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20C - 盒式磁带录像机的快速绕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盒式磁带录像机的快速绕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20C
CN1040920C CN93121266A CN93121266A CN1040920C CN 1040920 C CN1040920 C CN 1040920C CN 93121266 A CN93121266 A CN 93121266A CN 93121266 A CN93121266 A CN 93121266A CN 1040920 C CN1040920 C CN 104092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fast winding
actuation
tape
f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3121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004A (zh
Inventor
崔贞焞
千仁基
宋根赫
朴熙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ld St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ld St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ld Sta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92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2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18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G11B15/46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 G11B15/48Starting; Accelerating; Decelerating; Arrangements preventing malfunction during drive chang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5/00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 G11B25/06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using web-form record carriers, e.g. tape
    • G11B25/063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using web-form record carriers, e.g. tape using tape inside contain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18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G11B15/44Speed-changing arrangements; Reversing arrangements; Drive transfer means therefor
    • G11B15/442Control thereof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0Guiding record carrier
    • G11B15/66Threading; Loading; Automatic self-loading
    • G11B15/665Threading; Loading; Automatic self-loading by extracting loop of record carrier from container
    • G11B15/6653Threading; Loading; Automatic self-loading by extracting loop of record carrier from container to pull the record carrier against drum
    • G11B15/6656Threading; Loading; Automatic self-loading by extracting loop of record carrier from container to pull the record carrier against drum using two-sided extraction, i.e. "M-typ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75Guiding containers, e.g. loading, ejecting cassettes
    • G11B15/67544Guiding containers, e.g. loading, ejecting cassettes with movement of the cassette parallel to its main side and subsequent movement perpendicular thereto, i.e. front loading
    • G11B15/67547Guiding containers, e.g. loading, ejecting cassettes with movement of the cassette parallel to its main side and subsequent movement perpendicular thereto, i.e. front loading the two movements being made by the cassette holder
    • G11B15/67549Guiding containers, e.g. loading, ejecting cassettes with movement of the cassette parallel to its main side and subsequent movement perpendicular thereto, i.e. front loading the two movements being made by the cassette holder with servo control

Landscapes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Winding Of Webs (AREA)

Abstract

盒式磁带录像机的一种快绕装置利用其上装有FF/REW齿轮的延伸部分的快绕板,在磁带加载和卸载时实现快速绕带操作。该装置包括:一个作横向直线运动的致动板,一个作横向直线运动的快速绕带模式板,一个快速复位弹簧使快速绕带模式板返回到初始位置;一个FF/REW齿轮直接与一个空转轮机构啮合;一个弹簧,用于弹性地支撑一根锁止杆;和一个棘轮,它装于快速绕带模式板上并适于释放锁止杆的锁定状态。

Description

盒式磁带录像机的快速绕带装置
本发明涉及盒式磁带录像机,特别涉及盒式磁带录像机的快速绕带装置。
在普通盒式磁带录像机的走带机构中,一快速制动器致动板可操作地与一模式转换功能板相连,在利用该快速制动器致动板释放的供带盘制动器和卷带盘制动器被释放的情况下,借助一个与一FF/REW齿轮啮合的空转轮离合器齿轮实现快速绕带的正、反向操作,以防止当快速绕带操作时打滑,所述FF/REW齿轮可回转地装于一个可移动杆上,所述空转轮离合器齿轮被称为滑动齿轮。但是,由于FF/REW齿轮和快速制动驱动板是彼此分开的,因此这种结构是复杂的。此外,在惯用走带机构中,仅能在快速制动致动板的磁带卸载状态下完成快速绕带操作。
欧洲专利EP0404426A2公开了一种常规盒式磁带录像机的走带机构,它包括一辅助滑板42,该辅助滑板42是由一个单独的驱动单元操作的,因此结构复杂。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盒式磁带录像机的快速绕带装置,它使用一个带有延伸部分的快速绕带板,FF/REW齿轮被装于该延伸部分上,通过使用该绕带板,该装置在磁带加载和卸载状态下均能实现快速绕带操作,从而能使使用者在磁带加载和卸载状态下均能选择绕带操作模式。
按照本发明,是通过提供一个盒式磁带录像机的快速绕带装置完成上述目的,该装置包括:一个装在一个基板下表面上的致动板,它可横向直线运动并且设置在基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板具有一个第一快速绕带致动槽,和一个第二快速绕带致动槽;一个快速绕带模式板,它有一个延伸部分;一个快速复位弹性件,用于使所述快速绕带模式板返回到初始位置;一个FF/REW齿轮,它被可转动地装于快速绕带模式板的延伸部分上,并且直接与一个空转轮机构啮合;一个锁止杆,它装于快速绕带模式板上并且可选择地与致动槽中的一个相啮合;一个弹性件,它弹性支撑一个锁止杆;一个棘轮,它由一个马达驱动并适于释放所述锁止杆的锁定状态。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描述,可以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方面。
图1至22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盒式磁带录像机的结构和其操作;
图1是其总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其总结构的透视图;
图3是其总结构的底部的透视图;
图4是其总结构的平面图;
图5是其总结构的仰视图;
图6是一个模式转换组件的仰视图,示出了其磁带卸载条件;
图7是模式转换组件的仰视图,示出了其快速绕带模式的条件;
图8是图6的前视剖视图;
图9A和9B是分别用于说明快速绕带模式操作的视图,其中,图9A说明了锁止齿轮与棘轮啮合的状态,而图9B说明了锁止齿轮与棘轮脱开的状态;
图10是该棘轮局剖图;
图11是一个微动式离合齿轮的部件分解透视图;
图12是该微动式离合齿轮的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13是一个张力调节机构的平面图;
图14A是一个模式传感和驱动组件的平面图;
图14B是该模式传感和驱动组件的剖视图;
图15是一个前加载机架及其驱动组件的侧视图;
图16是具有一个齿轮部分的卷绕臂的平面图;
图17A和17B分别是一个空转轮机构的剖视图;
图18A是一个夹紧辊致动齿轮的剖视图;
图18B是该夹紧辊致动齿轮的平面图;
图19是一个致动板的透视图;
图20A是该致动板的平面图;
图20B是该致动板的仰视图;
图21示出了分别相应于各个操作模式的制动器致动突起部分所处的各个位置;
图22是一个曲线图,用于示出操作模式的进度。
图1是一个装有本发明快速绕带装置的VCR走带机构总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VCR走带机构的透视图。图3是图1的VCR走带机构的底部的透视图。图4是图1的VCR走带机构的平面图。图5是图1的VCR走带机构的仰视图。如图所示,走带机构包括一个基板1和一个磁头底座2,底座2固定安装于基板1的后部上。转动磁鼓3倾斜地装于磁头底座2上。在基板1的前部,彼此间隔地设置着供带盘10和卷带盘11。在磁鼓3的两侧,在基板1上分别形成有一对装载导槽。
在磁鼓3一侧设置有导辊6和消磁头6。在磁鼓3的另一侧设有声频控制头组件7。
如图2所示,斜柱组件20装在每一装载导槽4中,以便沿装载导槽4朝前和朝后滑动。
每一斜柱组件20包括一个与装载导槽4配合的斜柱底座21、一个装于斜柱底座21上的斜柱22、和一个装于斜柱底座21上的导辊23。如图5所示,借助于铰链型装载臂24,斜柱组件20分别联于第一装载齿轮25和第二装载齿轮26,两齿轮可转动地装于基板1上。
在供带盘10的一侧,装有张力调节机构30,该机构包括一个张力调节臂31,其一端枢轴转动地装于基板1上,和一个张力调节柱31a,它固装于张力调节臂31的另一端,正如图2所示出的那样。如图3所示,主导马达40置于声频控制头组件7的一侧,主导马达40具有主导轴41(图4)和主导转子42。如图2所示,在主导马达40一侧,压带臂60可转动地装于轴51上,而后者固定于基板1上。压带臂60具有一个压带辊62,它可转动地装于其一端,即压带臂60的前端,和一个磁带导柱63,导柱63装于压带臂60的前端且位于压带辊62的前方。
如图2所示,卷带臂65其一端联于压带臂60。卷带柱66装于卷带臂65的另一端上。
如图4所示,在供带盘10侧,设置有供带侧主制动器80和供带侧软制动器81。由供带侧制动弹簧84使制动器80和81彼此连接。同样,卷带侧主制动器82和卷带侧软制动器83设置于卷带盘11侧,并且卷带侧制动弹簧85使其彼此连接。
如图2的所示在每一装载导槽4的尾端装有一个V形挡块27,用于止动相应斜柱组件20的运动。
张紧带34其两端分别由第一连接杆32和第二连接杆33联于张力调节臂31。张紧带34卷绕于供带盘10的外周面上。张紧弹簧35其一端也联于张力调节臂30。张紧弹簧35另一端固装于基板1上。
如图5所示,适于驱动张力调节臂31的张力传送杆36其一端可枢轴转动地装于基板1上,可绕销36a枢轴转动。张力传送杆36其另一端具有突出部分38,用于迫使张力传送杆36转动。
固装于基板1下表面上的主导马达40电气连接于电路板47。如图4所示,主导马达40的主导轴41向上伸出基板1,并且具有一个下端,皮带轮45固装于该端(图3)。主导制动器44设置于主导马达40附近,用于选择性地与主导转子42接触。皮带轮45与主导转子42是一整体。
空转轮机构70装于基板1上且位于供带盘10和卷带盘11之间。如图2至4及图17A和17B所示,空转轮机构70包括一个输出齿轮72,它可转动地装于轴75a上,后者固装于基板1上,一个保持架78,它可转动地装于轴75a上且位于输出齿轮72下方,保持架78的上部具有一中空轴部分,该部分装于输出齿轮72的中空轴部分中。围绕着保持架78的轴部,在输出齿轮72和保持架78之间可转动地装着离合齿轮71,它包括上齿轮71a和下齿轮71b。空转轮机构70进一步包括空转齿轮73,它可转动地装于空轮臂74的一端,后者枢装于轴75a。毡圈75和76分别置于保持架78和下齿轮71b之间及下齿轮71b和上齿轮71a之间。围绕输出齿轮72设置着压力螺旋弹簧77,它位于输出齿轮72和上齿轮71a之间。
皮带齿轮78可转动地装于基板1的下表上并与离合齿轮71的下齿轮71a啮合,并且通过皮带46与主导转子42的皮带轮45相连接。
可转动地装于空转轮臂74一端的空转齿轮73与输出齿轮72啮合。
如图2所示,设有压带驱动组件50,用于在磁带装载位置和磁带卸载位置之间驱动压带辊62。压带驱动组件50包括一个可转动的圆柱形凸轮52,凸轮52在其外周面上具有螺旋形凸轮槽52a,在圆柱形凸轮52下端形成的一个输入齿轮53,围绕圆柱形凸轮52安装的往复移动柱面体54,根据圆柱形凸轮52的转动它可向上和向下运动,和一个压带辊致动齿轮98,它可与输入齿轮53啮合,以转动圆柱形凸轮52。
圆柱形凸轮52、往复移动柱面体54和压带臂60按此顺序与轴51配合。在往复移动柱面体54上端具有支杆55。如图2所示,支杆55由螺旋拉簧64连于压带臂60的另一端即其尾端。
如图2所示,往复移动柱面体54在其下端具有引导突块56、凸轮杆57和凸轮突块58。凸轮突块58与圆柱形凸轮52的螺旋凸轮槽52a相合。引导实块56与引导支撑件59上的导槽59a相啮合,所述件59固装于基板1上并且位于往复移动柱面体54的一侧,并且实块56适于引导往复移动柱面体54的往复运动。凸轮臂57穿过引导支撑件59的导孔59b延伸。
往复移动柱面体54的凸轮杆57在其自由端具有一个凸轮销57a,销57a与夹紧辊致动齿轮98上形成的压制凸轮槽98c(图18A和18B)相啮合。
如图2和图18A及18B所示,压带辊致动齿轮98包括一个大齿轮部分98a和与大齿轮部分98a成为一体的小齿轮部分98b。压带辊致动齿轮98的大齿轮部分98a与圆柱形凸轮52的输入齿轮53相啮合。如上所述,压带辊致动齿轮98进一步包括压制凸轮槽98c,凸轮杆57的凸轮销与其配合。
卷带臂65其一端支撑卷带柱66,其另一端具有一齿轮部分67,齿轮部分67与压带辊致动齿轮98啮合。
如图16所示,卷带臂65的齿轮部分67包括一个齿67a和一对置于齿67a两侧的弧形接触器67b和67c。通过齿轮部分67的这种结构,卷带臂65的卷带柱66可移过预定的角度,并且当压带臂60的压带辊62通过压带辊致动齿轮98在一个方向上的转动移至其磁带装载位置时,接纳柱66可保持于其移后所处的位置。同样,当通过压带辊致动齿轮98反向转动使压带臂60的压带辊62移至其磁带卸载位置时,卷带柱66从上述位置反向移过预定的角度并随后保持于其移后的位置处。
如图3所示,在基板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致动板100。该致动板适于移动磁带使其取出,并且适于在其磁带装载和卸载位置之间移动如斜柱组件20、压带辊62及接纳柱66,并且改变操作模式。装载马达90固装于基板1上并位于卷带盘11的右侧。
如图5所示,装载马达90具有一轴,在该轴上具有第一正齿轮91和第一蜗杆92,蜗杆92与第一正齿轮91为一整体。平行于装载马达90的轴设置着第二正齿轮93和第二蜗杆94,蜗杆94与第二正齿轮93为一整体。第二正齿轮93与第一正齿轮91相啮合。第二蜗杆94设置于基板1和致动板100之间,并且与致动齿轮95相啮合,齿轮95可转动地装于基板1的下表面上,正如图6和7所示的那样。
如图14b所示,致动齿轮95具有两者整体成形的大齿轮96和小齿轮97。小齿轮97具有部分形成于其周面的齿。致动齿轮95的大齿轮96与压带辊致动齿轮98的小齿轮部分98b啮合。
如图15所示,在基板1上设置有一个用于磁带盒的前装载机架180。
前装载机架180包括一对平行的支架184,它们分别固定地安装于基板1的两侧部分上,并且每一个具有一个180°转角的L形导槽185,一个臂齿轮181,它具有导槽181a,与臂齿轮181啮合的空转传动齿轮182,与空转传动齿轮182啮合的传动齿轮182a,与传动齿轮182a、以及装载马达90的第一蜗杆92啮合的蜗轮183,和装于两支架184之间的磁带盒保持架187,以便沿支架184的导槽185水平和垂直移动,并且保持架187具有一对分别啮合于导槽185的导销186。臂齿轮181、空转传动齿轮182、传动齿轮182a和蜗轮183均可转动地装于两支架184之一上。
如图20A、20B和图21所示,致动板100具有导槽101、102和103,用于分别接纳第一装载齿轮25的轴25a、致动齿轮95的轴95b、固装于基板1下表面上的导销104。通过这种结构,致动板100在轴25a、95b和导销104引导下可进行横向直线运动。
在致动板100的上表面的右上部分形成有一个第一齿条111,它与致动齿轮95的小齿轮97啮合。
具有上述的结构,当装载马达90驱动时,三个操作部分,即压带驱动组件50、致动板100和前装载机架180同时工作。
换句话说,装载马达90的转动迫使第一和第二蜗杆92和94转动。随着第一蜗杆92转动,与第一蜗杆92啮合的前装载机架180的蜗轮183转动,从而使前装载机架180直线运动。随着第二蜗杆93转动,与第二蜗杆93啮合的致动齿轮95转动,使得与致动齿轮95啮合的致动板100能被操作。通过致动齿轮95的转动,与致动齿轮95啮合的压带辊致动齿轮98转动,从而使得压带驱动组件50工作。
按照本发明,由于通过一个装载马达90即可使包括压带驱动组件50、致动板100和前装载机架180的三个操作部分被操作,因此,可以得到一种轻、薄、简单和紧凑的结构,并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这种能够以可操作形式将三个不同操作部分连于一个装载马达的结构并非是公知的。
走带机构进一步包括模式转换组件170,用于传感走带机构的操作模式。如图14A和14B所示,模式转换组件170具有模式转换电路板171,它固装于基板1上并位于致动齿轮95上方,和传感模式的环形转动板172,它装于致动齿轮95上表面的环形凹槽95a中,与致动齿轮95一起转动。在模式传感转动板172之上,通过压带装置179将模式传感电路板174固定于模式转换电路板171。
所述模式传感电路板174具有一铜箔型板,而模式传感转动板172具有在其转动过程中适于同所述模式传感电路板174的铜箔型板相连的连接器。为此,所述模式传感转换组件170在模式传感转动板172与致动齿轮95一起转动过程中,可以传感分别相应于在铜箔型板与连接器之间获得的各连接位置的各种操作模式。
一连接器173与模式传感电路板174相连。图14A和14B中,标号175表示一衬热,模式传感电路板174上的信号连接线端由信号线177与装载电机90的一线端相连,连接器173由信号线178与一控制组件(未示出)相连。
如图14A和14B所示,模式传感转换的所有部件和具有装载马达90的驱动组件、诸动力传输齿轮、致动齿轮95以及模式传感转换组件170均安装于模式转换电路板171上。为此,模式传感转换组件的驱动组件可作为一单个的总成来处理。
然而,传统的模式传感转换组件由一单独的齿轮来驱动,本发明的模式传感转换组件170由致动齿轮95的运转来驱动。因而,本发明提供了轻、薄、简单以及紧凑的结构并且降低制造成本的优点。
如图20A、20B和21所示,诸致动槽,即,供带侧主制动器致动槽120、供带侧软制动器致动槽121、卷带侧主制动器致动槽122以及卷带侧软制动器致动槽123位于致动板100的上表面中部。这些槽120、121、122和123接收突起80a、80b、80c和80d,所述这些突起分别从供带侧主制动器80、供带侧软制动器81、卷带侧主制动器82和卷带侧软制动器83伸出。用这种结构,致动板100的横向运动使供带盘10和卷带盘11被制动或释放。所述致动板还在其上表面的左下部具有一中间杆致动槽124,所述槽124用来接收设置于张力传输杆36中部的致动突起37。由此结构,张力传输杆36和张力调节臂31被可操纵地连于致动板100。
致动板100上表面的上中部形成有第二齿条112。该第二齿条112与第一装载齿轮25相啮合,从而使第一装载齿轮25转动,并在致动板100横向运动时由此使第二装载齿轮26转动。通过第一和第二装载齿轮25、26的转动,借助于连杆式装载臂24与装载齿轮25和26相连的斜柱组件20分别移动至它们的装载或卸载位置。
传统的结构中,须设置传输电机动力和凸轮机构以及将凸起机构的驱动力传至装载齿轮的复杂的传动结构,以使装载齿轮转动并由此使斜柱组件运动。然而,根据本发明,由于第一装载齿轮25由致动板100的第二齿条112来驱动,因而,驱动装载齿轮的结构是非常简单的。
致动板100的底边缘中部设置有一第三齿条113。该第三齿条113与可转动地装于基板1的底面上的一微动离合器齿轮组件160啮合,以防止磁带以微动的方式(JOG mode)被松开。由此结构,所述磁带可保持整体张紧状态。
如图11至13所示,微动离合器齿轮组件160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在基板1上的轴160a的输入齿轮161和保持架162。该保持架162具有在其上端与输入齿轮161的空心轴部分相配合的空心轴部。围绕输入齿轮161的该轴部分,一输出齿轮163放入输入齿轮161与保持架162之间。毡圈165和166被分别放入输入齿轮161与输出齿轮163之间以及输出齿轮163与保持架162之间。一片弹簧164设置于输入齿轮161与输出齿轮163之间。
如上所述,压带臂60在其一端即该臂60的前端可转动地装有压带辊62,而磁带导向销63在压带辊62的前部装于该臂60的前端。当由压带驱动组件50使压带臂60枢轴转动并且与主导轴41相接触时,导向柱63与所述背面即与在主导轴41一侧的磁带的记录面相对的表面接触。其结果,磁带被导向且无任何损坏。
传统的结构中,适于对磁带沿着位于主导轴一侧的给定传输道的稳定传输进行导向的导向柱固定安装在底板上。这种传统的导向柱在与磁带的记录面相接触的情况下,对磁带的行走进行导向。其结果,由于在所述记录面与导向柱间产生摩擦,磁带的记录面可能被磨损及损坏。这导致磁带的寿命缩短并在重显信号时产生噪音。然而,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独特的结构,其中固定安装在压带臂60前端的导向柱59与压带臂60一起移动至其磁带导向位置,并且在其磁带导向位置处与磁带的背面接触而对磁带进行导向。其结果有可能防止磁带被损坏。这样可以提供如下优点即延长磁带的使用寿命并保证重显信号的清晰。
正如上面所述,压带臂60的另一端与卷带臂65的一端相连。卷带柱66安装在卷带臂65的另一端。
在基板1的较低表面与致动板100之间,设置有用于快绕模式的板150,以便沿直线横向运动。
如图8、9A和9B所示,板150以其一端与一张紧螺旋弹簧151的一端相连,该弹簧的另一端与底板1相连。利用张紧螺旋弹簧151,在快绕模式中其运转已完成后,板150可返回到其初始位置。如图19示,板150也具有一伸出部分157。快进/快退(FF/REW)齿轮152可转动地装于该伸出部157的端部,该齿轮152直接与空转机构70相啮合以传输高速动力。
FF/REW齿轮152在其磁带的装载与卸载位置处均可与空转轮机构70相啮合以完成FF/REW模式。
借助于一轴向销153b将一锁止杆153可枢轴转动地连接于快绕板150的另一端。锁止杆153在其一端具有弯曲部153a。张紧螺旋弹簧154连接于板150与锁止杆153之间。为了与锁止杆153的弯曲部153a相配合,致动板100具有一第一快绕致动槽125和第二快绕致动槽126,如图8所示。
快绕板150还包括一致动供带侧主制动器80的致动部分150a,和致动卷带侧主制动器82的致动部分150b。
图21和2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运转模式变换的实例。图21示出一种状态,即相应于制动器80、81、82和83的致动突起80a、80b、80c和80d被接收于致动板100的相应致动槽120、121、122和123中。图22示出诸运转模式的进度图表。如图22所示,所述运转以如下次序进行(1)排出模式→(2)卸载模式→(3)卸载状态时快绕模式→(4)重显和停止模式→(5)和(6)慢速模式→(7)倒带模式→(8)装载状态时快绕模式。
如图22所示,运转模式(1)至(4)被细分为一些次模式以下述次序进行A:前装载运转开始→B:磁带盒就位→C:卷带驱动开始→ D:装载开始→E:卷带驱动结束和磁带取出以及压带辊下降开始→F:压带辊下降结束→G:装载结束和斜柱组件压带结束→H:压带辊压紧开始→I:张紧臂驱动结束→J:压带辊压带结束。运转模式(5)至(8)以下述次序进行K:压带辊分离→L:张紧臂分离→M:压带辊压带→N:压带辊分离和张紧臂分离。图21示出制动器80至83的致动突起80a至83a的各自位置相对于图22所示次序进行的运转模式(1)至(8)。
当然,本发明的走带机构可不以图21和22所示次序来运转。若需要所述的运转模式可予以变换。
当将一盒式磁带在图2、4和6所示的卸载状态下插入前装载机架180而被装载,以便完成所希望的运转模式如播放模式时,装载电机90沿正常方向转动,从而使第一和第二蜗杆92和94转动。利用第一、第二蜗杆92、94的转动,与第一蜗杆92啮合的前装载机架180的蜗轮183转动,从而使前装载机架180运动。其结果盒式磁带被装入走带机构内部,而后放在供带盘10和卷带盘11上。同时,与第二蜗杆94啮合的致动齿轮95转动而使与该齿轮95啮合的致动板100运动。致动板100的这种运动使与该板100的第二齿条122啮合的第一装载齿轮25转动,并由此使第二装载齿轮26转动。当第一和第二装载齿轮25和26转动时,借助于连杆式装载臂24,与装载齿轮25和26相连的斜柱组件20朝向带有磁带的转动鼓3运动。与致动齿轮95啮合的压带辊致动齿轮98也转动,以驱动压带驱动组件50,由此,使压带辊62和卷带柱66运动至其相应的加载位置。从而完成对磁带的装载。
在这种状态下,在主导马达40转动的情况下,借助主导轴41和压带辊62所产生的摩擦力,在磁带正向或反向进给的同时,可以完成运转模式如播放模式或者反向播放模式。同时,通过皮带46由空转轮机构70传输的主导马达40的驱动力使所选定的供带盘10和卷带盘11之一转动。
当运转模式如播放模式完成后,处于已装载状态下的磁带要被卸载时,装载马达90沿反方向转动,由此,使第一和第二蜗杆92和94反方向转动。利用第一和第二蜗杆92和94的反向转动,与第一蜗杆92啮合的前装载机架180的蜗轮183转动以使前装载机架180沿反方向运动。结果,盒式磁带从走带机构内部被向外送出,使其由前装载机架180排出。利用第二蜗杆94的转动,致动齿轮95转动使与其配合的致动板100运动。结果第一、第二装载齿轮25、26反向转动,从而斜柱组件20分别朝向供带盘10和卷带盘11运动。与致动齿轮95啮合的压带辊致动齿轮98也转动,以驱动压带驱动组件50,由此使压带辊62与卷带柱66运动至其相应的卸载位置。从而完成对磁带的卸载。
图6所示,当磁带处于已卸载状态而要完成快绕运转时,致动板100靠装载马达90的驱动力销微向左运动。同时,在锁止杆153的弯曲部分153a啮合入第一快绕致动槽125的情况下,快绕板150与致动板100一起向右运动。结果装于快绕板150的伸出部157上的FF/REW齿轮152与空转轮机构70啮合,如图7所示。同时,利用快绕板150的致动部分150a和150b分别使供带侧主制动器80、卷带侧主制动器82与相应的供带盘10、卷带盘11分离。当FF/REW齿轮152与空转轮机构70啮合时,主导电机40的驱动力可直接传至FF/REW齿轮152,从而使供带盘10或者卷带盘11高速旋转。从而可完成快绕和倒带。
在与第二蜗杆94成一整体的第二正齿轮93的下方,用于解除锁止杆153锁止状态的棘轮156借助于一单向离合器弹簧158装于第二正齿轮93的轴部。如图10所示。在停止快绕运转时,棘轮156允许供带侧主制动器80和卷带侧主制动器82完成一快速制动操作。
换言之,当装载马达90沿着用于停止磁带快绕运转反向稍微地转动时,第二蜗杆94和第二正齿轮93反向转动,以便棘轮156触碰到锁止杆153,如图9B所示。结果锁止杆153的弯曲部分153a与快绕板150的第一快绕致动槽125相分离,由此,使快绕板150与致动板100分离。当快绕板150与致动板100分离时,它借助于张紧螺旋弹簧154的弹力迅速返回到其初始位置。由此,使快绕板150的致动部分150a和150b分别由它们的压紧供带侧主制动器80和卷带侧主制动器82的状态中释放。结果供带侧主制动器80和卷带侧主制动器82分别快速地对供带盘10和卷带盘11进行制动。
在磁带已处于装载状态而要完成快绕运转时,致动板100靠装载电机90的驱动力稍微向左运动。同时,在锁止杆153的弯曲部分153a啮合入第二快绕致动槽126的情况下,快绕板150与致动板100一起向右运动。结果装于快绕板150的伸出部157上的FF/REW齿轮152与空转轮机构70啮合。同时,利用快绕板150的致动部分150a和150b分别使供带侧主制动器80与卷带侧主制动器82同相应的供带盘10和卷带盘11相分离。当FF/REW齿轮152与空转轮机构70啮合时,主导马达40的驱动力可直接传输至FF/REW齿轮152,以使供带盘10或卷带盘11高速旋转。从而可完成快绕和倒带。
为了停止磁带的快绕运转,装载马达90沿反向稍微转动。利用此转动,第二蜗杆94和第二正齿轮93反向转动,以便棘轮156触碰锁止杆153。结果锁止杆153的弯曲部分153a与快绕板150的第二快绕致动槽126相分离,由此,使快绕板150与致动板100相分离。当快绕板150与致动板100分离时,它借助于张紧螺旋弹簧154的弹力迅速返回其初始位置。为此,快绕板150的致动部分150a和150b分别由它们压紧供带侧主制动器80和卷带侧主制动器82的状态释放。结果,供带侧主制动器80与卷带侧主制动器82分别快速地对供带盘10和卷带盘11进行制动。
现在将描述微动模式中的运转情况。
在播放模式中,由于主导轴41反向转动而在磁带上作用有一反进给力时,在空转齿轮73与卷带盘11分离而后与供带盘10相啮合的同时,所述磁带被松开。结果产生噪音。根据本发明,在播放模式中,当致动板100向右稍微运动时,致动板100的第三齿条113与微动离合器齿轮组件160啮合,由此使该组件160转动。所述微动离合器齿轮组件160的转动导致与其配合的空转轮机构70转动。由于该空转轮机构70转动,而空转轮齿轮73与供带盘10啮合,从而使供带盘10沿反向稍微地转动,由此使磁带绷紧在供带盘10上。因而可避免磁带的松开。
从上述可以清楚地看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盒式磁带录像机快速绕带装置,该装置利用具有一延伸部分的快绕板能使磁带在装载和卸载两种状态下实现快绕操作,该延伸部分上装有一FF/REW齿轮。因此,使用者在磁带装载和卸载状态下均能选择快速绕带操作模式。
尽管为了方便描述,已说明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开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及精髓的情况下,很明显各种改进、附加以及替换均是可能的。

Claims (3)

1.一种盒式磁带录像机的快速绕带装置包括:
一个装在一个基板下表面上的致动板,它可横向直线运动并且设置在基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板具有一个第一快速绕带致动槽,和一个第二快速绕带致动槽;
一个快速绕带模式板,它有一个延伸部分;
一个快速复位弹性件,用于使所述快速绕带模式板返回到初始位置;
一个FF/REW齿轮,它被可转动地装于快速绕带模式板的延伸部分上,并且直接与一个空转轮机构啮合;
一个锁止杆,它装于快速绕带模式板上并且可选择地与致动槽中的一个相啮合;
一个弹性件,它弹性支撑一个锁止杆;
一个棘轮,它由一个马达驱动并适于释放所述锁止杆的锁定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绕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绕带模式板具有一个用于致动供带侧主制动器的致动部分和一个用于致动卷带侧主制动器的致动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绕带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释放所述锁止杆锁定状态的所述棘轮通过一个单向离合器弹簧装于所述快速绕带模式板上,以便借此止动快速绕带操作,该棘轮允许供带侧主制动器和卷带侧主制动器实现快速制动操作。
CN93121266A 1992-11-21 1993-11-21 盒式磁带录像机的快速绕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92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19920021991A KR940007627B1 (ko) 1992-11-21 1992-11-21 자기기록재생기의 고속감기장치
KR21991/92 1992-1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004A CN1102004A (zh) 1995-04-26
CN1040920C true CN1040920C (zh) 1998-11-25

Family

ID=19343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31212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920C (zh) 1992-11-21 1993-11-21 盒式磁带录像机的快速绕带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940007627B1 (zh)
CN (1) CN1040920C (zh)
DE (1) DE43396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15359B2 (ja) 2005-07-25 2011-07-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位置調整機構、それを備え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4643A (en) * 1985-02-18 1987-11-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Magnetic tape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4796006A (en) * 1986-08-19 1989-01-03 Burr-Brown Limited Analog output system compatible with digital system bus
US4951164A (en) * 1988-02-27 1990-08-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Single motor magnetic recording/playback apparatus using a worm and worm wheel
EP0404426A2 (en) * 1989-06-21 1990-12-27 Sony Corporation Mode changing mechanism for tape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4643A (en) * 1985-02-18 1987-11-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Magnetic tape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4796006A (en) * 1986-08-19 1989-01-03 Burr-Brown Limited Analog output system compatible with digital system bus
US4951164A (en) * 1988-02-27 1990-08-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Single motor magnetic recording/playback apparatus using a worm and worm wheel
EP0404426A2 (en) * 1989-06-21 1990-12-27 Sony Corporation Mode changing mechanism for tape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4339626A1 (de) 1994-05-26
CN1102004A (zh) 1995-04-26
KR940007627B1 (ko) 1994-08-22
KR940012306A (ko) 1994-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08C (zh) 盒式磁带录像机
JPS618756A (ja)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S60245300A (ja) テ−ピング部品供給装置
CN1038881C (zh) 磁录放装置的走带机构
CN1115681C (zh) 磁录/放设备的走带机构
CN1040920C (zh) 盒式磁带录像机的快速绕带装置
CN112123109A (zh) 一种能够自动更换磨具的打磨装置
CN1087043C (zh) 梭壳远距离交换装置
CN1017943B (zh) 磁录放装置
CN1028310C (zh) 旋转磁头磁带记录和/或重现装置
CN1040482C (zh) 用于磁记录和重放装置的磁带收卷装置
CN1140305A (zh) 磁性录放装置的走带机构
CN1086833C (zh) 自动换向磁带录音机
CN111975491A (zh) 一种轮毂打磨设备
CN1095129C (zh) 用以在供带方向改变时防止和纠正发生带松弛的设备和方法
CN1040919C (zh) 用于磁录放设备的驱动装置
KR200142342Y1 (ko) 테이프 레코더의 테이프 가이드 장치
CN1094634C (zh) 磁带记录器中的驱动系统
CN1089927C (zh) 可自动换向的磁带录音机
CN1323849C (zh) 卷带装置及具备卷带装置的打印机
CN85107556A (zh) 磁带录音机中控制可反向的磁带驱动的装置
CN117621286A (zh) 一种分体式连接多线切割机机架及下压式多线切割设备
KR910003017B1 (ko) 소형 브이티알의 로오딩 메카니즘
CN1135276C (zh) 缝纫机进给装置
JP2003314649A (ja) 送り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