 一种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1302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99742.6A CN104130226B (zh) 2014-04-01 2014-08-13 一种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7097 2014-04-01
CN2014101270972 2014-04-01
CN201410127097.2 2014-04-01
CN201410399742.6A CN104130226B (zh) 2014-04-01 2014-08-13 一种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0226A CN104130226A (zh) 2014-11-05
CN104130226B true CN104130226B (zh) 2018-07-17

Family

ID=51803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99742.6A Active CN104130226B (zh) 2014-04-01 2014-08-13 一种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302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9964A (zh) * 2014-12-29 2015-04-22 北京威力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从丹参中高效提取丹参总酚酸的方法
CN104926764A (zh) * 2015-07-13 2015-09-23 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 丹酚酸b二甲酯的制备方法
CN106467509A (zh) * 2015-08-21 2017-03-01 南通市通腾药业有限公司 丹酚新酸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481809B (zh) * 2015-12-29 2018-01-05 山东大学 一种丹酚酸b的分离纯化方法及丹酚酸b镁盐的制备方法
CN114848606B (zh) * 2019-08-23 2023-10-31 惠州市九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丹酚酸b及其粉雾剂胶囊和制备方法
CN112851609B (zh) * 2021-03-26 2023-07-07 西华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亚临界水提取丹酚酸b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5171B (zh) * 2005-10-28 2011-04-27 山东绿叶天然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丹参酚酸b的方法
CN102532077B (zh) * 2012-01-06 2014-05-14 中山大学 一种快速制备色谱分离制备丹酚酸b的方法
CN102552396B (zh) * 2012-02-13 2014-09-10 山东大学 一种白花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3923043B (zh) * 2013-01-15 2018-11-09 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一种有效制备丹酚酸b提取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0226A (zh) 2014-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30226B (zh) 一种高含量丹参丹酚酸b的制备方法
CN101073599B (zh) 丹参中总丹参酮及总酚酸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62071B (zh) 柴胡总皂苷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62165B (zh) 枳实总黄酮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85041B (zh) 荷叶总生物碱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85421B (zh) 一种从金银花中同时制备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方法
CN101062069B (zh) 白芷总香豆素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87285B (zh) 一种从铁皮石斛中提取联苄类化合物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3145677B (zh) 一种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白木香叶片中活性成分的方法
CN101085129A (zh) 石菖蒲总苯丙素提取物和总酚提取物及其同时制备方法
CN104857259B (zh) 一种贝母花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384748A (zh) 从飞龙掌血中分离纯化茴芹香豆素的方法及应用
CN101348474A (zh) 一种从丹参茎叶中制备丹酚酸b和丹参素的方法
CN104873570B (zh) 一种夏枯草总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及其应用
CN103040945B (zh) 岗松总黄酮的制备及其检测方法
CN102372750A (zh) 一种同时制备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的方法
CN112159451A (zh) 一种绞股蓝皂苷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6773B (zh) 皂角刺中黄烷酮骨架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及化合物的应用
CN103923043A (zh) 一种有效制备丹酚酸b提取物的方法
CN109232491A (zh) 一种华泽兰中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5646638B (zh) 长梗冬青苷的制备方法
CN101323605A (zh) 异苯并呋喃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4447720B (zh) 一种从溪黄草中分离新西兰牡荆苷‑2的方法
CN109010409B (zh) 一种人面果叶中总黄酮物质的提取纯化工艺及含量检测方法
CN102093210A (zh) 6种银杏酸单体的纯化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Ping

Inventor after: Liu Zhig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P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WANG PING TO: WANG PING LIU ZHIGA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