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8852A - 一种拜尔法赤泥沉降分离用高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拜尔法赤泥沉降分离用高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8852A
CN104108852A CN201410375804.XA CN201410375804A CN104108852A CN 104108852 A CN104108852 A CN 104108852A CN 201410375804 A CN201410375804 A CN 201410375804A CN 104108852 A CN104108852 A CN 104108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
acid
red mud
reaction
phosphon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758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08852B (zh
Inventor
漆静
简胜
张旭东
王少东
朱从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Metallur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Metallur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Metallur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Kunming Metallur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41037580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088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08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8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08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88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拜尔法赤泥沉降分离用高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原料混合:在反应罐中加常规量水,搅拌,逐渐加入有机膦酸和丙烯酸至完全溶解,有机膦酸:丙烯酸=1:1~3;B:还原:按照A步骤的所得溶液中有机膦酸与还原剂质量比1:0.1~2的比例加入还原剂,使其混合均匀;升温至50℃~90℃反应3h~10h;C:聚合:待B步骤还原反应结束,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自由基引发剂和乳化剂,升温至65~130℃反应3h~10h,反应结束,得到水溶性膦酸聚合物,有机膦酸:自由基引发剂:乳化剂=1:0.2~1:0.1~2。本发明中水溶性膦酸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膦酸基团,分子结构较为独特,它可以有效的螯合二价和三价金属离子,抑制其晶体的形成和尺寸大小。

Description

一种拜尔法赤泥沉降分离用高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拜尔法赤泥沉降分离用高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金属铝材在工业、建筑、化工、轻工业等领域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促使铝矿业飞速发展。老企业不断扩建、改造,新装置规模愈来愈大。与国外的一水软铝石型或三水铝石型铝土矿相比,我国铝土矿成分有很大差异,以难处理的一水硬铝石型为主,而且品位低。在铝土矿溶出工艺上,国外采用拜耳法,我国除拜耳法之外,还使用了强化烧结和混联等方法。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溶出性能比较差,其拜耳法溶出过程往往需要添加较多添加剂(如氧化钙),加上矿石品位低,溶出残渣赤泥量很大,使得赤泥沉降分离任务加重。在目前技术较为先进的拜耳法炼铝生产过程中,除铝及其系列产品外,形成固体废液——废弃物赤泥,赤泥是高温烧结、熟料溶出、固液分离等工艺过程形成的副产物,具有极其复杂的物理化学性质。每生产一吨氧化铝的同时,大约要副产1.0~1.3吨的赤泥,目前全世界氧化铝生产每年外排赤泥量超过5000万吨,中国赤泥的年排放量约为500万吨,堆存量已达约5000万吨。强化烧结法溶出得到的赤泥,由于铁以胶态针铁矿形态存在而使赤泥粒子很细且容易带电,以致烧结法赤泥沉降性能很差。赤泥具有强碱性(pH >12),含有多种化合物,氟含量高,含稀有元素,是各种不溶物的复杂混合物;赤泥颗粒度细小不匀,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有很强的富水性能,含水率一般在60%左右;这些特殊性能,使其分离极其困难,分离需时超长,固液分离不清;现有技术中系长期堆放,自然晾晒,才能设法综合利用。因此,对地下水、对环境、对生态都有污染、危害和影响。为了提高国内氧化铝生产过程中赤泥沉降分离的效率,必须添加高效絮凝剂,而此类絮凝剂往往依赖于进口。但由于铝土矿成分及溶出工艺不同,国内铝土矿溶出赤泥的成分与国外有很大差异,使得进口高分子絮凝剂未必对国内的赤泥分离都有效,而且进口产品的价格往往比较昂贵。因此,开发适合于我国铝土矿赤泥沉降分离用的新型高效絮凝剂对我国氧化铝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在于提供一种拜尔法赤泥沉降分离用高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原料混合、还原、聚合,具体为: 
A、原料混合:在反应罐中加常规量水,搅拌,逐渐加入有机膦酸和丙烯酸至完全溶解,有机膦酸:丙烯酸=1:1~3;
B:还原:按照A步骤的所得溶液中有机膦酸与还原剂质量比1:0.1~2的比例加入还原剂,使其混合均匀;升温至50℃~90℃反应4h~10h;
C:聚合:待B步骤还原反应结束,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自由基引发剂和乳化剂,升温至65~130℃反应3h~10h,反应结束,得到水溶性膦酸聚合物,有机膦酸:自由基引发剂:乳化剂= 1:0.2~1:0.1~2。
本发明中,水溶性膦酸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膦酸基团,分子结构较为独特,它可以有效的螯合二价和三价金属离子,抑制其晶体的形成和尺寸大小,在相当恶劣的化学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和很高的分子量,这种水溶性膦酸聚合物对铝土矿赤泥的絮凝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优点是: 
1、制备方法简捷、可以取代传统的无机絮凝剂和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无毒,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拜耳法氧化铝生产过程中赤泥的沉降效率;
2、絮凝后溶液中悬浮物为lg/L;优于国际水平;
3、成本低廉,易于工业规模投产;
4、生产过程不产生三废,不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友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实施例所示: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原料混合、还原、聚合,具体为: 
A、原料混合:在反应罐中加常规量水,搅拌,逐渐加入有机膦酸和丙烯酸至完全溶解,有机膦酸:丙烯酸=1:1~3;
B:还原:按照A步骤的所得溶液中有机膦酸与还原剂质量比1:0.1~2的比例加入还原剂,使其混合均匀;升温至50℃~90℃反应4h~10h;
C:聚合:待B步骤还原反应结束,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自由基引发剂和乳化剂,升温至65~130℃反应3h~10h,反应结束,得到水溶性膦酸聚合物,有机膦酸:自由基引发剂:乳化剂= 1:0.2~1:0.1~2。
所述的有机膦酸为乙烯基膦酸或氨甲基膦酸,乙烯基膦酸分子式为: 
氨甲基膦酸分子式为:
所述的还原剂为硫酸亚铁、硫代硫酸钠或亚硫酸钠。 
所述的自由基引发剂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或偶氮二异丁腈。 
所述的乳化剂为Tween20或Tween60。 
实施例1 
原料:乙烯基膦酸,湖北恒绿源科技有限公司,含量>90%;
丙烯酸: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硫代硫酸钠: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偶氮二异丁腈: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Tween20:江苏产工业品,含量≥90%;
重量配比:乙烯基膦酸:丙烯酸=1:1
乙烯基膦酸:硫代硫酸钠=1:0.1
乙烯基膦酸:偶氮二异丁腈:Tween20 =1:0.2:0.1
用量:乙烯基膦酸100kg(含量98% w/w,折纯98kg)
丙烯酸100kg (含量99%w/w,折纯99kg)
硫代硫酸钠20kg (含量99%w/w,折纯19.8kg)
偶氮二异丁腈20kg(含量99%w/w,折纯19.8kg)
Tween 20 10kg (含量99%w/w,折纯9.9kg)
操作:
第一步原料添加:在反应罐中加常规量水,搅拌,逐渐加入乙烯基膦酸和丙烯酸至完全溶解;
第二步还原:再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使其混合均匀;升温至50℃反应4h;
第三步聚合:上步还原反应结束,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和Tween20,升温至65℃聚合反应3h,反应结束,得到水溶性膦酸聚合物,产品浓度为10%,转化率94. 18%;
产品应用结果:在本地某厂作拜耳法赤泥沉降絮凝剂使用,测定产品沉降效果:
以成品有效固含量计算,配成(w/w)水溶液,取拜耳法分离槽前液体,絮凝剂加入量为待分离液中每吨赤泥含量,配本发明产品有效固含量200~400g,搅匀,静置,测得其沉降速度为20~25m/h,清液层中悬浮物0. 90g/L;优于目前市售商品(市售商品加入量450g/吨赤泥,沉降速度为20m/h,清液层中悬浮物1. 0g/L)。
实施例2 
原料:乙烯基膦酸,湖北恒绿源科技有限公司,含量≥90%;
丙烯酸: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亚硫酸钠: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Tween60:江苏产工业品,含量≥90%;
重量配比:乙烯基膦酸:丙烯酸=1:2
乙烯基膦酸:亚硫酸钠=1:0.5
乙烯基膦酸:偶氮二异丁腈:Tween20 =1:0.5:0.5
用量:乙烯基膦酸 100kg(含量98% w/w,折纯98kg)
丙烯酸200kg (含量99%w/w,折纯198kg)
亚硫酸钠50kg (含量99%w/w,折纯49.5kg)
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50kg(含量99%w/w,折纯49.5kg)
Tween 60 50kg (含量 99%w/w,折纯49.5kg)
操作:
第一步原料添加:在反应罐中加常规量水,搅拌,逐渐加入乙烯基膦酸和丙烯酸至完全溶解;
第二步还原:再加入亚硫酸钠溶液,使其混合均匀;升温至50℃反应4h;
第三步聚合:上步还原反应结束,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和Tween60,升温至130℃聚合反应3h,反应结束,得到水溶性膦酸聚合物,产品浓度为 10.5%,转化率95. 51%,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原料:乙烯基膦酸,湖北恒绿源科技有限公司,含量≥90%;
丙烯酸: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亚硫酸钠: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Tween60:江苏产工业品,含量≥90% ;
重量配比:乙烯基膦酸:丙烯酸=1:3
乙烯基膦酸:亚硫酸钠=1:2;
乙烯基膦酸: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Tween60 =1:1:2
用量:乙烯基膦酸 100kg(含量98% w/w,折纯98kg)
丙烯酸300kg (含量99%w/w,折纯297kg)
亚硫酸钠200kg (含量99%w/w,折纯199kg)
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100kg(含量99%w/w,折纯99kg)
Tween 60 20kg (含量99%w/w,折纯19.8kg)
操作:
第一步原料添加:在反应罐中加常规量水,搅拌,逐渐加入乙烯基膦酸和丙烯酸至完全溶解;
第二步还原:再加入亚硫酸钠溶液,使其混合均匀;升温至90℃反应10h;
第三步聚合:上步还原反应结束,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和Tween60,升温至130℃聚合反应10h,反应结束,得到水溶性膦酸聚合物,产品浓度为 11.5%,转化率94. 01%,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原料:氨甲基膦酸,湖北恒绿源科技有限公司,含量>90%;
丙烯酸: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硫代硫酸钠: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偶氮二异丁腈: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Tween20,江苏产工业品,含量≥90%;
重量配比:氨甲基膦酸:丙烯酸=1:1
氨甲基膦酸:硫代硫酸钠=1:0.1
氨甲基膦酸:偶氮二异丁腈:Tween20 =1:0.2:0.1
用量:氨甲基膦酸 100kg(含量98% w/w,折纯98kg)
丙烯酸100kg (含量 99 %w/w,折纯 99kg)
硫代硫酸钠20kg (含量 99%w/w,折纯19.8kg)
偶氮二异丁腈20kg(含量 99%w/w,折纯19.8kg)
Tween 20 10kg (含量 99%w/w,折纯9.9kg)
操作:
第一步原料添加:在反应罐中加常规量水,搅拌,逐渐加入氨甲基膦酸和丙烯酸至完全溶解:
第二步还原:再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使其混合均匀;升温至50℃反应4h;
第三步聚合:上步还原反应结束,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和Tween20,升温至65℃聚合反应3h,反应结束,得到水溶性膦酸聚合物,产品浓度为 10.6%,转化率95. 18%;
产品应用结果:在本地某厂作拜耳法赤泥沉降絮凝剂使用,测定产品沉降效果:
以成品有效固含量计算,配成(w/w)水溶液,取拜耳法分离槽前液体,絮凝剂加入量为待分离液中每吨赤泥含量,配本发明产品有效固含量200~400g,搅匀,静置,测得其沉降速度为20~25m/h,清液层中悬浮物0.90g/L ;优于目前市售商品(市售商品加入量450g/吨赤泥,沉降速度为20m/h,清液层中悬浮物1. 0g/L)。
实施例5
原料:氨甲基膦酸,湖北恒绿源科技有限公司,含量≥90%;
丙烯酸: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亚硫酸钠: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Tween60:江苏产工业品,含量≥90% ;
重量配比:氨甲基膦酸:丙烯酸=1:2
氨甲基膦酸:亚硫酸钠=1:0.5
氨甲基膦酸:偶氮二异丁腈:Tween20 =1:0.5:0.5
用量:氨甲基膦酸 100kg(含量98% w/w,折纯98kg)
丙烯酸200kg (含量 99%w/w,折纯198kg)
亚硫酸钠50kg (含量99%w/w,折纯49.5kg)
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50kg(含量99%w/w,折纯49.5kg)
Tween 60 50kg (含量99%w/w,折纯49.5kg)
操作:
第一步原料添加:在反应罐中加常规量水,搅拌,逐渐加入氨甲基膦酸和丙烯酸至完全溶解;
第二步还原:再加入亚硫酸钠溶液,使其混合均匀;升温至50℃反应4h;
第三步聚合:上步还原反应结束,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和Tween60,升温至130℃聚合反应3h,反应结束,得到水溶性膦酸聚合物,产品浓度为 10.3%,转化率95. 71%,其余同实施例4。
实施例6
原料:氨甲基膦酸,湖北恒绿源科技有限公司,含量≥90%;
丙烯酸: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亚硫酸钠: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Tween60:江苏产工业品,含量≥90%;
重量配比:氨甲基膦酸:丙烯酸=1:3
氨甲基膦酸:亚硫酸钠=1:2
氨甲基膦酸: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Tween60 =1:1:2
用量:氨甲基膦酸 100kg(含量98% w/w,折纯98kg)
丙烯酸300kg (含量 99%w/w,折纯297kg)
亚硫酸钠200kg (含量 99%w/w,折纯199kg)
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100kg(含量99%w/w,折纯99kg)
Tween 60 20kg (含量99%w/w,折纯19.8kg)
操作:
第一步原料添加:在反应罐中加常规量水,搅拌,逐渐加入氨甲基膦酸和丙烯酸至完全溶解;
第二步还原:再加入亚硫酸钠溶液,使其混合均匀;升温至90℃反应10h;
第三步聚合:上步还原反应结束,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和Tween60,升温至130℃聚合反应10h,反应结束,得到水溶性膦酸聚合物,产品浓度为 11.5%,转化率96. 01%。
实施例7
原料:乙烯基膦酸,湖北恒绿源科技有限公司,含量≥90%;
丙烯酸: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亚硫酸钠: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Tween60:江苏产工业品,含量≥90%;
重量配比:乙烯基膦酸:丙烯酸=1:2
乙烯基膦酸:亚硫酸钠=1:0.5
乙烯基膦酸: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Tween60 =1:0.5:0.5
用量:氨甲基膦酸 100kg(含量98% w/w,折纯98kg)
丙烯酸200kg (含量 99%w/w,折纯198kg)
亚硫酸钠50kg (含量99%w/w,折纯49.5kg)
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50kg(含量99%w/w,折纯49.5kg)
Tween 60 50kg (含量99%w/w,折纯49.5kg)
操作:
第一步原料添加:在反应罐中加常规量水,搅拌,逐渐加入乙烯基膦酸和丙烯酸至完全溶解;
第二步还原:再加入亚硫酸钠溶液,使其混合均匀;升温至70℃反应7h;
第三步聚合:上步还原反应结束,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和Tween60,升温至90℃聚合反应6.5h,反应结束,得到水溶性膦酸聚合物,产品浓度为 11.1%,转化率95. 21%。
产品应用结果:在本地某厂作拜耳法赤泥沉降絮凝剂使用,测定产品沉降效果: 
以成品有效固含量计算,配成(w/w)水溶液,取拜耳法分离槽前液体,絮凝剂加入量为待分离液中每吨赤泥含量,配本发明产品有效固含量200~400g,搅匀,静置,测得其沉降速度为20~25m/h,清液层中悬浮物0.90g/L ;优于目前市售商品(市售商品加入量450g/吨赤泥,沉降速度为20m/h,清液层中悬浮物1. 0g/L)。
  
实施例8
原料:乙烯基膦酸,湖北恒绿源科技有限公司,含量>90%;
丙烯酸: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硫代硫酸钠: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偶氮二异丁腈: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Tween20:江苏产工业品,含量≥90%;
重量配比:乙烯基膦酸:丙烯酸=1:1
乙烯基膦酸:硫代硫酸钠=1:0.1
乙烯基膦酸:偶氮二异丁腈:Tween20 =1:0.2:0.1
用量:乙烯基膦酸100kg(含量98% w/w,折纯98kg)
丙烯酸100kg (含量99%w/w,折纯99kg)
硫代硫酸钠20kg (含量99%w/w,折纯19.8kg)
偶氮二异丁腈20kg(含量99%w/w,折纯19.8kg)
Tween 20 10kg (含量99%w/w,折纯9.9kg)
操作:
第一步原料添加:在反应罐中加常规量水,搅拌,逐渐加入乙烯基膦酸和丙烯酸至完全溶解;
第二步还原:再加入亚硫酸钠溶液,使其混合均匀;升温至70℃反应7h;
第三步聚合:上步还原反应结束,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和Tween60,升温至90℃聚合反应6.5h,反应结束,得到水溶性膦酸聚合物,产品浓度为 10.5%,转化率95. 01%。
产品应用结果:在本地某厂作拜耳法赤泥沉降絮凝剂使用,测定产品沉降效果: 
以成品有效固含量计算,配成(w/w)水溶液,取拜耳法分离槽前液体,絮凝剂加入量为待分离液中每吨赤泥含量,配本发明产品有效固含量200~400g,搅匀,静置,测得其沉降速度为20~25m/h,清液层中悬浮物0. 90g/L;优于目前市售商品(市售商品加入量450g/吨赤泥,沉降速度为20m/h,清液层中悬浮物1. 0g/L)。
实施例9
原料:乙烯基膦酸,湖北恒绿源科技有限公司,含量≥90%;
丙烯酸: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亚硫酸钠: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Tween60:江苏产工业品,含量≥90% ;
重量配比:乙烯基膦酸:丙烯酸=1:3
乙烯基膦酸:亚硫酸钠=1:2;
乙烯基膦酸: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Tween60 =1:1:2
用量:乙烯基膦酸 100kg(含量98% w/w,折纯98kg)
丙烯酸300kg (含量99%w/w,折纯297kg)
亚硫酸钠200kg (含量99%w/w,折纯199kg)
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100kg(含量99%w/w,折纯99kg)
Tween 60 20kg (含量99%w/w,折纯19.8kg)
操作:
第一步原料添第一步原料添加:在反应罐中加常规量水,搅拌,逐渐加入乙烯基膦酸和丙烯酸至完全溶解;
第二步还原:再加入亚硫酸钠溶液,使其混合均匀;升温至70℃反应7h;
第三步聚合:上步还原反应结束,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和Tween60,升温至90℃聚合反应6.5h,反应结束,得到水溶性膦酸聚合物,产品浓度为 10.5%,转化率95. 61%。
产品应用结果:在本地某厂作拜耳法赤泥沉降絮凝剂使用,测定产品沉降效果: 
以成品有效固含量计算,配成(w/w)水溶液,取拜耳法分离槽前液体,絮凝剂加入量为待分离液中每吨赤泥含量,配本发明产品有效固含量200~400g,搅匀,静置,测得其沉降速度为20~25m/h,清液层中悬浮物0.90g/L ;优于目前市售商品(市售商品加入量450g/吨赤泥,沉降速度为20m/h,清液层中悬浮物1. 0g/L)。
加:在反应罐中加常规量水,搅拌,逐渐加入乙烯基膦酸和丙烯酸至完全溶解; 
第二步还原:再加入亚硫酸钠溶液,使其混合均匀;升温至70℃反应7h;
第三步聚合:上步还原反应结束,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和Tween60,升温至90℃聚合反应6.5h,反应结束,得到水溶性膦酸聚合物,产品浓度为 12.5%,转化率96. 01%。
产品应用结果:在本地某厂作拜耳法赤泥沉降絮凝剂使用,测定产品沉降效果: 
以成品有效固含量计算,配成(w/w)水溶液,取拜耳法分离槽前液体,絮凝剂加入量为待分离液中每吨赤泥含量,配本发明产品有效固含量200~400g,搅匀,静置,测得其沉降速度为20~25m/h,清液层中悬浮物0.90g/L ;优于目前市售商品(市售商品加入量450g/吨赤泥,沉降速度为20m/h,清液层中悬浮物1. 0g/L)。
实施例10
原料:氨甲基膦酸,湖北恒绿源科技有限公司,含量≥90%;
丙烯酸: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亚硫酸钠: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Tween60:江苏产工业品,含量≥90%;
重量配比:氨甲基膦酸:丙烯酸=1:2
氨甲基膦酸:亚硫酸钠=1:0.5
氨甲基膦酸: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Tween60 =1:0.5:0.5
用量:氨甲基膦酸 100kg(含量98% w/w,折纯98kg)
丙烯酸200kg (含量 99%w/w,折纯198kg)
亚硫酸钠50kg (含量99%w/w,折纯49.5kg)
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50kg(含量99%w/w,折纯49.5kg)
Tween 60 50kg (含量99%w/w,折纯49.5kg)
操作:
第一步原料添加:在反应罐中加常规量水,搅拌,逐渐加入乙烯基膦酸和丙烯酸至完全溶解;
第二步还原:再加入亚硫酸钠溶液,使其混合均匀;升温至70℃反应7h;
第三步聚合:上步还原反应结束,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和Tween60,升温至90℃聚合反应6.5h,反应结束,得到水溶性膦酸聚合物,产品浓度为 11.3%,转化率95. 8%。
产品应用结果:在本地某厂作拜耳法赤泥沉降絮凝剂使用,测定产品沉降效果: 
以成品有效固含量计算,配成(w/w)水溶液,取拜耳法分离槽前液体,絮凝剂加入量为待分离液中每吨赤泥含量,配本发明产品有效固含量200~400g,搅匀,静置,测得其沉降速度为20~25m/h,清液层中悬浮物0.90g/L;优于目前市售商品(市售商品加入量450g/吨赤泥,沉降速度为20m/h,清液层中悬浮物1. 0g/L)。
实施例11
原料:氨甲基膦酸,湖北恒绿源科技有限公司,含量>90%;
丙烯酸: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硫代硫酸钠: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偶氮二异丁腈: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Tween20:江苏产工业品,含量≥90%;
重量配比:氨甲基膦酸:丙烯酸=1:1
氨甲基膦酸:硫代硫酸钠=1:0.1
氨甲基膦酸:偶氮二异丁腈:Tween20 =1:0.2:0.1
用量:氨甲基膦酸100kg(含量98% w/w,折纯98kg)
丙烯酸100kg (含量99%w/w,折纯99kg)
硫代硫酸钠20kg (含量99%w/w,折纯19.8kg)
偶氮二异丁腈20kg(含量99%w/w,折纯19.8kg)
Tween 20 10kg (含量99%w/w,折纯9.9kg)
操作:
第一步原料添加:在反应罐中加常规量水,搅拌,逐渐加入氨甲基膦酸和丙烯酸至完全溶解;
第二步还原:再加入亚硫酸钠溶液,使其混合均匀;升温至70℃反应7h;
第三步聚合:上步还原反应结束,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和Tween60,升温至90℃聚合反应6.5h,反应结束,得到水溶性膦酸聚合物,产品浓度为 10.2%,转化率93. 23%。
产品应用结果:在本地某厂作拜耳法赤泥沉降絮凝剂使用,测定产品沉降效果: 
以成品有效固含量计算,配成(w/w)水溶液,取拜耳法分离槽前液体,絮凝剂加入量为待分离液中每吨赤泥含量,配本发明产品有效固含量200~400g,搅匀,静置,测得其沉降速度为20~25m/h,清液层中悬浮物0.90g/L;优于目前市售商品(市售商品加入量450g/吨赤泥,沉降速度为20m/h,清液层中悬浮物1. 0g/L)。
实施例12
原料:氨甲基膦酸,湖北恒绿源科技有限公司,含量≥90%;
丙烯酸: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亚硫酸钠: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广州产工业品,含量≥90%;
Tween60:江苏产工业品,含量≥90%;
重量配比:氨甲基膦酸:丙烯酸=1:3
氨甲基膦酸:亚硫酸钠=1:2
氨甲基膦酸: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Tween60 =1:1:2
用量:氨甲基膦酸 100kg(含量98% w/w,折纯98kg)
丙烯酸300kg (含量 99%w/w,折纯297kg)
亚硫酸钠200kg (含量 99%w/w,折纯199kg)
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100kg(含量99%w/w,折纯99kg)
Tween 60 20kg (含量99%w/w,折纯19.8kg)
操作:
第一步原料添加:在反应罐中加常规量水,搅拌,逐渐加入氨甲基膦酸和丙烯酸至完全溶解;
第二步还原:再加入亚硫酸钠溶液,使其混合均匀;升温至70℃反应7h;
第三步聚合:上步还原反应结束,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和Tween60,升温至90℃聚合反应6.5h,反应结束,得到水溶性膦酸聚合物,产品浓度为 10.6%,转化率94. 16%。
产品应用结果:在本地某厂作拜耳法赤泥沉降絮凝剂使用,测定产品沉降效果: 
以成品有效固含量计算,配成(w/w)水溶液,取拜耳法分离槽前液体,絮凝剂加入量为待分离液中每吨赤泥含量,配本发明产品有效固含量200~400g,搅匀,静置,测得其沉降速度为20~25m/h,清液层中悬浮物0.90g/L;优于目前市售商品(市售商品加入量450g/吨赤泥,沉降速度为20m/h,清液层中悬浮物1. 0g/L)。

Claims (5)

1.一种拜尔法赤泥沉降分离用高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原料混合、还原、聚合,具体为:
A、原料混合:在反应罐中加常规量水,搅拌,逐渐加入有机膦酸和丙烯酸至完全溶解,有机膦酸:丙烯酸=1:1~3;
B:还原:按照A步骤的所得溶液中有机膦酸与还原剂质量比1:0.1~2的比例加入还原剂,使其混合均匀;升温至50℃~90℃反应3h~10h;
C:聚合:待B步骤还原反应结束,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自由基引发剂和乳化剂,升温至65~130℃反应3h~10h,反应结束,得到水溶性膦酸聚合物,有机膦酸:自由基引发剂:乳化剂= 1:0.2~1:0.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拜尔法赤泥沉降分离用高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膦酸为乙烯基膦酸或氨甲基膦酸,乙烯基膦酸分子式为:
氨甲基膦酸分子式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拜尔法赤泥沉降分离用高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还原剂为硫酸亚铁、硫代硫酸钠或亚硫酸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拜尔法赤泥沉降分离用高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由基引发剂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或偶氮二异丁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拜尔法赤泥沉降分离用高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剂为Tween20或Tween60。
CN201410375804.XA 2014-08-01 2014-08-01 一种拜尔法赤泥沉降分离用高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1088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75804.XA CN104108852B (zh) 2014-08-01 2014-08-01 一种拜尔法赤泥沉降分离用高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75804.XA CN104108852B (zh) 2014-08-01 2014-08-01 一种拜尔法赤泥沉降分离用高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8852A true CN104108852A (zh) 2014-10-22
CN104108852B CN104108852B (zh) 2015-06-24

Family

ID=51705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75804.XA Active CN104108852B (zh) 2014-08-01 2014-08-01 一种拜尔法赤泥沉降分离用高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0885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45A (zh) * 1994-01-14 1995-12-13 罗姆和哈斯公司 单烯属二元羧酸的水溶性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US5534235A (en) * 1995-09-05 1996-07-09 Nalco Chemical Company Polymers containing phosphonic acid groups for the treatment of red mud in the Bayer process
CN102070754A (zh) * 2009-11-23 2011-05-25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阴离子型热增粘水溶性聚合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45A (zh) * 1994-01-14 1995-12-13 罗姆和哈斯公司 单烯属二元羧酸的水溶性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JP2007016244A (ja) * 1994-01-14 2007-01-25 Rohm & Haas Co 清浄組成物
US5534235A (en) * 1995-09-05 1996-07-09 Nalco Chemical Company Polymers containing phosphonic acid groups for the treatment of red mud in the Bayer process
CN102070754A (zh) * 2009-11-23 2011-05-25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阴离子型热增粘水溶性聚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8852B (zh) 2015-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95899B (zh) 一种电石渣与粉煤灰协同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CN102358679B (zh) 一种污泥调理剂及使用污泥调理剂的深度脱水方法
CN103274632B (zh) 增强型水泥助磨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87535A (zh) 一种从磷石膏渣场废水中回收高纯度氟和磷的方法
CN101531388A (zh) 一种聚合氯化铝的生产配方及工艺
CN102344171A (zh) 一种对赤泥和粉煤灰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新方法
CN101597147A (zh) 一种磷石膏、脱硫石膏制备高强度建筑石膏的工艺方法
CN103224221B (zh) 一种利用一水硫酸亚铁渣分离硫酸与硫酸亚铁的方法
CN103086489A (zh) 一种利用赤泥制备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的方法
CN103043759A (zh) 利用酸洗废液和废铝料制备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的方法
CN104446089B (zh) 一种基于粘土矿物絮凝作用的混凝土阻泥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4561B (zh) 一种基于菱镁石的废水脱氮除磷方法
CN103818967A (zh) 粉煤灰酸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酸性废液的处理方法
CN101880179B (zh) 一种利用制碱白泥生产钾肥及建材产品的方法
CN105502424A (zh) 一种利用工业废硫酸和赤泥生产聚硅酸硫酸铝钙铁絮凝剂的方法
CN113968716A (zh) 一种电解锰渣无害化处置方法
CN104495995A (zh) 一种利用工业废料制备聚合双酸铝铁的方法
CN109336236A (zh) 一种赤泥制备铝铁絮凝剂的方法
CN109536745B (zh) 一种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粉制备硫酸钙晶须和聚硅酸盐絮凝剂的方法
CN101117262B (zh) 拜尔法赤泥沉降絮凝剂的制造方法
CN104743585A (zh) 一种制备阻燃级氢氧化镁的方法
CN104016601A (zh) 工业废渣污泥生产水泥胶凝材料的方法
CN103896554A (zh) 一种以白云石尾矿与铁尾矿为主要原料的蒸压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6924B (zh) 一种高分子矿渣助磨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071954A (zh) 一种碱法处理高铁赤泥深度脱碱与铁富集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50031 No. 86 Yuantong North Road, Yunnan, Kunming

Patentee after: Kunming Metallur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650031 No. 86 Yuantong North Road, Yunnan, Kunming

Patentee before: Kunming Metallurgical Research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