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2881A - 电池系统及其单电池连接器和电子单元间的导电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系统及其单电池连接器和电子单元间的导电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12881A
CN104112881A CN201410153037.8A CN201410153037A CN104112881A CN 104112881 A CN104112881 A CN 104112881A CN 201410153037 A CN201410153037 A CN 201410153037A CN 104112881 A CN104112881 A CN 104112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element
conductor
contact
monocell
battery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530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12881B (zh
Inventor
D.福兰
T.克罗普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gna E Car Systems GmbH and Co O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na E Car Systems GmbH and Co OG filed Critical Magna E Car Systems GmbH and Co OG
Publication of CN104112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2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128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28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detecting conditions inside cells or batteries, e.g. details of voltage sens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08Electric battery cell mak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包括至少成一堆布置的多个单电池的电池系统,第一单电池第一电极借助单电池连接器电连接到第二单电池第二电极,系统包括检测单电池电压的电子单元,第一和第二接触元件分别布置在单电池连接器和电子单元上,系统包括导体,其第一和第二部段分别电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接触元件,导体借助实施在第一和第二接触元件上并设计为至少部分穿过导体绝缘材料和/或使导体至少部分变形的第一接触构件与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开口的第一和第二接触元件接触,导体可插入第一和第二开口以便接触第一接触构件,第一开口设计为使得导体第一部段可平行于单电池连接器底面插入而第二开口设计为使得导体第二部段可平行于电子单元底面插入,以及用于形成导电连接的方法。

Description

电池系统及其单电池连接器和电子单元间的导电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包括以至少一个堆叠布置的多个单电池的电池系统,其中第一单电池的第一电极借助于单电池连接器(cell connector)以导电方式连接到第二单电池的第二电极,所述电池系统包括设计为检测单电池的电压的电子单元,其中第一接触元件布置在单电池连接器上并且第二接触元件布置在电子单元上,并且所述电池系统包括导体,其中所述导体的第一部段以导电方式连接到第一接触元件,并且所述导体的第二部段以导电方式连接到第二接触元件,其中所述导体借助于第一接触构件与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接触,第一接触构件实施在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上并且设计为至少部分地穿过所述导体的绝缘材料和/或使得所述导体至少部分地变形,其中第一接触元件包括第一开口,并且第二接触元件包括第二开口,并且所述导体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以便接触第一接触构件,以及用于形成导电连接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这一类型的电池系统尤其是用作机动车辆中的贮能装置,例如用于驱动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
从特开专利申请US2012/015550A1已知一般类型的电池系统。在这一申请中,多个电池被并排布置并且所述电池借助于母线串联连接。包括电线的连接器连接到母线。连接器设有刃口,该刃口设计为切开电线的绝缘套管并且与电线的芯部形成压力触点。所述电线引接到测压装置(未进一步详细说明)。
特开申请JP2011-049047A公开了一种电池连接组件,其具有用于与相邻的电极连接器电连接的多个连接元件。各连接元件包括具有与电压检测线处于压力接触的压力接触元件的延长部。电压检测线引接到包括用于与电压检测线接触的刃口的控制单元。
所述已知申请的目的在于实现电池系统组装过程中的高度自动化。布线和接触单电池电压测量线的流程自动化是必要的,特别是在电池系统包括许多单电池的示例中,因为仅以这一方式才可以实现安全且可靠的组装过程。布线和接触单电池电压测量线的手动过程会易受不正确布线且受不适当接触的影响。这会难以辨别任何可能发生的缺陷,并且这会导致高程度的维修和翻修工作。为能够执行自动化的布线和接触过程,特别地要求便于检修其中单电池电压测量线被接触处的接触部位。
在迄今已知的现有技术中,单电池电压测量线的接触部段在单电池连接器处伸出超过单电池连接器的边缘、和/或从单电池连接器的底面垂直向上地伸出。因此,虽然单电池电压测量线的单电池电压测量段的接触部段在单电池连接器处易于检修,但增大了电池系统的尺寸。这是不希望的,因为车辆中可用于电池系统的安装空间是有限的。另外,在接触单电池电压测量线的过程中,必要的是保证与单电池连接器且还与电子单元相连的单电池不因接触过程中的机械载荷而受损。电子单元以及单电池均能够因压力载荷而受损,或者会未被注意地发生早期损伤。未在初期注意到的任意早期损伤会导致随后的机械故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改进所提及类型的电池系统,以使其可以执行布线和接触单电池电压测量线的自动过程,用于实现安全且可靠的组装过程,同时保持电池系统的小尺寸以及作用在单电池和电子单元上的低机械载荷。
本发明的另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电池系统中产生导电连接的方法,借助该方法,可以执行安全且可靠并且能够容易地自动化以布线和接触单电池电压测量线的工艺。
该目的借助于一种电池系统实现,该电池系统包括以至少一个堆叠布置的多个单电池,其中第一单电池的第一电极借助于单电池连接器以导电方式连接到第二单电池的第二电极,所述电池系统包括设计为检测单电池的电压的电子单元,其中第一接触元件布置在单电池连接器上并且第二接触元件布置在电子单元上,并且所述电池系统包括导体,其中所述导体的第一部段以导电方式连接到第一接触元件,并且所述导体的第二部段以导电方式连接到第二接触元件,其中导体借助于第一接触构件与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接触,所述第一接触构件实施在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上并且设计为至少部分地穿过导体的绝缘材料和/或使得所述导体至少部分地变形,其中第一接触元件包括第一开口,并且第二接触元件包括第二开口,并且所述导体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以便接触第一接触构件,其中第一开口设计为使得所述导体的第一部段能够平行于单电池连接器的底面插入,并且第二开口设计为使得所述导体的第二部段能够平行于电子单元的底面插入。
根据本发明,借助于使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准,导体的第一部段可以接触与单电池连接器的底面平行的第一接触元件,并且导体的第二部段可以接触与电子单元的底面平行的第二接触元件。在接触过程中,用于提供接触布置的工具能够包围第一/第二接触元件,以使产生接触布置需要的力直接支撑在第一/第二接触元件上。因此,单电池连接器和与之相连的单电池不会且电子单元也不会经受机械载荷。因此,防止了对于单电池或者电子单元的损伤或者早期损伤。
导体能够实施为实心导体或者由多根绞合线(litz wires)实施。如果导体由多根绞合线实施并且以此方式形成绞合线导体,则绞合线导体的表观直径且另外与第一接触构件接触的任何绞合线随着导体与第一/第二接触元件的接触而变形。
电子单元优选地实施为印刷电路板(PCB)并且因此具有平面结构。紧固到电子单元的部件被至少紧固到其底面并且可选地紧固在与底面反向的后面。单电池连接器同样具有平面结构并且包括与第一单电池的第一电极相连的第一部段、与第二单电池的第二电极相连的第二部段以及将第一部段连接到第二部段的连接部段。单电池连接器的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布置在共同平面中并且形成单电池连接器的底面。连接部段能够包括从单电池连接器的底面升高的区域,例如具有减轻载荷的隆凸或者凹陷的机械挠性区域。
本发明目的还借助于用于借助导体在单电池连接器和电子单元之间形成导电连接的方法来实现,所述单电池连接器连接到电池系统的至少两个单电池的电极,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将第一接触元件紧固到单电池连接器,将第二接触元件紧固到电子单元,将导体的第一部段插入第一接触元件的第一辅助装置,其中插入方向垂直于单电池连接器的底面,使第一辅助装置平行于单电池连接器的底面朝向第一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构件移位,将导体的第二部段插入第二接触元件的第二辅助装置,其中插入方向垂直于电子单元的底面,并且使第二辅助装置平行于电子单元的底面朝向第二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构件移位。
根据本发明,将导体引入垂直于单电池连接器/电子单元的底面的第一/第二辅助装置的工艺便于此布置,据此导体在该用于产生电池系统的方法期间被保持。这样的原因在于,第一/第二接触元件与第一/第二辅助装置一起仅若干毫米高,例如低于5mm。在这样小的安装高度的情形中,将导体从侧面、即沿平行于单电池连接器/电子单元的平面朝向第一/第二开口引入将是困难的,因为接触工具必需包围导体以保持所述导体。接触工具为此目的需要的到单电池连接器/电子单元的自由检修在从侧面引入导体时仅能够在有限程度上来保证。如果第一/第二部段插入第一/第二辅助装置,则第一/第二辅助装置向侧面、即平行于单电池连接器/电子单元的底面朝向第一/第二接触元件的相应第一接触构件移位。这优选地使用同一接触工具来执行。
第一辅助装置的该向侧面移位导致导体的第一部段接触第一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构件,即导体的绝缘材料被贯穿并且使导体的第一部段变形,由此在导体的第一部段和第一接触元件之间产生稳定的导电连接。导体的第二部段与第二接触元件以类似方式接触。
优选的是,第一接触元件包括延长部,借助于该延长部,第一接触元件能够被紧固到单电池连接器,例如通过被按压到所述单电池连接器中而紧固到单电池连接器。作为其替代例,第一接触元件包括合适的接触部位,其中可以在第一接触元件和单电池连接器之间产生超声接触布置。
优选的是,第二接触元件同样包括延长部,借助于该延长部,第二接触元件能够被紧固到电子单元,例如通过被按压到所述电子单元中而紧固到电子单元。例如其替代例,第二接触元件使用焊接方法、例如使用回流法被紧固到电子单元。
本发明的其它改进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公开。
优选的是,第一辅助装置布置在第一接触元件上并且第二辅助装置布置在第二接触元件上,其中第一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接收部段,导体的第一部段在非接触状态下能够垂直于单电池连接器的底面插入该第一接收部段。第二辅助装置包括第二接收部段,导体的第二部段在非接触状态下能够垂直于电子单元的底面插入该第二接收部段。在非接触状态下,导体的第一/第二部段不连接到第一/第二接触元件。这一状态在电池系统的组装过程期间发生。借助于第一/第二接收部段与第一/第二辅助装置对准的事实,可以执行将导体引入到第一/第二辅助装置中的自动化工艺,因为导体能够以此方式由相应的接触工具包围,而不必为工具提供到单电池连接器/电子单元的必要自由进入。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实施方式,在第一接触元件的非接触状态下的第一辅助装置布置为至少部分地覆盖第一开口。在第二接触元件的非接触状态下的第二辅助装置布置为至少部分地覆盖第二开口。因此,阻止导体的第一/第二部段在组装过程期间不慎接触第一/第二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构件。这阻止导体在插入过程中在接触第一接触构件之前受损。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第一辅助装置设计用于接触目的,以便平行于单电池连接器的底面朝向第一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构件可移位。第二辅助装置设计用于接触目的,以便平行于电子单元的底面朝向第二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构件可移位。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以及第一辅助装置和第二辅助装置包括为此目的合适的引导件或者轨道以及可选的挡块,以便第一/第二辅助装置不能不慎地从第一/第二接触元件分离。
优选的是,单电池的堆叠布置为使得单电池的电极形成两排,其中电子单元布置在这些排之间。因此,电子单元能够以特别节约空间的方式布置,其中电池系统的整个外部尺寸减小。根据本发明的另外实施方式,电子单元紧固到保持板上,保持板布置在单电池的至少一个堆叠上。保持板能够伸出超过所述两排,并且也能够容纳并且保持单电池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导体从第一接触元件沿直线延伸到第二接触元件,直至其实现高度补偿和长度补偿。优选的是,第一接触元件布置在第二接触元件的紧邻附近,即在若干厘米范围内。因此,导体在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之间沿直线延伸,即无偏转。但是,高度补偿和长度补偿被提供,以避免导体受到拉伸载荷以及为补偿在第一和第二接触元件之间的位置公差的目的。导体在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之间的自由长度因此选择成补偿高度和距离之差。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延长部形成在保持板上,并且所述延长部设计用于使得导体的长度从第一接触元件向第二接触元件偏转的目的。特别是在包括许多单电池的堆叠的情形中,电子单元并不沿着整个堆叠长度延伸。该类型的长电子单元并不常见并且通常是不可用的,因为制造电子单元的设备,诸如例如焊锡熔炉,并不适于接收这一类型的长电子单元。但是,多个电子单元的组合意味着相对于这些电子单元之间的连接技术的更大花费。因此,特别是对于与第一接触元件相连并且从堆叠中的电子单元远距离地布置的任何导体,有利地使得导体偏转。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实施方式,电子单元的底面平行于单电池连接器的底面。特别优选的是,电子单元的底面布置在与单电池连接器的底面相同的平面上。这促进了电池系统的自动化生产,因为接触工具仅需要在一个平面中移动。
优选的是,第一和/或第二接触元件包括第二接触构件,该第二接触构件设计为在接触状态下将一段导体夹紧在其绝缘材料上。根据本发明的另外实施方式,一段导体的绝缘材料借助于使第一辅助装置移位而被夹紧在第一辅助装置和第二接触构件之间。同样地,一段导体的绝缘材料借助于第一辅助装置被移位的事实而被夹紧在第二辅助装置和第二接触构件之间。第二接触构件用来释放导体第一/第二部段上的负载。凭借释放负载,可以明显地改进导体第一/第二部段和第一/第二接触元件之间的连接的耐用性。
第二接触构件布置为使得它们释放在第一接触构件中施加在导体第一/第二部段上的拉伸载荷。结果,第一接触元件的第二接触构件比第一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构件布置为与导体的布置有导体第一部段的端部相距更远。与此类似地,第二接触元件的第二接触构件比第二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构件布置为与导体的布置有导体第二部段的端部相距更远。第二接触构件因此布置在导体的在第一接触构件内的长度之中。
附图说明
下文中参考附图举例说明本发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第一/第二接触元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示出了其中第一/第二辅助装置在非接触状态的第一/第二接触元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示出了第一/第二接触元件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第一/第二辅助装置和导体的插入第一/第二辅助装置中的第一/第二部段在非接触状态。
图5示出了其中第一/第二接触元件连同第一/第二辅助装置在接触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示出了带有第一和第二接触构件的第一/第二接触元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系统的示意性平面图。多个单电池1.1、1.2以堆叠布置,以便单电池1.1、1.2的电极1.1.P1、1.1.P2、1.2.P1、1.2.P2形成两排。第一单电池1.1的第一电极1.1.P1借助于单电池连接器3以导电方式连接到第二单电池1.2的第二电极1.2.P2。电子单元5布置在两排电极1.1.P1、1.1.P2、1.2.P1、1.2.P2之间。第一接触元件4.1布置在单电池连接器3上。第一接触元件4.1以合适方式且以导电和机械方式固定地连接到单电池连接器3。举例来说,第一接触元件4.1被压入单电池连接器3或者被钎焊或熔焊到单电池连接器3。电子单元5包括多个第二接触元件4.2。举例来说,借助于焊接连接或者插入连接,各第二接触元件4.2以导电方式连接到电子单元5的导体迹线。各第二接触元件4.2在所有情况下经由导体6以导电方式连接到第一接触元件4.1。电子单元5设计为检测并估计单电池1.1、1.2的电压。单电池1.1、1.2的电压经由单电池连接器3、第一接触元件4.1、导体6和第二接触元件4.2被传输到电子单元5。
图2示出了第一/第二接触元件4.1/4.2的示意性侧视图。第一和第二接触元件4.1、4.2以基本上相同的方式构造,并且仅以它们到单电池连接器3或者电子单元5的机械和电连接而不同。第一接触元件4.1布置在单电池连接器3的底面3G上,而第二接触元件4.2布置在电子单元5的底面5G上。第一/第二接触元件4.1、4.2包括第一接触构件7,第一接触构件7设计为至少部分地穿过导体6的绝缘材料并且使导体6至少部分地变形。第一接触构件7能够例如由刃口实现,该刃口一起形成切割夹。如作其替代,第一接触构件7还能够实现为尖锐顶端(piercing tips)。第一接触元件4.1包括第一开口4.1O。第一开口4.1O布置为使得导体6的第一部段6.1能够在平行于单电池连接器3的底面3G的平面中插入第一开口4.1O。第二接触元件4.2包括第二开口4.2O。第二开口4.2O布置为使得导体6的第二部段6.2能够在平行于单电池连接器5的底面5G的平面中插入第二开口4.2O。
图3示出了第一/第二接触元件4.1/4.2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第一/第二辅助装置8.1/8.2在非接触状态。第一辅助装置8.1在该状态下布置为至少部分地覆盖第一开口4.1O。第一辅助装置8.1包括具有开口横剖面的第一接收部段8.1A。另外,第二辅助装置8.2在非接触状态下布置为至少部分地覆盖第二开口4.2O。第二辅助装置8.2包括具有开口横剖面的第二接收部段8.2A。
图4示出了其中第一/第二辅助装置8.1/8.2在非接触状态的第一/第二接触元件4.1/4.2以及导体6的插入第一/第二辅助装置8.1/8.2的第一/第二部段6.1/6.2的示意性侧视图。导体6的第一部段6.1插入第一接收部段8.1A,其中导体6的第一部段6.1能够垂直于单电池连接器3的底面3G插入。导体6的第二部段6.2插入第二接收部段8.2A,其中导体6的第二部段6.2能够垂直于单电池连接器5的底面5G插入。第一辅助装置8.1能够平行于单电池连接器3的底面3G朝向第一接触元件4.1的第一接触构件7移位。这样做,力沿着第一力作用方向F1施加在第一辅助装置8.1上。为支撑第一接触元件4.1,力同样沿着第二力作用方向F2施加在第一接触元件4.1的与第一开口4.1O相反的一侧上。以这一方式,第一辅助装置8.1朝向第一接触元件4.1的第一接触构件7移位,其中导体6的第一部段6.1被第一接触构件7接触,并且由此导体6第一部段6.1的绝缘材料被贯穿并且导体6的第一部段6.1被第一接触构件7变形。力借助于接触工具(未示出)来施加。第一和第二力作用方向F1、F2平行于单电池连接器3的底面3G。
第二辅助装置8.2能够平行于电子单元5的底面5G朝向第二接触元件4.2的第一接触构件7移位。这样做,力沿着第一力作用方向F1施加在第二辅助装置8.2上。为支撑第二接触元件4.2,力同样沿着第二力作用方向F2施加在第一接触元件4.2的与第二开口4.2O相反的一侧上。以这一方式,第二辅助装置8.2朝向第二接触元件4.2的第一接触构件7移位,其中导体6的第二部段6.2被第一接触构件7接触,并且由此导体6的第二部段6.2的绝缘材料被贯穿并且导体6的第二部段6.2被第一接触构件7变形。力借助于接触工具(未示出)来施加。第一和第二力作用方向F1、F2平行于电子单元5的底面5G。
图5示出了在接触状态下的第一/第二接触元件4.1/4.2连同第一/第二辅助装置8.1/8.2的示意性侧视图。图6示出了带有第一接触构件7和第二接触构件9的第一/第二接触元件4.1/4.2的示意图。第一/第二辅助装置8.1/8.2未示出。而第一接触构件7例如实现为刃口,第二接触构件9仅设计为夹紧一段导体6的绝缘材料。因此,第二接触构件并不形成刃口或者用于穿透导体6绝缘材料的任何其它装置,而仅包括钝的接触面,导体6与其绝缘材料一起的横截面直接通过该钝的接触面,并且由此依靠在第二接触构件9的接触面上。
附图标记列表
1.1   第一单电池
1.2   第二单电池
1.1.P1第一单电池的第一电极
1.1.P2第一单电池的第二电极
1.2.P1第二单电池的第一电极
1.2.P2第二单电池的第二电极
3     单电池连接器
3G    单电池连接器的底面
4.1   第一接触元件
4.1O  第一开口
4.2   第二接触元件
4.2O  第二开口
5     电子单元
5G    电子单元的底面
6     导体
6.1   导体的第一部段
6.2   导体的第二部段
7     第一接触构件
8.1   第一辅助装置
8.1A  第一接收部段
8.2   第二辅助装置
8.2A  第二接收部段
9     第二接触构件
F1    第一力作用方向
F2    第二力作用方向

Claims (15)

1.一种包括以至少一个堆叠布置的多个单电池(1.1,1.2)的电池系统,其中第一单电池(1.1)的第一电极(1.1.P1)借助于单电池连接器(3)以导电方式连接到第二单电池(1.2)的第二电极(1.2.P2),所述电池系统包括设计为检测所述单电池(1.1,1.2)的电压的电子单元(5),其中第一接触元件(4.1)布置在所述单电池连接器(3)上,并且第二接触元件(4.2)布置在所述电子单元(5)上,并且所述电池系统包括导体(6),其中所述导体(6)的第一部段(6.1)以导电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一接触元件(4.1),并且所述导体(6)的第二部段(6.2)以导电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二接触元件(4.2),其中所述导体(6)借助于第一接触构件(7)与所述第一接触元件(4.1)和所述第二接触元件(4.2)接触,所述第一接触构件(7)实施在所述第一接触元件(4.1)和所述第二接触元件(4.2)上并且设计为至少部分地穿过所述导体(6)的绝缘材料和/或使得所述导体(6)至少部分地变形,其中所述第一接触元件(4.1)包括第一开口(4.1O),所述第二接触元件(4.2)包括第二开口(4.2O),并且所述导体(6)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以便接触所述第一接触构件(7),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4.1O)设计为使得所述导体(6)的第一部段(6.1)能够平行于所述单电池连接器(3)的底面(3G)插入,并且所述第二开口(4.2O)设计为使得所述导体(6)的第二部段(6.2)能够平行于所述电子单元(5)的底面(5G)插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
其特征在于,第一辅助装置(8.1)布置在所述第一接触元件(4.1)上并且第二辅助装置布置在所述第二接触元件(4.2)上,其中所述第一辅助装置(8.1)包括第一接收部段(8.1A),处于非接触状态的所述导体(6)的第一部段(6.1)能够垂直于所述单电池连接器(3)的底面(3G)插入所述第一接收部段(8.1A),并且所述第二辅助装置(8.2)包括第二接收部段(8.2A),处于非接触状态的所述导体(6)的第二部段(6.2)能够垂直于所述电子单元(5)的底面(5G)插入所述第二接收部段(8.2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装置(8.1)在所述第一接触元件(4.1)的非接触状态下布置为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一开口(4.1O),并且所述第二辅助装置(8.2)在所述第二接触元件(4.2)的非接触状态下布置为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二开口(4.2O)。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装置(8.1)设计用于接触目的以便平行于所述单电池连接器(3)的底面(3G)朝向所述第一接触元件(4.1)的第一接触构件(7)可移位,并且所述第二辅助装置(8.2)设计用于接触目的以便平行于所述电子单元(5)的底面(5G)朝向所述第二接触元件(4.2)的第一接触构件(7)可移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
其特征在于,单电池(1.1,1.2)的所述堆叠布置为使得所述单电池(1.1,1.2)的电极(1.1.P1,1.1.P2,1.2.P1,1.2.P2)形成两排,其中所述电子单元(5)布置在这些排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单元(5)紧固到保持板上,所述保持板布置有单电池(1.1,1.2)的至少一个堆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6)沿直线从所述第一接触元件(4.1)延伸到所述第二接触元件(4.2),直到所述导体实现高度补偿和长度补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延长部形成在所述保持板上,并且所述延长部设计用于将所述导体(6)的长度从所述第一接触元件(4.1)偏转到所述第二接触元件(4.2)的目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单元(5)的底面(5G)平行于所述单电池连接器(3)的底面(3G)。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单元(5)的底面(5G)布置在与所述单电池连接器(3)的底面(3G)相同的平面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元件(4.1)包括第二接触构件(9),所述第二接触构件(9)设计为在接触状态下将所述导体的一部分夹紧在它的绝缘材料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元件(4.2)包括第二接触构件(9),所述第二接触构件(9)设计为在接触状态下将所述导体的一部分夹紧在它的绝缘材料上。
13.用于借助于导体(6)在单电池连接器(3)和电子单元(5)之间形成导电连接的方法,所述单电池连接器(3)连接到电池系统的至少两个单电池(1.1,1.2)的电极(1.1.P1,1.1.P2,1.2.P1,1.2.P2),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将第一接触元件(4.1)紧固到所述单电池连接器(3),
-将第二接触元件(4.2)紧固到所述电子单元(5),
-将所述导体(6)的第一部段(6.1)插入所述第一接触元件(4.1)的第一辅助装置(8.1),其中插入方向垂直于所述单电池连接器(3)的底面(3G),
-使所述第一辅助装置(8.1)平行于所述单电池连接器(3)的底面(3G)朝向所述第一接触元件(4.1)的第一接触构件(7)移位,
-将所述导体(6)的第二部段(6.2)插入所述第二接触元件(4.2)的第二辅助装置(8.2)中,其中插入方向垂直于所述电子单元(5)的底面(5G),
-使所述第二辅助装置(8.2)平行于所述电子单元(5)的底面(5G)朝向所述第二接触元件(4.2)的第一接触构件(7)移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形成导电连接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元件(4.1)包括第二接触构件(9),并且其中借助于移位所述第一辅助装置(8.1),所述导体(6)的一部分的绝缘材料被夹紧在所述第一辅助装置(8.1)和所述第二接触构件(9)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形成导电连接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二接触元件(4.2)包括第二接触构件(9),并且其中借助于移位所述第二辅助装置(8.2),所述导体(6)的一部分的绝缘材料被夹紧在所述第二辅助装置(8.2)和所述第二接触构件(9)之间。
CN201410153037.8A 2013-04-17 2014-04-16 电池系统及其单电池连接器和电子单元间的导电连接方法 Active CN1041128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164128.4A EP2793288B1 (de) 2013-04-17 2013-04-17 Batterie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lektrisch leitenden Verbindung zwischen einem Zellverbinder und einer Elektronikeinheit eines Batteriesystems
EP13164128.4 2013-04-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2881A true CN104112881A (zh) 2014-10-22
CN104112881B CN104112881B (zh) 2017-05-10

Family

ID=48095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53037.8A Active CN104112881B (zh) 2013-04-17 2014-04-16 电池系统及其单电池连接器和电子单元间的导电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15060A1 (zh)
EP (1) EP2793288B1 (zh)
CN (1) CN10411288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2490A (zh) * 2016-01-25 2018-07-31 宝马股份公司 连接器系统、电池模块、用于形成分接的方法和运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58034A1 (de) * 2012-04-27 2013-10-30 Magna E-Car Systems GmbH & Co OG Spannungsabgriffelement, Zellüberwachungseinheit, Batterieeinheit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azu
DE102021103388A1 (de) 2020-11-03 2022-05-05 Diehl Ako Stiftung & Co. Kg Batteriezellenkontaktierungsvorrichtung und Batteriemodul mit einer solchen Batteriezellenkontaktierungsvorrichtu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49047A (ja) * 2009-08-27 2011-03-10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
CN102414871A (zh) * 2009-08-18 2012-04-1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以及电池连接体
CN102826019A (zh) * 2011-06-14 2012-12-1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池状态通知单元、汇流条模块和电池状态监视系统
CN102868126A (zh) * 2011-07-05 2013-01-0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线布线装置
WO2013005516A1 (ja) * 2011-07-05 2013-01-1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20305A (en) * 1974-01-21 1975-11-18 Ideal Ind No-strip tap connector
DE29721354U1 (de) * 1997-12-03 1998-02-12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32760 Detmold Steckverbinder für elektrische Leiter
US7121871B2 (en) * 2005-01-14 2006-10-1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Wire tap connector and contact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4871A (zh) * 2009-08-18 2012-04-1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以及电池连接体
JP2011049047A (ja) * 2009-08-27 2011-03-10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
CN102826019A (zh) * 2011-06-14 2012-12-1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池状态通知单元、汇流条模块和电池状态监视系统
CN102868126A (zh) * 2011-07-05 2013-01-0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线布线装置
WO2013005516A1 (ja) * 2011-07-05 2013-01-1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2490A (zh) * 2016-01-25 2018-07-31 宝马股份公司 连接器系统、电池模块、用于形成分接的方法和运行设备
CN108352490B (zh) * 2016-01-25 2021-03-19 宝马股份公司 连接器系统、电池模块、用于形成分接的方法和运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93288B1 (de) 2015-10-21
CN104112881B (zh) 2017-05-10
US20140315060A1 (en) 2014-10-23
EP2793288A1 (de) 2014-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90537B (zh) 导体模块
CN102195071B (zh) 可逆式电池组件和用于自动大量生产的工具
JP6148406B2 (ja)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のための電気コネクタ
CN110024176B (zh) 端子用导体模块
EP3314678B1 (en) Cover assembly for a battery module
US10601017B2 (en) Conductor module
US10326181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 battery system
US10454080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 battery system
JP2012226969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のハーネス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3890994A (zh) 电源装置
US9412990B2 (en) Battery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a cell connector and an electronic unit of a battery system
US10418765B2 (en) Multi-wire planar cable for a monitoring system of a battery module
CN104112881A (zh) 电池系统及其单电池连接器和电子单元间的导电连接方法
CN104779361A (zh) 用于导电连接和电子监视多个电池组电池的电缆束
US9425518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conductor and flat cable,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using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US9411018B2 (en) Voltage monitoring device
WO2014142293A1 (ja) 電源装置
US10950872B2 (en) Fuel cell module
CN111987249A (zh) 电池包及电动工具
JP6156156B2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US20170331098A1 (en) Verbindungselement, Kontaktierungssystem und Batteriemodul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selben
JP2015156330A (ja) 配線接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Austria Ze Trane

Applicant after: Samsung SDI battery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Austria Ze Trane

Applicant before: Magna E Car Systems Gmbh & Co O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MAGNA STEYR BATTERY SYSTEMS GMBH + CO. OG TO: SAMSUNG SDI BATTERY SYSTEMS LLC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SDI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SDI BATTERY SYSTEMS LLC

Effective date: 201508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14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Samsung SDI Co., Ltd.

Address before: Austria Ze Trane

Applicant before: Samsung SDI battery system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