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11C - 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811C
CN1040811C CN95103802A CN95103802A CN1040811C CN 1040811 C CN1040811 C CN 1040811C CN 95103802 A CN95103802 A CN 95103802A CN 95103802 A CN95103802 A CN 95103802A CN 1040811 C CN1040811 C CN 104081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ovable electrode
radome
contact
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03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599A (zh
Inventor
矢野真
筑紫正范
柳沼宣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81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1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70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76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wherein arc-extinguishing gas is evolved from stationary parts; Selection of material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0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33/16Impedances connected with contacts
    • H01H33/166Impedances connected with contacts the impedance being inserted only while closing the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24Means for preventing discharge to non-current-carrying parts, e.g. using corona ring
    • H01H33/245Means for preventing discharge to non-current-carrying parts, e.g. using corona ring using movable field electrode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 Circuit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以简单的结构满足接通时先行放电与切断时保持极间绝缘这两种相反要求的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具有主触头S1的可动端部件41和固定端部件31以及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端部件21和固定端部件11。其中,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端部件21设定为在进行断路器的接通动作时其屏蔽罩23比进行断路器的接通动作时可动电极22滞后而动作或者屏蔽罩23作打开动作,从而使可动电极22和固定电极12之间容易发生先行放电。

Description

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
本发明涉及气体绝缘断路器,特别是为了减小合闸电冲击而构成的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
人们已熟知,利用断路器接通空载输电线路时为抑制因合闸电冲击而产生的过电压,使用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图3示出其等效电路,图4为断路器通断的时序图。
该断路器由具有电流断开能力的主触头S1和与S1电气并联连接的电阻16及电阻接入用触头S2构成。
当闭合断路器时,电阻接入用触头S2在主触头S1接通的时刻12之前,于时刻t1接通(闭合),先将电阻16接入回路内,使电阻接入用触头S2先行放电。例如在电压500KV的系统中采用这种方式时,通过将电阻值取为数百欧姆、将从使电阻接入用触头S2接通开始到接通主触头的时间差取为约0.5周期、据说可将断路器接通时的过电压的倍数抑制到1.7以下,因而合闸电冲击抑制法获得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在主触头S1进行切断动作时,由于电阻接入用触头S2不具备电流断开能力,所以,必须在主触头S1的断开时刻t4之前于时刻t3将电阻接入触头S2断开(切断),以确保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极间绝缘,要求具有与接通动作时不同的动作特性。
图9是先有的这类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的一个典型例子。该图的(a)为其主要部分的部分剖面图、(b)为表示断路器采用的电阻接入用触头S2全开(开距最大)状态的剖面图。
在图9中,主触头S1和电阻接入用触头S2设置在充有灭弧性气体的密闭容器(图中未示出)内。
具有电流断开能力的主触头S1由固定端部件31和可动端部件41构成,而电阻接入用触头S2由固定端部件11′和可动端部件21′构成。
主触头S1的固定端部件31由固定触头(固定触头)32及包围固定触头32的电场驰豫屏蔽罩33构成,而主触头S1的可动端部件41的可动触头(可动触头)42安装在气筒44上。气筒44和活塞45构成气体压缩装置,与两触头32、42的切断(断开)动作关连地压缩气体,通过绝缘喷嘴43向触头间的电弧吹气。
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固定端部件11′通过支承部件34固定并支持在主触头S1的固定端部件31上,由固定电极12、固定端的屏蔽罩13和通过导电性支承构件15与固定电极12连接的电阻16等构成,固定电极12通过滑动弹簧14支撑在支承构件15上。另一方面,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端部件21′由通过支承部件27支持的可与主触头S1的可动端部件41一起移动的可动电极22′和其屏蔽罩23′构成。可动电极22′通过它的轴26′利用连接部件27与主触头S1的可动端部件41相连接。
当接通断路器时,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端部件21′与主触头S1的可动端部件41的移动一体地向固定端部件11′移动。由于电阻接入用触头S2全开(开距最大)时的极间长度10设定得比主触头的极间距离短,因此电阻接入用触头S2一侧先闭合,可电极22′克服滑动弹簧14的作用力将固定电极12压入距离1w,然后将主触头接通。
另一方面,在进行切断动作时,主触头S1的可动端部件41使触头S2、42保持着某种程度的接触状态向后移动,与其一体地移动的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端部件21′(可动电极22′和屏蔽罩23′)以主触头S1的切断速度退回,但是,由于滑动弹簧14跟随不上,固定电极12缓慢地返回,所以,可使电阻接入用触头S2先于主触头S1断开。
此外,还有采用使主触头和电阻接入用触头单独动作的机构以及将电阻接入用触头的结构加以改进的机构,例如特开平1-246732号、特开平3-4418号、特开平3-297021号、特开平4-286822号等公报所公布的专利。
电阻接入用触头的作用,是在进行接通动作时必须将电阻接入系统内,以使在电阻接入用触头一侧形成相对于主触头来说很强的电场从而使之可靠地发生先行放电。另一方面,在进行切断动作时,为使能耐受切断动作开始之后极间出现的很高的瞬态恢复电压,作为触头的电极必须屏蔽良好,使电场衰减,并必须满足与进行接通动作时相反的特性。而且,当触头全开时,尽管极间距离比主触头短,但仍要求具有与主触头同样高的绝缘性能。
近年来,随着系统电压的升高,断路器向小型化发展,这样的绝缘协调特性也越来越苛刻。由于上述先有技术的结构难以适应,所以,如上述那样,提出了单独操作电阻接入用触头的方式,但是,操作器系统的控制将不可避免地变得复杂。
另外,在特开平1-246732号公报记载的断路器中,公布了一种利用在接通动作中使电阻接入用触头可动电极比屏蔽罩突出、在切断动作中使可动电极收缩到屏蔽罩的内侧冲程式技术来提高绝缘协调特性的技术,但是先有的技术在机构上电阻接入用触头的可动端部件的内部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多,同时,当通过切断动作使可动电极达到触头最大开距位置时,收缩在屏蔽罩内侧的可动电极,被挤压棒挤压后以突出到屏蔽罩之外的状态设定为准备进行下一次接通,所以必须使触头最大开距时的极间距离增大相应的长度,以确保足够的绝缘性,从而在极间距离的缩短以及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方面还有应改进的地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用简单的结构满足上述先行放电和保持极间绝缘这两个相反要求的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基本的课题解决手段。
引用图1实施例的符号,第一个课题解决手段按如下方式。
即,一种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其电阻接入用触头S2与电流断开的主触头S1并联连接、使可动电极22与该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固定电极12的接触及断开先于主触头S1的接通及切断。
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端部件21具有可与主触头S1的可动端部件41一体地移动的可动电极22和该可动电极22的电场驰豫用的屏蔽罩23。
将屏蔽罩23通过弹性部件24嵌装到可动电极22上与该可动电极22可沿轴向作相对移动,在进行主触头S1的接通动作时,当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向固定电极12一侧移动时,利用弹性部件24的压缩,容许因惯性而产生的可动电极22与屏蔽罩23之间的相对移动,然后,随着弹性部件24的恢复,构成屏蔽罩23相对于可动电极22的移动,动作滞后而追踪的机构。
并且,当进行主触头S1的切断动作时,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由于弹性部件24的复原而被屏蔽罩23制动,该屏蔽罩23和可动电极22一体地向固定电极相反一侧的方向移动。
第二个课题解决手段,作为前提与第一个课题解决手段一样,在具有主触头S1和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中。
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端部件21,如图6所示,具有可与主触头S1的可动端部件41一体地移动的可动电极22和该可动电极22的电场驰豫用的屏蔽罩23。其特征在于:
屏蔽罩23嵌装在可动电极22上,可与该可动电极22沿轴向作相对移动,弹性部件70嵌合在屏蔽罩23和可动电极22的内外周之间,此弹性部件70靠近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固定端部件11的一端设在可动电极22外周的止挡25嵌合,远离固定端部件的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屏蔽罩23的后部内壁23B嵌合,并且,设定为在进行主触头S1的切断动作时,当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相对于固定电极12后退移动到规定的最大开距位置时,屏蔽罩23被屏蔽罩支承部件71挡住,只有可动电极22伴随弹性部件70的压缩继续作超过上述距离的后退移动,将该可动电极22拉入屏蔽罩23内部。在进行接通动作时,当可动电极22向固定电极12移动时,弹性部件70的压缩被解除后,由于其反作用,弹性部件70暂时被拉伸到超过弹性部件本身的自由长度,从而使屏蔽罩23相对可动电极22向后退移动。
第三个课题解决手段,作为前提与第一、第二个课题解决手段一样,具有主触头S1和电阻接入用触头S2,其中,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端部件21具有可与主触头S1的可动端部件41一体地移动的可动电极22和该可动电极22的屏蔽罩23。
其中,若引用图7实施例的符号说明屏蔽罩23,则屏蔽罩23由以可动电极22的轴线为中心指向该可动电极22的前端可开、闭的分割的屏蔽罩部件23a、23b构成。
并且具有在进行主触头S1的接通动作时,屏蔽罩部件23a、23b仅在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向固定电极12的移动时暂时地打开的机构。
第一课题解决手段的作用:断路器处在断开状态时,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相对于固定电极12的位置为触头全开(最大开距)状态时屏蔽罩23包围住可动电极22,使该电极端部的电场减弱。就是说,可动电极22的前端位置不超出屏蔽罩23前端的曲线延长线,因此,提高了电场驰豫的效果。
在主触头S1接通动作开始的同时,可动电极22向相对的固定电极12移动,但可动端的屏蔽罩23由于惯性而相对于可动电极22迟后移动。这时,借助弹性部件24的压缩容许在可动电极22与屏蔽罩23之间产生相对移动,可动电极22成为暂时比屏蔽罩23突出的形状,从而屏蔽效果降低,而使电阻接入用触头S2一侧的电极端部电场增强,易于相对于主触头S1发生先行放电。
并且,在上述接通中,弹性部件24恢复原来的状态、屏蔽罩23追上可动电极22,当完成接通之后,屏蔽罩23重新包围住可动电极22,因而提高了电极端部的电场驰豫效果(屏蔽效果)。
在进行切断动作时,电阻接入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由于弹性部件24的复原而与屏蔽罩23嵌合,从而使该屏蔽罩23与可动电极22一体地向远离固定电极的一侧移动,所以屏蔽效果高。由于电极端部电场发生驰豫,所以,在切断动作中,在电阻接入用触头S2一侧不会再起弧,从而能够保持高的绝缘性能。这一系列动作将在实施例项目中根据图2(a)-(d)加以说明。
另外,即使在完成切断的状态下,也始终保持上述切断动作时的可动电极22与屏蔽罩23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充分保证屏蔽效果,维持高的绝缘性能。
第二课题解决手段的作用:断路器处在断开状态时,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相对于固定电极12的位置处于最大开距状态时,由于屏蔽罩支承部件71与屏蔽罩23及可动电极22之间的相对移动的协同动作,使嵌合在屏蔽罩23和可动电极22之间的弹性部件70被压缩,可动电极22处在被拉入屏蔽罩23内部的状态。因此,屏蔽罩23将可动电极22包围,使其电极端部的电场发生驰豫,保持高的绝缘性能。
另一方面,当通过接通动作,使可动电极22向固定电极12移动时,弹性部件70的压缩被解除后,在其反作用下弹性部件70暂时拉伸到超过弹性部件本身的自由长度,屏蔽罩23被拉着相对于可动电极22作后退移动(向与接通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这时,可动电极22的端部突出到屏蔽罩23之外、致使电场集中,从而使电阻接入用触头S2容易先于主触头S1发生先行放电。
并且,在完成接通时,弹簧70保持自由长度恢复为既不压缩又不伸长的状态。当弹簧70处于自由长度状态时,如果将屏蔽罩23和可动电极22的相对位置关系设定为可动电极22的端部位于不超出屏蔽罩23前端的曲线延长线,则可利用屏蔽罩23发挥使可动电极端部电场发生驰豫,从而提高耐电压效果。
另外,在切断动作中,由于保持与上述完成接通的状态一样的屏蔽罩23的电场驰豫作用,所以,在电阻接入用触头S2一侧不会再起弧,从而能够保持高的绝缘性能。
在接近完成切断的状态,使可动电极22相对于固定电极12后退移动到规定的最大开距位置时,而屏蔽罩23被屏蔽罩支承部件71挡住。因而,只有可动电极22伴随着弹性部件70的压缩继续作超过上述距离的后退移动,这时,可动电极22被拉入到屏蔽罩23内部,保持高的极间绝缘性能。该状态保持到完成接断状态之后。这一系列动作将在实施例项目中根据图6(a)-(c)加以说明。
第三课题解决手段的作用:断路器在切断过程中处于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极间距离为最大开距状态时,屏蔽罩部件23、23b闭合,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屏蔽罩部件23a、23b将可动电极22完全包围,屏蔽罩23发挥使可动电极22端部的电场发生驰豫的作用。
其次,当通过接通动作时使可动电极22向固定电极12移动时,屏蔽罩部件23a、23b暂时打开着与可动电极22同时推进。这时,可动电极22的端部成为从屏蔽罩部件23a、23b突出而裸露的状态,从而致使强电场集中,从而容易先于主触头S1发生先行放电。
当完成接通动作时,屏蔽罩部件23a、23b再次闭合把可动电极22包围,起到使可动电极端部的电场发生驰豫的作用。
在进行切断动作时,由于还保持着完成接通的状态,所以,屏蔽罩部件23a、23b闭合,保持着上述电场驰豫作用,从而保持高的极间绝缘性能。第三课题解决手段的上述动作,将在实施例项目中根据图7(a)-(c)加以说明。
根据本发明,在电阻接入用触头的可动端部件采用简单的结构,即可通过改变接通动作和切断动作时电阻接入用触头的电极屏蔽效果来获得优异的绝缘协调特性,从而可实现一种可靠性高的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
另外,由于在接通时可动电极相对地突出,因而使电阻接入用触头的电场充分加强,所以,以往设在固定电极一侧的滑动接触机构可以简单地位于触头冲击吸收机构处,从而可以大幅度减小固定电极从固定端屏蔽罩出没时的滑动长度。加之,在切断全开位置时,可设定成使可动电极不超出屏蔽罩端部曲线的延长线,因此,既可以仅提高该部分的屏蔽效果,又可以保持极间绝缘性能,从而可以缩短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极间距离。
结果,即可保持高性能,又可以实现断路器的整体小型化。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2是第1实施例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3是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的等效电路。
图4是图2所示的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各触头的动作特性的时序图。
图5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9是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的先有例子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S-1主触头、S2-电阻接入用触头、11-S2的固定端部件、12-固定电极、13-固定端屏蔽罩、21-S2的可动端部件、22-可动电极、23-可动端屏蔽罩、23a、23b-屏蔽罩部件、24-弹性部件(弹簧)、25-止挡、31-S1的固定端部件、32-固定触头、33-固定触头屏蔽罩、41-S1的可动端部件、42-可动触头、43-可动触头屏蔽罩、51a、51b-弹簧、60-屏蔽罩支承部件、65-驱动源(操作气筒)、63-操作杆、70-弹性部件(弹簧)、71-屏蔽罩支承部件、81-耐弧金属、82-高硬度金属。
下面,参照图1和图5-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2为其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中,主触头S1的结构与上述图9的先有例子相同,所以,这里省去其说明,仅说明电阻接入用触头S1的结构。
图1中,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端部件21,其可动电极22的轴26通过连接构件27与主触头S1的可动端部件41相联结,可动电极22可与主触头S1的可动端部件41一体地移动。主触头S1的可动端部件41受图中未画出的驱动机构的驱动可相对于固定端部件31沿轴向移动。
电阻接入用触头S2可动端的屏蔽罩23嵌装在可动电极22的壳体外周上,可以通过弹性部件24(此处为弹簧)相对于该可动电极22沿轴向作相对移动,如下文详述的那样,构成为在进行主触头S1的接通动作时,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向固定电极12一侧移动时,借助弹簧24的压缩容许由于惯性而在可动电极22与屏蔽罩23之间产生的相对移动,然后随着弹簧24的恢复,屏蔽罩23相对于可动电极22的移动动作滞后地跟踪的机构。在进行主触头S1的切断动作时,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由于弹簧24的复原而被屏蔽罩23挡住,该屏蔽罩23设定为与可动电极22一体地向远离固定电极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24夹装在屏蔽罩23和可动电极22的内外周之间,此弹簧24靠近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固定端部件11的一端与屏蔽罩23的内壁嵌合,弹簧的远离固定端部件的另一端与设在可动电极22壳体22A外周的止挡25嵌合,止挡25为凸缘形。另外,屏蔽罩23的前端开口朝着可动电极22的前端面。在屏蔽罩23内周上设有环状的凹槽23A以确保容纳弹簧24和止挡25的空间。
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固定端部件11的结构,与上述图9的先有例子的结构相同,固定电极12嵌装在固定端屏蔽罩13上,由滑动弹簧14支承,可沿轴向出没。
触头全开状态(最大开距状态)下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极间距离短于主触头S1的极间距离。
下面,根据图2说明第1实施例的动作。
图2仅示出在断路器接通、切断动作时电阻接入用触头的状态,(a)为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极间距离在触头全开状态时的情况、(b)为处在接通动作之中时的情况,(c)为完成接通动作时的情况(d)表示处在切断动作之中的状态时的情况。
在该图(a)的情况下,弹簧24为自由长度。这时,屏蔽罩23的端部处在可动电极22前端曲面的延长线上或处在比可动电极22前端曲面突出位置(换言之,可动电极22前端曲面未超出屏蔽罩23前端曲线的延长线),这样,将可动电极22的极易放电的端部边缘部位22′包围住,使电场发生驰豫。
当断路器开始进入接通动作时,如该图(b)所示,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通过连接件27随主触头S1的可动端部件41(参照图1)的移动一体地以2-3m/s的速度高速地向固定电极12移动,但未与可动电极22直接连结的可动端屏蔽罩23因惯性而不能立即跟踪。
结果,在可动电极22与屏蔽罩23之间产生相对移动,弹簧24被可动电极22侧的止挡25压缩、之后,伴随弹簧24的恢复,屏蔽罩23相对于可动电极22的移动,动作滞后地跟踪。
在这种状态下,可动电极22暂时从屏蔽罩23突出,露出极易放电的可动电极22前端边缘部位22′,减弱屏蔽效果,在可动电极22端部产生强电场,从而电阻接入用触头S2容易先于主触头S1发生先行放电。
在完成接通状态时,屏蔽罩23在弹簧24的恢复力作用下,跟随着可动电极22,如该图(c)所示,可动电极22与屏蔽罩2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恢复到与该图(a)相同的状态,并保持该状态。
接着,在进行切断动作时,因弹簧24处在复原状态,所以,止挡25与屏蔽罩23内周的一个部位嵌合,屏蔽罩23与可动电极22机械地嵌合成一体进行动作,所以,与触头全开时相同,可以对可动电极22发挥屏蔽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屏蔽罩23嵌装在可动电极22上,并可相对移动,弹簧24嵌合在可动电极22与屏蔽罩23之间,利用这种简单的机械可在断路器进行接通动作时,减弱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屏蔽效果,从而可使电阻接入用触头S2先于主触头S1进行先行放电,而在进行切断动作及触头全开时,加强对电极的屏蔽效果,从而可保持高的绝缘性能。总之,可以达到获得优异的绝缘协调特性的效果。
另外,由于在接通时可动电极22相对地突出,极大地提高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电场,所以,以往设在固定电极12一侧的滑动机构可以简单地位于触头冲击吸收机构处,从而可以大幅度减少固定电极12从固定端屏蔽罩出没时的滑动长度。加之,在处于切断全开位置时,可以设定成使可动电极22不超出屏蔽罩23前端曲线的延长线,因此,既可以仅提高该部分的屏蔽效果,又可以保持极间绝缘性能,从而可以缩短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极间距离。
结果,既可保持高性能又可以实现断路器的整体小型化。
图5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主触头S1的可动端部件41、图中未示出的固定端部件、以及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端部件21、固定端部件11的内部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可动电极22的驱动方式为通过操作杆66由驱动源(操作气筒65)直接驱动。
另外,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屏蔽罩23设定为在切断时其可动电极22通过操作杆66后退移动到规定的最大断开位置(全开位置)时,由屏蔽罩支承部件60挡住。
图中,操作杆63、66穿过导电板62,在其贯穿位置分别设有使操作杆63、66能够滑动并得到支承的操作杆滑动支承件61′、61。操作杆63、66通过操作杆滑动支承件61′、61和导电极62彼此电气连接。另外,弹簧60安装在操作杆滑动支承件61上。
在接通及切断时,主触头S1的可动端部件41和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通过操作杆63、66由操作气筒65驱动。
其中,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端部件21的屏蔽罩23,在接通动作时如第1实施例所述的那样,伴随弹簧24的压缩和恢复作滞后于可动电极22而动作,在切断动作时,可动电极22和屏蔽罩23一体地后退移动。
根据本实施例,除可达到与第1实施例同样的效果之外,还有以下优点。
在刚完成动作切断之后,即使操作杆66停止,屏蔽罩23也因惯性而不能停止,还要向操作杆滑动支承件61的方向进一步移动,从而,容易发生由于弹簧24的作用而再次返回的往复振动,但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屏蔽罩支承部件60可以防止发生这种现象,这样,即使在完成切断动作之后的触头全开的状态下,屏蔽罩23也通过屏蔽罩支承部件60支承在它的位置上。
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刚完成切断动作之后的极短时间内,也不会发生因屏蔽罩23后退过大而使可动电极22向极间突出现象,从而可防止绝缘特性降低。再者,由于可将该状态一直保持到下一次接通状态,所以,能够稳定地保持绝缘特性。
下面,用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3个实施例。图6仅示出了电阻接入用触头S2,对于主触头S1,与第1、第2实施例相同,特别是驱动方式采用第2实施例的操作杆方式。
这里,主要说明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端部件21。
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端部件21,具有可与主触头S1的可动端部件41一体地移动的可动电极22和可动电极22的驰豫用的屏蔽罩23。
屏蔽罩23嵌装于可动电极22上,可与该可动电极22沿轴向作相对移动,牵拉弹簧70夹装在屏蔽罩23和可动电极22的内外周之间,但有以下几点与此前的实施例结构不同。
即,弹簧70靠近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固定端部件11的一端与设在可动电极22外周上的止挡25′嵌合,远离固定端部件的弹簧的另一端与屏蔽罩23后部内壁23B嵌合。
另外,当进行主触头S1的切断动作时,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相对于固定电极12后退移动到规定的全开位置(最大开距位置)时,屏蔽罩23被屏蔽罩支承部件71挡住,仅可动电极22伴随弹簧70的压缩继续作超过上述距离的后退移动,这时,可动电极22被拉入屏蔽罩23内部。屏蔽罩支承部件71设置在图5实施例中已提到过的导电极62上。
另外,还设定为在进行接通动作时,可动电极22向固定电极12移动时,弹簧70的压缩被解除后在其反作用下,该弹簧暂时被拉伸到超过弹性件本身的自由长度,从而使屏蔽罩23相对于可动电极22作后退移动。
下面,参照图6的(a)-(c)说明本实施例的动作。
图6的(a)为触头全开时的情况、(b)为处于接通动作之中的状态、(c)为完成接通的状态。
在触头全开时,屏蔽罩23受到屏蔽罩支承部件71的作用力,使屏蔽罩23与可动电极22连接牵拉弹簧70压缩,如图6(a)所示,在可动电极22的前端处在被拉入屏蔽罩23内部的状态下,由于被屏蔽罩23包围,所以,可将可动电极22的电场充分的减弱。
如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接通动作,如图6(b)所示,可动电极22在操作杆66的推动下向固定电极一侧高速移动。这时,牵拉弹簧70的压缩被解除后,在其反作用下弹簧70成拉伸状态,作为向与接通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用的作用力推动屏蔽罩23。这时,可动电极22的端部从屏蔽罩23突出,致使电场集中,从而使电阻接入用触头S2先于主触头S1进行先行放电。
当完成接通动作时,如图6(c)所示,牵拉弹簧70保持自由长度。这时,屏蔽罩23和可动电极22的相对位置关系设定为可动电极22的端部位置不超出屏蔽罩23端部的曲线延长线。
其后的切断动作图中未示出,但是,借助于操作杆66向右方高速返回,在图6(c)的状态下,可动电极22和屏蔽罩23一体地后退移动,保持屏蔽效果。
在完成切断动作之前,屏蔽罩23被屏蔽罩支承部件71挡住,仅可动电极22伴随弹簧70的压缩继续作超过上述距离的后退移动,可动电极22被拉入屏蔽罩23内部,又恢复到该图(a)的状态。
这里,屏蔽罩支承部件71和弹簧70与第2实施例相同,兼有在刚完成切断动作之后抑制可动屏蔽罩23往复振动的作用。屏蔽罩支承部件71也可用上述操作杆滑动支承件61支承。
根据本实施例,除可达到与第1、第2实施例同样的效果之外,还可以更可靠地保持触头全开时电阻接入用触头一侧的可动电极的屏蔽罩。
图7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结构。在图7中,虽省略了主触头S1的结构,但其与第1实施例相同。
图7的(a)为触头全开时的情况、(b)为接通动作之中的情况、(c)为完成接通动作时的情况。与第1实施例不同之处为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端部件21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端部件21,也具有可与主触头S1的可动端部件41一体地移动的可动电极22及屏蔽罩23。
图中的屏蔽罩23由以可动电极22的轴线为中心可朝该可动电极22端部打开、闭合的分割式屏蔽罩部件23a、23b构成。在进行主触头S1的接通动作时,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向固定电极12移动,屏蔽罩部件23a、23b成打开状态使可动电极22露出,在进行主触头S1的切断动作时,在电阻接入用触头S2一侧,屏蔽罩部件23a、23b设定为闭合着使可动电极22作离开(分开)动作。
即,在本实施例中,屏蔽罩部件23a、23b能以可动电极22的壳体为轴开闭。这两个屏蔽罩部件23a、23b各用一牵拉弹簧51a、51b拉向闭合方向。弹簧51a、51b的一端安装在可动电极22壳体外周某个部位,而另一端安装在各屏蔽罩部件23a、23b的内壁,在其所产生的拉力下,有使屏蔽罩部件23a、23b向闭合方向移动的趋势。
如图7所示,可动电极22在触头全开位置时,屏蔽罩部件23a、23b为闭合状态,钩在固定配置在触头全开位置的钩头杆件52a、52b上。55为52a、52b的支承构件。
钩头杆件52a、52b设定成在屏蔽罩部件23a、23b之间作用大于一定值的力时即可使屏蔽罩部件23a、23b之间的对口关闭状态解除。
在图7(a)的状态,屏蔽罩部件23a、23b关闭,与第1实施例相同可动电极22的端面不超出屏蔽罩23端部的曲线延长线,屏蔽罩23起着使可动电极22端部的电场发生驰豫的作用。
接着,开始进行接通动作、可动电极22向固定电极12移动时(这种移动与第1实施例相同,即随着主触头S1的可动端部件一体地移动),屏蔽罩部件23a、23b受钩头杆件52a、52b的牵拉克服弹簧51a、51b的力而打开。屏蔽罩的这种打开动作是屏蔽罩部件23a、23b以支点54为中心分两瓣转动。当进行这种打开动作时,屏蔽罩部件23a、23b与钩头杆件52a、52b钩挂连接即脱开,成为图(b)的状态。
这样,屏蔽罩部件23a、23b与可动电极22一起向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固定端部件11边移动边打开。
这时,可动电极22高速移动,而电阻接入用触头S2被包围在5-6大气压之中,所以,已打开一些的屏蔽罩部件23a、23b进一步加大开口,并向固定端部件移动,因此,可动电极22端部就从屏蔽罩部件23a、23b突出,成裸露状态,致使强电场集中,容易于在主触头S1之前先行放电。
当完成接通动作时,如该图(c)所示,在屏蔽罩弹簧51a、51b的拉力作用下,屏蔽罩部件23a、23b再次闭合将可动电极22包围,并保持该状态。
在进行切断动作时(图中未画出),可动部件21保持着完成接通的状态向该图右边方向(触头全开位置一侧)移动。这时,因屏蔽罩是闭合的,所以与触头全开位置时相同,可对可动电极22端部发挥屏蔽效果,此时屏蔽罩部件23a、23b由于受到方向为阻止其转动的气压的作用,所以,补充弹簧51a、51b的拉力,在切断动作时屏蔽罩部件23a、23b不会打开。当到达触头全开位置时,钩头杆件52a、52b的端部钩在屏蔽罩部件23a、23b的小孔上,又恢复图7(a)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例,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在进行接通动作时,可形成强电场、在进行切断动作时及触头全开时,可保持高绝缘性能。再者,屏蔽罩移动中受到的气体压力使操作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另外,以上实施例说明了屏蔽罩分成两瓣的情况,但是,即使增加了分瓣数,其基本作用不变。
图8是本发明的第5个实施例,图中仅示出了可动部件21的可动电极22的状态。(该图仅表示出接通动作时的可动部件21)。本实施例的可动部件21的结构与第1实施例相同,下面,参照图8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可动电极22前端边缘镶有耐弧金属81,可动触头的尖端部分采用具有高硬度的金属82。
此前所述的实施例中,电场全都是集中在可动电极22的端部边缘,在该部位发生先行放电。在这个部位,镶嵌有电阻小而热导率高的耐弧金属81,因而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先行放电时的损伤。另一方面,在切断位置和触头全开时,在可动电极22上产生可动部件21一侧的最大电场,因而必须经常保持高的绝缘性能,而其尖端部位在接通动作时要与固定端部件的固定电极尖端冲撞而易受机械损伤。由于不是在同一部位发生先行放电,所以采用了防止机械损伤的高硬度金属82。
根据本实施例,可动电极的先行放电部位和冲撞、绝缘部位可分别采用适当的材质,因而可靠性可以更加提高。

Claims (16)

1.一种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电阻接入用触头(S2)与用于断开电流的主触头(S1)并联连接,使该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与固定电极(12)的接触及断开先于上述主触头(S1)的接通及切断,
上述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端部件(21)具有可与上述主触头(S1)的可动端部件(41)一体地移动的可动电极(22)和该可动电极(22)的电场发生驰豫用的屏蔽罩(23),
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屏蔽罩(23)嵌装在可动电极(22)上,通过弹性部件(24)使其能够与该可动电极(22)沿轴向作相对移动,构成为在进行上述主触头(S1)的接通动作时,上述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向固定电极(12)侧移动时,借助上述弹性部件(24)的压缩而容许在上述可动电极(22)与屏蔽罩(23)之间因惯性而产生相对移动,然后,随着上述弹性部件(24)的恢复,上述屏蔽罩(23)相对于上述可动电极(22)的移动而滞后动作的随动机构,
并且,在进行上述主触头(S1)的切断动作时,上述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利用上述弹性部件(24)复原而被上述屏蔽罩(23)挡住,从而使该屏蔽罩(23)和上述可动电极(22)一体地向远离固定电极的方向移动。
2.权利要求1记载的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其特征是上述弹性部件(24)夹装在上述屏蔽罩(23)和可动电极(22)的内外周之间,此弹性部件(24)靠近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固定端部件(11)的一端与上述屏蔽罩(23)的内壁嵌合,弹性部件远离固定端部件的另一端与设在上述可动电极(22)外周的止挡(25)嵌合。
3.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其特征是上述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通过连接构件(27)联结在上述主触头(S1)的可动端部件(41)上,在该可动端部件(41)为了接通及切断而被驱动时,与上述可动电极(22)一体地移动。
4.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其特征是上述主触头(S1)的可动端部件(41)和上述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分别通过操作杆(63、66)与共同的驱动源(65)连接。
5.权利要求4记载的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其特征是上述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屏蔽罩(23)设定为在切断时其可动电极(22)通过上述操作杆(66)后退移动到规定的最大开距位置时被屏蔽罩支承部件(60)挡住。
6.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其特征是上述可动电极(22)尖端与边缘部位镶有不同材质的金属,尖端部位的金属采用高硬度的金属而边缘部位的金属则采用耐弧金属。
7.权利要求3记载的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其特征是上述可动电极(22)尖端与边缘部位镶有不同材质的金属,尖端部位的金属采用高硬度的金属而边缘部位的金属则采用耐弧金属。
8.权利要求4记载的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其特征是上述可动电极(22)尖端与边缘部位镶有不同材质的金属,尖端部位的金属采用高硬度的金属而边缘部位的金属则采用耐弧金属。
9.权利要求5记载的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其特征是上述可动电极(22)尖端与边缘部位镶有不同材质的金属,尖端部位的金属采用高硬度的金属而边缘部位的金属则采用耐弧金属。
10.权利要求1记载的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其特征是上述弹性件(70)由弹簧构成。
11.一种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电阻接入用触头(S2)与用于断开电流的主触头(S1)并联连接,该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与固定电极(12)的接触及断开先于上述主触头(S1)的接通及切断,
上述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端部件(21)具有可与上述主触头(S1)可动端部件(41)一体地移动的可动电极(22)和该可动电极(22)的电场发生驰豫用的屏蔽罩(23),其特征在于:
上述屏蔽罩(23)嵌装在上述可动电极(22)上,可与该可动电极(22)沿轴向作相对移动,上述屏蔽罩(23)和上述可动电极(22)的内外周之间夹装着弹性部件(70),此弹性部件(70)靠近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固定端部件(11)的一端与设在上述可动电极(22)外周的止挡(25)嵌合,弹性部件远离固定端部件的另一端与屏蔽罩(23)的后部内壁(23B)嵌合,构成为当进行主触头(S1)的切断动作时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相对于固定电极(12)后退移动到规定的最大开距位置,而屏蔽罩(23)被屏蔽罩支承部件(71)挡住,仅可动电极(22)伴随弹性件(70)的压缩继续作超过上述距离的后退移动,可将该可动电极(22)拉入到屏蔽罩(23)内部的机构,并设定为在进行接通动作时,可动电极(22)向固定电极(12)移动,弹性部件(70)的压缩被解除后在其反作用下弹性部件(70)暂时被拉伸到超过弹性件本身的自由长度,从而屏蔽罩(23)相对于可动电极(22)作后退移动。
12.权利要求11记载的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其特征是上述弹性件(70)由弹簧构成。
13.权利要求11记载的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其特征是上述可动电极(22)尖端与边缘部位镶有不同材质的金属,尖端部位的金属采用高硬度的金属而边缘部位的金属则采用耐弧金属。
14.一种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电阻接入用触头(S2)与用于断开电流的主触头(S1)并联连接,该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与固定电极(12)的接触及断开先于上述主触头(S1)的接通及切断,
上述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端部件(21)具有可与上述主触头(S1)可动端部件(41)一体地移动的可动电极(22)和该可动电极(22)的电场发生驰豫用的屏蔽罩(23),其特征在于:
其中,上述屏蔽罩(23)由以上述可动电极(22)的轴线为中心可朝该可动电极(22)的端部打开、闭合的分割式屏蔽罩(23a、23b)构成,
上述屏蔽罩部件(23a、23b)构成为仅在上述主触头(S1)接通而使上述电阻接入用触头(S2)的可动电极(22)向固定电极(12)移动时暂时打开的机构。
15.权利要求14记载的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其特征是上述屏蔽罩部件(23a、23b)能以上述可动电极(22)的壳体为轴开闭,这两个屏蔽罩部件(23a、23b)用弹簧(51a、51b)拉向闭合方向,上述可动电极(22)位于相对于上述固定电极(12)为规定的最大全开距位置时,上述屏蔽罩部件(23a、23b)挂在固定配置在接近此最大全开距位置的钩头杆件(52a、52b)上,在进行接通动作时,设定为上述屏蔽罩部件(23a、23b)受上述钩头杆件(52a、52b)的牵拉克服上述弹簧(51a、51b)的力而打开,通过这种打开动作使上述屏蔽罩部件(23a、23b)与上述钩头杆件(52a、52b)的连接脱开。
16.权利要求14或15记载的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其特征是上述可动电极(22)尖端与边缘部位镶有不同材质的金属,尖端部位的金属采用高硬度的金属而边缘部位的金属则采用耐弧金属。
CN95103802A 1994-03-31 1995-03-31 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81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248294A JP3437633B2 (ja) 1994-03-31 1994-03-31 並列抵抗付き遮断器
JP62482/94 1994-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99A CN1113599A (zh) 1995-12-20
CN1040811C true CN1040811C (zh) 1998-11-18

Family

ID=13201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038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811C (zh) 1994-03-31 1995-03-31 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5567924A (zh)
JP (1) JP3437633B2 (zh)
KR (1) KR100359682B1 (zh)
CN (1) CN104081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3844B2 (ja) * 1996-02-09 2002-02-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ガス遮断器
JP3860553B2 (ja) * 2002-11-19 2006-12-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US7078643B2 (en) 2003-12-15 2006-07-18 Rostron Joseph R Capacitor switch with internal retracting impedance contactor
EP1695364A1 (en) * 2003-12-15 2006-08-30 Southern States, Llc Capacitor switch with internal retracting impedance contactor
JP4429205B2 (ja) * 2005-05-16 2010-03-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ガス絶縁機器
JP4612495B2 (ja) * 2005-07-21 2011-01-12 株式会社日本Aeパワーシステムズ ガス絶縁開閉器
DE102005053448A1 (de) * 2005-11-04 2007-05-10 Siemens Ag Leistungsschalter mit einer Leistungsschaltstelle und einem Impedanzelement sowie Verfahren zum Einschalten des Impedanzelementes
US9018558B2 (en) * 2010-05-31 2015-04-28 Ormazabal Y Cia, S.L. Gas circuit breaker
KR101786522B1 (ko) * 2014-08-07 2017-10-18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차단기용 투입저항유닛의 지지구조
US9343252B2 (en) * 2014-08-27 2016-05-17 Eaton Corporation Arc extinguishing contact assembly for a circuit breaker assembly
KR101797021B1 (ko) * 2014-10-23 2017-11-13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초고압 차단기의 투입 저항 지지 구조
RU2677270C1 (ru) * 2015-01-19 2019-01-16 Сименс Акциенгезелльшафт Улучшенный высоковольтный размыкатель цепи
KR102517376B1 (ko) 2016-04-19 2023-04-03 엘에스일렉트릭(주) 투입저항을 구비하는 차단기
CN105957778B (zh) * 2016-06-01 2018-02-23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f6断路器合闸电阻与灭弧室的连接结构
CN106024505B (zh) * 2016-06-30 2018-06-29 河南平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灭弧室和使用该灭弧室的断路器
CN106024495A (zh) * 2016-06-30 2016-10-12 河南平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触头装置及使用该触头装置的灭弧室和断路器
DE102017206746A1 (de) * 2017-04-21 2018-10-2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parallelen Schalten hoher Ströme in der Hochspannungstechnik
CN111105951B (zh) * 2018-10-29 2022-07-05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高压开关及其电阻静触头
CN111105954B (zh) * 2018-10-29 2022-03-29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高压开关及断口结构
CN110676129B (zh) * 2019-09-26 2021-08-06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断路器合闸电阻脱扣机构及断路器
EP4092707A4 (en) * 2020-01-17 2023-03-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GAS PROTECTION SWITCH
CN112151301B (zh) * 2020-06-15 2022-12-30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灭弧室和断路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46732A (ja) * 1988-03-28 1989-10-02 Hitachi Ltd 遮断器の投入抵抗装置
CN1066933A (zh) * 1991-05-23 1992-12-0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具有并联电阻的电路断路器
US5304760A (en) * 1991-10-02 1994-04-19 Gec Alsthom Sa Ultra-high-tension circuit-break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31819A1 (de) * 1983-09-01 1985-03-21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Trennschalter fuer metallgekapselte, druckgasisolierte hochspannungsschaltanlagen
JPH034418A (ja) * 1989-05-31 1991-01-10 Toshiba Corp パッファ形ガス遮断器
JPH06101276B2 (ja) * 1989-08-24 1994-12-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断路器
JPH03297021A (ja) * 1990-04-16 1991-12-27 Toshiba Corp パッファ形ガス遮断器
JPH04286822A (ja) * 1991-03-18 1992-10-12 Toshiba Corp 投入抵抗接点付きパッファ形ガス遮断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46732A (ja) * 1988-03-28 1989-10-02 Hitachi Ltd 遮断器の投入抵抗装置
CN1066933A (zh) * 1991-05-23 1992-12-0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具有并联电阻的电路断路器
US5304760A (en) * 1991-10-02 1994-04-19 Gec Alsthom Sa Ultra-high-tension circuit-break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437633B2 (ja) 2003-08-18
KR100359682B1 (ko) 2003-01-29
JPH07272598A (ja) 1995-10-20
CN1113599A (zh) 1995-12-20
KR950034340A (ko) 1995-12-28
US5567924A (en) 1996-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11C (zh) 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
CN1393900A (zh) 具有组合的真空和气体中断的高压断路器装置
CN100345237C (zh) 电磁开关装置
CN1121634A (zh) 电路断路器
CN1186793C (zh) 具有复式运动的高压电气开关设备
CN101034642A (zh) 真空绝缘开关装置
CN1825725A (zh) 真空开关装置
CN1187774C (zh) 配有带介电屏蔽的灭弧室的电气断路器电极
CN1574141A (zh) 电动工具触发器组件
CN1055443A (zh) 具有可变电阻辅助断路的线路断路器
CN1300442A (zh) 热保护器
CN1051454A (zh) 电泳限制断路器
CN1801423A (zh) 断路气体再循环的电开关装置
CN1233003C (zh) 开关的接触机构及电气开关
CN1118107A (zh) 具有低自压缩功能的断路器
CN1190812C (zh) 灭弧装置、具有该装置的开关及灭弧方法
CN1016477B (zh) 充压介电气体吹弧的高压断路器
CN212374100U (zh) 一种垃圾袋打包机构及垃圾桶
CN201514892U (zh) 一种快速接地开关装置
CN1524278A (zh) 包括真空盒的断电和切断开关装置
CN1039609C (zh) 开关装置
CN110098084A (zh) 一种真空开关
CN1023737C (zh) 中压断路器
CN1309404A (zh) 开闭装置
CN1201358C (zh) 吹气型气体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