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21689A - 一种燃气(油)锅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油)锅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21689A
CN104121689A CN201410342694.7A CN201410342694A CN104121689A CN 104121689 A CN104121689 A CN 104121689A CN 201410342694 A CN201410342694 A CN 201410342694A CN 104121689 A CN104121689 A CN 1041216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pipeline
level
communicated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426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mu County Dongfanghong Boiler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mu County Dongfanghong Boiler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mu County Dongfanghong Boiler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mu County Dongfanghong Boiler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4269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216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121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16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燃气(油)锅炉,包括燃气(油)机和加热室,所述加热室上设置有进火口Ⅰ和出火口Ⅰ,所述进火口Ⅰ与燃气(油)机连接,所述加热室内设置有储水室Ⅰ,储水室Ⅰ内设置有换热装置Ⅰ,所述换热装置Ⅰ包括N(N≥1)级换热管道Ⅰ,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Ⅰ的一端与进火口Ⅰ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级汇集腔体Ⅰ与第二级换热管道Ⅰ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级换热管道Ⅰ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级汇集腔体Ⅰ与第三级换热管道Ⅰ的一端连通,依次类推,所述第N-1级换热管道Ⅰ的另一端通过第N-1级汇集腔体Ⅰ与第N级换热管道Ⅰ的一端连通,所述第N级换热管道Ⅰ的另一端与出火口Ⅰ连通。

Description

一种燃气(油)锅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燃气(油)锅炉。
背景技术
燃气(油)锅炉作为一种能量转换设备,燃气(油)机向锅炉加热室输入高温火焰,而经过锅炉加热室转换,向外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或高温水等,是用于供热水或高温蒸汽的重要设备,而锅炉加热室的换热效率决定了锅炉的升温速度和耗能等关键性能。
目前使用的燃气(油)锅炉,燃烧产生的热量在加热室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虽然火焰沿着通道运行的过程中,其热量和通道周围的水有一定的换热作用,但是由于火焰产生的烟气,运行速度较快、通道的行程较短,大部分热量还来不及与水进行热交换就通过加热室上的出火口排出,导致了锅炉换热效率低,升温速度慢,燃料用量多的缺陷。
目前使用的燃气(油)锅炉大多不存在余热回收室,一般无法对加入锅炉中的冷水进行预热,因此导致冷水和热水在锅炉内混合加热,冷水和热水的界限不清,锅炉的加热效果差,能源的消耗较高,如果将从加热室的出火口排出的烟气对冷水进行预热,不仅能够将烟气中的余热回收,而且能够提高锅炉的加热效果,降低锅炉的能耗。目前使用的锅炉中设置的余热回收室中的换热装置换热效果差,导致烟气余热回收的效果差、效率低。这就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燃气(油)锅炉,可以提高锅炉加热室的换热效率,进而加快加热室中水的升温速度,降低燃料消耗。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燃气(油)锅炉,包括燃气(油)机和加热室,所述加热室上设置有进火口Ⅰ和出火口Ⅰ,所述进火口Ⅰ与燃气(油)机连接,所述加热室内设置有储水室Ⅰ,储水室Ⅰ内设置有换热装置Ⅰ,所述换热装置Ⅰ包括N(N≥1)级换热管道Ⅰ,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Ⅰ的一端与进火口Ⅰ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级汇集腔体Ⅰ与第二级换热管道Ⅰ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级换热管道Ⅰ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级汇集腔体Ⅰ与第三级换热管道Ⅰ的一端连通,依次类推,所述第N-1级换热管道Ⅰ的另一端通过第N-1级汇集腔体Ⅰ与第N级换热管道Ⅰ的一端连通,所述第N级换热管道Ⅰ的另一端与出火口Ⅰ连通。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余热回收室,所述余热回收室上设置有进火口Ⅱ和出火口Ⅱ,所述进火口Ⅱ与出火口Ⅰ连通,所述余热回收室内设置有储水室Ⅱ,储水室Ⅱ内设置有换热装置Ⅱ,所述储水室Ⅱ与储水室Ⅰ连通,所述换热装置Ⅱ包括N(N≥1)级换热管道Ⅱ,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Ⅱ的一端与进火口Ⅱ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级汇集腔体Ⅱ与第二级换热管道Ⅱ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级换热管道Ⅱ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级汇集腔体Ⅱ与第三级换热管道Ⅱ的一端连通,依次类推,所述第N-1级换热管道Ⅱ的另一端通过第N-1级汇集腔体Ⅱ与第N级换热管道Ⅱ的一端连通,所述第N级换热管道Ⅱ的另一端与出火口Ⅱ连通。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Ⅰ至第N级换热管道Ⅰ均位于第一级汇集腔体Ⅰ的同侧;所述N级换热管道Ⅰ呈环形排布,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Ⅰ位于中心或最外围。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Ⅱ至第N级换热管道Ⅱ均位于第一级汇集腔体Ⅱ的同侧;所述N级换热管道Ⅱ呈环形排布,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Ⅱ位于中心或最外围。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N级换热管道Ⅰ并排和/或堆叠式排列。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N级换热管道Ⅱ并排和/或堆叠式排列。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所述N级换热管道Ⅱ中任一级换热管道Ⅰ的外围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与相对应的汇集腔体围成储水腔Ⅰ。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N级换热管道Ⅰ的外围分别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与相对应的汇集腔体围成N级储水腔Ⅰ,从第N级储水腔Ⅰ至第一级储水腔Ⅰ依次连通,所述第N级储水腔Ⅰ与储水室Ⅰ连通、所述第一级储水腔Ⅰ与加热室上的出水口连通。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所述N级换热管道Ⅱ中任一级换热管道的外围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与相对应的汇集腔体围成储水腔Ⅱ。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N级换热管道Ⅱ的外围分别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与相对应的汇集腔体围成N级储水腔Ⅱ,从第N级储水腔Ⅱ至第一级储水腔Ⅱ依次连通,所述第N级储水腔Ⅱ与储水室Ⅱ连通、所述第一级储水腔Ⅱ与余热回收室上的出水口连通。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Ⅰ通过汇集腔体Ⅰ与进火口Ⅰ连通。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第N级换热管道Ⅰ通过汇集腔体Ⅱ与出火口Ⅰ连通。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Ⅱ通过汇集腔体Ⅲ与进火口Ⅱ连通。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第N级换热管道Ⅱ通过汇集腔体Ⅳ与出火口Ⅱ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得知:一种燃气(油)锅炉,包括燃气(油)机和加热室,所述加热室上设置有进火口Ⅰ和出火口Ⅰ,所述进火口Ⅰ与燃气(油)机连接,所述加热室内设置有储水室Ⅰ,储水室Ⅰ内设置有换热装置Ⅰ,所述换热装置Ⅰ包括N(N≥1)级换热管道Ⅰ,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Ⅰ的一端与进火口Ⅰ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级汇集腔体Ⅰ与第二级换热管道Ⅰ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级换热管道Ⅰ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级汇集腔体Ⅰ与第三级换热管道Ⅰ的一端连通,依次类推,所述第N-1级换热管道Ⅰ的另一端通过第N-1级汇集腔体Ⅰ与第N级换热管道Ⅰ的一端连通,所述第N级换热管道Ⅰ的另一端与出火口Ⅰ连通。所述换热装置Ⅰ包括N级换热管道Ⅰ,能够增加高温火焰与储水室Ⅰ中水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时间,使得高温火焰与储水室Ⅰ中水充分换热,加快储水室Ⅰ中水的升温速度,提高燃料的利用率,降低锅炉能耗。
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换热装置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2中的换热装置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3的加热室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换热装置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4中的换热装置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换热装置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5中的换热装置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具体实施方式6中的余热回收室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的换热装置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具体实施方式7中的换热装置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室壳体,2-储水室Ⅰ,3-换热装置Ⅰ, 3.1-第一级换热管道Ⅰ, 3.2-第一级汇集腔体Ⅰ, 3.3-第二级换热管道Ⅰ, 3.4-第二级汇集腔体Ⅰ,3.5-第三级换热管道Ⅰ, 3.6-第三级换热腔体Ⅰ, 3.7-第四级换热管道Ⅰ,4-衬套,5-第一级储水腔Ⅰ,6-第二级储水腔Ⅰ,7-第三级储水腔Ⅰ,8-进火口Ⅰ,9-出火口Ⅰ, 10-燃气(油)机,11-余热回收室壳体,12-储水室Ⅱ,13-换热装置Ⅱ,13.1-第一级换热管道Ⅱ,13.2-第一级汇集腔体Ⅱ,13.3-第二级换热管道Ⅱ,13.4-第二级汇集腔体Ⅱ,13.5-第三级换热管道Ⅱ,13.6-第三级换热腔体Ⅱ,13.7-第四级换热管道Ⅱ, 14-进火口Ⅱ,15-出火口Ⅱ,16-汇集腔体Ⅰ,17-汇集腔体Ⅱ,18-汇集腔体Ⅲ,19-汇集腔体Ⅳ,20-第一级储水腔Ⅱ,21-第二级储水腔Ⅱ,22-第三级储水腔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1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一种燃气(油)锅炉,包括燃气(油)机、加热室以及余热回收室;
所述加热室内设置有储水室Ⅰ2,所述储水室Ⅰ2内设置有换热装置Ⅰ3,所述加热室壳体1上设置有进火口Ⅰ8和出火口Ⅰ9,所述进火口Ⅰ8与燃气(油)机10连通,所述换热装置Ⅰ3包括三级换热管道Ⅰ,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Ⅰ3.1的一端与进火口Ⅰ8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级汇集腔体Ⅰ3.2与第二级换热管道Ⅰ3.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级换热管道Ⅰ3.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级汇集腔体Ⅰ3.4与第三级换热管道Ⅰ3.5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级换热管道Ⅰ3.5的另一端通过汇集腔体Ⅱ17与出火口Ⅰ9连通,所述汇集腔体Ⅱ17上设置有与火口Ⅰ9连通的出口(图中未示出)。所述进火口Ⅰ8和出火口Ⅰ9位于换热装置Ⅰ3的两侧。
所述三级换热管道Ⅰ呈环形排布,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Ⅰ3.1包括一个换热管并位于换热装置Ⅰ3的中间,第二级换热管道Ⅰ3.3包括五个换热管,五个换热管均匀布置在第一级换热管道Ⅰ3.1的外围,第三级换热管道Ⅰ3.5包括七个换热管,七个换热管均匀布置在第二级管道Ⅰ3.3的外围;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Ⅰ3.1与第二级汇集腔体Ⅰ3.4留有间隙,所述汇集腔体Ⅱ17和第一级汇集腔体Ⅰ3.2呈环形排布,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Ⅰ3.1、第二级换热管道Ⅰ3.3和第三级换热管道Ⅰ3.5的外围分别设置有衬套4,所述衬套4与第一级汇集腔体Ⅰ3.2、第二级汇集腔体Ⅰ3.4和汇集腔体Ⅱ17围成第一级储水腔Ⅰ5、第二级储水腔Ⅰ6和第三级储水腔Ⅰ7,所述储水室Ⅰ2与第三级储水腔Ⅰ7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三级储水腔Ⅰ7的出口与第二级储水腔Ⅰ6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级储水腔Ⅰ6的出口与第一级储水腔Ⅰ5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级储水腔Ⅰ5的出口与加热室上的出水口连通。由于第一级换热管道Ⅰ3.1至第三级换热管道Ⅰ3.5中的温度逐级降低,储水室Ⅰ2中的水依次进入第三级储水腔Ⅰ7、第二级储水腔Ⅰ6和第一级储水腔Ⅰ5,最后从加热室上的出水口流出。水依次从低温的储水腔流至高温的储水腔,从加热室上的出水口流出的温度最高,水分级加热,升温迅速,便于快速使用。
所述余热回收室内设置有储水室Ⅱ12,所述储水室Ⅱ12内设置有换热装置Ⅱ13,所述余热回收室壳体11上设置有进火口Ⅱ14和出火口Ⅱ15,所述换热装置Ⅱ13包括四级换热管道Ⅱ,所述四级换热管道Ⅱ依次连接、而且并排和堆叠呈2X2的矩阵结构,所述进火口Ⅱ14通过汇集腔体Ⅲ18与第一级换热管道Ⅱ13.1连接,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Ⅱ13.1通过第一级汇集腔体Ⅱ13.2与第二级换热管道Ⅱ13.3连通,所述第二级换热管道Ⅱ13.3并排设置在第一换热管道Ⅱ13.1的一侧,所述第二级换热管道Ⅱ13.3通过第二级换热腔体Ⅱ13.4与第三级换热管道Ⅱ13.5相连,所述第三级换热管道Ⅱ13.5并排设置在第二级换热管道Ⅱ13.3的上方,所述第三级换热管道Ⅱ13.5通过第三级汇集腔体Ⅱ13.6与第四级换热管道Ⅱ13.7连通,所述第四级换热管道Ⅱ13.7并排设置在第三级换热管道Ⅱ13.5的一侧、并且第四级换热管道Ⅱ13.7并排设置在第一级换热管道Ⅱ13.1的上方,所述四级换热管道Ⅱ分别包括十六个换热管,所述十六个换热管呈4X4矩阵排列。
先向储水室Ⅱ12内加水,水先在储水室Ⅱ12内进行预热再通过水管进入储水室Ⅰ2,水在储水室Ⅰ2内进行加热,最终从加热室上的出水口流出。相同的原理,水也可先进入储水室Ⅰ2,从储水室Ⅰ2进入储水室Ⅱ12,最后从余热回收室上的出水口流出。
本燃气(油)锅炉的运作过程大致如下:启动燃气(油)机10,燃气(油)机10与进火口Ⅰ8连通,并进入第一级换热管道Ⅰ3.1中,进而进入第一级汇集腔体Ⅰ3.2,高温火焰在转向第二级换热管道Ⅰ3.3的过程中速度减缓,进而增加换热时间,所述高温火焰通过第二级换热管Ⅰ3.3道进入第二级汇集腔体Ⅰ3.4,高温火焰在转向第三级换热管道Ⅰ3.5的过程中速度减缓,进而增加换热时间,所述高温火焰通过第三级换热管道Ⅰ3.5进入汇集腔体Ⅱ17,进而从出火口Ⅰ9进入余热回收室。储水室Ⅰ2中的水依次进入第三级储水腔Ⅰ7、第二级储水腔Ⅰ6和第一级储水腔Ⅰ5,最后从加热室上的出水口流出。水依次从低温的储水腔流至高温的储水腔,从加热室上的出水口流出的温度最高,水分级加热,升温迅速,便于快速使用。
余热回收室设置在加热室的上方,从加热室排出的高温火焰通过进火口Ⅱ14进入汇集腔体Ⅲ18,接着高温火焰进入第一级换热管道Ⅱ13.1中,进而进入第一级汇集腔体Ⅱ13.2,高温火焰在转向第二级换热管道Ⅱ13.3的过程中速度减缓,进而增加换热时间,所述高温火焰通过第二级换热管Ⅱ13.3道进入第二级汇集腔体Ⅱ13.4,高温火焰在转向第三级换热管道Ⅱ13.5的过程中速度减缓,进而增加换热时间,所述高温火焰通过第三级换热管道Ⅱ13.5进入第三级汇集腔体Ⅱ13.6中,进而通过第四级换热管道Ⅱ13.7进入汇集腔体Ⅳ19,高温火焰进入汇集腔体Ⅳ19中速度减缓,进而增加换热时间,最后高温火焰温度降低并从出火口Ⅱ15排出。
具体实施方式2
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换热装置Ⅰ3包括四级换热管道Ⅰ,所述四级换热管道Ⅰ呈环形排布,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Ⅰ3.1包括九个换热管并位于换热装置Ⅰ3的最外围,所述第二级换热管Ⅰ3.3道包括七个换热管,七个换热管均匀布置在第一级换热管道Ⅰ3.1的内侧,第三级换热管道Ⅰ3.5包括五个换热管,五个换热管均匀布置在第二级换热管道Ⅰ3.3的内侧,所述第四级换热管道Ⅰ3.7包括一个换热管,所述第四级换热管道Ⅰ3.7位于换热装置Ⅰ3的最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Ⅰ3.1通过汇集腔体Ⅰ16与进火口Ⅰ8连通,所述汇集腔体Ⅰ16上设置有与进火口Ⅰ8连通的进口(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级汇集腔体Ⅰ3.2和第三级汇集腔体Ⅰ3.6呈环形排布,所述第二级汇集腔体Ⅰ3.4与汇集腔体Ⅰ16呈环形排布,所述出火口Ⅰ9和进火口Ⅰ8位于换热装置3的同侧。
具体实施方式3
与具体实施方式2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所述换热装置Ⅰ3包括四级换热管道Ⅰ,所述四级换热管Ⅰ道依次连接、而且并排和堆叠呈2X2的矩阵结构,所述进火口Ⅰ8通过汇集腔体Ⅰ16与第一级换热管道Ⅰ3.1连接,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Ⅰ3.1通过第一级汇集腔体Ⅰ3.2与第二级换热管道Ⅰ3.3连通,所述第二级换热管道Ⅰ3.3并排设置在第一换热管道Ⅰ3.1的一侧,所述第二级换热管道Ⅰ3.3通过第二级换热腔体Ⅰ3.4与第三级换热管道Ⅰ3.5相连,所述第三级换热管道Ⅰ3.5并排设置在第二级换热管道Ⅰ3.3的上方,所述第三级换热管道Ⅰ3.5通过第三级汇集腔体Ⅰ3.6与第四级换热管道Ⅰ3.7连通,所述第四级换热管道Ⅰ3.7并排设置在第三级换热管道Ⅰ3.5的一侧、并且第四级换热管道Ⅰ3.7并排设置在第一级换热管道Ⅰ3.1的上方,所述四级换热管道Ⅰ分别包括十六个换热管,所述十六个换热管呈4X4矩阵排列。
具体实施方式4
与具体实施方式3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所述换热装置Ⅰ3包括四级换热管道Ⅰ,所述四级换热管道Ⅰ依次连接,并且并排呈1X4的矩阵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5
与具体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所述换热装置Ⅱ13包括四级换热管道Ⅱ,所述四级换热管道Ⅱ依次连接,并且并排呈1X4的矩阵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6
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换热装置Ⅱ13包括三级换热管道Ⅱ,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Ⅱ13.1的一端与进火口Ⅱ14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级汇集腔体Ⅱ13.2与第二级换热管道Ⅱ13.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级换热管道Ⅱ13.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级汇集腔体Ⅱ13.4与第三级换热管道Ⅱ13.5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级换热管道Ⅱ13.5的另一端通过汇集腔体Ⅳ19与出火口Ⅱ15连通,所述汇集腔体Ⅳ19上设置有与出火口Ⅱ15连通的出口(图中未示出);所述进火口Ⅱ14和出火口Ⅱ15位于换热装置Ⅱ13的两侧。
所述三级换热管道Ⅱ呈环形排布,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Ⅱ13.1包括一个换热管并位于换热装置Ⅱ13的中间,第二级换热管道Ⅱ13.3包括五个换热管,五个换热管均匀布置在第一级换热管道Ⅱ13.1的外围,第三级换热管道Ⅱ13.5包括七个换热管,七个换热管均匀布置在第二级管道Ⅱ13.3的外围;所述汇集腔体Ⅳ19和第一级汇集腔体Ⅱ13.2呈环形排布。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Ⅱ13.1、第二级换热管道Ⅱ13.3和第三级换热管道Ⅱ13.5的外围分别设置有衬套4,所述衬套4与第一级汇集腔体Ⅱ13.2、第二级汇集腔体Ⅱ13.4和汇集腔体Ⅳ19围成第一级储水腔Ⅱ20、第二级储水腔Ⅱ21和第三级储水腔Ⅱ22,所述储水室Ⅱ12与第三级储水腔Ⅱ22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三级储水腔Ⅱ22的出口与第二级储水腔Ⅱ21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级储水腔Ⅱ21的出口与第一级储水腔Ⅱ20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级储水腔Ⅱ20的出口与余热回收室上的出水口连通。由于第一级换热管道Ⅱ13.1至第三级换热管道Ⅱ13.5中的温度逐级降低,储水室Ⅱ12中的水依次进入第三级储水腔Ⅱ22、第二级储水腔Ⅱ21和第一级储水腔Ⅱ20,最后从加热室上的出水口流出。水依次从低温的储水腔流至高温的储水腔,从余热上的出水口流出的温度最高,水分级依次加热,升温迅速。
具体实施方式7
与具体实施方式6的原理相同,如图11所示,所述换热装置Ⅱ13包括四级换热管道Ⅱ,所述四级换热管道Ⅱ呈环形排布,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Ⅱ13.1包括九个换热管并位于换热装置Ⅱ13的最外围,所述第二级换热管Ⅱ13.3道包括七个换热管,七个换热管均匀布置在第一级换热管道Ⅱ13.1的内侧,第三级换热管道Ⅱ13.5包括五个换热管,五个换热管均匀布置在第二级换热管道Ⅱ13.3的内侧,所述第四级换热管道Ⅱ13.7包括一个换热管,所述第四级换热管道Ⅱ13.7位于换热装置Ⅱ13的最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Ⅱ13.1通过汇集腔体Ⅲ18与进火口Ⅱ14连通,所述汇集腔体Ⅲ18设置有与进火口Ⅱ14连通的进口(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级汇集腔体Ⅱ13.2和第三级汇集腔体Ⅱ13.6呈环形排布,所述第二级汇集腔体Ⅱ13.4与汇集腔体Ⅲ18呈环形排布,所述出火口Ⅱ15和进火口Ⅱ14位于换热装置13的同侧。
本发明中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燃气(油)锅炉,包括燃气(油)机和加热室,所述加热室上设置有进火口Ⅰ和出火口Ⅰ,所述进火口Ⅰ与燃气(油)机连接,所述加热室内设置有储水室Ⅰ,储水室Ⅰ内设置有换热装置Ⅰ,其特征是:所述换热装置Ⅰ包括N(N≥1)级换热管道Ⅰ,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Ⅰ的一端与进火口Ⅰ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级汇集腔体Ⅰ与第二级换热管道Ⅰ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级换热管道Ⅰ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级汇集腔体Ⅰ与第三级换热管道Ⅰ的一端连通,依次类推,所述第N-1级换热管道Ⅰ的另一端通过第N-1级汇集腔体Ⅰ与第N级换热管道Ⅰ的一端连通,所述第N级换热管道Ⅰ的另一端与出火口Ⅰ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油)锅炉,其特征是:还包括余热回收室,所述余热回收室上设置有进火口Ⅱ和出火口Ⅱ,所述进火口Ⅱ与出火口Ⅰ连通,所述余热回收室内设置有储水室Ⅱ,储水室Ⅱ内设置有换热装置Ⅱ,所述储水室Ⅱ与储水室Ⅰ连通,所述换热装置Ⅱ包括N(N≥1)级换热管道Ⅱ,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Ⅱ的一端与进火口Ⅱ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级汇集腔体Ⅱ与第二级换热管道Ⅱ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级换热管道Ⅱ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级汇集腔体Ⅱ与第三级换热管道Ⅱ的一端连通,依次类推,所述第N-1级换热管道Ⅱ的另一端通过第N-1级汇集腔体Ⅱ与第N级换热管道Ⅱ的一端连通,所述第N级换热管道Ⅱ的另一端与出火口Ⅱ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气(油)锅炉,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Ⅰ至第N级换热管道Ⅰ均位于第一级汇集腔体Ⅰ的同侧;所述N级换热管道Ⅰ呈环形排布,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Ⅰ位于中心或最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油)锅炉,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Ⅱ至第N级换热管道Ⅱ均位于第一级汇集腔体Ⅱ的同侧;所述N级换热管道Ⅱ呈环形排布,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Ⅱ位于中心或最外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气(油)锅炉,其特征是:所述N级换热管道Ⅰ并排和/或堆叠式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油)锅炉,其特征是:所述N级换热管道Ⅱ并排和/或堆叠式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气(油)锅炉,其特征是:所述N级换热管道Ⅰ中任一级换热管道的外围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与相对应的汇集腔体围成储水腔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油)锅炉,其特征是:所述N级换热管道Ⅰ的外围分别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与相对应的汇集腔体围成N级储水腔Ⅰ,从第N级储水腔Ⅰ至第一级储水腔Ⅰ依次连通,所述第N级储水腔Ⅰ与储水室Ⅰ连通、所述第一级储水腔Ⅰ与加热室上的出水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油)锅炉,其特征是:所述N级换热管道Ⅱ中任一级换热管道的外围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与相对应的汇集腔体围成储水腔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油)锅炉,其特征是:所述N级换热管道Ⅱ的外围分别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与相对应的汇集腔体围成N级储水腔Ⅱ,从第N级储水腔Ⅱ至第一级储水腔Ⅱ依次连通,所述第N级储水腔Ⅱ与储水室Ⅱ连通、所述第一级储水腔Ⅱ与余热回收室上的出水口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油)锅炉,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Ⅰ通过汇集腔体Ⅰ与进火口Ⅰ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11所述的燃气(油)锅炉,其特征是:所述第N级换热管道Ⅰ通过汇集腔体Ⅱ与出火口Ⅰ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燃气(油)锅炉,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级换热管道Ⅱ通过汇集腔体Ⅲ与进火口Ⅱ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2或6或13所述的燃气(油)锅炉,其特征是:所述第N级换热管道Ⅱ通过汇集腔体Ⅳ与出火口Ⅱ连通。
CN201410342694.7A 2014-07-18 2014-07-18 一种燃气(油)锅炉 Pending CN1041216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2694.7A CN104121689A (zh) 2014-07-18 2014-07-18 一种燃气(油)锅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2694.7A CN104121689A (zh) 2014-07-18 2014-07-18 一种燃气(油)锅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1689A true CN104121689A (zh) 2014-10-29

Family

ID=51767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42694.7A Pending CN104121689A (zh) 2014-07-18 2014-07-18 一种燃气(油)锅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2168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64756B1 (en) * 2002-03-12 2003-05-20 Andre Rayes Firetube boiler
CN201852082U (zh) * 2010-11-12 2011-06-01 长沙天大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型燃油燃气蒸汽锅炉
CN201885203U (zh) * 2010-12-06 2011-06-29 长沙天大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燃生物质、燃油或燃气卧式内燃三回程锅壳锅炉
CN202024306U (zh) * 2011-02-25 2011-11-02 湖北和泰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余热回收器
CN202521840U (zh) * 2012-04-20 2012-11-07 李砚飞 三回程新型远红外燃气锅炉
CN204141845U (zh) * 2014-07-18 2015-02-04 临沭县东方红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油锅炉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64756B1 (en) * 2002-03-12 2003-05-20 Andre Rayes Firetube boiler
CN201852082U (zh) * 2010-11-12 2011-06-01 长沙天大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型燃油燃气蒸汽锅炉
CN201885203U (zh) * 2010-12-06 2011-06-29 长沙天大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燃生物质、燃油或燃气卧式内燃三回程锅壳锅炉
CN202024306U (zh) * 2011-02-25 2011-11-02 湖北和泰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余热回收器
CN202521840U (zh) * 2012-04-20 2012-11-07 李砚飞 三回程新型远红外燃气锅炉
CN204141845U (zh) * 2014-07-18 2015-02-04 临沭县东方红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油锅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3271B (zh) 一种高效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104154661B (zh) 一种以针翅强化对流管屏的燃油燃气角管锅炉结构
CN101571280B (zh) 一种多压多进口发电余热锅炉
CN103884209A (zh) 一种分体组合式烟道换热器
CN103940087A (zh) 一种窄间隙扁圆形双盘管整体冷凝锅炉
CN203323218U (zh)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供热系统
CN209960532U (zh) 燃气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105890177A (zh) 具有自停电保护功能的强制循环热水系统
CN204141845U (zh) 一种燃气/油锅炉
CN104075305A (zh) 一种锅炉加热室
CN202166034U (zh) 热管蒸汽发生器
CN204153759U (zh) 一种锅炉余热回收室
CN203489246U (zh)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101929670A (zh) 一种油田注汽锅炉
CN104501397A (zh) 一种膜式水冷壁复合回水冷凝式天然气热水锅炉
CN204187596U (zh) 一种锅炉加热室
CN104121689A (zh) 一种燃气(油)锅炉
CN103673649B (zh) 工业炉群余热回收综合利用系统
CN103900387A (zh) 玻璃窑炉的余热回收系统
CN104406144A (zh) 双介质余热锅炉
CN202792536U (zh) 水管式冷凝热水锅炉
CN209672903U (zh) 油田集输两用换热器
CN104075307A (zh) 一种锅炉余热回收室
CN109237452B (zh) 一种并列炉结构的热循环锅炉
CN202188627U (zh) 一种安全节能角管热水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