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6323B - 高空升降逃生器 - Google Patents

高空升降逃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6323B
CN104096323B CN201410305603.2A CN201410305603A CN104096323B CN 104096323 B CN104096323 B CN 104096323B CN 201410305603 A CN201410305603 A CN 201410305603A CN 104096323 B CN104096323 B CN 1040963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ifting
skewed slot
axle
r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056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96323A (zh
Inventor
毛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3056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963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96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63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96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63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空升降、逃生装置,公开了一种高空升降逃生器,包括升降平台(9),升降平台(9)的底部设置踏板(99),升降平台(9)包括左升降壳体(94)与右升降壳体(93),上升降机构(91)与左升降壳体(94)连接,下升降机构(92)与右升降壳体(93)连接,上升降机构(91)与下升降机构(92)套接在绳索(7)上。本发明通过左滚轴与右滚轴对绳索卡紧的程度实现调节升降装置的下降的速度或者静止,同时具有上爬功能,安全性能高,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高空升降逃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空升降、逃生装置,尤其涉及了一种高空升降逃生器。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高空逃生装置,其高空升降锁紧装置采用的是滑轮或滑带自扣锁紧,由于采用的是滑动锁扣,因此操作者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经验进行下降操作,对应经验不足的使用者而言,往往难以有效的进行下降。且上述的逃生装置无法上升,仅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高空逃生装置结构复杂,操作不便等缺等缺点,提供了一种利用人体以及设备自重,正常情况时,升降锁紧装置通过自夹、锁紧的方式固定在绳索上,通过手刹控制升降锁紧装置的锁紧松紧度,以实现整个装置自动下滑,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方便等优点的高空升降逃生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高空升降逃生器,包括升降平台,升降平台的底部设置踏板,升降平台包括左升降壳体与右升降壳体,上升降机构与左升降壳体连接;下升降机构与右升降壳体连接,上升降机构与下升降机构套接在绳索上。左升降壳体与右升降壳体一侧通过铰接轴铰接。
作为优选,左升降壳体内设有左滑轨,上升降机构的左端设置在左滑轨上,左升降壳体上固定左扶手;右升降壳体内设有右滑轨,下升降机构的右端设置在右滑轨上,右升降壳体上固定右扶手。
作为优选,上升降机构包括上升降锁紧装置,下升降机构包括下升降锁紧装置;上升降锁紧装置包括定位板,定位板包括前定位板与后定位板,左滚轴与右滚轴,前定位板与后定位板上分别设置斜槽,左滚轴的一端套接在前定位板上设置的斜槽内,左滚轴的另一端套接在后定位板上设置的斜槽内;右滚轴的一端套接在前定位板上设置的斜槽内,右滚轴的另一端套接在后定位板上设置的斜槽内;左滚轴与右滚轴在斜槽内滑动连接,绳索设置在左滚轴与右滚轴之间。
作为优选,左滚轴包括中间凸台,中间凸台上设有弧型凹槽,弧型凹槽与绳索滑动摩擦;右滚轴结构与左滚轴相同。
作为优选,左滚轴上设有前定位板固定槽与后定位板固定槽,前定位板与前定位板固定槽卡接,后定位板与后定位板固定槽卡接;右滚轴结构与左滚轴相同。左滚轴前后对称设置左前刹车槽与左后刹车槽,左前刹车槽与左后刹车槽通过连杆与刹车连接块连接,刹车连接块通过刹车绳与刹车连接。左滚轴前后对称设置左前刹车槽与左后刹车槽,左前刹车槽与左后刹车槽通过连杆与刹车连接块连接,刹车连接块通过刹车绳与刹车连接。左前刹车槽与左后刹车槽通过连杆与刹车连接块连接,使得刹车连接块与左滚轴之间同步上下运动,当通过刹车绳向下拉动刹车时,刹车连接块一齐带动左滚轴向下滑动,从而实现左滚轴与绳索有抱紧至逐渐放松,实现下滑。
作为优选,左滚轴前后对称设置左前刹车槽与左后刹车槽,左前刹车槽与左后刹车槽内通过安装刹车绳与刹车连接;右滚轴结构与左滚轴相同;前定位板与后定位板之间通过侧板固定连接,前定位板与后定位板下端固定在底板上。
作为优选,前定位板上的斜槽为两个,包括左斜槽与右斜槽,左斜槽与右斜槽分别对称设置在绳索的两侧,斜槽的上端中心线与绳索之间的距离为a,斜槽的下端中心线与绳索之间的距离为b,则有a≤b。
作为优选,上升降机构与下升降机构通过刹车绳连接右扶手上的右手刹车或左扶手上的左手刹车。
作为优选,前定位板由两块对称设置的左前定位板与右前定位板组成,左前定位板上设置左斜槽,右前定位板上设置右斜槽。
作为优选,右升降壳体上设置右杠杆,右杠杆的支点设置在右升降壳体上,上升降机构通过刹车绳与右杠杆的左端连接,右手刹车通过刹车绳与右杠杆的右端连接;左升降壳体上设置左杠杆,左杠杆的支点设置在左升降壳体上,下升降机构通过刹车绳与左杠杆的右端连接,左手刹车通过刹车绳与左杠杆的左端连接。
作为优选,踏板包括左踏板与右踏板,左踏板与左升降壳体固定连接,右踏板与右升降壳体固定连接。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左滚轴与右滚轴对绳索卡紧的程度实现调节升降装置的下降的速度或者静止,同时具有上爬功能,安全性能高,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升降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A面的截面图。
图4是图3的左滚轴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中左滚轴与右滚轴位于斜槽上部,升降锁紧装置锁紧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左滚轴与右滚轴位于斜槽下部,升降锁紧装置下降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2的定位板为单块板时的结构图。
图8是图2的定位板为左前定位板、右前定位板组合时的结构图。
图9是图2中的定位板为单块板,斜槽的下端为直槽的结构图。
图10是图2中的定位板为双块板,斜槽的下端为直槽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左升降壳体上行示意图。
图13是图1中右升降壳体上行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定位板、2—侧板、3—左滚轴、4—右滚轴、5—刹车、6—刹车连接块、7—绳索、8—底板、9—升降平台、11—前定位板、12—后定位板、13—左斜槽、14—右斜槽、15—直槽、31—前定位板固定槽、32—后定位板固定槽、33—中间凸台、34—弧型凹槽、35—左前刹车槽、36—左后刹车槽、91—上升降机构、92—下升降机构、93—右升降壳体、94—左升降壳体、95—左扶手、96—右扶手、99—踏板、111—左前定位板、112—右前定位板、911—上升降锁紧装置、921—下升降锁紧装置、931—右滑轨、941—左滑轨、951—左手刹车、961—右手刹车、991—左踏板、992—右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13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高空升降逃生器,如图1至图12所示,包括升降平台9,升降平台9的底部设置踏板99,升降平台9包括左升降壳体94与右升降壳体93,上升降机构91与左升降壳体94连接;下升降机构92与右升降壳体93连接,上升降机构91与下升降机构92套接在绳索7上。
左升降壳体94内设有左滑轨941,上升降机构91的左端设置在左滑轨941上,左升降壳体94上固定左扶手95;右升降壳体93内设有右滑轨931,下升降机构92的右端设置在右滑轨931上,右升降壳体93上固定右扶手96。
上升降机构91包括上升降锁紧装置911,下升降机构92包括下升降锁紧装置921;上升降锁紧装置911包括定位板1,定位板1包括前定位板11与后定位板12,左滚轴3与右滚轴4,前定位板11与后定位板12上分别设置斜槽,左滚轴3的一端套接在前定位板11上设置的斜槽内,左滚轴3的另一端套接在后定位板12上设置的斜槽内;右滚轴4的一端套接在前定位板11上设置的斜槽内,右滚轴4的另一端套接在后定位板12上设置的斜槽内;左滚轴3与右滚轴4在斜槽内滑动连接,绳索7设置在左滚轴3与右滚轴4之间。左滚轴3与右滚轴4设置在斜槽内,当整个升降锁紧装置设置在绳索7上时,由于设备的自重,左滚轴3与右滚轴4位于斜槽上部,且重力越重,滚轴4位于斜槽越上部,同时将绳索7压的越紧,而绳索7为钢丝绳索,不可能被无限压缩,当两个滚轴与绳索7卡的越紧,摩擦力越大,从而防止设备下滑。当拉动左手刹车951与右手刹车961时,左滚轴3与右滚轴4被下拉,从而使得滚轴上的弧型凹槽34与绳索7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小,当弧型凹槽34与绳索7摩擦力小于升降锁紧装置以及重物或人的总重量时,整个升降锁紧装置便会下降。刹车包括左刹车与右刹车,因此,只需要合理的控制刹车,即可完成控制升降装置下降速度的操作;松开左手刹车951与右手刹车961,又会逐渐使左滚轴3与右滚轴4重新进入到斜槽上部,增大摩擦力,以实现减速下降或停止下降,整个操作简单方便。
左滚轴3包括中间凸台33,中间凸台33上设有弧型凹槽34,弧型凹槽34与绳索7滑动摩擦;右滚轴4结构与左滚轴3相同。
左滚轴3上设有前定位板固定槽31与后定位板固定槽32,前定位板11与前定位板固定槽31卡接,后定位板12与后定位板固定槽32卡接;右滚轴4结构与左滚轴3相同。
左滚轴3前后对称设置左前刹车槽35与左后刹车槽36,左前刹车槽35与左后刹车槽36内通过安装刹车绳与刹车5连接;右滚轴4结构与左滚轴3相同;前定位板11与后定位板12之间通过侧板2固定连接,前定位板11与后定位板12下端固定在底板8上。
前定位板11上的斜槽为两个,包括左斜槽13与右斜槽14,左斜槽13与右斜槽14分别对称设置在绳索7的两侧,斜槽的上端中心线与绳索7之间的距离为a,斜槽的下端与绳索7之间的距离为b,则有a≤b。因此,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设备和人体自重,左滚轴3与右滚轴4由于和绳索7摩擦,会位于斜槽的上端,紧紧的与绳索7卡接在一起,防止整个装置下滑;而当拉动手刹时,将左滚轴3与右滚轴4下拉以此逐渐减小两个滚轴与绳索7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控制和调节下降速度的目的,整个操作简单方便。
前定位板11由两块对称设置的左前定位板111与右前定位板112组成,左前定位板111上设置左斜槽13,右前定位板112上设置右斜槽14。
踏板99包括左踏板991与右踏板992,左踏板991与左升降壳体94固定连接,右踏板992与右升降壳体93固定连接。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定位板为单块板,斜槽对称设置在定位板上。如图8所示,定位板包括前定位板11,前定位板11由两块对称设置的左前定位板111与右前定位板112组成,斜槽对称设置在定位板上。右升降壳体93上设置右杠杆97,右杠杆97的支点设置在右升降壳体93上,上升降机构91通过刹车绳与右杠杆97的左端连接,右手刹车961通过刹车绳与右杠杆97的右端连接;左升降壳体94上设置左杠杆98,左杠杆98的支点设置在左升降壳体94上,下升降机构92通过刹车绳与左杠杆98的右端连接,左手刹车951通过刹车绳与左杠杆98的左端连接。通过设置杠杆支点的位置,可以起到省力的作用。杠杆支点距离绳索7的距离越大,右手刹车961与左手刹车951就越省力,因此右手刹车961与左手刹车951只需要通过较小的力,即可控制刹车。
实施例3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定位板为单块板,斜槽包括上部的短斜槽与下部的直槽,定位板为梯形,斜槽包括上部的短斜槽13与下部的直槽15。左滚轴3前后对称设置左前刹车槽35与左后刹车槽36,左前刹车槽35与左后刹车槽36通过连杆与刹车连接块6连接,刹车连接块6通过刹车绳与刹车5连接。左前刹车槽35与左后刹车槽36通过连杆与刹车连接块6连接,使得刹车连接块6与左滚轴3之间同步上下运动,当通过刹车绳向下拉动刹车5时,刹车连接块6一齐带动左滚轴3向下滑动,从而实现左滚轴3与绳索7有抱紧至逐渐放松,实现下滑。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只采用单个杠杆,杠杆的一端通过刹车绳与两个升降装置连接,杠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左手刹车951、右手刹车961连接。
实施例4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定位板包括前定位板11,前定位板11由两块对称设置的左前定位板111与右前定位板112组成,斜槽对称设置在左前定位板111与右前定位板112上。
实施例5
如图13所示,高空升降逃生器上升时操作如下:通过左扶手95将左升降壳体94提升,由于上升降机构91的结构设计是上升容易,下降时自动锁紧,因此左升降壳体94上升后,当作用力集中在左侧时,上升降锁紧装置911即锁紧,防止左升降壳体94下降。此时,如图12所示,操作者在通过同样的方法将右升降壳体93通过右扶手96提升,依次左右交替,从而实现高空升降逃生器的上升攀爬功能。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上升降机构91与下升降机构92与刹车绳连接,刹车绳与右扶手96上的右手刹车961以及左扶手95上的左手刹车951连接。因此,通过按下右手刹车961或左手刹车951均可以控制整个装置下降;而当整个装置上升操作时,则不需要按动右手刹车961或左手刹车951,由于上升降机构91与下升降机构92向上运动为自动解锁状态,而向上提起时只需要克服半边设备自重即可,由此可以轻松实现上升操作。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高空升降逃生器,包括升降平台(9),升降平台(9)的底部设置踏板(99),其特征在于:升降平台(9)包括左升降壳体(94)与右升降壳体(93),上升降机构(91)与左升降壳体(94)连接,下升降机构(92)与右升降壳体(93)连接,上升降机构(91)与下升降机构(92)套接在绳索(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升降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左升降壳体(94)内设有左滑轨(941),上升降机构(91)的左端设置在左滑轨(941)上,左升降壳体(94)上固定左扶手(95);右升降壳体(93)内设有右滑轨(931),下升降机构(92)右端设置在右滑轨(931)上,右升降壳体(93)上固定右扶手(9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升降逃生器,其特征在于:上升降机构(91)包括上升降锁紧装置(911),下升降机构(92)包括下升降锁紧装置(921);上升降锁紧装置(911)包括定位板(1),定位板(1)包括前定位板(11)与后定位板(12),左滚轴(3)与右滚轴(4),前定位板(11)与后定位板(12)上分别设置斜槽,左滚轴(3)的一端套接在前定位板(11)上设置的斜槽内,左滚轴(3)的另一端套接在后定位板(12)上设置的斜槽内;右滚轴(4)的一端卡接在前定位板(11)上设置的斜槽内,右滚轴(4)的另一端卡接在后定位板(12)上设置的斜槽内;左滚轴(3)与右滚轴(4)在斜槽内滑动连接,绳索(7)设置在左滚轴(3)与右滚轴(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空升降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左滚轴(3)包括中间凸台(33),中间凸台(33)上设有弧型凹槽(34),弧型凹槽(34)与绳索(7)滑动摩擦;右滚轴(4)结构与左滚轴(3)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空升降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左滚轴(3)上设有前定位板固定槽(31)与后定位板固定槽(32),前定位板(11)与前定位板固定槽(31)卡接,后定位板(12)与后定位板固定槽(32)卡接;右滚轴(4)结构与左滚轴(3)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空升降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左滚轴(3)前后对称设置左前刹车槽(35)与左后刹车槽(36),左前刹车槽(35)与左后刹车槽(36)内通过刹车绳与刹车(5)连接;右滚轴(4)结构与左滚轴(3)相同;前定位板(11)与后定位板(12)之间通过侧板(2)固定连接,前定位板(11)与后定位板(12)下端固定在底板(8)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空升降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前定位板(11)上的斜槽为两个,包括左斜槽(13)与右斜槽(14),左斜槽(13)与右斜槽(14)分别对称设置在绳索(7)的两侧,斜槽的上端中心线与绳索(7)之间的距离为a,斜槽的下端中心线与绳索(7)之间的距离为b,则有a≤b。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空升降逃生器,其特征在于:上升降机构(91)与下升降机构(92)通过刹车绳连接右扶手(96)上的右手刹车(961)或左扶手(95)上的左手刹车(95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空升降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右升降壳体(93)上设置右杠杆(97),右杠杆(97)的支点设置在右升降壳体(93)上,上升降机构(91)通过刹车绳与右杠杆(97)的左端连接,右手刹车(961)通过刹车绳与右杠杆(97)的右端连接;左升降壳体(94)上设置左杠杆(98),左杠杆(98)的支点设置在左升降壳体(94)上,下升降机构(92)通过刹车绳与左杠杆(98)的右端连接,左手刹车(951)通过刹车绳与左杠杆(98)的左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升降逃生器,其特征在于:踏板(99)包括左踏板(991)与右踏板(992),左踏板(991)与左升降壳体(94)固定连接,右踏板(992)与右升降壳体(93)固定连接。
CN201410305603.2A 2014-06-30 2014-06-30 高空升降逃生器 Active CN1040963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05603.2A CN104096323B (zh) 2014-06-30 2014-06-30 高空升降逃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05603.2A CN104096323B (zh) 2014-06-30 2014-06-30 高空升降逃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6323A CN104096323A (zh) 2014-10-15
CN104096323B true CN104096323B (zh) 2016-12-07

Family

ID=51665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05603.2A Active CN104096323B (zh) 2014-06-30 2014-06-30 高空升降逃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96323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640746A1 (ru) * 1977-03-02 1979-01-05 Sukhodrovskij Yurij Vasilevich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перемещени человека по канату
US4310070A (en) * 1978-06-23 1982-01-12 Mastrogiannis Spiridon A Lifting and descent mechanism-criket
CN2038014U (zh) * 1988-06-15 1989-05-24 吴胜国 攀索攀杆攀管装置
CN1046682A (zh) * 1989-04-29 1990-11-07 洪启发 爬绳器
GB2239176A (en) * 1989-12-20 1991-06-26 Pai Yang Kwan A safety controller for high-building escapee
CN1835781A (zh) * 2003-08-14 2006-09-20 M+F工程师咨询股份公司 攀升辅助装置
FR2920002A1 (fr) * 2007-08-16 2009-02-20 Nozier Delly Jeune Dispositif pour evacuer des personnes coincees le long de l'immeuble par le biais d'un cable en cas d'incendie en toute securite
CN101912677A (zh) * 2010-07-07 2010-12-15 林龙 绳索助爬器
US8210311B1 (en) * 2009-08-02 2012-07-03 Jimmy Rice Fire escape system
CN202569226U (zh) * 2012-04-02 2012-12-05 王潇 高空逃生及健身两用升降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66124B2 (en) * 2007-05-29 2010-08-03 Horn Edward H High rise evacu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640746A1 (ru) * 1977-03-02 1979-01-05 Sukhodrovskij Yurij Vasilevich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перемещени человека по канату
US4310070A (en) * 1978-06-23 1982-01-12 Mastrogiannis Spiridon A Lifting and descent mechanism-criket
CN2038014U (zh) * 1988-06-15 1989-05-24 吴胜国 攀索攀杆攀管装置
CN1046682A (zh) * 1989-04-29 1990-11-07 洪启发 爬绳器
GB2239176A (en) * 1989-12-20 1991-06-26 Pai Yang Kwan A safety controller for high-building escapee
CN1835781A (zh) * 2003-08-14 2006-09-20 M+F工程师咨询股份公司 攀升辅助装置
FR2920002A1 (fr) * 2007-08-16 2009-02-20 Nozier Delly Jeune Dispositif pour evacuer des personnes coincees le long de l'immeuble par le biais d'un cable en cas d'incendie en toute securite
US8210311B1 (en) * 2009-08-02 2012-07-03 Jimmy Rice Fire escape system
CN101912677A (zh) * 2010-07-07 2010-12-15 林龙 绳索助爬器
CN202569226U (zh) * 2012-04-02 2012-12-05 王潇 高空逃生及健身两用升降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6323A (zh) 2014-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6964B (zh) 非缠绕式高层救援升降机
CN207581106U (zh) 一种电梯坠落保护装置
CN107879218A (zh) 一种电梯坠落保护装置
CN210944399U (zh) 一种浅底坑家用电梯
CN104583111B (zh) 电梯的紧急制动装置以及电梯
CN104096323B (zh) 高空升降逃生器
CN102092614A (zh) 无机房电梯停电救援装置
CN101554968A (zh) 一种曳引式施工升降机及其渐进式防坠安全器
CN202687670U (zh) 非缠绕式高层救援升降机预先放下一个轿厢的装置
CN107572338A (zh) 一种新型安全电梯及紧急安全控制方法
CN204092873U (zh) 高空升降逃生器
CN108355264A (zh) 一种高楼救生装置
CN103723595A (zh) 钢丝绳式升降机吊笼防坠装置
CN1872365A (zh) 滑轨式高层建筑紧急疏散装置
CN204434023U (zh) 齿轮式电梯轿箱防位移锁
CN210366474U (zh) 电梯超速下滑检测与保护装置
CN211366666U (zh) 一种绳轮优化型电梯轿厢对重架
CN104030120B (zh) 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16737097U (zh) 一种具有固定卡死装置的电梯钢丝绳曳引轮
CN206336875U (zh) 一种电梯轿厢的制停装置
CN204097028U (zh) 升降锁紧装置
CN218664869U (zh) 一种电梯安装轿厢平层阻挡装置
CN208071049U (zh) 采用渐进式安全钳的电梯
JP6326599B2 (ja) エレベータ
CN203865774U (zh) 智能绳类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