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0668A - 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0668A
CN104070668A CN201410068162.9A CN201410068162A CN104070668A CN 104070668 A CN104070668 A CN 104070668A CN 201410068162 A CN201410068162 A CN 201410068162A CN 104070668 A CN104070668 A CN 1040706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stretching
moving direction
holding member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681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0668B (zh
Inventor
稲田淳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70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06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6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2Holograms used as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制造慢轴偏移被抑制得较小的光学薄膜。本发明的拉幅机(15)从上游侧起具有预热区间(44)、第1拉伸区间(45)、第2拉伸区间(46)、松弛区间(47)、及冷却区间(48)。在第1拉伸区间(45),使把持薄膜两侧端的夹子(30)向与传送方向(Z1)之间呈第1拉伸角度(θ1)的移动方向移动,从而向宽度方向拉伸薄膜(12)。在第2拉伸区间(46),使夹子(30)以比第1拉伸角度(θ1)仅增加(θ2)的第2拉伸角度移动,从而向宽度方向拉伸薄膜(12)。(θ1)和(θ2)满足“θ2≤1.66·θ1-0.62”,“0°<θi≤1.4°”的条件。

Description

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显示装置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物薄膜以优异的透光性和柔软性以及可实现轻质薄膜化等优点而被用作各种光学薄膜。在聚合物薄膜中,纤维素酰化物薄膜被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板保护薄膜、具有双折射性的相位差薄膜等光学薄膜。 
作为聚合物薄膜的主要制造方法,有熔融挤出方法和溶液制膜方法。熔融挤出方法为如下方法,即直接将聚合物进行加热溶解之后,利用挤出机挤出而制造聚合物薄膜。熔融挤出方法具有聚合物薄膜的生产率高、设备成本较低等特征。另一方面,溶液制膜方法将聚合物溶解于溶剂中的聚合物溶液(以下,称作浓液)流延到支撑体上而形成流延膜。并且,溶液制膜方法为如下方法,即在流延膜具有自支撑性之后,通过从支撑体剥下含有溶剂状态的流延膜而形成薄膜,并干燥该薄膜。与熔融挤出方法相比,该溶液制膜方法的厚度均一性优异,而且能够获得所含杂质少的薄膜,因此尤其适合于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近年来,对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所要求的性能逐渐提高,对用于显示装置中的光学薄膜所要求的光学性能也不断提高。例如,在液晶显示器方面,要求进一步薄型化、高对比度。随此,对于相位差薄膜等光学薄膜,为了进一步实现薄膜化、高对比度而要求提高透光性。 
并且,在光学特性中,近年来,慢轴的均匀性也尤其受到重视。然而,已知在向宽度方向拉伸长尺寸的聚合物薄膜的情况下出现被称作所谓的波音现象,即在聚合物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成为所期望的慢轴,而越趋向宽度方向的侧端,慢轴的偏移变得越大。因此,例如,切除掉很多拉伸后的聚合物薄膜的侧端,一直以来,只是将慢轴均匀的中央部用作光学薄膜,造 成了很大浪费。 
关于拉伸处理,到目前为止提出了很多方案,例如日本专利公开2007-245730号公报中提出如下具有拉伸步骤的纤维素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即该拉伸步骤把持长尺寸的纤维素酰酯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并进行拉伸。该日本专利公开2007-245730号公报的拉伸步骤中,为了获得慢轴的分布、延迟等光学性能良好的薄膜,规定了拉伸开始时的薄膜残余溶剂量、拉伸步骤中的薄膜温度和气氛的溶剂浓度、宽度方向的拉伸速度、薄膜侧端移动方向相对于薄膜传送方向的角度(拉伸角度)等。 
并且,在日本专利公开2010-113003号公报中提出具有第1拉伸步骤和第2拉伸步骤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在该日本专利公开2010-113003号公报的第1拉伸步骤中,利用夹子把持树脂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并且使该夹子向与树脂薄膜的传送方向呈角度θ1的移动方向移动。由此,在宽度方向上使夹子之间的距离逐渐扩大而向宽度方向拉伸树脂薄膜。紧接着该第1拉伸步骤进行第2拉伸步骤。在第2拉伸步骤中,使夹子的移动方向比第1拉伸步骤仅增大角度θ2而移动夹子,进而向宽度方向拉伸树脂薄膜。并且,角度θ1、θ2分别满足“0℃<θ1<θ2<2.5℃”,“1.25×θ1≤θ2≤4×θ1”,并且将第2拉伸步骤中的树脂薄膜的温度设为高于第1拉伸步骤的温度。由此,能够获得在宽度方向上延迟均匀的薄膜,同时不破损薄膜便能够进行拉伸。 
然而,为了获得更薄且透光性更高的光学薄膜,虽然在拉伸处理中,有在更高的温度下拉伸聚合物薄膜以使薄膜以更高的拉伸比率拉伸的趋势,但是存在聚合物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慢轴的偏移变大的问题。根据上述日本专利公开2007-245730号公报、日本专利公开2010-113003号公报的方法,也能够将聚合物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慢轴的偏移抑制得较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慢轴的偏移抑制得较小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为如下方法,即具有拉伸薄膜的拉伸步骤,该拉伸步骤具备第1拉伸步骤(A步骤)和第n拉伸步骤(B步骤),所述 拉伸步骤在向薄膜的传送方向移动保持部件的同时,使其向宽度方向移动,从而向宽度方向拉伸薄膜,所述保持部件把持长尺寸薄膜的两侧端。A步骤中,通过使保持部件向第1移动方向移动而逐渐加大薄膜两侧端在保持部件之间的间隔,从而向宽度方向拉伸薄膜。第1移动方向与薄膜的传送方向之间呈第1拉伸角度θ1。θ1的单位为°。B步骤中,通过使保持部件向第n移动方向移动而使薄膜两侧端在保持部件之间的间隔逐渐增大,从而,向宽度方向拉伸薄膜。n为2~N的整数。N为2以上的整数。第n移动方向与薄膜的传送方向之间呈大于第(n-1)拉伸角度的第n拉伸角度。保持部件向第n移动方向的移动连续于与向第(n-1)移动方向的移动。第1拉伸角度θ1与第n拉伸角度相对于第(n-1)拉伸角度的增量θn满足下述条件式(I)、(II)。θn的单位为°。 
θ2≤1.66·θ1-0.62......(I) 
0°<θi≤1.4°......(II) 
在此,i:1~N的整数。 
将保持部件向第1移动方向移动区间的区间长度设为L1,将向第i移动方向移动区间的区间长度设为Li,将基于A步骤进行拉伸前的薄膜宽度设为W0,i为2或3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III)。 
0<L1≤Li<6·W0......(III) 
将保持部件向第i移动方向移动区间的区间长度设为Li,将基于A步骤进行拉伸前的薄膜宽度设为W0,i为4或5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IV)。 
0<Li<3·W0......(IV) 
将基于保持部件向第i移动方向移动而进行拉伸前的薄膜宽度设为Wi-1,将拉伸后的宽度设为Wi,进行拉伸的拉伸时间设为Ti(分钟)时,优选基于保持部件向第1~第n移动方向移动而进行拉伸的各拉伸速度ri%/min(V)。 
10%/min≤ri≤450%/min......(V) 
但,ri=[{(Wi/Wi-1)-1}×100%]/Ti
在基于保持部件向第1~第n移动方向移动而进行拉伸过程中,将薄膜的玻璃化转变点设为Tg(℃)时,优选将薄膜的温度T(℃)设在(Tg-10℃)以上且(Tg+40℃)以下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能够制造将慢轴的偏移抑制得较小的光学薄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溶液制膜设备的概略图。 
图2是具有第1、第2拉伸区间的拉幅机的概略图。 
图3是具有第1~第4拉伸区间的拉幅机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溶液制膜设备10由浓液11制造具有相位差功能(双折射性)的光学薄膜、即纤维素酰化物薄膜(以下,简称为“薄膜”)12。 
浓液11为将聚合物溶解于溶剂的物质。在该实施方式中,将作为透明的可塑性聚合物的纤维素酰化物溶解于溶剂的物质作为浓液11。在使用纤维素酰化物中的TAC(三醋酸纤维素)时,本发明尤其有效,所述TAC中酰基取代纤维素的羟基的取代度满足下式(1)~(3)。在公式(1)~(3)中,A以及B表示酰基取代纤维素的羟基中的氢原子的取代度,A为乙酰基的取代度,B为碳原子数为3~22的酰基的取代度。另外,纤维素酰化物的总酰基取代度Z为通过A+B求出的值。 
(1)2.7≤A+B≤3.0 
(2)0≤A≤3.0 
(3)0≤B≤2.9 
并且,代替TAC或者在这基础上使用DAC(二醋酸纤维素)时,本发明也尤其有效,所述DAC中酰基取代纤维素的羟基的取代度满足下式(4)。 
(4)2.0≤A+B<2.7 
从延迟的波长分散性观点来看,优选在满足公式(4)的同时,DAC的乙酰基的取代度A、以及碳原子数为3以上且22以下的酰基的取代度的总计B要满足下式(5)以及(6)。 
(5)1.0<A<2.7 
(6)0≤B<1.5 
构成纤维素的β-1,4键结合的葡萄糖单元在2位、3位以及6位有游离羟基(hydroxy)。纤维素酰化物为通过碳原子数为2以上的酰基将这些羟基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酯化的聚合物(Polymer)。酰基取代度指2位、3位以及 6位的纤维素的各羟基进行酯化的比例(将100%酯化的情况设为取代度1)。 
作为具备相位差功能的光学薄膜,可以是其聚合物成分透明的热塑性聚合物,例如纤维素酯、聚碳酸酯系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类聚合物等。 
溶液制膜设备10具备流延装置14、拉幅机15、切除装置16、干燥室17、冷却室18及卷取装置19。 
流延装置14由浓液11形成含有溶剂状态的薄膜12。该流延装置14具备传送带21、一对支撑辊22、流延模23、剥离辊25及容纳这些的腔室26。传送带21为呈环状的环状流延支撑体,其架设于1对支撑辊22上,支撑辊22之间呈水平。一对支撑辊22中的一个驱动轴22a上连接有驱动部(省略图示),通过该驱动部,支撑辊22向箭头A1所示周方向旋转。传送带21通过该支撑辊22的旋转而循环行驶。 
流延模23向正在行驶中的传送带21的表面吐出浓液11,由此在传送带21的表面连续地形成流延膜27。减压腔室28对从流延模23的吐出口至传送带21的表面之间的浓液11的部分背面侧(传送带21的行驶方向的上游侧)进行减压,以防止该部分的振动和断裂。 
调温机29向各支撑辊22内部供给经过温度调节的导热介质。由此,经由各支撑辊22、传送带21来控制流延膜27的温度。在该实施方式中,进行干燥流延、即干燥流延膜而使其固化(凝胶化),调温机29控制温度以促进流延膜27的溶剂蒸发。 
另外,代替干燥流延,也可以是对流延膜进行冷却而使其固化(凝胶化)的所谓的冷却流延。在该情况下,调温机29通过向支撑辊22供给经过冷却的导热介质而对传送带21进行冷却,以使流延膜27的流动性降低。并且,流延支撑体并不限定于传送带21。例如,也可以使用滚筒(未图示)来代替传送带21,并将浓液11吐出并流延到旋转中的滚筒的周面。在干燥流延的情况下,多数情况下使用传送带21,而在冷却流延的情况下,多数情况下使用滚筒,然而,在干燥流延时使用滚筒,并且在冷却流延时使用传送带也无妨。将滚筒用作流延支撑体来控制流延膜的温度时,例如通过使经过冷却的导热介质流过该滚筒而使滚筒周面的温度下降。 
流延膜27在通过传送带21进行传送过程中进行干燥,并且在剥离辊25 的位置从传送带21被剥离而作为薄膜12向下游传送。剥离辊25在维持剥离位置恒定的同时,从传送带21剥离流延膜27,并且配置成其旋转轴平行于支撑辊22的旋转轴。在将薄膜12卷绕于剥离辊25上的状态下,薄膜12向溶液制膜设备10的下游被牵引,从而,流延膜27在规定的剥离位置从传送带21剥离。薄膜12向腔室26的外侧送出,并送往拉幅机15。 
另外,在腔室26内配置有对分别从浓液11、流延膜27、薄膜12蒸发而成为气体的溶剂进行冷凝的冷凝器(Condenser)。在该冷凝器中被液化的溶剂被送往回收装置而被回收。另外,省略冷凝器与回收装置的图示。 
来自流延装置14的薄膜12被送往拉幅机15。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从流延装置14向拉幅机15直接供给薄膜12(在线拉伸),然而,也可以是所谓的离线拉伸,即例如从卷取拉伸前规定长度薄膜12的薄膜辊引出薄膜12之后,向拉幅机15供给并进行拉伸。 
若通过拉幅机15进行拉伸前的薄膜12的膜厚过大则透明度下降。并且,若过小则由张力导致耐性下降,从而,制膜过程中的稳定的薄膜12的传送性能和切除装置16中的连续切断性下降。因此薄膜12的膜厚优选为25μm以上且小于90μm,更优选为30μm以上且小于75μm。 
拉幅机15向与传送方向Z1正交的宽度方向Z2(参考图2)拉伸薄膜12。详细内容将进行后述,在拉幅机15中,在分别用夹子30把持薄膜12的两侧部向传送方向Z1移动夹子30的同时,扩大对置夹子的间隔(以下,称为对置夹子间隔),从而向宽度方向Z2拉伸薄膜12。通过拉幅机15被拉伸的薄膜12被送往切除装置16。 
上述拉幅机15具备空气供给部31和导管32。空气供给部31向导管32供给调节为各种温度的干燥风,从该导管32向拉幅机15内的薄膜12吹出干燥风。由此,在拉幅机15的各区间进行薄膜12的加热和冷却。另外,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对薄膜12进行加热和冷却。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夹子拉幅机用作拉幅机15,夹子30为保持部件。也可以使用针板拉幅机来代替夹子拉幅机。针板拉幅机具有将多个针贯穿于薄膜12的侧部而进行保持的针板,作为保持部件的该针板移动而向宽度方向拉伸薄膜12。 
切除装置16将薄膜12连续地引向切断刀片,切除存在因夹子30而形成 的把持痕迹的两侧部。两侧部通过切除装置16被切断的薄膜12被送往干燥室17。 
干燥室17中设有多个辊33。薄膜12依次被卷绕于各辊33,在干燥室17内部蛇行传送而被送到冷却室18。该干燥室17被供给经过加热的干燥空气,薄膜12在干燥室17内部通过期间进行进一步干燥。 
冷却室18被供给室温(例如15~35℃)左右的干燥空气。薄膜12在该冷却室18内部通过而温度下降。温度下降的薄膜12从冷却室18被传送到卷取装置19之后卷取于卷芯35上。 
如图2所示,拉幅机15具有上述夹子30、导轨41、42。并且,在拉幅机15内部,传送路从上游侧依次划分为用于预热步骤的预热区间44、用于第1拉伸步骤的第1拉伸区间45、用于第2拉伸步骤的第2拉伸区间46、用于松弛步骤的松弛区间47、及用于冷却步骤的冷却区间48。并且,在比预热区间44更靠近上游设定有通过夹子30开始把持的把持开始位置,在比冷却区间48更靠近下游侧设定有解除把持的把持解除位置。 
导轨41、42配置在薄膜12的传送路的两侧。在导轨41、42上分别设有多个夹子30。各夹子30沿对应的导轨自由移动,其移动方向根据导轨41、42而定。各导轨41、42设置成环状且具有:去路部,从把持开始位置向把持解除位置移动夹子30:及回路部,使移动到把持解除位置的夹子30返回把持开始位置。另外,夹子30以恒定的间隔存在于各导轨41、42的整个圆周上,但是图2中仅画出夹子30的一部分。 
在导轨41、42上,以规定间隔分别安装有多个夹子30的环状链条(未图示)设置成沿导轨自由移动。链条挂在比把持开始位置更靠近上游侧配置的转动轮49a、和比把持解除位置更靠近下游侧配置的链轮49b上。链轮49b通过驱动部(省略图示)进行旋转,因此链条沿导轨41、42循环移动。通过该链条的移动,各夹子30沿导轨41、42以一定的速度移动。另外,以下未特别明确表示去路部、回路部的情况下,作为导轨41、42对去路部进行说明。 
在把持开始位置,设有使夹子30开始把持薄膜12的侧端的把持开始部件(未图示)。并且,在把持解除位置,设有使夹子30解除对薄膜12侧部的把持的把持解除部件(未图示)。由此,薄膜12的两端侧分别在把持开始位置被夹子30把持,并通过夹子30的移动向传送方向Z1被传送,并依次通 过预热区间44~冷却区间48。在通过预热区间44~冷却区间48期间,薄膜12按每一个区间进行处理,在把持解除位置,夹子30的把持被解除。 
从把持开始位置到第1拉伸区间45,导轨41、42与传送方向Z1平行,并且其间隔(以下,称作导轨宽度)被设为恒定。由此,在将对置的导轨41上的夹子30与导轨42上的夹子30的对置夹子间隔设为恒定的状态下,向传送方向Z1移动夹子30。从而,在该期间,薄膜12不被拉伸而进行传送。 
在预热区间44,在拉伸处理之前对薄膜12进行加热(以下,称作预热)。从而,薄膜12在预热区间44以未拉伸的状态而被预热。通过该预热,迅速开始第1拉伸区间45中的拉伸,并且在进行该拉伸时,对薄膜12赋予在宽度方向Z2上更均匀的张力。 
在第1拉伸区间45的区间内,导轨41、42呈直线配置,然而,朝向外侧以与传送方向Z1之间呈第1拉伸角度θ1进行配置,并且随着趋向下游,导轨宽度逐渐扩大。由此,夹子30的移动方向相对于传送方向Z1仅朝向外侧第1拉伸角度θ1,伴随夹子30向传送方向Z1的移动,使对置夹子间隔逐渐增大,并向宽度方向Z2拉伸薄膜12。在该第1拉伸区间45,将拉伸前的宽度为W0的薄膜12扩大到宽度W1。这样,在第1拉伸区间45,通过使夹子30向与传送方向Z1之间呈第1拉伸角度θ1的移动方向(第1移动方向)移动而拉伸薄膜12。另外。在预热区间44,由于导轨41、42平行于传送方向Z1,因此第1拉伸角度θ1为,相对于预热区间44在第1拉伸区间45中的夹子30的移动方向的增量角度。 
在第1拉伸区间45中,拉伸开始时的薄膜12的残余溶剂量优选小于30质量%。在从流延装置14送出的阶段,薄膜12的残余溶剂量也可以小于30质量%。并且,在预热时溶剂也蒸发而进行薄膜12的干燥,因此在预热区间44传送过程中,残余溶剂量也可以小于30质量%。在该例子中的残余溶剂量为所谓的干量基准值,即将应求出残余溶剂量的作为测定对象的薄膜12的质量设为X,将完全干燥该薄膜12之后的质量设为Y时,该值由{(X-Y)/Y}×100%求出。另外,所谓“完全干燥”是指从严格意义上讲溶剂的量无需一定为“0”(Zero)。在本实施方式中,在120℃温度以上,相对湿度为10%以下的恒温槽内,对作为测定对象的薄膜12进行3小时以上的干燥处理之后的质量设为Y即可。 
若在第1拉伸区间45被拉伸的薄膜12进入第2拉伸区间46则进一步被拉伸。在第2拉伸区间46的区间内,导轨41、42呈直线状配置,并随着趋向下游,导轨宽度逐渐扩大。第2拉伸区间46中的导轨41、42相对于传送方向Z1以比第1拉伸角度θ1仅大角度θ2的第2拉伸角度向外侧倾斜。即与第1拉伸区间45时相比,夹子30的移动方向进一步向外侧仅扩大角度θ2。因此,在第2拉伸区间46中,与第1拉伸区间45相同,向宽度方向拉伸薄膜12,就每单位时间内宽度的扩大程度而言,第2拉伸区间46中的扩大程度大于第1拉伸区间45。在该第2拉伸区间46,将薄膜12的拉伸前的宽度W1扩大为宽度W2。这样,在第2拉伸区间46,使夹子30向与传送方向Z1之间呈比第1拉伸角度θ1仅大角度θ2的第2拉伸角度的移动方向(第2移动方向)移动,由此拉伸薄膜12。 
在该例子中,将拉伸区间设为2个区间,以使夹子30的移动方向在拉伸过程中改变1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拉伸区间设为3个区间以上,以使夹子30的移动方向在拉伸过程中改变2次以上。 
在此,将N设为2以上的整数,将拉伸区间设为N区间,即第1~第N拉伸区间。在第n(n为2~N的整数)拉伸区间,将大于第(n-1)拉伸角度的第n拉伸角度作为夹子30的移动方向(第n移动方向)并向宽度方向拉伸薄膜12。将第1拉伸角度设为θ1、相对于第(n-1)拉伸角度的第n拉伸角度的增量设为θn(°)时,θi(i为1~N的整数)满足下述条件式(I)及条件式(II)。 
θ2≤1.66·θ1-0.62......(I) 
0<θi≤1.4°......(II) 
上述条件式(I)、(II)为用于使被拉伸的薄膜12的慢轴的偏移较小的条件。即,在拉伸角度依次增大的2个区间以上的拉伸区间,向宽度方向Z2拉伸薄膜12时确定夹子30的移动方向,以使在第1拉伸区间45及第2拉伸区间46满足条件式(I)以及(II),从而能够获得在薄膜12的宽度方向Z2上的慢轴的偏移较小的薄膜12。另外,在图2所示例中,关于条件式(II),分别满足“0<θ1≤1.4°”、“0<θ2≤1.4°”。并且,角度θ1~θN的总计(和)优选小于5.0°。 
并且,虽然第1~第N拉伸区间的各区间长度能够适当地确定,但是优 选以与基于第1拉伸步骤的拉伸开始前的薄膜12的宽度W0的关系满足以下条件式(III)、(IV)。条件式(III)、(IV)中的值Li为第i拉伸区间的区间长度。通过满足该条件式(III)、(IV),能够更有效地将慢轴的偏移设为较小。另外,将慢轴的偏移设为较小的效果,在薄膜12的宽度W0为400mm以上时尤其有效。 
i为2或3时 
0<LI≤Li<6·W0......(III) 
i为4或5时 
0<Li<3·W0......(IV) 
图2的例子中,只有第1拉伸区间45、第2拉伸区间46,因此只要第1拉伸区间45的区间长度L1、第2拉伸区间46的区间长度L2满足“0<L1≤L2<6·W0”即可。并且,例如为第1~第3拉伸区间的3个区间的情况下,第1~第3拉伸区间长度L1~L3满足“0<L1≤L2<6·W0”、“0<LI≤L3<6·W0”。另外,例如为第1~第5拉伸区间的5个区间的情况下,这些区间长度L1~L5分别满足“0<L1≤L2<6·W0”、“0<L1≤L3<6·W0”、“0<L4<3·W0”、“0<L5<3·W0”。 
并且,为了更有效地将慢轴的偏移设为较小,优选表示第i拉伸区间(i为1~N)的1个区间中的每单位时间的拉伸程度的拉伸速度ri(%/min)满足下述条件式(V)。 
10(%/min)≤ri≤450(%/min)......(V) 
但、ri=[{(Wi/Wi-1)-1}×100%]/Ti
上述条件式(V)中的值Wi-1为,在第i拉伸区间中薄膜12的拉伸前的宽度,值Wi为在第i拉伸区间中薄膜12的拉伸后的宽度。并且,值Ti为在第i拉伸区间进行拉伸的拉伸时间(分钟),与第i拉伸区间的薄膜12的通过时间(分钟)相等。该拉伸时间Ti由第i拉伸区间的区间长度Li与该区间中的夹子30在传送方向Z1的移动速度而决定。 
在图2的例子中,第1拉伸区间45的拉伸速度r1以“[{(W1/W0)-1}×100%]/T1”、第2拉伸区间46的拉伸速度r2以“[{(W2/W1)-1}×100%]/T2”而求出,这些拉伸速度为10(%/min)以上且450(%/min)以下即可。 
在拉伸倍率α小的情况下,延迟变小,无法获得所期望的延迟。并且,若拉伸倍率α过大,则薄膜12的雾度上升,即薄膜12的透明度下降。从这个观点来看,优选在第1~第N拉伸区间拉伸后的最终拉伸倍率α满足“15%≤α≤70%”的条件。拉伸倍率α通过“α={(WN/W0)-1}×100%”求出,值WN为在最终第N拉伸区间中的拉伸后薄膜12的宽度,值W0为基于第1拉伸步骤的拉伸前薄膜12的宽度。 
在第1拉伸区间45、第2拉伸区间46,通过来自空气供给部31的经过加热的干燥风来加热薄膜12。在该第1拉伸区间45、第2拉伸区间46中进行加热时,为了提高薄膜12的透光性,将薄膜12的温度设为T(℃),将薄膜12的玻璃化转变点设为Tg(℃)时,优选温度在(Tg-10℃)以上且(Tg+40℃)以下的范围内。薄膜12的温度T在第1拉伸区间45、第2拉伸区间46内可以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在第1拉伸区间~第N拉伸区间进行拉伸时,优选将各拉伸区间中的薄膜12的温度T(℃)设在(Tg-10℃)以上且(Tg+40℃)以下的范围内。并且,此时,薄膜12的温度T在各拉伸区间可以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在拉伸步骤中,溶剂从薄膜12蒸发,从而,薄膜12的玻璃化转变点Tg(℃)发生变化。也可以根据该玻璃化转变点Tg(℃)的变化来确定各拉伸区间的温度。 
与预热区间44相同,在松弛区间47、冷却区间48的导轨41、42平行于传送方向Z1且导轨宽度恒定。从而,在这些松弛区间47、冷却区间48,夹子30在对置夹子间隔设为恒定的状态下移动,薄膜12维持宽度W2而被传送。在松弛区间47,将薄膜12的宽度设定恒定的状态下对其进行加热,从而缓和在第1拉伸区间45、第2拉伸区间46进行拉伸处理时产生的歪曲。在冷却区间48,对薄膜12进行冷却而固定薄膜12的分子。另外,也可以不设置松弛区间47。 
在图3所示例子中将拉伸区间设为4个区间。另外,以下说明的其他内容同最开始的例子相同,对实际上相同的部件附加相同的组件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图3中,拉幅机50在预热区间44与松弛区间47之间设置有用于第1拉伸步骤~第4拉伸步骤的第1拉伸区间51~第4拉伸区间54。在第1拉伸区间51~第4拉伸区间54,虽然导轨41、42均配置成直线状,但是被赋予 第1拉伸角度~第4拉伸角度、且导轨宽度随着趋向下游逐渐变宽。各拉伸区间51~54的导轨41、42与在前一个区间所对应的导轨41、42之间呈角度θ1~θ4(>0°)。即第1拉伸角度为θ1,在第2拉伸区间~第4拉伸区间夹子30的移动方向的角度增量为角度θ2~θ4。 
在该拉幅机50中,如上所述,相对于传送方向Z1的夹子30的移动方向的角度被增加3次,因此越趋向下游侧拉伸区间,薄膜12的宽度方向Z2的拉伸程度,即拉伸速度变得越大。 
夹子30的移动方向的增量角度θ1~θ4,为了减小薄膜12的宽度方向Z2上的慢轴的偏移,导轨41、42的角度被设定为满足上述条件式(I),并且i=1、2、3、4时,满足上述条件式(II)。另外,优选角度θ1~θ4的总计设为小于5.0°。 
并且,为了满足上述条件式(III)、(IV),且为了更有效地将慢轴的偏移设为较小,第1拉伸区间51~第4拉伸区间54的区间长度L1~L4分别满足“0<L1≤L2<6·W0”、“0<L1≤L3<6·W0”、“0<L4<3·W0”即可。另外,第1拉伸区间51~第4拉伸区间54中的拉伸速度ri(%/min)设为满足上述条件式(V)即可,i为1、2、3、4。 
通过第1拉伸区间51~第4拉伸区间54之后,拉伸倍率α通过“α={(W4/W0)-1}×100%”求出,关于值WN,将最终在第4拉伸区间54拉伸后的薄膜12的宽度设为W4,将基于第1拉伸步骤的拉伸前薄膜12的宽度设为W0,并且上述拉伸倍率满足“15%≤α≤70%”的条件即可。 
在该第1拉伸区间51~第4拉伸区间54中进行加热时,无论在哪个区间加热,将薄膜12的温度均设为T(℃),将薄膜12的玻璃化转变点设为Tg(℃)时,温度在(Tg-10℃)以上且(Tg+40℃)以下的范围内。通过第1拉伸区间51~第4拉伸区间54之后的薄膜12的温度T可以相同,各拉伸区间51~54的温度也可以不同。 
[实例例] 
[实验1]~[实验8] 
在实验1~实验8中,利用溶液制膜设备10并通过如同上述制备的浓液11来制造了薄膜12。将在拉伸区间为2个区间的拉幅机15中进行拉伸的作为实验1~5,将在拉伸区间为4个区间的拉幅机50中进行拉伸的作为实验6、 7。并且,将在拉伸区间为3个区间的拉幅机中进行拉伸的作为实验8。关于实验1~8,在表1的各栏中表示第i拉伸区间(实验1~5中,i=1、2,实验6、7中i=1~4,实验8中i=1~3)中的角度θi,和有关所获得的各薄膜12的慢轴偏移的评价结果。另外,在实验1~8中,夹子30的移动速度、拉伸过程中薄膜12的温度T等条件彼此相同。在拉幅机15中,对薄膜12进行加热以使薄膜12的温度在宽度方向上均匀,并且,导轨41、42配置成相对于宽度方向的中央对称,薄膜12以相对于宽度方向中央对称的方式进行拉伸。通过这种宽度方向上的温度的均匀化和拉伸的对称性而产生所谓的波音现象,即慢轴的偏移相对于宽度方向的中央大致对称。在该实施例获得的各薄膜12中也确认到慢轴稍微偏移的波音现象。并且,在所有的薄膜12中,在宽度方向中央部上的慢轴均在所希望的方向上。 
关于慢轴偏移的评价,将相对于所希望的方向的偏移作为慢轴的偏移角度(-90°~+90°的范围),并侧定了沿薄膜12的宽度方向的多个测定点。在该测定中,用KOBRA21ADH(王子测试仪器(株)制造)来测定,偏移角度将顺时针方向设为(+)。求出所获得的慢轴的角度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而作为偏移角度。在波音现象的情况下,在宽度方向的一侧端能够获得正偏移角度的最大值,而在另一侧端能够获得负偏移角度的最小值,因此在各薄膜12中,在宽度方向的两侧端能够获得最大值(正角度)和最小值(负角度)。于是,由传送方向右侧侧端的偏移角度(最大值或最小值)减去左侧侧端的偏移角度(最大值或最小值)。在此,当右侧侧端的偏移角度为最大值的情况下,左侧侧端的偏移角度成为最小值,当右侧侧端的偏移角度为最小值的情况下,左侧侧端的偏移角度成为最大值。在表1的“角度”一栏中表示通过该减法而获得的带符号的值。在表1的“角度”一栏中表示的值相当于右侧或左侧的一侧端的偏移角度的大致2倍的角度,因此将该值作为评价慢轴的偏移的指标。 
[比较例] 
[比较实验1]~[比较实验4] 
与实验1~8相同,比较实验1~4中,利用溶液制膜设备10并通过如上所述制备的浓液11制造了薄膜,此时,在延伸区间为2个区间的拉幅机15中进行了拉伸。关于比较实验1~4,在表1的各栏中表示第1拉伸区间的角 度θ1、第2拉伸区间的角度θ2,和所获得的各薄膜12的慢轴偏移的偏移角度。另外,在比较实验1~4中,夹子30的移动速度、拉伸过程中的薄膜12的温度T等条件与实施例的实验1~8相同。 
另外,在评价一栏中,在偏移角度的绝对值为0.5°以下时记为评价A,超过0.5°且小于1°时记为评价B,超过1°时记为评价C。A、B为合格,C为不合格。 
[表1] 

Claims (7)

1.一种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具有拉伸薄膜的拉伸步骤,其中,所述拉伸步骤将保持部件向所述薄膜的传送方向移动的同时,使其向宽度方向移动,从而向宽度方向拉伸所述薄膜,所述保持部件保持长尺寸的所述薄膜的两侧端,所述拉伸步骤具备以下步骤:
(A)通过使所述保持部件向第1移动方向移动而使所述薄膜两侧端在保持部件之间的间隔逐渐增大,从而,向宽度方向拉伸所述薄膜,所述第1移动方向与所述薄膜的传送方向之间呈第1拉伸角度θ1,所述θ1的单位为°;及
(B)通过使所述保持部件向第n移动方向移动而使所述薄膜的两侧端在保持部件之间的间隔逐渐增大,从而,向宽度方向拉伸所述薄膜,所述n为2~N的整数,所述N为2以上的整数,所述第n移动方向与所述薄膜的传送方向之间呈大于第(n-1)拉伸角度的第n拉伸角度,所述保持部件向所述第n移动方向的移动连续于向第(n-1)移动方向的移动,
所述第1拉伸角度θ1与所述第n拉伸角度相对于所述第(n-1)拉伸角度的增量θn满足下述条件式(I)、(II),所述θn的单位为°:
θ2≤1.66·θ1-0.62......(I)
0°<θi≤1.4°......(II)
在此,i:1~N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所述保持部件向所述第1移动方向移动区间的区间长度设为L1,将向第i移动方向移动区间的区间长度设为Li,将基于所述A步骤而进行拉伸前的所述薄膜宽度设为W0,i为2或3时,满足下述条件式(III):
0<L1≤Li<6·W0......(II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所述保持部件向第i移动方向移动区间的区间长度设为Li,将基于所述A步骤而进行拉伸前的所述薄膜宽度设为W0,i为4或5时,满足下述条件式(IV):
0<Li<3·W0......(IV)。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基于所述保持部件向第i移动方向移动而进行拉伸前的所述薄膜宽度设为Wi-i,将拉伸后的宽度设为Wi,进行拉伸的拉伸时间设为Ti(分钟)时,基于所述保持部件向所述第1~第n移动方向移动而进行拉伸的各自的拉伸速度ri%/min满足下述条件式(V):
10%/min≤ri≤450%/min......(V)
其中,ri=[{(Wi/Wi-1)-1}×100%]/Ti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基于所述保持部件向第i移动方向移动而进行拉伸前的所述薄膜宽度设为Wi-1,将拉伸后的宽度设为Wi,进行拉伸的拉伸时间设为Ti(分钟)时,基于所述保持部件向所述第1~第n移动方向移动而进行拉伸的各拉伸速度ri%/min满足下述条件式(V):
10%/min≤ri≤450%/min......(V)
其中,ri=[{(Wi/Wi-1)-1}×100%]/Ti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基于所述保持部件向第1~第n移动方向移动而进行拉伸过程中,将所述薄膜的玻璃化转变点设为Tg(℃)时,薄膜的温度T(℃)在(Tg-10℃)以上且(Tg+40℃)以下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基于所述保持部件向第1~第n移动方向移动而进行拉伸时,将所述薄膜的玻璃化转变点设为Tg(℃)时,薄膜的温度T(℃)在(Tg-10℃)以上且(Tg+40℃)以下的范围内。
CN201410068162.9A 2013-03-28 2014-02-27 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0706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9809A JP5749289B2 (ja) 2013-03-28 2013-03-28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3-069809 2013-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0668A true CN104070668A (zh) 2014-10-01
CN104070668B CN104070668B (zh) 2017-09-01

Family

ID=51592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68162.9A Active CN104070668B (zh) 2013-03-28 2014-02-27 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749289B2 (zh)
KR (1) KR102112369B1 (zh)
CN (1) CN104070668B (zh)
TW (1) TWI59599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75948A (zh) * 2016-08-26 2018-03-09 江苏华强印染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内外双轨道循环系统
CN113858597A (zh) * 2021-09-30 2021-12-31 江苏慧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及聚酯薄膜
CN114714607A (zh) * 2022-02-18 2022-07-08 江苏永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紧固移动式薄膜拉伸机构
CN115280195A (zh) * 2020-03-24 2022-11-0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相位差薄膜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27976B1 (ko) 2015-07-07 2017-04-18 전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필름 연신장치
JP7343429B2 (ja) * 2020-03-18 2023-09-1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0472A (zh) * 2001-05-30 2005-10-12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纤维素酯薄膜、其制造方法、相位差薄膜、光学补偿片、椭圆偏振片及显示装置
CN1747827A (zh) * 2003-02-12 2006-03-15 3M创新有限公司 聚合物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01264665A (zh) * 2007-03-12 2008-09-17 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 片状物的拉伸机
CN101503000A (zh) * 2008-02-04 2009-08-1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相位差纤维素酰化物薄膜的制造方法、相位差纤维素酰化物薄膜及使用其的光学薄膜
JP2010113003A (ja) * 2008-11-04 2010-05-20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2189677A (zh) * 2010-03-15 2011-09-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膜拉伸装置及方法
CN102241142A (zh) * 2011-05-16 2011-11-16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隔膜生产方法及横向拉伸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4812A (ja) * 2004-02-12 2005-09-22 Nippon Zeon Co Ltd 熱可塑性ノルボルネン系樹脂からなる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位相差フィルム
US7749411B2 (en) * 2004-12-01 2010-07-06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ptical film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the same
WO2006110402A1 (en) * 2005-04-08 2006-10-1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Heat setting optical films
JP2007033750A (ja) * 2005-07-26 2007-02-08 Sekisui Chem Co Ltd 位相差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のフィルムを用いた複合偏光板、偏光板
JP2008238514A (ja) 2007-03-27 2008-10-09 Nippon Zeon Co Ltd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延伸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119774A (ja) 2007-11-16 2009-06-04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斜め延伸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延伸装置
US9868248B2 (en) 2010-11-26 2018-01-16 Kaneka Corporation Stretched fil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088718B1 (ja) 2012-03-30 2012-12-05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および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0472A (zh) * 2001-05-30 2005-10-12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纤维素酯薄膜、其制造方法、相位差薄膜、光学补偿片、椭圆偏振片及显示装置
CN1747827A (zh) * 2003-02-12 2006-03-15 3M创新有限公司 聚合物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01264665A (zh) * 2007-03-12 2008-09-17 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 片状物的拉伸机
CN101503000A (zh) * 2008-02-04 2009-08-1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相位差纤维素酰化物薄膜的制造方法、相位差纤维素酰化物薄膜及使用其的光学薄膜
JP2010113003A (ja) * 2008-11-04 2010-05-20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2189677A (zh) * 2010-03-15 2011-09-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膜拉伸装置及方法
CN102241142A (zh) * 2011-05-16 2011-11-16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隔膜生产方法及横向拉伸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75948A (zh) * 2016-08-26 2018-03-09 江苏华强印染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内外双轨道循环系统
CN115280195A (zh) * 2020-03-24 2022-11-0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相位差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13858597A (zh) * 2021-09-30 2021-12-31 江苏慧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及聚酯薄膜
CN113858597B (zh) * 2021-09-30 2023-12-22 江苏慧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及聚酯薄膜
CN114714607A (zh) * 2022-02-18 2022-07-08 江苏永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紧固移动式薄膜拉伸机构
CN114714607B (zh) * 2022-02-18 2023-06-13 江苏永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紧固移动式薄膜拉伸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49289B2 (ja) 2015-07-15
KR102112369B1 (ko) 2020-05-18
TW201436994A (zh) 2014-10-01
JP2014189019A (ja) 2014-10-06
TWI595998B (zh) 2017-08-21
CN104070668B (zh) 2017-09-01
KR20140118740A (ko) 2014-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0668A (zh) 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US20080280072A1 (en) Cellulose ester film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WO2007015369A1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1327651B (zh) 流延装置、溶液流延设备和溶液流延方法
JP5601317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653747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292265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9096183A (ja) フイルムの延伸方法及び溶液製膜方法
JP2007125774A (ja) ポリマー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1390238B1 (ko) 셀룰로스 아실레이트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CN104057620B (zh) 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US20100078852A1 (en) Retardation film producing method
JP4879057B2 (ja)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1189616A (ja) 溶液製膜方法
JP2009107272A (ja) フイルム延伸緩和方法及び溶液製膜方法
WO2011148835A1 (ja) 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611847B2 (ja) クリップテンタ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0014994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9248561A (ja) 溶液製膜方法
JP2016060184A (ja) 延伸装置、フィルム製造設備及び方法
JP5824081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10095317A1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412181B2 (ja) ウェブ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並びに、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設備
JP2010084022A (ja) 溶液製膜方法
JP2011202068A (ja) 溶液製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