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27422A - 一种治疗瘙痒和青春痘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瘙痒和青春痘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27422A
CN104127422A CN201410340562.0A CN201410340562A CN104127422A CN 104127422 A CN104127422 A CN 104127422A CN 201410340562 A CN201410340562 A CN 201410340562A CN 104127422 A CN104127422 A CN 1041274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uritus
treatment
compositions
comedo
sk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405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27422B (zh
Inventor
李泽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34056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274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27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7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27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7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瘙痒和青春痘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成分包括醋酸地塞米松、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复方酮康唑软膏等。各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醋酸地塞米松(0.01~0.1);马来酸氯苯那敏(0.1~0.5);氯霉素(2.5~10);复方新诺明(12~25);复方酮康唑软膏(64.4~85)。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瘙痒和青春痘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物,特别是一种治疗皮肤瘙痒和脸部青春痘的组合物。
本发明还涉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瘙痒主要是存在与真皮与表皮连接处的感觉神经游离末梢在致痒因子的刺激下形成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区),从而造成痒觉。瘙痒的原因有多种,但大多数是由皮肤过敏、炎症反应刺激真皮内细小神经纤维,产生慢频率神经冲动,使大脑皮层感觉神经中枢产生皮肤骚痒。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环境的变差,越来越多的人被皮肤病所困扰。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皮肤突然不明原因或重或轻的瘙痒,有的还可以转移蔓延,使人坐卧不宁、难以入眠、无法忍耐,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治疗皮肤瘙痒、发炎的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也包括西药配方、中药配方和中西药组合配方等。如:西药抗真菌的药物有克霉唑、制霉菌、酮康唑等,西药抗细菌的药物有新霉素、红霉素、磷霉素等,西药激素抗炎(抗组胺)药物有:氢化可、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中药配方多用何首乌、槐花、丹参、熟地黄等组合配比而成的药物,如专利号201210307455.9的专利所公布的组合配方;中西药组合配方的有皮炎康(专利号201010132400.x)所公布的组合配方。上述的西药配方或复方多属于针对性药物,只针对某一种皮肤瘙痒的原因,通常患者不能判断是什么原因导致只能不断尝试不同的抗瘙痒药物;中药配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从人体内在的调理入手,起效较慢;中西药组合配方多采用中药解毒和西药消炎,对于真菌、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不强。因此有必要从皮肤瘙痒、发炎的机理出发,提供一种治疗多种皮肤瘙痒症,且标本兼治,且能快速起效的组合配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消炎、治疗多种皮肤瘙痒症,且抗瘙痒效果好,标本兼治的治疗瘙痒和青春豆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治疗瘙痒和青春豆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相比现有技术的产品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该配方在抗瘙痒、抗过敏方面具有综合性、广泛性和速效性,产品性能明显高于现有消炎、抗瘙痒外用药配方,解决现有抗瘙痒配方的治疗单一性问题,另一方面,本配方大大降低了抗瘙痒药物成本,进一步简化药物制作过程,使产品稳定性、一致性更好。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法和技术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瘙痒和青春豆的组合物,其包括醋酸地塞米松、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复方酮康唑软膏,各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醋酸地塞米松0.01~0.1份;马来酸氯苯那敏0.1~0.5份;氯霉素2.5~10份;复方新诺明12~25份;复方酮康唑软膏64.4~85份。
优选地,各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醋酸地塞米松0.05-0.6份;马来酸氯苯那敏0.2-0.8份;氯霉素4.5-6.5份;复方新诺明15-20份;复方酮康唑软膏78.5-82.5份。
更具体地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醋酸地塞米松、马来酸氯苯那敏采用片剂,氯霉素采用氯霉素注射液,复方新诺明采用复合片剂。
另一方面,本发明所涉及的治疗瘙痒和青春痘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方酮康唑软膏最好采用皮康王。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按照重量配比,称取醋酸地塞米松、马来酸氯苯那敏、复方新诺明用中药高速粉粹机以2.5万转/min进行粉碎细磨2分钟,研磨成细粉;量取氯霉素注射液,并与上述细磨药物一起加入复方酮康唑软膏中,搅拌混合均匀,则制成本发明的膏剂。
皮肤瘙痒的主要原因
皮肤瘙痒主要是存在与真皮与表皮连接处的感觉神经游离末梢在致痒因子的刺激下形成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区),从而造成痒觉。瘙痒的原因有多种,但大多数是由皮肤过敏、炎症反应刺激真皮内细小神经纤维,产生慢频率神经冲动,使大脑皮层感觉神经中枢产生皮肤骚痒。
1.造成皮肤过敏与炎症的源头也很多,一般来说有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虫咬、物理刺激、应变性皮炎等等。
①细菌感染:皮肤毛囊内一般有座疮棒状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卵圆形糠疹芽孢菌等。它们的作用产生溶脂酶,皮脂中的甘油三酯即被分解产生游离脂酸,刺激毛囊壁,再加上脓球菌激发感染,使毛囊皮脂腺系统发炎、化脓,形成脓疱疹、毛囊炎等炎症,继而引发皮肤瘙痒。
②真菌感染:皮肤真菌感染主要是由寄生于角蛋白组织的致病真菌所引起皮肤病,主要包含寄生于皮肤的皮肤廯菌和寄生于皮肤角质层或毛干的角层廯菌。由于角层癣菌是寄生于人体组织的表面,一般不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故能引起皮肤发炎瘙痒的致病真菌主要为皮肤廯菌,其主要包含皮真菌、酵母菌、念珠菌属、糠秕孢子菌属、球拟酵母菌属、隐球菌属等,以创伤处直接侵入皮肤引起一组异质性感染为特征,一般局限于接种部位,可缓慢播散至邻近组织,最终至淋巴管,或者出现罕见的血源性播散。
③病毒感染:皮肤的病毒性感染主要是病毒侵入机体后,对神经组织和皮肤组织有较强的亲合力,亲神经者可引起带状疱疹等,亲皮肤者则形成疣类。其中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为类人乳头样多空泡病毒所致,传染性软疣为痘疮病毒所致;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种痘性湿疹、水痘等疱疹型感染,主要都是病毒入侵后产生抗原性物质进入血液,激发机体发生过敏、炎症反应,从而引起应变性的皮炎和瘙痒。
④虫咬感染:主要指昆虫叮咬人类皮肤而引起的发炎。导致虫咬性皮炎的昆虫很多,常见的有蚊、臭虫、蚤、螨、飞蠓(小黑虫)等,另外有些毛虫,如桑毛虫、刺毛虫的毒毛刺入皮肤或直接叮咬皮肤,也可以通过其粪便、唾液等方式将毒液注入真皮层,经过真皮层毛细血管吸收入血液后,激发机体发生过敏反应,引起皮肤炎症。
⑤物理刺激:物理刺激主要是由于物理因素,如温度高低、光线强弱、剧烈摩擦等物理性的原因,刺激皮肤,使皮肤产生痱子、冻疮、多形性日光疹、日光皮炎、摩擦性苔藓样疹等发炎症状。
⑥应变性皮炎:主要包括接触性皮炎(皮肤接触到刺激物,而出现过敏发炎的现象)、皮肤干燥发炎(皮肤出现老化,而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又会减少,皮肤就容易变得干裂,出现瘙痒)、脂溢性皮炎(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皮肤表面正常菌群失调,糠秕马拉色菌生长增多所致)等。
2.脱落的表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清等这些自体组织蛋白,与细菌、真菌、病毒、虫毒等结合后形成了抗原性物质。这种自体抗原经过真皮层毛细血管吸收入血液后,激发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炎症反应刺激真皮内细小神经纤维,产生慢频率神经冲动,使大脑皮层感觉神经中枢产生皮肤骚痒。
本发明药物的作用机理
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要彻底解决已出现的皮肤瘙痒、发炎的问题首先要对炎症进行进行抑制,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其次必须杀灭引起发炎和瘙痒的过敏源;同时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过敏源进入体内。
本配方药物得益于:
1.采用醋酸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通过激素抑制炎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并抑制吞噬作用、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可以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同时醋酸地塞米松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一方面降低免疫复合物通过基底膜,并能减少补体成分及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的数目;另一方面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并减轻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
2.采用复方新诺明与复方酮康唑酮康唑、氯霉素联用可增强抗细菌、真菌、病毒、虫毒等过敏源:复方新诺明是磺胺甲恶唑(SMZ)与甲氧苄啶(TMP)的复方制剂,通过SMZ抑制于二氢叶酸合成酶,干扰合成叶酸的第一步,TMP作用于叶酸合成代谢的第二步,选择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二者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对非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淋球菌等过敏源均具有良好抗菌作用。此外在体外对沙眼衣原体、原虫、弓形虫等亦具良好抗微生物活性。
复方酮康唑酮康唑通过酮康唑的高度选择性干扰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对皮真菌、酵母菌(念珠菌属、糠秕孢子菌属、球拟酵母菌属、隐球菌属)、双相真菌和真菌纲有抑菌和杀菌作用。
氯霉素为脂溶性,通过弥散进入细菌细胞内,并可逆性地结合在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上,使肽链增长受阻(可能由于抑制了转肽酶的作用),因此抑制肽链的形成,从而阻止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等发炎、致痒细菌具有较强的杀菌、抑菌作用。
3.采用马来酸氯苯那敏和复方酮康唑酮康唑中的丙酸氯倍他索联用,可增强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过敏源进入体内。
马来酸氯苯那敏作为组织胺H1受体拮抗剂,能对抗过敏反应所致的毛细血管扩张,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该药品抗组胺作用较持久,也具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同时复方酮康唑酮康唑中的丙酸氯倍他索属外用的强效皮质激素,作用迅速,有较强的毛细血管收缩作用及抗炎作用。二者联用可大幅度降低细菌、真菌、病毒、虫毒等过敏源进入体内,大大提高皮肤抗过敏症:荨麻疹、湿疹、皮炎、药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虫咬症、日光性皮炎的能力。也可用于过敏性鼻炎、血管舒缩性鼻炎、药物及食物过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处方
醋酸地塞米松:0.01%~0.1%(采用片剂);
马来酸氯苯那敏:0.1%~0.5%(采用片剂);
氯霉素:2.5%~10%(采用氯霉素注射液);
复方新诺明:12%~25%(采用复合片剂);
复方酮康唑软膏64.4%~85%(最好采用皮康王)。
2、制备和使用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按照重量配比,称取醋酸地塞米松、马来酸氯苯那敏、复方新诺明用中药高速粉粹机以2.5万转/min进行粉碎细磨2分钟,研磨成细粉;量取氯霉素注射液,并与上述细磨药物一起加入复方酮康唑软膏中,搅拌混合均匀,则制成本发明的膏剂。
此药为外用药,酌情涂与患处,轻柔片刻,每日1-2次,如患情比较严重可适当增加用药次数。对于青春痘的治疗可以先用温水洗脸,然后取少许膏剂,涂于面部,轻柔数分钟即可。
实施例2
根据权利要求1的治疗瘙痒和青春痘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醋酸地塞米松0.05-0.6份;马来酸氯苯那敏0.2-0.8份;氯霉素4.5-6.5份;复方新诺明15-20份;复方酮康唑软膏78.5-82.5份。
2、制备和使用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按照重量配比,称取醋酸地塞米松、马来酸氯苯那敏、复方新诺明用中药高速粉粹机以2.5万转/min进行粉碎细磨2分钟,研磨成细粉;量取氯霉素注射液,并与上述细磨药物一起加入复方酮康唑软膏中,搅拌混合均匀,则制成本发明的膏剂。
本发明的组合物对各类原因引起的皮肤瘙痒具有良好的疗效。为了证实本药物组合物的功效,发明人分别进行了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
实验例一 消炎止痒凝胶剂治疗皮肤瘙痒症、慢性湿疹的临床资料
临床研究(一)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6600例( 其中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瘙痒症1200例、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瘙痒症120例),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瘙痒120,虫咬感染引起的皮肤瘙痒症120例,应变性皮炎120例。对照组12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症的诊断标准。
1.1 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比较
治疗组男149例,女151例,年龄最大70,最小18岁,平均年龄(40.41±13.99)岁;对照组男87例,女73例,年龄最大70 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41.04±15.05) 岁。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慢性湿疹治疗前两组病程比较
治疗组病程最短15天,最长者3 年,平均病程(436±963.2) ;对照组病程最短21天,最长者5 年,平均病程(486.3±945.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 皮肤瘙痒症治疗前两组病程比较
治疗组病程最短1天,最长3 年,平均病程(470.1±1344.3)天;对照组病程最短3天,最长3 年,平均病程(435.6±868.2)天,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4 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湿疹得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药新药治疗风瘙痒得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有关制定主要症状积分量化标准。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按无症状、轻、中、重程度进行分级权衡记分统计,治疗前各主要症状等积分比较,除治疗组的瘙痒程度比对照组重以外(P< 0.05),其余主要症状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给药方法
按照组别分别给予以下药物15mg,一天次3次,观察瘙痒程度、起效时间、皮损面积、舌象、脉象、相关症状、体症,按无症状、轻、中、重程度记分,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末、第二周末各观察记录1次。
本发明实施例1膏剂组;
D1组:醋酸地塞米松片组;
D2组: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剂(研磨成细粉)组;
D3组:氯霉素注射液组;
D4组:复方新诺明复合片剂(研磨成细粉)组;
D5组:复方酮康唑软膏组;
疗程:14天,两组观察期间均不得合并使用其它抗组胺药、镇静药及其它外用药物。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制定如下判定标准:临床痊愈:中医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 90% ;显效:中医症状明显减轻,证侯积分较治疗前下降≥ 60% ;有效:中医症状减轻,证侯积分较治疗前下降≥ 30% ;无效:中
医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证侯积分较治疗前下降< 30%,体征积分减少< 30%。
3 疗效性观测
3.1 细菌感染性皮肤瘙痒:
对细菌感染性皮肤瘙痒的总疗效
对真菌感染的皮肤瘙痒的总疗效
对病毒感染的皮肤瘙痒的总疗效
对虫咬感染的皮肤瘙痒总疗效
对应变性皮炎的总疗效
结果表明,本发明组合物的疗效明显,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本申请的组合物之间具有协同增效的效果。对不同原因引起的皮肤瘙痒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Claims (5)

1.一种治疗瘙痒和青春痘的组合物,其包括醋酸地塞米松、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复方酮康唑软膏,各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醋酸地塞米松0.01~0.1份;马来酸氯苯那敏0.1~0.5份;氯霉素2.5~10份;复方新诺明12~25份;复方酮康唑软膏64.4~8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治疗瘙痒和青春痘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醋酸地塞米松0.05-0.6份;马来酸氯苯那敏0.2-0.8份;氯霉素4.5-6.5份;复方新诺明15-20份;复方酮康唑软膏78.5-8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瘙痒和青春痘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醋酸地塞米松、马来酸氯苯那敏采用片剂,氯霉素采用氯霉素注射液,复方新诺明采用复合片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瘙痒和青春痘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方酮康唑软膏采用皮康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瘙痒和青春痘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按照重量配比,称取醋酸地塞米松、马来酸氯苯那敏、复方新诺明用中药高速粉粹机以2.5万转/min进行粉碎细磨2分钟,研磨成细粉;量取氯霉素注射液,并与上述细磨药物一起加入复方酮康唑软膏中,搅拌混合均匀,则制成本发明的膏剂。
CN201410340562.0A 2014-07-17 2014-07-17 一种治疗瘙痒和青春痘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1274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0562.0A CN104127422B (zh) 2014-07-17 2014-07-17 一种治疗瘙痒和青春痘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0562.0A CN104127422B (zh) 2014-07-17 2014-07-17 一种治疗瘙痒和青春痘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7422A true CN104127422A (zh) 2014-11-05
CN104127422B CN104127422B (zh) 2015-10-14

Family

ID=51800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40562.0A Active CN104127422B (zh) 2014-07-17 2014-07-17 一种治疗瘙痒和青春痘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2742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7706A (zh) * 2015-09-22 2015-12-16 古东晖 一种皮肤杀菌止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770859A (zh) * 2016-03-31 2016-07-20 杨文彪 一种治疗痤疮的药水
CN106074573A (zh) * 2016-08-26 2016-11-09 王立平 复方酮康唑霜
CN108619159A (zh) * 2018-04-23 2018-10-09 蒋良亚 护肤品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853140A (zh) * 2018-07-18 2018-11-23 豆立忠 一种多药物模块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7326A (zh) * 2004-02-09 2004-12-29 陈开明 一种治疗青春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52714A (zh) * 2011-03-01 2012-09-05 殷邗清 一种复方酮康唑洗发液的配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7326A (zh) * 2004-02-09 2004-12-29 陈开明 一种治疗青春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52714A (zh) * 2011-03-01 2012-09-05 殷邗清 一种复方酮康唑洗发液的配制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7706A (zh) * 2015-09-22 2015-12-16 古东晖 一种皮肤杀菌止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770859A (zh) * 2016-03-31 2016-07-20 杨文彪 一种治疗痤疮的药水
CN106074573A (zh) * 2016-08-26 2016-11-09 王立平 复方酮康唑霜
CN108619159A (zh) * 2018-04-23 2018-10-09 蒋良亚 护肤品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853140A (zh) * 2018-07-18 2018-11-23 豆立忠 一种多药物模块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7422B (zh) 2015-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7422B (zh) 一种治疗瘙痒和青春痘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Goldust et al. Treatment of scabies: the topical ivermectin vs. permethrin 2.5% cream
AT506095A1 (de) Verwendung von proteasen
CN101129787A (zh) 烧伤膏
KR20220136979A (ko) 콜히친을 포함하는 알레르기성 피부 질환 또는 피부 소양증 치료용 조성물
Ngatu et al. Antifungal efficacy of Brazilian green propolis extracts and honey on Tinea capitis and Tinea versicolor
US20180264057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skin treatments
CN101829182B (zh) 一种治疗前列腺疾病的药物
CN1709302A (zh) 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Zhu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material basis of Lagotis brachystachya in HepG2 and THP-1ácells
Shohrati et al. Clinical efficacy of topical Avena sativa versus betamethasone in chronic pruritus due to sulfur mustard exposure
CN107536937B (zh) 一种治疗皮肤病和灰指甲的外用中药药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02099B (zh) 3,5-二羟基-4-异丙基-二苯乙烯(dhis)作为杀螨剂及其治疗性应用
Astaneh et al. Adjunctive treatment with gabapentin in bipolar patients during acute mania
CN104524252A (zh) 一种治疗癫狂症的中药制剂
CN105079507A (zh) 一种植物抗菌素复方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68249A (zh) 一种治疗皮肤感染和过敏的中西药复方外用药及其制作方法
KR20180098104A (ko) 에틸 페룰레이트를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알러지 완화용 조성물
CN101711842B (zh) 一种纯中药消炎止痒液及其制法
CN106039315A (zh) 一种孕期外阴湿疹护理药及其制备方法
Ahluwalia et al. Atopic dermatitis: addressing allergy, infection, itch and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WO2018155922A1 (ko) 에틸 페룰레이트를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알러지 완화용 조성물
CN115887325A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组合物、湿疹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97726A (zh) 防治皮肤癣的外用乳膏
CN108939078A (zh) 一种具有治疗耳鸣及耳保健功能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