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0970A - 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0970A
CN104070970A CN201410114939.0A CN201410114939A CN104070970A CN 104070970 A CN104070970 A CN 104070970A CN 201410114939 A CN201410114939 A CN 201410114939A CN 104070970 A CN104070970 A CN 104070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hold
side guide
down arm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49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0970B (zh
Inventor
福元良一
加藤知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70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0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9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6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slidable; fold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pport Devices For Sliding Door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滑动车门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身处的车身侧导轨;设置在滑动车门处的车门侧导轨;连接构件,连接构件中的各个连接构件包括在由导轨中的各个导轨形成的路径上滚动的引导辊,连接构件中的各个连接构件连接至导轨中的各个导轨,滑动车门构造成基于滑动车门的运动来打开和关闭形成在车身处的车门打开部,连接构件中的一个连接构件连接至车门侧导轨并且包括支撑臂,该支撑臂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至车身并且引导辊设置所在该支撑臂上;以及转动限制机构,该转动限制机构限制支撑臂在下述位置转动:在该位置处支撑臂位于伴随滑动车门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车辆的已知的滑动车门装置包括连接构件和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即纵向方向——延伸的导轨,该连接构件包括构造成在由导轨形成的路径上滚动的引导辊。滑动车门通过导轨和连接构件支撑在车身处以便基于滑动车门沿导轨的纵向运动来打开和关闭车辆的形成在车身的侧表面处的车门打开部。
此外,上述导轨可以包括形成在车身的侧表面处的车身侧导轨和形成在滑动车门的内侧表面的车门侧导轨。
例如,在下文中称为参考文献1的JP2003-335136A中公开的一种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装置,包括位于比车辆的由滑动车门形成的车窗部低的位置处的第一车身侧导轨、和位于车门打开部的下缘处的第二车身侧导轨。滑动车门装置还包括位于面对第一车身侧导轨和第二车身侧导轨的位置处的第一车门侧导轨和第二车门侧导轨。
导轨通常形成在车身处,然而,导轨也形成在滑动车门的内侧表面处以改善导轨和连接至导轨的连接构件的布置灵活性。因此,根据参考文献1中公开的滑动车门装置,可以省略形成车窗部的车窗玻璃的窗框。
然而,根据参考文献1中公开的滑动车门装置,不能完全消除由导轨的布置改变引起的、支撑滑动车门的刚性(即支撑刚性)降低的可能性。支撑刚性的这种降低随着滑动车门的摆动或晃动运动变得明显,这将导致滑动车门装置的质感降低。
因而,存在对不易受上述缺点影响的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装置的需要。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身的侧表面处的车身侧导轨;设置在滑动车门处的车门侧导轨;连接构件,连接构件中的各个连接构件包括在由车身侧导轨和车门侧导轨中的每一者形成的路径上滚动的引导辊,连接构件中的各个连接构件连接至车身侧导轨和车门车导轨中的每一者,滑动车门通过车身侧导轨、车门侧导轨和连接构件支撑在车身处,以构造成基于滑动车门沿车身侧导轨和车门侧导轨中的每一者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运动来打开和关闭形成在车身的侧表面处的车门打开部,连接构件中的一个连接构件连接至车门侧导轨并且包括支撑臂,该支撑臂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至车身并且引导辊设置在支撑臂处;以及转动限制机构,该转动限制机构限制支撑臂在下述位置处转动:在该位置处支撑臂位于伴随滑动车门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
即,为了使引导辊在导轨形成的路径上平滑地滚动,而需要在该导轨与引导辊之间设定间隙。然而,存在如下可能性,即设定上述间隙,从而在滑动车门的打开动作时,在基于上述滑动车门的沿车辆宽度方向位移使支撑臂转动后,也在该支撑臂产生微小的转动。而且,在车门侧也设置有导轨的结构中,存在与该车门侧导轨连接的连接构件的支撑臂产生的微小的转动作为滑动车门的摆动而变得显著的趋势。
然而,利用上述结构对支撑臂的转动进行限制,从而能够提高该滑动车门的支撑刚性。而且,由此,能够抑制滑动车门的摆动而实现质感的提高。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滑动车门装置优选上述转动限制机构具备基于上述支撑臂的转动而接合、分离的闩锁机构、撞针,在上述支撑臂转动后的位置,上述闩锁机构与上述撞针接合,从而对上述支撑臂的转动进行限制。
根据上述结构,基于该闩锁机构与撞针的接合关系,在支撑臂伴随着滑动车门的打开动作而转动后的位置,能够可靠地对支撑臂的转动进行限制。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滑动车门装置优选上述闩锁机构构成为具备:闩锁,其具有相对于上述撞针的接合部并设置为能够转动;杆,其能够与形成于上述闩锁的第二接合部接合而对上述撞针与上述闩锁的接合状态进行保持;以及杆构件,其以与上述杆连动的方式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对上述杆相对于形成于上述闩锁的第二接合部的接合及其解除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基于该撞针与闩锁的接合关系,能够可靠地对支撑臂的转动进行限制。而且,基于杆构件的动作,能够适当地对上述杆相对于形成于上述闩锁的第二接合部的接合以及接合的解除进行控制。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滑动车门装置优选具备引导构件,其基于为了使上述滑动车门伴随着其前后移动而沿车辆宽度方向位移而设定于上述导轨的弯曲形状,能够对上述杆构件进行引导。
即,在开闭动作时,滑动车门基于设定于各导轨的弯曲形状而沿车辆宽度方向位移。因此,根据上述结构,不设置传感器、致动器等电结构,能够适当且可靠地对该闩锁与杆的接合及其解除进行控制。而且,由此,能够确保较高的可靠性。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滑动车门装置优选上述转动限制机构构成为具备:形成于上述支撑臂的接合部、设置于上述车身的接合构件、以及对上述接合构件进行驱动而使上述接合构件与上述接合部接合的接合构件驱动单元。
根据上述结构,基于该接合部与接合构件的接合关系,在支撑臂伴随着滑动车门的打开动作而转动后的位置,能够可靠地对支撑臂的转动进行限制。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滑动车门装置优选上述接合构件驱动单元构成为具备:受压部,其基于上述滑动车门的打开动作与相对移动的上述连接构件抵接而被上述连接构件按压;以及驱动部,其基于按压上述受压部的力对上述接合构件进行驱动。
根据上述结构,不设置传感器、致动器等电结构,能够适当且可靠地对该支撑臂的转动进行限制以及解除其限制。而且,由此,能够确保较高的可靠性。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滑动车门装置优选上述接合构件设置为被上述接合构件驱动单元驱动,从而能够从与上述支撑臂的接合部对置的面伸出和缩回。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非接合时的接合构件与支撑臂的干涉。另外,能够一并实现提高其外观设计性。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滑动车门装置优选地,上述转动限制机构能够在将上述滑动车门保持在完全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对上述支撑臂的转动进行限制。
即,在成为滑动车门停止的状态的完全打开位置,该滑动车门的摆动容易变得明显。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滑动车门装置优选具备:第一车身侧导轨,其设置于上述车门打开部的后方;第二车身侧导轨,其设置于上述车门打开部的下缘;以及车门侧导轨,其配置于上述第二车身侧导轨的下方,而对上述滑动车门进行支撑。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第一车身侧导轨与其连接构件(第一车门侧连接构件)的连接点、第二车身侧导轨与其连接构件(第二车门侧连接构件)的连接点、以及车门侧导轨与其连接构件(车身侧连接构件)的连接点三个连接点对滑动车门进行支撑。
然而,上述三个连接点形成的三角形通过滑动车门进行打开动作而缩小。即,通过滑动车门向后方的移动使下方的两个连接点接近。而且,由此,滑动车门容易在以下直线周围摆动,该直线将与该第一车身侧导轨以及第二车身侧导轨连接的各连接构件形成的两个连接点之间进行连接。因此,在具有上述支撑构造的滑动车门装置应用上述各结构,从而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滑动车门装置优选地,与上述第一车身侧导轨连接的上述连接构件设置于与上述滑动车门形成的车窗部的下缘对应的位置。
即,采用上述结构,从而能够减少施加于构成该窗框的部分的负载。而且,由此,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窗框部分的设计自由度,包括消除窗框部。然而,这种布置不利于对滑动车门稳定地进行支撑。因此,在具有上述支撑构造的滑动车门装置应用上述各结构,从而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滑动车门的支撑刚性并实现质感的提高。
附图说明
根据参照附图的下面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特征和特性将变得更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文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线Ⅱ-Ⅱ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第一车身侧导轨和第一车门侧连接构件的构型;
图3是沿图1中的线Ⅲ-Ⅲ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第二车身侧导轨、第二车门侧连接构件、车门侧导轨以及车身侧连接构件的构型;
图4A是沿图1中的线ⅣA-ⅣA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第二车身侧导轨、第二车门侧连接构件、车门侧导轨以及车身侧连接构件的构型;
图4B是沿图1中的线ⅣB-ⅣB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第一车身侧导轨和第一车门侧连接构件的构型;
图5是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处于撞针和闩锁机构的脱离状态下的转动限制机构的构型;
图6是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处于撞针和闩锁机构的移位状态下的转动限制机构的构型;
图7是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处于撞针和闩锁机构接合状态下的转动限制机构的构型;
图8是平面图,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支撑臂在伴随滑动车门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处发生较小转动或运动的状态;
图9是平面图,示出了根据本文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动限制机构的构型;
图10是沿图9中的线X-X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转动限制机构的构型;
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构成接合构件驱动单元的驱动部的驱动杆的侧视图;
图12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构成接合构件驱动单元的受压部的受压杆的平面图;
图13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构成接合构件驱动单元的转换机构的侧视图;
图14是沿图12中的线XⅣ-XⅣ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构成接合构件驱动单元的转换机构的构型;
图15是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修改的实施方式的转动限制机构;以及
图16是根据另一修改的实施方式的接合构件驱动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对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中所示,车辆1包括滑动车门4,该滑动车门4可沿车辆1的前-后方向运动以打开和关闭形成在车身2的侧表面2a处的车门打开部3。
车辆1装备有滑动车门装置10,该滑动车门装置10包括沿车辆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导轨5、和连接至相应的导轨5以能够沿每个导轨5延伸的方向相对运动的连接构件7。滑动车门4通过导轨5和连接构件7支撑在车身2上,以便通过沿车辆1的前-后方向运动来打开和关闭形成在车身2的侧表面2a处的车门打开部3。
特别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滑动车门装置10的多个导轨5由设置在车身2的侧表面2a处的第一车身侧导轨5A和第二车身侧导轨5B、以及设置在滑动车门4的内侧表面4a处的车门侧导轨5C构成。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滑动车门装置10的连接构件7由设置在滑动车门4处以连接至第一车身侧导轨5A和第二车身侧导轨5B的第一车门侧连接构件7A和第二车门侧连接构件7B、以及设置在车身2的侧表面2a处以连接至车门侧导轨5C的车身侧连接构件7C构成。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中央轨道的第一车身侧导轨5A布置在车门打开部3的后侧,并位于车辆1的竖向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处。作为车身侧下部轨道的第二车身侧导轨5B设置在车门打开部3的下缘3a处以布置在第一车身侧导轨5A的下侧。作为车门侧下部轨道的车门侧导轨5C设置在滑动车门4的下缘部处以布置在第二车身侧导轨5B的下侧。
连接至第一车身侧导轨5A的第一车门侧连接构件7A设置在滑动车门4的后端部处、与由滑动车门4形成的车窗部11的下缘11a相对应的位置处。连接至第二车身侧导轨5B的第二车门侧连接构件7B布置在滑动车门4的前下端部处。连接至车门侧导轨5C的车身侧连接构件7C设置在车门打开部3的下部、与车门打开部3的后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处。
特别地,如图2中所示,第一车身侧导轨5A布置在呈凹槽形式的凹部12内。凹部12形成在车身2的侧表面2a处以便沿车辆1的前-后方向(即沿垂直于示出图2的纸面的方向)延伸。连接第一车身侧导轨5A的第一车门侧连接构件7A包括支架13和支撑臂14,支架13固定至滑动车门4,支撑臂14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支撑轴线L1。支撑臂14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在支架13处。引导辊16特别是第一引导辊16A设置在支撑臂14的端部14a处,使得第一引导辊16A构造成在由第一车身侧导轨5A形成的路径T上滚动。
第一车身侧导轨5A包括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上(对应于图2中的左右方向)对置的一对侧壁部17a和侧壁部17b。第一引导辊16A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在沿竖向方向延伸的支撑轴线L2处。在第一车身侧导轨5A上形成有开口部17C,使得支撑臂14的端部14a可以插入开口部17C中。
在第一引导辊16A夹持和设置在侧壁部17a和侧壁部17b之间的状态下,第一车门侧连接构件7A连接至第一车身侧导轨5A。第一引导辊16A与侧壁部17a或者侧壁部17b接触,从而在侧壁部17a或者侧壁部17b处形成路径T。在第一引导辊16A在路径T上滚动的状态下,第一车门侧连接构件7A能够沿第一车身侧导轨5A的延伸方向运动。
此外,如图3中所示,在车门打开部3的下缘3a处形成有呈凹槽形式的凹部18,以使凹部18沿车辆前-后方向(即沿垂直于示出图3的纸面的方向)延伸。第二车身侧导轨5B布置在凹部18内。
第二车身侧导轨5B包括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对应于图3中的左右方向)上对置的一对侧壁部20a和侧壁部20b。第二车身侧导轨5B包括向下敞开的大致U形截面。连接至第二车身侧导轨5B的第二车门侧连接构件7B包括固定至滑动车门4的固定部21a、和沿车辆1的宽度方向向内延伸(即延伸至图3中的右侧)的臂部21b。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支撑轴线L3的辊保持部21c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至臂部21b的端部。引导辊16,特别是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支撑轴线L4的第二引导辊16B设置在辊保持部21c上,使得第二引导辊16B构造成在由第二车身侧导轨5B形成的路径T上滚动。
在设置于辊保持部21c上的第二引导辊16B夹持和设置在侧壁部20a与侧壁部20b之间的状态下,第二车门侧连接构件7B连接至第二车身侧导轨5B。第二引导辊16B在形成在侧壁部20a和侧壁部20b中的每个侧壁部处的路径T上滚动以能够沿第二车身侧导轨5B的延伸方向运动。
车门侧导轨5C包括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侧壁部25a和侧壁部25b,使得包括向下敞开的大致U形的截面。车门侧导轨5C支撑在包括大致L形截面的支架23处,使得车门侧导轨5C固定至滑动车门4的内侧表面4a。
连接至车门侧导轨5C的车身侧连接构件7C包括支撑臂26,该支撑臂26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支撑轴线L5并且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在车身2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车身2的侧表面2a处、布置有第二车身侧导轨5B的凹部18的下侧形成有凹部27。引导辊16,特别是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支撑轴线L6的第三引导辊16C设置在支撑臂26的端部26a处,使得第三引导辊16C构造成在由车门侧导轨5C形成的路径T上滚动。
在设置在支撑臂26的端部26a处的第三引导辊16C夹持和设置在侧壁部25a与侧壁部25b之间的状态下,车身侧连接构件7C连接至车门侧导轨5C。第三引导辊16C在侧壁部25a和侧壁部20b中的每个侧壁部处形成的路径T上滚动以能够明显地沿车门侧导轨5C的延伸方向运动。
如图4A和图4B中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每个连接构件7处设置有两个引导辊16。此外,如图2中所示,在构成第一车门侧连接构件7A的支撑臂14的端部14a处设置有路辊28。路辊28构造成在第一车身侧导轨5A的下壁部17d上滚动。如图3中所示,相似的路辊28设置在构成第二车门侧连接构件7B的辊保持部21c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滑动车门4的载荷通过上述路辊28来支撑。
如上所述,滑动车门4通过导轨5和连接构件7支撑在车身2上,导轨5特别是第一导轨至第三导轨5A、5B及5C,连接构件7特别是第一至第三连接构件7A、7B及7C。滑动车门装置10构造成通过在每个引导辊16滚动的状态下、每个导轨5A、5B及5C与每个连接构件7A、7B及7C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使滑动车门4沿车辆1的前-后方向运动。
如图4A中所示,设置在车门打开部3的下缘3a(参见图1)处的第二车身侧导轨5B的前部(即图4A中的左端部)通过沿车辆1的宽度方向逐渐向内弯曲(即图4A中的向上弯曲)而形成。
特别地,滑动车门4布置成使得:在由图4A中的双点划线指示的车门4的完全关闭位置处,滑动车门4的外侧表面4b与车身2的侧表面2a共面,此处,滑动车门4通过沿第二车身侧导轨5B的弯曲形状运动——即沿第二车身侧导轨5B的弯曲部5Ba运动——而定位在车辆1中的前侧。在滑动车门4通过打开操作而运动至车辆1的后侧——即定位在图4A中的实线所示的完全打开位置——的情况下,滑动车门4设置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处(即图4A中的下侧处)使得不与车身2的侧表面2a发生干涉。
如图4B中所示,由于尺寸限制,很难为布置在车门打开部3的后部处的第一车身侧导轨5A设置像第二车身侧导轨5B的弯曲形状那样缓和的弯曲形状。特别地,形成在第一车身侧导轨5A处的弯曲部5Aa不像第二车身侧导轨5B的弯曲部5Ba那样缓和。
此外,如图4A中所示,期望车门侧导轨5C的后部(即图4A中的右端部)以与第二车身侧导轨5B的弯曲部5Ba相同的方式沿宽度方向向外(即图4A中向下)缓和地弯曲。然而,由于尺寸限制,很难以与弯曲部5Ba相同的方式为车门侧导轨5C设置弯曲形状部。特别地,形成在车门侧导轨5C处的弯曲部5Ca不像第二车身侧导轨5B的弯曲部5Ba那样缓和。
因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通过沿竖向方向延伸的支撑轴线L1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的支撑臂14设置在连接至第一车身侧导轨5A的第一车门侧连接构件7A处。以相同的方式,通过沿竖向方向延伸的支撑轴线L5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的支撑臂26设置在连接至车门侧导轨5C的车身侧连接构件7C处。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滑动车门4的打开和关闭操作时,支撑臂14和26基于滑动车门4的运动位置而转动,使得允许滑动车门4基于第二车身侧导轨5B的弯曲形状——即弯曲部5Ba——而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上移位。
接下来,将对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设置在滑动车门装置处的限制支撑臂转动的机构(即转动限制机构)进行说明。
如图5至图7中所示,在形成于车身2的侧表面2a上的凹部27处设置有基架30。车身侧连接构件7C的支撑臂26的基部26b由基架30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
在基架30上设置有呈杆的形式的撞针31以沿竖向方向(即垂直于示出图5的纸面的方向)延伸。在支撑臂26上设置有能够与撞针31接合的闩锁机构32。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车身侧连接构件7C的支撑臂26的转动允许在滑动车门4的打开和关闭操作期间滑动车门4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上的移位。特别地,在滑动车门4处于如图5所示的完全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支撑臂26布置成使得支撑臂26的端部26a大体上面对车辆1的前侧——即图5中的左侧。此外,在如图6和图7中所示的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中,支撑臂26沿下述方向转动:其中端部26a基于滑动车门4的向后运动而朝向车辆1的后侧(即图6和图7中的右侧)和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即图6和图7中的下侧)运动。也就是说,支撑臂26沿图6和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滑动车门4的关闭操作中,支撑臂26沿与支撑臂26在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中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图6和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得支撑臂26的端部26a基于滑动车门4的向前运动而再次大体上面对车辆1的前侧。
撞针31设置在支撑臂26的后侧,使得设置在支撑臂26上的闩锁机构32基于支撑臂26的转动而相对于撞针31而接合或脱离,即与撞针31接近或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限制机构33形成为在以下位置处基于撞针31与闩锁机构32之间的接合关系而限制支撑臂26的转动:在该位置处支撑臂26位于伴随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
特别地,如图5中所示,支架34固定至支撑臂26以形成沿竖向方向(即垂直于示出图5的纸面的方向)延伸的三个支撑轴35a、35b和35c。本实施方式的闩锁机构32包括分别通过支撑轴35a、35b及35c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的闩锁36、杆37以及控制杆38。
在闩锁机构32中,闩锁36通过支撑轴35a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其中支撑轴35a在支撑轴35a、35b及35c中设置在最接近支撑臂26的基部26b的位置。杆37通过支撑轴35b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使其布置成邻近闩锁36。作为杆构件的控制杆38通过枢转轴35c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使其布置成邻近杆37,其中枢转轴35c设置成接近支撑臂26的端部26a。
闩锁36在周面上包括开口部。特别地,闩锁36包括能够与撞针31接合的呈凹槽形式的第一接合部40。闩锁36在周面处还包括第二接合部42。第二接合部42能够与在杆37的周面处形成的接合突起41接合。闩锁36和杆37通过螺旋弹簧43彼此连接。闩锁36被螺旋弹簧43沿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偏压,而杆37被沿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偏压。
控制杆38包括第一杆部38a,第一杆部38a面对杆37上形成的接触部45。控制杆38构造成使得第一杆部38a基于配装至支撑轴35c的扭转螺旋弹簧46的偏压力而与接触部45a接触。因此,杆37和控制杆38构造成彼此一起转动。
在设置于车门侧导轨5C的后端部处的弯曲部5Ca上形成有作为引导构件的引导凸缘47,其形成为沿宽度方向向内延伸。控制杆38还包括与引导凸缘47以可滑动的方式接触的第二杆部38b。
控制杆38在被与控制杆38的第二杆部38b以可滑动的方式接触的、呈弯曲形式的引导凸缘47引导的同时进行转动。然后,伴随着控制杆38的转动,杆37转动,使得对闩锁36——特别是第二接合部42——与杆37——特别是接合突起41——之间的接合和脱离进行控制。
接下来,将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动限制机构33的操作进行说明。如图6中所示,支撑臂26基于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转动,使得撞针31与构成闩锁机构32的闩锁36的周面相接触。当支撑臂26在撞针31压靠闩锁36的周面的状态下进一步转动的情况下,闩锁36克服螺旋弹簧43的弹性力沿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撞针31定位在从闩锁36的周面处开口的、呈凹槽形式的第一接合部40内。
此时,形成在闩锁36的周面处的第二接合部42定位成面对形成在杆37的周面处的接合突起41。也就是说,基于通过闩锁36的转动而伸长的螺旋弹簧43的弹力,杆37沿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得接合突起41和第二接合部42变为能够彼此接合的定位关系。
然而,此时,与第二杆部38b以可滑动的方式接触的引导凸缘47限制了控制杆38沿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因此,抑制了伴随控制杆38的转动而转动的杆37沿与闩锁36接合的方向转动。因此,在图6中所示状态下,抑制了撞针31与闩锁机构32之间的接合的建立。
然后,在滑动车门4如图7中所示进一步向后运动的情况下,设置在支撑臂26的端部26a处的第三引导辊16C连接至车门侧导轨5C的线性部5Cb。
也就是说,如图7中所示,因为在线性部5Cb处不再形成——即未形成——与控制杆38的第二杆部38b以可滑动的方式接触的引导凸缘47,所以允许杆37基于螺旋弹簧43的弹力而随控制杆38一起转动。然后,由于杆37的转动,形成在杆37的周面处的接合突起41与形成在闩锁36的周面处的第二接合部42接合,从而限制了闩锁36的转动。
也就是说,撞针31与闩锁机构32之间的接合通过下述状态来建立:在该状态中,抑制了撞针31与闩锁36的第一接合部40脱离。上述接合状态——包括滑动车门4被保持在完全打开位置的状态——被维持,直到通过滑动车门4的关闭操作而再次使控制杆38的第二杆部38b变为与引导凸缘47以可滑动的方式接触的状态。
在第二杆部38b与引导凸缘47以可滑动的方式接触的状态下,伴随着滑动车门4的向前运动,控制杆38被引导凸缘47引导成沿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然后,与控制杆38的转动相关,杆37沿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以解除杆37与闩锁36之间的接合。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转动限制机构33,设置在支撑臂26上的闩锁机构32和设置在车身2上的撞针31在支撑臂26位于下述位置处的状态下彼此接合:支撑臂26位于伴随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支撑臂26的转动(即进一步转动)被限制,从而改善了滑动车门的支撑刚性,这可引起品质提高。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可以得到如下效果。
(1)滑动车门装置10包括设置在滑动车门4的内侧表面4a处的车门侧导轨5C和连接至车门侧导轨5C的车身侧连接构件7C。车身侧连接构件7C包括位于支撑臂26的端部26a处的第三引导辊16C,其中支撑臂26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至车身2,第三引导辊16C中的每一个构造成在由车门侧导轨5C形成的路径T上滚动。然后,滑动车门装置10包括转动限制机构33,该转动限制机构33构造成在以下位置处限制支撑臂26的转动:在该位置处支撑臂26位于伴随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
为了每个引导辊16在由每个导轨5形成的路径T上平滑地滚动,需要在导轨5与引导辊16之间设定并形成间隙。然而,由于形成这样的间隙,如图8中所示,在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时,即使在支撑臂26基于滑动车门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移位而完成其转动后,支撑臂26也可以轻微转动。在导轨5设置在滑动车门4上(即车门侧导轨5C)的构型中,在车身侧连接构件7C的支撑臂26处产生的小的转动或运动趋于随着滑动车门4的摆动运动或晃动运动变得明显。
然而,因为根据上述构型限制了支撑臂26的转动,所以增强了滑动车门4的支撑刚性。因此,抑制了滑动车门4的摆动或晃动运动以便改善其质感。
(2)转动限制机构33包括基于支撑臂26的转动而连接或断开连接的闩锁机构32和撞针31。闩锁机构32和撞针31在支撑臂26位于下述位置处的状态下彼此接合:支撑臂26位于伴随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从而限制支撑臂26的转动。
因此,通过闩锁机构32与撞针31之间的接合而在以下位置处牢固地限制了支撑臂26的转动:在该位置处支撑臂26位于伴随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
(3)闩锁机构32包括闩锁36和杆37,闩锁36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并且包括能够与撞针31接合的第一接合部40,杆37构造成与形成在闩锁36上的第二接合部42接合,以保持撞针31与闩锁36之间的接合。闩锁机构32还包括控制杆38,该控制杆38与杆37一起转动以控制杆37的接合突起41相对于闩锁36的第二接合部42的接合或脱离。
因此,可以通过撞针31与闩锁36之间的接合牢固地限制支撑臂26的转动。撞针31与闩锁36之间的接合和脱离可以基于控制杆38的操作被适当地控制。
(4)在车门侧导轨5C的弯曲部5Ca处形成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内延伸的引导凸缘47。控制杆38包括与引导凸缘47以可滑动的方式接触的第二杆部38b。控制杆38通过被呈弯曲的形式且与第二杆部38b以可滑动的方式接触的引导凸缘47引导而转动。
也就是说,在打开和关闭操作期间,滑动车门4基于导轨5中的每个导轨的弯曲形状而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移位。因而,在没有例如传感器或致动器等电气装置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且安全地控制闩锁36与杆37之间的接合和脱离。因此,可以获得滑动车门4的高可靠性。
(5)转动限制机构33构造成在滑动车门4保持在完全打开位置状态下限制支撑臂26的转动。因此,在滑动车门4停止且因此滑动车门4摇动或晃动运动变得显而易见的完全打开位置处,上述构型可以更有效。
(6)滑动车门装置10包括设置在车门打开部3后方的第一车身侧导轨5A、设置在车门打开部3的下缘3a的第二车身侧导轨5B、以及布置在第二车身侧导轨5B的下侧处的车门侧导轨5C,用于将滑动车门4支撑在车身2处。
根据上述构型,如图1中所示,滑动车门4通过三个连接点来支撑:具体地,第一车身侧导轨5A与第一车门侧连接构件7A之间的连接点Pa(Pa')、第二车身侧导轨5B与第二车门侧连接构件7B之间的连接点Pb(Pb')、以及车门侧导轨5C与车身侧连接构件7C之间的连接点Pc(Pc')。在滑动车门4处于大致完全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得到连接点Pa、Pb和Pc。在滑动车门4处于大致完全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得到连接点Pa'、Pb'和Pc'。由连接点Pa、Pb和Pc形成的三角形的尺寸通过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减小。也就是说,由于滑动车门4的向后运动,布置在滑动车门4中的下侧处的连接点Pb和Pc变得更接近彼此,这产生了连接点Pb'和Pc'。因此,滑动车门4可以绕将连接点Pa'和Pb'进行连接的线N'(直线)容易地摆动或运动。因此,对包括这种支撑结构的滑动车门装置10应用上述构型(1)至(5)可以更有效。
(7)连接至第一车身侧导轨5A的第一车门侧连接构件7A设置在与滑动车门4形成的车窗部11的下缘11a相对应的位置处。因此,可以减小施加至构成车窗部11之窗框的部分的载荷。可以极大地提高窗框部的设计灵活性——包括消除窗框部。然而,第一车门侧连接构件7A的这种布置可能不适于稳定地支撑滑动车门4。因此,对包括这种支撑结构的滑动车门装置10应用上述构型(1)至(5)可以更有效。
将参照附图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件和构型相似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构件和构型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去说明。
如图9和图10中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构成车身侧连接构件7C的支撑臂26上,形成有沿竖向方向贯通穿过支撑臂26的贯通孔57。此外,在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有支撑臂26的基部26b的车身2上,设置有能够沿其轴线在竖向方向上运动的呈轴的形式的接合构件60、和驱动接合构件60的接合构件驱动单元61。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接合构件60在支撑臂26位于下述位置的状态下被插入定位在支撑臂26的贯通孔57内:在该位置处支撑臂26位于伴随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因此,转动限制机构63构造成基于接合构件60与贯通孔57之间的接合关系而限制支撑臂26的转动。
特别地,如图11中所示,在构成凹部27之下表面27a的板构件64的下侧,设置有作为驱动部的驱动杆65。驱动杆65通过与下表面27a大致平行的支撑轴66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
驱动杆65包括第一杆部65a和第二杆部65b以通过作为基部端的支撑轴66形成大致L形形状。驱动杆65在第一杆部65a定位在支撑轴66上侧的状态下通过支撑轴66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作为传送构件的线缆67的第一端部67a连接至第一杆部65a的端部。接合构件60的基部端60a连接至布置成大致垂直于第一杆部65a的第二杆部65b的端部。
沿竖向方向延伸的呈圆筒形式的引导构件68设置在板构件64的下侧。接合构件60的顶端60b被插入定位在圆筒形引导构件68内。在板构件64上面对引导构件68的位置处形成有插入孔69,使得接合构件60能够插入到插入孔69中。
特别地,第二实施方式的接合构件60通过被引导构件68引导而沿竖向方向运动,使得顶端60b能够通过板构件64上形成的插入孔69而从凹部27的下表面27a伸出。驱动杆65通过连接至第一杆部65a的线缆67而被拉动,使得与接合构件60的基部端60a相连接的第二杆部65b转动以被升起,即,沿图11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然后,接合构件60的顶端60b从板构件64向上伸出。
如图12中所示,在设置于车门打开部3的下缘3a处的第二车身侧导轨5B(参见图4A)上,设置有作为受压部的受压杆70。受压杆70伴随着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压靠于与第二车身侧导轨5B相连接的车门侧连接构件7B。
此外,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第一转换杆73和第二转换杆75设置在第二车身侧导轨5B处。第一转换杆73包括转动轴72,转动轴72同样作为受压杆70的转动轴,使得第一转换杆73与受压杆70一体地转动。第二转换杆75能够绕着大致垂直于转动轴72的支撑轴74转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转换杆73和第二转换杆75构成转换机构71,用于将在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期间由第二车门侧连接构件7B抵靠受压杆70在第二车身侧导轨5B上运动所产生的压力(即受压杆70受压的力)转换成连接至驱动杆65的线缆67的拉力。
在包括向下敞开的大致U形截面的第二车身侧导轨5B的上壁部20c之上设置有包括大致L形截面的支撑支架76。支撑支架76定位在形成于前侧的弯曲部5Ba的后方,即定位在图4A中的线性部5Bb处。受压杆70和第一转换杆73的转动轴72、以及第二转换杆75的支撑轴74设置在支撑支架76处。
特别地,受压杆70和第一转换杆73的转动轴72形成为沿竖向方向贯通穿过支撑支架76的横向部76a。横向部76a延伸至第二车身侧导轨5B的横向侧——即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向内延伸(图14中的右侧)。第二转换杆75的支撑轴74形成在支撑支架76的从第二车身侧导轨5B向上延伸的竖向部76b处。
受压杆70在下述状态下固定至转动轴72的下端部:受压杆70的端部70a定位成能够与设置在第二车门侧连接构件7B的端部处的辊保持部21c接触,特别是能够与第二引导辊16B的支撑轴16a(即支撑轴线L4)接触。此外,第一转换杆73在定位于支撑支架76的上侧处的状态下固定至转动轴72的上端部。在第一转换杆73的端部处形成在图14中向上弯曲的弯曲部77。
第二转换杆75包括通过作为基部端的支撑轴74而形成大致L形形状的第一杆部75a和第二杆部75b。第二转换杆75在第一杆部75a的端部定位在支撑轴74的下侧处的状态下通过支撑轴74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在第一杆部75a的端部处形成有弯曲部78以沿垂直于支撑支架76的竖向部76b的方向弯曲。
第一转换杆73和第二转换杆75沿以下方向被偏压:弯曲部77和弯曲部78通过偏压构件——例如扭转螺旋弹簧——的弹力而彼此接触所沿的方向。因此,第一转换杆73和第二转换杆75构造成彼此一起转动。
第二转换杆75的第二杆部75b沿大致垂直于第一杆部75a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此外,与驱动杆65的第一杆部65a相连接的线缆67的第二端部67b连接至第二杆部75b的端部。
连接至第二车身侧导轨5B的第二车门侧连接构件7B基于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在第二车身侧导轨5B上运动。此时,作为受压部的受压杆70通过接触和压靠相对于第二车身侧导轨5B运动的第二车门侧连接构件7B的辊保持部21c而转动。
第一转换杆73与受压杆70一体地转动,从而使第二转换杆75转动。此外,第二转换杆75的转动引起连接至第二杆部75b的线缆67的第二端部67b被向下拉。因此,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转换机构71可以将由第二车门侧连接构件7B抵靠受压杆70所产生的压力转换为线缆67的拉力。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受压杆70和构成转换机构71的第一转换杆73和第二转换杆75设置在线性部5Bb处,线性部5Bb布置在形成于第二车身侧导轨5B的前端处的弯曲部58a的后方。因而,当受压杆70压靠第二车门侧连接构件7B时,车身侧连接构件7C的支撑臂26基于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进行的转动已经完成。驱动杆65基于线缆67的拉力而驱动接合构件60,使得接合构件60的顶端60b被插入成定位在形成于支撑臂26处的贯通孔内57内。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驱动部的驱动杆65和作为受压部的受压杆70通过作为传送部的线缆67和转换机构71彼此连接,以构成接合构件驱动单元61,该接合构件驱动单元61驱动设置在车身2处的接合构件60被插入成与支撑臂26上的贯通孔57接合。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动限制机构63构造成通过作为接合部的贯通孔57与接合构件60之间的接合而在以下位置处限制支撑臂26的转动:在该位置处支撑臂26位于伴随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
因此,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动限制机构63构造成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动限制机构33相似的方式、在支撑臂26位于伴随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处限制支撑臂26转动。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贯通孔57(接合部)与接合构件60之间的接合而在以下位置处牢固地限制支撑臂26的转动:在该位置处支撑臂26位于伴随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因此,在限制了滑动车门的摆动或晃动运动的同时,增强了滑动车门4的支撑刚性以改善其质感。
接合构件60基于第二车门侧连接构件7B抵靠受压杆70的压力而被驱动,第二车门侧连接构件7B在车门4的打开和关闭操作时相对于第二车身侧导轨5B运动。因而,在不需要例如传感器或致动器等电气结构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且稳妥地限制或允许支撑臂26的转动。因此,可以确保高可靠性。
此外,接合构件60构造成相对于与形成在支撑臂26上的贯通孔57相面对的凹部27的下表面27a(即某一表面)伸出和缩回。因而,可以抑制在接合构件60与支撑臂26的脱离状态下、接合构件60与支撑臂26之间的干涉。此外,可以改善设计性能。
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做出如下修改。特别地,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滑动车门装置10包括设置在车门打开部3的后侧处的第一车身侧导轨5A、设置在车门打开部3的下缘3a处的第二车身侧导轨5B、以及布置在第二车身侧导轨5B的下侧处的车门侧导轨5C,用于支撑滑动车门4。此时,可以适当改变导轨5和连接构件7的数量和结构。也就是说,滑动车门装置10包括车门侧导轨5C和车身侧连接构件7C。车身侧连接构件7C构造成使得:在相对于车身2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的支撑臂26的端部26a上,设置有在由车门侧导轨5C形成的路径T上滚动的第三引导辊16C。此时,例如,连接至第一车身侧导轨5A的第一车门侧连接构件7A可以设置在对应于车窗部11的上缘的位置处。
用于限制支撑臂26的转动的、支撑臂26伴随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可以适当地设定在以下范围内:在该范围内确保滑动车门4平滑打开和关闭操作。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调整撞针31的位置。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调整受压杆70的布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转动限制机构33包括撞针31和闩锁机构32,撞针31设置在对车身2上的支撑臂26进行支撑的基架30上,而闩锁机构32设置在支撑臂26上。替代性地,撞针31可以直接设置在车身2上。如图15中所示,闩锁机构32可以设置在车身2上,而撞针31可以设置在支撑臂26上。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闩锁机构32包括与杆37一起转动的控制杆38。控制杆38与杆37一起的转动根据相对于引导凸缘47——其形成于车门侧导轨5C的弯曲部5Ca处——的可滑动接触状态来限制。替代性地,控制杆38可以基于驱动源的动力转动。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呈轴的形式的接合构件60设置在车身2处以相对于凹部27的面对支撑臂26的下表面27a伸出和缩回。在支撑臂26处形成有贯通孔57,贯通孔57作为相对于接合构件60的接合部。此时,可以适当地改变接合构件60和接合部(贯通孔57)的构型。例如,作为接合部的突起可以设置在支撑臂26处,并且与突起接合的接合凹部可以设置在接合构件60处。替代性地,两个突起可以彼此接合。
可以适当地改变接合构件60的操作方式。例如,接合构件60可以转动成与形成在支撑臂26处的接合部接合。接合构件60不一定构造成相对于面对支撑臂26的表面伸出和缩回。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接合构件驱动单元61包括受压杆70,受压杆70接触和压靠在第二车身侧导轨5B上运动的第二车门侧连接构件7B。然后,由第二车门侧连接构件7B抵靠受压杆70所产生的压力被转换成线缆67的拉力,使得拉力被传递至驱动杆65以驱动接合构件60。替代性地,可以使用除了线缆67之外的传送构件,例如链或杆。受压杆70可以设置在除了第二车身侧导轨5B之外的其他导轨处。可以适当改变驱动杆65、受压杆70以及转换机构71的构型。
如图16中所示,可以设置接合构件驱动单元81,其包括用于对驱动杆65进行驱动的驱动源。特别地,接合构件驱动单元81包括作为驱动源的螺线管82、控制螺线管82的操作的控制单元83、以及位置传感器84,位置传感器84检测支撑臂26在基于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此时,电动马达可以用于驱动源。基于位置传感器84的检测结果,可以控制驱动杆65的操作。因此,除了构型的简化之外,可以得到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转动限制机构33包括设置在车身2处的撞针31和设置在支撑臂26处的闩锁机构32,闩锁机构32与撞针31在支撑臂26位于下述位置的情况下接合:支撑臂26位于伴随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
此外,转动限制机构33包括设置在支撑臂26处的撞针31和设置在车身2处的闩锁机构32,闩锁机构32与撞针31在支撑臂26位于下述位置的情况下接合:支撑臂26位于伴随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处。
此外,接合构件驱动单元81包括位置传感器84和驱动杆65(驱动部),位置传感器84检测支撑臂26布置在其伴随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处,驱动杆65基于位置传感器84的检测结果驱动接合构件60。因此,可以简化滑动车门装置10的构型。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转动限制机构33包括基于支撑臂26的转动而相对于彼此接合和脱离的闩锁机构32和撞针31,闩锁机构32和撞针机构31在支撑臂26位于下述位置的情况下彼此接合以限制支撑臂26的转动:支撑臂26伴随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闩锁机构32包括:闩锁36,所述闩锁36是可转动的并且包括能够与撞针31接合的第一接合部40,闩锁36包括第二接合部42;杆37,所述杆37能够与闩锁36的第二接合部42接合以维持撞针31与闩锁36之间的接合状态;以及控制杆38,所述控制杆38与杆37一起转动以引起杆37相对于闩锁36的第二接合部42选择性地接合和脱离。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滑动车门装置10还包括引导凸缘47,该引导凸缘47基于在每个导轨5处设定的弯曲形式而引导控制杆38,在每个导轨5处设定弯曲形式以基于滑动车门4在车辆1的前-后方向上的运动使滑动车门4沿车辆1的宽度方向移位。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转动限制机构63包括设置在支撑臂26处的贯通孔57、设置在车身2处的接合构件60、以及驱动接合构件60与贯通孔57接合的接合构件驱动单元61、81。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接合构件驱动单元61包括受压杆70和驱动杆65,受压杆70接触和压靠连接构件7中的、基于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相对于第二车门侧导轨5B运动的一个连接构件(即第二车门侧连接构件7B),驱动杆65基于受压杆60受压的力而驱动接合构件60。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接合构件60构造成在被接合构件驱动单元61、81驱动的状态下,相对于形成在车身2处、且面对支撑臂26的贯通孔57的表面(即凹部27的下表面27a)伸出和缩回。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转动限制机构33、63构造成在滑动车门4保持在完全打开位置的状态下限制支撑臂26转动。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车身侧导轨包括设置在车门打开部3的后侧处的第一车身侧导轨5A和设置在车门打开部3的下缘3a处的第二车身侧导轨5B,并且车门侧导轨5C布置在第二车身侧导轨5B的下侧处,第一车身侧导轨5A、第二车身侧导轨5B以及车门侧导轨5C支撑滑动车门4。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连接构件7中的连接至第一车身侧导轨5A的连接构件7——即第一车门侧连接构件7A——布置在与滑动车门4形成的车窗部11的下缘11a相对应的位置处。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转动限制机构33包括设置在车身2处的撞针31和设置在支撑臂26处的闩锁机构32,闩锁机构32与撞针31在支撑臂26位于下述位置处的情况下接合:支撑臂26位于伴随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转动限制机构33包括设置在支撑臂26处的撞针31和设置在车身2处的闩锁机构32,闩锁机构32与撞针31在支撑臂2位于下述位置处的情况下接合:支撑臂26位于伴随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接合构件驱动单元81包括位置传感器84和驱动杆65,位置传感器84检测支撑臂26布置在以下位置:在该位置处支撑臂26位于伴随滑动车门4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驱动杆65基于位置传感器84的检测结果而驱动接合构件60。
在上述说明书中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原理、优选实施方式和操作模式。然而,意在保护的发明不应解释为局限于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此外,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应被视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其他人可以做出变化和改变并且可以使用等同替代。因此,落入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种变化、改变和等价替代被涵括在本发明中。

Claims (13)

1.一种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装置,包括:
设置在车身的侧表面处的车身侧导轨;
设置在滑动车门处的车门侧导轨;
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中的各个连接构件包括在由所述车身侧导轨和所述车门侧导轨中的每一者形成的路径上滚动的引导辊,所述连接构件中的各个连接构件连接至所述车身侧导轨和所述车门侧导轨中的每一者;
所述滑动车门通过所述车身侧导轨、所述车门侧导轨以及所述连接构件支撑在所述车身处,以构造成基于所述滑动车门沿所述车身侧导轨和所述车门侧导轨中的每一者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运动来打开和关闭形成在所述车身的所述侧表面处的车门打开部,
所述连接构件中的一个连接构件连接至所述车门侧导轨并且包括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车身并且所述引导辊设置在所述支撑臂处;以及
转动限制机构,所述转动限制机构限制所述支撑臂在下述位置处转动:在该位置处所述支撑臂位于伴随所述滑动车门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动车门装置,其中,所述转动限制机构包括基于所述支撑臂的转动而相对于彼此接合和脱离的闩锁机构和撞针,所述闩锁机构和所述撞针在所述支撑臂位于下述位置处的情况下彼此接合以限制所述支撑臂的转动:在该位置处所述支撑臂位于伴随所述滑动车门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车门装置,其中,所述闩锁机构包括:闩锁,所述闩锁是可转动的并且包括能够与所述撞针接合的第一接合部,所述闩锁包括第二接合部;杆,所述杆能够与所述闩锁的所述第二接合部接合以保持所述撞针与所述闩锁之间的接合状态;以及杆构件,所述杆构件与所述杆一起转动以使得所述杆相对于所述闩锁的所述第二接合部选择性地接合和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车门装置,还包括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基于在所述车身侧导轨和所述车门侧导轨中的每一者处设定的弯曲形状而引导所述杆构件,所述弯曲形状设定为基于所述滑动车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运动使所述滑动车门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移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车门装置,其中,所述转动限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臂处的接合部、设置在所述车身处的接合构件、以及驱动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接合部接合的接合构件驱动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车门装置,其中,所述接合构件驱动单元包括受压部和驱动部,所述受压部基于所述滑动车门的打开操作而接触和压靠所述连接构件中的相对于所述车门侧导轨运动的一个连接构件,所述驱动部基于所述受压部受压的力而驱动所述接合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车门装置,其中,所述接合构件构造成在被所述接合构件驱动单元驱动的状态下相对于形成在所述车身处、且面对所述支撑臂的所述接合部的表面伸出和缩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车门装置,其中,所述转动限制机构构造成在所述滑动车门保持在完全打开位置的状态下限制所述支撑臂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车门装置,其中,所述车身侧导轨包括设置在所述车门打开部的后侧处的第一车身侧导轨和设置在所述车门打开部的下缘处的第二车身侧导轨,并且所述车门侧导轨布置在所述第二车身侧导轨的下侧处,所述第一车身侧导轨、所述第二车身侧导轨以及所述车门侧导轨支撑所述滑动车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动车门装置,其中,所述连接构件中的连接至所述第一车身侧导轨的一个连接构件布置在与所述滑动车门形成的车窗部的下缘相对应的位置处。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车门装置,其中,所述转动限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身处的所述撞针和设置在所述支撑臂处的所述闩锁机构,所述闩锁机构与所述撞针在所述支撑臂位于下述位置处的情况下接合:在该位置处所述支撑臂位于伴随所述滑动车门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车门装置,其中,所述转动限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臂处的所述撞针和设置在所述车身处的所述闩锁机构,所述闩锁机构与所述撞针在所述支撑臂位于下述位置处的情况下接合:在该位置处所述支撑臂位于伴随所述滑动车门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车门装置,其中,所述接合构件驱动单元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检测布置在下述位置处的所述支撑臂:在该位置处所述支撑臂位于伴随所述滑动车门的打开操作而转动后所处的位置;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基于所述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驱动所述接合构件。
CN201410114939.0A 2013-03-27 2014-03-25 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装置 Active CN1040709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6806A JP6155752B2 (ja) 2013-03-27 2013-03-27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JP2013-066806 2013-03-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0970A true CN104070970A (zh) 2014-10-01
CN104070970B CN104070970B (zh) 2017-09-12

Family

ID=51592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4939.0A Active CN104070970B (zh) 2013-03-27 2014-03-25 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21333B2 (zh)
JP (1) JP6155752B2 (zh)
CN (1) CN10407097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7370A (zh) * 2018-11-30 2019-02-22 华人运通控股有限公司 滑移门组件及汽车
CN110656831A (zh) * 2018-06-28 2020-01-07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其滑移门的滑移机构
CN112895858A (zh) * 2019-12-03 2021-06-0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防止对开式滑动门摇动的结构
CN112943019A (zh) * 2019-12-11 2021-06-11 多玛凯拔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门扇的设备
US11999223B2 (en) 2018-09-13 2024-06-04 Human Horizons (Shanghai) New Energy Powertrain Technology Co., Ltd. Vehicle door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vehicle having sam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203076A (ja) * 2017-06-05 2018-12-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ガイドローラユニット及び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JP2018203077A (ja) * 2017-06-05 2018-12-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JP2019085819A (ja) * 2017-11-09 2019-06-0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ガイドローラユニット及び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16175A1 (de) * 1988-05-11 1989-11-23 Bode & Co Geb Schwenkschiebetuer fuer ein fahrzeug, insbesondere ein kraftfahrzeug
EP1362730A1 (en) * 2002-05-17 2003-11-19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lidable side d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495058A (zh) * 2002-04-26 2004-05-12 住友重机械建机起重机株式会社 门开关机构
CN1690341A (zh) * 2004-04-27 2005-11-02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滑动门锁紧系统
CN101424146A (zh) * 2007-10-30 2009-05-06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用门锁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327B2 (ja) * 1978-07-05 1983-03-18 関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の開閉装置
JPH09272343A (ja) * 1996-04-09 1997-10-21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スライドドア機構
US7159930B2 (en) * 2004-03-31 2007-01-09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Power slide device for vehicle sliding door
KR101239231B1 (ko) 2011-07-22 2013-03-11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금속을 포함하는 패시배이션 층을 갖는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16175A1 (de) * 1988-05-11 1989-11-23 Bode & Co Geb Schwenkschiebetuer fuer ein fahrzeug, insbesondere ein kraftfahrzeug
CN1495058A (zh) * 2002-04-26 2004-05-12 住友重机械建机起重机株式会社 门开关机构
US7008514B2 (en) * 2002-04-26 2006-03-07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Construction Crane Co. Ltd.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EP1362730A1 (en) * 2002-05-17 2003-11-19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lidable side d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690341A (zh) * 2004-04-27 2005-11-02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滑动门锁紧系统
CN101424146A (zh) * 2007-10-30 2009-05-06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用门锁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6831A (zh) * 2018-06-28 2020-01-07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其滑移门的滑移机构
US11999223B2 (en) 2018-09-13 2024-06-04 Human Horizons (Shanghai) New Energy Powertrain Technology Co., Ltd. Vehicle door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vehicle having same
CN109367370A (zh) * 2018-11-30 2019-02-22 华人运通控股有限公司 滑移门组件及汽车
CN112895858A (zh) * 2019-12-03 2021-06-0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防止对开式滑动门摇动的结构
CN112943019A (zh) * 2019-12-11 2021-06-11 多玛凯拔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门扇的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0970B (zh) 2017-09-12
US9321333B2 (en) 2016-04-26
US20140292038A1 (en) 2014-10-02
JP6155752B2 (ja) 2017-07-05
JP2014189164A (ja) 2014-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0970A (zh) 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装置
KR101491240B1 (ko) 인비저블 슬라이딩 도어 링크 구조
JP6156420B2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CN110386070B (zh) 可动式踏板装置
GB2532563A (en) Plug door opening-closing device and plug door device
US20070063536A1 (en)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body of vehicle
US5618081A (en) Mechanism for moving a panel with respect to a roof of a vehicle
CN105984311A (zh) 车辆用门构造
JP4507423B2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US20110221237A1 (en) Sunshade device for vehicle
JP6542540B2 (ja) 戸吊装置
JP2005162064A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US9168816B2 (en) Open roof construction for a vehicle
CN104070971B (zh) 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装置
JP2017159815A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CN102102473B (zh) 用于车辆的滑动门
KR20110137994A (ko) 차량용 시트쿠션의 길이조절장치
JP5219733B2 (ja) 引戸装置
JP7411306B2 (ja) ガイドレール
CN110250789A (zh) 一种宽度方向可伸缩的床
KR20140106192A (ko) 선루프용 개폐장치
JPH03140584A (ja) 車両のスライドドア構造
JP5191120B2 (ja) 溶接ガン
CN101913300A (zh) 一种带滑板的文件夹
KR20070056698A (ko) 스테빌라이저바의 마운팅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