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0821A - 液体盒 - Google Patents

液体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0821A
CN104070821A CN201410119887.6A CN201410119887A CN104070821A CN 104070821 A CN104070821 A CN 104070821A CN 201410119887 A CN201410119887 A CN 201410119887A CN 104070821 A CN104070821 A CN 1040708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valve
opening
intercommunicating pore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98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0821B (zh
Inventor
塘口卓
小林哲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695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9829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695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418900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695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1290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70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8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08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8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液体盒包括盒体、液体供应部分、空气流动路径和用于打开和关闭空气流动路径的阀。空气流动路径通过连通孔与液体腔室连通且与环境空气连通。阀包括阀主体和设置在阀主体上的密封部件。阀主体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空气通道,空气通道在阀主体的内部连接在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以允许空气流动通过。密封部件包括第一弹性部分和第二弹性部分,第一弹性部分用于密封连通孔,第二弹性部分与限定空气流动路径的内周壁接触,以将空气流动路径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与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一腔室和与第二开口连通的第二腔室分,第二弹性部分被构造为防止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的液体流动。

Description

液体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盒,该液体盒设有液体腔室和空气流动路径,空气流动路径被构造为允许液体腔室与环境空气连通,以使得液体腔室的压力成为大气压力。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使用墨将图像记录到记录片上的图像记录设备。该图像记录设备包括喷墨式记录头,并且被构造为从记录头朝向记录片选择性地喷射墨滴。墨滴附着到记录片上,由此所期图像被记录在记录片上。该图像记录设备能够容纳墨盒,该墨盒具有墨腔室,墨腔室存储将被供应到记录头的墨。墨盒被以可拆卸方式接纳在被设置在图像记录设备中的容纳部分中。
在使用之前,将被容纳在图像记录设备中的墨盒被内部地密封,从而防止存储在墨腔室中的墨泄漏到外部。当被使用时,使墨腔室进入大气压力。为此目次,墨盒设有空气流动路径,允许墨腔室通过空气流动路径与环境空气连通。传统上,已经在空气流动路径中设置阀机构,用于打开和关闭空气流动路径。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报特开2005-161641和特开2005-111922公开了被设置在墨盒中的该传统阀系统。
发明内容
可设想地,各种阀机构能够被设置在空气流动路径中,用于防止墨从空气流动路径泄漏,并且用于实现增强的打开和关闭空气流动路径的可操作性。无论如何,优选的是,该阀机构是简单的并且紧凑的。
鉴于前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打开和关闭被设置在墨盒中的空气流动路径的简单并且紧凑的阀结构。
为了实现以上和其它目的,提供一种液体盒,所述液体盒包括盒体、设置在所述盒体处的液体供应部分、设置在所述盒体中的空气流动路径和被构造为打开和关闭所述空气流动路径的阀。在所述盒体中限定液体腔室用于存储液体。所述液体供应部分被构造为将存储在所述液体腔室中的所述液体供应到外部。所述空气流动路径被构造为通过连通孔与所述液体腔室连通,并且所述空气流动路径被构造为与环境空气连通,以允许所述液体腔室通过所述空气流动路径与环境空气连通,所述空气流动路径具有内周壁,在所述内周壁中限定内部空间。所述阀包括:阀主体,所述阀主体被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并且所述阀主体能够在滑动方向上滑动;和被设置在所述阀主体上的密封部件。所述阀主体形成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在所述阀主体的内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以允许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空气流动。所述密封部件包括第一弹性部分和第二弹性部分,所述第一弹性部分被构造为密封所述连通孔,所述第二弹性部分被构造为与所述内周壁接触且与所述内周壁滑动接触,以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成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一腔室和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二弹性部分被构造为防止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液体流动。
该结构在实现空气流动路径的打开和关闭的同时实现了简单且紧凑的阀。
优选的是:所述连通孔由周壁限定;并且所述第一弹性部分被形成为在与所述滑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突出的突起,并且所述第一弹性部分被构造为接触所述周壁以关闭所述连通孔。
利用该结构,第一弹性部分(突起)能够弹性变形以与连通孔的周壁紧密接触。因此,能够确保在第一弹性部分(突起)和周壁之间的较宽的接触区域,由此实现连通孔的可靠密封。
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弹性部分中限定中空空间。
利用该结构,第一弹性部分易于与连通孔的外形一致地变形。
优选的是:所述密封部件是帽状形状的,以覆盖所述阀主体的在所述滑动方向上的一端。
利用该结构,密封部件能够可靠地密封阀主体的该一端。
优选的是:所述密封部件形成有与所述阀主体的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通孔。
利用该结构,能够在密封部件覆盖阀主体的该一端的同时通过在阀主体中形成的空气通道实现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的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阀进一步包括半渗透隔膜,所述半渗透隔膜覆盖所述阀主体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开口;并且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其余一个开口与所述连通孔连通。
利用该结构,在能够由半渗透隔膜防止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的液体流动的同时,能够通过空气通道确保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的空气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阀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所述滑动方向上滑动,所述第一弹性部分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密封所述连通孔,所述第一弹性部分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打开所述连通孔;并且所述液体盒进一步包括:偏压部件,所述偏压部件被构造为朝向所述第二位置对所述阀施加偏压力;和释放部件,所述释放部件被构造为与所述盒体接合,与所述盒体接合的所述释放部件抵制所述偏压部件的所述偏压力而将所述阀维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处,从所述盒体脱离的所述释放部件在所述偏压部件的所述偏压力的方向上移动。
利用该结构,与盒体接合的释放部件将阀维持在它的第一位置处以关闭连通孔,而归因于偏压部件的偏压力的从盒体脱离的释放部件的运动引起阀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以打开连通孔。阀和释放部件的运动仅仅通过偏压部件的偏压力实现,由此使得使用者能够免于抵制偏压部件的偏压力的任何负担。
优选的是:所述液体盒进一步包括:半渗透隔膜,所述半渗透隔膜被设置在所述阀上以关闭所述空气通道;和迷宫路径,所述迷宫路径被设置在所述空气流动路径中且与环境空气连通;所述空气流动路径的所述内部空间包括阀腔室,所述阀腔室被构造为在所述阀腔室中以可移动方式容纳所述阀,所述阀腔室具有经由所述连通孔与所述液体腔室连通的一端和经由所述迷宫路径与环境空气连通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第二弹性部分密封所述阀腔室,从而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能够通过所述空气通道连通。
利用该结构,即便由于一些原因例如由于使用者意图抓持液体盒液体可能通过连通孔流入到阀腔室中,仍然防止液体流动到外部。此外,因为半渗透隔膜设置在阀上,所以容易地实现了在空气流动路径中设置(附接)半渗透隔膜。能够便于液体盒的组装。
优选的是:所述液体供应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盒体的指定表面上;并且与所述盒体接合的所述释放部件从所述盒体的所述指定表面突出。
该结构用附接到液体盒的释放部件防止将液体盒安装在盒容纳部中,因为释放部件干涉盒容纳部。即,在将液体盒安装在盒容纳部中之前,需要移除释放部件。因此,该结构确保在液体盒被装载到盒容纳部中之前液体腔室与环境空气连通。
优选的是:在使用中,所述盒体具有限定在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在深度方向上的深度和在高度方向上的高度的外形,所述宽度小于所述深度和所述高度,所述盒体具有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对置的侧表面,在构成所述盒体的所述外形的所有表面中,所述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侧表面具有最大面积;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连通孔连通,并且所述第一腔室用作缓冲腔室,所述阀主体的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离开构成所述第一腔室的所述内周壁地定位,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相对于所述阀主体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而言位于彼此相反的两侧处,所述第二开口被半渗透隔膜覆盖;并且所述空气通道经由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并且所述空气通道在所述深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腔室经由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空气通道连通。
该结构能够有效地抑制意外地从液体腔室流出到空气流动路径中的液体立即到达半渗透隔膜。通过连通孔流出液体腔室的液体在第一腔室(用作缓冲腔室)中积聚,从而抑制液体立即到达半渗透隔膜。此外,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开口就宽度方向而言比另一个开口高地定位,无论哪一个侧表面面向下。因此,当第一开口更高地定位时,缓冲腔室中的液体的液体表面不能立即到达第一开口。当第二开口更高地定位时,空气通道中的液体的液体表面不能立即到达第二开口。
优选的是:空气在空气流动方向上流动通过所述空气通道;并且所述空气通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深度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并且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在与所述空气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部分具有比所述第一部分的横截面面积大的横截面面积。
利用该结构,从第一部分进入到第二部分中的液体并不立即到达半渗透隔膜。
优选的是:所述连通孔和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高度方向上位于彼此相同的高度处。
利用该结构,直至缓冲腔室中的液体的液体表面在高度方向上升高到与第一开口相同的高度为止,流入到缓冲腔室中的液体才进入到空气通道中。该构造能够有效地抑制在缓冲腔室中积聚的液体到达半渗透隔膜。
优选的是:所述阀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所述滑动方向上滑动,所述第一弹性部分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密封所述连通孔,所述第一弹性部分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打开所述连通孔;并且所述连通孔和在所述第二位置中的所述阀的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深度方向上在所述连通孔和所述第一开口之间限定距离。
利用该结构,当阀在第二位置处并且因此连通孔打开时,在连通孔和第一开口之间形成空间(缓冲腔室),由此允许液体在该空间(缓冲腔室)中积聚。在缓冲腔室中积聚的液体并不立即到达半渗透隔膜。
优选的是:所述盒体包括在所述深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对置壁,所述液体供应部分被设置在所述一对对置壁中的一个对置壁上以在所述深度方向上取向。
利用该结构,在侧壁中的一个侧壁(具有最大面积)面向下的情况下放置液体盒的状态下,从液体供应部分的液体流动受到抑制。
优选的是:在限定所述液体腔室的一部分的分隔壁中形成所述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位于所述分隔壁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
利用该结构,从液体腔室到缓冲腔室的液体流动能够受到抑制,无论哪一个侧表面面向下,只要在液体腔室内的液体表面在宽度方向上低于连通孔即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减小对于使用者要求的负担的情况下实现在液体腔室和环境空气之间的连通的液体盒。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还提供一种液体盒,包括盒体、被设置在盒体处的液体供应部分、被设置在盒体中的空气流动路径、阀、偏压部件和释放部件。在盒体中限定液体腔室用于存储液体。液体供应部分被构造为将存储在液体腔室中的液体供应到外部。空气流动路径被构造为通过连通孔与液体腔室连通,并且空气流动路径被构造为与环境空气连通,以允许液体腔室通过空气流动路径与环境空气连通。阀被构造为在用于关闭空气流动路径的第一位置和用于打开空气流动路径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偏压部件被构造为朝向第二位置对阀施加偏压力。释放部件被构造为与盒体接合,与盒体接合的释放部件抵制偏压部件的偏压力将阀维持在第一位置处,从盒体脱离的释放部件在偏压部件的偏压力的方向上移动。
利用该结构,与盒体接合的释放部件将阀维持在它的第一位置处以关闭连通孔,由此密封液体腔室。此外,当从盒体脱离时,释放部件在偏压部件的偏压力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引起阀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以打开连通孔。液体腔室因此通过连通孔与大气形成连通。阀和释放部件的运动以此方式仅仅利用偏压部件的偏压力实现。不要求使用者抵制偏压力地施加任何力。
优选的是:该液体盒进一步包括:半渗透隔膜,所述半渗透隔膜被设置在所述空气流动路径中,以关闭所述空气流动路径;和迷宫路径,所述迷宫路径被设置在所述空气流动路径中并且与环境空气连通。还优选的是:空气流动路径的内部空间包括:阀腔室,所述阀腔室被构造为在所述阀腔室中以可移动方式容纳所述阀;和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被设置在所述阀上。所述阀腔室具有经由所述连通孔与所述液体腔室连通的一端和经由所述迷宫路径与环境空气连通的另一端,并且所述密封部件密封所述阀腔室,从而防止在所述一端部和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液体流动。所述阀形成有一个开口端、另一个开口端和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在所述阀内部连接在所述一个开口端与所述另一个开口端之间,所述空气通道用作所述空气流动路径的一部分。所述半渗透隔膜被设置在所述阀上。
该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发生如下的液体从空气流动路径的泄漏,即当使用者意在抓持液体盒而引起液体腔室中的液体通过连通孔从连通孔流出到阀腔室中时,该泄漏可能发生。此外,因为半渗透隔膜被设置在阀上,所以容易地实现了在空气流动路径中设置(附接)半渗透隔膜。将半渗透隔膜附接到阀能够在阀被从阀腔室移除的状态下执行。因此,在组装液体盒时增强的可操作性能够被实现。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液体立即到达被设置在液体盒的空气流动路径中的半渗透隔膜的液体盒。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盒,包括盒体、被设置在盒体处的液体供应部分和被设置在盒体中的空气流动路径。在盒体中限定液体腔室用于存储液体,盒体限定在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在深度方向上的深度和在高度方向上的高度,宽度小于深度和高度,盒体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彼此对置的侧表面,在构成盒体的所有的表面中,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侧表面具有最大面积。液体供应部分被构造为将存储在液体腔室中的液体供应到外部。空气流动路径被构造为通过连通孔与液体腔室连通,并且空气流动路径被构造为与环境空气连通,以允许液体腔室通过空气流动路径与环境空气连通。空气流动路径包括缓冲腔室、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和半渗透隔膜。缓冲腔室被构造为与连通孔连通并且由内周壁限定。第一路径经由第一开口与缓冲腔室连通,并且第一路径在深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延伸,第一开口在宽度方向上离开内周壁地定位。第二路径经由第二开口与第一路径连通,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反地定位。半渗透隔膜覆盖第二开口。
顺便提及,很可能的是,使用者可以在他的手指在宽度方向上夹压侧表面时抓持液体盒。另一方面,还可设想,使用者可以在侧表面中的一个侧表面面向下(宽度方向可以变得与竖直方向一致)时将液体盒放置在桌子上。在该情况下,液体可以通过连通孔从液体腔室流出到空气流动路径中。利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流入到空气流动路径中的液体能够在缓冲腔室中积聚,由此防止液体立即到达半渗透隔膜。具体地,在第一开口在宽度方向上靠近内周壁地定位的取向中,第二开口高于第一开口地定位,由此使得液体几乎不能积聚至第二开口和半渗透隔膜。在第二开口在宽度方向上低于第一开口地定位的取向中,在缓冲腔室中积聚的液体的液体表面并不立即升高至第一开口。
优选的是:空气在空气流动方向上通过空气通道流动;并且第一路径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在深度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一部分第一开口连通,第二部分在宽度方向上从第一部分延伸,并且第二部分与第二开口连通,在与空气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二部分具有比第一部分的横截面面积大的横截面面积。
利用该结构,从第一部分流入到第二部分中的液体并不立即到达第二开口。
优选的是:连通孔在限定液体腔室的一部分的分隔壁上形成,连通孔位于分隔壁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
利用该结构,从液体腔室到缓冲腔室的液体流动能够受到抑制,无论哪一个侧表面向下取向,只要在液体腔室内的液体表面在宽度方向上低于连通孔即可。
附图说明
在图中:
图1是示出设有盒容纳部的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概念剖视图,盒容纳部以可拆卸方式容纳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墨盒;
图2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墨盒的外观的透视图,其中释放部件被组装到墨盒;
图3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墨盒的外观的透视图,其中释放部件已经被从墨盒移除;
图4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墨盒的内部结构的分解侧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墨盒的内部结构的竖直剖视图,其中释放部件已经被组装到墨盒;
图6是被图5所示矩形包围的墨盒的基本部分的放大视图,该基本部分包括阀腔室和被设置在阀腔室内的阀;
图7是该实施例的墨盒的基本部分的沿着图5所示平面VII-VII截取的放大剖视图,其中阀在第一位置中;
图8是该实施例的墨盒的基本部分的沿着图5所示平面VII-VII截取的放大剖视图,其中阀在第二位置中;
图9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阀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10是根据该实施例的阀的分解视图;
图11是示出当在根据该实施例的墨盒的左侧表面面向下时放置该墨盒时,在阀腔室内和阀腔室附近的区域的放大剖视图;并且
图12是示出当在根据该实施例的墨盒的右侧表面面向下时放置该墨盒时,在阀腔室内和阀腔室附近的区域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打印机的总体结构
首先,将参考图1描述适于容纳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墨盒30的打印机10。
打印机10被构造为通过根据喷墨记录系统将墨滴喷射到片上而形成图像。如在图1中所示,打印机10包括墨供应装置100,墨供应装置100设有盒容纳部110,盒容纳部110被构造为在盒容纳部110中以可拆卸方式容纳墨盒30。打印机10还包括:记录头21和墨管21,墨管21连接墨供应装置100和记录头21。
盒容纳部110具有形成有被暴露于大气的开口112的一侧。墨盒30能够通过开口112插入到盒容纳部110中和从盒容纳部110移除。
在墨盒30中存储将在打印机10中使用的墨。当墨盒30被安装在盒容纳部110中时,墨盒30通过对应的墨管20连接到记录头21。记录头21具有副罐28,在副罐28中暂时存储被通过墨管20从墨盒30供应的墨。记录头21还包括多个喷嘴29,根据喷墨记录系统通过所述多个喷嘴29选择性地喷射被从副罐28供应的墨。
打印机10还包括:片供应托盘15、片供应辊23、片路径24、一对转移辊25、压板26、一对排出辊22和排出托盘16。纸片被片供应辊23从片供应托盘15供应到片通道24,并且然后被所述一对转移辊25传送到压板26。然后,墨被从记录头21选择性地喷射到通过压板26的片上以在片上形成墨图像。片然后被所述一对排出辊22排出到排出托盘16上。
2.墨供应装置
如在图1中所示,墨供应装置100用于向记录头21供应墨。如上所述,墨供应装置100包括盒容纳部110,在盒容纳部110中能够以可拆卸方式装载墨盒30。
图1示出墨盒30已经被在盒容纳部110中装载的状态。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0中,盒容纳部110被构造为容纳分别与四种颜色即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对应的四种墨盒30。然而,为了解释性的意图,图1描绘已经在盒容纳部110中容纳仅仅一个墨盒30的盒容纳部110。
在图2到3所示竖立姿态中,墨盒30被安装在盒容纳部110中和被从盒容纳部110移除。具体地,墨盒30被在装载方向56上装载到盒容纳部110中,并且在维持竖立姿态的同时被在卸载方向55上从盒容纳部110卸载。在下文中,只要有必要,假设装载方向56和卸载方向55是彼此可互换的,装载方向56和卸载方向55可以一起地被称作装载/卸载方向50。
盒容纳部110包括:外壳101、接合部件145、墨针113和光学传感器114。
外壳101限定盒容纳部110的外形。墨盒30被容纳在外壳101中。外壳101具有与开口112对置的端壁。
墨针113是管形的并且由树脂形成。墨针113连接到墨管20。墨针113被设置在外壳101的端壁的下端部处,以对应于被安装在盒容纳部110中的墨盒30的墨供应部分34(在以后描述)。当在盒容纳部110中安装墨盒30时,墨针113插入到墨供应部分34的墨供应出口71中(见图2到3),由此打开设在墨供应部分34中的墨供应阀70。结果,存储在墨盒30的墨腔室36中的墨,通过在墨供应部分34中形成的墨通道72,从墨通道72流出到被连接到墨针113的墨管20中。
光学传感器114被在重力方向上从墨针113向上的位置处设在外壳101的端壁上。光学传感器114包括光发射元件(例如,LED)和光接收元件(例如,光电晶体管)。光学传感器114具有马蹄形外罩。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分别被设置在光学传感器114的马蹄形外罩的远端部上,以彼此对置。在本实施例中,光发射元件被构造为在水平方向(与装载/卸载方向50垂直)上发射光,并且光接收元件被构造为接收被从光发射元件发射的光。在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之间限定如下空间,当墨盒30被装载到盒容纳部110中时墨盒30的检测部分33进入该空间,如将在以后描述的。当进入该空间时,检测部分33改变被在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之间形成的光的路径,由此使得光学传感器114能够检测由光接收元件接收的光量的改变。
此外,如在图1中所示,接合部件145被在邻近于开口112的位置处设在外壳101的上壁上。在本实施例中,四个接合部件145被设置用于接纳四个墨盒30,但是为了解释性的意图,在图1中描绘仅仅一个接合部件145。接合部件145被构造为被绕靠近上壁上的开口112设置的轴147枢转。当墨盒30被安装在盒容纳部110中时,接合部件145被构造为接合墨盒30的接合部分45,以抵制在卸载方向55上作用的偏压力保持被安装在盒容纳部110中的墨盒30,如将在以后描述的。
为了从盒容纳部110移除墨盒30,使用者向下推动被设置在墨盒30上的枢转部件80(在以后描述)的后端部,以引起接合部件145枢转地逆时针移动。因此,通过枢转部件80的枢转运动,释放在接合部件145和接合部分45之间的接合,由此允许从盒容纳部110移除墨盒30。
3.墨盒
墨盒30是如下容器,该容器被构造为在该容器中存储墨。如在图2到4中所示,墨盒30包括:盒体31;托架90;被容纳在盒体31中的内部框架35;和释放部件130。
在墨盒30中限定用于存储墨的空间,并且该空间用作墨腔室36。在本实施例中,墨腔室36由内部框架35和一对膜82(见图1)形成,内部框架35被容纳在盒体31中,所述一对膜82附接到内部框架35。可替代地,墨腔室36可以由盒体31自身限定。
托架90被组装到盒体31,以形成墨盒30的外形。内部框架35被容纳在被组装到彼此的盒体31和托架90内(被组装到彼此的盒体31和托架90用作盒体的实例)。
在已组装状态下,墨盒30具有基本平长方体形状的外观。墨盒30具有:宽度(在将被称作宽度方向的由箭头51示意的方向上)、高度(在将被称作高度方向或者竖直方向的由箭头52示意的方向上)和深度(在将被称作深度方向的由箭头53示意的方向上),高度和深度大于宽度。换言之,在宽度方向51上彼此对置的侧表面是在构成墨盒30的表面中带有最大面积的表面。
墨盒30的相对于盒容纳部110的装载/卸载方向50,与水平方向或者在本实施例中深度方向53一致。然而,墨盒30相对于盒容纳部110的装载和卸载,可以在与竖直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或者在与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这两者交叉的方向上执行。
在下文中,只要有必要,便将基于图2所示竖立姿态定义相对于墨盒30而言的方向。即,墨盒30的在装载方向56上的前导侧被称作墨盒30的前侧,而墨盒30的在卸载方向55上的尾侧被称作墨盒30的后侧。具体地,设有墨供应部分34的侧是墨盒30的前侧,而在深度方向53上与设有墨供应部分34的侧相反的侧是墨盒30的后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前后方向与深度方向53一致。
(3-1)盒体
盒体31是盒子状的,以在盒体31限定中空空间,该中空空间用于容纳内部框架35。盒体31包括:在宽度方向51上彼此对置的一对侧壁37和38(侧壁37未在图中示出);和在高度方向52上彼此对置的上壁27和下壁41。盒体31还包括后壁42,后壁42用作墨盒30的在装载方向56上的尾端。该四个壁37、38、27和41在深度方向53上从后壁42延伸。盒体31还形成有在深度方向53上与后壁42对置的打开表面。通过该打开表面内部框架35插入到在盒体31内部形成的空间中。当内部框架35被容纳在盒体31中时,内部框架35被部分地从盒体31暴露。即,盒体31覆盖内部框架35的后部。
如在图1中所示,枢转部件80被设置在盒体31的上壁27上。枢转部件80具有弯曲板状形状,并且枢转部件80被设置成在深度方向53上延伸。枢转部件80具有弯曲部分,在弯曲部分设有枢轴(未图示)。枢转部件80被构造为绕该枢轴枢转。枢转部件80具有:从弯曲部分朝向在盒体31的接合部分45中形成的接合表面46(在以后描述)延伸的一部分;和从弯曲部分朝向后壁42延伸的另一部分。即,枢转部件80由从枢轴向前的一部分(向前部分)和从枢轴向后的另一部分(向后部分)构成。当墨盒30被装载在盒容纳部110中时,枢转部件80的向前部分位于接合部件145下面。当墨盒30被从盒容纳部110移除时,枢转部件80的向后部分被使用者向下挤压以释放在接合部件145和接合部分45之间的接合。
(3-2)托架
托架90具有盒状形状,并且托架90由在宽度方向51上彼此对置的一对侧壁143和144(侧壁143在图中未示出)和在高度方向52上彼此对置的上壁141和下壁142构成。托架90还具有前壁140,当托架90被组装到盒体31时前壁140在深度方向53上与盒体31的后壁42对置。当在装载方向56上在盒容纳部110中安装墨盒30时,该前壁140(指定表面的实例或者对置表面的实例)用作墨盒30的前导端。该四个壁143、144、141和142在深度方向53上从前壁140延伸。当托架90被组装到盒体31时托架90还具有在深度方向53上与前壁140对置的打开表面。内部框架35通过该打开表面插入托架90内部。即,托架90覆盖内部框架35的不被盒体31覆盖的前部。
当托架90被组装到盒体31时,托架90的上壁141和盒体31的上壁27相互连续以构成墨盒30的上壁。类似地,托架90的下壁142和盒体31的下壁41相互连续以构成墨盒30的下壁。托架90的侧壁143和144和盒体31的侧壁37和38分别构成墨盒30的侧壁。此外,在墨盒30的已组装状态下,托架90的前壁140构成墨盒30的前壁,并且盒体31的后壁42构成墨盒30的后壁。
在本实施例中,墨盒30的如下方向,即前壁和后壁(前壁140和后壁42)在该方向上彼此对置的方向(即,深度方向53),是前后方向(水平方向),并且该方向与装载/卸载方向50一致。因此,墨盒30的如下方向,即上壁和下壁(上壁141、39和下壁142、41)在该方向上彼此对置的方向(即,高度方向52),与竖直方向(重力方向)一致。
通孔95在在高度方向52上在基本中央并且邻近于前壁140的位置处在托架90中形成,以在宽度方向51上穿过侧壁143和144中的每一个。当内部框架35被容纳在托架90中时,通孔95用于使内部框架35的检测部分33暴露。因此,通孔95被形成为使得在位置、尺寸和形状方面对应于内部框架35的检测部分33。
伸长孔91还在托架90的侧壁143、144中的每一个的下端部中形成。当托架90被组装到已经容纳有内部框架35的盒体31时,这些伸长孔91被构造为与被设置在内部框架35上的接合爪43接合。
前壁140在高度方向52上从通孔95向上的位置处形成有孔96。孔96在深度方向53上穿过前壁140。在托架90被组装到盒体31的状态下,孔96用于接纳释放部件130,释放部件130用于打开在内部框架35中形成的被密封的空气连通部分120,如将在以后描述。当如在图2中所示托架90被组装到盒体31时,孔96在前后方向(深度方向53)上位于墨供应部分34的突出端前面,如将在以后描述。
在限定孔96的周壁上,一对切口136被形成为从孔96沿径向向外延伸。具体地,切口136被定位成在宽度方向51上经由孔96沿直径彼此对置。
前壁140还在就高度方向52而言在通孔95下面的位置处形成有孔97。孔97在深度方向53上穿过前壁140。当托架90被组装到盒体31时,内部框架35的墨供应部分34被通过孔97暴露到外部。因此,孔97被形成为在位置、尺寸和形状方面对应于内部框架35的墨供应部分34。孔97在前后方向(深度方向53)上位于孔96后面。
前壁140设有第一突起85和第二突起86。如在图2到4中所示,第一突起85被在前壁140的上端部处形成,从而在离开前壁140的方向上(即,向前或者在装载方向56上)从前壁140的上端部突出。孔96被在第一突起85的突出端上形成。第二突起86被在前壁140的下端部处形成,从而在离开前壁140的方向上(即,向前或者在装载方向56上)从前壁140的下端部突出。孔97就高度方向52而言位于通孔95和第二突起86之间。
托架90的上壁141形成有在高度方向52上穿过上壁141的开口89(见图6)。参考图6,在内部框架35已经在托架90中插入的状态下,开口89用于使在内部框架35中形成的空气连通端口125(在以后描述)暴露于大气,如将在以后描述。因此,开口89被形成为使得在位置、尺寸和形状方面对应于内部框架35的空气连通端口125。具体地,开口89具有比空气连通端口125大的直径的直径。开口89被定位成从空气连通端口125隔开,但是在高度方向52上与空气连通端口125对准。
支撑部分88被邻近于上壁141上的开口89形成。支撑部分88适于接纳具有矩形平板状形状的存储芯片81。具体地,支撑部分88具有爪状形状以将与存储芯片81的周端接合。当存储芯片81联接到支撑部分88时,开口89被存储芯片81关闭(覆盖)。替代爪状形状地,支撑部分88可以被形成为如下表面,胶带能够附接到该表面以固定存储芯片81的后侧。或者通过熔化凸形(boss-shaped)树脂可以将存储芯片81固定到支撑部分88。
存储芯片81是具有顶表面的平板形基板,在顶表面上设置有电极(不带附图标记地示出)。存储芯片81还包括被构造为存储各种电信号的IC。更具体地,IC被构造为存储作为电信号的有关墨盒30的各种信息:例如,有关墨盒30的类型的信息,诸如墨颜色、墨成分和存储在墨腔室36中的初始墨量。
存储芯片81的电极被向上暴露以允许外部接入电连接到电极。当墨盒30被安装在盒容纳部110中时,被设置在盒容纳部110上的电触点106(图1)与电极电接触从而实现向存储芯片81供电,由此使得能够从存储芯片81检索被存储在IC中的信息。
(3-3)内部框架
如在图3和4中所示,内部框架35被形成为具有矩形环状形状(或者框架状形状),该形状的在宽度方向51上彼此对置的一对表面被部分地打开。打开的表面中的每一个表面被膜82(见图1)密封,以形成在内部框架35中的用于存储墨的墨腔室36。
墨腔室36是被构造为在自由状态下存储墨的空间。在自由状态下存储墨意味着,墨在不抵制重力的情况下被以可自由移动方式存储在墨腔室36内。这与墨抵制重力被吸收并且保持在三维网状结构材料诸如海绵或者泡沫中的状态相反。
内部框架35具有用于部分地限定墨腔室36的前壁40。当内部框架35插入在托架90中时,前壁40在深度方向53上与托架90的前壁140对置。内部框架35设有检测部分33、墨供应部分34(作为液体供应部分的实例)、空气连通部分120和阀腔室32。
检测部分33在高度方向52上的基本中间位置处从前壁40向前(在装载方向56上)突出。检测部分33具有盒状形状,盒状形状的一端打开从而允许墨腔室36中的墨经由开口端与检测部分33流体连通。当托架90被组装到盒体31时,检测部分33被通过通孔95向托架90外部暴露。检测部分33具有由光透射性树脂制成的一对侧壁。在本实施例中,这些侧壁被构造为允许从光学传感器114(图1)发射的光在与装载/卸载方向50垂直的方向(即,宽度方向51或者水平方向)上通过这些侧壁。光可以是红外光或者可见光。
在检测部分33中在所述一对侧壁之间提供中空空间,从而墨能够存在于所述一对侧壁之间。如在图1中所示,传感器臂60的指示器62以可移动方式位于该中空空间内。
传感器臂60被以可枢转移动方式设在墨腔室36中。传感器臂60包括臂本体61和枢轴64。臂本体61是板状形状的,并且被以可枢转移动方式支撑到枢轴64。枢轴64在宽度方向51上延伸,并且被支撑到内部框架35。臂本体61具有:设有以可移动方式位于检测部分33的中空空间中的指示器62的一个自由端;和设有被浸入在墨中的浮子63的另一个自由端。利用该结构,传感器臂60适于在下位置和上位置之间随着墨腔室36中的墨量而改变传感器臂60的枢转姿态,在下位置中指示器62接近检测部分33的下壁,在上位置中指示器62接近检测部分33的上壁。在图4和5中,省略了传感器臂60。
利用该结构,当墨盒30被安装在盒容纳部110中时,检测部分33能够在透射性状态和非透射性状态之间改变检测部分33的光透射状态。在透射性状态下,在传感器臂60在上位置处时,来自光学传感器114的不小于预定量的红外光能够通过检测部分33透射,并且非透射性状态下,在传感器臂60在下位置时,小于预定量的红外光通过检测部分33透射(即,光可以被截断或者衰减)。根据在检测部分33处的光透射状态,打印机10能够检测墨腔室36中的墨量是否小于规定量。
如在图4中所示,墨供应部分34被设置在前壁40处在检测部分33下面。墨供应部分34具有中空柱形形状,该中空柱形形状在装载方向56上,即在前后方向向前的方向上从前壁40突出。当墨盒30被组装时,墨供应部分34被通过在托架90中形成的孔97暴露到外部。
墨供应部分34具有突出端,在该突出端中形成有墨供应出口71。如在图1中所示,墨通道72被在墨供应部分34内部形成。墨通道72在深度方向53上延伸,从而允许通过墨通道72在墨供应出口71和墨腔室36之间的流体连通。墨供应阀70被设置在墨通道72中,以打开和关闭墨供应出口71。
在将墨盒30装载到盒容纳部110中时,墨针113插入到墨供应出口71中。墨针113在前后方向上向后移动墨供应阀70以打开墨供应出口71。因此,墨腔室36中的墨被允许经由墨通道72流入到墨针113中。在本实施例中,墨在基本与装载方向56一致的方向上(或者在前后方向上向前)流出。
替代墨供应阀70地,可以设置覆盖墨供应出口71的膜。在后一情形下,在将墨盒30装载到盒容纳部110中时,墨针113破坏膜以打开墨供应出口71。
如在图4中所示,一对接合爪43在内部框架35的前壁40的下端部处形成。每一个接合爪43具有在宽度方向51上向外突出的远端部。在宽度方向51上在接合爪43之间限定距离,从而接合爪43能够在宽度方向51上弹性地向内变形。在将托架90组装到盒体31和内部框架35时,接合爪43的远端部分别进入在托架90中形成的所述一对伸长孔91并且接合构成伸长孔91的柱形内壁的内周表面。
内部框架35具有上壁39,在上壁39中形成接合部分45。接合部分45包括在宽度方向51和高度方向52上延伸的接合表面46。接合表面46被构造为当墨盒30已经被装载在盒容纳部110中时接合盒容纳部110的接合部件145。当与接合部件145接合时,接合部分45(接合表面46)适于接收(抵制)在卸载方向55上作用以保持被安装在盒容纳部110中的墨盒30的偏压力,偏压力由推动墨针113的墨供应阀70产生。
如在图4和5中所示,空气连通部分120在高度方向52上高于检测部分33的位置处在内部框架35中形成。空气连通部分120被构造为允许墨腔室36与墨盒30的外部连通。
空气连通部分120包括空气流动路径(空气流动路径的实例),该空气流动路径允许墨腔室36通过该空气流动路径与外部连通。空气连通部分120还包括阀48(阀的实例)和偏压阀48的螺旋弹簧49(偏压部件的实例)。
在内部框架35中,在墨腔室36和墨盒30的外部之间形成该空气流动路径。具体地,空气流动路径在与墨腔室36连通的连通孔44(见图6)和与大气连通的空气连通端口125之间连接。
如在图6中所示,空气连通端口125在接合部分45前面的位置处在上壁39上形成,以与存储芯片81的后表面对置。空气连通端口125在上壁39上打开,并且在高度方向52上与空气路径128(在以后描述)连通。如在图2中所示,因为在已组装的墨盒30中空气连通端口125被托架90和存储芯片81覆盖,所以使用者不能从外部在视觉上确认空气连通端口125。然而,空气连通端口125例如通过在托架90和内部框架35之间形成的微小间隙与大气(墨盒30的外部)连通。
如在图6中所示,连通孔44是在分隔壁121中形成的孔,分隔壁121在阀腔室32和墨腔室36之间分隔。具体地,连通孔44位于分隔壁121在宽度方向51上的中心。连通孔44由内周壁129限定,以在深度方向53上穿过分隔壁121。阀腔室32是在内部框架35中形成以接纳阀48的空间。阀腔室32因此能够经由连通孔44与墨腔室36连通。如在图5和6中所示,阀腔室32由在深度方向53上从分隔壁121朝向前壁40延伸的柱形周壁119(内周壁的实例)限定。阀腔室32因此具有靠近前壁40的开口端,该开口端在深度方向53上与分隔壁121对置。连通孔44位于柱形阀腔室32的与深度方向53一致的轴线上。换言之,连通孔44位于在宽度方向51上和在高度方向52上的中央上。限定阀腔室32的周壁119形成有延伸到内部框架35的左壁123的通孔122(见图4和8)。即,通孔122在左壁123上打开。
如在图4中所示,内部框架35的左壁123形成有弯曲迷宫路径124。具体地,迷宫路径124是由在左壁123中形成的凹槽和附接到左壁123的膜82限定的空间。如在图4中所示,迷宫路径124被形成为在宽度方向51上与阀腔室32对准。
迷宫路径124具有:与通孔122连通的一端;和与空气路径128连通的另一端。具体地,迷宫路径124基本向后地从通孔122延伸,并且在实现U形转弯并且在深度方向53上延伸的同时接近上壁39。在靠近上壁39时,迷宫路径124然后线性向前地延伸并且最后到达在左壁123中形成的通孔127。通孔127与空气路径128连通,该空气路径128与空气连通端口125连通。空气路径128在宽度方向51上穿过左壁123、延伸到上壁39并且贯穿上壁39以与空气连通端口125连通。
以此方式,墨腔室36能够经由连通孔44、阀腔室32、通孔122、迷宫路径124、通孔127、空气路径128和空气连通端口125与大气连通。用于在墨腔室36和墨盒30的外部之间实现空气流动的该路径被定义为在空气连通部分120中形成的空气流动路径。
在内部框架35中,一对接合爪126靠近前壁40在阀腔室32前面形成。具体地,接合爪126邻近于阀腔室32的开口端形成,以从该的开口端沿径向向内突出。接合爪126在高度方向52上相互隔开。接合爪126适于与在阀48上形成的一对接合爪74接合,从而防止阀48由于螺旋弹簧49的偏压力而从阀腔室32弹出。
阀48被以可移动方式设置在阀腔室32内。具体地,阀48在图6和7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图8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在前后方向上可移动。如将在以后详细描述,阀48在第一位置处关闭连通孔44,并且在第二位置处打开连通孔44。
如在图6到10中所示,阀48包括阀主体75、密封部件76和O形环99。阀体75和密封部件76分别是阀体和密封部件的实例。
阀主体75具有与柱形阀腔室32一致的外部轮廓,从而阀主体75插入柱形阀腔室32中。阀主体75具有基本柱状形状,该基本柱状形状在深度方向53上伸长并且限定在深度方向53上延伸的轴线。阀主体75具有小于阀腔室32的内径的外径。注意,参考图9和10,阀主体75实际上整体上不被成形为柱状,而是具有基本柱状形状的外部轮廓。阀主体75的外部轮廓由各个端面形成,包括从阀主体75的轴向中央部分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十字形肋的端面。
如在图9和10中所示,阀主体75形成有第一开口83、第二开口84和空气通道77,空气通道77在阀主体75的内部连接在第一开口83和第二开口84之间。
阀主体75具有端面78,端面78被构造为在阀腔室32内在深度方向53上与分隔壁121对置(见图6到8)。如在图10中所示,第一开口83在该端面78上打开。在端面78上,第一开口83就宽度方向51而言被定位为:从端面78的中心(阀主体75的轴线)偏移,但是离开端面78的周边(最外端)。
第二开口84在阀主体75的侧表面79上形成,侧表面79面对限定阀腔室32的周壁119。
更具体地,第一开口83位于在相对于端面78的中心而言与第二开口84相反的一侧处的端面78上。换言之,第一开口83和第二开口84相对于阀主体75的在宽度方向51上的中心(阀主体75的轴线)而言彼此相反地定位。在高度方向52上,第一开口83位于与端面78的中心(阀主体75的中心)相同的高度处。这意味着,当阀48被设置在阀腔室32内时,第一开口83位于在高度方向52上与连通孔44相同的高度处。第一开口83具有小于连通孔44的直径的直径。
空气通道77在深度方向53上从第一开口83延伸,并且然后在与深度方向53垂直的方向上(即,在宽度方向51上)弯曲,以到达第二开口84(参考图7和8)。
具体地,空气通道77由第一通道68(第一部分的实例)和第二通道69(第二部分的实例)构成。如在图7和9中所示,第一通道68是从第一开口83在深度方向53上延伸的部分,并且第二通道69是从第一通道68的前端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51上弯曲以连接到第二开口84的部分。即,空气通道77是如下通道,该通道在阀主体75内连接端面78和侧表面79以在第一开口83和第二开口84之间建立流体连通。
如在图7和8中所示,第二通道69具有比第一通道68的横截面面积S1大的横截面面积S2(S1<S2)。这里,横截面面积S2是在与宽度方向51垂直的平面上定义的,并且横截面面积S2具有与第二开口84的轮廓一致的基本矩形形状(见图9)。另一方面,横截面面积S1是在与深度方向53垂直的平面上定义的,并且具有与第一开口83的轮廓一致的基本圆形形状(见图10)。换言之,就与将在将墨盒30插入到盒容纳部110中时建立的空气流动的方向垂直的方向而言,第二通道69的横截面面积S2具有比第一通道68的横截面面积S1更大的面积。
阀主体75的一端上形成所述一对接合爪74,该一端在深度方向53上与端面78对置。接合爪74成形为钩状,并且被在高度方向52上相互隔开。更具体地,每一个接合爪74从阀主体75的一端向外(在高度方向52上向上或者向下)延伸,并且然后在从阀主体75的外表面保持距离时朝向端面78弯曲。每一个接合爪74具有远端部,远端部离开阀主体75的外表面地延伸以形成钩状形状。接合爪74(精确地,接合爪74的远端部)分别被构造为:当阀48插入到阀腔室32中时,接合爪74与在阀腔室32的开口端处形成的接合爪126接合。由于在接合爪74和接合爪126之间的接合,防止阀48脱出阀腔室32。
如在图6和9中所示,在高度方向52上在接合爪74之间限定弯曲表面73。弯曲表面73在侧视图中具有朝向端面78凹进的凹形形状。弯曲表面73限定最朝向端面78凹进的中心(在深度方向53上的最深位置),并且该中心基本与阀主体75的轴线(轴向中心)和在分隔壁121中形成的连通孔44的中心一致。弯曲表面73被构造为接纳插入到阀腔室32中的释放部件130。
在端面78上,还形成接合部分87。接合部分87被设置在关于端面78的中心与第一开口83对称的位置处。接合部分87具有沿径向向外突出的钩状形状。接合部分87用于实现在端面78和密封部件76之间的接合。
密封部件76被设成覆盖阀主体75的端面78。密封部件76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诸如由橡胶和弹性体制成。密封部件76具有用于以密闭方式密封端面78的帽状形状。
密封部件76包括圆形帽部分65、突出部分92(第一弹性部分的实例)和凸缘部分93(第二弹性部分的实例)。
帽部分65具有帽状形状,并且形成有通孔66和67。通孔66和67这两者被定位为:从帽部分65的直径中心朝向帽部分65的周边偏移,但是离开帽部分65在宽度方向51上的周边(最外端)。在通孔66中接纳接合部分87,从而接合部分87穿过并且接合通孔66。密封部件76因此被组装到阀主体75的端面78,从而密封部件76以气密方式与端面78紧密接触。通孔67被定位成与阀主体75的第一开口83对应。通孔67具有小于连通孔44的直径的直径。
利用该结构,即使当阀主体75的端面78被密封部件76覆盖(密封)时,仍然允许空气通道77通过通孔67与阀腔室32(或者阀腔室32的与分隔壁121面对的部分;或者如在以下描述的第一腔室)连通。
突出部分92在突出部分92基本中央位置处在从帽部分65离开端面78的方向上突出。突出部分92具有圆顶状形状,从而在突出部分92中限定中空空间。即,在阀主体75和突出部分92之间设置空间。因此,突出部分92能够弹性地向内变形以允许中空空间的容积收缩,从而突出部分92能够与限定连通孔44的内周壁129紧密接触,由此实现连通孔44的密封。
凸缘部分93被形成为从帽部分65的全部周向部分沿径向向外突出。凸缘部分93在平面视图中具有环状形状(O形形状),并且用作O形环。凸缘部分93被构造为与阀腔室32的周壁119紧密接触并且与周壁119滑动接触以将阀腔室32分隔成两个腔室:经由连通孔44与墨腔室36以及通孔67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经由通孔122与迷宫路径124以及与第二开口84连通的第二腔室。
如在图7和8中所示,在阀主体75的侧表面79上形成的第二开口84被半渗透隔膜94覆盖。半渗透隔膜94由具有微小孔的多孔隔膜制成,并且被构造为允许空气通过但是限制液体(即,在本实施例中的墨)通过。例如,半渗透隔膜94可以由氟树脂制成,诸如由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和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制成。在图9和10中,省略了半渗透隔膜94。
利用该结构,因为空气通道77的第二开口84被允许空气流动但是限制墨通过的半渗透隔膜94关闭,所以防止墨流入到迷宫路径124中,迷宫路径124在墨盒30的空气流动路径中位于半渗透隔膜94下游(与半渗透隔膜94到空气连通端口125相比,迷宫路径124更靠近空气连通端口125)。
如在图9和10中所示,阀主体75进一步在第二开口84和接合爪74之间形成有凹槽98。凹槽98沿着阀主体75的周边(周缘)延伸,以配合地接纳O形环99(在图9和10中省略了O形环99)。如在图7和8中所示,O形环99被构造为与阀腔室32的周壁119滑动接触并且与周壁119紧密接触,以实现阀腔室32的气密性密封。由于阀腔室32利用O形环99的该气密性密封,所以能够在墨盒30的空气流动路径中防止水分从墨蒸发。而且,由于设置O形环99,所以迷宫路径124能够仅仅通过在空气流动路径中的空气连通端口125与大气连通。迷宫路径124自身的复杂构造还用于抑制墨由于通过空气连通端口125与环境空气连通而变干。
如上所述,由分隔壁121和凸缘部分93限定的第一腔室经由连通孔44与墨腔室36流体连通。由凸缘部分93和O形环99限定的第二腔室通过通孔67、第一开口83、空气通道77和第二开口84与第一腔室连通。当连通孔44打开时,墨可以可行地从墨腔室36流动到第一腔室中,并且然后经由通孔67和第一开口83流动到空气通道77中。然而,因为第二开口84被半渗透隔膜94覆盖,所以防止进入到空气通道77中的墨从第二开口84流出,即,半渗透隔膜94防止墨从第一腔室流动到第二腔室。换言之,密封部件76的凸缘部分93用于:与半渗透隔膜94相结合地,在阀腔室32内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实现液密性密封。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阀腔室32的第一腔室还用作墨缓冲腔室。
如在图5和图6中所示,在阀48已经插入在阀腔室32中的状态下,螺旋弹簧49被设置在内部框架35的限定阀腔室32的开口端的周部和接合爪74之间。如在图8中所示,阀48因此通常地被螺旋弹簧49的偏压力在离开分隔壁121的方向(在图5和6中向左或者向前)上偏压。图8所示阀48的该位置是第二位置。
具体地,在第二位置中,在阀48从螺旋弹簧49接收偏压力的同时,阀主体75的接合爪74与内部框架35的接合爪126接合,以防止阀48脱出阀腔室32。如在图8中所示,阀48因此被保持在第二位置中。此时,密封部件76的突出部分92从连通孔44分离,并且连通孔44打开。
作为对照,在如在图6和7中所示第一位置中,阀48抵制螺旋弹簧49的偏压力被在阀腔室32中插入的释放部件130向后(在图5到7中向右)挤压。密封部件76的突出部分92因此与内周壁129紧密地配合以关闭连通孔44。此时,如在图6中所示,接合爪126和接合爪74被以规定距离在深度方向53上相互分离。换言之,在第一位置中的接合爪74以此从接合爪126分离的该距离,相当于阀48能够以此在深度方向53上移动的距离。
当阀48被保持在第二位置处时,墨腔室36通过连通孔44、阀腔室32(在分隔壁121和凸缘部分93之间限定的第一腔室;在第一开口83和第二开口84之间连接的空气通道77;和在凸缘部分93和O形环99之间限定的第二腔室)、通孔122、迷宫路径124、空气路径128及空气连通端口125与环境空气(墨盒30的外部)连通。用于允许空气在墨腔室36和大气之间流动的所有这些元件,构成墨盒30中的空气连通部分120的空气流动路径。
(3-4)释放部件
如在图2和5到7中所示,释放部件130被组装到托架90的孔96。如上所述,当被组装到托架90时,释放部件130向后推动阀48以抵制螺旋弹簧49的偏压力地将阀48维持在第一位置。
释放部件130包括基部131、操纵肋132和杆133。基部131具有平板状形状。基部131具有:前表面,操纵肋132从该前表面向前突出;和后表面,杆133从该后表面向后突出。基部131的后表面能够在托架90的第一突起85的突出端上抵接。
操纵肋132被成形为薄板状,并且具有允许使用者利用他的手指抓持操纵肋132的尺寸(见图2)。
杆133是在深度方向53上延伸的十字形肋。杆133尺寸适于能够插入到托架90的孔96中。杆133被以适合于将阀48挤压到第一位置中的前后长度形成。更具体地,杆133具有顶端部(更具体地,前导表面134),该顶端部被构造为:在释放部件130插入孔96中以便被组装到托架90的同时,该顶端部在阀48的弯曲表面73上抵接。在释放部件130已经被组装到托架90并且基部131的后表面与托架90的第一突起85的突出端抵接的状态下,在前导表面134与弯曲表面73抵接的同时,阀48已经被向后推动到阀腔室32中被以抵制螺旋弹簧49的偏压力地维持在第一位置处。此时,因为弯曲表面73的中心与阀主体75的轴向中心基本一致,所以释放部件130在与阀主体75的轴向中心一致的方向上抵制螺旋弹簧49的偏压力地将负载施加到阀主体75。
杆133包括沿径向向外突出的一对接合突起135(见图4,其中仅仅示出接合突起135中的一个接合突起)。接合突起135被定位成:以对应于构成托架90的第一突起85的突出端的壁的厚度的距离,从基部131(基部131的后表面)隔开。接合突起135被形成为:与在孔96的周部上形成的切口136(见图3)对应地相对于杆133的轴线沿直径彼此对置。当释放部件130插入孔96中时,接合突起135在位置上与切口136对准以在深度方向53上穿过切口136。
一旦插入孔96中,释放部件130便绕杆133的轴线或者逆时针或者顺时针地移动。杆133的接合突起135因此移位,从而接合突起135不再在位置上与切口136一致。结果,接合突起135抵靠孔96的周部,由此抵制来自阀48的反作用力,即,螺旋弹簧49的偏压力地维持释放部件130插入在孔96中。如图2所示,释放部件130已经被以此方式组装到托架90。此时,操纵肋132向外(向前),即,在与墨供应部分34突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从托架90的前壁140突出。
4.如何在墨盒中实现空气连通
在墨盒30的未使用状态下,墨腔室36被维持为负压力。被组装到托架90(见图2)的释放部件130推动阀48,以抵制螺旋弹簧49的偏压力地将推动阀48维持在将推动阀48的第一位置处,由此引起密封部件76的突出部分92与限定分隔壁121中的连通孔44的内周壁129密切接触,以关闭连通孔44,如在图7中所示。墨腔室36被从外部隔离,并且防止墨从墨腔室36泄漏。因此,防止墨到达(并且因此附着到)半渗透隔膜94,半渗透隔膜94被定位为:与在空气连通部分120中限定的空气流动路径中的连通孔44靠近外部相比,半渗透隔膜94更靠近外部。
在使用墨盒30时,使用者从托架90移除释放部件130。更具体地,使用者通过抓持操纵肋132而旋转释放部件130,使得接合突起135在深度方向53上与切口136对准。在接合突起135与切口136在深度方向53上对准时,因为向释放部件130的杆133施加螺旋弹簧49的偏压力,所以由于螺旋弹簧49的偏压力,杆133被向外(向前)推动。
如在图8中所示,在杆133从孔96脱出时,阀48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当阀48已经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密封部件76的突出部分92从内周壁129分离以打开连通孔44。结果,墨腔室36通过连通孔44、阀腔室32(第一腔室)、空气通道77、阀腔室32(第二腔室)、通孔122、迷宫路径124及空气连通端口125与大气形成连通。因此使得墨腔室36进入大气压力。
5.如果墨盒被设置在不同于它的竖立姿态的姿态中则墨如何流动
因为墨盒30具有小于它的高度和深度的宽度,所以使用者可能在利用他的手指夹压墨盒30的侧表面时抓持墨盒30。然而,在以此方式抓持墨盒30的同时,使用者可以将墨盒30转变到不同于图2所示竖立姿态的姿态中。此外,因为在构成墨盒30的外部轮廓的表面中侧表面具有最大面积,所以可行地,在墨盒30的侧表面中的一个侧表面面向下时,墨盒30可以被设置在平面上。
在下文中,将解释墨如何基于墨盒30的姿态流动。同样在下文中,假设使用者刚好在使用之前抓持墨盒30,并且因此阀48在第二位置中并且连通孔44打开。
图11假设在盒体31的侧壁37和托架90的侧壁143面向下时墨盒30被设置在平面上,示意空气连通部分120(在阀腔室32内)的状态。在图11中,流出墨腔室36的墨的表面被标记为墨表面115。
当墨表面115到达连通孔44或更高位置时,墨腔室36中的墨可以经由连通孔44流入到阀腔室32(第一腔室)中。因为阀48在第二位置处,所以密封部件76的帽部分65在深度方向53上从分隔壁121分离。流动通过连通孔44的墨在阀腔室32的第一腔室中积聚。如在图11中所示,密封部件76的通孔67和阀主体75的第一开口83被定位为:在宽度方向51上低于连通孔44,但是在宽度方向51(现在对应于竖直方向)上高于(离开)阀腔室32的底表面。注意,通孔67和第一开口83分别并不位于帽部分65的和端面78的最外端上。因此,流入到第一腔室中的墨将不立即到达并且流入到通孔67和第一开口83中。
如果墨继续流入到第一腔室中,则墨表面115升高并且墨开始通过通孔67和第一开口83流入到空气通道77中。流入到空气通道77中的墨进入到第一通道68中,并且然后进入到第二通道69中,第二通道69具有比第一通道68的横截面面积S1大的横截面面积S2。此外,第二开口84在宽度方向51上高于通孔67和第一开口83地定位。如果墨表面115将要到达半渗透隔膜94,则墨表面115需要升高至第二开口84。因此,即便墨可以进入到空气通道77中,墨仍然不立即到达半渗透隔膜94。
接着,假设在盒体31的侧壁38和托架90的侧壁144面向下时放置墨盒30。图12图示此时空气连通部分120(在阀腔室32内)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通孔67和第一开口83在宽度方向51(现在对应于竖直方向)上高于连通孔44和第二开口84地定位。墨表面115可以随着来自墨腔室36的墨在阀腔室32的第一腔室中积聚而升高。当墨表面115到达通孔67和第一开口83时,墨可以进入到空气通道77中。然而,因为通孔67和第一开口83在宽度方向51上高于阀腔室32的轴向中央地定位,所以流入到第一腔室中的墨并不立即通过通孔67和第一开口83进入到空气通道77中。墨因此几乎不能到达半渗透隔膜94。
现在假设在内部框架35的上壁39和托架90的上壁141面向下(即,墨盒30被颠倒过来)时放置墨盒30。
在该状态下,因为连通孔44位于墨腔室36的在高度方向52上的下部处,所以墨通过连通孔44流入到第一腔室(阀腔室32)中。然而,在阀腔室32内,连通孔44和第一开口83(通孔67)就高度方向52而言位于彼此相同的高度处。因此,直至墨表面115在高度方向52上升高至通孔67和第一开口83的高度为止,在第一腔室中积聚的墨才进入到空气通道77中。因此,即使当墨盒30颠倒时,墨仍然可以进入到阀腔室32(第一腔室)中但是防止墨立即到达半渗透隔膜94。
6.操作和技术优点
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阀48被构造为在阀腔室32内滑动,以引起密封部件76的突出部分92打开和关闭连通孔44。密封部件76的凸缘部分93与阀腔室32的周壁119密切地并且滑动地接触,以在第一腔室(与第一开口83连通)和第二腔室(与第二开口84连通)之间实现液密性密封。在实现空气连通部分120中的空气流动路径的打开和关闭的同时,阀48能够变得简单和紧凑。
而且,突出部分92能够弹性变形以与连通孔44的内周壁129紧密接触。因此,在突出部分92和内周壁129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比在其它情形下的接触面积更宽,由此实现可靠的连通孔44的密封。
此外,由于在突出部分92设置中空空间,所以突出部分92易于与连通孔44的外形一致地变形。
此外,当释放部件130与托架90的接合被释放时,释放部件130移动以被从托架90拆卸。随着释放部件130的拆卸运动,由于螺旋弹簧49的偏压力,阀48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结果,墨腔室36被允许通过连通孔44与大气连通,连通孔44被移动到第二位置的阀48打开。根据本实施例的该结构,归因于释放部件130的移除的阀48的运动,仅仅利用螺旋弹簧49的偏压力实现。因为使用者无需抵制螺旋弹簧49的偏压力,所以对于实现墨腔室36与大气的连通,使用者几乎不能感到负担。
当与偏压部件在关闭空气连通端口的方向上偏压阀体的传统阀结构(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报特开2009-96126)相比较时,能够清楚地论证本实施例的结构的意义。在该类型的传统阀结构中,为了打开空气连通端口,要求使用者在安装墨盒期间施加力以抵制偏压部件的偏压力地移动阀体。因此,可设想地,在安装墨盒期间要求的使用者的工作负担并不轻微。不仅对于使用者需要在安装墨盒之前抵制偏压部件的偏压力地施加力以打开空气连通端口的传统阀结构而言,而且还对于不同于用于打开空气连通端口的阀结构的其它传统技术(例如,使用者需要破坏关闭空气连通端口的密封的结构)而言,同样如此。在这些传统技术中的任何一项技术中,使用者的工作负担都将是沉重的。作为对照,本实施例的结构能够减小如下负担,即,使用者打开连通孔44以便实现在墨腔室36和墨盒30的外部之间的连通的负担,是因为使用者无需抵制螺旋弹簧49的偏压力地施加力。
根据根据所描绘的实施例的墨盒30的另一个方面,半渗透隔膜94被附接到阀48的阀主体75以关闭空气通道77,并且迷宫路径124被在内部框架35中形成。利用该结构,即便墨可以由于某些原因(例如由于使用者颠倒墨盒30)而通过连通孔44流入到阀腔室32中,仍然抑制墨流出内部框架35。
此外,半渗透隔膜94被附接到阀48的阀主体75,而不被附接到阀腔室32的周壁119。这意味着,在阀主体75被从阀腔室32移除的状态下,半渗透隔膜94能够被附接到阀主体75。因此,与半渗透隔膜94被附接到在阀腔室32内的某处的情形相比较,在空气连通部分120中形成的空气流动路径中设置(附接)半渗透隔膜94易于实现,并且能够便于墨盒30的组装。
在空气流动路径中设置半渗透隔膜,是用于密封在墨盒中形成的空气流动路径的传统技术(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报特开2010-221477和特开2012-152998)。然而,当半渗透隔膜被暴露于墨时,半渗透隔膜不能确保它的规定的空气连通性能,是因为与墨接触能够引起墨弯液面在半渗透隔膜的微小孔中形成,并且导致空气通过半渗透隔膜的阻力增加。
使用者意外地操作墨盒(例如,在将墨盒安装到容纳部中之前或者当将新的墨盒拆封时,使用者可能暂时地以不同于竖立姿态的取向放置墨盒)能够引起墨从墨腔室流出到空气流动路径中,从而可行地导致墨与半渗透隔膜接触。然而,根据所描绘的本实施例的墨盒30的结构,即便以不同于竖立姿态的取向抓持或者设置墨盒30,经由连通孔44从墨腔室36流入到阀腔室32中的墨仍然并不立即到达半渗透隔膜94。
此外,就与空气通道77中的空气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而言,第二通道69具有比第一通道68的横截面面积S1更大的横截面面积S2。因此,该结构使得从第一通道68进入到第二通道69中的墨更难以立即到达半渗透隔膜94。
进而,连通孔44和第一开口83在高度方向52上在彼此相同的高度处竖直地定位。因此,虽然当墨盒30在竖立姿态中时或者在墨盒30颠倒的状态下墨可以流入到阀腔室32(第一腔室)中,但是直至在第一腔室内的墨表面115在高度方向52上升高至与通孔67和第一开口83相同的高度为止,墨才进入到空气通道77中。在抑制在第一腔室中积聚的墨到达半渗透隔膜94方面,该构造是有效的。
进而,因为当阀48在第二位置处时第一开口83被定位成在深度方向53上从连通孔44隔开,所以在凸缘部分93和分隔壁121(第一腔室)之间形成空间。该空间(第一腔室)能够用作墨缓冲腔室,以防止在墨缓冲腔室中积聚的墨立即到达半渗透隔膜94。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连通孔44在分隔壁121的在宽度方向51上的中央形成。利用该结构,即使在侧表面中的一个侧表面面向下时抓持或者放置墨盒30,仍然防止墨腔室36中的墨通过连通孔44流入到阀腔室32中,只要在墨腔室36内的墨表面在连通孔44下面即可。
更近一步地,第一开口83、第二开口84和空气通道77在阀48中形成,并且连通孔44被在第一位置中的阀48关闭。利用该结构,防止墨进入到阀腔室32中,只要阀48在第一位置中即可。
根据再一个方面,当释放部件130被组装到托架90时,释放部件130的操纵肋132在与墨供应部分34突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在装载方向56上)上从托架90的前壁140突出。利用该结构,如果使用者尝试在不从托架90移除释放部件130时将墨盒30插入到盒容纳部110中,则释放部件130干涉盒容纳部110,并且防止墨针113进入到墨供应部分34中。即,在不预先移除释放部件130时不能在盒容纳部110装载墨盒30。该构造能够可靠地防止错误地将墨盒30安设到盒容纳部110中。
在本实施例的墨盒30中,密封部件76和空气流动路径的一部分(空气通道77、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被设置在阀腔室32内。在阀腔室32内及阀腔室32附近的空间因此被有效地利用。
虽然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空气流动路径的一部分(空气通道77)在阀48中形成,但是如果不在墨盒30中采用阀48,则空气流动路径整体上可以在内部框架35中形成。
具体地,例如,构成空气流动路径的一部分的腔室在内部框架35中形成,并且可以在腔室内设置泡沫以吸收墨。在该情形下,填充有泡沫的腔室在如下位置处与迷宫路径124连通,即与迷宫路径124到空气流动路径中的墨腔室36相比,该位置更靠近墨腔室36。可替代地,用于关闭空气流动路径的半渗透隔膜可以在如下位置处直接附接到内部框架35,即与迷宫路径124到空气流动路径中的墨腔室36相比,该位置更靠近墨腔室36。利用没有阀48的这些结构,在能够防止墨泄漏的同时,能够实现在墨腔室36和环境空气之间的连通。
虽然已经参考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清楚,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实现各种改变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液体盒,包括:
盒体,在所述盒体中限定液体腔室用于存储液体;
液体供应部分,所述液体供应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盒体处,并且所述液体供应部分被构造为将存储在所述液体腔室中的所述液体供应到外部;
被设置在所述盒体中的空气流动路径,所述空气流动路径被构造为通过连通孔与所述液体腔室连通,并且所述空气流动路径被构造为与环境空气连通,以允许所述液体腔室通过所述空气流动路径与环境空气连通,所述空气流动路径具有内周壁,在所述内周壁中限定内部空间;和
阀,所述阀被构造为打开和关闭所述空气流动路径,并且所述阀包括:
阀主体,所述阀主体被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并且所述阀主体能够在滑动方向上滑动,所述阀主体形成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在所述阀主体的内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以允许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空气流动;和
被设置在所述阀主体上的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包括第一弹性部分和第二弹性部分,所述第一弹性部分被构造为密封所述连通孔,所述第二弹性部分被构造为与所述内周壁接触且与所述内周壁滑动接触,以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成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一腔室和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二弹性部分被构造为防止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液体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连通孔由周壁限定;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部分被形成为在与所述滑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突出的突起,并且所述第一弹性部分被构造为接触所述周壁以关闭所述连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盒,其中在所述第一弹性部分中限定中空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密封部件是帽状形状的,以覆盖所述阀主体的在所述滑动方向上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密封部件形成有与所述阀主体的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阀进一步包括半渗透隔膜,所述半渗透隔膜覆盖所述阀主体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开口;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其余一个开口与所述连通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阀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所述滑动方向上滑动,所述第一弹性部分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密封所述连通孔,所述第一弹性部分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打开所述连通孔,
所述液体盒进一步包括:
偏压部件,所述偏压部件被构造为朝向所述第二位置对所述阀施加偏压力;和
释放部件,所述释放部件被构造为与所述盒体接合,与所述盒体接合的所述释放部件抵制所述偏压部件的所述偏压力而将所述阀维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处,从所述盒体脱离的所述释放部件在所述偏压部件的所述偏压力的方向上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盒,进一步包括:
半渗透隔膜,所述半渗透隔膜被设置在所述阀上以关闭所述空气通道;和
迷宫路径,所述迷宫路径被设置在所述空气流动路径中且与环境空气连通,
其中所述空气流动路径的所述内部空间包括阀腔室,所述阀腔室被构造为在所述阀腔室中以可移动方式容纳所述阀,所述阀腔室具有经由所述连通孔与所述液体腔室连通的一端和经由所述迷宫路径与环境空气连通的另一端;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弹性部分密封所述阀腔室,从而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能够通过所述空气通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液体供应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盒体的指定表面上;并且
其中与所述盒体接合的所述释放部件从所述盒体的所述指定表面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盒,其中,在使用中,所述盒体具有限定在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在深度方向上的深度和在高度方向上的高度的外形,所述宽度小于所述深度和所述高度,所述盒体具有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对置的侧表面,在构成所述盒体的所述外形的所有表面中,所述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侧表面具有最大面积;
其中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连通孔连通,并且所述第一腔室用作缓冲腔室,所述阀主体的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离开构成所述第一腔室的所述内周壁地定位,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相对于所述阀主体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而言位于彼此相反的两侧处,所述第二开口被半渗透隔膜覆盖;
其中所述空气通道经由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并且所述空气通道在所述深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腔室经由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空气通道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盒,其中空气在空气流动方向上流动通过所述空气通道,并且
其中所述空气通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深度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并且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在与所述空气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部分具有比所述第一部分的横截面面积大的横截面面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连通孔和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高度方向上位于彼此相同的高度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阀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所述滑动方向上滑动,所述第一弹性部分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密封所述连通孔,所述第一弹性部分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打开所述连通孔,
其中所述连通孔和在所述第二位置中的所述阀的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深度方向上在所述连通孔和所述第一开口之间限定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盒,其中所述盒体包括在所述深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对置壁,所述液体供应部分被设置在所述一对对置壁中的一个对置壁上以在所述深度方向上取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盒,其中在限定所述液体腔室的一部分的分隔壁中形成所述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位于所述分隔壁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
CN201410119887.6A 2013-03-28 2014-03-27 液体盒 Active CN1040708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9557 2013-03-28
JP2013069557A JP6098291B2 (ja) 2013-03-28 2013-03-28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2013-069562 2013-03-28
JP2013069546A JP2014189009A (ja) 2013-03-28 2013-03-28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2013-069546 2013-03-28
JP2013069562A JP6212903B2 (ja) 2013-03-28 2013-03-28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0821A true CN104070821A (zh) 2014-10-01
CN104070821B CN104070821B (zh) 2016-02-17

Family

ID=50289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9887.6A Active CN104070821B (zh) 2013-03-28 2014-03-27 液体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91990B2 (zh)
EP (1) EP2783862B1 (zh)
CN (1) CN104070821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4036A (zh) * 2014-10-31 2016-05-1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消耗装置
CN109963720A (zh) * 2017-07-31 2019-07-0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流体盒和使用打印流体盒的系统
CN112020439A (zh) * 2018-07-13 2020-12-0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在子组件中形成的流体阀
US11020978B2 (en) 2016-12-28 2021-06-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including electrical interface and locking surface
US11027552B2 (en) 2016-12-28 2021-06-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having interfering surface, and set of the printing-fluid cartridges
US11027555B2 (en) 2016-12-28 2021-06-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including protrusion and interface
CN113942311A (zh) * 2020-07-16 2022-01-18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储存容器
US11254134B2 (en) 2018-07-13 2022-02-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supply components comprising valves
US11529812B2 (en) 2016-12-28 2022-12-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including contact surface for providing positioning of the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82515B1 (en) 2014-08-08 2018-09-1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suming apparatus
EP2982516B1 (en) 2014-08-08 2018-10-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artridge
JP6665452B2 (ja) * 2015-09-07 2020-03-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6878812B2 (ja) * 2016-09-30 2021-06-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JP2018161874A (ja) 2017-03-27 2018-10-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950228B2 (ja) 2017-03-27 2021-10-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US10493765B2 (en) 2017-03-27 2019-12-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artridge capable of reducing leakage of liquid from liquid storage chamber
JP7031132B2 (ja) 2017-03-27 2022-03-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JP6942988B2 (ja) 2017-03-27 2021-09-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WO2019026105A1 (en) * 2017-07-31 2019-02-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ARTRIDGE
WO2019026123A1 (en) * 2017-07-31 2019-02-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ARTRIDGE
US11498339B2 (en) * 2020-01-27 2022-11-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6057A (zh) * 1992-07-31 2003-02-12 佳能株式会社 储液容器
CN1608853A (zh) * 2003-10-24 2005-04-2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CN101287606A (zh) * 2006-03-03 2008-10-15 西尔弗布鲁克研究有限公司 脉冲阻尼射流结构
US20100231667A1 (en) * 2009-03-16 2010-09-1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tain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0939B1 (en) * 1992-07-31 2001-01-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toring container for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0238283A (ja) 1998-12-22 2000-09-05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方法
EP1080918B1 (en) 1999-03-29 2004-05-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illing ink into ink cartridge
JP4443887B2 (ja) 2003-10-10 2010-03-3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容器
JP2005161641A (ja) 2003-12-02 2005-06-23 Canon Inc プリンタ装置のインク供給機構、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記録ヘッド部
US20060000802A1 (en) 2004-06-30 2006-01-05 Ajay Kuma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hotomask plasma etching
US7645033B2 (en) * 2006-03-03 2010-01-12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Ink reservoir with automatic air vent
JP4880564B2 (ja) 2007-10-18 2012-02-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0829B2 (ja) * 2007-12-01 2014-01-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供給装置
DE602008003191D1 (de) * 2008-02-28 2010-12-09 Brother Ind Ltd Tintenkartuschen
JP5338415B2 (ja) 2009-03-23 2013-1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
JP5565329B2 (ja) * 2011-01-26 2014-08-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に装着される液体収容容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6057A (zh) * 1992-07-31 2003-02-12 佳能株式会社 储液容器
CN1608853A (zh) * 2003-10-24 2005-04-2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CN101287606A (zh) * 2006-03-03 2008-10-15 西尔弗布鲁克研究有限公司 脉冲阻尼射流结构
US20100231667A1 (en) * 2009-03-16 2010-09-1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tainers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4036B (zh) * 2014-10-31 2019-03-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消耗装置
CN110065307A (zh) * 2014-10-31 2019-07-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CN105564036A (zh) * 2014-10-31 2016-05-1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消耗装置
US11529812B2 (en) 2016-12-28 2022-12-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including contact surface for providing positioning of the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US11884077B2 (en) 2016-12-28 2024-01-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including contact surface for providing positioning of the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US11590758B2 (en) 2016-12-28 2023-02-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having interfering surface, and set of the printing-fluid cartridges
US11020978B2 (en) 2016-12-28 2021-06-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including electrical interface and locking surface
US11027552B2 (en) 2016-12-28 2021-06-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having interfering surface, and set of the printing-fluid cartridges
US11027555B2 (en) 2016-12-28 2021-06-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including protrusion and interface
CN109963720B (zh) * 2017-07-31 2021-08-2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流体盒和使用打印流体盒的系统
CN109963720A (zh) * 2017-07-31 2019-07-0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流体盒和使用打印流体盒的系统
US11254139B2 (en) 2018-07-13 2022-02-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ic valves formed in a sub-assembly
US11254134B2 (en) 2018-07-13 2022-02-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supply components comprising valves
CN112020439A (zh) * 2018-07-13 2020-12-0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在子组件中形成的流体阀
CN113942311A (zh) * 2020-07-16 2022-01-18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储存容器
US11584132B2 (en) 2020-07-16 2023-02-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0821B (zh) 2016-02-17
US20140292958A1 (en) 2014-10-02
EP2783862B1 (en) 2019-05-08
EP2783862A2 (en) 2014-10-01
EP2783862A3 (en) 2016-09-14
US8991990B2 (en) 2015-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0821B (zh) 液体盒
CN104070819B (zh) 墨盒和生产墨盒的方法
US10350896B2 (en) Ink replenishment container
US8567931B2 (en) Ink cartridge suppressing internal pressure increase at the time of installation
US20080165232A1 (en) Ink cartridge
JP2004142128A (ja) 液体容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H0916469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供給部
US20240198686A1 (en) Liquid cartridge capable of reducing leakage of liquid from liquid storage chamber
KR19990029889A (ko) 위치 표시 인식부를 가진 액체 저장 및 분배 디바이스
JP2007083497A (ja) インクパックトレイ
CN110605919B (zh) 油墨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US11890876B2 (en) Liquid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liquid supply portion having guide groove
US20200031132A1 (en) Liquid cartridge including sealing member fitted in cap covering liquid supply tube
CN103862878B (zh) 墨盒
JP6098291B2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199037A (ja) 交換式インク供給源
JPH1170670A (ja) 衝撃荷重に対する優れた抵抗性を有する液体収容・分配装置
JP6187357B2 (ja)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吐出システム
US7384137B2 (en) Ink cartridge replacement lid
JP2004230705A (ja) 液体タンク
US7488061B2 (en) Ink cartridge replacement lid
CN113942309A (zh) 液体储存容器
CN113942311B (zh) 液体储存容器
JP6212903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KR100445928B1 (ko) 잉크서플라이용기배치용시스템및잉크서플라이용기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