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8666B - 连接组件、具有此连接组件的载具以及载具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组件、具有此连接组件的载具以及载具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8666B
CN104108666B CN201310263205.4A CN201310263205A CN104108666B CN 104108666 B CN104108666 B CN 104108666B CN 201310263205 A CN201310263205 A CN 201310263205A CN 104108666 B CN104108666 B CN 1041086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fitting
assembly
guide element
driv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632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08666A (zh
Inventor
潘世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po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inpo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po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Kinpo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108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8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086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86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组件,用以连接在载具的载体与驱动体之间。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架与连接结构。连接架包括本体、导引件与凸柱。本体具有第一侧、第二侧与位在第二侧的凹陷。驱动体连接于本体的第一侧,且载体连接于本体的第二侧。导引件设置在凹陷内。凸柱立设在凹陷旁而位在导引件上方。连接结构设置在载体上。连接结构包括抵接件与套接件。套接件设置在抵接件上方。当载体连接至本体的第二侧时,抵接件承载于凹陷内且抵接于导引件,其中套接件套接于凸柱。另揭露具有此连接组件的载具以及载具的组装方法。

Description

连接组件、具有此连接组件的载具以及载具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连接组件、具有此连接组件的载具以及载具的组装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导引组装的功能的连接组件、具有此连接组件的载具以及载具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使生产线与库房加以整合,以期能即时且顺畅将原物料送达生产线,并将成品、半成品运送至所需站点,而提升工厂生产效率,使得无人搬运车(AutomaticGuidedVehicle,AGV)成为关注的焦点。此类无人搬运车可以搬运较重、较多、较大的货物,并自动将货物运送至定点。因此,原物料随时会自动补上,成品自然会被带走并加以储存,生产线员工只须专心进行各定点的工作,使得工厂效率大幅提升。
已知的无人搬运车的设计是将承载货物的载体与驱动载体的驱动体整合为一体。由于驱动体的运作十分耗费电源,且驱动体的制造成本较高,若载体与驱动体两者无法分开使用,会使无人搬运车的制造成本过高。为此,需要一种新的设计将载体与驱动体做连接。另一方面,载体与驱动体连接时需要良好的导引对位才能使快速而准确的完成连接。因此,现有无人搬运车设计仍有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具导引组装的功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载具,具有前述的连接组件,可准确组装载具的各元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载具的组装方法,可快速而准确地组装各元件。
本发明的连接组件,用以连接在载具的载体与驱动体之间。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架与连接结构。连接架包括本体、导引件与凸柱。本体具有第一侧、第二侧与位在第二侧的一凹陷。驱动体连接于本体的第一侧,且载体连接于本体的第二侧。导引件设置在凹陷内。凸柱立设在凹陷旁而位在导引件上方。连接结构设置在载体上。连接结构包括抵接件与套接件。套接件设置在抵接件上方。当载体连接至本体的第二侧时,抵接件承载于凹陷内且抵接于导引件,且套接件套接于凸柱。
本发明揭露了一种载具,包括载体、驱动体以及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用以连接在载具的载体与驱动体之间,以使驱动体经由连接组件带动载体。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架与连接结构。连接架包括本体、导引件与凸柱。本体具有第一侧、第二侧与位在第二侧的一凹陷。驱动体连接于本体的第一侧,且载体连接于本体的第二侧。导引件设置在凹陷内。凸柱立设在凹陷旁而位在导引件上方。连接结构设置在载体上。连接结构包括抵接件与套接件。套接件设置在抵接件上方。当载体连接至本体的第二侧时,抵接件承载于凹陷内且抵接于导引件,且套接件套接于凸柱。
本发明更进一步揭露了一种载具的组装方法。载具包括载体、驱动体以及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架以及连接结构,其中连接架包括本体、导引件、凸柱、抵接件。本体具有一第一侧、第二侧与位在第二侧的一凹陷。凸柱设置在凹陷旁而位在导引件上方。连接结构设置在载体上。连接结构包括抵接件以及设置在抵接件上方的套接件。组装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沿组装方向将本体的第一侧连接至驱动体。沿组装方向移动载体,使载体靠近本体的第二侧。将抵接件承载于凹陷内且抵接于导引件。将套接件套接于凸柱。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引件包括弹性体以及抵压板。当载体连接至本体的第二侧时,抵接件沿组装方向抵压在抵压板,其中弹性体提供弹性力以使抵压板沿组装方向抵抗抵接件。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引件包括第一导引元件以及第二导引元件。第一导引元件与第二导引元件沿对位线并排,当载体连接至本体的第二侧时,抵接件沿组装方向抵压在第一抵压板与该第二抵压板,其中对位线垂直于组装方向。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导引元件包括第一弹性体与第一抵压板,且第二导引元件包括第二弹性体与第二抵压板。当载体连接至本体的第二侧时,抵接件沿组装方向抵压在第一抵压板与第二抵压板,第一弹性体与第二弹性体提供弹性力以使第一抵压板与第二抵压板沿组装方向抵抗抵接件。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本体具有导角结构,位在凹陷的侧缘。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架具有轭状本体,且轭状本体具有缺口,配置在第二侧。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载体具有一导向轮,当载体连接至本体的第二侧,导向轮会移入缺口内。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凹陷包括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分别配置在缺口的两侧,且导引件包括第一导引元件与第二导引元件,分别配置在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而凸柱的数量为两个,分别配置在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旁。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凸柱的顶端具有导角结构。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组件还包括枢接结构,设置在驱动体与连接架上。枢接结构包括枢接孔以及枢接轴。枢接孔设置在本体的第一侧,枢接轴设置在驱动体上。枢接孔对应地枢接于枢接轴而连接连接架与驱动体。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当枢接孔对应地枢接于枢接轴时,连接架与驱动体呈自由枢接状态。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组件还包括止档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该驱动体上。枢接结构还具有一卡槽,设置在本体的第一侧。止挡件卡扣于卡槽时以阻止连接架与驱动体的自由枢接状态。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驱动体包括底座、机箱、多个电池、多个配重块以及扶手。机箱设置在底座的局部,且机箱未设置底座的局部与连接架之间存在一乘行空间。多个电池以及多个配重块设置在机箱内。扶手配置在机箱上。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载体包括叉状承载座以及升降机构。升降机构配置在叉状承载座上,以使叉状承载座可升降地移动。
在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组装方法中,载体包括叉状承载座与升降机构,连接结构设置在叉状承载座的前缘,组装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载体沿组装方向移近本体的第二侧之前,启动升降机构抬升叉状承载座,以使套接件位在凸柱上方。当抵接件承载于凹陷内且抵接于导引件,释放升降机构降下叉状承载座,以使套接件套接于凸柱。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载具的载体与驱动体是经由连接组件而连接,两者可分开使用以增加载具的机动性。此外,连接组件具有导引件,当载体组装至连接组件时,导引件具导引组装的功能,使载体能准确地对位于连接组件。如此,载具的组装过程得以快速而准确地完成。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载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4A至图4C是图1的载具的组装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载具312b:第一抵压板
100:载体313:第二导引元件
120:升降机构313a:第二弹性体
110:叉状承载座313b:第二抵压板
130:导向轮314:第一凸柱
200:驱动体314a、315a:导角结构
210:底座315:第二凸柱
220:机箱316:缺口
230:扶手320:连接结构
240:电池321:第一抵接件
250:配重块322:第一套接件
300:连接组件323:第二抵接件
310:连接架324:第二套接件
311:本体330:枢接结构
311a:第一侧331:枢接孔
311b:第二侧332:枢接轴
311c:第一凹陷部333:卡槽
311d:第二凹陷部340:止档件
311e、311f:导角结构D1:组装方向
312:第一导引元件L:对位线
312a:第一弹性体S:承行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载具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载具10,包括载体100、驱动体200以及连接组件300。连接组件300用以连接在载具10的载体100与驱动体200之间,以使驱动体200经由连接组件300带动载体100。图1所绘示的是连接组件300已连接在载体100与驱动体200之间。本实施例的载具10例如是无人搬运车(AutomaticGuidedVehicle,AGV),适用于运送厂房中的原物料,具有节省人力的优点。
在此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300组装在驱动体200后,载体100再组装在连接组件300。以下将先说明连接组件300与载体100的部分。本实施例的载体100例如是叉车,载体100包括了叉状承载座110、升降机构120以及导向轮130。升降机构120与导向轮130配置在叉状承载座110上。叉状承载座110例如是叉车的货叉,货物可设置在叉状承载座110上。经由升降机构120,叉状承载座110可升降地移动。导向轮130在载具10移动时具有导引行进方向(直行或转向)的功能。
连接组件300包括连接架310与连接结构320。连接架310包括本体311、第一导引元件312、第二导引元件313、第一凸柱314与第二凸柱315。本体311具有第一侧311a、第二侧311b与位在第二侧311b的一第一凹陷部311c与第二凹陷部311d。如图1中所绘示,驱动体200连接于本体311的第一侧311a,且载体100连接于本体311的第二侧311b。第一导引元件312设置在第一凹陷部311c内,且第二导引元件313设置在第二凹陷部311d内。第一凸柱314立设在第一凹陷部311c旁而位在第一导引元件312上方,且第二凸柱315立设在第二凹陷部311d旁而位在第二导引元件313上方。
连接结构320设置在载体100上。连接结构320包括第一抵接件321、第一套接件322、第二抵接件323与第二套接件324。第一套接件322设置在第一抵接件321上方,第二套接件324设置在第二抵接件323上方。如图1中所绘示,当载体100连接至本体311的第二侧311b时,第一抵接件321承载于第一凹陷部311c内且抵接于第一导引元件312,且第一套接件322套接于第一凸柱314。并且,第二抵接件323承载于第二凹陷部311d内且抵接于第二导引元件313,且第二套接件324套接于第二凸柱315。也就是说,载体100与连接架310经由套设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载具10的载体100与驱动体200是由连接组件300所连接,载体100与驱动体200可分开使用,亦即当驱动体200带动载体100至预定位置后,可解除两者的连接而分开驱动体200与载体100,以使载体100停留在该位置,而让驱动体200移离另行连接其他需运送的载体100,如此可增加载具10的机动性。另外,当载体100连接至连接组件300时,需要对准连接组件30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架310的第一导引元件312与第二导引元件313可导正载体100与连接架310之间的相对位置,也就是在两者组合时,导引元件312、313具有对位的功能。
以下将配合图示说明载体100连接至连接组件300时,连接组件300的各元件的功能。在图2是图1的局部爆炸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详细而言,第一导引元件312包括两个第一弹性体312a与一第一抵压板312b,且第二导引元件313包括两个第二弹性体313a与一第二抵压板313b。当载体100连接至连接架310时,第一抵接件321抵压在第一抵压板312b,且第二抵接件323抵压在第二抵压板313b。此时第一弹性体312a与第二弹性体313a提供弹性力以使第一抵压板312b与第二抵压板313b分别抵抗载体100上的第一抵接件321与第二抵接件323,进一步调整载体100与连接架310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载体100是沿一组装方向D1组装至连接架310,且第一导引元件312与第二导引元件313沿一对位线L并排,其中对位线L垂直于组装方向D1。当载具10沿组装方向D1朝连接架310移动而产生偏移,则在第一抵接件321与第二抵接件323沿组装方向D1分别抵压在第一抵压板312b与第二抵压板313b时,第一弹性体312a与第二弹性体313a可提供弹性力使第一抵压板312与第二抵压板313b沿组装方向D1抵抗第一抵接件321与第二抵接件323,并使第一抵压板312b与第二抵压板313b回复至沿对位线L并排的位置。如此,第一抵压板312、第二抵压板313b、第一导引元件312与第二导引元件313都会位在对位线L上,使载体100与连接架310以对位线L为基准对准。
此外,本体311具有导角结构311e、311f,分别位在第一凹陷部311c的侧缘与第二凹陷部311d的侧缘。当载体100沿组装方向D1靠近连接架310时,第一抵接件321会接触到导角结构311e,且第二抵接件323会接触到导角结构311f。在第一抵接件321与第二抵接件323分别抵压第一抵压板312b与第二抵压板313b之前,导角结构311e、311f可先提供小角度的导正,接着再由第一导引件312与第二导引件313导正载体100。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架310的本体311为轭状本体,其具有一缺口316。缺口316配置在第二侧311b,且第一凹陷部311c与第二凹陷部311d分别位在缺口316的两侧。缺口316提供空间使载体100的导向轮130可在载体100与连接架310组装时移入缺口316内,同时第一抵接件321与第二抵接件323会分别承载于第一凹陷部311c与第二凹陷部311d。
当载体100经由本体311的导角结构311e、311f、第一导引元件312与第二导引元件313调整其与连接架310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使第一抵压板312b、第二抵压板313b、第一导引元件312与第二导引元件313位在对位线L上后,载体100与连接架310经由套设而连接。详细而言,载体100对准于连接架310后,第一套接件322与第二套接件324会分别位在第一凸柱314与第二凸柱315的上方。此时可利用载体100的升降机构120使载体100下降,而第一套接件322与第二套接件324会分别套设在第一凸柱314与第二凸柱315。在此需说明的是,如图2中所绘示,第一凸柱314与第二凸柱315的顶部都具有导角结构314a、315a,可导引第一套接件322与第二套接件324准确地套入第一凸柱314与第二凸柱315。
接着将说明连接组件300与驱动体200的部分。图3是图1的局部爆炸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3。连接组件300还包括枢接结构330,设置在驱动体200与连接架310上。枢接结构330包括枢接孔331与枢接轴332。枢接孔331设置在本体311的第一侧311a,枢接轴332设置在驱动体320上。枢接孔331对应地枢接于枢接轴331而连接连接架310与驱动体200。当枢接孔331对应地枢接于枢接轴332时,连接架310与驱动体200呈自由枢接状态。
此外,连接组件300还包括一止档件340,可转动地设置在驱动体200上。而枢接结构330还具有一卡槽333,设置在本体331的第一侧331a,在止挡件340卡扣于卡槽333时以阻止连接架310与驱动体200的自由枢接状态。也就是说,当枢接孔331对应地枢接于枢接轴332而连接架310连接至驱动体200时,驱动体200与连接架310可相对旋转。但为了避免旋转所产生的晃动影响驱动体200的行进,可将止挡件340卡扣于卡槽333使驱动体200能稳定地行进。举例而言,当载具10呈现如图1中所绘示的状态而载具10需要转向时,可解除止挡件340与卡槽333之间的卡扣关系,驱动体200与连接架310便可相对旋转,进一步带动载体100转向。当载体100单独分离于连接架310与驱动体200时,则可将止挡件340卡扣于卡槽333,以避免驱动体200行进时产生晃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体200包括底座210、机箱220、多个电池240、多个配重块250(图示中未绘示)与扶手230。止档件340与机箱220设置在底座210,且止档件340与机箱220相对。机箱220设置在底座210的局部,且机箱220未设置底座210的局部与连接架310之间具有一乘行空间S。当载体10行进时,使用者可站立在乘行空间S。扶手230设置在机箱220上,在使用者站立在乘行空间S时可握持扶手230以稳固地站立在底座210上。或者,使用者可站在载具10的前方利用扶手230以拖行的方式拖拉载具10前进。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电池240与多个配重块250设置在机箱220内。电池240与配重块250的数量可根据载体100所承载的货物的重量做调整,例如货物重量较重时,可增加配重块的数量并调整配重块250在机箱220内的位置,以平衡配重块250与货物的重量使载具10能稳定地前进。
以下将总结本发明的载具的组装方法。图4A至图4C是图1的载具的组装剖面示意图。在此需说明的是,在组装前驱动体200是经由枢接结构330连接至连接架310,此部分的步骤是利用将本体311的第一侧311a靠进驱动体200,再利用枢接结构330将两者连接。另外,图4A至图4C的剖面示意图仅绘示出第二抵接件323、第二套接件324、第二导引元件313与第二凸柱315的相对位置,但第一抵接件321、第一套接件322、第一导引元件312与第一凸柱314的相对位置实质上与图4A至图4C所绘示的相同。
请同时参考图1、图2与图4A至图4C。首先,将载体100沿组装方向D1靠近本体311的第二侧311b(图4A)。在本实施例中,将载体100沿组装方向D1移近本体311的第二侧311b之前,可启动升降机构120抬升叉状承载座110。如此,当载体100接近本体311后,第一套接件322与第二套接件324会分别位在第一凸柱314与第二凸柱315的上方(图4B)。
接着,释放升降机构120以降下叉状承载座110(图4C),使第一套设件322与第二套设件324分别套设在第一凸柱314与第二凸柱315。此时载体的第一抵接件321与第二抵接件323会分别接触到本体311上的导角结构311e、311f,并由导角结构311e、311f做小角度的定位调整。接着第一抵接件321与第二抵接件323会沿组装方向D1分别抵压在第一抵接件312b与第二抵接件313b,此时第一弹性体312a与第二弹性体313b会提供弹性力,使第一抵接件312b与第二抵接件313b沿组装方向D1抵抗第一抵接件321与第二抵接件323。如此,第一抵接件312b、第二抵接件313b、第一抵接件321与第二抵接件323会对位在对位线L上。
在载体100下降时,第一套设件322与第二套设件324会接触到导角结构314a、315a。导角结构314a、315a可导引第一套接件322与第二套接件324准确地套入第一凸柱314与第二凸柱315。如此,便将载体100准确地对位至连接组件300,并将两者连接。如此,经由连接组件300的结构便可使载体100快速而准确地组装在连接架310。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载具的载体与驱动体是经由连接组件而连接,两者可分开使用以增加载具的机动性。此外,连接组件具有导引件,当载体组装至连接组件时,导引件具导引组装的功能,使载体能准确地对位于连接组件。如此,载具的组装过程得以快速而准确地完成。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30)

1.一种连接组件,用以连接在一载具的一载体与一驱动体之间,以使该驱动体经由该连接组件带动该载体,该连接组件包括:
一连接架,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第一侧、一第二侧与位在该第二侧的一凹陷,该驱动体连接于该本体的该第一侧,该载体连接于该本体的该第二侧;
一导引件,设置在该凹陷内;以及
一凸柱,立设在该凹陷旁而位在该导引件上方;
至少一连接结构,设置在该载体上,该连接结构包括:
一抵接件;以及
一套接件,设置在该抵接件上方,当该载体连接至该本体的第二侧时,该抵接件承载于该凹陷内且抵接于该导引件,该套接件套接于该凸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该导引件包括:
一弹性体;以及
一抵压板,当该载体连接至该本体的第二侧时,该抵接件沿一组装方向抵压在该抵压板,该弹性体提供弹性力以使该抵压板沿该组装方向抵抗该抵接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该导引件包括:
一第一导引元件;以及
一第二导引元件,该第一导引元件与该第二导引元件沿一对位线并排,当该载体连接至该本体的第二侧时,该抵接件沿一组装方向抵压在该第一导引元件与该第二导引元件,其中该对位线垂直于该组装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该第一导引元件包括一第一弹性体与一第一抵压板,且该第二导引元件包括一第二弹性体与一第二抵压板,当该载体连接至该本体的第二侧时,该抵接件沿该组装方向抵压在该第一抵压板与该第二抵压板,该第一弹性体与该第二弹性体提供弹性力以使该第一抵压板与该第二抵压板沿该组装方向抵抗该抵接件。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该本体具有导角结构,位在该凹陷的侧缘。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该连接架具有轭状本体,该轭状本体具有一缺口,配置在该第二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该凹陷包括一第一凹陷部与一第二凹陷部,分别配置在该缺口的两侧,且该导引件包括一第一导引元件与一第二导引元件,分别配置在该第一凹陷部与该第二凹陷部,而该凸柱的数量为两个,分别配置在该第一凹陷部与该第二凹陷部旁。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该凸柱的顶端具有导角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连接组件,还包括:
一枢接结构,设置在该驱动体与该连接架上,该枢接结构包括:
一枢接孔,设置在该本体的该第一侧;以及
一枢接轴,设置在该驱动体上,该枢接孔对应地枢接于该枢接轴而连接该连接架与该驱动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组件,其中当该枢接孔对应地枢接于该枢接轴时,该连接架与该驱动体呈自由枢接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组件,还包括:
一止挡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该驱动体上,而该枢接结构还具有一卡槽,设置在该本体的该第一侧,该止挡件卡扣于该卡槽时以阻止该连接架与该驱动体的自由枢接状态。
12.一种载具,包括:
一载体;
一驱动体;以及
一连接组件,用以连接在该载具的该载体与该驱动体之间,以使该驱动体经由该连接组件带动该载体,该连接组件包括:
一连接架,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第一侧、一第二侧与位在该第二侧的一凹陷,该驱动体连接于该本体的该第一侧,该载体连接于该本体的该第二侧;
一导引件,设置在该凹陷内;以及
一凸柱,立设在该凹陷旁而位在该导引件上方;
至少一连接结构,设置在该载体上,该连接结构包括:
一抵接件;以及
一套接件,设置在该抵接件上方,当该载体连接至该本体的第二侧时,该抵接件承载于该凹陷内且抵接于该导引件,该套接件套接于该凸柱。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载具,其中该导引件包括:
一弹性体;以及
一抵压板,当该载体连接至该本体的第二侧时,该抵接件沿一组装方向抵压在该抵压板,该弹性体提供弹性力以使该抵压板沿该组装方向抵抗该抵接件。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载具,其中该导引件包括:
一第一导引元件;以及
一第二导引元件,该第一导引元件与该第二导引元件沿一对位线并排,当该载体连接至该本体的第二侧时,该抵接件沿一组装方向抵压在该第一导引元件与该第二导引元件,其中该对位线垂直于该组装方向。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载具,其中该第一导引元件包括一第一弹性体与一第一抵压板,且该第二导引元件包括一第二弹性体与一第二抵压板,当该载体连接至该本体的第二侧时,该抵接件沿该组装方向抵压在该第一抵压板与该第二抵压板,该第一弹性体与该第二弹性体提供弹性力以使该第一抵压板与该第二抵压板沿该组装方向抵抗该抵接件。
16.如权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所述的载具,其中该本体具有导角结构,位在该凹陷的侧缘。
17.如权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所述的载具,其中该连接架具有轭状本体,该轭状本体具有一缺口,配置在该第二侧,且该载体具有一导向轮,当该载体连接至该本体的第二侧,该导向轮会移入该缺口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载具,其中该凹陷包括一第一凹陷部与一第二凹陷部,分别配置在该缺口的两侧,且该导引件包括一第一导引元件与一第二导引元件,分别配置在该第一凹陷部与该第二凹陷部,而该凸柱的数量为两个,分别配置在该第一凹陷部与该第二凹陷部旁。
19.如权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所述的载具,其中该凸柱的顶端具有导角结构。
20.如权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所述的载具,其中该连接组件还包括:
一枢接结构,设置在该驱动体与该连接架上,该枢接结构包括:
一枢接孔,设置在该本体的该第一侧;以及
一枢接轴,设置在该驱动体上,该枢接孔对应地枢接于该枢接轴而连接该连接架与该驱动体。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载具,其中当该枢接孔对应地枢接于该枢接轴时,该连接架与该驱动体呈自由枢接状态。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载具,其中该连接组件还包括:
一止挡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该驱动体上,而该枢接结构还具有一卡槽,设置在该本体的该第一侧,该止挡件卡扣于该卡槽时以阻止该连接架与该驱动体的自由枢接状态。
23.如权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所述的载具,其中该驱动体包括:
一底座;
一机箱,设置在该底座的局部,且该机箱未设置该底座的局部与该连接架之间存在一乘行空间;
多个电池,设置在该机箱内;
多个配重块,设置在该机箱内;以及
一扶手,设置在该机箱上。
24.如权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所述的载具,其中该载体包括:
一叉状承载座;以及
一升降机构,配置在该叉状承载座上,以使该叉状承载座可升降地移动。
25.一种载具的组装方法,该载具包括一载体、一驱动体以及一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包括一连接架以及至少一连接结构,其中该连接架包括一本体,一导引件、一凸柱、一抵接件,该本体具有一第一侧、第二侧与位在第二侧的一凹陷,该凸柱设置在该凹陷旁而位在该导引件上方,该连接结构设置在该载体上,该连接结构包括一抵接件以及一设置在该抵接件上方的一套接件,该组装方法包括:
沿一组装方向将该本体的该第一侧连接至该驱动体;
沿该组装方向移动该载体,使该载体靠近该本体的该第二侧;
将该抵接件承载于该凹陷内且抵接于该导引件;以及
将该套接件套接于该凸柱。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组装方法,其中该导引件包括一弹性体以及一抵压板,当该载体连接至该本体的第二侧时,该抵接件沿该组装方向抵压在该抵压板,该弹性体提供弹性力以使该抵压板沿该组装方向抵抗该抵接件。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组装方法,其中该导引件包括一第一导引元件以及一第二导引元件,该第一导引元件与该第二导引元件沿一对位线并排,当该载体连接至该本体的第二侧时,该抵接件沿一组装方向抵压在该第一导引元件与该第二导引元件,其中该对位线垂直于该组装方向。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组装方法,其中该第一导引元件包括一第一弹性体与一第一抵压板,且该第二导引元件包括一第二弹性体与一第二抵压板,当该载体连接至该本体的第二侧时,该抵接件沿该组装方向抵压在该第一抵压板与该第二抵压板,该第一弹性体与该第二弹性体提供弹性力以使该第一抵压板与该第二抵压板沿该组装方向抵抗该抵接件。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组装方法,其中该载体包括一叉状承载座与一升降机构,该连接结构设置在该叉状承载座的前缘,该组装方法还包括:
在该载体沿该组装方向移近该本体的该第二侧之前,启动该升降机构抬升该叉状承载座,以使该套接件位在该凸柱上方;以及
当该抵接件承载于该凹陷内且抵接于该导引件,释放该升降机构降下该叉状承载座,以使该套接件套接于该凸柱。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组装方法,其中该凸柱具有位在顶端的导角结构,以在该套接件降下时导引该套接件。
CN201310263205.4A 2013-04-19 2013-06-27 连接组件、具有此连接组件的载具以及载具的组装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086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3990 2013-04-19
TW102113990A TWI543919B (zh) 2013-04-19 2013-04-19 連接組件、具有此連接組件的載具以及載具的組裝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8666A CN104108666A (zh) 2014-10-22
CN104108666B true CN104108666B (zh) 2016-06-29

Family

ID=51705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6320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08666B (zh) 2013-04-19 2013-06-27 连接组件、具有此连接组件的载具以及载具的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08666B (zh)
TW (1) TWI54391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81941A1 (de) * 2003-05-28 2004-12-01 STILL WAGNER GmbH & Co KG Flurförderzeug mit einer Schienenführung
CN102050159A (zh) * 2009-11-10 2011-05-11 神技保寿美株式会社 自动搬运车及自动搬运车的连接方法
CN202094462U (zh) * 2010-09-30 2011-12-28 金宝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连接板状物的连接器组装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26284B1 (ko) * 1995-12-30 1997-12-24 석진철 전동 리치트럭의 배터리 인출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81941A1 (de) * 2003-05-28 2004-12-01 STILL WAGNER GmbH & Co KG Flurförderzeug mit einer Schienenführung
CN102050159A (zh) * 2009-11-10 2011-05-11 神技保寿美株式会社 自动搬运车及自动搬运车的连接方法
CN202094462U (zh) * 2010-09-30 2011-12-28 金宝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连接板状物的连接器组装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43919B (zh) 2016-08-01
TW201441131A (zh) 2014-11-01
CN104108666A (zh) 2014-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54963U (zh) 一种自动压合机
CN209969998U (zh) 一种通用化手机电池组装平台的输送机构
CN105501846A (zh) 用于充电器测试线的载具循环线
CN104108666B (zh) 连接组件、具有此连接组件的载具以及载具的组装方法
CN104260979B (zh) 适用于工业机器人的多层半自动物料筐
CN207737343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可升降手推车
CN208069746U (zh) 一种便于卸料式市政手推车
CN106938260A (zh) 一种新型智能分货拣货车
CN206426083U (zh) 一种履带式机器人移动设备
CN207104180U (zh) 光伏电池片定位工装
US20220402629A1 (en) Multi-level structure convey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st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landing
CN205769380U (zh) 一种小型空气压缩机的移动架
CN208453024U (zh) 一种塑料制品运输装置
CN107244343A (zh) 一种轻量化防撞推车
CN209064917U (zh) 一种多功能运输系统
CN106602095A (zh) 顶盖保持架组装系统
CN202325651U (zh) 充填上料转载机械
CN214398834U (zh) 一种车间用的防滑卸货机械手
CN201914654U (zh) 波峰焊治具回收线
CN204473691U (zh) 给料机甲带
CN205240527U (zh) 链式传动重物转运机构
CN205165709U (zh) 铆钉机
CN205187183U (zh) 工程机械用车架拼焊装置
CN202413892U (zh) 便捷式手拉车
CN204893228U (zh) 激光切割机小车平台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Termination date: 20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