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4963B - 内圆切片机 - Google Patents

内圆切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84963B
CN104084963B CN201410274774.3A CN201410274774A CN104084963B CN 104084963 B CN104084963 B CN 104084963B CN 201410274774 A CN201410274774 A CN 201410274774A CN 104084963 B CN104084963 B CN 1040849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rotating shaft
shaft
planker
inside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747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84963A (zh
Inventor
赵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ing Chen High Seie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ing Chen High Sei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ing Chen High Seie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ing Chen High Sei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7477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849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84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4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84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49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圆切片机,包括机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机座顶部的下拖板,以及安装在所述下拖板上的上拖板,所述上拖板上固定设有夹持料棒的料板座;在所述机座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下拖板并进一步驱动所述上拖板一起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进给机构,和用于驱动所述上拖板相对于所述下拖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进给机构,所述第二进给机构在所述第一进给机构驱动所述下拖板沿第一方向移动时不发生随动。设置第二进给机构在第一进给机构驱动下拖板沿着第一方向移动时不发生随动,可以减轻第一进给机构负重,从而能够提高其调节灵活性,并有利于其调节精度的提高。

Description

内圆切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圆切片机,属于内圆切片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硬而脆的永磁材料棒料的切片加工,目前是在内圆切片机上完成的。确切地说,被切割的棒料借助粘结剂定位在料架部件的插板平面上,内圆切片机的料架部件实现棒料切割的定位,圆片状的刀片安装在位于内圆切片机主轴上的刀盘内孔中,内圆切片机上的刀片两面粘连有金刚砂,以高速旋转完成对棒料的切割。在切片作业时,电机与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在主轴箱内的主轴一端联动,并进一步带动安装在主轴另一端端部的刀盘高速旋转,从而完成对棒料的切割。
现有技术中的内圆切片机大多只有一个切片工作头,单机体积大,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工人同时操作多个机器同时进行切片作业,因而人力资源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且能源消耗大。
中国专利文献CN101480737A公开了一种多轴内孔旋切机,包括设置在上述多轴内孔旋切机底部的机座,机座顶部设有工作台,工作台上固定设有用于夹持棒料的夹料装置,工作台可被设在其下部的横向进给装置和纵向进给装置驱动,在工作台与机座之间设有拖板,纵向进给装置连接于机座与拖板之间,横向进给装置连接于拖板与工作台之间,横向进给装置和纵向进给装置均包括导向机构、丝杆螺母机构和步进马达;还包括有至少2个设在机座顶部夹料装置后方的机头,其包括主轴,主轴的输入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驱动马达,输出端连接切刀安装盘,各个机头内的主轴相互平行且同时与纵向进给装置的进给方向平行设置,每个机头具有独立的驱动马达,每个机头内至少具有二个主轴,各个主轴均由同一驱动马达提供动力。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设置了多个机头,在每个机头上设置2个装有切刀安装盘的主轴,增加了切片工作头的数目,占用空间小,且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上述技术方案仍至少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驱动工作台沿横向移动的横向进给装置的丝杆螺母机构需要可转动的固定在拖板上,设在丝杆螺母机构上的螺母需要与工作台固定连接,这样在使用纵向进给装置调节工作台沿纵向移动的时候,纵向进给装置需要同时驱动拖板、工作台、分别与拖板和工作台连接的横向进给装置和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的若干夹料装置一起沿纵向移动,这样的结构设置方式使得纵向进给装置负重较重,在进行纵向调节时整个机器运行笨重,需要具有较高功率的步进电机驱动,功耗大,而且上述纵向进给装置在被上述步进电机驱动时反应迟钝,灵活性能差,又因为纵向进给装置多用来调整棒料的切片厚度,对调节的灵敏性和精确度都要求很高,因而具有上述纵横向进给装置的造成整个内圆切片机灵敏度和精确度都较低,切片质量差。2、由于工作台上设有多个夹料装置,与夹持在夹料装置上的棒料相对设有多个装有切片安装刀盘的主轴,由于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多轴内孔旋切机没有设置调节棒料端部相对于切片安装刀盘相对距离的调节件,无法一一调节分别夹持在多个夹料装置上的棒料与切片安装刀盘具有相同的间隔距离,因而无法保证夹持在多个夹料装置上的所有棒料能够同时从某一特定位置开始切片和同时在某一特定位置终止切片,整个机器的切片行程短,容易造成棒料的浪费,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内圆切片机在驱动工作台纵向移动时需要同时驱动横向驱动装置一起沿纵向移动,因纵向进给装置负重较重,造成整个内圆切片机沿纵向调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都较低并进一步造成切片质量差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在驱动工作台纵向移动时不需要同时驱动横向进给装置,因而纵向进给装置负重轻,具有较高沿纵向方向调节灵敏度和精确度的内圆切片机。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圆切片机,包括机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机座顶部的下拖板,以及安装在所述下拖板上的上拖板,所述上拖板上固定设有夹持料棒的料板座;在所述机座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下拖板并进一步驱动所述上拖板一起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进给机构,和用于驱动所述上拖板相对于所述下拖板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进给机构,所述第二进给机构在所述第一进给机构驱动所述下拖板沿第一方向移动时不发生随动;所述上拖板和所述下拖板之间设有用于导向的第一直线导轨,所述下拖板和所述机座之间设有用于导向的第二直线导轨。
所述第二进给机构包括第一配合件以及驱动所述第一配合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上拖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件配合设置的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具有供所述第二配合件随所述上拖板一起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的移动空间,以及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下驱动所述第二配合件并进一步驱动所述上拖板相对于所述下拖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联动部。
所述第一配合件为固定设在所述驱动组件上的至少两个驱动块,至少两个所述驱动块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所述移动空间,两个所述驱动块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之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所述联动部。
所述第二配合件包括固定设在所述上拖板上的滑板,所述滑板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两个平面,所述滑板位于所述移动空间内,两个所述驱动块的内壁分别与两个所述平面贴合且可相对移动的接触。
所述驱动块包括与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的驱动柱,以及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驱动柱上的滚轮,所述驱动块通过所述滚轮的外圆周表面与所述平面接触。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轴线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或重合且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的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且为所述第一转轴提供旋转动力的动力机构、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具有内螺纹的第一内螺纹件、阻止所述第一内螺纹件与所述第一转轴一同旋转的的阻挡件,以及第一基座,所述阻挡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基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块位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上,在所述第一转轴旋转过程中,所述驱动块在所述第一内螺纹件的带动下驱动所述上拖板相对于所述下拖板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所述阻挡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上的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一转轴轴向延伸设置的凸块和/或凹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上与所述凸块和/或凹槽滑动配合的凹槽和/或凸块。
所述第二进给机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相距一定间隙并排设置且具有内螺纹的第二内螺纹件,以及将所述第二内螺纹件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相互拉紧固定,以使得所述第一内螺纹件和所述第二内螺纹件的内螺纹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螺纹紧密贴合的拉紧连接件。
所述拉紧连接件包括设在所述第二内螺纹件上的通孔,与所述通孔相对设在所述第一内螺纹件上的螺纹孔,以及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栓。
所述第一内螺纹件的内腔中设有以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为轴、具有一定长度的光滑导向段,所述光滑导向段位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和所述第二内螺纹件形成的间隙中,所述第二内螺纹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光滑导向段并与所述光滑导向段的内壁贴合接触,所述第二内螺纹件的另一端外径大于所述光滑导向段的内径。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输出轴上的电机齿轮,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动力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平行设置的传动轴,设在所述传动轴上且与所述电机齿轮啮合的传动轴第一齿轮,设在所述传动轴上与所述动力齿轮啮合的传动轴第二齿轮,以及设在所述传动轴的靠近所述传动轴第一齿轮一端端部的旋钮,所述传动轴和所述第一转轴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
所述第一基座包括从所述第一转轴两端可转动的固定所述第一转轴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底板,所述传动轴可转动的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立板上。
所述料板座包括固定在所述上拖板上的下支架,固定有料棒的上支架,在所述下支架上设有用于带动所述上支架相对于所述下支架转动以调节所述料棒俯仰角度的俯仰调节装置,以及在所述上支架停止转动时阻止所述上支架回转并将所述上支架定位的止回定位装置。
所述止回定位装置为配合设置在所述俯仰调节装置和所述下支架上的螺纹配合结构。
所述俯仰调节装置包括设在所述下支架上的转轴孔,穿过所述转轴孔与所述下支架实现转动连接的第三转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上并托住部分所述上支架以在所述第三转轴旋转时带动所述上支架转动的偏心轮。
所述俯仰调节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支架上的凹槽,所述偏心轮位于所述凹槽内,并具有随着所述第三转轴旋转角度的变化而逐渐伸出所述凹槽的半径连续变化的弧形表面,所述弧形表面与所述上支架接触。
所述弧形表面与所述上支架相接触的接触点与所述第三转轴横截面圆心的连线A,与从所述第三转轴横截面圆心出发竖直向上的直线B之间形成﹣15°~15°的夹角α。
所述转轴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转轴孔和第四转轴孔,所述偏心轮套设在所述第三转轴的位于所述第三转轴孔和所述第四转轴孔之间的部分上。
所述第三转轴孔的内壁上设置有所述螺纹配合结构的内螺纹,所述第三转轴的外壁上设置有所述螺纹配合结构的外螺纹;所述第四转轴孔为内壁光滑的光孔,在所述第三转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转轴同轴的位于所述第四转轴孔内且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在所述第四转轴孔内转动的圆环柱,所述圆环柱的端部设有位于所述第四转轴孔外部的第二旋钮。
还包括连接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的连接装置以及在所述上支架相对于下支架转动结束时将所述上支架固定的第一固定装置。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设在所述上支架上的a通孔,设在所述下支架上的定位孔,穿过所述定位孔和所述a通孔将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连接的定位轴,以及将所述定位轴固定在所述下支架上的固定结构,所述定位轴与所述a通孔之间具有转动间隙。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在所述定位轴一端端部的螺栓帽、设在所述定位轴另一端侧壁上的外螺纹,以及配合设在所述定位孔内壁上的内螺纹。
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平行设置在下支架上的两个形成第一插槽的第一长条板,设置在所述上支架上的插入所述第一插槽内的第一插入部,所述定位孔包括相对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长条板上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a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部上,所述定位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a通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设置。
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平行设置在下支架上的两个形成第二插槽的第二长条板,设置在所述上支架上插入所述第二插槽内的第二插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插入部上的第一通孔,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长条板上的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以及a螺纹孔,以及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以及a螺纹孔的具有外螺纹的螺栓,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部分的外径。
还包括将所述料棒固定在所述上支架上的第三固定装置,所述第三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上支架上用于安装所述料棒的梯形槽,以及固定在所述上支架上用于将所述料棒压紧固定在所述梯形槽内的快速夹。
在所述梯形槽的一端设有调节板,在所述调节板上设有伸向所述梯形槽内部的用于调节所述料棒在所述梯形槽另一端伸出部分长短的调节螺栓。
还包括全封闭外罩,在所述全封闭外罩上设有用于将切削棒料产生的油雾排出的出口。
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设置第二进给机构在第一进给机构驱动下拖板沿着第一方向移动时不发生随动,即不被第一进给机构驱动,可以减轻第一进给机构负重,从而能够提高其调节灵活性,并有利于其调节精度的提高;而且将第二进给机构与上拖板分体设置后,对驱动第一进给机构工作的电机功率要求低,因而可以降低功耗,节约成本。
2.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设置上述第二进给机构包括第一配合件以及驱动第一配合件沿上述第二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上拖板上设有与第一配合件配合设置的第二配合件,第一配合件具有供第二配合件随上拖板一起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的移动空间,以及在驱动组件驱动下驱动第二配合件并进一步驱动上拖板相对于下拖板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联动部。通过上述设置,驱动第一进给机构使得上拖板跟随下拖板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设在上拖板上的第二配合件可不受阻挡的在上述移动空间内移动,从而避免带动整个第二进给机构跟随下拖板一起沿第一方向移动,因而能够减轻第一进给机构的负重,提高第一进给机构的调节灵活性;当第一进给机构调节完毕后,第二进给机构启动,驱动组件通过驱动上述第一配合件上的联动部驱动上述第二配合件,并进一步驱动上拖板相对于下拖板沿第二方向移动,因而能够实现对于上拖板的移动调节,从而满足调节需求;并且移动空间和联动部分别依靠第一配合件形成,采用的零件少,使得整个系统结构紧凑。
3.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设置上述第一配合件为固定设在驱动组件上的至少两个驱动块,至少两个驱动块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上述移动空间,两个驱动块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之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上述联动部;设置第二配合件包括固定设在上拖板上、且具有与上述第一方向平行的两个平面的滑板,滑板位于移动空间内,两个驱动块的内壁分别与两个平面贴合且可相对移动的接触。上述设置使得组成第二配合件的滑板能够在由组成第一配合件的两个驱动块之间形成的移动空间内随下拖板沿第一方向移动,而无需拖动第二进给机构一同移动,而且在需要调节上拖板沿第二方向移动时,组成第一配合件的两个驱动块又能够推拉滑板,并进一步推拉上拖板沿第二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双向灵活调节,并且通过驱动块、形成在驱动块之间的移动空间,驱动块的两个内壁与滑板的配合使得机构非常紧凑。
4.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进一步的设置驱动块包括与驱动组件固定连接的驱动柱,以及可转动的套设在驱动柱上的滚轮,驱动块通过滚轮的外圆周表面与上述平面接触;上述设置的好处在于将驱动块与滑板之间的相对滑动转换成了滚轮与滑板之间的相对滚动,从而不但能够有效减少磨损,延长机器使用寿命,并且能够提高所述滑板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灵敏度。
5.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通过驱动带有外螺纹的第一转轴旋转运动,并通过阻挡件阻止套装在其上的第一内螺纹件跟随其一起转动,从而将第一转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第一内螺纹件沿第一转轴轴向移动的直线运动,并进一步驱动上拖板沿第二方向移动,这种驱动方式有利于装置的小型化和驱动距离的精确化,更适用于精准调节。
6.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设置阻挡件包括位于第一内螺纹件上的至少一个沿第一转轴轴向延伸设置的凸块和/或凹槽,以及设置在第一基座上与上述凸块和/或凹槽滑动配合的凹槽和/或凸块。上述配合设置使得阻挡件阻挡第一内螺纹件随第一转轴转动的精准性更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第一内螺纹件随第一转轴转动,从而能够使得第一内螺纹件在第一转轴转动时,更灵敏的将第一转轴的转动转化为第一内螺纹件在第一转轴上的轴向移动,提高第二进给机构驱动上拖板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精准性和灵敏性。
7.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将驱动块相对于滑板的滑动转变成了滚轮相对于滑板的滚动,有利于减缓驱动块和滑板之间相对滑动平面部分的磨损,从而能够延长滑板和驱动块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第二动力机构驱动下拖板移动的灵敏度。
8.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通过设置与套设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内螺纹件并排且具有沿一定轴向间隙设置且具有内螺纹的第二内螺纹件以及拉紧连接件,使得第一内螺纹件件和第二内螺纹件相互拉紧固定,第一内螺纹件和第二内螺纹件的内螺纹都会与设在第一转轴上的外螺纹紧密贴合,从而消除了第一内螺纹件与第一转轴之间的螺纹间隙距离,因而能够大大提高驱动组件通过第一转轴并进而驱动第一螺纹件沿第一转轴轴向移动的精度和灵敏性。
9.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在第一内螺纹件的内腔中设有以第一转轴的轴线为轴、具有一定长度的光滑导向段,第二内螺纹件的一端伸入上述光滑导向段并与上述光滑导向段的内壁贴合接触、第二内螺纹件的另一端外径大于上述光滑导向段的内径。当使用拉紧连接件拉紧固定第一内螺纹件和第二内螺纹件时,由于第二内螺纹件的一端伸入到设在第一内螺纹件内腔中的光滑导向段中且与其内壁贴合接触,第二内螺纹件就会在上述光滑导向段的导向下沿第一转轴的轴向拉紧第一内螺纹件,从而使得第一内螺纹件和第二内螺纹件的内螺纹都会沿第一转轴的轴向与设在第一转轴上的外螺纹贴合接触,从而能够避免拉偏。
10.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设置动力机构包括电机、设置在电机输出轴上的电机齿轮,设在第一转轴上的动力齿轮,同时与第一转轴和电机的输出轴平行设置的传动轴,设在传动轴上且与电机齿轮啮合的传动轴第一齿轮,设在传动轴上与动力齿轮啮合的传动轴第二齿轮,以及设在传动轴的靠近传动轴第一齿轮一端端部的旋钮,传动轴和第一转轴均安装在第一基座上。上述设置使得整个动力机构增加了一个可以人工手调的按钮,当需要调整上拖板至某一精确距离时,人工转动旋钮,并进一步转动传动轴,传动轴通过设在其上的传动轴第二齿轮与设在第一传动轴上的动力齿轮啮合,从而驱动第一转轴转动,并最终通过第一内螺纹件驱动上拖板移动,从而可以很快的将上拖板移动至某一精确位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在停电使得步进电机无法工作时,可以通过转动旋钮驱动上拖板相对于下拖板沿上述第二方向移动。
11.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设置了在上支架绕下支架转动调节停止后,阻止上支架继续发生转动动作的止回定位装置,从而保证了人工调整完毕后的上支架能够保持位置不动,方便固定,固定效率高;固定过程中不需要人工用手时刻保持上支架的位置,能够避免人工误差,从而能够保证料棒和刀片之间对垂直度的调整精度高。
12.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设置上述止回定位装置为配合设在俯仰调节装置和下支架上的螺纹配合结构,利用相互配合的螺纹之间的转动摩擦力将转动调节完毕后的上支架定位,可实现上支架连续调整过程中的连续定位,方便调节过程中料棒与刀片的对垂直度操作,而且使用螺纹配合结构实现定位结构简单,成本低,效果好。
13.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设置俯仰调节机构包括设在下支架上的转轴孔,穿过转轴孔与下支架实现转动连接的第三转轴,固定设在第三转轴上并托住部分上支架以在第三转轴旋转时带动上支架转动的偏心轮。通过转动固定在第三转轴上的偏心轮即可驱动上支架绕下支架旋转,从而实现上支架俯仰角度的调节,装置设置简单,调节方便;而且偏心轮通过第三转轴和设在下支架上的转轴孔定位设置在下支架上,定位牢固。
14.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设置俯仰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下支架上的凹槽,设置偏心轮位于上述凹槽内,并具有随着第三转轴旋转角度的变化而伸出上述凹槽的半径连续变化的弧形表面,弧形表面与上支架接触。设置上述具有半径连续变化的弧形表面的偏心轮方便从上支架的底部向上或向下连续调节上支架,并可实现固定与上支架上料棒俯仰角度的连续调节。
15.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设置弧形表面与上支架相接触的接触点与第三转轴横截面圆心的连线A,与从第三转轴横截面圆心出发竖直向上的直线B之间成﹣15°~15°的夹角α。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调节上支架转动时不得不克服的部分上支架的重力在调节完毕后不会转变成驱动偏心轮继续发生转动动作的作用力,而是转换成了几乎竖直压在偏心轮上的几乎不驱动偏心轮发生任何转动动作的重力,这大大减小了通过螺纹配合结构实现上支架定位所需克服的驱动偏心轮发生转动动作作用力的压力,从而便于上支架调整后的定位。
16.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设置转轴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转轴孔和第四转轴孔,偏心轮套设在第三转轴位于第三转轴孔和第四转轴孔之间的部分上。上述将偏心轮设在第三转轴孔和第四转轴孔之间的位置,是便于从两端稳定支撑住偏心轮,在转动偏心轮并进而调节上支架俯仰角度时,偏心轮的转动更加稳定,不会发生其他位移,从而保证调整精度。
17.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设置第三转轴孔的内壁上具有上述螺纹配合结构的内螺纹,第三转轴的外壁上具有上述螺纹配合结构的外螺纹。在转动第三转轴并进而转动上述偏心轴转动时,上述内螺纹和外螺纹始终配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在任意位置后定位偏心轮,进而定位住上支架的位置。
18.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设置第四转轴孔为内壁光滑的光孔,在第三转轴端部设有与第三转轴同轴的位于第四转轴孔内且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在第四转轴孔内转动的圆环柱,圆环柱的端部设有位于第四转轴开孔外的第二旋钮。设置上述圆环柱的好处在于方便增大第三转轴的位于第四转轴孔内的圆周长,从而便于更加细微的旋转调节;设置第二旋钮的作用在于方便人工旋转第三转轴,并进而旋转调节偏心轮。
19.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设置连接装置包括设在上支架上的a通孔,设在下支架上的定位孔,穿过定位孔和a通孔将上支架和下支架连接的定位轴,以及将定位轴固定在下支架上的固定结构,上述定位轴与上述a通孔之间具有转动间隙,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上支架可以绕着所述定位轴相对于下支架转动,在此过程中,上支架和下支架没有脱离,依然连接在一起,使得整个调整机构更加紧凑。更为重要的是,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还通过第一固定装置连接起来,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平行设置在下支架上的两个形成第二插槽的第二长条板,设置在所述上支架上插入所述第二插槽内的第二插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插入部上的第一通孔,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长条板上的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以及a螺纹孔,以及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以及a螺纹孔的具有外螺纹的螺栓,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部分的外径,由于第一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部分的外径,使得第一通孔和螺栓之间具有游隙,该游隙使得在上支架转动时,螺栓可以在第一通孔内发生相对移动,不会带动下支架产生扭斜,确保了调整的稳定型。而且在调节完毕后,直接将位于第一通孔内的螺栓拧紧,两个第二长条板相向运动,进一步将上支架夹紧,避免了上支架的晃动,保证上支架的定位精确。
20.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设置上述固定结构包括设在上述定位轴一端端部的螺栓帽,设在定位轴另一端侧壁上的外螺纹,以及配合设在定位孔内壁上的内螺纹。当需要固定操作时,旋转定位轴使得上述内外螺纹旋紧即可,简单方便。
21.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设置连接装置包括平行设置在下支架上的两个形成第一插槽的第一长条板,设置在上支架上的插入上述第一插槽内的第一插入部,设置定位孔包括相对设在两个第一长条板上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a通孔设置在第一插入部上,定位轴依次穿过第一定位孔、a通孔和第二定位孔设置。上述设置的好处在于当内圆切片机切割粘接在料棒的棒料时,刀片与料棒之间产生的作用力会推动上支架有一个扭转的趋势,而第一插槽和第一插入部的配合设置能够抵抗上述扭转趋势,最大程度保证上支架固定的稳定。在下支架上设置的第二插槽和在上支架上配合设置的第二插入部同样可以达到上述目的,而且在与上述第一插槽和第一插入部的配合下,共同保证上支架固定的牢固性。
22.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设置连接底座与下支架的第一连接件包括设在底座上的圆形孔和配合设在下支架上且能够插入上述圆形孔内并相对转动的第四转轴。上述设置的好处在于在固定底座与下支架之前,还可以通过相对底座转动下支架,并进而推动第四转轴相对上述圆形孔旋转,从而调整安装在下支架上的上支架对于刀片的垂直度。
23.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还包括将料棒固定在上支架上的第三固定装置,设置上述第三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上支架上用于安装料棒的梯形槽,以及固定在上支架上用于将料棒压紧固定在梯形槽内的快速夹。梯形槽的设置与料棒的用于固定一端的外形相匹配,当使用快速夹将料棒挤压固定在梯形槽内部的时候,料棒的四个方位都得到了固定,因而固定牢固,在内圆切片机的刀片切割棒料的时候不易发生松动。
24.本发明的一种内圆切片机,在梯形槽的一端设有调节板,在调节板上设有伸向梯形槽内部的用于调节料棒在梯形槽另一端伸出部分长短的调节螺栓。上述设置的好处在于方便料棒相对于刀片距离的调整,可补充内圆切片机上用于调节工作台相对于刀片位置的纵横调节机构的调节功能,而且结构简单,且能够在料棒的一端抵住料棒,有利于料棒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内圆切片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立体视图。
图3是除去外罩后的内圆切片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第一进给机构与第二进给机构配合连接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仰视图。
图6是图4中第二进给机构与上拖板配合连接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第二进给机构与滑板配合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第一转轴、第一内螺纹件、驱动块以及阻挡件配合安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第一转轴、第一内螺纹件、第二内螺纹件以及驱动块的一个方向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第一转轴、第一内螺纹件、第二内螺纹件以及驱动块的另一个方向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图7中第二进给机构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
图13是实施例6中料板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底座部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底座与下支架部分的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下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3中下支架与上支架配合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的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俯仰调节结构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18中上支架与偏心轮的接触点在偏心轮弧形表面上的位置范围示意图。
图23是图13中上支架、梯形槽和调节板部分立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4是图23组合后的示意图。
图25是图24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实施例7中主轴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6中除去刀盘部分的纵面剖视图。
图28是图27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29实施例8中主轴、挡油件、密封圈、前端盖和第一挡油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9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1是图29中前端盖的前端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29中第一挡油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实施例9中主轴、第二挡油件和前端盖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33中C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5是图33中前端盖的后端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6是图33中第二挡油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拖板,11-第一直线导轨,111-料棒,2-下拖板,21-第二直线导轨,3-第一内螺纹件,31-驱动块,32-驱动柱,33-滚轮,35-光滑导向段,4-滑板,5-电机,51-第一转轴,52-第二内螺纹件,521-通孔,522-螺纹孔,53-电机齿轮,54-动力齿轮,55-传动轴第一齿轮,56-传动轴第二齿轮,57-旋钮,58-传动轴,59-齿轮箱,6-阻挡件,7-第二动力机构,71-第二转轴,72-第三内螺纹件,73-固定板,8-第一基座,81-第一立板,82-第二立板,83-底板,9-机座;
A10-下支架,A101-腰形通孔,A11-第三转轴孔,A12-第四转轴孔,A13-第三转轴,A14-偏心轮,A15-圆环柱,A16-第二旋钮,A171-第一定位孔,A172-第二定位孔,A18-凹槽,A180-第一长条板,A181-第二长条板,A182-a螺纹孔,A183-第二通孔,A19-第四转轴;A20-上支架,A21-a通孔,A22-定位轴,A221-螺栓帽,A231-第一通孔,A24-螺栓;A40-底座,A41-圆形孔,A50-梯形槽,A60-调节板,A61-调节螺栓;A-连线,B-直线,α-夹角;
B1-主轴箱,B2-箱体,B21-前端盖,B22-第二环形导流槽,B23-第二开口,B24-后端盖,B25-防尘凹槽,B3-主轴,B4-挡油件,B41-第一转动间隙,B42-环形安装腔,B5-环形导流槽,B51-环形凸缘,B52-密封圈,B53-第二转动间隙,B54-导流间隙,B55-第一出口,B56-导流腔,B6-第一挡油件,B61-第一圆环,B62-第二圆环,B7-第二挡油件,B71-第三圆环,B72-第四圆环,B8-皮带轮,B81-防尘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内圆切片机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圆切片机,如图1-6所示,包括机座9,固定设置在所述机座9顶部的下拖板2,以及安装在所述下拖板2上的上拖板1,所述上拖板1上固定设有夹持料棒111的料板座;在所述机座9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下拖板2并进一步驱动所述上拖板1一起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进给机构,和用于驱动所述上拖板1相对于所述下拖板2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进给机构,所述第二进给机构在所述第一进给机构驱动所述下拖板2沿第一方向移动时不发生随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上述第一配合件为固定设在上述驱动组件上的两个驱动块31,两个驱动块31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上述移动空间,两个驱动块3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形成上述联动部;第二配合件包括固定设在上拖板1上、且具有与上述第一方向平行的两个平面的滑板4,滑板4位于上述移动空间内,两个驱动块31的内壁分别与两个平面贴合且可相对移动的接触。
作为驱动块31与所述滑板4配合方式的一种变形,也可以设置两个驱动块3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中的任何一个与上述平面接触,但是设置两个驱动块3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分别与两个平面贴合且可相对移动的接触,可以使得驱动组件通过驱动块31更灵敏的驱动滑板4,从而能够更灵敏的驱动上拖板1沿上述第二方向来回移动。
所述驱动块31的设置数量不局限于2个,所述驱动块31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加,例如还可以设置为3个、4个、5个、6个等等数量。
上述驱动组件包括轴线与上述第二方向平行或重合且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的第一转轴51、与第一转轴51连接并为第一转轴51提供旋转动力的动力机构、套设在第一转轴51上的第一内螺纹件3、阻止第一内螺纹件3与第一转轴51一同旋转的的阻挡件6以及第一基座8,阻挡件6与第一基座8固定连接,驱动块31位于第一内螺纹件3上,在第一转轴51旋转过程中,驱动块31在第一内螺纹件3的带动下驱动上拖板1相对于下拖板2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将第二进给机构与上拖板1分体设置的好处还在于可以将上述动力机构设置在距离上拖板1较远的位置,从而使得动力机构可以免受切削液或其他加工杂质的侵蚀,有利于减少维修,延长使用寿命。
在这里第一内螺纹件31能够沿第一转轴51的轴向移动的原理是:当第一转轴51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绕其轴线转动时,与设在第一转轴51上的外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纹件3由于被固定连接在第一基座8上的阻挡件6阻挡住,无法跟随第一转轴51一起转动,这时设在第一转轴51上的外螺纹会相对于第一螺纹件3的内螺纹发生相对转动,从而推拉第一螺纹件3的内螺纹,并进而推拉第一螺纹件3沿第一转轴51的轴向移动,并进一步带动驱动块31、滑板4,最终带动上拖板1相对于下拖板2沿第一转轴51的轴向(即上述第二方向)移动。
上述阻挡件6只要能够阻挡第一螺纹件3跟随第一转轴51转动即能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但最好是能够最大程度的阻止第一螺纹件3跟随第一转轴51转动,这样同样能够增加驱动组件通过驱动块31驱动滑板4,从而驱动上拖板1沿上述第二方向移动的灵敏性。例如本实施例中采取的如下技术方案:阻挡件6包括位于第一内螺纹件3上的一个沿第一转轴51的轴向延伸设置的凹槽,在第一基座8上固定设有与上述凹槽配合设置的同样沿第一转轴51的轴向延伸设置的凸块,凸块的三个方向的外壁分别与凹槽三个方向的内壁贴合设置,当第一转轴51转动时,由于设在第一内螺纹件3上的凹槽的三个方向的内壁都与凸块的外壁贴合,因而能够最大程度的阻挡第一内螺纹件3跟随第一转轴51转动,从而能够提高驱动组件驱动上拖板1沿上述第二方向移动的灵敏性以及机构的稳定性。
作为阻挡件6的一种变形,可以将上述凹槽与凸块的设置位置进行互换,例如,在所述第一基座8上设置凹槽,而在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上设置凸块;或者所述第一基座8和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上同时设置凹槽与凸块。所述凹槽和凸块的设置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加,例如,可以设置2个、3个、4个、5个或更多个凹槽和凸块。
如图11所示,第一基座8包括从第一转轴51两端可转动的固定第一转轴5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81和第二立板82,以及连接第一立板81和第二立板82的底板83。
上述第一进给机构包括轴线与上述第一方向平行或重合且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的第二转轴71、与第二转轴71连接为第二转轴71提供旋转动力的第二动力机构7、套设在第二转轴71上的第三内螺纹件72、以及将所述第三内螺纹件72与下拖板2固定连接以阻止第三内螺纹件72随第二转轴71一起转动、从而在第二转轴71外螺纹的驱动下,沿第二转轴71的轴向带动下拖板2移动的固定板73。这里第三内螺纹件72能够沿第二转轴71轴向移动的原理与上述第一内螺纹件3沿第一转轴51轴向移动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一进给机构还可以通过使用滚珠丝杠的形式实现。
上述电机5和第二动力机构7可采用普通的电机,也可根据需要采用步进电机或其他合适的驱动设备。
本实施例中第一进给机构与第二进给机构设置的独特之处在于第一进给机构和第二进给机构各自独立的驱动,特别是不会由于某个进给机构的驱动而产生另一进给机构的随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可做许多变形,其中驱动上拖板1沿上述第一方向移动的形式可以是液压缸、连杆、凸轮等,只要是将与上拖板1发生作用的位置设置成可沿上述第一方向滑动就可以,而这个滑动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如球面接触、轨道接触等等。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在上述上拖板1和下拖板2之间、下拖板2和用于可转动的固定安装第二转轴71两端的机座9之间还分别设有用于导向的直线导轨。具体的,在上拖板1和下拖板2之间设有第一直线导轨11,第一直线导轨11包括沿上述第二方向固定设在上拖板1上的导向凹槽,以及与上述导向凹槽贴合配合设在下拖板2上的同样沿上述第二方向设置的导向滑轨,导向滑轨的外壁与导向凹槽的内壁贴合设置,这样当驱动组件驱动上拖板1相对于下拖板2沿上述第二方向移动时,上述导向凹槽随上拖板1在导向滑轨上移动,从而能够保证上拖板1相对于下拖板2能够精确的沿上述第二方向移动;上述导向凹槽和导向滑轨可设置多对,从而保证上拖板1相对于下拖板2相对移动时的方向精确性。在下拖板2和基座9之间设有第二直线导轨21,其原理与第一直线导轨相同,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多对,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内圆切片机还包括全封闭外罩100,在所述全封闭外罩100上设有用于将切削棒料产生的油雾排出的出口,该出口适于与外界油雾处理装置连接。上述电机5设置在外罩100的外部,优点是可以避免受到切削油和棒料杂质的污染,延长使用寿命,减小故障发生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圆切片机,其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改进,区别在于:如图7和图8所示,驱动块31包括与驱动组件固定连接的驱动柱32,以及可转动的套设在驱动柱32上的滚轮33,驱动块31通过滚轮33的外圆周表面与所述平面接触。上述滚轮33可以为滑动轴承,也可以为滚动轴承。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将驱动块31相对于滑板4的滑动转变成了滚轮33相对于滑板4的滚动,有利于减缓驱动块31和滑板4之间相对滑动平面部分的磨损,从而能够延长滑板4和驱动块31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灵敏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圆切片机,其是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基础上的改进,区别在于:如图8所示,第二进给机构还包括套设在第一转轴51上、与第一内螺纹件3以一定轴向间隙的并排设置且具有内螺纹的第二内螺纹件52,以及将第二内螺纹件52与第一内螺纹件3相互拉紧,以使得第一内螺纹件3和第二内螺纹件52的内螺纹分别与第一转轴51的外螺纹紧密贴合的拉紧连接件。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由于第一转轴51与第一内螺纹件3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的,使用较长时间后,螺纹之间往往容易形成较大的螺纹间隙,该种螺纹间隙在本实施例的双向进给系统应用于较为精确的移动距离调整时,将会影响调整精度。本实施例提供的改进技术方案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与套设在第一转轴51上的第一内螺纹件3并排且具有沿一定轴向间隙设置且具有内螺纹的第二内螺纹件52以及拉紧连接件的设置,使得第一内螺纹件件3和第二内螺纹件52相互拉紧固定,这时第一内螺纹件3和第二内螺纹件52的内螺纹都会与设在第一转轴51上的外螺纹紧密贴合,从而消除了第一内螺纹件3与第一转轴51之间的螺纹间隙距离,因而能够大大提高驱动组件通过第一转轴51并进而驱动第一螺纹件3沿第一转轴51轴向移动的精度和灵敏性。
上述拉紧连接件只要能够将第一内螺纹件3和第二内螺纹件52拉紧固定就能够达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中采取的方案如下:如图6所示,拉紧连接件包括设在第二内螺纹件52上的通孔521,与通孔521相对设在第一内螺纹件3上的螺纹孔522,以及穿过上述通孔521与上述螺纹孔522螺纹连接从而拉紧固定上述第一内螺纹件3和第二内螺纹件52的螺栓。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圆切片机,其是在实施例3基础上的改进,区别在于:如图9和图10所示,上述第一内螺纹件3的内腔中设有以第一转轴51的轴线为轴、具有一定长度的光滑导向段35,第二内螺纹件52的一端伸入上述光滑导向段35并与上述光滑导向段35的内壁贴合接触、第二内螺纹件52的另一端外径大于上述光滑导向段35的内径。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使用拉紧连接件拉紧固定第一内螺纹件3和第二内螺纹件52时,由于第二内螺纹件52的一端伸入到设在第一内螺纹件3内腔中的光滑导向段35中且与其内壁贴合接触,第二内螺纹件52就会在上述光滑导向段35的导向下沿第一转轴51的轴向拉紧第一内螺纹件3,从而使得第一内螺纹件3和第二内螺纹件52的内螺纹都会沿第一转轴51的轴向与设在第一转轴51上的外螺纹贴合接触,从而能够避免拉偏。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圆切片机,其是在实施例2或3或4基础上的改进,区别在于:如图11和图12所示,上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5、设置在电机5输出轴上的电机齿轮53,设在第一转轴51上的动力齿轮54,同时与第一转轴51和电机5的输出轴平行设置的传动轴58,设在传动轴58上且与电机齿轮53啮合的传动轴第一齿轮55,设在传动轴58上与动力齿轮54啮合的传动轴第二齿轮56,以及设在传动轴58的靠近上述传动轴第一齿轮55一端端部的旋钮57,所述传动轴58以及所述第一转轴51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8上。具体的传动轴58可转动的固定设在第二立板82上,第一转动轴51两端可转动的固定设在第一立板81和第二立板82上。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系统在使用时往往需要短距离的调整以精准的驱动上拖板1至一定位置,若单纯采用软件控制电机5驱动第一转轴51转动以调节上拖板1的位置,需要输入准确的数字距离,而在现实操作中,数字距离经常是人工估计,因而需要输入多次,并使用电机5驱动第一转轴51转动多次才能够成功的将上述上拖板1移动到某一精确位置,而上述动力机构的设置,使得整个动力机构增加了一个手调的按钮,当需要调整上拖板1至某一精确距离时,人工转动旋钮57,并进一步转动传动轴58,传动轴58通过设在其上的传动轴第二齿轮56与设在第一传动轴51上的动力齿轮54啮合,从而驱动第一转轴51转动,并最终通过第一内螺纹件3驱动上拖板1移动,从而可以很快的将上拖板1移动至某一精确位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手调过程中,第一传动轴齿轮55与电机齿轮53啮合,带动步进电机5空转。另外,在停电使得步进电机5无法工作时,可以通过转动旋钮57驱动上拖板1相对于下拖板2沿上述第二方向移动。
当然,还可以将上述电机齿轮53和传动轴第一齿轮55设置在齿轮箱59中,避免与其他零部件接触,可减少故障发生机率。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8具有凹形安装部,所述凹形安装部包括底板83以及与上述底板83连接的两个相对的第一立板81和第二立板82,对立板81和第二立板82上分别具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转轴51分别穿入所述安装孔而与两个所述侧壁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动力齿轮54、所述传动轴第二齿轮56、所述第一转轴51、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以及所述阻挡件6全部位于所述凹形安装部的内部,从而使得整个机构更加紧凑,并且,所述动力齿轮54和所述第二传动轴齿轮56分别靠在所述凹形安装部的一个侧壁上,该侧壁为这两个齿轮提供的支撑力,使得两者在传动过程中近可能少得发生晃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圆切片机,其是在实施例1-5中任一项基础上的改进,区别在于料板座111,如图13所示,包括将下支架A10固定在内圆切片机上拖板1上的第二固定装置,连接下支架A10与上支架A20的连接装置,用于带动上支架A20相对于下支架A10转动、以调整安装在上支架A20上的料棒111的俯仰角度的俯仰调节装置,在上支架A20停止转动时用于阻止上支架A20回转并将上支架A20定位的止回定位装置,在上支架A20相对于下支架A10转动结束时将上支架A20固定的第一固定装置,以及将料棒111固定在上支架A20上的第三固定装置。
如图14所示,上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底座A40,设在底座A40上的两个U型槽,穿过U型槽与设在工作台上的T型槽(图中未示出)配合固定的固定螺栓(图中未示出),以及连接底座A40与下支架A10的第一连接件。
如图14、15、16所示,上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在底座A40上的圆形孔A41和配合设在下支架A10上且能够插入上述圆形孔A41内并相对转动的第四转轴A19。第一连接件还包括设在下支架A10上的两个腰形通孔A101,配合设在底座A40上的内螺纹孔,以及穿过上述腰形通孔A101与上述底座A40上的内螺纹孔旋紧固定的外螺纹螺栓。
如图18和图19所示,上述连接装置包括设在上支架A20上的a通孔A21,设在下支架A10上的定位孔,穿过上述定位孔和a通孔A21将上支架A20和下支架A10连接的定位轴A22,以及将定位轴A22固定在下支架A10上的固定结构,定位轴A22与a通孔A21之间具有转动间隙。
如图19所示,上述固定结构包括设在定位轴A22一端端部的螺栓帽A221、设在定位轴A22另一端侧壁上的外螺纹,以及配合设在上述定位孔内壁上的内螺纹。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如图17所示,上述连接装置还包括平行设置在下支架A10上的两个形成第一插槽的第一长条板A180,设置在上支架A20上的插入上述第一插槽内的第一插入部,上述定位孔包括相对设置在两个第一长条板A180上的第一定位孔A171和第二定位孔A172,a通孔A21设置在第一插入部上,定位轴A22依次穿过第一定位孔A171、a通孔A21和第二定位孔A172设置。旋紧定位轴A22时,上述两个第一长条板A181在定位轴A22的作用下受力向中间轻微变形,挤压住第一插入部,从而固定住上支架A20。
如图17-21所示,上述俯仰调节装置包括设在下支架A10上的转轴孔,穿过转轴孔与下支架A10实现转动连接的第三转轴A13,固定设置在第三转轴A13上并托住部分上支架A20以在第三转轴A13旋转时带动上支架A20转动的偏心轮A14。
如图20和图21所示,上述止回定位装置为配合设置在上述俯仰调节装置和下支架A10上的螺纹配合结构。
作为对于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如图17和图18所示,上述俯仰调节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下支架A10上的凹槽A18,偏心轮A14位于凹槽A18内,并具有随着第三转轴A13旋转角度的变化而逐渐伸出凹槽A18的半径连续变化的弧形表面,上述弧形表面与上支架A20接触。
如图22所示,上述弧形表面与上支架A20相接触的接触点与第三转轴A13横截面圆心的连线A,与从第三转轴A13横截面圆心出发竖直向上的直线B之间成﹣15°~15°的夹角α。
本实施例中偏心轮A14外圈为直径为18mm的正圆,内圈为直径为10mm的正圆,内圈圆心与外圈圆心之间的距离为2mm,从内圈圆心到外圈圆周的最小距离为7mm,最大距离为11mm,可推动与外圈接触的上支架A20的接触点上升或下降的幅度为4mm;上述螺纹配合结构为三角螺纹,第三转轴A13上设有上述螺纹配合结构部分的直径为8-12mm。
作为对于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7和图19所示,上述转轴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转轴孔A11和第四转轴孔A12,偏心轮A14套设在第三转轴A13的位于第三转轴孔A11和第四转轴孔A12之间的部分上。第三转轴孔A11的内壁上设置有上述螺纹配合结构的内螺纹,第三转轴A13的外壁上设置有上述螺纹配合结构的外螺纹。第四转轴孔A12为内壁光滑的光孔,在第三转轴A13端部设有与第三转轴A13同轴的位于第四转轴孔A12内且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在第四转轴孔A12内转动的圆环柱A15(如图20和图21所示),圆环柱A15的端部设有位于第四转轴孔A12外部的第二旋钮A16。
如图12-19所示,上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平行设置在下支架A10上的两个形成第二插槽的第二长条板A181,设置在上支架A20上插入所述第二插槽内的第二插入部,设置在第二插入部上的第一通孔A231,设置在两个第二长条板A181上的与第一通孔A231相对的第二通孔A183以及a螺纹孔A182,以及依次穿过第二通孔A183、第一通孔A231以及a螺纹孔A182设置的具有外螺纹的螺栓A24,第一通孔A231的内径大于螺栓A24穿过第一通孔A231部分的外径。旋紧螺栓A24时,上述两个第二长条板A181在螺栓A24的拉动下向中间轻微变形,挤压第二插入部,从而固定住上支架A20。
如图23-25所示,上述第三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上支架A20上用于安装料棒111的梯形槽A50,以及固定在上支架A20上用于将料棒111压紧固定在梯形槽A50内的快速夹。在所述梯形槽A50的一端设有调节板A60,在调节板A60上设有伸向梯形槽A50内部的用于调节料棒111在梯形槽A50另一端伸出部分长短的调节螺栓A61。
使用本实施例的料棒调整机构调节料棒对位于内圆切片机上刀片垂直度的方法如下:
水平垂直度调节:将连接完毕的料棒调整机构上的料棒111与固定在内圆切片机主轴刀头上的刀片大致对齐,然后将底座A40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此时推动下支架A10相对于底座A40绕第四转轴A19转动,直至料棒111与上述刀片在水平方向上对垂直,然后将穿过设在下支架A10上腰形槽A101的外螺纹螺栓与设在底座A40上的内螺纹孔配合旋紧,固定住下支架A10与底座A40,完成料棒111对于刀片在水平方向上的垂直度调节。
俯仰垂直度调节:旋松穿过第一定位孔A171、a通孔A21和第二定位孔A172设置的定位轴A22,旋松穿过第二通孔A183、第一通孔A231和a螺纹孔A182设置的螺栓A24,因第一通孔A231的内径大于螺栓穿过第一通孔A231部分的外径,因而在定位轴A22和螺栓A24旋松后,上支架A20可绕定位轴A22转动;此时旋动设置在圆环柱A15端部的第二旋钮A16,并进一步旋动偏心轮A14,偏心轮A14的弧形表面推动下支架A20的下部,并进而推动下支架A20绕定位轴A22转动,直至调节料棒111与刀片在俯仰方向完全垂直,此时停止旋动第二旋钮A16,分别将定位轴A22和螺栓A24拧紧,固定住上支架A20,完成料棒111对于刀片在俯仰方向上的垂直度调节。
料棒111从梯形槽A50另一端伸出部分长短的调节:稍松动快速夹,使得料棒111可沿梯形槽A50轴向移动,此时旋动设在调节板A60上的调节螺栓A61,推动料棒111沿梯形槽A50轴向移动,移动的目标位置后停止,重新使用快速夹压紧,实现料棒111从梯形槽A50另一端伸出部分长短的调节。
本实施例的料棒调整机构在调节完料棒111对刀片的垂直度后,各个调节部位均通过相应的零部件挤紧固定,整个机构不存在可能发生松动或轻微位移的细微缝隙,因而料棒111固定后能够保持最大程度的稳定,在使用较长的时间后仍能保持料棒111对与刀片的垂直度,因而免除了在每次加工完粘接在料棒111上的棒料后都需要对料棒111调垂直度的工作,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圆切片机,其是在实施例1-6中任一项基础上的改进,区别在于设置在主轴箱B1上的导流结构,如图26-28所示,适于设置在水平安装的主轴箱B1上,包括密封套接固定在主轴B3前端的挡油件B4,位于箱体B2前端且可转动套设在主轴B3上的前端盖B21,挡油件B4与前端盖B21之间具有第一转动间隙B41,挡油件B4与前端盖B21相对的一端设有环绕主轴B3、开口朝向前端盖B21且与第一转动间隙B41连通的环形安装腔B42,前端盖B21上设有环绕主轴B3、部分伸入环形安装腔B42且开口与第一转动间隙B41相对应的环形导流槽B5。冷却刀盘用的切削油或其他杂质从上述第一转动间隙B41流入时,在进入到主轴B3与前端盖B21相对转动的缝隙之前,就被上述环形导流槽B5所接收,并从第一转动间隙B41的下部流出,从而防止带有颗粒杂质的切削油经主轴B3与前端盖B21之间的转动缝隙进入到轴承内部,因而能够防止或减慢轴承磨损,延长轴承使用寿命,长期使用不会影响刀盘切割棒料的精度。
所述环形导流槽B5由所述前端盖B21的前端面、沿所述主轴B3轴向固定在所述前端面上的环形凸缘B51和固定在所述环形凸缘B51端部的密封圈B52形成,所述环形凸缘B51与所述密封圈B52均转动套接在所述主轴B3上,所述密封圈B52位于所述环形安装腔B42的内部。
所述密封圈B52与所述环形安装腔B42内壁贴近设置,并与其形成第二转动间隙B53,所述挡油件B4与所述主轴B3外壁之间形成导流间隙B54,所述第二转动间隙B53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间隙B41和所述导流间隙B54连通,所述导流间隙B54与所述环形凸缘B51的内环壁连通,所述环形凸缘B51的所述内环壁下部设有第一出口B55。既使有少量的切削油杂质越过了第二转动间隙B42,其在导流间隙B54的导流作用下,会流向环形凸缘B51的内环壁,或者在主轴B3转动时,被甩向环形凸缘B51的内环壁,由于环形凸缘B51是固定在前端盖B21上的,不发生转动,流至或被甩至环形凸缘B51内环壁上的切削油等杂质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沿内环壁向下流动,经第一出口B55,最终从第一转动间隙B41的下部流出。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圆切片机,其是在实施例7基础上的改进,区别在于还包括第一挡油件B6,如图29-32所示,其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间隙B53与所述导流间隙B54连通处,所述第一挡油件B6的内壁套接固定在所述主轴B3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挡油件B6的外壁与所述前端盖B2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挡油件B6具有用于阻止油污从所述第二转动间隙B53或所述导流间隙B54进入所述主轴B3与所述前端盖B21的第一转动配合部位的第一挡油结构。
所述第一挡油件B6伸入所述环形安装腔B42内,与所述挡油件B4形成导流腔B56,所述导流腔B56与所述第二转动间隙B53和所述导流间隙B54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挡油结构为所述导流腔B56的位于所述第二转动间隙B53、所述导流间隙B54与所述第一转动配合部位之间的内壁。
具体的:所述第一挡油件B6包括套接固定在所述主轴B3外壁上且与所述前端盖B21可转动连接的第一圆环B61,以及与所述第一圆环B61固定连接的第二圆环B62,所述第二圆环B62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圆环B61的内径,所述第二圆环B62插入所述环形安装腔B42内且外壁与所述环形凸缘B51的内壁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挡油结构为位于所述第二转动间隙B53、所述导流间隙B54与所述第一转动配合部位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一圆环B61和所述第二圆环B62的台阶结构。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挡油件B6的前端与所述密封圈B52之间形成与所述环形凸缘B51的内环壁连通的间隙。由于密封圈B52固定在环形凸缘B51上,当第一挡油件B6与环形凸缘B51形成与内环壁连通的间隙后,被第二圆环B62开口端甩出的切削油进入到上述间隙后,与环形凸缘B51的内环壁具有更少的接触面,更容易被导向和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经第一出口B55向外排出。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圆切片机,其是在实施例8基础上的改进,区别在于还包括有第二挡油结构B7,如图33-36所示,与所述第一挡油件B6并列套接在所述主轴B3外壁上,所述第二挡油件B7的外壁与所述前端盖B2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挡油件B7具有阻止所述第一挡油件B6与所述前端盖B21的第二转动配合部位的油污进入所述主轴B3后端的第二挡油结构。
所述第二挡油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前端盖B21的与所述环形凸缘B51相对的端面上的第二环形导流槽B2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导流槽B22下部的第二出口B23,所述第二环形导流槽B22与所述第二转动配合部位连通。
具体的:所述第二挡油件B7包括套接固定在所述主轴B3外壁上且与所述前端盖B21可转动连接的第三圆环B71,以及与所述第三圆环B71固定连接的第四圆环B72,所述第四圆环B72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圆环B71的内径,所述第四圆环B72插入所述第二环形导流槽B22内且外壁与所述第二环形导流槽B22的内壁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挡油结构为连接所述第三圆环B71和所述第四圆环B72的台阶结构。
上述台阶结构不仅可以阻止第二转动配合部位的切削油杂质继续向着主轴B3后端的方向移动,还能够在主轴B3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引导切削油杂质进入第二环形导流槽B22,从而将其有第二环形导流槽B22的第二出口B23位置向外排出。另外设置第四圆环B72的内径大于第三圆环B71的内径,同样是将切削油向着主轴B3前端的方向导引,增加其向着安装有轴承的主轴B3部分流动的路程,使其尽量远离安装有轴承的主轴B3部分。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圆切片机,区别在于主轴箱B1,如图26-28所示,包括箱体B2,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箱体12内的主轴13,所述主轴13具有从所述箱体12前端和后端分别伸出的主轴13前端和主轴13后端,具有如实施例9所述的导流结构。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所述箱体B2后端安装有后端盖B24,所述主轴B3后端固定设有皮带轮B8,所述后端盖B24与所述皮带轮B8相对的端面上分别配合设有环绕所述主轴B3的防尘凹槽B25和防尘凸缘B81,所述防尘凸缘B81的端部位于所述防尘凹槽B25内。
在主轴B3后端设有皮带轮B8,后端盖B24与皮带轮B8相对的端面上分别配合设有环绕主轴B3的防尘凹槽B25和防尘凸缘B81,防尘凸缘B81的端部位于防尘凹槽B25内,主轴B3后端远离刀盘,切削油等杂质较少,因而通过采用上述防尘凹槽B25与防尘凸缘B81相配合的方式足以阻挡一般的杂质进入,从而保持机器内部洁净、靠近主轴B3后端的轴承不受杂质侵蚀,从而减少磨损。
本实施例中的皮带轮B8为多沟皮带轮,其通过多沟皮带与动力机构连接,使用多沟皮带与单纯采用多根皮带相结合的方式相比,会更少产生因皮带长度差异引起的振动,从而增加机器稳定性,提高加刀片切割棒料精度。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27)

1.一种内圆切片机,包括机座(9),固定设置在所述机座(9)顶部的下拖板(2),以及安装在所述下拖板(2)上的上拖板(1),所述上拖板(1)上固定设有夹持料棒(111)的料板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座(9)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下拖板(2)并进一步驱动所述上拖板(1)一起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进给机构,和用于驱动所述上拖板(1)相对于所述下拖板(2)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进给机构,所述第二进给机构在所述第一进给机构驱动所述下拖板(2)沿第一方向移动时不发生随动;所述上拖板(1)和所述下拖板(2)之间设有用于导向的第一直线导轨(11),所述下拖板(2)和所述机座(9)之间设有用于导向的第二直线导轨(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给机构包括第一配合件以及驱动所述第一配合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上拖板(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件配合设置的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具有供所述第二配合件随所述上拖板(1)一起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的移动空间,以及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下驱动所述第二配合件并进一步驱动所述上拖板(1)相对于所述下拖板(2)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联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件为固定设在所述驱动组件上的至少两个驱动块(31),至少两个所述驱动块(31)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所述移动空间,两个所述驱动块(3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之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所述联动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件包括固定设在所述上拖板(1)上的滑板(4),所述滑板(4)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两个平面,所述滑板(4)位于所述移动空间内,两个所述驱动块(31)的内壁分别与两个所述平面贴合且可相对移动的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块(31)包括与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的驱动柱(32),以及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驱动柱(32)上的滚轮(33),所述驱动块(31)通过所述滚轮(33)的外圆周表面与所述平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轴线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或重合且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的第一转轴(51)、与所述第一转轴(51)连接且为所述第一转轴(51)提供旋转动力的动力机构、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51)上且具有内螺纹的第一内螺纹件(3)、阻止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与所述第一转轴(51)一同旋转的的阻挡件(6),以及第一基座(8),所述阻挡件(6)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基座(8)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块(31)位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上,在所述第一转轴(51)旋转过程中,所述驱动块(31)在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的带动下驱动所述上拖板(1)相对于所述下拖板(2)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6)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上的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一转轴(51)轴向延伸设置的凸块和/或凹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8)上与所述凸块和/或凹槽滑动配合的凹槽和/或凸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给机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51)上、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相距一定间隙并排设置且具有内螺纹的第二内螺纹件(52),以及将所述第二内螺纹件(52)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相互拉紧固定,以使得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和所述第二内螺纹件(52)的内螺纹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51)的外螺纹紧密贴合的拉紧连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连接件包括设在所述第二内螺纹件(52)上的通孔(521),与所述通孔(521)相对设在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上的螺纹孔(522),以及穿过所述通孔(521)与所述螺纹孔(522)螺纹连接的螺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的内腔中设有以所述第一转轴(51)的轴线为轴、具有一定长度的光滑导向段(35),所述光滑导向段(35)位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和所述第二内螺纹件(52)形成的间隙中,所述第二内螺纹件(52)的一端伸入所述光滑导向段(35)并与所述光滑导向段(35)的内壁贴合接触,所述第二内螺纹件(52)的另一端外径大于所述光滑导向段(35)的内径。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5)、设置在所述电机(5)输出轴上的电机齿轮(53),设在所述第一转轴(51)上的动力齿轮(54),同时与所述第一转轴(51)和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平行设置的传动轴(58),设在所述传动轴(58)上且与所述电机齿轮(53)啮合的传动轴第一齿轮(55),设在所述传动轴(58)上与所述动力齿轮(54)啮合的传动轴第二齿轮(56),以及设在所述传动轴(58)的靠近所述传动轴第一齿轮(55)一端端部的旋钮(57),所述传动轴(58)和所述第一转轴(51)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8)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8)包括从所述第一转轴(51)两端可转动的固定所述第一转轴(5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81)和第二立板(8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立板(81)和第二立板(82)的底板(83),所述传动轴(58)可转动的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立板(82)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板座包括固定在所述上拖板(1)上的下支架(A10),固定有料棒(111)的上支架(A20),在所述下支架(A10)上设有用于带动所述上支架(A20)相对于所述下支架(A10)转动以调节所述料棒(111)俯仰角度的俯仰调节装置,以及在所述上支架(A20)停止转动时阻止所述上支架(A20)回转并将所述上支架(A20)定位的止回定位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定位装置为配合设置在所述俯仰调节装置和所述下支架(A10)上的螺纹配合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调节装置包括设在所述下支架(A10)上的转轴孔,穿过所述转轴孔与所述下支架(A10)实现转动连接的第三转轴(A1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A13)上并托住部分所述上支架(A20)以在所述第三转轴(A13)旋转时带动所述上支架(A20)转动的偏心轮(A14)。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调节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支架(A10)上的凹槽(A18),所述偏心轮(A14)位于所述凹槽(A18)内,并具有随着所述第三转轴(A13)旋转角度的变化而逐渐伸出所述凹槽(A18)的半径连续变化的弧形表面,所述弧形表面与所述上支架(A20)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表面与所述上支架(A20)相接触的接触点与所述第三转轴(A13)横截面圆心的连线A,与从所述第三转轴(A13)横截面圆心出发竖直向上的直线B之间形成﹣15°~15°的夹角α。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或17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转轴孔(A11)和第四转轴孔(A12),所述偏心轮(A14)套设在所述第三转轴(A13)的位于所述第三转轴孔(A11)和所述第四转轴孔(A12)之间的部分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轴孔(A11)的内壁上设置有所述螺纹配合结构的内螺纹,所述第三转轴(A13)的外壁上设置有所述螺纹配合结构的外螺纹;所述第四转轴孔(A12)为内壁光滑的光孔,在所述第三转轴(A13)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转轴(A13)同轴的位于所述第四转轴孔(A12)内且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在所述第四转轴孔(A12)内转动的圆环柱(A15),所述圆环柱(A15)的端部设有位于所述第四转轴孔(A12)外部的第二旋钮(A16)。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上支架(A20)与下支架(A10)的连接装置以及在所述上支架(A20)相对于下支架(A10)转动结束时将所述上支架(A20)固定的第一固定装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设在所述上支架(A20)上的a通孔(A21),设在所述下支架(A10)上的定位孔,穿过所述定位孔和所述a通孔(A21)将所述上支架(A20)和所述下支架(A10)连接的定位轴(A22),以及将所述定位轴(A22)固定在所述下支架(A10)上的固定结构,所述定位轴(A22)与所述a通孔(A21)之间具有转动间隙。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在所述定位轴(A22)一端端部的螺栓帽(A221)、设在所述定位轴(A22)另一端侧壁上的外螺纹,以及配合设在所述定位孔内壁上的内螺纹。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平行设置在下支架(A10)上的两个形成第一插槽的第一长条板(A180),设置在所述上支架(A20)上的插入所述第一插槽内的第一插入部,所述定位孔包括相对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长条板(A180)上的第一定位孔(A171)和第二定位孔(A172),所述a通孔(A21)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部上,所述定位轴(A22)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A171)、所述a通孔(A21)和所述第二定位孔(A172)设置。
24.根据要求20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平行设置在下支架(A10)上的两个形成第二插槽的第二长条板(A181),设置在所述上支架(A20)上插入所述第二插槽内的第二插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插入部上的第一通孔(A231),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长条板(A181)上的与所述第一通孔(A231)相对的第二通孔(A183)以及a螺纹孔(A182),以及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A183)、所述第一通孔(A231)以及a螺纹孔(A182)的具有外螺纹的螺栓(A24),所述第一通孔(A231)的内径大于所述螺栓(A24)穿过所述第一通孔(A231)部分的外径。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料棒(111)固定在所述上支架(A20)上的第三固定装置,所述第三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上支架(A20)上用于安装所述料棒(111)的梯形槽(A50),以及固定在所述上支架(A20)上用于将所述料棒(111)压紧固定在所述梯形槽(A50)内的快速夹。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梯形槽(A50)的一端设有调节板(A60),在所述调节板(A60)上设有伸向所述梯形槽(A50)内部的用于调节所述料棒(111)在所述梯形槽(A50)另一端伸出部分长短的调节螺栓(A61)。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圆切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全封闭外罩(100),在所述全封闭外罩(100)上设有用于将切削棒料产生的油雾排出的出口。
CN201410274774.3A 2014-06-19 2014-06-19 内圆切片机 Active CN1040849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74774.3A CN104084963B (zh) 2014-06-19 2014-06-19 内圆切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74774.3A CN104084963B (zh) 2014-06-19 2014-06-19 内圆切片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4963A CN104084963A (zh) 2014-10-08
CN104084963B true CN104084963B (zh) 2016-01-06

Family

ID=51632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74774.3A Active CN104084963B (zh) 2014-06-19 2014-06-19 内圆切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849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4179B (zh) * 2014-05-27 2016-06-01 北京鼎臣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进给系统
CN105606396B (zh) * 2015-12-15 2018-07-24 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 一种病理刀具的三维调节装置
CN113787231B (zh) * 2021-08-23 2022-07-01 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保证加工垂直度的内圆切片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88423Y (zh) * 2004-03-24 2005-03-30 陈强 一种具有多个切片工作头的内圆切片机
CN2912901Y (zh) * 2006-06-16 2007-06-20 忻志伟 一种内圆切片机柔性进给装置
CN201108993Y (zh) * 2007-04-26 2008-09-03 上海安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可同时切割多片材料的内圆切片机
CN201755774U (zh) * 2009-12-14 2011-03-09 陈伟章 内圆切片机回油机构
CN202428472U (zh) * 2012-01-13 2012-09-12 成都西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管状或棒状柔性材料自动切割机
CN102896370A (zh) * 2012-10-16 2013-01-30 宁波市江北港联铁山磁材加工设备有限公司 单刀头四工位向上切割节能内圆切片机
CN203956967U (zh) * 2014-06-19 2014-11-26 北京鼎臣高科技有限公司 内圆切片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81532A (ja) * 2003-09-11 2005-03-31 Meisan Kk 丸刃によるシヤーカットスリッターのトーイン調節機構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88423Y (zh) * 2004-03-24 2005-03-30 陈强 一种具有多个切片工作头的内圆切片机
CN2912901Y (zh) * 2006-06-16 2007-06-20 忻志伟 一种内圆切片机柔性进给装置
CN201108993Y (zh) * 2007-04-26 2008-09-03 上海安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可同时切割多片材料的内圆切片机
CN201755774U (zh) * 2009-12-14 2011-03-09 陈伟章 内圆切片机回油机构
CN202428472U (zh) * 2012-01-13 2012-09-12 成都西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管状或棒状柔性材料自动切割机
CN102896370A (zh) * 2012-10-16 2013-01-30 宁波市江北港联铁山磁材加工设备有限公司 单刀头四工位向上切割节能内圆切片机
CN203956967U (zh) * 2014-06-19 2014-11-26 北京鼎臣高科技有限公司 内圆切片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4963A (zh) 2014-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4963B (zh) 内圆切片机
CN107364017B (zh) 一种可调节式墙面切槽机
CN203956967U (zh) 内圆切片机
CN204913430U (zh) 一种刨床滑枕的传动机构
CN108789653A (zh) 一种建筑装修用的双向切割板材装置
CN203972960U (zh) 一种料棒调整机构
CN205514985U (zh) 一种雕铣机的偏心锁紧装置
CN203956558U (zh) 一种稳固的料板座结构
CN110052629A (zh) 一种低频振动切削断屑装置
CN203236030U (zh) 一种利用废旧刨床改造的铣床
CN110271058A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方木切割装置
CN202317807U (zh) 一种直联式动力头
CN104028835A (zh) 一种料棒调整机构
CN201807745U (zh) 一种侧铣动力刀架
CN201136116Y (zh) 可调摆架摆幅的双偏心盘
CN204604466U (zh) 工作台转向快速锁紧机构
CN203956998U (zh) 一种双向进给系统
CN102049696A (zh) 刨床、铣床用切削刀盘组件
CN102717100A (zh) 力矩电机直驱铣齿主轴箱
CN202367320U (zh) 一种切割装置
CN116140679B (zh) 一种叶片加工用回转夹具
CN205551666U (zh) 带有间隙调整装置的卧式开槽机
CN216941048U (zh) 一种光学镜片生产用具有倾斜角度的智能内圆切片机
CN201871988U (zh) 刨床、铣床用简易动力头
CN210967266U (zh) 一种加工用新型锯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