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4064B - 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4064B
CN104094064B CN201380007747.3A CN201380007747A CN104094064B CN 104094064 B CN104094064 B CN 104094064B CN 201380007747 A CN201380007747 A CN 201380007747A CN 104094064 B CN104094064 B CN 1040940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jiao
air blowing
angle
later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77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94064A (zh
Inventor
道辻善治
野内义照
横沟刚志
后藤俊士
小畑优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94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40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940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40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室内机(10)的四个角罩(40)中,第二角罩(41)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与第一角罩(41)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相同,第三角罩(43)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与第四角罩(44)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相同且小于第一角罩(41)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并且,四个空气吹出口(14)在水平方向的开口尺寸(LA、LB、LC、LD)相同。

Description

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向四个方向吹出空气的吊顶型室内机。
背景技术
从以往已知一种室内机,其从天花板悬吊设置,且可向四个方向吹出空气(例如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公开的室内机具备外壳、配置在该外壳内的热交换器以及送风机。外壳呈长方体形状(仰视时为矩形形状)。在外壳的各边(各侧壁)设置有用于向侧方吹出空气的空气吹出口。
在专利文献1的室内机中,在矩形形状的外壳的四个角部中的其中之一设置有配管空间,在该配管空间配置连接于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配管、排水泵、排水配管等。与天花板埋入型不同,在吊顶型的室内机中,由于其大致整体露出于室内,因此,从外观设计的观点出发,需要将制冷剂配管、排水配管等收容在外壳内。因此,覆盖配管空间的角罩与其它三个角罩相比必然要大。
在此种室内机中,位于覆盖配管空间的角罩的两侧的两个空气吹出口受该角罩的制约而小于其它空气吹出口。因此,发生从四个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量不均的问题。并且,从风量少的空气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到达距离变短。在此种室内机中,为了改善风量均衡,可考虑例如将用于堵住开口尺寸大的空气吹出口的一部分的部件(遮板)另外配置在其空气吹出口的对策。
此外,作为其它对策,可考虑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在指定位置设置分隔板的对策。在该专利文献1中,通过配置分隔板来设置引导空气的空气引导通道,从而抑制来自四个空气吹出口的风量的不均。
但是,在上述的任一个对策中,由于需要另外设置遮板或分隔板等部件,因此零件数目增加。另一方面,如果代替追加另外的部件的对策而通过使覆盖配管空间的角罩的大小与其以外的三个角罩的大小相同来使四个空气吹出口的大小相同,则各空气吹出口的开口尺寸过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103702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可向四个方向吹出空气的吊顶型的室内机中,抑制零件数目增加,且抑制空气吹出口的开口尺寸过小,并能够抑制从四个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量不均。
本发明的室内机包括外壳和热交换器。所述外壳仰视时呈矩形形状。向侧方吹出空气的空气吹出口被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的沿四个边的四个侧壁上。所述外壳包含四个角罩。所述热交换器被配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四个角罩包含:第一角罩,被配置在设置有制冷剂配管用的配管空间的角部,该制冷剂配管连接于所述热交换器;第二角罩,位于所述第一角罩的对角;第三角罩,位于所述第一角罩的旁边;以及第四角罩,位于所述第三角罩的对角。所述第二角罩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与所述第一角罩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相同。所述第三角罩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与所述第四角罩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相同且小于所述第一角罩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四个空气吹出口在水平方向的开口尺寸相同。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所述室内机的变形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10。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10是悬吊于天花板面T(参照图2)而设置的室内机。室内机10具备长方体形状的外壳11。在外壳11的沿四个边的四个侧壁设置有四个空气吹出口14(14A~14D)。在外壳11的内部收容有沿四个空气吹出口14而配置成环状的热交换器12和配置在热交换器12的内侧的送风机13。
如图3所示,外壳11仰视时呈矩形形状。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1的四个边的长度相同,仰视时呈正方形的形状。外壳11包含:具有吸入格栅17的镶板16;顶板19;四个角罩40;以及在相邻的角罩40之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镶框15。在吸入格栅17与送风机13之间配置有过滤器18。外壳11的各侧壁包括相邻的两个角罩40和位于这些之间的镶框15及顶板19。
各空气吹出口14是被构成外壳11的部件规定形状及大小的开口部。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空气吹出口14的水平方向的开口尺寸由位于其两侧的角罩40规定。此外,各空气吹出口14的上下方向的开口尺寸由镶框15及顶板19规定。各空气吹出口14是由位于其两侧的角罩40、镶框15及顶板19规定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开口部。在各空气吹出口14设置有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的风向板(水平叶片)25。
镶板16被安装成在设置于其一端边的铰链部27以相对于镶框15能够转动,从而如图1所示那样可成为打开状态。此外,镶板16通过锁定机构28而保持于镶框15而成为关闭状态,该锁定机构28被设置在设有铰链部27的一端边的相反侧的端边。
作为热交换器12可使用例如交叉翅片型的热交换器,其为在互相平行配置的多个传热管,以与多个传热管垂直的状态安装了大量板状翅片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热交换器12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在制暖运转时作为冷凝器而发挥功能。在热交换器12的下方设置有回收在热交换器12产生的排水的排水盘24(参照图2)。
作为送风机13可使用例如离心送风机(涡轮风扇)、斜流送风机等。送风机13具备叶轮,该叶轮包含:圆形的轮毂21;在中央部具有空气导入开口的圆形的轮盖22;以及保持于轮毂21与轮盖22之间的多个叶片23。在送风机13的轮毂21连接有风扇马达26的旋转轴。在轮盖22的下侧设置有用于向送风机13引导室内空气的钟形口20。该钟形口20在中央部具有稍小于轮盖22的开口的开口。如果送风机13的叶轮旋转,则室内空气从镶板16的吸入格栅17吸入到外壳11内,并通过热交换器12后从各空气吹出口14向侧方吹出。
在外壳11内的四个角部中的第一角部设置有配管空间S1。该配管空间S1相对于设置有送风机13的空间被分隔板61而划分开(参照图3)。配管空间S1包含用于将来自室内机10的外部的图略的制冷剂配管连接于热交换器12的连接部和用于进行该连接作业的作业空间。在配管空间S1配置有制冷剂配管54、排水泵51、排水配管56以及用于安装悬吊螺栓55(参照图1)的悬吊金属零件52等,该悬吊螺栓55用于将外壳11悬吊于天花板。热交换器12的两端部的管板12a、12b配置在配管空间S1的附近。
在外壳11内的其它三个角部、即第二角部、第三角部及第四角部分别形成有空间S2、S3、S4,这些空间S2、S3、S4相对于设置有热交换器12的空间被隔热件53而划分开。这些空间S2、S3、S4的每一个中也分别配置有悬吊金属零件52。
配置在配管空间S1的制冷剂配管54、排水配管56以及悬吊金属零件52等的部件被第一角罩41覆盖,该第一角罩41相对于镶框15装卸自如。配置在位于配管空间S1的对角的空间S2的悬吊金属零件52等的部件被第二角罩42覆盖。同样,配置在空间S3的悬吊金属零件52等的部件被第三角罩43覆盖,配置在空间S4的悬吊金属零件52等的部件被第四角罩44覆盖。
第一角罩41的大小为能够从外侧覆盖配置在配管空间S1的部件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尺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位于该第一角罩41的对角的第二角罩42的大小设定为与第一角罩41相同,由此改善上述的以往的问题点,使从多个空气吹出口14吹出的风量的均衡良好。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角罩41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与第二角罩42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相同。第三角罩43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与第四角罩44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相同,且被设定为能够从外侧覆盖对应的空间中的必要的区域的最小限度的尺寸,并小于第一角罩41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并且,各空气吹出口14的水平方向的两端部由位于其空气吹出口14的两侧的两个角罩40规定。据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不像以往那样设置遮板等另外的部件,也能使四个空气吹出口14在水平方向的开口尺寸(图3的长度LA、LB、LC、LD)为相同的大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角罩41的外侧面的外形与第二角罩42的外侧面的外形相同,但无需一定要相同,也可以有一些不同。第三角罩43的外侧面的外形与第四角罩44的外侧面的外形相同,但无需一定要相同,也可以有一些不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同外形”、“相同大小”不仅指形状和大小严格地相同的情况,而且也包含在成型加工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容许的公差、误差等具有差异的情况。
以下,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3所示,各角罩40构成外壳11的对应的角部的外侧面。在以平行于水平方向的平面剖切各角罩40时的剖面(图3所示的剖面)中,各角罩40的外侧面呈L字形状。即,各角罩40的外侧面包含在角部沿铅垂方向延伸的棱线部400、第一侧面401以及第二侧面402。第一侧面401从棱线部400向其中一个相邻的角罩40延伸。第二侧面402从棱线部400向另一个相邻的角罩40延伸。各角罩40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是第一侧面401的水平长度和第二侧面402的水平长度的合计值。棱线部400是在矩形形状的外壳11中相当于矩形的角的部位。第一侧面401和第二侧面402互相正交。
如上所述,第三角罩43及第四角罩44小于第一角罩41及第二角罩42。角罩40的大小能够以第一侧面401的水平长度和第二侧面402的水平长度的合计值进行比较。例如,第三角罩43的大小是水平长度L31和水平长度L32的合计值,第一角罩41的大小是水平长度L11和水平长度L12的合计值。但是,在如后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中,各角罩40的第一侧面401的水平长度和第二侧面402的水平长度相同,因此,在此情况下,角罩40的大小只要比较第一侧面401的水平长度和第二侧面402的水平长度中的任意其中之一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棱线部400呈平滑弯曲的形状(如被进行倒角的形状)。因此,例如,第一角罩41的第一侧面401的水平长度L11在图3的剖视图中是指从将第一侧面401延长的直线与将第二侧面402延长的直线的交点至第四角罩44侧的第一角罩41的端部为止的距离。对于上述的其它长度也同样。
在图3的剖视图中,四个角罩40的外侧面呈旋转对称的形状,使得绕通过中心C的铅垂方向的直线旋转移动180度时与移动前相同。具体而言,第一角罩41的第一侧面401的水平长度L11与第二角罩42的第一侧面401的水平长度L21相同,第一角罩41的第二侧面402的水平长度L12与第二角罩42的第二侧面402的水平长度L22相同。而且,第三角罩43的第一侧面401的水平长度L31与第四角罩44的第一侧面401的水平长度L41相同,第三角罩43的第二侧面402的水平长度L32与第四角罩44的第二侧面402的水平长度L42相同。换言之,第一角罩41的外侧面和第二角罩42的外侧面的互相平行的部分(互相平行的侧面)的水平长度相同,第三角罩43的外侧面和第四角罩44的外侧面的互相平行的部分(互相平行的侧面)的水平长度相同。
在各角罩40中,第一侧面401的水平长度与第二侧面402的水平长度也可以不同,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互相相同的长度。由此,通过使各角罩40的第一侧面401的水平长度与第二侧面402的水平长度相同,四个空气吹出口14的配置均衡良好。具体而言则如下所述。
处于第三角罩43的两侧的两个空气吹出口14A、14B设置在与设置有这些空气吹出口14A、14B的边的中心(直线C1、C2通过的位置)相比向第三角罩43一侧偏离相同尺寸的位置。即,处于第三角罩43的其中一侧的空气吹出口14A的水平方向的中心与该空气吹出口14A所对应的边的水平方向的中心(直线C1通过的位置)相比位于第三角罩43侧,此外,处于第三角罩43的另一侧的空气吹出口14B的水平方向的中心与该空气吹出口14B所对应的边的水平方向的中心(直线C2通过的位置)相比位于第三角罩43侧。并且,处于第三角罩43的其中一侧的空气吹出口14A的水平方向的中心与该空气吹出口14A所对应的边的水平方向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和处于第三角罩43的另一侧的空气吹出口14B的水平方向的中心与该空气吹出口14B所对应的边的水平方向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
此外,图3中的直线C1是在仰视时呈矩形形状的外壳11中通过相向的两个边的各中心的直线,直线C2是通过剩下的两个边的各中心的直线。
另外,处于第四角罩44的两侧的两个空气吹出口14C、14D设置在与设置有这些空气吹出口14C、14D的边的中心(直线C1、C2通过的位置)相比向第四角罩44一侧偏离相同尺寸的位置。即,处于第四角罩44的其中一侧的空气吹出口14C的水平方向的中心与该空气吹出口14C所对应的边的水平方向的中心(直线C1通过的位置)相比位于第四角罩44侧,此外,处于第四角罩44的另一侧的空气吹出口14D的水平方向的中心与该空气吹出口14D所对应的边的水平方向的中心(直线C2通过的位置)相比位于第四角罩44侧。并且,处于第四角罩44的其中一侧的空气吹出口14C的水平方向的中心与该空气吹出口14C所相对应的边的水平方向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和处于第四角罩44的另一侧的空气吹出口14D的水平方向的中心与该空气吹出口14D所对应的边的水平方向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将空气吹出口14的位置以角罩40为基准规定则如下所述。即,在四个角罩40中的任意一个角罩40中,处于该角罩40的两侧的两个空气吹出口14、14也设置在距该角罩40具有相同距离的位置。即,处于各角罩40的两侧的两个空气吹出口14、14设置在距该角罩40具有相同距离的位置。具体而言,例如处于第一角罩41的两侧的两个空气吹出口14A、14D设置在距第一角罩41的棱线部400具有相同距离的位置。更具体而言,这些空气吹出口14A、14D设置在距将第一角罩41中的第一侧面401延长的直线与将第二侧面402延长的直线的交点具有相同距离的位置。换言之,水平长度L11与水平长度L12相同,长度LA(空气吹出口14A的水平方向的开口尺寸)与长度LD(空气吹出口14D的水平方向的开口尺寸)相同。
因此,从斜下方观察任意的角罩40和处于该角罩40的两侧的两个空气吹出口14、14时,两个空气吹出口14、14被配置在以该角罩40为中心大致对称的位置,因此,外观均衡性优良。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角罩40中位于其中之一对角的第一角罩41和第二角罩42中,这些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互相相同,并且,位于另一对角的第三角罩43和第四角罩44中,这些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互相相同且小于第一角罩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因此,四个空气吹出口14的水平方向的开口尺寸LA、LB、LC、LD不会过小,且能够使这些的开口尺寸成为相同的长度。据此,能够抑制零件数目的增加,并抑制空气吹出口的开口尺寸过小,且能够抑制从四个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量的不均。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改良等。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仰视时外壳11呈正方形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相邻的边的长度不同的长方形。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各角罩40中第一侧面401的水平长度与第二侧面402的水平长度相同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如图4所示的变形例那样,使第一侧面401的水平长度与第二侧面402的水平长度不同。但是,在该变形例中,第三角罩43及第四角罩44也小于第一角罩41及第二角罩42。而且,在图4中,四个角罩40的外侧面呈旋转对称的形状,使得绕通过中心C的铅垂方向的直线旋转移动180度时配置在与移动前相同的位置,且四个空气吹出口14A、14B、14C、14D的水平方向的开口尺寸(LA、LB、LC、LD)相同。在该变形例中,空气吹出口14A设置在与该空气吹出口14A所对应的边的中心(直线C1通过的位置)相比向第三角罩43侧偏离的位置,空气吹出口14C设置在与该空气吹出口14C所对应的边的中心(直线C1通过的位置)相比向第四角罩44侧偏离的位置。另一方面,空气吹出口14B、14D的水平方向的中心与这些空气吹出口14B、14D所对应的边的中心(直线C2通过的位置)一致。另外,在图4中,省略了热交换器12等一部分部件的图示。
此外,概括说明上述的实施方式则如下所述。
所述室内机包括:外壳,仰视时呈矩形形状,向侧方吹出空气的空气吹出口被分别设置在该外壳的沿四个边的四个侧壁上,该外壳包含四个角罩;以及热交换器,被配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四个角罩包含:第一角罩,被配置在设置有制冷剂配管用的配管空间的角部,该制冷剂配管连接于所述热交换器;第二角罩,位于所述第一角罩的对角;第三角罩,位于所述第一角罩的旁边;以及第四角罩,位于所述第三角罩的对角。所述第二角罩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与所述第一角罩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相同。所述第三角罩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与所述第四角罩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相同且小于所述第一角罩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四个空气吹出口在水平方向的开口尺寸相同。
在该结构中,四个角罩中位于其中之一对角的第一角罩和第二角罩中,这些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彼此相同,并且,位于另一对角的第三角罩及第四角罩中,这些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彼此相同且小于第一角罩的外侧面的水平长度,因此,四个空气吹出口的水平方向的开口尺寸不会过小,并能够使这些开口尺寸成为相同长度。据此,能够抑制零件数目的增加,并抑制空气吹出口的开口尺寸过小,且能够抑制从四个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量的不均。具体而言,则如下所述。
即,在该结构中,将位于第一角罩的对角的第二角罩较大地设定为与第一角罩相同的长度,另一方面,剩下的两个彼此相同长度的第三角罩及第四角罩保持小于第一角罩的大小而不像第二角罩那样增大。这样,第三角罩及第四角罩保持小于第一角罩的大小,因此,能够抑制各空气吹出口的开口尺寸过小的情况,而且,即使不像以往那样设置另外的部件,也能够使四个空气吹出口的开口尺寸相同。
在所述室内机中,优选:所述外壳的四个边的长度相同,处于所述第三角罩的两侧的两个空气吹出口被设置在与这些空气吹出口所对应的边的中心相比向所述第三角罩侧偏离相同尺寸的位置,处于所述第四角罩的两侧的两个空气吹出口被设置在与这些空气吹出口所对应的边的中心相比向所述第四角罩侧偏离相同尺寸的位置。
在该结构中,从斜下方观察任意的角罩和处于该角罩的两侧的两个空气吹出口时,两个空气吹出口配置在以该角罩为中心大致对称的位置,因此,外观的均衡优良。
此外,在所述室内机中,也可以为:处于各角罩的两侧的两个空气吹出口被设置在距该角罩具有相同距离的位置。
在该结构中,从斜下方观察任意的角罩和处于该角罩的两侧的两个空气吹出口时,两个空气吹出口配置在以该角罩为中心大致对称的位置,因此,外观的均衡优良。
符号说明
10   室内机
11   外壳
12   热交换器
13   送风机
14   空气吹出口
15   镶框
16   镶板
17   吸入格栅
19   顶板
40   角罩
41   第一角罩
42   第二角罩
43   第三角罩
44   第四角罩
51   排水泵
54   制冷剂配管
56   排水配管
S1   配管空间
LA、LB、LC、LD  空气吹出口在水平方向的开口尺寸

Claims (3)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1),仰视时呈矩形形状,向侧方吹出空气的空气吹出口(14)被分别设置在该外壳的四个侧壁上,该外壳包含四个角罩(40);以及
热交换器(12),被配置在所述外壳(11)内,其中,
所述四个角罩(40)包含:
第一角罩(41),被配置在设置有制冷剂配管(54)用的配管空间(S1)的角部,该制冷剂配管连接于所述热交换器(12);
第二角罩(42),位于所述第一角罩(41)的对角;
第三角罩(43),位于所述第一角罩(41)的旁边;以及
第四角罩(44),位于所述第三角罩(43)的对角,其中,
所述第二角罩(42)的外侧面的水平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角罩(41)的外侧面的水平方向的长度相同,
所述第三角罩(43)的外侧面的水平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四角罩(44)的外侧面的水平方向的长度相同且小于所述第一角罩(41)的外侧面的水平方向的长度,
四个空气吹出口(14)在水平方向的开口尺寸(LA、LB、LC、LD)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11)的四个侧壁的长度相同,
处于夹着所述第三角罩(43)的位置的两个空气吹出口(14A、14B)被设置在与设有这些空气吹出口(14A、14B)的侧壁的中心相比向所述第三角罩(43)侧偏离相同尺寸的位置,
处于夹着所述第四角罩(44)的位置的两个空气吹出口(14C、14D)被设置在与设有这些空气吹出口(14C、14D)的侧壁的中心相比向所述第四角罩(44)侧偏离相同尺寸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四个角罩(40)的任一个角罩(40)中,处于夹着该角罩(40)的位置的两个空气吹出口(14、14)被设置在距该角罩(40)具有相同距离的位置。
CN201380007747.3A 2012-02-03 2013-02-01 室内机 Active CN1040940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2449A JP5267690B2 (ja) 2012-02-03 2012-02-03 室内機
JP2012-022449 2012-02-03
PCT/JP2013/000555 WO2013114886A1 (ja) 2012-02-03 2013-02-01 室内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4064A CN104094064A (zh) 2014-10-08
CN104094064B true CN104094064B (zh) 2015-07-22

Family

ID=48904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7747.3A Active CN104094064B (zh) 2012-02-03 2013-02-01 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28938B2 (zh)
EP (1) EP2811236B1 (zh)
JP (1) JP5267690B2 (zh)
CN (1) CN104094064B (zh)
ES (1) ES2568039T3 (zh)
WO (1) WO201311488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7312A1 (zh) * 2019-01-17 2020-07-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37760B2 (en) * 2010-04-23 2019-07-02 Kaip Pty Limited Air diffuser and an air circulation system
JP5972228B2 (ja) * 2013-07-18 2016-08-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内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3081876B1 (en) * 2015-03-26 2020-08-05 Fujitsu General Limited Ceiling-embedded air conditioner
WO2016185576A1 (ja) * 2015-05-20 2016-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06403016B (zh) * 2015-07-30 2019-07-26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5546661B (zh) * 2016-02-19 2018-11-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5865002B (zh) * 2016-05-23 2019-03-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板以及天井机
CN111442370A (zh) * 2019-01-17 2020-07-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7773A (zh) * 2001-07-18 2003-02-1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611851A (zh) * 2003-10-30 2005-05-0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吊顶式空调机的室内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52064A (en) * 1938-10-22 1941-08-12 Jr Edward S Cornell Heat exchange unit and system
US2346410A (en) * 1941-08-21 1944-04-11 Carrier Corp Unit heater
US2662748A (en) * 1952-07-01 1953-12-15 Swingfire Bahamas Ltd Heat exchanger with adjustable casing for varying recirculation
JPS57193111A (en) 1981-05-22 1982-11-27 Tetsuo Ikeda Filter circuit
JPS6146332Y2 (zh) * 1981-06-01 1986-12-26
US5791985A (en) * 1995-06-06 1998-08-11 Tapco International Modular soffit vent
JP2950252B2 (ja) 1996-09-30 1999-09-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高所設置用空気調和機
JP3161979B2 (ja) * 1996-10-03 2001-04-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天吊型空気調和機
JP3322180B2 (ja) * 1996-11-29 2002-09-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947236B2 (ja) * 1997-08-08 1999-09-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吹出口構造
JP3885846B2 (ja) * 1998-04-17 2007-02-28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3408983B2 (ja) * 1999-01-25 2003-05-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4013954B2 (ja) * 2002-10-31 2007-11-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JP3972894B2 (ja) * 2003-11-27 2007-09-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3700718B2 (ja) * 2003-11-27 2005-09-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4001172B1 (ja) * 2006-04-17 2007-10-3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US7651390B1 (en) * 2007-03-12 2010-01-26 Profeta Jeffery L Ceiling vent air diverter
KR100972273B1 (ko) * 2007-07-25 2010-07-23 산요덴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천장 매립형 공기 조화 장치의 실내기
JP4306789B1 (ja) * 2007-07-31 2009-08-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掃除機延長ノズル
EP2206988B1 (en) * 2007-10-25 2019-04-24 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 Ceiling-embedded air conditioner
EP2444751B1 (en) * 2009-06-19 2019-01-30 Daikin Industries, Ltd. Ceiling-mounted air conditioning unit
US7908879B1 (en) * 2009-11-03 2011-03-22 Chen Yung-Hua Multifunctional ceiling air-conditioning circulation 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7773A (zh) * 2001-07-18 2003-02-1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611851A (zh) * 2003-10-30 2005-05-0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吊顶式空调机的室内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7312A1 (zh) * 2019-01-17 2020-07-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74075A1 (en) 2014-12-25
EP2811236A4 (en) 2015-01-07
CN104094064A (zh) 2014-10-08
WO2013114886A1 (ja) 2013-08-08
EP2811236B1 (en) 2016-01-27
JP5267690B2 (ja) 2013-08-21
ES2568039T3 (es) 2016-04-27
US9328938B2 (en) 2016-05-03
JP2013160437A (ja) 2013-08-19
EP2811236A1 (en) 2014-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4064B (zh) 室内机
JP624848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ダクト型室内機
JP6167780B2 (ja) ファン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JP6369684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632431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US20070197156A1 (en) Apparatus for housing an air moving unit
CN104105929B (zh) 室内机
JP5562374B2 (ja) 送風装置
JP5720600B2 (ja) 室内機
JP6359183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6139669B2 (ja) 空気調和機
KR102057957B1 (ko) 터보팬 및 이를 사용한 천정형 공기조화기
KR102136879B1 (ko) 터보팬 및 이를 사용한 천정형 공기조화기
US20170003038A1 (en) Air-conditioning indoor machine
KR20140125522A (ko) 터보팬
EP3527908A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AU2013100648A4 (en) Ceiling-embedded duct type indoor unit
JP2006258344A (ja) 空気調和機
JP6476087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0838234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EP3130860A1 (en) Air conditioner
JP2008267637A (ja) 冷凍空調装置
WO2023002956A1 (ja) 空気調和機
JP615314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6477783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