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0327A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80327A CN104080327A CN201380007172.5A CN201380007172A CN104080327A CN 104080327 A CN104080327 A CN 104080327A CN 201380007172 A CN201380007172 A CN 201380007172A CN 104080327 A CN104080327 A CN 1040803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 harvesting
- gear
- torque limiter
- ax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9/00—Driving mechanisms or parts thereof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01D69/08—Clutch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7/00—Undercarriages or fram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Mechanisms for adjusting the frame; Platform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9/00—Driving mechanisms or parts thereof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01D69/06—Gearin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配置其他部件、可以有效地进行打开收割部时的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本发明是将来自发动机(9)的动力用变速器(41)变速,并将变速后的动力经由扭矩调整机构(54)向收割部(3)的收割第一轴(53)传递的联合收割机(100),收割部(3)可以向左右水平方向转动而敞开,在扭矩调整机构(54)的输出侧及收割第一轴(53)的另一侧分别设有动力传递第二齿轮(86)及收割输入齿轮(96)而使之啮合,在收割部(3)敞开时,使扭矩调整机构(54)的动力传递第二齿轮(86)与收割第一轴(53)的收割输入齿轮(96)分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的技术,特别涉及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经由扭矩限制器传递给收割部的联合收割机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有如下的联合收割机,其是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经由扭矩限制器传递给收割部的联合收割机,在副箱(counter case)的内部具备扭矩限制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扭矩限制器构成为可以阻断向所述收割部的动力传递,例如在副箱的旋转轴侧的收割驱动负载增加时,能够利用所述扭矩限制器的作用来阻断向所述收割部的动力传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096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以往的构成中,因设置副箱而使部件数目增加。另外,还需要有配置副箱的空间,从而限制了配置其他的部件的场所。另外,由于为了从扭矩限制器向收割部的收割输入轴进行动力传递而使用了皮带,因此在打开收割部时需要摘下皮带。
所以,本发明鉴于该问题,提供一种容易配置其他的部件、能够有效地进行打开收割部时的作业的联合收割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下面对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方法进行说明。
即,在技术方案1中,提供一种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用变速器来变速、并将变速后的动力经由扭矩限制器向收割部的收割输入轴传递的联合收割机,所述收割部可以向左右水平方向转动而敞开,在所述扭矩限制器的输出侧及收割输入轴的另一侧分别设有齿轮而使之啮合,在收割部敞开时,使所述扭矩限制器的齿轮与收割输入轴的齿轮分离。
在技术方案2中,将所述扭矩限制器设于所述收割输入轴的一端侧。
在技术方案3中,在所述扭矩限制器的输入侧,配置来自行驶部的动力传递构件、以及来自脱谷部的动力传递构件。
在技术方案4中,提供一种具备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向收割部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的联合收割机,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设有第一传动轴、将来自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动力经由多个齿轮向所述收割部传递的收割第一轴、以及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收割第一轴之间在过负载时保护动力传递机构的扭矩限制器,所述收割部可以向左右水平方向转动而敞开,将在作业时支承与所述收割部一起转动的收割第一轴的支承构件、存放所述多个齿轮的齿轮箱、以及存放所述扭矩限制器的扭矩限制器箱设为一体。
在技术方案5中,在所述扭矩限制器箱的下部设有润滑油贮藏部。
在技术方案6中,设有检测所述扭矩限制器的动力传递上游侧的旋转的第一旋转检测机构、以及检测所述扭矩限制器的动力传递下游侧的旋转的第二旋转检测机构。
在技术方案7中,提供一种具备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从PTO轴向收割部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且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设有与所述PTO轴连结的第一传动轴、以及将来自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动力经由多个齿轮向所述收割部传递的收割第一轴的联合收割机,在所述PTO轴与所述收割第一轴之间设有在过负载时保护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扭矩限制器。
在技术方案8中,所述多个齿轮存放于齿轮箱中,所述扭矩限制器设于所述齿轮箱的侧方,且设于与输入皮带轮侧相反的侧方。
在技术方案9中,将所述齿轮箱内的多个齿轮配置为一列。
发明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效果,可以起到如下所示的效果。即,在敞开收割部时不需要摘下皮带,作业效率提高。另外,由于不用使用副箱,因此可以削减部件数目。另外,通过将扭矩限制器设于收割输入轴的附近,可以将配置收割输入轴及扭矩限制器的空间集中起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动力传递机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扭矩调整机构及收割第一轴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扭矩调整机构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扭矩限制器的平面局部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动力传递机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齿轮箱及收割第一轴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齿轮箱、扭矩限制器箱及支承构件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齿轮箱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齿轮箱、扭矩限制器箱及支承构件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齿轮箱、扭矩限制器箱及支承构件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收割部为敞开状态时的齿轮箱、扭矩限制器箱及支承构件的俯视图。
图16是同一实施方式的扭矩限制器的剖面图。
图17是同一实施方式的扭矩限制器的剖面分解图。
图18是同一实施方式的扭矩限制器的分解放大图。
图19是同一实施方式的设有间隙的扭矩限制器的剖面图。
图20是表示扭力板及扭矩辊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1及图2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00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而且,将图1的箭头A方向定义为行进方向。
联合收割机100具备行驶部2、收割部3、脱谷部4、喂料链条5、粮箱6、排出搅龙7、驾驶操作部8、以及发动机9。
行驶部2由左右一对履带11、11构成。左右一对履带11、11支承着行驶机体1。收割部3是收割谷杆的部分,设于行驶机体1的前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四垄收割的收割部3。脱谷部4是将在收割部3中收割的谷杆脱粒的部分,设于行驶机体1的上部。脱谷部4具有用于将谷杆向后方搬送的喂料链条5。粮箱6是储存脱粒后的谷粒的箱,装载于脱谷部4的侧方。排出搅龙7是用于将储存在粮箱6中的谷粒向外部排出的装置,配置于粮箱6的上部。驾驶操作部8设于行驶机体1的前部,配置有具备驾驶席12、操作手柄13或各种操作杆等的操作装置。在驾驶席12的下方的行驶机体1中,配置有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9。
下面使用图1、图2及图3对收割部3的构成进行说明。
收割部3具有收割框架21、设于收割框架21的前端的多个分禾板22、以及设于收割框架21的前部的多个扶起箱23。收割框架21的后部由行驶机体1可上下转动地支承。分禾板22是用于将田地的未收割谷杆以四垄量分禾的构件,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五个。扶起箱23被以后倾姿势沿左右方向排列并竖立设置。另外,在各扶起箱23中分别设有扶起耙24,进行谷杆的扶起。
在扶起箱23的下部后方设有星形轮25及拨入用的带有突起的皮带26,利用星形轮25及带有突起的皮带26,将被扶起的未收割谷杆的根部向后方拨入。另外,在收割框架21的下方设有割刀27,被拨入了的未收割谷杆由割刀27切断。
将收割谷杆的根部从前方向后方搬送的下部搬送装置30由后述的收割框架21支承。
上部搬送装置32和纵向搬送装置34由未图示的纵向搬送驱动箱支承,其中所述上部搬送装置32将收割谷杆的穗尖侧向后方搬送,所述纵向搬送装置34将在下部搬送装置30的输送终端部附近汇合的四垄量的收割谷杆的根部及穗尖侧承接并搬送至脱谷部4的喂料链条5的输送始端。
另外,收割部3具有未图示的收割升降气缸。通过如此构成,就可以通过使收割升降气缸伸缩而可升降地构成整个收割部3。另外,通过使纵向搬送装置34上下摆动,能够进行耕深调节。
另外,为了易于进行其内部的各装置或发动机及变速箱等的维护,收割部3构成为能够以竖立设置于行驶机体1的前部一侧方的垂直支轴20为中心水平转动(可开闭转动)。
下面,使用图3对收割部3的动力传递机构进行说明。
来自发动机9的动力被向行驶部2的变速器41传递,传递给从变速器41的输出侧突出了的PTO轴40。在PTO轴40的一端设有行驶部输出皮带轮42,动力从行驶部输出皮带轮42向收割部第一输入皮带轮51传递。在行驶部输出皮带轮42与收割部第一输入皮带轮51之间卷挂有皮带。
另一方面,来自发动机9的动力被传递给脱谷部4的未图示的各种传递机构,动力从脱谷部输出皮带轮43向收割部第二输入皮带轮52传递。在脱谷部输出皮带轮43与收割部第二输入皮带轮52之间卷挂有皮带,在皮带的中途部设有张紧式离合器45。
在正常作业时,张紧式离合器45处于分离状态,动力从行驶部输出皮带轮42向收割部第一输入皮带轮51传递。另外,在行驶部2处于停止状态时,在仅进行谷杆的流入作业的情况下,由于脱谷部4正在驱动之中,因此通过将张紧式离合器45设为结合状态,从脱谷部输出皮带轮43向收割部第二输入皮带轮52传递。
收割部第一输入皮带轮51及收割部第二输入皮带轮52被与构成扭矩调整机构54的第一传动轴81连接,扭矩调整机构54的输出侧被固定设置于构成收割输入轴的收割第一轴53的一端。第一传动轴81经由扭矩调整机构54向收割第一轴53传递动力。
另外,如图4所示,收割第一轴53被配置为轴心方向相对于行进方向来说为左右方向,在收割第一轴53的扭矩调整机构54侧的侧方,如图4的双点划线所示,配置有发动机9。另外,如图4的双点划线所示,在发动机9的侧方,且在行驶机体1的侧面一侧设有冷却风扇17。冷却风扇17是用于从机体外部向内侧(发动机9侧)输送空气而冷却发动机的风扇。来自冷却风扇17的风穿过发动机9,还被送至配置有收割第一轴53的空间。这样,使收割第一轴53也可以获得空气的冷却效果。
在收割第一轴5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动力经由伞齿轮向上部搬送轴55传递。上部搬送轴55是用于向上部搬送装置32传递动力的轴。
另外,在收割第一轴53的中途部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动力经由伞齿轮向收割第二轴57传递。
在收割第二轴57的中途部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动力经由伞齿轮向下部搬送轴60及纵向搬送轴61传递。下部搬送轴60及纵向搬送轴61分别是用于向下部搬送装置30及纵向搬送装置34传递动力的轴。
另外,收割第二轴57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动力经由伞齿轮向收割第三轴58传递。
收割第三轴58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动力经由伞齿轮向割刀驱动轴62传递。割刀驱动轴62是用于向割刀27传递动力的轴。
另外,在收割第三轴58的中途部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动力经由伞齿轮向收割第四轴65传递。
在收割第四轴65的中途部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动力经由伞齿轮及动力传递轴66进一步向搬送轴67传递。搬送轴67是用于向星形轮25、带有突起的皮带26、下部搬送装置30、以及上部搬送装置32传递动力的轴。
在收割第四轴65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两个齿轮,动力经由齿轮向收割第五轴70传递。
在收割第五轴70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动力经由伞齿轮向收割第六轴71传递。
然后,从收割第六轴71经由扶起轴72、72、72,驱动图2中所示的多个扶起箱23的链条,驱动扶起耙24。
下面使用图4及图5对扭矩调整机构54进行说明。
扭矩调整机构54是用于在施加了规定负载以上的负载的情况下停止动力的传递的机构,设于收割部第一输入皮带轮51及收割部第二输入皮带轮52与收割第一轴53之间,配置于收割第一轴53的一端侧附近。更具体来说,扭矩调整机构54设置在设于收割第一轴53的一端侧的收割输入齿轮96的后上方。
扭矩调整机构54具备:固定设置收割部第一输入皮带轮51及收割部第二输入皮带轮52的第一传动轴81、配设于第一传动轴81的一侧上的扭矩限制器56、作为用于从第一传动轴81经由扭矩限制器56向收割第一轴53传递动力的齿轮的动力传递第一齿轮85、动力传递第二齿轮86、以及容纳它们的齿轮箱80。
扭矩限制器56具有外箱87、内板88、外板89、扭力板90、以及扭力弹簧91。外箱87配置为以与第一传动轴81的长尺寸方向平行的方向(相对于机体行进方向来说的左右方向)作为长尺寸方向,在长尺寸方向设有多个长孔87a。在外箱87的内部,设有内板88、外板89、扭力板90、以及扭力弹簧91。构成为能够通过紧固设于扭矩限制器56的一端的扭力螺母92来调整扭力弹簧91的弹性力。内板88被固定设置于第一传动轴81,外板89在外周设有与外箱87的长孔87a嵌合的多个突起。扭力板90被夹持于内板88与外板89之间,可以转动地支承未图示的多个扭矩辊。构成为可以利用扭力弹簧91来调整推压内板88与外板89的力。
由此,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利用扭力弹簧91推压内板88与外板89的力为摩擦力,因此当第一传动轴81转动时,内板88及外板89就会一体地转动,外板89的突起89a与外箱87的长孔87a啮合而使外箱转动。由此,动力从第一传动轴81向外箱87传递。在对第一传动轴81侧施加了过大的负载的情况下,由于扭矩要大于推压内板88与外板89的力,因此内板88就会夹隔着扭力板90相对于外板89空转,从而动力无法从第一传动轴81向外箱87传递。
在外箱87的外侧设有密封构件93。密封构件93是用于将齿轮箱80的扭矩限制器56侧与动力传递第一齿轮85侧隔开地密封的构件。在由密封构件93隔开的齿轮箱80的扭矩限制器56侧的空间(图6的由双点划线包围的空间)中填充有润滑油。通过如此构成,扭矩限制器56变成总是浸渍在润滑油中的状态,能够进行稳定的动力传递。
在外箱87的外周的一侧设有外箱齿轮94,外箱齿轮94与固定设置于第二传动轴95上的动力传递第一齿轮85啮合。第二传动轴95由齿轮箱80自由旋转地支承,在第二传动轴95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动力传递第二齿轮86。动力传递第二齿轮86的一部分(前侧)从齿轮箱80露出,与设于收割第一轴53的一端的收割输入齿轮96啮合。
此种构成中,传递到第一传动轴81的动力从扭矩限制器56、外箱齿轮94向动力传递第一齿轮85传递,动力从动力传递第一齿轮85经由第二传动轴95、动力传递第二齿轮86向设于收割第一轴53的一端的收割输入齿轮96传递。
在对收割部3进行维护等情况下,在将收割部3以垂直支轴20为中心朝图5箭头X方向水平转动时,动力传递第二齿轮86与收割输入齿轮96的啮合被解除而分离。由此,收割输入齿轮96及收割第一轴53与收割部3一起朝水平方向转动,而动力传递第一齿轮85、动力传递第二齿轮86、第二传动轴95、扭矩限制器56、第一传动轴81、收割部第一输入皮带轮51及收割部第二输入皮带轮52留在行驶机体1侧。
由于收割部第一输入皮带轮51及收割部第二输入皮带轮52留在行驶机体1侧,因此在将收割部3水平转动时不需要摘下皮带。
如上所述,是将来自发动机9的动力用变速器41变速,并将变速后的动力经由扭矩调整机构54向收割部3的收割第一轴53传递的联合收割机100,收割部3可以沿左右水平方向转动而敞开,在扭矩调整机构54的输出侧及收割第一轴53的另一侧分别设置动力传递第二齿轮86及收割输入齿轮96而使之啮合,在收割部3敞开时,使扭矩调整机构54的动力传递第二齿轮86与收割第一轴53的收割输入齿轮96分离。
通过如此构成,在将收割部3敞开时就不需要摘下皮带,作业效率提高。
另外,将扭矩调整机构54设于收割第一轴53的一端侧。
通过如此构成,就不需要使用副箱,因此可以削减部件数目。另外,通过将扭矩调整机构54设于收割第一轴53的附近,能够将配置收割第一轴53及扭矩调整机构54的空间集中起来。
另外,在扭矩调整机构54的输入侧,配置有作为来自行驶部2的动力传递构件的收割部第一输入皮带轮51、以及作为来自脱谷部的动力传递构件的收割部第二输入皮带轮52。
通过如此构成,在行驶部2的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脱谷部4的张紧式离合器45处于结合状态的情况下,能够驱动收割部3,因此能够去除在停止时堵塞在收割部3的谷杆。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进行说明。此外,对于附带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相同的编号的构件,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因此省略说明。
为了易于进行收割部3内部的各装置或发动机及变速箱等的维护,收割部3构成为能够以竖立设置在行驶机体1的前部一侧方的垂直支轴20为中心水平转动(可开闭转动)。垂直支轴20如图9所示,设于转动支点框架1a。
使用图7、图8及图9对收割部3的动力传递机构进行说明。
来自发动机9的动力被向行驶部2的变速器41传递,传递给从变速器41的输出侧突出了的PTO轴40。在PTO轴40的一端设有行驶部输出皮带轮42,动力从行驶部输出皮带轮42向收割部第一输入皮带轮51传递。在行驶部输出皮带轮42与收割部第一输入皮带轮51之间卷挂有皮带。
收割部第一输入皮带轮51与第一传动轴81连接,在第一传动轴81的另一端设有扭矩限制器156。在扭矩限制器156的外周部设有扭矩限制器侧齿轮194,扭矩限制器侧齿轮194经由中间齿轮195与设于收割第一轴53的一端的收割第一轴侧齿轮196连结。通过如此构成,从第一传动轴81传递来的动力经由扭矩限制器156、扭矩限制器侧齿轮194、中间齿轮195、收割第一轴侧齿轮196向收割第一轴53传递。
另外,如图10所示,收割第一轴53被配置为轴心方向相对于行进方向为左右方向,在收割第一轴53的一端,设有收割第一轴侧齿轮196。在收割第一轴53的机体内侧方向,如图8中所示,配置有发动机9。
在收割第一轴5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动力经由伞齿轮向上部搬送轴55传递。上部搬送轴55是用于向上部搬送装置32传递动力的轴。
另外,在收割第一轴53的中途部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动力经由伞齿轮向收割第二轴57传递。
在收割第二轴57的中途部固定设置有伞齿轮,经由伞齿轮向下部搬送轴60及纵向搬送轴61传递动力。下部搬送轴60及纵向搬送轴61分别是用于向下部搬送装置30及纵向搬送装置34传递动力的轴。
另外,收割第二轴57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动力经由伞齿轮向收割第三轴58传递。
收割第三轴58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动力经由伞齿轮向割刀驱动轴62传递。割刀驱动轴62是用于向割刀27传递动力的轴。
另外,在收割第三轴58的中途部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动力经由伞齿轮向收割第四轴65传递。
在收割第四轴65的中途部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动力经由伞齿轮及动力传递轴66进一步向搬送轴67传递。搬送轴67是用于向星形轮25、带有突起的皮带26、下部搬送装置30、以及上部搬送装置32传递动力的轴。
在收割第四轴65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两个齿轮,动力经由齿轮向收割第五轴70传递。
在收割第五轴70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动力经由伞齿轮向收割第六轴71传递。
然后,从收割第六轴71经由扶起轴72、72、72,驱动多个扶起箱23的链条,驱动扶起耙24。
下面,使用图11到图15对齿轮箱173、扭矩限制器箱174及支承构件175进行说明。
齿轮箱173是用于存放扭矩限制器侧齿轮194及中间齿轮195的箱,配置于第一传动轴81的机体外侧,且配置于机体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
另外,如图12所示,在齿轮箱173的第一传动轴81侧的侧面,设有将一面敞开了的齿轮箱体173a,在齿轮箱173的另一侧面,设有一面敞开了的扭矩限制器箱体173b。在齿轮箱体173a的敞开面构成为能安装齿轮箱外罩177。通过将齿轮箱外罩177固定设置在齿轮箱体173a,形成存放扭矩限制器侧齿轮194及中间齿轮195的空间。
另外,在扭矩限制器箱体173b构成能安装后述的扭矩限制器箱174。由此,齿轮箱173与扭矩限制器箱174设为一体。如图9所示,固定设置在转动支点框架1a的上端部,所述转动支点框架1a被固定设置在行驶机体1的上部。
另外,在齿轮箱体173a,沿前后方向串联地存放着扭矩限制器侧齿轮194及中间齿轮195。通过如此构成,可以缩小齿轮箱173的左右宽度,因此可以确保空间。
没有设置齿轮箱体173a的前侧的壁(中间齿轮195侧的壁),收割部3在通常情况下,即在非敞开状态下,收割第一轴53的收割第一轴侧齿轮196与中间齿轮195啮合。
在齿轮箱173的前方设有用于使收割第一轴53可以拆装的支承构件175。
支承构件175构成为由转动轴175a轴向支承在齿轮箱173,能向前后方向转动。另外,通过在支承构件175的上端以及将支承构件175向齿轮箱173侧转动时与支承构件175的上端抵接的齿轮箱173前端连通固定构件175b,能够将支承构件175与齿轮箱173固定。固定构件175b由螺栓构成。
收割部3在通常情况下,即在非敞开状态下,如图14所示,通过将支承构件175向齿轮箱173侧转动连通固定构件175b,而将收割第一轴53固定地支承在齿轮箱173。
另外,在维护时,即在将收割部3设为敞开状态时,通过如图15所示,取下固定构件175b,通过以转动轴175a为中心将支承构件175向前侧转动,而使收割第一轴53沿箭头方向从齿轮箱173分离。
扭矩限制器箱174是用于存放设于第一传动轴81的一端的扭矩限制器156的箱,设于齿轮箱173的侧方,且设于与配置有第一传动轴81的一侧相反的侧方。扭矩限制器箱174的齿轮箱173侧的侧面敞开。通过将扭矩限制器箱174固定设置在扭矩限制器箱体173b,而形成存放扭矩限制器156的空间。像这样,扭矩限制器箱174与齿轮箱173被设为一体。
下面,使用图16到图18对扭矩限制器156进行说明。
扭矩限制器156是用于在施加了规定负载以上的负载的情况下停止动力的传递的机构,设于第一传动轴81的一端。第一传动轴81被从中途部贯穿到齿轮箱外罩177、齿轮箱173及扭矩限制器箱174中,扭矩限制器156被存放在扭矩限制器箱174中。
另外,在插入到扭矩限制器箱174的内侧的第一传动轴81的端部,借助轴承205自由旋转地轴向支承着平齿轮形的扭矩限制器侧齿轮194。
如图16所示,扭矩限制器156具有外箱187、垫板201、压板202、内板188、外板189、扭力板190、以及扭力弹簧191。外箱187配置为以与第一传动轴81的长尺寸方向平行的方向(相对于机体行进方向来说的左右方向)为长尺寸方向,在长尺寸方向设有多个长孔187a。在外箱187的内部,设有垫板201、压板202、内板188、外板189、扭力板190、以及扭力弹簧191。垫板201设于外箱187的内部,压板202配置为在第一传动轴81上与垫板201对置,在垫板201与压板202之间配置有内板188、外板189、扭力板190。构成为可以通过将设于扭矩限制器156的一端的扭力螺母192紧固来调整扭力弹簧191的弹性力。内板188被固定设置在第一传动轴81上,外板189在外周设有与外箱187的长孔187a嵌合的多个突起。扭力板190夹持在内板188与外板189之间,可以转动地支承多个扭矩辊190a。构成为可以利用扭力弹簧191来调整推压内板188与外板189的力。
由此,在通过情况下,由于利用扭力弹簧191推压内板188与外板189的力为摩擦力,因此当第一传动轴81转动时,内板188及外板189一体地转动,外板189的突起189a与外箱187的长孔187a啮合而转动外箱187。由此,动力从第一传动轴81向外箱187传递。在对第一传动轴81侧施加了过大的负载的情况下,由于扭矩要大于推压内板188与外板189的力,因此内板188夹隔着扭力板190相对于外板189空转,从而动力无法从第一传动轴81向外箱187传递。
另外,在第一传动轴81的轴芯部形成L形的油孔203,油孔203的一端侧向扭矩限制器箱174的内部开口。油孔203的另一端侧向第一传动轴81的周面开口。由此,利用因第一传动轴81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使润滑油从油孔203向扭矩辊190a方向移动,从而利用离心力强制性地向扭矩辊190a输送油而进行强制润滑。
另外,如图18所示,扭矩辊190a被形成为圆柱形,在扭力板190中形成俯视时相似的长方形的支承孔190b。由此,就将扭矩辊190a自由旋转地内插于支承孔190b。另外,在支承孔190b对置的长边侧的开口边缘对置地设有一对舌片190c,使舌片190c与扭矩辊190a的外周抵接。
另外,如图20所示,使扭矩辊190a的轴芯线相对于穿过扭力板190的旋转中心的放射线向扭力板190的旋转下游侧以一定的倾斜角度倾斜。因扭矩辊190a在与内板188和外板189接触的同时旋转而使扭力板190也旋转。此时,由于各扭矩辊190a在由扭力板190限制住意图沿相对于外板189的旋转轨道以一定角度倾斜的方向转动的同时发生移动,因此产生与所述1扭力弹簧191的压力成比例的摩擦阻力。
另外,如图11所示,在扭矩限制器箱174的下部,设有润滑油贮藏部174a。润滑油贮藏部174a是贮藏填充到扭矩限制器箱174侧的空间中的润滑油的部位。由于润滑油贮藏部174a与配置有扭矩限制器156的空间相比温度低,因此贮藏在润滑油贮藏部174a中的润滑油被冷却。另外,由于润滑油贮藏部174a配置于由发动机9的冷却风扇17送来的冷却风的下游侧,因此容易吹到冷却风。
另外,如图19所示,还可以在垫板201及压板202与对置的内板188之间形成间隙S,通过如此构成,就可以构成为使扭力螺母192的推压力从内板188外周侧直接作用于扭矩辊190a,可以消除扭矩辊190a的外开而保持稳定的扭矩值。
另外,如图7所示,在第一传动轴81上,设有检测处于扭矩限制器156的动力传递上游侧的第一传动轴81的旋转量的作为第一旋转检测机构的第一旋转传感器81a,在收割第一轴53上,设有检测处于扭矩限制器156的动力传递下游侧的收割第一轴53的旋转量的作为第二旋转检测机构的第二旋转传感器53a。
第一旋转传感器81a及第二旋转传感器53a分别由光学式的传感器构成,检测第一传动轴81及收割第一轴53的旋转量。而且,第一旋转传感器81a及第二旋转传感器53a也可以由物理式的传感器构成。
第一旋转传感器81a及第二旋转传感器53a被与控制装置197连接,控制装置197可以根据第一旋转传感器81a及第二旋转传感器53a的检测信息,判断是否为过负载状态。
通过如此构成,就可以根据由第一旋转传感器81a检测出的检测量与由第二旋转传感器53a检测出的检测量的差,检测出是否为过负载状态,在处于过负载状态的情况下,利用未图示的报知机构等向作业者报知。
在外箱187的外周且在齿轮箱173侧的外周设有扭矩限制器侧齿轮194,经由扭矩限制器侧齿轮194、中间齿轮195与收割第一轴侧齿轮196啮合。
此种构成中,传递到第一传动轴81的动力从扭矩限制器156、扭矩限制器侧齿轮194经由中间齿轮195向设于收割第一轴53的一端的收割第一轴侧齿轮196传递。
在对收割部3进行维护等情况下,在将收割部3以垂直支轴20为中心朝图15箭头方向水平转动时,收割第一轴侧齿轮196与中间齿轮195的啮合被解除而分离。由此,收割第一轴侧齿轮196及收割第一轴53就与收割部3一起沿水平方向转动,扭矩限制器156、第一传动轴81、扭矩限制器侧齿轮194及中间齿轮195留在行驶机体1侧。
由于收割部第一输入皮带轮51留在行驶机体1侧,因此在将收割部3水平转动时就不需要摘下皮带。
而且,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传感器53a设于收割第一轴53,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设于扭矩限制器156的动力传递下游侧即可。
如上所述,是具备将来自发动机9的动力向收割部3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的联合收割机100,动力传递机构设有第一传动轴81、将来自第一传动轴81的动力经由扭矩限制器侧齿轮194、中间齿轮195、以及收割第一轴侧齿轮196向收割部3传递的收割第一轴53、在第一传动轴81与收割第一轴53之间在过负载时保护动力传递机构的扭矩限制器156,收割部3可以沿左右水平方向转动而敞开,将在作业时支承与收割部3一起转动的收割第一轴53的支承构件175、存放扭矩限制器侧齿轮194及中间齿轮195的齿轮箱173、以及存放扭矩限制器156的扭矩限制器箱174设为一体。
通过如此构成,就可以将支承构件175、齿轮箱173、以及扭矩限制器箱174紧凑地集中起来,从而可以实现节省空间。
另外,在扭矩限制器箱174的下部设有润滑油贮藏部174a。
通过如此构成,由于在扭矩限制器箱174内在温度较低的润滑油贮藏部174a中贮藏润滑油,因此可以有效地冷却润滑油。
另外,设有检测所述扭矩限制器156的动力传递上游侧的旋转的第一旋转传感器81a、检测所述扭矩限制器156的动力传递下游侧的旋转的第二旋转传感器53a。
通过如此构成,可以根据由第一旋转传感器81a检测出的检测量与由第二旋转传感器53a检测出的检测量的差,来检测出是否为过负载状态。
另外,如上所述,是具备将来自发动机9的动力从PTO轴40向收割部3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且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设有与PTO轴40连结的第一传动轴81、将来自第一传动轴81的动力经由扭矩限制器侧齿轮194、中间齿轮195、收割第一轴侧齿轮196向收割部3传递的收割第一轴53的联合收割机,在PTO轴40与收割第一轴53之间设有在过负载时保护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扭矩限制器156。
通过如此构成,可以在过负载时保护动力传递机构。与在动力的传递的下游侧设置多个扭矩限制器相比,可以用单纯的结构来构成。
另外,扭矩限制器侧齿轮194及中间齿轮195被存放于齿轮箱173中,扭矩限制器156设于所述齿轮箱173的侧方,且设于与收割部第一输入皮带轮51侧相反的侧方。
通过如此构成,就可以在收割部第一输入皮带轮51侧确保空间。
另外,将齿轮箱173内的扭矩限制器侧齿轮194及中间齿轮195配置为一列。
通过如此构成,可以缩小齿轮箱173的左右宽度,因此可以确保空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用于联合收割机的技术中,特别是可以用于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经由扭矩限制器向收割部传递的联合收割机的技术中。
附图标记说明
2:行驶部;3:收割部;4:脱谷部;41:变速器;45:张紧式离合器;53:收割第一轴(收割输入轴);53a第二旋转传感器(第二旋转检测机构);56:扭矩限制器;81:第一传动轴;81a第一旋转传感器(第一旋转检测机构);86:动力传递第二齿轮;96:收割输入齿轮;100:联合收割机;173:齿轮箱;174:扭矩限制器箱;174a润滑油贮藏部;175:支承构件;194:扭矩限制器侧齿轮;195:中间齿轮;196:收割第一轴侧齿轮。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联合收割机,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用变速器来变速,并将变速后的动力经由扭矩限制器向收割部的收割输入轴传递,所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收割部能够向左右水平方向转动而敞开,
在所述扭矩限制器的输出侧及收割输入轴的另一侧分别设有齿轮而使之啮合,在收割部敞开时,使所述扭矩限制器的齿轮与收割输入轴的齿轮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扭矩限制器设于所述收割输入轴的一端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扭矩限制器的输入侧,配置有来自行驶部的动力传递构件、以及来自脱谷部的动力传递构件。
4.一种联合收割机,具备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向收割部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所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设有第一传动轴、将来自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动力经由多个齿轮向所述收割部传递的收割第一轴、以及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收割第一轴之间在过负载时保护动力传递机构的扭矩限制器,
所述收割部能够向左右水平方向转动而敞开,
将在作业时支承与所述收割部一起转动的收割第一轴的支承构件、存放所述多个齿轮的齿轮箱、以及存放所述扭矩限制器的扭矩限制器箱设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扭矩限制器箱的下部设有润滑油贮藏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设有检测所述扭矩限制器的动力传递上游侧的旋转的第一旋转检测机构、以及检测所述扭矩限制器的动力传递下游侧的旋转的第二旋转检测机构。
7.(删除)
8.(修改后)一种联合收割机,具备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从PTO轴向收割部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设有与所述PTO轴连结的第一传动轴、以及将来自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动力经由多个齿轮向所述收割部传递的收割第一轴,所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PTO轴与所述收割第一轴之间设有在过负载时保护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扭矩限制器,
所述多个齿轮被存放于齿轮箱中,
所述扭矩限制器设于所述齿轮箱的侧方,且设于与输入皮带轮侧相反的侧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齿轮箱内的多个齿轮配置为一列。
说明或声明(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用修改后的权利要求第1-9项替换原权利要求第1-9项。
其中,将权利要求7删除。另外,在权利要求8中补入修改前的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技术特征。基于以上修改,我们认为所有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都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
对权利要求1-6以及权利要求9并没有进行修改,与原申请文件相同。
Claims (9)
1.一种联合收割机,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用变速器来变速,并将变速后的动力经由扭矩限制器向收割部的收割输入轴传递,所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收割部能够向左右水平方向转动而敞开,
在所述扭矩限制器的输出侧及收割输入轴的另一侧分别设有齿轮而使之啮合,在收割部敞开时,使所述扭矩限制器的齿轮与收割输入轴的齿轮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扭矩限制器设于所述收割输入轴的一端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扭矩限制器的输入侧,配置有来自行驶部的动力传递构件、以及来自脱谷部的动力传递构件。
4.一种联合收割机,具备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向收割部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所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设有第一传动轴、将来自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动力经由多个齿轮向所述收割部传递的收割第一轴、以及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收割第一轴之间在过负载时保护动力传递机构的扭矩限制器,
所述收割部能够向左右水平方向转动而敞开,
将在作业时支承与所述收割部一起转动的收割第一轴的支承构件、存放所述多个齿轮的齿轮箱、以及存放所述扭矩限制器的扭矩限制器箱设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扭矩限制器箱的下部设有润滑油贮藏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设有检测所述扭矩限制器的动力传递上游侧的旋转的第一旋转检测机构、以及检测所述扭矩限制器的动力传递下游侧的旋转的第二旋转检测机构。
7.一种联合收割机,具备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从PTO轴向收割部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设有与所述PTO轴连结的第一传动轴、以及将来自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动力经由多个齿轮向所述收割部传递的收割第一轴,所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PTO轴与所述收割第一轴之间设有在过负载时保护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扭矩限制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齿轮被存放于齿轮箱中,
所述扭矩限制器设于所述齿轮箱的侧方,且设于与输入皮带轮侧相反的侧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齿轮箱内的多个齿轮配置为一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17374 | 2012-01-30 | ||
JP2012017374A JP5841850B2 (ja) | 2012-01-30 | 2012-01-30 | コンバイン |
JP2013-014875 | 2013-01-29 | ||
JP2013-014876 | 2013-01-29 | ||
JP2013014876A JP2014143959A (ja) | 2013-01-29 | 2013-01-29 | コンバイン |
JP2013014875A JP5922045B2 (ja) | 2013-01-29 | 2013-01-29 | コンバイン |
PCT/JP2013/052112 WO2013115281A1 (ja) | 2012-01-30 | 2013-01-30 | コンバイン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80327A true CN104080327A (zh) | 2014-10-01 |
CN104080327B CN104080327B (zh) | 2016-10-12 |
Family
ID=48905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0717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80327B (zh) | 2012-01-30 | 2013-01-30 | 联合收割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1726284B1 (zh) |
CN (1) | CN104080327B (zh) |
WO (1) | WO201311528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08486B (zh) * | 2021-11-26 | 2023-02-17 | 江苏大学 | 一种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混合动力转矩补偿机构及控制策略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924A (zh) * | 1993-05-07 | 1995-03-15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切割式收获机的转向控制装置 |
CN2325962Y (zh) * | 1997-10-20 | 1999-06-30 | 江麓第二建筑机械厂 | 多功能谷物联合收割机 |
JP2004261093A (ja) * | 2003-03-03 | 2004-09-24 |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 コンバイン |
CN201667824U (zh) * | 2010-05-10 | 2010-12-15 | 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 联合收割机割台摆环装置 |
CN201941589U (zh) * | 2011-01-03 | 2011-08-24 | 青岛华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联合收割机用驱动桥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18829B2 (ja) * | 2003-02-25 | 2009-02-04 |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 トルクリミッタ |
JP4109604B2 (ja) | 2003-10-21 | 2008-07-02 |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 コンバイン |
JP4109603B2 (ja) * | 2003-10-21 | 2008-07-02 |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 コンバイン |
JP2008133960A (ja) * | 2007-12-14 | 2008-06-12 | Yanmar Co Ltd | トルクリミッタ |
-
2013
- 2013-01-30 CN CN201380007172.5A patent/CN10408032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1-30 KR KR1020147023910A patent/KR10172628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1-30 WO PCT/JP2013/052112 patent/WO201311528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924A (zh) * | 1993-05-07 | 1995-03-15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切割式收获机的转向控制装置 |
CN2325962Y (zh) * | 1997-10-20 | 1999-06-30 | 江麓第二建筑机械厂 | 多功能谷物联合收割机 |
JP2004261093A (ja) * | 2003-03-03 | 2004-09-24 |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 コンバイン |
CN201667824U (zh) * | 2010-05-10 | 2010-12-15 | 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 联合收割机割台摆环装置 |
CN201941589U (zh) * | 2011-01-03 | 2011-08-24 | 青岛华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联合收割机用驱动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40119161A (ko) | 2014-10-08 |
KR101726284B1 (ko) | 2017-04-12 |
WO2013115281A1 (ja) | 2013-08-08 |
CN104080327B (zh) | 2016-10-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227366A (en) | Corn header drive system | |
CA2722472C (en) | Stalk-chopper and machine for harvesting maize equipped with such stalk-chopper | |
US2811819A (en) | Cut crop pickup and crushing machine | |
CN105593111A (zh) | 作业车辆 | |
CN201270667Y (zh) | 一种悬挂式玉米收获机 | |
CN104080327A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113348856B (zh) | 新式轻简型茎叶类蔬菜有序收获机 | |
CN201091114Y (zh) | 平板脱粒装置半喂入履带行走联合收割机 | |
CN206866097U (zh) | 圆捆打捆机 | |
CN200994283Y (zh) | 一种棉秆收获机 | |
CN202857341U (zh) | 一种收割机的动力传递机构 | |
CN201682804U (zh) | 一体化玉米割台 | |
JP2014068567A (ja) | トウモロコシ収穫機 | |
CN210381921U (zh) | 一种小型自走式蓖麻收获机 | |
CN203675563U (zh) | 一种玉米精量播种机 | |
CN203633163U (zh) | 一种自走式玉米收割机 | |
CN2547109Y (zh) | 玉米收割机摘穗割台 | |
JP4068870B2 (ja) | トルクリミッタ | |
CN109132418A (zh) | 一种用于生物炭生产的秸秆输送装置 | |
CN206353937U (zh) | 微耕机麦秆挤压模块 | |
JP5290639B2 (ja) | 刈取収穫機 | |
CN209268039U (zh) | 一种玉米收割机扶倒装置 | |
CN212184203U (zh) | 一种两行玉米收获用摘穗箱 | |
US3511287A (en) | Forage harvester drive for feed elements | |
CN107027441A (zh) | 圆捆打捆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1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