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4848A - 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及基于夹紧件的多个构件的固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及基于夹紧件的多个构件的固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4848A
CN104074848A CN201410097107.2A CN201410097107A CN104074848A CN 104074848 A CN104074848 A CN 104074848A CN 201410097107 A CN201410097107 A CN 201410097107A CN 104074848 A CN104074848 A CN 1040748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ing part
clamping element
pin
hole
open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971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4848B (zh
Inventor
大泽正敏
小池明彦
渡边俊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74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4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4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48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通过夹紧件将多个构件彼此结合并固定时,从任一构件均能够自如地组装并牢固地固定夹紧件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及基于夹紧件的多个构件的固定方法。夹紧件(10)具备:配置在一端侧,向ABS托架(51)所具备的作为开口部的安装孔(51a)插入而将该ABS托架(51)卡止的第一卡止部(12);配置在另一端侧,向上臂(41)所具备的安装孔(41a)插入而将该上臂(41)卡止的第二卡止部(13);扩宽而连接在第一卡止部(12)与第二卡止部(13)的中间位置,并将ABS托架(51)与上臂(41)之间保持为规定距离的间隔部(11);从第一卡止部(12)的前端贯通到第二卡止部(13)的前端的贯通孔(14a);穿过贯通孔(14a)的防脱用的销(15)。

Description

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及基于夹紧件的多个构件的固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夹紧件将多个板等构件彼此结合并固定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及基于夹紧件的多个构件的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将夹紧件向结合对象即多个构件(例如板)的贯通孔插入,并利用该插入的夹紧件来将多个板结合固定的例子,在专利文献1及2中存在记载。
专利文献1的夹紧件在向机动车的车门坎板(rocker panel)固定车门嵌饰条(rocker moulding)时使用。具备:向车门嵌饰条的嵌饰条孔和车门坎板的板孔分别插入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金属孔眼构件;向金属孔眼构件的从一端到另一端形成的贯通孔内嵌入的芯构件。
另外,金属孔眼构件具有:向车门嵌饰条卡挂的一端侧的表面卡挂部;插入到板孔内而向车门坎板卡挂的另一端侧的背面卡挂部;表面卡挂部与背面卡挂部之间的规定长度形成为向径外方向突出的圆筒形状,并利用该圆筒形状部分将车门嵌饰条与车门坎板的间隔保持成固定距离的保持肋。将这样的金属孔眼构件从车门嵌饰条的嵌饰条孔插入,进而向车门坎板的板孔插入,之后,向该金属孔眼构件的贯通孔内插入芯构件。通过该插入,阻止表面卡挂部的向径内方向的位移来防止表面卡挂部从车门嵌饰条脱落的情况,并使背面卡挂部扩径来防止背面卡挂部从车门坎板脱落的情况。
专利文献2的夹紧件在向一方的板(称为第一板)固定另一方的板(称为第二板)时使用。该夹紧件具备:向第二板的安装口插入并安装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阴构件;在插入到第一板的贯通孔即卡止部内之后,被进一步压推而插入到在第二板上安装的阴构件的从一端到另一端形成的贯通孔内的阳构件。
在阳构件的根部设有与第一板的插入侧的面卡止的圆环板状的限制板部。在阴构件上设有与第二板的插入侧的面卡止的圆环板状的弹性片部。在相对于第二板来固定第一板时,首先,将阴构件向第二板的安装口插入并安装。然后,使第一板的卡止部与阴构件的贯通孔的位置对合,并从该卡止部插入阳构件,当将该阳构件进一步向在第二板上安装的阴构件的贯通孔内插入时,阴构件的弹性片部发生扩开变形而能够防止从第二板的脱落。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852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89538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金属孔眼构件的表面卡挂部形成得比车门嵌饰条的嵌饰条孔大,因此只能将金属孔眼构件首先经由嵌饰条孔安装于车门嵌饰条,之后向车门坎板安装。即,无法与之相反地将金属孔眼构件安装于车门坎板之后向车门嵌饰条安装。换言之,只能是一定将夹紧件安装于一方的规定的板之后向另一方的板安装,无法与之相反地从另一方的板进行安装,从而存在组装的灵活性欠缺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中,以夹紧件的阳构件安装于第一板且阴构件安装于第二板的情况为前提,因此也存在无法进行与之相反的安装这样的组装的灵活性欠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通过夹紧件将多个构件彼此结合并固定时,从任一构件均能够自如地组装并牢固地固定夹紧件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及基于夹紧件的多个构件的固定方法。
-解决方案】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其特征在于,具备:配置在一端侧,向第一构件所具备的开口部插入而将该第一构件卡止的第一卡止部;配置在另一端侧,向第二构件所具备的开口部插入而将该第二构件卡止的第二卡止部;扩宽而连接在所述第一卡止部与所述第二卡止部的中间位置,并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保持为规定距离的中间部;从所述第一卡止部的前端贯通到所述第二卡止部的前端的贯通孔;以及穿过所述贯通孔的防脱用的销。
根据该结构,通过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也简称为夹紧件)的一端侧的第一卡止部将第一构件卡止,通过另一端侧的第二卡止部将第二构件卡止,且上述卡止的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之间由夹紧件的中间部保持为规定距离,该保持后的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通过使销穿过从第一卡止部的前端贯通到第二卡止部的前端的贯通孔来进行防脱。因此,通过夹紧件能够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从任一构件进行组装,且能够将双方的构件牢固地固定。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销呈棒状,中间部分具有比该中间部分的上下部分较细地环绕的凹部,在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上突出设有与穿过该贯通孔的所述销的凹部卡止的爪部。
根据该结构,在销的凹部卡止爪部,该销穿过贯通第一及第二卡止部的贯通孔而进行防脱,该爪部向贯通孔的内表面突出,因此能够更牢固地进行该防脱。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具备槽,该槽与该第一构件所具备的开口部连通而延伸,且贯通该第一构件,所述销在销轴上隔开间隔而具备能够穿过所述开口部的尺寸的第一头部和不能穿过所述开口部的尺寸的第二头部,该间隔为使该第一头部及该第二头部向所述开口部的两开口侧分别突出的间隔,在所述销穿过所述贯通孔时,在所述第一头部及所述第二头部位于所述开口部的两开口侧的状态下,使该第一头部及第二头部沿着所述槽移动至规定位置来进行防脱。
根据该结构,在通过夹紧件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固定时,能够更牢固地进行基于销的防脱。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止部具备弹性端部,该弹性端部穿过所述第一构件所具备的开口部且由弹性构件形成,在所述销穿过所述贯通孔时,通过该销按压所述弹性端部来将所述第一构件卡止。
根据该结构,仅使销穿过就能够容易地将第一构件卡止。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止部具备铆接部,该铆接部穿过所述第一构件所具备的开口部,且通过按压而被铆接,在所述销穿过所述贯通孔时,通过该销按压所述铆接部来将所述第一构件卡止。
根据该结构,仅使销穿过就能够容易地将第一构件卡止。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涉及一种基于夹紧件的多个构件的固定方法,该夹紧件具备配置在一端侧的第一卡止部、配置在另一端侧的第二卡止部、以及所述第一卡止部与所述第二卡止部的中间的间隔部,并且具备销,该销穿过从所述第一卡止部的前端贯通到所述第二卡止部的前端的贯通孔,所述基于夹紧件的多个构件的固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第一卡止部向第一构件所具备的开口部插入的第一步骤;将所述第二卡止部向第二构件所具备的开口部插入,由此将所述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暂时固定的第二步骤;以及在所述暂时固定后,将所述销穿过所述贯通孔,由此将该暂时固定状态固定的第三步骤。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涉及一种基于夹紧件的多个构件的固定方法,该夹紧件具备配置在一端侧的第一卡止部、配置在另一端侧的第二卡止部、以及所述第一卡止部与所述第二卡止部的中间的间隔部,并且具备销,该销穿过从所述第一卡止部的前端贯通到所述第二卡止部的前端的贯通孔,所述基于夹紧件的多个构件的固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第二卡止部向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中的第二构件所具备的开口部插入的第一步骤;将所述第一卡止部向所述第一构件所具备的开口部插入,由此将所述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暂时固定的第二步骤;以及在所述暂时固定后,将所述销穿过所述贯通孔,由此将该暂时固定状态固定的第三步骤。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六、第七方面的方法,在通过夹紧件将第一及第二构件彼此结合并固定时,能够将夹紧件从第一及第二构件中的任一方进行组装固定。因此,本发明的夹紧件具有向多个构件的组装的灵活性。而且,向贯通第一及第二卡止部的贯通孔穿过销,由此进行第一及第二卡止部的从第一及第二构件的防脱,从而执行该固定。因此,能够牢固地进行基于夹紧件的第一及第二构件的固定。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特征在于,将所述销穿过所述贯通孔,由此,阻止所述第一卡止部向内侧的位移,从而进行所述第一构件从该第一卡止部的防脱,并且,使所述第二卡止部的径向的尺寸扩宽得比所述第二构件所具备的开口部的尺寸大,来进行所述第二构件从所述第二卡止部的防脱。
根据该方法,通过将销穿过贯通孔,来阻止夹紧件的向第一卡止部的内侧的位移,并且使第二卡止部的径向的尺寸扩宽得比第二构件所具备的开口部的尺寸大,因此进行第一及第二构件从第一及第二卡止部的防脱。因此,通过夹紧件能够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牢固地固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通过夹紧件将多个构件彼此结合并固定时,从任一构件均能够自如地组装并牢固地固定夹紧件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及基于夹紧件的多个构件的固定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的销的侧视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的夹紧件主体部而得到的俯视图,(b)是从侧面观察夹紧件主体部而得到的侧视图,(c)是从下方观察夹紧件主体部而得到的仰视图。
图4是图3(a)所示的A1-A1剖视图。
图5是表示将销向夹紧件主体部插入至最后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机动车的悬架部分的上臂及ABS传感器托架的立体图。
图7是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向上臂固定ABS传感器托架时的第一固定方法的说明图。
图8是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向上臂固定ABS传感器托架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向上臂固定ABS传感器托架时的第二固定方法的说明图。
图10是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向上臂固定ABS传感器托架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在变形例1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中销卡止于ABS传感器托架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向上臂固定ABS传感器托架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通过变形例2的使销发生了变形时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向上臂固定ABS传感器托架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10-1、10-2 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
11间隔部 (中间部)
11-1 圆环部
12、12-2 第一卡止部
12a、12b、12c、12d 第一卡止爪部
13 第二卡止部
13a、13b、13c、13d 第二卡止爪部
14、41-1、14-2 夹紧件主体部
14a 贯通孔
15、15-1、15-2 销
15a 前端部
15b、15c、15d、15e、15f 缩颈部
15g 头部
15h 环绕卡止部
15i 第一头部
15j 轴部(轴)
15k 第二头部
15m 支承部
17a、17b、17c、17d 梁部
18a、18b、18c、18d 柱部
19a、19b、19c 爪部
31 第一板(第一构件)
32 第二板(第二构件)
31a、32a 贯通孔
41 上臂(第二构件)
41a、51a 安装孔
44 转动件
45 轮毂
51、51-1 ABS传感器托架(第一构件)
51b 狭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10的结构的立体图。
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也简称为夹紧件)10具备:夹紧件主体部14,其具有圆筒状的间隔部11、从间隔部11的一方的环绕端侧沿着圆筒轴向(轴向)而向上方延伸的第一卡止部12、从间隔部11的另一方的环绕端侧沿着轴向而向下方延伸的第二卡止部13;棒状的销15,其穿过夹紧件主体部14的从一端向另一端贯通的贯通孔。需要说明的是,间隔部11用于对后述的图6所示的ABS传感器托架51进行卡止·保持。通过存在间隔部11,来防止构件相互的松动,从而能够垂直地进行固定。
图2是销15的侧视图。销15呈从前端部15a到根部的头部15g具有多个缩颈部15b、15c、15d、15e、15f的大致圆柱形状。头部15g呈在销15中外径最大的圆盘状。前端部15a呈在销15中具有外径最小的前端部的大致圆锥形状。而且,在头部15g下的缩颈部15f的下方具有锥形部15t,在销15的前端侧的2个缩颈部15b、15c之间具有沿着径外方向环绕而突出的环绕卡止部15h。
图3(a)是从上方观察夹紧件主体部14而得到的俯视图,(b)是从侧面观察夹紧件主体部14而得到的侧视图,(c)是从下方观察夹紧件主体部14而得到的仰视图。图4是图3(a)所示的A1-A1剖视图。
夹紧件主体部14如图4所示,呈具有从上端(一端)到下端(另一端)贯通的贯通孔14a的大致圆筒形状,且如图3(b)所示,在夹紧件主体部14中具有最大径的间隔部11的内周部分固定有向上下突出的第一卡止部12及第二卡止部13。需要说明的是,上下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使用的用语,本发明没有限定为上下左右等方向。
该固定状态也如图3(a)所示,4个梁部17a、17b、17c、17d从间隔部11的内周面朝向中心以90度间隔突出,在这些梁部17a~17d的前端部分固定有沿轴向而向上方延伸的柱部18a、18b、18c、18d,在这些柱部18a~18d之间固定有构成第一卡止部12的4个第一卡止爪部12a、12b、12c、12d。
这些第一卡止爪部12a~12d分别独立地配设,分别由沿径向能够复原的呈弹簧状弯曲的金属或树脂材料等构成的弹性构件形成(也可以是永久变形的构件)。而且,各第一卡止爪部12a~12d如在图3(b)中以12a、12c为代表所示的那样,成为前端部向间隔部11的内周面方向突出的爪部。
另外,如图3(b)所示,向间隔部11的下方突出的第二卡止部13如图4所示,在间隔部11的内周部分处与各第一卡止爪部12a~12d连通,且如图3(b)或(c)所示,由从间隔部11分别独立地向下方突出的3个第二卡止爪部13a、13b、13c构成。在该例子中,上述第二卡止爪部13a~13c由与各第一卡止爪部12a~12d相同的弹性构件形成。
另外,如图3(a)~(c)及图4所示,在与各第一卡止爪部12a~12d相连而分支成3个的第二卡止爪部13a~13c的叉状部分的间隙(例如参照图3(b)所示的第二卡止爪部13a与13b的间隙)内,形成有从该叉状部分向夹紧件主体部14的中心轴侧弯曲而突出的3个爪部19a、19b、19c。
如图4所示,当从贯通孔14a的上方侧向这种结构的夹紧件主体部14插入销15并进一步向下方按压时,如图5所示,销15向夹紧件主体部14插入至最后而成为正好嵌合的状态。
在该嵌合状态下,夹紧件主体部14的各第一卡止爪部12a~12d的爪部分由销15的锥形部15t向径外方向压开,各第二卡止爪部13a~13c由销15的包含环绕卡止部15h的外周部分向径外方向压开。
此时,环绕卡止部15h使各第二卡止爪部13a~13c向径向扩宽,且卡止于在各第二卡止爪部13a~13c的下端形成的切口部,该卡止状态由各第二卡止爪部13a~13c的回弹力来保持。而且,夹紧件主体部14的中间部分的各爪部19a~19c将销15的中间部分的缩颈部15e卡止。通过这样的嵌合状态的保持及卡止,销15成为嵌合在夹紧件主体部14的内部的状态。
另外,在图5中,示出通过由夹紧件主体部14及销15构成的夹紧件10将作为第一构件的第一板31与作为第二构件的第二板32结合并固定的状态。即,如图4所示,将销15插入至中途的夹紧件主体部14向图5所示的第一板31的贯通孔31a及第二板32的贯通孔32a穿过,且配置成使各第一卡止爪部12a~12d的爪部分与第一板31的外表面抵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将销15进一步向下方按压,插入至销15的环绕卡止部15h卡止于夹紧件主体部14的各第二卡止爪部13a~13c的下端的切口部为止。
通过该卡止而销15成为正好嵌入到夹紧件主体部14的贯通孔14a内的状态。此时,通过销15的锥形部15t将夹紧件主体部14的各第一卡止爪部12a~12d的爪部分向径外方向压开,从而对第一板31的贯通孔31a从内侧朝向外侧按压,并且该爪部分卡止于第一板31的外表面。同时,通过销15的包含环绕卡止部15h的外周部分将各第二卡止爪部13a~13c向径外方向压开,从而对第二板32的贯通孔32a从内侧朝向外侧按压,此时,位于贯通孔32a内的销15的中间部分的缩颈部15e成为被夹紧件主体部14的中间部分的各爪部19a~19c卡止的状态。
另外,在第一板31与第二板32之间夹设有夹紧件主体部14的间隔部11,因此第一板31与第二板32保持为固定距离。这样,通过夹紧件10能够将第一板31与第二板32结合并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夹紧件主体部14是没有各爪部19a~19c的结构,由于销15的环绕卡止部15h卡止于各第二卡止爪部13a~13c的切口部,因此销15也成为卡止固定于夹紧件主体部14的内部而不会脱落的状态。
<实施方式的第一固定方法>
接下来,说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夹紧件10向图6所示的机动车的上臂41固定ABS(Antilock Brake System)传感器托架51时的第一固定方法。需要说明的是,ABS传感器托架51也简称为ABS托架51。
如图6所示,在机动车的悬架部分上,通过利用上臂41和下臂42而支承于车身的转向节43来安装车轮的轮毂45,并组装盘式制动器的转动件44。在组装于轮毂45的未图示的车轴(轴)上,通过ABS托架51安装有检测车轮的旋转速度的ABS用的车轮速度传感器(未图示)。夹紧件10是将ABS托架51向上臂41进行固定的构件。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成为从ABS托架51能够观察到夹紧件10的头部15g的状态。
在通过夹紧件10向上臂41固定ABS托架51时,在该例子中,如图7(a)所示,将销15向夹紧件主体部14插入至中途的夹紧件10的头部15g侧朝向箭头Y1所示的方向,插入到ABS托架51的贯通孔即安装孔51a内。该插入进行至夹紧件主体部14的间隔部11如图7(b)所示那样与ABS托架51的上述的插入侧的面抵接为止。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孔51a为方形的理由是防止夹紧件10自身旋转的缘故。
通过该插入,在销15的头部15g和夹紧件主体部14的作为第一卡止部12的各第一卡止爪部12a~12d的爪部分从安装孔51a突出的状态下,夹紧件10保持于ABS托架51。在该保持后,如箭头Y2所示,将夹紧件主体部14的第二卡止部13向上臂41的贯通了外壁的安装孔41a插入。该插入进行至间隔部11与上臂41的该插入侧的面抵接为止。
然后,将销15向上臂41侧压入,如图5所示,插入至销15的环绕卡止部15h卡止于夹紧件主体部14的各第二卡止爪部13a~13c的切口部为止。
由此,如图7(c)所示,头部15g和各第一卡止爪部12a~12d的爪部分从ABS托架51的安装孔51a突出,这些爪部分由锥形部15t扩宽,成为向安装孔51a的外周方向进行按压并固定的状态。通过该夹紧件10固定后的夹紧件10的周边的上臂41和ABS托架51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
如该图8所示,销15的锥形部15t将夹紧件主体部14的各第一卡止爪部12a~12d的爪部分向径外方向扩宽,该扩宽的各爪部分卡止于ABS托架51的插入侧的面上。同时,销15的前端侧的环绕卡止部15h卡止于在第二卡止部13的下端形成的切口部。此时,通过包含该环绕卡止部15h的销外周部分将各第二卡止爪部13a~13c扩宽,该扩宽的各第二卡止爪部13a~13c对上臂41的安装孔41a从内侧朝向外侧进行按压并卡止。同时,位于安装孔41a中的销15的中间部分的缩颈部15e成为被夹紧件主体部14的中间部分的各爪部19a~19c卡止的状态。因此,通过夹紧件10在上臂41上牢固地固定ABS托架51。
<实施方式的第二固定方法>
接下来,说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夹紧件10向上臂41固定ABS托架51时的第二固定方法。该第二固定方法与第一固定方法的顺序不同。
首先,如图9(a)所示,将销15向夹紧件主体部14插入至中途的夹紧件10的第二卡止部13侧朝向箭头Y3所示的方向,插入到上臂41的安装孔41a内。该插入进行至夹紧件主体部14的间隔部11如图9(b)所示那样与上臂41的插入侧的面抵接为止。
通过该插入,销15插入至中途的夹紧件主体部14的包含间隔部11的上方部分以从上臂41突出的状态保持于上臂41。在该保持后,如箭头Y4所示,将ABS托架51的安装孔51a向销15的头部15g及各第一卡止爪部12a~12d的爪部分穿过。该穿过进行至ABS托架51的穿过侧的面与间隔部11抵接为止。
然后,将销15向上臂41侧压入,如图5所示,插入至销15的环绕卡止部15h卡止于夹紧件主体部14的各第二卡止爪部13a~13c的切口部为止。
这样,如图9(c)所示,销15的头部15g和各第一卡止爪部12a~12d的爪部分从ABS托架51的安装孔51a突出,这些爪部分由锥形部15t扩宽,通过该扩宽的锥形部15t将安装孔51a的环绕面向径外方向按压而成为固定状态。这种情况下,也与上述的第一固定方法同样,如图8所示,通过夹紧件10在上臂41上牢固地固定ABS托架51。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夹紧件10如第一固定方法的图7所示,具备:配置在一端侧,向作为第一构件的ABS托架51所具备的安装孔(开口部)51a插入而将该ABS托架51卡止的第一卡止部12;配置在另一端侧,向作为第二构件的上臂41所具备的安装孔(开口部)41a插入而将该上臂41卡止的第二卡止部13;扩宽而连接于第一卡止部12与第二卡止部13的中间位置,将ABS托架51与上臂41之间保持为规定距离的作为中间部的间隔部11;从第一卡止部12的前端贯通到第二卡止部13的前端的贯通孔14a;穿过贯通孔14a的防脱用的销15。
根据该结构,通过夹紧件10的第一卡止部12将ABS托架51卡止,通过第二卡止部13将上臂41卡止,且上述卡止后的ABS托架51及上臂41之间由夹紧件10的间隔部11保持为规定距离。该保持后的ABS托架51及上臂41通过使销15穿过从第一卡止部12的前端贯通到第二卡止部13的前端的贯通孔14a来进行防脱。因此,通过夹紧件能够将ABS托架51和上臂41牢固地固定。
另外,销15呈棒状,中间部分具有比其他部分较细地环绕的作为凹部(缩径部)的缩颈部15e,在贯通孔14a的内表面上突出地设有与穿过该贯通孔14a的销15的缩颈部15e卡止的爪部19a~19c(参照图3)。
根据该结构,在向贯通第一及第二卡止部13的贯通孔14a穿过而进行防脱的销15的缩颈部15e上卡止向该贯通孔14a的内表面突出的爪部19a~19c,由此能够更牢固地进行该防脱。
另外,基于夹紧件10的多个构件的第一固定方法如下进行,其中,该夹紧件10具备配置在一端侧的第一卡止部12、配置在另一端侧的第二卡止部13、以及第一卡止部12与二卡止部13的中间的间隔部11,且具备穿过从第一卡止部12的前端贯通到第二卡止部13的前端的贯通孔14a的销15。
在第一步骤中,将第一卡止部12向ABS托架51所具备的安装孔51a插入。在第二步骤中,将第二卡止部13向上臂41所具备的安装孔41a插入,由此将ABS托架51及上臂41暂时固定。在第三步骤中,在暂时固定后,向贯通孔14a穿过销15,由此将该暂时固定状态固定为正式固定状态。
另外,第二固定方法如下进行(参照图9)。
在第一步骤中,将第二卡止部13向ABS托架51及上臂41中的上臂41所具备的安装孔41a插入。在第二步骤中,将第一卡止部12向ABS托架51所具备的安装孔51a插入,由此将ABS托架51及上臂41暂时固定。在第三步骤中,在暂时固定后,向贯通孔14a穿过销15,由此将该暂时固定状态固定为正式固定状态。
根据上述的方法,在通过夹紧件10将ABS托架51及上臂41彼此结合并固定时,可以将夹紧件10从ABS托架51及上臂41中的任一个组装而固定。即,本发明的夹紧件10具有向多个构件的组装的灵活性。而且,向贯通第一及第二卡止部13的贯通孔14a穿过销15,由此进行第一及第二卡止部13的从ABS托架51及上臂41的防脱,从而执行该固定。因此,能够牢固地进行基于夹紧件10的ABS托架51向上臂41的固定。
另外,在上述的任一固定方法中,销15穿过贯通孔14a,由此阻止第一卡止部12向内侧位移的情况,从而进行ABS托架51从该第一卡止部12的防脱,并且,使第二卡止部13的径向的尺寸扩宽得比上臂41所具备的安装孔41a的尺寸大,来进行上臂41从第二卡止部13的防脱。
根据该方法,将销15穿过贯通孔14a,由此阻止夹紧件10的第一卡止部12向内侧的位移,并且由于第二卡止部13的径向的尺寸扩宽得比上臂41所具备的安装孔41a的尺寸大,因此进行ABS托架51及上臂41的从第一及第二卡止部13的防脱。因此,通过夹紧件10能够将ABS托架51和上臂41牢固地固定。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10-1的结构的剖视图。其中,在与上述的夹紧件10(参照图1)对应的部分上标注同一符号。
夹紧件10-1具备棒状的销15-1和夹紧件主体部14-1。
销15-1在销轴上的位于最上部(一端)的圆盘状的第一头部15i的下方,经由比第一头部15i细的直径的轴部(轴)15j而设有圆盘状的第二头部15k,在第二头部15k的下方分离规定间隔而设有支承部15m。比该支承部15m靠下方侧为与图2所示的销15的从缩颈部15e到前端部15a之间相同的结构。其中,第一头部15i的直径比图11所示的ABS托架51-1的安装孔51a的直径小,第二头部15k的直径比安装孔51a的直径大。
夹紧件主体部14-1具备轴向的宽度(高度)比上述的间隔部11(参照图1)窄(低)的圆环部11-1、上述的第二卡止部13(参照图1)。但是,换言之,圆环部11-1的轴向的宽度成为比包含第二头部15k及支承部15m在内的从该第二头部15k到支承部15m的间隔短的间隔。
另外,如图10所示,在将销15-1插入到夹紧件主体部14-1的贯通孔14a内时,支承部15m在与第二卡止部13抵接的位置被固定。通过在该位置被固定,相互分离规定间隔而固定于销轴上的第二头部15k和支承部15m形成的规定间隔部分起到上述的间隔部11(参照图1)的作用。
另外,如图11所示,ABS托架51-1形成有与安装孔51a连通且从该连通位置沿着ABS托架51的长度方向贯通的规定长度的狭缝(槽)51b。狭缝51b的宽度在与安装孔51a交界的交界位置处比销15-1的轴部15j的直径稍宽,但是随着从安装孔51a分离规定距离而逐渐变窄,在分离了规定距离的位置处比轴部15j的直径稍窄。
向该ABS托架51-1的安装孔51a内插入销15-1的第一头部15i,形成仅使第一头部15i从该插入侧的相反侧突出的状态,当使ABS托架51沿着狭缝51b移动至不能移动的位置时,将第一头部15i在从安装孔51a沿横向错开的位置固定。
其截面形状如图10所示,成为在第一头部15i与第二头部15k之间把持有ABS托架51-1的状态。在该把持状态下,由于销15-1的松动被消除,因此第一头部15i和第二头部15k具有弹簧结构。
在该结构中,说明使用夹紧件10-1将ABS托架51-1向上臂41固定的情况。首先,如图10所示,将销15的第一头部15i向ABS托架51-1的安装孔51a插入,形成为仅第一头部15i从安装孔51a突出的状态。在进行该插入后,由于第二头部15k的直径比安装孔51a的直径大,因此在第二头部15k与安装孔51a的周围面抵接的状态下停止,成为仅第一头部15i从安装孔51a突出的状态。
另一方面,将夹紧件主体部14-1的第二卡止部13向上臂41的安装孔41a插入至圆环部11-1发生抵接为止。其中,夹紧件主体部14-1的向安装孔41a的插入和上述的第一头部15i的向安装孔51a的插入中,哪一个先进行均可。
在插入了夹紧件主体部14-1之后,将组装于ABS托架51的销15-1从该销15-1的前端部15a向夹紧件主体部14-1的贯通孔14a插入。该插入如图5所示,进行至销15的环绕卡止部15h卡止于夹紧件主体部14的各第二卡止爪部13a~13c的切口部为止。
接着,如图11所示,使插入有第一头部15i的ABS托架51沿着狭缝51b移动至不能移动的位置。由此,第一头部15i在能够观察到安装孔51a的整体的沿横向错开的位置被固定,如图10所示,成为在第一头部15i与第二头部15k之间把持固定有ABS托架51-1的状态。由此,能够更牢固地进行销15-1的防脱。因此,通过夹紧件10-1在上臂41上牢固地固定ABS托架51-1。
另外,由于能够将夹紧件10-1从ABS托架51及上臂41中的任一方进行组装并固定,因此可知夹紧件10-1具有向多个构件的组装的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1的夹紧件10-1中,第二卡止部13作为向上臂41的安装孔41a插入的部分的结构。该第二卡止部13由图3所示的分成3个的第二卡止爪部13a~13c构成,但也可以将其形成为具有分成4个的卡止爪部的结构。这种情况下,销15-1的前端部分的直径进一步增大。由此,在向4个卡止爪部的中心的贯通孔穿过销15-1时,4个卡止爪部向径外方向扩开而对安装孔41a从内侧向外侧按压,通过该按压,能够使4个卡止爪部成为卡止于上臂41的卡止状态。
另外,在第二卡止爪部13a~13c的外周也可以如第一卡止部12那样设置突起等。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10-2的结构的剖视图。其中,在与上述的夹紧件10(参照图1)对应的部分上标注同一符号。
夹紧件10-2与夹紧件10的不同点在于夹紧件主体部14-2的结构。在夹紧件10中,如图3所示,第一卡止部12具有4个第一卡止爪部12a~12d,这4个第一卡止爪部12a~12d具备前端部向间隔部11的内周面方向突出的爪部。
但是,在本变形例2中,第一卡止部12-2的4个第一卡止爪部12a-2~12d-2不具备突出的爪部,成为直线状地延伸的结构。例如,第一卡止爪部12a-2~12d-2由在按压下自如地弯曲且当无压时恢复原状的弹性构件形成。因此,将第一卡止爪部12a-2~12d-2的前端部也特别称为弹性端部。但是,第一卡止爪部12a-2~12d-2的前端部也可以是被铆接的构件。
因此,如图12所示,在向上臂41及ABS托架51插入了夹紧件主体部14之后,将销15进一步压入而安设在规定位置。由此,通过图2所示的销15中的头部15g的缩颈部15f的下方的截面梯形形状的突出部分,如图12中虚线12a-2所示,按压第一卡止爪部12a-2~12d-2的直线状的弹性端部而使该弹性端部向径外方向弯曲。由于该弯曲而各弹性端部对ABS托架51的安装孔51a向径外方向按压,因此夹紧件主体部14-1成为卡止于ABS托架51的卡止状态。但是,也可以将第一卡止爪部12a-2~12d-2的前端部向外方铆接而进行铆接固定。
因此,不需要在第一卡止部12-2的前端具备爪部等的复杂的结构。仅通过将销15穿过各第一卡止爪部12a-2~12d-2的中心的贯通孔,就能够容易地进行销15的防脱而将ABS托架51卡止。
该夹紧件10-2的向ABS托架51及上臂41的组装如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7或图9说明的那样,可以从任一方进行组装。
另外,在图2所示的销15中,可以使头部15g和头部15g的缩颈部15f的下方的锥形部15t如图13所示的销15-2的头部15g-2那样,形成为比安装孔51a大的不能穿过的尺寸。这种情况下,通过该大尺寸的头部15g-2的下方的环绕突出部分,以更强的力按压各第一卡止爪部12a-2~12d-2的弹性端部而使该弹性端部向径外方向弯曲。因此,由于通过该强的弯曲力将安装孔51a向径外方向按压,因此夹紧件主体部14-1向ABS托架51的卡止力变得更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2的夹紧件10-2中,向上臂41的安装孔41a插入的部分的结构为第二卡止部13,但是也可以如上述变形例1中说明那样,使第二卡止部13成为具有分成4个的卡止爪部的结构,并进一步增大销15或15-2的前端部分的直径。由此,在向4个卡止爪部的中心的贯通孔穿过销15或15-2时,4个卡止爪部向径外方向扩开而对安装孔41a从内侧向外侧按压,通过该按压,能够形成为将4个卡止爪部卡止于上臂41的卡止状态。但是,ABS托架51为一例。
而且,在第二卡止爪部13a~13c的外周也可以如第一卡止部12那样设置突起等。

Claims (8)

1.一种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配置在一端侧,向第一构件所具备的开口部插入而将该第一构件卡止的第一卡止部;
配置在另一端侧,向第二构件所具备的开口部插入而将该第二构件卡止的第二卡止部;
扩宽而连接在所述第一卡止部与所述第二卡止部的中间位置,并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保持为规定距离的中间部;
从所述第一卡止部的前端贯通到所述第二卡止部的前端的贯通孔;以及
穿过所述贯通孔的防脱用的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销呈棒状,中间部分具有比该中间部分的上下部分较细地环绕的凹部,
在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上突出设有与穿过该贯通孔的所述销的凹部卡止的爪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件具备槽,该槽与该第一构件所具备的开口部连通而延伸,且贯通该第一构件,
所述销在销轴上隔开间隔而具备能够穿过所述开口部的尺寸的第一头部和不能穿过所述开口部的尺寸的第二头部,该间隔为使该第一头部及该第二头部向所述开口部的两开口侧分别突出的间隔,
在所述销穿过所述贯通孔时,在所述第一头部及所述第二头部位于所述开口部的两开口侧的状态下,使该第一头部及第二头部沿着所述槽移动至规定位置来进行防脱。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止部具备弹性端部,该弹性端部穿过所述第一构件所具备的开口部且由弹性构件形成,
在所述销穿过所述贯通孔时,通过该销按压所述弹性端部来将所述第一构件卡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止部具备铆接部,该铆接部穿过所述第一构件所具备的开口部,且通过按压而被铆接,
在所述销穿过所述贯通孔时,通过该销按压所述铆接部来将所述第一构件卡止。
6.一种基于夹紧件的多个构件的固定方法,该夹紧件具备配置在一端侧的第一卡止部、配置在另一端侧的第二卡止部、以及所述第一卡止部与所述第二卡止部的中间的间隔部,并且具备销,该销穿过从所述第一卡止部的前端贯通到所述第二卡止部的前端的贯通孔,所述基于夹紧件的多个构件的固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第一卡止部向第一构件所具备的开口部插入的第一步骤;
将所述第二卡止部向第二构件所具备的开口部插入,由此将所述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暂时固定的第二步骤;以及
在所述暂时固定后,将所述销穿过所述贯通孔,由此将该暂时固定状态固定为正式固定状态的第三步骤。
7.一种基于夹紧件的多个构件的固定方法,该夹紧件具备配置在一端侧的第一卡止部、配置在另一端侧的第二卡止部、以及所述第一卡止部与所述第二卡止部的中间的间隔部,并且具备销,该销穿过从所述第一卡止部的前端贯通到所述第二卡止部的前端的贯通孔,所述基于夹紧件的多个构件的固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第二卡止部向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中的第二构件所具备的开口部插入的第一步骤;
将所述第一卡止部向所述第一构件所具备的开口部插入,由此将所述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暂时固定的第二步骤;以及
在所述暂时固定后,将所述销穿过所述贯通孔,由此将该暂时固定状态固定为正式固定状态的第三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基于夹紧件的多个构件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销穿过所述贯通孔,由此,
阻止所述第一卡止部向内侧的位移,从而进行所述第一构件从该第一卡止部的防脱,并且,
使所述第二卡止部的径向的尺寸扩宽得比所述第二构件所具备的开口部的尺寸大,来进行所述第二构件从所述第二卡止部的防脱。
CN201410097107.2A 2013-03-27 2014-03-14 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及基于夹紧件的多个构件的固定方法 Active CN1040748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5622 2013-03-27
JP2013065622A JP6116961B2 (ja) 2013-03-27 2013-03-27 複数部材固定用クリップ及びクリップによる複数部材の固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4848A true CN104074848A (zh) 2014-10-01
CN104074848B CN104074848B (zh) 2016-08-17

Family

ID=51596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97107.2A Active CN104074848B (zh) 2013-03-27 2014-03-14 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及基于夹紧件的多个构件的固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16961B2 (zh)
CN (1) CN10407484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6581A (zh) * 2015-03-27 2016-10-12 株式会社利富高 表皮卡止用夹紧件
CN108930701A (zh) * 2017-05-22 2018-12-04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卡扣及使用该卡扣的组合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5471B (zh) * 2017-05-22 2018-06-0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卡扣及使用其之組合件
DE102019107203A1 (de) * 2019-03-20 2020-09-24 Böllhoff Verbindungstechnik GmbH Elastischer Verbindungsblock, Verbindungsstift dafür und eine Verbindung zwischen zwei Bauteilen über den elastischen Verbindungsblock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08423A (ja) * 1994-01-24 1995-08-11 Pop Rivet Fastener Kk プラスチック製ブラインドリベット
CN1225423A (zh) * 1998-02-05 1999-08-11 伊利诺斯工具公司 隔振风扇紧固件
CN1526962A (zh) * 2003-03-03 2004-09-08 百乐仕株式会社 连接元件
CN101617132A (zh) * 2007-03-06 2009-12-30 A.雷蒙合伙企业 用于组装两块板的组装装置
JP2010038185A (ja) * 2008-07-31 2010-02-18 Nifco Inc 被固定部材の固定構造およびクリップ
CN101960156A (zh) * 2008-03-04 2011-01-26 株式会社利富高 卡箍结构以及车辆用内装饰部件保持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851B2 (ja) * 1977-02-05 1983-02-12 株式会社ニフコ 留め具
JPS5942493Y2 (ja) * 1980-11-27 1984-12-12 株式会社ニフコ 板の結合具
JP2005188579A (ja) * 2003-12-25 2005-07-14 Nippon Pop Rivets & Fasteners Ltd パネル等の固定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08423A (ja) * 1994-01-24 1995-08-11 Pop Rivet Fastener Kk プラスチック製ブラインドリベット
CN1225423A (zh) * 1998-02-05 1999-08-11 伊利诺斯工具公司 隔振风扇紧固件
CN1526962A (zh) * 2003-03-03 2004-09-08 百乐仕株式会社 连接元件
CN101617132A (zh) * 2007-03-06 2009-12-30 A.雷蒙合伙企业 用于组装两块板的组装装置
CN101960156A (zh) * 2008-03-04 2011-01-26 株式会社利富高 卡箍结构以及车辆用内装饰部件保持结构
JP2010038185A (ja) * 2008-07-31 2010-02-18 Nifco Inc 被固定部材の固定構造およびクリップ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6581A (zh) * 2015-03-27 2016-10-12 株式会社利富高 表皮卡止用夹紧件
CN105996581B (zh) * 2015-03-27 2020-05-22 株式会社利富高 表皮卡止用夹紧件
CN108930701A (zh) * 2017-05-22 2018-12-04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卡扣及使用该卡扣的组合件
CN108930701B (zh) * 2017-05-22 2020-11-10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卡扣及使用该卡扣的组合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16961B2 (ja) 2017-04-19
JP2014190411A (ja) 2014-10-06
CN104074848B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4848A (zh) 多个构件固定用夹紧件及基于夹紧件的多个构件的固定方法
CN107850147B (zh) 盘式制动器衬片及其背板、以及固定卡钳式盘式制动器
EP2749778B1 (en) Clip
CN102014684B (zh) 公按扣和母按扣
CN103161855B (zh) 复合圆盘转子
CN110291306A (zh) 具有钢板弓型间隙弹簧的机动车辆固定卡钳局部加衬的盘式制动器
AU2005263503A1 (en) Pole wheel which can be connected to a wheel hub of a motor vehicle
US20110067963A1 (en) Arrangement of a Brake Disc on a Wheel Hub
RU2011125322A (ru) Установочный элемент сегмента кольца
CN102562749A (zh) 卡夹
CN104956113A (zh) 具有钢丝弹簧夹的摩擦衬片
CN105501147A (zh) 利用固定部件的车辆的电子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229898A (zh) 旋转电机的磁体嵌入型转子
CN104608579B (zh) 耦合扭矩梁式轴型悬架系统
CN104143796A (zh) 用于防止反向组装的线缆固定夹子
CN104854364A (zh) 轴装制动盘与连接元件
JP2007127239A (ja) ゴムブッシュ付きバー
CN107531205A (zh) 方向盘单元、气囊模块和方向盘体
CN105270291A (zh) 保持件
JP2010233407A (ja) 自動車用ケーブル支持具
CN106043202A (zh) 可视确认模块附接至方向盘的驾驶员气囊模块锁簧设计
CN102906966A (zh) 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12739927B (zh) 盘式制动器用垫弹簧以及盘式制动器装置
CN102576033B (zh) 用于汽车的传感器装置以及相应的用于制造这样的传感器装置的方法
KR20190074526A (ko) 회전 방지 기능이 구비된 밴드 케이블을 이용한 와이어링 하네스 고정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